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7 15:4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手术室护理核心制度

篇1

手术是治疗眼科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眼科高、难、精的手术方式不断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核心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眼科手术护理中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局麻下行1580例眼科手术,年龄11岁至94岁,男697例,女883 例;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899例,青光眼小梁切除63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58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77例,玻璃体切除71例,鼻腔泪囊吻合49例,人工鼻泪管植入术39例,其他手术124例.

2 手术护理中核心制度的落实

2.1 术前讨论制度

由科主任主持,科内全体医师参加.讨论内容涉及诊断、依据、手术适应症,手术和麻醉的方式、要点,手术前、中、后应注意事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要求,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等.讨论内容应详细记录.

2.2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收到手术通知单后,由专人核对有无上级医师和科室负责人签名.急诊手术时主管医生应当机立断,积极抢救,同时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通知上级医师.

2.3 急诊会诊制度

在眼科手术中如遇特殊情况,急需其他科室会诊的,手术室护士应遵医嘱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告知病人的情况及需要携带的本专科特殊物品.如需协助手术者,手术室护士应立即准备好相关的手术物品和器械等,并做好有关记录.

2.4 分级护理制度

眼科手术患者大多数属老年,其并发症较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护士按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1].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项目,了解患者过敏史和有无特殊体征(如残疾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并进行短暂交流,以便使患者了解手术大致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手术中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常规给予低流量的氧气吸入.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对急、危、重患者除给予适当的安慰和引导,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并作好相关的护理记录.

2.5 查对制度

2.5.1 眼科手术患者中听力较差者比较多,因此在执行查对时语速要慢,必要时重复一遍 接收患者时要查对其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间.手术前需进一步查对诊断结果、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间、手术医生、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并查对患者腕带是否相符(本院眼科手术患者均佩戴腕带,腕带上注明了手术名称等).手术部位则用医用记号笔在术眼眉毛上作一圆圈记号,以避免左右眼混淆,方便医护人员查对.手术开始前必需有几秒钟的核查时间,由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再共同核对一遍.

2.5.2 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要共同清点缝针,脑棉,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对手术部位较深者还要注意清点纱布.眼科普通手术则可以不清点纱布.对各类缝线和缝针尤其要注意指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将缝针固定在针座(缝线自带)上,术毕立即进行清点并放入锐器盒内统一回收.

2.5.3 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医生核对标本后,连同病理检查申请单一同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建立专用病理标本标识、保管、送检登记制度和记录本,由接收者和巡回护士双签名.

2.5.4 眼科手术因有其特殊性,白内障需要植入晶体者,在术前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要共同核对患者所用晶体的类别(国产或进口)、型号(软式或硬质)、左右眼、A-Constant系数、SRK-T值、有效期等 术毕将产品合格证条形码分别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及患者病历上.手术患者术毕出室时将产品外包装盒交与患者或其家属,以确保患者医疗消费的知情权.

2.5.5 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还要核对无菌包和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名称、失效期,无菌包内外消毒指示卡是否合格,包内物品是否齐全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名称、完整性,检查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是否漏气等.

2.5.6 手术用药的查对,包括各类麻醉药品,抗生素皮试,特殊用药均按"三查七对一注意"的原则执行.

2.6 病历管理制度

手术中的护理记录应遵循病历书写的原则,认真填写各项,做到及时准确.

2.7 交接班制度

对于未完成的手术需要进行交班的,要交接清楚各类物品和病人的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并作好记录.

3 结果

由于我室在眼科手术中认真执行和落实了护理核心制度,收到了满意效果.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实施的1580例眼科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任何护理差错、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

4 讨论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2].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贯彻执行护理核心规章制度,对规范临床护理管理、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眼科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学科[3],眼科疾病用药种类及给药途径较多.在所有给药途径中,局部给药是最普遍的途径,包括滴眼、洗眼、眼浴、眼部涂擦、离子导入、结膜下注射、筋膜下注射、前房内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等.在眼科手术护理中落实医院核心制度,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微之处.查对制度]是临床护士一刻也不能缺少的制度[4],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执行各种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

交接班制度是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是医疗特殊行业所必须的[5],执行过程中易出现交班不按时、交班不规范、交班内容不全面(如只交病人情况,漏交病区物品;对危重病人未进行床边交班等)等情况,临床工作中很多投诉和纠纷都发生在交接班时段.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重视、规范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 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 J ] .中国护理管理,2006,4(6) :19-20.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4.

篇2

1.PDCA循环法

1.1 计划阶段内容(P)

(1)收集全面临床资料:待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相应的巡回护士应全面了解手术病患的年龄、床号、性别以及手术时间、术式、麻醉方法等,做好术准备工作;后与病房护士交接,经病房护士同意后可对病患探访,了解病患的病情、是否有运动障碍、有无义齿和隐形眼镜,女性有无例假;而病史主要包含既往病史、现病况以及以往手术史;同时掌握病患的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经济状况等。(2)依据资料,拟定护理计划:参照病患的收集资料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用以护理干预指导。围手期护理应详细分为术前、术中、术后等干预计划。由巡回护理人员将整理的临床资料和本次手术的器械护理人员以及护理小组共同商讨、分析,依据不同病患的病情以及术式的差异性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护理干预计划可涉及到术前的心理干预,对其胃肠道、口腔以及膀胱等准备工作;术中病患的心理变化、手术、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呼吸道、伤口疼痛干预等方面。

1.2 实施阶段(D)

1.2.1 术前干预 全部病患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转变,为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故手术护理模式应体现人文化,以病患为中心。在对病患做相应的护理干预同时,向其讲解术前常规检查必要性、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以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等,消除病患心理的顾虑和疑问。如术前应嘱咐病患禁食,主要为避免麻醉和术后出现呕吐和反流现象;留置导尿管可避免出现尿潴留。针对术前的特殊措施,需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原因;像腹腔镜术前的饮食告知,嘱咐病患术前3d要食用低脂食品,防止食用全脂类奶粉、煎鸡蛋等能刺激胆囊收缩的物品,禁忌饱食。因而,每台手术护理人员都应根据护理计划行PIO记录。在与患者交流时,需做自我介绍、对病患行心理疏导等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2 顺利完成手术 病患进入手术室内,因陌生的环境以及手术器械的撞击声、检测仪器的声音均能使其产生不安感;对此,护士需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方法;介绍麻醉师以及手术师的资历。同时多给予患者鼓励,多与其沟通,回答其问题。如在更换时,需了解患者的舒服度,避免并发症出现。翻身动作需轻慢,禁止实施超过患者忍受限度的;麻醉中的头晕、嗜睡、疼痛和牵拉痛需向其解说。在获得病患信任后,可与其聊家常,使其生理、心理均处于最佳的状态中,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巡回护士需有序协助术者、手术师手术的开展,快速正确提供器械和药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变化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1.2.3 术后无缝护理干预 完成手术需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送病人回到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情况和术中病患麻醉的情况,麻醉后的注意事项。及时通知患者和家属手术完成;对于术后疼痛者给予合理干预,指导病患尽早下床运动;预防潜在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1.3 检查环节(C) 术后重在检查计划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弊端,并总结护理经验。故手术室护士长应随即开展随访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法或者和科护士长共同查房;同时对巡回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评价,总结本台手术的不足。在实施质控管理中应根据本院护理综合量化管理标准,对工作人员手术规章制度落实、核心制度实施、输血流程以及管道标识落实、手术访视等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最终参照评分结果给予合理的绩效奖励,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1.4 处理阶段(A) 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长需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开展相关的讨论,总结护理经验,重新审视规定;对于复杂型手术像开颅、开胸等之类术式要求护士定期查房,并实施相关的专题报道。

2.结果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可将护理职责、人员合理分配、奖惩制度等合理化,使制度更加的人性化,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增加护理人员的凝聚力,使手术任务有序开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

3.体会

手术室象征着医院医疗技术的水平,是救治病人的核心场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每位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护理能力,是干预行为更加可续化。而PDCA循环法更能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其主要围绕4个环节[2]紧密展开,其以质量目标为核心;于每次循环护理质量管理中,都会使护理水准有所提高,在持续不断地的循环中将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化。

篇3

--------------------------------------------------------------------------------

作者单位:362000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我院手术室自2011年1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一年多以来,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具体方法

11 强化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手术室参观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患者查对制度,术前访视制度、手术室器械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洁净手术部消毒隔离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输血制度,品和第一类管理制度和各岗工作职责,制定专科护士培训内容,(五年以下专科护士培训),护士长在每周两次的夜查房中问夜班护士,内容包括:核心制度,各岗职责,应急预案。

12 加强三基培训 护理部每季度对4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40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每年进行1次专科理论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法、静脉输液法、给氧法、吸痰法、无菌技术操作),科室每周进行业务小讲座1次,每月进行手术室专科考试1次,护理安全考核1次,不断学习,提高手术室业务水平。

13 术前优质护理服务 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接患者,给患者带好帽子,换鞋,用轮椅或推车将患者送到手术间,和手术患者亲切交谈,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回答患者的提问,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研究表明,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的缓解由麻醉和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里影响和生理功能紊乱[1]。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单,患者入室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延长管和三通,扎好血压计袖带,接好血氧饱和度的探头,调节氧流量2~4 L/min,摆好麻醉,协助麻醉医师行椎管穿刺,做各种操作前要告知患者,边做边讲解,使患者心里有所准备。

14 术中优质护理服务 虽然在术前开展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但部分患者仍存在焦虑、紧张心理,巡回护士要全程守护在患者身边,紧张时握住患者的手,抚摸患者的头,与患者聊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腹腔所用的纱布用热盐水浸湿,腹腔冲洗液使用温盐水,肿瘤手术患者伤口冲洗液应使用43℃蒸馏水,肿瘤切除后更换手套或手术衣,对体内放置多条引流管的患者,在引流管部位贴上标签,进入体内液体的管道贴红色的标签,排除体内液体的管道贴绿色的标签,在标签上注明引流管的部位、时间并签名。

15 术后优质护理服务 为患者擦干血迹汗渍,穿好衣裤,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头部由麻醉医师负责,身体由手术医师和保洁人员、脚部由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平移到推车上送回病房,注意静脉输液管、镇痛泵、引流管是否脱落,有无弯曲打折,和病房护士交待实施麻醉的方式、术中生命体征、引流管道情况,对放置止痛泵的患者,要交待翻身时不要将导管带出,术后48 h随访患者,“你好,我是手术室护士,你今天伤口还痛吗,好一点吗,有什么不舒服?”告诉患者今天要拔除镇痛泵了,请他(她)侧身,患者此时会紧张,害怕疼痛,告诉患者不会痛的,轻轻将硬膜外导管拔除,嘱咐患者好好休息,护士态度和蔼,声音轻柔,眼睛真诚注视患者,耐心听,耐心答,如果是静脉留着镇痛泵,既使病房护士在静脉输液结束后连镇痛泵一起带走,术后也要去看望患者,做好饮食、生活护理和心里护理,使患者有被照顾、受到重视的感觉,从心里感到温暖[2]。

2 体会

优质服务是一种新型的、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目的在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家庭般就医环境和亲切感受的服务方式。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实施优质护理,进一步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服务态度[3]。同时强化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护士有章可循,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使患者在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像亲人般的温暖,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能积极配合手术,有利于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及护理服务效果,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 考 文 献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分组层级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室技术部门的技术水平也逐渐趋于完善,手术风险较大,要想保证手术的成功率,要求手术医护人员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要密切的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对此目前对于手术室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等更加看重。实践证明,在围绕相关管理规范展开分组层级培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研究区护士共计28人,年龄在22~45岁,平均(29.5±3.1)岁,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1名等职位护理人员,其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护士分别为12、13、3名。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手术室护士,且层级管理小组,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历为本科或是以上文化程度,排除中途终止培训的受训人员。

1.2方法

1.2.1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1.2.1.1一对一培训将培训护士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负责高层级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当作小组组长,组内成员根据自评、他评等方式,分成多个等级,高层级护士,有责任带教低层级的护士学习与培训工作,受培训的护士,有问题可以随时向高层级护士请教[1]。1.2.1.2培训计划组内成员分级后,可根据组内各级成员的能力,制定层次化的培训计划、目的、内容等,持续培训3个月。1.2.1.3培训记录对各个受培训护士实施培训记录,要求各个护士准备培训记录本,指导人员定期对护士培训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点评,继而保证培训效果。1.2.1.4培训总结定期组织各个小组展开培训交流活动,各个小组各个层级护士,可以将自己培训中的问题、经验、感受等分享给大家,鼓励所有人参与到讨论中,继而起到取长补短、了解各个护士想法的效果,及时发现护士的培训需求,并随时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为后续培训模式改进、晋级提升等奠定良好的基础[2]。

1.2.2培训内容

1.2.2.1思想道德教育要想提升手术室乃至医院的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继而才能培养出更多道德型、有责任心的护理人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培训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其真正的热衷于护理岗位,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能够保质保量、尽职尽责。将自身的利益、医院利益、患者利益、社会利益等合理的排序,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克服困难,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主,学会换位思考,为护理事业,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贡献,时刻将道德责任心放在护理工作的首位。1.2.2.2专业技能培训随着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室护理学也逐渐的独立与优化,被人们广泛的重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巩固新旧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手术器材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主动掌握手术设施的操作技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选派不同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或是请专家介入指导,从而保证专业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3]。1.2.2.3培训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个人权益等相关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升,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规范护理的同时,更要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医疗纠纷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可通过法律途径,将护患纠纷损失降到最低。

1.3观察指标

围绕培训手册内容,对层级培训护士实施晋级考核,分数>80分即可晋级。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手术各个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抽考、理论考核以及实践考核成绩,以平均分形式比较。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手术室医生,对护士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性、业务能力、日常配合、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实际解决能力、对病患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利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士护患沟通方面、手术环境方面护理服务方面、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程度,分数制同上,分数>80分表示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晋级情况

经过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护士在主动配合能力、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自培训以来,28名培训人员,从N3级晋级到N2级共计5人,从N2级晋级到N1级共计6人。

2.2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平时提问、理论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手术室医生对专业护士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专业护士的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培训前后患者对专业护士满意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患者对专业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对手术室专业护士展开核心能力培训,可显著提升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氛围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层级培训,可实现对本区护士个性化、全员化的培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困惑。主要在于护士人员多为女性,工作任务重,压力较大,加上适婚生育的年龄,人力资源调配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参与培训的护士,不得不中途放弃培训。加上受到以往制度的影响,人员方面的调动,新员工的融入等,增加了培训的难度与工作量,导致部分护士,在寻求培训理念的主动性方面较差,另外没有将院内、院外的培训做到有效的结合,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对此积极展开层级、分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施帮带培训形式,实现对新入职护士的个体化培训,继而有效保证培训效果[4-7]。对于培训护士的考核与点评必不可少,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对此可以采取互评、自评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点评,继而保证考核、点评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真正实现培训的目的[8-10]。培训对象主要为新毕业护士、从其他科室调入手术室且具有1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目前从事手术室工作的护士。经过层级培训后,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估的基础上,对其适当调整,一旦发现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继续延长层级培训的时间,达标的受训护士,可缩短培训时间,实现弹性培训模式[11-15]。综上所述,对手术室专业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更好地提升护理满意度,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可广泛采纳护士的建议与想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设交流沟通、监督与意见反馈平台,让护士提出培训创新理念与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调整,让护士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实用的手术室专业核心技能,对我国护理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起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莹,张佳璐,李雪,等.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4-17.

[2]唐秀芳.分级专项培训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术中护理失误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2):99-101.

[3]杨青,侯燕,谢红珍,等.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和管理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3):419-422.

[4]陈雪莉,谢太普,马静.手术室护士对腔镜专科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16,(2):27-29.

[5]周亚芬,胡文娟,杨霞.手术室青年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04-608.

[6]彭英,冯迎梅.专业化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7):00208.

[7]钱晨,王爱红,马茜.手术室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071-1075.

[8]苏惠清,黄淑萍,黄淑兰.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133-135.

[9]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10]杨谱.人文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8):138-139.

[11]陆云,龚荣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指导老师选拔淘汰机制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30-132.

[12]钱晨.手术室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23):2927-2928.

[13]陈杏秀.RCA(根因分析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96-99.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2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工作范围广、繁琐复杂、工作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且急诊手术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连续手术和经常加班会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比较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的条件要求也较高,经常更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将影响到手术室的工作质量。

1.2 护理技术因素 目前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技术要求日益增多,然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术更新的能力缺乏,没有创新的思维。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术中谈笑风生、打手机、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造成接错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体内遗留异物、病理标本遗失、患者摆放不当、患者坠床摔伤、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认真、均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而引起纠纷。

1.4 安全管理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

2 防范措施

2.1 手术人员的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科学配制、相对固定。选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最好是正式的在编护士,具备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的合适人选。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以老带新,有资历的护士要有责任带教新护士,做好传、帮、教的带教工作。

手术室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改善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鼓励护士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关心、理解和尊重护士,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应多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学会自我减压,避免和改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2.2 加强业务学习 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每年必须派出技术骨干外出进行短期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必须要通过预先培训学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新项目顺利实施。

2.3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理解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是跟随病历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填写。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使患者安全、手术者满意。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

2.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每月组织科里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卫生部下发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明确规定,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对手术室的核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查对,对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术中输血、用药等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保证患者安全。

3 体会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手术室工作中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 分析及找出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医护患三方面的利益和安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有自我保护意识,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手术室护理工作各项指标才会有明显改善, 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日益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随之日益增强,影响护理工作不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不仅要承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还要面对诸多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现将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做如下总结: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手术室护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原有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无法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要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严重影响到了手术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1.2 护理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以及新的医疗设备的不断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技术及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也有所加大, 护士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将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责任心有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会严重影响到护理安全,易引发医疗纠纷。例如:混淆手术患者及部位,清点手术器械时出现差错,用药时未注意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输血、输液查对有误等。

1.4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环境布置有与病房不同, 从色调到布局,以及麻醉机、吸引器等手术设备都给患者带来了陌生感,加之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疗设备带来的噪音,不仅增强了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感, 而且使医护人员造成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2]。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术前访视制度、手术患者核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手术室应在醒目位置张贴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质控小组监管护理人员的行为,并配套相关的奖惩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使每位护士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3],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护理安全。

2.2 夯实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面对手术室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引入,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完成繁重艰巨的护理任务,保证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介绍新的理论知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操作大赛的方式,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对新进的护士要重视岗前专科培训工作,以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组织有潜力的护士去高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以及手术室管理理念。

2.3 强化责任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手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医疗事故发生,因此,责任心对手术是护士而言尤为重要。护士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细心谨慎,将安全意识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同时对患者也要有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以亲切的口吻和患者交谈,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患者术前的恐惧和术后的担忧,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改善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心理压力 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不仅可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还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4]。首先,应对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降低噪声,消除患者患者的焦躁心理。其次,改变手术室单调的布局,墙面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并张贴温馨标语,增加患者安全感。再次,定期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5]。手术室管理者需以预防为主,制定科学的安全隐患防范对策,查找并及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将可能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6]。护理人员应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将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杨 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360-361.

[2]黄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0,(5):80-81.

[3]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68-270.

篇7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重要的技术部门,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 1 ]。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如何对手术室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患者安全,使手术顺利进行是我们研究的核心课题。护理质量的管理由3 个层次构成,即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 2 ]。其中的环节质量管理与日本企业中广泛推广的6 S 活动相似。二者都是对工作现场环境进行控制和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安全的目的[ 3 ].

1 简介

“6 S ”源自于日本的5 S 管理,既整理(S e i r i )、整顿(S e i t o n )、清扫(S e i s o n )、清洁(S e i k e e t u s )、素养(S h i t s u k e ),在5 S 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 a f e t y )[ 4 ] 。日语的罗马拼音及英语S a f e t y (安全)这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 ”,所以简

称为“6 S ”。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3]。

2实施方法

2.1 整理

确定手术间物品的种类,把必须的物品和每天要用的物品保留,不用的东西挪出手术间; 将所有的保留物品分类、定量。目的是腾出空间,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使手术间无杂物,行道通畅,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2.2 整顿

是对整理后留在手术间的必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明确数量,有效标识。定期检查物品是否齐全,检查消毒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并进行登记。

2.3 清扫

是将手术间清扫干净,保持干净、亮丽。每台手术开始前,都要进行手术间平面、地面的湿式清洁;手术中巡回护士要随时清理手术间;每台手术完毕都要进行手术间以及手术间物品清洁和空气的消毒,要求营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2.4 安全

①彻底推行6 S 管理,加强整理、整顿、清扫,消除安全隐患。②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ā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③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制度,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手术部位感染。⑤急救药品、器材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⑥每个仪器设备配有操作程序卡,使用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⑦加强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教育,防止职业损伤。

2.5 清洁

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这是6 S 的核心。目的是维持前面4 S 的成果,是成功实施6 S 的基本保障[ 4 ]。护士长组织科室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前面4 S 实施情况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使手术间任何时候都保持整洁、整齐、有条不紊。

2.6 素养

强调的是保持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这是培养护士素养的核心[ 2 ]。要求每位护士上班着装整洁,仪态大方得体,情绪稳定地迎接每一天的工作。每天下班前5 m i n 按“6 S ”法反思,查漏补缺,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评价方法

由护理部制定相关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满意度调查表,定期与不定期的对各护理单元进行护理质量考评及满意度的测评,并将其考核结果与绩效挂勾,不仅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及对工作的热忱,同时提升了病员满意度,为医院带创造了社会产效益与经济效益.

4 实施体会

4.1 保证手术室环境整洁

6 S 管理要求人人参与,使手术室护士养成了常整理,常清洁的好习惯,保证了手术室的干净、整洁、亮丽,人人都有一个舒适愉悦的心情。

4.2 应用6S管理法可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 应用6 S 管理法后对手术间物品进行科学的处理,改变了过去物品乱摆放的现象,创造了手术室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了护士工作的盲目性,物品取用方便,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为患者赢得诊治和抢救时间,保证患者能及时得到优质服务。

4.3 应用6S管理有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

6 S 活动增强了护士的安全责任意识,养成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培养护士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保养,保证了各种设施的完好和应急使用,从而消除了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4.4 应用6S管理法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综合满意度 在整个6 S 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逐步养成一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好习惯,提升了护士的素养,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手

术室良好的环境给患者一种信任,护理综合满意度由8 5 . 3 8 % 提高到95.35%。 实践证明,实施6 S 管理,可有效地改善手术室环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综合满意度。6 S 管理是培养护士素养的核心,6 S 管理活动一旦开始,要长期坚持,不可半途而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的做事风格,护理工作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和提高,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品质和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5.

[2] 高玲, . 5 S 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J ] . 当代护

士, 2 0 0 8 (2):9 7-98 .

[3] 张安琴. 将“5 S ”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参考[ J ] . 四川医学, 2 0 0 4 ,

篇8

结论:将护理查对制度应用于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有效减少或避免了护理差错发生,保障了患者手术安全,对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9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1-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室已经成为外科抢救、治疗患者重要场所,但手术室也是医院高风险、高责任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与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了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治疗安全,本文选取手术患者10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查对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患者216例,其中:男114例;女102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为47.9±12.4岁。患者手术类型分为:妇科手术52例;产科手术45例;普外科手术37例;骨科手术32例;泌尿外科手术29例;神经外科手术21例。排除标准:急诊入院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意识障碍患者。将216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查对方法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1天,病房责任护士核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腕带等,给予术野区进行皮肤准备,手术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手术室护士去接患者时,与病房责任护士按手术患者准备单上内容逐项核对患者信息,另外,手术室护士还要检查患者是否按医嘱在术前一天禁食、禁水;是否排空膀胱;皮肤是否完整;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患者体内是否置入金属物等,当确认患者可进行手术后,双方在手术患者交接单签字,由手术室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室。③麻醉开始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手术治疗。④手术完成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器械及敷料无误后,患者方可离开手术室。

观察组按护理查对制度进行手术信息核查:①术前核对同对照组。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当确认时,要求患者本人说出自己性别、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信息,当确认其与手腕带及病例相符后,填腕带查对表 [1],由巡回护士将患者护送至手术间内。③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持,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共同参加,通过查对病例、手腕带、询问患者、手术标识等,再次确认患者身份及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逐项填写签字,完成后方可实施麻醉。④手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对手术器械、敷料等进行仔细清点与检查,并予以登记,对于数目不符或存有问题的器械包或敷料包要及时更换。⑤手术过程中:在应用抗菌素时,两名护士同时核对药物的使用剂量、有效期等;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用药前必须对医生医嘱复述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并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用药,并对药物名称、给药事件、使用剂量等准确记录;若是特殊用药,必须两位医生共同确认后,方可用药;若患者需要输血时,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血型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确认无输血禁忌证、血液质量合格后,给予输注,血袋需保留,以备检验时使用。⑥关闭体腔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按登记本上器械与物品数量进行清点,无误后,才可关闭体腔,并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7)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再次确认手术方式、用药、术中监测、物品清点、引流管固定、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尿量、手术标本、患者去向、皮肤完整性等信息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与手术室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送至病房。

1.3 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将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山东省枣庄市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13年1~6月期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3年7~12月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100例中男52例, 女48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64.54±3.76)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33例, 普外科手术32例, 胸外科手术20例, 妇科手术10例, 其他手术5例。观察组100例:男56例, 女44例;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2.92±3.71)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35例, 普外科手术31例, 胸外科手术19例, 妇科手术11例, 其他手术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实施方法 自2013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试行无缺陷护理管理模式, 之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无缺陷护理模式简单讲就是在日常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 总结出护理措施, 并加以实施。

1. 2. 1 成立“无缺陷”理论管理组织

1. 2. 1. 1 人员组成 全部护士6人, 其中护士长和副主任护师分别任该组织的组长和副组长。

1. 2. 1. 2 小组职责 设计护理缺陷报告单, 收集护理缺陷, 定期组织护理缺陷分析讨论会, 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和信息反馈。

1. 2. 2 护理缺陷报告单的设计

1. 2. 2. 1 报告单的内容 ①眉栏:发现/发生护理缺陷时间, 患者姓名、性别、诊断、护理级别, 当班护士姓名、职称。②与护理缺陷相关的内容:事件类型, 发现/发生地点, 发现/发生简要经过。③事件原因分析。④改进措施。

1. 2. 2. 2 填写要求按报告单设置的内容认真、完整填写, 要求当天记录, 24 h内报给组长。

1. 2. 3 “无缺陷”理论的应用 ①完善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大家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工作和服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并加以补充完善, 细化服务职责和考评办法, 在征得护理部同意后, 形成新的制度和工作流程, 下发到每个人学习并实施。建立合理的护理系统,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而正常的运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护理制度, 手术室应建立更鞋、更衣制度, 纱布清点制度, 接送患者、标本保留、用药查对制度等。制度越健全, 护理管理越有序。按照各级护理技术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每个人。②制定严格合理的护理轮班程序, 直接与目标管理及学分挂钩。重视培养护理专科骨干队伍:当今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 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 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 对手术室工作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培养素质高、技术精的护理技术队伍, 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同时进行多种渠道的护理专科技术训练, 保证手术的配合质量, 使手术室护士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升华实践, 开展护理科研, 从根本上提高护士素质和学科水平是与世界护理接轨的一项根本性的工作。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绩效考核合格率、缺陷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模式[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18.43、13.86、142.89、6.47, P

2. 2 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 绩效考核合格率明显提高, 缺陷发生率明显减低,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9.21、7.04, P

3 讨论

“无缺陷”理论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医护质量, 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是真正的“人命关天”, 任何一个小的过失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要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无缺陷”理论其核心内容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即强调从一开始就正确地进行工作, 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它营造了预防性质量文化, 通过推行“无缺陷”理论管理, 科室进一步健全了规章制度, 细化、完善了每一项服务和操作的规范及流程, 岗位职责更加明确, 并以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为标准, 规范了绩效考核,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 因此, 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手术室工作“无缺陷”意义重大。护理缺陷报告单, 使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过程中, 及时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管理缺陷, 并将捕捉到的任何危险源信息加以标记, 对这些信息的危害性及时加以论证, 提出改进措施, 最大限度的预防缺陷的发生, 将隐患消灭于萌芽[2]。

篇10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篇11

【关键词】护理查对;护理纠纷;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69-02手术室是对患者手术和抢救的主要场所,护理工作格外重要。而手术室的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安全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根本。护理安全是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没有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外的机体机构、功能或心理上的损伤、缺陷、障碍或死亡[1]。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质量。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2]在我院与护理相关的查对制度有14项,这其中主要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现对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方法:调查医嘱查对制度;患者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量表评价。统计手术科室护理查对下患者的满意度和非手术科室患者的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5项执行情况采用3级评价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90分为良好;80分以下为一般。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各随机抽取20名出院患者,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数据处理:对各项检查结果的评分进行汇总、复核、百分率处理。2.结果

2.1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和非手术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具体数据,(见表1)。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具体数据,(见表2)。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

表1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优秀率)

查对制度手术室非手术科室医嘱查对制度99%80%患者查对制度100%90%饮食查对制度70%80%输血查对制度90%85%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95%90%表2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满意70%65%不满意10%20%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推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普及,医院实施举证倒置后,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范和避免医患纠纷。

本年度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而作为一线科室中的重点科室手术室而言,查对制度依然没有100%的执行和落实到位,分析原因如下:①手术室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的工作需要脑力和体力工作相结合,护理工作繁琐、量大,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②工作不够细致,电极板灼伤患者,按错吸引器、术体摆放不当、坠床等。③违反操作规程,忽视术中清点制度,对术中物品心中无数,没有及时回收等。④业务水平局限,常见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业务能力不强,出现问题慌张。⑤查对不够细致,术中物品不及时登记造成遗漏等。⑥查对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受到限制,一些特殊患者如麻醉、昏迷、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婴幼儿患者等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特殊的场所受特殊检查时治疗身份正确的识别缺少依据,也给查对工作带来困难[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患者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同时应加强相关医疗法律的学习,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懂得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展工作,迅速及时的处理和防范手术室中出现的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情况,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

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很多医院都面临着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很多护理人员忙于执行医嘱,疏忽了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存在着护理上的安全隐患[4]。但就本年度查对制度实施和落实的情况来看,手术室的满意率要高于其他科室,查对工作执行和落实的情况要好于其他科室。但仍需加强。

首先要加强查对制度里薄弱环节的培训,本年度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工作中,手术室的饮食查对制度执行的相对较弱,应加大该环节的培训,使护理各项查对制度全面进行,同时提醒各级护理人员重视护理查对制度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年轻护士岗前培训要进行不同护理单元的轮转,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其次健全护理质量的管理组织构架,使护理查对制度得到监督和落实。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构架,使其职权协调统一,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中能进行全面重点的监控,同时能定时对护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指导。继续完善查对制度,在部分医院有安全标识手腕带,该措施也将在本院实行,实行过程中药确保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执行,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一起核对确认,更加完善了查对制度,使该制度更加有效的执行与落实,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开展弹性排班,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开展APN护理的双班制,进行成组护理,针对查对制度的薄弱环节开展护理流程再造[5]。通过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使本院的医患纠纷有效减少,患者满意率提高。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李嫦珍,陈秀卿,陈爱双.临床科室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析与讨论.当代医学,2008(11):16-17.

篇12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0引言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追求产品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观点在于过程管理,使产品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它已经成为了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1]。持续质量改进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将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保证全体护理人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整个护理过程都要保证以患者为中心[2]。手术室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手术室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重新划分岗位职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一套新的管理制度,例如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及手术室器械清洗灭菌检查追踪制度、手术室工作防护制度以及层流手术室管理制度等[3]。完善手术室的护理操作标准,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流程。

2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该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术前、术中、术后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制定术前方式工作的相关流程与细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完成后进行回访调查[4]。手术前也要做好相应的访视工作,制定护理评估以及护理诊断标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根据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实施护理,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计划。

3做好危机管理

根据手术室的工作特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来应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例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医疗器械准备不全、患者心跳突然停止、突发火灾、患者误吸等[6]。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危机培训,使其能够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强调将相应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准备到位,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人员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培训、围手术期护理培训、心肺复苏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专科知识培训、手术室操作培训等[7],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可以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以及考核标准,在培训之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培训与全员考核,采用培训的方式来扩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确保护理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

5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传染源、易感人群以及病毒传染途径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三个环节,要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应的工作,例如进行空气以及相关物品的消毒与隔离工作,遵循医用垃圾管理制度以及废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用垃圾的管理以及废弃物的处理。腔镜的消毒方法要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来进行,防止院内感染[8]。

6结论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术前访视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协助患者脱离危机状态,根据手术前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制定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往的护理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术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种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很难发现潜在的问题,因此严重缺乏预见性。手术室护理安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手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及早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要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杜绝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潘桂芝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04):63-64.

[2]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05):14-16.

[3]魏薇萍,秦逸,金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13(32):2986-2987.

[4]唐文珍,张琳.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2(14):1376-1377.

[5]杨秋凉,伍晓莹,陈晓峰,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杂志,2013,25(4):6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