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劣势范文

时间:2024-03-06 16:2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社交媒体的劣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社交媒体的劣势

篇1

一、微信电商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份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到现在其用户已经突破六亿大关,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这是一款以语音短信、文字、图片及视频的作为传播手段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并且支持群聊,可以用多种方式注册及添加好友。微信电商并不是指微信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微信只是作为电商的一个通道。一般用户在微信上了解他所需要的商品,再转战其他平台进行购买。所以作为销售通道的微信,其有很多模式可以运用,即也可以认为微信是商家的一个营销渠道。

二、微信电商的优劣势

1.微信电商的优势

(1)微信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客户维护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其他第三方开发的平台都集成了简单的CRM功能,又加上微信具有即时沟通的属性,所以可以非常方便的把客户进行分组管理,完成包括用户咨询、客服服务等功能。只要客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微信小店购买了产品,这个客户就会成为CRM中的一份子,商家可以向其用户推送产品消息、最新活动等信息,不仅是如此,双方的交流是互动性的,不只是商家单方面的推送信息。这样商家和客户之间建立起了双向、持久的连接关系。

(2)微信是一个传播口碑的好地方。微信是一种强关系的社交媒体,上面的好友大多数都是生活、工作上的熟人,这样微信用户对其好友的影响力应该比其他社交媒体要大,好友朋友圈的分享减少了购买者的感知风险,进而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以生活、工作、兴趣等圈子分类的人群,很多有着共同需求。这样如果一个卖家在微信成功开发了一个客户,通过这种强关系的口碑传播,可以带来一群购买者。

(3)利用微信可以进行精准营销。微信不同于其他的微博等社交化媒体,大多是社交化媒体运用“广播”式的宣传方法,没有针对性。微信具备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这样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推送就是有针对性的。利用后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客户进行地域划分和分组管理,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消息推送。

(4)微信支付使得用户体验更好。微信支付功能为顾客购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多平台都没有自己的支付体系,有的利用支付宝,有的类似于充值Q币这种的模式,这样显得有些麻烦。而微信支付只需将银行卡信息填进去,即可使用,即使是在银行卡没有开通网银的情况下。

2.微信电商的劣势

微信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它是一个社交工具。大家要想去网上购物肯定很难想到用微信,这就是先入为主,用户的购买习惯已经养成,淘宝天猫是赢家。微信现在虽然已经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圈,但是微信电商可能会破坏这种生态圈,这就是微信电商的劣势问题。

(1)用户并不习惯在微信上进行购买。在用户心中,上网购物首先想到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先入为主。微信虽然现在和京东合作,其购物模块接入的是京东商城,但是用户还是不习惯。一想到聊天,现在用户想到的肯定首先是微信、QQ。这个已经形成了用户的心理定势,已经是一种习惯,要想后来者居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在用户的心中,阿里是电商的标志,微信就不是。微信和QQ一样,只不过微信在功能和体验上有很多方面都是创新的。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也并没有形成用户习惯,这是它的先天性不足。

(2)商品质量监管有问题。微信朋友圈里的商品展示很简单,就是几张照片很少的说明文字,商品的具体介绍几乎没有。有的甚至打着代购的幌子,各种假货盛行,很难辨别。正如有些团购外卖,一些没有营业许可证卫生不达标的小餐馆也加入进来,尤其是在高校附近,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3)商家滥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和淘宝等电商平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微信具有媒体属性,通过公众平台文章推送等功能,商家可以将各种产品信息或者文章推送给用户。因为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产品信息的成本极低,不少商家频繁的发送产品推广信息,客户对产品的体验度就会逐渐下降。或者是发送一些毫无吸引力的信息又或者是一些虚假的宣传,以此来吸引客户关注,这样反倒会适得其反。所以商家要注意并且规范使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推出高质量的文章或者是对客户有意义且又吸引客户的信息,这就需要商家进行数据分析,客户信息分析等等。

(4)微信有可能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距离。在一般的用户心中,微信是用来社交的,很多人对朋友圈的广告还是很敏感的,如果有朋友不停的刷屏关于其代购商品的信息,这样我们很有可能感到反感,不仅会去屏蔽此信息,甚至是删除该个好友。微信提供的是一个熟人的交际环境,基于地理环境的功能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奇妙,这是微信带给我们。然而电商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易,基于微信建立起来的交易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也就让微信失去其社交的意义。

三、结束语

微信作为电商渠道,既有其优势和劣势,微信为商家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其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来避免劣势误区。微信是连接人与人的社交性平台,而微信电商要做的就是把人和商品连接起来,微信支付无疑为此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现在微信的发展在不断进行中,其版本在不断更新,微信电商将会走向更加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篇2

一、社交网站的新闻传播模式

(一)社交网站的概念厘定

社交网站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是帮助人们建立运营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Danah Boyd,2007)。社交网源起社会学“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 of Separation),依靠成熟的网络技术,将用户的线下人际网复制到网上,再与他人的关系网互动而形成更大的人际网络,并通过对彼此的关注来维持关系。

(二)社交网站的传播学研究综述

新事物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Charles Wright Mills,1959),研究社交网络传播模式主要就是寻找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以用户为中心,低门槛参与,用户创造并贡献内容,帮助个人运营社会关系,通过人与人的网状关系传播信息。

2.社交网站是一种深度社会型的非权力网络(Ellison,2007)。深度社会型表现为: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联系人织造网状链接,表现为“去中心化”,即“第三层秩序”(David WEinberger,2008)。社交网站“一对多,多对多”(One to N to N)的传播,因此而呈现出“多向、非对称、幂增长”的裂变式传播特点,网络结点联系的或然性增加。非权力主要表现为:把关人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虽然每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并不绝对,但是每一个节点必然会对信息产生“分流”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多向度的流动。

3.整合多样化传播形式。社交网站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同时开发诸多应用程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网络文化生态系统(张炜,2009),多元互动沟通平台的诞生激发了网络能量增值。

4.及时互动的RSS订阅和分享机制。RSS订阅好友,第一时间呈现更新和反馈;而分享机制则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共享(张炜,2009)。任何一种延伸,都是由于产生了新的尺度(McLuhan,1964)。与传统网络相比,SNS网络将“用户”作为新的尺度,以“网状结构—用户内容—整合传播—及时反馈”作为新的“结构性的变化”。

(三)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分析

1. 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分类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结构性特征,彭兰(2003)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三种模式,分别是:直线式,队列式,层次式。

直线式是连接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最便捷的途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不限信息量。直线式包含(1)同步直线式,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基本处于平等地位;(2)异步直线式,特点是信息的者处于主导地位,受者被动接受信息。

队列式指信息是按一定原则进行排列,例如时间。BBS和搜索引擎上的信息通常就会呈现出“队列式”特点。越靠前的信息,越可能被接收。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是一种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层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传播特征,提供多通道出口,把关人通过有意识地编辑信息,达到特定的传播目的。

2.社交网站的五种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社交网站的五种最主要的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一: 直线式点对点传播。在社交网站中,这样的传播模式是最普遍的,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地位,如留言功能。

模式二: 直线式点对面传播,如RSS订阅、关注日志、相册、分享、状态。

模式三: 队列式BBS传播,通过论坛和组群功能实现。

模式四: 层次式,由社交网站选择性推送,由上至下传播。

模式五: 媒介融合,新闻网站建立公共主页供用户订阅。

二、社交网站五种新闻传播模式效果评估

(一)为何选择配套熵权决策的SWOT分析

影响媒介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有众多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需要一种能够考察多重相关的分析方法,SWOT矩阵研究是能够考察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分析法。因此,本研究考虑采用SWOT矩阵,分析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及策略优选。

在实际操作中,SWOT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内、外部因素权重和评价的确定往往依赖于专家法。而熵权决策是一种基于客观熵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决策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考虑将其与SWOT分析法相结合,运用实证研究对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进行评估。

(二)研究框架

采用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应用过程如下:

1.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显著因素并建立标度,考察外部环境,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形成能够适用于SWOT分析和熵权决策的指标体系。

3.应用熵权决策法确定备选模式的优先级别和排序,提出最优的模式(或推荐模式);

4.建立推荐模式的SWOT分析矩阵,分析结果(图1)。

(三) SWOT初步分析及备选配置模式确定

1.SWOT优势分析

(1)集人际传播三个阶段的优点于一身。人际传播经历了面对面传播、延时传播和电子传播三种形态。(Donath & boyd,2004)“异地延时传播是对面对面即时传播的否定,而异地即时传播又是对延时传播的否定,所以异地即时传播实质上是面对面传播的否定之否定形式。”(彭兰,2001)社交网站的人际传播既具备了面对面传播的很多特性,又能实现异地性和延时性,完成人际传播新变革。

(2)用户忠诚度高,依赖性强,粘性高于所有新闻网站,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6月,每天都使用社交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4.3%,73.9%的社交用户在一天之内会多次(≥5次)刷新个人主页,在社交网站站中,用户自发结成了稳定的社会群落,互相确认身份归属,传递信息,增进情感。

(3)一个更加真实的拟态环境。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社交网站上的虚拟形象和交际圈基本上成为了现实世界在媒介中的延伸。物理世界中的身体属性、社会属性和地域属性得以在虚拟世界中继续构成主体,物理世界中的角色规范继续有效地影响主体(Donath & boyd,2004)。

(4)传播渠道形式多样,融传统的Blog、BBS、E-mail、即时聊天等形式于一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收听和浏览。

(5)传播多向性,Web2.0时代的核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状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转贴于

2.SWOT劣势分析

(1)新闻信息量有限。社交网站一般通过RSS订阅获取信息,因此相比一般新闻网站例如人民网、新华网或者门户网站例如新浪、腾讯等而言,信息量较为局限,通常与订阅对象数量(好友数量)成正相关。

(2)新闻业务素质欠缺。社交网站并非专业新闻网站,可以充当新闻在人群中扩散的渠道而不能越俎代庖成为信源,因此重要新闻的传播一般只能通过转帖到日志、分享,或者在状态、留言中简短描述来实现。这些新闻都是碎片式的,分散存在于社交用户的个人数据中,用户想要进一步了解新闻全景只能登录其他专业新闻网站,浏览通过专业新闻记者采写、专业编辑整合的新闻专题。

(3)新闻内容局限。用户在社交网站上获取到的信息,与订阅对象的信息偏好有密切联系,不同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的人往往会传播不同内容的信息,甚至不同性别的用户所关注和传播的新闻也有巨大差异,用户甚至会因为自身偏好而屏蔽掉一些较为重要的新闻信息。(Dwyer,Hiltz,Passerini,2006)

3.机遇分析

(1)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报网融合、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成为趋势,比如新华社就将视频业务植入开心网。

(2)媒介融合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有线电视网(CNN)与社交网站Facebook合作以来,目前已有39万名“粉丝”,他们每时每刻对CNN的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人人网公共主页为例,目前一共有50家媒体在人人网上建立了公共主页,其中排名前6的公共主页如表1所示:

(3)新闻传播从“大卖场”到“专卖店”、从宽播到窄播、从大众到小众的转化,对媒体而言,信息做到了最大化利用,充分体现了传播的异质化特性;对用户而言,则充分享受了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的乐趣。

(4)舆论理性可控。社交的真实性使网络社交从虚拟走向现实,并推动网络舆论趋向理性。德国学者纽曼认为舆论具有社会性,即要基于社会公众。在社交网站中,活跃着大量的舆论人,通过网络的聚集作用“引起人际间的多级传播行为”,出现广泛的议论,形成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和社会舆论。(Dwyer,Hiltz,Passerini,2006)“媒体与网民的互动,引起网络上议题的不断变化,容易引发公众舆论大讨论。而且由于社交网民身份的相对明确性,人们彼此间比较了解和信任,从而能形成真实的意见表达,而且意见表达趋于理性。

4.威胁分析

(1)社交网站用户流失,由于媒介疲劳引起的社交网站用户流失属于外围潜在劣势,会减少受众数量,对“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2)网络审判,社交网站上人与人的距离前所未有地拉近;社交网站很容易成为新闻事件中“人肉搜索”、舆论暴力侵害的原发地,成为新闻事件或者新闻当事人的“审判席”。在新闻伦理道德多元、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

(3)日益渗入的把关人影响。在大度咨询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中,相比2006年而言,至2010年底,社交网站更加限制用户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对日志、留言、相册的监控度,增加了对敏感词的删除力度,对新闻传播造成了一些阻力(见表2)。

(四)SWOT分析与熵权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

1.基于德尔菲法的SWOT矩阵

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又称专家意见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通过一系列整理作为预测的结果。在本案例中,特收集了五名专家意见,经过两轮征询最后取均值形成专家打分。

2.SWOT建标及模式评价与优选

针对已经提出的五个模式,参考图3中列出的指标体系中的标度层属性值(主要是内部因素指标)。对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则采用专家或权威打分法确定,评估采用很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很高7个等级,其对应的打分情况分别为1,2,3,4,5,6,7。最终得到各指标的属性值如表3所示。

结合熵权计算结果,将模式五作为推荐模式,模式二作为备用模式。即,走媒介融合之路是社交网站新闻传播模式的最优决策,要使推荐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宏观上应采取WO策略(劣势+机遇)和SO策略(优势+机遇),并以SO策略为主,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消除劣势,在消除其抑制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

三、研究发现:媒介融合的发展之路

(一) 传统媒体与社交优势互补的传播形态

从本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人际传播网络,新闻资讯类网站与社交网站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二)即时交互深度融合

新的网络传播模式的产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报网互动、视频直播、在线广播等“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能力。如果说,传统媒体以往多是把传播内容“平移”到网络上,那么社交网站则推动了媒体之间的深度交互融合。

1966年美国学者德弗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控制论的核心——“反馈模式”。由于大众传播模式自身具有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即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受众的信息反馈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断层,不能做到交互的及时性。社交网站则通常会利用“投票”“留言”等功能,逐步形成媒体庞大读者群,让读者们对新闻进行评价,编辑实时掌握读者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整个传播过程可以呈现非线性、双向反馈、实时动态的特点。

社交熟人社区的舆论环境(Dwyer,Hiltz,Passerini,2006)和高素质用户群也将推动网络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

(三)新闻传播落点明确

传播学中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用户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以受传者接触媒介信息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得到满足,来确定传播效果的大小。社交将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订阅和建立组群。社交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在Web2.0时代继续向社区化、分众化挺进。在与新媒体的结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必须更加注重对受众的精确定位,按需提供分类新闻信息。由于信息落点明确、渗透性强,传播具有更强的定向性,用户更乐于接受,传播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游:《SNS的传播学特征及价值解析》[J],《新媒体》2009年第3期

[2]Ellison, N. B., StEinfield, C., & Lampe, C.(2007). 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2(4). Retrieved from jcmc.indiana.edu/vol12/issue4/ellison.html.

[3]彭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建构》[J],《今传媒》2005年第3期

篇3

关键词:SNS 3D 虚拟社区;网络社区化;发展

Key words: SNS 3D virtual community;network community;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31-01

1SNS网站与3D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

1.1 SNS网站的转折点不久前,开心网高调宣布其注册用户数量成功突破4000万大关,并以每天20余万新增注册用户的速度持续增长。2008年9月,开心网获得北极光创投的400万美元首轮融资,2009年完成第二轮约2000万美元融资。2008年至今在白领和学生一族中风靡的“偷菜”“、抢车位”等加载在社交网站中的网页游戏成为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网站吸引人气的主要筹码。

1.2 3D虚拟社区的潜质《第二人生》是总部在旧金山的林登实验室提供的由用户共建的3D虚拟世界,它依靠一个强大的脚本工具,由用户自己创建世界中的一切,如房子、车子、衣服、玩具等。2006年底,德国华裔女教师爱林・格雷夫靠出租和转卖虚拟世界中设计的建筑和风景,在《第二人生》赚取了3亿林登币(合美元约110万元),被媒体称为“虚拟世界的洛克菲勒”。2006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现实机构进驻《第二人生》,使得这个虚拟世界越来越靠近真实世界的映射,在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沉寂后,其用户规模从2006年年初的10万人迅速增长至2007年年中的1000万人。

2SNS与3D虚拟社区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2.1 SNS网站的优劣势分析①优势和机遇。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SNS网站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维持其社会关系的工具,虽然国内的SNS网站对于“社交”和“互动”概念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完善,但其进入门槛低,用户基数大,SNS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和用户对SNS应用的高参与性已经使SNS逐渐成为网民人际互动和信息传的的平台。SNS这个大平台可以说是潜力无穷。随着电子商务网站的社交化和SNS网站增值服务的扩展,使SNS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更成为互动营销最好的练兵场,社交与营销平台的融合,为SNS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②劣势和挑战。在SNS网站用户数量增长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式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SNS网站同质化严重,对游戏和应用的过度偏倚,使用户较容易流失。而导致用户放弃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原因中,没有感兴趣的活动,有价值的资讯的匮乏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最初的新鲜感平淡之后,SNS用户对网站的参与体验和环境认同感、归属感的要求便越来越凸显,简单雷同的页面、游戏设计和不够实用的应用加载都成为SNS网站发展的局限。

2.2 3D虚拟社区的优劣势分析①优势。整合了网络游戏、虚拟社区、Blog、电子商务、商务应用插件等功能的3D虚拟社区像SNS网站一样,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另外,3D的技术优势使3D虚拟社区的用户在使用网站时拥有更强的沉浸感。3D空间的高清晰度和高形象化增强了用户的体验,3D为用户提供的交互环境更为真实。一个完备的3D虚拟社区还可以为厂商提供低风险的功能测试和低成本的营销模拟环境。在3D虚拟社区的居民间进行的模拟测试,可以为厂商在真实环境中推出的产品和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②劣势。3D虚拟世界发展一个最大的局限便是其对运行环境硬件和网速的高要求,特别是在国内,这一限制更加明显。对硬件的高要求提高了用户进入的门槛,限制了其用户数量的增长。以国内多年来对3D的认知,许多开发商和消费者对3D的属性定义仅仅停留在游戏层面。而缺乏了社会交往,特别是实名制的真实人际关系载入,使得3D虚拟社区的发展很容易像简单的3D游戏一样,娱乐性缺乏创新,社交性相对匮乏,失去其平台优势。

3两者结合的可操作性

3.1 把握网站框架的构建中国用户尚不能适应《第二人生》那样对世界的完全创造,任何环境都要用户创建,容易使用户在创建过程中感到疲乏。对虚拟社区的完全创造,脱离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国内几款模仿类似产品迟迟不能获得用户认可,也有这个原因。因此,3D化的SNS网站,不能把原有的构建完全改变,而应该从局部和细小处入手,如虚拟人物Avatar的设定,道具、礼物的DIY和出售渠道等,这样,不仅提高了SNS网站用户的参与度,而且弥补了当前社交网站礼品道具等同质化的不足,同时,通过现实的商业元素的植入,用户通过虚拟货币消费等多种渠道,丰富了网站的盈利模式。

3.2 避免网站的同质化3D虚拟世界形态的丰富性,为打造不同风格的SNS网站提供了便利。以互动媒体为主要特色的门户型SNS网站,应该与3D虚拟社区结合,凸显社区效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分享环境和互动体验。利用3D的优势,对视屏加载与Flash的结合、PDF文件的应用、Avatar亲身参与的聊天室和虚拟会议等,以及不同群体小环境的特色打造,都能提高用户的归属感。从允许用户打造符合自身形象的个性Avatar开始,店铺的陈列,买家的试用,商业街的构造等逐步拓展,为卖家和买家都提供更加丰富的自我展示平台。

3.3 考虑开发的硬件限制与3D虚拟社区的融合,对现有的SNS网站来说,技术和后台需要更强的支持,3D虚拟世界的开发也需要资金投入,这对转型期的SNS网站都是挑战。在现有条件下,太完整的3D运用,对用户的硬件配备和国内网络环境要求很高;如何把握现阶段3D虚拟与SNS的融合程度,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最好的效果,是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试验的。SNS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必将是互联网的主角,SNS与各种媒体和技术的结合也将更加广泛。

篇4

一、SNS与3D虚拟社区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优势和机遇。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SNS网站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维持其社会关系的工具,虽然国内的SNS网站对于“社交”和“互动”概念的理解和挖掘还不够完善,但其进入门槛低,用户基数大,SNS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和用户对SNS应用的高参与性已经使SNS逐渐成为网民人际互动和信息传的的平台。SNS这个大平台可以说是潜力无穷。随着电子商务网站的社交化和SNS网站增值服务的扩展,使SNS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更成为互动营销最好的练兵场,社交与营销平台的融合,为SNS网站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劣势和挑战。在SNS网站用户数量增长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式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SNS网站同质化严重,对游戏和应用的过度偏倚,使用户较容易流失。而导致用户放弃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原因中,没有感兴趣的活动,有价值的资讯的匮乏上升到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最初的新鲜感平淡之后,SNS用户对网站的参与体验和环境认同感、归属感的要求便越来越凸显,简单雷同的页面、游戏设计和不够实用的应用加载都成为SNS网站发展的局限。

篇5

用数据说话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交媒体,无论是QQ空间、人人网,还是微博、微信,都是一个熟人或者生人之间社交的圈子,这里只欢迎希望见到的人,或者不期而遇的同道中人,至于带着自己产品的不速之客,则会感到深恶痛绝。这也是初引入信息流时,很多人感到反感的原因所在。这就像一群朋友聚会时闯进来的推销员一样让人厌恶。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流中后边跟随的评论不再是清一水的厌恶,而开始多了很多对产品表示感兴趣的评论,或者至少是对产品本身的评论。这一方面说明受众对这种广告形式已经开始有了习惯养成,另一方面,还是说明了当出现使受众产生兴趣的广告时,对广告的厌恶情绪变成了对相关信息的关注,而这方面就牵扯到了关于产品的精准营销。

精准,是一个有充分吸引力的词语,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同时,也是一个有些唬人的词语,以至于一部分脚踏实地不喜浮夸的业内人士对其表示抗拒,认为频频提及者不过是在玩弄概念,吸引眼珠。但这一状态又是每个希望用实在的技术为行业推进尽出自己努力的企业在默默争取的目标,也是其在无限靠近的状态。技术的进步开启了营销行为向精准的日益贴近,而社交媒体所产生的大数据内容,正是这一行为实现的有效根基。

受众在社交媒体上所体现的上网特点,因其选择众多、贴近生活而更加反映受众自身特点,对于这一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实现广告有效投放至少不会比在搜索、购物中反映的效果差,关注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通过检测数据,在客户允许下获得的第三方数据,对于用户行为习惯的推测准确性更有保障。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用户的隐私保护以及社交媒体对于自身数据的保密。由于现有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DSP平台,这让第三方数据分析者在竞争与合作中,比较处于劣势的地位,这一点无论在资源还是人才的占有上都是显而易见。

让内容营销

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无论用户对于各类营销号如何冷嘲热讽,但在各大品牌官方账号下的评论却很少无关的排斥,而是对产品或活动本身的关注与评论,这也是内容即广告的魅力之处。同时,官方账号的存在,更集中了品牌本身的关注者,在对需要者进行有效集中的同时,对于非需要用户也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的效果。

越来越多资金充足的广告主开始喜欢原生广告的形式。在视频、事件、报道等各种形式的帮助下,品牌的内涵得到挖掘与延伸,而消费者甚至可以成为爱好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也得到了加强,而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可延展性让这些内容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社交媒体上的官方账号让品牌的宣传有了一个常规有效的渠道,这也是新媒体的发展迅速赶超传统媒体的原因所在。据国外媒体报道,到2017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预期将达到100亿美元,而原生广告在其中的占比至少为40%。

在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上的报告显示,品牌广告主试图在移动、PC上做跨平台推广营销,而通过原生广告实现PC端与移动端媒体内容间无缝式融合显得合理而实际。同时,根据AdRoll提供的数据, Facebook信息流中的广告点击量是传统网页侧栏广告点击量的49倍,而单次点击成本较后者低54%。这份报告还认为,图片和视频分享应用也可以提供有效的原生广告形式,而图片因其与文字相比更加形象、与视频相比更加简洁的特性成为互联网最常见的分享内容。

当然,官方账号的运营本身也需要大量精力。很多品牌广告主惯性地将这种运营工作外包给了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也乐于接受这种易见成效的宣传工作,但官方账号作为自身形象的社交媒体窗口,其象征意义与气质体现需要更熟悉品牌,也更有感情基础的人士才能做好。同时,增强与用户的互动,甚至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鼓励消费者参与其中,提供建议和想法,也是加强品牌与消费者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同样,即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节目,其推广中,社交媒体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一段时间创下收视纪录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很多用户就都是被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吸引而成为忠实观众的,而移动端也成为很多用户收看节目的主要视频工具。

掘账号价值

社交媒体每个用户都拥有一个自己的账号,这个账号成为用户在该媒体的世界中自身的象征,也是在网络世界的代表。很多社交媒体都推出了与其它网络应用的账号互通服务,通过一个账号用户可以登录几乎全部自己感兴趣的网站和App等。这也是值得营销者进行挖掘的价值。

微信支付在前一段时间引起业界普遍关注,在微博叫好不叫座许久之后,微信的经济意义受到专业或不专业的各种猜测,而腾讯也在此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其中支付与游戏都得到了市场的强烈回应。而在社交媒体中,微博、人人等也都推出了账号的支付功能,这是互联网、金融融会贯通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交媒体对于营销行为的尝试,是对商业的有力切入,而对于电商营销者而言,这个入口的营销价值则更加凸显。

篇6

今天的时代,其实是一个多屏的世界。2012年9月,谷歌在全世界做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查,今天的公众、用户都生活在多屏世界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公众每天跟媒体之间的互动90%发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和电视这四个屏幕上。这样看,可能搞广播的人好气馁,因为传统广播不在其列,广播和报纸、杂志一样处于劣势,只占10%以下。但是,这也才是广播的机会,说明广播发展的空间巨大。

图1

今天的Prosumers已经习惯了新媒体接收方式所给予的便捷的、简单的、个人化的体验。简单便捷的体验是高度融合化、高度全媒体化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得到的是一个简单化的音频、视频解决方案。消费者在上面提到的四个屏幕上一般做五件事,可以浏览外面世界和互联网上所能呈现的东西,可以在这个网络上拿到我想听、想看的内容,还可以及时更新,跳转方便,更重要的是看到社交媒体,所有媒体必须社交化才有方向,能让大家分享、推荐。现在的微信、微博都在做发现、分享、推荐的功能,再有就是支付,可以下单消费。

图2:每天在媒体中花费的时间(小时)

上面这张图中,综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电视和网络,它们的消费都很高,绿色代表广播,我们看到,广播和电视、网络相比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距。广播今后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它还应有很大的提升才对。

今天要把自己的广播做好,不管传统平台还是全媒体的平台,都要了解自己面对的对象。赛立信公司做了这样一个调查,中国青少年和30~49岁、50岁以上受众的接收方式有很明显的区别。应把传统收听、车载收听和数字收听以及电脑、手机、有线广播这几个要素整合起来,以用户为先为理念,了解我们面对的用户是谁,要有一个战略,而不是只是把传统广播内容平移到手机就叫全媒体了。每一个平台的消费群体需求是不一样的。

表:不同年龄结构收听方式调查

今天,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真正做媒体转型时,应该是线上线下一起做,要打通。现在,我们看见传播媒体基本上都是这个发展思路。广播最早只有一个频率,现在细分多了,有的电台最多办10个、20个频率。但是,公众的需求不是20个频率就可以满足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分,传统广播就出现了类型化电台,但是频率资源仍然不足,因此,广播都转型聚合在新媒体上,做网络广播或者网络音频。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径就是从细分到聚合,最终用媒体自己的品质取胜。然而,目前国内所有的新媒体都是聚合起家,新浪、搜狐、百度都是先把别人内容拿过来。新浪的老总在大连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也在讲,新浪也是一个传统媒体了,就是一个聚合,没有提供太多个性化、定制化、推送化的服务。所以,真正的新媒体的路径是聚合到个性化,最后还是要做原创。

广播在美国最发达,但是现在所有媒体都在下滑。传统媒体中,只有广播仍然处于市场份额的增长中。为什么?互联网救了广播。截止到2012年,美国有40%的人在汽车里收听网络电台。广播是做音频的,只要是能有音频推送功能的,广播都要做,不管它是调频广播还是电视广播,或是网络广播。潘多拉(Pandora)已经是在美国本土的苹果应用当中下载量排第二的终端,占据了整个美国网络音频的70%以上,美国用户数量已突破1.5亿(2012年),其活跃用户数量已创下5990万的历史新高。

清晰频道传播集团(CLEAR CHANNEL)是全美国最大的一家广播集团,它在美国150座城市有850家电台,有2.43亿听众。但他们明白仅仅靠800多家电台,未来发展方向是有问题的。现在他们把它的调频调幅延伸到网站、卫星。播出平台包括了广播、卫星、网站、移动终端。它的数字音频应用iHeartRadio 集成了1500家直播电台、定制电台等。拥有1600万首音乐作品,涵盖了40多万名艺术家。超过50%的制作版权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图3

所以说,在国内我们仅仅满足于现有的10个、15个或20个广播频率是远远不够的。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是以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打,到了今天,我想说一句结论性的话:社交媒体即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改变了新闻业态。这不是你接受不接受、你想不想让它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了。现在,新闻几乎所有第一落点都是社交媒体,都是社交媒体设置议题。现在传统媒体最大优势要么是观点,要么是现场。考察美国的电台就会明显发现,美国电台就是这样两条线走路。今天的广播电台新闻台的定位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消息台,消息台如今已经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微博、微信就是消息台,今天的广播电台更多应是观点台、思想台、现场台。今天的时代,不缺乏信息,缺的是对信息的集成、分析与应用。

再谈一下社交化,社交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今天的新闻业态。今天的所有新闻业态和传统新闻里面,如果不跟社交挂钩,这个新闻就很难做下去。如今我们需要改变一个衡量新闻节目的标准,过去我们衡量新闻节目好坏,看看一个收听率高低就可以,现在不能这样了。而如今衡量一个新闻节目质量,起码两个标准,一个是收听率,如果高了只能给你打50分,剩下的50分,即第二个标准应该是看有多少人在给你评论、有多少人分享转发这个节目内容。

未来我们评价一个节目的好坏、一个内容的好坏是前半段初次生产,加上后半段再生产。前半段生产是专业工作者完成,后半段的再生产是社交媒体的用户实现。

衡量未来我们的媒体有没有前途,发展得好不好?美国业界、学者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要看未来我们用的硬件和平台是不是便携的。

第二,要看我们提供的内容,除了大众性内容,有没有个性化的东西。

第三,要看我们提供的服务方式,是不是让大家看完、听完而愿意去沟通、愿意去分享、愿意去推荐。

篇7

今年颁发的金牌将会成为奥运史上最重的金牌。每块金牌重400克,是前五届奥运会金牌均重的两倍多,更是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金牌重量的17倍,戴上它感觉像是把一个罐头挂到了脖子上。虽然分量十足,但金牌并非百分百纯金。自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纯金金牌)后,历届奥运会金牌的主要材料都是白银,只在表面镶上一层薄薄的黄金。国际奥委会明确要求:金牌的含银量至少要达到92.5%,并至少要有6克黄金。考虑到金银的现价,一块伦敦奥运会金牌价值706美元,这比历届奥运会冠军得主获得的金牌都更值钱。

《海外文摘》

社交媒体可以追踪疾病

推特上不仅有“贾斯汀?比伯热”,还有正常人的发热。如今,社交媒体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还能用来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

近日,Sickweather引起了美国卫生部的关注。开发者格拉汉姆?道奇指出,该网站能根据各种流行病的特征在社交媒体中搜索患病者的信息,并将结果显示在地图上。在分析了1700万条个人状态后,道奇发现,今年二月的“超级碗”美式足球比赛期间,推特上表明自己患病的总人数是俄亥俄州代顿市人口的两倍多,而美国的哈特福德市和首都华盛顿的疾病传播速度最快。

道奇认为,疾病防治中心要花几个星期才能预测流行病的发展趋势,而通过分析社交媒体的信息,人们能更快地得到预测结果,从而帮助卫生部门更快地提供医疗服务。

媒介360网站

选择障碍源于后悔心理

如今,推着手推车在超市里转一圈,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你一定会感到眼花缭乱:拿铁咖啡有高杯的、瘦长杯的、脱因的、冰镇的;牛仔裤有喇叭的、靴统的、瘦腿的、七分的;润肤露有滋润的、活肤的、保湿的、紧致的……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下,消费者选择的范围被大大拓宽。多样化的选择见证了人们的创造力,同时也是驱动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但面对众多令人眩晕的选择,人们不可避免地遭遇“选择障碍”。

过去十年中,行为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美国加州的一家高档商店内,曾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研究者把参与者平均分成两批,给第一批提供了24种果酱,另一批则只提供6种果酱。所有参与者都会得到一张优惠券用来购买果酱。结果显示,品尝6种果酱的顾客中有30% 购买了果酱,而品尝24种果酱的顾客中,只有3% 购买了果酱。研究者又用巧克力、咖啡等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并获得相似的结果。

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丹尼尔?麦克法登说:“众多的选择之所以让消费者难以做出决定,是因为消费者担心,错误的感觉、不当的考虑、一时的兴致和信息搜集的压力会误导自己的选择,致使事后后悔。”的确,选择多了,就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搜集所需信息,来帮助自己明智地辨别每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困境》中写道:“选择并非解放了人们,反而是削弱了人们的决断力。甚至可以说,选择就是一种折磨。”

篇8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相比起网络媒体,拥有专业、庞大的新闻采写队伍,其网站新闻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专业性等相比其他网络媒介来说,具有相对优势。但实际上,报纸网站的新闻点击量和竞争力并不容乐观。

一、我国报纸网站新闻的传播现状

1、报纸网站的访问量

下表是新闻类网站的排名,前五名是百度和门户网站,后五名中,报纸网站占据两名,分别是人民网和青岛新闻网,其他三个网站是政府新闻网站,新华网、中国网和中新网。

表1:新闻类的网站排名TOP10

从上述的排名和CIIS流量来看,报纸网站相对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论坛和政府新闻网站,其流量远远落后,尤其是与门户网站相比,报纸网站的访问量较小。

2、报纸网站的新闻内容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报纸网站实质上就是报纸的网络版,只是将报纸的内容单纯地搬到网络上,没有进行新闻的再制作。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报纸的读者逐渐流失,很少人会专门到网上阅读报纸的PDF版,因此,单纯提供报纸PDF的报纸网站,很难借此提高报纸的人气。

3、报纸网站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其一,报纸网站依托于报纸,具有专业的新闻来源,报纸网站以传统媒体为依靠,保证其新闻的质量;其二,报纸网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报纸本身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这种信誉会惠及网站;其三,报纸网站有政策的支持,比如报纸网站具有新闻采编权等。

劣势:其一,报纸网站的新闻时效性较差,许多网站被动地等待报纸更新;报纸网站编辑未对新闻进行重新编辑,照搬报纸的标题,新闻的导读功能较弱;在经营方面,报纸网站尚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技术设备相对商业网站来说比较落后;在体制上,报纸网站具有双重身份,事业体制使其不能完全市场化,发展动力较小。

二、从业务层面看报纸网站的局限

1、新闻转载

新闻转载不仅给报纸版权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报纸网站的点击量。由于我国商业网站没有采访权,因此门户网站的新闻大部分是转载而来的,其中也有很多对报纸和报纸网站新闻的转载,我们以新浪网对“奥巴马访华”的事件报道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新浪网站关于“奥巴马访华”有一个专题网页:奥巴马访华暨亚洲之行。笔者对其首页的4则图片新闻、最新消息栏目的6条新闻的新闻来源进行了统计。在新浪网专题首页的11条新闻中,有5条新闻来自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政府网;6条新闻来自报纸网站,包括中国日报网站、国际在线、人民网、大众网、四川新闻网等。

2、信息量、新闻专题、新闻图片与视频

与报纸网站相比,门户网站在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并且门户网站会制作相关的新闻专题,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

以新浪网和人民网的“建国60周年”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信息量上,新浪网的信息量比较丰富,这是因为新浪网整合多个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大量的内容转载。而人民网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其新闻来源主要是报纸、自身采编或来自通讯社的稿件。

其次,虽然两个网站都制作了新闻专题,但新浪网制作的专题较多,并且专题相对来说比较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例如,新浪网“建国60周年爱国主义电视剧”,是有关电视剧的专题;而人民网专题比较严肃,如“人民网・建国60周年全国爱国主义”,具有说教的意味。

最后,新浪网比较注重新闻图片和视频。新浪网设置了图片和视频专题,如“建国60周年河南图片展”“庆祝建国60周年视频征集”“建国60周年献礼片巡礼”等。

3、新闻时效性

与报纸网站相比,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的新闻时效性更强,门户网站24个小时不断更新信息,社交网站中的用户也无时无刻不在信息。如搜狐网在对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都力争第一时间信息。此外,搜狐在新闻主页还通过滚动屏的形式设置了快讯版块,并且在新闻标题后紧跟时间,时间精确到秒,足见其对时效性的追求。而报纸网站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除了人民网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站之外,其他报纸网站更新信息的频率基本上是与报纸同步的,有的网站甚至就是等待报纸的新闻,而不是自发的去采集、更新新闻信息。

4、新闻标题的吸引力

网络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少有导语,用户在网站首页上浏览新闻标题,然后点击自己想要阅读的新闻,因此一条新闻是否做好了,首先看它的新闻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

相对于门户网站新闻,报纸网站新闻则显得比较拘谨、严肃,这与报纸网站的建立背景有关。

5、搜索引擎:轻易获取报纸网站的新闻信息

对于报纸网站而言,搜索引擎对它的影响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报纸网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提高其流量和网站知名度;另一方面,这种流量的增加给报纸网站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因为许多用户访问的是某个新闻的网页而不是报纸网站的主页。搜索引擎和报纸网站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报纸网站对搜索引擎的依赖性更大一些,尤其是在我国,除了人民网、青年在线这样知名的报纸网站之外,其他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很小,它们被访问的机会就是出现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搜索条目中。如果没有了搜索引擎,报纸网站的点击量会更小。

6、门户类网站的信息来源广泛,具有互动性

一般来说,报纸网站的新闻来源比较少,多为报纸以及官方新闻网站,但像门户类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在论坛、微博、博客上发表信息,这些用户都成为了信息来源,庞大的信源数量是报纸网站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的消息就是由Twitter首发的,后被CNN等权威媒体转载。

三、从新媒体传播特点看报纸网站的传播困境

报纸网站的传播困境不仅仅体现在新闻业务层面,也与新媒体传播特点有关。可以说,报纸网站与整个新媒体传播的趋势是存在矛盾的,并且这种矛盾在短时期内难以调和。

1、网络的个人主义和“去中心化”,消解权威性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信息平台。而以报纸为依托的报纸新闻网站,权威性是其主要特点,这与网络个人主义和“去中心化”是矛盾的。相比之下,社交网站更适应网络个人主义的体现,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己的信息和评论,在社交网站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

2、现实社会关系的疏离:网络时代的个人倾诉需求,需要互动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社会关系逐渐疏离,由于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很好的疏解方式,于是通过网络虚拟社交来获得存在感。人们在使用社交网站进行虚拟社交时,自然也会使用社交网站来获取新闻信息。

3、新闻平民化,消息来源更加广泛

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传统的报纸网站是由记者来采写新闻,但在其他网络媒体上,新闻的者则是“所有的人”,相比之下,新闻量更多更迅速。

4、新闻娱乐化,报纸网站的新闻相对来说,比较严肃

报纸网站由于是报纸媒体在网络的延伸,承担着一定的宣传功能和社会责任,其新闻有一定的严肃性。而门户网站,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比较多,并且信息娱乐化的表现很明显。

5、新闻小众化,人们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新闻”

研究显示,在追求个性化和自我的时代,那些提供集中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网络社区更能留住一批固定用户。新闻小众化已经成为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但在报纸网站中,其提供的新闻仍然是具有大众传播价值的新闻,所以与报纸网站相比,人们更倾向于去社交论坛等地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板块。

6、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免费性

报纸网站的新闻主要提供的是内容服务,报纸网站的新闻可以轻易地被获取而出现在其他的网络媒体中。

四、报纸网站的出路

虽然报纸网站新闻在网络化时代的生存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报纸网站新闻还是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报纸网站的出路。

1、做独家、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财经信息,发挥其权威性的优势

报纸网站的新闻要在互联网上取得一席之地,在社会、政治、娱乐等新闻上是无法与其他网络媒介相竞争的,所以报纸网站新闻发展的可行之路是做“有价值的财经内容”。

2、增加报纸网站的附属服务和功能

如报纸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新闻订阅等,增加报纸网站本身的流量,从而带动其新闻的阅读量。如人民网自2006年年初开通强国博客,2006年底在新改版的强国社区提供网摘服务,设有辩论大厅,部分频道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

3、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推出精选、优质的新闻

报纸网站可以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推出每日、每月、每年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比如新闻TOP10,依靠报纸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给处于纷繁复杂信息中的受众提供一个值得信任的选择。

4、保护新闻版权

篇9

一、引言

“今天你facebook了么?”已成了大部分美国人的口头禅之一。其在短短三年半内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并于2007年推出F8开放平台,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开发与其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不仅打击了其竞争对手,也使得其他社交网站纷纷效仿。微软和Google两大巨头的争购,更使2007年成了“Facebook年”。微软最终以2.4亿美元竞购其1.6%的股份,意味着其市场估值已高达150亿美元。针对Google收购失败后的“opensocial”计划,Facebook把它的开发平台架构开放给其他社交网站,所有支持这一套API的网站和开发商,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无疑对Google投下了震撼弹。

Facebook奇迹使得它被业内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网站。本文从行业发展入手,借助波特四角和SWOT模型对Facebook及其竞争者MySpace、Orkut进行分析,研究适合Facebook的发展战略。

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据Hitwise的数据,由2007年3月全美访问量前10位社交网站的市场份额计算的行业集中度指数CR4=80.74%+10.32%+1.18% +0.88%=93.12%。其中MySpace以80%的市场占有率稳坐头把交椅。

可见,美国社交网站市场处于寡头垄断,且这种格局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在于社交网络的用户需求具有一定黏性,新进的网站要投入比原有网站大得多的宣传成本才能换取用户基础,进入壁垒较高。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在潜在进入者。另一方面大多数社交网站定位在细分市场,这决定了Facebook最大的对手是Myspace和Orkut。三者有着相似的用户群体和扩张目标。

Myspace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Orkut在拉美和亚洲的地区取得了很大成功,而在欧美排名却比较靠后。下文以波特四角模型对Myspace和Orkut进行分析。

1.驱动力

社交网站所具有的目标受众细分、更好的口碑营销空间、互动流传性强、黏性强等特点,使得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忽视社交网站在广告和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Myspace已成为其母公司新闻集团进军弱势互联网媒体的重要一步;而作为Orkut母公司的Google早已看到了社交网站的应用价值,其战略是进军热门领域,通过提供免费工具来支持自己的核心业务广告。

2.动向

2007年2月,新闻集团收购了提供精准广告投放技术的公司SDC,以期充分利用MySpace中个人数据的价值。5月,Myspace进入中国市场,全球化的战略可窥一二。在Facebook开放第三方平台之后,Myspace一反其对第三方软件收购或关闭的态度,随即宣布开放第三方平台,同时也宣布加入Google的Opensocial平台,更使得它与Facebook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

Google近期对Orkut进行了调整,风格更近Google,也为其推出了更多语言版本,体现了全球化的野心,并将Youtube与其链接,使Orkut可以更好地分享Google和Youtube庞大用户群。

3.能力

Myspace和Orkut较Facebook的优势在有强大的母公司为依靠。新闻集团在传统广告行业积累了大量客户关系和品牌影响力, 可将Myspace的广告服务进行整合,发挥规模效应。而收购的sdc公司也为Myspace提供精准广告投放的技术支持。 Myspace作为其进军互联网的突破口,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更有利于Myspace的发展。

Google作为近年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加上收购的Youtube,能以网络搜索、在线广告市场以及庞大用户群的优势为Orkut提供支持。

就两者自身优势来说,Myspace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和网站流量上占据绝对优势。Orkut在南美和亚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正是Myspace和Facebook软肋所在。

相比Facebook,Myspace和Orkut有着相似的劣势。

(1)社区定位不够明确,网站缺少排他性;

(2)用户信息的真实性难得到保证,用户间可能缺乏信任,这种关系网的价值在线下实体生活中没有延续,容易被遗忘。这些缺陷会导致广告商对客户定位和广告效果评估变得困难。

三、Facebook的SWOT分析

1.优势

(1)核心用户对广告主吸引力大。大学生和白领是facebook的核心用户。据comScore数据,MySpace用户中收入最低的三个阶层占的比率较大,而Facebook正相反,其用户中收入最高的三个阶层占主要地位。

(2)目标受众的细分。Facebook模式使得用户自动细分,因而它能渗透到一系列微社区中,充分发挥了分众营销的理念:在最恰当的地点,用最精确最经济的方式把产品卖给最需要的消费者。对用户细化,使用户的线下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增强了用户黏性。根据Nielsen的研究报告,过去一年,Facebook唯一用户增长率为125%,而同期Myspace只有19%。

(3)真实性。Facebook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每个微社区的用户感到网站是排外的,用户之间的信任感较强。即使在对互联网的所有用户开放之后,Facebook也通过建立“网区”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允许用户准确地控制自己的信息流方向。

真实信息使实体交流在信任基础上低成本化,能更好地构建和管理自己的社交网络,对用户吸引更大。这首先为Facebook积累了用户基础,进而广告盈利的基础。其次真实个体在社区中更容易产生有效的口碑。第三,人气和规模是社区电子商务的基础,基于真实用户信任度也较高,转化成C2C或者B2C也就比较容易。

对于广告主,真实性使他们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更符合现代广告定向、分众、精准、互动的趋势,也使数据监测更易操作,有利于广告效果的评估。

(4)第三方平台先发优势。F8平台和开放平台架构,Facebook正建立起美国社交网站的统一标准。如果成功将无疑确立它社交网站的领导地位, 并将站在与微软、Google、Amazon、eBay四大平台同一竞争舞台上。

(5)财务环境轻松。Facebook2007年的收入估计达1.5亿美元,有微软的注资以及多家风投机构的看好,良好的融资环境使得其扩张过程不会受到财务问题的制约。

2.劣势

(1)隐私问题。Facebook的众多优势是建立在真实性高、信任度高之上的。但用户信息的公开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隐私,用户隐私的侵犯意味着丢失用户的危险,如何设计产品而不侵犯到用户隐私是Facebook的制肘。

(2)缺乏成熟的运营经验。Facebook成立时间较短,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背景单薄,发展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3)扩张的压力。为了形成网络的规模和协同效应,Facebook先后对高中生和商务人士开放,这个过程将是品牌稀释和扩张之间的角力。

3.机会

Web2.0时代已到来, Facebook将从其技术溢出和投资热度中寻求到更多的机遇;web2.0的广告价值也正吸引更多的广告投入,网络广告市场的比例大增,Facebook无疑亦受益;社区商务也展现出相比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和潜力,Facebook的真实性是社区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Facebook在横向扩张的同时还可以涉足其他的网络服务领域,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4.威胁

表现在现有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用户长期忠诚的保持上。

社交网站市场有许多细分市场。潜在进入者可从细分市场开始发展进而抢夺Facebook份额。web2.0的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未知的市场空白使竞争者有机会从其他方向狙击Facebook。

用户很难对某个网站保持长期忠诚。如果用户是冲着网站功能或者娱乐式的交友而去一旦有更具有吸引力的服务出现,用户很容易流失,如何增强用户黏性,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到优势明显于劣势,应采取增长战略,形成长期的商业盈利模式。

1.营销价值的充分开发

Facebook优势中目标受众细分和真实性使口碑和精确营销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口碑和精确营销具有更精确、流传互动性好、引导网络舆论、成本低、有利忠实用户培养的特点。许多广告主已看好Facebook良好的广告平台,而Facebook也试图将用户之间的推荐有效地转化成购买,将社区价值变现成网络盈利能力。

2.社区商务平台

社区能够通过互动将交易功能自然地融合在社区中,不会产生强加推销的排斥感。Facebook拥有高粘性的用户群,深入渗透的微社区使得精确营销可行性提高,真实注册带来用户之间的信任,发展电子商务将是一新盈利模式,潜力大,甚至可能超越专业平台。

3.企业社区

Facebook可联合企业发展企业社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在于:

(1)为企业提供品牌营销与反馈平台。用户间交流由于身份真实,言论更具责任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产品可以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产生比传统广告更有效的广告模式。

企业员工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提供了企业新品的前期调研与宣传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反馈平台,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产品缺陷与用户的需求,发现市场的新动向,改进产品,优化产品组合,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此可介绍品牌历史,营造企业的优秀社会公民形象,挖掘潜在用户,为扩张提供机会。

(2)人才储备功能。Facebook的核心用户决定了可能存在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社区可充当招聘平台,使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需求。通过宣传企业文化缩短了人才与企业的磨合期,节约了人才搜索与培养成本。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广告主对社交网络里产生的内容的可控性不高。用户有成为品牌合伙人或品牌诋毁者的可能性。Facebook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市场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兴趣和需求与企业相匹配的社区。

4.统一标准,形成垄断

Facebook和Google的平台战越演越烈。Google的OpenSocial尚未完全启动,Facebook应该掌握先发优势,联合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形成社交网站架构的统一标准,建筑垄断地位。

5.拓展业务,服务差异化

Facebook有必要差异化服务来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第三方平台的开放策略起了很大作用,第三方程序与Facebook核心功能的集成能够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增强了粘性。更远地说,它可以与创造了信息及服务本身的伙伴结盟:与电信运营商结盟,他们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电信传统业务;与银行结盟,方便利用银行支付系统进行交易活动;与应用程序和服务商结盟,允许第三方开发收费软件或者售卖虚拟物品,与他们分享利润。

6.全球化战略

全球运作是现代商业法则。全球化能发挥规模效应,分散风险。但全球化将遇到本土化和模式被复制的问题,Facebook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并通过其在北美欧洲的号召力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加大宣传,成功登陆。

通过以上竞争战略Facebook可以建立更坚固的长期竞争优势,实现新一代网络霸主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克雷格・弗莱舍芭贝特・本苏桑:战略与竞争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健伟张乃侠:网络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0

一、引言

“今天你facebook了么?”已成了大部分美国人的口头禅之一。其在短短三年半内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并于2007年推出F8开放平台,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开发与其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不仅打击了其竞争对手,也使得其他社交网站纷纷效仿。微软和Google两大巨头的争购,更使2007年成了“Facebook年”。微软最终以2.4亿美元竞购其1.6%的股份,意味着其市场估值已高达150亿美元。针对Google收购失败后的“opensocial”计划,Facebook把它的开发平台架构开放给其他社交网站,所有支持这一套API的网站和开发商,可以实现跨平台运行,无疑对Google投下了震撼弹。

Facebook奇迹使得它被业内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网站。本文从行业发展入手,借助波特四角和SWOT模型对Facebook及其竞争者MySpace、Orkut进行分析,研究适合Facebook的发展战略。

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据Hitwise的数据,由2007年3月全美访问量前10位社交网站的市场份额计算的行业集中度指数CR4=80.74%+10.32%+1.18% +0.88%=93.12%。其中MySpace以80%的市场占有率稳坐头把交椅。

可见,美国社交网站市场处于寡头垄断,且这种格局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在于社交网络的用户需求具有一定黏性,新进的网站要投入比原有网站大得多的宣传成本才能换取用户基础,进入壁垒较高。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不在潜在进入者。另一方面大多数社交网站定位在细分市场,这决定了Facebook最大的对手是Myspace和Orkut。三者有着相似的用户群体和扩张目标。

Myspace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Orkut在拉美和亚洲的地区取得了很大成功,而在欧美排名却比较靠后。下文以波特四角模型对Myspace和Orkut进行分析。

1.驱动力

社交网站所具有的目标受众细分、更好的口碑营销空间、互动流传性强、黏性强等特点,使得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忽视社交网站在广告和电子商务平台上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Myspace已成为其母公司新闻集团进军弱势互联网媒体的重要一步;而作为Orkut母公司的Google早已看到了社交网站的应用价值,其战略是进军热门领域,通过提供免费工具来支持自己的核心业务广告。

2.动向

2007年2月,新闻集团收购了提供精准广告投放技术的公司SDC,以期充分利用MySpace中个人数据的价值。5月,Myspace进入中国市场,全球化的战略可窥一二。在Facebook开放第三方平台之后,Myspace一反其对第三方软件收购或关闭的态度,随即宣布开放第三方平台,同时也宣布加入Google的Opensocial平台,更使得它与Facebook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

Google近期对Orkut进行了调整,风格更近Google,也为其推出了更多语言版本,体现了全球化的野心,并将Youtube与其链接,使Orkut可以更好地分享Google和Youtube庞大用户群。

3.能力

Myspace和Orkut较Facebook的优势在有强大的母公司为依靠。新闻集团在传统广告行业积累了大量客户关系和品牌影响力, 可将Myspace的广告服务进行整合,发挥规模效应。而收购的sdc公司也为Myspace提供精准广告投放的技术支持。 Myspace作为其进军互联网的突破口,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更有利于Myspace的发展。

Google作为近年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加上收购的Youtube,能以网络搜索、在线广告市场以及庞大用户群的优势为Orkut提供支持。

就两者自身优势来说,Myspace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和网站流量上占据绝对优势。Orkut在南美和亚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正是Myspace和Facebook软肋所在。

相比Facebook,Myspace和Orkut有着相似的劣势。

(1)社区定位不够明确,网站缺少排他性;

(2)用户信息的真实性难得到保证,用户间可能缺乏信任,这种关系网的价值在线下实体生活中没有延续,容易被遗忘。这些缺陷会导致广告商对客户定位和广告效果评估变得困难。

三、Facebook的SWOT分析

1.优势

(1)核心用户对广告主吸引力大。大学生和白领是facebook的核心用户。据comScore数据,MySpace用户中收入最低的三个阶层占的比率较大,而Facebook正相反,其用户中收入最高的三个阶层占主要地位。

(2)目标受众的细分。Facebook模式使得用户自动细分,因而它能渗透到一系列微社区中,充分发挥了分众营销的理念:在最恰当的地点,用最精确最经济的方式把产品卖给最需要的消费者。对用户细化,使用户的线下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增强了用户黏性。根据Nielsen的研究报告,过去一年,Facebook唯一用户增长率为125%,而同期Myspace只有19%。

(3)真实性。Facebook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每个微社区的用户感到网站是排外的,用户之间的信任感较强。即使在对互联网的所有用户开放之后,Facebook也通过建立“网区”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允许用户准确地控制自己的信息流方向。

真实信息使实体交流在信任基础上低成本化,能更好地构建和管理自己的社交网络,对用户吸引更大。这首先为Facebook积累了用户基础,进而广告盈利的基础。其次真实个体在社区中更容易产生有效的口碑。第三,人气和规模是社区电子商务的基础,基于真实用户信任度也较高,转化成C2C或者B2C也就比较容易。

对于广告主,真实性使他们可以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分析,更符合现代广告定向、分众、精准、互动的趋势,也使数据监测更易操作,有利于广告效果的评估。

(4)第三方平台先发优势。F8平台和开放平台架构,Facebook正建立起美国社交网站的统一标准。如果成功将无疑确立它社交网站的领导地位, 并将站在与微软、Google、Amazon、eBay四大平台同一竞争舞台上。

(5)财务环境轻松。Facebook2007年的收入估计达1.5亿美元,有微软的注资以及多家风投机构的看好,良好的融资环境使得其扩张过程不会受到财务问题的制约。

2.劣势

(1)隐私问题。Facebook的众多优势是建立在真实性高、信任度高之上的。但用户信息的公开并不意味着放弃了隐私,用户隐私的侵犯意味着丢失用户的危险,如何设计产品而不侵犯到用户隐私是Facebook的制肘。

(2)缺乏成熟的运营经验。Facebook成立时间较短,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背景单薄,发展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3)扩张的压力。为了形成网络的规模和协同效应,Facebook先后对高中生和商务人士开放,这个过程将是品牌稀释和扩张之间的角力。

3.机会

Web2.0时代已到来, Facebook将从其技术溢出和投资热度中寻求到更多的机遇;web2.0的广告价值也正吸引更多的广告投入,网络广告市场的比例大增,Facebook无疑亦受益;社区商务也展现出相比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和潜力,Facebook的真实性是社区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Facebook在横向扩张的同时还可以涉足其他的网络服务领域,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

4.威胁

表现在现有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用户长期忠诚的保持上。

社交网站市场有许多细分市场。潜在进入者可从细分市场开始发展进而抢夺Facebook份额。web2.0的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未知的市场空白使竞争者有机会从其他方向狙击Facebook。

用户很难对某个网站保持长期忠诚。如果用户是冲着网站功能或者娱乐式的交友而去一旦有更具有吸引力的服务出现,用户很容易流失,如何增强用户黏性,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到优势明显于劣势,应采取增长战略,形成长期的商业盈利模式。

1.营销价值的充分开发

Facebook优势中目标受众细分和真实性使口碑和精确营销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口碑和精确营销具有更精确、流传互动性好、引导网络舆论、成本低、有利忠实用户培养的特点。许多广告主已看好Facebook良好的广告平台,而Facebook也试图将用户之间的推荐有效地转化成购买,将社区价值变现成网络盈利能力。

2.社区商务平台

社区能够通过互动将交易功能自然地融合在社区中,不会产生强加推销的排斥感。Facebook拥有高粘性的用户群,深入渗透的微社区使得精确营销可行性提高,真实注册带来用户之间的信任,发展电子商务将是一新盈利模式,潜力大,甚至可能超越专业平台。

3.企业社区

Facebook可联合企业发展企业社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在于:

(1)为企业提供品牌营销与反馈平台。用户间交流由于身份真实,言论更具责任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产品可以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产生比传统广告更有效的广告模式。

企业员工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提供了企业新品的前期调研与宣传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反馈平台,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产品缺陷与用户的需求,发现市场的新动向,改进产品,优化产品组合,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此可介绍品牌历史,营造企业的优秀社会公民形象,挖掘潜在用户,为扩张提供机会。

(2)人才储备功能。Facebook的核心用户决定了可能存在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社区可充当招聘平台,使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需求。通过宣传企业文化缩短了人才与企业的磨合期,节约了人才搜索与培养成本。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广告主对社交网络里产生的内容的可控性不高。用户有成为品牌合伙人或品牌诋毁者的可能性。Facebook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共同市场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兴趣和需求与企业相匹配的社区。

4.统一标准,形成垄断

Facebook和Google的平台战越演越烈。Google的OpenSocial尚未完全启动,Facebook应该掌握先发优势,联合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形成社交网站架构的统一标准,建筑垄断地位。

5.拓展业务,服务差异化

Facebook有必要差异化服务来吸引新用户留住老用户。第三方平台的开放策略起了很大作用,第三方程序与Facebook核心功能的集成能够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增强了粘性。更远地说,它可以与创造了信息及服务本身的伙伴结盟:与电信运营商结盟,他们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电信传统业务;与银行结盟,方便利用银行支付系统进行交易活动;与应用程序和服务商结盟,允许第三方开发收费软件或者售卖虚拟物品,与他们分享利润。

6.全球化战略

全球运作是现代商业法则。全球化能发挥规模效应,分散风险。但全球化将遇到本土化和模式被复制的问题,Facebook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并通过其在北美欧洲的号召力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加大宣传,成功登陆。

通过以上竞争战略Facebook可以建立更坚固的长期竞争优势,实现新一代网络霸主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克雷格·弗莱舍芭贝特·本苏桑:战略与竞争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健伟张乃侠:网络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1

迪士尼内容战略高管、消费品与互动媒体负责人迈克尔・亨德根(Michael Hundgen)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每天都在为本土家庭制作新内容,而这一应用能够将迪士尼的故事与人物以大众熟知的形式提供给观众,同时带去全新体验。我们将这些适合全年龄段的内容分成小块,提供给用户分享,也让用户提高参与度。通过迪士尼LOL,喜爱迪士尼的用户接收到的都是可以信赖的、安全的迪士尼内容,分享和欣赏的方式也更为简单直接。”

有关开发这一应用的初衷,亨德根表示,“迪士尼拥有那么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在提供全新体验的同时,掌控内容的走向。在有新片上映时我们还可以用来做宣传。”

评论界认为,迪士尼推出这款新应用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迪士尼迷”,毕竟在这里除了一些第三方的广告外,孩子们只能接触到迪士尼内容。这样一款内容和方式都很“安全”的儿童版Facebook也许会受到家长的欢迎,但孩子们或许无法满足于只能看到迪士尼的相关内容,而且除了“收藏”“分享”和“分类”外,应用缺少真正的社交功能,这些对于非低龄段的用户来说,将成为一大劣势。

篇12

网络媒体被人们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层次变革。它在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变革性的作用,产生了新的交往形式,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商店、网络课堂、网络社交等,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离岸市场

1 社交网络对营销传播的影响

1.1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社交网站兴起于美国,是一种供用户之间交流的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各类社交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风靡全球。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产生了买卖,而人作为社交网络的主体,他们彼此连接构成了一个通畅的网络进行着信息的传递,也就有了网络营销。

1.2推动了营销传播的发展

企业利用社交网络强大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巨大的注册用户信息来进行产品信息的有效推送,使之准确到达具有相关需求的潜在客户的屏幕前,从而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

1.3使企业更注重口碑传播

在现今越来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仅靠“忽悠”的营销时代早已过去了,单纯的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多好已经不能轻易赢得顾客。因此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活跃在社交网络上的人们往往易受到来自朋友的影响,某个朋友告诉我们某产品或服务好,我们往往会去尝试关注,反之亦然。这就要求企业宣传产品回归到顾客的真实需求和满意度上来,提高产品口碑。

2 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创新

2.1网络关系化,提升用户共同关注

某些社交平台如朋友圈、空间和人人网将现实社会关系反映在网络上。当你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家人都聚集在某一社交平台,通过这一基础,朋友们的消费习惯或关注的产品到达你的屏幕时你是很难抗拒不去了解的。

2.2博主、微博式口碑营销

博主、微博式口碑营销指广告主给在社交平台上有影响力的博主一定的利益,让博主在其主页上撰写与广告主品牌或产品相关的文字,这些文字一般对广告主品牌的态度是积极的、正面的。据美国的相关数据表明,由于博主口碑营销的低成本和相对较好的品牌口碑效果,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选择此种方式。

3 基于网络社交平台传播策略的缺陷分析

当前网络平台尤其是社交领域的营销趋势发展进一步加快,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用户流失、产品同质化、信息虚假、消费者对企业的连续性营销产生疲劳等。一旦顾客产生疲劳心理,某些广告效力会因“边际效应”递减,甚至演变为一种干扰,直接造成潜在顾客流失。这些都造成企业”左右”消费者越来越难。

4 网络营销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互联网络为途径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以称为网络营销活动。其既包括了以企业自有网站为基础的营销活动,也包括了无企业网站的基于整个互联网的营销活动。消费者可以通过使用任何一部已联网的设备进行浏览、挑选、下单、支付来完成操作,然后等待企业发货,完成整个交易。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更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在网络营销环境中更具有主动性。

4.1网络营销的优势

(1)扩大目标市场:相对于传统营销来说,互联网几乎覆盖着全球市场。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发现世界各地的潜在顾客,另一方面企业的潜在用户也可以以此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并达成交易。可以说网络营销为企业提供了选择范围最大的全球化市场的方式。

(2)实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络平台的商品买卖中,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寻找到满意的产品,并进行充分的比较,这就有效节省了消费者的交易时间与成本。完全实现消费者各取所需,掌握主动权。

(3)加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获得有效反馈: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多方面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特别是个性化的信息,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和信息的推送并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表达需求信息,同样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比较产品信息做出购买决策。

(4)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效益:基于互联网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买卖是在一种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开拓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一来企业可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4.2网络营销产品策略

(1)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以用户体验产品为基础,将体验结果进行小范围传播的方式。这是一种低成本但效果显著的推广营销方式,是网络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互联网背景下口碑营销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几种有:电子邮件、论坛、博客、购物网站后的评价等。据统计80%的消费者对1:3口碑的信任度超过其他的信息来源。

(2)植入营销

植入式广告在网络传播领域指把产品或服务内容通过创意策略手段融入互联网内容中,使消费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这些信息、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影响并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及日后的购买行为。

(3)微博营销

近两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采用微博营销,通过相互间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以达到推广的效果。比如某人对一种产品或服务赋予极高的评价时,他可以通过微博公开,其他的人又可以接收到其言论,这时也就促进营销的产生了。但正是因为此种策略成本低廉深受广告主们的青睐,目前微博上充斥着大量不同层次的营销号,这其实是对传播资源的一种滥用。

4.3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1)低成本价格策略

有关数据显示,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网络购物,除了产品信息丰富之外的重要原因就是网络交易的价格通常要低于传统交易方式下的价格。企业可以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费用、降低库存和生产成本控制来更好地实现这一价格策略。

(2)个性化价格策略

由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差异性大,企业实行生产必须在生产、供应和配送各个环节上去适应这种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和销售变化。

(3)竞争者导向价格策略

争导向价格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的价格,来确定本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通过这样一种把握市场变化的策略能够使企业在产品价格竞争中不至于处于劣势。

5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为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地平台,但任何创新策略都会随着时间的消逝逐渐淡化为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这一平台进行良好的品牌和产品推广我们仍需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蒋银玲.论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J].经济经纬.2005(01).

[2]刘国治.企业口碑营销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