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12 10:10: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经营方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经营方针

篇1

方针目标编制的程序

第五条 在每年初,由工厂各分管厂长、工程师提出下年度工厂目标设想,厂务会集讨论,形成工厂方针目标指导思想,并由厂长下达指令。

第六条 由专人组织,并根据厂长指令,分生产行政部、技术部、组织各职能科室提下年度方针目标设想,并收集准备依据资料。?

第七条 部门分头组织可行性分析论证,形成各部方针目标计划。?

第八条 发至各部门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再讨论修订。

第九条 经厂务会、工厂管理委员会、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由专人负责按系统图法行,在一月份编制出工厂方针目标执行图。?

第十条 方针目标展开一定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内容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能力、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环保、文明生产思想交流工作、职工福利等。?

第十一条 工厂方针要按系统图法执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连锁,层层确保原则进行。

第十二条 分管副厂长、工程师方针目标展开,要根据工厂方针目标展开的内容和自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目标值和措施。执行方法与部门的方法相同,分管副厂长××编制完成××校对,厂长批准。?

第十三条 各车间、科室方针目标执行一般有分管责任人、部门方针、目标项目、现状目标值、采取措施、检查手段、评价、总结等。

第十四条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工厂方针目标以及分管厂领导方针目标执行,结合本部的实际,发动员工认真制订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保证工厂每个目标值都能落实到部门和人,确保工厂目标的实现。各部门要在一月底前完成方针目标展开图。?

第十五条 班组方针目标由班组长主持编制,要根据主管部门方针目标和本班组分管工作的重点,列出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班组管理、思想工作等内容、目标值、采取措施、责任人、进度和检查、评价、总结等执行标准。班组方针目标执行图要在××完成。?

第十六条 各部门方针目标执行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编制,技术系统由负责分管人审核;生产行政系统由负责分管专人审核,分管厂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 为确保工厂方针目标的实现,工厂每年将组织两次"分阶段pdca循环","阶 段pdca循环计划"由"三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工厂年度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厂长的令 制订。?

第十八条 各部门要围绕工厂方针目标和本部门方针目标,认真组织月度"pdca循环每月××号前制订下月份计划,总结本月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由主管厂长检查批示。?

第十九条 在方针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动职员,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开展大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和完成。?

第二十条 要建立方针目标管理卡,建立方针目标实施方案,将每项目标的展开情况,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协调、检查、调整、考核等情况登记在案,逐步达到方针目标管理标准化。 〖1〗

第二十一条 方针目标管理设立一个综合部门,分设一至三个主要归口部门。归口部必须认真做好工厂方针目标的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厂长组织方针诊断是保证工厂方针目标实施的主要手段,在厂长主持下归口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工厂方针目标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诊断,并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厂长组织方针目标诊断,应在诊断前一周,向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发出面通知(由计划科制定,厂长批准),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对照,各分管领导和部门主管广泛调查、收集情况,形成书面调查记录,做好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厂长方针目标诊断会由厂长、副厂长、归口部门负责人、有关职能科室的负责人或厂长指定的人员参加。诊断根据方针目标执行图逐项逐条检查进度的效果。先由分管领导汇报,后由负责部门补充,并解答厂长及其它人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存在的薄弱环节,集体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制定整改措施计划,由厂长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整改。 ?

第二十五条 根据目标值实现的情况,对每条目标值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 甲级: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且效果较好成绩显著。? 乙级:基本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效果一般。? 丙级:没有达到目标进度要求、效果较差且主要由主观努力不够所致。?

第二十六条 对方针目标进行诊断评价,对甲级目标视其难易、效果好坏等给予表彰奖励,列入年终评选的重要条件;对只达丙级目标的要追究责任,认真分析原因,帮助纠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惩罚。?

篇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资本,日益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源泉。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企业知识资源的驾驶者,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管理。

2、准确定位人力资源运营目标

人力资源运营目标的确立,对于整个人力资源运营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人力资源运营的制高点,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运营战略的定位以及人力资源运营的具体实施,也是关系着企业能否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特性。

二、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模式

1、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模式的特点

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模式指企业系统的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活动同企业战略联系起来,以便帮助企业确立压倒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改进企业业绩,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关键性,传统上,企业战略的思考模式,总是先把市场预测、目标完成放在首要位置,之后再思考人力如何搭配,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停留在作业性、辅层面上。现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同步思考人力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

竞争性,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要求企业把人力资源运营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上。通过开发和培养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等特性不断提高企业业绩,增强企业创新和迅速反应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

高层性,这一特点具有双重含义。首先,企业应设计适当的机会及渠道让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能参与企业战略层次的决策;其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者,也必须提供自己的工作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事务性活动,如人员招聘、工资发放、档案保存等,而应尝试从组织整体、未来发展的角度思考更具前瞻性、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整体性,即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运营战略时,应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人力资源部门是执行上的主体,在人力资源运营的技术层面上,提供专家见解和支持,但企业其他各部门也有义务和责任协助。

2、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模式的运作构造

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的核心在于通过有计划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运营模式的运作关键在于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

动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三、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传变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

件是企业人力资源必须具有价值性。如何衡量人力资源是否转变为人力资本,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当一个人产出小于投入或自给自足时,人力资源就没有转变为人力资本,换句话说只有当劳动生产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人力资源才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

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通过人力资源的运营。

1、数量调控

人力资源的经济(低成本)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之一。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人力不足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晌其他生产要素,如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运营的第一要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2、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与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之二。合理配置要求做到搭配均衡,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各部门人力必须搭配均衡。

3、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之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指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的多。工业经济时代如此,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如此,谁舍得人力资本投资,谁的产品技术会含量高,更新换代快,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谁舍不得人力资本投资,凝结在产品中的知识技术含量就少,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之四。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组织生产力水平也就越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发展的“核动力”是拥有知识,高新技术的人力资源。因此,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激励方式也应有所创新。除了提供员工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企业可尝试通过知识资本化的方式,将那些管理和科学研究中有贡献、有创新,能为企业增加效益的人员,用科学的方法把他们的知识转化为资本,鼓励他们对企业参股、入股,从而使他们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合起来,激励他们更好的工作。

通过将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加强激励等方式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培育人力资源的竞争性,获取企业持久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是企业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还需要加强培育稀缺性同时又难以模仿的人力资源特性,为此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开发人力资源的企业特殊技能企业特殊技能是指只对某企业具有价值,而对其他竞争对手没有价值的个人技能。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开发员工的企业特殊技能。因为企业特殊技能既能为企业提供价值,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且也不容易被掌握这类技能的员工转化为市场行为。为此,企业需要加大投资,不断开发和培养员工。

2、加强培育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气氛

企业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团队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团队工作是一种集体注意精神,是个体与群体在目标一致基础上的融合,其主要特征是完成任务有赖于整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成绩的好坏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成员之间提倡友爱、尊重和信任。通过团队成员思想心态的高度整合,行动上的默契和互补,促进了工作协同,减少了内耗,从而形成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

3、有效实施人力资源协同化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外部环境;经营思想;经营方针;销售管理

1 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供应者的影响。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从外部取得原料、零件、能源、设备、劳动力等来生产产品。一个企业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对其资源的供应者施加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是不依靠一个供应者, 以防止企业对某一供应商过分依赖。如果将原料的采购分散于几个供应者, 则它们之间为了竞争可以给予较优惠的价格, 同时也可以使供应者的产品质量符合规格并能按期交货。

(2)竞争者的影响。国家鼓励企业走向市场, 实现宽领域经营, 企业应积极到国内外市场上去寻找客户。影响企业拥有顾客及用户多少的重要因素是竞争者的数量及行为。企业想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则必须从其它竞争者手中争夺市场, 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给顾客以更大的满足感。若产品及价格相同, 企业就要在包装、服务或企业形象等方面给顾客留下更好的感觉印象。所以, 企业对其竞争对手的动向必须密切关注, 并将不良影响减少至最少。

(3)用户的影响。产品的销售策略应因不同的用户对象和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企业应注重产品的价格、品质、样式及服务,这样才能争取老顾客、吸引新买主。企业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是用户, 没有用户, 企业就不能生存。为了影响用户, 赢得用户, 企业必须了解用户需求和购买意愿, 尽可能投其所好。从长远来看, 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做到为不同的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服务, 这样, 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2.1 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

(1)勇于竞争, 积极开拓的经营思想。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促进企业进取的动力,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勇于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品种、质量、交货期、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

(2)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应在国家计划和宏观政策指导下,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 同时要具备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一个企业只有服从国家计划指导和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才能发展自己。

(3)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 所以, 企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各岗位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上都要树立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企业要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产品品种, 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 充分利用产品资源去扩大经营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使国家、企业、职工都得到收益。

2.2 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

(1)市场方针。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加和加快产品的销售, 其经营策略包括以质量求生存, 用优质产品占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市场利用价格杠杆,以薄利多销占领市场调整服务方向, 多方位开辟新的市场。不仅要巩固原有的阵地, 而且还要逐步扩大新的市场, 以增大市场覆盖面。

(2)为用户服务的方针。用户是企业生存的土壤, 企业没有用户就无法生存, 企业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厂风和“用户至上” 的经营思想。急用户所急, 想用户所想, 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又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特征。企业要经常不断地摸清用户的要求, 在产品质量、数量、品种、交货期、运输、价格以及技术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方便, 在用户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2.3 加强销售管理工作

篇4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企在争夺市场上的份额和谋求自身生存发展中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为寻求竞争优势地位,开始从依靠经验性扩张经营管理到主动谋划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转变。过去军事领域使用的“战略”一词也开始逐渐被企业界引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呈现出多个前沿领域齐头并进的局面。企业经营,在某种意义来说,就像战争一样,如果主要经营战略正确,即使有战术性失误,也能获得成功。企业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内部一项重要价值活动,其实质是寻找优势、其方法是寻求差异、其关键是定位、其保障是保持一致性,并要善于制造取舍。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考虑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企业管理者在制订经营战略的同时,还必须督导经营战略的实施。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其经营管理的指导原则。对企业经营战略本质的认识,应该从多视角多维度来把握。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寻找企业发展的优势

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绩效,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就是指导管理实践取得好的效果,实现长期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来源于竞争优势。在军事战争领域,战略的目的是取得战争优势,赢得胜利。从根本上讲,制定一项竞争战略也就是为某一企业规定一种广泛实用的程式以便指导企业如何投入竞争,应当有些什么样的竞争目标,以及在贯彻执行这些目标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明茨伯格在其《战略历程》一书中讲到:“在企业家模式中,战略制定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寻找新的机遇……经济增长是企业家组织的主要目标。”这说明企业经营战略的实质就是为了指导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新的机遇和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或利润的目标。

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方法是寻求差异

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在产业环境中寻求差异化。差异依赖于企业选择哪些活动,以及如何进行这些活动。企业经营战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能够提供别具一格的、标新立异的产品或服务;另一种就是能够取得成本最小化或在相同成本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服务或产品。企业经营战略要建立在独特的运营活动之上,竞争战略就是创造差异性,也就是有目的的选择一整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战略有赖于独特的经营活动,还意味着选择与对手不同的方式来执行活动或执行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活动,以提供独特的价值。

科学的经营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不仅考虑要考虑企业经营战略要适应外部环境,而且还认为经营战略要综合进进行自身分析,通过对内外部环境进行配置以后,再进行可行经营战略的合理选择。同时经营战略的选择并不等于终结,它还包括经营战略的实施和反馈。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是定位

企业经营战略定位是指在竞争中,企业确认或利用的有利于竞争优势的基点。在市场营销中,定位就是指设计一定的营销组合,以影响潜在顾客对一产品品牌、产品线或一个组织的全面的认识和感知。有效的市场定位,可以确定产品在顾客心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深刻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帮助企业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样,战略性竞争可以被视为新地位的认知过程,他可以以现有地位来招徕顾客或能吸引新顾客进入市场。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要定好位。企业致力于追求成长,事实上,一味追求成长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在维持成长之余,还应强化战略的方法是把中心放在深化战略性定位,而不是扩大定位,然后妥协。

企业经营战略性定位的本质是选择与竞争对手有差别的活动。如果同样的活动能提供完整的产品种类,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并和所有的顾客保持接触,企业定位就能在三者之间转换自如,这时经营效

率就成了决定绩效的关键。企业经营战略定位有三种形式:第一,以产品种类为基础的定位。企业可依生产一个产业中某类产品或服务中其它的次要产品(或服务)来定位;第二,需求为基础的定位,即服务于特定顾客群的所有需求或大多数需求;第三,以接触为基础的定位。以不同方式接触细分型客户,可以依顾客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规模来接触顾客,或提出任何需要不同配套活动,以达到最能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

四、企业经营战略的保障是保持一致性

企业经营战略的一致性是创造竞争优势最核心的因素,因为竞争优势来自于各项活动形成的整体系统。一致性要求各项活动能够相互配合和加强,并超越部门之间的界限,使活动的投入实现最优化。因此,一致性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和优势的可持续性。具体来讲,战略一致性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内部的一致性。表现为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可以共同达到,主要经营方针能否体现出要达到的目标,企业主要经营方针之间是否能够相互促进;第二,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为企业目标或方针是否抓住了产业机遇。在处理产业威胁方面,目标与方针是否在资源允许的范围之内,目标与方针在时间安排上是否反映了环境对其行动的吸收能力,是否与社会的广泛关注相适应;第三,资源适应性。即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目标与方针是否与企业可获取的资源相匹配。目标与方针的时间安排是否反映了组织的应变能力;第四,沟通与实施。表现为企业战略目标是否被主要执行人员充分理解。企业战略目标和方针与主要执行人员的标准是否协调一致以保证任务的执行,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来保证有效的贯彻执行。通过对战略目标和方针的一致性检验,能够决定一个竞争战略是否恰当。

五、战略就是制造取舍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022-01

1 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供应者的影响。每一个企业都需要从外部取得原料、零件、能源、设备、劳动力等来生产产品。一个企业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对其资源的供应者施加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是不依靠一个供应者, 以防止企业对某一供应商过分依赖。如果将原料的采购分散于几个供应者, 则它们之间为了竞争可以给予较优惠的价格, 同时也可以使供应者的产品质量符合规格并能按期交货。

(2)竞争者的影响。国家鼓励企业走向市场, 实现宽领域经营, 企业应积极到国内外市场上去寻找客户。影响企业拥有顾客及用户多少的重要因素是竞争者的数量及行为。企业想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则必须从其它竞争者手中争夺市场, 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给顾客以更大的满足感。若产品及价格相同, 企业就要在包装、服务或企业形象等方面给顾客留下更好的感觉印象。所以, 企业对其竞争对手的动向必须密切关注, 并将不良影响减少至最少。

(3)用户的影响。产品的销售策略应因不同的用户对象和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企业应注重产品的价格、品质、样式及服务,这样才能争取老顾客、吸引新买主。企业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是用户, 没有用户, 企业就不能生存。为了影响用户, 赢得用户, 企业必须了解用户需求和购买意愿, 尽可能投其所好。从长远来看, 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做到为不同的用户不断变化的需要服务, 这样, 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

2.1 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

(1)勇于竞争, 积极开拓的经营思想。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促进企业进取的动力,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勇于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品种、质量、交货期、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扩大经营规模。

(2)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应在国家计划和宏观政策指导下,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 同时要具备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一个企业只有服从国家计划指导和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才能发展自己。

(3)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 所以, 企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各岗位在每一个经营环节上都要树立提高经济效益的思想。企业要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 扩大产品品种, 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 充分利用产品资源去扩大经营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使国家、企业、职工都得到收益。

2.2 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

(1)市场方针。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加和加快产品的销售, 其经营策略包括以质量求生存, 用优质产品占领市场调整产品结构,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市场利用价格杠杆,以薄利多销占领市场调整服务方向, 多方位开辟新的市场。不仅要巩固原有的阵地, 而且还要逐步扩大新的市场, 以增大市场覆盖面。

(2)为用户服务的方针。用户是企业生存的土壤, 企业没有用户就无法生存, 企业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厂风和“用户至上” 的经营思想。急用户所急, 想用户所想, 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又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特征。企业要经常不断地摸清用户的要求, 在产品质量、数量、品种、交货期、运输、价格以及技术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方便, 在用户中树立良好的信誉。

2.3 加强销售管理工作

篇6

根据______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______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试行企业经营责任制的通知》文件,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路子,现决定将__________公司全权委托__________负责经营,经双方协商签订《企业经营责任合同》。

一、委任年限

企业经营责任期限订为__________年(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自本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乙方对____________公司负责经营,是法人代表。

三、乙方承担的具体指标

1.利润指标:经营期间的基期利润核定为____万元,分年度必须实现的利润指标为:__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

2.固定资产更新指标:从年起到年止,在原值的基础上,企业自筹新增固定资产______万元。分别为:______年,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______年,______万元。合计为______万元。

3.技术进步指标:

(1)质量指标:

a.综合废品损失率为______%;

b.一级品率:不低于______%;

c.主要零部件项抽检合格率______%;

d.主要产品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与国外合作制造产品采用国际标准。

(2)新产品开发:每年新产品开发数不少于一种。

4.材料消耗指标:综合利用率不低于______%。

5.能源消耗指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于______吨标准煤。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对乙方的经营方针、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

2.积极运用国家、省、市搞活企业各项政策,提高经济效益。在经营期间、甲方应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落实各项政策和合同的执行;

3.维护乙方正当权益,不干预企业内的正常经营。乙方如有违法乱纪、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甲方有权按组织或法律程序,提出处理意见。

篇7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自律系统。

内部控制按照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分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为保证企业财产安全性与完整性,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合规性与合法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保障企业的经营决策、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相辅相成的,他们都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存在的,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已普遍被现代企业所采用,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使企业内部组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奖惩有度、权限适度、配合紧密,管理科学、秩序井然,风险可控、效益增加,促进企业发展。简而言之,完善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是有利于岗位职责分工,形成良好工作秩序。建立了科学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必然在企业内部设置了合理的机构与岗位,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及岗位人员的职责范围与权限,从而做到了纪律严格,职责分明,配合紧密,协调通畅,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部门、个人间的相互监督检查,有利于问题的发现与责任的追究,有利于企业的及时纠错与整改。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促使企业内、外部经济业务活动开展的更加协调、均衡,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企业各项计划与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的企业目标的实现。

(2)是有利于企业风险防控,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当前企业所处的经营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企业只有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方能建立结构合理、执行力度强的经营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抗风险的应对能力。[3]同时企业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提高风险的防控力,同时为资产的安全提供了扎实的制度保障,能有效地控制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的行为的发生,防止各种舞弊,保证了企业财产的安全。

(3)是有利于企业信息沟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支撑,便于企业经营决策者、外部债权人、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判断与决策,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同时,良好的信息沟通与准确的信息提报,是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控制的载体,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信息保障。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建立了合理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和流程,而且还受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保证了信息提报真实和可靠。

(4)是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人而建立实施的,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惩罚分明的考核措施,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充分考虑员工自身素质的同时合理的设置工作岗位,充分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不断发挥员工才干为企业创造财富,促进企业发展。

(5)是有利于经营方针的执行,提高企业执行率。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以期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办法,建立审核批准制度、奖惩、监督、检查等手段来保障最高管理者制定的经营决策得到及时的贯彻执行,来提高企业的执行率。同时企业还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等内部控制系统及时反馈执行的情况、结果及存在的问题,促使管理当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控,保证了企业经营方针的适应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是企业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是在守法的基础上建立的制度。故只有在科学的内控控制制度下,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贯彻执行,并使它们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管理循环,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规、合法,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是企业现实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一系列的会计、审计、业务部门制度及其他规划,它贯穿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将各部门进行衔接,促使形成合力,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也在不断加剧,而应对风险最好的措施是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相关制度与措施,来控制经营风险,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内外部环境而建立的,它能够促进企业不断规范各种经营管理行为,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具体讲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的有利条件与因素,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4)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内外部与各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促进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对其进行调整与纠正,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同时它还能有效地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企业,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的决策,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能力。

(5)是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细胞,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为企业经合规、合法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故只有在科学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下,才能保证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目标。

篇8

前言:

内部控制作为我国企业进行自我约束与调整的重要管理机制,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保证了企业资产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各项决策、方针的落实与贯彻,还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了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降低了经营与投资风险。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早已成为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下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利用单位内部分工所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建立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以此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的活动总称。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制约。

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早已成为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依靠。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仅有效确保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与效果性,还进一步确保了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制定与改进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企业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一定会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而正因为内部控制的时刻监督与控制,企业管理层在实际管理中,即可通过详细的数据,对经营方针与目标,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制定,以满足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保证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由于内部控制渗透于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经济运转,因此,可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效保证了企业资金的运转安全,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完整,加大的避免了的发生;最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保证了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明确了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之间的授权审批情况,还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从源头上控制了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了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转。

2. 进一步完善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认识

要想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认识,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因此,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中,首先自身应该对内部控制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充分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更应该是全体员工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济风险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实施中,企业领导与企业员工,应该全员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之中,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企业管理部门的业绩考核相结合,以此更好的贯彻与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2.2 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应当围绕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环节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内部控制制度对舞弊和错误发生有预防的作用,并达到尽早发现尽早纠正。所以必须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满足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确定控制目标的达到与否。

2.3促进内部控制监督环境的形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于落实主要体现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与管理制度的落实。因此,要想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强化,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环境,让内部控制制度在良好的管理氛围内运行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企业通常采用自我评估体系与内部审计机构,两种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的监督,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修正,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肃处理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为内部控控制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范围。

2.4提高企业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情况。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并采用培训、轮岗、招聘等多种手段,对财务人员进行整合。尤其是针对重要的资金岗位,要采取定期轮岗制度,一旦发现财务人员有不良动机,应及时调岗,严重者予以开除,以避免企业遭遇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定期组织财务知识讲座,不仅让所有财务人才充分明确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知识,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定期对其个人的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考核。另外,还应该严把招聘关,招聘一些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财务人员,为财务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也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早已成为保证我国企业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企业领导与全体员工,更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内部控制制度,以此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作用,为规范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兼议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01).

[2] 孙建荣.浅析企业内部控制[J]. 科学之友(B版). 2007(05).

[3] 徐伶华,王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7(01).

篇9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

一般来说,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以下标准: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指南,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控制触角应深入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三是控制程序规范,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四是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达到上述标准,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人员实施的全方位的控制。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对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而是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的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

(四)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

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应解决好的几种关系

在按照一定的标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研究解决好如何把握授权的度、如何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度、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问题的基础上,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控与被控的关系

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是事关内部控制制度成败的关键。什么时候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协调好了,企业经营就稳定,企业效益增长就快。

(二)控点与控面的关系

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监控。

(三)控制与创新的关系

实施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控制没有资产再生的功能;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是创新,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工程给予足够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全面控制,防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舞弊行为。

(四)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

硬控制指的是内部控制制度中那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它在客观上规范和约束着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者的行为。而软控制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部控制意识等,它主要靠理念,习惯、管理者的道德观、价值观等来维系,以发挥其作用。为了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就必须软硬兼施,实行综合控制。

(五)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规业务活动,如果企业发生未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常规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关系。

(六)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协调性及简便性的关系

企业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它也应该与企业内部的工作程序相协调。内部控制的程序应简单易懂。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只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失误。

(七)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关系

篇10

1.企业战略的概念。

企业战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过程,并将其分为公司战略、职能战略、业务战略、产品战略等几个层面的内容,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企业战略虽然分为许多种类,但其所存在的基本的属性是相同的,企业战略是对企业的谋略和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和基本性为题的计谋。但企业战略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也是存在异同的,虽然基本属性是相同的,但是对于谋划问题的层次和角度却是不同的,不过只要是涉及熬企业的整体性、长期性和基本性问题,就都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2.企业战略的特征。

企业战略是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系统性和风险性六大主要特征。企业战略的指导性不仅规定了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更加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策略,策划了所要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企业战略的指导性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到了先导的作用。企业战略的全局性是通过将企业立足于未来和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向进行的经营环境的具体深入性分析,通过结合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站在企业系统全局的管理高度上,对企业的远景发展以及运营模式进行了全局性的预测规划。另外,企业战略的长远性表现在企业不能以短期计划为目标,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兼顾短期利益的同时,要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下进行的对企业进行全局长远的规划,企业战略的长远性不仅确立了企业将要发展的远景目标,更谋划了将能够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以及宏观管理的策略,通过对企业长远性的倡导,企业必须明白若要使企业长久不衰的立于世界的不败之地,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规划,即使此规划需要经历长远的奋斗过程,企业战略的长远性可以使企业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企业战略不仅界定了企业的经营方向,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同时筹划了能够实现目标发展轨迹的指导性措施和对策,通过将发展前景立足于未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企业的潜力远景进行全面的规划,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导向的作用。

3.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首先,企业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和合理,能否实现对企业高效经营的目标,都取决于企业战略上的选择,如果企业战略选择失误,将导致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导致破产。其次,如果企业想要实现自己所为生存、盈利和发展的理想性目标,就必须要选择好企业战略,目标依赖于战略,战略服务于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赖以生存的规律。因而企业战略的正确选择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最后,企业战略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若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正确,则可以使企业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其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同企业中的佼佼者。

二、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的概念。

在企业经营中,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企业所要求的目标,通过持续对外开放的沟通过程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从而有力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计划和规范化的管理,对企业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调谐,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绩效管理的特点。

绩效管理的特点体现在各方面,首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以企业战略为向导,是综合管理企业、团队和员工绩效的过程,是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绩效管理的各环节都是为此目标而服务的。其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可以促进员工能力的开发,绩效资源管理通过计划协调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促进其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样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最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环节合理对接,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三、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通过提升员工的绩效工作,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选择正确优越的企业战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中高层人员的指导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并对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指导,同时正确优越的企业战略能够帮助企业高程工作人员对企业相关项目进行有效的整合,确立企业在运营中所追求的目标。企业战略的良好实施,可以锻炼企业工作人员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取得高效处理事务的能力,从对企业工作人员在经营环境中锻炼出来的相关能力,充分对具有潜力的员工加以重用,使其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力,实现其在企业单位中所具有的相关价值。同时,正确的企业战略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渠道,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员工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对工作充满热爱和信心,才能够使企业获得高素质高文化的优质员工队伍,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的管理,通过企业优越的战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促进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并且增强企业在各企业行业中竞争所需要的实力,从而展现企业战略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篇11

为搞活**大酒店经营,转变经营方针,提高经济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将甲方原有的**大酒店所属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以75万元整体拆股作价(具体有形资产见清单),甲方以原有资产,乙方以货币方式进行重新确股合作经营。

二、新合作经营的**大酒店共计资金100万元,甲方占总股份49%,乙方占总股份51%,法人由乙方推荐人担任。

三、甲方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在合同签订后,在乙方资金足额打入的同时,移交所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由新合作人经营。

2、甲方应在本合同签订日内将**大酒店的所有债权债务进行清点核算,并承担所有的债权债务。如因债权债务不清影响新的合作人经营,要赔偿由此带来的一切经济损失。

3、甲方原有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由甲方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清偿好所有债权债务关系和解除聘用合同,接受新的合作企业的招聘录用。

4、在合同同意签订后,甲方应保证酒店原有的财产不受到毁损和破坏,以顺利完成移交工作。

5、新合作企业经营后,甲方以自己的股份共同承担合作后的一切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责任,享有由它带来的经济权利。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在合同签订后24小时内,以货币形式一次性将人民币51万元注入**大酒店账务(其中26万元归甲方独有,25万元为**大酒店按股共有)。

2、乙方在合同生效后迅速进入新的合作企业经营,不得影响新的企业正常经营。

推荐合同样本

·合作合同书范本·技术合作合同·广告合作合同

·合伙合同·长期合作合同·战略合作合同

3、配合甲方做好财产登记、核算、移交工作,并在新的合作企业中与甲方一道做好新的员工招聘录用工作。

4、新的合作企业经营后,乙方以自己股份共同承担合作后的一切经济合同所带来的经济责任,享有由它带来的一切经济权利。

五、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六、本合同自签订后生效。

篇12

2 营销人员风险

营销风险一般是由于形形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让企业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企业也可能蒙受更大的损失也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从风险内容角度划分,营销风险包括需求变化风险、营销环境风险、竞争对手风险和营销人员风险等四类。其中的营销人员风险主要是从人的因素考虑的风险,主要包括营销人员道德风险、心理风险和其他风险三类。营销人员的道德风险主要强调的是营销人员故意或恶意的行为使企业遭受损失;营销人员的心理风险主要是强调营销人员无意或疏忽的行为使企业遭受损失;营销人员的其他风险主要是强调营销人员能力受限、人员流动等使企业遭受损失。营销人员风险分类如表1所示。

3 营销人员风险给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带来的主要危害

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中存在的营销人员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给日用陶瓷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营销人员收受客户或竞争者的回扣,泄露企业的商业信息给竞争者等。如某陶瓷公司的营销人员在获得竞争对手一定的好处费后,向公司竞争对手透露了当前主推陶瓷餐具的品类、花色、包装、器型等重要市场信息,甚至包括相关代工厂家信息和成本数据等重要的生产信息。当公司将主推陶瓷餐具上市时,无疑已经是丢掉了潜在的巨大市场。

日用陶瓷公司的一些营销人员因诸多原因离职或跳槽至同行其他公司,往往同时带走一批客户资源,使原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使企业的经济蒙受严重的损失。如某建筑卫生陶瓷集团在景德镇的一家日用瓷和艺术瓷分公司,曾聘用当地一名市场营销人员担任高管,几年后该高管学会了日用瓷和艺术瓷市场的基本操作,并集聚了一批客户资源,另立山头组建陶瓷销售公司成为必然。

3.2使日用陶瓷企业的信誉大打折扣

当前景德镇日用陶瓷行业营销人员普遍存一种现象:只懂陶瓷不懂营销或只懂营销不懂陶瓷,两者兼懂的人才比较少。故营销和陶瓷只懂其一的不专业状态,使得营销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常常会犯不少错误,而这种错误在一些专业客户面前可以说是使企业信誉扫地。如营销人员在给客户下单时报错日用陶瓷产品的器型、尺寸或画面,导致客户拒绝付款等。或者营销人员为了接单,盲目答应客户的交货时间,而生产部门无法完成,导致客户因不能及时收货、用货而对公司不满。

部分道德水平较差的营销人员在离职后,不仅会带走客户资源,甚至利用原有客户资源进行欺诈行为。如景德镇某陶瓷销售公司一名营销人员离职后,利用原来的客户名单和工作QQ,借用节假日促销或完成销售任务的名义,以较低价格向客户供货,而实际是要求客户将货款打入私人账号,事后也不给客户供货,最终承受经济和信誉损失的还是该陶瓷销售公司。

3.3增加日用陶瓷企业的人力成本

由于日用陶瓷销售行业的专业性要求,以及当前景德镇日用陶瓷销售的模式,对营销人员在产品组合、定价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

日用陶瓷企业培养的高级营销人员往往是工作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过于自信,向公司提出更高的待遇要求或是跳槽至职位更高、薪酬更高的陶瓷公司。

被培养的日用陶瓷营销人员一直未进入状态,浪费公司投入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某陶瓷销售公司用三年时间,以平均每个月3500元的待遇培养一名营销高管。但最终该高管一直没有在能力上实现突破,在新的工作压力下离职。

另外,日用陶瓷企业营销人员的高流动性,特别是如今的80和90后员工,总抱着一种“东家不做、做西家”等心态和行为也导致人力资本的增加。如某营销人员跳槽到新的公司,原公司就必须招聘新人员还要对新员工进行整体的培训,其培训费用和招聘费用就在不断的增加。

3.4影响营销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人员稳定

日用陶瓷企业中营销人员离职,尤其是元老级、重量级的营销人员若离职,往往会带动一部分的营销人员情绪不稳定或跳槽。这种营销人员的情绪不稳定甚至会波及到整个企业,使企业的经济蒙受损失,也使企业的市场拓展受到阻碍。如某日用陶瓷公司空降一名营销总监后,原营销总监以请长假的名义离职,整个营销团队士气低落,使企业的营销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其他一些营销人员也逐步离职,仍然在职的营销人员也是一种混日子的工作状态。

3.5使日用陶瓷企业的客户不断流失

由于日用陶瓷销售领域的特点,在景德镇有不少兼具采购和销售工作两项职能的营销人员。故有可能其一方面在公司完成销售任务;另一方面利用工作之便将客户直接介绍给其他日用陶瓷制造或销售公司,甚至是自家陶瓷公司,从中获利。还有陶瓷展厅的女导购,不少都是家有陶瓷小作坊,自己去陶瓷展厅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陶瓷销售、完善自己的陶瓷知识,更重要的是积累人脉和渠道,让自己的陶瓷作坊收益更多。这样种种的情况,势必导致不少日用陶瓷企业的客户不断的流失。

3.6阻碍日用陶瓷企业的市场拓展

不少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的营销人员之所以不用心去开拓市场,是因为老板做了很多年的陶瓷,在日用陶瓷行业的信誉度很好,老板现有的客户都做不完,就算不做任何市场拓展工作也有一定的销售量。所以坐等客户上门,不积极主动的邀约客户的现象比较普遍。

“生意是老板的,反正逐月工资不少我的就可以”的心理,使得不少日用陶瓷营销人员不会主动去拓展市场,仅仅是老板交代什么才做什么。这就势必影响企业的市场拓展力度和进度。

4 日用陶瓷企业营销人员风险防控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营销人员的风险一直存在,近几年营销人员风险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对营销人员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问题越来越注重,不少日用陶瓷企业正在不断的完善防控体系,降低营销人员风险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4.1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第一,完善用人制度。在营销人员刚进入公司时,不急于把其分配到岗位上,在经过公司系统的培训后,根据人员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分配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而且,在实习期间对学习能力较差和工作态度不认真以及道德素质低下的营销人员不予以正式录用。

第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如规范营销人员每天、每周、每月和全年的工作任务及内容;并建立回馈系统,对营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

第三,完善营销费用预算和报销制度。对营销人员的营销费用报销标准及报销的种类有明确的规定。如出差人员凭住宿票报销住宿费,同行人员中每2个同性人员,按单人出差住宿标准合计标准的70%以内进行报销。

第四,建立奖惩制度、风险承担制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监督制度和风险承担制度,降低由于营销人员的主观原因或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营销风险。

第五,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利用监督和客服人员对客户进行长期的联系,以降低营销人员不积极工作、营销人员变动和营销人员携款潜逃的危险。同时,在客户管理系统中设立“客户告知制度”,告知公司款项指定账户、营销人员离职信息等。

4.2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

(1) 加强营销人员的道德素质

不仅要在营销人员招聘时,对其道德素质进行审核。在营销人员进入实习阶段开始,就要对其道德素质进行培训。要以“培训+制度”的模式,一方面以“警醒式”道德培训为营销人员“打预防针”,另一方面以制度约束其营销行为。并将道德素质考核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当中,促动营销人员道德素质的自我提升。

(2) 增强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

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差主要表现为“不敢与人打交道”,尤其是新的销售人员由于不了解日用陶瓷产品的特性,也未掌握日用陶瓷销售的业务技能,更缺乏相应的客户资源。故第一要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其与人沟通的技巧;其次要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助其快速掌握日用陶瓷产品知识;最后,在公司客户资源内部进行合理调配,帮助营销人员提高销售业绩。

(3) 提高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照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做法,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要改变“不重营销、不重营销培训”的现状。可与专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发针对日用陶瓷行业的专属培训课程,侧重具体操作、问题应对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逐步开展企业内训,如由日用陶瓷生产等部门的核心员工,从陶瓷产品本身提高营销人员的产品知识(除陶瓷产品基本特性外,还可包括陶瓷产品定制生产的条件、可行程度、成本估算、生产周期等信息);或者由财务、物流等部门的核心员工,从货款支付、合同签订、陶瓷产品的物流配送条件、发货周期等具体操作层面,提高营销人员与客户就交易条件的谈判水平。

4.3强化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

(1) 运用营销管理表格

以周(月、年度)工作计划表、销售工作日报表等工作过程表格和客户数据表、竞争信息表等市场信息表格,要求和规范日用陶瓷企业营销人员每个时间段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如周工作计划表中规范的工作内容包括统计一周的销量、销售额、回款、客户拜访数量,对下周工作的初步计划等。又如销售日报表可以“天”为时间标准,一方面无形中督促营销人员加大业务力度,完成销售人员,另一方面可使营销管理者每天及时掌握销售业绩信息,便于督查和指导相关营销工作。

(2) 加大营销督导力度

营销管理表格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汇总信息,而是让营销管理者及时掌握日用陶瓷企业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相应的营销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升营销团队的战斗力。

4.4其他措施

为更好的加强景德镇日用陶瓷企业营销人员风险防控,在具体操作中,结合景德镇日用陶瓷行业营销人员的特点,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营销(销售)人员入职时需提交:个人身份证、学历证件等的复印件;详细的个人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家庭主要关系人的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

(2) 营销(销售)人员入职转正时要有相关人员担保;对于核心岗位营销人员要由人事部门做家庭背景、职业背景等调查工作;

(3) 营销(销售)人员的工资和销售提成适度的延期发放。如营销(销售)人员的工资每月延期10天发放;销售提成半年计发一次,每次发放提成总额的70%,另外30%在下一次计发是发放;

(4) 营销(销售)人员离职要提前至少一个月(重要岗位3个月)以书面报告形式,经部门主管签批后,由公司最后审批;且离职当月工资要延后一个月发放;

(5) 营销(销售)人员之间借款超过一定金额,要上报给各自部门主管;

(6) 统一用公司营销人员手机号码,规定营销人员离职时,需要把手机卡和相关配件及信息交还给公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