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4-03-07 14:4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准农业前景

篇1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政府对此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但是一个国家要兼顾、发展的方面很多,对于能投入的资源、经费是有限的。而做为农村金融的坚实基石-农村商业银行,则具有足够的实力去服务、发展“三农”。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为了更好的协助政府、帮助人民,农村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创新、改进自身的内部机制、系统,并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不得不说,在加速农村的经济增长方面农商行功不可没。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

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些弊端日渐明显。在贷款方面所呈现的机制不严谨、系统不全、人员不足等,更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大缺点。而在精准扶贫方面也面临着借贷风险的增加、扶贫难度的提高等严峻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施精准扶贫,首先改变自身、完善自身是农村商业银行对此即刻采取的措施。而在完善自身之后,农村商业银行也根据实际罗列了许多精准有效的扶贫方案。

(一)农村商业银行推进精准扶贫的阻碍

因为艰苦的自然环境、落后的设施、产业的单一等,很多地区受到严重的损害。他们不仅收入低,更是没有什么资本的积累。这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不仅难以实施精准扶贫更是加大了金融投资的风险。而由于地区的贫困、文化的不足、市场意识地不强,更是使得地区难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难以展飞。不得不说如何更好的实施精准扶贫对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1、恶劣的环境,导致扶贫风险增加

有些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土地贫瘠甚至难以耕种。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常年累月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更是使得这个地区贫困加剧,而扶贫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巨大。同样的,有些地区各种设施落后,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是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长期投资也是有限的,而他们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欠账很多,这不得不说又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贷款扶贫的一大冲击。

2、配套不够,动力不足

由于各地区的贫困差异不同,而国家针对此的金融监管政策配套不足等更是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动力不足。许多地区的投资风险巨大偿还贷款的能力低,更是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扶贫过程中的一大担忧。还有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再加上需求配套不够等问题也是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动力不足的几大因素。

(二)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劣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支持、发展农村经济,扶持、服务“三农”的一大金融支柱。但是在前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大基石却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在贷款的管理方面不够严谨、机制不够明确、外出人员不足等。尽管存在不足,但农村商业银行还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实施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案进行精准扶贫,同时还积极的改革内部机制完善、创新自身的系统。

1、失误的监管与投向

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在放贷后,没有对贷款的走向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查。同时对于客户资料管理不善,各个岗位的人员安排不合理等。这些失误严重造成了管理漏洞。有些甚至对资金的投向不明,无视国家政策。例如:越区放贷;以各种名义掩饰贷款用途等。这些不但容易造成资金流失的风险,也容易在政府、民众心中降低信誉度。

2、外勤人员不足

目前在许多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外勤、信贷员严重不足,任务多。甚至有些信贷员直接就负责几十个地方的信贷业务,对此,信贷员想详细的了解、掌握每一个贷款人的具体信息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人员安排不足的情况下,则容易造成资金走向不明确甚至大量资金的流失。

二、精准扶贫对策

精准扶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大伟大创举,也是造福百姓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一大跨步。为了协助政府帮助民众,农村商业银行针对企业、“三农”等积极制定、实施各种方案措施。而“三农”能得到大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做了很大的贡献。

(一)精准扶贫,推动成长

首先是建立有层次、覆盖率广、效率极高的农村金融组织系统,提高他们的能力建设、增强互联网的覆盖面,大力发挥物联网点+电子银行+渠道优势。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金融服务与网络无缝结合不仅能为村民提供近距离的金融服务,还能大大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接着是运用“金融+”,将政府对贫困户施行的扶贫政策与当地的农商行所具备的特点紧密衔接,共同努力创造出新的贷款模式,使得投入资金流向对农民、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1、精准管理,创新制度

当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共同协调推进扶贫,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市场在资源方面也彰显得至关重要。一是针对不同地区的贫困情况制定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为他们收入提供一个来源。对于支农、支小再贷款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而有些农村商业银行也与政府、企业建立了“政银企”合作平台,并结合对产业的评估、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思考而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和各种金融服务。二是调动多方资本与信贷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资方式。

2、精准发力,选定目标

一是针对农村各种设施的落后,大力支持他们建设水利、电、公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支持他们的农业产品经营,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类型的各种大、中、型企业,鼎力支持蔬菜、粮食、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着力将各种优势产业集中形成“基地+公司+农户”一体的发展道路带动我国贫困百姓脱贫致富。三是支持地方物流系统的建设,不但能将农产品流通出去还能打响特色产业引进大量的投资。

3、精准搭桥,智慧扶贫

一是为当地企业、产业提供信息支持。利用农商行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源等优势,为他们招商引资提供各种信息帮助,创立“融资+融智”的致富平台。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聘请大量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争取做到每家每户中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捐赠科普、创业等书籍,提高贫困户的知识水平,让他们学会金融致富。

(二)内部创新措施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商行要想发挥自身优势为这一目标做贡献,就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完善自身的系统和机制等,才能真正的为建设新农村、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1、树立信贷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严谨的贷款管理理念对于农商行的发展是必不可缺的。近年来,农商行由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贷款质量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持续下去其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农商行不仅对自己对社会也有着重大的责任,对此,其不断提高监管力度并制定完善自身的机制、政策,将新的经营理念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非常重要。

2、落实问责制度

农商行将贷款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针对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对贷款中的各种责任进行精准的归纳和管理,并对放贷人、贷款人的违贷行为进行严格追责。

三、农村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带福音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政府的资金、设备的投入有限。而农商行的资金实力充足,并作为当地的金融基石对于推进精准扶贫的开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也因为它的参与,贫困地区正在发生着巨变。

(一)推动农商、企业的大力发展

许多贫困地区由于政府与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快速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各种中小型企业也不断涌现,许多投资商也看准了这一点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未来,这些贫困地区将会大力发展地区优势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

(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农商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为他们招商引资提供帮助,快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民农业技术的提高,更是使得一大批的特色产业流入市场,许多地区经济处于活泛阶段。

四、结束语

未来,农商行在实施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只要它能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防范、加大对信贷的管理和不断的完善制度,并重视理念、提高效益,便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充当强有力的臂膀。

参考文献:

篇2

2.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

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篇3

2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以GPS/GLONASS,以及欧盟即将通过“伽利略”计划建立起的导航卫星系统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具有快速、方便地获取高精度位置信息的优势。目前,差分定位(DifferentialGPS,简称D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亚米级水平,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Kine-matic,简称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特别是美国政府取消GPS数据精度选用政策(SA),GPS的民间用户将能够使定位精度提高10倍。因此,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将在很多领域逐渐取代常规的光学和电子测量定位仪器。卫星定位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使空间定位技术发生巨大变革,为信息化农业获取高精度定位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遥感技术蓬勃发展,能够获取多传感器、多时相、高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地球表层地物光谱特征的遥感数据。极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如0.61m分辨率QuickBird)民用化和商业化,能够满足大比例尺的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将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数据源。高光谱遥感的发展,展现出遥感在农业中应用的蓬勃生机。在遥感影像处理方面,引入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智能专家系统使遥感信息提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9]。地理信息系统正向网络化、组件化发展[10],GIS逐步融入IT主流,其应用正走向企业化和社会化。GIS传统功能日臻完善,如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编辑、地理数据可视化、制图等;系统分析和设计全面采用面向对象技术(OOA&OOD),以及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等都为GIS在农业中应用提供很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11]。所有这些核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分析、管理和决策,以及系统集成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技术基础。

3精准农业技术思想

3.1精准农业的技术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农田内以米为单位的小区作物产量、生长环境条件等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国外学者产生了对农作物实施定位管理(Site-specificManagement)、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量投入(VariableRateTechnology)等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思想,进而提出了精准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的概念。精准农业的思想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获取农田内不同单元小区的农作物具体生产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各个小区内的最为经济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投入,达到获得经济、环境等方面最高回报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2,3]。

3.2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强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定位、定量、定时的最优化生产管理,由此可见,精准农业是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管理和变异分析的现代农业管理策略和农业操作技术体系,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是精准农业的技术核心,基于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地理信息技术(GIS、RS、GPS)、生物技术、农业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工程装备技术等[13]。通常所说的精准农业的核心是强调减少种植管理过程中的农业投入,因此研究将精准农业分为田间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决策分析、精准实施4个过程[12]。精准农业的目标不单是尽量减少投入,更重要的是要获得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最高回报,因此笔者认为整个精准农业种植循环过程应该经过产前规划、产中种植管理、产后分析、产后加工和产后销售等5个环节。其中产中种植管理是体现精准农业核心思想的重要环节,几乎涉及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所有技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核心在于种植管理中的时空变异信息获取与提取(传感器、遥感软硬件研制)技术、信息处理与分析方法、决策分析集成系统,以及携带DGPS的智能农机系统,这些正是精准农业实施和推广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

3.3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许多学者着力于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资利用率,以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统一,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建立了若干支持精细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系统[1,4~7],如美国CaseIH公司的AFS(AdvancedFarm-ingSystem)、英国MasseyFerguson的FieldStar、美国JohnDeree公司的GreenStar等。在实践过程中,也已经获得较好的效果,精准农业在大农场生产中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且许多成熟的技术已经形成。据统计,到1995年,美国约有5%的作物面积上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精准农业技术[12],在西方发达国家,精准农业技术思想也逐渐被农场管理人员了解和接受,并且成立了许多以精准农业为基础的服务机构。近年来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对精准农业的技术实践引起重视,在日本、韩国、巴西、马来西亚等国亦已开始了试验示范研究[8]。在我国,从事农业研究的人员首先开始了精准农业研究,随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地理科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员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先后开展了关于技术体系、发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14~23]。但从总体上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还处在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建成两个精准农业示范区。

4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

精准农业实施的前提是及时采集分析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信息,生成田间管理处方,以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定量的田间管理,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应在精准农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国外关于精准农业的研究基本上仍是集中于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S)为基础的、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准农作技术,而没有较全面地研究地理信息技术在整个精准农业体系中的应用。

4.1全球定位系统应用

GPS技术为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特性、水分、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草害及农作物产量等田间信息采样和决策方案的田间实施提供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在精准农业中,GPS作用主要有三点:控制测量、农田信息采集定位(采样定位和遥感信息定位)和控制导航。目前,GPS应用研究主要在研制基于移动电脑或掌上电脑的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和携带GPS接收机的智能农机系统两个方面。如美国FieldWorker公司的基于掌上电脑的信息采集软件FieldWorker能很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农田信息采集的需要;美国Trimble公司的AgGPS160PortableComputer能实现田间成图、各种作物及其生长环境属性信息记录、获取来自各种田间环境传感器的信息。智能农业机械在田间进行农作生产时通过GPS获取的精确定位信息实施导航监控,同时能够实时获得农作物生长状态信息和与之相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目前智能农机应用研究最为成功的是带有GPS定位系统的能够获取田间作物产量信息的联合收割机[24]。变量施用机具是精准农业的田间实现,国内外的研究均很多,如变量施肥机、变量播种机、变量灌溉和喷药机等,其中变量施肥是精准农业变量施用技术的第一项内容,也是研究最多的项目,但无论如何,单纯用于农田信息采集的软件系统将随着遥感在农田信息获取应用的不断深入而被淘汰,取代它的将是集成GPS的遥感系统与智能农机系统。可以预见,集成GPS的遥感成像系统将在获取田间“空间差异”信息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2遥感应用

田间时空变异信息获取方式有传统田间采样测试、GPS田间信息采集、智能农机系统作业采集和多平台遥感信息采集系统。然而遥感能够以“无损测试”方式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反映较大面积内的“面状”地物性质与状态信息。而其它方式获取的“点状”信息显然不足以了解全局,而且人工采样都会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上破坏。因此遥感将在实现大面积情况下作物长势与营养实时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遥感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面光谱测量数据和采样测试相关数据的分析,建立遥感数据与土壤状况或作物生物物理化学参数(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土壤特性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作物生态生理过程间接获取作物农学特性(作物冠层营养水平、籽粒与生物质产量、质量等信息)。在大面积农作物宏观长势监测、农作物宏观估产、农情宏观预报、农业资源调查等方面,遥感已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研制出了可行的技术路线[28,29],如东北玉米、华北小麦和南方水稻估产精度达到90%以上。高光谱遥感是遥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很好地描述作物的“红边”特性(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红移”、“蓝移”),区分作物叶片生化成分、含量及其变化[27],还可以用来减弱土壤对作物光谱的影响,作物具有一些明显的、独特的吸收特征。作物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信息是研究理解植被生态系统过程和生理机制的重要参数,是诊断植物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涉足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生物物理信息和生物化学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25,26]。高光谱遥感以其高光谱分辨率特性所携带的丰富光谱信息为遥感应用带来了强大的活力,通过分析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农作物特征的关系,选择表征农作物特征的特定波段和光谱参量可以较好地反演作物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信息。在精准农业体系中,遥感(特别是高光谱遥感)将为精准农业实施提供大量的田间时空变化信息,遥感技术将成为监测土壤和作物养分变化、水分胁迫和病虫害等的主要数据源。由于航空、航天遥感成本较高,而且受信息获取的滞后性、信息分析处理方法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许多学者开始研制基于地物光谱特征,并用于田间低成本间接测定作物养分和生化参数的仪器和工具,如NDVI测量仪、LAI测量仪、谷物品质测量仪等,这在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前,正在被发展为高密度获取农田信息的技术手段。

4.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GIS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作用不仅在于从田间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管理、信息分析,到田间决策方案实施的整个种植管理过程,而且贯穿规划、种植管理、产后分析、产后加工及销售的整个种植循环过程。这要归功于精准农业实施对空间信息的依赖性。在精准农业体系中,GIS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围绕精准农业核心思想而提供较全面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平台,而且该平台与其它系统或用户之间通过信息交换而紧密联系。概括来说,这种地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服务、信息交换与更新服务、信息决策分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4项,如图2所示。

4.3.1农田信息管理

农田信息具有多源性,具体表现在存储格式多样性、多尺度性、获取方式多样性,另外还包括系统或数据库数据组织的复杂性。通过GIS平台,在融合多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农田管理系统,实现对多源、多时相农田信息的有序管理和分析,这是精准农业实施的基础,其作用表现在数据组织和集成管理、空间分析查询、空间数据更新与综合处理、可视化分析与表达。GIS为田间信息采集提供基础信息,也为田间变量实施决策分析提供信息源,因此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是精准农业实施的信息管理员。目前GIS在国外精准农业应用中还处在农田边界图管理、土壤肥力管理、产量分布图管理分析和GIS制图阶段,并没有充分发挥GIS应有的作用,相应的管理软件也不成熟。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许多GIS产商开发了诸如ArcGIS产品系列、MapInfo系列等通用GIS软件,但这些软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功能只是很小一部分,而且它们价格昂贵。然而,应用于精准农业的GIS应用系统应该是小型廉价且适用的农场信息系统FIS(FarmInformationSystem)。因此根据农业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分析的特点,研发功能针对性强的FIS是农业GIS发展的一个方向。

4.3.2信息更新与交换

信息更新与交换服务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是系统的血液,平台的生命力在于信息的现势性及可更新性。信息更新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定期的局部数据更新;二是周期性的全局数据更新。信息交换是信息进出服务平台的通道,解决服务平台与各种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遥感信息的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农田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然而从遥感获取的不是直接用于精准农业的信息,如土壤水分、作物冠层生化参数等,而需要通过分析建立遥感信息与土壤和作物生长状态相关的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是限制遥感信息应用与农业信息获取的“瓶颈”。GIS的参与将为遥感信息提取提供新的思路,提供背景数据和分析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集成研究,脱离庞大昂贵的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开发服务于具体应用的遥感和GIS集成系统,是GIS应用于农业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4.3.3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服务是整个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根据不同应用目的,集成相应的知识和模型,分析生成供决策服务的知识,这是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应用中的首要目的。信息分析服务是一个知识挖掘的过程,其关键是GIS与专家系统、模型库系统集成,其集成程度决定分析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决策分析可以归纳为产前规划评价分析、产中监测与控制分析,以及产后分析与销售管理。规划评价主要利用区域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产量历史数据、作物品种特性等进行农业区的规划、种植区划、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和作物品质区划,这方面的GIS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2,33]。实现以高产、高效、优质和实时管理为目标,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合理、详细、完整的农田作业规划,它是精准农业实施的基础。如通过分析产量数据、肥力水平和作物生长的适宜性,选择合适的品种、肥料和农业机械设备,制定合理的耕作计划。监测与控制分析是信息分析决策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最能体现精准农业核心思想的内容。将GIS作为决策分析的平台为精准农业实施提供决策和控制的依据是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通过GIS集成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与作物生产管理与长势预测模拟模型、投入产出模拟模型和智能化农作专家系统,根据作物长势和其背景状况做出诊断,提出科学处方,调控操作。将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如土壤、作物、气象和土地历史等,与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农药渗漏、作物生长、土壤侵蚀等各种模拟模型和专家知识和推理机整合,产生支持定位实施的“农作处方”,这一切都需要集成模拟模型和专家系统的GIS应用服务平台的支持。也正是GIS的这一功能才使得用于变量作业的农艺处方生成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通过专家系统实现精准农业实施中的自动控制。国内有学者开始研究采用GIS进行施肥推荐处方生成[30,31]。

4.3.4产后分析与销售管理

从精准农业实施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角度考虑,GI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并没有随着精准农业田间实施全过程的结束而终止,它还在后续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产后产量分析为下一种植循环的规划提供决策信息,这是当前国外精准农业体系中注意得比较多的一项内容,但仅此而已,它们并没有从市场销售角度考虑GIS的应用。目前,作物生产已开始由单纯追求高产模式向优质、专用和高效的方向转变,利用品质监测信息可用于指导粮食分类加工,大幅度提高加工品质和附加值,这是产后基于GIS分析的又一个内容。市场分析是根据作物产量和品质,以及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分析,用于指导粮食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向,从而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销售管理主要对客户和粮食配送的管理,分为客户关系管理和物流管理,它是提高粮食销售管理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研发为精准农业服务的产后市场分析和销售管理的应用软件是GIS应用于精准农业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4.3.5空间信息

利用GIS进行空间信息服务是精准农业体系中“空间变异信息”的重要消费者,它通过Internet或无线(有线)通讯向公众原始和分析结果信息。的空间信息可以包括农田作物长势监测信息、作物产量及品质监测和预测信息、产品供需分布信息等,空间信息将使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走向社会化,这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Outlines Chinese produ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preci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rospects

Key word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20年来国际地理科学的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它将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模型、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技术。GIS 早已不限于应用在地理学研究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资源开发、天气预报、城市规划、社会统计等各行各业,目前在农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在高科技集约化农业中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精准农业更离不开 GIS的技术支持,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本文就我省中药材生产自身情况,研究建立一个能够精准管理这些中药材所有信息,进行农作空间分析,给出准确可靠的农事操作方案,达到精准农业水平,并且今后可以推广的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

一、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目标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现代技术支持下,以辽宁省特色的中药材为突破口,建立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为政府、企业、农民提供相关服务信息。

二、辽宁省中药材地理信息系统重点需要解决问题

1、辽宁省中药材GIS 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数据库是精准农业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背景、本底调查、实时农田采集、以及经济的数据,主要的数据库有:

(1)地理背景数据库:试验示范地在辽宁省辽宁东部山区的新宾、桓仁、西丰和盖州等位置,1:1000地形图和全要素底图,农业设施,地形,土地利用等;

(2)GPS数据库:GPS控制点,土壤、环境、水分、气象等采样点的GPS点数据。其中土壤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剖面、土壤质地、耕作层厚度、土壤养分及淋洗特征、土壤容重、土壤微量元素、土壤含水量、土壤渗透性、田间持水量数据等,与地理背景数据叠加可以形成土壤要素空间分布图,不同深度土壤图等;环境数据库包括水(井水)、土壤、植物、空气等,分析铅、汞、镉、 砷、总氮、速效氮、总磷、速效磷、有机质、有机磷等项目;气象资料数据包括经纬度、海拔、日照时数、日平均温度、日温度极值、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降水量、水汽压等;

(3)中药材数据库:分基本指标、生产条件、化肥农药使用等。基本指标包括中药材种类、中药材品种、生态适应性、生长发育,农艺形状,抗性,品质,经济技术指标,中药材营养需求(水分、养分等),病虫害等;中药材生产条件数据库包括种植选地、栽培技术、化肥投入、灌溉条件、播种面积、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农药使用量、价格等;化肥农药数据库包括中药材可以使用的化肥农药品名、价格、形状、作用等;中药材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4)影像数据库:航片、卫星数据等;

2、辽宁省中药材精准农业的空间分析系统

辽宁省中药材精准农业需要特别的程序进行空间分析,以决策施肥、灌溉、播种、除草、灭虫、收获、采集种子等农事操作,因此要开发适合我省省情的空间分析软件。通过准确可靠的综合分析专家系统,决策结果的空间分布载体,以便于农业机械执行。空间分析系统技术体系至少要包括作物产量空间分布、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析、作物需求空间分析、环境空间分析等。

3、接口

这里所说的接口是指自动农田信息采集数据、自动环境信息采集数据、遥感数据、农机具指挥系统与GIS的接口等完成以上任务,往往需要与各种相应的农业模型相结合。

三、结论

辽宁省中药材GIS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主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存贮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当代测绘科技的重要成果,它将测绘科学作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背景本底数据库,对中药材的育种、施肥、生长、病虫害防治等实行监测,精确地计算出一块地所需的投入,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避免资源浪费及提高效益的目的,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更体现了测绘高科技产品在农业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篇5

1. 什么是CPS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简称CPS,是一个包含了精确计算、网络以及动态的物理环境的复杂系统,通过计算、通信和控制等相关技术的相互协作,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实现大型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CPS强调的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尽量减少了人的参与,它可以自动的收集需要的信息,并传递给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再根据所作的决策,指挥传感器终端,做出响应,从而对物理环境进行改变。这就是CPS区别于现有的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反馈控制,接受物理世界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再影响或改变物理世界。

2. CPS的应用

2.1林业检测

2008年,由香港科技大学启动了一个项目,其目标是在一个野外的真是环境,部署超过1000个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系统,连续运转一年以上。该系统能够为实现大规模林业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一方面,通过传感器收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种数据,采集的信息为多种重要应用提供支持,如森林监测、森林观测和研究、火灾风险评估、野外救援等;另一方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领域就建立长期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而进行的前瞻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探索潜在的研究空间,提供可能的科学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在原始森林中部署1000多个节点且需要持续工作一年以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所面临的研究和工程挑战,展开探索。此项目是将CPS的概念应用到林业中的一个项目,在科研和工程上都有很大的意义。

2.2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A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综合技术,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农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跟踪掌握土壤的变化,另一方面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目标,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精准农业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CPS系统的环境感知、控制决策、闭环反馈等机制,对应了精准农业中的三个步骤:感知土壤环境、根据生产目标决策、调整生产策略。我国当前农业问题面临着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等许多问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因此,在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目前的研究热点CPS与精准农业的结合,是未来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2.3智能医疗

以数字化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为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在扩展到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就可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2008年,有上海市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数据整合和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及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的研发,实现了区域健康档案应用共享子系统、区域诊疗信息应用共享子系统、区域医学影像应用共享子系统、社区综合健康卫生服务子系统、社区全科团队服务管理子系统、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互动服务子系统等,并通过3T Net网络实现区域内16家医疗机构、42个卫生服务站互联,构建了一整套区域医疗信息整合解决方案。通过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该项目是智能医疗领域的有益的尝试,为我国医疗协同系统的研发和实现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3. CPS的未来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74-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且依然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只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本文就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精准农业是一种在信息基础以及地学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土壤学、生态学以及农学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以促进农业发展。

1 精准农业概述

精准农业是指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其进行精耕细作,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形式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形式,更加注重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精准农业通过建立生态学、地学以及农学等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进行精准的定位,并进行精细管理,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信息化。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投入进行细致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使各种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获得最大的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1-3]。

2 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精准农业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很多高新技术都尝试着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但是我国农业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魍撑┮翟谥鸾ハ蛳执化农业转变,但仍处于初始阶段;由之前粗放经营的管理方式向精准农业的方向发展,但也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常规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在不断推广,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业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投入生产要素,而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国外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但是我国只有35%左右,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不到30%,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总体来看,精准农业的推广率比较低。

2.2 我国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很多高新技术,因而高新技术应用得越普遍,说明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情况越好[4-7]。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2.2.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将统计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新兴学科,其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对特定的地区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特定地区的地理信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模型,然后对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元素、农作物苗情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制定精准的调控措施,为精准农业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将其与农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配合使用。

2.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各种实地信息来源的技术,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影像技术、农田多光谱图像信息分析系统等。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其成本比较低,比航空摄影的成本减少1/2以上。在精准农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田间时空变化信息,在规模化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同时预警宏观农情,以农作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可以建立农作物的条件模型和长势模型。遥感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为农业精细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8]。

2.2.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精准农业空间管理的重要设施,其具有采集定位信息以及进行农田测量的作用。目前,在小区式农作物产量的定位计算、农田变量信息的采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精准农业管理中,还可以实现机械自动化播种、灌溉和喷药,实现农业机械化变量作业定位。不仅如此,其在环境监测和土地测量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技术[9-10]。

3 结语

精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相比,精准农业借助于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农业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朱勇.浅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途径和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9):10-13.

[2]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7):577-582.

[3] 何志文,吴峰,张会娟,等.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16(6):23-26.

[4] 金继远,白由路.精准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4(增刊1):3-11.

[5] 陈防,刘冬碧,万开元,等.精准农业与农田精准养分管理现状及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5-518.

[6] 何东健,何勇,李明赞,等.精准农业中信息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1(1):10-16.

[7] 张仰洪,杨星卫,陆贤,等.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1):10-13.

篇7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自动化滴灌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功能设计

自动化滴灌控制系统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即首部设备以及田间设备。其中首部设备主要包括了自动反冲洗过过滤器、自动施肥罐设备、气象观测站、滴灌首部、中央主控系统等诸多设备,中央主控系统又包括了主计算机、触摸屏、控制柜等;而田间设备主要包括了电磁阀和支管、滴管带互相连接、无线(有线)远程田间控制器、田间湿度传感器等众多设备。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操作人员可以在首部控制里面,全面综合地分析收集回来的气象资料以及田间湿度等各种数据信息资料,通过使用自动或者自动的操作手段,就可以进行足不出户的对自动化滴灌系统落实轮灌灌溉。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数据查询系统以及打印系统,及时查询、记录、打印整个自动化滴灌系统区域的气象资料、灌溉设置、灌水历史记录等数据资料信息。操作人员应该紧密结合作物在不同时期所需的具体灌溉水量以及作物的不同需水规律,贯彻落实自动化滴灌系统的自动、准时、适量的灌溉以及施肥操作,这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滴灌人工开(关)阀门的复杂工序,还能进一步地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提升工作效率,保证灌溉的精准度,并能够促使自动化滴灌系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二)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网络设计

当前的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网络结构主要由三层控制中心组合而成,具体为:由以太网和电脑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控制中心,GPSR无线控制器或者是UHF公共频段形成的第二层控制中心,第三层控制中心是阀门控制器,阀门和DTU远程控制器连接,这里的DTU采用的是低耗能的工作部件,选用太阳能供电,以此来有效地降低电缆的用量,进而大幅度地减少成本费用,而且还能切实可行地确保在田间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工作原理

目前,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农业灌溉中通常是配套膜下滴灌系统,在其设计原理上主要是想要达到集中造作监控,离散分布工作的成效。所以,在设计滴灌系统以及布置管网的时候,应该尽量地优化组合,以此来提升每一个灌溉小区灌水量的均匀性,最大化地发挥自动化滴灌的真正作用,有效地减小灌溉成本费用,提高灌溉工作的质量水平,提升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动化滴灌系统是由若干个控制单元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控制单元就是一个灌溉小区,每一个控制单元要控制1个到4个的电磁阀。操作人员通过GPRS、GSM网络开放视频,再由中央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管理操作。田间控制器DTU能够落实系统首部中央主控系统的控制指令,并用电信号的形式接收以及运行情况的上传工作,田间温度、湿度传感器将结果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再通过传感器收集而来的多方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换操作。处理完成电信号之后,在微机处理器当中,可以依据各种作物的不同所需,明确实际的灌溉量。输出控制信号之后,再结合系统中央系统的指令,适时地控制阀门的开关。当计算机设置灌溉参数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中央控制系统进行轮灌自动控制编程、灌溉管理、系统运作等操作,达到自动灌溉的效果,落实田间监控、异常报警、田间数据信息收集传输,准确及时地统计灌溉情况,并且能够利用专门的软件将相应的数据信息存储起来,显示图表和数据,也可以通过人工进行特殊操作,从互联网中获取天气信息,然后有预见性地进行灌溉操作。计算机整理、分析、保存采集起来的数据信息,然后将信息直观地反映给用户,用户就可以依据相关数据科学合理地调整田间灌溉量。

二、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农业灌溉中的应用

(一)应用的必要性

新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54.5mm,为全国平均降雨量的23%,年平均径流深为48.2mm,为全国平均值的17%,蒸发力却非常强,南疆地区分布着大片耕地的山前倾斜平原,其干旱指数一般情况下都在30以上,农业耕作几乎全部都要依赖灌溉技术,由此可见,新疆是典型的干旱灌溉农业区。新疆农业灌溉发展历史悠久,具有较为成熟的灌溉技术以及灌溉管理措施。自动化滴灌系统是国家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具有诸多优点,是新疆农业灌溉从过去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的必经之路,新疆农业灌溉能够通过自动化滴灌系统中遥感、传感器来有效地检测土壤墒情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准确地检测预报灌溉区域的用水情况,对灌溉区域进行动态管理,进而才能促使新疆农业灌溉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管理。

在新疆农业灌溉区域内科学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加大作物的实际产量,减小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新疆农业灌溉如果想要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那么就应该着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进行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灌溉技术的时候,务必要紧密结合实地降雨量、蒸发量、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的相关信息,综合全面地思考,合理地调配水资源。由此可见,在农业灌溉区推广自动化滴灌系统是新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所需。

(二)应用前景

应用自动化滴灌系统不仅是落实新疆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而且还是实现精准化农业的基础条件。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都为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条件。大多数新型的灌溉技术因为缺乏优良的技术管理方法,以至于其灌溉节水的功能难以真正发挥,或者是根本就难以获得大面积地推广。在实际生产中,极少有像自动化滴灌系统一样自动控制装置配置较为完善的灌溉技术,普通的灌溉技术往往在灌溉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凭借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工作,以致于作物需水的规律不能和管理人员的时间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难以发挥相关系统应用的技术优点。而应用计算机田间环境参数收集和自动化滴灌控制系统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作物需水、适时供水、监控土壤含水量信息等问题,以此来真正地做到按需、按时、按量地自动为农业区供水供肥,并能够紧密结合当前精准种子、精量播种、精准检测、精准收获等各种精准高新技术,防止灌溉操作的盲目性,从而提升新疆农业灌溉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地适应农业发展所需,促使农业灌溉技术更上一层楼,真正地实现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生产。

结语

总而言之,自动化滴灌系统是国家发展高效农业节水节能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由传统充分灌溉转化为非充分灌溉的必经之路。而应用自动化滴灌系统不仅是落实新疆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而且还是实现新疆精准化农业的基础条件。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了自动化滴灌系统的总体设计,然后探讨了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农业灌溉中的应用,以此希望新疆农业灌溉技术水平能够获得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新疆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婷,白安龙.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前景[J].石河子科技,2009,(1):18-19.

[2] 吕文新.浅谈自动化滴灌系统在新疆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前景[J].大陆桥视野,2012,(12):76-77.

篇8

精准治理,是目前国家针对小镇建设所提出的一项新的治理模式,要求在明确治理目标的基础上,借助群众的力量对治理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以充分体现小镇特色,提高国内小镇发展水平。

1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构建原则

精准治理视角下特色小镇的构建,应坚持多元化、网络化、本土化以及精细化的原则:(1)统一化原则:传统的小镇建设,通常以政府为主导来完成,群众无法参与其中,因此小镇的构建结果,也往往达不到群众的要求。精准治理视角下特色小镇的构建,应本着统一化的原则来实现,应使群众、政府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能够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小镇的建设水平。(2)网络化原则: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群参与小镇建设的途径不断增加,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坚持网络化原则,使群众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政府,确保小镇建设结果,能够与群众要求更加符合,提高小镇建设的科学性。(3)本土化原则:不同城市的不同小镇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小镇建设应在应用精准治理模式的前提下,坚持本土化原则,构建特色小镇,使小镇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使其文化得到弘扬。(4)精细化原则:应在确定治理目标的基础上,将各个目标详细体现。例如:针对改善小镇环境质量的治理目标,应细化为提高小镇街道清洁度、优化小镇给排水系统、治理小镇河流污染等。坚持精细化原则对小镇加以治理,构建特色小镇,是确保治理效果能够达到最好的关键。

2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

2.1招商引资

小镇一般处于城乡结合部以及新城新区位置,与城市相比,小镇劳动力更加低廉,环境相对更好,但缺陷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考虑上述问题,应将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确定为“发挥小镇优势,吸引城市创业型以及小型企业,解决小镇居民就业,提高小镇经济发展水平”。应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招商消息,以小镇优势――劳动力低廉,吸引小型以及创业型企业进入到小镇中,满足小镇居民的就业需求,同时,提高小镇的发展活力,增加GDP,提高小镇经济实力。

2.2本土化建设

小镇在土地、资源以及人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招商引资能够为小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保证,但很难体现小镇的特色。对此,小镇应充分分析自身的资源以及气候等方面的特点,使“特色小镇”得以构建。例如,可以将在农业果树栽培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小镇的治理以及创建目标,确定为“构建农业小镇”。首先,政府应通过网络收集人民意见,确保能够了解小镇每一个区域人民种植果树的种类,确定果实成熟的季节以及大致产量。其次,政府应向小镇居民宣传构建农业小镇的重要性以及优势,吸引果农投资。最后,在投资者的监督下,由政府组织构建“农业产业园”,将各种类型的果树,种植在产业园中,产业园对外开放,吸引城市人民来到产业园中体验果实采摘等小镇居民的生活。提高小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小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一条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使小镇的特色得以体现。

2.3多元化发展

充分利用小镇特色是提高小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构建特色小镇最为直接的途径,但如长期依赖自身特色,必定会导致小镇的发展呈现单一性过强的局面。农业的发展对气候依赖过强,在气候对农业发展不利的年份,小镇的经济必将遭到重大打击。考虑上述问题,还应将小镇的治理以及创建目标确定为“提高小镇工业化水平,发展多元化经济”。政府应通过网络,统计当前小镇居民的数量以及待就业居民数量,以此为基础,在小镇内部发展工业,使工业企业能够有效消化小镇内部剩余劳动力,在解决小镇居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基础上,为小镇经济发展以及价值体现提供保证。需注意的是,工业企业的引进对小镇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此,镇政府应提高对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视度,在引进工业企业的同时,对其资质进行严格考察,同时,借助人民的力量,对企业进行监督,在发现企业废水与废气排放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对其进行严厉处理。

3特色小镇建设前景

在精准治理模式的要求下,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初现成果,但受发展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特色小镇的创建,仍存在一定问题。在未来,应将相应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特色小镇创建水平。

3.1人才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高校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就业区域一般以北上广等大城市为主,人才不足的问题,在特色小镇的构建过程中显著存在。对此,政府应提出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加入到特色小镇的构建中,在工资水平以及其他方面提出福利政策,为特色小镇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持,确保精准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实现。

3.2居民消费理念问题及解决方法

与城市相比,小镇居民消费理念相对落后,消费力不高,货币流动量少,对小镇经济活跃程度的提升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对此,镇政府首先应通过降价策略吸引小镇居民购买各类产品,增强小镇内部消化能力,在逐渐改变居民消费理念的同时提升价格,逐渐提高小镇居民消费水平。此外,小镇外部消费力不足也会对特色小镇的构建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造成阻碍,政府应加强宣传及营销,使核心城市居民加深对小镇特色的了解,提高小镇的吸引力,将外部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到小镇中来,使小镇的特色广为人知,为特色小镇的构建提供保证。

3.3文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9

在美国,这种水溶肥被誉为园艺界的“魔法肥料”。2004年,水溶肥的发明者、美国人莱瑞来到中国,与郑勋领不期而遇。“师徒”俩联手,期望给中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带来一场变革。

刚过不惑之年的郑勋领,个头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是一位说话耿直的山东人。

郑勋领创办的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凯尔”),从事水溶肥生产,通过精准施肥,建立包括土壤分析、水肥一体化、生产管理、智能机械等在内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优质与高效,拟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

“魔法肥料”能否根除中国传统农业的“痛点”?中国距离精准农业之路还有多远?

优势明显但推广难度大

郑勋领在读高中时,偶然看到了一本介绍国外农业科技的书,里面写道:将来世界上最好、最有用的职业之一,可能就是农艺师。这句话,给年轻的郑勋领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努力拼搏,郑勋领如愿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四年后,他被分配到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成为一名农艺师,有了“铁饭碗”。

在武汉市农科院工作期间,他报名参加科技下乡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种植户解决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在周围的人的眼里,郑勋领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

然而,没过多久,一位名叫莱瑞的美国人,彻底改变了郑勋领的人生轨迹。

2004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美国水溶肥专家莱瑞应邀来到武汉建立平衡施肥示范基地,郑勋领与同事一起协助莱瑞开展工作。

初到武汉时,莱瑞已72岁。在基地同事的眼里,这位来自美国的犹太裔老头脾气古怪,很难相处。但老人对郑勋领却另眼相看,不但点名让郑勋领做自己的翻译,每次活动让郑勋领相陪,还时不时传授一些关于水溶肥配方和施用的方式方法。这种特殊优待,让郑勋领有更多机会接触水溶肥的相关知识。

在做翻译的几年里,郑勋领跟着莱瑞走遍了很多乡村,他们一边给农民讲课,一边测土和推广平衡施肥理念。在这个过程中,郑勋领对水溶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产品相比,水溶肥料优势明显。它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片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不但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且肥效快,可解决高产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且配合滴灌系统需水量也仅为普通化肥的30%。

郑勋领了解到,莱瑞是水溶肥关键技术离子保持剂的发明人,他研发的食品级原料水溶肥被誉为美国园艺界的“魔法肥料”,在世界水溶肥领域享有盛誉。如果能把这种优质的水溶肥引到中国推广,不但可极大地解决过量施用复合肥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及面源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难题,农民也能增产增收。

越了解水溶肥,郑勋领越觉得这个事业有前景,有干头。打定主意后,他辞去武汉市农科院的“铁饭碗”,下海了。

郑勋领投身到以“魔法肥料”为主打产品的创业中来。创业初期,市场一片空白,对中国种植户来说,水溶肥是一个新产品,推广难度大。而自己也只有区区两万元的创业启动金,一不小心,创业的小船就可能被打翻。

但郑勋领相信自己的直觉,他认定自己的选择一定不会错。

“根本原因是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农业也经历过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困境。但随后,随着大量环保肥料的应用,美国的农业生产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郑勋领相信,国内农业也将会走这条路,水溶肥料的市场前景广阔。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告诉《支点》记者,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但我们使用的化肥、农药量超过了世界的30%,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数,这对我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是不可持续的。”

专家披露,1984年以来,我国化肥(氮肥、磷肥)用量持续增加,增量约为225%,单位面积产量增加56%。我国化肥平均用量400公斤/公顷,某些地区甚至高达600公斤/公顷。我国化肥平均用量是世界公认警戒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8倍以上,更是欧美平均用量的4倍以上。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让郑勋领思绪良多。化肥使用过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和次生盐渍化,更重要的是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那么,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为什么会这么多呢?郑勋领看了揪心,“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肥料有效利用率低”。

郑勋领认为,中国的精准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水大肥的传统理念在农业生产者的心中根深蒂固,故而,给料精准的水溶肥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尴尬。

郑勋领讲述,曾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用水溶肥用得好,妹妹也开始用。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 :“你的肥料出问题了,把庄稼烧死了!”

郑勋领赶紧和国外专家赶过去,当询问使用方法时,妹妹坚持说是按照使用说明书施肥的。他拿出检测仪器,发现土壤肥料含量严重超标,几乎是合理使用量的两倍。

“问到妹妹为什么用那么多,妹妹说,看姐姐用得好,想多用点,产量会更高。”郑勋领说,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当前农业生产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精准农业的理念不普及。

“要改变农户的观念,还需要时间。”郑勋领认为,随着中国滴灌事业的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精准农业的理念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精准农业需从定量定标准开始

如何让更多农户接受精准农业的理念?2011年,郑勋领首次前往美国考察农业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在国内成立一家精准农业研究院的念头。

这一年,郑勋领与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组成联合摄制组,赴美国采访美国农业。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源于自己最初创业时的一个梦想: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国农民看到美国先进的农业。

在美国,郑勋领被美国最权威的农业检测认证机构之一的QAL实验室吸引。这家实验室主要检测项目涉及基质、植物组织、水质、肥料、土壤及植物病理等方面的内容。实验室为客户提供详细全面的检测报告,客户根据报告做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在美国,QAL实验室主要针对大型农场、农业园艺公司、各大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提供服务。

郑勋领意识到,中国农业亦需要这种权威的农业检测机构,要让美国科学权威的检测体系为中国农业服务。

经过两年谈判,格林凯尔与美国QAL实验室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将QAL实验机构引进到中国,组建中国QAL实验室,建立中国首家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作物营养认证体系,并立足中国在全球开展业务。

未雨绸缪,抢占科技创新桥头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今年6月26日,被朋友称为“郑疯子”的郑勋领高调宣布捐款300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精准农业项目的研发推广。

郑勋领告诉《支点》记者,新成立的精准农业国际研究院,设立了由11名国内顶尖精准农业研究学者构成的专家委员会,专家行使一票否决权,免于公司过多商业化的干扰。同时,该研究院还成立学术委员会,来自全国高校的20余名农业权威专家加入该团队。

篇10

1引言

水是生命的根本,是不可代替的资源,同时也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经济水平和人口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缺水大旱,农业得不到水的灌溉,而且农业灌溉效率低下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一系列问题都警示水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将会对人类和社会造成越来越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国家实施了滴灌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使灌溉技术脱离人工控制,运用自动化的技术进行农业灌溉。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节水技术。

2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概述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是针对高效利用水资源而实施的一项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脱离了人工的控制,自动控制的滴灌技术更加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节约成本。

2.1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的含义

节约水资源是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的直接目的,这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技术,高效率用水资源,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来改变水资源浪费和农业灌溉不合理的现状。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通过滴头,每次用小量的水准确直接的对土壤进行灌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不仅完善了灌溉技术的不足,同时也促使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2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

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灌溉技术,以喷灌和滴灌最为普遍。我国也大力推广滴灌技术,自动控制滴灌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自动控制滴灌技术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滴灌技术在世界上也得到广泛应用,一百多个国家实行节水灌溉技术。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推动作用。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3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在农业建设的应用研究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农业上,推动了农业的科技化发展,自动化的灌溉技术,不仅减少了药物对农作物的伤害、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广西农田智能化灌溉系统中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和南宁市府城镇百香果滴灌实践技术为案例具体介绍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在农业建设的应用研究。

3.1以广西农田智能化灌溉系统中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为例

广西农田智能化灌溉系统中滴灌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自动控制滴灌技术,运用网络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技术对土壤进行控制。实现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为实验基地的每块土壤进行精准的灌溉和管理。

3.1.1滴灌系统规划布置

滴灌系统规划布置的首要因素是泵站位置的选择,位置不能选择贫瘠的土壤,相对集中靠近路边的位置是最佳选择,其次输水管道的选择也应该合理,项目资金节约化,管道的内径和长度要适宜。设备选择先进、适用、合理的这样能更大的发挥滴灌技术的作用。管道的选择要考虑土地、水源等,尽量使管道系统相对均衡。

3.1.2控制调节和保护设备

自动控制滴灌要控制好设备的保护和技术的控制,电磁阀的设置要考虑便于管理、控制流量等,在首部水泵前安装逆止阀。排气阀要安装在干管始端。压力表、阀门箱要安装在合理的位置,便于维修和使用,同时也避免受冻。

3.1.3滴灌系统电路设计

电路的设计很关键,采用交流电磁阀控制,控制滴灌电磁阀配送和输出电。

3.2以南宁市府城镇百香果种植基地自动化控制滴灌工程为例

南宁市府城镇百香果种植基地于2013年就开始建设,经过几年的灌溉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节水用水经验,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为其他地区的自动化滴灌技术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

3.2.1项目建设情况

南宁市府城镇百香果种植基地启用了自动控制的滴灌技术,主要农作物是百香果。其灌溉采用的是两种方式结合灌溉,冬季采用周边山塘水进行大水漫灌,在农作物生长期则采用滴灌技术。

3.2.2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自动控制灌溉技术能够将水资源和化肥平均的分配到土壤中,让农作物更好的平衡吸收。自动化的控制会对流程中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检验,使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系统自动记录每个灌溉系统的运行时间和总水量,还安装了防盗装置,对设备故障自动检查对系统运行中的破坏还可以进行警报,准确的指出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对湿度和降雨量准确测量。

3.2.3自动化控制滴灌工程建设对南宁市府城镇百香果种植基地的作用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由机器对农作物的灌溉进行控制,摆脱了认为的控制,也就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误差,更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的生长。自动控制滴灌是农业灌溉与时代接轨的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农业要想产量高、效率高必须运用现代化技术带动发展。自动控制灌溉更加便于操作,更加有效的控制了灌溉时间,从而节约了水资源和劳动力。实验区自动控制滴灌技术的实施,同时也为实验区积累了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4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在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有其优势也必然存在弊端,这项科技化技术在其他设备保护、造价和控制精准度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4.1田间设备的保护问题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的实施运行需要通过无线进行数据传输,无线设备容易被损坏,在设备运用过程中很可能对无线传输进行不必要的干扰,造成数据传输不准确。同时线路也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导致线路传输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4.2系统造价过高

自动控制滴灌技术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是一项现代化技术,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支持,而很多地区无法大面积使用这项技术也是这个原因。这是自动控制滴灌技术存在的一个弊端。

4.3水肥监测精度与控制精度的统一性不够

要进行自动控制滴灌技术就要配合进行土壤水分检测,而检测由于资金并不能覆盖大面积,这就造成数据是能反映部分土壤情况,不能代表大部分。养分监测和作物监测同样不能覆盖大部分,因此水肥监测精度与控制精度无法统一。

5结语

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现代化、科学化的进步。作为现代的灌溉方式,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必须发挥其优势,完善其不足,扬长避短,不断的在实践中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农业具体实践来相应的改变技术的实际应用,推动自动控制精准滴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4912-02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YANG Bo, WNAG Lei, YANG Chuang-y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got swift progress,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more widespre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oncepts, development process, features and trends;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illustrated with an example from precision-farming.

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eature; precision-farming

现今通信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最初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只能实现用户语音信息的交换,而现在随着用户增加对信息交换的多样性需求,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应运而生。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宽带接入,集群通信、卫星通信、手机视频技术[2]的出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大大便利了信息的传播。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数据终端以及多媒体终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为了实现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日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南有线向无线、由同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演进,由此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技术使得人们使用品种广泛的设备在世界任何位置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发展的信息化需求迅速增长,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带宽也有窄带无线接入发展到宽带无线接入,移动式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4-5]:

1) 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为军用,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末期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2) 50年代到60年代, 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

3) 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4) 80年代初至90年代,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 One、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5) 90年代中以来,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范围广泛。我国是农业大国,精准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线通信技术则是实现精准农业的关键技术。精准农业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机工程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作物质量、合理有效地使用农田资源、减少对农田的盲目投入、减少因施肥、施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7]。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定位技术、遥感遥测技术、计算技术、决策技术、动态优化技术、专家系统、传感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由于精准农业自身的特点,其对通信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 实时性:可及时非连续地获取数据;2) 交互性:节点之间可相互交换数据;3) 可使用数据/视频/语音业务;4) 集成节点:使数据采集、视频监视、通信终端集成一体;5) 网络拓扑结构:采树状网络,增加采集点[8]。

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中用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1) IrDA具有成本低廉和传输安全性高的优点。2) WiFi(Wireless Fidelity,IEEE802.11b)无线通信技术其覆盖范围广,但安装及使用较为复杂。3) 蓝牙(Bluetooth,IEEE802.15.1)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全双工传输,但其成本较高,且信号容易扰。4) ZigBee(IEEE802.15.4)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可靠等优点,但传输速率较低。

2.2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中用到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1) GPRS是现有GSM网络系统向第二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属于2.5G移动通信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GSM网络信号无处不在,基本不存在盲区;传输速率高;登录时间短;提供实时在线功能,用户可长期在线;按流量计费。2) 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的传感器测得目标物体的信息数据,再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判读来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大、信息丰富、时相性强、速度快、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为精准农业提供大量的信息,是精准农业的主要数据源。

3 结束语

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系统地解决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科学建设和规划,满足各种用户群体的需求,体现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而政府管理部门也要做好相应配套资源,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才能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进多,陈春霞.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J].魅力中国,2009(2009):71-72.

[2] 赵璐,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9(9):51.

[3] 李忠岩.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电子商务,2010(1):48.

[4] 赵彩霞.浅议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20):203.

[5] 徐辉.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2):292.

篇12

青山绿水掩映之下,酉阳县可大乡的吴家村正悄然发生变化。

尽管有着丰富的野生油茶资源,但过去它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因为贫穷,村里年轻一点的人,只能外出务工。

不过,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回来了,因为在家里也能脱贫致富。

带来变化的是重庆琥珀油茶有限公司进村开展的精准扶贫行动。

如今在重庆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正在焕发出强劲的活力。

脱贫困惑

一栋破败的木屋掩映在树林里,茅草屋顶湿漉漉的,长着绿苔。

见到有人来,一个脸蛋皴得通红的四五岁小女孩马上躲进屋里,几只鸡欢快地叫着,跑到泥巴地的草丛里去了。

这是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蚋徊偶2016年1月25日早上的情景。

离他家几十米远处,邻居新修建的一栋两层小楼特别漂亮。

站在自家破败的木屋前,57岁的蚋徊哦哉飧鏊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没有任何留恋。

“家里老母亲瘫痪,妻子得病多年,大儿子不能干重活。为了挣钱,小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但还是欠了很多债。”蚋徊藕苁俏弈巍

在此之前,蚋徊潘淙缓芮睿但对生活也有过希望。

2013年7月,在酉阳县全县扶贫工作中,蚋徊疟涣形重点帮扶对象。

帮扶责任人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了饲养山羊脱贫的计划,并帮他筹集资金,购买了20只羊羔。

不到一年,这些羊羔就给他带来了一万多元的收入。

这对蚋徊爬此凳呛艽笠槐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燃起,“照这样下去,再扩大一下养殖规模,加上儿子打零工的收入,我们很快就能脱贫”。

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

2014年底,大儿子打零工时不小心摔伤,孙女长大开支也更多了。

虽然仍然有帮扶和一些资金、物质捐助,但蚋徊呕故蔷醯蒙活更为艰难了。

如何破解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政府虽做了很多努力,但贫困户仍不能脱贫的难题?

“政府不能只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大扶贫格局。”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支招。

民企试水

2015年10月17日,中国第二个“扶贫日”。

这一天,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和中国光彩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

“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可以给贫困地区带来资金、技术、管理,为贫困地区营造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氛围,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仪式上表示。

“这给我们重庆的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蒋平认为。

2015年11月,重庆市工商联联合市委统战部,正式启动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2016年3月1日,彭水县联合乡同联村热闹非凡。

村后的山坡上,全村男女劳力齐上阵,种植着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红豆杉。

“春节后我们都不外出打工了,就在这儿干活,每天120元,年底还有分红。”村民徐从明很开心。

与徐从明一样开心的,还有重庆纵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老板张幸福。

“我们在村里采取农地入股方式,流转一些土地来种植红豆杉。这样村民既能获得长期收益,企业又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张幸福介绍。

“纵深农业采取的农地入股方式,将农户的长远利益与公司的发展前景捆绑在一起,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不仅可以保证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而且企业自身发展前景看好。”彭水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刘月红表示。

着眼“精准”

2015年12月1日,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

一大早,贫困户郭猜就将从果园里采摘的200斤柑橘送到了村里的“武陵生活馆”,随即拿到了300元钱。

一个月后,这些柑橘在网上卖掉后如无差评,她还将分享100元钱利润。

看着手里的钱,郭猜笑得特别灿烂。

前几年,郭猜还是一脸愁容。

“柑橘不是价低就是卖不掉,只能烂在树上,往往一年到头都是白干。”郭猜说。

钟灵镇云隘村距县城几十公里,位置偏远,村民种植农产品往往卖不上好价,而且销售困难。

“如能解决这些难题,将会很好地促进农户增收。”秀山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破解?

经过摸索,秀山找到了解决路径。

“引进重庆市云智科贸有限公司,开设农村电商。”该负责人说,“目前来看,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不仅找到了新的发展商机,而且成为促进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工具。”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武陵生活馆”已在秀山41个贫困村落户。

而这样的电商平台,还有 “寻味武隆”“忠网”等,它们在全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建立电商平台,进行产业扶贫,甚至发展乡村旅游等,这些创新帮扶方式都很好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效果明显。”重庆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彭光远表示。

正面效应

2016年3月25日,酉阳县可大乡吴家村。

吃过早饭,蚋徊啪痛着两个儿子走进了村里的油茶种植合作社。

随着重庆琥珀油茶有限公司在村里建立基地,春节后,蚋徊沤两个儿子都留在了家里。

在基地和乡里的帮助下,他把自家坡地及地里的野生油茶树,与村里其他村民一起成立了股份制专业合作社。

“除入股外,我们每人每天在合作社干活还有120元收入,当天兑现。这么下去,明年我们就可以修新房子了。”蚋徊潘怠

“好日子还在后头,合作社与基地马上要共同成立新公司,手工生产油茶。同时,形成规模后,还可以发展旅游业,那样贫困户会挣得更多。”可大乡党委书记冉电波表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