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12 10:1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要求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都是值得提倡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障。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是在坚持理论观念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推行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作用

1.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确立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观念的确立为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保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开放和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流动体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劳动之间,制度性的障碍被消除了。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三个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保障平等、和谐、互助互利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劳动的平等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劳动观念,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2.劳动的合作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合作劳动的观念,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合作劳动的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

公平是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以及发展的看法。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实现的,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了人人都可以平等去竞争,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主要是按照社会成员对其需要进行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而强调结果的公平,则是强调社会资源的分配时平均的,结果的公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理念就是满足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制度的公平来确保自身的权利不被侵犯。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公平观念教育

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制度公平保障了人们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制度维护自身的权利,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避免不公平的竞争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理解比较透彻,对资源分配的平等比较在意,而对制度公平却没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的制度公平,必须实现按需分配,强调多劳者多得。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平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公平有新的理解,使大学生摒弃结果公平的想法,改善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只有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公平观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才能放平心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生观与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观建设的要求

人生观的形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必须树立以为指导,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完善,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创新精神的教育

篇2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讨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多种多样的思想和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和磨合,形成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当前严峻的形式,高校应该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优势,利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所形成的智慧思想和人文哲理,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目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戏剧和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目前成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工具,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了解这些节目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清明、中秋等法定节日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有70%以上的学生并不了解,仅仅是将其当作假期看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阅读《诗经》《论语》《孟子》等古代文学作品,或者欣赏传统音乐的学生仅占30%左右。因此上述现象说明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普遍不了解,从这个层面说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二)大学对于传统人文精神的淡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经济和物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精神文明的重视,他们对于眼前的利益非常关注,而忽视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等内容。很多人都将经济的发展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而关于理想教育和人生意义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却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种思想也日渐充斥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其在价值追求上倾向于急功近利,缺乏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厚积薄发等思想底蕴。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尊敬师长、团结互助或者孝敬父母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对于教师缺乏尊敬心理,对于同学缺乏友爱互助思想,对于父母也不孝顺,丧失了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思想。

(三)高校缺乏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的主体倾向于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学科并不能够像理综学科一样,能够直接取得学习效果,容易让学校产生即使不开设也不会影响学生培养高度的问题,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利用多种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广播、杂志或者校园论坛等途径和载体,对于学生进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历史故事讲述、历史人物探讨会、历史文化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于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自我主动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情怀,并且能够达到有效了解历史的目的。另外可以通过班会论坛、学生组织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读物的阅读和交流,以便有效的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使自我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修养。

(二)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之后,会暴露出各方各面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之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使得生活丧失了计划性;另外有的大学新生难以处理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难以在集体生活中良好适应;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自由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机结合,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将《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对学生讲授,将典籍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受到精神和思想的洗礼,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持续性的开展传统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和行为模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产生持续时间长、缺乏连贯性、实效性较低的问题,缺乏在活动中始终贯穿教育主题的理念。因此,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以良好的道德和理想品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不断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占据的作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渠道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这三个方面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吴涛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立足于院校实际,尊重教育规律,以思政课为依托,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院校、家长、社会三方面力量,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等基本的政治素质,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

这样的教育内涵决定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现实教育中,专业以其实用性被大学生重视,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的心目中可有可无,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发展中,“德”排在了首位,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尽管也能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甚至可能会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去危害社会。因此,我们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

2大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

2.1固守传统,缺乏突破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固守传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没有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缺乏前瞻性,对社会影响的敏锐度不够,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深层次研究。

2.2方法陈旧,缺乏顺应

现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民主,需要平等,更需要现代技术的介入。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好恶去判断、去选择,这给传统的方式方法带来了冲击。曾经以学校教授主导教育、引领价值判断的时代,不再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顺应学生的需求,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2.3讲师权威,缺乏沟通

现代的学生喜欢细心、耐心、随和、专业强、教法灵活、幽默的教师。而我们的讲师,还高高的站在神坛上不肯下来,这就造成了他们人格魅力的下降,感召力、吸引力减弱,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不“亲其师”,必会带来不“信其道”,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影响到了教育效果。

3应对策略

3.1管理文化上台阶

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是非常浓厚的,尤其是环境文化,每一个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对大学校园和生活都充满了向往,他们走进校园往往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要利用他们这种最初的兴奋点,把学校管理层面的文化,通过学校活动、教师授课等方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的思想,受到价值观的熏陶。学校的管理文化往往引领着师生的思想发展方向,院校必须做好学校的管理文化,而且要根据时代的不同,不断完善管理文化,以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学生需求。

3.2解决学生新需求

面对新形势,面对新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现代大学生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经济困难问题、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他们往往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甚至忧心忡忡,这种情况下很难接受思想教育。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他们的新需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3尊重理解要顺应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一代代新人,每个时代的新人都朝气蓬勃,有着崭新的思想,有着较前人更高的追求,尤其是生活在这个飞速发展时代的青年,他们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尚未成熟的思想也时时受到新生事物的冲击,他们在心理上需要老师家长的理解,他们同样不想与上一代人有代沟。因此,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教师就要尊重客观规律,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顺应学生的内心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和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教师要增加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顺利。

篇4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大学生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一要更新观念。要以基本原理为指导,按规律办事,摒弃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观念体系,屏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继承传统、汲取精华、与时俱进,只有坚持有选择的继承与有特色的创新,才能使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时代气息。二要明事理。明事理,就是善于把握和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所谓“事理”,指的是事物蕴涵的道理,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事实证明,明事理,工作起来就会驾轻就熟、事半功倍。明事理,关键在于坚持用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遇事多做辨证思考,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三要增强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按照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客观规律办事,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等活动,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只有遵循规律性观点,才能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二、遵循实践性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社会实践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的观点。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收到实效,是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遵循实践观,开展当代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一要立足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运用基本理论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我们要了解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状况,就得参加实践;要向受教育者宣传道理,必须投入到实践中去;要掌握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也必须参加实践。二要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找到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受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准脉搏,认真分析切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倾听受教育者呼声,了解受教育者情绪,关心受教育者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要增强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好不好,要以实际效果为衡量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细致入微、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和转变受教育者的言行,形成符合思想教育者预期的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遵循特殊性观点

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85-02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两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有所不同,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对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科学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和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综合方式进行。我国的综合教育方式是以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法为基础、运用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围绕一个中心把各种方法综合结合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主从综合法、并列综合法、协调综合法和交替综合法。主从综合法包括教育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表扬要与批评相结合、精神鼓励要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并列综合法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协调综合法即学校各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交替综合法即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教育,围绕重点内容和同一目标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世界观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也经常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在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在假期过后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上交给学校,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去体察国情、民情,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也会组织学生社会服务活动或社会劳动,教育学生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正确的劳动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

3.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灌输法进行。我国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理论灌输。理论灌输的方法有口头和书面的、普遍与个别的、形象与启发的、讲事实和摆道理的等。但这些教育方法都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并且这些理论都要以一定的社会客观事实为基础。

4.进行直接教育。直接教育就是大学里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分不过关就不能拿到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中央统一制定,地方负责具体去实施的。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教育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二是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三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四是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教育方法,每个学校都有采用不同的理论和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由,学校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确定本校采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教师根据课本理论或个人观点把一些罗列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辨析和批评,最终经过系列的筛选后自己来确定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一些社会道德现象,教师也不是直接教授学生应该怎么去评判,而是采用两难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去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层次。除此之外,美国的历史课程也千姿百态各种各样,他们追求历史通俗化、社会化和政治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地方创办了各种各样的有关历史的报刊、书籍及影视资料,地方也普及地方的各种历史,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宗教灌输进行。在美国宗教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宗教中,基督教的作用最大。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许多宗教势力总是想方设法以上帝的名义去向美国公民灌输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宗教信条,在这些信条中有许多美国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原则。国家也允许宗教势力设置自己的广播电台,这些电台可以播放各种宗教信条和节目。美国的各式各样的学校都普遍开设圣经课程,他们总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信念联系起来,借宗教的名义去传授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向渗透进行。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向渗透性。大学里每个科别都要学习心理学和人文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总会渗透有爱国主义教育、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美国大学还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美国学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大都具有公益性,但这些公益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获得国家的一些专门资金进行资助,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更能体会到一些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美国还通过媒体和社会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他们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包括网络手段对学生进行资本主义文明和资本主义道德观人生观教育,学生在所有的环境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子。

4.设置课程进行间接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大学普遍开设普通教育,这些普通教育又叫通识课程,跟我国的公共课差不多,这些课程虽然没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名字,但是他们却能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从中接受关于思想、政治、道德、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些课程大都是关于历史、人文和公民的,美国国家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

在美国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开始学习历史课,这种做法是在国家法律规定之下进行的。此外,美国还开设有各种各样的人文、语言、艺术、社会等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就能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感受到许多道德的熏陶,通过这些熏陶后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自觉选择性。所有的这些课程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理论性。

三、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在两国实施方法共性方面,我国的学者认为:两国之间都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都坚持不懈地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虽然采取的实施方法不同但效果却差不多;两国高校都注重通过实施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两国都重视家庭、社会团体和传媒所起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纵横交错的网络。

2.在两国实施方法的差异性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主导方法的差异,我国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方法,而美国主要采取尊重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思想,他们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提倡尊重民主、人格尊严和自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澄清。二是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的课程设置每个时期都采取相应的课程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而美国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换句话来说就是中国主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而美国则侧重于潜在影响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篇6

在我国,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高校作为思想交锋和知识探讨最为激烈的场所,越来越受到信息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电脑、手机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成为了互联网中推动信息化浪潮的生力军。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环境和载体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得更加地开放和多元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但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有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在加强大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应当探索多渠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如今,随着教育环境、教育载体和教育对象的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了独特优势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而存在的。但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角度和认知维向。有的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关键在于“隐”这一词,即通过有步骤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人们在劳动实践、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收教育。还有学者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润物细无声”,并且注重教育的长期性、自然性和潜在性。在本文中,则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一是从范围界定上来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两者是具有同样教育目标而具有不同教育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二是从特征上来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者其独特的“隐”,这不仅包括了教育方式的隐性,还包括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隐性。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如上文内涵中所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存在的,因此,其在特征方面必然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区别。其一,在教育过程上具有隐蔽性的特征。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最有区别的特征。大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学习思政理论课和进行相关的理论考试等来进行教育,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讲授知识、灌输道理,具有明显的教育过程和考核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和意向。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贯穿于大学生的各种活动中,采取隐而不露的方式,使大学生在情景效应和知行体验中受到教育,这个过程往往不具有范围的规定性,也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二,在教育内容上有渗透性的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活动,其中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教师集中讲授等教学环节来进行,教育的内容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而展开,因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编写质量和教师讲课水平。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利用校园内外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加以进行,教育内容广泛地渗透在大学生的校园学习、日常生活中,比如通过校园主题活动,来引起学生们对某种事件的关注,进而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正面教育。又如,在校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伟人、名人的雕像来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走在校园中感受到伟人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学习。简单来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的特征,它能够由外入内地去感化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其三,在教育载体上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载体的运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呈现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桥梁。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载体是课本,整个教育过程也更侧重于课本主导性。而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加侧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很少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如上文所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以说,凡是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事物,都可以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如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手机、大学生社团、校园展板、以及大学生校内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合理地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来向大学生进行环境熏陶和培养,使大学生接接受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有力的补充,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晰地看到,当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深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最为核心的即是教育内容,这是能否对学生形成长久吸引性以及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如上文所述,在以往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主要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本,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除了理论课教师外,最主要的就是辅导员。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课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有限,而辅导员则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长期以来大学不断地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辅导员队伍增长却落后于大学生数量增加的速度,使得辅导员工作常常呈现出忙碌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难以保障,特别是在一些日常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内涵的现象,导致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深入性,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教育效果也有自然下降了。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待丰富

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大多通过陶冶式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法和实践体验式教育方法来进行隐性教育。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这三种主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政治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思想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更加地活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我们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依托着校园文化建设、党团建设、社会时间活动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四个主要的渠道,在教育方法方面也显得单一,甚至于过于依赖于实践体验式这一单一的教育方法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显然与大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形成了对比,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制约作用。因此,丰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必要。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缺乏创新

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注入了新鲜的发展动力,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信息技术也同样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以及教育模式。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移动互联网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在QQ、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媒体中结交朋友、建立社会圈等都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一方面缺乏既懂信息技术,有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也缺乏针对网络媒体而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理论。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提高重视,加快创新的步伐。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主导者,教育者能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育活动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发。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理论教育,使他们不断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扎实理论的学习,从思想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视。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开展网络操作技能培训,特别是使教师们掌握大学生们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使用技巧,从而为开展网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扎实基础。

(二)深入挖掘校园资源,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性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校园这个重要的场所。因此,教育者应当基于校园这个大环境,深入挖掘校园资源,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具有新颖性和吸引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此,一方面,要创新校园文化的建设模式,努力从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角度,来设置校园展板和宣传栏的内容,如通过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来向大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等,转变以往宣传口号的单一设计风格,使大学生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对校园社团活动加以创新,多举行大学生们关注度较高的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如在举办的轮滑活动中,融入八荣八耻的背诵接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而且还实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学科交叉研究,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由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关起门来造车,而是应当敞开大门,加强与不同学科的交流和交叉研究,取各学科之长,补自身之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为此,我们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广泛地吸取各个学科的知识,扩大自身知识面,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如在谈到某一环保型社会问题时,思政教育者可以引用生态环境方面、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给予学生一个全面的知识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扩大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角度,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为进一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提高。

(四)创新网络教育载体,拓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如上文所述,在当今的社会,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面对网络带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网络教育载体,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像网络一样无处不在。为此,一方面,教育者应结合学校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开设各个专业的专栏,并在其中定期和更新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地开通微信、微博等,与大学生建立起互相关注的模式,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赋之合适的故事、情节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进行宣传和分享。此外,还要注重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只有这样,网络这个重要的载体才能真正为我所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地做到大学生心坎里。

【参考文献】

[1]滕晓雯,曾长秋.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和掌控[J].湖北社会科学,2014,10.

[2]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韩雪.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品牌,2015,01.

[4]胡金枚.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品牌(下半月),2015,01.

篇7

多元文化的结合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形态,特别是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当中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的主流化、坚定化,是有着时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在价值观个人发展上可能出现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应该在多元文化价值观之下,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更具备实践性的应对策略。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挑战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文化价值观有着非常多元化的进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中国社会。因此,在这样的中国社会当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当中进行开展,也需要适应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的敌对势力试图通过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对我党的成就和积极意义进行抨击和否定,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该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背景之下进行主流文化的强化,特别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武器,应对腐朽文化和封建落后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侵蚀。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应该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引导和维护。此外,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文化传播方式,已经非常深刻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当中,中国的青年大学生获得各种相关讯息的渠道更为宽广,这样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开拓大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但是实际上大学生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学习,也可能接触到更多复杂的意识形态,一些不当的信息也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传播,所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快速的传播途径本身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多,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挑战。因此,对于多元文化交流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新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仅仅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而是应该突破传统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帮助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认知,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考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应该是针对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进行调整,更进一步地带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健康化和积极化。这就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的社会思想意识发展趋势相互适应,从而带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从教育内容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互联网文化发展到今天的一部分内容吸收进去,特别是当代的互联网文化当中所出现的积极例子和负面例子,都应该纳入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当中。在多元文化背景当中,互联网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模式,这也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和看到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引导,所以,应该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真正地放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进行教学。特别是当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大学生明确分析当前思想意识形态当中的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形成更加稳固的思想价值观,才不会出现大学生分不清当前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消极面,从而被腐朽文化所渗透。其次,从教育的方式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点改革知识的传播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带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大学生青年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积极兴趣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新的途径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当前日常的学习时间相对较为紧张,课业负担也较重,如果只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效果上可能不能够非常理想,也不能够应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所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广泛地采用互联网等模式进行教学,才能够真正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教育途径。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共同影响下推动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候,学校需要通过互联网等不同的途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改善,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化和有序化,才能够帮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适应当前多元文化背景的新常态,真正意义上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在思想发展上的指路明灯。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这种推动和帮助,能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探索出更多新的教育机制,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思想教学力量。

作者:卢霖 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30-02

美国大学不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词汇,而是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像空气一样贯穿于整个美国社会,美国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得美国大学生虽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却无法摆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经研究,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五方面:

1.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美国各大学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内容涵盖科学、人文、社会各领域。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道德推理、社会分析等课程。这些课程中渗透着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以及参加一些素质训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爱国热情、社会责任、公民意识等不着痕迹地传播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西方主流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2.志愿服务。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以教育服务、卫生服务、公众安全服务、环保服务、援外服务为主要内容,广泛参与社会服务。学校允许学生组织各种志愿服务社团,支持学生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将服务与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帮助需要的人群,而且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感受助人自助,有助于形成志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

3.学生自我管理和文体活动。美国大学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自觉接受管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认同其中的价值观,从而接受并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学生代表可参加学生会以及学校管理机构工作。

4.参观活动。在美国,大学生参观活动有很多去处,如在华盛顿,设有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美国政府不惜巨资进行社会政治、历史教育环境的建设是希望通过学生参观这些场所,感受国家的强大与灿烂文明,陶冶年青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家荣誉感,激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5.宗教活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是美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它时刻都向大多数美国人,包括美国大学生灌输符合国家需要的宗教信条和道德规范,以实现政治控制和道德教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研究,经分析得出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如前所述,美国大学中虽然不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却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会贯通于其他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之中。美国大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的时候,会涉及和接触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民族情感、人性修养以及政治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借机进行渗透和引导。

2.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践,强调通过实践来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自主管理、文体活动和参观活动等都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美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美国大学所采用的这些具有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不仅仅是利用课本知识和校园资源,而是充分发掘和运用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将学校与社会有效结合,共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这充分体现出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社会性。

3.宗教具有特殊作用。宗教已经内化到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当中,美国人相信上帝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做出最公正的评判,所以宗教限制美国人的诸多不道德行为,培养了良好的品质,以此来增强社会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启示与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美国在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方式,以更加高效地开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上所述,得到了如下三点启示:

1.增强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加强实效性。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方式单一。我国高校设有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但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渗透到其他各科课程中和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中。而部分大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看作是不值得听的课,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将直接灌输与隐形渗透相结合,挖掘和运用一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因此,我们除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还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和每一活动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也使学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切实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提高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注重实用性。我国历来就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国高校对于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未有充分的认识和运用。

因此,我国大学应进一步健全有关制度,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蕴含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切实地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活动中运用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3.充分发挥信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几乎全民信仰的宗教在美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和道德教化开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坚定的信仰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也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巩固大学生坚定信仰,才更易于激发爱国热情,才更易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更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总之,美国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改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而使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更加实用,培养出更多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Joel Westheimer Joseph Kahne. Educating the“Good”citizen:Political Choices and Pedagogical Goals[J].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04,(2).

篇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大学生两者之间利用语言、符号等作为沟通的工具以此来沟通和交流思想认识情况和情感情况的双边过程。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的特点主要有:沟通双方均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沟通过程中双方信息属于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属于双方情感的沟通;沟通过程中会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存在而造成障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形式主要包括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一般来说正式沟通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以及谈话等事项,其余的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形式。还包括集体和个人的形式、语言和非语言、面对沟通和间接媒介沟通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产生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法比较陈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渠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信息是否能够及时传递和反馈。[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次数比较少,在高校内部少有出现。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采用非正式沟通,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开展,主要是利用宣传、社团以及互联网络和通信网路进行,借以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正式沟通常常需要组织大型的会议和交谈,这样就导致各方之间的协调不周到,矛盾较重,而且沟通工作效果较差。

2.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沟通过于专业化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术语来讲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在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地位、知识背景、文化实力等方面的差异,使传递的信息出现语言和语义上的理解偏差。[3]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浮于表面

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且进行的沟通工作主要是流于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开展之前,组织方一般只会将效果纳入规划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是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但是常常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优化对策

1.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过程中不能够仅仅依靠非正式沟通的方式,还应当综合其他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沟通工作。尤其是正式沟通方式的采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的时候必须协调好组织者、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从而逐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个人或者是集体的沟通交流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积极有效的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

2.采用多种模式加深大学生的理解

沟通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运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联系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地位,从而适当的进行引导和交流。不仅如此,还要综合运用网络技术、社会环境等来开展交流工作,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氛围,加深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

3.从本质上提高沟通工作的有效性

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沟通对策。[4]不仅如此,还应当逐渐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明确沟通目标,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当的沟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工作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

篇10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也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促进社会和个体社会化的整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政治学的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政治观点的认同;从教育学的角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主席在2005年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段讲话中强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要培养各方面素质优秀的新一代大学生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大学生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要与祖国共命运,这不仅可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13年的招聘量减少7.3%。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去向中,民营企业所吸纳的毕业生要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但难好转,还会更加严峻。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有727万,比2013年多了28万,再加上去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可以知道2014就业形势比去年要更加的严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一)在我国很多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面进行重视,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但是却安排不合理,存在着内容重复、课时不足等现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上,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考试,却忽略了大学生在实际中的表现,另外,在学校评定优等生的过程中,只注重文化课的评优,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入到评优过程中去,这就在无形中使大学生的心中更加注重文化知识,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更高的重视;高校并没有配备更多的高素质教育师资,且有些教师的并没有很高的个人素质;校园文化和学校教学条件还需要很大的改善。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并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的现象,且只是单纯的说教,还有很多的高效只是单纯的开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的社会思想脱节,而大学生的特点是“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多了对民主、自由、平等、独立思考、张扬个性、参政议政、影响社会的要求,而更少了对思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学习方式的妥协与容忍。”这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实际要求。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高校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新的亮点。在对两会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展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根据实际的大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教育创新点深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实际的大学生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混乱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淡化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概念差,精神不佳和其他问题。”这些思想问题,在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制定创新的教育方法,来适应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特点,从而保证大学生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11

曾经说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里的“德”即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道德素质,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青年学生在校园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一种品质高尚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功能。

一、大学文化的涵义及特点

大学文化指的是大学师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精神品质及行为习惯等,是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表现出大学师生特有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大学文化主要包括价值理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感、传统风气、生活方式、心理氛围、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学校制度、物质环境等文化要素,大学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构成,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制度文化指的是大学整体组织构架和运行的规则;环境文化指的是大学校园物理空间中的基础设施等物质,三者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居中、环境文化处外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大学文化。[2]宏观上来看,大学文化具有其共同点,由于大学对知识、学术的追求与发展,对自由、文明的崇尚,对维系社会不断进步的正确价值观的坚持,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同的大学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每个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因为体制或人事的变动而变化,因此大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大学生置身于不同的大学文化中,形成的思想政治理念和价值观也不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思主要采用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教育、党团活动、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教育方式具有多样化,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存在流于表面、教育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例如政治理论课教学枯燥并缺乏实际,学生积极性不高;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流于表面;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实践性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枯燥无味,缺乏与大学生实践的联系,没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忽略对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第三,忽略了大学生本质的生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没有按照学生的内在发展规律去开展教育,而是片面的扩大认知的作用,忽略认知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还是知识的教育,忽略情感与实践的教育。第四,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受到政治及权威教育方式的影响,影响教育效果,而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现实和社会的观照,是教学学生对多元化、多样性的尊重,以此促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社会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3]

三、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

(一)文化熏陶功能

挫折、困难、障碍等是青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经历,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水平,才能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而大学生解决苦难的综合能力是无法通过学习知识获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途径不断广泛,开展统一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限制,此时具有大学文化气息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用。依靠大学文化中具有创造性和教育意义的环境文化创造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4]

(二)思想拓展功能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容易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甚至不惜损害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在成长中缺乏理想和社会信仰等。大学文化具有思想性的特征,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师生群体共同形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在形成过程中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使大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感受。大学生对大学文化感同身受,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稳定扎实的基础,对学生思想能够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渗透。在大学文化发展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疏导功能

思想与情感是融会贯通的,情感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也要重视学生情感疏导。基于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情感的疏导,通过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格,既尊重学生对物质的追求,能够尊重学生的情感追求,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疏导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进步。

四、大学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途径

(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利用先进的大学文化、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广阔的人文知识、以及多样化的文化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根据大学文化的主线,充分研究和分析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思想政治水平、现实环境等因素,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各项活动的目的是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正确把握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规律,避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一刀切”等教育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可以将大学文化创设成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采取大学生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首先,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要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社会信息相结合,完善教学内容的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新闻和事件,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文化体验式教学还要从学生自生发展特点出发,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学生的具体差异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所体验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育达成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除了课堂情境模式,还可以开展情境实践模式,例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专题班会、交流会,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等。[5]大学文化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而社会实践是学生体验社会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现象,形成社会认识,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大学新生的军训活动,军训活动考验了大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还增加了学生对我国国防、安全等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参观考察也是体验式教育的形式,例如开展参观革命胜利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使学生珍惜当下,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组织毕业生进行实习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提前走进社会,体验社会工作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规划,使实践活动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持续不断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大学文化,并使大学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前提和载体,大学文化建设可以从校园硬件设施等物质环境出发,例如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图书馆、绿化、文化场馆等各项文化基础设置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在优美完善的校园环境中形成积极的精神文化。如果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混乱的校园环境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方法重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各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开展各项心理健康讲座、职业规划等。校园社团活动也是发扬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组织与企业相关联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了解了企业文化,如社会服务活动、兼职实习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校园精神。

五、结语

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文化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高校要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文化的互动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婷.文化育人:基于大学文化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2]刘婷.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0):56-57.

[3]刘佳,马辉,李润红.浅析新时代特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专职辅导员的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3,(2):120-121.

篇1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实践教学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教育大辞典»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两个概念分别进行了解释,再加上道德教育,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从目前来看,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三个核心点,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认同。三个核心点虽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德育。我们有时也把“德育”叫做思想政治教育,即“大思政”。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让大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品德教育的任务是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

“大思政”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具体方法或模式,“大思政”描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状态。在这种应然状态下,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学校的全部空间,渗透到学校的全部领域。高校德育大纲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等十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职员工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分工协作、团结统一的工作状态。从德育的三个组成部分来看,党团组织、思政课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思想理论、政治教育,辅导员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品德养成、行为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深刻认识与处理好“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负有最大责任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组织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主渠道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除党团校承担少量的理论教育外,其余都是通过思政课教学来实现的。党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属于思政课范畴。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般被称为“小思政”。思政课,从课程名称上看,它区别于“一般课”“理论课”“思想课”“政治课”“思想理论课”“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思政课”。思政课,首先是一门课,其次是一门理论课,最后是专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的一门课程,这是它的课程定位。思政课专职教师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课的结构与形式为依据(由教师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对特定的对象讲授特定的内容),是在具体时间内的教室里(课堂可以延伸、扩展到教室以外)对大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工作,即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是极具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工作,但它并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

(二)主阵地

对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它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就是说,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主体队伍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各类教师(包括思政课专职教师)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党政工群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力量。思政课兼职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时,其所从事的是主渠道工作。思政课专职教师兼任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在面对课堂教学时,其所从事的是主渠道工作,在面对本班级学生时,其所从事的是主阵地工作。具有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双重身份的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体系中具有“双主体”属性,但要区别对待他们的主体属性。

三、认识主渠道与主阵地关系的意义

(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将“大小思政”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组织者对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得并不准确,。他们往往只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看到了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清楚具体是怎样的联系。更为遗憾的是,不少高校的党委书记、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副书记,甚至有的思政部主任,分不清楚“大思政”和“小思政”的区别,分不清楚“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区别,一味夸大“主渠道”对“主阵地”的补充关系,把补充关系上升到对等关系、超越关系。现实中表现为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现不佳的责任怪罪在思政课教师教学身上,怪罪在辅导员工作身上,以教改为名,冲淡、弱化思政课理论教学。

(二)推动两支队伍联系,优化“大小思政”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两个系统各自运行,两者基本上没有联系,或者说联系不够紧密,结果导致同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两大队伍彼此分离、互不了解,大大影响了育人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具有的理论优势,能从理论层面指导辅导员的实践工作;辅导员具有的实际工作经验,能从实践层面协助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教学。将两支队伍联系在一起,优化“大小思政”师资队伍,长此以往,势必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三)深化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

高校德育大纲规定的十大教育内容,无论是对辅导员个体而言,还是对辅导员集体队伍而言,要全面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了思政课教师的通力配合与协作,高校辅导员就可以在德育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有所侧重、有所突破,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

(四)深化思政课教学研究,开拓实践教学新局面

便于学生参与的诸如教学录像(或电影)、研讨、演讲、辩论、成果展示等思政课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全可以视为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运用。这样就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狭义地定义为思政课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其基本特点是把课堂教学的精髓搬到社会实践大课堂,将内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外化为社会实践行为,努力实现知行统一。独立地研讨它的特殊性,既有利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身的探讨,也有利于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还有利于与“大思政”实践活动的结合,有利于开拓实践教学新局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