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13 14:38: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建筑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共建筑特点

篇1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二、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三、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四、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五、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篇2

2.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建筑不是低层、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在建筑、结构、防火、设备和施工均与低层、多层建筑有不同的特点。

3.本文只针对设备安装(给排水、采暖工程)的特点进行探讨。

(1)给水工程的特点。在高层建筑中,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一般不能满足使用压力的要求,需要采用加压设备另行加压供水,还必须在垂直方向上将全楼划分成若干个供水区,否则上层和下层会因压力产生不同的问题。下层会因给水压力过大从而引起喷溅现象,管道附属配件磨损严重、检修频繁、寿命缩短,增加管理和运营费用;而上层的水龙头由于流速过大影响出水,还会产生负压抽吸现象,造成回流污染。因为高层建筑楼高风大,火势极易蔓延,所以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的消防报警、应急照明、紧急呼叫、消火栓、喷淋等消防设施。地震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应对长距离和跨越伸缩缝的给水管按设计规范必须在规定的部位采用柔性连接。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系统一般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生产给水系统(空调冷凝水、锅炉房用水等)。

(2)排水工程的特点。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室内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和地下室机械强制排水系统。高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必须设有专用通气管,这是由于污水立管长、接入的卫生器具较多,部分立管可能被水塞破坏了卫生器具中的水封,使臭气外溢。高层建筑的排水立管每层必须设置阻火圈,防止火势急速蔓延;雨水系统多采用内排水。

(3)采暖系统的特点。高层建筑中的采暖系统根据所需压力的不同,沿垂直方向将全楼分成几个采暖区域。供暖方式多采用专用锅炉房集中供暖。

二、以建筑实例分析给排水、采暖工程的特点

本文以某小区7#楼为例。该小区为一期工程,共11栋高层,地下两层、地上32层~34层不等。其中,7#楼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水泵房、低压配电室等,地上34层均为住宅,建筑高度96.80m。建筑面积27990.5。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供热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1)本系统沿垂直方向分为五个供水区域。(2)一区为1层~5层,依靠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直接供给。(3)二区为6层~13层,由地下二层生活泵房内的低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经减压后供给。(4)三区为14层~二20层,由地下二层生活泵房内的低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给。(5)四区为21层~27层,由地下二层泵房内的高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经减压后供给。(6)五区为28层~34层,由地下二层泵房内的高压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给。(7)管道井内的给水管均采用热镀锌衬塑钢管,DN≤80mm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采用卡箍连接。管道井至分户的给水管埋地铺设,管材采用无接口PP-R管。(8)埋地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压,隐蔽后在地面作出定位标记,以免二次装修时损坏。给水系统安装工作结束后,要按GB242-2002第4.2.3条的要求进行冲洗和消毒。(9)管道井内的套管在完成管道安装后,要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防止发生火灾时火势向上蔓延。

2.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沿全楼垂直方向分为高低两区。低区1层~5层、高区6层~34层。6层~28层采用旋转减压稳压消火栓,1层~5层、29曾~34层采用旋转型消火栓。消防给水立管在十六层处均设置0.5米长的钢制高压波纹管,管道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卡箍连接或丝接。所有穿板层的套管按防火要求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

3.排水系统。室内生活污水系统为专用通气管排水系统,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地下层消防排水采用机械排水方式排出。生活污水系统采用PP聚丙烯静音管及管件,承插连接,雨水管采用给水PVC管,粘接接口,地下机械排水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室内排水管在楼板穿越处设置阻火圈且为固定支撑。为防止水锤重击影响,在污水和雨水管立管底部采用角钢支架或用砖砌体支墩进行支撑加固。

篇3

1、整体及细节强调对称性: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

2、布置和功能上体现等级制度:故宫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3、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我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住宅是直接影响千家万户家庭生活的建筑,住宅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干家万户的利益,建设部在(建监[199888号文)(关于开展全国住宅工程质量检查的通知)中要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所有在建及竣工住宅工程进行检查,以促进企业及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住宅建设的发展把“人的需要”又推回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动植物……在环保方面,着力于保障空气洁净度、污水回收资源化、垃圾无害销纳、噪声衰减、建筑节能、环境绿化等。我们努力实现的不仅是每个家庭有一套住房的目标,还要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宜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

二、施工新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1、防水施工技

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c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是相当复杂的。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包括混凝土收缩裂)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是整浇或分段浇筑。然后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劳动力数量。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上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大体积混凝上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上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岩棉被、革帘等)。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3、钢筋连接施工

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控制。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受压区则不限制。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因此粱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是一个底线,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如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这将方便于施工。

目前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出现了,即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分别三种不同的形式。

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每批抽验一,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4、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二、施工中主要注意事项

1、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裂缝预防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篇5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既有建筑存在建筑标准低、结构安全性能差、建筑节能不达标等问题,如果采取简单意义上的原状保存,既不能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更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当既有建筑的寿命达到一定周期后,通过适度的功能提升和改造,才能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循环和延续,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意义。但是,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还是一个较新的建筑工程类型,其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也与新建工程有所区别,为了消除这些安全问题,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归纳分析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安全特点及管理对策。

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安全特点

2.1 既有建筑本体安全性能

1)既有建筑自身设计的结构安全度低。我国既有建筑多为砖混结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步推行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这些建筑执行的规范与2000年以后实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比,可靠度和抗震性等安全性能要求较低,再加上历史、经济的原因,我国既有建筑的自身安全度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其具体表现有:五十年代的建筑都已经达到或者将近达到6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这些建筑砖石结构中砂浆标号很低,楼盖与屋盖采用木结构,结构安全性很难保证;六十年代的建筑,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差,均为简易楼,建设时过于强调节约革新,绝大多数采用薄墙、浅基础,因而导致其结构安全度很低;七十年代的建筑,虽然在设计和施工上逐步走向正规,但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很大的隐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建筑,由于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期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期影响,有些工程设计标准处于在实践中发展,安全性能存在或多或少的纰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总体来讲,既有建筑采用了较低的设计标准,安全性能整体偏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2)部分既有建筑结构质量偏差大,安全性能受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建筑业进入“大干快上”的快速发展期,部分建筑工程也随着加快施工进度。虽然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也有未采取措施或者采取措施不得当的现象,这些都势必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部分政治意义很大的工程,由于受到“前期决策周期长”、“过程关注程度高,层层把关进展慢”、“后期集中人力物力大面积抢工”等影响,也出现了较大的质量偏差,个别工程甚至出现搞完庆典便重新改造的现象。除工期过快影响工程质量外,部分施工企业过分追求利润,从而忽视了最低质量标准,所施工的建筑不乏“楼歪歪”、“楼脆脆”等状况,“偷工减料”也是对其中一些行为的真实反映。既有建筑质量偏差大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安全,也将增加后期改造施工的难度,如有不慎将可能引起改造施工质量安全事故。

3)既有建筑机电管线安装不规范,安全使用受影响。部分既有建筑在施工时由于种种原因,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组织施工,造成机电管线位置偏差大、敷设不合理、接驳不规范。再加上后期私自改造,管线错综复杂、无据可查,使得使用过程不安全,改造施工过程不安全。

图1是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接建部分基坑内管线照片,其中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等管线62条,均处于运行状态,与建设单位提供的竣工图中39条管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位置上都差别很大。

图1 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管线实景

4)既有建筑经装修改造后安全性能大打折扣。由于建筑标准低、功能不齐全、布局不合理,较大部分的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改造。七、八十年代的砖混结构住宅,通常遭到拆除墙体来解决客厅狭小或灰暗等问题;厨卫狭小的住房,通常将燃气灶、洗手盆等移至与外阳台,这就需要在结构构件上开洞以便管道敷设。九十年代混凝土住宅,内保温通常被拆除,导致室内结、钢筋受侵蚀。公共建筑也不例外,由于其建筑布局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常常要增加电梯、扩大门厅、增加独立卫生间等。另外每次装修对建筑物损伤,使本已较低的安全性能又打了折扣。

图2-图6是以往改造工程施工图片,虽然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减小对原建筑物结构的扰动或损伤,但也无法保证“零扰动”和“零损伤”。

2.2 技术难度大引起的既有建筑改造施工安全问题

1)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设计图纸深度不够或适用性差,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对于新建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相关要求,配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即可施工。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则不同,以加固施工为例,一是由于需加固的结构构件实际尺寸可能与图纸有偏差,无法按照设计意图进行施工;二是加固作业一般在较小空间内采取措施来实现力学性能,因此局部节点的钢筋等会比较密集,难以甚至无法实现。基于这些情况,如果不认真分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的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盲目施工,可能产生质量缺陷或隐患,引起质量安全事故,也可能会由于强行要求照图施工,引起工人抵触心理、分散注意力,产生伤人事故。

图7是某改造工程中采用扩大混凝土截面法对框架梁进行加固的做法,加固用双“U”型箍筋上下套装,其弯钩与架立筋勾住绑扎,该做法要求施工工人在楼板上下层同时操作,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经分析,调整采用单“U”型箍筋,安装后在上部焊接,避免了上下交叉作业,减少安全隐患,未发生任何事故。图8是实际施工过程的照片。

图2 采用水钻静力切割技术拆除楼板 图3 采用水钻静力切割技术钻箍筋孔

图4 水钻静力切割技术开洞施工前后对照

图5 墙锯静力切割技术拆除门洞作业 图6 液压钳静力夹碎混凝土女儿墙

图7 某工程框架梁加固方案调整优化

图8 某工程框架梁方案调整后实施照片

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考虑因素多,安全关注度降低。较新建工程不同,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需考虑原建筑设计、结构特点、原施工技术、质量及偏差等因素,管理人员要研究综合改造施工技术的措施和手段等,无法投入较多精力关注安全。

3)既有建筑改造施工变更多,影响安全管理。既有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常因为需求变化而发生变更,这些变更往往突然和反复,有些变更会牵扯到结构变动,打乱现场施工组织,引起工人抵抗情绪,引发安全问题。

4)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工艺复杂,作业危险程度加大。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需要进行拆除、改造加固施工,然后进行修复和装饰施工,拆除与改造加固施工间还要进行交界面处理,这些施工工艺复杂性高,危险性大,流程长,延长施工时间,使得作业人员与可能的危险接触时间长,难以避免安全事故。

2.3 施工组织上易引起的安全问题

1)非常规的施工顺序易引发安全事故。新建工程一般遵循“先土方、再结构、后装修机电施工”的专业顺序和“结构施工自下而上、装修施工自上而下”的方向顺序。既有建筑改造施工则不同,其专业施工顺序或是各专业同时施工,或是与常规专业顺序相反,或是各专业反复穿插;在施工部位上有的自上而下、有的自下而上、还有的上下同时组织施工。施工顺序不符合常规,常使人无法适应和熟练,也带来更多的垂直交叉作业,极易引起事故伤害。图9是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其阳台改造就是采用上部和下部同时组织施工,但通过各种管理和技术措施,本工程并未引起任何安全事件。

图9 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顺序安排示意图

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工作面分散、工作零星易产生安全事故。不同于新建工程,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是以提高房屋完好等级和改善安全、使用、环境功能的要求为目的。因此,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通常是在安全较弱或受到破坏的节点、改变使用功能的空间、改善建筑环境的部位等进行着重改造,显然这些节点、空间或部位不可能相连或者处于同一区域,有的甚至分散在改造建筑的周边,使得施工工作面分散、工作零星,不利于集中管理、组织施工,安全管理上形不成“合力”,容易在不受重视的部位出现安全隐患,产生安全事故。图10是某改造工程中需进行结构改造的各个部位,由图可见,位于建筑中间部位的天井、位于外圈的阳台和连廊、还有分散于建筑各个部位的框架柱是本工程结构改造的主要施工内容,它们各不相连,工程量也相差较大,无法组织均衡的流水施工,只能分别对待、逐个施工。由此便产生了在某一时间、某一狭小空间的作业集中,人员、材料密集,不利于安全管理,易产生安全隐患。

图10 某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主要工作分布图

3)专项施工作业的安全隐患。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大都涉及拆除作业、结构改造(局部新建结构、局部加固)作业以及节能改造作业,拆除作业中主要有保护性结构拆除、电气焊切割、垃圾吊运、拆除构件的临时支撑、拆除防护,结构改造作业主要有零星新建砼结构、植筋作业、粘钢或包钢作业等,节能改造主要是外墙粘贴保温材料。这些作业一类是存在坍塌或高处坠落隐患(结构拆除、临时支撑、防护架体、垃圾吊运等),一类是可能引起火灾事故(电气焊切割、包钢或粘钢焊接作业、外墙保温施工等),还有的可能会侵害施工人员生理安全(植筋和粘钢的结构胶、电气焊气体等),都需要在安全管理中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伤害或事故发生。

4)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扰民”或“民扰”。由于在进行改造时,大多数楼内仍住着居民,其相邻的周边也会有大量的其他居民,施工过程中必然会给楼内居民或周边居民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扰民”。如果施工时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与相关居民等沟通不及时,很有可能会激起民众的反感,甚至会引发恶性阻止施工事件,这就是所谓的“民扰”。扰民和民扰事件都是安全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2.4其他有关安全问题

篇6

关键词:

东北地区;建筑结构;建筑形制

一、东北地区地域特点及建筑表现

1、地理特点

从地理区位划分来看,东北地区主要是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区域,抵触亚欧大陆的东半部分,其地域辽阔。东北地区的位置所表现的是一个跨省的综合统一体,区域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西北部分由额尔古纳河,背面区域从黑龙江一直延续到东半部分的乌苏里江、绥芬河、兴凯湖、珲春东半部分并且与俄罗斯交界;而在东南部分则主要是通过图们江以及鸭绿江,从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土相互接壤;南面则与黄海以及渤海相接;西邻域内蒙古地区相互接壤,西南部分相接壤的为河北地区;北面与大兴安岭相接,东部为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西部为松嫩平原,南面则为渤海湾地区。

2、历史背景

从十九世纪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由于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东北地区的建筑收到了很大的影响。资本主义带来了更为全新的科学金属,是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与落后的社会关系以及先进的生产力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进而是的社会再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危机。经济的萧条、政治的危机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收到了沉痛的打击。同时,新型的资本主义开始对世界的资源和市场进行强烈的掠夺,从而使得国内矛盾更加的严重,这一系列矛盾的产生,不得不让人们开始进行反思,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对西方文化进行影响的思想流派和观念,从而使得人们的心理、文明产生了变化,进而对东北地区的建筑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3、建筑的形制概况

建筑的形制主要指的是建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物质性的表现形式,属于在物质层面上进行理解的一个特殊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说,建筑所表现的形制特点主要是表现在建筑的外部特点,样式或者说是表现形式、制式特点等,而这种狭义上的形制特点主要表现的比较片面,不能够充分体现其全部的内涵特征;从广义上来说,建筑的形制特点还主要包括对建筑地址的选用、建筑布局特点以及空间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里面特征、结构方式、建筑的装饰色彩等等。

二、东北地区建筑结构及外墙保温工艺特点

1、建筑空间结构布局相对松散

由于东北地区气温相对比较寒冷,因此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结构布局相对比较松散,从而减少建筑之间由于过于紧密造成的相互遮挡的局面,这样的布局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的光照面积,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的满足。除此之外,东北地区通常以平原居多,而坐落于相对平缓区域的一些建筑,构建形式所保留的道路主要是呈东西走向向外延伸,建筑排列以南北方向进行布置,而且建筑与建筑之间间隙较大。对于群体建筑来说,东北建筑大多是采用列式的方式进行建筑的布局,为的也是能够让建筑朝向的方位能够得到更好的光照效果,而且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

2、外墙保温结构技术的运用

1)保温的效能

对于保温效能来说,其主要是衡量建筑墙外保温技术是否符合条件的重要标注所在,对于材料的运用也一定要符合热功能所要求的蚕食,并在精确测定的情况之下,对材料的厚度进行选用。

2)持久性以及稳定性

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的保温效果,则是衡量保温程度是否达标的基本指标,外墙的保温构建必须和基层墙体进行紧密的链接,这样才能够承受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建筑的稳定性及持久性,正常墙面保温结构的使用年限。

3)防火性以及湿热性能

对于保温外墙面材料的使用应当具有一定的防火性,并且要增强其水密程度,从而避免保温材料和墙体之间产生一定的瑕疵,这样会增强墙面良好的耐候性特点。

3、建筑外墙面保温工艺

1)EPS板抹灰保温工艺

在墙面外层面对密度为18kg/m³-22kg/m³的保温层进行使用,期导热的系数小于等于0.041w/m.k,利用难燃型的B1级别的EPS板材进行设置,系统吸水性小于等于500kg/㎡,粘结剂以及基层墙面现场所表现出来的拉伸粘结强队应当小于0.3MPa,而且粘结界面的脱开面积应当小于一半以上,在所构建的建筑高度在20米以上的收,受到风力影响的建筑局部则可以采用锚栓进行相应的巩固,以增加建筑的固定性。

2)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工艺

此种保温工艺主要运用EPS颗粒保温浆料营造一层保温层,并融合抗裂砂浆、饰面层等进行同时使用,运用胶粉EPS颗粒的保温浆料与其他原料进行搅拌之后,喷洒在建筑的基层之上,从而形成一定的保温层。EPS颗粒保温浆料所产生的干密度应当保持在180kg/m³—250kg/m³,导热的系数应当为0.06W/MK,设计的厚度应当在100mm以内,必要的时候应当采取抗裂分隔缝。

3)EPS钢丝网架板+混凝土保温工艺

这种保温工艺则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作为保温基层,将EPS钢丝网架升值在外墙模板的内侧位置,并且安装6钢筋作为墙面之间的固定物件,对混凝土进行浇灌之后,EPS单面钢丝网架板头钢丝和钢筋以及混凝土混合在一起进行固定,单面钢丝网的外表面掺杂水泥砂浆进行涂抹于外表面。

三、结论

中国东北地区的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处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以及经济文化的不同,从而构建出特殊的建筑结构特点,本文首先通过对其当地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建筑形制进行分析,进而更为深入的探析东北地区建筑空间结构以及最为重要的外墙面保温结构特点,从而凸显东北地区建筑的不同之处,为以后相关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作者:莫畏 李天冶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军,孙清军.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建筑改造策略[J].工业建筑.2009(03)

篇7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为它的运用在建筑业的发展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的推动力量。所以,需要明确建筑工程在当前所呈现的特点,根据它的发展趋势,促进建筑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1 传统的建筑工程的特点分析

从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在人类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建筑方面的要求不高,仅将它看成是一个休息的空间。因而,在那个阶段当中,它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所涉及到的建筑材料往往也只是石头以及木材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在日益增长以及建筑工程的数量也有了不断的上升空间。传统采用的材料已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由于搭建技术的采用不适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也就导致了实施的技术转变为了运用混凝土的技术手段。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够加强建筑的坚固性能,因而对其使用寿命也能进一步的延长。但是,这种手段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方面的平衡。

由于受到经济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工程技术显得较为单一,因而其技术性不够强,也没有注重其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传统社会虽然存在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工程,但是它们大多是上流群体创建而成的,无法使这个技术手段普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的单一化的特点,在技术手段以及普及范围等方面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准,同样,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方面也较多。

2 现代建筑工程的特点分析

随着当前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技术手段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相应地拓展,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够更大满足人们的需求。从当前的阶段发展趋势来看,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在居住上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娱乐方面的需求,并且还具有着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特征,这与传统的建筑特点相比较而言有着较大的优势。

2.1 绿色建筑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主要利用了绿色建筑这一技术手段,通过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了建筑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绿色建筑能够使得建筑对于资源的消耗有大幅度的减少,在能源与资源方面做到了有效的节约,促进其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依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而建筑物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了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对于绿色这一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为人们创设一个自然、健康的居住环境。

2.2 生态建筑

在建筑工程的众多技术手段当中,生态建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之中,生态技术利用到了现代的高新科学手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学科专业知识,比如,建筑设计学、气候学等。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项目施工的科技含量变高,促进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都能得到提高。生态建筑这一技术手段的采用降低了施工过程之中的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进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在生态环境得到了一个较好保护的基础之上,为人们创设了一个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

2.3 智能建筑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创新,许多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然运用到了建筑工程中来。智能建筑也就是借助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提高建筑物当中的防盗、通讯设施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促进建筑物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一个提升,使得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为人们营造一种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使得日后对于它的管理趋于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

3 未来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3.1 朝精细化的趋势发展

随着当前的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手段也在往精细化的趋势延伸,因而相关的施工方面的技术以及在设备安装方面的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比如,就工程当中的钢结构焊接以及安装技术而言,它的精细化程度就在不断上升。一些新的焊接技术,比如说焊接水平控制技术、材料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准愈来愈高,渐渐也就形成了一种多功能的管理技术,例如,WMS技术等。在设备安装方面,对于其质量监控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当前已经发展为一种吊装技术,在鸟巢这些大型的项目之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其精细化的水准,进而使得对于质量的监控的精准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3.2 朝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趋势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它们也运用到了建筑安装当中。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对建筑安装的过程施行模拟以及监控,利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得其最终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在建筑安装项目当中运用到的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是通过动态模拟对安装过程实施监控,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以及管理水平。

3.3 朝集成化的趋势发展

集成化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建筑的施工技术、安装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之间有了衔接,通过采用将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技术手段的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实施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准,进一步去满足日后的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人们在建筑方面的需求渐渐趋于多样化以及多元化,为了更好的为人们营造一种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关的技术手段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建筑工程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总结了相关技术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其技术手段的创新,使得它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朝向精细化以及数字化等方向发展。保证其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所带来的在经济方面的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虽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同时人们又对自己的生活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无论是在建筑物的外观方面,还是在建筑物的实用性方面,人们的要求相比与以前都更为严格,与此同时,建筑物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房屋住户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所以,如何做好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是当前的建筑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对二者的设计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仅是极其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

1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的异同

1.1建筑功能不同

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二者之间功能的不同,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生产活动的建筑空间,通常其具有占地面积较大、层数较多、内部空间大、对安全性要求高、功能的板块性强、欣赏性强等明显的特征,其宗旨在于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和安全实施,因此,开展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到生产的实际需要,而同时也不能忽略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实用性和舒适性需要兼顾。和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不同,民用建筑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日常起居需要。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其对于环境的优美与舒适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1.2设计要求不同

前面已经提及,工业建筑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开展,所以要求建筑物有较强的实用性,虽然对建筑的外观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相对于实用性来讲,对外观的要求并不是十分严格,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工业建筑项目其必须能够保证内部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是评价一个工业建筑项目是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不同的生产设备具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能,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作一定要将设备的特点和功能作为最基础的依据。建筑师一定要清醒的意识到如何设计好建筑从而实现其服务于生产的目的,设计原则是在保证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下使得建筑物的建设简单易行。建设民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装饰材料的质量,同时更要站在住户的立场上考虑,力求保证住户的舒适与得体,当前许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是可以精准的计算民用建筑的舒适度,这也成为人们挑选房屋的重要依据。不同结构形式的民用建筑,其受力结构是不同的,而结构的不同进而导致内部空间大小、外观形式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墙是砌体结构建筑的常见受力结构,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在那些受力不强的墙上设置门窗,以免造成对整个结构的破坏,而剪力墙等先进的建筑结构就很好的避免了以上问题,可以在外墙之上进行落地窗的设置,同时也可以在建筑内部进行空间的分隔,不仅使得其外观足够美观,也丰富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1.3设计程序不一样

相对于民用建筑来说,工业建筑的设计程序要复杂和繁琐的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开展实际设计的时候,第一步要对有关工艺流程有一个熟悉的把握和全面的了解,接下来要仔细分析设计资料。开展建筑或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和工艺专业开展交流,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或者对设计方案不了解而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民用建筑则具有相对简单的设计流程。

1.4荷载作用不同

工业建筑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而建筑物的荷载量大小直接关系着建筑的稳定程度,进而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在对工业建筑的荷载进行计算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到静荷载的产生影响,同时要将由于使用设备而带来的振动荷载的影响。由于每一楼层的地面会摆放设备,所以一定要保证地面的荷载满足标准与规定。

1.5预留的孔洞和埋件不同

不同于民用建筑的管线预设,在工业建筑中,为了后来工作的使用需要都会预留大量的设备孔洞。这些预留设施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和复杂,其大小和位置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所以在设计初期,就需要考虑到预埋试件的定位和尺寸,如果设计中遗漏了相关内容,会给后期的施工和设备安装操作带来程度不一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在开工前设计图纸要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审核,看其是否有标出所有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另外也要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确保各项错误不会出现。

2工业建筑创新设计的建议

工业建筑的外观与功能不仅是当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外在形象,如果能够不断地创新工业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就会推动整个工业建筑设计行业的共同进步。在对工业建筑的空间与形象进行全方位分析与定位基础上,充分结合工业建筑的设计原则,深入探究实现工业建筑创新设计手法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业建筑的总体设计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城市形象的提升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1创新空间设计

工业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要在详细把握工业建筑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工作,首先是建筑的外部空间,要本着增强建筑与整个城市形象、外在环境贴近性、适应性的原则进行设计,给人以建筑与城市相得益彰的感觉;其次是建筑的内部设计,应该尽可能保证其可变性,让其更好的服务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活动,而与此同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必须要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体现,为居住者创造舒适的生产环境。

2.2将节能省地原则融入到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去

我国一直以来都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且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地配合国家的号召,特别是建筑领域有着极大地节能空间,所以在进行工业建筑的设计之时要融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和理念。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大对绿色施工材料和高端机械设备的运用,谋求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使得工业建筑的生态性得到体现,而不是一提到工业建筑就让人联想对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大,所以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屈指可数,因此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

3民用建筑创新设计的建议

3.1突出民用建筑的人性化色彩

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就可以说民用建筑实现了应有的功能,所以,民用建筑的设计更加有必要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且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实际施工,都要严格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3.2空间设计上要更强调使用的舒适程度

实现使用功能是对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而同时也要做好平面布局,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人们起居的舒适性。

4结束语

通过作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二者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建筑物,在开展设计的时候都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让工业建筑发挥服务生产的作用,让民用建筑实现服务人民日常生活的功能。此外,开展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节能与环保,因为建设生态型建筑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的建筑任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业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工业建筑是指从事各类工业生产及为生产服务而建造的房屋,俗称为厂房。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对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及施工等,都有很大影响,一般工业建筑具有如下特点: 工业建筑有着体量大、层高较高的特点,为满足室内通风、采光的需要,屋顶上往往需要设置天窗和采光带;建筑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工业建筑在总平面布局、单体的设计上需要考虑各工艺衔接的关系,并且要充分考虑整体物流的需要;工业建筑中会有众多的生产设备,而且生产设备体量较大,各部分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建筑内部应有较大的通畅空间。

二、民用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民用建筑就是指给人们提供日常住所、活动场地的建筑物,不一样的人群要求民用建筑具有不一样的功能,然而不一样的功能又决定了民用建筑具有不一样的结构外观,民用建筑也可以定义成使用一定数量的材料、一定水平的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工程实体,民用建筑设计的精华体现在:把设计工程师的构想转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这一奇迹般的转变过程,不仅说明了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民用建筑使用不同的结构便会有不同的受力特点,普通砖混建筑和墙是典型的受力结构,因而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砖混建筑和墙等受力不强的地方设置门、窗等,如果必须要在砖混建筑和墙等受力弱的地方设置门、窗等,那么首先应在其上面铺设预制过梁之后才可施工,对于设计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时应首先考虑使用框架结构,因为墙中到处布满钢筋,所以门、窗等位置要计算准确,以防止事故发生,对于框架结构,其主要受力地方是梁、板、柱,外墙受力很小,因而可以在外墙上设置落地窗、百叶窗等,这既可以使建筑物美观大方,还使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

民用建筑设计的环境特征民用单体建筑是整个规划群体中一个分体,民用群体建筑则是整个城市规划一个分体,民用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出的民用建筑,在内外空间组合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单体与群体配合。考虑民用建筑与周围地形、绿化环境相一致,使民用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建筑设计者在山区规划民用建筑,应顺山势起伏来设计民用建筑布局与形式,将山势与民用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高低错落、复杂多变的建筑布局。此外阳光、朝向、气候等环境因素也会对民用建筑外形及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屋顶设计,南北方就因气候不同而设计不同,南方雨水多,在设计民用建筑屋顶时一般采用坡屋顶,设计坡屋顶可以便于房屋排水,而北方气候干燥,雨水较少,设计平屋顶即可。

三、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设计不同之处分析研究

1、设计程序不一样

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比民用建筑多一个艺术资料,在进行工业建筑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进行工艺设计,之后再对工业设计人员提供的工业设计资料进行分析。进行工业建筑的形式和结构进行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些因素影响,比如工艺和设备还有生产操作还有生产要求等等。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与工业专业进行详细的交流,根据不一样的要求进行不一样的设计。厂房就是为生产进行设计的,所以进行厂房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的就是工艺要求。在工艺设计人员进行不是的时候会和结构设计出现一些矛盾,所以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进行的进行协调,不给施工带来麻烦。

2、工业建筑只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人性化

很多工业建筑只是为了生产而建立,一切都是为了生产而服务,并没有人性化的设计,但是在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产环境,那么又如何让制造效益。所以,在现在的建筑中,设计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对员工的关怀。只有为劳动者着想了,劳动者才会去主动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要做到工业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让那个员工的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对这个环境有亲切感,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创作出最好的业绩。现在,“人性化设计”这一理念虽然在现社会中很少有体现,但是在将来,他会慢慢的被大众所接受,并加以运用。

3、服务的目的不同

根据平常的状况可以看出民用建筑最终的用途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工业建筑都是运用到生产需要,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设备的安全和让生产顺利的进行。工业建筑就是为生产提供方便的地点,也是人们进行集约的地点。一般情况下工业建筑必须能够进行生产和运输还有存库等效果,不仅如此还要为人们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4、荷载的作用是不同的

荷载值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计算荷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考虑静荷载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动荷载的作用。另外为了满足工程建设中,设备的摆放、维修、更新等多方面的要求,露面的何在要求较高。在很多的建筑工地都有吊车,那么吊车就会有吊车荷载,吊车的荷载是由两组移动的荷载所组成分别是竖向上的垂直轮压和横向的水平制动力,最大可承受got的荷载量,吊车的荷载一般都具有冲击和振动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吊车还是重复荷载,据计算在五十年之内,重量级的吊车的工作的荷载重复次数能达到大约五十万次左右,小一点的中级吊车荷载重复次数也达到了二十万次左右,这两个数字告诉我们要考虑到机器的疲劳度,荷载值的计算。还有,众所周知,工业建筑的抗震能力不高,是由于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并不均匀,建筑的重心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很多的楼层板面有错落的现象,一旦发生地震,整个大楼就会发生扭曲,所以在计算荷载,应该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

四、工业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问题分析研究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

2、节能省地

工业建筑设计历来就很重视设备节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但工业企业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发展节能省地型的工业厂房,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并加强监督和监管,仍是今后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

3、人性化

以人为本,摈弃只重生产工艺要求,轻视人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的倾向,致力于真正体现与对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建筑是时代的要求。工业建筑中的空间及环境与人相融合让人们置身于良好环境中产生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运用人类工程学、行为学原理,创造满足生产和人的行为需求的建筑环境。

结束语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在大量创作实践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目前已步入了完善和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工业建筑设计领域中,尚有需要改进、提高、完善、充实的方面。建筑师的责任是在一个工程中主要进行功能、环境景观、造型、美学的总体构思使工业建筑设计达到既能满足建筑艺术、空间和色彩、建筑环境要求同时又能满足工艺生产的特殊功能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工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楼高二十层,地下室二层。本工程基础为钢筋砼筏板基础、钢筋砼独立基础。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设备用房埋深较深,防水要求较高,外墙线条造型较多,结构施工较复杂。设钢筋砼地下设备用房,要对地下室底板、外墙的抗渗、防水工序加强控制,保证不渗不漏。本工程中墙体、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等建筑节能工程涉及的专业多、要求高,实施监理时必须针对专业特点,提前与施工单位及各专业分包单位和厂家联系协调、沟通,并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监理。确保工程保质按期完成。工期为280天,施工期间跨越酷暑和寒冷天气等自然条件,为保证工期顺利完成,需采做好合理安排调度,加班加点形成流水作业,保证各工序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要求施工方积极做好防雨、防暑工作,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质量与进度。

二、 施工阶段监理工作

1、从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的质量检验为全过程的系统控制。控制的重点放在质量事前控制:在重点部位布置质量控制点,实行全天候旁站;在“ 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中重点放在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上。根据监理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所明确的监理程序、质量控制要点、质量预控措施等内容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施工时可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测等手段跟班监理,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着重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切实落实三级自检制度。对隐蔽工序交接应严格控制程序,经监理现场核验合格,鉴证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杜绝擅自隐蔽现象。对核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整改,以保证工序交接按计划完成。有关工程设计变更的内容应按程序进行,做到施工有依据。质量技术问题有法律效力的有关鉴证,由现场监理员,各专业监理工程在原始凭证上签署,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核签。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和各工种问题需协调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组织现场协调会,定期向业主汇报有关工程质量动态、施工进度情况,整理有关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2、工地例会制度

要定期召开监理工地例会。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其落实措施,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记录应全面及时,切忌资料和现场施工不同步。监理定期向业主报送监理月报,监理人员应逐日将所从事的监理工作录入监理日志,特别是涉及设计、施工单位和需返工事项,应详细记录。现场监理组每天召开监理班前例会,沟通情况。商讨监理难点,总结经验。

3、旁站监理制度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24小时书面通知项目监理机构,对重点部位和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如基础工程土方回填、砼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梁柱节点钢筋隐蔽工程、砼浇筑、屋面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建筑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试验过程、照明通电试运行、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排水管道闭水及通球试验、消火栓系统测试,要特别关注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的施工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

旁站监理工作的内容要重点监理施工现场是否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高层建筑质量监理工作质量控制要点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支护体系按工作机理和材料特性可分为水泥挡土墙体系、排桩和板墙式支护体系及边坡稳定三类。对于水泥围护结构施工应重点控制施工过程中搅拌是否均匀,搭接长度是否足够,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相邻桩的施工间歇时间是否超过规定,土方挖前养护时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土方是否分层开挖。对目前常用的排桩式支护体系钻孔灌注桩围护墙应重点控制桩位偏差和桩身垂直度偏差,桩孔成孔的质量,钢筋笼加工质量和下放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防渗帷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支撑和围檩的施工质量和形成时间。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按设计要求的工况进行施工,对可能产生的破坏建立预控方案,落实应急措施。基坑支护的施工应同时考虑基坑边塔吊设置对基坑支护影响及塔吊安全稳定性等因素和对周围建筑物等环境影响。降低地下水方法有集水井和井点降水两种,在软土地区一般采用井点降水,降水可能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应有防止因降水引起的周围地面沉降的措施。

2、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应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开挖应注意按设计工况分层进行,严禁超挖。支撑或拉锚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同时应制定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如:支护墙的渗水与漏水、断桩或漏桩的处理、防止侧向位移发展、流沙及管涌的处理、邻近建筑物与管线位移的控制等。土方开挖应注意防止基坑挖土后土提回弹变形过大、边坡失稳、桩位移和倾斜、配合支护结构施工等事项。基坑开挖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基坑位移和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当基坑每天或总的位移量、水位变化超过设计值时应及时报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基坑质量事故。

3、大体积砼施工及裂缝预控针对性措施

预测水化热,认真审查施工方案,对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砼表面温度与平均温度温差、极端可能低温差控制在小于25度。实际施工时对入模温度,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采取动态管理,及时测试,调整保温措施。控制砼收缩变形,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减小坍落度以及减小砼收缩变形。施工时严格督促,保持振捣密实,延缓砼降温速率。采用表面蓄水法养护,对剪力墙板应延长拆模时间。

4、 防水工程

重点检查施工缝、后浇带与施工缝穿墙管外止水带(环)的施工质量。止水带有钢板、塑料、橡胶等材料,施工前,监理方应检查所用材料是否具有质保资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对橡胶、塑料止水带的搭接、钢板止水带的焊接质量应作为质量控制点,并做好隐检记录。对防水涂料的施工,如果涂料是双组分的,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要求做好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控制好涂层厚度与遍数,督促承包方做好涂层保护措施,防止涂层破损。做好防水涂料材料测试,保证材料测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对钢砼结构的防水施工要保证迎水面钢筋保护厚度不小于50mm。

5、钢结构工程

审查承包方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对吊装加固措施,吊装方法重点进行检查。吊装过程中进行旁站检查,作好旁站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承包方整改。原材料及成品应具有质保单、合格证,需复试的经复试全部合格方可使用。

焊接方面对主要构件的焊接应要求施工方提供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经审查符合要求后方允许施焊。监理方除了控制好现场焊接质量外还必须对成品、半成品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查,对成品质量的控制应事先要求厂家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施工过程中参与监测,出厂后经厂方检查合格提供出厂合格证。监理应对现场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抽样检测。

三、结束语

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监理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相关程序。从根本上杜绝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篇11

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的建筑用地越来越少,城市人口却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城市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也在不断增加,也因此对建筑自身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起决定作用,而地基和基础均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竣工交付使用后,难以进行检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补救,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可以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现状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建筑土地面积急剧减少,人们的生活空间被一再压缩,房屋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城市居民的不满和抵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开始逐渐向着高层化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的普及,使得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对基础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建筑施工的发展。

首先,基础的埋设较深。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加强建筑基础的承重能力,一般的高层建筑基础埋设都比较深,约为建筑高度的1/12,如果使用桩基础,则可以适当进行控制,可以为建筑高度的1/15,还是在不考虑桩基长度的前提下。这样的深基工程,其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间长,施工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其次,大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大。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为了减少工程施工时对于周边建筑的影响,施工现场作业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深基坑工程对于地面的影响和破坏很大,在施工是必须加强对于周边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

最后,主楼与裙楼的沉降存在不均匀问题。一般来说,高层建筑都会设置主楼和裙楼,相互配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主楼与裙楼的高度差距较大,因自身重力不同所造成的沉降也不同。因此,在实际基础施工时,要对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进行充分考虑。

二.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1.隐蔽性

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一般在工程整体施工完成后,会对地基基础进行相应的隐藏和处理,深埋地下,既可以利用覆盖其上的土层和混凝土层对地基进行适当的保护,避免其受到居民活动的影响或破坏,也可以使建筑整体更加美观。

2.潜在性

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和构件由于深埋地下,在工程竣工后还会进行封闭式处理,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其故障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从而为建筑的使用埋下许多潜在性的危险。

3.严重性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其质量问题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安全和使用,一旦出现损坏和质量问题,后期的工程质量就无法保证,进而造成重大的、不可调整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建筑整体的崩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三.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就目前的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看,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基础施工技术,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有两类,分别为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和桩基础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是指位于建筑底部,承担建筑对于土层的负载作用,并且可以保持基本不发生形态变化的基础性地层结构。在对地基基础进行施工时,考虑到地基的作用和重要性,必须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坚固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以及抗压性原则,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地区的不同,受各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建筑地基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对施工地区的地质和环境进行一定的勘察和了解,参考建筑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地基可以满足建筑的整体要求。要对地基的土层进行加固和处理,确保基础的牢固可靠。

2.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指通过设置在岩石或土层中的桩以及桩顶上联结的承重平台,共同构成建筑基础,或者由桩与桩直接相连而成的单桩建筑基础,是建筑基础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加强建筑基础的坚固性,使建筑更加牢固,减少建筑的安全隐患。

建筑桩基根据其作用可以分为抗压桩、抗拔桩以及岩土挡桩,而根据其施工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这里对应用最为广泛的灌注桩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灌注桩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掘桩,其施工的方法都是采用灌注桩的基本方法,但是也存在细微的差距。

首先是沉管桩,指通过锤击振动的方法,利用振动的冲击力进行沉管开孔的灌注桩,其施工设备较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优势明显,但桩身强度较差,易产生断裂,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在对管道进行拔出时,要适当放缓速度,同时管体内部的混凝土必须保持量的充足。

其次是钻孔桩,可以直接在地面打孔埋桩,在埋桩之前,需要对桩孔的位置进行清理,将孔内的泥土清除,然后将钢筋笼下放,灌注混凝土成桩。在进行施工时,一般会利用泥浆来保护孔的四周,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之后是挖掘桩,与钻孔桩相似,运用人工或机械设备进行挖掘和打孔,要随时对桩孔进行防护措施,浇灌或者喷射混凝土浆,形成护壁防护措施,并在防护圈之间利用钢筋进行连接,在深度满足要求后,对桩孔进行扩大,之后安装钢筋笼以及浇灌混凝土成桩。

四.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

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对施工现场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保证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施工的质量。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随时跟进工程施工进度,确保管理的全面性和全程性,做到有始有终,只有确保分项工程质量合格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施工。

2.加强对于工程测量的控制

准确而全面的测量数据是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施工相关的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标准,确保工程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误差,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的首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建筑整体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其质量符合建筑的使用需求。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对于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丛钢.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1-5.

[2]刘海永.现代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32.

篇12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的实现以建筑材料为基本出发点。其中,钢结构由于其优越的特点,使现在大多建筑都在对其进行使用。尤其以高层建筑居多。钢结构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有着较大的优越性,我们应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下面具体分析钢建筑的施工工艺特点、过程等情况。

2钢结构施工工艺

钢结构的整个施工流程如图 1所示。

2. 1钢结构制作

2.1. 1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

钢结构制作主要包括柱、框架梁、大跨度桁架制作。在当地租用制作场地、安装制作设备,钢结构工厂化制作。

2.1.2 H型钢柱、梁制作

组装前零部件应检查合格,反变形平直度及弯曲保证小于 1/1000的公差且不大于 5 mm。2)组对采用 Z15型 H型钢组立机,四条角焊缝采用龙门焊接机。焊接完毕按要求进行检验。3)焊接 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焊缝和腹板拼接焊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 mm,与加劲板亦应错开200 mm以上。4) H型钢矫正。H型钢翼缘焊接变形在 H型钢矫直机上进行,应分多次滚压,严禁一次压成,H型钢侧弯及腹板不平分别用自制压力架加火焰矫正。5) H型钢全面检查合格后,在划线平台上划钻孔线,组装焊接各种连接板、加劲板及其他零件。

2.1.3十字柱组装

1)十字柱制作先按上述工艺制作 H型钢、T型钢,矫正合格后再组装。2)在专用组装胎架上组装十字形柱,组装检查合格后,在船位焊接胎上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焊接,焊接选用 CO2气体保护焊。3)在平台上检查并矫正柱身扭曲,控制直线度、横截面对角线差符合要求。4)在划线平台上划标高线,以标高线为基准划线钻孔,组装焊接连接板、牛腿、抗剪栓钉等小件。5)以标高线为基准划磨头线,用端面铣铣平各接柱端面,加工工地焊接坡口,组焊工地安装对口工装。6)所有分段出厂构件在制作时整体放样,分段制作,标记明显。

2. 2钢结构安装实例

2. 2. 1安装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某市中心区正东,现场安装场地十分狭窄,建筑前面正门 (东南方向 )和后面 (西北方向 )为道路,左右侧均临建筑物。施工区位于市中心繁华区,四周街道车辆、行人密集,基本上无构件堆放场地,安装时,必须一边运输、一边吊装。主体建筑钢结构地下6层,深—25 m,地上54层,高239.4 m,长63.5 m,宽38.1 m,核心筒长34.8 m,最宽19.5 m。外框架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核心筒为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加裙楼结构总用钢量约 10000 t。钢柱与钢梁为铰接。全部材质用 Q345B。

2.2.2安装过程

钢柱安装: 1)最底段钢柱是整根钢柱安装的基础,必须保证安装准确无误。2)安装钢柱找正用平垫铁,测量垫铁顶面标高,确认标高符合规范要求。如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更换垫铁。用水准仪测量所有钢柱 1m标高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偏差在-5 mm~8 mm之内。3)钢柱柱身平面坐标中心线与基础平面坐标中心线对准,偏差不大于5 mm。4)垂直度用经纬仪在90°方向上测量,确保柱身长度中心线的铅垂度,单节偏差不大于10 mm,全高不大于 35 mm。5)测量各柱中心线间的距离,定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 mm。6)钢柱空中对接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上下节对口时,缘板和翼板无错位,以每层平台标高为准,用水准仪测量各平台标高线在同一平面上,垂直度用经纬仪测量找正。钢柱对接焊接完毕后,将对口工装和引弧板、收弧板用气割割掉,然后磨平,不允许用大锤打掉。7)钢柱对接每道焊缝由两人对称焊,先焊厚板,后焊薄板,每道焊缝必须一次连续焊完。8)空中焊接需搭设防风防雨棚。

钢梁及平台安装:

1)按照所使用的吊车能力和分段钢柱重量,可一次吊装3层~4层平台高的钢柱,钢柱安装检查合格后,随即吊装各层平台钢梁,使钢架形成稳定结构。各层钢平台安装时,高度大都在4m左右,有的空间高度达7m,焊接、高强螺栓连接、探伤、油漆等项操作,均应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或制作稳固的活动操作平台,确保施工安全、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和速度。

2)高强螺栓安装,钢梁之间的连接及钢梁与钢柱之间的连接设计为高强螺栓连接,具体安装过程如下:a.高强度螺栓进场检验、保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制造厂按批配套供货,并必须有出厂质量保证书。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必须轻装、轻卸,防止损伤螺纹。按包装箱上注明的批号、规格分类保管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存放于室内,堆放不宜过高,防止生锈和沾染脏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安装使用前严禁任意开箱。b.工地

安装。工地安装时,按当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要量领取。当天安装剩余的必须妥善保管。在安装过程中,不得碰伤螺纹及沾染脏物,以防扭矩系数发生变化。高强螺栓的形式、规格和技术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高强螺栓必须经试验确定扭矩系数或复验螺栓预拉力,符合规定后方准使用。c.高强度螺栓紧固程序和施工工艺。安装高强度螺栓时,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穿入方向要一致,高强度螺栓不

得作为临时安装螺栓。高强度螺栓须按一定顺序施拧,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并在当天终拧完毕。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分初拧和终拧。d.高强螺栓具体安装工艺概述。本工程所采用的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面摩擦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高强螺栓的形式、规格和技术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高强螺栓必须经试验确定扭矩系数或复验螺栓拉力,符合规定时方准使用。e.接触面缝隙超规范时的处理。高强螺栓安装时应清除摩擦面上的

铁屑、浮锈等污物,摩擦面上不允许存在钢材卷曲变形及凹陷等现象。安装时应注意连接板是否紧密贴合,对因钢板厚度偏差或制作误差造成的接触面间隙做相应处理。

3结语

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跨度是衡量国家建筑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也积极参与到国际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竞争,并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目前,钢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相当高本文从钢结构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对提高我国钢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施工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代广民.浅析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J].建筑科学, 2012( 1) : 3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