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8:11: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3、果断排除干扰,很少有人能从头到尾、不受干扰地做完一件事。遇到突发事件,比如临时任务等,除非必须你去实施,否则最好坚持自己节奏,一件一件来。工作时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避免经常查看、打断思绪。
4、学会创造时间,如果把人的抗压能力比作一个杯子,当压力源源不断注入时,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动运习惯,能让杯子的容量增大,心理学称为“杯子理论”。吃好睡好,增强抗压性,提高精力就等于“创造”出更多工作时间。
5、利用零碎时间,等公交、坐地铁时这种琐碎的时间,不妨做些小事,比如背背单词、搜集素材、思考解决方案等,不知不觉待办事项就少了。
6、养成一次搞定的习惯,发现问题再返工,往往得花比第一次多几倍的功夫来调整,折腾得你心烦意乱。动手前想清楚,争取一次就“搞定”,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洒脱自在。
在现代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的管理就是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有利作用,以最低的消耗,最快的速度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状态[1]。规范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能有效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人工低效、交叉管理等造成的延时以及不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带来的过程消耗,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规划不足和预期评估不足带来的无效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设计和构建合理的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室人员都开始对这一问题做出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1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特点
1.1多头管理,多方需求,多方使用,多面功能
高校实验室从最初的前苏联模式校-院-专业-实验室四级管理模式[2]逐渐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规律的需求演变为现在普遍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的集中式模式。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扩大化,交叉学科的增加,交叉领域的深入发展,高校实验室承担的职责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复杂,从单一的教学科研辅助逐渐发展为兼具独立的教学科研功能和成为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因此,无论从使用对象还是由需求决定的服务功能上呈现多面化,也因此决定了责任管理上的非单一性和使用对象的复杂化,管理上涉及国有资产处、教务处、专业院系、实验教学中心等,使用对象涉及各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教师、科研教师、学生社团、科研团队,甚至还有社会考试人员,这种错综复杂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决定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只有采用规范的工程化流程和成熟的管理方法才有可能共同协调和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工作和投入最大效能的发挥作用。
1.2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绩效,重应对轻规划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的提出和逐步实施后,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无论从经费投入、体制模式、精尖设备还是实验人员人才引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扩张轻内涵建设、重技术管理轻经济管理的情况,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低,人才培养效益发挥不充分[4]。我们在近十年的实验室工作中也发现无论从仪器设备的采购、实验课程的设计、还是服务功能的规划上普遍存在着绩效评估不足、忙于应对而不是从容规划,在文献[5]中也提到实验室工作中常常无法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评价的导向结果与预定目标的初衷存在差距。
1.3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不足,发展不足,管理不足
高校实验室长期以来从观念上、体制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考核机制的偏差和待遇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然而,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6],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不足一定会影响到教学科研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应用科学和实践能力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不足制约着高校科研能力向实践能力和生产力转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实验室功能多样化、管理复杂化、规划的前瞻性和完备性等问题的合理解决都要求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积极思考兼具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实验技术队伍来支持。
2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
软件工程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达到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7]。这门科学融合了多种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能有效解决多方参与、多方协作、实现多种功能以及控制规模增长带来的风险,保障管理活动朝着预期的结果发展。借鉴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我们提出一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期望能促进目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所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
2.1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设计它包含三个系统:对象、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和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对象包括管理部门和各类各级实验室,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对象也将逐渐庞大和复杂化;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工程化的、规范的、责任清晰的管理过程,它服务于对象但是要使用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的专用于高校实验室的数据系统,其中模板库是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成熟的数据和经验的总结,借鉴了软件工程中的复用概念建立起来的专属于实验室工作的复用形式。
2.2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
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是借鉴软件工程方法中的项目管理思想和软件开发过程而设计的,这个绩效管理过程包含六个部分,分别是教研需求、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绩效考核和管理维护。因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有效服务于教研,因此,教研需求的说明直接决定了建设的规划和最终服务的效果,提交规范的,详细的需求文档是第一部分的规范化的结果。可行性研究是由专家组和实验组共同进行讨论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这就是涉及到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员的合作,在这个部分两组专家人员需要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来控制好建设的可行性,包含需求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了专业发展的前沿性,规划的前瞻性,以及建设场所和经费的投入是否可满足,风险是否可控等。规划设计部分由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交由设计组、实验组领域的人员再做详细设计,模板库是从高校实验室模板库中抽取成熟的建设模板,这些模板中提供电路设计、占位面积、通风设计、废弃物的处理设计、能耗数据以及效能比等,使得实验室的设计建设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复用和改进的基础。建设实施部分由实验组、设计组和施工组三个领域人员共同合作,规划设计部分的结果和图纸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实施,实施过程由三个领域的人员协作跟踪,有效的保证了实施的质量。绩效考核部分将根据投入使用后的周期使用数据,按照绩效指标进行周期性的考核,将从效能角度和服务角度来进行考核,既要保证功能上满足教研需求,又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管理维护部分是在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对实验室的更新、维护,有了前期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管理维护工作量将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根据需求的微调来做好相应的改善。这个规范的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将使得目前实验室建设中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每一部分的参与者,责任人和提交结果具体明晰,有效的控制了建设中由于无规划、无前瞻性带来的无效投入。
2.3建立高校实验室复用模板
我国高校的许多专业和基础课程设置是相近或者相同的,每个学校在根据这些实验课程要求所建立的实验室结构、配置等也相差无几,但是这样一个重复率极高的建设,在建设中和使用中的宝贵数据和经验却没有很好的得到保存和复用,每个学校自己在建立这些实验室的时候几乎又完全是从零起步,没有有效的能耗、布局、规划等经验数据可以借鉴,而软件工程中已经提出了“复用”的概念和成熟地建立了各种“复用”形式,我们借鉴这种“复用”的方法,可以构建高校实验室模板库,如:“仿真实验室模板”“计算机实验室模板”“电工电路实验室模板”等,逐渐建立起便于复用的、成熟的、有性能数据、绩效数据支撑的实验室模板库。
3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绩效还是一种粗放式的评价方法,管理、评价和激励上的“滞后”已成为严重制约实验室综合效益发挥的“瓶颈”[8],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实验室,就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摒弃固有的粗放型、经验型管理[9],在实验室绩效评价方面,许多实验室工作者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经验的分享。文献[10]中提出了构建实验室数据仓库的信息系统方法,文献[11]中提出了基于共享机制下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献[12]提出了评估指标量化管理的模式,这些绩效评价方法都对促进实验室效能的量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借鉴这些绩效评价方法中结合了软件工程中用户体验的思想,在实验室绩效管理体系中分别从效能角度和服务角度两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
3.1从效能角度
总体上我们采用记分、权值的方法对实验室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开放共享管理、安全管理、对外服务、科研产出、大创项目等做评分和加权分值,这些方法许多实验室工作者做出了宝贵的经验分享,但是我们从软件工程经济学角度,将会对周期性效能比和能耗比做一个评分,这些数据又要返回指导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并作为经验形成模板数据。
3.2从服务角度
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对实验室绩效的考核,实验室的绩效关注点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做绩效考核:(1)周期性(一般一学年为一周期)对实验室的功能需求满足度进行评分。通过这一个考核指标有效保证了建设结果和预期目标的不偏离,同时将指导规划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兼顾性。(2)服务对象的感受性数据做统计评分。这一考核指标将促进建设过程的人文关注,包括对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布局的合理性、服务的及时处理和改善等都能做出积极的指导,对实验室的后期管理维护也能提供有力的依据。
4结语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的现状和特点做出分析,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学解决交叉多面、规模增大问题的思想方法提出了一种高校实验室绩效管理过程,以期采用工程化的规范过程,可复用的数据、经验,需求和最终目标的满足度等方法有效地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效能最大化。以后关于如何制定规范的文档,过程责任认定和估算模型等工作我们还将进一步的做出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骥平,张惠芹,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效能体系的设计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32):1-3.
[2]孙晓鲲.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8):334-338.
[3]李霞.高水平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国际化发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31):242-245.
[4]常永华.高校公共管理实验平台绩效模糊综合模型与案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120-122.
[5]朱卫国.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2):82-83.
[6]许安国,赵艳娥,张家栋.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31):6-8.
[7]青润.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王莉.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23):132-135.
[9]徐洪民.加强资产信息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科学决策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6):109-113.
[10]李成,范晓蓉.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系统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29):166-169.
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与内容
施工管理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层建筑已经越来越普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具备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方面,以下将作详细的分析。
(1)施工的周期较长,并且层数较多
一般来说,我国的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在20—30层,有个别的建筑还高达四十多层,因此,从筹备建筑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并且投入使用,要经历2~4年,所以历时较长,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特点,在此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与组织工作都具备相当的难度,因为既要充分地考虑到多层次作业及交叉作业,又要兼顾好不同时期的施工工序,如冬季或者雨季的施工,所以,在整个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显得尤为困难与复杂。
(2)工程量庞大,技术操作与工艺较为复杂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会使用深基础施工方案,这种施工的特点就是结构材料一般都是预制或现浇的(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同时,还会采用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同时,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方面,也有更为严格与精湛的要求,不仅施工工艺复杂,精确度要求高,工程量大,还要在不同时期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所以对于高层施工管理来说,会给施工组织带来很多新挑战与问题。
(3)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机具等用量大、品种多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艺复杂,所以需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器械等数量大、品种多、供应渠道多。材料、设备等采购形成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也要从源头上保证施工材料的正常使用。
(4)高空作业危险性大
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相比,其高空作业的工种较多,时间较长,所以也使得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通讯联络以及防火、防雷等,如何施工人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施工事故往往都出现在高空作业上,所以,要提高高层建筑管理的水平,必须狠抓高空作业的施工规范,一切以安全为第一,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好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保证施工如期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我结合了历年来的一些工作经验,并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些特点,提出以下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措施,以确保建筑施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节省工程费用的目的。上面已经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多作业面,历时较长,占用空间大等特点,因此,为了保证施工如期完成,就需要管理人员合理地制定好施工安排与流程表。充分地利用施工的时间与空间,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尽量扩大施工面,以达到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总工期的目的,为创造分区分期交付验收使用或软开业提供条件。
2. 善于统筹安排标准层的施工
高层建筑施工,除基础和地下工程、底层、顶层及设备层外,要充分利用标准层多的有利条件。施工中应尽量采用新的施工材料、新的施工器械还有新的施工工艺,施工管理人员应该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地提高机械化、标准化和工厂化水平,提高施工工作的效率,降低建筑施工的造价成本。
3. 实行有效的施工工程监理制度
监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工种繁多,有些作业面隐蔽,单凭施工管理人员,有时候很难面面俱到,因此,建立起监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施工工艺的不当,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4. 合理选择垂直运输机械
高层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必须合理选择各种垂直运输机械,妥善安排好材料、设备及工人的垂直运输问题。另外,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防火、防毒、防雷、防触电、施工用水、用电、通讯联系及建筑垃圾的清运处理等问题,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5.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从招、投标开始直到中标后组织施工、竣工交付使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施工经营管理工作。在合同条款中要明确承发包之间、总分包之间的权限和义务,并应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以适应多变的客观条件,协调各方关系,使工程能够按计划组织施工。
三.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实行目标管理方法的分析
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实行目标管理方法,是现代建筑管理过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要求施工管理要先建立好管理目标,确定好施工实施的有效方针,并且合理地安排好施工日程,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与方案进行施工,从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目标。
目标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种组织方法,它把所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等方法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管理组织的总方法,以达到预定的总目标。目标管理是一个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包括制定目标(P)实施目标(D)检查、评价目标(C)处理目标(A)再制定新的目标(P)……。PDCA循环周而复始,推动着企业目标不断前进。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的作用有以下内容:
1. 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榜样力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施工管理水平的目的榜样的力量的无穷的,在高层建筑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较多,负责的项目内容也较为复杂,因此,在以往的传统施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行政式的工作安排,管理人员只是被动地接受任务,从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培养。从而导致整个管理团队之间的合作性不够,管理人员都抱有“各家打扫门前雪”的心态,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会削弱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还不利用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所以,要树立个人榜样,就是以一带百,从工作榜样的身上,使得更多的管理人员看到工作的乐趣,并会朝着更为精湛的管理模式迈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施工管理队伍与组织的战斗力,是当前各建筑管理行业急需转变的工作模式。目标管理模式一般都是围绕着施工总目标层层展开的,并逐级进行落实。所以,在制定整个组织的总目标体系中,要求下级目标必须保证上级目标的实现。把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到总目标上,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团结一致、目标统一的管理体系,使总目标的顺利实现有了可靠的保证。
2. 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的实际应变能力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组织管理工作,随着施工工作环境与条件的变化,管理人员要及时地调整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变化。目标管理其实是一种反复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一般循环周期可以是三个月、半年、一年或更长。所以,要个高层施工管理人员要灵活应变,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用科学的、适时的、正确的施工方案。同时,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管理领导应该要适当下放一定的权限,让每一个施工管理人员都有灵活处理应急事件的权力,从而使得这种“动态”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多变的施工过程服务,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与业务水平。
3.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
实行目标管理,能创造一个培养和锻炼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使他们逐渐具备真正的领导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就要求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技能条件过硬,不能单凭职务、权威、地位和尊严去领导下级,同时,还要遵循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组织和领导,虚心接受意见,不断改进一些不合理的组织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设施工工种繁多,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这不仅是对建筑行业提出的一大挑战,也让施工管理人员要转变以往不当的管理方法,运用新的有效方法去应对新的难题,这样才能使得困难迎刃而解。在实现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个人工作成果和个人工作能力,注重工作的效率与应变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施工管理队伍的员工素质与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的膨胀起来,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人文标志了,也是跨入了国民的支柱行业之一。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周期大、工期长的重大工程,在施工中涉及到各种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施工管理的时候必须对各项专业进行调节,使它们相互和谐,相互促进。长期以来,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各个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模式都是在不断地更新,如何才能在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还能在行业处于不败之地,那就需要我们控制建筑安全、质量、成本、进度。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来谈谈建筑施工管理中以上各个方面的控制管理。
1.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在融入高科技的新型元素,逐渐的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再加之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无形中给建筑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建筑施工管理,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对施工的安全、质量、成本和进度都给予协调管理,使工程建设更加专业化、实际化、科学化,这样一来施工管理在建筑施工中显的更为重要。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已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就是因为熟悉往往大意,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因此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某一个施工人员的名誉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素质。我们在管理上面要做好这几个方面:
(1)落实安全责任制,从组织到基层,从上级领导到施工人员,全部依照国家安全责任制度,签订安全责任制度。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对于优秀的员工及时给予奖励,并且鼓励其他员工,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爱岗精神。
(2)施工现场加大安全知识宣传,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根本,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地方及时做好安全提醒,再多处打上安全标语。对于违规安全规则操作,严肃严肃追究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加大员工安全操作的监督,使得员工施工更有保证。
(3)从自身做起,管理的目的最根本的也是为了人。建设工程现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避免安全隐患,顺利的进行建设。现场施工面上的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的持证上岗人员,在施工中应具备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作为一个历来都是相当重视的话题,建筑施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建设,甚至关系着将来工程是否顺利运行。因此,我们应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
首先,规划工程图纸设计,工程图纸是整体工程的宏观蓝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激烈,当然也不能为减少一点设计经费聘请个体或个人设计,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并且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工程还没建,就从胎里带来质量问题。 做好及时检查工作,发现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应及时的修改。同时还要搞好要搞好技术交底,落实质量规划,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图纸,必要时需要现场指导操作,来完善工程质量。
其次,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挑选优秀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根据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等;现场盘查以前所做过的建筑工程,再根据工程以前记录的工程资料,来判断和选择施工队伍。
最后,做好工程质量检查,严把质量关。建立全面的工程监督制度,在施工现场对工程原材料做好试检工作,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认真地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档案资料的记录,这样也是监督部门的一种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上将来这些档案将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参考依据,为别的工程建筑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施工队伍施工的一种证明,档案的整理也方面了质监部门的工作服务。
4.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成本,是企业能否顺利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后盾力量。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应该贯穿于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每个环节都要有合理的管理措施。整体来说,我们还是要要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认真制定成本管理计划;明确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在成本允许的范围,把施工做到最好;通过机械设备、材料的管理,来合理缩减成本额度。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材料采购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保管费等,施工现场不做到铺张浪费,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
5.建筑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企业信誉具有重要影响。要想做好工程进度控制管理,就必须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这也是工程施工进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同时制定进度施工计划表,按照施工要求,从基层出发,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工期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6.结语
施工能否有秩序管理是建筑工程能够安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工程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规范的制定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引导我国的建筑施工走向现代化、创新化的道路,展现一个新的施工平台。
一、建筑工程管理原则
1、服务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满足用户对质量的需求。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的原则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将其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工种都需要依照前后顺序进行,必须保证自己这道工序的质量。无法满足质量要求的环节,则不可以进入"下道工序",必须令"下道工序"感到满意。
2、坚持用数据说话原则。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数据基础上,必须依靠可以确切反映客观实际的资料与数字,不然就称不上科学管理。一切用数据说话,就是通过数理统计,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对象或工程实体。在大量数据中,找出质量控制的规律,进一步对工程质量的波动状况进行讨论,找出工程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再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加以改进。掌握提高与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规律,以便于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建设。
3、质量原则。工程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密切相关的。做好工程质量管理是参加工程建设每一方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工程质量的优劣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及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4、预防的原则。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转变过去消极防守与事后检验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由于好的建筑产品是由好的施工、好的设计所生产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提前采取多种手段,将不满足质量要求的因素消除掉,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常常因为管理上存在为题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程建设偏重于质量问题。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企业往往只注重质量上的管理,对其他工程管理内容意识淡薄,在安全生产、进度控制上管理要求不严格,总是认为质量没有问题就可以,而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对施工企业也同样重要。
第二,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由于施工内容多样化,施工企业往往会做分包管理,这样给项目管理带来困难,有时不及时的沟通和各自利益的原因,不能统一协作,彼此相互推脱责任,管理制度分工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窝工、误工等现象。
第三,施工单位工作内容安排不合理。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未对施工的量、施工的次序以及施工的具体区域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致使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目标不明确,造成工程的重复施工或是施工地点错误,浪费施工人员的人力,降低的工程的建设进度,延误施工工期,加大了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
第四,施工管理中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问题是任何施工现场都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能为施工人员普及安全常识,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避免施工过程中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旦在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让施工单位付出高额的经济代价,更会让施工单位的整体形象严重受损,不利于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
三、如何改进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内容的论述,笔者现给出以下几点可供采取的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具体如下:
(一)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建筑施工管理实施的保障,管理制度应该具体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必须不断的完善包括领导组织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确保每一项制度的切实可行,严格落实。
(二)优化施工技术管理
要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适应时展的潮流,就得提高施工管理技术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对于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技术手段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更新。有条件的组织人员对外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及手段,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摒弃传统的单一模式,综合考虑,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内容要制定具体的的管理措施,提高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管理。
(三)重视材料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成分,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技术标准等,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必然是建筑材料的质量,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要求,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不会达到标准,这样将会导致很多安全隐患,最终造成结果就是豆腐渣工程,将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做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工作,即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力度,而各个管理环节的控制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对于采购人员,一定要聘用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富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员;材料进场环节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监督,对质量的合格程度给予保证,而且能对材料问题负起责任。在材料的供给方面要做到有所控制,在购进材料前要经过仔细安排,能合理安排所选材料的总数以及不同材料的进场时间,做到不能浪费,也要保证足够使用,同时材料管理人员应当掌握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注意更新购买状态以及选择标准。
(四)明确施工中各施工小组负责的施工区域
想要避免各施工小组在施工过程中重复施工,或是在错误的地点实施施工,就需要在施工前对其施工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及说明。例如技术人员应当在施工现场对某专业的施工场地进行标记,根据技术人员所做的标记,施工单位最终得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行动的有效性。或者当施工期面临该地区的雨季时,可以在施工场地周边建设排水渠,在施工阶段当做临时排水渠,工程完工后予以适当的修整则可将其作为建筑的排水通道,既避免了重复施工,又做到了施工工作的最大化利用,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工期及建设成本。
(五)加强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人身安全的保障更显得尤为重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进行安全思想意识强化教育,强调生命重于一切的基本理念,在进入现场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需要穿安全防护服,如此管制并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珍惜,同时也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施工期限不被延误,施工企业如果能够将安全管理问题切实地付诸于实践,那么将造福所有的工程人员,包括投资者,承包经营者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等等。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不但可以给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协调了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保证建筑业实现高效的利润。因此,现场管理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把握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使施工企业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主力军。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取得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给高校的科研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一、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在高校教学及发展领域的地位愈加重要,高校科研工作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现出学科门类齐全、科研人才聚集、科研成果丰富、科研信息灵通等发展优势,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在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管理体制、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严峻的问题和弊端,制约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重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科研管理模式、科研机构、科研人才及相关工作人员几个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的科研经费分配和科研奖励机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先进的科研成果难以和市场形成有机结合,成为让学生观摩的实验室样品,造成了先进科技资源的浪费。同时许多高校的科学研究依旧停留于注重学术、忽略经济效益的思想层次,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困难,滞后了高校的科研发展。
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及研究能力不足也是影响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成果的产生和问世,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科研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研究活动,仅仅靠单一学科的理论及技术支持是不足以高效实现的,只有与其他学科领域建立紧密的联系,集思广益,吸取众多学科的知识精髓,才能保障科研成果的精良。目前高校与企业及其他学科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科研协作,对科研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消极影响。
现有科研人员研究动力不足及优秀科研人才的严重流失也是现阶段阻碍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许多高校以事为本或以物为本的科研管理模式导致现有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科研工作领域面临人才流失的发展瓶颈。与此同时,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导致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上项目、列计划、要经费”的程式性科研现状,影响了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概述
“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是指在明确科研目标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开放创新性的科研管理体系、更新科研管理理念、拓宽科研管理思路等方式实现学术科研工作与市场经济活动之间的良性结合。“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注重科研项目的量化、科研管理思维的开放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向市场的开放。在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时期,高校的科研工作只有积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与市场建立紧密有效的联系,明确工作重心,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良好转化,将高校学术性的科研机构向高端科技产业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变革、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集中型科研管理模式注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忽略了其实用性和经济性;服务型管理模式注重科研工作的学术性和服务水平,忽略了科研工作与经济活动的关联性。“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将高校科研机构作为科研产业中的基础环节,将高校的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联系,以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及实际应用为研究基础,综合发展科研工作的学术意义和经济意义。
三、 建立“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方法和重要性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形式及国民经济体制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为高校的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明确高校科研目标,帮助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的科研发展规划,改善高校科研管理实践中“重成果、轻转化”的落后模式,增进高校科研成果创业化水平,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研立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及产权保护,使高校的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对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高校科研工作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量化科研项目、明确科研目标
所谓量化,就是将科研目标或科研任务具体明确,使复杂的科研管理工作通过合理量化变得简单、清晰。在进行科研立项的过程中,科研机构应注意将科研项目与实际应用及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准确判断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有效规避科技资源浪费。
2、拓宽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
建立“量化+开放”科研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应用科学的方式评价科研工作,积极开放管理思想、拓宽管理思路,将科研质量管理与科研性质管理有效结合,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完美统一。同时应用开放的思想大胆实施新举措,与企业建立合作研究或委托研究的科研模式,在确保知识产权的同时,将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转化。
3、 紧密联系市场、实现成果转化
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成果转化为
目标”的基本原则不断创新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为科研工作寻找市场和成果转化的渠道,与企业之间建立科研协作的关系,通过加强高校科研机构自身的技术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增强高校科研机构成果创业化及技术产业化的能力。同时合理分配高校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积极性,实现高效科研知识产权学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总结:
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创新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必然要求,“量化+开放”的科研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科研工作的经济性原则,有效保障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既适应了社会经济体制,又满足了高校科研机构自身的需要,只有积极实施、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公司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现在教学改革研究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总理在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都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1-2]实验室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如何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电子电工实验室开放管理角度,阐述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简称通达学院)电子电工实验室为例阐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
1 高校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致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削落,同时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才创新素培养。实验室开放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实验室不仅承接日常教学实验,而且接纳毕业设计、开放性实验、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等相关的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开放量及开放需求较大,但目前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4-5]
各个高校对实验室日常实验课程管理都有相对完善,管理起来有据可循;但开放性实验相对不固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起来没有制度可循,开放实验课程得不到基本运行保障。
(2)实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运行的主体,地位普遍偏低[6],担当教学辅助角色,随着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工作时间等问题也对其综合能力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3)指导教师积极性较低。
对于指导老师老说开放性实验不在教学计划内,整个实验过程参与辅导,且开放性实验与教学奖励、职称晋升等不挂钩,难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使有些教师参与其设计出的实验题目也是较为陈旧,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
(4)学生参与度较低。
随着学分制教学的推广,很多学生只满足于修满教学规划内的学分,对于没有学分的开放性实验项目没有多大兴趣。不同时期学生关注点不同,如大四就业、考研,真正花费在实验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开放意义就没有了。
(5)实验室开放经费投入较少。
学校培养方案中没有将开放实验内容做硬性规定,实验室经费按照基本实验教学需求进行拨发。随着开放实验室的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同时实验耗材、设备损坏率增加,但是实验经费没有跟上,致使开放实验室效果不显著。
(6)实验设置不合理。
实验内容设计与理论课内容衔接不紧密,理论教学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没有考虑具体实验理论需求,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理论脱节,实验室老师需要重新讲解相关理论,既浪费课堂资源,又浪费时间,致使实验效果不佳。同时,实验内容存在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题目陈旧、缺乏创新,题目层次性差、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等问题。
2 在推进实验室开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通达学院于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迁址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为国家首批600所转型高校之一的独立学院。通达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以通信信息类为主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民办高等院校,其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实验高效运作管理方法实践研究具有典型性。
通达学院实验室采用复用式,将所有全院的实验室分为三类,一类是仅需要计算机平台,如计算机中心,一类是不需要计算机平台,如物理实验室,一类是需要计算机平台和实验设备,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由3间电装实验室、6间电工电子实验室、2间通信原理实验室、2间微机原理实验室(与1间自控原理实验室和1间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共用)组成,共有4人负责,1人负责3间电装实验室,2人负责电工电子实验室,1人负责通信原理实验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使得实验室正常满足全院8300多人的实验需求,我们基于学院的基本情况上对实验室开放进行如下探究:
(1)取长补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参考《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按照“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结合通达学院实验室运行情况拟订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主要对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实施措施、学生管理规定、教师激励方式进行了规定。管理上采用“7S”(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和服务(service))管理模式[7],区分整理、定位整顿、及时清扫、深度清洁、强调安全、注重服务、培养素养。实验室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多种开放形式,适应不同实验时间、空间需求。
(2)传帮带方式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技术。
依据学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学院返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退修教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手把手的教实验室新近教师,快速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教师靠拢,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地位及工作积极性。
(3)开放实验纳入教师绩效、晋升评定。
对大部分教师而言,比较关心的是如何计算工作量、是否关系到业绩考核、对职称晋升有无帮助、有无相关的奖励政策等,我院将开放性实验纳入正常教学绩效中,在职称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参赛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省部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新进青年教师到实验室“轮岗”一年方能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4)提高学生开放实验参与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必修创新实践分,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创新实践分、创新实践内容。大一新生入学后开展科技成果节将优秀的开放实验项目成果进行成列,从感官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导员在入学思想教育时,再次强调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活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综合测评中加分,拟设计多项科技奖项将开放实验项目列入评比项目中,如科技创新之星”、“优秀科技创新人物”、“大学生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人物”、“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创业团队”等。
(5)设立实验室专项基金。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充分调动我校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实验室工作相关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须为实验室专兼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填补了实验室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健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实验室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同时,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实验教学的需要,搞好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创新开发、改造,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仪器设备自制管理办法》办法。同时将实验室管理人员代课工作量绩效的40%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实验设备研发,进一步增大实验经费的投入。通过各项直接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研究资金,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室活动的积极性。
(6)完善开放实验内容。
开放的实验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设计: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课程实验为主、开放性基础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以开放实验为主、课程实验为辅。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创新性实验是指学生自拟、指导老师把关,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具有新颖思想的探索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采用教师、学生拟题,指导老师把关,学院考核,学校审批的流程,并且保证项目每年5%更新率。正组织筹建慕课教学平台[8],将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通用实验理论原理等内容拍成视频,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实验时间利用率,减少教师工作任务,腾出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
3 结束语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实验室高效开放运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技能,也让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我们结合通达学院具体办学情况对传统实验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师资培训、教师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实验基金设立、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勇军,张海燕.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3(11):17-19+28.
[3]卢艳军.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19+27.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2-236.
[5]尹唱唱,赵洪亮.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开放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67-68.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市场需要大量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同时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人才的培养模式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高校在推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要及时革新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高等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现状
第一,实践教育理念落后。当前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并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这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等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陈旧,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调整自身观念的情况,依然沿用传统模式培养学生,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产生严重阻碍。第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高等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结合岗位工作内容,依托旅游酒店管理工作模式来安排实践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说,其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内容陈旧、新颖性不足等情况。同时,教师授课主要依托教材,甚少与岗位工作模式结合,造成学生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机会,而且知识面狭窄,这对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极为不利。第三,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衔接存在问题。这导致了整体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专业能力止步不前。实际上,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大多偏理论而轻实践。学生思维中的理论知识一大把,但进入岗位实践环节,一个个却无能为力,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进而影响到自身的未来就业。
高等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06-02
辅导员清晰记住每位学生的主要信息和基本特点,是管理新生班级的前期准备。学生对辅导员的认识、评价对管理班级有着重要因素,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这种印象和态度不会轻易改变。笔者从事多年班级管理工作,积累的点滴经验和工作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辅导员要重视与学生接触时的第一印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能力和老练的带班经验,才能取得学生的认同和尊敬,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初步感觉,是建设班集体的第一步。一般的情况下,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3.精心准备第一次个别交谈。4.认真开好第一个以“入学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二、合理制订班级计划
计划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目标管理的初始环节,做到对工作的全过程心中有数。计划是行动的框架,有目的的管理,使班级在管理中体会利与弊,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1.要制订计划的依据。(1)教育规定。包括国家的教育法规、方针、政策、上级教育部门的具体指示及学校工作计划中对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等。(2)班级实际。分析本班学生情况及学生家庭情况,把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开展班级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寻找出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2.要确定制订计划的基本内容。(1)基本情况分析;(2)本学期的班级工作目标、任务;(3)班级活动的具体内容、项目及时间安排;(4)活动日程简明表;(5)班干部分工及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考核表。
3.要讲究制订计划的方法。(1)自下而上。在辅导员指导下,先由学生讨论,提出班级工作设想,然后由班委会将这些设想汇总成初稿,班长拟订后由辅导员审定公布执行。(2)自上而下。先由辅导员或在辅导员指导下由班委会拟订初稿,递交全班同学讨论,然后由班长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成文,再交辅导员审定,公布执行。
4.要注意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1)超前制定;(2)目标明确;(3)针对性强;(4)切实可行;(5)时间落实;(6)执行人落实;(7)便于操作和检查;(8)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
三、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建立基本制度是培养班级优秀的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没有建章立制,将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建立一些基本制度,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1.传统法。沿用辅导员本人以前制定的常规,或借用他人制定的常规,而上述常规在教育实践中经检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2.众议法。辅导员把制订常规的意义、要求交给全班学生,然后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自拟条例,经辅导员归纳、学生众议通过产生。
3.优选法。以众议法为基础,在方式上把个体发表意见改变为小组讨论,把群体表决改变为由小组提交方案,辅导员召集班委会认真评议、修改、完善,优选出最佳方案,然后在全班通过确定。
四、建设班级委员会
辅导员要重视班委会的建设,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辅导员选配班干部,应把握了解学生、考察学生干部候选人和民主产生班委会的过程。班委会产生的途径与方法很多,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派定法。即由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学生与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按照选配班干部的原则,指定产生班委会。
2.选举法。即由学生提出候选人名单,进行无记名投票,根据票数的多少产生班委会。
3.竞选法。即由自愿当班长的学生提出竞选计划和“施政纲领”,当众进行竞选演说,民主投票选举后,由当选的班长“组阁”。
4.考察竞选制。即在上法的基础上,给当选的班委会一个考察期,观察与评价其能力和表现,然后正式建立班委会。
五、建立与学生之间谈话制度
谈话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调查了解、交流感情的工作方法。《长江日报》在《一句话的风波》一文中指出:“一句话,可以催人奋起,可以使人如释重负,可以加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矛盾,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谈话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类:1.随机谈话,这种形式有问候和聊天,一般没有事前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2.个别谈心,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教育的谈话方式。3.班级谈话。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5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94- 02
1 引 言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不断变化,高校的一些突发事件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也威胁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安全。
更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对高校应急管理进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有了一定的共识,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为高校建立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总体上看,目前还是以分析研究为基础的,在体制和机制的确立上缺乏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从应对策略和采取措施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对建立研究机构和机制仍然缺乏。内容的研究项目将进一步深化,同时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工作需要加强。
2 内涵及本质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恶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防火、防毒、防爆以及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师生心理问题、实验室药品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突发事件,大致理解为有害事件在大学中出现,狭隘地理解为威胁到学校活动或破坏学校的功能的人为事件。这个初步的分析可以知道,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学校内部条件或外部变化,在大学内突然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事件,大学生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以高校管理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果严重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危险的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的最本质特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经常让学校感到意外或处理困难。然后会给学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或影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影响力。
3 产生的原因
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相当复杂,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高校在遭遇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时(如地震、台风、洪涝、火灾等),如果对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组织不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障不到位,对受伤害学生的善后处置不当的话,就会激起学生的不满而引发突发事件。
(2) 社会性问题的辐射和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各个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学校若不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疏导,很有可能演变为突发事件。这类突发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
(3) 高校内部管理与服务问题所致。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若因管理和服务问题而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时,容易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例如对当下学生危机处理不当,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伤亡等问题,都可能引起突发事件。
(4) 大学生心理情感问题引发。大多数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还在发生着大的变化,尚未完全定型,意志性格处于后期形成的过程中,尚不十分稳定。他们情感丰富,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观点容易片面,情绪容易激动;他们理性与冲动并存,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加强教育和管理。
4 预防处置和应急管理
高校突发事件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妨碍了高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必须在分工负责、责任明确的基础上,积极预防、有效控制、妥善处置。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切实进行预防体系的构建。构建预防体系是高校公共安全建设的重点,也是有效预防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关键。做好预防、及时缓解和钝化危机,应着重考虑两方面:①思想认识体系的构建,使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正确认识校园危机,确立起共同的危机管理价值理念和行动原则;②工作体系的构建,提前制订周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达到使危机损害最小化,同时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做到常态化,提高对管理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完善预警机制,加强预测。应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同时分类设定的分级预警信号,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预警信息网络,抓住监测点,一级抓一级,从底部到上部,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趋势,关注了学生的精神状态,以确保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学校加强对情况和思想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判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质量,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早解决,把种种迹象的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注意提高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和响应系统的灵敏度。
(3) 创建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构建和谐的气氛。构建和谐校园,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能有问题出现,而是要及时解决矛盾与协调矛盾。事实上,社会矛盾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是客观存在的,要关心,要介入管理,这样做的实质是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我们要以鼓励领导和教师干部深入班级、宿舍,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开展教育以及和谐班级、宿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心理辅导,努力解决同学之间的人际矛盾,努力创造团结友爱的学校环境。
(4) 坚持处置原则,妥善做好各项工作。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统一领导,正确处理好发展稳定的关系;以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为最高原则;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坚持思想教育和依法办事、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置;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为主的原则,及时准确信息,满足师生的知情权;在坚持慎用警力、警械和强制措施的前提下,果断妥善处置,谨防激化矛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教育疏导、分化瓦解为主及时果断处置。
(5)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和化解高校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①要建立舆论激励机制,就是强调思想上的正确引导,通过广泛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害性;②要建立活动激励机制,就是要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突发事件演练,参与预防处置和应急管理的整个过程等活动;③要建立榜样激励机制,就是要建立和畅通学生与学校的联系机制,做好跟踪服务,交流经验,展示楷模;④要建立主体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为长期、稳定的防卫观念。
总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和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学生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校突发事件诱发因素不同,所呈现出的反映形式、参与规模、影响程度等不尽相同。在政府及外部客体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创新工作保障的情况下,高校如果应对及时,处置得当, 真正发挥好引导、鼓励、激发、促成和推动等作用,就可能预防和处置好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稳定大局,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26-02
近年来,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不断得到重视,高校人事部门纷纷实施人才和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期提高人才和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大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使高校在人才竞争中获得先机。然而根据作者多年从事高校人事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国内高校人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国内高校对人事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和工作方法仍有待提高,许多高校由于对人事系统的核心要素认识不到位,在甄别系统厂商和系统类型时显得无所适从,不少高校人事部门甚至把软件的选择权全部交给信息中心,导致项目失败或重复建设的现象层出不穷。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核心要素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各个职能,国家人事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发了中国第一代人事信息管理系统(HRIS)。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解决人事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统计报表、工资发放等内容。随着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发展,此时系统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新增了绩效考核、培训、招聘、合同管理等业务模块,系统功能扩展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业务领域。随着2000年后网络技术的普及,EHR伴随而生,EHR的产生使人力资源系统的使用者由HR从业者拓展到普通员工、各级经理及总裁。EHR使广大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增加了各级经理的管理权限,适应了大企业、大集团的管理需要,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主要是信息管理系统(对人事数据的处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对人事业务的处理)模块,在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人事业务开发衍生业务管理功能,提高人事业务的全员参与程度和管理效率,是今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综合厂商和专业厂商的优缺点
综合厂商是指其主营业务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而是在其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之成为整体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其产品的完成性和系统性。专业厂商则相反,专业厂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借此为其他客户提供更专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解决方案。
1.系统的集成性。集成的优势明显,例如,数据及数据处理结果根据权限实时共享,数据来源权威、避免重复录入、降低数据的冗余等;但集成也存在弊端,对多个子系统的集成程度越高,数据结构就越复杂,数据同步难度越高,系统调整的难度也越大。即使一个表面上非常细微的代码调整也可能引发系统内部非常复杂的关联数据的调整,如企业经常出现的组织架构变动,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整合与调整,而ERP中的组织由于涉及核算、业务流程等,是不能随意变动的,也就造成行政组织与核算组织未必要完全同步变化,这种复杂性导致ERP的组织变动很难完全集成一体化。
2.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从当前中国企业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失败案例来看,主要原因仍在于某些综合型厂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复杂性程度严重低估,由此导致系统在架构上不够灵活,业务协同性程度低,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复杂、协同、灵活、多变的特点。此外,高校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风格迥异、成本效益意识淡泊,而且高校管理部门繁多,部门之间存在管理壁垒,整体业务流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内外信息交互的过程,这种现状客观上要求高校各业务系统应具备更强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校的管理特点。
三、从国外EHR的并购案例看EHR发展趋势
2004年,甲骨文(Oracle)花费54亿美金并购PeopleSoft,仅2012年以来就接连发生了多起并购:2012年2月,SAP以34亿美元并购SuccessFactors;3月,甲骨文再以19亿美元并购Taleo;8月,IBM又以大约13亿美元并购Kenexa。Workday在2012年10月正式登陆纽交所前,也一度成为多家厂商追逐并购的对象。甲骨文为例,甲骨文在收购专业厂商Peoplesoft后一直没有停止对Peoplesoft的继续开发与推广,也并非简单地将Peoplesoft系统作为其ERP的子模块集成到ERP中,而是继续专业化发展Peoplesoft系统,在其ERP管理系统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组合性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又独立开展Peoplesoft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从当前全球系统厂商的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到,出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专业性考虑,实力不俗的综合型厂商往往选择放弃独立开发HR系统,转而将目光投向并购专业HR厂商。
四、国内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认识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员工从招聘到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薪酬等一系列活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业务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性,任何环节出现疏漏或不同环节出现脱节,都会导致致命的人事问题。因此,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是满足人事管理过程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才工作的质量。然而很多高校把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信息的查询、浏览等简单的应用放在了人事系统建设的首要位置,忽视了人事系统核心的部门级应用功能,本末倒置。
2.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对专业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有限,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时比较盲目,许多高校把市场上最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厂商排除在外,理由是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此外,高校人事部门很少主动参与软件的考察和调研,交由学校信息部门统一采购,而政府采购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导致很多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厂商通过低价竞争进入高校人事系统建设。
3.另一方面,一些从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平台型厂商并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专业厂商,这类厂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有限,同时又低估了人事工作的复杂性程度,结果是开发的软件“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不专业”、“业务很多、协同很差”,导致许多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裹足不前甚至荒废,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和人事工作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高校人事部门应主动了解和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核心要素和建设思路,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系统建设规律的认识,主动参与和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增加系统建设的成功率,减少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勇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高等院校教务部门是主导教学的重要机构,担负着沟通学校不同部门教师、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任务,并负责安排、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说是学校的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相应的,教务部分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便肩负着教师的个人档案与个人信息的信息管理。一般来讲,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归属该部门管理。对于高等院校日常管理中,在职教师的信息管理是高校,尤其院系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信息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基础信息,并可以供教师用以记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的教学改革以及取得的相应成果[2]。因此建立院系级别的教师信息管理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一个院系级的高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可以帮助相关的人员部门把知识和研究动态发展的深入教学和教师培训,为了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有利于推广优秀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院系级的高等院校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对衡量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架构方式选择
目前来讲,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分为B/S架构与C/S架构两种模式,选择哪种架构不仅对于开发过程很重要,也对应此系统的教务部门具有重要意义[4]。
C/S构架模式又称为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架构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性能较高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小型机等,并采用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信息管理客户端则需要安装对应平台的专用的客户端软件。
B/S构架模式又称为Brower/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模式。信息管理客户端上,不需要安装专门软件,只要安装一个通用浏览器(Browser),如InternetExplorer、FireFox、Opera、Safri等即可,同服务器端同C/S构架一样,需要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进行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下面分析一下两种构架的区别。
(1)硬件环境:C/S构架模式一般建立于专用的网络,如局域网之间,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S构架模式可以广域网之上建立,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B/S模式有比C/S模式更强的适应范围,甚至不同操作系统类型上,只要具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正常运行。
(2)对程序的架构:C/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数据交互流程,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不用过多考虑。
B/S模式下,对服务器端的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服务器需要进行优化。比C/S模式要求稍高一些,但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常见的有MS的.Net系列等,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构件技术的发展,使B/S模式愈加成熟。
(3)对安全的要求:C/S模式一般来讲,面向的用户群相对固定,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比较合适,而对于公开信息,或不涉密信息,可以通过B/S架构信息系统来进行或数据交互操作。
B/S模式信息管理系统,一般建立在广域网之下,对安全的控制能力一般较弱,面向的用户群具有不确定性。
(4)系统的维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中,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非常大的一部分。C/S架构模式程序由于其系统的整体性,因此设计与维护,都需要从整体考虑,维护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都需要较大的开销及人力、物力。B/S模式下,信息管理系统由构件组成,只需对个别构件进行维护与更新,即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与无痛升级,可以将维护开销减到最小。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B/S模式作为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模式,B/S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3 第三方开发软件选择
为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本文所述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开发。目前常见的第三方开发软件有魔方网表、狐表、雅奇服务器版等多种,通过对比各软件功能及开发成本,本文选择魔方网表进行开发。魔方网表具有如下特点与优势:
(1)基于Web的B/S架构,使用方便,维护容易;
(2)数据库结构设计,安全稳定高性能;
(3)开放而灵活的设计思路,以灵活自定义的表单容纳数据;
(4)以引用、嵌入建立表间关联;
(5)用回写公式移动数据;
(6)以报表公式汇总信息;
(7)以工作流描述业务流程;
(8)用数据库存储模板和数据;
(9)由魔方网表服务器运行模板;
(10)最终形成CRM,ERP,OA等各种企业管理软件。
4 开发过程
魔方网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见表单,因文中所涉及系统较为复杂,因此采用自定义表单来创建,如图2所示。该软件对字段类型和字段设置有规范的设计,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够建立自然有关系的表单和表单间的逻辑,实现对数据库的动态重构。
图2. 应用第三方软件创见表单
通过设置表单格式,根据所管理信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字段名称,对应的字段类型,这些操作简单而灵活。设置后可以得到如下美观而规范的表单,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第三方软件生成表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