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

时间:2024-03-13 16:1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

篇1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篇3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之一,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枯燥沉闷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教学效率提升难度很大。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努力探索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任何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十分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理论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习思路基本已经成型,但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语句,并且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在增加,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学习情绪与心理,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把文言文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前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文化与背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展开讨论,比如,在学习荀子的“劝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都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句子,还有哪些励志的故事。可以把同学进行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记忆,对背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历史小故事,高中文言文课程有很多都是历史故事,结合历史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内容,逐渐培养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二、重视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

在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虽然文言文的语法在讲解时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还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语法教学时,要把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才能方便后期文言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明白,掌握文言文语法可以加快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整理归纳好文言文语法知识,或者专门挑选课时进行文言文语法讲解,增加对常用句法、通假字、表达方式与对话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提醒同学之间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语法的概念与知识,方便学生记忆与应用。

三、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的读音与意思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学生在阅读上增加了难度,经常出现错误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实词与虚词,还有一些特殊句式,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文言文中字词、句式的规律,着重标明字词的不同意思和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走”字的意思在古代与现代是有所区别的,在古代很多时候“走”字是“跑”的意思,而在“孟子•梁惠天上”这一课当中,有一句“弃甲曳兵而走”是为“行走”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在文言文的字词中具有多种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时,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量,越来越容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以及当时的背景与文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它的功能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讲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多种教学手段,并且多种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利用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楚汉争霸的视频片断,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那段峥嵘的历史时期,学生在视频中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人物、历史、背景与心理的情况下,加深了对“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与印象。

五、结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文言文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与理解,快速掌握背诵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不仅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更是学生和家长最为注重的科目之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但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知识体系就非常庞大,学生很难吃透,如果没有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一味的用功努力成绩却不见起色,会大大的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将语文这一庞大的体系分解成不同的模块,选择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又能使自己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的模块教学要充分结合语文课本的安排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并和高考语文的侧重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安排,对症下药。字词、语句分析、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几大主要模块,教师在利用模块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各模块的知识体系,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让学生慢慢吸收理解真正做到学习致用。

一、字词教学

字词就像是筑起语文城堡的一砖一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学习非常的繁琐杂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词学习中的规律,使字词学习更加得心应手。高考选择题的第一题便是判断错别字,可见字词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该题型一般选用一些容易使学生混淆的错字来训练学生辨形知意的能力,汉字的构造都是有其渊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汉字的发展史及含义,或者向学生详细讲解某一成语的典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避免学生混淆字形的问题。同样的,这一方法也适用于词语辨析,只有让学生搞清楚每个词语的含义,其中每个字含义的差别,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理解,而不是靠感觉乱蒙,在做题时也能更加沉着冷静的思考。除此之外,字词训练还包括字音辨析,让学生学好普通话不仅是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更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字音训练方面主要以多练和积累为主,让学生多读,在接触文字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保证读对每一个字的音,遇到疑惑时也要积极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对待学习精益求精。

二、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

语句分析及语言表达主要是指病句辨析和恰当的言语运用,病句辨析是从理论方面让学生理解句子,清楚构成一个完整句子的必备成分,以及不同成分在句子中的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先掌握好语句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做病句辨析练习时,要培养学生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病句的错误所在,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习语的使用等,这都需要多做习题发现规律,让学生自己掌握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语言表达题也是高考语文的关键,语言表达主要涉及到的题型有看图说话,概括文章片段,写新闻体报道等,这种题型如果掌握的好就是送分题,如果没有找对门路,那就很难得到高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依然还是要勤加练习,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每天为学生准备一道语言表达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集体讲解,让学生不再对这种题型感到陌生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其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文言文阅读一般会涉及但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以及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在进行文言文训练时,老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的话,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不到知识,能力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对文言文学习甚至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尽量生动有趣,结合一些生活趣事、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文言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另外,文言文学习必须掌握大量实词虚词的含义,很多实词或虚词都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容易使学生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兴趣教学法。如开展写一封文言文书信的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去运用文言文,琢磨每个字的含义,产生疑问后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老师在旁引导纠正,协助学生完成文言文书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对文言文阅读中常用的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加深印象,同时自己完成的文言文书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了解全文大意和文章结构以及详细阅读理解文章中某句话某个词的含义或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风格等等。很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总是把题答得满满的,却找不到得分点,在平日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时,老师要培养学生分条作答,结合文章,语言精炼的能力,让学生的作答井井有条轻松得到高分,当然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对写作风格、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等阅读中常会涉及到的问题的应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段包含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短文,或者是运用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的小短文,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这些阅读技巧的特点,在阅读时便能更轻松的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

篇5

1.引言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是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创新性的举动。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重大作用。虽然选修课的作用可见一斑,但是一些高中教师在选修课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主要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

2.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在2003年开始设置,虽然距今十多年了,但是在开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比如说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欠当、教学评价过于单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对选修课的态度不够认真,认为选修课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课下自己看,课上没有必要拿出太多时间,而是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必修课上面。有的高中对于选修课的考察不够重视,一些学生根本达不到选修课要求达到的目标。第二,不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水平,照搬大学选修课的模式。由于一些高中教师没有一套科学的、明确的教学方法,照搬大学教学模式。大学选修课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开设的,而高中生的知识储备还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消化教师所讲内容,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大学选修课一般是教师讲一些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课下看课外书,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若高中选修课也这样开设,则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有些大。第三,将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无视选修课设置上的独立性。虽然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很大联系,但是选修课在设置上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有的教师喜欢将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练习题。比如说在学完文言文后,教师将选修课上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解释字词句。

3.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3.1明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选修课的设置是语文课程改革结构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创新性的举动。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重大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的知识,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的课程,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选修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潜能发展为现实,最终成为学生的特长。首先,选修课应该以必修课为基础,在掌握了必修课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将学得更好。必修课的开设应该为选修课的开设创造条件。其次,选修课应该在借鉴必修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虽然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两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和评价的标准上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不应该将必修课的教学方法照搬到选修课上来,要形成一整套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延伸。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2选修课应该突出个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点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科目。教师要尊重学生所选择的模块或者文章,尊重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向。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学生的选择,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小说专题时,许多学生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有关电子书,有的学生喜欢看纸质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喜欢探讨小说的语言、结构,有的喜欢对作家作品背景进行研究……无论学生研究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教师都应该给予尊重。

4.结语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无疑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高中语文选修课对于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形成专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语文选修课教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选修课程的发展。明确选修与必修课的不同与联系;突出选修课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29-01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课程结构的具体教学内容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选择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按照普遍性的课纲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更喜欢从大的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语文课程结构,这种没有重视微观意义上的语文课程结构教学,也就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随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转化或者教学效果的不同而进行转变。

一、对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微观审视的内涵理解

(1)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内涵。“课程结构”一词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被提到,它是指课程的各种组成部分或者组成要素以一定的规则建立起的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联系。从大的层面课程内容来划分,包括语、数、外、政、史、地、物、生、化、音、体、美等具体的学科。在宏观课程结构上,还可以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一些篇目要求必修,有些篇目要求选修。现在一些高中学校已经在试点实行选课制度,就像大学里进行的学分选课制一样。此外,从宏观的纵向角度来看,课程结构呈现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层次形式,这是从不同层面上的课程结构划分的。而从微观方面来审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实际上是从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来看,教材的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是其两个重要的体现。

(2)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微观审视。微观就是指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小的方面的语文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主要以教材、教学中的内容结构为主;而审视,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微观审视是以教材为主的,在实质结构上,可以探究语文教材中现代文、古文、外国作品等各自所占的比重问题;在形式结构上,探究的是教材中教学内容与练习题、教辅资料与课外资料等。对于教学来说,微观审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是重要的,甚至比宏观层次还要重要,因为这直接与课堂教学相关联,关乎到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等。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微观审视的核心是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因为教材集中体现了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即教学的内容结构。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特点

(1)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具有工具性。语文的学习既可以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包括掌握一些语文方面的能力,如理解能力等。语文课程结构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能力还是一种学习理解其他科目的重要工具。例如,高中语文中的字词句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都会为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提供帮助。

(2)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具有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可以发现,必修一至必修五中每个单元后都有写作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把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联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或者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现实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的教化功能,在语文课程结构中,必定就会有相应的教学内容。

(3)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核心体现在语文教材上。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主要体现在教材上,因为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不仅在课文的编选中更加科学合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活动主题章节,这些教学活动就是微观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内容。

三、如何正确微观审视与利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1)正确审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中的价值观。在编订教材的时候,编教人员都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内容选编,课程结构也包含价值观培养相关的内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准备以及教学形式的运用,都要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2)要充分利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结构的设置与改变都是为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具有核心竞争力,能满足社会上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结构的作用,在不同的结构内容教学中,要有效地创新教学形式,如在教授古文时,一般都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而积极性不高,这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播放一下古时人物的动画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教授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写,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对写作的认识。

四、结束语

总之,微观审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结构,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体现,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领会宏大目标的前提下,更应做好微观的教学工作。

篇7

一、充分利用衔接教材发挥育人功能,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信意识

语文是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有其学科中人文性的特殊性,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开展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的教育,而高中语文“衔接教材”正好突出了这一特点。

我校教师编写的《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一编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编者在本部分安排了“规划人生,树立理想”,“学会担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的态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等章节。我在安排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主要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一是结合我校校园文化开展教学。因为湄江高级中学主体文化是“责任”文化和《大学》儒家传统文化,学校的精神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办学特色是“责任奠基,多向成才”,整体而言,我校都是围绕“责任”二字展开的。对于刚刚进入我校的高一新生,对学校的文化内涵不理解,通过语文衔接教材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人格人品教育时,实现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契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二是结合我校优秀学子的事迹增强自信。因我校属于三流高中,生源质量较差,进入我校的很多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意识,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不少同学进入中国一流高校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刚进入我校的第一个月开展衔接教材教学时,我会提前收集、整理一部分我校毕业的优秀学子的事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自信,让他们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信心十足地进行高中课程的学习。

二、利用衔接教材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做好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高中与初中语文学习有极大的不同,因为中考的考点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基本能力考查为辅,而语文学科的高考则是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为主,以知识考查为辅。鉴于中考和高考考纲、课标及评价体系的不同,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就应该区别对待。高中语文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为高考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等。

我在对前几届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刚进入高中时以为高中和初中一样,语文学习只需死记硬背一些东西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中语文考题灵活,重点考查思维和能力,死记硬背的东西考得很少,于是一进入高中就不适应,感觉压力很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进行衔接教材教学时,教学前都要详细了解学生情况,每堂课都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在教学《走向高中――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衔接教材》中的第二编――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时,重点抓住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如何才能开展自主学习等问题与学生探讨,让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三、查缺补漏,搞好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教学

在使用衔接教材第三编――知识与技能时,重点把握初、高中语文学科衔接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性教学,我主要突破的知识点是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语法两部分。因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教学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而进入高中后,常见的文言字词不但要记忆,还要掌握一些积累文言字词的方法与规律,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高中阶段文言文的考查不仅停留在课内,更多的是通过课内学习迁移到课外,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陌生的文本解读之中。这一点,对于我校的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在使用衔接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第一,要求班上学生每人拥有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或《古汉语词典》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并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因为我们这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语文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投入远远不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新知识,提升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二,运用初中教材延伸文本,强化文言文阅读。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很多文言文都是要求背诵的,有很多还是节选的部分语段,使用衔接教材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初中教材延展文本阅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相似文本或初中教材节选文本来教学,给学生以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并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篇8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很快的提升,但是却不能够享受课文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大大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黑板,多媒体的运用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生动和魅力。现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变成舞台剧、电视剧或者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比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课更富有感染力。在学习《红楼梦》一文中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看到了当时贾家的富贵,黛玉的忐忑不安、王熙凤的泼辣性格、贾家四姐妹不一的神态、贾母的慈祥,在学生面前一一表现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不再仅限于课本教学,应该更多的将有利于学生的相关教学影片带入到课堂中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性的去探究其文学魅力,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学科,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视如宝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语文教师充当着学生和艺术间的桥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学美得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不再是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插上诗意的翅膀,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天空里飞翔,挖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参考文献:

[1]李玉新:谈听说训练与语文审美教育的融合[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篇9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篇10

试卷到手,大家傻眼了:“劈(pǐ)柴”?天哪!哪冒出来的?这下死定了!没整理到,没跟学生提过,学生肯定做不到!怀着忐忑的心理我们走进考场监考。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全场惨不忍睹。考试结束,翻看答卷,整个考场全军覆没!

唉!字音题的复习犹如大海捞针,撒了那么大的网,准备练习了那么多字音,一个“劈(pǐ)”字不知从哪儿冒出,导致师生的努力付诸东流。呜呼哀哉!字音题“3分”放弃吧!师生沮丧消极到极点!

然纵观整张语文试卷,哪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不犹如大海捞针?字形?成语?课外名句?文字运用题中的文学常识?都放弃吗?那语文就不用考了!

借鉴文言文的考查,文章都是课外的,知识点都是课内的。其实,字音又何尝不是?只是这个课内文本应拓展至语文读本。语文教学应将教本与读本资源有效结合。“劈(pǐ)柴”一词不是“石头缝蹦出来的”,它语出读本一第三专题诗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11年语文高考,考生尤其理科考生又傻眼了:他们不知道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志士形象的姓名及作品名,眼睁睁地看着“2分”从眼皮底下溜走。走出考场的学生委屈极了,语文老师也为之大声叫屈,继而埋怨考生阅读面太窄!殊不知,沉睡在语文读本二第123页,鲁迅笔下《药》中的夏瑜才更为委屈!他为自己的被漠视、为读本的被漠视大喊冤屈!是谁造成了夏瑜的“悲惨命运”?是谁令鲁迅在地下哭泣?是谁让读本名存实亡?又是谁该为众多的考生负责?

“误尽苍生是语文!”可怜的同伴们!面对国人的质疑,不要再只抱着必修书中少有的几篇文言文讲个不停!不能再只拓展教授《史记》选修、《唐诗宋词》选修中不多的篇目!不能再总是领着学生在茫无际涯的题海中遨游!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使语文教学走向误区!

教学要回归课本,课本包含读本。我们要还读本应有的教学地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认为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对此,编者们特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语文读本选文经典,体例合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但是,读本的阅读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很少阅读,教师很少使用,造成语文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教师没有自觉使用读本的意识,未对读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考试频繁,师生应对考试尚且应接不暇,遑论阅读读本。三是少量的阅读读本不得其法,缺少指导;而教师不了解读本阅读的指导方法,自然就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了,这样就很难提高阅读效率。

读本是教本的拓展与延伸,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读本,教学中将教本与读本进行“联姻”,优化组合教学资源,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真正发挥整体教学效率的功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篇11

新课改后,文言文比重的加大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同时,要鼓励学生欣赏古代文化,品味古人生活情怀,鉴赏古代文学知识,深化古代人文主义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切不可依赖文言文教学参考书,要有自我见解。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及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大潮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主体的研究探讨,首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作为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应当做好导入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强化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挖掘,自我探讨,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文言文教学理念束缚,打破陈规,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改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充分的教学备课,将文言文先整合成一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采用故事导入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故事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展现形式,其本身是具有丰富情节、盎然趣意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故事导入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将文言文中的人物动作情节以上台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文言文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人文情怀的培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神文化的精髓,新时代的中国人应当将其传承下去。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了编委会专家组的精心编撰,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古人的智慧和精华,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在过去千百年来,不断滋养着中华读书人,让他们时刻铭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发扬,它们是中华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过于功利化,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的生硬讲解,文言文也是有文化情怀的,教师要加深对文言文的领悟,教学课程要重视人文情怀培养,让学生熏陶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海之中,翱翔在中华国粹的天空之中。教师要以教学素养高标准要求自己,抓住文言文教学关键,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内容,探讨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学内涵,以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人文情感向学生展现出来。简言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教材内容进行思考、研究、挖掘、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备案过程中,大量搜集与此文言文相关的知识文献,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当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风俗,等等,并不是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而是将所搜集的有效信息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古代人文情怀,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领悟渗透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策略演变

文言文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朗诵。诵读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同时是一种生活享受。如今,高中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详尽,资料齐全,教师可利用教材的科学性,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朗诵,抓准文章节奏,读准难词字音,体会抑扬顿挫的精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对文言文的情感流露将有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

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实词虚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词解释通常要涉及通假字、字词活用等现象,教师要带领学生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文言文学习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切不可对其进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主动学习文言文,切不可被动受困于文言文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文言文是分课时逐渐推进的。学生往往缺乏不同课文的交叉渗透、融会贯通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依靠课堂。

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采用科学、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完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人文情怀,实现高质量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篇12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本质是古文教学,古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处境比较尴尬。究其原因,古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存在较大差别,学生古文知识的储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句法、词法的讲读上花费大量时间,而文章的文化精髓往往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而被忽略。《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处境着实让人痛心。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师三个方面谈谈这门课程实施的困难。

一、教材方面

“新一轮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编写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明摆着的,必须进行调整,应该坚持由高校研究所专家、教材编制专业人士与一线教师教研员组成的‘三结合’队伍来编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既保持学术品位,又符合教学实际,编写出真正受师生欢迎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1]。现行的《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共计七个单元二十一个“必读”章节,五个“选读”章节,课时为36课时,还要扣除学生研讨时间、测试讲评时间、观看教学视频时间,这样,一个“必读”章节所剩的时间将不足一课时,而古文的学习朗读又是不可缺少的,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还要适当讲解字词句,加上文章文化精髓的阐释再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化,在一课时完成内容的讲授,导致教师为了追求进度而蜻蜓点水,抑或是“满堂灌”,这样的课堂违背了课改开设选修课的初衷。

百家争鸣历时300多年,儒、墨、道、法、兵各学派间争辩,展现出无穷的思想魅力和文化魅力。《先秦诸子选读》主要选取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的学说论著,“这一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顾问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2]先哲们的生活时代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跨越了2000多年,理解他们的思想就更加困难了,再加上文章是古文,困难可想而知。

“不管什么时候,学情总是第一位的,选修教材的编者多为在某一专业领域大有建树的大学资深教授或著名学者,这使得选修教材专业性强,内容精深、系统,但未必完全符合高中学情。”[3]

二、学情方面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心灵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课堂上,学生是主动的探究者,教师是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自然要考虑到探究者在探究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可是了解之后,让人很是失望。《先秦诸子选读》在高二年级讲授,他们学习古文的习惯往往是把重点放在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上,习惯于老师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成绩,甚至是整理好“考纲”规定的实词、虚词的具体用法。

学生在学习古文过程中,很少对文章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更多的是忙于接受老师、教材、参考书提供的现成的观点,而不能创造性地与文本或先哲进行对话,因为他们认为课内古文的思想精髓不会在考试中作为考点,浪费大量脑细胞思考一个与高考无关的问题还不如记住一个实词更有意义。学生抓了文章表层,不注重文章本质;了解文章思路,不能明确文章思想内涵;习得一些常识性的字、词、事,便认为是自己学习古文最大的收获,至于迁移能力,他们并不认为那很重要。这是“小学而大遗”。传统的语文教育是知识与能力两个系统的整合,新课程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个理念,“语文素养包括言语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语言积累、智力发展、个性人格等”[4],在现实选修课教学过程中要顾及“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选修课程的设置在客观上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学生大多认为既然是选修,就有选择性,自然不像必修课那样是必须修习的。但为了学分等因素不得不学一点,学习目的模糊,动机不纯。

三、教师方面

语文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都是一个老师来上,古今中外各样式的文学体裁一人通吃,选修课、必修课也都是一个老师上,现实就是这样,如今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知识储备有限,对先秦诸子的文章只是略知一二,市场上能买到的教学参考书少得可怜,大多材料是专业学者专家的论著,专业性强,语言晦涩,要把其转化为教学语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完整的研读过诸子百家的文章,对诸子百家文章的了解无非是上大学时教授做的一些“点化”,估计此时也记不清了;再有就是自己原来的一些背诵的积累,谈起精髓只是皮毛;最后的部分就是在可选修课本上接触的。对于历史上和现当代的科研成果了解甚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要敢于面对新课改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教学面临的困难,这是摆脱困境的前提,早些走出来,向既定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易武,刘光成.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困惑与反思.[J]探索,20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