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7 15:40: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理念是以专业技能传授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而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更为关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却始终未能引起有关部门及校教育机构的足够重视,没把这项工作摆到适当重要位置。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制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无法得到应有保证,导致学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报道频频发生。
(二)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三)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3月教育部思政司召开了全国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同龄青年群体的特殊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民办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够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提高素质,健康成长。现就相关问题,浅谈几点认识。
一、民办高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诱因
1.自信不足,自卑有余
民办高校学生是社会通常认为的“高考失利”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在解决处理问题时缺乏自信心。当他们与昔日同学――尤其是就读于普通高校的同学交流接触后,很容易产生失落、沮丧等消极情绪;甚至,有同学表示不愿与以前进入普通高校的同学聚会,自卑感强烈。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文娱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极大的心理落差和强烈自卑感,进而引起自信心的不足。
2.理想与现实冲突带来的失落感
当代大学生多为后80后或90后,朝气蓬勃且富有理想,对未来及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然而,当怀揣美好愿望进入到民办高职校园后,他们美丽的想象突然被现实击碎,因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多数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校园环境、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选择极其有限,几乎超过半数的学生感到有志难伸;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踏入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往往是无奈之下所做选择,从而更易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迅速加剧,一下子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有同学直言“自己从一个地狱走进了另一个地狱”,更有甚者把责任归咎于民办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上当受骗”。此外,社会的不认同,择业的困境等等,如:有的单位招聘时明确列出民办院校学生勿扰的条件,此类事件均会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甚至出现绝望轻生或等问题。
3.人际关系不佳,环境适应障碍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然而,受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他们中的独生子女群体,自理能力欠佳,缺乏沟通交往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做事随心所欲,较少考虑他人感受,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同学曾因人际关系不佳,一个学期调换四间宿舍,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另一方面,无庸讳言,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多数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意识弱,再加上高职教学主要倡导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学习进度快,这就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民办高校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于高中多得多,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与指导,不能很好地安排作息,突然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课余时间该如何分配或度过。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心理失衡,感到迷茫、孤独,甚至恐惧不安。于是很多同学选择用虚拟的网络来打发“多余的时间”,因此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也不鲜见。
二、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决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向学生传输心理卫生知识,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排解心理疑难和困惑。
目前,世界范围内网络迅速发展,我们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利用学校网站开设心理理健康服务专栏,定期上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并设立网络信箱,专人负责,针对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2.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我国许多高校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逐渐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或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因办学条件等多方面限制,心理咨询一直难以成行,甚至多数民办院校的心理咨询只是一个“空头文件”。而今,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心理咨询正被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领导及学生认可,它应该成为对民办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成为民办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办高校要为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条件,对本校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于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心理咨询不可流于形式,要真正走近学生、关怀学生。
3.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但专业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力等的培养。同时,专业教学在学生全部活动中所占比重最大、时间最多,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也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专业教学理应充分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与公办院校不同,多数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在校时间充足,与学生接触良多,如此他们多能掌握不少学生心理问题,如果教师把这些问题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能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同时,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既方便又节约资源,我们理应让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4.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办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感受生活,放松身心,增强学习及生活的自信心,更好的掌握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视教育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结合现实与虚拟环境。
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将实际生活与网络世界结合为一体,建立一个完全健康与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与准确地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让老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发挥网络互动性特点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精细的解答,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在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一些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的优势,认可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间的扩展。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教学,会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度快速提高,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利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将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选课,利用网络平台收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作业,制定电子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资源的分享,提高教学成效。
(二)做好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健康调查,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是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与心理问题,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访问某个网站,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有效提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效统计,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让教学内容选择更有真实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测试,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测试,就是在一定的系统支持的基础上,对人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人们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并分析这些数量化的特征,并做出科学的心理分析的过程。网络心理健康测试,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测试,发挥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寻求心理上的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微小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形实施。
在社会发展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中,教师责任重要,需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因此咨询心理、社会心理、人格心理以及健康心理等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分支均可以在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转向研究人性的积极面[1]。在积极心理学角度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健康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媒介,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在该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态度,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幸福感。
二、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避免因为心理问题,造成事故。很多学校将问题作为中心,将预防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忽略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高职院校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全面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单一随着教育事业发展与进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传统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我认知、挫折压力面对、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防治等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教师应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缺乏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教学内容应用在实践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课堂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被动的学习模式,不能更好地体会学习的乐趣。只有实践活动,才能够巩固学生学习内容,在强化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其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则是忽略实践教学的意义,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活动。(四)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并且提升该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室等等。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能力培养[2]。很多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情况较差,缺乏专业的教师,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制定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目标[3],且制定目标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基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在原有基础上,引进积极教学理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性格,为学生工作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丰富教学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视学生积极个性与心理的发展,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环境,发挥自身优势。为了使学生形成积极品质与态度,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观念,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提高学生积极认知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教育,在学习中,增加情感体验,消除学生消极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以及创建情景模式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使学生体会更多的学习乐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第二,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包括兴奋、快乐、感恩、爱等内容,可以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正面能力,以此影响学生的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学会以乐观的方式对待事物,以此提高学生素质。第三,培养学生积极人格。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形成阳光、积极的人格,学会以正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丰富教育途径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要求,降低了教学质量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增加学生学习方法,以此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心理干预与辅导教育[4]。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教学,并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可以健全学生性格。其次,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大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建教学环境时,应该以积极向上为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随着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严重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传统教学评价中,将教学质量、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无法全面了解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并不平均,单一简单的评价模式无法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降低了教学质量水平[5]。因此应该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和完善,针对学生的学习专业与实际学习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与素质水平,使学生在教师评价中对自己有全面认识,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以此推动教学活动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所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兴趣、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相应的具备长期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多门学科的交集,处于各学科的边缘地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点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这一人生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其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重,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其目地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形成健康人格。
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要求,还是高职大学生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与完善的主观愿望。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首先,自身经历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历史因素。受社会传统观念或自己的某种理想意识强化,高考失利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其次,社会评定是形成自卑心理的现实因素。社会舆论没能有效引导人们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职业学校往往被看作是低档次的学校,职校学生往往被看作是低层次的学生,使大多来自农村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许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并非出于自愿,许多新生入学时都不能摆脱心理阴影。所以,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树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要让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当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这一阶段,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给学生以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增强学生的健康心理机能,并较好地适应高职学校的学习。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成功之本。
二、挖掘学科教学中的信息和美,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由历史、现实、未来汇成的信息海洋,由泪水智力、智慧、信心所谱写的悲壮的人类进行曲,像甘醇,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智慧给青少年以思想的启迪。
三、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学生有颗爱心。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容易唤起学生的进取心,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因此对学生的真诚是联结师生情感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其次是老师的为人师表,老师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正直、刚正不阿的为人,具有渊博的知识等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佩服你,才能“信你之道”。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强,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中学生心理不健康比例的增大,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老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爱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甘露。要坚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绳之以纪,持之以恒”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学生的戒心与对立情绪,打开心灵的窗口,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四、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墙头这些心理素质。
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例题,怎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雅化”例题思路,讲讲探索失败的一面。即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单击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潜能开发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正确指导学生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书籍,养成自学习惯。
其次,要指导学生怎样听课。教会学生掌握听课思路,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延伸来听课,这样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掌握关键,吸取精华,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巩固学习知识的习惯。另外,要指导学生思考,用老师的思维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联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综合、同时要求学生多提“为什么”,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训练等,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的、和谐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活动。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职校生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科学性指导下的实效性,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晔.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N].中国青年报,2005—06-03.
[2]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6).
[4]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武建芬,孙明涛.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6]杨剑,季浏,田石榴,等.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高志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咨询[D].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12).
[8]董广杰.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9]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学科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上取得了新进展。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经验成果出发,反思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1自卑心理问题
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大多为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其对未能如愿考上正规本科院校这一事实长时间无法正确看待和面对,内心较容易产生自卑情绪。此外,学生之间在课余时间会有意无意地就物质消费方面进行攀比,这种情况下,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就会进一步降低自己对自身的优点、学识和特长的综合评价。
2.2焦虑心理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前,其文化课基础并不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学习内容体系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在开课后,学生将普遍面临来自专业课程学习的各种压力,而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学生较容易出现畏难厌学情绪。各种不良情绪累加在一起就会形成焦虑心理问题,在课堂上表现出紧张焦躁、抵触教师等不良反应。
2.3困惑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从年龄上看属于青年期,其生理日渐成熟,容易在校园生活中对异性萌生爱慕之情。在与异性相处过程中,也经常受学习状况、家庭状况和个性气质等非情感因素影响,感情状况并不稳定,对爱情产生各种困惑和追问。还有一些学生在性心理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发生了,给双方尤其是女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创伤,使其内心对既有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困惑怀疑,对其日后走向社会后的恋爱婚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4孤独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一个学校里学习生活,但其家庭条件、性格特点和个人喜好并不相同,只是分配到一个班、一个组或一个寝室里共同学习生活,同学交际的人际基础单一随机,较难找到共同语言,甚至会存在很多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矛盾。
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误区
3.1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建设资源大多用于专业学科建设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教育理念上也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师进行师资评价时也更看重其对学校的入学率和就业率贡献多少,因此在学校建设资源分配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人为地忽视了。
3.2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较为肤浅
有些人将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治疗。这导致学生在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时,其自身就对该类情绪问题产生怀疑和错误认知,或认为小题大做不值一提,或认为病情严重无法正常学习生活,从而降低了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率,减少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机会,很多情绪心理问题因得不到有效引导而长期存在于学生内心。
3.3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手段陈旧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框架体系几乎在学生很小时候就已经学习掌握过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冠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名义仍属老生常谈的旧内容,学生会因此在思想上降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误区的改善建议
4.1通过教育立法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对于广大学生而言,不单单是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地方,更是其思想心理不断获得提升成长的地方,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心理健康都负有相应的教育义务和教育责任。因此,应当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教育立法的方式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育工作内容写入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监管条例中,以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
4.2通过专业学习深化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高职院校中的教育工作者们,可能在教书育人上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积累和较高的专业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具备同样深厚的心理健教育专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首先从教师群体人手,强化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学习和专业积累,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形成相应的心理教育思维,掌握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提升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4.3通过学术交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
1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呈现:扩展性、多样性、普遍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别人总会误解自己,超过3成的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生活的热情,觉得生活很无趣,超过一成的高职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高职是出于无奈,超两成的高职大学生不愿意学习,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前途。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当中,对生活的态度过于消极是排在首位,其次是学习与就业问题。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责、焦虑、孤僻、逆反心理、抑郁、神经衰弱、攻击性、社交困难以及破坏行为等,这些心理负面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对其工作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考评、绩效考核”的层面上,未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一切看领导”的作风,领导重视,则狠抓心理教育工作,领导不重视,则做做表面工作,应付上级检查与考评。这种开展工作的思想态度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
2.2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根据教育部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高校应根据学生的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得少于2人。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情况来看,不仅专职教师人数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仅仅用一名兼职老师来充数。师资力量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再者,有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直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担任。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科班出生,自身对心理学理论不甚了解,在教学中只能照着教材念,带着学生过一遍教材而已,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课中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大的缺陷
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甚至是缺失。也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但是对后台的运行维护不足,要么长时间不更新,要么做不到及时的互动,或者根本不互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
3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当前现状,最首要的就是在思想根源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督导评估、德育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软件与硬件的投入,在培训、人员、经费上提供大力的支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3.2引入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扩大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或者是存在过心理健康问题。中考结束后从初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应,或者由于生活心理因素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等等,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特殊性大学生群体往往比其他群体更需要受到关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何种形式开展就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中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
(一)对升入不理想院校造成的心理落差
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许还在懊恼中考的失利,还在憧憬自己所向往的中学生活,因此可能会对目前所处的生活环境感到不满,这就造成了学生心理的落差。这种落差就很有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失落、自卑、愤懑、烦躁等一系列的负面因素。长此以往,这些负面因素就很有可能滋生学生的一些心理疾病。
(二)学习环境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
许多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以为离开了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就可以完全把学习抛之脑后,肆意放纵自我。相反高中其实是一个属于个人自主学习求上进的过程。很多学生还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甚至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也逃掉,把时间都花费在了无休止的娱乐上。高职院校本应该是强调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与身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形成鲜明的比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对自己感到自卑和空虚,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心理压力
刚刚升入高职院校后,学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这有可能让学生出现空虚寂寞的感受。本来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可以交往到更多的朋友继续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然而有些学生缺乏沟通技巧不适集体生活。或者因为性格因素以及地域生活习惯不同,造成同学关系处理不恰当。时间一长,过多的缺乏人际沟通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四)经济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费很大程度上都远远高于高级中学的学费,对于一些家庭环境并不富裕的同学来说,这是一项比较重的经济压力。家庭贫困的学生本来自立意识就比较强,为了解决过重的经济负担,学生有可能会选择做兼职工作来赚钱缓解经济压力。面对一些经济宽裕的同学,这些贫困的同学往往就会感到心理的不平衡感。由此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和负面情绪。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
相对国家本科大学来说,高职院校或许受到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教育方面的经费本就不高,投入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经费几乎被压缩为零。但是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接近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不自信,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从来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缺乏相对应的管理部门
我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程度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是针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一个这样的机构。这和国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处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而无处咨询,得不到应有的帮助。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并不愿意告知给同学老师,又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倾诉的对象。长时间的压抑造成心理上的疾病,也就难免会出现轻则打架斗殴,重则刑事案件的情况了。
(三)整体水平落后教育工作不落实
相比上一种情况来说,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有自己的相关机构,但是相关的教育工作做得却很不好。这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院校对这些部门的投入不够,也有可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够专业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总之,这种情况使得这些相关部门形同虚设。学生本应该在这里得到问题的解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教育工作没能够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没能得到解决。
(四)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高职院校内没有一个平台告知学生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帮助,以及在哪里可以获得这些方面的帮助。根据调查,有些学校有自己的相关教育部门和心理诊疗室。然而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去过这些教育部门甚至根本不知道该部门的存在。这就恰恰说明了这些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还远远不够。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原因包括学生主观不愿意接受帮助或是害怕透漏自己的心事等,这也同样造成设立了部门却无人问津的尴尬。
三、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建立相关部门并进行科学的规划
本文之前也提到过造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利的一个首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相关的部门。所以,创立一个有效的部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创立一个部门还远远不够,更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规划管理。要做到科学化管理就要知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长远上考虑。适当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能力,投入一定的费用以供长期发展。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工作方式,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推陈出新,青出于蓝并且胜于蓝。高职院校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成为学校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力度
许多学生可能并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包括许多教师群体也都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接受这样一种多余的教育,而老师可能觉得学生只要把课堂上的学习工作做好就可以了不应该浪费时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针对这些误解,学校领导一定要予以提示和教导,在思想层面上让学生和老师放弃这种错误的观念。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必修课告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开展专项活动引领学生进行体验和尝试,或者是通过校园活动、校园网站、展示栏等方式将心理将康教育推广出去。(三)以多种途径开展教育工作教育不是死的,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同样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开展教育工作的方式。设立一个有关部门只是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处可寻,也并不是万能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一个专项诊疗室,专门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排忧解难。也可以定期请比较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访谈活动;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一个专门的版块,在互联网上以匿名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可以是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当然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良好氛围感染学生,用专项阅读的形式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四)加大经费投入培养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利,还有一个最重要却也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不够,没有培养出足够多能掌握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好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非常大。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一定研究的教师群体的选拔,同时,也可以开设教师培训课堂请专职人员参与培训兼职教师。另外,也要提高学工群体的整体心理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在课堂内外都有素质过硬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把关,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结束语
我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其同样需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人才不应该只是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同样也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走上社会并且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刘丽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邹燕,邓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5,No.24610:164-165.
[2]李红梅.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No.13705:88-89.
较之普通公办高校大学生,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学生也自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效能感较差、自信心薄弱、自律性不强等等,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基于此,民办高职院校如何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意义深远,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要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建立起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其一,让心理学走进课堂,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常规化、专业化。课堂内容应从不同年级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出发,突出重点,分清层次。如,做好新生的第一堂入学教育课,加强入学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调适好心态,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情绪困惑、恋爱心理等调节工作;对于即将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三学生,则强调人生职业规划、择业心理调整、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道德培养等,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其二,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载体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可利用校园网、校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刊、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现场咨询、心理信箱、心理QQ群、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助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长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兴趣不高,造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之间存在隔阂,难以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遇到的问题,完善教育方法,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工作,以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功能。
其一,将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的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其教学重点就是自我体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真正理解和学会如何突破自我、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等多种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其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去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可以将公寓开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把学生公寓区设置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如此,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对症辅导。此外,还可以借鉴德育工作的手法,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各种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双重提高。
三、建立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高职学生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并迅速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心理变化尤为激烈,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一旦这些矛盾冲突不能得到合理的疏导,长时期积累,就会形成心理危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积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其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当前,心理测试系统已经在很多高校得到普及,民办高职院校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和特点,引进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普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有效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要注意具有轻生及自杀意念、各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三类特殊学生的教育辅导,初步建成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团委书记、辅导员以及学生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网络,力求将学生的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二,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情况监测网络。为了有效预防及消除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种隐患,还应积极构建起以学生心理队伍(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辅导员及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业老师、兼职心理教师等为主力的心理异常情况监测网络,用以指导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应及时反映并协助开展工作,从而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
其三,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健康干预,最大限度地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针对筛选出的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和组织一定的团体活动,引发团体成员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巩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学校、家庭和朋辈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心理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等等。
总之,因多方面的局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也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本文从实践方面就如何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40-01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狭义化。即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只关注心理健康维护。而在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也只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当作心理教育服务的对象,强调补救和矫治的心理咨询模式,忽略了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其矫治性目标,忽视了发展性目标,表现出单一化特征。即只关注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注重补救性的同时更应关注预防性和发展性,即关注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目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就是自身的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品质需要个人自身不懈的努力,在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去逐步形成。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并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对他们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积极心理学理论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以塞利格曼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倡导的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的乐观、幸福感、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品质和积极组织结构等。这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认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人类发现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激发人的潜能,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3 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3.1 关注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人的积极品质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产生对事件的乐观归因模式,培养“习得性乐观”的积极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一般,很多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求上进,不愿与同学打交道,将自己封闭起来。高职院校应开设一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生命教育、幸福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爱的教育等,引导学生从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件中体验如幸福、快乐、满意、信任等内心的积极情绪,带着对这些积极情绪的体验,学生们会主动为发生的事件寻找新的乐观的归因,这种归因模式会逐渐形成自动化反应,即“习得性乐观”。
3.2 培养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建设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核心所在。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种或几种积极人格品质,关键是积极寻找自己和他人拥有的美德与优势,并学会用这些美德与优势建立自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内容应选取正向积极的事例,让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内化为自我意识的内容,使其在未来相似情景中会重现为自身行为,获得积极体验。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关注个体身上存在的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动机、积极的自我意识等,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潜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开展体育、艺术展览鉴赏、积极心理拓展训练等多种多样的积极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乐观开朗、顽强勇敢、自信协作的优秀品质。
3.3 营造积极组织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潜能发展的家庭影响等研究能够支持和发展人的能力及长处。其各种支持系统或组织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条件、语言环境等”。因此,打造积极、和谐、健康的组织环境也成为塑造积极人格品质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挖掘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井然的教学秩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团结向上的班级风貌等等可以增了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陶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明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东北师范大学.
[2] 张旭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系统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53-157.
[3]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4] 姜志强,陈浩彬,张玲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摭论[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5] 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学业压力过大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动力减弱,并且长久下去很容易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形成 一种恶性循环。这样最终会导致这些学生在考试上不及格,进而带来焦虑、厌学、自信心降低、惧怕考试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总而言之,这些学生会因为学 业上的过多压力而给心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产生心理问题。
1.2人际交往问题
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却由于较少与他人交往,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这主要表现在缺乏主动交往人的能力,在公共 场合与他人交往缺乏信心和勇气,在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交往时,既充满期待又担心失败。另外,由于学生之间交往不足,容易与他人之间产生妒忌、猜疑等 不良心理问题。
1.3情绪控制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他们社会经验不足,并且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尚且不成熟。青年人的情绪波动较大,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很 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另外,他们由于自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自身的情绪也随之会大起大落,长此 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关于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议和思考
相对传统教学的讲授法,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更多地采用一些新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最终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1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心理健康教学
心理健康课程相对其他学科课程有其独特性。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实贱活动。它是一门以学科形式展开的活动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活动的重要 性,不需严格按照其他学科进行讲授式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与学生形成一种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 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当重新确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相互之间建立朋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然后,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所要教授的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以便有效地展开教学。
最后,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心理教育教学中来,进而达到以趣促学的目的。
2.2运用团队心理辅导式教学法进行心理健康教学
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过多,所以实现教师对每个人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是不现实的,所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些活动有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对话“角色扮演”表演等。这能使学生克服交际恐惧、心理羞涩和苦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交际水平,有利于提高整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会发现一些个别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别于其他普遍性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些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个案辅导的方式主要包括当面谈话辅导、电话辅导和网络聊天辅导等等。
2.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心理健康课程来进行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其他学科教学的支持和补充。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既是实施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学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个学科中包含着很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故事,有利于 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将各学科中一些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其内化成为学生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2.4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应当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加大心理健康卫生宣传,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从中学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宣传活 动可以通过黑板报、宣传栏、传单和广播等形式进行。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针对自身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 施,也可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学分心理健康讲座和学术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通过邀请一些名人或者专家来进行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会吸引很多同学参加,讲座的内容将会为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态度、情绪控制、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磨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互助意识以及顽强意志,进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和乐观的心理。
3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增加。通过对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探索和 改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最终有效地提高心理教学效果。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依据学习的知识不 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陆华.德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理论界,2005(6).
[2]袁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J].教育学,2011(7).
[3]张艳.建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兴盛衰败主要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高低,这其中不仅依靠他们的健全心理素质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文化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荒废,沉溺网络游戏、道德失衡的现象客观存在,并且休学、退学、虐待、打架群殴等不良事件逐年递增。这些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担忧,学生家长困惑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不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的良好心态应该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不自信心理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社会阶层,地区差异等不同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不自信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去关爱引导他们,不要因家境、金钱等客观东西使自己形成攀比心理从而自卑,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自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多去求知识求做人,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2、逆反心理
它是人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我认为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上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因为这些同学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当我们真正放下架子平等的换位思考的与学生交流时,这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是有效的,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心。
3、沉迷网络游戏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们提供了便利的广泛的服务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造成了适得其反的影响。想必每个高职院校都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这也成为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过重的好奇心以及薄弱的自制力成功带领他们走进网络的世界,这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而网络能够成功让人上瘾的原因来自于它能使人产生莫名的亲密感,无压抑感,自控感。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管理引导不完善,使大学生顺理成章痴迷网络。学生自身能认识到网络的利弊,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恰当利用上网优势,让网络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一把利剑,这是如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做的。
二、解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
1、设立丰富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应该多多设立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多样化课程,有目的性的给学生们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各时期的成长变化给予针对性策动,例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立不是单单让学生只是硬背一些概念定义等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正视自己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自我调节这些问题,最好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此类问题。因为现在90后大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形式教学,如果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会使其适得其反;适当在大学里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聘请一些有影响力的心理大师或社会人士来做报告,通过真实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
2、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心理辅导知识
要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改善,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指导能力。其次,高职院校的心理部门应经常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力培训。笔者认为一个学生思想受学生工作者思想影响,另外高校也应该定时组织学生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会议,相互探讨交流工作心得和工作经验,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最好拿出自己的经典实际案例来交流。身为思政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为个别心理测试不太良好的同学按教育局要求的分类指导建立好详细档案的同时更应该融入他们,建立信任,其实他们希望老师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也渴望我们关注关心他们,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工作者拿出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专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来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