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12 16:2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一地理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一地理教学方法

篇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首先是从概念入手的。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掌握和记忆的难度大。这就需要老师很大的帮助,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对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可带领学生到学校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性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地理中涉及的概念、名词,为课本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二、教学应以直观为宜

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因为学生对于抽象的内容总是很难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使地图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具体感知与抽象相结合,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教学形象化。把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板图形象地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记忆。如电子工业布局除了取决条件知识和技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交通条件,教师通过画板图,学生就能在空间分布上进一步理解掌握。

2 教学动态化。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往往是静态的,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感性较差,教师通过用箭头边讲边绘就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变化趋向等问题,学生一目了然。如世界主要工业布局趋向等。

3 教学删繁就简化。教材中很多知识的阐述用了大量篇幅,繁琐而零碎,学生学习时无从着手,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冗长的文字描述化为简明的图像,这样,不仅更能说明某一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而且也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如教材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化问题用了很长的文字阐述,假若把它简化成图,那么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就简单明了了,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习与记忆。

三、充分欣赏学生优点

学生是喜欢受到表扬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表扬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教学中要注重实效

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要神似而不能仅仅是形似。实效的做法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涉及教师如何教,其本质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入,或是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创设一个情境,或是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境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是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的前提。地理是一门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的学科,如讲《大气环境保护》中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与保护、酸雨危害及其防治时,可分别出示一幅漫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自己总结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再根据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学生在生动的漫画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掌握了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落到实处。

篇2

一、鼓励学生查找图像,以各种图像导入学习

基于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找到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利用信息渠道,获取将要讲解的地理图像。然后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自主预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读懂这些图像,利用这些图像预习将要讲的地理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中,就可以直接看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图中的图例,其中什么颜色代表水,让学生通过图像直观地了解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且从符号可以看出对于水的类型主要是什么。如地球上的海水主要分布在四大洋中,然而淡水主要是在一些国家中的一些河流、湖水中。除了分布图之外,教师在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的时候,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曲线图,在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了曲线图,因为曲线图对于地理现象的表达十分直观,并且对于不同地区的同种地利因素的变化趋势,反映得十分清晰,所以曲线图在地理学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观察一些地区降雨量变化趋势的时候,就可以将大量的数据画出曲线图,可以直接看出在不同地方的降雨量的最大值,最小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利用网络搜索当地的景观图,景观图表示是各种人文、经济、自然景物的图像。景观图通常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的地理景观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地理环境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复杂的,并且如果要学习一个地方的地理知识,通常到当地直接去考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预习中合理地运用网络寻找景观图,就可以大致地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经济和自然景观。

二、充分利用微课中的图像功能,以图导入教学

除了鼓励学生在预习中有效地利用图像帮助学习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用微课,由于现在的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有形式多样、可运用电子技术、可灵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微课的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制作一些授课时可以用的微课教案,有效地利用现在强大的电脑技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堂,在上课前,运用画图软件,可以直接将很多的三维图像画出来,画出一些上课要用的曲线图、折线图、柱形图,如果教师自己画图比较困难,还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特点。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上课可以用到的图片,在讲解之前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图像导入到自己的ppt中,接着在每一页ppt播放的时候,就问几个问题,如果教师在讲授南方的降雨的时候,就可以问,大家看看在这幅曲线图中有哪些时间段的降雨量比较多?哪些时间段的降雨量较少?在这幅图中大家可以看到最大值在哪里?这说明南方的降雨有什么特点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看微课的时候自己看着图片思考,这就把本来空洞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了,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所要讲解的内容,这样的以图导入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将现在强大的信息时代和地理教学联系在一起。

篇3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容纳地理知识的载体,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相比较而言,地图所呈现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地理课本内容比较杂乱,但我们都能在地图上找到知识的来源和其相应位置,这是文字所不具备的功能。平时多看地图,将地图的图形概况印到脑海里,熟练掌握地理知识与地图的关系,并熟悉这些联系,最好可以达到填图和绘图的水平。这样,当你遇到地理问题时,就可以将图像在脑子里呈现出来,并与相关问题进行匹配,搜索地图中对应内容,如地球运动方向轨迹、经纬走势、我国的地理优势……可以做到从容作答。有些学生觉得看图很费时间,不如读字来得快,其实不然,人对图形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便于现实生活中运用,与死记硬背的文字做一次PK的话,我觉得先认知地图这种学习方式成果会更加显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

地图种类很多,包括日照图、地形剖面图、地理景观图、地质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等值线图以及地理结构图等。

2.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学习地理读图讲究方法,那么怎么读图呢?归纳整理图像种类,我们可以通过差异进行分类,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一个以定性为依据,一个以定量为依据。研究地形、气候等分布规律,这涉及的是定性问题;在地理考试中常涉及一些定量知识,比如已知一个图表,针对图表的数据提问,有些答案需要经过运算才能得出,这属于定量问题。当然考试中我们更多的是去分析定性问题,所以必须读懂图。

首先,图文结合才是高效学习的法宝,平时多以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于图像之中。这种学习方法要从多看地图入手,最好可以掌握填图和绘图的技巧,做到地图印在脑海里,可以快速将知识点从地图中提取出来。这样勤于练习,我们就可以高效率、高准确率地将需要的信息展现在脑海里。从历年的高考地理试卷中不难发现,许多题目不配有图像,这就很考验应答者在考试过程中对图像提取的精确度,即形成“脑图”,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脑图重构的训练。

其次,地图兼具形象直观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人对空间领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历年考题中发现很多题目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地理空间分布领域进行考查。所以要灵活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应用方面。

最后,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学会分类,我们要学会区分什么是日照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学会读图,要掌握以下先后顺序:

(1)看图的主题,即图名。

(2)读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3)观察细节,明白图所表达的内容,切记不可以点概面,要多角度分析判定。

(4)学会将图以3D形式展现在脑海里(平面图转换成剖面图),图文转换等。

善于用图,地理是一门应用科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用图归纳地理规律和特点,也可以靠图来记忆这些内容,从图中获取信息、发现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技能。地图不仅是工具,也是学习的伴侣,更是无私奉献的老师,如果学生们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或技巧,笔者觉得学习地理会变得“so easy”,只有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学生们才是掌握了学习地理最得力的工具。

三、总结

地理学习的精髓是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地图的学习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地图与地理学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地理学科是一门相对理性的学科,分析大气结构,判定各地区气候都需要精准的数据来说明,这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思维来判断。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理性的学习方法掌握地理知识要点,注重地理规律、原理的运用。平时我们要多动手绘图,多练习并思考问题,理解巩固知识,多学多思考,不断反思进取,总结归纳,最后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地理是高中文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然而由于高中地理的逻辑性和探索性较强,这门学科俨然成为了高中学生心目中的“老大难”。很多学生表示,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内容学起来比较困难,课堂内容较多,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因此,高中地理老师想要提高这门课程的课堂效率,就必须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倡导兴趣教学。

一、调节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相处模式

很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老师的印象都是古板、高高再上,甚至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跟老师有着很深的代沟,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提不起兴趣。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可以改变一些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模式,改变学生对自己“老古董”的看法。

首先,老师需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年轻气盛的状态,偶尔会有起哄或者开玩笑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尊重学生的天性,不禁锢、不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老师可以从网络或者电视中适当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目前的流行词汇,在课堂中适当运用几个流行词汇,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觉得好玩、好笑,自然就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从网络上了解一些学生关心的新闻事件,在课堂举例说明的时候可以适当引用,借此引起学生的共鸣。

除此之外,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还可以适当放低姿态,不能总让学生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好接触,甚至觉得有所畏惧。在回答学生课后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试着放慢语调,耐心为学生解答,尽量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蔼可亲,日后才会继续向老师问题。老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约谈,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因材施教。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如何,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够亲切,与老师的相处也不够融洽的话,一般课堂效率会比较低下,学生集中不了注意力,老师讲课再认真也显得有些苍白。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反转课堂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往往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只是担任聆听者的角色,然而,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往往不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听课进度,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内容中的疑问。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被沿用至今虽然有着比较突出的有点,但是在课堂效率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模式进行转变,打破原有的课堂形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尽量调动起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转课堂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恰好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这种课堂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将老师与学生的授课地位进行反转,由学生担任课堂的授课主体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而老师担任学生的角色进行听讲。这种新型的课堂模式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一组学生都能够互相帮助和合作,然后每节课开始之前给每一个小组分配教学任务,让各个小组成员课后对下节课要讲的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总结,然后推选出一名讲解员,代表全体组员将小组的学习成果讲述给大家。

准备课程内容的小组成员必须要认真主动的预习课程,理解所讲内容的重点,并且需要认真组织语言,尽量做到在自己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让别人也能够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更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更容易从同龄人的角度出发,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解高中地理知识。除此之外,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性思维,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老师在担任“学生”角色课的时候,也应当适时地记一些笔记,记录学生理解不准确的知识点以及表达欠缺的地方,课堂最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和说明。除此之外,老师在听学生讲解课堂内容的时候更容易抓到学生的理解点,才会知道学生到底在哪个地方容易出问题,哪个知识点理解起来最困难,这样一来,老师才能够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善用多媒体技术,直观表现地理规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走进高中课堂,然而很多高中地理老师由于适应了老一套的课堂形式,大都忽略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大多数高中地理老师都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起来太过繁琐,有时候会影响自己的授课效率和课堂进度,其实不然,多媒体技术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可以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课本中陈述的某些地理规律。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9-02

学习初中地理能够让学生了解并熟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知识,对其今后发展有很大好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获得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一、图文结合,深入浅出

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与表格能够使地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因教材知识抽象而感到乏味,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图片与表格来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知识重点。

比如,笔者在对《海洋与陆地》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在备课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地图、图片、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教材文字的认识与理解。在课上,学生通过地图认识了七大洲及其位置、分界线,认识了四大洋并了解了其面积的大小;通过网上丰富的图片资料认识了高原、平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笔者还向学生展示了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脉、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地貌的图片,让学生领略了壮观奇特的地貌,并要求学生记住其地理位置。而通过视频展示,学生清晰地了解了板块运动的过程,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待这一章节的知识讲完后,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随堂检测:在幻灯片上展示一张完整的地图,在地图旁边标注若干选项,选项内容主要有七大洲、四大洋和珠穆朗玛峰等,要求学生将选项中的地理位置准确地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既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水平,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解答与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加深对新事物的印象,增强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受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从而习得地理知识,加强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分布与国家等相关知识,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准备剪刀、纸、水彩笔等用具,根据教材内容自制亚洲的拼图。学生在自制拼图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地图发,将亚洲48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分界线等知识一一在拼图上划分与标注出来。此外,学生还需要将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用彩笔描绘出来,毗邻的海洋也要标注出来。例如,亚洲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西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对于这些山脉、河流等分界线,学生要严格按照山脉、河流的表示方法用彩笔在拼图上画出来。在学生制作拼图的过程中,笔者对作图不规范的学生加以指导,如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中山脉、河流较多,有些学生作图时没有画全,笔者要求学生嗜返丶亲侵抻肱分薜姆纸纾并多加背诵。在上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制作亚洲的拼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产生深刻的记忆。

三、多元互动,深度探究

在课堂上采用多元的互动或竞赛机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学习自己没有掌握到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比如在《各具特色的地区》这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学习了关于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南极、北极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点、当地特色等知识。由于这些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组织学生举办了知识竞答比赛,以激励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与记忆。竞赛前提前宣布竞赛规则:竞赛中,老师会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谁知道答案即可起立竞答,每答对一道题便可加1分,竞赛结束后对每个学生所得分数进行汇总,得分最高的前三名会得到精美文具大礼包的奖励。在竞赛过程中,笔者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提问。开始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性问题,例如,“黑种人的故乡”指的是哪一地区?欧洲西部北邻哪个大洋?最后会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中东为什么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这些问题较难记忆,当学生回答得较好时,笔者给予他们极大的表扬与鼓励,以此树立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与热情。在竞赛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简单的问题还是较难的问题学生都争相竞答,说明在竞赛之前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复习与记忆,达到了笔者所期望的效果。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竞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记忆所学的知识,增加地理知识储备,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带学生走出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适时地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4-01

地理学科的开设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学习地理知识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逐渐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积极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而且还归纳总结出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更好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学科学习理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认为教师想要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并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学习观念。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通过地理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个世界有更加科学的认识,而且地理知识还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等,都需要从地理学的角度加以解决。

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也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学科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自然在进行学科学习的时候激情高涨,学生将投入更大的激情与更多的精力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地理学科学习理念。

2.积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

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取。不管处于哪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趣的课堂总能够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快乐,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同时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如果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那么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将会十分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非洲地区的人文地理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当地十分有趣的风土人情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枯燥,学生也会对其充满好奇心,使学生的眼界不仅得到了开阔,而且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3.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一种是被动的获取知识。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消极被动的掌握知识,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是低效的。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目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先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目前人类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是什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找出了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且找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也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继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4.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具有较强教学艺术的教师,课堂教学更加受学生的欢迎,能够更好的实现知识点的传递,而教师的教学艺术一旦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知识点十分丰富的学科,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教学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积极学习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找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教学艺术性不强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只会枯燥的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而具有较强教学艺术性的教师,就会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学习地理这门学科,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就变得更加高效。教师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因此不可操之过急,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双基教学在新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中地理教学也应该符合双基教学的基本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作为最新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就体现了以上的教学思路,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明确其教学评价,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概述

新课程高中地理,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其包涵的层次为收集、分析以及运用地理信息;发现、探究进而解决相关地理问题;表达、交流及运用地理成果三个方面。而其中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涉及到地理基础知识、相关地理规律和实践技能等内容,主要通过图表分析法、地域对比法、地理观察法和实验调查法等方法,最终完成高中地理的学习,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两者紧密相连,相互牵连,不可分割,过程即方法,方法中含有过程,过程中含有方法,“过程”与“方法”如影随形,贯穿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目标,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包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流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会学习

新课程高中地理,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零散的知识点、庞大的知识体系等特点,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就明确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整理和搜集地理知识,并且自身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需要教师通过教材、课件、网络媒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学会思考

在学习中,不但要会学习,还要会思考,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新课程高中地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教学。

(三)学会交流

交流能力也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当代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交流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与交流。

三、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实践

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评价分析,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表达和交流三大方面的能力评价;以及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评价这四大要点。

(一)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评价

除了课本教材,学生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从中提取并且整理有效地理信息,是评价学生能力的内容之一。采集到有效的地理信息之后,就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知识和正确的方法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揭示地理信息的内在联系以及基本规律。

(二)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评价

随着世界范围内地理问题不断出现,如全球变暖等,高中地理评价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要从学生的人地关系角度出发,运用正确的科学观,进一步阐述地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在发现地理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将是评价学生的更好层次的内容,主要从学生解决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标准判断。

(三)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评价

有效积极的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和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而高中地理中关于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质量、情感交流、运用的方法、说服力等方面考察,从而进行准确的教学评价,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四)地理基本学习方法评价

在新课程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需要运用到许多科学合理的方法,如图表分析法、区域比较法、地理实验法、空间思维方法等,只要灵活掌握相关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这些方法,主要从学生的实行步骤、调查记录、观测工具运用等方面考察分析。

以上评价方法,是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学习过程与结果两方面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结束语:

通过分析内涵、意义价值以及教学评价,将会进一步明确新课程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新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能力,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金财.高中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及其设计、实施与评价[J].地理教学.2011(11)

篇8

高中时期的学生面临即将高考的压力,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许多学生都反映学习起来有困难,本文就对地理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原因和策略进行一些探索。

一、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不够

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对知识的准备程度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就说学生初中地理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必要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一地理学习中往往与初中地理知识相脱节。这也与初中地理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地理不参与中考,加上初三的时候又不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一的时候,由于时间间隔太久,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基本知识都无法熟记,而且一进入高中学习也随之紧张起来,地理的课时相对较少,但课程内容较多,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对初中知识进行了一些回顾,但仍不能使学生有效地链接原有的知识,导致学生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也十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高一地理学习中学生感觉学习地理困难,成绩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循环往复下去,不但成绩会逐渐降低,甚至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

信心。

3.学习不得法,地位思维较低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见性,而且又是一个文理知识相交融的学科,学生要想提高地理学习质量,就必须加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但是很多学生把地理学科归为文科,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依赖于机械的记忆,忽略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分析和探究;在课堂中也只是听,不去主动地去思考,无法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链接,也就更谈不上对知识链的构建;习题中也只是对简单的模仿或记忆型的题进行解读,遇到相对灵活的题的时候无法进行知识迁移。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具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4.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改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很少看到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少了探究这一过程往往会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到压抑,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高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地理,学了地理有什么用等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地理的好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认识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时事热点,补充地理教学,如学习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的地震资料,让学生自主分析,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意识。

2.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构建知识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如在课前给学生列出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并回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链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内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等;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及时查漏补缺,并设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借助图示进行记忆、对相关知识链进行记忆、网格记忆等等);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教给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教给学生对知识归纳整理的方法。通过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当学生看到成绩后必然会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困难这一教学现象,必须加以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丽,杨颖.学习困难生研究述评[J].德育心理,2008(1).

篇9

虽然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但是芮城县初中教育仍然是向考试看齐.初中中考时不考地理,所以地理在初中长期被视为“副科”,每到考试前地理课就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而且因为地理在初中不受重视,初中地理的师资力量也出现了薄弱现象.芮城县高中地理教师师资不足,受过专业地理教育的教师都进了高中.初中地理课大多是由没有地理专业素养的“主科”教师捎带上,甚至一些乡镇初中都没有安排地理课.那些初一、初二开设地理课的学校,到了初三因为要应付中考也不再开设地理课.总之,初中地理“副科”使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最终造成高一地理教学时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成为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1.2教师对现行教材要求难以把握

新课改中教材的改版是一个亮点,教材的编写不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更加贴近生活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新课标要求不具体,加上高考方案尚未确定使得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难以把握,导致教师仅仅将课改前原有的知识体系搬到课堂,增加了课时所需,导致课时紧张.又由于高一地理上册属于自然地理,它的学科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冲击.芮城县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师进行活动安排,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是这却成为教师处理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活动需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才能达到“活动”效果,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课时紧张的问题.

2.3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

初中地理是“副科”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高中的“重理轻文”思想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因为现在高考仍然是3+X的考试模式,高中学生到了高二就要进行文理分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公民的技术要求较高,理化生的学习成为关键,所以很多大专学校和大学更多的设置了理科类专业.芮城县除芮城中学外,博立中学、陌南中学,风陵渡中学都在高一下学期就已经分科,而且文理科班级设置不均衡.如博立中学高一共九个班,只设置了两个文科班,这样在高一上半学期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会选择理科,所以对地理学习不积极,到了高一下半学期分科后,已经选择理科的绝大数学生根本就不学地理了.

2多种途径提高芮城县高一地理教学质量

2.1努力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在回顾初中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把初中所学的知识再重新给学生讲解呈现,然后再学习新知识,因为这会使得课时紧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立足于高中的方法,归纳、分析、总结出对应的初中知识.

如在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全球气候分布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所以在高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初中气候分布的知识已经淡忘或初中没有基础,需要进行复习.

在处理这一节时,教师不必先组织学生学习初中学习过的全球气候分布,然后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产生了哪些气候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全球各地区受到哪些风带和气压带的影响,就可以得出该地是哪种气候类型.这样处理既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又让学生学会了用高中知识归纳、分析、总结,另外还可以节省时间.

2.2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课本讲解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很枯燥,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以“奇”引趣,以“新”增趣,以“智”激趣,以“美”诱趣,来设计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妙趣横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导入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疑问,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从而会萌发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需要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如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时,导入设置马纬度的故事,然后提出为什么30°N附近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在听课时就会认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总之,教师应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3加强新课标研究,优化教材处理

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仅仅只是课程教学的标准,教材是课程教学中具体的材料和一个途径,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必须要熟悉课程标准,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校情、生源再重新设计一套教学流程.地理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改变以前“教教材”的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合理选择使用教材.此外在教学的广度、深度方面避免过分专业化的处理.对于新教材提供的充足的可供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学、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资料与方案,教师应该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加选择的全部讲授,必然导致课时紧张.

篇10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地理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地理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地理课仍然是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地理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江西地理高考模块分别是:必修部分的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选修部分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必修一当中一些系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一直贯穿在高中地理之中,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阶段地理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今后两学年的地理教学做准备。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

1.学习观念转型

教师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原先思维中基本概念,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概念作为基础,让学生尝试接受高中系统地理模式,使其逐渐适应高一地理学习。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地理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原来地理是副科转变为地理是高考科目,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地理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

2.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对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是否属于必测、必考的科目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了解到高中地理学科考试在文科中是必选科目,考试成绩能否达到B级以上直接影响其是否被本科学校录取。即使是理科同学,也必须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普通类考生,成绩需要达到C级以上。初中生进入高一之后,对地理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转型

初中地理的教课形式和应试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轻视课堂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学科调味品”。有的地理课堂甚至于被其他科目占据,老师、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一下,因为在学生看来地理可以不看、不记、不理解,考试时在书本上找一找即可,使初中地理课出现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现象。

高中地理课要求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问几道“我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注重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

学习地理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如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篇11

经过一轮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教学,我发现新教材变了很多,不光是教材的知识点章节的编排顺序变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新教材知识点少了,案例多了,直接对知识进行陈述的篇幅简略了,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详细了。学生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材作为预习、学习的主要依靠。如何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喜欢新教材,适应新教材,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合有效的课程资源,这将是目前丰富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所谓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教学目标,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各方面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与课本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在新一轮高一地理教学中,我从以下三点切入进行了尝试:

1.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挖掘新教材的优势资源

新教材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主动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善于“发现”并且利用,比如,高一地理中“交通布局对聚落的影响”一节,教材的案例选择的是株洲和武汉两个城市聚落,在学生了解了教材内容以后,为了更加充分的理解交通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提出了“呼图壁县紧邻的国道是哪一条?目前这条国道上过往的汽车多吗?为什么?如果新的312国道从县城边上穿过,对我们县城的发展会怎么样呢?”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讨论、争辩,迅速达成了共识。

教师本身也是教学资源。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同时做到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借助报纸、广播、图书、音像资料,加之迅速普及的网络资源与文化,将其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用这些资源打开学生的视野。这样,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地域性和综合性的认识。

2.抓住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有效的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教学也不应脱离生活。从早晨起床铃声报时开始,到旁晚睡觉,仔细分析,每一件事都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的风土民情,也是地理环境的反映。将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教材为导火索进行碰撞、生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3.疏通地理教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使各科课程资源为地理课堂教学服务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个地理事实(现象)或地理事件的存在、发生,不仅会涉及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往往还与当地的政治、历史、经济甚至军事因素有关。比如,在案例“南昆铁路建设”讨论中,我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南昆线在建设中遇到的难路虎是什么?学生说云贵高原,我又引导,”这个高原上有一种什么特殊的地貌?有哪些特征?这种变化哪一学科可以联系起来?学生说化学,我又问,那么你可以写出这种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吗?这样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得出学科间的联系。知道学地理不仅仅是地理,而要用综合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地理事象,疏通地理教学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充分调动各科课程资源,为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服务。这也是地理学科综合特性的最好体现。

篇12

本文针对学生地理基础差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已基本填上空白,为他们较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扫清了障碍,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情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1.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1.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②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③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