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战略范文

时间:2024-03-18 18:28: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态环保战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态环保战略

篇1

Abstract: the whole world is in deep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How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as separate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he abuse of the system, the city has become the key to achieve sustainability is in. This paper i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problem, the hope for some city and other distri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words: circulation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ty

中图分类号:[S21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的特征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闭合循环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运行模式,改变过去“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合循环模式,使得各种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以“一高二低”(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取代以往的“二高一低”(高投入、低产出和废弃物的高排放),从而从根本上消解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事实上,不仅物质要实现闭合循环,能量也要实现梯级反复使用,以缓解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整体效益最优

循环经济遵循的是自然生态规律,将人类社会当作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统一考虑。为了这个巨系统的平衡,必须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协调起来,实现三大效益的整体最优,在某些阶段,甚至要强调生态效益优先。

3、全程调控

循环经济以高科技为支撑,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全过程调控,即从开采、加工、运输、使用、再生循环、最终处理六个环节对系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行控制,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这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有效的、积极的方式,有别于以往的“末端治理”即或甚至听之任之的消极方式,必然给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带来全新的理念突破。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新理念

在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我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一样,环保理念不断地更新。

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三废”治理,到 80 年代的末端控制与法制化管理,发展到 90 年代的生产全过程控制以及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1 世纪初,循环经济理念的出现,带来了环保理念革命性的突破,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由单纯的生产领域转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的革新、产业的合理布局等方面,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由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自然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得生产发展、生活优质、生态良好,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循环经济改变了沿袭了几十年的“资源―产品―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保护的传统做法,带来了环境保护理念质的飞跃,它的核心是以物质封闭循环流动为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科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实践证明,过去所采用的办法和措施尽管在不同的时期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个循环型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体系,这才是当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根本出路。

三、实证分析

1 .某市生态环境概况

某市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基质优越,森林夜益率达 76 . 3 % ,境内有被誉为“物种宝库、岭南明珠”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示范点、国家林业综合发展示范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始兴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 II 类标准( GB3838 ― 2002 )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人颗粒的水平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II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烟尘控制区夜盖率达到 100 %;县城的生活垃圾 1 . 8 万 t ,超过工业固体废弃物 0 . 5 万 t ,医疗废物 3 . 27t 。

表 1 2003 年某市污染物排放情况

基本上没有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见表 1 :

总之,目前某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如林地逐年减少、“三废”排放里逐年增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当前某市正处于农业主导型社会向工业主导型社会的过渡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环境问题会逐渐显露出来。

2 .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

( 1 )制定地方法律法规,规范循环经济发展

借鉴贵阳等地的经验,某市应当着手制订循环经济的相关地方法规,如 《 某市循环经济试行条例 》 ,其中包含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规定;建立健全 《 某市废物回收制度 》 ,明确工业废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贵回收,生活垃圾主要由政府和民众回收,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要适当缴纳一些费用。

( 2 )加强政府引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环保局和生态办要转变职能,为发展循环经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绿色村镇和绿色社区等,以此促进循环经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政府要继续探索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促使企业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要限制“三高”产业的发展,扶持生态型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闭路循环”式的生产,投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积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 3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带动生态工业发展

作为某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领域应率先实施循环经济,其重要发展形态就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新型工业组织形态。严格地说,在循环经济中,没有“废物”这个概念,因为在生态工业园区中,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

( 4 )建立共同参与体系,刺激绿色消费和绿色需求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循环经济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民众。政府要通过利益的驱动和精神的号召使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当中来。通过舆论、宣传教育等让公众了解循环经济的原理和理念,引导居民正确购物、适度消费,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增强反复利用和多次使用的意识,以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公众监督和倡导下的生态文明。其中消费是循环经济中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应起到保护环境的表率作用,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消费行为影响事业单位、企业和公众。同时要逐步制订鼓励绿色消费的经济政策。

( 5 )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构筑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篇2

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生产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环境难题,如果不及时的对我国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并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策略必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各个方面。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当下,我国正在面临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程度已经急剧上升,并且还有更加恶化的情况。在此主要从水资源、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水资源。当下我国水资源十分匮乏,而且呈现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被污染的情况,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都在南方,北方所拥有的淡水资源还不足南方的1/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6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情况,但是就当下发展趋势而言,这一数字还会上升,还会有大量的城市缺水。除此之外,面临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由于工业化生产,大量工业废水肆意排放,严重污染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1]。

(二)土地沙漠化。实际上土地沙漠化与水资源缺少存在密切联系,可以说土地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水资源的缺少。除此之外,大量的砍伐、建筑使得绿化面积减少,也进一步促使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加剧。当下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正在急速上升,受伤没化影响的人口也随之增加,同同时农田和草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存。

(三)大气污染。近几年来,我国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强大,而工业发展的背后是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尤其是在工业集聚地经常会出现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干成立均匀的分布在空气中,使得空气十分污浊、有害。大气的污染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2]。

除了以上几点,我国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而且这些问题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可以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十分不到位,直接侵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发展,而且从更大的一个方面来讲,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正预示着我国正在走,环境保护治理的下坡路,如果长此以往必将会降低我国综合国力,影响我国综合建设。

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提高公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我国人民永远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破坏者,人民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所以对此一定要积极的提高我国人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首先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从思想上影响人民的态度和行为,下到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宣传,上到政府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其次是要采取强硬手段,制定相关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破坏者加以惩治,大力提倡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必要时可给予物质奖励。最后,一定要让人民从思想上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组织、有纪律、科学的制定思想教育帮扶,以“结对子”的方式来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序进行。

(二)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用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强大的科技足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快其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一定要注重绿色科技的创新发展,家先进的科技,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强大科技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此所提出三方面建议,第一点一定要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创新是发展生产的原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并不是人才大国,所以一定要积极的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其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第二点是加大绿色科技投入,绿色的科技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太阳能发电绿色无害,既没有资源的浪费,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这就是绿色科技的亮点[3]。第三点是推动科技发展,只有科技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下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我国生态环境中说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的浪费,加大资源保护和利用是我国当下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这些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才能够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更有可能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一定要加强此方面的意识,保护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比如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等都不能够直接排放,所以可以想方设法对工业生产中的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尽可能的实现循环经济,这样更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工业生产建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指经济增长由不可持续转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模式,由技术引进型转为自主创新型,由忽略環境型转为环境友好型,由高碳生活型转为低碳生活型,由第二产业带动经济模式转为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模式,由少数人致富转变为共同致富。当下我国许多领域仍然没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尚未优化工业生产建设,这种情况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4]。所以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一定要积极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工业生产建设,进行绿色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郭越龙. 农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韩长赋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基础[J].现代畜牧兽医,2015(08):61-62. 

篇3

生态旅游经济的实践经验

第一,科学开发,重视自然保护,旨在社会公益。

澳大利亚旅游经济科学开发的特点表现在5个方面:超前性的规划;独特的城市建设;实行保护性开发;多样化优质服务;开展市场调查与促销。比如在划分保护地类型方面,澳大利亚在采用IUCN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将保护地划分为80多个类型。澳大利亚开发生态旅游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旅游环境影响最小化”,导游会不断向游客灌输“旅游影响最小化”理念。同时澳大利亚人还积极开发新型环保能源,把太阳光转换成能源进行储存、使用。

第二,政府主导,合作管理。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另一成功经验。专职的政府部门负责指导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联邦政府负责国际环保公约签订、国内环保法规制定、跨州环保事务协调、重要环保科学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等;各州政府承担着政府主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职责,以及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地方政府的环保职能在州政府的环保计划框架内进行,包括影响环境因素的控制、社区环境摩擦的协调、制定和执行社区环保规划等。

在管理措施中,澳大利亚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诀窍”就是所谓“合作管理”,即有关的资源使用者都参与公园管理,管理不再只是政府的事情。合作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局的协调、管理和维护经营者利益,让经营者都有参与的动力;构建合作平台—大堡礁旅游休闲咨询委员会。其会员分别来自政府、旅游业、当地土著人和渔业等利益相关者。会员通过这个平台共同评估大堡礁环保状况,提出各自对资源的使用要求,并向管理局提出政策建议;利益相关者承担政策实施和监督的责任。

第三,重视社区利益。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1994年制定的《全国生态旅游战略》中专门有一部分内容阐述了“本土澳大利亚人参与”问题,承认土著人和托雷斯岛民不仅可以作为“土地所有者、资源管理者以及旅游经营者”,还可以作为“景点和知识财产的看护者”参与生态旅游。该《战略》中两大行动都是有关鼓励当地社区参与的。

第四,立法保护,严格执法。

健全的环保法规与严格的执法为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早在1970年它就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经过多年的丰富与完善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法律体系,联邦层次的环境立法有50多个。澳大利亚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切实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从而有效地规范了企业、游客行为,保护了旅游资源环境。在澳大利亚,任何个人、组织违反了环保法规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环保警察”专职环境执法工作,维多利亚州环保局每年都要处理40至50件破坏环境的案件,而在大堡礁绿岛公园,游客即使带走一枚小小的贝壳也会被处以高额罚款。

第五,对游客旅游行为的管理和引导。

澳大利亚旅游经营者雇佣有一定技能的员工,向游客宣传并告知旅游活动的要求及“最佳环保操作”。“最佳环保操作”是与海洋旅游业有关的指导方针,通过促进海洋公园中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行为,减少人类对珊瑚礁和岛屿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导游都要向游客介绍政府的环保规定,提醒游客严格执行,做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杂物,什么都不带走”。另外,在宾馆、饭店等游客集中的场所,都能见到大量印制精美的免费宣传材料,其中不乏介绍保护地的材料,这为游客了解各类保护地提供了很大便利。澳大利亚政府及旅游部门重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国民的旅游环保意识,引导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第六,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推动。

1991年就成立了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A),目前区域性的生态旅游协会遍布全国各地。该协会被誉为生态旅游行业的最高代表机构,目的是“帮助生态旅游企业做到环境上可持续、经济上稳定、社会文化负责任”。环境影响最小化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影响最小化和行为影响最小化两个方面,基于自然、教育、可持续和社区是生态旅游协会秉持的4个核心标准。

篇4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025-02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都很低,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和压力都很重。就河北省而言,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河北省已然成为环保问题的重灾区,而内环京津两大直辖市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着河北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京津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河北省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重工业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经济与环境协调能力较弱的现实与需求之间出现极大反差。促进河北省本省乃至京津冀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借“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本省的发展空间都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能跟上时代需求的节奏。

一、双战略协同条件下河北省自身建设机遇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河北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长期以来因产业结构偏重带来的严峻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因产能过剩需要化解的双重压力。自身不仅充当着承接京津地区部分产业产能的角色,还承担着缓解京津周边环境大气污染的重任。在面临区域性的京津冀一体化和全国性的“一带一路”p战略发展的条件下,仅靠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协同发展、产业对接,虽可实现部分经济发展目标,但无法真正解决河北省国企的产能过剩问题和生态建设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缓解日益严峻的京津冀环保压力,同时能在国家大规模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把握时机,顺利实现优势产能的海外转移、积极拓展国际产能合作;同时把增长重点放在国内,加强省内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目前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带一路”与京津冀一体化双战略是协同发展、相互支持的,利用“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化解河北省的过剩产能有助于打造京津冀地区的新生态格局,解决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困境问题;另一方面,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河北省的过剩产能以绿色方式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国家和本地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河北省虽然不是“一带一路”规划的重点区域,但有自身的诸多优势可以顺利地借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范畴之内。首先,从政策角度讲,河北省处于“一带一路”对京津地区政策支持辐射外溢的范围,京津地区特殊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聚集都会给河北省发展新的开放型经济带来机遇。其次,从区域地理优势讲,河北省地处环渤海中心区域,是“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河北省必然会有与北京、天津的协同合作,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条件下河北省发展生态文明的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是我国当前重大战略之一,河北省所处位置和现状决定的生态保障与生态支出功能,决定了河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直接关系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

(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作为华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和工业强省,处于环首都经济圈,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近年来河北省在全国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排名中每年都名列前茅,污染程度之重,明显高于其他省市。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形象建设带来了极大困扰。

目前这种环境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引发的结构性矛盾成为罪魁祸首。河北省是传统的工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来都比较偏重,以传统型高能耗高排放为基础。就拿钢铁产量来说,连续十余年居全国第一,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产业对能源资源的先天依赖,决定了河北省经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等特点尤为突出,而且河北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2/3,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化解过剩产能是破解河北省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此外,重工业占主体地位的经济结构导致资源消耗量非常大,河北省的能源消费量高达3亿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煤炭消费占比高达90%。但同时,资源利用率却较低,导致碳排放量较大,这种以煤为主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方式是造成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源在利用后期的净化处理不尽科学和合理,新兴绿色科技在生态建设领域的开发和利用都处于初级和摸索阶段,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因此,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非常艰巨,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全国不占优势,生态建设压力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转变产业结构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压力之下,应充分把握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实现新阶段新条件下的突破性发展。

(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河北省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

河北省错过了太多的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于河北省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河北省应该利用区域合作的机会,在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融合的全球视野之下,从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角度考量,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解决河北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多种矛盾和突出问题,以实现长远发展。

1.从资金角度来说,2013年10月14日,财政部消息称,中央财政已于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这项举措对在发展与环保之间苦苦挣扎的河北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种谁治理补偿谁的思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推进本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2.从政策角度来讲,河北省应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转变区域协作观念,以利益共赢为发展目标;建立多种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就生态环境建设相关领域政策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政策支撑。

3.从思想观念角度来说,在恶劣的生存现实面前,我们应该从思想根源上建立起生态整体观和生态保护意识,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河北省所面R的严峻环保压力促使广大民众逐渐提高自身生态素养,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省的理念。

4.生态建设需要技术支撑。河北省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必须要以绿色科技为依托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型。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要控制在大自然自我净化和可调节的范围之内。

三、“一带一路”战略给河北省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以其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涉及国家多、投资规模大和产业链长、潜力巨大的优势,对于参与其中的各个成员来说,是进一步加深其对外开放程度的绝佳时机。河北省在新的国家政策条件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背景之下,借“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各种战略资源,在解决过剩产能问题的同时,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实现河北省跨越式发展,是新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历史机遇。

(一)“一带一路”政策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一带一路”是一条绿色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这一战略堪称由我国自主主导的一次规模巨大的对外交往战略,该战略中涉及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内容繁多,但几乎每项合作内容都潜在或者明显地与环境建设有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政府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绿色发展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新标准。

环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是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关注和做好环保工作,不仅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利益目标,还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和提升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理念等国家软实力。以往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当地文化和环保状况不够了解和重视,曾经造成一些负面的国际影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方面互通互利的同时,也应顾及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国情与文化背景各有不同,“最大公约”可能就是环保目标。环保是各国共享共惠的产业。“一带一路”愿景里突出了要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的共同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实现共建绿色社会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与主题。

篇5

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县环保系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建设全面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逐步规范,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全县总体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环保工作受诸种因素的影响,离群众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一些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如石材加工行业污染和城区噪声污染等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态县建设离达标的差距较大,任务十分繁重,农村面源污染较为普遍,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环境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环保是基本国策,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全面性、战略性的大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从欠发达向后发展的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切实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所在,必须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实施可持续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的相统一,坚决杜绝吃子孙饭,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产生于发展并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这是历史的必然。以牺牲环境造就的发展是虚弱的,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只有把环保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保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从重经济发展轻环保到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重,从注重行政手段到行政、经济、技术多种手段综合使用,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共享和谐。

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必要条件。我县的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建设生态县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基础,县委将生态立县、建设生态作为四个战略、三个之首,充分说明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加快推进生态、和谐、小康建设具有直接的、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当前,在我县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矿产开发以及石材加工行业、竹木加工行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治,不仅会断送我们的优势,而且直接影响到生态建设的进程。必须进一步明确保护生态促发展的思想,坚定不移地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明确目标、责任和任务,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在工作中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四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环保的核心目标是为群众创建一个优美、清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留足空间。如果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环境却污染了,对群众的健康及至生存带来了影响,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就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履行政府职责的根本要求,切实改变先污染再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造福于民。

二、突出重点,多管齐下,确保完成全县环保各项年度目标和任务。

2012年将是环保工作大有作为的一年。近年来,党和国家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摆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省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大省”、“山水城市”目标,积极探索补偿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我县去年召开的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生态立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首,强调要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做好环保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条件和强劲的内在动力。

三、扎根岗位,牢记使命,切实加强和不断改进环保系统自身建设。

做好环保工作,需要一支过硬的环保专业队伍,几年来,我们在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环保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对环保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重视队伍自身知识结构、政治素养的提高,就难以满足工作和当前形势的需要。环保工作担负着保护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如果思想不过硬,作风不踏实,业务不精通,工作就会浮在面上,任务就落实不了。为此,环保部门要按照“工作效率高、服务高质量,自我高标准”的要求,改变作风,抓好落实,切实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才能不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以及人民的厚望。

一要始终坚持学习。要认真学习环保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消化吸收党和国家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结合把握我县生态建设的具体部署,深入乡村、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多思考,多分析,不断吸取新思想,总结新经验,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从而指导环保工作新的实践,促进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提供优质服务。树立全局意识,围绕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改进工作,建立”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源头参与、全程监督“的工作机制,严格依法行政、切实转变作风,树立良好的部门工作形象,积极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要进行技术储备。环保工作是技术性、科学性、前沿性较突出的领域,必须抓好环保专业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多方式培养,建设一支讲大局、懂法律、会协调、业务精的环保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环境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为发展改革、为环境保护服务的质量。密切关注环境科学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鼓励和支持环保理念创新和技术攻关,在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各项业务工作中,当内行领导和技术骨干。

篇6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充分发挥园区环保组织作用,提高民众环保参与程度

篇7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87-01

一、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三者的作用

无论是清洁生产、生态工业还是循环经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了积极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对传统的环境保护理念都是一种全新的冲击以及突破。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形势变得越来越恶劣,加强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个共同目标,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都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践行新型环保理念的重要措施。

首先,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深度以及高度,提倡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各种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协调环境和经济的统一发展。其次,提升了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许多方面,使得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活动都重视了环境保护。第三,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作用,比如清洁生产主要是针对企业层相关领域,生态工业针对企业群落的相关领域,而循环经济则主要是针对国民经济的相关领域。尽管三者之间的具体应用领域和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强化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下面就三者强调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这一共同点进行详细分析。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三者的分析

二、对传统环保理论的冲击和突破

传统的环保工作主要是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各种污染的治理上,一般都是出现了污染才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但是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则更多的是将重点放在各种污染出现之前,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生产过程中,最终实现生态、清洁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环境进行保护。最重要的是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传统的环保战略是希望通过末端治理实现清洁环境的重现,但是清洁生产这一理念本身就对传统的环保战略进行了批判和挑战。从清洁生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工作的对象是生产活动中的过程、产品以及服务。清洁生产是一种环保战略,其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依赖各种工具。当前清洁生产过程中依赖的工具有清洁生产审计、环境管理体系、生态设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这些工具都深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领域,比如生产、经营、财务、环保等。清洁生产审计也是各国使用得最早的一种清洁生产工具,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环境诊断程序,包括八个部分,即原材料、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废物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这八个方面进行控制,则可以对传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从而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清洁生产所针对的主要是单个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生产过程,是在单个企业内将环境保护延伸到企业中各个环节的过程,但是生态工业则涉及的范围更广,是在各个企业构成的群落之间,涉及相关行业中企业群落中的各个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理念以及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延伸与发展。大自然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其中的各种食物链构建起各种生物之间的网络,工业群落也是如此,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各个企业之间是独立的,但是生态工业理念中,各个企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企业的生产对其他企业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在企业群落之间都践行生态工业的理念,使得每个企业都能够使用环境保护理念进行生产,才能促进环保战略的深入发展。工业生态学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对工业体系中物质的闭环循环进行强调,在不同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物的排放找到了分解者,实现了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

与生态工业相比较而言,循环经济则以一种更高的高度和广度对国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发展进行阐述,循环经济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第一是企业层次,第二是企业群落层次,第三是国民经济层次。在企业层次上,主要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规定,即要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加强对各种物质的循环、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在企业群落层次上则要按照生态工业学的原理,建立企业群落之间的各种信息的集成,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废物的输入以及输出管理的建立,从而实现废物的科学合理处理。在国民经济层次上,则应该要实施生活垃圾的资源化以及无害化,促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消费过程中能够实施各种物质以及能源的循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深,当前各国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各国的环保战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也经历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理念,但是近年来这种理念和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各国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我国传统理念中的“先污染、后治理”就是一种典型的末端治理表现,经过各种实践发现,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分离,只能加重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负担,只有在生产过程中践行环保理念,进行清洁生产,才能够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发展。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推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过程中,资源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各国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从传统的人力、财力的竞争转变成为资源竞争。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多国家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传统的环保理念已经不适用现代社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要加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和统一,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对该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篇8

一、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内涵与特征

㈠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代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和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实质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保护地球》等历史性文件已向我们深刻揭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我国于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上正式接受了这一理论和发展战略,并于1994年由国务院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向全世界承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总战略。

现代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缔造的新经济学理论。它所追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不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空心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坚实的,是符合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的。

㈡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概括地说,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一个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高效、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发展和谐,持续、稳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作如下概念性的表达:

1、重建与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使环境与各类自然资源保持其持续支撑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3、资源,特别是可更新资源的再生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建设,同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人类在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同时,同样也要对资源和环境给予补偿,即促进资源与环境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必须真正地防止经济发展“空心化”;

5、自然可以离开人类而存在,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新时代人类的生态文化。

㈢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以国内外两个市场日益增长的绿色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发展导向,以得天独厚的优质自然资源内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为依托,以当代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优化配置社会总资源为手段,以科学的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区域布局为经络,以结构优化的生态化产业为主体,以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直辖市发展为标志,以生产具有较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名牌产品为途径,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通过经济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畅通有序、合理转换,良性循环,达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3、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达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能量与物质的高效率利用和高质量良性循环。

4、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稳态经济。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要彻底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克服和纠正那种为追求效益盲目扩大经济总量的错误做法,用一种低消耗、少污染、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全新生产方式取而代之。

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这一任务,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现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第一,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环节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资源告急的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照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下愈况,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从××市的情况看,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8.3%和23.2%,特别是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水土流失是全省最重的地区之一,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特别是东辽河干流市区下游河段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段之一,给下游四平市和整个流域带来严重影响。市区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没有达到适合居民居住的二级标准。城市垃圾逐年递增,由于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二次污染严重。引以为荣的煤炭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面临枯竭,并造成大面积采煤塌陷区。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根据专家的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可以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三,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特点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有关资料表明,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但是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占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因此,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保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逐步使我们的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第五,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主要措施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加以推进。下面,将结合××市几年来的发展谈几点措施:

第一,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必须要按照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要求,登高望远,精心谋划,结合地方实际,准确定位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市情,××确定并实施了“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的巨大成绩,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双赢”。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深化改革、全力攻坚,推进体制机制、效益增长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能够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级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市科学定位的“三大产业”,符合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要求,是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夯实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在前面讲过,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循环经济。也可以说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组成。循环经济就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符合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我市在发展“三大产业”过程中,对推进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如:以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企业集团公司,以利用废弃煤矸石资源生产水泥为主发展循环经济的金刚水泥厂,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为手段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唐××热电公司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在少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今后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要抓好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典型经验的推广。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

篇9

1、合理调节资金、配置资源作用。环境金融对于环保、生态、可循环发展的生态企业和项目优先配资的倾向,将会促进资金和资源的绿色流向,对企业发展和企业资金的配置起导向和约束作用。利于我国产业向高效、绿色方向升级。2、优先管控环境风险作用。经济人具有逐利、驱害的本性,通过这一追求可以有效避免生态金融项目风险,而绿色生态金融项目正好是环境风险极低的投资方向。可以通过投资环境金融,挖掘新商机、走向新征程。3、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作用。当局通过对环境金融的的政策扶持和舆论导向,可以促进高新生态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推动企业向环保、生态金融创新方面进行投资,规范企业健康经营,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环境金融,对于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力量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我国而言,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和鼓励技术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引导社会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刚性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态文明是对以往“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战略的反思和补救。环境金融是补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农业、低碳工业、碳金融正是环境金融的具体内容体现。3、是解决环保筹资难题、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资金需求量大、筹资难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拦路虎。环保工程如果没有金融搭台难以产生经济价值,对于逐利本性的社会资金来说严重缺乏吸引力。仅仅依靠国家政府维持环保投入常出现资金瓶颈和产业困境。而环境金融的投资能够获取良好收益和政策扶持,这将激励大量资金进入环保领域,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篇10

概括地说,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一个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高效、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发展和谐,持续、稳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作如下概念性的表达:

1、重建与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2、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使环境与各类自然资源保持其持续支撑发展的能力和基础;

3、资源,特别是可更新资源的再生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建设,同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人类在利用资源和环境的同时,同样也要对资源和环境给予补偿,即促进资源与环境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必须真正地防止经济发展“空心化”;

5、自然可以离开人类而存在,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新时代人类的生态文化。

㈡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代生态经济学是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理论基础和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实质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保护地球》等历史性文件已向我们深刻揭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我国于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上正式接受了这一理论和发展战略,并于1994年由国务院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向全世界承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发展总战略。

现代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缔造的新经济学理论。它所追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而不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空心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坚实的,是符合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的。

㈢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以国内外两个市场日益增长的绿色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发展导向,以得天独厚的优质自然资源内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为依托,以当代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优化配置社会总资源为手段,以科学的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区域布局为经络,以结构优化的生态化产业为主体,以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直辖市发展为标志,以生产具有较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名牌产品为途径,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通过经济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畅通有序、合理转换,良性循环,达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3、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要依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达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能量与物质的高效率利用和高质量良性循环。

4、生态环保型经济是一种稳态经济。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要彻底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克服和纠正那种为追求效益盲目扩大经济总量的错误做法,用一种低消耗、少污染、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全新生产方式取而代之。

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这一任务,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现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第一,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环节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资源告急的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照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下愈况,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从**市的情况看,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8.3%和23.2%,特别是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9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水土流失是全省最重的地区之一,主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特别是东辽河干流市区下游河段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成为全省污染最重的河段之一,给下游四平市和整个流域带来严重影响。市区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没有达到适合居民居住的二级标准。城市垃圾逐年递增,由于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二次污染严重。引以为荣的煤炭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面临枯竭,并造成大面积采煤塌陷区。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根据专家的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可以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三,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特点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有关资料表明,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4%,但是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占世界GDP的4%,却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的31%。万元GDP的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我国石油消费量的1/3要靠进口,世界铁矿石和铝矾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国资源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为35%左右。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因此,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保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逐步使我们的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第五,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自然灾害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主要措施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加以推进。下面,将结合**市几年来的发展谈几点措施:

第一,科学定位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必须要按照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基本要求,登高望远,精心谋划,结合地方实际,准确定位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市情,**确定并实施了“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的巨大成绩,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保事业“双赢”。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深化改革、全力攻坚,推进体制机制、效益增长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能够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级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市科学定位的“三大产业”,符合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要求,是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夯实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基础。在前面讲过,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循环经济。也可以说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重要组成。循环经济就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是追求更实用有效的科学技术、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符合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我市在发展“三大产业”过程中,对推进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循环经济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全市涌现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如:以畜牧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企业集团公司,以利用废弃煤矸石资源生产水泥为主发展循环经济的金刚水泥厂,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为手段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唐**热电公司等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循环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只是在少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循环和链接。今后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要抓好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典型经验的推广。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

篇11

同志们:

**年月日是第**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办[**]**号文件精神要求,自治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我区**年**月**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该主题充分体现了我区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党和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县环保工作在上级党政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环保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严格环境执法、控制新污染、治理污染、环保宣传和生态调查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常年奋战在环保第一线,为保护和改善我县环境做出贡献的环保工作者们和支持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篇12

盘活自身资源,做活“红、绿、古”三色文章

“红、绿、古”三色文明是永新的特色品牌,是人们休闲、旅游,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绝佳场所。

瑰丽的古色人文。永新县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招商引资开发了高士山的九大景点,其次,通过全面整合包装成生态文明的“禾山秋韵,南华天秀,九龙叠球、碧波飞瀑”等自然生态风景的旅游精品,是游客体验江南水乡风情的休闲度假的仙境,形成“大井冈”旅游圈。

经典的红色旅游。永新经典的红色旅游佳境不胜枚举,近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成五大红色生态景区,近30个系列景点,被国家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区之一。

丰富的绿色资源。永新县素有“七山林一分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6%。境内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穗花杉群集大片原始森林。据普查,被专家赞誉为“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没有围墙的物种库”。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着力构建生态、节能工业产业新格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