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17:59: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经济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前言
现代金融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在解决实际的金融类相关的经济问题时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方式,逐步由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转变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因此,经济数学当中的众多理论以及方法等都被用于实际的经济领域中,解决了诸多经济难题,例如函数建模方式、极限理论、导数以及微积分方程等,因此对金融经济中应用经济数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分析相关经济问题
函数是数学中的基础,因此在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时需要广泛的应用到函数,通过对相关关系建立起函数模型,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经济问题。函数模型是基础,建立函数模型之后,能够更有效的应用相关数学理论,进而提高解决经济问题的效率。例如在研究市场环境中的供需问题时,就可以利用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市场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消费者的消费观、商品替代度以及商品价格等,而其中商品价格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基于这种影响关系建立需求函数模型。需求函数属于减函数,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不断下降,而供给函数属于典型的增函数,随着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供给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供需量的变化会受到商品价格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价格决定问题。在成本函数中具有类似的影响关系。
三、极限理论应用在经济分析中
极限理论是数学学科当中的灵魂和精髓,有很多的数学理论都是通过应用极限理论而导出的。经济数学当中的极限理论在金融领域、经济分析以及金融管理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经济领域当中相关事物所具有的衰减规律都应用了极限理论,例如在细胞繁殖、生物增长、人口数量增长研究以及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的研究都需要应用极限理论。同时在金融领域的储备连续复利问题中,也需要应用到极限理论,同时这也是极限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经典的应用案例。例如存款本金为A0,其年利率设为r,如果立即进行生产并立即结算,因此在n年之后,该笔本经与利息的计算问题就需要应用极限理论,如果每年都对本息进行一次结算,那么在n年之后其本息合计为A0(1+r)n。
四、导数应用在经济分析中
经济领域中有诸多问题都与导数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经济数学当中,导数被赋予的新的概念,即边际概念。在边际概念当中融入了经济学,因此将经济学当中的相关研究对象,从常量转化为变量,这也是数学理论应用在经济学中的典型案例,对于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边际函数当中包含了边际成本函数、边际利润函数以及边际收益函数和边际需求函数。导数的本来作用是对函数中的变化率进行研究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函数当中当其自变量出现了比较微小的变化时,因变量发生的变化。通过导数能够对人口问题、种群变化问题等进行研究。在经济分析中应用边际分析理论,也就是通过应用导数理论对经济函数中出现的相关变化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研究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进行近似计算。
五、微积分方程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六、结语
数学学科中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引出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学科中的诸多理论和方法等都能够应用在经济领域以及金融领域当中,特别是一些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需要借助数学理论方法。同时,通过应用经济数学方法还能对金融领域中的相关变化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因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经济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将会逐步扩大,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桑丽楠. 探究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商,2016,19:185.
[2]王晓X,张拥萍. 论新形势下经济数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 中国商贸,2011,03:215-216.
【关键词】金融经济 经济数学 应用形式
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态势中,金融机制日趋完善化,但是也有新兴问题不断涌现出来。若依旧应用经济定性分析处理金融问题,其与金融经济体系发展需求不相符合。经济数学中的有关理论与运算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产物,在合力作用下处理金融问题上体现巨大优越性。本文以此为论点,展开论述。
一、函数模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函数不仅是数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基础。借助函数建模的方式,可以将金融经济问题转型为数学关系,在函数关系的帮衬下使金融经济分析进程体现出简洁性。
例如在探求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时,可以用函数关系将金融经济问题取代,以此途径强化经济分析的透彻性。众所周知,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常见的有产品的单价与代偿性,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能力等。其中单价为最关键因素,所以在解析供求关系之时,可以以单价为基石构建函数关系。常见的函数关系可以被细化为两种类型,即供给函数与需要函数。供给函数等同于增函数,供给量与单价之间为正相关关系;需要函数相当于减函数,即需要量与单价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需求关系在连续变动中形成的单价,在均衡需要与供应关系上起到平衡的作用,进而维护商品交易的有序性。在探讨产量与成本关系时,可以借用成本函数,假设商品制造进程中技术与单价恒定,那么产量与成本就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商品在制造进程中,解析造价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效益函数就会应用进效益分析中,在强化经济市场运行效率方面发挥导向性作用。
二、导数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中常见理论之一为导数理论,导数与经济学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借助边际概念呈现出来,此时常量就会被产量取而代之,为经济学研究奠定基础。导数为经济学中常规性理论,经济学分析中边际需求函数、边际成本函数与边际效益函数的应用频率均处于较高层次上。导数的应用在呈显自变量微妙变化环节上体现出巨大优越性,具体是借助自变量变化形式解析因变量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研究函数变化率的目标。在对成本函数研究之时,若产品产量恒定,那么边际成本的计算程序就体现出简易化特征,此时计算出的成本数值就是产品二次生产的造价。对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施以对照措施,就能明确某类产品产量的调方式,若前者大于后者,那么商品生产数量就应该减缩;若前者小于后者,就应该提升商品生产量。例如某一企业生产进程中的成本为C(d)=300 + 1/12d一5d=170d,其中d为产量,预设销售单价为134元,求企业如果想获取最大利润,价格应该定为多少?可以借用经济数学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由给出的产量与单价可以预算出总收入为R(d)=134d,那么利润L(d)=R(d)-C(d)=-1/12d+-31d-300,然后通过对函数进行二阶求导运算得出d=36,即当企业生产该产品36件时,获得的利润最大。
弹性研究是导数的另一种应用方式,弹性研究被应用于函数的变化率分析进程中,也就是说弹性可以解析产品供求量与单价之间的关系。若产品单价提升幅度大于供求量减少程度,那么单价的提升将会协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若产品单价提升幅度小于供求量减少幅度时,企业若依然采用提升单价的方式,那么产品为其带来的经济利润将会有所降低。经济最优化始终是金融经济分析进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也可以以导数理论为依托达到解析的目标。导数的最值与求极值等理论知识,在处理最大利润、最优收入、资源分配的最佳方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
三、微积分方程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微积分作为一种关系方程,最大的特征体现在微分、自变量与未知数存在于函数中。金融经济分析范畴中的经济活动分析环节中经常会含有繁杂性的函数关系,分析者在辨识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环节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那么在这样的情景中,可以借助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微分方程。若干扰函数变量值的因素有数个,那么可以借助对他类变量施以转型对策,使其以常量形式呈现出来达到精确计算的目标。在对金融经济分析进程中,经济数学中的微积分、微分学等知识应用频率。比如说金融经济活动中应用近似值的计算方法中,对公式的推导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就有赖于微分中的微分原理。例如求(如图1)的近似值,可以借用微分知识推导出的公式如图2去计算。
四、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中的应用
极限理论为经济数学内众多概念的基础。在现代金融经济分析中极限理论中应用频率处于较高层次上。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分析中应用价值体现在将事物增长消减与发展规律显现出来。比如反映人口数额增减趋势、生物物种增长模式以及资源开采程度等。极限理论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复利、年金计算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在统计整合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复利与年金计算结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例如,某人在银行存了一笔金额为B的定期存款,当时的年利率为r,现有两种结算形式,一种是参照马上产生利息并进行结算,那么若十年后的存款人应该拿到的本金和利息就可以应用极限知识来计算;另一种是依照每年一次结算,则为B(1+r),如果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每年需要结算n期,每期的利率为r/m,一年后本利合计为B(1+r/m)n。.举例说明:如果有l0000元资金储存在银行里,储存期为3年,期间的银行年利率为15%,那么参照上述公式计算到期后本利,即可得到P=10000×(1+15%)3=15208.75元。
五、结束语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资本价格、市场业务、资本流动自由化等为基调的金融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一。对于处在改革深化中的中国金融业来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它们的教训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一种启示。
金融自由化的经济背景比较
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192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遭受了经济金融危机的打击,金融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因此,大萧条过后,美国便率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管制,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金融业方面,各国政府普遍认为过度竞争是导致金融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于是纷纷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督控制,试图消除金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维护金融长期稳健运行。例如:美国在1935年、1966年先后将Q条例(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适用范围扩展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非会员银行;对银行投资证券、新银行的开设都做了限制;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这些措施促进了战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但也使金融部门由于过分管制而失去了活力。于是各主要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达到。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制度大都是在战后建立的。由于生产力落后的一致性规定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制度具有经济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资源极为有限的特点。另一方面,政治上取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在当时的发展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把工业化看成减少进口,减轻外汇约束并积极扩大外汇储蓄,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政府为了把稀缺的资本导向工业部门,除了减免税收外,对货币金融系统进行了严格管制。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起以抑制为特征的货币金融制度。这种制度对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集中利用国内储蓄资源、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进口替展战略的实施。但是,政府信贷配给金融资源也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效率高的小企业和私营经济部门无法得到资金,只能从地下市场以较高的利率获取资金,或进行内源融资。汇率实行严格管制,造成对本币的高估,抑制了出口,影响国外资本的利用。因此,抑制型金融体系妨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政府干预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实施金融探化发展战略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环节。
金融自由化动因的国际比较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各主要工业国家的GDP平均增速为7%-10%。因此,较之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深化进程中出现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管理体制的矛盾与冲突,即以金融创新为特点,本质是市场深化进程中的金融重构。
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深化发展战略之前,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如低汇率、低利率、信贷配给、贸易保护等。在其经济发展的初期,“金融压抑”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能使政府有效地控制资源配置,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市场体制的日益健全,其弊端则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金融机构的效益得不到提高,从而限制了金融部门的发展,对经济起飞构成了“瓶颈”。因此,它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的目标有别于发达国家。它是为了调动国内私人储蓄,增加金融储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证投资更有效以及通过更多的金融储蓄减少对财政储蓄、外援和通货膨胀的依赖。其本质是为了消除“金融抑制”,解决落后的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解除金融抑制为特征。
金融自由化动力的国际比较
从金融自由化的动力来源看,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其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源自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的推动。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金融业本身的市场化、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像美国这类具有完善市场条件的国家,金融自由化主要由市场力量推动,由微观经济主导,而不是政府主导。政府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是进行法律法规的重建,为自由化提供制度支持。从金融微观主体角度看,动力来自竞争压力下的创新。在工业化国家,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显得非常迫切,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创新就要突破已有的规则和束缚,获得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活跃的金融创新成为金融自由化的直接动力。在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政府在信贷和利率方面的控制程度越来越松,逐步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各种束缚,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去积极应对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确保金融稳定。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动力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这类国家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并不完善,金融自由化的动力来源外部竞争力和内部追求效率的需要。从外部力量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程度的加深,原来的金融管制难以达到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实现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目标,从而导致本国资本的外流和国内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从内部力量看,国内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要求金融部门更具有效率,金融部门市场化程度急需提高。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大多是与经济市场化同步进行的,构成了经济市场化、自由化的一部分。这是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自由化的根本不同。
金融自由化理论基础的国际比较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到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早期工业化国家奉行“国家干预主义”,在金融内部实施比较严格的管制制度。但是,经历约20年的较快发展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工业化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经济发展陷入“滞涨”的泥潭。一些经济学者开始思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金融管制还是否有效成为人们新疑问。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相机抉择策略的必要性并不那么明显,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有可能加剧,而不是缓和经济震荡。因此,在货币主义看来,国家最好不要干涉经济。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者也持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西方社会的弊病是由于国家干预太多造成的,如果国家干预少一点,竞争就会进一步加大,垄断就会大大减少。如果国家用人为的方法(如管制、财政方法等)来干预资源配置,其结果必然是降低经济效率,提高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使经济陷于不稳定之中。这些理论转变了人们对金融管制和货币政策应起什么作用的看法,对大萧条的重新估价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改革,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改革进程。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还受国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理论的影响。由于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出现,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和金融当局对金融系统的管制权有弱化的趋势。况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实行利率自由化的要求。而爱德华•肖与罗纳德•麦金农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又为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深化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肖与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金融深化战略,可以在本国资金市场上筹集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金融抑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放松金融管制,提高利率水平,促进储蓄向其他金融资产转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成效的国际比较
西方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动因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金融自由化也给经济发展、金融深化带来了一系列正向效应,从而使金融自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不同国家所采用的改革方式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英国、新西兰实行的是激进式的金融改革,而美国、日本等国却实行的是渐进式改革,但却异曲同工,这些国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理解不透,实践中不能根据自身情况推进具体改革,以致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总的来看,虽然各国的情况各异,取得的效果各异,但都可以从中吸取不少经验教训,形成对我国的有益借鉴。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金融自由化实践中,尽管南锥体国家与亚洲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方式不同,具体实施带来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但金融自由化实践确实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利率自由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当面临国际投机攻击时,高利率客观上使得投机资本进行攻击的成本加大,不敢轻易进入,从而可以用于保护本国货币;外资金融机构进出自由后,竞争加剧,从而提高了国内金融机构的效率。金融自由化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破坏了经济的良性发展;金融市场无法良性运行;金融业的脆弱性加大。
结论与借鉴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工具而非目的。金融自由化是克服由“二元”市场结构所导致的“金融抑制”的有效途径,单从金融自由化本身的功能而言,它也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非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转轨经济应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是危险而脆弱的。如果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把利率自由化、金融业务自由化等作为目标,而不管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后果如何,必将导致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失败。
其次,金融自由化不是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进程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统一,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行为理性化和成熟化的进程相统一;同时,金融深化的速度安排还要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时进行必要调整,发达国家的金融本身就比较自由化,对利率往往只有上下限的控制,放开较易。而发展中国家对利率多数存在严格控制,因此,从严格控制走向放松,绝非易事。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劲,市场发育程度高,不怕同别国竞争。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较弱,如完全开放,很可能被它国投机者操纵市场,以致产生金融危机。
再次,金融自由化不是无序的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不应排斥金融监管。事实证明,由于一些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加之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过于激进,因而造成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在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在使金融体系多样化、竞争能力增强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造成了负担过重等问题,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跟不上金融自由化的速度,金融自由化往往会陷入无监管或监管漏洞很大的状态。
参考文献: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资金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企业就不可能具有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权利,也就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和运用的权利;同时,金融市场还可以加强企业的信用约束,增强企业的投资风险观念和事假价值观念,晚上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和字符盈亏。金融市场的晚上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出正常的功能,完整的市场机制是以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客观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变动、价格变动、资金融通以及利率的升降等要素的作用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客观调节的过程。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资金可以顺利流动,信贷即指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利率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才能自发的形成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没接,是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件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二、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的作用
金融市场将宏观经济的冲击和政府政策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简单说的,金融市场主要聚敛功能、配置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调节功能包括直接和间接调整宏观经济和反映功能主要包括微观经济的运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企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人们为购买房产或汽车而筹资的能力。股票市场的震荡,决定了许多人养老金的价值。金融市场的收益率通过对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反馈到商品市场上。正因为你如此金融市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宏观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完善使经济的更好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人们,使得经济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而活动,是一种用于补偿公共物品而提供的补偿支出。政府间的财政转移实质上是一种存在与政府间的财政补助,它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的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准仪或财政平衡制度。这种转移支付,实际上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特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的形式。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与其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下,财政转移支付就成了确保各级地方政府都能正常履行其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矫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的行为扭曲现象,弥补政府间税收分割缺陷,实现政府间的横向均衡和纵向均衡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制化原则。按转移支付的对象分类,可将其分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相结合的三种方式。按照是否带有附加条件及制定资金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一种对称性支付,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即不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也不规定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大致投向,三是专向性转移支付,即规定所拨款项必须转款专用。
1.1对直接投资的影响
直接投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接收外国直接投资量;另一方面是我国向外国进行直接投资的量。金融风暴之前,我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但是2007年次贷危机影响全球,我国的直接投资量有所下降,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接受投资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但是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却没什么明显转变,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55%,达524亿美元,以后的几年也在增长的过程中,由此看来,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量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是,对于投资的获益却有着很大的影响。金融风暴带来了全球性的货币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货币金融影响也十分巨大,当美元不断贬值时,人民币实际上也处于不断贬值状态,这刺激了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这种顺差的扩大会直接导致境外的直接投资效益降低,收获的实际效益远远低于企业的预期,使得自2009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下降,金融市场的预期指数降低,投资者的热情受到打击。
1.2对国内经济基础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生存危机。经营危机主要来自于国际化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国内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无形加大,使得企业资金回笼成为难点,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货币政策也为企业的信贷带来了问题,使得企业的风险加大,利润空间受到影响,很多有周密计划的投资项目也不能轻易实行。另外,经济链条的脱节也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经济危机中很多中小型企业濒临破产,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有链接性的。在这种经济基础情况下,国内的失业率会同比上升,国民的消费水平也会随之下降,想要大面积地刺激消费就会有着更大的困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已使得东南沿海的大批外贸企业关闭,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员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失业。鉴于本次金融危机尚处于快速扩散和蔓延阶段,加之近年来不断堆积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9年我国的就业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受阻也为国内的企业垄断带来隐患,会使得国家对企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的调控更加困难,导致更大的金融隐患发生。
1.3对进出口的影响
当前,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进出口金融贸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外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进出口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的当前,进出口问题还是十分明显的,2010年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1亿美元,增长22.3%,比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8931亿美元,增长29%,比去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由于国外市场的动荡,使得我国还遭受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因遭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至少几百亿美元,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通过调查可知,受进出口影响的行业虽然广泛,但是其影响程度还是各有不同的。电器机械及家电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盈利面较广,盈利企业比例在半数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盈利面较窄,其中有色金属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进出口盈利相对来说是最少的。
2挽救后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的对策
2.1后金融危机的经济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促使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基础正在建立,国际合作领域日益拓宽。所以对于经济实体的政策调整要注重与国际间的贸易合作,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由过去被动参与国际新的劳动分工到正在积极分享国际产品市场的同时,还在更多地整合世界资源。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上要保护和鼓励这种更为广阔的国际贸易合作,不能因为金融风暴就因噎废食,开展自给自足的经济。另外,要转变现在的经济问题,挽救实体经济,首先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政策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并且优先发展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项目。为了重树投资者投资信心的基础上,应该提高投资回报率,以便为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好准备。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新解决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失效,解决经济异常波动等一系列问题,以促进人与市场、社会、资源和环境等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
2.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面对目前的形势,我国经济必须迅速转型,不能过分依靠对外出口。要加大外贸多元化,主要是出口目的国多元化、产品结构多元化。对外贸易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考虑到对外贸易的多元化,不能走单一的交易路线,这样很容易在金融风暴之下造成经济的严重损伤,出现更大的经济问题。我国出口企业一方面应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如企业应当努力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在多元化的经济交易要求下,也可以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小范围的投资交易,将与人民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关系的交易列入到经济发展的管理范围之内,以小带大,做链条经济产业。同时也要考虑到与周边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资源配置,金融业要支持和促进国际间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能够准确为金融资产定价,市场机制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另外,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危机,扩大内需。在拉动总需求中,必须启动消费和投资。在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农民和农村问题,想鼓励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保等项目的资金管理和激活,保证农村要素市场的活跃,促进国内的经济内需链条无限延长。
一、引言
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延续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几个焦点问题。而经历了宏观经济起伏、金融市场稳定与动荡交织的趋向,整个国际金融的复杂性持续扩大、矛盾面也急剧扩张。未来几年,全球金融危机预警形势更加严峻。对于这些国际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我国需要更务实与真实的判断。进入2013年上半年,全球金融风险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金融危机或继续恶化。本文将基于对2013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测分析,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尤其对国际金融风险进行透视。
二、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回顾与反思
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焦点话题不断出现,题材炒作十分明显,一些机构对于经济形势判断的失误也十分严重,金融市场预期的混乱日益突出。
一是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前途的复杂性及欧元救助方案的错位。目前学界对于欧债危机的定义过于简单化和短期化,没有反应危机的历史过程。2011年以来的欧债危机进入2012年在处理中反反复复,没有从根本上解除障碍。一些关键问题上并未有新的突破,欧洲经济再度陷入二次衰退的危险仍然普遍存在。欧洲债务问题处理在财政盈余不具备甚至财政超标的前提下,财政救助无法解决问题。欧洲债务问题的处理关键仍在于经济发展以获得财政来源。当前欧洲债务利用的方式是反循环,容易激化和恶化问题。同时,进一步连接欧元以价值挑战美元,欧元又将面临空心化问题。当前,欧洲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欧元汇率难现贬值、扩大升值。
二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判断误区带来预期判断的错觉。2012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聚焦点。不过,美联储货币政策分析与论证出现偏差导致了全球经济从乐观转向悲观,全球经济悲观氛围加重,失业率担忧扩大,欧洲经济衰退加重,日本经济反复性扩大,发展中国家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减慢。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围绕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关注,世界经济上半年较乐观,下半年较悲观。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不稳定,货币政策方向难以定夺,未来应全面、深入评价这种对策特殊性和远见性。
三是流动性需求的进一步膨胀。当前,全球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结果和对全球的示范,资金周转过度存在。对我国而言,流动性过剩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实际上,流动性是交易的难易程度,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是一种货币现象,当代市场在流动性过剩形势下,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直接拉动价格高涨引发通胀。因此,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对经济的作用。同时,2012年全年,国际黄金价格受制美联储政策收缩凸起。美联储结构的调整和资产储备的变化抑制黄金价格上涨。全球股市方面,股价高涨与下跌两极分化,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凸显全球化的竞争力。美股年内的涨势十分突出,进一步推高纳指上涨和带动标普信息技术类股指数上扬。
三、上年度国际金融的分析角度与导向错行
首先,2012年最值得发丝的市场预期是强势美元反弹预期的简单化,而实际的结果与预期差异巨大,美元升值有限、贬值突出,并未真实反映和理解美元货币的诉求和汇率。全年美元贬值特色十分明显,并未达到市场多数预期的结果。因此,改变汇率观察的理论十分重要。对美元判断和理解的误区使得传统理论的经济基础决定汇率在现代经济中存在较大的不适用性,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需要观察和总结新的思路。
其次,危机定论的短期化。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雷曼兄弟的申请破产告知结
束,开始偿还债务。美国跨国公司的特殊性超越世界,新型跨国公司的模式在美国本土只是架构,主板在海外。金融危机的变异值得思考。同时,近年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跨国公司呈现萎缩,美国跨国公司在强大。
四、对2013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前景的预期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货币危机可能持续。2013年,美元贬值可能进一步扩大,亚洲乃至新兴市场货币的风险会加大。在产业准备不足的前提下,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础经济缺少竞争优势,而伴随货币升值的挑战与压力,经济问题泡沫及出口行业的风险可能导致货币市场失控和结构低效危机,对经济的良性增长和不利。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不足、效率不足都可能引起危机因素的形成,不利于自身经济发展。欧元上升将是未来半年的主要焦点。我国人民币风险加大,贬值的防范十分重要,但全球股市将会与汇率反向运行,进一步高涨将是必然。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将面临挑战,价格分化凸起。
第二,欧元风险问题。2013年是欧元的关键年。一方面,欧元核心成员国的分歧与分化凸显,直接打击欧元区的合作。希腊问题的恶化将继续,欧元被规划和分化将会值得关注。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不支持性不利于政策协调,但目前看来,欧元危机可能不会发生,但风险将不可避免。
第三,流动性问题。2013年全球流动性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技术囤积和策略累积将会加剧价格上涨的动力,加大通胀压力。政策失控动荡和危机可能显现。
总体来看,2013年国际金融市场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审慎和深入观察,金融危机将难以避免,控制力的挑战将凸显市场本质与品质、主导与被动的差异性。2013年的国际金融不轻松,难以轻松。
参考文献:
1.研究分析的背景以及意义
现如今,我国的金融环境的逐渐发展,金融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纵观历史,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状况对于经济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的重要。不过,这其中的重点是资金,资金的的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审视阻碍经济的向前。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都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但是,两个的具体影响关系如何,这个就是广大经济学者们所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我们任务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有三个点:首先就是会对于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数量进行调节,利用商业银行来作为货币支付以及货币流通的方法,如此,便可以有利于买卖交易的完成,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第二点就是给予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信誉度方面的保障。金融机构加入到经济建设当中去的话是非常有利于对社会闲散资金进行聚拢的,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第三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政府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政府进行对市场的调控时,金融方面的调控也是各个政府机构所不容忽视的一块,经济发展以金融为核心,金融市场能够健康、稳定、良好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是可以起到一个极大的促进作用[1]。
就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发达国家的完善与健全,家庭在金融市场的互动不多,参与较少。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表明,家庭在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为9.0%不到,其中城市家庭在17.0%左右,农村家庭仅仅只有2.0%左右;中国家庭在基金市场的参与率只有4.0%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7.5%左右,而农村的家庭才只有1.5%不到;在正规的金融市场整体参与率不高,在11.5%左右,其中城市家庭是17.0%左右,而农村家庭只有3.%不到,不过,在非正规的金融市场这一块的家庭参与率却意外高,其中35.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入款项的,还有12.0%左右的家庭是有借出款项的[2]。从以上的数据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的家庭对于金融市场参与情况,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农村人民在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没有城市人民的活跃度高的。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之中,金融学者们认为,家庭最好是将总收入按比例抽出一部分来进行一些风险投资,而投资者的对于自身的资产管理程度是决定投资金额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家庭在金融市场的参与率过低应该是和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关。根据其他的经济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股票、基金、债券等的投资方式,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而迅速额得到发展[3]。
2.中国的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
经济学上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可是,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就会使得经济的到发展。同样,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也适用这样的关系。金融的增长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以及其数量的增长程度;我们说的金融发展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增加,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其金融效率上面的提高,也就是表现在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所以说金融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一定需要金融发展。
金融学者们在对我国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之后发现,我们国家公布的金融增长中一直存在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存在,并且从1985年开始越来越多,一直到2000年,这些虚假的数值已经达到了1.08[4]。在去掉这些弄虚作假的成分之后,我们国家金融发展的真实程度并不算高,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2.29左右,这个数值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调控之下,对于我国的金融产业的进步是一直怀有着某种的错觉,不过,我们现在去除了这些,指出并去除了这些错误的所在,那么,就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政府机构清楚明白的认识到现今的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状况。
3.了解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增长与发展根据经济学之上的解释,发展是一种本质的提升,而增长则是一个数量上面的提高,量的增长最终可能会使得质的提升。也就是说,所谓发展就是不断的变化以及进步,并不是单纯的想着增加数量就行,按照学术意义来说,经济制度的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有了快速的增长,不过,这种增长只是金融市场中的资产量在进行简单的增加而已。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对我国的金融增长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的部分进行了删去,去除掉那些虚假部分之后所留下的,我们可以看作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由量的积累导致的质的提升,很明显,这样的改变也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
综上所述,金融增长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数量上面的增加,而经济的发展则是体现在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上面,这两者的主要作用是:第一,确立了衡量金融市场规模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的标准;第二,向人们展示了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所起到了促进作用等等。
4.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对于中国的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前期,要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让金融机构通过扩张还有不断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来刺激的,不过,到了后期就需要通过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新金融发展衍生的金融服务来对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些弄虚作假的成分在,所以在我们将这部分去掉之后,再来更客观和直观的看待我国的金融发展的水平。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下的单纯进行量的增加会导致技术相对滞后,最终导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本文是在我国的宏观经济上的研究,在理论上说明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原因,并且通过结合历史来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例如金融发展对于企业投资方面与研究开发等的一些金融领域的影响,包括家庭消费、投资理财、人力资源等等。我们在进行研究证实之前需要准确的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并且,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5]。
文章主要的含义是,如果说金融的发展能够提高与促使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发展的质变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发的话,那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简单的通过增加传统金融服务来促使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更加的倾向金融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制度规范等的方面入手,来使经济增长。所以,我国的金融如何才能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之下带动经济的增长,这是我们所需要积极研究与分析的。(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铁梅,王金明,吴桂珍,刘玉红.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J].金融研究,2013,(10),20一31.
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未来收益、资产等具有波动性。金融风险是指于企业、机构而言,任何有可能致使其出现财务损失的风险,是企业、机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其与金融市场波动性具有直接关联性。金融结构风险造成的损失往往在其自身影响以上。在具体金融交易活动中金融机构产生的风险,将严重威胁金融机构的生存现状。同时,如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到位也将产生极大的威胁,如产生系统风险,无法正常运行金融体系,甚至出现整个社会经济市场无序现象或产生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据具体标准可将金融风险进行多种类型的划分,如下:
(一)根据金融风险出现的根源划分,包含两类(静态、动态)金融风险。静态金融风险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不可抗力出现的风险,其与相应定律基本符合,预测具有准确性。动态金融风险是指因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风险,伴随时间推移动态金融风险产生的概率与影响作用也会随之改变,其预测难度较大。
(二)根据金融风险涵盖的范围划分,其包含两类(微观、宏观)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客观环境改变、决策误差或其它因素导致经济活动参与主体资产、信誉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宏观金融风险是指全部微观金融风险归总。
(三)根据金融机构类别划分,如银行、证券、保险等风险。
二、现代金融经济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金融发展格局不协调与风险向银行集中。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存在合理性较差的现象,具有较高间接融资比重,储蓄率与广义货币M2持续上升,进而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业。我国广义储蓄率较高及持续上升,如34.3%为1985年我国储蓄率,38%为1990年储蓄率;40.2%为2001年储蓄率,44.6%为2003年储蓄率。近年来,以我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达17.29万亿元,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适度增长的态势。在银行业发展中,其主要依靠大量储蓄存款吸收,与中长期贷款发放进行储蓄增长压力释放。通过大量数据显示,我国银行贷款中所占比例较高为企业融资,一般为80%以上,但股票与债券融资比例则较低。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过分依赖,将导致整个社会融资风险向银行体系过度集中。以长期发展而言,货币供给过度将对物价、资产价格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冲击,这对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不利,也将对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产生挤压作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主导型”为主,在整个金融资源中银行业所占比例超过90%,证券业发展滞后现象较为严重,保险业具有过小规模。在金融资源配置与金融风险分散中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该类金融发展格局,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无法满足,进而对金融体系稳定、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及呆账准备金不足2003年以后,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贷款比率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对此类指标的过度性强调,只会导致金融机构利用信贷投放扩大对不良贷款进行稀释或对有利贷款进行回收,实际上不良贷款存在的金融风险仍无法消除。目前,银行机构仍具有极大的呆账准备金缺口及具有较低的资本充足率。近年来,在国有4家独资商业银行内,高于国际标准8%的资本充足率银行仅有中国建设银行。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仅为6.15%。由此可见,伴随贷款增长速度的提升,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并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仍具有较大缺口,及较低的贷款损失承担能力。当银行资产扩张与资本金补充不符时,一定程度上必将造成其经营脆弱性。
三、现代金融经济风险问题解决对策
(一)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对金融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且对间接调控方式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与健全,调整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第一,货币政策决策民主化的实现,增加透明度,对货币政策决策水平全面提升。对金融宏观调控科学性、有效性地提升,对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能力地提升,都能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且能够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将货币、资本与保险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中央银行将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该货币政策不仅能够对经济平稳发展起到支持作用,还能避免通货膨胀及进行金融风险的有效预防。在日常流动性管理与引导市场利率中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应达到运用存款准备金、差别存款准备金及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组合的合理性,以此对数量调控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对中央银行运用价格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加以完善,在资源配置方面将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对货币信贷合理稳定增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第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对利率杠杆进行灵活应用,以此调整总量平衡度。利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起到引导作用,且按照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对其资产、负债价格利率调控体系进行准确确定。通过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行国际收支市场机制与管理体制建立,为贸易与投资活动提供便利。第三,加强与改进银行“窗口指导”,要求必须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贯彻落实,对支农金融服务加以改进,对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增加金融保障,调整信贷、产业结构,且对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提升。
(二)建立科学、高效防范风险与金融稳定机制
1、强化金融法制建设与实行依法行政。完善金融法制体系,对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法律边界进行界定,对各个金融机构的进行准确市场定位,对机构监管、功能监管特性进行合理划分,及时补充、改进其相关法规,实现金融机构依法行政。
2、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建立与完善。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合理性,确保金融评估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对整体金融运行状态与潜在风险及时把握,进行金融风险识别、评价与预警体系的合理化建设,且按照风险程度向市场及时提醒,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以此对金融风险的扩展范围进行有效控制。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在很早之前就曾出现过,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重,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具体表现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数量出现严重的不均衡,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的增长数明显更高,且规模也远远高于实体经济部门,不少金融机构都在不断的扩大兼并行为。随着分离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慢慢丧失了原有的主导地位,金融经济的地位则快速上升。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发生于金融领域,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外,反映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指标包括金融资产比率以及金融交易量比率,当这些指标上升幅度越高时,表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越明显。
二、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诱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经济的规模、数量以及地位都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随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对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致上来看,两者分离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下点:
(一)金融资产的快速增加
从产生时间来看,实体经济在金融经济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因此,实体经济一直推动着金融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经济才能逐渐发展,商业贸易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产品的数量增加时,商品交易才会产生。而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慢,金融的资产比率也在慢慢提升,这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金融管制较为自由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所以会出现分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金融的相关制度逐渐呈现出自由化趋势。金融管制自由化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大部分的国家都先后解除了针对金融经济的限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金交流越来越频繁。另外,随着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让国内、国际的贸易数量日益增加,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与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金,促使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我国对于金融的管制越来越宽松,使得国内的金融部门得到快速扩张,不少金融企业为获取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不少金融企业纷纷出售优惠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促使金融的贸易量得到大量的提升。第三,关于汇率的相关要求也先后被解除,汇率并不再一成不变,而是可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这也促使商品交易的数量不断攀升。
(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金融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就逐渐摆脱了对实体经济的依赖,从而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的金融经济的类型日益增加,促使金融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经济得到大力发展,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导致金融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三、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有效对策
就目前情况而言,不管哪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必须确保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发展与金融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实体经济。换句话说,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两者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都无法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看似只发生于金融领域,但究其本质可发现与实体经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表明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金融经济的发展过快,占据了实体经济原本的主导地位,失去了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经济造就了当前的经济泡沫,随时都面临着瓦解的风险。
1、宁夏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1) 储蓄率;(2)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3) 资本产出效率;(4) 宁夏银行业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宁夏经济结构则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而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主要体现在银行存贷款总额等方面.银行业通过吸收存款与储蓄, 积累资本, 再通过发放贷款或债券等形式, 为经济实体注入资本, 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宁夏银行业各主要指标值绝大多数都说明市场结构目前处在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中, 而且各类指标的集中度都在逐年下降,说明宁夏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在不断加剧,经济保持增长!
2、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以“宁夏生产总值 GDP”为应变量.由表1可以看出:宁夏生产总值 (GDP)从1999年到2010年这10年中宁夏生产总值的变化较大,数据波动也比较明显,都是趋于上升,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增加,宁夏的经济一直在增长.
如表1看出财政支出变化的趋势,自1990年起财政支出一直增加,1995年起财政收入也是逐年增加.虽然前期变化不大但后期反映出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和GDP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
对于宁夏金融业的各项主要指标便是影响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就包含有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所以宁夏地区人民币存贷款金额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左右宁夏国民生产总值的因素之一,因此其需求函数要受到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预算的限制. 表1显示出2008 年之前宁夏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变化不大可以看出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相平稳增长,2008年之后却是变化逐渐加大反映出宁夏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贷款是和GDP的增长是成正比例的.
二、经济增长模型的确定
1、模型的建立
结合宏观经济分析并鉴于数据的易得性,选取的指标有: 宁夏生产总值 GDP ;宁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宁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亿元); 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亿元); 人民币存款(亿元); 人民币贷款(亿元); 宁夏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宁夏从业人员数量(万人).数据选自宁夏人民银行近十年金融数据, 取 2009 - 2010年 10年的数据(见表1).
通过用SPSS软件系统对宁夏2010到2020年的上述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算及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由表2的结果可看出,模型总体估计效果比较满意,R=0.98,F=131.67.检验结果非常显著, 将回归系数代入模型(1)中得回归方程 (2)
2预测
当前,金融套利作为一项全新的金融投资方式,对于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金融套利,其实质是经济市场不断发展产生出的一种全新事物,其不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效地稳固了金融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为诸多资金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套利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资金风险,甚至严重威胁到我国整体金融经济的安全性。基于竞争激烈的经济发展背景,我国金融领域若是想要长足地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经济事件。深刻研究金融套利行为,为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金融套利行为
当前,我们经常提及的金融套利行为,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无法避免而出现的一些不均衡问题,金融企业及资金投资者借助此种状态来全面谋取大量利益的行为,被人们统称为金融套利。[1]同时,现有的金融套利行为,大部分都是以价格套利为主要形式的套利模式。依据我国颁布的金融体制及相关价值价格机制,有效构建金融市场,结合有效的金融管制,进而有效构成金融套利。
套利人员在进行实际经济套利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资金落实资金市场的均衡性。现有的资金套利活动必须要以金融市场的长效运行为基础,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经济市场内工作质量,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市场内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全面强化市场流通性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推动了金融经济发展。但是,金融套利行为也会对金融市场的经济运营产生诸多的不良影响,且极大地提升了市场资金安全的不稳定性,增加了资金投资的风险性,甚至会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为此,我国现有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意识,并对金融市场内部运营秩序与金融套利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金融套利行为特质:第一,风险较低。通常情况下,多个金融产品之间的价格变化比单一产品的价格变动要少很多,其区间获利多少与资金投资风险的大小都比较容易进行计算。为此,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为资金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风险较低的对冲机会,其也因此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喜爱与追捧。第二,资金付出成本低。众所周知,金融套利行为是金融市场进行经济运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金融套利者完全可以在零风险的状态下获取到理想的资金回收效益。[2]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成本,同时多元化资金投资的资金收益要比单一的投资回报收益更大。
二、金融套利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金融市场发展环境
当前,金融套利作为我国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投资行为,其主要以市场为具体导向,同时其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走势而不断进行变化。现有的金融套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金融市场经济。其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投资模式的多元化,其不仅有效地转变了过去传统的金融套利行为运营模式,同时也为我国金融套利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3]其二,市场经济体制与金融经济自由化极大地推进了经济市场的资金整合能力,有效地消除了资本主义的流通阻碍问题,放宽经济限制,不断减小市场摩擦。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增加金融套利者的套利机会。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与相关机制的不断放限,进一步加大了金融竞争,具体表现在金融企业自身运营发展上,也侧重体现在地区与地区间的机制竞争上。同时,竞争程度的不断强化也会有效促使金融市场中的各个主体对象更加积极地挖掘与探索全新的套利机会。
(二)金融自由化
众所周知,金融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市场的信息整合,有效地抹除了资金流通中的阻碍因素,极大地放宽了金融管理机制,减少市场摩擦,资金的交易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套利机会也将进一步增加。经济市场领域的不断扩大与管理制度的不断放宽,不仅表现在企业资金生存活动,同时也表现在地区与国家间的机制竞争方面。
三、应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金融机制与制度
一般情况下,一套十分完备且具备较强建设意义的金融管理机制,可以高效地引导现有金融套利者的套利地位,进而从根本上推动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效地保障金融资金可以更加快捷地进行流通,最终在金融市场中充分发挥出自我的工作效能。在全面带动金融经济的基础上,逐渐落实好节约金融市场经济成本的发展目标。为此,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及时构建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此来有效规划和处理在实际金融套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金融套利行为的有效管制,严格打击一些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全面保证金融市场可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4]
(二)不断扩大自由化金融套利理念的宣传力度
经济市场内的金融机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了可以有效地节约自我的经济成本,同时,全面保证市场可以更加顺利、通畅地发展,我们必须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将诸多新鲜的金融套利理念,科学合理地融入至金融发展中。通过不断加大对其的宣导力度,来有效强化金融套利者的印象,结合较为完备的经济市场运作体系,以此来不断强化市场内金融风险的抵御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的金融行业有序发展。
(三)不断提升金融人才的综合素养
当前,金融行业作为一个十分细致的行业,从事金融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就直接决定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稳定性。因此,身为一名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不断强化自我的工作技能,不断汲取全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和归纳工作经验,并积极展开工作反思。充分发挥自我的工作职责感,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涵养,以此来不断提升金融市场内部的信息化质量,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创新研发金融产品与相关工作机制
金融企业内部金融产品的创新与研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与资金交易风险,而通过专业系统化的经济规划与分工合作也进一步使人们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收获一定经济利益。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构建科学完备的金融产品研发创新机制,不断贴合金融产品的属性、安全性要求,以此来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成交量,进而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虽然金融套利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监管,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是在另一角度也极大地促使了金融市场的革新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要及时予以重视,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此来不断推动中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永康(1975―)男,陕西宝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 郑昭琪.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J].品牌,2015(04):73.
以发达国家先导的金融机构已经对碳价格的投资、贷款和其它相关经营活动制定了决策。发达国家努力开发与温室碳排放相关的新市场,并同时努力向世人明示减少碳排除,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重要性。美国非官方的色瑞斯①(CERES:Coalitionfor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Economies,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联合公司,总部在德国的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1月就对市值基准前40位的大型金融机构从企业治理侧面做了调查研究。他们研究了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对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并对此进行了评价并发表了报告书。这40家金融机构的市值总额占全世界金融机构市值总额的60%。这40家大型金融机构中由综合性银行(如: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美国花旗银行Citi等)29个,投资银行5个,资产管理公司6个组成。中北美籍的金融机构19个,欧洲籍15个,亚洲籍5个,再有其它地区籍1个等组成。为了能说明问题,色瑞斯(CERES)锁定了14项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金融企业机构中主要要件。报告书以被锁定这14个项要件为基准对金融企业机构逐一调查并予以评价。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14项与气候变化关联的调查项目中,主要的金融企业部门包括:监督委员会(BoardOversight),管理运营(ManagementExecution),公示(PublicDisclosure),碳排放权会计(EmissionsAccounting),战略计划(StrategicPlanning)等。
色瑞斯(CERES)的评价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就在应对气侯变化的对策方面,监督委员会(BoardOver-sight)的部门,优秀的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②、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特别是汇丰银行在16分为满分情况下,得了13分。汇丰银行情况是,赋予了企业责任委员会环境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监视责任,积极参与公司的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就管理运营(ManagementExection)方面的优秀金融机构有荷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农业信贷银行(法国)、高盛银行、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①。荷兰银行的情况是在理事会议程中直接提出制定了减少了碳排放数量。因此,在关于碳排放量的控制指标的项目2中以4分为满分,荷兰银行得了满分4分。高盛银行在最高经营中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得到了肯定,在3项目中得了以6分为满分的6分。在环境市场危险管理中加拿大皇家银行、美洲银行(美国)、美国花旗银行、富通集团②、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汇丰银行、高盛银行、美林集团③、日本瑞穗金融集团④、加拿大皇家银行、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从1992年就开始建立了环境风险管理的专门担当部门,得了10分满分的9分。瑞士信贷集团⑤把职员的评价成果与能源节约相关联的5项目中得了2分满分的1分。在公开披露信息(PublicDisclosure)方面,丰业银行⑥(诺伐斯科西亚银行,加拿大)在项目6中得了以8分为满分中的最高分数4分,在项目7中美洲银行(美国)得了以10分为满分的10分。碳排放权会计(Emis-sionsAccounting)相关联项目中,美国花旗银行实施方案得到了承认并获得以14分为满分的10分,是这个领域的最高分。
在投资商品方面,荷兰银行、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⑦、汇丰银行,荷兰国际集团⑧、摩根大通银行(美国),美林集团还有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零售商品的情况,美洲银行(美国)和英国巴克莱银行⑨和法国巴黎银行瑏瑠,富通集团等金融机构比较突出,与碳排放交易关联的金融机构有美洲银行,巴克莱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综合成绩来看,从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应对部门所得分数来看银行比证券投资(IB:IntroducingBroker)和资产运用公司所得分数更高。这是因为银行贷款给与了暴露在气候变化风险下的产业或企业。
对我国金融机构经营的启示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毫无疑问,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为了解决由于全球经济低增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全球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萎缩,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的新模式。在全世界一同对抗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绿色增长很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再度出现活力的突破口。为了转换成这种经济模式,从资本主义模式的方法论上看,金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跟进时代脚步,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上供应了多种绿色金融商品并已受人们瞩目。但我们现在的绿色金融产品,从支援绿色产业的绿色金融本质上看,其作用还是非常有限。在碳价格决定的新模式中,我国金融机构要确实做好风险管理和增长追求,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绿色金融,特别是碳金融属于新的业务领域,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不仅存在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利率和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且也存在着政策风险、法律风险以及项目建设风险、涉及相关核证机构的道德风险等。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还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因此,金融机构应主要采取事前性的风险防范手段,降低和转移风险。这就需要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等方面做好适应这种模式的准备。我们要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侧面,尽快对应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气候变化的测试基准,使我们金融机构得以尽快地建立应对气候的金融法律体系。
虽然最近国内金融机关也准备了绿色相关金融产品及各种制度,还出现了支持绿色增长产业的绿色金融,但因存在内在风险管理的不确定性,未准备绿色企业指定制度的多样性,可以说是处在还没有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初级阶段。以银行为中心出现了关于绿色金融的商品,给予对参加低碳经济活动的加入者提供优惠,或把银行收益的一部分转换为支持低碳团体的支援金,或对支持绿色增长企业提供优惠,或新生能源等,对关于低碳企业给出贷款,但还是缺乏在民间银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存款,和通过存款连接绿色贷款的银行起引导作用。缺乏以政策金融形态的政策金融公司进出口银行等,对于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及以后发展方向应该是:
第一,确立对绿色金融的正确概念并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要正确区分以改善绿色金融环境为中心的“环境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通过绿色技术等支持增长为中心的“绿色增长金融支持”的关系。同时要整个社会达成共识。认识到绿色增长是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第二,为了促进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的建立,有必要设立通过政府和监督机关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首先政府和政府相关各部门要为绿色增长的基础设施的建立,做好充分完善的前期工作。有必要形成政府各部属间的相关数据统一管理。在信贷的审查时,公布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的情报,反映银行信贷管理非财务风险的制度、贷款者责任制度等,为灵活性、多样化的绿色金融战略措施确立和实行政府部门高效率的团队合作。
特别是要确保与其它国家环境制度和金融商品的贯通。通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来达到对环境制度和金融法律商品的市场信赖性、公正性及透明度。再者,除了政府预算支持外,整个社会的责任投资和金融机关的绿色增长资金也要给予支持。要考虑建立绿色增长的概念政府。政府应该对金融机关对政府所属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流程和分配的方案进行必要指导和监督。
第三,强化绿色金融机构的作用。金融机关通过增大收益、管理风险、采购资金,节约成本等效率的改善,维持可持续经营。即,金融机构要以手中金融权为创立绿色金融实践机会,在规划好金融记过的事业战略前提下,系统化地整合和支持金融机构的绿色增长项目的发展。应通过公开情报信息、对绿色项目的评价等方法,确立绿色金融的投资原则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绿色成长的项目。要制定支持绿色金融的银行和金融投资公司的有效方案。银行以抑制企业破坏环境的项目投资。建立可持续的银行信贷系统,以保证银行可持续经营风险和信贷DB(回收率及破产率等)。金融投资公司应开发支持绿色增长、绿色技术为方向证劵,通过证券化过程对环境技术企业供给资金,并且促进绿色产业股票指数和绿色经营指数的开发等。
第四,要积极地培养绿色产业的投资者和绿色专门人才。在国外多数存在能源环境对冲基金(Energy&EnvironmentalHedgeFund),要专门培养绿色增长内在的风险回报(risk-returnprofile)投资者和与环境要素相关环境审查员等专门人才。
第五,为了限制全球温室化的发展,减少温室化气体的排放,建立最有效率性“碳市场”机制。要有效利用“碳市场”减少温室化气体排放,首先要建立排放权制度,确立控制温室气体的体系,国家计划性的改善和运营控制碳排放市场,要灵活应用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派生商品市场,发展CDM事业,鼓励碳排出权利的进出口。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机构在目前的低碳绿色增长时代,应尽快做出反映气候变化的证券资产组合的再评价体系,以便顺势创出对应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工具,并及时对这些金融工具进行恰当的分析、评价、交易和保存,随时对冲(被新的绿色金融工具取代)。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推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开发绿色证劵,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企业中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绿色证券政策可从资金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但这仅仅是从间接融资上来进行控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上市融资。因此,绿色证券政策从直接融资的角度限制了污染,并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