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工作环境范文

时间:2024-03-13 14:38: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地工作环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工地工作环境

篇1

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该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暴躁,易怒。在法国,每4个神经病者中有3人是噪音引起的;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在美国,有84%的人受到噪音的干扰,20%的人处在听觉损害的强噪音威胁之下。

办公室噪音最常见的危害是工作人群听力的减退,因为此类由多种声音组合起来的持续、长期的低噪音会对人体产生无规律的长期刺激,兴奋内耳而引发听觉疲劳和神经系统的失衡,从而伤害到听力。人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器官机能的衰退,听力就会有所下降,如果再加上长期的耳蜗受刺激,那么他的听力将有大幅度的下降,结果是只能借助助听器来接收外界的声音了。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办公室里的低量噪音还会给给工作人群造成情绪压力。这些噪音来源包括冷气暖气的送风声、电脑主机、影印机、传真机运转的嗡嗡声、敲打键盘声以及电话铃声等。这种低量噪声还可能会带给员工心脏病之类的健康问题。研究人员随机安排40个女性文秘,平均年龄为37岁,在相对安静和有轻微噪音的开放式办公室中工作3小时。发现那些在有噪音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非常高。这说明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肾上腺素水平过高,患心脏病的危险就会增大。这项研究还发现,身处低量噪音办公室的员工由于比较不注意调整工作环境,往往更容易发生“重复性劳损”之类的问题。

另外,办公室噪音还会引起情绪烦躁,影响睡眠。噪音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严重了会出现头疼、头晕、心烦、胸闷、失眠、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于在办公室坚守岗位的“准妈妈”们,噪音还会危害到胎儿,造成妊娠异常、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等,因为胎儿的内耳耳蜗正处于成长阶段,极易遭受低频率噪音的损害,外环境中的低频率声音可传入子宫,并影响胎儿。有研究表明,胎儿内耳受到噪音的刺激,能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出现智力低下。

既然办公室噪音没办法减少,不如尽量躲开噪音,多给耳朵放放假。比如,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如果无法改变工作环境,可以戴上耳套工作,而且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到户外活动一下。中午尽量避免在嘈杂的办公区午睡,有条件的话最佳地点是安静的休息室、会议室。午休时间将计算机、手机等可能必出声响的设备都关闭。在用耳机听音乐时应注意在一两个小时后就要停止,注意适当休息,而且用耳机时要注意把音量调到适当的位置。周末抛开工作的压力,到宁静的大自然中远足,聆听鸟叫声、流水声,放松精神,让听了一周办公室噪音的耳朵在大自然的静谧中洗个澡。

尽管控制噪声源是最根本的措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环境的确难以改变,因此,上班族每晚可按摩耳部周围的穴位15分钟,做做“耳保健操”,这样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改善听力。具体操作如下:

(1)摩耳轮以双手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推摩,直到耳轮 发热;

(2)拉耳垂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垂60次;

(3)拔双耳两手食指插入耳孔,先旋转3次,然后突然松手拔出,耳中“啪啪”鸣响,重复6次;

(4)鸣天鼓用掌心堵住双耳,手指放在脑后,用食指压中指并滑下,轻弹后脑部“咚咚”鸣响60次;

(5)摩全耳用双掌心磨擦发热后,分别磨擦耳正面与背面各6次。

自觉听力有明显影响的还可以做以下穴位按摩:

1.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顺时针按揉36下,再逆时针按揉36下;

2.翳风(在耳垂之后,当乳突和下颌角的中间凹陷处):按压1~3分钟。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四城”建设核心区、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和建成创业乐园、和谐家园、生态花园的总体部署,按照“部门联动、问题联处、执法联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工地周边市容环境和工程运输车辆违规、违章现象的治理力度,实现我区建设(拆迁)工地周边整体环境规范有序,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

二、工作措施及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各建设工地应积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工地围挡按标准建设、户外广告按规范设置;二是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日产日清,无无证设摊现象;三是工地出入口按标准硬化建设到位;四是冲洗设备齐全,由专人负责对驶离工地的运输车辆进行清洗、除尘、除泥等,车辆做到密闭运输;五是工地出入口须安装实时监控摄像头,并与区城管局监控中心实行联网监控。六是进一步规范车辆运输,要求车辆“两证一线”齐全、安装GPS且按时间按线路行驶,从而杜绝抛撒滴漏、带泥上路、工地周边市容环境脏、乱、差等现象的产生,真正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执法查处严厉的管理长效机制。

三、部门职责

区建设局要按照《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工地源头监管,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切实做到“审批手续不全不开工、围挡不合要求不开工、地面硬化不达标不开工、冲洗排放设备不到位不开工、保洁人员不到位不开工、不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不开工”等“六不开工”原则。区城管局(区城管委办公室)牵头做好相关城市管理工作,把街道对工地的管理同步纳入“太湖杯”考核;要严格审核工地围墙建设及围墙广告的内容和设置结构;会同交巡警部门严格核定“两证一线”(即:工程运输车辆准运证、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处置证以及工程运输车辆行驶路线);会同规划部门落实渣土终端处置消纳场所;及时协调环卫部门,做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城管行政执法大队要加大对工程运输车辆,包括“两证全无”及“两证不全”从事运输车辆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的车辆抛撒滴漏、带泥上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建设工地出入口硬化建设、冲洗设备配备不到位及工地施工噪音扰民等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管查处。交巡警大队要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的管理,依法查处工程运输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区交通局要加强对辖区内经营工程运输车辆企业的资质管理,严禁工程运输车辆超载超限运输。区安监局要定期开展工程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镇(街道)要明确岗位责任,成立专门小组,按照《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负责辖区工地围挡到位和出入口硬化建设管理,督促建设工地落实环卫保洁队伍,及时清理本辖区建设工地周边道路的污染,加强对工地周边无证摊担的管理。

四、工作制度

1、紧密配合,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区城管委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建设局、城管局、驻区执法大队、交通、公安、街道办事处城管办、工地建设单位等部门参加的工地管理工作例会,交流、汇报阶段工作情况,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问题办法,确保工地长效管理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建立联合检查机制

篇3

1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给予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利用煤研石3470万吨,占当年排出量的48.5%,其中用于发电、燃料800万吨,建材原料590万吨,筑路材料360万吨,充填材料990万吨。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两者的利用率都只有30%左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综合利用矿种的一半,综合利用指标为50%,比国外低30个百分点左右,采主弃副、采富弃贫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废水治理

我国矿山排放的废水主要有酸性废水、含悬浮物废水、含盐废水和选矿废水等。煤炭采选业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较快。1990年外排达标率为90.56%,利用量为12亿吨;洗煤水排放量及煤泥流失量减少,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的洗煤厂1990年为100个。有色金属工业废水治理从单项治理发展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业用水复用率逐年提高,1973年仅12%,1987年达到了58%,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己初见成效。

3废气治理

据统计,矿业采选行业中采盐和黑色金属废气处理率最高,高于40个行业的平均水平(406%),煤炭采选业处理率则最低,整个采选行业处理率为17.24%,低于全国40个行业的平均处理率。

4土地复垦

目前,我国政府每年拨专款加速矿山土地复垦工作。2001-2003年国土资源部共安排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731个,组织开展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完成了河北省鹿泉市、江苏省盯胎县等18个典型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47.39万公顷。江苏省、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没有经过规划而任意堆积,也没有结合实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合理利用,不但占压矿山边缘土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貌,而且受不良气候影响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2废水污染

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系遭到严重污染,由于矿井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未经处理超标排放会对地表植被!农作物等造成破坏;矿井排水疏干了地下裂隙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采空区灌浆导致当地水资源日益匮乏,从而打破了整个区域水均衡系统,造成水资源逐步枯竭及河水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和矿山水资源短缺问题。

3废气污染

矿山开采中产生废气!粉尘等多种有害气体,使得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的职工成为矽肺患者;另外矸石山自燃,煤层自燃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矿区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还有冬季采暖排出严重超标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更不容忽视。

4地表环境的破坏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多数矿山开采之后都没有进行有效回填矿坑,导致矿区采空区地表沉陷,严重破坏了部分建设用地和耕地,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破坏了周边很多民用建筑和自然地貌景观,不仅使矿区与周围居民纠纷不断,而且极大影响了整个区域环境的完整性。在矿山投产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和大量占用矿体表层土壤,严重破坏了矿区地表植被;对不断产生的固体松散废弃物(废石、废渣等)也随意堆放,长期经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影响极易发生流失,从而加速了对周边土壤的破坏,也使岩体失稳造成塌方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三治理措施与建议

1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能够有效了解矿山地区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随着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得矿山环境污染程度加剧,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对矿山环境和灾害源头的监管和治理力度,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化及科学化的行业标准进行开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促进矿山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要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做好各方面预防控制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大先进技术和开采工艺的应用,减少矿山环境污染源,修建污水处理厂,减少废水排放量,保证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a)对已经封闭的矿山,政府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投资开矿,相关部门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改造,也可以向国家申请专项治理资金,对一些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治理,确保矿山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b)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要加强矿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受污染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对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理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再发生。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篇4

(1)水工环地质勘查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大量的进行了各种能源的开采,甚至是存在与不合理的开采,而近几年逐渐出现了能源危机,这是人们以牺牲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的发展,而针对现代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社会中,此种方式显然不具备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相关领域逐渐开展了全新地质探察技术的研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便是开展研究的成果,初期的水工环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是水文、工程与环境方面的检测,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内涵也随着得到了提升。目前水工环地质勘察的概念出对水文等防线的检测,同时还包括了对地质变化的检测性能,设计范围逐渐扩展,更具有综合性应用能力。

(2)水工环地质勘查的作用。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于此环境下的要求,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与使用更需要合理性科学性,在不影响自然环境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工环地质勘察就此环境而言在指导思想上也逐渐的做出了调整,在勘探就研究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性原则,以此为主导思想实现地质与水文的勘察工作。现阶段水工?h地质勘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探寻一个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地质勘察工作,与此同时要协调城市环境不被破坏,对工程建设地质进行风险的评估。

2 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

(1)自然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在通常情况下,水工环的地质勘查工作与自然环境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要想进一步对其进行挖掘与勘探工作,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影响性因素,这样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并且土地资源的损害程度进一步加大,这些自然因素都会对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勘察工作不能更加合理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这样不但会引发水文现象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地下水失衡现象的出现,让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有些水工环地质勘探完成以后,在收尾阶段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甚至还会引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影响到下游居民的人身安全,不可避免的为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2)社会环境所受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随着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土地是必须要用到的,并且还会兴建一些勘察所,这些勘察所使用完以后就会被遗弃,所以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环境受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就会变得日益严重,有些地表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如山坡等,就会造成水土流现象的产生,河道也会因此而出现堵塞的现象,有些地区存在历史遗迹以及文明旧址等,这些社会保护性建筑如果没有加以合理的保护,受到水工环地质勘探的影响,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其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相当大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3 强化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1)树立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树立是调整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环保思想,才会从具体实践上去落实对环境的保护。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明确保护环境的思想指导,将这一精神贯彻到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各级单位中去。必要时,还应该将这一主旨录入到相关的指导文件、管理规章中去。

(2)加强环保技术。在加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从技术层面保障勘察工作的正确性。为了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环保性,必须改革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粗略的措施。在勘察过程中,挖掘泥土、搭建工棚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通过人为的努力才能降低勘察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先进技术和工艺的采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必要的勘察信息。

篇5

一、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

(一)大气对环境的污染

在房地产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拆除旧建筑、推土、填土等大规模作业,同时在施工现场会扬起大量的尘土,从而形成了“点污染”;在车辆运输建筑材料时,残渣余泥会沿路进行洒落并且还能够粘带车轮,而车辆不断的将其进行碾压从而形成“面污染”。其工程施工的污染源存在较多的方面,并且对污染源管理有较大的难度。而工程施工的污染能够对城市大气换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但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二)施工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

在对房地产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多数的施工单位没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污水净化处理,从而在施工现场出现了污水横流的现象。并且含有大量泥沙、杂物、建材粉末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会直接经城市下水道进入周围水体,不仅污染了城市水环境,还极易形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淤积,从而影响城市排水防涝。

(三)噪声污染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使用施工机械,例如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卡车、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器、电焊机、打夯机以及打桩机等,这些机械在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会产生相应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噪音污染是所有污染重比较重要的一种污染,给人们的产生不便还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四)桩基挤土及挖土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应该采取预制桩、沉管桩等挤土桩作为基础,将挤土桩沉入地下,使桩身置换同等体积的土体,因此会一定范围内发生竖向以及水平向位移,而过量的土体移动通常会致使相邻近建筑物产生裂缝现象,会造成道路路面被损坏,水管断裂,煤气泄漏,边坡失稳等环境事故。随着房地产建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增多,其基坑的开挖深度逐渐加深,开挖环境越也越加复杂,从而使得深基坑开挖对环境存在严重的影响。在工程施工中,一旦降水、支护以及开挖措施失当,则会引起流土、管涌、基坑底隆起、基坑突涌、甚至围护体系破坏等安全事故,从而危及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促使其使用功能受到破坏,造成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的现象。

二、造成施工工程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合理完善的环境保护整体规划

就目前而言,环保部门参与政府综合决策程度不够,并且多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规划中也缺少合理的环境保护整体规划,虽然某些城市存在这方面的内容,但也不够明确,很少有针对建筑施工尤其是基础设施等环境规划指标。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对环境破坏的比重逐渐增大。所以,应把环境问题整体规划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以此来加强环境建设规划,并适度超前,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对环保问题重视不够

现在多数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建设单位通常只对技术、经济方面进行研究,例如市场需求、利润和技术方案的选择等,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对环保问题考虑并不全面;项目申请时,建设管理部门仅仅只对审批资料、设计图纸进行核查,对怎样进入施工并不在审查范围之内;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只考虑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并以这三方面制定施工的方案;在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建筑质检以及监管部门对工程项目质量的评价和鉴定主要以其设计、结构、材料、装修等为规范要求,并未对房地产建成后对城市的环境是否造成影响进行相应的考虑。

三、对房地产工程施工中环境问题进行的措施

(一)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

其施工单位应该自觉对内部管理进行加强。城市道路的泥沙污染能够造成尘土飞扬的现象。这些泥沙多数都是从建筑工地超负荷运载的车辆粘带而来的。所以,施工单位一定防止超负荷运载,在运输泥沙、物料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蓬布进行遮盖,出场车辆的轮胎须要经过冲洗干净后才可以驶入道路。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特别是大中型项目应该采取全封闭施工,同时对施工现场划定控制线,在四周筑围墙或用大型广告牌围隔,机械作业必需要限时(打桩机、搅拌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只允许在白天使用)、达标(噪音不得超过环境标准),残渣淤泥在夜间运输,进出车辆一定要进行冲洗,并且每天安排专人来打扫冲洗附近的路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需要合理控制其污水的流向,以免污染蔓延,待经过沉淀处理后,才可以排入城市污染管线,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将环境污染尽最大限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加强文明施工

加强文明施工的首要任务就是需要树立环保意识,建筑施工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同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够从根本上对环境减少污染。其次,需要明确文明施工的内容,在现场实现三平一通,以此来加强施工现场的每个区域的管理。毋庸置疑,每种施工环境污染的形成大都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场管理到位,施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会大大减少,相反的,如果现场管理紊乱,致使三废、噪音等各类污染出现。因此就需要加强文明施工,着重于对环保的管理。

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新技术应用

(一)垃圾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城市通常采取的垃圾处理方法就是卫生填埋以及焚烧,由于存在无严格的防渗措施,容易形成水质及空气等环境污染。可以采取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垃圾进行筛分、选择,将其中的有机物直接做成普通肥料或用制成环保型菌肥;把固体无机物粉碎加工并做成切块砖;将白色垃圾加热灭菌后制成环保型板材,不但能使垃圾得以有效的处理和再利用,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镓诺HDPE防渗膜

镓诺HDPE防渗膜采用的是柔性防渗膜应用,而设计良好的高密度聚乙烯原生树脂、碳黑、微量的抗氧剂以及热稳定剂、抗老化材料、紫外线吸收剂等材料,经三层共挤而形成。其具有抗拉强度较高、防渗性能较好、施工简单、质量较轻等特点,同时还便于运输、化学性能优、成本较低、综合效益高、健康、环保等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建筑的防渗、防腐、防漏、加固及渗滤液收集。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这使得我国房地产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环境问题,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相互结合起来,对于整个房地产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方式,对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房地产工程施工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环境防治,以此促进房地产建筑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果.试论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施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2]张军涛.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2).

篇6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began to promote land treat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hortage problem. China's urbanization to speed up, enlarging the scal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farmers is urgent desire, this paper first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of regul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ent rural reform,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to l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Key words: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economic regul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据记载韩国“新村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5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l: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我国从08年开始大面积推行土地整治发展循环经济,这样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1. 总结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面临主要问题

1.1 农村土地整治过程需要的庞大的资金,单农村资金来源单一

地方政府无法短时间内筹集资金进行农民保障性的房屋建设和补贴发放,这样就会使得整体程序推行缓慢或停滞。政府不会把全部农村同时改造.而是先从易改造的地方开始试点,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推进。

1.2 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控制整治成本

随着整治过程的推进,据调查发现很多房屋建筑为近两年新建的房屋,房子结构良好,装修完善,盲目的拆除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且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同时应考虑到对这些房子进行保留,如果没有科学的控制必须造成大量房屋的闲置,造成资产的沉淀。

1.3 少数地区整治过程缺乏监督

很多地区拆迁入员不规范,不出示任何文件,只说是政府派来的。既没有征地批准文件,也没有拆迁许可证。有时候都不公开其所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只是一味的让农民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然后立即拆迁,这样经常导致很大的冲突。有些地区还存在补偿金额过低。或迟迟不到位的现象。

1.4 科学技术落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

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要注意保护环境。我国环保科技实力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如果不采取合理措施的话,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必须紧抓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

1.5 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不合理

有些农村整治后出现不合理规划现象,如农民住房距离庄稼地远了、农机没院子放、粮食没地方存;零散的家禽、牲畜养殖也出现困难,这样就不方便农民耕种和生产,这样的规划就没有达到农民的要求,使农民缺少归属感,应根据国内的国情进行整治后的土地规划。

2. 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和举例说明整治效果

我们这里引入一种计算潜力的方法,原理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测算方法差不多,即就是置换潜力等于潜力实际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减去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再乘以评价区域内总的农户数。

2.1 科学分析整治潜力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分析,抽样调查了国内某地区传统农村用地情况,改地区平均农用面积达到280平方米。(假定该区域的农户基本用地能够代表全国的基本情况)据相关记录我国2010年的农户人数约为24800万户,我国的农村农户的标准用地根据《村镇规划标准》来计算,其中最高标准为150平方米,最低标准我100平方米。如果按150平方计算为:(280-150)×24800=3224000公顷=322.4万公顷。如果每户农户普通用地最低标准100平方来计算,则改造潜力为(280-100)×24800=4464000公顷=446.4万公顷。可见这些土地的利用率还很低,具有很大的整治潜力。

2.2 地区开展情况

湖南省的情况比较复杂,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相当艰巨。随着开始土地整治的推行,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开展,省内农村地区的经济呈现好的发展趋势。

3. 针对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矛盾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建议

我们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应发展农村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在进行土地整理是,要走经济循环之路,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在此笔者针对目前土地整治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第一, 需保护好农民的耕地和粮食安全,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农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

第二,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注意减少土地整治带来的环境污染。

第三, 经济来源需多样化,在土地整治时,我们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第三方监理人员全程监督,确保投标公开化、透明化。在项目实施阶段做好计量工作,做好项目科学性研究,使得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四, 土地所有权调整,根据《土地管理法》在相邻单位之间有飞地、插花地,或权属界线不规则时,为方便当地群众生活、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减少灌溉用水和农机通行引发的纠纷,应进行土地所有权调整。

第五, 在土地整理后进行土地规划需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到物质的循环利用。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循环经济模式的绿色工业园区,对地区进行经济带动。这种绿色工业园区,能合理的利用企业生产后的副产品,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

第六,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形态。但是这种经济形势,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要不断的引进和开放新的生产方式,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

第七, 提倡以乡村地理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物象、生产生活形式、乡风民俗等为载体,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组合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 结论

我国在进行土地整治推行城乡一体化时,应该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科学技术,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丁恩俊、骆i中、谢德体,我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进展,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

篇7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却越发突出,面对这种现状,对区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一些存在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搬离市区,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企业原来的用地,被开发成建筑用地建设了住宅小区等。这些工业企业场地存在很大污染,这就需要对工业污染场地加强相应的调查与研究,采取措施解决,提高工业场地污染治理的效果,以保证居民生存的质量。

1.工业污染场地的分类

1.1无机物污染

无机物污染是工业污染结构中重要的污染类型,非常常见,主要是指土壤环境渗入无机物而造成污染,使原来的土壤地质环境被打破,不断释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如重金属Co、Pb、Cu、Cd等都是常见的无机物污染物,皮革制造、化工企业以及冶炼行业等制造业是引发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企业。

1.2有机污染

有机物污染也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类型,造成有机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环境中有机物进入,并和原来的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络合物,对土壤结构,理化性质造成很大影响,如农药、环芳烃、苯环产物等是主要的有机物污染来源,有的有机污染物自身存在很大毒性,如苯环产物,这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很多次生有毒有害物质向外释放,对环境的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如油漆涂料、农药生产、电子产品等诸多行业都是造成有机污染的主要行业。

1.3复合型污染

除以上污染类型之外,在综合化治理污染过程当中,复合型污染治理难度非常的高。所谓复合型污染,主要是指场地当中污染物的类型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而且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分布规律比较差,在治理上,需要和区域模块充分结合,进行不同应用结构划分,有效治理工业污染场地。当前很多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类型都属于复合型,而且多数污染物之间常常出现协同和拮抗作用等,这样一来,使得土壤污染结构越发复杂化,在整理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处理工作也十分复杂。

2.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内容

2.1第一阶段

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开展相应调查,第一阶段的工作是有效采集前期资料,这是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任务是对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类型情况充分了解与掌握,对场地当中的污染现状做出准确判断。第一阶段工作并不是采集污染场地的样本,只是依照现场相关信息,进行可操作性有关判断,倘若污染场地于新的建设要求相符合,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调研工作,在实际调查工作当中,主要应用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或者深入现场开展踏探以及通过走访进行相应的调研。收集基础资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资料进行翻阅,了解和掌握区域过去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以及企业的生产规模与持续时间等,这对场地评价可操作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场踏探工作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组织,深入现场开展调研,对污染场地植被生长现状以及空气环境等展开详细的调查。走访形式是对区域居民进行相应的走访调查,通过走访,对厂区过去的企业实际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把握,与第一阶段采集的综合数据充分考虑,对区域环境是否具备重新利用价值做出准确判断。

2.2第二阶段

在对工业污染场地是否具备利用价值确定之后,便需要进行第二阶段污染场地调查工作,此时需要进行结构性采样,来对场地污染物实际种类和含量情况等充分明确,获得相应的数据,更好地指导后期治理工作,在实际应用时,这一阶段工作主要包括初步采样以及详细采样两方面工作内容,前者将工业污染场地进行各个栅格区域划分,并在栅格区域合理的对样品进行采集,一般采样点进行5~10个样品采集,并对采集的样本合理编号,送到实验室开展化验工作。通过化验获得相应数据,了解掌握该区污染物的含量,与国家要求清洁点相符合进行数据对照,并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区域数据必须要与基本要求相符合,便不再对这类区域开展相应的调查。而与国家有关要求不相符合的建筑区域,还需要开展更加详细的采样调查工作,适当增加采样点,对污染物的深度影响范围和程度展开详细调查,并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提高治理效果。

2.3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数据调研工作完成之后,便需要开展第三阶段的调研。在此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补测基础情况,与第二阶段样品采集过程当中,受到人为因素和保存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一些失误,会造成检测结果失效。这就需要在第三阶段开展补测工作,更好的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并充分考虑第二阶段调研数据,针对工业污染场地实际情况予以详细的风险评估,依照需要对场地开展详细的测量,获取全面精准的数据,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性。

3.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在客观评价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现状时,必须要在相应的评价标准下科学规范的进行。当前在一些区域污染现状评价过程当中,主要根据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这类标准主要是评价农业用地污染监测,然而,对于工业污染场地应用时,仅仅可以作为参考,无法进行区域环境监测。工业场地污染物类型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不仅要进行常规污染物监测,同时结构当中还有一些挥发以及半挥发有机物存在,倘若仅仅针对土壤污染物含量开展相应的监测,会对结果的精准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复合型污染物成为当前污染物的主要类型,过去应用的传统监测标准,无法全面综合地进行权重分析。一些企业在开展污染物检测过程中,常常应用单因子污染鉴定方式检测污染物现状,很多污染物生成时,还衍生出其他类型的污染物。如有的污染物对土壤造成污染时,会有络合物形成于土壤中,这些衍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但是相应的评价标准却比较缺乏,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2调查周期较长

在上文中已经提及,在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过程当中,主要的阶段包括三个,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存在很大不同,必须要分段进行相应的调查,能够有效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消耗很多时间成本,特别是面对一些严重的污染问题,或者工业场地当中存在很多污染物,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周期。第二阶段也就是初步采样于详细采样阶段内容非常繁多,在完成初步采样之后,需要多次采集相关样本,并展开全面,综合性的评估工作,并进行多次数据补测,使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应用周期不断延长,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有的调查周期能够达到五年之久,由于较长的调查周期对于工程建设工作形成很大影响。另外一些污染场地区域是长时间遗留问题,开展多次数据调查工作,会使调研费用大幅增加,政府部门对调研活动进行精心组织,拨款却存在周期性,无法确保相关费用及时的拨付,对后续工作开展也形成很大限制。

3.3样品分析成本较高

在样品鉴定机构选择过程当中,应当对国家统一规定的机构进行选择,同时还应当选择经过CMA认证试验室,对于样本数据展开详细分析,综合性的进行研究检测时,应当合理的进行处理,如进行过筛烘干,称量干重,分装样品等。对于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而言,由于需要大量的采集样本数据,极大地增加了样本采集消耗时间,而且近年来,污染场地污染物种类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处理样品过程步骤也变得越发繁琐,导致成本投入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控制相应的成本投入,一些企业会利用对样本采集数量进行减少的形式来控制成本投入,这样一来极易引发污染区域分析数据结果不准确,导致后续修复工作,需要更多的成本消耗。

3.4调查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当中,相应的应用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和提升,但是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实际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调研方式以及统计调研数据方面没有明确相应的模板,数据调研的完整性,导致制订后续方案过程当中,难以将科学的依据提供出来,还有很多企业不重视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导致调查工作停留于表面,虽然投资成本减少很多,然而对后续施工却造成很大影响,衍生出很多土地污染问题,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修复,使企业经济损失进一步增大。

4.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完善评价标准

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可以更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精准性,为制订修复方案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当中,必须要按照土壤环境评价标准进行,我国各地有着非常大的土壤性质变化,地区的不同,土壤当中各种元素存在很大的含量差距,对国家土壤环境评价标准统一的进行制订,却无法适应于各个地区土壤具体状况。所以国家环保部门,应当鼓励各省市区与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考虑环境污染特点以及土壤天然背景值,对于生态系统安全,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可承受能力,还有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影响,综合性的全面考虑,并对土地使用功能予以充分分析,对地方土壤环境评价标准自行制订,推动地方性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出台,更好地推进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4.2构建动态调查模式

加强动态调查模式构建,有效控制和减少工程调研周期,使场地利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目前在场地调查工作当中,我国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工业场地环境调查工作认识的还非常肤浅,特别是对于一些污染物的迁移分布没有充分的了解,投入工业污染场地污染物调查的技术手段还十分有限,所以应当认真遵循分阶段方式对工业污染场地开展详细的环境调查工作,同时样品采集以及分析也是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数据获取的精准性,全面性,才能进一步增强其法律效力,在完善的步骤实施下,对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报告认真书写,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但是分阶段调查模式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而且成本投入也非常的大。伴随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实时测量技术与设备也获得了巨大提升,如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和PID、GC/MS等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当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有地震波、钻孔技术、电子技术等实时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业场地污染物环境调查,保证调查工作实效。

4.3做好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对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展开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加全面掌握场地污染情况,为后续修复方案确定提供有效的指导,针对一些严重污染的场地,如果单单依靠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无法保证场地调查工作需求,必须要深入现场,对土壤及地下水样品展开全面收集与分析,并对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展开详细调查,获取全面详实的信息数据,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4.4加强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有关技术人员强化技能培训工作,可以使其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调研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有序进行,而且还应当对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综合技能与素养,满足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需要。

5.结语

在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当中,应当对评价标准不断完善,通过动态调查模式应用,控制和减少调研周期,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并扩大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及时解决工业污染场地调查过程当中各种问题,保证调研结果精准性,这对提高场地复用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工业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7):55-57.

[2]李雪俊,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现状及展望[J].河南科技,2019(16):147-149.

[3]张丽芬,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8):31-32.

篇8

为指导承包商根据环境保护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及要求,具体地完成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对堤防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分析、分类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可直接进行操作的环境保护作业方法,使非环境保护专业人员也能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达到执行和完成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的目的。提出的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通过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护岸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得到了业主、监理人和承包人的认可。

一、施工环境影响

护岸工程是堤防工程中最常见的单位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工前清场、搭建临时设施、交通运输、主体工程施工和完工清场等,可能发生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产生固体废弃物、损毁植物等环境影响,根据国家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要求,必须对这些潜在性环境影响采取相应地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实施和落实。

通过对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环境影响方面进行复核,根据本工程护岸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施工合同环境保护条款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地域特征和施工特点,我们按施工项目和工序,对护岸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类、归纳,结果见表1。

二、环保措施及方法操作实例

1.工前清场拆除

潜在影响:扬尘污染。

措施与方法一:在拆除点有大面积植物、农作物或在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施工应采取以下方法作业:

①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

②拆除前应对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

措施与方法二:在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物装车清运前,应充分洒水,避免产生扬尘。指定具体范围,有利于承包商实际操作。

分析:根据对本工程各堤段施工范围及施工拆除方法与规模、施工拆迁范围,在环境背景(如风速、尘粒等)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本护岸工程拆除扬尘的影响范围在30m以内。直接划定影响范围,有利于承包商更明确地执行环境保护措施。

2.表层土剥离

潜在影响:表层土流失。

措施与方法:剥离表层土,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小范围堆放地,可用草袋、塑料薄膜或其他材料进行遮盖,避免雨水冲刷、流失损耗。

分析: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环保条款的规定,表层土应予以保护,并对开挖裸露地须进行表层土覆盖和恢复,因此在措施与方法中,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本地覆盖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同时提出不用于本地覆盖(如当剥离面为工程建筑物面时)的表层土,也应妥善处理和使用,不能流失损耗。

3.供电设施

潜在影响:噪声污染。

措施与方法:堤顶及堤岸临时发电机组噪声强度大于80dBA、且发电机运行点距噪声敏感点的距离小于50m、噪声源距堤顶的距离又小于5m的,可在堤外脚地带建造减噪槽、将运行发电机置入减噪槽内。减噪槽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地带按顺堤方向布置,但不得建在堤身坡面上。减噪槽为长方形构造,槽深以不影响发电机操作为原则,槽长应槽两端能满足离开声源2m以上,槽顶要搭建防雨棚。减噪槽要备有防水设施或积水抽排系统。

分析:考虑堤防工程在堤边施工的特点,利用堤身作为隔声屏障,在调查本工程施工发电机组基本情况(如功率和声源强、构造、规格等)后,设计该发电机减噪槽。沿堤噪声敏感点位于堤内侧,由于离堤身越近,经过堤顶的声源发射角越小,因此减噪槽建在堤外脚,尽量靠近堤身,考虑堤脚开挖安全范围为距安全线1m以外,故减噪槽应设在离开堤脚线1m以外。

4.临时材料堆放场

潜在影响:物料流失与飘散污染。

措施与方法: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设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区或预制场内。无机械搅拌场或预制场、又须在堤外滩堆放水泥的,堆放点应选在离水边线较远,并在完工清场前、水位上涨时,不会被淹没的地方。

分析:无机械搅拌场或预制场地,又在堤外滩堆放水泥物料时,根据堤防岸边施工、水位消长的特点,临时材料的堆放选择合适地点,防止淹没,物料入江污染水体。

5.卫生设施

潜在影响:生活垃圾污染。

措施与方法:临时垃圾堆放点:垃圾堆放点可选择30m范围内无生活用水和渔用水体的废弃沟凹或废弃干塘。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

分析:根据本工程施工现场多在农村地区、堤岸边滩地带的特点,可利用现有废弃沟凹或干塘设为临时垃圾堆放点。

6.外滩农作物

潜在影响:损毁外滩农作物。

措施与方法:合理布置外滩施工物料存放和废弃物处置地点,减少对外滩农作物的损毁。施工红线内占压外摊农用耕地时间,应提前通知,抢收作物。

分析:经实地查勘,本工程施工堤段外滩多有农作物,一般为临时季节性耕种。本工程施工期常靠近收获期,因此应提出对外滩农作物的保护,要求在施工占压外滩农耕地前提前抢收作物。 7.水上护坡

潜在影响:干扰码头。

措施与方法:在距岸边码头设施100m范围内进行施工时,要确定码头设施(包括地下埋件)的具置。在码头设施范围进行削坡施工时,不宜使用机械作业,在施工前标定埋件部位,根据部件的大小和构造,调整开挖走向和尺寸,并与后续施工相衔接。

分析:本工程多在沿江岸边施工,常有与码头设施交叉的情况,根据有关港口作业环境保护规范,岸边码头100m范围内为码头设施保护范围。由于机械施工作业范围大、强度大,因此在码头设施保护范围内宜采用人工削坡,并在施工前探查码头地下设施。

8.施工迹地

潜在影响:影响土地利用,损害景观。

措施与方法:地面整理应与水、土污染防治相结合。对潜在性改变土壤性状和化学成分,影响土壤功能的污染物应彻底清除,不得留置在土壤中。在堤外边滩,经洪水冲刷、淘洗后可能逸出的施工有害物质,应彻底清除干净。不宜在岸滩土壤中残留的物质有:未干涸的含砼泥浆物、各种石油类及含油废弃物、矿渣、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分析:根据本工程护岸施工的特点和区域特征,特别确定了清除物的具体种类,并提出处置地点的要求。

9.堤内植被

潜在影响:施工占压或损毁堤内草皮。

措施与方法一:尽量减少施工占压或损毁堤内草皮,特别是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需穿行红线外大面积草地时,应固定通道,减少红线外草地的损毁面积。

措施与方法二:大型构件安装和移动时,应避免损毁植物。禁止利用树木作为设备安装的临时支撑物。不得在人工草皮和绿化苗圃地进行施工设备的前期安装。

分析: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原有堤坡防护草皮损毁,多为施工中的人为损毁,因此特别提出了不得随意穿行人工草皮和草皮密集地的要求。在绿化树木保护方面,根据工程施工特点,特别提出不得用树木作为临时支撑物,不得在人工草皮和绿化苗圃地进行施工设备的前期安装活动。

10.重点保护区

潜在影响:施工对珍稀水生生物的干扰。

措施与方法:在珍稀水生生物(如白鳍豚、江豚)保护区施工时,应注意对珍稀水生生物的观测,发现施工区江段内有珍稀水生生物活动时,应立即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渔政主管部门。

分析:护岸施工多有水下作业活动,某些施工江段目前仍可能有少数珍稀水生动物活动,因此专门提出对水生生物的避让措施。

11.环保对象的标识

潜在影响:对施工范围内环保对象的干扰或损害。

措施与方法一:在施工范围内下列保护对象地点,设立警示牌标识:饮用水取水口上游1000m处,下游100米处;排水设施;有施工活动的堤内草皮密集地;人工草皮;有水下施工活动的鱼类产卵场边界;施工范围内的堤内渔用水体;珍稀水生物(如白鳍豚、江豚)保护区。血吸虫疫区,施工人员活动范围内的湿地和水深1m以内的水滩、浅塘和浅沟;生活饮用水源地。

措施与方法二:通知所有施工人员,遵守警示牌提出的警示要求。

分析: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区域特征,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保对象,设立警示牌,并指明设立警示牌的具置,操作明确,便于监督与检查。

转贴于 三、结论

按照堤防工程环保设计和施工合同条款的要求,对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并根据堤防工程施工特点和区域特征,设计可行的堤防护岸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方法,使环保措施的操作简单、易行,有利于施工承包商按其施工项目和工序实施环境保护作业,有利于监理人员实施有效监理,有利于业主全面、规范化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指导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7.

2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业技术研究.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2001.10.

篇9

1 前言

在我国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矿山种类的多样性,加上开采条件各异性,目前矿山企业的规模与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差别。因此我国很多矿业工程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分布广,其主要可以归纳为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大类,其中包括:① 矿产资源开发压占、毁损土地资源严重;②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沉)塌陷、地裂缝、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问题突出;③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④ 采矿活动造成了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⑤ 采矿活动加剧了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要想进一步进行掌控目前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造成的一些问题发生,那么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的环境监测。只有通过环境监测并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监测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认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工作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和区域集中开采区或群采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共享;

(4)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

(7)向社会提供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信息服务。

3 监测原则

(1)国家、地方和矿山企业联合监测国家控制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区域监测,地方控制省内的重点区域监测,矿山企业负责本矿区范围内的监测,闭坑矿山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由国家委托所在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重点区域监测先行鉴于国家在短期内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因而需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对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构成重大威胁的矿产集中开采区或者群采点,建立国家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

(3)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

常规监测是对指定的矿区地质环境因子进行定期监测,以确定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评价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及地质环境治理成效。对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的热点地区、发生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事件的矿区,除了进行常规监测外,还要进行应急性监测,快速获取数据,为矿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4)传统监测手段与高新技术方法并重

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状况、人员技术水平、原有设备情况、监测精确度要求等因素,选择较实用的监测技术手段,采用传统监测手段和高新技术方法相结合,以保证监测数据资料的准确度。传统监测手段包括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化验;高新技术手段以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遥感遥测技术为主。

(5)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

监测数据的记录要有统一的格式,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数据录入和存储。

4 监测组织与工作程序

4.1 监测组织

国土资源部是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矿山企业是单个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主体,矿山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监测机构或者委托其他的专门监测机构对本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向所在地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汇交。如果是闭坑矿山或者矿山企业已经倒闭,无法找到责任人,由所在地方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监测。

地方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重点矿山开采区域的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以及突发性和应急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监测数据向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汇交。

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全国范围内跨省界的重大矿区、热点矿区、突发矿山地质环境事件的矿区及其它应急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负责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规范数据格式标准,建立数据采集和汇交制度,建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开发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接受地方监测机构上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集成和综合研究,编写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

4.2 工作程序

(1)建立矿山基本情况档案;

(2)确定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内容;

(3)现场监测并填写监测表,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

(4)区域遥感监测并填写遥感解译表;

(5)监测数据汇总、分析、整理,编写监测报告。

5 监测内容与方法

5.1 监测内容及指标

(1)侵占、破坏土地及土地复垦监测:侵占和破坏土地类型、面积,破坏土地方式,破坏植被类型、面积,可复垦和已复垦土地面积。

(2)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 监测: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年排放量、累计积存量、来源、年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堆的主要隐患、压占土地面积等。

(3)尾矿库监测:尾矿库数量和规模,年接纳尾矿量,尾矿的主要有害成分、主要隐患、年综合利用量等。

(4)采空区地面沉(塌)陷 监测:塌陷区数量,塌陷面积,塌陷坑最大深度、积水深度,塌陷破坏程度等。

(5)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本年度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

(6)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监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域面积及治理情况等。

(7)矿区地表水体污染监测 :废水废液类型、年产出量、年排放量、年处理量 排放去向,地表水体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环利用量、年处理量。

(8)土壤污染 监测: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9)地裂缝监测:地裂缝数量、最大地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地裂缝走向、破坏程度。

(1O)废水废液排放监测:年废水排放量及达标排放量,废水主要有害物质及排放去向,废水年处理量和综合利用量等。

(11)地下水监测:①地下水均衡破坏监测:矿区地下水水位、矿坑年排水量、含水层疏于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等;② 地下水水质污染监测: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5.2 监测方法

5.2.1 单个矿山的监测方法

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采用定期到现场调查并填表的方法,而对一些重大矿区,应设立地下水位、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固定的专业监测点进行监测。

(1)采空区地面塌陷监测:矿区塌陷面积较大的,采用遥感技术监测;重点矿区采用高精度GPS、钻孔倾斜仪、全站仪等监测,其他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具体方法为:①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② 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内容包括: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③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需长期、连续地监测,以便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

(2)矿区地裂缝监测:主要监测方法有大地测量法、GPS全球定位系统、简易人工观测、应力计等技术。

(3)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重点矿山采用现场埋设基岩标自动监测,其他采用高精度GPS监测。GPS监测方法参照相关规范 。

(4)矿区山体开裂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

(5)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参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技术要求》。

(6)矿区水土流失监测:采用遥感技术监测和人工现场调查、量测相结合的方式。

(7)矿区土地沙化监测:采用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地面GPS监测以及遥感卫星监测等。

(8)矿区侵占破坏土地与土地复垦监测:采用人工现场调查、量测,辅以遥感技术方法。

(9)矿区土壤污染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辅以土壤污染自动监测仪。

(1O)矿区地表水体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11)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辅以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仪。

(12)废水废液排放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13)地下水水质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14)海水入侵监测:人工现场调查、取样分析。

5.2.2 区域监测方法

采用多波段、多时相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解译和判读。建立基于遥感波谱的具有一定精度保证的主要矿山地物类型、土地与植被破坏、地面塌陷等自动识别模型与方法,实现地物面积变化自动监测。

(1)选取要监测的重点区域,充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背景,结合区内矿山分布,确定遥感监测方案。

(2)遥感影像可选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QuickBird、IKONOS)数据,或者选取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各类航空遥感像片,遥感时段最好为每年5~10月。

(3)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矿产开采区侵占土地、植被破坏、固体废物堆放、尾矿库分布、采空区地面沉陷 (岩溶塌陷)、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崩塌、煤田自燃等地质灾害、矿产开发引发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矿区地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解译和判读。

(4)收集研究区1:25 000~1:500 00地形图数据,将遥感影像配准到1:25000~1:50000地形图上,采用目视解译、人机结合解译和计算机自动提取等方法将解译的内容按实际规模大小标在地形图上,并填写遥感解译记录表。

6 监测质量控制

(1)各监测站定期进行监测数据自查,监测的内容不能漏缺。

(2)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去现场监测,不能提前或拖后。

(3)建立实际监测人和校核人签字制度。

(4)上报的监测数据要经监测总站的审核并盖章。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收到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表后,要进行检查和校核,经确认无误后输入到省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中。

(5)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到一些重点矿山现场进行抽查。

(6)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应派专业人员定期到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检查和业务指导。若有必要可以直接到矿山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

(7)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将定期到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检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检查原始数据记录本,并抽查个别监测区,到现场核查。

(8)定期检查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对异常数据通过电话核实。

篇10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前采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忽视了采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采矿行为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矿山地质环境。因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采矿企业采矿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优化矿山地质环境的目标;第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展开亦可促使相关采矿人员提高对矿山环境的了解,继而可在保障环境的基础上开展采矿行为[1]。

二、当前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

(一)单个矿山监测方法

(1)采矿区地面塌陷监测

采矿区地面塌陷监测是单个矿山监测方法中的一种,此方法的应用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利用水准仪及地震仪等设备对深度塌陷的采矿区现场进行监测,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全面掌握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此外亦应通过对钻探方法的利用了解到地下洞穴发展状况,继而达到高效的地面塌陷监测效果,且为采矿行为的展开提供相应的基础保障。另外,在采矿区地面塌陷监测中对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此,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人员应通过抽取地下水引起泉水干枯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除此之外,对建筑物变形变化的监测要求监测人员应采取持续监测方式,以此来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

(2)其他方面监测

在矿山地缝监测中人工观测方法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此方法的应用对监测人员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应对其展开合理应用。另外,GPS全球定位系统也是矿山地缝监测方法之一,其深化了对当前先进技术功能的应用且达到了高效检测目标。此外,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高精度GPS监测是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方法,因而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求监测人员应仔细通读相关规范中的内容,以便提高高精度GPS监测方法应用的规范性,且避免不规范监测行为的影响到矿山周边环境。另外,在矿区水土流失监测中,应采用遥感技术与人工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来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2]。

(二)区域监测方法

区域监测方法的应用要求监测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强调对遥感波普技术的应用,以此来监测出采矿现场的植被破坏现状,继而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构建相应的遥感监测方案,达到高水平监测效果,且制定相应的采矿计划,避免采矿行为的展开影响到当前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在区域监测方法中也应通过遥感影像的应用途径来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继而更好的展开矿山区域监测工作。另外,在区域监测方法应用中为了降低采矿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监测人员应依据遥感影响数据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及土地沙化等问题的发展现状,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解决采矿中所凸显出的环境破坏问题。

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发展

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应依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构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且在体制内容设定中明确规定出监测工作内容及任务,以便促使监测人员在未来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能规范自身监测方法,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的构建也可促使采矿企业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最终避免自身采矿行为的展开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发展中,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应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监测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促使其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能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达到高质量监测效果[3]。

篇11

地方文献作为一地之百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实用性和信息多样性。它有着一般文献无法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社会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其在整个信息社会中的身价更是不断攀升。

1 地方文献与地区兴衰的互动关系

1.l 地方文献对地区兴衰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是某地区面貌的真实写照。一地地方文献的集聚和散佚影响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图书馆将收集的地方文献通过加工和提炼,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并用一定的手段发散到社会中去,可为当地党政领导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服务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

1.2地区兴衰对地方文献的反作用

地方文献产生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属于某一领域的文化沉积和历史产物。人们要探求远古社会某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必须首先寻觅当时的文献情况,否则,“文献不足,孔子也无可奈何”。一般说来,地方文献工作的进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文化繁荣有密切关系,当地方经济形势好时,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都会有明显的进展,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萧条时,则地方文献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2 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工作

虽然地方文献悖离文献老化的规律,但在以Internet为核心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地方文献管理方法己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今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只有以网络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加大开发力度,深化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采用传统服务和现代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地方文献工作在新形势下依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我们应借助这股东风,让地方文献工作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在新环境下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仍然需要围绕地方文献工作的搜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这四个传统环节进行。

2.l搜集:通过网上协调,健全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藏书建设是完成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现代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建设是在打破互相封闭、条块分割的环境下完成的。资源共享的提法由来己久,虽然效果并不理想,但由于地方文献具有特定的区域性特征,有别于其他文献,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有其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因此,实现地方文献的区域性资源共享完全可行。

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搜集工作,其环节同以前差不多,只是搜集方式有了较大更新。传统的搜集方式是:①各馆根据办馆方针制定好收集目标,确定好收集的范围。②了解征集途径,走访相关部门。这种各自为阵的搜集方式必然导致收集来的文献重复且不全面。有了网络这个社会外部环境,我们的搜集方式应作出相应调整。每个地区应成立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各项工作特别是藏书建设工作由其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协调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完整、连续、有特色的地区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具体说来:①责任到馆,分头收集。地方文献协调整委员会在确定收集目标后,应作出全面的分工安排,根据各馆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实力,权衡利弊轻重,将任务下达至各成员馆。②采用传统收集和网上电子商务收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地方文献藏书体系的完整性。由于地方文献跨时代、跨学科、跨系统,广泛散见于社会不同单位,特别是内部刊居多,搜集起来有很大难度。我们要采取不同方式和渠道将自己所需的地方文献搜集上来。对于正规渠道得不到的灰色地方文献,对那些记录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动态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文件汇编等原始资料,要及时纳入地方文献藏书体系。③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支持。由省政府挂帅,采取立法措施及经费保障,如制定呈缴样本制度,或者以更好的方式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便将散布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地方文献收集齐全。

2.2整理:立足标准化、规范化,建好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有了完整的地方文献藏书资源,并不等于高枕无忧了,其价值的实现关键还要看如何开发利用。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整理是一个基础而又关键的环节。在知识经济与网络化、数字化这些变幻的外部环境下,要求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必须与数据库建设结合进行。因为文献数据库建设,可使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科学化,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要求。书目数据库是文献开发和其他类型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是地方文献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必要前提。而要建好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库难度相当大。由于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多,版式不规范,载体类型也多,这就存在如何对各种不同类型及不规则版式的文献进行规范整理的问题。实践证明如下几种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年鉴、年报、会议录、文史资料作书处理;连续出版的通讯、简报、小报作报刊处理;零散资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题和时间进行归类集中,装订成册,依内容拟题名,作书处理。另外,地方文献的分类编目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国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出台,所以各馆的分类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的馆集中在《中图法》地方志类目后再与主表类号进行组配,有的馆按《科图法》学科分类再加特殊标识符,有的馆自行编制分类表等等。这些无疑给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带来难题。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文献工作协调委员会应参照《中图法》、《文献著录总则》、《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和古籍法等制定出全省范围的地方文献工作条例,统一布署地方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实现统一编目,共同建好标准化的书目型数据库。这样,才能为实现地方文献网络化打下良好基础,为日后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藏书补充、分类编目、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协调协作及现代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证。

2. 3开发: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编制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当前,用户已不满足于一次文献的提供,而要求图书馆提供针对专题的资料索引、专题资料汇编甚至针对某一主题的综合述评等高层次的服务。因此,图书馆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书目型数据库的建设,应根据本地区的形势、任务以及用户的特定需求,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将其所包涵的多种知识信息单元进行分析,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信息中的相关信息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专题汇编,制成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实用的文献专题数据库。如编制关于地方人物资料的题录型数据库,编制关于地方历史、地方土特产、地方掌故、地方史志的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也可选择利用率高。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编制全文数据库。当然,地方文献的开发有其原则性,应避免盲目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一般说来,地方人物资料、地方史料、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料都是长期以来为众多用户所广泛使用的文献信息,应为开发的首选目标;其次,应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在馆藏中占有一定优势的文献作为开发目标。另外,具有长期史料价值,为读者反复使用的文献信息亦可作为开发目标。

2.4利用:加大地方文献的辐射面,提高用户对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对开发成果的关注程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文献的“存史资政励志”功能,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应统一安排,加强各成员馆的横向联系,建立区域地方文献信息网络系统,甚至全国地方文献信息网络系统。但怎样将工作人员开发的成果传递到用户手中,怎样让用户在网络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定位,驾轻就熟地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料呢?一方面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将各种数据库以用户易懂的需求方式,如菜单式、窗口式、傻瓜式等等,在主页上建立信息导航系统,让用户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作漫无边际的检索,能够快捷迅敏地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增强用户的自我服务能力。这样可使情报人员从繁琐劳动中解脱出来,有精力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同时用户也免去在检索室排着长队等候检索的焦虑。有些用户对网上检索还不太习惯,感觉不踏实,觉得网上检索还没有自己平时手工检索方便。其实网上检索的多途径入口和速度之快是手工检索望尘莫及的,因此需要用户有较强的自我服务能力,至少看得懂引擎搜索的提示,善于借助网上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

为更好地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面,我们应在国际互联网上设计制作自己的主页,内容选择着眼点应小,但力求做得精深,达到惟我独有的效果;应大力宣传与提供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起到广告效应和为他人提供参考借鉴的效果。针对下列地方文献信息,如农业产业技术,土特产介绍,气象、地质、水文、气候变迁、抗战史料,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籍贯考证、宗谱、手稿,有关国土疆界,行政区划、行使主权的记载及旁证资料,地方人文景观、民族起源等资料,可将其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数据库。这些信息产品将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结合,揭示出某种规律,指出某种发展趋势,从而大力吸引外商来投资、旅游、取经等等。这些广告效应将大大推进本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总之,网络环境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把技术、资源、人文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进行逐层逐类的挖掘,才能发挥出地方文献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俊贵. 地方文献工作刍论.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

  2 刘利坚. 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探析. 四川图书馆学报,1999(5)

  3 祝坤等. 谈谈地方文献工作. 山东图书馆季刊,1999(1)

  4 张壮旭,毛蕙. 浅谈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河南图书馆学刊,1998(4)

  5 蒋志华.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咨询服务工作探讨. 图书馆论坛,1998(5)

  6 符邵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情报学报,1999(5)

  7 雷树德. 地方文献论要. 湖湘论坛,1998(5)

  8 徐云,贺仁近. 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新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工作,1999(4)

  9 周苏华. 市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障碍及对策.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1)

  10 张武耕,李玲. 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 图书馆论坛,1999(1)

篇12

一.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1)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资料。

(二)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

3.边坡稳定性评价。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

5.河流环境工程评价。

6.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三)应用摇感技术

摇感技术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与评价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成图成本低、技术块、质量好等优势,可对区域地质、场地地形、动力地质现象动态、地质构造、河流水质、土地利用等方面情况进行环境检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各种资料信息图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将摇感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使其更电子信息化管理、操作,既而提高速度与灵活度,提高效率,更方便的掌握各方面信息。

三.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