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11 14:33: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关于乡村旅游发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

篇1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文化旅游 旅游管理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tourism,Culture and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087-01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起步之初发展迅速。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乡村旅游业整体呈现出了从高速增长到逐渐下滑的态势。如何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周期,使其真正走上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笔者在此尝试着对乡村旅游业的运作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可持续发展中走生态旅游路线

对于乡村旅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开发过程,才有可能世世代代健康发展下去。

从生态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与对基本生态进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这可以为项目方确定旅客接待容量提供依据,从而解决了在乡村旅游供给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难题。

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控制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要与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协调,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

从经济的可持续角度说,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能取得经济效益,并且要能有效地管理资源,以便造福子孙后代。

二、利用优势,贴近文化旅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应该看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强大后推力――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深厚文化底蕴。这反映在乡村旅游方面,便是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的环境、氛围。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曾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乡村旅游才有存在的精神意义。

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我们可以衍生出两种旅游地的构建方式:

一种是将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这样方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为,它是保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这是其形成的根基;同时,旅游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附加,而不是单一的生产形式,这样的复合经济结构受旅游客源市场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小。

另一种是异地集中保护,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这种方式的生命力就不及第一种,容易给人一种单纯模仿、再现历史场景,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上的感觉,而没有真正做到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营养。

三、认清本质:注重“游客体验”

游客即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是整个旅游项目兴衰的核心,没有长久的游客吸引力和游客体验管理,再完备的措施也不会为项目带来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乡村旅游地中的游客体验已足够的重视。

首先,要确定游客的体验需求。乡村旅游项目在定位时最需要考虑的,是游客群的定位,即想吸引哪一部分游客。

其次,要完善游客体验的供给平台。游客持着不同的体验需求来到乡村旅游地,旅游项目应能形成有效的体验供给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游客体验平台是重要的途径。

四、加强学界理论研究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系统而宏观的,对规律的总结、本质的认识会为实践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为构建乡村旅游理论体系,对乡村旅游概念及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但由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客源市场定位等的理解不同,对其概念的阐述一直存在着分歧,甚至尚无一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这种学术理论的不稳定性显然是不利于乡村旅游的现实发展的。

今后在加强旅游学界的理论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尝试:不断发展创新研究方法;重视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以及有选择地吸收、笑话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

五、加强管理,规范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行业自身的管理和规范。对于乡村旅游更是如此,它面临的许多基础性的制约瓶颈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支持。

第一,党委、政府要对乡村旅游业有足够的重视,结合中心工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旅游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方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引擎,是发展旅游业的新亮点,是就地实现非农化和改造农村的新途径。

第二,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建设需要。乡村旅游是一项涉及多种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反过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会促进这些行业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制定、实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社区居民的系统培训计划。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这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农民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旅游管理规范化。针对目前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进行卫生管理、安全经营管理、价格管理,保证乡村旅游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农村经济,2005,(1).

[2] 万青.乡村旅游探论.许昌学院学报,2004,(6).

[3] 张健华等.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商业研究,2008,(1).

[4] 杜江等.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学刊,1999,(1).

[5] 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

篇2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转载),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篇3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93-01

榕江,旧称古州,古为江南八百州之一。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都柳江上游,地跨月亮山、雷公山,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全县总面积3318.5平方公里,辖19乡镇,居住有侗、苗、水、瑶等四大少数民族,总人口36.4万人。榕江是苗侗祖源文化集散地,素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

一、立足际,因地制宜充分做好旅游资源分析

1.综合区域分析

1.1地理区域――黔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

榕江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位于都柳江畔。榕江县城至省城坐动车仅需一个半小时。距广西桂林365公里,柳州366公里,因此有“黔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地理区位优势尽显。

1.2交通区位――大交通良好,小交通不断改善

榕江县交通环境良好。贵广高铁穿境而过,并设有榕江站。G76、G321、S308等多条公路于此交汇,构成了便利的公路体系。水运方面,船舶顺都柳江而下可直达广州。航空方面,东北、西南与黎平、荔波毗邻,距离不足100公里,整体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格局,可进入性良好。

1.3旅游区位――区域旅游发展重要节点

贵州省“十三五”提出构建“四圈二带”的旅游发展格局,即以凯里为中心的雷台剑苗族文化旅游圈,黎从榕侗族文化旅游圈,镇远-施秉-黄平-岑巩沿阳河旅游圈,天柱-锦屏-三穗沿仰阿莎湖旅游圈,沿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两条旅游带,榕江是黎从榕侗族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广高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

2.自然条件分析

榕江县山地众多,地貌多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生物资源类型多样,潜力巨大。榕江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3.01%,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物种多。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复杂的森林植被和地貌,给野生中草药创造了繁育宝地。在月亮山、雷公山、百药山、八万山等大山中保存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中草药。

3.历史人文条件

榕江县苗族、侗族文化十分丰富,如爬窗探妹习俗、招龙节、牯脏节、茅人节、萨玛节、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芦笙舞、古瓢舞、木鼓舞、多耶舞等,风情浓郁,品类众多。除苗侗外榕江县还有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此外、榕江县还是“红色革命老区”、“贵州省体操之乡”。

二、山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

1.优化旅游布局

按照“一心三线”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树立榕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构建“民族文化,原始生态,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科普探险”等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

1.1一心

“一心”,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突出以县城为中心的地位,在县城,由南到北合理布局,“头塘生态小镇,杨家湾康体养生基地,苗王小镇,五榕山城市主题公园,百榕健身公园,森林公园,江滨国防大酒店,综合体育运动场,卧龙樱花生态园,西南花木基地,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现代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城市客厅,乐乡美丽乡村,笔架山户外运动基地”等一批山地特色旅游景点,将县城建成农业观光、旅游集散、商务会议、康体养生、文化发展、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宜居、宜游、宜购、宜娱的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城市。

1.2三线

“三线”,即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打造以大利宰荡为核心的侗族大歌及传统村落旅游路线。二是打造环雷公山百里苗侗风情旅游路线。重点推进寨蒿国际旅游度假区,乐里七十二寨侗寨旅游景区,茅人河景区和小丹江景区。突出民间传统节庆活动、自驾、露营和康体养生项目开发,探索推出民族斗牛等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体育赛事或体验项目。三是环月亮山百里梯田旅游线路。依托月亮山原始生态和原生民族文化,探索穿越月亮山、孔明山原始森林探险路线。

2.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

2.1交通设施

以农村公路三年会战为契机,实施县城内提等升级工程,通过小火车通道,打通景区、景点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完善旅游通道沿线标识、标牌,逐步开通旅游专线。组建旅游服务车队,加快形成方便快捷交通网络。

2.2接待能力

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宾馆酒店餐桌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完善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住宿接待及休闲活动等配套基础设施,扶持培育一批星级酒店、旅游饭店、乡村客栈、民俗宾馆、购物中心和农家乐等,提高旅游服务和接待能力,让游客“食之放心、住之安心、行之顺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

2.3旅游公厕建设

完成大利、宰荡、乌公、小丹江、加宜、八蒙、摆贝、定旦、亚勇等重要民族旅游村寨和G321、G356、G211等重要道路公厕建设及管理。

2.4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用人机制,引进专业旅游规划团队、管理人员,高标准做好旅游项目策划、开发;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人数据库,抓好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和讲解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批经典民族艺术节目,培养一批优秀导游。物色一批法语人才,让相约未知地带变成已知。

2.5三江两岸大力宣传栽麻种竹栽花活动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把沿河居住的老百姓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并逐渐形成管护的理念,把三条江打造成三条绿色长廊。

3.全力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

3.1高标准明确发展地位

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未知地带户外探险基地”、“康体养身基地”、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大力实施“文旅兴县”和全域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井喷式”增长,助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3.2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突出公司投入主w,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县级旅游融资平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村委会+公司+景区+农户”方式,借鉴“三变”模式,盘活景区和旅游村寨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资产,让群众参与景区、景点建设并从中受益,切实发挥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作用。

3.3抓好项目建设

抢抓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18年在黔东南召开的机遇,加快推进大利侗寨、宰荡侗寨、寨蒿国际旅游区、小丹江旅游景区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充分挖掘榕江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积极谋划三国文化、古城文化、苗王文化、娘美文化等一批具有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渊源的项目落地建设,用项目建设展现榕江精彩故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

3.4推动“旅游+”融合发展

做好“旅游+”这篇文章,以“旅游+”带动榕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推动“旅游+农业”。加快美丽乡村、特色农产品、林禽种养殖基地以及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头塘生态小镇和“古州田园”项目建设。

(2)推动“旅游+工业”。以景区标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围绕银饰、刺绣、蜡染等民族民间工艺以及苗侗药饮片、制剂等民族医药产品、开发出一批本土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必购商品”,探索发展工业旅游。

(3)推动“旅游+城镇”。积极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积极打造“山水田园城市,特色民族城镇、和谐美丽乡村”。

篇4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 交通 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 环境 优美,民风淳朴,民俗 文化 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 农村 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 社会 主义 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 公共 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 管理 ,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 旅游 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 调查 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 指导 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 环境 卫生建设与 管理 。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 农村 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 通信 、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摬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 文化 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 市场 。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 电视 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