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4:43: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慧农业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唐义强摸索出的“闷棚”方法是,在根结线虫依赖植物的根茎繁殖、存活期,用闷棚的方法将其杀灭。即在闷棚前把上茬的瓜菜根茎全部清除干净,连杂草也不留。闷棚初期,棚内的土壤温度一般在20~30℃,这种温度正适合根结线虫大量繁殖。处理遗留的瓜菜根茎及杂草的作用,是使刚繁殖出来的根结线虫幼虫得不到营养,最后饿死。另外,就是用闷棚产生的高温杀灭有害病菌,采用此法,可将虫卵或已繁殖的幼虫全部闷死或热死。
“闷棚”的步骤:首先是每亩地施用200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在氨化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热量,释放出来的氨气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次,每亩地使用250千克以上的稻草,稻草要粉碎,撒到地里后能起到一定的闷热作用,可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繁殖和生存。三是每亩地撒施生石灰100千克,生石灰本身就有杀虫灭菌作用,还能产生热量,对闷棚灭虫有积极的效果。在使用这3种方法时,碳酸氢铵、稻草、农家肥、生石灰撒施在地表,采用旋耕的方式翻压到土壤中,然后浇水,地表再覆盖一层旧地膜,此方法6~9月份都可以使用,这个时期气温本来就高,翻压在土壤中的碳酸氢铵、稻草、农家肥、生石灰产生大量的热量,棚内温度能提高到70℃以上,地温也能达到50℃,可有效杀灭根结线虫和有害病菌。
闷棚方法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量,而施到土壤中的碳酸氢铵,在灭虫的同时还会促进稻草的腐烂,与农家肥一起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起到生态种植的效果。
职业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职业学校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教育内部其他因素的冲击,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时也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除了教学内容有些还是职业方面的知识以外,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未能抛开办普教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办学方向、办学模式、毕业生去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办学过程中,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效益,不求方向;只管学生毕业,不管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等问题,在职业学校中也相当程度存在。而另一方面,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像前几年那样波动面较大,市场的调节能力比以前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已经趋于平衡,重知识、重科技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识。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迫切希望所生产的产品能尽快销售出去,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因此,目前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形势,如何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要使职业教育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变更教育观念,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教育观念要彻底从普教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凸显出来。必须重视职业培训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大多数农业产业户的培训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实验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使职业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快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一、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改造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专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特别是农业产业调整的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职业学校在办好目前初级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的基础上,要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要改变过去盲目发展第二产业专业过多的现象,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业合理配置,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农学类专业要进行改造,要将单纯的种植专业和养殖专业改造成种植一加工一经营、养殖一加工一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为农业产业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既可以从事农业、养殖业生产,又可以参与产品加工,又可以从事经营等工作。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人城镇做好准备,可增设文化建设服务专业、城镇建设规划绿化专业、餐饮服务专业、家政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对已有的专业和准备建设的专业都要落实如下工作,例如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材资料等等,特别是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师、教材、实训条件等更要重点落实,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格人才
近年来,由于我国科技体制的创新,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运行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面向农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市场行情的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学生除要求他们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让学生尽快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让学生尽快掌握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相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在黑板上开机器,在黑板上种田的那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除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实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课堂讲授外,专业课程、技术实验课程都应该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练带讲的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探讨对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好配套的实践训练基地,使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职业中学的实践课与理论课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应各占50%,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职业教育观念的薄弱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的时间上大打折扣,基本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除了计算机专业上机操作所用实践教学时间较多以外,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还不到教学总时数的六分之一,甚至不到十分之一,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时间比例还要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着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学校要从根本上改善实践教学,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建立好实践训练基地。职业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建设要贯彻小型化、综合化、实用化的原则。首先,学校要建好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践训练场所,保证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第二,利用联合办学的企业和单位接受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第三,利用私人企业或者学生家庭进行有关的实践训练。在建设好实践训练基地的基础上,要制定好各专业的实践训练计划。首先在时间上要落实根据各专业的情况,保证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参加实践训练,例如计算机专业、机械电子专业、大农学专业都可以这样进行;其次在实践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制定详细的实践训练目录、实践训练规程;第三,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有实践经验的实践训练教师;第四,要制定实践训练的管理办法和测评办法,将实践训练成绩作为学生职业能力考查的重要参评内容;第五,要千方百计地筹集实践训练经费,以保证实践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
职业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建立起一支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到职业学
校发展建设的战略的高度,作为职业学校的基本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所谓“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两种技能,又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和专业系列职称两种任职资格的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采取校内校外结合、教师自主提高与外出进修结合等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既循序渐进又重点突出地展开。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帮助他们更新知识,重点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制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并制定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的制度,让“双师型”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采取如下方式:第一,定期定点派青年专业教师到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挂职工作,每次不得少于三个月,有条件的可挂职一年;第二,短期到高新科技企业或者大专院校学习专项专业技术;第三,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以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先进技术和技术革新动态;第四,聘请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或者进行技术示范,经常开展传帮带活动;第五,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第六,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还要制定有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争取破格评为“双师型”教师,并给予一定的特殊奖励。另外,对“双师型”教师,要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稳定“双师型”教师骨干队伍,使他们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工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灵活多样的现代学籍管理制度,以适应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需要
职业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点,一所学校里办学层次比较复杂,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长期培训,又有短期培训等。就学生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个性比较鲜明,绝大多数的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不太用心,但想像力丰富,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具体来说,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学生成绩要合理评估,不能只凭一张试卷的卷面分数来判定学生成绩。对开设的理论课、实践课(包括实验课、实践训练课)都要进行合理管理,使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都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工厂企业、农业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在学籍管理方面,要实行灵活的管理机制,在保证完成必学内容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准许学生延长毕业年限,譬如三年制的可以延长至六年,两年制的可以延长至五年,在休学期间,学生可以出去创业,然后回校继续学业,还可以准许学生不连续地学完有关专业课程,最后经综合评定成绩决定是否准予毕业。对中途进校的学生,只要学完了相关的课程和综合能力考核合格,也应准许获得相关的毕业证书。
六、加强信息资料库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对社会各个方面、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的信息对职业教育自然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工业、农业、交通、电信、服务等行业的新科技、新技术层出不穷,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及时地、迅速地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尽快地反映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及时把握新知识、新技术,毕业后能适应技术市场的多方面需要。为此,职业学校必须加强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学校可以图书馆为基地,在加强图书资料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建设,要与国家远程职业教育联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职业教育的新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职业教育中的时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新平.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4).
基金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支持体系与政策导向研究”(14BSH039)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4-0041-06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①。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城市化倾向、职业期望值、权利意识等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显著的不同,他们更渴望通过创业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并获得城市社会的认同②。如何通过各种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创业道路,已成为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的核心。
根据创业过程中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资源,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分为尊重支持、信息支持、社会认同支持、工具性支持③。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也是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也有学者认为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和交往支持三个维度⑤,社会支持体系分为情感支持网络、实际支持网络和社会交往网络三类⑥。农村环境是影响农民创业的关键因素,是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村环境问题能够支持农民顺利创业,农民创业者的知识、资金、创新意识、风险承担能力、经历等因素影响农民创业,因此,应构建包括财务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创业社会支持体系。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的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很少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同时,由于区位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在城市和农村具有一定的差别,但现有研究多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导致对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进城创业研究缺失。为此,本文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基于创业动机、创业模式、创业产业流向等方面对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现状进行调查,从政策、技能、资金、法律、观念、服务等六个方面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AHP-GEM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进行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创业实践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化解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组2015年9月对哈尔滨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数据,调查对象是18―35周岁的哈尔滨市户籍人口以外的外来新生代农民工。本次调查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的有效问卷1215份。
1.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是指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出县境到城市打工或者经商半年以上,决定不回到农村而在城市创办工商企业的行为。本研究主要从创业动机、创业模式、创业产业流向等方面分析哈尔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现状。具体情况如下:
(1)创业动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决定进城创业取决于其进行的创业活动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利益。通过调查显示,62.30%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获取财富,即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为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占25.95%;为了提高在城市社会中的地位的占7.04%;由于兴趣爱好而选择进城创业的占1.78%;其他原因占2.93%。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动机的重要因素,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获取经济收益”的创业动机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而“解决自身就业”和“提高社会地位”等创业动机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兴趣爱好”所占的比重变动不大。
(2)创业模式。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模式分为创办企业创业与自雇创业两种具体模式,创办企业创业主要包括企业股东、私营企业主、职业投资者等形式;而自雇创业一般包括包工头、个体工商户、无证小摊贩等形式。调查发现,性别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职业分布,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所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模式如表2。
由表2可知,在自雇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模式中,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低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在自雇创业模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在创办企业的创业模式中,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高于女性,私营企业主在创办企业模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3)创业产业流向。基于产业流向视角,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所选择的行业一般多为服务业以及商业,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多选择在第三产业领域进行创业,并且性别因素影响创业的产业分布,在第三产业进行创业的女性多于男性,而在第一和第二产业进行创业的男性多于女性。
2.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因素
(1)创业资金支持。资金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资金来源得到保障时,才会考虑进城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所需的资金,依靠家庭获得的占48.55%,依靠亲属获得的占13.48%;11.75%从朋友获得;18.53%来自于银行贷款,其他占7.69%。调查中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创业资金的获得,具体见表4。
根据表4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资金渠道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文化水平越高则越容易获得创业资金。在创业资金来源中,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来源于家庭和亲属关系的创业资金逐渐减少,而来自于银行贷款和朋友关系等途径的资金逐渐增多,可见,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中高文化程度进城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创业资金的重要渠道。
(2)创业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重要支持力量,如何取得政策支持以及取得多少政策支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已经逐步加大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具w见表5。
由表5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创业过程中,对政府创业政策的评价满意(包括很满意和满意)的占26.7%,不满意的(包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占很少比例,仅为19.8%;对政府部门资金支持满意的占25.7%,不满意的比例为24.7%;对创业法律制度满意的比例为32.7%,不满意的为20.4%。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创业过程中,对创业法律制度的满意度最高,对政府创业政策的满意度居中,而对政府资金支持政策的满意度较低。
(3)创业技能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技能支持体系可以分为创业培训机制、创业辅导和咨询体系、专家团指导机制等三个方面。近年来,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现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过程中对技能支持状况的评价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的创业技能支持体系的评价基本满意,满意度最高的为创业辅导咨询体系,最低的为专家团指导机制,说明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发挥专家团指导机制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
三、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社会支持因素的AHP-GEM模型构建
1. 方法和模型选择依据
AHP(层次分析法)和GEM(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在研究决策评价问题方面应用比较广泛,但二者在适用性和算法等方面各具优劣。AHP方法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能够把所研究的问题层次化和条理化,突出所研究问题的层次结构。但是,层次分析法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由于判断误差的存在,构造出一致的判断矩阵往往很困难,判断矩阵常常出现aij≠aik×akj的情形。目前普遍采用一致性比例C.R.=C.I./R.I.作为判定一致性的指标。当C.R.
2.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以及AHP层次递阶结构的建立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在某种程度上,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状况能够作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创业过程中获取社会支持状况的缩影。哈尔滨市是汇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大市,是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首选区域和典型代表。根据调查显示: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具有”(具有融入城市的愿望;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值;具有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具有吃苦耐劳精神)⑦,这一特点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总体特点相同。
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完备性及科学性的指标选取原则,基于哈尔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特点,并将视角放眼全国,与10位长期从事农民工创业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经过反复问答式交流,最终建立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1个一级指标层(目标层)、6个二级指标(准则层)和20个三级指标(指标层)。具体指标层次结构框架如表7所示。
3. 构造GEM专家评分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
假设在一个群组中存在m个专家Si(i=1,2,...,m),每位专家将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等对准则层Bj(j=1,2,...,n)相对于目标层A的重要程度打分,并组成m×n阶评分矩阵:
其中,Xij表示第i个专家Si对第j个待评目标Bj的评分值,Xij值越大,说明对研究目标的评价越优。根据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运用1―5分评分法进行专家打分,如表8所示。
根据表8,可以得到准则层B对于目标层A的相对权重以及指标层C对于准则层B的相对权重。假设存在一个决策水平最高的理想专家,使其评分向量x*i=(x*i1,x*i2,…,x*in)与其他专家个体间的差异最小,则该向量为所求的最优评分向量。记矩阵F=XT*X,则F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是最优评分向量x*i。在精度为ε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数值代数中的幂法求出向量x*i:
用|zkzk+1|代表Zk与zk+1之间所对应分量之差的绝对值的最大者,判断是否满足|zkzk+1|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出的理想专家评分,即为各个指标的相对权重。最后,根据指标层各个指标对于目标层A的组合权重来确定指标评价的最终排序。
四、实证分析
1. 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表7中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上述AHP-GEM评价方法对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兼顾专家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经验,综合选取5位长期从事农民工创业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专家小组,并结合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特点,根据1―5分评分法分别对准则层B1、B2、B3、B4、B5、B6相对于目标层A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打分结果见表9。
根据公式,令精度要求ε=0.005,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迭代运算可得出结论:
(1)在满足|zkzk+1|
WB-A=(0.1324,0.2615,0.4327,0.0619,0.0492,0.0891)T
(2)类似地,指标层Cj(j=1,2,…,20)对准则层B,即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在政策、技能、资金、法律、观念、服务等方面的得分权向量为:
WCt-5-B1=(0.3644,0.0702,0.0701,0.1308,0.3644);
WC6-8-B2=(0. 6000,0. 2002,0.6001);
WC9-11-B3=(0. 4126,0. 3274,0.2600);
WC12-14-B4=(0. 5917,0. 3332,0.0751);
WC15-17-B5 =(0. 6479,0. 1222,0.2299);
WC18-20-B6=(0. 6687,0. 0882,0.2431)。
(3)综合得出方案层各指标Cj(j=1,2,...,20)相对于目标层A的组合权重:
WC-A=(0.047372,0.009126,0.009126,0.017004,0.047372,0.156000,0.052000,0.052000,0.177418,0.140782,0.111800,0.035502,0.019992,0.004506,0.025916,0.004888,0.009196,0.053496,0.007056,0.019448)
2.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各个评价准则对指标层的权重,得到哈尔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总评分和排序,如表10所示。通过层次总排序(表10)可知,6种社会支持的影响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排序为:资金支持、技能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法律支持、观念支持,由此得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创业基金。
资金支持对总目标的权重值最高,表明在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过程中资金支持最为重要,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资金来源得到保障时,才会考虑创业的问题。另外,技能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权重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还要有国家的优惠政策作为后盾。排在后三位的是服务支持、法律支持和观念支持,虽然它们的权重相对较低,不会成为影响目标层的最核心因子,但也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仍需关注与重视。
在指标层的所有影响因子中,创业基金、小额信贷担保和民间借贷分别位居第一、三、四位,说明资金是创业时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也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瓶颈;创业培训机制、创业辅导和咨询体系以及专家团指导C制作为技能支持体系的一部分,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六位,说明目前创业的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相关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中位居第五位,表明创业环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进行创业的基础;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位于第八位,对哈尔滨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进城创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五、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课题组2015年9月哈尔滨外来新生代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构建了基于AHP-GEM的哈尔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社会支持影响因素的层次递阶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社会支持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重要支持力量,需要综合考虑资金、技能、政策、服务、法律和观念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资金来源得到保障时,才会进行创业活动;第三,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创业的成功率,必须着重提高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创业基金,加强对创业农民工的培训与辅导,不断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第四,培训观念、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政策、创业基地等也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2. 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当代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大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在城市务工经商,2010年之后城镇生活人口、非农就业人口已成为多数⑧。政府应通过改革财政政策和户籍政策,减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壁垒,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基本保障。
二是提高技能支持水平,健全服务支持体系。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依据不同的创业项目和创业环境,建立免费的创业培训机构,并采取案例、试验等较为灵活易懂的方式,基于创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进行授课;成立创业咨询机构,定期聘请专家亲临指导,以保证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顺利创业。
三是完善法律支持制度,强化观念支持体系。建立体系化、全过程的创业法律支持体系,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国家层面的创业政策相融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创业准备、创业运行、创业发展和创业失败退出等各阶段的创业法律支持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全过程提供法律保障。
注释:
① 张秀娥、张梦琪、王丽洋:《社会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6期。
②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③ S. Cohen, T. A. Wills,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5, 98(2), pp.310-357.
④ B. Wellman, S. Wortley, Brothers’ Keepers: Situating Kinship Relations in Broader Networks of Social Support,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1989, 32, pp.273-306.
⑤ 杰、童星:《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探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⑥ 李树茁、任义科、靳小怡等:《中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分析》,《人口与经济》2008年第2期。
1.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界定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区分他们的标准主要是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其产品类型主要是体育设施和服务等。因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应是指以农村为服务区域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体育设施和服务。由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就意味着,若按边际成本定价,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必须免费供给。而且,由于其非排他性,无法排除打便车者毕业论文提纲,私人部门供给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但由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可以改善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主要由政府承担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并辅之以其他供给方式。
2.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分析
2.1城乡二元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农补工”、“重城轻乡”的二元发展战略,以二元社会制度下城乡一国两策的“体制内、体制外”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重点或优先把财力、社会资源用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以农养工、以农哺工”制度安排下,一些“重城抑乡”、“重工轻农”的不公正政策措施名正言顺、大行其道。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渠道则是主要由农民自行解决,国家仅给适当补助。而且在特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差别政策的作用下,国家通过工农价格的“剪刀差”等非经济手段提取农业剩余提供工业资本积累及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职能加强的同时却弱化了公共服务职能,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完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正是由于城乡二元发展战略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村资金流出多、补偿少,在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投资的“城市偏向”情况下,农村已形成了“城乡收入分配存在差距,农村公共产品投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资金来源、城乡收人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更加滞后”的恶性循环现状。因此,我国传统二元社会制度下农村公共政策的偏颇性和不公正性是导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总量上供给严重失衡以及城乡极大差距的首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初级性和城乡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性。
2.2“举国体制”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形式的弱化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在半个多世纪中,这一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提纲,是我国制定和实施奥运战略不可动摇的基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虽然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时期以及现在的农村税费改革后时期二个阶段的变迁,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以政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中心”供给体制。在政府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公共责任划分不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在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单一供给体制下,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是由各级政府联合供给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全国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供给,地方政府只负责地方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很清楚。然而直接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县乡财政目前困难重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便失去了必要的财政支撑。由此,处于边缘状态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更是首当其中成为“弱化”的对象。
2.3责任主体角色“缺位”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挤兑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必然是公共产品的责任供给主体。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来看,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但农村基层政府、权力部门在各项达标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及目前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的还不够完善,体育公共产品资源配必然成了他们挤兑首选的对象。其次,农村实行分税制后,因制度变更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没有相应的财权作基础状态下下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承担过多的责任,本已捉襟现肘的基层政府,势必再次陷入与上级政府在税收激励和自筹边界确定问题的矛盾之中。虽然税费改革后农村的“一事一议”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一定制度空间,但广大农民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非迫切性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根本得不到多数人的统一和有效的供给。可见,在这一不公正公共财政制度和财事权不对应的裁判框架下,其必然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责任角色的长期“缺位”。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包办”单中心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我国地广人多农业社会环境下毕业论文提纲,以及人们多样化与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服务面前,不仅显得杯水车薪,而且“缺位”现象越来越严峻。当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观念和体育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影响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
3.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3.1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体制
历史地看,中国举国体制既反映了中国国情特定的发展道路和背景,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期对于优先与兼顾、效率与公正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是公民享有均等化的社会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正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协调社会利益机制的立足点,从以往注重竞技体育走向两者之间的“同步化”或“相对平等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和最好结合点,建立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基于社会公正基本理念和规则,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应改变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体育观念,以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正当性,通过专门性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的出台,制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公共政策所特有的权威性、强制性和持续性,来确保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建设资金具有稳定的来源,以制度和法规的手段保障农村这“边缘群体”享有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益。
3.2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一方面,政府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那些市场调控失灵的体育公共产品,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提供那些与本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发展有关的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主体中的最重要一元,是由政府自身的属性和本质决定的。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成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优先的供给者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提纲,私人及企业可以提供一些产权归属明确、能够市场化运作和排他性收费的体育公共产品,私人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村非盈利组织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监管。还有各种非政府合作性的农村、社会服务机构和组织也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提供主体之一,可以提供收益界限清晰、可以排他性收费的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是某一领域或生产环节所需的重要的技术和生产信息。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私人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村非盈利组织多元主体的转变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各供给主体的资金、知识、技术等优势,较好地使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开放系统的整体功效。
3.3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创新,建立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真正实现农村村民自治,首先要实行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多中心决策体制,必须坚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政府决策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关系地区农村村体育发展大局的,如农民体育活动组织规定、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方案等体育公共产品的决策中,要不断整合其决策程序,从而真正体现和维护农民的利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深入基层了解农民需要什么,进行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增强对农民需求的反馈,做出反映农民真实需求的决策。建立关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向,真正体现广大农民的意愿。
3.4建立有效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农村干部考核制度毕业论文提纲,将农村基层干部的晋升与本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挂钩;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私人企业、非盈利组织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性供给。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绩效评估制度,制定科学的组织方法、操作规则、评估标准及指标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配备多学科和具备政策科学知识的评估领导队伍,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此外,要加大对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采用“走下去”和“走出来”两种方式来进行培训;对投资西部偏远和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企业,除上述政策上给与优惠外,国家可对其企业的发展和运行给与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农村也可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投资,采用共用、共管模式进行有效管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团体以及农民朋友自身的大力合作来共同完成,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闵健,李万来,卿平,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5,11.
[2]赵艳芹,等.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业经济,2006,5.
[3]闵健,李万来,卿平,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5,11.
[4]楚永生,丁子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J]. 农业经济,2004,7.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政府与社会予以关注并加大投入力度,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期,亟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由于我国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不完善;依靠劳动力和化肥农药来提高农业产量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基于此,在农业领域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我们应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一、何为智慧农业
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过程中催生了新型农业技术,智慧农业是指将物联网感知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智慧农业生产体系依赖于物流网的农业感知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采取各种无线电传感器能够对农业生产现场的温度、光照以及其他生物参数进行监测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等方式,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并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通过远程监控方式对农业生长环境进行掌握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转化,经过智能管理系统分析,按照植物生长阶段的各项指标要求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远程灌溉、远程施肥等等,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利用RFID、条码等信息识别技术,对农产品实行全程安全追踪,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其次,智慧农业价值源于大数据农业分析技术。与传统农业分析技术相比,大数据技术更具有统计学优势,能够对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优化和分类处理。通过数据分析与业务之间建立起关联性,对于复杂海量数据挖掘和历史数据比对,更为客观的指出事物发展的规律[1]。特别是根据本地气象、作物、土壤、市场等信息统计对比,对于与现代农业相关联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各类智慧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智慧水平。再次,智慧农业平台构建需依靠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动态化、需求服务自主化和透明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种植的集约化水平和动态化管理水平。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多级平台系统,涵盖农作物种植、仓储、物流、管理数据等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并按照农业发展需求和规则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数据平台对农业种植各个环节的数据监控,利用相关数据处理诸如气象数据、灾情预测等问题。最后,智慧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催生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模型,如农业模型和农业知识系统。农业模型以作物科学和农业系统科学作为理论依据,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与环境和经济之间联系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农作物栽培、产量预测和在线评估等方面提供依据。农业知识系统包含农作物种植参数、农业数据库、农作物指标体系、农业水平评价、农作物长势监测、农业灾害监测分析等等,这些技术可以为农业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
二、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2016年国家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将智慧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坚实基础[2]。同时,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并提出应将发展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链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无论是从国家出台的政策角度看,还是智慧农业在农业产业升级的具体作用看,智慧农业对农业产业升级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改造升级。一是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升级了农业产业领域,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迫使农业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而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智能化管理和作业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在客观上节省人力成本。特别是通过智能化管理,构建环境生理监控和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流程,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划化管理。为做好有效监督,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构建相应的溯源系统,该系统中详细记录农产品的生产与运输全过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认证,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信息流程可追溯。二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经营领域。智慧农业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打破了传统农业市场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农产品和农资采购的数据实时更新,通过网络途径和平台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密切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关系,提升农业生产的针对性,不断优化农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农产品。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建设自营基地或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品牌化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利用智慧网络打造个性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定制农业,根据消费者需求专门生产特定农产品,进一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智慧农业升级了农业服务领域。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对农产品种植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气象和灾害进行预警,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问题。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而言,通过智慧农业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业生产者创造更多效益。其次,智慧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水平。一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精细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操作,供给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养分,既保证了不污染环境,也确保了农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在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智慧农业能够提升生产环境标准化水平,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农业生产环境符合相应的生产标准。此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智能化的操作仪器检测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没有农药残留[3]。二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高效化。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企业经营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天气、市场、农作物生长等讯息,更加准确地对农作物进行管理,避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农作物生长破坏,进一步提升了农作物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智能设备应用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问题,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特别是随着农产品电商和农业物联网逐渐完善,能够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通过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存、销售、服务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合理配置。三是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绿色化。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的基本要义,智慧农业在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智慧农业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理念方面,发展智慧农业意味着借助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农业生产,进而有效的保护当地的农村生态环境。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监测,对水文、墒情和土壤具体信息情况进行科学整理方便农业决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化、绿色化水平。
三、当前智慧农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05-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APP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适应新的需求,适时地开发出隶属于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盐城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三农”报道一贯都是当地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在做好传统的“三农”报道的基础上,运用所开发的新型民生信息平台――智慧盐城手机APP,成功助力本地现代农业发展。
一、运用新闻资讯类APP,宣传推介现代绿色农业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行业中加快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大量推出了移动智能终端APP,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空间。“智慧盐城”手机APP从2014年创建以来,它以融合本台、本地资源为依托,立足于打造盐城掌上“智慧城市”,同时,肩负着大力宣传“创新驱动”,推介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智慧盐城手机APP已被批准为盐城智慧城市民生信息的门户,下载用户10多万人,实际注册用户9万余人。
智慧盐城APP作为一个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它为盐城广电的节目提供了手机端的“新闻”、“直播”、“点播”等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它在“新闻”、“专题”及“政务”等版块中有效聚合了广电门户新闻和“今日头条”新闻,并逐步成为向客户集中传递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新闻讯息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在智慧盐城APP平台上的盐城广电自采新闻资讯有:《我市14个农产品入选省消费者最喜爱绿色食品》(2015-02-05 15∶46∶20),《盐城建湖争创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5-02-12 09∶53∶08),《盐城农产品网络销售火爆 农村小伙年卖火鸡40多万只》(2015-02-04 16∶47∶28),《大纵湖大闸蟹与苏宁易购联手 开启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模式》(2015-07-24 17∶12∶04),《红的紫的绿的 美味的水果等你来摘》(2015-07-09 17∶01∶00),《盐城绿色农产品走俏上海 占沪上“菜篮子”十分之一》(2015-07-02 22∶18∶59),《盐都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便民通道》(2015-05-07 10∶36∶31)等。其中,《农洽会掀面纱 各类农产品等你来挑》(2015-09-12 09∶38∶27 盐城网)等多篇报道,系统宣传了在盐召开的第17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盛况,重点推介了盐城绿色农业品牌,155个企业196种系列产品,以及盐城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新业态、新机制、新成果。聚合国内权威媒体的新闻资讯有:《盐城:绿色发展催生新活力》(2014年12月26日07∶20 新华日报)――绿色增长力促经济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助推结构调整升级,以清洁循环为方向,聚焦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的“盐城崛起”》(2015-09-08 09∶30∶04 农民日报)――“要把绿色发展鲜明地写在‘建设新盐城’的旗帜上,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等。此外,智慧盐城APP还依靠本台电视新闻频道开设了《创业盐城人 精彩好故事》新闻专栏,通过“绿色报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助力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其中,如《黄海进: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赵兴峰:品牌创业显身手》《咸正华:花甲老人的“电商人生”》《吉根林:逐梦“菊海”带民富》等,他们是各类创业人群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创建的自有品牌就是当地有影响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在他们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实现创业梦想的共同人生追求。这些新闻以体验式报道、现场式访谈、走基层采访、平民化纪录等“绿色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展示了创业者在各地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通过智慧盐城APP平台在传播中实现了新媒体综合运营:盐城网、智慧盐城、栏目微信公众号、移动数字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分享。
二、在生活服务类APP中,搭建绿色农业品牌销售平台
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通过手机用户注册,可及时看到本地各类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实时进行在线购买服务,通过支付宝、手机网银支付,操作简单快捷。由于用户多数以本城大市区客户为主,遇到销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销售产品的质量问题,可直接联系智慧盐城APP在线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借助广电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6月,智慧盐城手机APP首次推出了本市东台“特小凤”西瓜“惠购”直销第一季,在客户们疯抢脱货的情况下完美落下帷幕。活动从接受订货到报名截止,5天时间销售300多箱。智慧盐城APP积极打造本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和交易电商平台,直接服务全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品牌,扶持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业,方便市民生活,助推创新、创业、成业。盐城广电在整个农业品牌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研,联系农村贸易公司,到组织物流派送,开展客户销售情况回访,在销售的每个环节中,坚持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细节到位,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客户的满意。
盐城有独特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资源:粳稻、蔬菜、生猪、家禽、林桑果等都是“双百亿”优势主导产业,东台西瓜、大丰乳业、射阳、阜宁生态猪等都是县域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能源植物、海水蔬菜、耐盐粮棉、沿海畜禽养殖则都是沿海绿色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它为APP销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盐城广电智慧盐城APP借助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重点对中国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盐城现代农业装备等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和创新,搭建专门的销售与服务电子平台,打造地域性电子商圈联盟,助力地方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如,在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方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重点搭建大纵湖大闸蟹、滨海何首乌、射阳天马,还有江台三仓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秋葵酱、盐城市聚贤食品蟹黄油、盐都秦南水牛肉等智慧盐城APP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在APP搭建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服务平台。
三、借助娱乐休闲类APP,策划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
在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上,盐城市首次将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暨乡村旅游现场考察与推介作为本届农洽会的一个创新亮点,娱乐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越来越明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名片,已成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盐城拥有大丰荷兰花海、阜宁马家荡风景区、大纵湖风景区、杨侍生态园等十多个农村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目的地资源,借助智慧盐城娱乐休闲APP平台,依托本土生态农业资源,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有助于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品牌的营销,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和肯定,从而实现新媒体与现代绿色农业实体经济的共赢。
2015年7月,盐城广播电视台与江苏杨侍农业生态园联合打造了盐城首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幸福向前冲》,依托杨侍欢乐水世界进行竞技项目闯关,刺激的竞技设施、惊险的挑战项目、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活力和朝气,也展现了杨侍欢乐水世界独特的魅力,活动现场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的热情参与,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其视频在智慧盐城APP上激情推出,点击量暴增,此项活动的成功策划,不仅吸引了盐城市区市民到杨侍生态园欢乐水世界、美食园、温泉馆、开心农场游玩,而且还带动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周边地区游客到杨侍娱乐休闲,游客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多,使这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盐城市最美乡村”在客户心目中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实现了节目品牌和生态农业品牌的双赢。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2015年9月,智慧盐城APP首次推出了“中国大纵湖首届户外露营节”暨大纵湖“绿丘”露营地开营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苏广电、盐城广电十二位知名主持人全程参与,粉丝点击“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免费为15位粉丝吃喝玩乐买单。主持人带领粉丝玩转露营节:听音乐、看电影、喝啤酒、烤全羊;拼歌跳舞、游戏角逐、房车帐篷快乐露营;飞机、皮划艇、水上表演,共享开营仪式、狂欢音乐节、篝火晚会、营地表演、趣味竞技活动。活动报名,在不到20个小时,180位幸运粉丝名额就已满员,尽管通过新的抢位通道参加露营节的小伙伴需要自费参加活动,但APP平台报名依然十分火爆。这是一次通过智慧盐城APP为移动客户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市场营销,也是一次对盐城大纵湖风景区的一次成功营销。
广电进军APP已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它为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诚然,广电融媒体智能客户端APP,也不能一味只做“APP+”法,更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求大;有时同样也需要做“APP-”法。那些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APP平台,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双赢甚至于多赢。广电媒体也只有紧紧抓住市场、客户和价值三个要素,开辟富有本地特色、实用的、精准定位的APP,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为现代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智慧农业把关食品安全
智慧农业作为今年活动新增的重点板块,以“慧三农、聚万物”为主题,集中展示物联网技术提升下农业信息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创新成果。国内农业物联网双巨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首次同台亮相,分别展示其自主研发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以及“智慧农业生态圈”等。同时,欧洲相关领域著名研究机构(LEI Wageningen UR)也带来了未来智慧农业的美好远景,并和中国优秀企业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智慧城市勾勒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22-02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in Shangshui County were summarized,th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step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Key words intelligent agriculture;status;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s;Shangshui Henan
1 智慧农业现状
商水县双龙湾生态园项目是在姚集乡政府扶持下,由2位商水籍成功人士投资兴建,主要建设内容是温泉生态园、休闲垂钓园、有机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部分。一期项目地址位于S206省道以东、汾河大堤以北、护城河以西,建设内容以温泉生态园为主,总投资5 000万元,目前项目工程已封顶,下步完成人员招聘培训工作。一期项目运营后,预计可带动农户1 000户、农民3 000人就业增收,每年产生经济效益5 000万元。
商水县“金色田园”农业嘉年华项目是由北京银洲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地址位于商水县汤庄乡娄冲村,位居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项目面积66.67 hm2,建设期限2年,总投资32 783.99万元,建成一个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宗旨,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食宿、乐购、会展、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组织县农业、农办、文明办、文广等相关单位人员,对全县基本符合条件的村庄,按照通知标准进行了从优筛选,最终选择以叶氏庄园为特色民居的邓城镇邓东村作为推介申报村庄。
2 智慧农业工作开展情况
2.1 开展“互联网+农业”培训
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农业”培训班3期,培训对象以家庭农场、涉农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主,培训人员60人次。组织商水县农产品生产基地负责人25人参加了省农科院在商水县举办的“互联网+农业”培训班。
2.2 土银网和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建设
在土银网公布了商水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面积、土地主要用途、农产品类型等。在智慧农业数据平台录入了商水县32家无公害蔬菜和瓜果生产基地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企业规模、产品图片、种类、文字说明、产品特点等情况。
2.3 自动灌溉项目启动
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由省农科院牵头在商水县实施2个自动灌溉项目,一个在硕博果业温室大棚,另一个在舒庄乡高标准粮田内。建成后,可实现喷灌全自动化,其中包括农药转化为液体喷洒,温度自动调控等,现在该项目已经启动。
2.4 农田与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计划建成高标准粮田面积1.19万hm2,总投资2.09亿元,新打机井6 776眼;硬化田间道路380 km;新修桥涵2 230座;架设输变电线路28 km;植树120万株。其中,国土局土地整理项目计划建设面积5 313.33 hm2,建设地点在张庄乡、谭庄镇,投资8 798.22万元;发改委千亿斤粮食项目计划建设2 000 hm2,建设地点在固墙镇,投资4 47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建设2 666.67 hm2,建设地点姚集乡、张明乡,投资5 300万元;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建设1 933.33 hm2,建设地点郝岗乡,投资2 400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2 000 hm2,完成投资4 000万元。新打机井424眼;疏通沟渠21.8 km;硬化田间道路72 km;新修桥涵140座;植树0.28万株。
2.5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指导
当前商水县小麦生长进入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阴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气温高,有利于多种病虫害发生。为了及时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发展,通过开展电视讲座、印发病虫害防治内部明电、群发手机短信、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科技队员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及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该县小麦生产安全[1-2]。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商水县智慧农业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逐渐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是限制商水县县“智慧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智慧“互联网+”农业信息化方面,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无论是办公经费、硬件改善,还是软件开发、平台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目前都无财政资金支持,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二是从总体上看,商水县“互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创建“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让农业企业、物联网企业、广大农户多方共赢上仍需努力。三是商水县智慧农业方面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商水县家庭农场、无公害基地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智慧农业了解还不是十分明确,发展智慧农业对自身的利益有哪些提高和帮助还比较模糊,导致这些龙头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四是农业从业者特别是发展智慧农业方面接受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4 建议
4.1 加大资金投入
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智慧农业需要配有专项办公经费,将信息化与具体农业产业相结合、与设施化项目建设相结合,以尽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以顺利开展工作。
4.2 加大宣传力度
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以及一些报刊等,对智慧农业的特点、成果等加大宣传,对于取得的一些新技术成果及实际应用中的效益要多报道,使人们能够转变观念,正确地认知智慧农业,提高自身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责任感、紧迫感,为该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做到发展智慧农业家喻户晓,每个涉农家庭都有明白人,从而为“智慧农业”在我县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4.3 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由政府牵头,农业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一些涉及“智慧农业”的讲座和观摩会,建立一个推动“智慧农业”健康发展的学习平台,向企业负责人介绍农业信息化领域最新发展成果,提高新成果的实际应用水平。
4.4 加强科研部门与农业企业的协作
积极依托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领先的研究成果,本地农业企业提供场所、资金支持,科研院校提供人才、设备、技术支撑,使更多的信息化项目找到了试验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企业参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智慧农业应用发展模式。
4.5 发展网络平台
充分利用好商水县智慧农业的重要平台――土银网,力争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有效,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3-5]。
5 参考文献
[1] 霍建英,史文娟,彭程.杨凌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2,17(4):100-103.
[2] 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桂海论丛,2013(2):49-52.
农业体系相关概念
(一)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农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农产品的数字化交易运作形式所衍生的农业产业链新生态,也是集产供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使农业与市场的连接更加紧密。目前,农产品除了在主流的B2B和B2C电商平台交易外,一些专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相继成立。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并非只是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形式,而是相关主体根据国家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进行精准预测而进行的差异化生产与经营,涉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各方面,使得传统农业的管理、经营和贸易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深远变化,并为农业业态增加了物流、信息、金融等新要素,使得农业向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对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提升其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与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智能软件设备对农业生产和加工等环节进行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测和决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环境智能分析、精准种植、危险预警、远程诊断和指导等功能。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安全,使得农业生产和交易等过程更为健康可持续。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智慧农业是国家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民以食为天,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三农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金融扶持。2018年全年,国家为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成立4个国家级示范区和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图1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我国农业财政支出逐年递增,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也呈持续提升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财政支出的支持,也得益于智慧农业的进步。仅2018年来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天地空”一体化农业遥感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农业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来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导向明晰。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指明了农业发展方向,即通过互联网推动对农业精细化生产模式和操作模式的应用,加快智慧农业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提升其智能感知、监测、分析、诊断、预警、作业和控制等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培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模式。二是大数据平台日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与地理、气候、土壤、虫害以及人类活动等客观因素密不可分,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作物种植模式和经验不能完全复制,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有限、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2015年底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大数据分析,可对不同地区的作物、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导和监测,帮助农业生产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三是现代化农业科技企业的崛起。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科技和技术要素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一大批科技型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物联网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农业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软件开发企业,中游为设备制造企业,下游为设备维护和运营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不断迈进,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规模和效率。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当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科学技术与人才。农业作为我国最为传统和古老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不仅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十分严重,目前专业务农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十分有限,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淡薄,导致大部分务农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对农业智能化趋势的认知程度和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意愿更是有限,智慧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度匮乏。二是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从农村电子商务角度探析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本次成果展分为: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智能互联、智慧环境、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生活以及众创空间等八个展区,展览面积3200平米,而精心的展陈设计,使观众犹如进行了一次旅行,亲身体验科技之旅、智慧之旅、创业之旅带来的惊喜。
科技之旅:体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精尖”
想象一下,手机解锁只需要轻轻看一眼,用眼睛玩切西瓜游戏,躺床上看电影用眼睛来控制电脑或者pad,是不是觉得在拍科幻电影?中关村企业北京七鑫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眼球追踪、头动追踪、眼控智能眼镜的科技公司。此次在科博会展出的“全能眼”沟通辅具,可以帮助渐冻人用眼睛打字,实现与他人沟通。展望未来,眼控技术将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科博会中关村展区,像七鑫易维这样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还有很多,为观众展现了智能插座、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通信设备等诸多智能产品,让参观者充分感受了中关村的“高精尖”。
在智能硬件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据交换、跨屏适配和跨网互联等智能硬件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蚁视科技等中关村公司都展示了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展台前的观众十分好奇,踊跃试戴他们的产品。
在智能制造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和产品安全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工业云和工业物联网建设成果。其中O.ME(北京清大致汇科技有限公司)摆在展示桌上的带有机械手臂的3D打印机让人印象深刻。
在智能互联展区,展会重点展示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创制、智能通信设备、安全服务、应用服务等技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移动娱乐、车联网、互联网金融及网络虚拟化、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当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智能化的浪潮向家居、可穿戴、汽车和制造等领域快速延伸,引起全球高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智能产品正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新增长点。3月27日,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中关村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29条措施将从七个方面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而中关村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凸显。2014年示范区全年实现企业总收入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利润和税收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4954.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北京市GDP比重2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0%。技术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其中80%转移到北京以外地区。今年1季度,示范区实现总收入7212.9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总产值2005.0亿元,占全市约五成。
智慧之旅:体验互联网跨界融合带来的剧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简单方便地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中关村企业北京华卫迪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医家通APP及其智能健康设备使这个愿望成为可能,还能对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管理。用手机连接医家通智能健康设备,用户在家就能自主完成血压、血糖、心电、体质等个人健康状况的检测,检测数据还能自动记录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通过医家通APP,也可以把档案数据分享给自己的顾问医生,获得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
本届科博会中关村展区,像华卫迪特公司这样的互联网跨界融合企业是本次展会的新亮点,智能施肥灌溉系统、智慧高效能效管理平台、米赫永久性人工角膜、Face++机器之眼等一批创新产品集中亮相,使观众深切体会到了互联网跨界融合带来的剧变。
在智慧环境展区,以绿色城市、生态家园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在大气治理、垃圾资源化处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监测、生态修复、高效节能等领域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
在智慧医疗展区,以社区健康小屋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在生物和新兴健康服务领域里具有智能化、小型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智慧农业展区,以生态农庄为模拟场景,重点展示了智能温室、设施栽培、智能灌溉、无土栽培、灾害监测、土壤修复等技术在农业智能化、有机农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在智慧生活展区,模拟家居生活场景,重点展示了一批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创新产品及技术。
目前,中关村运用“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模式上促成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多方战略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利于改良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通过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等新兴业态。
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的《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程》显示,到2020年,中关村将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前沿技术、解决方案、新兴“高精尖”产业的发源地和离岸高端互联网服务的输出地,互联网跨界融合新兴产业与全球同步发展。同时,中关村将主要从三大方面支持跨界创新。一是实施十大中关村“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包括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智慧建设与智能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环保、智慧医疗健康服务、智慧农业、智能硬件与智慧生活、互联网教育与文化传播创新工程,加快互联网、物联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开展六大创新主体跨行业跨区域创新行动。重点开展企业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智能装备推广、网络互联互通与信息安全支撑、产业链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跨界融合人才培养与创业促进行动。三是陆续出台一批促进跨界融合创新的支持措施。组建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以及部分跨界融合企业、产业联盟组成的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工程联席会,组织中关村与其他高新区开展对接合作。
创业之旅:体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郁氛围
越来越多的全球和全国科技企业都愿意把总部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关村,越来越多的怀抱着创业梦想的人都愿意来中关村创业,越来越多的天使投资都愿意到中关村聚集――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中关村?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形成并正在持续优化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共同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如今,这套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
本次科博会中关村展区,继续展示了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采用图片、数据、多媒体等方式,重点展示中关村在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空间布局、政策创新、品牌和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大家解读中关村的创业生态。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智慧城市代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专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网络汇聚人的、以大系统整合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互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经济更加高端、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宜居的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由此可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建设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推进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城镇化率达到50%,对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城镇的急剧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规划管理无序、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等。近年来全国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一些城市出现的暴雨灾害以及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充分暴露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信息化带动,加强科学谋划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真正破解城镇化发展困局,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体现。相比数字城市而言,智慧城市实现了几个方面的突破:在理念上,把人脑空间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空间来考虑,实现了从双空间理论拓展到三空间理论,同时更加注重面向人的需求和应用来拓展城市的内涵;在资源开发上,实现了由IT技术应用为主导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转变;在技术手段上,随着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变革,实现了技术水平上的突破;在应用上,实现了由简单初级的数字化应用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转变,走上互联、互通、应用协同的路子;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了由分散向宽带融合、智能移动、泛在互联的转变。从“数字”时代到“智慧”时代,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一系列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带来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模式。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如何在城市的规划和功能布局中既能保障人们生活的便利,又能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和效能,从而构建一个高效运行、绿色环保的和谐城市,对城市的规划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通过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经济、地理、人口、文化等综合信息,在各方数据协同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把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变成一个真正可量化和可衡量的实施目标,科学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规划的目的,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以此来建设一个“智慧政府”,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效率、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其次是带来集约高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今中国,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为继,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空间、土地、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可以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工业控制智能和智能化水平,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排,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实现提质增效。同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培养带动一批具有高创新性、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的智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增量调优。
其三是带来统筹协调的社会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仅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经济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社会矛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工作新的要求。而智慧城市的引入,可以进行快速感知,智慧识别应急和突发事件,结合城市管理的预案,使政府部门拥有了智能化的调控,有助于准确、有效、及时的判断和决策,实现不同行业、区域的协同应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其四是带来幸福宜居的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智慧城市建设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几乎一切行为方式。智能交通让出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使市民能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智能化社区建设使得居民能够住的舒心。还有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安防、智慧的物流……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了智慧。所有这些,都必将推动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镇化建设中各种问题挑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探索
一是统筹规划、一体发展。统筹规划、一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城乡保障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市域的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依托城市网络资源和信息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建立集办公、业务、服务为一体的智慧镇(街道)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最终把包括乡镇、街道在内的整个市域逐步纳入“智慧城市”的总体布局。
二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财政投资与市场化运作并重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智慧城市资金保障体系。市财政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统筹安排全市项目建设,并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建设、服务、运维外包模式,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发挥政府组织推进、政策导向作用,运用市场规律,积极和通讯运营商、知名IT公司、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利用社会化运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三是资源整合、节约集约。智慧城市最大的价值就是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集约利用,对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充分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效率。在电子政务方面,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便民高效为目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新模式。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整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涉农服务资源,建立“市有中心、镇镇有站、村村有点”的三级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农村综合信息网、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等主要内容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依托产业集聚区、城市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思路,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方面,全力打造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管,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智慧社区试点项目进度,通过以智能物业管理系统为平台向业主提供智能化的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建筑全过程,大力推行智能化技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业务流程管理、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公用产品在线质量监测等平台及子系统,形成集多媒体展示、动态交互、无线数据采集、可视化管理、远程监控、智能引导、应急指挥调度、统计查询、决策分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建专业基础资源平台。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把智能化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流程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民的持续增收。
五是以人为本、注重应用。现代科技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技术的生命在于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的执政理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来统筹规划信息服务平台。在便民服务方面,将可整合的热线实现统一号码、统一办公、统一系统平台,并接入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形成统一热线服务信息数据库,为市民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在物联网应用面,开展 统一视频监控、地下管网监控和交通信息智能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公安、住建、交通、教育等对视频监控的需求,对城市所有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全部纳入电子政务网,形成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对市政、自来水、燃气、电力、通信、供热等地下管网进行智能监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以大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出发点,建立多部门共建共享的综合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广播,公交车抵达预报,停车场诱导、出租车电召等服务,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化和均等化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新民:智慧城市,信息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13,(3)
[2]董宝青:从数字城市迈向智慧城市,, 2013,(3)
[3]成思危:建设广义智慧城市的八项主要任务,http:///opinion/mssd/shtml ,2013,(2)
基金目:2016年衡阳市社科联项目:“‘互联网+’时代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编号:2016D104)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衡阳市城市特色
衡阳市被定位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是中南地区重要工业城市,GDP在2016年已达2,853.02亿元,是中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是湖南省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衡阳市智慧城市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形式进行了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围绕城市经济发展,衡阳市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的贯彻落实。按照“信息化兴企、信息化惠农、信息化便民和信息化强政”的思路,加强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实施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城乡进一步发展,促进城市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在以上方面,衡阳市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衡阳市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处于省内同级城市的前列。
(一)“数字城市”建设。衡阳市是湖南第二大城市,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数字湖南”战略,“数字衡阳”列入衡阳市“十二五”规划。作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国家社区服务城市,衡阳市想要打造一座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衡阳市有利于服务和管理娱乐、医疗、物业和安全的建设,同时还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宜人、舒适和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推动了衡阳市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并且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
(二)物联网技术建设。衡阳市市政府提出的“四城同创”和“三网融合”的目标就是要把所有的部门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市”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目前,在衡阳市已经建立起了以联通、移动和电信为主并且覆盖全衡阳市的城域网络。通过建立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系统,使管理城市逐渐趋向于智能化,使城市的管理压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提高城市形象,目前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三)公共服务和管理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简称OA)系统和门户网站。由于电子政务能够极大地简化办公的流程,同时还有信息防火墙,防止信息的泄露,因此受到了各个政府部门的重视。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的运用得到了政府人员的一致好评,并且效果非常显著。电子政务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服务类事项、行政类项目和非行政类项目进行优化和梳理,同时能够实现政务的在线处理。
(四)网络民生工程方面。积极响应省政府推进“3+5”城市群建设、构建两型社会的要求,推进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大力实施衡阳市“十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助力民生工程,推行公共服务在线化,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咨询、申请、办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推动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进社区、入家庭、到农村。促进融合政务与商务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升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智慧南昌”、“智慧上海”和“智慧深圳”等智慧城市。这些智慧城市的建设为衡阳市建设智慧城市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在上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式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分为三类:
(一)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而建设智慧城市。比如,深圳是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而建设“智慧深圳”,借助建设智慧城市这个机会,着力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对自身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还发展智慧产业基地,并且政府已经将深圳作为试点城市建立国家三网。
除了深圳以外,沈阳作为一个老型的重工业基地,一直寻求转型的机会,争取转型为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出现让沈阳看到了希望,沈阳政府将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同时运用智慧技术和绿色科技,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沈阳政府正在着力实现“生态沈阳”的目标。
(二)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上海在新推出的“云海计划”中要求着力发展云计算,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条件,同时提出了关于云计算的发展策略,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将要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杭州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提出“绿色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首次将“绿色”和“智慧”相结合,利用环境优势,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同时,着力于发展新型的环保材料,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生活品质之城”和“天堂硅谷”的发展战略。
南昌建设“智慧城市”的突破重点是打造“数字南昌”,通过建设“数字城管”、“数字城运”、市政府应急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等大型工程,使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和城市运行监督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进而在中国内陆地区建成最有竞争力的数字城市。
四、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一)大力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衡阳市政府要从数据框架、数据标准和流程规范入手,建立统一的资源协同平台,制定数据框架、标准和相关规范,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居民生存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知识上的支撑,将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
(二)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进一步加快交换体系建设和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信息孤岛”和“资源封锁”是信息化建设的大敌。市和县(市)区要落实编制人员。建立起一套全面的信息Y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既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三)加快推进服务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服务”产业体系。以“数字衡阳”工程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传统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的创新,同时促进由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型。首先,要发展智慧贸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市场,拓宽贸易市场,将实体的贸易市场逐步向电子商务发展;其次,要打造一个专门用来进行智慧服务的基地,推进传统服务和管理行业还有传统的服务企业的经营创新,结合衡阳市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发展。
(四)打造“智慧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智慧城市的建设要加快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大力推广应用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加工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同时对农业产业格局进行调整。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智慧城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改善社区生活和人文素质,推进智慧社区安居和文化娱乐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构筑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体系,真正体现“以民为本、服务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民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并以“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作为衡量衡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