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11 11:4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建议

篇1

全国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我有一个大的梦想,就是把语文课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我想,语文是有灵性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思想者,而不是布道者。语文老师的语文气质会影响整个班的语文气质,语文老师是一个激昂慷慨的艺术家,学生也就是一个个热爱艺术的享受者。学生的感情像一座将爆发的火山,语文老师要有创设激情氛围的语文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千年前的《诗经》留给我们生命的痕迹,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诗经》里的每一位作者,带着千年的感动,用我们的激情点燃学生对《诗经》的激情。诗仙太白癫狂时所作的《将进酒》,给我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伟人的孤独,我们语文老师课堂上就是李太白,我们跟着太白的思路忧伤,我们跟着太白的思路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宣言。一首《山居秋暝》我们就是王维,我们带领学生走进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境界,品味唐诗的风韵。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育家李镇西说:“没有民主,便没有创造;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陶行知说:“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语文的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个体解决不了的难题。语文课时最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语文课也是最能合作的课堂,在合作中开拓学习语文的思路。老师要以合作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当中,老师最好从讲台上走下来,以学习者的姿态向学生请教迷惑自己的问题,老师毕竟不是全知全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合作队伍中,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学生之间的合作,需要学生敞开胸怀,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老师在合作学习中好比战场上的指挥官,学生好比冲锋的战士,老师既要组织好课堂,又要懂得决策谋划。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只负责提出问题,自己不参与当中,一切由学生把握;有些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合作解答,老师不做点拨;还有的老师选出学生代表,让学生代表替代老师的角色主持课堂。这样几种合作形式看似很民主,把课堂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学生,老师放开不管,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解。老师是课堂的第一负责人,老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发自肺腑的尊重学生,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青春的激情,努力让学生在帮助他人,学习他人的过程中,享受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语文教学就是得学会与学生合作。老师总结的问题要有可研究性,对普遍问题要做到清楚归纳,对个别问题要有针对性,这是师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分出学习小组,老师是总策划,各个组的组长是负责人。组长组织问题的归纳和整合,由组长把小组问题在班上提出。比如让语文合作办报纸,小组每人负责一个版面,让学生出题,互相出题,互相作答,对作文的评价,老师提出规则,小组之间互评,背诵也让组长检查,学生间互查。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的集体智慧的喜悦,学生对语文的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巧设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篇2

小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基础,是锻炼学生扎实的基础功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程度,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领悟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互动教学能够增进师生友谊

有人说,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小学语文老师是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之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会对老师的工作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见解和指导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的指引作用。因此,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老师给学生传授教学知识,

还有利于师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讲解“我的梦想”这篇作文时,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如何写好作文,还要多问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多与老师互动,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学识,还能够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意见和见解,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塑造。再者,互动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的重要开始。试想,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信任,那么,就不会以诚相待,学生不愿意跟老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关心学生。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老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不再信任老师。所以说,互动教学对师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衡量一节课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一名老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更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和总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开朗,甚至是有点调皮的。他们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思想总是会开小差,身在课堂心在外等。因此,教学效率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讲解,不能仅靠语文老师一个人去单方向传授,还需要学生的反映和回馈。互动教学能够让老师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吸收程度如何,以便老师更好地改善。在以往的很多教学实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授,学生在座位上呆若木鸡,或者是有些人心不在焉地回应老师,但是当老师提问,某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些都是单方向教学的弊端。老师只知道传授知识,却忽略了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老师问,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老师评论,学生改正。这样一来,以往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是能够改善老师教学方法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定的默契。更有利于小学语文老师增强对每一个学生的深入了解,从互动式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从而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地教育学生。

三、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小学语文教学与很多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相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在知识上给予学生教育,还要在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小学时期的语文知识大多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多与学生互动沟通,才能更近一步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也是小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多与老师交谈,让师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互换并且互相影响,能够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腼腆害羞不愿意回答问题,如果小学语文老师对此不管,而只是单方面授课,小学生很容易就养成内向腼腆的性格。所以说,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积极的性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多以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老师讲解完教学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性格。

篇3

蒋老师多年坚持实践、研究“绘本阅读”,开展了很多课外阅读的创新活动,如班级“流动书柜”、班级“小书虫”、每月推荐“金牌书”、长期开展的班级“读书会”分享活动等等。语文课不能只教一本语文教科书,优秀的语文老师,有远见的语文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让同学们的眼睛不只盯着一本语文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分内之事。

篇4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但是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而忽略了ρ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而另一部分老师则是更多地注重了教学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这样就让语文课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达不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

1.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了针对性对话环节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实行的应付了事,对语文课也完全没有兴趣。而且老师将学生拒之于千里之外,师生之间无法形成和谐的关系,这样既不利于语文课堂的深入开展,又不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活动。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候需要注意将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师生之间针对性的对话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2.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力度不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观念的落后等现象的出现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语文老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的。有一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仍旧遵循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不肯借鉴新进的教学经验,又把升学率作为教学目标,丝毫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地位,十分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学语言不规范

老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而且,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很多语文老师都存在语速过陕、语言不规范的问题。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实际上很容易造成学生上课缺乏激情,学习没有效率的问题,还有可能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频率偏低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有一部分老师觉得语文学科的重点是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完全不愿意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一部分老师仍然没有对多媒体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分不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这种重视结论、忽视过程、走捷径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从源头上剥离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性格,同时还扼杀和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措施的研究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要进入一种体验的状态,从文化、信息的角度感受到所学的内容,从而将语文知识转换为语文素养,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1.课堂教学要师生互动

初中学生的性格本来就是活泼好动,因此面对初中的语文教学,老师需要贴近生活,运用喜闻乐见、幽默风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初中生大多正处于青春期,老师需要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到学生的特点,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掌握语文知识情况,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学语言要丰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需要注意两部分。一部分是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在遇到典型的事务或者感人的情节时,应该运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最真实的情感。第二部分是要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气氛,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学生们积极的互动,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3.转变理念,发挥信息媒体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信息技术,现在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老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起来,将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作为提升教学手段的有力措施。老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拓宽语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还可以制作一些视频、动画、幻灯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帮助学习理解知识的背景。总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5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师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职业。但是,这一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是最费工夫最难出成绩的学科,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语文课,教师的上课效果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关系最小的学科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还是语文,对学生中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最没有把握的是仍然是语文。

当人们面对语文教师的时候,首先怀疑他的价值。甚至有些人断言:语文老师都不中用,每次阅卷都要落后,而且不出成绩。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尤其受到怀疑。难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激愤地说:“现在要找教语文的人还不容易?只要到随便找一个人来都行!”有语文老师说:“我愿意开学初学校把所有分工分好抓阄,抓到哪科教哪科。”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确实给语文老师带来了许多压力,以致不少语文老师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

到了重视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时候了。为什么医生越来越吃香?因为医生在不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语文教师要真正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一度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当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有依托,才有保障。

从现代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专业精神,提高专业修养,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这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说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业的提高、文凭的提高。因为学历不等于能力。周正逵先生有一段评论说得好:“解放前很多高水平的语文教师都没有高学历,像叶老、老舍、夏丏尊。现在全国语文界最耀眼的明星差不多都没有学历:东北魏书生是初中毕业,上海钱梦龙初中毕业,北京最有名的宁鸿彬是中师毕业。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简明的论述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主要指语文教师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要求的提出,对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相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条件是:1.风趣幽默。2.有文学才华。3.能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4.善于把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5.备课时,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理解课文,再看参考书。6.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自己尽量会背。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不喜欢上课死气沉沉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像进了教堂一样。课文本来挺感人的,可给老师一讲,就索然无味了。我总希望语文老师多点激情,多一点热情奔放或义愤填膺。

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其实很简单,就是对课文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能够不按教参讲课的老师,就最受欢迎。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必须做到,这才是有真本事的语文老师。

对于这些来自学生的要求,我们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作为新课程下的新一代教师,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希望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语文教师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育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这其实是所有课程应共同遵循的教学原则,语文的工具特征使得语文课程广泛涉及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和科学等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注重积累。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问题;对策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已推进数年了,到底如何改,怎样革,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中学模式”,还是现在的微课堂,给初中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热闹非凡。但遗憾的是,这些相当先进的教学模式传到别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时候,似乎水土不服,开始时,老师和学生激情飞扬,不久之后则是一片沉寂,乱象丛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模式化束缚人的手脚,也束缚人的头脑。”“方法是艺术,因此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而今天,我们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恰好陷入了单一模式的循环之中,即教学为考试服务,为排名服务,为升学服务。所谓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改革实为应付之举,要走出这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改革

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根本就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否,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关,或许与其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取长补短,就要看初中语文老师是否“因材施教”了。初中语文老师要注意语文教学中的总结,善于总结,深入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从自身及初中语文学科特点找差距,从学生实际出发,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从前的经验只可借鉴,投机的行为不可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变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遵循学生发展水平的策略,在课堂上既要重视教师的导,更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即教师“脑中有课程标准”“胸中有教学方法”“眼睛中有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生要真正做到了如指掌,了解他们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和感受,把最适合他们的语文教学方法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进入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片面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因此,语文老师对语文课堂教学仍把握不准,怕放而乱,收会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尽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进入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同时,部分语文老师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在教学中有利的教学机会适时给予学生点拨,使好的教学机会一闪而过。热闹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抛弃了基础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形成了课堂热闹,掌声不断,知识掌握浮于水面。古人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果我们现在不审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所谓高效课堂教学,新一轮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就会在热闹中走向末路,或许会使一代人垮掉!

三、重新认识初中语文老师的职责

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就是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不论是之前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课堂始终是关键。新课改提倡给学生减负,所以课堂由45分钟改成40分钟,而教师要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成了现在社会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多方面的社会经验,将重点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好的建议。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重新认识到: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在课堂上有亲和力的同时,还应有威慑力,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才能。教学中应重视平时的每一堂课,扎实每一堂课,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当然,老师的教学还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合作,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善于引导学生往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篇7

一、重新审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课后,我明显地发现,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神专注了,眼神中有对知识的理解和渴求了,面部表情丰富了, 坐姿挺立了,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认真了。学生在周记中反映希望能多做这类活动。是呀,课程专家吕达先生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我的学生们不是很好地应证了吗?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如果说学生有对语文学科的厌烦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现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去探究,去摸索方法,去实践构想。正处于对新事物好奇阶段,有着极强叛逆行为的中学生,给他们一个难题一个没有规律没有框架的世界,不是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吗?,让他们在摸索的路上发现问题,锻炼能力,培养素养,不是我们的期望和目标吗?

也就是说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确切说是活动课的乐趣),生活本身的乐趣。这不是语文课原本面目吗?这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果吗?

二、抓住学生的热情和激情,落实合作精神

学生积极主动的要求做活动,说明他们有兴趣有热情,作为老师,该大力的赞扬并鼓舞更多的人把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而这方面,我 作的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1、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2、对综合性学习认识模糊。3、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4、学校管理方面,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缺乏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支持。因为活动本身就意味着团结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校与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忽略了此,就有可能让活动成为几个人的展示课 ,成为一种呼唤全员参与的口号,成为限制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切实开展的绊脚石。

三、综合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则是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引和指导,这样他们才可以做到更快更好地成长。

就像一出戏,学生是主体,学生自己去编剧,去设计情节,去把握主题,设计语言,去选取演员,去准备道具,去串起各个环节。如果缺了审剧这个环节,编出的剧本就有可能粗糙肤浅。老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对剧本的审查。表现为人物语言是否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人物形象的表演是否突出了人物心理,道具的准备是否都是表现主题需要的,主题是否突出,前期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意外情况发生时怎么处理?……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老师这个编剧者去发现,去给学生以指引,并引导学生做得更好。就像,开场白主持人出现的尴尬局面,如果我能在活动前给些提示或建议,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会避免,活动后的遗憾就会少得多。

四、主动听取他人意见

事情往往是旁观者清。

活动结束了,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哪些?可以怎么样改进,哪些同学有着别样的长处,当局者往往是看不到的。主动去请教,去听听其他班同学的真切意见,听听听课老师的评价,主要是缺点方面的,这对于组织和参与活动的学生及老师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交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为我们今后的路扫清障碍,路更加宽阔,从而让我们在批评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坚定了一个观点:语文课不该是分析课文课,语文课应该是活动课,是户外课,是读书课,是讨论课,是充满了笑声,充满了紧张论辩和回忆的课 。而要想让语文课达到以上所说,就决不能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语文老师,要敢于而且应该让语文的真性――生活之美渗透其中,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认真切实地落实下去。

篇8

“儿子,不论从哪个角度说,老师对学生冷嘲热讽都是不对的。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的弱点,老师的弱点她自己未必就不知道,可能是一时忍不住吧。因此,不要过于苛求老师。”我想了一想,对儿子说了这样一番话,儿子点点头。

“妈妈,语文老师就不一样。那次他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想好,心里怦怦跳,很不好意思,就站在那里,赶紧使劲想。他又挑了两个同学,可能都是没想好就都没答对,但是,老师不讽刺我们。这时候,我忽然想起来了,示意老师再答,结果答对了。语文老师表扬我站着都在想问题。你看,语文老师就懂得学生的心。”对语文老师,儿子心悦诚服。

听了儿子的一番话,我给儿子提出这样的建议:“今后老师再提出问题,若自己没有想好你就提醒老师――老师,我还没想好,我再想一会可以么?不要不好意思,这没有什么。我想老师应该会让你坐下从容思考。因为老师提出问题,是需要给学生思考时间的。”“我试试看,我觉得语文老师可以接受这样的请求!”儿子肯定地说。

谈话结束,我陷入了沉思。这两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孰是孰非,已不辨自明;但在“粗暴”和“温和”态度的背后,不难看出,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从而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说,课改走到今天,“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称不上是新理念,理应成为新的常规了。若要教师来回答这样的理论题目,相信每个老师都不会答错,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就做出和教育理论相悖的行为呢?人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论为什么却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仔细想来,可能有这样两个原因。

其一,师眼看教材。

由于教师长期教授这些知识,对问题的答案就烂熟于心。因为对答案太熟悉了,不自觉地就认为问题不难,所以,提出问题就希望学生对答如流。若老师能够深切体会学生初次接触课文的陌生感,相信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其二,师眼看课堂。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09

高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要求的提高,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找不到正确学习高中语文阅读的方式,导致学生一看到语文阅读就愁眉苦脸。本文主要从平时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下面就来详细的讲述一下。

一、从平时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分析

(一)从老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一是老师要注重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学生所做的语文阅读的文章是不同,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答题技巧,就可以应对不同的阅读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平常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只是重视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学习,导致学生遇到不同的阅读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答题时乱答一气,导致阅读的得分不高。例如,语文阅读中常有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就首先从这两方面下手。文章的结构一个方面是看文章是否用了排比、顶真这样的手法,让句式显得十分整齐;第二个方面是看文章的句子是否长短错落有致。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考是否用了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句子显得更加生动。老师在教W生赏析句子的时候,把答题技巧交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是高中语文老师要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现在很多高中学生是谈阅读“色”变,学生从内心就抵触语文阅读,一到语文阅读课,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相反,在做阅读题时学生总是找不到答题的感觉,会导致会对阅读生出厌恶感,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能会下降。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

一是学生要多做练习题,多总结做题经验。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讲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具体的将老师讲的理论落实到题目上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将理论落实成实际的做题经验,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阅读知识渐渐的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技巧,语文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例如,语文阅读中对作者的写作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分析题目。高中语文老师会在课上给学生讲解这样的题目如何解答,并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在课下就需要对这一类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将老师讲的技巧运用到答题中,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一下自己的做题经验,在之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再回答这类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做好。

二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在实际的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难题时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老师和同学对具体阅读不懂点的讲解,学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自己在阅读上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就会慢慢的积累语文阅读的经验,语文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从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分析

(一)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阅读古文,对古文进行理解,然后再进行答题。古文阅读的重点是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主要是古语与今语差别大的地方。古文的文章简洁,词语的意思多变,让拥有现代思维的高中学生来理解古文,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古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句子翻译,下面就从题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古文阅读中的选择题是对个别字词的理解,像是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的方面。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像是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之后,很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学习古文的字词句时需要老师多给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习古代词时。虽然有的词在古代的意思多,但是终究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高中语文老师通过对一些词的总结,让学生记住,在答题中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古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翻译。古文阅读中的对古文句子的翻译是对古文阅读理解综合性的考察,对句子进行翻译时,一是要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变换的句子结构,二是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理解,找到这个字在这个位置最合适的意思。学习古文句子翻译需要老师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和学生对进行练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现代作者写的文章进行分析,相对于古文阅读来说,古文阅读只需要对古文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现代文阅读不仅局限于对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还要对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行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下面就具体进行分析。

一是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的题目,像是寻找文章的时间线、对文章的个别句子进行理解。学生只需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表面意思理解好,就可以顺利的做好题目。

篇10

    其次,还感觉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和我上小学时不一样了。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真是很宽广,了解的知识相当丰富,个别学生的知识面真的很令我吃惊。回想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应该说他们比我们上小学时接触的世界范围更广了。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多地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便应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也应该是现代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吧。

    此外,感觉自己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本来设计好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思考?当学生没有按照自己计划好的方案思考时自己该如何引导他?这些问题对我来说确实是老大难。听实习指导老师说这些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否则很难应对课堂中学生偏离课堂主题的问题,甚至方法不对,引导不好很有可能会造成越引导,学生越偏离你设定的主题,结果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若是能掌握善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指导老师也说这需要老师自己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或方法。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长期的努力。不过就目前来说,自己还是要多听听指导老师的经验,借鉴一下,这样在接下来的讲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帮助。

篇11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有着宽泛指向的重要学科,它以语言为核心载体、以文字为写作工具、以文学为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是人们用来交际与沟通的重要工具,正因为有了语文的出现,人类文明才有了巨大进步。我们要更好地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为语文教育寻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而在新课改的基础下,怎样切实深入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关于如何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热潮下许多人提出了各种看法和建议。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语文课堂教育上,需要将目光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才是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当然教师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老师需要认真设计与准备,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工具,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老师习惯于采取灌输型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十分欠缺,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大力普及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对推进新课标的执行力度还不够,有许多老师仍旧采用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还没有将意识转移到新课改所强调的标准上。在教学时,老师普遍认为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考试重点内容,而忽略其他内容的教学,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如果老师能够积极准备上课内容,语文课堂可以变得丰富而充满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将提高分数当成第一要务,把考试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讲解内容,将语文课堂变成了乏味的课堂,“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课堂上,用板书方式讲解课堂重点是语文老师普遍采取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突出学习重点,但是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无益处。这种方式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学生们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低。

(三)部分语文老师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少部分一线工作的语文老师整体文化素养不高,难以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设计出的课堂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们普遍以考试为教学重点,这与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不相符。

(四)课堂教学目的不清晰

语文学科是学生从小到大的重要课程之一,这是因为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忽略语文本身的重要地位,教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帮助。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少,一般都是听课和做笔记的学习方式,和老师之间缺乏互动。要深入贯彻执行新课改的要求,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就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授课模式。老师需要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要发挥积极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充分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根据课文中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然后进行提问。也可以通过引用歌曲《荷塘月色》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悠扬的歌声和优美的文字相结合,更加突然凸显课文的主旨。通过这种方式慢慢转变原来学生不发言的课堂格局,让学生逐渐适应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方式,在学生答题之后老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建立学生答题的自信。为了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积极发言,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抢答题,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几个成语,留下一两个空白,让学生来填写,或者写出容易出错的词语让学生写拼音。利用这种课前的预热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这种方式不但能学生交流观点和看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创建小组是带有明确学习目的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组成员提前预习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对每个小组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并概括符合问题的答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答题的兴趣,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答题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这种小组模式还可以用来讨论试卷题目,学生们通过讨论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原因并以此督促自己。同时,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还可以说出自己的答题思路,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思路进行辅导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程,让学生感觉枯燥而生硬,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强烈。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教学工具的引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让学生们观赏完片段后结合课文内容再进行深入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畅谈感受,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变得更深刻,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变得更多样化。

(四)增加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本,有一部分是名著节选,有一部分是戏剧节选。学生在初读这些文本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作品的表达理解也不到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相关背景做一些介绍,并且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课时充分,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长时间累积后,学生的知识面自然能得到提升,之后再阅读这类课文,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人物个性、作品主题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挑选一些戏剧类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老师可以设置表演打分环节,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表演”角色,仔细揣摩角色人物个性和行为动机,用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助于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处理好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绝对的核心,学生们一定要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标中提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和学生展开平等的探讨,课堂内外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自身素质为目标。要真正地尊重学生,就要从尊重学生的性格和对待事物的看法出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尊重、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学习。老师需要意识到的是,自己并非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因此,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质疑。老师要勇于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要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只有这样,二者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的对话。在新课标中有一条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特体验”,此处是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经常是多样化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还要鼓励和欣赏他们的理解,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不仅仅是表扬和肯定,也包括正确的批评,对应该指正的地方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才是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应充当高效课堂的教学主体。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课程深化改革,创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且提升学生语文成绩。

【⒖嘉南住

[1]刘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1):179.

篇12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为的工作用语。优秀的教学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不管现代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一旦离开教学语言,就会一筹莫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享受。

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不清楚

语言清楚就是说话明白,具有条理。说话明白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而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清楚这是必备条件。然而,在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课堂表达,用一种自认为标准的方言普通话教学,以至于在课堂中经常爆出一些笑料。如:某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个学生,这一学生因紧张而回答时断断续续。这位教师就说了一句:“你别洁意(方言,意思是不要害怕)。”而学生不知道这“洁意”是什么意思,误以为老师嫌他回答太慢而更紧张。结果学生抓耳挠腮,无法继续回答教师的问题。

2.教学语言不准确

语言准确是教学语言的灵魂,语言准确,就要求教师能确切地使用概念,正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并且做到思维,推理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不准确这种错误。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一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讲课时不能说错话,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否则,难免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文化素养产生怀疑,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对教师失去崇拜感,课堂气氛也将失去往日的活力。

3.教学语言不风趣

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天天听,天天用的语言。学生应该喜欢学,教师应该容易教。可事实并非如此。经常会听到学生的反映:“我们的语文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讲起来没一点味儿。”“老师讲课像念经,一上语文课我就想睡觉。”“我一看见语文老师就头痛。”是啊,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我们的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语文课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必定能“抓住学生的耳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不倦。反之,课堂上教师语言枯燥乏味,缺乏生动性,必将无法抓住课堂上的“听众”。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4.教学语言不简练

教师语言要“少而精”。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还不能用尽可能少的话来恰当地表达出要将的内容,学生难以明了、难以接受。在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尤其是部分老教师)讲课,往往会废话连篇,罗嗦繁冗,东扯西扯,绕半天圈子也讲不到要点。学生忍受45分钟容易,要让他们喜欢这堂课,定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喜欢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教师教学语言不合乎规范要求,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原因

不注重讲话的技巧,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接受幽默的语言,教师缺乏对幽默的语言的研究,从而对在课堂上用幽默语言教学达到的效果认识不到位。或是教师的表达能力不强,本是很简洁的语言,但因为老师语言的不简洁学生听起来不仅不易明白,而且还感觉到很枯燥无味,像是催眠曲,学生听了昏昏欲睡,这样影响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2.客观原因

一些教师自小语言表达功底就不够扎实,他们本身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学好普通话。因为教师本身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所教的学生普通话也会受其影响地跟着不标准,并且对学生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以前对教师的普通话也没有严格的要求,马马虎虎学一学,就可以教学生了,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严格的学习,教师的普通话肯定是不标准的,现在虽然对教师的普通话有严格的要求,可是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去学,这些也是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教学语言要有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流畅、准确的普通话。二是教学语言在遣问、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语、复义语、颠三倒四等语病,力争把知识准确、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如,语文课本中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会发生改变。“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和“这个学生真聪明”同是“聪明”一词,可词义却正好相反。因此,对此种语言现象,教师必须明确讲清,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只有准确性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明白,才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层次,才能谈到语言美。

2.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语言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运用不同的语言。如,某教师进行课前5分钟口头作文训练,个别同学不愿当众讲话,对此,我采取了不同的动员和激励方式。对一个借口“没有准备”,不愿上台的女同学,我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不理想,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精彩,难得可贵。你愿意试一试吗? ”对一个腼腆、忸怩,自认为“不善辞令”的男同学,我说:“内秀的人不靠辞令取胜,靠的是他的真诚。我相信你有比一般辞令更能打动大家的实际想法。 ”……结果,同学都登台发了言。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语言的针对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