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4 11:13: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乳酸亚铁;股骨粗隆骨折;隐性失血;关节功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0
作者单位:518121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韩碧园: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2011年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立项(YS201108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1]。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保守治疗因并发症多且严重而不宜在临床推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术,具微创、操作便捷与稳定性佳等优点而深受临床欢迎。早期下床活动、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要达到的目的[2]。随着临床对PFNA术式认识不断地深入,该手术后极易引发严重贫血而影响患者机体康复问题愈受临床关注。我院对收治的行PFNA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服用乳酸亚铁并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45例行PFNA手术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67例。年龄63~82岁,平均(71.2±2.4)岁。两组致伤因素中跌摔伤51例,交通伤48例,高处坠落伤46例。患者均诊断明确且行单侧PFNA内固定,无血液系统疾病史,手术当日补液量<2000 ml,能顺利完成实验全程研究[3]。本次对存在病理性骨折、血液系统疾病与术中输血者,以及其他系统功能失代偿性病症者予以排除。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受伤后1周内选择相同医师完成PFNA手术。观察组在手术完毕后第1天开始口服乳酸亚铁,每天3次,每次1片,每片0.2 g,连续用药2个月。对照组无此治疗。术后两组均遵循常规予以低分子质量肝素抗凝剂以防下肢深静脉栓塞。两组住院期间饮食指导与输液等护理措施相同。
1.3观察指标两组均住院10~14 d出院,观测两组手术后1周运动功能与血红蛋白情况。(1)采用功能性评定(FIM)量表评定[4]。FIM评分包括患者自理能力、括约肌管理、移动及行走四个项目,最高与最低分分别为126分与18分。(2)血红蛋白。观测两组手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指标情况,检测均为空腹、无补液时的清晨7:00进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股骨粗隆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骨折涉及到髋关节,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应用髓内固定后患者术后易存在隐性失血问题。隐性失血是指围手术期外渗在组织间隙中和积留在关节腔内的血以及溶血作用引起的血红蛋白的丢失[5]。相关研究认为髓内固定引发隐性失血的原因可能与受伤本身导致的术前失血、术中止血不充分引起的术后持续失血、抗凝类药物的应用、其他出血等因素相关。我院本次采用了口服乳酸亚铁予以防治术后患者的隐性失血问题,该铁剂是一种有机复合铁剂,因其无游离铁离子,对胃肠道不具刺激作用而成为临床较理想的补铁药物。
高龄老人体质差,年龄的增大与手术的耐受力成反比[6]。尤其自身伴有复杂内科疾病的患者,手术创伤极易导致其病症加剧,且老龄患者在与人相互了解、交流与配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骨折后生活又难以自理,易产生多疑、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了掌握患者心理动向,对于负性心理及时疏导,缓解负性情绪,多用安慰、鼓励性的肢体语言鼓励患者,使其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指导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质食物为主,若患者伴有糖尿病与高血压则注意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对术前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应予以降糖与降脂处理,并给予常规抗感染与备皮等护理。
术后密切观测两组患者病症与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后1~7 d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导其予以足趾及其踝关节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等的收缩练习。术后将每个动作坚持5 s再放松,每天坚持3~4次每个动作反复10~20遍。患者卧床期间应鼓励其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以期早日康复。在术后1~2周内,解除患者牵引,并依据其体质情况指导其进行部分床下负重训练,注意负重训练的增加不能急于求成,注意安全以防摔倒。在手术3个月左右应依据患者复位状况指导其患肢逐渐部分负重,并注意不要对患侧髋部进行屈曲与下蹲。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臀部垫及时更换海绵等以防褥疮,指导患者正确排痰以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其进行早期床上活动,并多饮水、食水果与饮食清淡以防便秘。注意妥善固定患者各管道和确保畅通,观测切口与引流物状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其血红蛋白与FIM评分都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看出服用铁剂对患者血红蛋白的增加以及术后功能的恢复均具改善作用。临床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服用铁剂治疗同时还加强了围术期心理、并发症、肌肉与关节锻炼等的护理干预措施,这也是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总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予以服用铁剂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隐性失血与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朱智奇,侯明,谢小青,等.DHS、解剖型钢板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7):964-966.
[2]高荣.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38-39.
[3]丁勇明,陶振东,巢玉柳.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22-623.
[4]韩碧园,余明霞,张永梅.乳酸亚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及临床护理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1069-1070.
[5]高玉镭,王东辰,李佩佳,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的估算及原因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6):490-492.
1.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1.1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监督职能的强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增加了审核的关口,经各个关口审核之后还需将原始票据形成的会计档案,会计集中核算将每笔费用支出设在监督之下,有利于费用报销透明度的增加。
2.2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的夯实与会计监督的强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改变了过去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会计人员又是财务审批人的状况,其它部门行使财务审批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财务审批与会计职能的分离,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
2.3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业务决策者与会计业务执行者分离,有利于会计工作人员了解事实,解决了会计秩序混乱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4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每笔经费进行了登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产管理的规范、收支管理的规范和结算程序的规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预算约束的强化,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与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
2.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
2.1预算管理的特点。(1)预算管理的及时性。企业在每次进行重大投资和交易决策之前,都要对企业进行前期的预算管理,并分析投资和交易的成本以及计量预算成本。会计预算对信息的收集以及对成本的核算一定要及时准确,及时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2)预算管理的信息可比性。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一定要具备容易理解和可比性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化,还可以为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2.2企业核算的特点。(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经营活动的真实性。企业必须按照符合市场要求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要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实质。会计核算的基础信息是要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绝不能出现虚假、伪造和不实的信息以及证件。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都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信息应当与股东所得到的财务报考信息是一致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股东提高决策制定水平,还可以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编制的基础。除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还要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有主次、有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的重要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相对简单的则简化处理。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的缴拨。这种分散缴拨方式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调度,不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的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单位、各部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的一种核算方法,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的一种新方式。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摆脱了因经济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会计监督之中。
2.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取消了各单位、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强了预算约束力,有利于遏制腐败。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年度预算编制正常经费的分月用款计划,专项经费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专项资金划拨给供应商。由此实现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集中账户,在会计人员公开监督下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序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三、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使得领导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正确认识与看待集中核算中心的职责与权力,以化解部门与报账委派人员之间的矛盾,使得企业领导能够支持核算中心的工作,避免应领导认识不到位与不统一对核算工作健康发展造成的阻碍;让大家都认识到集中核算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防止腐败,以及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2.核算中心应当加强与各核算部门之间的联系,掌握和了解各单位正常业务运行情况,参与核算单位预算编制,听取各个部门所提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报账员对财经法规进行学习,促进财务报账员提高工作意识与业务水平,这样有利于保证会计业务的合理性与真实性,有利于核算中心更好的履行其监督职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区。
3.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会计工作人员应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学习财政法规,做到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财政法规,并努力提高综合素养,能够及时发现集中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向核算中心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4.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与规范,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适应会计业务要求的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让会计核算工作有法可依,让会计核算行为有章可循。目前由于核算中心设立的时间较短以及国家近来未出台相关制度,导致核算制度建设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阻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健康发展。
引言: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企业运营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科学化也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财务会计的集中核算正是会计核算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的标志。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在促进企业更加协调、安全运营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着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研究目前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阻碍会计集中核算顺利实施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能划分欠佳,人员沟通不力。首先,采用集中核算的会计方式后,使得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都施加在核算中心一个部门上,进而导致有些企业裁剪会计人员,部分岗位人员过少,难以承担巨大的会计核算任务。其次,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对会计人员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对财务职责分工有更高的标准,从而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但是,当前集中核算会导致会计核算人员一人分兼几个单位的核算任务,使精力分散,且与企业脱节,最总结果是监督作用提高,而会计职能削弱。第三,部门与员工都缺乏沟通,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将财政管理划分为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两大模块,使得两个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且困扰了资金支出。
(二)相关制度欠佳,工作落实不足。目前,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其相关的制度尚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会计核算的管理和会计职能,需要根据情况分散到核算中心相应的单位中,在实施中很容易遇到意外和阻力,进而使很多工作落实度降低;由于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时互不干扰的,容易导致沟通不足,使得信息全面性和精确度降低,进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失真。而目前的会计制度对于这些问题还未给出明确的规定,致使部门易出现违反制度的现象,增加了核算工作的难度。
(三)工作积极性不高,制约企业发展。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要求企业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必须经过集体账户的审核,这样会避免资金滥用,降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但是,这样会使企业领导的权利被架空,部分领导会觉得这样难以使自己利用自己的权利对资金进行调动,因而对这种模式非常抵触。这种局限性的思想,增加了集中核算模式推进的难度,同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一,集中核算模式容易滋生腐败,虽然集中核算制度可以监督资金活动,但是对资金的具体活动是无法掌握的;依据票据进行资金分配,使得部分投机取巧之辈乱开发票套取资金,但是集中核算模式尚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核算单位用支不合理,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得部门丧失资金掌控权的同时,也使得部门不再考虑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因此,部门会频频申报不合理资金,进而使企业难以承担,造成巨大损失。第三,降低管理人员理财意识,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很多人员丧失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其理财意识。
(四)监督机制薄弱,助长腐败滋生。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各个部门不再单独进行自己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仅仅进行出纳报账工作。这种模式使得单位内部的监督和财务牵制能力降低,财务信息失真难以及时发现并制止,从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实施“记账”制度,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单位内部经济状况,也就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好事前把关工作,资金监督力度不足,致使不法分子偷取大笔金额。
(五)管理能力不足,工作实施困难。第一,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当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是“重核算、轻管理”,一味强调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管理的意识度不够,既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也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第二,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一个人的管理能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经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集中核算模式与传统的核算模式在工作对象、范围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这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都具有足够的能力,使得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的难度加大。
(六)技术手段低,制约核算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因其不同的工作模式,对数据处理和系统运行术有更高的要求,需研发新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业务要求和日益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对集中核算模式至关重要,是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但现有技术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集中核算工作继续推进的要求,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科学划分职能。当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发杂程度高,系统性大的特点。但是集中核算模式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人少量多”专业人员缺少的情况,导致大量的财务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科学的职能划分与人员分配至关重要。传统的岗位设计为“一人一职”,即一人负责一职,这样的形式使得报表和制证的职位相分离,而由于每个工作人员因各种卞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其所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性,因此导致报表不能按时上交、失真等问题发生。为此,应统一确定专人负责核算单位的制作、记账及报表等工作,以确保会计工作信息的连续性与真实性。
(二)健全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制度是各项工作进行的保障。集中核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其制度的健全对其实施意义重大。只有健全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才能保障核算各项工作的落实。因为,目前各企业对财务会计集中核算还处于摸索阶段,会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使得集中核算的实施难度加大。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部分从业人员投机取巧,违章办事,工作落实度难以保障。因此,为了顺利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依,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审批检查力度,尤其是对于数额较大的申报要进行全全面检查。其次,要将制度传达到位,以作为相应的解释,以提高各个相关部门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核算单位工作的有效性与有序性。[2]
(三)调动工作热情。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和从业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各人员的工作热情。第一,要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权和责任人,即每个部门在拥有该资金的使用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核算中心要加强审核力度,核算中心审核合格后才可以给各部门提供相应资金。第三,核算中心必须遵循相关制度办事,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合理、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同时也要严厉杜绝公款消费及个人贪污现象。第四,健全激励机制[3],将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利益与工作绩效相关拄钩,明确分工与职责,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第五,明确奖惩办法,根据单位财务信息考核核算单位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公平的评分,并按照企业相关规范及评分对核算单位实施相应的奖罚。
(四)加强内部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目前的集中核算模式使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难度加大。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使核算与财务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更好的配合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需严格遵守企业财务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积极配合核算部门的各项工作,保障报账工作的质量。核算部门相应的也需掌握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程,根据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自己的核算工作。在相互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提高人员能力。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其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实施的水平与质量。通过在岗培训、学习教育等各种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提供人力保障。通过部门的交流、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合作沟通意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等,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翔,激发起提高业务能力的激情。
(六)改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展开的技术保障,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先进技术必不可少。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软件运用能力,这是保证集中核算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其次,企业要不断开发新软件,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第三,要完善核算网络系统,要、不算完善电子台帐系统、查询系统等网络系统等技术平台的建设。最后,要不断研究如何提高系统运行速度,进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和速率。
三、结论
(1)分析了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势,得出了集中核算模式对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意义重大。(2) 分析了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推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现职能划分欠佳、相关制度欠佳、工作积极性不高、监督机制薄弱、工作落实不足、管理能力不足、技术手段低等因素使得集中核算模式容易助长腐败滋生、落实难度加大,制约着集中核算工作的展开和企业的发展。(3)研究了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问题解决的措施,得出科学划分职能、健全相关制度、调动工作热情、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人员能力、改善技术手段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集中核算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为集中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监管,集中核算模式将资金管理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一并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各单位不再单独设立出纳,仅留下报账人员。如此势必削弱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和财务牵制,难以及时遏止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助长。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实施“记账”制度,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单位内部经济状况,也就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好事前把关工作,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薄弱,没有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相匹配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
2.职能发挥不力
集中核算模式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为重视会计人员事前参与、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能力;对财务职责分工方式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其能与实际预期保持一致,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措施顺利实施。目前情况是,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因为同时兼顾几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加之,只是间接为企业核算,既没有精力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可能参与事前决策,导致会计核算与企业脱节,只片面强化了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职能则未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会计职能发挥的另一个因素在于财务职责分工严重不适应集中核算模式要求。传统“会计—主管—出纳”的财务人员配置和职责划分方式,难以匹配工作预期标准,致使一部分管理措施难以顺利实施。
3.内部管理不协调
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易出现脱节问题,欠缺有效配合。一般,会计核算中心要发挥监督、核算、管理职能,就需要企业其他部门的支持,但因为利益冲突、单位人员积极性低等原因,会计中心的作用有时难以发挥。比如,有些人员简单认为单位会计工作已全权交由会计中心,单位只需上传报销明细即可,工作热情不高,单位会计报销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提不上去,资产管理不到位,仅凭每月一次的会计报表,难以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数据,致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同时,会计信息不准也致使会计核算难度增加。有些部门因为不再具有资金自,责任意识淡薄,不根据企业实际经济能力去申请预算、申报资金,用支无度。有些领导没有进行相互沟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对本单位的财务支出工作不甚了解,导致在批准单位财务支出时随意签字。会计中心则因为忙于结算,很难抽出时间仔细核对每一笔会计事项流程,全面审查单位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容易造成财务损失。
4.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集中核算实施效果和质量好坏。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彰显集中核算的价值,突出其优势所在。但目前,一些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上,只片面强调财务核算工作,而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既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也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特别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更不可能对企业财务核算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由此导致企业财务规划不合理,财务管理无法正常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能力有限,职业道德和技能素养尚需进一步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相关从业人员面对的工作环境将更加复杂,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内容都必然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工作经验、思想观念、知识存储结构都不可避免遭受挑战,其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5.技术手段跟不上
为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有效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不断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业务要求和日益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对集中核算模式至关重要,是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虽取得一定成果,比如网络财务系统已初具规模、远程查询功能不断完善,但现有技术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集中核算工作继续推进的要求,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财务中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创新模式,会计集中核算在运行的初始阶段必然会面临种种阻力,存在各种不完善之处,因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集中核算实施提供具体法律依据势在必行,以此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问题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健全集中核算相关监督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匮乏,导致集中核算自身的监督力度较弱,执行不力,难以完全发挥效果。由于违法成本低或法律细则模糊,让一些从业人员心存侥幸,不按规章办事,致使集中核算工作落实不到位。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关部门必须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督促各单位按章办事,提高法律意识。首先,加强审批制度,抓大放小,提高审批效率和审批质量,对那些数额较大的申请,必须进行全面考察,确保资金使用质量。其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并遵守预算流程,加大预算监控力度,将核算中心、财务管理等多个部门均纳入预算监督体系。最后,加强用人制度建设,通过报账员委派制度、交接制度、轮岗制度等方式,对人员进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
2.转变核算职能方式,明确财务职责
由“核算型”集中核算转变为“管理型”集中核算,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作用,是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集中核算过于强调核算职能,而对管理、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未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扩大集中核算职能范围,确保会计核算部门真正参与企业决策过程,有效监管企业预算编制流程、严格执行单位财务预算,避免预算超支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扩大核算部门管理参与程度和参与范围,在企业进行项目论证或重大决策时,要有核算人员在场,并负责从专业财务管理角度提出积极建议,降低企业决策风险,实现科学决策。再者,核算部门应该在数据搜集和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反馈企业财务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积极推进集中核算管理、监督职能,应明确财务职责划分,改变过去“一人只负责一职”的岗位设置模式,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根据集中核算要求,转变核算部门职能作用方式,积极发挥核算部门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沟通配合
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核算部门与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集中核算相关制度规章,积极配合核算部门工作,保证报账工作质量。核算部门则应熟悉单位财务管理流程,结合单位经济业务实际需求,不断改善会计核算流程。加强双方沟通协作,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集中核算质量。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落实集中核算工作的主体,其业务素质高低和技能优劣直接决定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有其必然性。通过集中学习、在岗培训、个别辅导等形式,强化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并透彻理解最新核算技术。通过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优良品质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通过开展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强化会计人员的团体协作意识,以适应集中核算工作结构的变化。通过完善岗位轮换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手段,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热情,使其对集中核算各个流程环节都了然于胸,熟练掌握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财务报表等具体核算工作。最后,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会计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5.改善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提高集中核算工作质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就不可或缺。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善集中结算的技术手段。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软件运用能力,这是保证集中核算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二是开发新软件,尤其着重开发专业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完善电子台帐系统、查询系统等网络系统建设,为集中核算工作打造良好技术平台。四是提高系统运行速度,缩短待机时间,加快会计数据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石油企业会计核算作用发挥建议
1.服务范围拓宽
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目标,会计核算服务范围的拓展是必需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进而为石油企业打下良好的运营基础,从侧面促进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石油企业有行业特殊性,会计核算人员要结合本行业的特殊性质和运行实际状况,针对性地制定会计分析规划,深化并落实会计核算细节,让个性化的会计服务目标得以实现。会计信息服务范围得以拓宽,石油企业运作管理的需求也得到满足。
2.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石油企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所认识,积极主动地构建与企业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和管理制度,让企业运作的各项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石油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发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积极转变传统管理思想,学习现代科技方法,并加以运用,在多种数据信息处理方法中选择最适宜的,促使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除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思想以外,内部员工也要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提升自我,树立并培养自身的会计核算意识。若在工作中发现会计核算问题,新方法、新手段的灵活运用是十分有益的,这样可以让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石油企业的决策也能更为科学。
3.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石油企业运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统一,可以通过内部标准体系的构建加以实现。会计核算人员在实际工作时还可以建立标准成本体系,这对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石油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得以扩宽。成本控制目标落实的落实,可以让会计核算工作的精准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一步保证原始凭证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我国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总量也随之做出调整变更。从这些改变经历中不难看出,石油企业会计核算中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会计核算人员对预算管理机制的熟悉和认识应该给予重视,落实预算指标,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落实预算指标,强化预算管理机制,促使会计核算工作实效性和全面性的提升。
4.会计核算人员素养的全面提高
要想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能够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出来,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力度的加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有所提高的前提下,践行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输出的结果质量得到保证。石油企业只有加大会计核算人员培养力度,让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业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让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及时更新,日趋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不协调
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参照。预决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性工作,预决算在现实工作中问题也是较多。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支付能够确保财政资金的集中支付和统一管理,对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之前的财政资金分散的情况具有很大改观。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在编制、审批、调整、执行、决算这一系列程序上未能全面落实。预算编制方法较为落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只是根据职业判断和历史数据采用最为原始的方法编制,费时费力、效果还不明显。这些问题导致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不协调。
(二)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障。一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存在误区。目前,新规范和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作用不大,只是一种形式。由于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的较少,这对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核算上由于内控不健全,存在违规做账、白条抵账的现象。
(三)资金管理与核算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进行,在会计核算中严格规划各项费用支出,以此来保证资金专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过从实际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核算和监督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更对财政的经济调控造成干扰。
(四)会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缺少完善科学的制度,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够严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据调查显示,新制度颁布实施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进行学习和培训,也未及时修订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导致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与财政部的会计制度不一致。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中,许多明令禁止的行为在会计核算活动中经常出现,导致会计核算混乱,落实效果较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核算中却难以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不够,效率和效益难以保障。
(五)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相分离
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与监督是紧密相连的,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相对弱化。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核算可以将资金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行政事业单位保留监督职能。在原先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会计行为、资金的筹集以及财政拨款的申请等进行监管。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就会考虑到监督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是一致的。
(六)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失真
实行集中支付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实施监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保留着原有的资金使用权和支配权,财政集中支付难以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这种情况就很难准确地判断行政事业单位开支状况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支出随意性的问题依旧存在,很难彻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不真实、不确切的会计信息既不利于行政事业的科学化管理,同时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工作的开展。由于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这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幅降低。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并完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相关的财政主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的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细化,扩大预算范围,统筹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对预算科目进行细化和改进。财政部门要对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确保资金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监督
要学习新会计制度,主动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会计核算的相关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熟悉会计科目,做好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建设标准化会计核算流程。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职能,落实具体的制度,确保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对日常的资金筹集、预算的编制、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日常收支的审核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要管理好固定资产,积极参与到单位的日常管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会计核算体系
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必须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体系。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注重内部控制氛围的培养。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及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通过会计核算严格控制日常支出,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加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立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指标具有及时性和敏锐性,可以及时发现相关财务风险,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选用支出增长率、专项支出比例、人均开支水平、人员经费支出比例、人车比例等指标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二是要分析好各项财务指标,对指标的分析要注意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既要同比分析也要环比分析,对于变动加大或偏离正常值的指标要深入分析,将指标再分解。三是要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可理解性,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是以部门为资金缴拨单位,通过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分头开设账户,实现资金的缴拨。这种分散缴拨方式难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调度,不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国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财政预算资金实行统一的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各单位、各部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的一种核算方法,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的一种新方式。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会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摆脱了因经济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会计监督之中。
2.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取消了各单位、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增强了预算约束力,有利于遏制腐败。会计集中核算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年度预算编制正常经费的分月用款计划,专项经费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中心直接将专项资金划拨给供应商。由此实现了对各单位、各部门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管理,会计核算过程由暗转明,各单位、各部门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集中账户,在会计人员公开监督下进行,这样在一定程度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加强了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具体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完成,而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在原单位进行,从而使得一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脱节。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二者的分离使得财务管理缺乏依据。另外,也有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
2.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脱节
目前行政单位的费用开支标准比较混乱,有些是财政部门制定的,有些是上级部门制定的,还有些是本单位制定的,这就导致会计核算中心难以把握。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只要各单位、各部门审核就报销,则违背了财务制度,不利于会计监督。因此,经常产生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而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
3.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机制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强调了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却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到相应的监督。一个会计核算中心可能要对十几家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业务繁重,无法做到深入单位实际进行审核,只能凭借手续完备的各种票据进行会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无人进行再监督。另外,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时的合法性、合理性也需要再监督。
4.内部控制和管理职能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各部门只需设置一名报账员,不再设置其他会计相关岗位,缺少了不相容职务的互相监督,这就为报账员舞弊提供了机会,从而弱化了单位内部控制。另外,集中核算只是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从资金的角度对单位业务进行管理,而对单位内部实物的管理工作则难以深入。在这一点上,本单位的财务人员更具备管理的条件,却连每天的库存现金余额和保险柜里的实际现金余额进行核对都难以做到。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的分离弱化了实物的管理职能。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建议
1.加深认识、转变观念
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分散的会计核算制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单位的领导及其相关人员一下子不适应也可以理解。另外,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各部门的收支受到严格控制,领导的权力也受到监督和限制,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应广泛宣传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使有关人员加深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和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
2.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外监督
应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另外,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核算中心的工作也离不开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各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考核核算中心的工作,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尽快解决,以促进核算中心的各种职能的不断完善。
3.建立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财政、人事部门作为制定经费开支标准的执行部门,应在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物价指数、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政资金的供给可能,制定一套合适的经费开支标准。开支标准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适时地进行调整。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单位审核票据时具有一致性,有利于会计核算中心和各单位、各部门对资金协调一致地管理。
4.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目前,各单位、各部门的报账员所做的工作很有限,没有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起至Ⅱ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其地位就是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业务单位的桥梁。报账会计的职能应向责任会计的职能进行转变,对本单位资金运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的管理,而不仅仅是事后的一种反映。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基础。
5.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监督,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不能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了会计的相关核算资料,就放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而要更加加强。审计部门应抓住财政资金这条主线,围绕预算资金收缴、分配、拨付及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监督,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财产进行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单位、各部门财产物资的安全。在加强外部会计监督的同时,还应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建立和完善新模式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建立相互的、全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和重要经济事项决策制度。改变现行简单的审批报账模式,赋予报账员相应的审核、监督权利,促使会计内部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总之,会计集中核算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有利于国家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监督管理,有利于遏制腐败,其意义相当重大。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在思想上对其具有深刻的认识,积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开展。当然,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发展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加趋之合理。
参考文献:
[1]史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08(9)
[2]董晨: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10)
关键词 生态林业理论 会计核算体系
一、森林生态价值核算概述
(一)森林生态价值核算内涵正确地理解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应有效把握以下方面
首先,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是林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但其又与林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森林生态价值会计问题的研究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其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正是基于会计有这样的职能才提出的,因此其职能不应有例外,当然在具体行使这两个职能时必然有其特色。最后,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对象是林业企业的森林生态活动和与森林生态有关的经济活动。综上所述,可对森林生态价值会计的内涵作如下归纳: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是林业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具体地讲,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林业企业的森林生态活动和与森林生态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所作的反映和控制。
(二)核算项目的不完整导致核算信息披露不全面
核算项目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的收益部分只包含了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性收益,但是林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计量体系的成本部分只将经济成本涵盖在内,不含林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给环境资源及环境质量带来的消耗,从而间接地致使林业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全。再加上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等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因而在会计计量上,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性及准确性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化要求。
(三)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对林业单位的资本保全考虑不完全
依据林业单位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目的,其首要目标应是保全资本。而在林业会计制度中,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只考虑历史成本,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必要性分析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的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1.是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林业货币收益,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为林业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给与林业生态效益实践补偿。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上来。
(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作为林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的林业会计核算,其建立及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经济环境。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其实质是在强调实现林业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统一。在这一实质要求下,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状况出发,充分释放林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改革财会体制,从宏观上,将林业资源分为商品林及公益林。由此可见,在对生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而不应通过市场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实现。
三、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不断释放林业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志军,王晶皎.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03):101.
[2]刘晓.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08).
(二)相关制度欠佳,工作落实不足。目前,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其相关的制度尚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会计核算的管理和会计职能,需要根据情况分散到核算中心相应的单位中,在实施中很容易遇到意外和阻力,进而使很多工作落实度降低;由于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时互不干扰的,容易导致沟通不足,使得信息全面性和精确度降低,进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失真。而目前的会计制度对于这些问题还未给出明确的规定,致使部门易出现违反制度的现象,增加了核算工作的难度。
(三)工作积极性不高,制约企业发展。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要求企业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必须经过集体账户的审核,这样会避免资金滥用,降低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但是,这样会使企业领导的权利被架空,部分领导会觉得这样难以使自己利用自己的权利对资金进行调动,因而对这种模式非常抵触。这种局限性的思想,增加了集中核算模式推进的难度,同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一,集中核算模式容易滋生腐败,虽然集中核算制度可以监督资金活动,但是对资金的具体活动是无法掌握的;依据票据进行资金分配,使得部分投机取巧之辈乱开发票套取资金,但是集中核算模式尚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核算单位用支不合理,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得部门丧失资金掌控权的同时,也使得部门不再考虑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因此,部门会频频申报不合理资金,进而使企业难以承担,造成巨大损失。第三,降低管理人员理财意识,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很多人员丧失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降低了其理财意识。
(四)监督机制薄弱,助长腐败滋生。集中核算模式使得各个部门不再单独进行自己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仅仅进行出纳报账工作。这种模式使得单位内部的监督和财务牵制能力降低,财务信息失真难以及时发现并制止,从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实施“记账”制度,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单位内部经济状况,也就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好事前把关工作,资金监督力度不足,致使不法分子偷取大笔金额。
(五)管理能力不足,工作实施困难。第一,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当前,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是“重核算、轻管理”,一味强调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管理的意识度不够,既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也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第二,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一个人的管理能力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经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集中核算模式与传统的核算模式在工作对象、范围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这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管理人员都具有足够的能力,使得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的难度加大。
(六)技术手段低,制约核算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因其不同的工作模式,对数据处理和系统运行术有更高的要求,需研发新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业务要求和日益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对集中核算模式至关重要,是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但现有技术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集中核算工作继续推进的要求,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科学划分职能。当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发杂程度高,系统性大的特点。但是集中核算模式使得会计核算出现“人少量多”专业人员缺少的情况,导致大量的财务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科学的职能划分与人员分配至关重要。传统的岗位设计为“一人一职”,即一人负责一职,这样的形式使得报表和制证的职位相分离,而由于每个工作人员因各种卞客观因素影响,使得其所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性,因此导致报表不能按时上交、失真等问题发生。为此,应统一确定专人负责核算单位的制作、记账及报表等工作,以确保会计工作信息的连续性与真实性。
(二)健全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制度是各项工作进行的保障。集中核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其制度的健全对其实施意义重大。只有健全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才能保障核算各项工作的落实。因为,目前各企业对财务会计集中核算还处于摸索阶段,会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因素影响,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使得集中核算的实施难度加大。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部分从业人员投机取巧,违章办事,工作落实度难以保障。因此,为了顺利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必须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依,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审批检查力度,尤其是对于数额较大的申报要进行全全面检查。其次,要将制度传达到位,以作为相应的解释,以提高各个相关部门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核算单位工作的有效性与有序性。[2]
(三)调动工作热情。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各种激励、考核和监督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和从业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各人员的工作热情。第一,要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权和责任人,即每个部门在拥有该资金的使用权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核算中心要加强审核力度,核算中心审核合格后才可以给各部门提供相应资金。第三,核算中心必须遵循相关制度办事,最大程度的避免不合理、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同时也要严厉杜绝公款消费及个人贪污现象。第四,健全激励机制[3],将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利益与工作绩效相关拄钩,明确分工与职责,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第五,明确奖惩办法,根据单位财务信息考核核算单位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予以公平的评分,并按照企业相关规范及评分对核算单位实施相应的奖罚。
(四)加强内部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目前的集中核算模式使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难度加大。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使核算与财务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流,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更好的配合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门需严格遵守企业财务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积极配合核算部门的各项工作,保障报账工作的质量。核算部门相应的也需掌握财务管理的各项流程,根据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自己的核算工作。在相互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保证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提高人员能力。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是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其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实施的水平与质量。通过在岗培训、学习教育等各种方式,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提供人力保障。通过部门的交流、宣传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合作沟通意识,尽快适应新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等,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热翔,激发起提高业务能力的激情。(六)改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展开的技术保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先进技术必不可少。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软件运用能力,这是保证集中核算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其次,企业要不断开发新软件,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第三,要完善核算网络系统,要、不算完善电子台帐系统、查询系统等网络系统等技术平台的建设。最后,要不断研究如何提高系统运行速度,进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和速率。
一、当前基层央行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职责职能划分不当,易产生管理上漏洞或重复
基层央行涉及会计核算的部门主要指会计财务、营业、国库等职能部门。从部门性质来看,三个部门都是央行同级内设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业务上分别接受上级行会计财务、支付结算和国库部门的垂直领导。就基层央行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AB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TCBS)等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操作分别由营业室(核算中心)和国库部门负责,会计部门作为负责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承担着统一的管理职能。这样的职能定位使得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难免错综复杂:既分别接受上级行具体工作布置和管理,又在单位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难免出现不够协调的情况, 进而可能产生管理上的漏洞或重复。
(二)制度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严重损害了会计基本制度的严肃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近年来,总行在修订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就ABS、TCBS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在规范业务操作,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某些规定过于原则,致使一些制度和规定在基层的贯彻和执行出现了偏差,比如对制度实施细则制定权限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导致基层央行在上级检查约束下就某一制度、规则层层制定实施细则,造成会计制度五花八门,不是对总、分行制度、细则的翻版就是对基本制度的曲解,增加了基层行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损害了基本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三)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当前,基层央行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调研轻基础工作、重财务基建轻会计核算、重发行保卫安全轻会计风险防范等错误意识;部分领导对会计核算管理表现出消极态度,不重视会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不看重会计反映管理职能发挥,不关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生活,影响了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会计检查与事后监督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风险
一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上线运行后,各网点会计原始单证及系统打印的凭证、账表都集中到事后监督部门,日常进行的会计联行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缺乏相关资料,直接从事后监督部门调阅资料又十分不便,存在检查现场与检查资料出现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二是由于事后监督工作与前台截然分离,事后监督只是依照打印出的凭证、账簿等资料,对会计核算进行事后的检查监督。而操作人员是否按制度、规程办理各项业务,在具体业务操作中是否隐含风险等,事后监督就无能为力,缺乏对会计核算全过程的监督。同时,由于事后监督存在滞后性,再加上各网点票据传递的“时间差”,对业务监督的时效性不强,如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和错误,事后监督最快也只能在次日下午才能发现,一旦发生问题,资金损失就难以追回。
(五)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胜任业务发展的需要
一是会计人员配备不够,导致岗位设置、定期轮岗、强制休假等内控制度难以落实。基层央行的人员编制不断缩水,人员只出不进的状况使得会计人员的配备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人员配备与岗位设置存在一定矛盾。遇人员培训、外出检查、正常休假等情况,兼岗和替班就更不可避免,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不能很好地体现,风险隐患较大。二是会计人员培训不够,难以胜任新业务需求。当前,对于新会计人员仍然实行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缺乏完整、系统的业务培训,致使一些新进会计人员不能全面熟悉掌握会计业务知识及各项制度、办法,业务综合素质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因岗位特殊性和工作固定性等原因,会计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不少会计人员多年来未参加过一次上级行组织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的业务知识及技能无法适应业务发展。
二、意见和建议
(一)厘清职责,理顺关系,明确各会计职能部门的职能定位
一是要突出核算部门的操作管理主体地位,即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由营业部门完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和调动营业部门的会计核算组织职能,在制度执行、业务处理、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方面,建议赋予(营业室)核算中心负责全辖会计账务核算的管理和考核的职责,使其正确组织核算,提高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二是要凸显会计财务部门会计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既充分发挥制度和机构队伍建设、检查督导、会计信息反映等职能,会计管理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全辖的会计业务进行检查指导,重点在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内控制度建设以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开展工作。
(二)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维护会计基本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总行负责制定人民银行系统的会计制度和规定,各省级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所制定的细则要报总行备案,并不得与总行制度和规定相抵触。但是到了基层执行层面出现了一些偏差,省级会计主管部门、内审和监察部门在进行业务检查或审计时候,往往要求地市、县一级机构也要制定相关细则,甚至还对一些制度进行曲解,这样就造成市以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不得不根据有关部门要求,纷纷制定自己的实施细则或者操作规则,形成了基层央行会计制度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的奇怪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基层行的工作量,严重损害了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潜在的制度风险。因此建议总行在及时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专门就各级行对总行制定的会计制度,规范、规程的解释权、制定细则权做出专门规定,明确哪级人民银行有权就那些事项制定细则或做出解释,哪个级别的人民银行不能解释或补充制度,以避免制度重复制定和相互冲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三)提高会计重要性认识,全面发挥会计管理职能,努力防范操作风险
会计核算工作是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其核算质量和信息反映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各级行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从防范业务风险、提高决策和信息反映水平的角度去认识加强会计机构、队伍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在加强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关心会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上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增强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促使其严守制度、按章操作,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增强风险防范和会计信息反映、会计管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监督一体化的多层次无间隙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要将会计制度的学习作为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前置基础,加强对制度的正确理解。二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加强授权、岗位制衡。三要在监督检查方面,将突击性检查和常规性检查充分,做到制度建设无死角,制度执行无例外,检查监督无缝隙。四要加强部门协调,促进管理信息共享,做到会计制度建设和学习会计管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共参与,同步学,事后监督的信息会计管理部门和核算部门共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会计风险控制体系。
一、企业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在职能上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障。企业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贯彻与整个会计工作的进程之中,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与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会计核算信息,那么会计监督就失去了根据,会计监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相反的,若是只有会计核算,却没有会计监督也是不可行的,这样会计核算工作就不能保证其所提供的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两者是唇寒齿亡的关系,缺一不可。
二、企业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分别所面临的问题
1.企业会计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1.1法律约束机制不强大。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已逐步扩展到各个方面,尤其是针对企业经济这部分。虽然我国已有《会计法》等法规,但是其惩罚力度是不够的,并且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阻碍,这样会给许多企业造成侥幸的心理,自然就会加大会计失真程度;相关会计法律责任还有待加强,企业必须重视会计法律处,以此为基础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督。
1.2企业内部管控机制混乱。企业要想增强会计监督的只能,就必须合理的制定本企业内部管控制度,一旦内控机制产生混乱,会计监督是无法有效的运行的。尽管部门企业制定了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管控原因始终未能进行彻底的落实与实施,这样会使会计监督失去原有的职能作用。
1.3管理者缺乏会计监督意识。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由于个人原因往往只是重视自身的利益,并没有从企业整体出发与考虑。企业管理者总是简单的认为只要做好会计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对这些会计活动进行监督,这就给会计监督造成了极大的风险;同时有些会计人员提出了进行会计监督,但是这些意见会受到上级的制约,并不能有效的实施;更有甚至就是会计人员因为本企业没有会计监督,直接弄虚作假谋取自身利益等等,这些都是缺乏会计监督产生的不良后果。
2.企业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
2.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够科学。目前凡是会计核算制度不够科学的企业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首先体现在会计核算主体不够清晰,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与个人资产的界定比较模糊,容易造成资金使用混乱的状况;另外就是企业负责人往往在财务主管的委任上都是选择自己的亲信出任,不考究其专业能力。其次,会计部门在设置账户方面并没有按照规定方式,企业的建账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性质、规模、业务内容等等;最后某些企业甚至设置几套账目,是为了逃税而做的准备。
2.2会计基本信息不真实。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基本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决定着会计核算工作是否成功。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其经济活动与业务日益繁杂,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逐渐加大,在对企业各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原因就极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误、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3缺乏综合型的会计核算人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靠会计登记、出纳等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核算人才,只能进行日常的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登记工作。现代企业的会计核算随着企业的发展,其所需要的会计人才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会计核算知识,并且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这样会计核算人员才能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抓住企业的重点。
三、企业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工作两者的优化策略
1.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优化策略。
1.1加强会计法律的刑事惩罚力度。加强法律惩罚只是对企业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该过程是通过法律来完成的,其中应重点注意财务、税务方面的法律改革,这两部分是企业会计方面最重要的部分;在加强法律惩罚的同时,应该在企业中开展相关的会计法律教育,让企业的各层级认识到会计违法后果的严重性,这样就会引起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监督的必要性的认识。
1.2完善内部管控机制。,企业要想在会计监督工作方面进行更有效的执行,就必须要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内部管控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其是为了让企业更好的推行各种管理制度,需要在企业的规定章程明确标注。会计监督是内部管控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其是会计工作有效运转的保障,同时也是关系到企业财务运行优良的重要机制。内部管控与会计监督两者关系紧密,其对双发各自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1.3增强企业管理层的会计监督意识。要想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就必须让企业管理层重视会计监督。增强会计监督意识是从企业根本上来落实会计监督工作。企业可以定期选择时间进行座谈会,选择未进行会计监督的企业的案例进行客观的分析,最后结合本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谈下感想,这样能让管理层对会计监督有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会计监督理解。
2.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策略。
2.1制定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选择具有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企业的例子,对该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进行分析,在分析报告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分析报告相比较、相结合,从中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科学的会计核算机制;将会计主体的界定清晰明白的制定出来,避免会计核算人员因其模糊概念无法进行资产区分;在对企业财务主管委任上不要只考虑亲信,同时要注重其财务会计业务知识。
2.2增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管控的好坏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这对企业极易造成直接或是间接的负面影响。内部管控时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会计核算又是企业内部管控机制的主要职能。财务会计核算是为了给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这些信息使用者能有效的作出决策。因此,健全内部管控机制涵盖了企业的稽查机制、会计核算机制、财务收支审核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内部管控,其中会计监督在上文已经提及。
2.3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业务能力与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强化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了解,企业通过组织培训与学习,从而提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基本工作的认识;不断的加强会计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的交流,从而为本企业培养更多的会计综合型人才;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熟练度;同时企业可以相关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由高校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会计核算人才;最后在会计核算人才引进方面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目前猎头行业正逐步发展,也可以委托猎头公司帮本企业物色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才。
四、结语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制度,其实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失真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审查力度。企业的会计失真不仅仅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的决策判断,这些都是企业应该重视会计监督与核算的重要原因。同时,加强对会计工作方面的改革也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总而言之,企业会计监督与核算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阎桂卿.试论企业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风险及控制[J].经济师.2012(10).
[2]任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全国商情.2013(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行业的竞争不断增强,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让一切都更加透明化,保险行业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监管都有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各项工作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有了新的业务、新的产品和新的管理方式,这些改变都与其会计核算基础有着重要关联,因此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相关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险行业在近十几年的发展情况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形势不断在发生变化,社会保险基金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度也正式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状况,可以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预算中去,并如实反映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与支出状况,满足基本的管理需求。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险基金需要从市场中获得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财务信息,当前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还存在某方面的不足,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
2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不能全面准确记录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负债情况,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深入,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说,通常采用的都是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两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度,让收付实现制和基金制相互协调。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依照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缴费,所缴费用全部用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之所以说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不利于全面准确的反应负债状况,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度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完整的,它只能反映基金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于已经发生但却还没有进行支付的债务是不能进行全面反映的,且还可能存在信息误导问题,这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正确决策,进而不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基金风险防范。
第二,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核算制度不统一。《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的法理基础,也是会计核算进行的依据,对社会保险的各个分类进行了相关的会计核算设置,可以明显的区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类别。由于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是要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中,由国家和政府进行统一的编制预算,所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并不能全面的反应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也容易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归属不明确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有所差别,所采取的记账方式也是不同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存储、拨付核算等各项工作都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作用,这就为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难以满足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三,社保基金财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容易造成信息误导。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是将资金的进出作为会计确认、核算的唯一依据,造成它不能够和不同的会计核算之间进行财务成果比较,进而无法进行相应的当期损益的正确评估,不利于监督管理体制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影响监督效果。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效果,将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带来信任危机,其收付记录是核查政府履行相关职能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公开透明度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发挥维护国有资产的职能。
3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的建议
第一,遵循社会保险基金核算明确纳入政府核算体系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属性可看成公共产品,因此,可以发挥公共产品的相关职能,进一步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明确纳入政府核算体系中,也是符合公共产品这一属性的。对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基础存在的不足,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基金会计的核算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将两者相互融合。
第二,遵循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是基于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所进行的,当前所采用的机制下,让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等各个方面都存有缺陷,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产生了制约,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按照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要求,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行延伸和补充,加强对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