时间:2024-03-06 14:43: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1相依性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1.2中介性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0,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0、/关节点0,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1.3实践性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1.4动态性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0。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1.5继承性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6创造性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1.7重复性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1.8群众性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2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2.1传习式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0。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17
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是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组织模式,其中包含组织主体、要素、结构形式、制度以及运转方式。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之间是相互联系、呼应以及功能互补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从广义上来说,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指由技术研发部门、推广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技术接受主体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模式系统。其结合方式如何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注重对技术源区和受区基本情况有所掌握,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能够有效的开展。
2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有效构建农业生产与科研机构之间关系的良好,使科技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势必将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被研发出来,但真正运用到农业实际生产中的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缺少有效的沟通。而农机推广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正缓解了这一问题,让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更多的新科技成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2有效推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增强农户的科学文化素养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对科学技术认识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大力开展技术服务,可以将技术真正的传送到农户手里,让其对科学技术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科学技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2.3有效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活力
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包含很多方面,例如科技、加工、商业、运输以及经营管理等很多方面,而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是其中最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这是由于其不仅是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且可以为其他的社会服务模式提供保护,并具备增值作用。例如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可以在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协助下提升服务的科技含量,从而有效地增加经营服务的工作效率。供销服务模式与农机推广服务模式有效的结合,可以使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效率。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服务体现了社会化、综合化的性质,并使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充满活力。
3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建议
3.1政府推广机构要加快改革步伐,对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
农技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其具有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农业推广政策。由政府部门负责组建具有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保证推广有充足的使用经费,让政府推广机构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不断完善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创建县级推广服务站作为派出机构,分别建立具有公益性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渐建立起国家政府开办的和国家政策扶植的、无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对于当前推广体系的人员和专业结构要进一步的调整优化,专业推广人员要适当的增加比重,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不断更新,从而保障推广工作能够有效进行。通过改革等措施,使政府推广机构的农技推广方式得到改善,增强农技系统的信息网络化平台的搭建。
3.2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使多元化推广服务组织之间能够有效协作
推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并不断的进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因此,要创建一个宏观管理机构确保各组织之间协调发展,并使多元化的推广和技术创新机构发挥各自所长,在公平合理竞争中合作。这个机构可以是全国性的农技推广主管与协调机构,或者是综合性质技术创新协调部门,可隶属于上级主管机构,从而对农业技术推广与技术创新进行全面的协调,进行有效的统筹调控。
4结语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使农民真正的实现增产增收。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农业技术的多元化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辉.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J].中国园艺文摘,2013,(03).
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养殖、林果产业是县内“农业兴县”的主导产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该县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供奥运会设施菜生产基地、承德白鹅生产基地县、生猪肉牛良种补贴示范县。“抓基地、促龙头、推进产业化”是发展农业产业的三大举措,县内已有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哈露公司、承德森源食品有限公司、承德三元中育畜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5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6家,有蔬菜专业市场4个、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2个、食用菌专业市场2个。蔬菜产业以设施菜为主,其中设施菜以瓜类、茄果类和根茎、叶菜类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8万亩,产量56万吨。畜牧业以生猪、肉牛、肉羊为主,以禽类为补充,现发展规模以上养殖企业51家,养殖专业户2000户。201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8.6万头,其中,牛存栏5.3万头,出栏3.6万头;羊存栏13.3万只,出栏14.3万只;生猪存栏10.2万头,出栏15.4万头;家禽存栏237万只,出栏195万只。肉蛋奶产品产量5.8万吨,水产品产量340吨。优质粮产业以创建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和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契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4.5万亩,产量28.4万吨。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产值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22元。其中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食用菌、设施蔬菜、畜牧养殖、林果产业)实现产值36亿元,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四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4%。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2010年3月成功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新设立县级农技推广机构16个,总编制115人;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站19个,乡镇食用菌技术推广站19个,乡镇畜牧水产兽医技术推广站19个,总编制200人。2013年,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19个乡镇畜牧水产兽医技术推广站为8个农牧综合服务站,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实行包片包村到人头的农技推广包干责任制,实行了岗位聘用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知识更新制度等多元推广制度。
二、年度目标
根据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围绕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以广大农民发展产业对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依托专家组,筛选适合产业发展提高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方案,通过广大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在全局遴选65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在每个行政村培育3户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户,通过技术指导员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服务,使科技示范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户农户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品种技术覆盖率达到80%,平均增产增收10%以上,全面实现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二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应用。围绕设施蔬菜产业开展2个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开展新技术实验、示范,新品种展示、新设施装备使用,促进产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通过组织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辅射带动户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集中培训、现场参观、实践,增强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辅射带动户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认识、了解,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提高推广范围和应用力度,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夯实人才基础。通过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研修,强化岗位教育,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农技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实施内容
(一)总体实施安排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巩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成果,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完善基层农牧综合服务区域站管理体制,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强化考评考核和绩效管理。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效履职。
2、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专家包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夯实人才基础
继续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参加部、省、市、县四级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升推广服务水平。
4、提高服务效能
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以我县粮油高产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以服务我县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问题为导向,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以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以手机短信、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实惠。
(二)第一阶段建设内容
1、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1)完善基层农牧综合服务区域站管理体制,加强农牧综合服务站推广责任制度建设,实施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有效履职。根据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发展及其科技需求,在县级专家组的主持下,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科教站、农广校等技术推广和农业教育培训部门做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和推广方案的制定。抽调乡镇农牧区域服务站和相关技术所站具有较高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的65名技术人员组成主导产业技术服务小组,签定技术服务责任书,统一发放胸牌。坚持“专家包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对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不少于6次,其中分产业以乡镇为单位组织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一次,每个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
(2)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优质玉米产业
主导品种:承玉31、纪元128、长城799、承玉358、承玉33、宽城60、宽城298、农华101、先玉335、地圣5号
主推技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地膜二次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裸地铁茬免耕技术、耙耱镇压保墒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裸地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技术。
设施蔬菜产业
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尖椒:37-74、37-76;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
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小高垄栽培技术
肉牛养殖产业
主导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
主推技术:肉牛无害化养殖技术、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处理技术、肉牛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肉牛短期快速育肥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3)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根据优质玉米、设施蔬菜、肉牛养殖三个主导产业在全县的分布,围绕“一村一品”在全县260行政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农户自愿原则,遴选培育76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殖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个农户。科技示范户要承担带头使用新技术、新品种,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协助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技术信息采集和项目评价等工作。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上门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形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生产技能和发展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要通过村里推荐、乡镇审核把关,切实把示范户选好。对作用发挥不好的,将及时进行调整。
(4)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按照以主导产业为主、多种示范和高规格、严要求的原则,在全县分成南北两个区域重点建设2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县茅兰沟乡五家村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占地300亩,建有设施蔬菜大棚42个,有21户农户入驻园区。土地性质:租赁。基地技术依托单位:科技师范学院。技术专家:闫立英。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县道虎沟乡广兴店村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占地300亩,建有设施蔬菜大棚18个,有36户农户入驻园区。土地性质:租赁。基地技术依托单位:科技师范学院。技术专家:闫立英。主导品种:黄瓜:津优35、津优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红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术:黄板诱杀技术、CO2缓释富养秸秆发酵技术、膜下暗灌栽培技术、防雾无滴棚膜应用技术。
(三)第二阶段建设内容
(一)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
挑选优秀基层骨干农技人员,采取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异地研修,聘请省、市、县专家,根据生产周期和关键季节组织县内集中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方式,组织农技人员加强学习,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知识更新步伐,培养造就农技推广领军人才。
(二)开展科技示范户产业提档升级培训
根据不同主导产业的要求和农事季节,对科技示范户开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技术骨干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实践、基地观摩、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进行,采取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操作示范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根据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各村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推广农业新知识、农业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进度安排:项目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到2014年12月31日结束。
1、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制定技术指导员遴选办法、科技示范户遴选办法,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2014年6月1日-6月10日,对玉米、蔬菜、肉牛科技示范户进行遴选和确认;确定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3、2014年6月11日-10月31日,农技指导员对玉米种植产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和入户指导,并完成对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014年6月11日至11月31日,农技指导员对肉牛养殖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和入户指导,并完成对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助。
4、2014年6月11日-11月31日,指导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并组织科技示范户到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完成对示范基地的物化补助。
5、2014年9月1日-9月30日,组织技术指导员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下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了解示范户生产、生活情况。
6、2014年12日-12月15日,对农技指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对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回访。
7、2014年12月16日-12月31日,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项目档案,开展项目自查工作,进行项目验收。
(三)主要参与单位:
1、项目组织领导参与单位:县政府、县农牧局、县财政局。
2、项目组织实施参与单位:农牧局项目生产股、农牧局财务审计股、县农业科技教育服务站、县农广校
(四)人员情况及分工:项目组织领导单位负责人:(县政府县长)、(县政府副县长)、(县农牧局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组织实施小组:(农牧局副局长)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农财科科长)负责资金监管;(县农牧局科教站站长)负责项目的具体落实工作;(县农牧局项目股股长)负责项目的督导检查;(县农牧局专家组组长)作为项目技术顾问,主要负责配合项目的实施工作和技术咨询。
四、经费使用安排及配套经费
(一)经费用途:项目总投资90万元,主要用于: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22.5万元
(1)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助费用13.5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费、通讯费、误餐费、下乡补助等相关费用补助。每名农技人员入户指导天每年不少于100天,根据农技人员实际进村入户情况进行补助。
(2)技术专家补助3万元,用于专家包片指导的差旅、交通、劳务、讲课费等费用。
(3)完成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和典型宣传的绩效考核1.5万元。根据年中和年度考核对农技人员进行绩效奖励。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4.5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40.5万元
(1)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22.5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兽)药、饲料、实验设施装备等物资补助。和采取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补助,主要用于科技人员和骨干农民到到示范基地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田间实践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资料费、讲课费、实践材料、牌匾制作、宣传、展示等与组织培训、展示活动相关补助。
(2)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18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760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物化技术补助及物化补助配送费。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27万元
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到省部现代农业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农技人员网络书屋、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县内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实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实践材料费、文印费等与培训相关费用。
(二)资金使用
第一批资金7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补助、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第二批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助费用、技术专家补助、完成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和典型宣传的绩效考核。
(三)配套经费:县财政将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保障推广人员工作正常运行。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农牧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和农牧局各所站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管理、政策落实、督查验收和总结宣传。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
县财政将农技推广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资金。
(三)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资金,配套经费做到及时、足额到位。财政资金实行专人、专账、专户、专档管理,不得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四)加强政策指导
县地处东部,距省会78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总人口中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万人,占73.4%;全县耕地面积17.16万亩(其中水田13.51万亩,旱地3.65万亩),园地4万亩,下辖11个乡镇195个行政村。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6元。
截止目前,全县县、乡两级农技(含畜牧兽医)推广机构30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8个,现有人员36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66人,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02人。
2012年我县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35万亩,总产量8300万斤;水果种植面积5.7万亩,总产量4.63万吨;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总产量7.7834万吨,总产值2.1亿元。全县茶园面积4.16万亩,产量5847吨,产值12700万元。全县累计种植食用菌1.62亿袋,鲜品销售量达6.6492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2.7万头,牛450头、羊7500头、兔4.3万只、禽类75多万羽,实现肉蛋奶产量1.85万吨,畜牧总产值约2.3亿元。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在抓好水稻生产的同时,把发展食用菌、茶叶、果蔬和畜牧五大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点来抓,引导农民不断开拓、扩大商品生产领域,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重点示范基地5个。
(三)基层推广体系现状
2009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做到了有改革文件、有职能、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基层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任务,落实了县级农业部门的管理的指导职责,做到“双重管理,以县为主”,落实绩效工资,乡镇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县编办还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下发《关于重新核定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制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乡镇农技推广站名称、编制数和主要职责,在全县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农业技术推广站牌子,实行以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强化运行机制,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职责》、《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多元化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机制》、《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育制度》6项制度。
1、机构设置情况:全县有农技推广机构30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22个,其中农技推广站11个,畜牧兽医站11个。
2、队伍建设情况:全县共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个,编制总额41人,其中植保站是参公单位,其余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实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高级工3人。全县共有11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11个畜牧兽医站,均为股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编制总额78人,实有6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1人,普工1人。
3、乡镇管理体制情况:全县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都加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牌子,乡镇畜牧兽医站已收回县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2013年农业工作目标
1、保面积促高产,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着重抓好解决农田抛荒、良种工程、种粮补贴、粮食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五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良种率达98%以上,确保粮食安全,调优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2、全力推进特色产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立足实际,着重抓好区域特色产业项目向规模化推进。在果蔬茶上,新发展乌龙茶1500亩、名优水果2300亩、大棚蔬菜300亩,全县全年种植反季节蔬菜5500亩、茭白3000亩、毛豆4200亩、黄色韭菜1500亩、西甜瓜6000亩,全县水果、蔬菜、茶叶面积分别达到5.7万亩、8.0万亩、4.16万亩。在食用菌生产上,引导树立大资源观念,大力推行菌种、菌包、种植管理和加工销售专业化分工,工厂化栽培、基地化运作模式,推进多菌类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户从事食用菌栽培,全年栽培食用菌规模达1.62亿袋以上。在畜牧业上,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引导生态养殖和草食性动物的发展,稳定我县肉品供应市场。
三、项目建设
(一)、实施内容
1、深化体系改革。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程,巩固改革与建设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健全落实双重管理体制,落实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乡镇农技站干部调配、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等管理职责。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人事调配、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应先征得县农业局同意后,方可按相关程序办理有关手续。保证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完成相应推广职责和全年任务必要的农技推广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管人与管事脱节问题,更好地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健全落实县乡双重管理制度、农技推广岗位责任制度、工作任务公开制度、三方考评制度,不断完善改革模式。
2、完善工作机制。县农业局与产业专家、技术指导员、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制定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遴选条件、程序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大力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以实现粮食稳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推广五新技术,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以我县支柱产业粮食、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为主导产业。主推优良品种:
(1)粮食主导产业:2013年发展水稻面积8.9万亩(早稻0.2万亩、中稻8万亩、晚稻0.7万亩),确定5个主导品种和2项主推技术,水稻主导品种:中晚稻有甬优9号、宜优115、宜优63、杨两优6号、中浙优1号等适合我县种植水稻良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做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落实,促进我县粮食增产、稳产。
(2)果蔬主导产业:蔬菜主要发展白菜、花椰菜、甘蓝、莴苣、茭白等,主要分布在起步、松山、中房等乡镇。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确定4个主导品种和5项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有:白菜、花椰菜、莴苣、茭白等。主推技术:引进良种,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3)茶叶主导产业:确定3个主导品种和4项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是金观音、榕春早、福云六号等茶树良种,主要分布在中房镇、飞竹镇、西兰乡、霍口乡、碧里乡、鉴江镇、起步镇等乡镇,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茶园面积巩固在4万亩以上。主推技术: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茶园排、蓄水技术、茶园无公害管理技术、茶园机采配套技术。
(4)食用菌主导产业:确定5个主导品种和5项主推技术,主要发展秀珍菇、蘑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白木耳、黑木耳、竹荪等,主要分布在起步镇、中房、霍口、飞竹等乡镇。全县种植规模1.6亿袋(或平方尺),其中秀珍菇1.1亿多袋,蘑菇500平方米,香菇1000万袋,白木耳100万袋,黑木耳700万袋。全县有机械化生产菌包企业8家,有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5家,其中杏鲍菇日产3吨,金针菇日产8吨,海鲜菇日产6吨。主导品种有:秀珍菇(台秀57)、金针菇、海鲜菇、香菇、黑木耳。主推技术:温湿调控技术、周年栽培技术、代用料栽培技术、工厂化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
(5)畜牧主导产业:确定4个主导品种和4项主推技术,主要分布在起步镇、白塔乡、西兰乡、碧里乡、洪洋乡、松山镇等乡镇。全年猪牛羊年出栏14.5万头,禽类出栏80万只。主导品种有:杜长大三元猪、福清山羊、黄兔、麻鸭。主推技术:重点推广良种繁育、安全饲料生产、无公害畜禽养殖、生态立体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
4.选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
⑴选聘技术指导员。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70名,其中县级28名(其中农技技术指导员22名,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6名),乡镇40名(其中农技技术指导员26名,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14名),2名企业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每名技术指导员都要包村联户,联系10名科技示范户。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选聘条件如下: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有农业专业技术职称。优先聘用取得初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下乡支农大学生。
(2)遴选科技示范户
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场)、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农业“五新”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我县茶叶、食用菌、果蔬、粮食、畜牧等主导产业,采取公布遴选条件和程序,农户自愿、乡镇农技、畜牧兽医站推荐、张榜公示等办法,优先从专业村、特色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当中,选择确立农业科技示范户700户,其中茶叶科技示范户73户,食用菌科技示范户103户,果蔬科技示范户140户,水稻科技示范户184户,畜牧科技示范户200户。科技示范户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150个主导产业村居。每个行政村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种植、畜牧),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个农户。辐射带动农户7000户。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定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5、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全县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如下:
⑴源县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则銮,基地位于起步
镇上长治村,是一个较为稳定、规范、健全的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与长治村委会签订20年的使用期限,并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该基地年栽培食用菌100万袋,菌包生产线4条,年产菌包500万袋。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无公害栽培技术、温湿调控、周年栽培技术、代用料栽培技术。该基地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市农科所农艺师林原和县经作站高级农艺师兰世步。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让农户了解和掌握该基地移动制冷等创新方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⑵源县生春源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属茶叶试验示范基地,负责
人潘文捷,基地位于中房镇叠石村,种植茶叶800亩,该基地与叠石村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使用期限,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2013年还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设备,利用夏暑茶原叶提取茶多酚,生产速溶茶粉、茶含片系列产品。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推广茶树良种金观音、早春毫、榕春早;推广绿色防控茶树病虫害,茶园种植遮阴树,梯壁种植,推广机采等技术。该基地与师范大学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师范大学教授黄鹭强和县茶技站高级农艺师江月平、农艺师黄江,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实际操作,使广大技术员及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效益。
⑶省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钢,基地位于起步
镇上长治食用菌生产基地1号园,占地150多亩,日产菌包2万袋,该基地与上长治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使用期限,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主要示范品种是海鲜菇,主要推广技术是工厂化栽培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该基地与省农林大学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省农林大学教授胡开辉和县农科所所长、农艺师吴泽英。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人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和操作,使技术指导员和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掌握新技术,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⑷县畲春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位于松山镇长竹里村,现有规模200亩,主要示范内容有毛豆、包菜、花菜、白菜;推广引进良种,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病虫综合防控技术。该基地与县农科所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县经作站农艺师兰凉英和松山镇农技站农艺师孟钦。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和操作,使技术指导员和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效益。
⑸县中森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属生猪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林钦云,基地位于西兰乡上洋村坑门里自然村,该基地年出栏生猪12000头,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生猪规模化标准生产,该基地与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陈仰兴,2013年重点抓好畜牧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各规模生猪养殖场负责人观摩学习,推广“猪—沼—鱼—林—果生态型”生猪生态养殖模式,努力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广,取得成效。
6、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按照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建设6所农民田间学校,完善学校条件设备,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突出引领效果。建设情况如下:⑴食用菌农民田间学校2所,地点分别位于起步镇上长治村希望合作社,霍口乡歧峰山水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⑵茶叶农民田间学校2所,地点分别位于中房叠石村关公山农民专业合作社,飞竹镇飞竹村七境茶业有限公司;⑶综合类农民田间学校1所,地点位于白塔乡钟下村;⑷畜牧生态农业农民田间学校1所,地点位于西兰乡上洋村坑门里自然村中森畜牧综合开发有限。其中两所示范校是:⑴位于起步镇上长治村希望合作社的食用菌农民田间学校;⑵位于中房镇叠石村关公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农民田间学校。
7、夯实人才基础
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定编定岗后,对人员不足的农技推广站及时向社会招考,从2010年到2013年共设立招考职数24人,已招收到17名农业院校毕业生,补充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⑵继续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到部级或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饲料、新兽药、新化肥、新机具、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业政策和《农技推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等。具体做法是:①组织相关人员按期参加农业部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通过“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农技推广领军人才;②组织参加省厅统一办班培训;③组织参加市、县农业局培训班。④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每个技术指导员的书屋使用量达到100次以上,逐步提高业务能力。
⑶结合“特岗计划”,聘请2名企业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同时聘请省农林大学2名食用菌专家作为产业高级顾问和基地专家。
⑷提升服务水平。要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①以现有粮油高产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②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为导向,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③以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为目标,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到场,使农民真正受益。④要围绕粮食、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五大主导产业,遴选和确定主导品种,制定全县农技推广计划、技术实施方案和明白纸等。⑤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关键季节、关键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以上。⑥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12316等专家咨询系统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⑸建设示范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全面完成新建2个,改扩建8个乡镇条件建设任务,并建设2-3个新建和改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做到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仪器设备配置齐全、推广手段完善先进、办公条件整洁良好,实现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现代的公益性基层推广体系,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二)进度安排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第一阶段:动员启动阶段(2013年1月份)。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实施细则;筛选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示范基地,选聘技术指导员。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主要任务是按照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去年深化基层体系改革与建设基础上,继续创新运行机制,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2月份)。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绩效考评、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三)主要参与单位
与本项目建设的单位有: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公务员局、县编制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局。
(四)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雷霹局长兼任。并设立种植业、畜牧业技术专家组。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制定主导产业农技推广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四、经费安排、使用、监管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项目资金130万元,主要用途安排如下: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42.9万元(占总经费的33%)。其中:
(1)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误餐补助。
(2)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3.9万元(占总经费的3%),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劳务费等。
(3)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6.5万元(占总经费的5%),根据年中和年度考核对农技人员进行绩效奖励。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6.5万元(占总经费的5%)。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61.1万元(占总经费的47%)。其中:
(1)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贴25.35万元(占总经费的19.5%),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种苗、农(兽)药、肥料、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
(2)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贴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肥料、饲料等物化技术补助。
(3)采用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9.75万元(占总经费的7.5%),主要用于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3G技术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和农民田间学校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技术服务进行补助。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
(1)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费用24.7万元(占总经费的19%),主要用于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培训费用。
(2)实施“特岗计划”费用1.3万元,(占总经费的1%)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并设立综合协调小组和农技推广专家小组2个。
(二)强化规范管理
设立综合协调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工作检查和绩效考评,确保本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按照中央要求顺利推进。要按农业部提供的格式要求印制技术指导员胸牌及手册、科技示范户门牌及手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标牌、主导产业分布及包村联户服务图、农技推广制度(责任、考评、培训等)上墙公布、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明白纸。
(三)强化技术指导
主要依托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县农学会、县农科所、县农广校、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农技推广专家组,负责制定主导产业农技推广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要制定下达年度农技推广计划,并落实到乡镇每个农技员。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推动政策到位、人员到位、定岗到位、资金到位、条件到位、制度到位、任务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力度
中图分类号 F323.3;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49-02
农业科学技术是人们长期以来从事、研究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实践的概括。人们常把良种、农药等表现的技术叫硬科学技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是将发展研究成果尽可能及时而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而农技推广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接受程度。首先,农技推广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其次,使科研与生产紧密联系,使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及时反馈到科研领域;再次,一项科技成果的应用过程还可以产生新的科技成果[1-2]。如何做好农技推广,真正实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农技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农民,使之自愿改变行为,从而改变其生产条件及生活环境,提高其收入和自我决策能力的集科技、教育、管理、生产于一体的一种社会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专项开发活动过程[3]。农业信息的传播目的就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农民,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中。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从事信息资料加工的机构,都是农业信息的来源。作为农业技术的媒介,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使科技信息尽快传到农民手中,促进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
1 农民接受科技成果的阶段
一个农民要接受某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要经过一定的步骤和相应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步认识、产生兴趣、参考评价、进行试验、决定采用5个阶段。
1.1 初步认识
农民通过推广人员的介绍,对农业技术产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某技术某产品比以前采用的好,开始意识到新技术的存在,但未必相信和感兴趣。例如笔者调查到的合阳县一位农民对新产品无公害、低毒、低残留农药介绍表示认同,但还是觉得自己以前用的药好,对新产品并不十分感兴趣。
1.2 产生兴趣
农民知道一项新技术后,有的想进一步了解新技术的方法和效果,对该项新技术表示关心和感兴趣,并开始出现学习上的主动。这些人之所以表示关心和有兴趣,是由于他们认为新技术对其是有用的,而且是可行的;也有的农民在知道该项新技术后,由于不相信,或者没有经济实力及其他原因而不能采用,就不会感兴趣。经过笔者对近1 000人次的调查,抽样统计情况见表1。
1.3 参考评价
一旦农民对新技术发生兴趣,就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对采用新技术的得失加以分析比较判断。评价的进行,就是更多地了解该项新技术的详细情况。例如,一个新品种农药,它的单价是多少,单位面积用量是多少,主要防治何种病虫害,需要增加多少投资,经济效益如何等。农民在该阶段的心理状况是没有把握、犹豫不决,或者想试验一下,或者再等观察别的农民试行的情况。农民的等待、观望心理根深蒂固,一般不会轻易作出决定或者贸然尝试新技术。
1.4 进行试验
农民在确认了新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之后,还是小心谨慎、稳妥行事,先在小块土地上进行试验。农民在该阶段里,需要筹备资金,学习有关的技术,投入土地、人力和其他生产资料,并观察试验结果是否对自己有利。因此,在目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真正做这种尝试的人为数不多。以农药为例,对于新产品来说,农民的选择情况见表2。
1.5 决定采用
不管是经人介绍,还是自己试验,这是决定是否采用的最后阶段。农民经常不是1~2次就相信,需要不断观察。需要注意的是,常会出现农民经过1~2次试验就放弃而拒绝采用,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2 农民接受科技的心理分析
农民是农业的第一生产者,任何农业科技成果都必须通过广大农民的采纳和操作,才能得以推广和利用。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科学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地区的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都表现出比较复杂的接受能力。一是对不同类别的科技成果接受程度不同;二是即使对于同一科技成果,所有的农民也决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接受某种新的观点和技术,而常常是先由个别人或少数人进行试验,以后逐渐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
2.1 渴求心理
一些比较进步的农民已经知道通过电视或报纸了解农业信息,甚至花钱参加培训。虽然在调查过程中,仅仅在兴平妈嵬镇遇到一位曾是植保队的农民参加培训,但是已经看到农民对新技术的渴求。
2.2 守旧心理
农民喜欢从自己过去的体会中寻找经验,与现今事物相比较,经验中没有的事,没见过、没听说过的就不相信,更不愿意接受。农民的这种固守传统、排斥新技术的守旧心理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直接障碍。
2.3 怕风险心理
单薄的经济实力,多变的自然条件,使农民形成了求稳怕乱心理。
2.4 从众心理
当一项技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时,即使自己相信新技术或产品,也难下决心。在心理上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常选择“随大流”的方式,总觉得大家一起冒风险,失败了也没有人取笑。
2.5 直观务实心理
农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低,是现实主义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判断和结论往往是简单直观的。简单表现在凭经验判断,特别是对于经历过失败的农民,其会排斥技术。直观表现在多注重事实根据,不相信别人的说教,不相信间接经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因此,农技推广要特别注意做好示范工作。农技推广是新技术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的过程,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是在示范的基础上,证明某项新技术在该地推广有价值后,通过各种推广手段,将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像国家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的科技示范入户工程,就是很好的典范。
3 农业推广方式的应用
农技推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农民在获取信息后,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实际过程中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往往要经过推广工作者的大量工作,才会被农民接受和采用[4]。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中心工作,找出关键环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技术传播中选择适合的推广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提高有效性。与农民交流的过程需要反馈信息,以便于调整修正目前和将来的传播行为。
农技推广途径有人际交流、组织培训、现场示范等,无论采用哪一种途径,都要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都应恰当地采用直观、口述、书面的传播形式或方法,也可充分利用现代视听软件。农民直接看到的结果,往往带有相当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所以农技推广人员必须积极主动科学地寻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更多更准确的反馈信息[5]。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活动过程。根据农民需要,将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传授给农民,从而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农民的态度,提高农民的技能,达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目的。
农业推广内容存在差异:一是在某地没有推广过的技术或产品;二是已经推广过的技术或产品。对于没有推广过的新产品或新技术,重点是通过大众的传播手段向农民提供该方面的信息。同时,还可开展巡回访问,组织农民参观成果示范,使其发生兴趣,并注意在农民中发现先进个人或示范户,帮助他们进行评价,鼓励其带头试验和采用。对于已经推广而没有推广开的项目,例如只有1/3的农民采用,但推广面积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围,究其推而不广的原因,并不是农民没有兴趣。这时,应该针对不同问题的性质,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配合其他组织工作,使该技术或产品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针对具体情况开展推广活动,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机械或教条地背几条原则,而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种新技术或新产品,不同的推广方式对农民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影响。即使在同一地区,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也不同,有些人愿意接受,而且很快,有些人就不愿意接受或者接受很慢。这种情况下推广方式一定要灵活,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防止碰壁。
虽然农业推广不是万能的,但它在科技转化方面起着主导作用[6-7]。随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农民愿意接受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指导服务,喜欢看得见的示范模式。总结各地的推广模式,可以看到培训指导、典型示范、技术宣传、技物结合和信息咨询的推广方法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如陕西杨凌一年一度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典型示范、技术宣传、技物结合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独具特色,农民乐于、便于接受新科技,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入农村实际生产当中。
4 结语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有效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掘各种有效途径,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多、快、好、省地将农业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等传播开,使农民便于接受、乐于接受,为真正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做出应有的努力。
5 参考文献
[1] 周平.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48-249.
[2] 隋华,高宝岩,李小刚,等.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需求与推广方法的选择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08(6):8-10.
[3] 赵建社,张建荣,魏祯,等.西安市农业推广中不同区位农民决策心理及其应对方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373-378.
[4] 常富德,刘珍琴.浅谈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启示[J].宁夏农林科技,2004(6 ):55-5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形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34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这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尽管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业技术的作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应该从当前农业的发展状况出发,探索不同的推广形式与手段,积极促进推广效率的提升,使农业技术能够尽快普及到农民中去,才能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产量,有助于农民未来的农业生产与发展,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帮助。
1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
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主要分为3种形式:农业体系、商业性质以及帮扶性质的推广。农业体系的推广形式,主体是政府,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将农业体系覆盖起来,能够发挥自身全方位的功能。而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在行政统一领导中发挥自身的组织能力,以此达到规模化的发展效果。对于这一体系主要有各种农业服务站,如农技站、经营站以及土肥站等[1]。然而,这一体系的推广缺乏主动性,而且工作任务不够细。就是商业性质的推广。主要借助销售与收购农产品方式来进行。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其形式主要从单项商品出发。但是,这一形式对产品功效作用容易夸大其词,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的误导。因此,应该实施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帮扶性质的推广比较符合中国特色,主要是为农民服务,以此实现技术推广的目的。帮扶时,政府机关与企业也会参与其中形成联动。但是,尽管这一性质的推广比较短,但是效果比较明显。而其缺陷主要是具有相应的盲目性,存在帮扶单位对农业技术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技术的实用性把握不够等问题。
2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
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借助入村到户的手段,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农业技术,深入了解技术的原理。合理借助广告宣传的形式,通过电视、网络,以及传统的报纸、期刊等平台与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有利于农业新品种的积极推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宣传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从而才能在计划范围内组织好广告宣传工作。开展技术培训与讲座也是比较常见的技术推广手段。如在电视广播平台,以及田间地头等,都适合培训讲座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实施集中式培训,还可以通过组建小组形式实施培训,并且培训主要是以技术的传播为主要内容,有利于农户对农业技术进行充分了解[2]。试验与示范工作是必须实施的手段。如果要想让农民从内心接受农业技术,应该让其了解风险的控制情况,只有较低风险的技术才能让农民的内心得到一定的保障。而试验与示范工作就显得非常关键与重要。由于农业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农业技术经常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生产的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就是通过白纸宣传的形式。作为这一宣传形式来说,是当前比较普遍运用的形式之一,覆盖面也较广,成本较低。对于这一推广模式来说,能够借助简单文字的形式,对技术品种与操作步骤加以说明。能够在广大用户中流通与普及,因此农民一旦有空闲时间就能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引领广大农户来学习与掌握新的农业技术[3]。
另外,在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技术的过程中,还要从农业发展现状出发,选择合适的推广手段,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推广手段与方式,借助技术讲座形式,让农业技术更好地得到普及,同时注重试验方式的运用,消除农户对技术的疑虑,更好地为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促进我国产业水平不断提升,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当前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够,不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跟随时展脚步,积极创新,探索出科学的推广手段与方式,努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造福于农民。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24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推广形式与方法直接影响着推广的成效。笔者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与相关理论,与各位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旨在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水平。
1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直接关系到推广效果,也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特别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也与时俱进。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故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与方法方面的探究,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1]。
2主要形式
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渠道的推广形式。
2.1政府推广
政府是农业体系推广的主体,它需要全方位的覆盖网络,起其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可以快速地形成一定规模的推广效果。采用农业体系的主要是农业服务部门,如农技站、经营站、土肥站等。但是,从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推广方式来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推广方式比较单一,难以灵活主动地开展工作,推广任务细化不够,推广的目的与农户需求不符等,难以完全有效地适应农户的实际需要。
2.2商业推广
商业性质的推广主要是指通过销售、收购农产品等方式,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进行推广时,相关的投入与引进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优势是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这对于农业技术的开发、传播等工作的开展来说,更能方便有效的安排。但是,此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不足,因为是商业性质的推广,容易在宣传推广过程中夸大对产品的功效,从而造成对农户的误导。因此,在商业性质的推广中,必须加强推广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切实增强商业推广的时效性。
2.3帮扶推广
帮扶性质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农业产品方面的帮助与扶持,来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政府在帮扶过程中,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等都可以参与,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推广效果。但是,这种推广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推广方式的针对性不强,帮扶单位来自于多个领域和多个行业,难以比较专业地指导农业技术,从而影响了帮扶效果[2]。
3主要方法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其采用怎样的推广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如果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不当,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事与愿违,造成负面影响。从当前看,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3.1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广告宣传方式
广告宣传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可以通过传统与现代两种方式进行宣传。一是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采用发放信息技术宣传资料,布置宣传展板,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会议等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宣传,这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是现代的广告宣传方式。新型传媒技术的兴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手机、QQ、邮箱、微信等新兴的现代化通讯传媒工具,进行无缝式全覆盖的宣传,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的优势。当然,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经费投入,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策划、部署等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3.2技术讲座与现场指导
一是技术讲座。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技术讲座,也可以直接到农户的家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讲座的方式,可以形成集中宣传的良好效果,能够节约时间、节省投入的资金等;二是现场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深入到田间地头,当场为农户排忧解难。这样的指导推广方式很具有说服力,可以让农户零距离地见证和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
3.3试验与示范
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性质来看,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推广,现处于探索阶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经过试验或示范,盲目地进行扩大化地推广普及,就可能给广大农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公信力。因此,通过试验、示范的方法,可以充分积累风险防控的经验,让每个农户直接感受、体验和认可。只有试验成功、示范到位才能将农业技术推广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3]。
4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形式与方法对于推广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适用的推广形式与方法,对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也直接促进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要强化责任,提升素质,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利庆,张其鲁,魏秀华.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J].种子科技,2010,04:24-26.
(一)指导思想。以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为着力点,结合我市实际和农技推广的需要,创新农技人员管理机制,提高农技推广效能;建立“职责明确、动作高效、评价科学、奖罚分明”的农技管理机制。
(二)总体思路。坚持政府对辖区内农技推广负总责,强化农技推广的公益职能;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责任片区和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细化评价考核方案,强化奖惩措施,确保农技人员把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去,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能力,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岗位职责。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把现有农技、农机、畜牧兽医人员和农经人员,根据工作职责需要,分设成三种职位:
1、首席农技推广专家。我市每个农业主导产业或重点专业各设一名首席专家职位,共设十二个职位(粮油、种子、土肥、植保、蔬菜、水果、蚕桑、茶叶、农机、畜牧、兽医、农经)。首席专家为本产业或专业的技术领头人(由市级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技术人员担任),主要职责:为制定农业发展规划、重大农业决策提供科技咨询,提出本领域农业科技推广方案,组织实施本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培养和培训本领域技术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
2、农技指导员。农技指导员职位包括*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中除首席专家以外的其他所有农技推广职位,由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农经专业不设指导员,畜牧兽医人员须由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主要职责:协助首席专家制定本领域农技推广计划,完成首席专家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农技推广工作,联系、指导镇(街、区)责任农技员业务工作,组织开展对责任农技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培训。
3、镇(街、区)责任农技员。责任农技员包括镇(街、区)农技推广机构的所有农技员、农机管理员、畜牧兽医员、农经管理员。主要职责:履行类似“班主任”的职责,全面负责辖区内全体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及时答复辖区内农户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负责本镇(街、区)的农经工作指导,自己不能解决的,寻求上一级或其他农技推广机构帮助解决;履行类似“任课老师”职责,举办或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开展本专业的农技推广工作。接待和回答农民群众的和咨询,监督和指导镇(街、区)会计委托业务。
(二)量化工作指标。根据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等不同职位。在推广农民急需的有效技术、组织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场、联系基地和农业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解答农业技术、农村法律、法规和咨询,开展农业讲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服务时间等方面,均量化相应的工作指标。
(三)创新评价机制。为了科学评价农技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制订详细的考核办法。对农技人员的考核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由综合考评、业务考评、服务对象直评三部分组成;业务考评以其职位职责和量化工作指标为基本依据,考核业务业绩;综合考评主要对农技人员能、勤、绩、廉进行评分;服务对象直评即由服务对象对农技人员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评。
(四)强化奖惩措施。建立农技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农技人员给予不得晋升、警告或降级聘用等惩处,连续二年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继续聘任。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市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农技人员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中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并完善考评内容和程序,会同各镇(街、区)共同组织实施责任农技人员的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程序到位、评价科学,并做好考核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实施农技推广日志制度。为了对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量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正确评价有客观依据,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农技推广日志制度,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详细记载。这样既有利于农技推广人员积累工作经验,也有利于对责任农技推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责任农技推广考核小组将对农技推广日志进行必要的随机抽查。
1新时期基层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需求
1.1农业科技的需求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大多数农民的工作分离、专业分配、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开始得到了紧密融合,这给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农民希望在推动农业技术的同时,还要提升服务质量,并将技术推广工作由原始的技术生产逐渐演变成全方位服务。
1.2市场信息的需求
随着西畴县农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这就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后,农民更需要得到一些精准的农业市场数据。大多数的农民不但希望能取得一些关于农产品价格的信息之外,同时还需要取得一些服务信息,例如生产项目信息、经济提升信息以及市场产品销售信息等。近几年来,农民总是会遇到农产品“卖难”的现象,因此,农民更希望在紧抓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还能掌握一些市场信息,进而获得经济保障。
2目前市场经济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
当前的农业主体是农民,但是他们对市场经济下的农业没有全面的了解,认识仍停留在原始农业层面上,因为认识不够,导致对相关的农业技术也不太了解,进而没有意识到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2市场把握不透彻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农业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就会使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阻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没有全面意识到当前农业市场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从而给农业市场的今后发展带来制约。
2.3国家扶持不够
当前西畴县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市场的调节,相关机制和条例只是对农业起到辅助效果,主要依靠国家的机制来鼓舞农业快速的迎合市场经济。但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机制鼓励力度明显不足,缺乏对农业的发展的全面认识,使我县给农业鼓舞的方向缺乏准确性,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足,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完善和提高市场经济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3.1提高农民素质
要想实现农业技术顺利的推广,就要做好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将他们从原始的农业观念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全面了解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开展农业生产工作。农民综合素养偏低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因此,开展农民培训与学习工作,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全面落实。
3.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质量好坏,因此,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之前,就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还要全面掌握农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的减少农业技术推广时的资金消耗量,同时还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农业生产的需求。
3.3发挥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国家制度完善的机制对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相关机制时,要全面了解市场经济对农业的需求,进而构建完善的惠农政策。农业经济是提升西畴县市场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给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确保农业生产可以稳定的发展。借助机制,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学习,只有保证农民掌握充足的农业知识,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开展西畴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发挥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等方式,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秋珍.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创新[J].吉林农业,2012(6):3.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的原则。
2、坚持人权、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3、坚持合理配置人员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一是依托水稻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镇,所服务的乡镇为××镇、××乡、××乡。二是依托大豆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镇。三是依托瓜菜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乡。
1、区域中心站体制。区域中心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财、物权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
2、区域中心站的具体职能。(1)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实施。(2)为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并当好参谋和助手。(3)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区域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4)发展和扶持农技推广展示户、种植业专业组织。(5)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协助政府实施统防统治。(6)负责本区域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如有效积温、雨量、湿度、无霜期等。(7)负责本区域内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8)围绕农业标准化,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9)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供有效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3、区域中心站人员配备。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将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的24名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作为区域中心站编制。区域中心站暂配备15名人员,每个区域中心站设站长一名,级别为副科级,设专业技术人员4名。所有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聘上岗。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竞聘上岗办法执行《××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
4、区域中心站经费来源。一是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实际聘用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二是每个区域中心站县财政每年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
5、区域中心站建设标准。投资9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农委对上争取45万元,用于三个区域中心站建设。每个区域站:一是投资20万元,建设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其中办公室50平方米,培训室、标本室、检验室等150平方米。二是投入5万元,购买实用工作车一辆,用于现场指导、现场培训和现场诊断以及重大疫情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三是投入5万元,购买桌椅、微机、农技资料等,以及为区域中心站解决15亩试验地。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机动地现行市场价格承包。
三、改革的步骤
重点示范推广大豆垄上双行拐子苗机械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增加大豆根瘤菌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栽培管理技术和其它配套先进技术。
按此项栽培技术实施,大豆公顷产量可稳定达到2500-3000公斤,最高公顷产量可实现3500-4000公斤;公顷可节省用种20公斤,减少间苗用工22.5个,连同施肥等共计节省投入418元,产品质量也可提高1个等级;以公斤大豆售价2.20元计算,公顷产值为11000-13200元。
二、技术指导机构
1.技术指导单位
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专家组成员
首席专家
崔振礼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
成员
姜亚伦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李东波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维龙德惠市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
邵金锋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长农艺师
三、栽培技术
(一)改进整地方式,实行秋整地
改春整地为秋整地是实现科学整地的关键技术之一,每两至三年进行一遍全方位深松作业,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与排涝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改间种为清种、实行合理轮作
要发展大豆生产,必须把大豆从与玉米间种中解放出来,力求实行清种,并与非豆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三)改变用种习惯,因地制宜选用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区对路的吉科号1号、长农13、吉育88、吉育71等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要定期更换新种子,杜绝自留种,要做到异地换种,应用新品种,切忌盲目引种。大豆种子纯度和净度要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播种前要应用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同时可适当加入植物调节剂以促进生根,提高芽势。
(四)机械化播种
大豆播种采用等距、精量、双行拐子苗机械播种技术,杜绝条播、“拉拉稀”播种。采用2BT-2(3)等垂直园盘式精量播种机,实现单粒下种。没有精量播种机的,可利用单体播种机采用型孔轮排种,确保种子播深、播量、株距的一致性。同时还应保证种子播在湿土上,种上覆土3-4厘米,并适时进行苗带镇压,达到提墒、引墒、保墒的目的。
机械化播种每公顷可节种20公斤,提高工效5-20倍,减少间苗工22个,增产10%以上。
播种同时深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
(五)农化结合、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大豆生育期对养分需求规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来不及测土的农户,建议公顷施用45%金道复合肥100公斤,64%宏福二铵100公斤。为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温,增强土壤保肥畜水能力,提倡公顷施用有机肥20-30立方米,结合整地起垄深施土中。
(六)因地力、品种确定合理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关键措施。要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吉科豆1号最适密度30万株/公顷;吉育88最适密度25万株/公顷;长农13最适密度20万株/公顷,吉育71最适密度20万株/公顷。
(七)加强管理、适时铲趟
间苗:小苗长出两叶一心时,即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前,进行人工手间苗。间苗要根据品种和地力所确定的密度,间掉弱苗和受病虫危害的苗。留苗要均匀一致。
铲趟:小苗刚拱土,子叶尚未展开时,要普遍实行铲前深趟一犁,回犁土达10厘米以上。在大豆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进行头遍铲趟。铲趟要做到细铲深趟少培土,以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要做到三铲三趟,并在8月上旬大豆鼓粒期拔除田间大草。
化学除草:目前我市豆田化学除草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二是苗后茎叶处理。
根外追肥和促熟措施:在大豆生育后期,如发现脱肥,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对水400-500公斤叶面喷洒,壮秆矮化植株,防止倒伏,在盛花期至结荚期喷施“云大-120”“植物龙”、“绿霸”等植物营养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达到促熟增产的目的。
(八)防病治虫灭鼠、减轻危害
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播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
二条叶甲、黑绒金龟子、蒙古灰象甲等苗期害虫,播前选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在成虫发生重的田块,可喷4.5%高效氯氰酯EC加80%敌敌畏EC进行防治。
大豆蚜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现蚜虫点片危害,卷叶率达3%或百株蚜量1500头以上时,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升加80%敌敌畏乳油0.5升,800倍液喷雾防治;或公顷用25%正打反死乳油0.20升,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抗蚜威、吡虫啉等防治,为提高防效,以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为宜。
大豆食心虫:8月上、中旬在成虫初盛期,公顷用600-750根浸敌敌畏乳油的秫杆均匀插于田间薰蒸防治,敌敌畏公顷用1.5-2升,于8月20日左右公顷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600-800毫升防治卵和幼虫。
大豆病毒病:主要通过选种,去掉病粒,并做好大豆花叶病毒的传播媒介蚜虫的防治,于发病初期喷施植病灵加绿霸防治。
大豆霜霉病: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加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田间灭鼠:当农田鼠密度超过5%时,选用溴敌隆、氯敌鼠钠盐、杀鼠灵、敌鼠钠盐等高效安全药剂,及时联防。
(九)提倡灌溉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现如今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就变得尤为重要,当今的推广可从广义和侠义方面来分析它的概念。从狭义的方面来说,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是农业技术推广之中需要注意的,通过改良并且发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与农业相关的活动常常是通过相应的形式进行开展,其中包括服务式或者是行政命令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方法把先进的新技术以及能够提高生产力的操作方式传授给农民,从而使农民能够更加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之中,这样能够有力的改善农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也能够改善农民的日常生活。然而从广义的方面来说,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加注重的是由现代农业来替代落后的传统农业,其中实现的方式就是将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方法推广给农民,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以教育作为主要方式是这种推广技术的特点,注重活学活用,使农民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技能,这种方式培养了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深远地培养了农村农民的智力开发以及人才的培养,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进步。
2 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和方法
2.1 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方式以适应农业的发展需求
在如今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之中,将各个地区的农业特色相结合,取长补短,同时建立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来更好的推广农业的新技术,把产业的示范基地作为标本展示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更直观的带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为农业以及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加有说服力,还能够更好的让农民能够积极的接受新产品。在我国现今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建立新技术新科技进村入户的推广方式,尽量集合专家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进村推广,同时要注重普通农村的亲身参与,让农民能够更加直观的接受先进的技术方式,这些方式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某些重要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这就需要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能够让这些农业的技术更加有效的在农村之中推广深入,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这些工作开展之后,要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现代化的咨询服务,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设发展。
2.2 重视培养农村带头人,建立相关的协会组织
随着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出现,如果想要在农村之间短时间的开展推广和普及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的过程之中,要挑选出来在农民之中有带头作用,具有一定的威信的技术带头人。这些人要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以及良好的科学意识,通过这些带头人使用的先进的农业技术,随着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时候,普通的农民群众便会积极踊跃地加入到推广和使用这些农业技术的工作之中来。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适当的对这些农业技术带头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措施,充分的调动这些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让他们对这些新的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产生较强的信心。
2.3 重视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