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0:4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9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术后管理的认识和提高,术后管理变得极为重要。临床常采用的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W.Edwards Deming)提出的,也称“戴明环”。P指计划(plan),D指执行(do),C指检查(check),A指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反复过程,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1]。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效,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我院为骨科术后管理的患者实施了PDCA循环管理方式,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的骨科术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的方案作为纳入标准[2],男119例,女91例,年龄平均(45±22.25)岁。所有患者均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平均(45±22.25)岁;实验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45±23.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比较和记录两组者生活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调查。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的生活功能锻炼评分比较结果:对照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15.06±6.31,76.52±3.24,实验组实施前后生活功能锻炼评分分别是:38.65±7.68,53.21±3.65,实施前后比较,P
3.2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康复效果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康复总有效率88%,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8%。
3.3 两组患者PDCA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情况比较,对照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65±5.32,21.35±2.61;实验组实施前后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d)分别是:28.78±4.76,20.34±3.42,实施前后比较,P
4 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医疗护理技术,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院卓有成效的利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在骨科术后患者的管理中,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 个阶段与8 个步骤,即找出问题、找出原因、 确定目标、 计划对策、 实施计划、 检查效果、 巩固成果、 处理遗留问题,它的应用确保了医疗护理服务的系统性、关联性和递进性[1]。其表现[6]:①有利于各项医疗护理目标的完成,使术后功能锻炼顺利开展进行; ②科学计划工作内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医疗护理服务和科研工作,更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的;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应用 PDCA 程序能帮助我们随时发现措施的不足,随时调整改进。利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方法理论,及时发现骨科术后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医疗护理质量逐渐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PDCA循环应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管理措施实施,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康复疗效,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PDCA循环能够改善骨科术后患者健康状况,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8-229.
[2]应莲琴,王赛君.质控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6,20(3),355
[3]张文丽.吉林大学 硕士 2007-10-25
作者单位:014030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
纽曼的系统模式其主要包括3个部分,压力源、机体防御和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1]。手术对人产生的压力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反应,反应过于强烈者可突破机体的易变防线、正常防线、抵抗防线等,损害机体结构及引起系统功能紊乱[1],从而影响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治疗过程[2]。我们应用纽曼护理模式,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年龄35~65岁。全部患者均无认知功能障碍。男50例,女50例,其中膝关节表面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0例、股骨头置换14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44例。随机将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诊断、治疗、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措施,术后回访。干预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为指导采用自编的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单准确评估压力源,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并确立问题,得出护理诊断,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三级预防维持基础结构和正常防御功能,帮助护理对象安全顺利的渡过围手术期。①评估压力源:在纽曼系统模式中,人被定义为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的一种整体系统[5]。通过术前与患者的接触,对患者承受的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确定护理诊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焦虑的原因: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少,担心手术预后及失败,担心费用高及家庭经济状况,对生活和工作能力表示担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等;②确定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焦虑程度减轻,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疼痛程度减轻;③制定护理措施:一级预防措施:在纽曼系统中,一级预防是指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是保护正常防御线增强弹性防御线,防止手术患者压力源侵入,采取减少或避免与诱发因素接触。措施包括手术室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评估患者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指导术前饮食及禁食情况,做术前一些相关的健康指导,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医生,手术过程和效果及注意事项。并且介绍手术成功者的事例,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减少术前患者不利于手术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二级预防:重点是增强内部抵抗机制,减轻或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二级预防是整个系统的最内层,增强识别机制以及强化抵抗线是此阶段的重点,也就是对手术患者护理中早期发现问题和积极采取护理措施。①增强自身识别机制: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有不同的反应,预防患者由于紧张而导致不利于整个手术过程的因素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关键在于护士早期观察发现、早期干预,做到提前预警;②强化抵抗线:a针对患者术前的心理反应由访视护士迎接患者,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陌生的压力。移动患者上手术床时动作轻柔,保暖遮挡,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告知患者。协助摆放麻醉,巡回护士守护患者旁给予抚摸安慰消除患者的各种复杂心理,保持机体的稳定性。手术摆放时给予保护垫防止压伤,及电刀烫伤;b为患者手术切口消毒时要防止碘酒灼伤患者其他处的皮肤,保证消毒合格,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术中严格监督无菌操作,预防感染;c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对器械的撞击声给予告知和解释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加强支持治疗,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三级预防: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及家属协助预防应激反应重复产生,使得个体系统达到再适应,并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①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根据患者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员的态度给予支持和鼓励,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手术。
1.3 评定方法 焦虑评定采用焦虑自评表(SAS)[3],疼痛程度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4]。满意度调查采用自编满意度表,焦虑评定为患者决定手术及术前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各1次,疼痛测定时间为术前访视后,患者手术后3 d。手术后第3天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近似正态,各组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计,组间采用以χ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比较(例,%)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决定手术后进行的首次焦虑水平评定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水平在手术室护士访视后和手术后3 d均较对照组在手术护士访视后和术后3 d的焦虑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 d疼痛程度所占百分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本资料说明,经过应用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对疼痛的感觉轻于对照组。表3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满意度构成比,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纽曼系统模式是将人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完整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并维持平衡,其主要是考虑压力源对人的作用及如何帮助人应对压力源。纽曼系统模式要求护士准确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压力源及服务系统对压力源的反应,采取三级预防的干预。在健康改变的情况下,各种因素都会成为应激原,而手术本身也是应激原,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急刺激。骨科患者因急性创伤或由于长期的疼痛,关节功能改变等因素,是各种应急反应尤为增强。因此,将纽曼系统模式运用到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纽曼系统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减轻术前及术后的焦虑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术,轻松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 .
通过四周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病人的评说和询问。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雾化吸入、创口引流管、轴线翻身、吸氧,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输血、灌肠、叩肺,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科新进展,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骨折治疗仪、心电监护仪、微泵、脉氧仪)。
(4)熟悉各班职责。
(5)熟悉骨科各种常见石膏绷带术、牵引术、小夹板术的配合与护理。
(6)熟悉骨科常见病的看康复护理。
(7)掌握病历书写,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8)参与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病历讨论及教学查房。
(9)参与病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
3、分层次培养人才
中专生以加强三基训练和专科护理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为主;大专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以拓宽知识面,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在整体护理方面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为主。本科生除了做好三基训练外,重点抓好整体护理的实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护生在科室实习时,每周要接受1次单项技能和理论考试,出科时要进行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带教目标如下:
3.1中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各种铺床法、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的要求及分级护理的内容。熟悉病区饮食管理,掌握中医饮食宜忌,重病人鼻饲法。掌握T、P、R、BP测量与记录。基本掌握中医对舌苔、脉象与疾病观察以及医嘱处理。(2)掌握口服给药法以及药物的保管、领取、配药、发药要求与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注射、六项无菌技术、灌肠、氧气吸入、吸痰等操作。冷热敷的应用与禁忌证及注意点。了解掌握各种标本收集法。(3)掌握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和药物过敏试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外敷料的观察和护理、各种引流管的处理和观察,掌握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方法,学会观察术后病人各种不适,能及时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观测项目,学会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配合抢救和及时记录。(4)掌握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常规,如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患肢血运的观察,骨牵引、截瘫病人的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包括骨科备皮、无菌导尿、骨牵引针处点酒精、对长期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骨折病人的搬运、正确的牵引力线、牵引重量,能对骨折病人、截瘫、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功能锻炼。基本掌握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5)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护理诊断,为病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实施整体护理。
3.2大专生带教目标:(1)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为主。
3.3本科生带教目标除掌握上述护理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1)应用护理程序对专科常见病进行整体护理,学习沟通技巧。参加护理查房,提出护理措施。(2)对所管床位,每周参加主治医师查房1次,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配合医师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查房。
二、计划
1、排班:实习生入科第一天介绍,护士长排班指定带教老师,跟二周责任班和二周其他班,如治疗班、护理班、主班、前夜、后夜班。实习生各个班次的职责参照带教老师各班次的职责完成本班工作。
(1)责任班职责重
点完成应用护理程序对所管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里护理、病情观察(包括并发症)、功能锻炼、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完成各项治疗及出入院、手术病人的护理。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及处理、各种麻醉后护理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连班职责重点完成配液体、做皮试、查对医嘱工作。
(3)办公班职责重点完成正确处理医嘱、摆放第二天的静脉输液、接待新病人。
(4)辅助班职责重点完成铺麻醉床、测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护送手术病人。
(5)前夜班职责重点完成交接班、急诊病人的护理、核对·液体、抽血标本的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6)后夜班职责重点完成静脉抽血、晨会交班术前准备、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2、小讲课结合临床病例每周一次。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儿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骨折患儿30例,其中男16例,年龄2~10岁,平均6岁;女14例,年龄2.5~8.5岁,平均5.5岁。所有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儿童骨折的诊断标准,且未出现特异性疾病。患儿在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期间均有家属陪同,并安排专门的儿童骨科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同时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记录。儿童骨科护理人员共15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29岁;本科8名,专科7名。
1.2方法选取本院儿童骨科的专业护理人员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性护理。同时,针对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善对策。
2结果
通过对30例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可知,影响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儿童骨科护理工作所引起的护患纠纷严重地影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进程[3],因此,加强对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供一定的依据。
3.1影响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3.1.1由于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同时,部分患儿难以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因而容易导致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产生误解。通常说来,患儿应该遵守医院的相关制度,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患儿家属往往会擅自离开医院,或者拒绝给其子女进行特殊检查。尤其是部分家属对其子女十分爱护,对正常的护理工作不熟悉,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极其挑剔,因而极易降低家属的满意度。
3.1.2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会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造成影响。如少数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病情观察过于疏忽,患儿出现不适反应未及时地通知相关医生,从而耽误患儿的病情治疗,以至于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3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差异可能对儿童骨科护理的满意度产生影响。比如护理人员未及时地巡视病房、给患儿打错针或加错药等,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从而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4由于儿童骨科护理工作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因而需要护理人员集中注意力。如果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最终极易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1.5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薪资待遇问题、医院管理等也会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造成影响。如少数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会将患儿的隐私当做谈笑的话题。部分患儿由于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因而容易发生坠床、烫伤或者触电等安全事故。如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则极易引发护患纠纷。
3.2提高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的相关对策探讨
良好的满意度是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认可[4]。因此,为了提高儿童骨科护理满意度,作者认为各大医院及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2.1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为患儿家属详尽地解释有关常规护理工作事宜,以争取患儿家属的配合,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儿童骨科相关疾病,常常需要结合有关手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地缓解患儿家属的忧虑,并正确地指导患儿家属配合临床治疗和临床护理的方法。同时,医护人员在与患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群体的特点,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医护人员可适当地为患儿准备一些可爱的玩具,或者为患儿编讲小故事、播放音乐等。通过建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确保儿童骨科护理工作的程序化和人性化。
骨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在医学水平和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骨科手术不断运用到骨科患者的治疗当中,对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痊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常常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切口感染,使得患者的切口引发炎症和疼痛,为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1]。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在患者手术后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2]。我院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和预防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具有较大突破,对于了解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发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我院于2001 年 1 月―2009 年4月收治的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对于其中的16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病原学资料的研究,以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如患者年龄、不同手术切口类型、实施手术的时间长短、不同手术部位等。其中,所有切口感染患者经诊断标准确诊为切口感染。同时,以我院于2009 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通过对患者采取预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1.2护理方法
通过掌握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术后切口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当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者患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保证患者的清洁,保证患者的血液流通,同时,在引流管方面,应保证其固定。对于老年患者,应当保证患者的营养补充,确保其正常健康的饮食,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并为其切口的康复提供营养保障。另外,应当为患者提供预防性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患者切口感染。还需注意的是,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用品的清洁和医院环境的消毒清洁,以有效避免病毒和细菌侵入患者切口处,降低患者感染发生概率。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2来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以及手术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同时,Ⅲ类手术切口以及手术部位为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3 切口感染率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并无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 2.5%(16/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因其为开放性伤口,很容易因各种因素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3]。作为骨科手术当中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不仅使得患者骨科临床治疗效果大大削弱,还会因治疗时间的延长和治理费用的增加而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4]。为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使得患者能够快速康复,避免切口感染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身体上的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以及手术时间在三小时以上的患者切口感染率较高,Ⅲ类手术切口以及手术部位为腰髋部及以下部位的患者切口感染率也较高。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预防护理。同时,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概率,为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巨大保障。因此,应当对骨科手术进行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使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巍.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1(04):32-3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25-02
护理工作作为骨科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随着人们对人性化的重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开始得到贯彻[1],其中安全护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护理内容。安全护理作为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护理工作本身涉及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当中难免夹杂着一些不安全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对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威胁[2]。因此,在骨科创伤护理过程中,需要引进安全护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为对安全护理在骨科创伤中的意义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该研究中,该院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引进了安全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该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40例。年龄范围为27~77岁,平均年龄为47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有50例,高空坠落有23例,重物砸伤有20例,其他原因有7例。骨折类型包括四肢骨粉碎性骨折、骨盆骨折、腰椎骨折、颈髓损伤、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其他骨折。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1.2.1 心理护理 骨科创伤患者在心理以及情绪上,难免存在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还需要落实心理护理。首先需要与患者多加交流和沟通,态度保持热情和积极,从而感染患者的情绪,建立更为稳固护患关系。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安排进行指导,从而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激发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乐观积极的情绪,消除内心的消极情绪。
1.2.2 跌倒坠床的预防 骨科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室环境进行相应的设置,保证室内光线充足,走廊增设防滑提醒标志。患者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陪护。患者在入院时,需要对其进行评价,对容易跌倒的患者需要重点看护,病床增设床栏进行保护,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约束带,并嘱咐患者家属进行24 h陪护。患者的日常用品需要摆置在易及处。床头安置呼叫器以及放坠床的标志。嘱咐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要及时告知家属以及护理人员进行协助。
1.2.3 压疮预防 骨科患者因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压疮预防。对于长期卧床且无法自行翻身的患者,需要增设减压装置,比如气垫床、电动床或者充气床等。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翻身频率进行控制。
1.2.4 自杀预防 对于存在自杀意向的患者,需要实施24 h陪护,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患者的举动和言行,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汇报。锐器、绳索以及绷带等需要摆置在患者不易取及的位置,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
1.2.5 深静脉血栓预防 血流的瘀滞、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膜受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对于血流瘀滞患者,需要采用间断气囊以及弹力袜进行压迫,防止深静脉的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促进血液的流动,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能够自行活动的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进行适当肢体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无法活动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血液的流动。患者尽量采用上肢输液,穿刺不宜反复进行和动作过大,防止血管内膜受损,抬高患者患肢能够改善水肿对静脉的压迫。对于血沉较快以及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必要情况下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1.2.6 泌尿路感染预防 导尿管的置入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导尿管型号进行选择,并落实无菌操作,引流保证流畅无阻碍。留置过程中,需要采用封闭式导尿系统,从而减少细菌感染的机率。对于疑似存在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诊断,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7 导管护理 各类导管需要固定妥当,并留取适当的长度,从而有利于患者进行活动,固定点设置在患者不易触及的位置。对于存在躁动情况的患者,需要对双手进行固定,防止其拔除和牵拉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情况,对出现导管脱落的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加强病房的巡视,对导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1.2.8 报告制度 当班人员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请教资历较深的护士。收集前1 d查房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在节假日期间,需要指定相应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并在下班前对当天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比较[n(%)]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情况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开始不断发生转变,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开始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3]。
骨科创伤患者由于自身的肢体功能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因此存在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改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因此,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必要引进安全护理。骨科患者本身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以及行为言语[5],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之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6],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效发挥护理工作的作用[7]。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提高护理水平,加深安全护理的意识,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8]。在此次临床研究中,该院对收治的100例骨科护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进行干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晓茵,吴鲤霞,陈超红. 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865-867.
[2] 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3(21):102-103.
[3] 王纪云.骨科住院病人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2(2):120-121.
[4] 郑晓芳,叶晓明.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15):98-99.
[5] 张秀荣.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防范护理差错[J].全科护理,2010,1(3):218-219.
[6] 刘桂琴.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2(4):259-260.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病患病率亦有所上升,多数精神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发生意外常常难以防范,该类患者往往有伤人、打架、毁物或自残、自伤、自杀、跳楼等异常行为,伤后一般第一时间收治骨科病区,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创伤。我科自2011年~2014年共收治16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014年精神病住院部骨折患者16例,均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3)[1]。家属也没有隐瞒精神疾病史的患者的家庭。男11例,女5例。3例桡骨骨折,锁骨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腰椎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3例,3例掌骨骨折。
1.2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骨折患者的依从性精神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及随访的患者,在护理的依从性的基础上,将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0例完全遵守,部分依从4例,不符合2例三组患者合规性通过χ2的比较分析。
1.3结果 对16例住院患者在急诊室的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简单清创或可以简单地使用石膏夹板外固定及牵引治疗,在急诊室或床处理患者;部分骨折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针钢丝内固定,简单有效。坚持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入院后根据临床疗效分为三组好、中、差3级。对多组平均Ridit值的使用。
2 讨论
精神病患者一旦骨折断裂,因为穷,处理方法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恢复,所以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尽快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合规是指患者依从性的医疗,护理和指导遵守或完全遵守应该是指患者充分的医学和护理[2]。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其特定的疾病的患者,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身体。为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与患者的恢复,我科临床工作中主要采取措施。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尊重和照顾好患者,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明病情在卫报的同时,获得家长的合作;和注意事项必须匹配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以确保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使患者有亲密感和安全感,从而提高依从性患者的护理。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骨折断裂位置、颜色、温度、溶胀度、固定,静脉充盈的观察,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保护骨折部位,防止患者自己因为混乱和删除设备,如异常随时问医生给予治疗[3]。发现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症状,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精神症状导致骨折创伤加重
2.3生活饮食护理 通过援助,如提供宽松的内衣,以确保无障碍的病房,避免碰撞、拥挤、嘈杂,而且与其他患者,防止被动损伤;饮食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肪的美味的食物。
2.4骨折治疗护理 除了一般的骨科常规护理,重点加强肢体固定及功能锻炼。精神疾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骨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而在5例外固定松动疼痛的刺激,与穷人的功能锻炼的一些情况。因此,加强固定和镇痛治疗的受影响的肢体,必要给约束以保持功能;护士应帮助患者与被动运动,主要包括局部肌肉固定和上下关节的运动,也包括非固定的肢体运动的近端和远端肌肉和关节,而给站起来,吹气球等并发症的预防。根据不同的情绪稳定性损伤后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每天检查方法的正确性,并给予他们鼓励[4]。
2.5心理护理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关爱,心理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一些表现出极大的悲伤、忧郁、沉默、烦躁、易怒,甚至想到了自杀,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一些情绪,否认有任何疾病,除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员工应该冷静、热情的接待,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干预措施,并试图接触的家庭成员的支持;没有患者及时和民政部门获得资金支持的家庭成员。总之,早期护理干预有积极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意义在骨科,骨科护士不仅在骨科专科护理知识,也有爱心和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相结合的精神病患者的骨折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控制患者的行为,家庭和患者,使精神疾病患者配合康复和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是令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CCMD2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99-01
现代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每个科室都进行护理查房,这样可推进整体护理更好的开展,一切从病人出发的护理查房形式,使护理查房逐渐完善做的更好,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整体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按计划组织护理查房:每周五组织一次科室的护理查房,由护士长主持,每月两个骨科组织一次护理查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有意义,疑难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问,根据护理诊断及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听听大家对本病的护理见解,及时修改护理计划,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1.2 选择护理查房对象:由责任护士主持,选择骨科多发疾病汇报病例,参加的护士都要发言,提出对本病的不同看法,使大家对本种病认识了解的更多。
1.3 每周的学习都存档:科室每周的护理查房内容,都有完整的记录。
2 形式和内容
2.1 整体护理查房:把整体护理贯穿在护理全过程中,包括评估、问题、措施、评价、结果、健康教育进行查房,让护士按照护理程序护理患者,为患者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2.2 有针对性的查房:挑选骨科常见病例,对本病进行全方面的查房,既可复习了基础理论知识,又巩固了专科知识,可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对疾病有所了解。
2.3 有特殊护理病例的查房:有特殊的护理问题时,护士长根据病人当时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要点,参加护理查房的护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对本病的看法和见解,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最好的护理方法,由护士长总结评价。
如我科年龄大卧床的患者,对其进行护理查房,让护士认识到长期卧床对形成压疮及肺部感染、形成血栓的机会增加,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中的重要性,配合护士们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2.4 护理评价:护理查房结束,由护士长进行总结讲评,表扬护理查房中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以得到更好的改进。
3 讨论
3.1 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查房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查房模式,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为患者解决了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护士对骨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整体护理起到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97-03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除自身因素,手术和用药也是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是否预防性用药、住院时间等。手术切口感染一旦发生,可引起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造成终生残疾,这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因此临床上要对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引起充分的重视[1]。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22例,女98例,年龄18~72岁,平均(38.6±1.4)岁。手术类型:肱骨骨折23例,桡骨骨折39例,尺骨骨折26例,尺桡骨双骨折21例,腰椎骨折8例,髌骨骨折41例,胫骨骨折37例,股骨颈骨折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口植入内固定术。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98例,椎管麻醉78例,局部浸润麻醉44例。观察组男120例,女100例,年龄21~75岁,平均(39.6±4.1)岁。手术类型:肱骨骨折20例,桡骨骨折42例,尺骨骨折25例,尺桡骨双骨折22例,腰椎骨折10例,髌骨骨折40例,胫骨骨折37例,股骨颈骨折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口植入内固定术。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98例,椎管麻醉78例,局部浸润麻醉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两组切口部位、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方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探视人员等,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手术切口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感染率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切口感染率4.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切口感染率11.8%。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手术感染相关因素比较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探访人员等因素密切相关。切口部位位于肩颈上肢比腰胯部以下的感染率低(P6 cm的感染率大于切口≤6 cm的感染率(P
3 讨论
3.1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部位、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探访人员等因素密切相关。切口部位位于肩颈上肢比腰胯部以下的感染率低,这是由于腰胯部以下手术往往切口较深、手术难度较大致使切口长时间暴露,增加了感染的几率;手术切口越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这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切口长时间暴露,增加了病原菌感染的概率。因此这就要求术者手术操作娴熟,尽量使手术尽快完成;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率;严格的控制探访的人数也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这是由于太多的人员来往会带来许多病原微生物,且增加了飞沫传播病原体的几率,从而使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升高。
3.2 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予以全面的、合理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2.1 术前护理干预 术前对患者基本病史如年龄、临床诊断、身体状态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欠佳、免疫力低下,应该尤其提高警惕[3]。对于术前营养不良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应该加强营养支持,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增强防御能力。从而使患者对手术有较好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同时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做好备皮工作;此外术前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通过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消除其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使其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这可避免由于应激造成的对术后愈合不利的因素[4]。
3.2.2 术中护理干预 手术室中的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患者术中切口感染相关。因此应该保证手术室消毒彻底、完全清洁。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动造成空气流动加速,同时应该严格控制手术参观人员的数目,减少由空气媒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术中使用的各种手术器械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处理,达到灭菌的标准,这是预防术中切口感染的关键之一[5-6]。对于操作比较复杂、预计耗时较长的手术,应该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并使用层流手术间,避免因接台增加感染几率;手术医师,应该要求技术娴熟,这保证术野合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扩大切口长度。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手术速度;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应加强合作,顺利的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的时间;同时医护人员都应该有很强的无菌观念,进行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这也是减少切口感染率的关键之一[7]。
3.2.3 促进切口愈合的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对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率[8-9];术后保持手术切口的引流管通畅并定期换药,仔细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应该进行积极的处理,调整治疗方案,控制感染的发展;术后应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这对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促进切口的愈合非常重要;由于密集的探访人员可带来许多病原微生物,增加患者切口感染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探访人员的数量[10-11]。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予以全面的、合理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龚喜雪,卢梅芳.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1-92.
[2]朱国庆,王磊.2004-2008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78-779.
[3]许晓秋,黄钊,刘建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率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304-1305.
[4]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77.
[5]张雪梅.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9-80.
[6]马海秀.实施全程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68-69.
[7]温济英,魏凌云.围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12(7):148-149.
[8]张小红,罗丽霞.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2):301-302.
[9]陈秀丽.专科化管理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41-142.
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2-0126-02
doi:10.14033/ki.cfmr.2015.22.071
在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感染,就容易形成骨髓炎,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预防措施对行该手术的患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4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9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行无菌手术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38例,年龄16~70岁,平均(40.12±3.15)岁。根据患者行无菌手术后的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9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自身基础疾病的比例,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的平均值以及两组患者对病房环境、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1.2 诊断标准
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1.3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1.3.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年龄、体重、自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严重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肿瘤等对骨科无菌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1]。此外,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也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而男性吸烟患者、甲状腺疾病都是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的高危因素。
1.3.2 患者术前准备因素 在手术前,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患者存在其他感染灶、低蛋白血症、低氧血症、机体免疫力低等对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产生影响[2]。患者手术前备皮的时间与护理人员使用的备皮工具对手术切口感染也会产生影响。
1.3.3 医护人员术前准备因素 医护人员在手术前指甲是否干净、衣服是否无菌、手部清洁是否到位、操作时是否戴无菌手套等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都会产生影响[3]。特别是手术人员患有疖肿、湿疹、感冒以及体内携带耐药葡萄球菌等危险细菌都会造成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情况。
1.3.4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没有达到标准,消毒不严格、管理机制不完善、手术器械灭菌消毒效果差等因素也是造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1.3.5 手术过程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操作手法、操作时间长短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粗暴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造成挫伤,从而导致手术后血液运行缓慢,影响切口愈合及骨组织再生,进而导致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4]。手术操作时间过长,会增加创面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这就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此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量出血、休克、麻醉时间延长等情况,也会降低局部或机体抵抗力,而手术的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无菌观念差、切口冲洗不彻底,缝线放置不好、局部留有无效腔等情况也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1.3.6 患者手术后管理因素 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没有为患者安置引流,或者引流不畅形成血肿的情况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骨科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骨折端髓腔内出血不能止血,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血肿的情况,而血肿是细菌的培养基,这就造成了感染的发生[5]。在手术护理中,护理人员为伤口换药没有按照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手部卫生不达标,与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进而导致手术后切口部位出现感染。
1.4 观察指标
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浅表部位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热、痛情况;切口深部感染出现局部探压疼痛;切口感染患者均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血沉加快的症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身体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自身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医疗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病房环境、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的骨科手术多数需要在患者的体内植入固定物,在植入固定物的操作过程中,无菌手术过程、患者自身情况、术后护理、术前准备、病房环境、住院时间等环节都容易使患者切口受到病原菌的侵入,进而造成感染[6]。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体重、自身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病房环境、护理满意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首先,控制患者自身危险因素。骨科无菌手术多数为择期手术,因此,手术时间要选择患者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较好的时期进行。如果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应先治疗基础疾病,尤其是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保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控制相关症状后再进行手术。对于手术皮肤不好的患者,要等恢复后再进行手术。
其次,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器械敷料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医护人员手术技能娴熟,手术用时短,减少切口暴漏在空气中的时间,操作动作稳、准、轻,减少对患者软组织的破坏,保证患者局部血液运行通畅,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第三,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患者机体菌群失调,增加病菌的耐药性,因此,防止病菌侵入需要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最后,保证医疗环境无菌。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减少走动,患者病房环境卫生要达到标准,护理人员对病房要定期消毒,保证患者的医疗环境达到无菌标准[7]。
综上所述,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控制患者切口出现感染需要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提高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工作,从而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2]李欣斌.外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1):867-869.
[3]陈秋英,李建海.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3-95,98.
[4]饶友凤.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江西医药,2009,44(12):1210-1211.
[5]刘文英,刘媛,张楠楠,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89-2690.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岁;对照组同为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生命体征监测、普通包扎、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首先,入院时护理。第一,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长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休克指数;第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排除呼吸道阻塞,向患者供氧以改善其缺氧症状;第三,建立静脉通道,对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病人准备两条通道,必要时要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如果出现急性大出血休克现象,静脉穿刺常采用颈部穿刺方法;第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如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等方法;第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肤色等,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
其次,术前护理。做好术前检查工作,如心电图、血液检查;执行术中医疗人员配合工作,抢救结束要及时记录。
再次,术后护理。第一,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尿量情况。对静脉压进行观察,从而确定输液速度;第二,护理。麻醉手术后平卧,太高患者肢体,高于患者心脏,这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病人肿胀情况。腰椎骨折术平卧直线翻身,2h一次,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第三,疼痛护理。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不适及疼痛。骨盆骨折病人应该帮助其托起臀部,减轻骶骨受压程度。更换身置时要保护好患者肢体,如果肢体在上部,要防止过度转动对创面的压迫引起的肢体疼痛。
此外,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当中,还可以对患者采取并发症护理,这对于患者同样意义重大[3]。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min,X±s)
2.2两组患者满意比较
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满意比较(n,%)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预见性护理将整体护理作为工作内容,将熟练的抢救方法作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作为只要目的。应用预见性将外观预测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准,能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如骨科创伤严重患者就可以以最快速度开放输液通道,维持患者体液循环,从而赢得手术时间。另外,中度创伤患者也能够根据这种手段及早发现早期症状,从而可以瞬间判断、果断处置,从而为创伤抢救提供生命绿色通道[4]。
3.2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其将症状护理作为依据,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流程实行有序护理,这缩短了抢救患者所需时间,还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让护理科室的管理趋向于正规化与标准化。通过预见性护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建立起骨科科室的有效应急机制[5]。
锐器伤易传播血源性感染性疾病
本调查中被针头刺伤11人次,占22.0%;被安瓿割伤10人次,占20.0%;被小器械、缝针、刀片划伤7人次,占14.0%。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1]。创伤骨科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与创伤骨科手术患者较多、工作量较大、病床周转快等因素有关。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2]。创伤骨科器械种类多,如克氏针、牵引针、剥离子、电钻、骨凿、复位钳等,在操作这些器械时所需要的力量大,如受到伤害所致的伤口较深。针刺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从而增加传染病的危险性。术中对不能直视的部位,还需用手指去探查,容易被骨折断端和内固定物刺伤,以上均决定了创伤骨科医师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
防护对策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制定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档案、确定伤后追踪观察和处理等,使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及时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定期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寻求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
更新观念严格做好标准预防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强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向保护,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均视为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3],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做好各项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