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卫生范文

时间:2024-03-18 18:28: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镇环境卫生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镇环境卫生

篇1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原则,组织和发动广大干群,集中对全镇19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确保在较短时间内使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发生明显变化,努力营造清新、整洁、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整治内容

1、市场保洁区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清理大街小巷垃圾,落实临街门店“三包”责任制,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现象,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整治标准:达到《区五乡镇环卫保洁市场化项目承包合同》的养护保洁要求,具体作业标准详见《区五乡镇道路保洁作业质量标准及考核扣分标准》;动态保洁时间内,保洁责任道路(区域)内无垃圾废弃物,各种明显杂物路面废弃物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街道两侧无出店经营、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临街建筑立面整洁美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无乱写乱画和牛皮癣广告。

2、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1)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按标准配足配好各类环卫基础设施,全面清理村庄内外垃圾,清除村(居住小区)及居民庭院内外零乱堆放、乱搭乱建、乱挂衣物等现象,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实施绿化、亮化工程。

整治标准:达到8小时保洁标准;村内垃圾中转站、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村内无卫生死角,无乱扔乱吐现象,可视范围内无垃圾和白色污染,无收运不及时的垃圾;无残垣断壁、无私搭乱建、乱摆乱放、乱停乱靠现象;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和居民庭院绿化。

(2)街巷路弄环境卫生整治。整修街巷路弄路面,集中清理村内道路两旁垃圾和杂物,整治村内主要道路两侧私摆乱设、乱停乱放现象,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整治标准:达到8小时保洁标准;路面整洁,无破损,无积水、无积泥、窨井沟槽畅通干净;街巷路弄及两侧无垃圾、无卫生死角;主要道路两旁有绿化苗木,绿化带内无果皮、烟头、塑料袋等杂物。

(3)公厕环境卫生整治。全面做好对村内现有公厕设施的检查、维修,开展公厕除臭、除污垢、除四害“三除”行动,落实公厕保洁员公示制。整治标准:达到一日三洗保洁标准;现有公厕设施完备,指示标识醒目清晰;专人管理,保洁员上墙公示;内外环境整洁,无臭、无蝇、无溢渗、无污渍、定期消毒。

3、镇村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抓好镇区重点市场(五乡集贸市场、宝幢菜场)、村级菜场及市场周边的环境整顿工作,加强市场内外秩序和环境卫生的动态管理。整治标准: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活禽销售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市场及周边环境无乱停放、乱张贴、乱搭建、乱设摊、乱堆放、乱倾倒等不文明现象。

4、河道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市场化运作,全面清理镇区河道内外的垃圾,拆除沿岸乱搭乱建的建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标准:镇区河道水面清洁、岸坡整洁,做到水面无漂浮物(杂草)、河中无障碍物、沿岸无垃圾。

三、方案实施

(一)组织准备、宣传发动(3月1日—3月15日)。制定五乡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各项工作;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整治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全民参与的活动热潮。

(二)调研部署、组织实施(3月16日—3月22日)。各行政村(社)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的调查摸底工作,集中对村庄内外环境卫生突出问题汇总梳理,逐一制定整治方案和工作进度;落实各村(社)环境卫生责任包干相关事宜,做到区域划分明确、人员职责明确、奖罚机制明确(具体要求见附件四);召开村级动员会议,对各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明确要求。

(三)集中力量、综合整治(3月23日—4月22日)。根据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和日程安排,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对镇区内环境卫生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消除,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四)整改落实、完善提高(4月23日-4月30日)。镇环境卫生督导组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各行政村(社)的“自查”、提前通知的“明查”、不定期的“暗查”的“三查”形式对各村进行督查考核,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真正做到环境卫生无盲点、无死角。

(五)考核巩固、长效管理(5月1日-12月30日)

镇政府组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的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对各行政村(社)进行考核、评分和排队,对本次整治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此后,按照《五乡镇各行政村(社)环境卫生检查标准》,镇政府每月组织1-2次明查暗访,年底汇总后确定村级目标考核中环境卫生最终得分。同时,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镇村两级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

各行政村(社)、农村工作指导员根据《五乡镇各行政村(社)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日程安排表》(见附表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四、工作要求

篇2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人民创造一个优美、卫生、舒适、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整治范围及重点整治区域

1、整治范围

全镇范围内各村(居)委会,各企、事业单位,各个体经营摊、店。

2、重点整治区域

集镇主要街道、巷弄、溪坑、停车场、广场、操场,工业园区道路、花坛,各村主出入口及公共活动场所,国道、县道沿线两侧和溪坑。

三、整治标准

各村、单位要按照镇政府下达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具体整治标准如下:

集镇区域:集镇主街道、巷弄、停车场、广场、操场等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无乱设摊、乱倒垃圾、乱停车辆“三乱”现象。行道树上不挂衣物、拖把、不拉绳索,无乱搭、乱贴、乱画现象;镇区各村公共场所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各企、事业单位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干净清洁;各个体经营摊店门前实行“三包”,做到不占道经营、不乱堆货物;各居民户门前屋后、室内、厨房、厕所卫生清洁,不向溪坑、太平塘倾倒垃圾、杂物。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行政村:村主出入口、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村主巷弄无垃圾堆,无乱贴、乱画现象;村内无露天粪坑,无残墙断壁;村民门前屋后做到“三包”,不向太平塘、村边溪坑乱倒垃圾、杂物,垃圾要抛入垃圾房(箱)内;垃圾处理点的垃圾及时处置。

国道、县道沿线:道路沿线村做到道路两侧无垃圾堆,无露天粪坑,路边无乱贴、乱画、乱搭建现象。

四、整治时间安排

从10月8日开始到12月7日结束共两个月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各村和企、事业单位要认真部署,组织全体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1、10月8日--18日宣传发动阶段。召开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集镇范围主要街道、路口悬挂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横幅,印刷“环境卫生倡议书”,组织大学生村官、中小学生进行发放,在各村张贴宣传标语,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的浓厚氛围。

2、10月19日—11月10日集中整治阶段。开展“千人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组织镇政府机关、站所、建成区范围内的行政村干部群众以及中、小学师生,对重点整治区域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扫除。为营造整治氛围,宣传整治力度,邀请电视台、《今日》记者进行报道。同时,镇城管执法中队、工商所等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落实专门力量对环境卫生及集镇秩序进行管理;全镇范围内其他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干部群众对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开展大整治活动。

3、11月11日—20日督查整改阶段。由镇政府负责对各村、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检查,对未达到整治标准的责任单位发出整改通知,督促其整改,并对活动开展和整治情况较差的村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4、11月21日--30日巩固提高阶段。各村、单位要对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自查,并制定出符合本村、单位实际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镇政府根据活动开展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全镇(特别是集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环境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五、措施要求

1、强化宣传。各村、单位要召开会议认真研究整治工作,层层宣传,上下联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去;要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贴标语、出黑板报、组织文明礼仪卫生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讲文明、爱卫生的自觉性。

2、健全制度。镇政府将制定环境卫生规范性管理制度,各村也要建立村组卫生奖惩机制,使卫生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实效。各村和单位的领导要带头,党员要在先,实行干部包村、包路段,细化任务目标,责任到户、到人,确保取得“人人来参与、个个受教育”的活动效果。

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道综合整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在全镇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月”活动,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城乡面貌,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四个曹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任务目标

(一)国道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时间对国道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沿路两侧房屋墙面进行统一装饰、粉刷,对道路两侧“三大堆”、乱搭乱建的建筑物、破屋烂房、城区店外经营等进行彻底清理,规范沿路广告牌匾设置,清理沿线河道内漂浮物及垃圾,保持水体清洁,把国道打造成进出的绿色大道、景观大道,着力把曹王打造成靓丽的南大门。

(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集中时间对城区驻地进行高标准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灯设施、人行护栏、公厕、果皮箱、垃圾站等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整洁。彻底清除路面积存暴露垃圾和建筑工地残渣废土,做好绿化带管护工作,保持环境整洁,排水通畅;加强商业店铺管理,临街建筑立面清新,招牌、广告和各类亭(棚)设置规范、整洁,各商业店铺落实“门前三包”,杜绝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和跨门摆摊现象;规范广告牌设置,清理副广告牌,在不影响建筑采光、通风和消防等功能的基础上统一广告牌设置标准,实现城镇驻地卫生整洁、环境舒适、景观优美。

(三)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全镇所有村庄做到净化、美化,对村属路段垃圾集中处理,彻底清除“三大堆”,保持临街建筑整齐,对村庄内房屋墙面进行统一粉刷、装饰。各村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成立农村环境管护队伍,设立专、兼职卫生保洁员,配置垃圾桶或垃圾池,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收集、清运、处理,制定相应村规民约和管护制度,建立“门前三包、分区包干”的长效保洁机制。年已创建的生态文明村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五化”提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保障措施

篇4

由镇纪委牵头成立环境卫生督查考核小组,汇总考核情况,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公布。

二、考核对象

全镇8个村(居)。

三、考核时间

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具体考核时间视情况而定。

四、考核细则

季度及年终考核采取100分制,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一)组织管理工作(15分)

1、成立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会议不低于一次,并以专题会议形式记录在案的,记5分。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责任的,记5分。

3、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扣发、不截留环卫人员工资的,记5分。

(二)群众动员工作(25分)

1、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保洁和管理工作,提高群众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的,记4分。

2、制作不少于3面高标准宣传环卫的文化墙,及时张贴、分发上级部门下发的宣传品的,记8分。

3、村干部成员能够经常性开展督促劝导活动,村(居)每季度开展一次农户卫生检查评比,选出卫生文明户和不清洁户的,记8分。

4、落实党员干部、低保对象户义务劳动制度,每周开展不低于一次的义务劳动,并进行环境卫生保洁、劝导或教育工作的,记5分。

(三)保洁人员配备(10分)

1、科学合理地配备专职环卫人员,确定待遇报酬,环卫人员履职情况较好,积极性较高的,记5分。

2、各村(居)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垃圾清运人员,确保固定收集场所的垃圾能及时清运的,记5分。

(四)农户卫生(20分)

1、落实农户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房前屋后、绿化树下、晒坪水沟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摆杂物的,记5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2、家庭生活垃圾能够自觉放入垃圾收集容器,无焚烧迹象的,记5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3、室内整洁卫生,无乱泼、乱倒现象,生产生活用具摆放整齐,家禽牲畜圈养,无露天粪坑的,记10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五)村庄卫生(30分)

1、辖区内村组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两侧整洁有序,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乱搭、乱摆现象的,记8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2、村庄无敞口露天粪池及臭水沟渠、塘洼的,记6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3、村庄里无乱丢、乱堆、乱倒垃圾,特别是不见成堆成片垃圾,垃圾都进入固定收集设施,进行密闭管理,村庄里公共区域及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干净、整洁、卫生的,记8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4、村庄里沟渠、河(港)道、池塘无漂浮垃圾,塘(港)堤无成堆垃圾及白色污染物的,计8分,未达标的视情况扣分。

如因季度整治工作重点不同,需增加考核内容及项目的,在检查前两周告知各村(居),并确定增加的检查项目及分值。

五、奖惩办法

篇5

在环境卫生整洁期间,各村委会、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环境卫生整洁”活动主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利用横幅、标语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洁活动的意义和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与卫生防病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特别是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室要派医务人员上街设置宣传点,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中小学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营造浓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的氛围。

二、突出重点,大搞环境整治

篇6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推进、梯度培育、重点打造、争创亮点”的要求,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建设。各村(社区)应重点培育省道、*道、镇道、到村(社区)主干道沿线点,美好乡村示范点以及风景区等点。

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13年底,全镇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得到全面改观;到2015年底,全镇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美好乡村建设标准,累计培育13个左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梯度推进。因地制宜确定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按照重点村庄整治村、美好乡村创建村、美好乡村示范村的标准,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建设。

2、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广宜路沿线村以及老集镇所在村要按照社区建设标准,着力整村推进,全面改造提升,突出集镇文明特点;中心村要着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形成基础完善、群众生产生活便捷特点;山区村要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

3、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破。重点选择基础较好的村或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示范点。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全镇“面”上的整体提升。

4、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始终把和谐幸福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主动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当中。

三、工作重点

1、垃圾集中清理分类。按照至少“1名保洁员、1套保洁工具、1个保洁池”的标准组建村庄保洁队伍。同时由村(社区)委会牵头,理事会负责,组织全体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彻底清除各类陈年垃圾,对废塑料制品、废橡胶制品、废布料和废纺织品等非有机垃圾,能再生利用的实行回收,不可回收利用的,采取集中处理。做到户有两桶一袋,每个村(社区)有垃圾池或处理设施,镇配备有垃圾运输车、中转站及填埋场。

2、切实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今年我镇将加大力度扶持农户兴建一家一户水冲式厕所,计划两年内将全镇所有村(社区)公共厕所建齐;采取集中供给方式进行改水,农户安全用水率达90%以上。

3、着力优化农村环境。以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有庭院的农户应该适当给予管理,不应乱堆乱放;电线不能乱搭乱接,应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禽畜圈养,圈舍要定期清洁,垃圾应丢入垃圾箱内,确保无卫生死角。

四、具体模式

1、“户集、村收、镇中转、*集中处理”的模式。具体是指农户负责收集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存放到统一设置的垃圾桶或指定的堆放点;村保洁员将垃圾桶或堆放点垃圾收集后,运送至村或社区垃圾中转站;然后再由镇里负责统一运送至*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2、“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模式。具体是指对于特别偏远或交通十分不便的村可以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

五、奖惩机制

严格检查,落实奖惩。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的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日常督促和指导,明确一名党政领导带队,按照随机抽取形式,每月一次例行检查,并实行打分排名,计入半年一次的汇总考核成绩。届时对工作开展有成效地将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利地(连续两个月倒数一、二名的)将给予通报,并严格追究责任。

1、设立基数奖。对考核成绩(半年度)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区)进行奖励,奖励标准为2.5万元/半年。对考核成绩(半年度)在90分以下的村(社区)不得获此基数奖,更无资格参与排名奖。

2、设立排名奖。对考核成绩(半年度)为90分及以上的村(社区)进行排名,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奖励标准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1万元。并对各村(社区)重点培育点中工作比较得力、整治效果比较突出的村民组颁发荣誉证书,原则上一村(社区)一个。

六、组织保障

篇7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本着彰显X特色,突显生态魅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乡长X同志为组长,人大主席X同志为副组长,X等同志为成员的X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稳步推进了我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为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任务落实到位,我乡还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村庄整治纳入乡对各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二、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为营造浓厚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氛围。在年初就制定宣传计划,通过张贴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有关警示用语和宣传画页,悬挂宣传横幅和办宣传专栏,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舆论宣传,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广泛开展四纸上墙,两桶落地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悬挂标语X条,张贴宣传画X张,发放宣传资料X多份。为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紧紧围绕“五个确保”,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治理工程。X、确保有清扫保洁队伍。(X)按照《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和《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保洁队伍及其工作机制建设标准》要求,每个行政组配备X名保洁员,乡督促各行政村建设好保洁人员队伍。并与保洁人员签定责任书,完善保洁考核制度,加强对清扫保洁队伍的管理,全乡共有保洁员X名,保洁车X辆,确保乡域范围内无陈年垃圾。

X、确保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X)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全乡购买垃圾桶X余个,户户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X)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每个行政组平均配置X-X个垃圾池,每个行政组配置一辆人力三轮车。(X)各行政村建设规格模式统一的垃圾收集房。(X)乡配置垃圾收集运输车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由乡运输到X场镇统一处理。(X)对于边远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采用就近就地进行卫生填埋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禁止垃圾暴露和露天焚烧。

X、确保有再生资源回收点。(X)结合我乡村级再生资源回收少,分类工作起步晚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本次迎接国家十部委验收契机,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定点定时收集工作,(X)可回收利用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乡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X处,对废品进行回收分类处理。(X)每个行政村均设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栏,采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农村居民自觉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减量的良好习惯。

X、确保有资金投入机制(X)建立起“村民适度缴费,村集体补贴,县乡财政补助”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保障长效机制。(X)乡财政所经常督查各村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经费及维护修缮经费。(X)由乡政府统一按照X万元的标准建垃圾收集房X个。(X)积极引导群众缴纳适当保洁费,按每户每月X-X元标准缴纳清洁费,县财政对每个行政组按X元的标准补助保洁人员经费。

X、确保有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将生活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增强了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

(二)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实施乡风文明工程。生态文化建设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精髓。我乡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健康有序开展。一是抓好机关文化建设。文建明工作法、廉政文化等上墙,全乡党建文化氛围浓,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古树名木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乡X个村都建有规范的农村文化书屋,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定,建村宣传栏X个,建村活动场所X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实施乡风文明评议,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推行农村文明新风尚,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全面实施完成了全乡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电视网络覆盖率达X%以上,提升了全乡形象。

(三)加强低碳建设,培育健康环保生活观念。积极推行低碳生活,深入开展植树造林,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资源,实施低碳乡、低碳机关、低碳村和低碳家庭建设,全乡建沼气池X口,实施改厕X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站X个、回收点X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达X%以上,推行一三五七工程(一天一次庭院打扫,三天一次白色垃圾清理,五天一次环卫督查,七天一次村道路及公共区域的清扫,)良好的习惯培育了良好的生活观念,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深入人心。

四、存在的问题。今年来,我乡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措施扎实,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生态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从我乡情况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民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投入大,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与实际需要有相当的距离,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相关资源必须进行整合。

篇8

近年来一批水平较高的设计院和专业建筑设计师投身到乡镇卫生院的设计探索和创新之中,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建筑水平的提高。但新建的卫生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规模不恰当,设计不合理,工程质量标准低,使得投入的资金没有取得最好的效果,有的甚至出现无法补救的缺陷。有些卫生院在改扩建中一方面是资金紧缺,另一方面又在同一些县级医院相互攀比,与城市的大医院攀比……因而盲目地扩大建设规模,使得质量标准低、布局差的“小而全”卫生院仍然到处可见。究其原因,既是一些管理者存在的“贪大求全”的观念作怪,又与一些不切合实际、不合理的设计不无关系。

房多用少浪费现象较普遍各地乡镇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状况差距也很大。经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新建、改造,我国卫生院的建筑状况总体上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区还保留着相当一批房子多、利用少、布局混乱的卫生院。这一类型卫生院的建设特点大致如下:

建筑面积大、房屋利用率低、床位多、病人少、效益差是这类卫生院的共同特征。这里所说的建筑面积大,是指一些乡镇基于人口、经济、位置等因素对卫生医疗设施的实际需求偏小,但卫生院却占了很大面积的土地,也建造了不少房子,而房屋的实际利用率却很低,给人空空荡荡之感。有的卫生院则是盲目地新建、扩建,从而导致整个卫生院显得拥挤和杂乱。

导致一些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偏大,房屋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卫生院模仿综合医院,追求小而全的功能设置。有的先确定一个总床位数,然后按床位定规模,而不管实际需要,一味追求多建房、建大房,实际上也没有几个医护人员。即使医护人员不少,也没有太多病人,因而导致房屋空置,病床闲搁。

布局杂乱是突出问题 即便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新建、改(扩)建的卫生院,其布局不合理、建筑标准低仍然是较为普遍的现状。在相当一些乡镇卫生院里,我们不难看到这里一座楼,那里一栋房,大大小小、零零散散,布局杂乱的状况,而这直接导致了功能分区的不合理,因而相互干扰和交叉感染成了这类卫生院的突出问题。即使是近10年内建成使用的卫生院,甚至还有正在兴建的卫生院。还在采用一栋栋、一排排的兵营式布置、一字形的建筑平面和敞开式的单外廊,这给使用和布局都造成不少的弊端。

门面房出租破坏了整体环境有些卫生院为了追求街道效益、“马路经济”,把主要业务用房沿街或一字摆开,有的甚至把底层出租作店铺,这不但造成由于空间大小雷同带来的建筑平面单调、缺乏美感的遗憾,更使卫生院的出入口拥挤不堪,诊室、病房饱尝噪声污染,给使用造成诸多方面的不适和浪费。

改造重点

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正在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加快卫生院改扩建力度。基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各地应该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房屋破旧、设施简陋、水电设施不配套是卫生院较为普遍的现状。这类卫生院有的是利用过去的旧房子改造而成的,工程质量差、建筑标准低、房屋设施和医疗设备在整体上已经比较陈旧和落后,家具破烂或不适宜,大多配套设施也都因陋就简。还有些卫生院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房屋经多年使用,缺乏维修,卫生条件差,给人以零落破败的感觉。

一些乡镇仍然缺乏完善的水电管网系统,卫生院只能自己打井就地取水或利用浅水井供水。当地也没有下水道管网,没有污水处理和集中处理后排放的条件,卫生院只能设置室外早厕所,室外厕所与主要建筑物距离又较远,冬天寒冷、夏天炎热。而且厕所没有除味防蝇的措施,也不能有效地处理粪便和废弃物。这类卫生院设施的状况既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带来不便。又给卫生院和周边的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

有些寒冷地区的卫生院甚至还没有完善的采暖系统,卫生院自己建锅炉和集中供暖系统,成本又比较高,对于收益差的卫生院难以维持供暖的基本运行费用,因此就只能在室内烧煤炉取暖,这既不安全卫生,取暖效果也差。而在江南、华中、西南一带没有采暖设施的地区,冬天阴湿寒冷。夏季时又闷热难耐。卫生院作为给病人直接提供健康服务的场所,却不能为病人提供相适应的服务环境。近几年也有一些卫生院在设计中尝试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或电热膜采暖,这也是一个办法。

有的卫生院没有专门的消毒供应室,x线机房也没有按规定设置防辐射措施。手术室和产房的设计施工都不规范,存在着感染的隐患,同样经受夏冬的酷热和湿冷。一些特殊用房也没有合理的使用流程,病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

还有,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是,乡镇不像有的城市医院配有较为集中的生活居住小区;乡镇所在地一般没有开发的商住区,许多乡镇卫生院只能凑合着解决单身宿舍,没有能力解决职工的生活居住用房。有家属的员工就在单身宿舍里挤一间,或者在医疗业务房区腾一间凑合,造成相互的混杂,结果是医院不像医院,家不像家。因此,职工生活居住用房如何解决也是卫生院建设的一个问题。

规划要点

篇9

旅游城镇化是由旅游业发展驱动形成的、以享乐与消费为基础的一种特殊城镇化类型,它是由于旅游消费出现专属旅游空间,吸引大量的非城镇人口向城镇转移与集聚,呈现旅游城镇为主导的资源再分配过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江南水乡古镇成为中国乡镇旅游城镇化的典型代表。旅游城镇化带来江南古镇在土地利用、居民生活、社区商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其中,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地赖以发展的基础,居民对旅游环境质量的感知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其对待旅游的态度和后续行为,从而影响着本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分析古镇旅游地参与主体居民对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环保态度和行为反应,对古镇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欧美国家的学者最先对旅游地居民感知进行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一直是旅游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研究主要包括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旅游环境影响和旅游经济影响的认知(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旅游地不同地区、群体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通过社会问卷调查了解旅游地居民对某些影响指标的判断,并尝试进行细分和量化旅游影响感知指标,通过多指标分析它们与居民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国外研究者研究的案例地涉及城市、度假海岛、海滨旅游目的地等等。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方面的研究。陆林在对皖南旅游区居民进行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态度。其认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的皖南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差别并不明显,共性大于个性。从旅游发展中得到较多经济利益的居民,对旅游发展持更积极的态度的现象已有体现,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态度差异与其从旅游业中的受益程度密切相关。戴凡等通过调查大理古城居民对学英语的态度和掌握英语的程度,研究旅游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王宪礼等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居民进行调查,从犯罪率、生活水平、文化、不满情绪等方面检测了居民对旅游正负面影响的感知。

21世纪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旅游参与主体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展开研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卢小丽等通过对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的访谈和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实证调研,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开发了中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测量量表。卢松等以皖南古村落为案例,在调查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皖南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划分为热爱者、矛盾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和反对者五种类型。王忠福和张利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大连市居民的旅游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感知进行了分析。程绍文等从居民的人口属性、旅游环保期望、旅游环境影响感知、旅游环境伦理观与其自然保护态度关系的角度,对自然旅游地中国九寨沟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刘莉等通过对同里镇居民基本特征、经济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态度和英语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进行了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工作、属地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尹立杰等构建了“地方感―发展期望―影响感知”的理论模型,并以安徽省天堂寨景区作为实证案例。地方感较强的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赋予更高的期望,对旅游影响感知的能力更强;“发展期望”在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机制中具有积极的中介作用;社区旅游发展的总体程度是影响居民感知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刘静艳等以广东鼎湖山风景区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旅游经济收益和旅游影响感知对社区居民环保意向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收益并不能对居民的环保意向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正面的旅游影响感知正向影响居民的环保意向,负面的旅游影响感知对居民的环保意向存在负向影响。李宜聪等以三清山为案例地,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成本感知、情感性获益感知和物质性获益感知,研究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结构关系。贾衍菊等在长期跟踪研究“胶东渔村”的基础上,评估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认同,而对旅游发展消极影响的感知水平明显上升;大多数居民依然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利益分配冲突、旅游产品盈利能力下降、新的谋生机会、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居民参与旅游业热情降低,导致居民“意愿-行为”之间出现较大差距。卢春天等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子、相关理论的支撑、定量方法的运用及其感知和态度测量量表的发展等3个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指出国内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差异与不足。

纵观国内研究,学者多以具体旅游目的地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究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行为,方法涉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涉及旅游对当地社会影响、文化影响、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但是,以江南水乡古镇为研究对象,单独分析古镇居民对旅游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感知的研究还较少。

二、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北端,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镇区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乌镇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集旅游、休闲、会议、娱乐等为一体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江浙沪三省交界处,被誉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老镇区内至今保存完好的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拥有西园、种福堂、石皮弄、根雕馆、纽扣博物馆、圣堂等景点近20处。西塘也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景区。

乌镇和西塘都位列“江南六大古镇”之中,也是旅游城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乌镇和西塘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1份。同时采用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古镇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环境保护认知及反应态度和行为。

三、古镇居民旅游环境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

(一)古镇居民基本情况分析

在古镇居民的年龄构成方面,35岁至54岁的人数占45.5%,该年龄段所占人数最多。其次,25岁至34岁占21.5%, 19岁至24岁和18岁及以下人数的人数分别占13.6%和10.0%。55岁及以上人数占9.4%。其中,55岁及以上所占人数为最少。这表明,被调查古镇的居民多数为青壮年,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合理,古镇充满活力。在文化水平方面,高中及专科水平的人数最多,占31.9%,小学及以下占28.8%,初中文化和专科水平分别占14.1%和18.3%,大学本科占4.7%,研究生及以上占2.1%。该数据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偏低,但人群涉及各类教育层次,这有利于调查和反映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古镇环境保护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在从业构成方面,古镇个体经营户所占人数最多,为44.0%,教师所占人数最少,为1%。经商人员和工人,分别占18%和9%,办公室职员和其他职业均占7.0%。学生、退离休人员、政府人员和务农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5%,4%,3%,2%。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古镇居民从事古镇旅游相关的商业经营活动,他们和古镇环境的好坏密切相关,是古镇环境的重要影响者。

(二)古镇居民旅游环境影响认知分析

1.居民旅游环境影响的积极认知方面。在被调查居民中,92%的居民表示会支持与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情,8%的居民表示平时没有支持与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69%的居民认为旅游活动能够促进古镇环境美化;64%的居民认为游客的旅游活动能够改善古镇面貌;超过半数居民认为旅游活动能够促进古镇生态环境的平衡,提升区域景观休闲游憩功能,改善古镇公共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和自然生态环境。

2.居民旅游环境影响的消极认知方面。通过调查发现,88%的居民认为“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古镇交通、人流拥挤”;有82.2%的人认为“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67.5%的居民认为“古镇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而致使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不同程度破坏”;多数居民认为古镇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而增添的设施与古镇风貌不匹配,旅游活动会造成古镇植被破坏和河流污染,而长期的旅游活动会导致古镇环境恶化,污染加重。认为旅游对古镇生态环境具有消极影响的居民人数多于持积极乐观态度的。

(三)古镇居民旅游环境态度及行为分析

1.多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较强。从图4-3-1中看出,绝大多数居民表示不同意 “大自然有自我恢复能力,旅游活动时候不必在意环境保护问题”的观点,他们表示,对环境保护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基本的环保责任感,他们一定会劝阻破坏古镇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另外,少数人并没有树立相应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多数居民支持使用环保型的景区食品包装袋。从图4 3-2可看出,调查对象在关于景区食品包装袋的种类选择上,绝大多数居民表示为了优化古镇环境,他们不会购买带有塑料袋/塑料泡沫的食品。一部分居民则认为塑料袋更加方便,一般不会拒绝使用塑料袋。

3.多数居民对景区内植物保护意识较强。从图4 3-3中反映出,57.1%的被调查者和40.3%的被调查者分别表示了自己正向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2.6%的被调查者持相反意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会尽量不践踏景区内的植物。

4.多数居民对环保类公益活动表示支持。由图4 3-3可知,62.3%的被调查者和34.6%的被调查者对于参加古镇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活动分别表示同意与非常同意,仅1.5%和1.6%的被调查者表示了不同意与非常不同意。可见,大部分古镇居民的公益性环保态度还是很强的。

四、古镇旅游环境提升途径和建议

(一)普及环保宣传与教育,提升不同人群的环保意识

古镇的生态环境和和生活气息,一定程度上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旅游吸引物,是保持古镇活力和神韵的源泉。原住居民在给古镇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一些环境问题。调查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古镇居民都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支持环保行动,但少数年龄大的居民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适合的环保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居民认识到古镇自然环境与其经营职业、生活息息相关,自觉保护古镇环境是每一个居民的责任和义务。针对年轻和文化教育较高的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和手段进行环保宣传,并使其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针对年纪较大人群,可以通过走访、探望、示范、激励等形式,改变其传统的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习俗,逐步提高其环保意识。

(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实现古镇保护与开发均衡发展

乌镇和西塘古镇都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现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一度成为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但也应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进行修缮和功能布局,警惕古镇的过度商业化对其自然环境带来压力和破坏。例如,对传统建筑、街区、文化遗存进行修缮和保护的同时,也要努力实现商业设施与民居建筑的协调,传统文化与现念的协调,建筑设施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协调。

(三)加强旅游监管,规范居民商业经营活动

以“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加强古镇居民各类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对营业场地、卫生标准、污水、垃圾处理等严格要求,减少镇区内的白色污染和固体废弃垃圾污染。同时,调动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在居民中组织环保志愿者队,由志愿者加强对某些游客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通过对古镇的居民、商户、游客等的综合规范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而大大提升古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强化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古镇进行休闲度假。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大量涌入的游客使得古镇的基础设施承受巨大压力,因此首先必须对古镇的停车场、给排水、垃圾箱、厕所等环境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备和容量扩充,这是保障古镇环境的必要措施。其次,通过河道清淤、河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增加植被绿化,导览标识艺术化设计等措施,全面提升和美化古镇的自然环境。再次,借助大型会议、节事活动提升古镇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设施的档次和水准,提高游客消费能级,把古镇打造成为生态自然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不足与展望

篇10

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指根据乡镇卫生院实际运行的水平以及当地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在符合国家相关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的工作。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就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医改环境下,强化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措施。

一、新医改环境下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县186所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发现,186所卫生院中,工作人员一共是7496人,其中卫生技术员占总人数的79.6%,而这些技术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33.4%,这些技术员中本科以上的学历占18.1%,由此看来,新医改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历普遍偏低。

而据国家相关制度规范显示,乡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聘用人员总额的90%,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数量原则上按服务人口10000:3的比例配备,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事处配备专职新农合管理人员,配备数量原则上按辖区服务人口10000:1的比例配备。由此看来,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依旧不够完善,存在技术人员少、老龄化严重、学历偏低、人力资源配合不合理等问题。

二、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实施绩效考核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就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依旧没有得到改革的初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需要改革原有的人事制度、实施全员配置制度,要根据当地的医疗环境和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配置相关的卫生人员。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乡镇卫生院没有切实的意识到“因需设岗、按岗定员”的重要性,容易出现患者多、卫生人员少,或者患者少,卫生人员多的现象,前者容易增加卫生人员的工作压力,影响工作质量;而后者容易降低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使卫生人员存在很大的惰性,不利于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缺乏高精尖的复合型卫生人才

缺乏高精尖的复合型卫生人才是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上述的资料显示,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低,而且学历也比较偏低,而乡镇卫生院没有积极的引进专业素质比较高、专业技术比较强的高精尖卫生人才,使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很难应对现代复杂的信息技术时代给其带来的压力,不利于解决新医改提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对卫生人才的考核和培训力度亟待提高

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就是对卫生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在执行工作时由于个人素质原因或者专业技术不够强的原因造成不必要的问题,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民众,一方面表现在没有及时的对相关的卫生人员宣传新医改的政策法规和所需具备的素养,一方面没有定期的对卫生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培训,导致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措施

通过上述对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很难使其顺利应对新医改环境下,给其带来的新的压力和要求,所以探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原因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明显,众所周知,政府是统筹乡镇医疗卫生的主导者,但是由于相关责任主体的不明确以及利益的影响,使得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容易出现人才流失,配置失控以及上述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新医改环境下给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做根本的约束和保障,也没有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进而影响了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高效进行,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 措施 科学设置岗位,实现人尽其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乡镇卫生院要以“因需设岗、按岗定员”为总体原则,以《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为指导,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依据核定的聘用人员名额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合理安排每个岗位的人数,在实现人尽其才的基础上促进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竞争上岗,强化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强化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就要求乡镇卫生院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合理界定竞聘人员的范围,通过报批设岗方案、确定竞聘人员、组织竞聘上岗的步骤来完成竞争上岗,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实现卫生人员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促进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按照《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来加强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力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而能够有效的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而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乡镇医疗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的高效开展,而且有利于实现乡镇医疗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及时的发现乡镇医疗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战略目标以及新医改的要求不断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篇11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俯卧位;腰枕;生命体征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25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一种高技术、高技巧、高风险的微创手术,是近年迅速发展的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经皮肾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直视、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2]。目前常规的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先取截石位经尿道向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 F7的输尿管(术中注水),并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和输尿管导管,固定后改为俯卧位继续进行手术。临床上由截石位转为俯卧位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发生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老年人、体质虚弱和肥胖患者尤为明显。我科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采用俯卧位去腰枕,有效减少了手术综合征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9月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44例。年龄18~81岁。肾及输尿管均为同侧结石,其中肾结石4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31例。结石1.5~3.5 cm。手术时间平均65 min。随机将80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按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各项指标正常。对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维持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术前指导。两组患者术前由病房护士向患者解释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模拟训练,每天俯卧2 h,分别在头部、腰腹部、踝部垫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头部两侧,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并报告护士。(2)术中安置及护理。试验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医护人员按常规摆至截石位经尿道向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 F7输尿管,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和输尿管导管并固定稳妥。由4~5名医护人员同时将患者翻身摆至俯卧位,摆放时一定要注意保证患者身体呈一条直线翻转,避免身体与床垫发生摩擦[3],然后在头部、腰腹部、踝部分别垫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头部两侧,经皮肾镜取石术按常规进行,在肾穿刺成功并找到结石后把腰腹部的软枕除去,手术继续进行。对照组为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俯卧位,分别在头部、腰腹部、踝部垫一软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头部两侧,但在肾穿刺成功并找到结石后未除去腰腹部的软枕,直至手术结束。安置时护士注意保护好各管道,动作轻柔,询问患者是否感到舒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并排除麻醉平面的影响,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综合征、舒适度及耐受时间。手术综合征的变化包括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min)、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血压低于90/60 mmHg或连续3次测得血压低于麻醉前的30%)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时间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QR)表示,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综合征及认可舒适度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时间比较(表2)

3讨论

俯卧位是泌尿外科经皮肾镜取石术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之一,常规俯卧位由于胸腹部垫软枕受压,患者感到不适,易引起手术综合征,耐受力差者被迫终止手术。因此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患者的舒适度,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缩短患者局部受压的时间。通过术中两种手术变化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比较,试验组在肾穿刺成功并找到结石后把腰腹部的软枕除去,避免腹部受压,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的重力,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肥胖、耐受力差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减少手术综合征的发生。

造成俯卧位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椎管内麻醉后患者腹部肌肉松弛,身体重力压迫胸腔引起呼气末容积及肺活量下降,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受压可致静脉回流不畅。俯卧位时因患者胸腹部受压易引起通气不足特别是腹腔内容物对横膈膜挤压,可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4]。腹部受压迫可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血压下降,如果俯卧位同时腹部垫高可致下腔静脉回流明显受阻,影响血压,可以使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排出量可降低20%[5]。去除腰枕使腹部不受挤压,患者在通气时胸腹部可自行舒缩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同时减轻胸腹部受压,维持正常的静脉回流、呼吸频率和通气功能,提高了患者俯卧位耐受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结果表明,经皮肾镜取石术俯卧位去除腰枕能减少手术综合征的发生率,且患者易耐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牛俊豪.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骨结石[J].中国卫生产业,2013(14):27,29.

[2]朱震平,狄金明.超声和X线引导穿刺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13,7(3):43-45.

[3]李菊红.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护理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8):1013-1014.

[4]叶惠珍,王秀贤.凝胶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俯卧位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93-195.

篇12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三级筹资、严格监管”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环境卫生专业化管理水平,充实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拓宽环境卫生管理筹资渠道,全方位推进全市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二、组织机构

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爱卫办)为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环境卫生工作。

(一)市环卫处:负责市建成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

(二)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各乡镇、办事处分别设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站长由分管领导兼任,每站配备专职2名卫生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卫生管理工作,工资待遇每人每月1000元。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由各乡镇、办事处推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统一聘用,由所在乡镇、办事处和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共同管理。各乡镇、办事处提供办公场所,并将2007年配备的环卫车辆交由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使用,专门用于督查环境卫生工作。

(三)行政村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全市各行政村成立相应的农村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每村配备1名专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员,每月每人由财政定额补助150元。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由各行政村推荐,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统一聘用,由村委和所在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共同管理。

(四)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爱卫机构。分别()成立卫生管理机构,配备1名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员。

三、保洁队伍

(一)市区清扫保洁队伍。市建成区按1名/7000平方米保洁面积的标准配备保洁员,由市环卫处统一招聘管理。

(二)农村清扫保洁员队伍。按农业人口1名/300人的标准配备农村专职清扫保洁员。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农村保洁人员由各行政村推荐,所在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审批,受村委和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双重管理。

(三)通道保洁员队伍。全市辖区内国、省道按每2公里补助300元,由各乡镇、办事处聘用人员清扫保洁;县道每3公里补助100元,由市交通局聘用人员清扫保洁;乡道每3公里补助50元,由各乡镇、办事处公路养护管理站聘用人员清扫保洁;村道由各行政村保洁员清扫保洁。

(四)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保洁员队伍。按照清扫面积、工作量大小、标准要求具体核定清扫保洁人员,由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各自管理。

四、责任划分

(一)市建成区:市建成区(东起瓦窑头新村、西至王曲电厂,北起北华路以南、南至铁路线以北)范围以内所有道路、街巷、游园、公园、广场、水系、绿化带、公共绿地、城内9社区等区域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全部由市环卫处负责。

(二)农村:各乡镇、办事处,行政村负责本辖区内的清扫保洁工作。

(三)道路:国省道路面、水沟由公路段负责,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由乡镇、办事处负责;县、乡道路面、水沟、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保洁工作分别由交通局、乡镇办事处根据各自所管路段分别负责清扫保洁;所有道路两侧的建筑垃圾及乱堆乱放由道路所在行政村负责清运。

五、经费保障

(一)筹措

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资金采取市财政投入为主、乡村转移支付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筹资方法。

1.市区、国省道、县道和农村环境卫生经费由市财政纳入预算,并逐年提高。

2.各行政村每年从农村转移支付中拿出20%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专项经费。

3.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补充卫生经费。

4.单位、居民小区的卫生经费由各单位、居民小区自行解决。

(二)管理

市财政部门要按月拨付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市建成区内环境卫生管理经费由市环卫处统一使用;农村环境卫生补助经费由各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站设立专户,统一发放,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负责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卫生专项经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保洁员工资,财政、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财务专项审计。

(三)支出办法

1.市财政补助费用用于市建成区环境卫生人员、乡镇、办事处专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工资及各村环境卫生监督员、保洁员、道路保洁员补助,每月发放一次。乡镇、办事处所有环境管理经费及卫生队伍补助由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统一拨付。

2.农村转移支付所提取经费实行“村级使用,乡级管理”,主要用于卫生设施建设、清扫、清运工具的购置、垃圾清运填埋。

3.社会筹集部分,用于弥补各村环境卫生经费不足。

六、监督管理

(一)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根据出勤情况、平时抽查情况和每月对乡镇、办事处1/3行政村及通道的综合检查情况对各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凡一个季度内环境卫生得不到明显改善或连续两个月排名最后的乡镇、办事处,要解聘该乡镇、办事处环境卫生专职管理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