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12 16: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篇1

一、减少消耗成本是企业减损增效的有效途径

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等各类成本,通过契约化管理实施到位、包字下井等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人力投入、材料使用等消耗成本逐次渐低,在企业减损增效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各个基层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年度经营目标,以表单化管理为载体,积极实行降本增效。通过与先进水平对比、与历史对比寻找差距,精细测算、精准施策,制定出降本增效清单,列出了具体管控措施,过程中坚持日跟踪、周分析、月评价,同时利用正向叠加、反向补正的工作措施,为整体降本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2、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抓好降本增效强落实。月度对工序、要素、价值因素进行精心分析、精细测算,将降本增效目标作为预算目标,两者贯穿融合,整体策划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方案,通过预算表格,形成了价格、消耗、结构、费用、采购、销售等要素管控目标。通过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的工作机制运行。

3、以对标管理为抓手,促进成本指标持续改进。制定对标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策划对标管理工作,督促各单位自主开展对标工作,全年有计划开展,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对标思路,增强区域企业交流互动,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补短板,实现成本指标持续提升。

二、加强创新创建发展,培育减损增效新平台

1、以管理创新为基础,增添降本增效源动力。创新开展“一计一策一事”活动,全面激发全员降本增效热情,挖掘降本增效潜力,按月组织全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降本增效新思路、新方法,并进行“优良中差”评价,建立奖惩办法,通过项目有效运行管理,创造性的改造和管理措施将不断涌现,大量降本增效的工作思路、方法会得到应用,为降本增效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2、以精准绩效为导向,促进降本增效再提升。健全多层级网格化绩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指标,精准绩效,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支撑。及时调整绩效考核中的特别条款,将关键指标与关键人员相挂钩,制定奖励方案,极大地激发岗位人员指标攻关的热情。

三、企业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是长久之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能否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时代性、现实性的紧迫任务。

推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实现动力转换。动力转换是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实现动力转换,就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使其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是实现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推动效率变革,就要坚持效率导向和价值导向,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企业运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整体效率提升。

篇2

2019年,发改委将聚焦重点领域,聚力攻坚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全区经济高质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导向,推动发展目标上台阶。以“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为统领,按照“六个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强化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围绕实现高质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谋划一批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对策建议,将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上。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结合“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目标要求,高标准建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将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做到任务更明确,更好地发挥考核的导向性、约束性作用。突出重要指标、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督查推进,层层压实责任,一着不让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发展目标上台阶。

二、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支撑,积蓄高质发展新动能。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持续扩大有效投入,不断增强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按照区委区政府“项目攀新高”工作要求,积极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实行委领导班子挂片服务制度,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帮助业主解决项目建设的难题。开展项目建设劳动竞赛、“百日突破”等活动,确保项目建设理念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降。倒排时间节点,加快推进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序时进度全市第一。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力量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创造条件.抓好重点项目储备,着力做到招引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118-04

[作者简介]刘景刚,重庆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夏吉莉,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重庆400065)

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党的十指出,要采取措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为做好下一阶段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好坏关系到社会就业体系全局。近年来,我国在毕业人数快速增长情况下,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总体上保证了大学生群体就业良好发展态势。然而,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还较为普遍,质量意识还比较淡薄,质量评估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质量总体不高的客观现实。

一、保证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摆在政府、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具有可检测、可评估特性。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对于其质量的检验,史淑桃认为,应该包括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劳动关系三项指标(史淑桃,2007);杨河清认为,应该包括工作条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三个一级指标和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期限、医疗保险等12个二级指标(杨河清,2007)。综合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岗位层次、专业吻合度、薪酬福利、劳动权益保障和学生自我满意度等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基于这些要素,国内不少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其结论虽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容乐观,纵向比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下滑趋势。其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及中小企业就业比例增加。近年来,大学生在西部地区就业、基层就业、中小企业就业比例不断扩大。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调查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在省会、直辖市就业的比例占总人数的45.2%,地级、县级市或县城、乡镇、农村依次占35.0%、14.1%、4.4%、1.4%。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17%在直辖市就业,30%在副省级城市就业,53%在地级及以下城市就业。柯羽研究指出,在2006~2008年期间,浙江省大学生在就业区域流向上呈现向乡镇发展的趋势,其中,2008年到乡镇工作的比例(18.32%)比2007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了5.63%和8.97%。而在省会城市就业的人数比例逐年下降,在单位性质上,三年中到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4.66%,在国有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5.18%,而在中小型私营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上升了16.36%。不可否认,这些变化在解决我国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源不平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政府期望,但仅从就业质量方面而言,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下滑,这种变化也并非大学生群体的主观愿望所为。智联招聘对2012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查结果发现,希望去大型国有企业、国家机关依然是大学生的主流愿望。然而,这种愿望满足状态不佳,其中,19.0%的毕业生期望去国家机关,而最终能到国家机关的比例仅为5.3%。期望去民营企业的比例仅为9.9%,而民营企业实际吸纳的则有29.0%的大学毕业生。

2.薪酬水平总体偏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相对于社会生活成本增长速度和其他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状况,大学生薪酬水平依然相对较低。麦可思调查指出,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479元,其中本科生为2815元,高职专科为2142元,月收入在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3815元)、深圳(3596元)和北京(3497元)。而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其中上海、北京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71874元、65683元。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远未能达到城市职工的平均水平。该现状和学生的期望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智联招聘调查发现,在2012届毕业生中,65.4%的学生期望月薪在3500元以上,而实际能到达该水平的学生仅为44.2%;希望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1.5%,而实际只有2.5%学生能实现这一期望。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求职期望过高,另一方面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薪酬水平偏低的客观事实。

3.专业对口率不理想。“专业对口”状况是检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好坏关系到学生工作后的主体满意度、工作稳定性和个人能力的发挥。当前,面对较为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不少大学生在求职中多采用“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的妥协策略,在不能获得专业技术含量高、专业对口性强的岗位情况下,转而选择销售、服务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作。这种“委曲求全”的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学生群体较高的就业率,但专业对口率却因此受到影响。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7年高校毕业生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占比仅为34.3%,较2005年下降了10.9个百分点。相对而言,从事技术辅助、管理服务等岗位的人员比例却有所上升。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69%,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59%,6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该公司在2011年对毕业三年后的2007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届毕业生三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为63.0%,其中本科的专业对口率为68%,专科的对口率为58%。这种状况也导致了高离职率的发生,在2010届毕业生中,34%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内发生了离职,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更高达44%。

4.部分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杨河清在其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体系所罗列的12个二级指标中,11个指标均与劳资关系、劳动权益保障有关。说明我国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总体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也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一是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问题,反映在性别歧视、身体歧视、地域歧视等多方面;二是单位侵权现象依然存在,包括在招聘中的内定现象、招聘宣传中的虚假广告或夸大其词行为,以及在不支付加班费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等问题;三是维权体系还不健全,包括工会组织不健全、仲裁制度不完善、劳动相关法律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多方面侵犯了大学生平等就业、获取劳动报酬、获得相关保障等基本劳动权益,也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质量水平。

二、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面临良好的时代机遇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既依赖于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所形成的“内部条件”,也依赖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外部机遇”。

1.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收入稳步增加,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经济有望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态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这种转变的主要思路是变“劳动密集型”为“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变经济增长依靠“资源驱动”为“创新驱动”,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经济的增长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系统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将会赢得更大的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形成的竞争压力将会逐步减弱。这些发展趋势为保证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为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巩固,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毛入学率现已达到26.9%,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学生群体。自《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开始向纵深发展,其主要方向开始从追求数量、扩招规模、提档升格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优化结构、明确定位、形成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所推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印证了这种变化。毫无疑问,抓内涵、抓特色、重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和主流。此外,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在改善,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也正在不断加强。这些变化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办学实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夯实大学生就业的根基,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3.较充分的就业现状为高质量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充分就业是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可以在比较中寻求意义。相关研究指出,印度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9.2%,美国2005-2006年度为76%,日本2007年为88.1%,澳大利亚2007年为6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麦可思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总体就业率为89.6%。2007届毕业生三年后的情况是:89.7%的人受雇于全职工作,4.9%的人自主创业,1.8%的人“正在读研”,0.1%的人“正读本科”,2.4%的人“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另有1.1%的人“无工作,未求职,未求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数量上已经保持了较高水平,基本符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的一般状况,这种较为充分的就业状况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4.高校扩招增速趋缓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时代契机。近年来,高校扩招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张凤林指出:“在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难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总量失衡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而不是需求,即近年来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主要是供给过度型失业。”吴要武研究指出,高校扩招使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群体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提高。在2000~2005年间,31~40岁的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由1.6%下降到1.1%,下降了约0.5个百分点;21~25岁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则从6.1%上升到9.4%,上升了约3.3个百分点。而2005年城镇总体失业率为5.2%,比2000年的8.3%下降了3.1个百分点。同时,高校扩招同样降低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质量。何亦名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扩招明显降低了毕生的平均起薪,袁晖光的研究也表明,受扩招影响,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大学生教育后的收益率持续下降,直接表现为工资收入的降低。由此可见,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实质影响。可喜的是,当前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跨越式、规模式发展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高校扩招速度逐步趋缓,有研究指出,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平均增速在10%以上,“十二五”期间增速约为5%。这种变化正在各地、各高校中发生。以重庆为例,近两年重庆市高校招生增速明显趋缓,甚至个别高校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这种变化必将大大减轻就业人数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就业工作队伍将精力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促进新时期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几点建议

篇4

在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发展中应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在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建筑工程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第二,严格控制和严把施工质量验收关,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和控制重要环节,提高产品的寿命、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在发展中要有具体的内容:第一,应遵守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并通过现场技术质量控制达到优良质量,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第二,加强房建工程中材料的质量管理,政府部门加大对于质量的监管力度,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预控。

1.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发展中坚持的原则。

(1)在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建筑工程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

在房建工程施工的不断发展中要符合徐州概况明确好的质量方针,用高质量标准来实现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践行质量第一的原则,用严格的质量方针实现建筑的高质量性。要把建筑质量同建筑安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质量和安全的双效发展。要树立正确的建筑目标,要以目标为发展起点,不断追求质量的高标准,要在工程发展中不断以基础建设为根基不断改变建筑的不同阶段的目标,不断在建筑中推行符合工程安全特色的工程目标,以安全性为指导原则,用正确的指导方针来开展工程的建设工作。

要加强工程管控工作的执行力度,不断以质量发展为准线,用最全面的目标和方针来指导整体的房建工作,把整体组织的高效工作发展到新的战略高度上。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设定相应的计划来实现质量的高标准,用计划为发展准线来保证具体工作能够开展好,实现整体建筑能够取得长远的发展。

要在工程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要不断追求和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不断把整体的建筑过程的安全性作为发展的重点,不断坚守严格的质量标准,把质量发展作为建筑的首要目标。要通过过程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来实现质量的高效发展,通过对过程的严格把控实现每一个步骤的循环发展。要通过纠正性的把控方法,通过对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的纠正,使问题得到有效的改正,使问题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把错误率降到最低。要通过把关性的质量控制方法,严把质量的每一关,不断用验证和安全测试的方法实现关键步骤和整体步骤的高度控制力。

(2)严格控制和严把施工质量验收关,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管理和控制重要环节,提高产品的寿命、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中要严格控制质量验收关,把出现的问题控制好,使问题最小化,使建筑问题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要严把质量关,用严格的要求实现整体的优化管理,要用控制关和严把关实现建筑的整体高质量化,使整体施工取得好的效益。要实现建筑工程的高质量目标,用合理的目标来开展建筑工程工作,不断用新的思路和方向来开展工作,用最新的目标来实现建筑的创新性,创造建筑的安全新奇迹。

要加大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安全和组织的管理,通过安全管理实现建筑的高功能性,用组织的有效管理实现最大的控制效益,让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的运转,在环节上下手,设定最准确的控制关,把目标、高质量和控制性能结合在一起,用目标为质量划定目标,用控制来完成控制性能,用质量来实现目标和控制性能的把握。

要提高产品的寿命,通过对质量的把握实现产品的高寿命,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高质量发展,促进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通过提高整体的功能性促进建筑的结构性能和框架性能,使建筑在完工后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新的财富。通过建筑质量的有效提高带动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同时通过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善和带来的安全效应实现人们对社会新的正面的认知,为社会带来新的正能量。

2. 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的具体内容。

(1)应遵守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并通过现场技术质量控制达到优良质量,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的应用中,要遵循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思想,通过正确的思想实现整体的高效管理,用正确的思路来完成质量控制的整体工作,不断扩展发展思路,实现思想上的高标准和高统一性,带动整体建筑体系的发展。要通过现场技术质量控制实现对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处理,用技术来引导建筑的发展,不断促进技术的成熟,不断用最新的技术来引领管理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改革思路,使过去的方式得到改革,使弱势管理变成优势管理,使资源得到利用和开发,带动整体的管理和思路的发展。

通过现场的考察和管理实现对建筑概况的了解,用技术质量发展实现整体的优良发展。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带动整个组织的良性发展,使建筑的不同阶段管理人员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管理工作,通过提高建筑专业素质实现对建筑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内在涵养,提高对整体技术的内在认识,通过改变管理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建筑的艺术层次。

要不断的完善质量的管理体系,通过对质量加强管理,通过体系创新发挥管理的整体内在潜能,用正确的体系实现管理和施工建设的长效、健康发展。要在质量和技术上发挥管理的优势,用全过程各组织的精诚合作为整体建筑的发展服务。

(2)加强房建工程中材料的质量管理,政府部门加大对质量的监管力度,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保证质量预控。

在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的应用中要加强房建工程中材料的质量管理,通过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使房建质量的整体水平取得更大的进步。政府部门加大对于质量的监管力度,通过有效的质量监管,用监管手段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转,政府要发挥政府的职责,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实现政府的职能,用质量的监管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要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加强对每一个步骤的管理,实现质量的控制,用局部的方式来促进整体的发展。要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通过新形势下的体系保证实现体系的正确性和良性发展,用体系的创新发展实现房建工程的整体性发展。同时加强运行保证体系的发展,通过运行的形式保证整体的运行性能,扩大控制的范围,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奉献。要加强保证质量预控手段,用预控的方式和手段来提高质量,用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职能,用时效性和管理的手段实现房建工程的高质量。

3.总结

在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管理人员和控制人员不断的深入改革,推行新的政策,用好的方式和新的方法,严格把控质量关,把建设工程发展为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建筑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服务,带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