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4-03-14 11:13: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一、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是师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高效课堂,又叫展示性课堂,又叫开放性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高效课堂的理念是追求学会、会学、乐学,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尽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

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舞台我表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是9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这些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三不讲”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三不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让教学内容更有“弹性”,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原则。高效课堂的最重要教学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谓“先学后教”,就是学生提前自学课本,并完成导学案,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思考或操作,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激情讨论、规范展示、精彩点评、大胆质疑,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国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篇2

“1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型分两种――自主课和互动课,每次课的基本结构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这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每堂课学生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自主课上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这就要求教师:(1)要重点把握好自学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有时间要求,自学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学时间,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2)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自学的内容重点是新知识部分,要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之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4)自学的标准。要明确自学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能模仿例题做习题,还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5)自学后的检测。自学以后要完成老师精心编制的自主学案。

“检查落实、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讲解、学生总结深化”是互动课教学的必备环节。检查落实是针对自主课上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来说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落实,如:默写、提问、同桌互查、构建知识网络、做变式练习等。对于那些部分学生能学会,部分学生学不会的内容,要交给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教师要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针对学生讨论的效果,下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展示合作讨论的成果了。这时教师对要展示的内容进行选择,学生通过讨论都会的不需要再展示。展示那些有价值、有代表性的知识。学生展示的目的是暴露思维过程,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有偏差的;可以是浅层的,也可以是有深度的。对于正确的有深度的思维过程,教师给出鼓励性评价即可;对于学生展示中有思维偏差的,教师要进行精当点拨和规范校正;对于浅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进行恰当追问。教师还要启发、组织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度探究知识原理,总结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技巧。对于学生合作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恰好又是重点问题,教师要当讲则讲,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要坚决摒弃不加选择的为讨论而讨论、为展示而展示,华而不实的现象。

同其他的模式相比,“1121”这种教学模式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2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的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呢?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生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老师。”教师在指出学生思维缺陷的同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学生关怀尊重,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引来学生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则又会带动学生静静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的恰到好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数学知识传播活动,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三、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精心备课还不够,还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就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先独立解决;二是预习内容中理解有困难的、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新方法,也把它记下来。借助于导学案,使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也算不上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老师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教学中他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他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典型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展延伸,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22-02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自主合作、实用高效",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极大的相关性。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1"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沉闷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的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初步设想如下:

课前:学生预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学案上大部分内容。

课上:前3分钟教师简单点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场分配本节各小组的展示任务,然后留约5分钟进行课上进一步的讨论。其间教师要到各小组中去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为什么任务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组只准备本组分到的内容,不能充分预习全部学案。为节约时间,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把分组任务打在课件上,由科代表上课前打开。)第8-35分钟是学生展示时间,各小组派本组1到2名成员上台讲解本组分配的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当场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间教师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不可打断学生的思路。讲解和质疑结束后,教师要给出简要的点评或纠错,必要的难点可以精讲,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好的也应多鼓励。第35-40分钟,针对本节内容准备3-4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听课效果。最后3-5分钟,教师小结本堂课内容,布置课下作业和下节预习内容。

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整理本节学案和预习下节学案。

2"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细节

课前环节:

各小组应全面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多与学生提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无特别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不要让学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课前由科代表与老师交流,合理分配小组展示任务。

分配任务环节:

为了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全部学案内容,我们当天的任务都是当场分配的。因为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也有差异,所以任务如何分应由老师注意掌握。当各部分难度差异较大时,把艰巨些的任务分配给总体水平较高的小组,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这样可以保护好差生的自尊心。当各部分难度差异小时,就随机分配,或以抢答的形式来分配。

课上展示环节:

分好任务后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讨论,统一意见,然后由本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充当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展示前的讨论时间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去,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出现错解,有无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评语一方面起有评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指导作用。例如: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对语速太快的学生提醒慢点说,好让大家都听清楚等等。

每位同学上台时大家都给以掌声鼓励,激昂气氛。为了防止展示环节成为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规定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台,各组互相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组可以当场要求换人。在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展示的同学给予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如果无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组成员给予帮助。对质疑成功的学生和其他组帮助解答的学生也给予掌声鼓励。如果学生无法解释清楚时,由老师对这一难点进行精讲。

篇5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保障,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坚实基础;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我校实施的“三段九环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为构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那么,什么是“三段九环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呢?此模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和“九个环节”,三个阶段分别是:出示目标阶段、落实目标阶段和总结检测目标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环节,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一个理念和三个特色,一个理念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为核心。三个特色: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实现每个教学环节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体现“四个还给”,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参与的过程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段九环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凸显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但仅有这样的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完全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我认为还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领导和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领导和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学校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学校的业绩,教师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分数,只有学生的精神导师在思想上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想构建高效课堂,还要看教师的学识水平高低、专业技能强弱、教学经验丰富程度、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所以说,再好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去支撑也无法发挥其作用,那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使其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并能运用到教学当中去。这也要求每名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所教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专业的最新动向,做到推陈出新,能够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这样才能高效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

有人说:教师是演员,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演员还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导演,让学生当演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要培养教师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一定要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三、优化健全各项制度与计划

人才的有效培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先进的教学制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规范的教与学的秩序,还能有效增强教与学的科学性,这是确保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篇6

定西市安定区在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高万祥等人的讲座后,又组团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随后在全区推行高效课堂建设,下发文件要求全区教师以“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支撑,通过学模、套模、创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六模块”具体内容包括:问题指向,预习先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反馈矫正,尊重差异;强化训练,当堂达标。“3+X”是指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学习借鉴要融会贯通

文件在解读第一模块的操作要领时提到,本模块指教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学案的下发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笔者想,这样做学生有时间学吗?让学生花大量课外时间做预习是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呢?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在回答高效课堂的四个问题时指出:“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这是最高水平的课。”现在山东省高清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而我们的高效课堂在预习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恰恰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第二模块的目标呈现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这更显得十分机械,没有充分把握高效课堂对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第六模块要求在课堂上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要求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这一要求对我区城区学校每个班都是六七十人的大班来说,操作起来的确有许多困难。

二、移花接木要找准接点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李镇西、蔡林森、崔其升等都是全国的名师、名校长,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崔其升在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中发现,接受式课堂教学至少有半数以上学生学无所得,因此他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他还通过上好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全体教师的过关课和部分教师的跟踪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在不断的探索中归纳总结出了预习、展示、反馈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过程。蔡林森当上永威中学的校长后,没有照搬已经搞了20年、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洋思经验,而是坚持常年赛课活动,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兼管小学部时通过探索形成了“四个一”的数学教学模式(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几个比”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读书、比认字、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这些成功教学模式的背后都是学校的校长在推动教学改革,而且都在教学一线躬身实验,他们的模式都是立足于当地学校的实际探索出来的,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可。

三、实现高效要实践检验

笔者听了一名区级优秀教师的课,其多少代表了在高效课堂推进中部分教师的困惑。她讲的是五年级语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上课伊始让学生同桌互查预习情况,有的错字、错拼音没有被同桌查出来,由于时间短教师也没有关注到,环节有了,可效果不理想。接下来,教师拿出了小黑板,上面写着学习目标和五个问题,展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黑板上写出答案进行展示,一下子课堂热闹了起来,有的抬桌子,有的赶紧在黑板上写,但大多都是一个人写,其他人看。10分钟后,有的小组已经完成,开始在前面展示,笔者很佩服学生的反应,10分钟时间要看完课文,还要总结出五个题的答案,还要进行展示,笔者真是自愧不如。很快,六个小组长举着小黑板在前面展示,笔者听到有一个小组在读答案,其他的还没看清,教师就让学生选出了最精彩的一组,说课后要加分。接下来教师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并提问学生回答。再后来就是练习,教师让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字词,找喜欢的段落,然后就是拓展题型中的仿写。一堂课忙忙碌碌,就这样结束了,学生像赶场一样跟着教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环节。笔者在想,如果教学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的模式,那么教师就真是世界上最好干的一个职业。

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的模式。我们只有立足实际,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才可能让高效课堂建设成为有源之水。

篇7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我把这个长句分成几点来看,以使大家理解:“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这是指教学模式要有科学理论依据;“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这指出教学模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这要求教学模式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这指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特点;“它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一语,我的理解是在给我们提示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研究是为了让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活动类型,而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帮助我们尽快熟悉教学框架和教学程序。即使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通过对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使他们克服课堂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式”,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习惯采用的某种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精益求精,更加高效。

二、目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部分教师按兵不动,恪守陈规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受凯洛夫“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恪守陈规,课堂教学已成定式,再加上考虑考试成绩等因素,因而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即使其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好,有道理,但也不愿意改,或者改两天,又不知不觉回到原来的模式。因为人们都习惯于一种定式的生活习惯、定式的教学习惯,要改变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习惯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一些青年教师虽有改革热情,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指导,因此课堂教学也很不规范,随意性太大。

2.很多教师机械模仿、缺乏深入的思考

有部分教师有教学热情,也有工作激情,但是急于求成,自己缺乏对所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因而教学设计生搬硬套,脱离教学实际,忽略了所学知识的特征和学生的学情。教师更不能结合自己的个体教学实际去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将模式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灵活选择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缺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

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有教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的选择就缺乏科学性,而没有教学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教学模式的建构则会缺乏针对性。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建议

1.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

前面在教学模式的定义里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只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现在的教师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方面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最终达到的高度。我们只有经常阅读一些专业性的书籍,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已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所以我们要多看专业报刊杂志与教学理论书籍,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2.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模式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58-02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 “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 “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按照教学预设先出示小动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两种动物,小白兔有三组,每组有两只在一起玩;鸡有四组,每组有三只在一起吃东西),再向学生提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打算怎样解决?”一个学生提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只)”。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这时还有学生举手,我让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鸡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3+3+3+3=12(只)”。我再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了想说:“4个3相加得12,我看到图上每堆有3只鸡,那么4堆就是把4个3加起来得12。”呵!他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我接着问:“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说:“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2×3=6(只)”。几个学生附和着说:“嘿!我也是2×3=6(只)”。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就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告诉学生:“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又有学生举手说:“鸡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3×4=12(只)”。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3、4、12分别表示什么?”有的问:“×是什么号?怎么写,怎么读?”还有的问:“3×4=12这道算式怎么读?”……

二、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

我不提倡那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做法,因为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学生的话,教师就会失去自我,变得不自然起来。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可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强,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纠错,这时我就是严格的老师。有时我又要扮演成大朋友,去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如上课时,有学生在下面玩玩具,我不是统统收缴,而是暂时保管,下课后归还,并嘱咐学生以后上课别再玩了,教师遇事多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就会受到学生欢迎。

三、选择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注重结论,而现代教学强调过程,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重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从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

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的,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如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以图增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合理地运用这些图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提出数学问题。

(二)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去说、去问

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看、去想,还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问;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学比较“高矮”,先呈现两位小孩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马路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让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又如:在教学“分苹果”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积累自编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玩、去动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将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智慧老人”、 “淘气”、 “笑笑”、“机灵狗”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 “击鼓传花”、 “找朋友”等游戏展示活动内容,或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四)活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去听、去悟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要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课堂也“活”起来。

四、课堂内容当堂消化

篇9

从教师角度来说,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搬某种教学模式。无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但我觉得对教者的要求有些是不可改变的。

1.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对照执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隐”,“显”兼顾,“近期”和“远期”结合,使目标体现“三维”。这样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了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四步导读”模式符合《课标》提出的教学理论,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高效课堂,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在一次高效课改观摩课活动中,一位语文教师讲授的是初一语文的《竹林深处人家》一课,教者在课前已经把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在出示教学目标之后,每组分发了几道针对课文内容的思考题,接下来便是组内的学习,讨论,交流。试想,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的前提下,讨论交流只能是流于形式。而整体的初步感知才是交流、讨论的前提。打造高效课堂要真正做到学习的高效,而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地讨论。

3.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

篇10

“引情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践、探索、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

“引情导学――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起来,主要由5个环节组成:自主性学习、互学习、反思性学习、练习性学习、补偿性学习。

1.自主性学习: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自学(学生带问题看书)――自主练习(学生做自主性测试题)――学生质疑。

2.互学习:组内交流(学习中的体会与收获、疑点与困惑)――互助答疑(生生互动)――点拨、升华(教师总结、归纳具有规律性的知识、方法、技巧等)。

3.反思性学习:自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效果、存在的问题)――小组反思(互助解答)――集体反思(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学习中的得与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针对上述问题)。

4.练习性学习:教师精选练习(教师集体备课,选择针对性较强的题目,确立删、留的依据:练习设A、B、C、D4个梯度,分层施教)――学生练习(所有同学必须独立完成A、B类题目,自选C、D类题目,分层施教)――交流质疑(思维的障碍)――教师重点点拨(总结规律、解法或技巧)。

5.补偿性学习:反思测试或练习中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补偿性测试题(若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进行同类问题的拷贝,由教师拟题:若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则可由其自拟自测,或小组内互拟互测)。

三、高效教学模式在几何课上的应用

该高效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初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下面笔者以几何课上“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教学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应用过程及成效。

1.引情导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语言表述、图片展示、播放音乐、点击视频等方式;出示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分发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它是怎样定义的?

生: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图形。

师:以此类推,你能告诉我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吗?

(教师对这些图形进行概括归纳,指出什么是多边形,并介绍多边形记法)

2.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在展示了多边形的图形之后,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多边形,并结合已学过的三角形回答问题)

师:大家认为有哪些部分值得我们研究?

(有的学生回答“多边形的边”,有的学生回答“多边形的角”)

师: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多边形的角。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否可以猜测一下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生:连一条线。

师:怎样连?

生:连接两个对着的角。

师:这种线段我们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它是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连呢?

生:这样四边形的内角和就分成了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位同学把多边形分割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体现了一种很好的数学思想。那么是不是对所有的多边形都适用呢?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分割多边形的方法呢?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学习,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并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表格(略)。

3.展示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发言,交流探究结果,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并解决更深刻的问题。

生1: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分割多边形,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

生2:看多边形的边数,发现规律: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

生3:我们组发现这样分割也行(注:从多边形内部一个点出发分割)。这样n边形的内角和是(n×180-360)度。

师:这几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了几种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想法很好,都能运用创新思维把问题简单化。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分割方法?

生4:从多边形的一边出发连线也行。

师:此时n边形的内角和是[(n-1)×180-180]度。

(多媒体显示这几种分割方法后,教师进一步归纳小结)

师:虽然这几种表达方式形式上不同,但经过化简都可以表示成一种形式:(n-2)×180度;而且在分割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分割出来的三角形必须是不重不漏!

在该步骤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所学内容;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其拓展所学内容。例如,围绕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度这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编题练习,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并解答。

生1:12边形与10边形的内角和之差是多少?

生2:360度。

生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度,则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生4:七边形。

在补偿性学习部分,可以提出进一步学习的任务: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师:七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度,那么它的外角和是多少?为什么?

生1:1800度。因为在三角形中,外角和为360度,是内角和的2倍。

生2:360度。

师:回答的很正确,是360度,与三角形比较没有变化。你是怎么考虑的?

生2:因为它有7个平角,是1260度,减去900度的内角,就是360度。

师:这样看来多边形的边数并没有影响它的外角和度数,这说明n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度。

篇11

2010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宁举办的生本教育培训班。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是新教育理念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教学过程、生本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施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受到郭思乐教授的启发,本人在2012年申请了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案例研究》,对于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进行生本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最后确定以“361”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高效课堂。“361”课堂模式是指课堂的30%为教师讲授,点拨学生思路,60%为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0%为随堂检测,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361”课堂教学模式将一节课人为的分为三个方面,但三个方面不是独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积极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发挥,师生、生生互动充分高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成功感和满足感。在课堂检测环节,检测的方式是多样的,要让至少80%的学生能够掌握课堂80%的内容,还有一些难点可以通过课后的巩固来解决。下面我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361”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教学时,我就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我把教学地点改在实验室,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了三道具有开放性的前置性作业:一是“你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吗?”二是“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三是“通过本节课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有什么?”其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给学生准备化学药品时,我还多准备了稀硫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等可能用到的试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课堂开始我让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进行组内交流,学生把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进行了交流,总结了本组的不同意见和问题,然后由个别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而我只是在学生知识出现错误或是不完善时给予纠正和补充。由于平常的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这种学习氛围,所以整个过程很顺利,大概用时5分钟。接下来的时间都是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完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思维亮点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如有学生问:“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也可以,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呢?”这个知识点是碳酸盐的性质,学生在这样的探究下就能超前领悟到这些知识,使我非常感动。我马上讲解了碳酸盐与酸的反应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鼓励学生将碳酸钠和盐酸混合观察现象,自己找出不能用碳酸钠制取的原因。果然通过实验现象学生得到了答案,我也及时表扬了这个小组的学生。再如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又问:“为什么我们组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了呢?”这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时的常见现象,而在初中很多教师都会回避这个问题,我并没有遏制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是给予他们引导,又讲解了溶洞的形成,使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刚刚解决了问题,又一个关于石灰水的问题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一样组成里都含有氢氧根,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那么它能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呢?”这个问题也已经超出了本节的范围,涉及到碱的化学性质了,以学定教是我的教学思路,我把它作为一个生成的教学资源纳入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下,看到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现象,学生露出了疑惑的眼神,此时我适当地进行了提示,“如果可以反应,那么溶液的成分会不会发生变化呢?”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对照实验来检验: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和通过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对照,学生得出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结论。在他们实验的基础上,我继续追问:“你们觉得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能敞口放置吗?”“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已经不难得出结论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及点拨时间基本在12分钟左右,学生的实验探究及小组讨论大概24分钟左右,在课堂的最后,我利用4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行了检测,设计了5道不同难度的题目,从二氧化碳的制取到化学性质的检测,发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效果非常不错。而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停地运转,由于这些亮点,使得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也真正体现出了高效课堂的容量大、思维量大、训练量大的特点。

生本教育的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地相信学生,全面地依靠学生”,通过实践我确信学生是有能力得到正确答案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包办代替,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尽量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机会,巧妙地通过一些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在循循善诱中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会从“361”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高效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篇12

1.预先组建语文活动小组

语文活动小组的组建是实施“2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组建活动小组之前要详细了解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个人活动能力,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合理搭配组内成员,一般以5-8人一组为宜。组员搭配的“262”原则:即优生20%、中等生60%、学困生20%。要求选择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能力、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考核。每月按照262的比例对各小组和组长进行测评,评出20%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60%合格组长和合格小组,20%不合格组长及小组,奖优惩懒,以便很好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2.认真制作课前预习单、课堂活动单、课后巩固单

“262”高效课堂模式能否顺利实施,“预习单”“活动单”“巩固单”的制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三单”制作也要遵循“262”原则:

(1)课前预习内容占20%,通过“预习单”体现。预习单上的题目大部分是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和相关资料就能掌握的,例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生字词等,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2)课堂教学内容占60%,通过“活动单”体现。“活动单”制作要求:准确设定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要体现三位一体。具体活动方案要能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流程。让学生明确思路、找到方法,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将基础知识设计成活动单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例如课文结构、基本内容、一般语句理解等;对于课文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例如文章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等。尽量不要设计让学生难以回答的大问题,可以有层次地设计一系列小问题,便于学生讨论探究。问题设置侧重能力培养,一目了然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活动单内容的设置也要遵循“262”原则:即通过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为20%;经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内容为60%;需教师提醒点拨方能解决的内容为20%。

(3)课后巩固内容占20%,通过“巩固单”体现。“巩固单”要求:巩固拓展当堂课知识,是学生通过利用当天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的题目,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当然“三单”的制作要求较高,耗时较长,相当于一个教师平常3倍的备课量,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备课组长分解任务主备人备课备课组讨论修改主备人修改集体听评课主备人完善备课组长审定学生使用反馈修改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既可大大提高“三单”质量,又可促进提高每位教师的备课水平,还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真可谓是一举几得。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重视学习效果评价

所谓课堂教学的“262”:即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占20%,约为10分钟,主要解决预习单和活动单的自主学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占60%,约2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单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教师总结提高占20%,约10分钟。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课堂教学设为五个部分:即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知识储备,展示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文本,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情感历练。

课堂教学评价的“262”:对于较难的20%内容,一般选择让20%的优生展示回答;对于中等难度的60%内容,选择让60%的中等学生展示回答;对于较容易20%内容,可让20%的学困生展示回答。对于充分体现学生个性思想、创新思维的答案给出激励分。当然如果中等生及学困生能够回答较难题目要尽量让他们回答,回答正确要给出高于优等生的分数以作鼓励。

4.巧抓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