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19 10:4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文化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文化的特点

篇1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很有用,能提高企业执行力、竞争力什么的,于是就请个策划人或老板自己整一些所谓企业文化,其实就是几个标语和口号,就告诉员工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企业领导者和策划者设定和策划的出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它是一种凝聚人心来实现员工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宗旨、道德风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系统管理工程,绝不是一个标语,或一个口号,也不是谁想导入谁就就能导入的,她一定要有一个实践和认同过程。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六大特点

一、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例如笔者曾服务河北的一家食品企业,这家老板口口声声讲民主决策,事实求实,要员工讲实话,可事实上老板在民主决策之前自己早已专断,民主只是走走形式,所以后来导致老板不发话就是民主决策了事情,哪怕屁大的事要他作决定,否则大小事都干不成。你说老板的这种主张能得到认同吗?答案是肯定的,最后得到认同是在老板面前员都学会了说一套作一套的工作行为。

二、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三、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四、简约明了,令人心悦诚服;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儿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这些沟通语都很简洁易懂,而令人心悦诚服。说道这里笔者又想起一个策划咨询公司在给一家企业提交企业文化方案,其中有这一理念 “精进更进阶”看起来也很简洁,但进行测试时,很多员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不但做到简洁易懂,还要令员工心悦诚服。

五、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记得美国管理学家说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最有力竞争武器,而且是不可复制的。

六、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说来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引力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合作伙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去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力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员工自觉的按照企业要求去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的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篇2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就是说,每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无 论从形成或发展,从内容或形式,都无一例外地受到 其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 习俗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另一方面,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特点。所以说,时代特点造就着企 业文化,企业文化也反映着时代风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在知 识经济来临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革命和网络经济使市场呈现全球化,自主 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由此,人们的价 值观念和行动准则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新时期的企业文化与工业经济中传统文化模式有很大 程度上的差别。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市场经济是竞 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死亡)。要使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不断创 新。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差距。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 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所以,创新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使企业经营环境一夕数 变。为了在严酷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企业必须适应外界变化的环境。在剧烈变动的时代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大胆创新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 能迅速改变的人。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重要的资源,“智能资 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 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应用,知识已成 为时展的主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由此,核心人才成就 企业的命运。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占全部人员10%至20%左右的核心人才是企业 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核心人才,因此,核心人才管理成 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理念的不断创新,时展的要求促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新时代的企业 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使企业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倡导 “自主创新”是关乎国家发展强盛之大计,已成为上下之共识。

二、人本文化

所谓人本文化是指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主张企业经 营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的中心,也是企业的中心。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一切人 间奇迹的源泉。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所以,企业文化也必须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人本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地位上,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没有选择工 作的权利,处于从属地位。而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要求出发 ,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发展到员工占主导地位。所以说,人本企业文化就是 确立人在经营中的主体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而拥有知 识的人自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在企业人力资源聘用中,人才选择企业,企业渴求人才的 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价值准则、精神道德、经营管理、行为规范等是依靠企业全体员工共 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只有广大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尊重和 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的作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广大员工的文化。

三、学习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新形势下,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这必然使企业 要求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人才。对此,通过培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新的企业资 源和市场,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企业组织的学习是要求终身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不断提升人生价值,增强学习能力,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人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种学习必须是体现工作、学习 的一体化,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学习强调学习要 有创新成果,学习后必须要有新行动。这种学习的方法,一方面企业文化要强调自主学习的 重要性,鼓励主动学习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员工能获 得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工作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高的效 益,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

四、团队合作文化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滔滔江水,滴水聚之。这说明人多智慧广,个 人只有融入到一个出色的团队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一个能不断为 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团队才能更有活力,取得更大的成绩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学识、精力有限,只能向专而深 的方面发展,成为专门人才,不能向深而博的方面发展,成为通才。每一件事,每件产品均 由多人共同协作完成。所以,在社会分工方面,个人性逐渐消失,整体性逐渐突出,提倡“ 合作、合作、再合作”,换句话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有人曾经把团队 比喻成水桶,把团队成员比喻成木板,水桶的贮水量取决于水桶最低的那块木板的高度。由 此可知,团队效能取决于最矮的“木板”,即其效能是每个成员之间的乘积关系,而非加减 关系。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将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 的推动力,从而提高团队的决策智商,提高团队效率,更好地发挥成员的才能。

五、竞合文化

在新形势下,竞争与合作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只有让人活,自己才能活;合作高于竞 争。

新形势下,商场非战场,而是生态系统。传统的旧观念认为:商场就是战场,是竞争中的企 业、企业各部门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的新观念认为:商场是生态系统,商 业由各种共生关系组成,其目的在于开发市场,建立共生互惠关系,即企业的经营使人人受 惠,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篇3

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的理论,在烟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烟草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烟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它也是烟草企业在现代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规律,深入的分析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特点与规律,能够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规律

烟草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根据对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提升阶段。烟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中必定会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企业理念与企业精神,这些理念与精神是支撑企业员工思想的重要保障。现代烟草企业在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中的这些理念与精神,提升企业内部中理念与精神的层次,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企业内部中的理念与精神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使其往更深层次的方向的发展,这也就是每一个企业中所特有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区别与其他企业的重要依据。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深化阶段。在烟草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深化阶段中,需要推动企业精神往更深次的方向发展,将企业精神贯穿于企业所有的运营环节中,对企业内部中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与教育,使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将企业精神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营这一过程中。企业精神在发展与深化阶段中,要将企业精神上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应该遵循的一种企业理念,对企业精神进行视觉化、文字化;然后还要将企业精神在企业内部中进行宣传,在企业内部中开展与企业精神相关的教育活动,是企业内部中的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的理念,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准则。

企业文化的理念化和精神化阶段。烟草企业文化中的设计与提升阶段,还有发展和深化阶段,通过视觉化、标语以及口号等一系列手段,将企业文化显现出来,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中的宣传与执行。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企业文化会成为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以及标准与要求,企业内部员工会遵循企业文化进行工作,这就是企业文化中的精神层面。

如果只是在形式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那么就无法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当企业内部员工的构成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的建设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只有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文化建设之间保持一个相适应的关系。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质,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取得成功,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与社会文化保持一致性。

烟草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与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相适应。企业文化,是从企业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中产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重视与企业发展状况保持一个相适应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企业发展规模、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背景等。

烟草企业内部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员工,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中所有的员工一同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规划,所以要充分的调动企业内部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企业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事项,可以有效的被企业员工认同,还能够确保其合理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性工作,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需要经历诸多考验、关卡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将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中一些事项上的变化会影响着一战略目标,所以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设立一个新的目标,使用新的方法来引导企业内部员工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企业文化的建设适应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将促进烟草企业长期发展作为建设目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内部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例如:经营管理方式、产品开发与调研、市场竞争、员工素质、企业形象以及技术水平等一系列方面,影响着企业发展目标能否得到有效的实现,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每一个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获取的成果,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检验,主要的检验标准就是:能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推进企业持续、平稳的发展等。

三、结语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规律,掌握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特点,尊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规律,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目前,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已全面推开,我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改制后,媒体由原来享受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变身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媒体企业不仅要面对众多其他媒体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中国的传媒企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它有着特定的环境和背景。转企改制以后,传媒企业作为新的市场主体将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此时,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传媒企业的灵魂和价值取向所在,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现代传媒企业的发展,关键是靠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只有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推进文化强企战略,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变化

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变化随着传媒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媒体的体制、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的变化。转制后的媒体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与国外传媒产业相比,中国新闻传媒业具有多重属性与功能,传媒产业的形成有着极为复杂的过程。媒体不仅要承担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职能,还要承担社会职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同时,作为企业,媒体要自负盈亏从事经营活动,以使自身生存并发展下去。因此,传媒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传媒企业发展的运营机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运行管理制度,并建设好符合现代传媒发展新的企业文化。

2.员工团队的变化。改制后,媒体不再是只进不出的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员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心态、情绪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传媒企业的稳定性、凝聚力受到影响。传媒转型后,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团队结构的复杂性带来了企业的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使之充满多重性和差异性。

3.市场竞争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一是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挟传播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迅速崛起,不断分流原来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对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挤压。二是传统媒体间同质化竞争,造成可替代性与微利化趋势,覆盖面、渗透率和影响力持续下滑,强势媒体对弱势媒体的排挤和压制。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使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二、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内容

1.构建员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人是社会和企业的主体,传媒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发展战略的体现,是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行为的规范的要求,更是传媒企业每个人共同价值的追求。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将企业发展和员工的发展,企业愿景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合力创业、兴衰与共、责任公担、利益共享,让员工成为企业财富和价值观的创造者、获益者和传播者。

2.强化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固然是以人为本,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新的内涵,概括来说,就是要立足企业员工,面向广大读者(消费者)和客户,三者不可缺失。企业文化的主体是员工没错,但媒体改制后,它的市场主体是读者(消费者)和客户,报刊产品、服务对象乃至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受到读者(消费者)、客户和社会的认可,是传媒企业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要打破过去企业文化中只关注企业员工本身的误区,树立全新的三位一体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赋予现代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与使命。当这种新的企业文化能够直接影响员工乃至它所面对的社会人,能够超越行业、区域甚至国界时,这种企业文化才会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才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形成有效的机制和载体。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员工的行为规范需要与传媒企业的运行管理结合起来。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建设相应的企业文化。创业初期,提倡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期时,需要创新发展,关心员工生活,提供切实的福利保障,形成企业创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利润增长共享的机制。

企业文化是继人、财(资本)、物(物资)及知识之后的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企业文化需通过有效的载体平台和科学手段,贯穿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如对于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期权激励;对于专业技术管理骨干,进行培训深造;对于优秀员工可实行特殊奖励;对于普通员工,通过入职仪式等形式,以增强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得以有效传播和推广。

三、现代传媒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1.经济特点。现代传媒企业的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必要大力投资培育设立诸如“人才基金”等类似的专项基金,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让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生活、工作和未来发展当中。

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iHome”置业贷款项目解决员工购房困难,创立“阿里巴巴教育基金”,用于教育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相关教育机构共同办学,帮助普通员工解决子女的学前和小学教育的问题,以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也采取提供股权、期权的激励措施稳定员工队伍。

共同的价值观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会使员工受到尊重,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2.文化特点。现代传媒企业是知识人才集聚的地方,员工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修养,因此它的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必须紧紧围绕企业员工的特性来建设企业文化。传媒本身就是在传播文化的取向和社会价值观,影响着受众和公众的价值取向,因此,传媒企业要对宣传内容有正确的把握,正确地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文化是传媒的灵魂。企业文化应将培养员工的文化素养和修炼为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传媒人成为文化人或更多地具备文化品格,“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就是传媒人与传媒企业的文化关系。

企业文化同样是需要经营的。企业领导者真正重视尤为关键,领导者的文化素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只有把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考和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和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3.企业特点。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传媒企业的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与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有其独特的规律和个性,并受企业的约束和规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有权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必须融入企业的整体文化,遵循共同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措施和载体平台来保障,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企业文化。作为每个员工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存在,企业文化应对员工的行为发生约束作用,它是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取向上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方延明.新闻文化外延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31-01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它为大多数成员所接受,并用以教育新的成员(埃德加・沙因)。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它包含了企业的精神、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能够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经营行为体现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为一个企业持续进步和长久生存提供强大动力。

人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必然根植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同样深受该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总体上表现出不同于他国企业文化的明显特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交流与合作(比如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早已超出国家疆界的限制。

二、美中企业文化的特点

(一)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个人主义。这里个人主义并不带有通常意义上的贬义色彩。美国企业文化尊重个人价值,努力发掘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为个人价值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平台是其意义所在,个人把组织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工具。

2、理性主义。突出体现在制度化、标准化和重视契约上。美国企业注重制度化管理,企业规章制度健全且细致,各种活动都由制度来规范,甚至工人作业过程中的具体动作都加以标准化。

3、务实精神。重效果而轻形式。所分派的任务,只要能完成,其过程和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对员工的评价依据是其成绩,而不是是否守纪和努力。在员工的提拔上,业务能力是最主要的标准。

4、创新精神。美国商界有一句流行语就是“创新,否则灭亡”。为了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敢于尝试和冒险,而不是抱残守缺。企业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只要方法被论证具有可行性,即使遭遇失败也虽败犹荣。企业研发投入占利润比重高于一般国家,使得美国企业每年的新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量的比例名列前茅。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推崇集体主义。个人只是集体的一个分子,必须与组织的其他成员密切合作。提倡为了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企业鼓励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树立主人翁意识,即所谓“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在二者关系上,集体处于主导地位,个人处于从属地位,为集体做出贡献是个人的价值所在。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个人对组织有强烈的依附感。

2、伦理道德和经验主义。对企业行为进行评价,往往以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作为基本准则。管理讲究人性化,办事讲人情味,多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提倡依靠自觉性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制度的执行允许存在“灵活”性,决策者个人可能会因“例外”而把制度“灵活”掉,存在着较多的“人治”特点。

3、追求稳健的作风。在机遇与风险面前,更多的是对风险的考虑。有时一个利润回报率高的项目,很可能由于不确定性强被否决掉,要么由于花费很长时间反复加以论证,措施良机。

三、美中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

企业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底蕴必然首先来源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而,通过分析两国传统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可以找到美中两国企业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美国企业文化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创新精神,也正是美国文化中主流价值观念的内容。这些特征的形成根源大多可以从美国的清教主义中找到。可以说,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根,它从各方面深刻影响着美国的思想和文化。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集体主义,对应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中国所处的自然环境基础之上形成的农业经济,决定了农村乡社自古直至近现代,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这导致以家族为本位的整体主义贯穿于中国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

篇6

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关于新经济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新经济时代主要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网络发展和信息共享为主的信息时代、以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向新型管理模式转变的革新时代和以知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知识时代。

一、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

早期的企业文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企业管理者文化”,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后期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但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比较片面,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停留在“制服文化”、“墙上文化”、“口号文化”的层次,许多企业在确定企业文化时也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追随一些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1.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3.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孟要性更为突出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某种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且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的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同类型的竞争企业面临的社会消费环境相同、竞争压力相同,而企业的科技发展力也极易被竞争者仿制甚至升级,可以说信息时代使得企业在外部竞争力相似的情况下必须发展内部驱动力,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正是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核心。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当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作为其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么员工便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其个人的事业,从而摒弃那些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的行为方式,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增强企业的免疫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2.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

首先,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单纯地以物质金钱作为回报已经难以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硬件,企业要吸引并且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本就必须依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在用人的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知识的更新培训,同时要给其员工以人性化的管理,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把其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其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管理方法,从而与企业内员工达成和谐共处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

3.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篇7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56-01

一个煤炭企业改制重组强强联合的过程,就是改制后重组企业深度融合再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与规律研究,强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深入宣贯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对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打造百年老字号,从而实现重组后企业更高更远更大的发展目标起到很好的助推和基础作用。

就煤炭行业的重组而言,每一个企业重组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企业的更加强势发展。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是需要花大气力去认真解决的大问题,解决好了,企业重组的目的就能达到,可倘若解决不好,企业重组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会走向失败。因此,积极进行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与规律研究对煤炭行业改制重组的成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煤炭行业的改制重组要想达到更加强势发展的目的,实现重组后更高更远更大的发展目标定位,首先要做到煤炭行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企业的改制重组,不仅仅是几个企业简单的单位、技术、资源、产品、产值、人员等“硬环境”的表象集结,企业规模形式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有形到无形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全体员工真正在思想上对重组企业的“灵魂”――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只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认知认同和践行企业的先进文化,才会同德同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企业改制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已是被世界范围内多个企业重组证明了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而要使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都同德同心,那就必须在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的全方位提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把企业的先进文化推而广之――诸如自觉地学习、强化意识教育、领导的言传身教、企业自身发展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等,让其深深根植于员工沃土,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入脑随心,成为员工自觉践行的真善美的标准和核心价值观。一句话,使员工的自身素质不断地提高,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利益中、企业的发展进程中。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最本质的东西。 企业的员工应深刻体会、真正感悟、全面认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强势的、长期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本质性、不可或缺性,只有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底蕴,才能使这个企业在经济大潮中风正帆满,劈波斩浪,不断前进。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企业文化这种精神能量一旦被员工认可和自觉践行,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能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种对企业“灵魂”的认知认同,促使员工从心底里迸发出真心热爱、忠诚、感恩自己企业的最真切情感和主观能动性――而员工真心热爱、忠诚、感恩自己企业最真切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潜意识的自觉发挥,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对员工长期的影响、熏陶、培育的结果,是企业员工高素质的具体体现。

先进的企业文化、优秀的领导者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获得成功、进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先进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先进文化是通过优秀的领导者和高素质的员工身体力行才能去实现的,只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优秀的管理者+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百年老字号的根本所在;才是企业成为“高尚、卓越、受人尊敬”、实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愿景的根本所在。而要使企业员工具有高素质,就必须有被员工所认知认同的本质的东西――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自觉践行她,做到“人企合一,善行成器”。

优秀的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意识,洞察形势细微变化的眼光,是高瞻远瞩、团结奋进、勇于开拓、求真务实、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班人,能够带领广大员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审势而谋, 顺势而行,乘势而上”,是企业实现更高更远更大目标、持续安全高效发展的领导核心 ;而高素质的员工是践行企业文化的基础,员工的高素质,体现在员工对先进文化理念的认知认同、身体力行上,体现在企业员工用卓越的工作去诠释上。高素质的员工,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心存责任感、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决的执行力,勤奋工作,忠心耿耿、执志不渝,勇于创新,知难而进,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有卓越的表现,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其次有很强的使命感。高素质的员工,会把责任挑在肩上,把使命牢记心中,心中有使命,胸怀大目标,履行职责,恪尽职守,工作中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三是充满激情干工作。工作激情同工作效率成正比,高素质的员工常常在工作时充满激情,会对工作产生热情和,展现出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激发出干好工作的潜在能量和冲天干劲,不论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敬业爱岗、用心做事、争创一流的意识来;其四是心存感恩之心。高素质的员工对待企业忠心耿耿,体现在“企业为我谋岗位,我为企业做贡献”上,感恩企业,感恩工作,把企业当家,爱工作如命,顾大局,识大体,心无旁骛的干工作,把企业的兴旺发展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脉搏与企业发展频率同振,心脏与企业前进脚步共动,争一流,创高效,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回报企业、回报自己;其五是干标准活。高素质的员工工作中追求尽善尽美,善始善终,高标准,严要求,反映在工作流程的精细化,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工作责任的制度化,工作质量的标准化,工作意识的自觉化等方面,高标准的工作境界和状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凸显出来。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有效保证,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践行企业文化的基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做铺垫,去熏陶,没有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厚积淀和核心价值底蕴,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就无从谈起;而干部职工素质低下,心胸狭窄,缺乏大局意识,和企业貌合神离、心存异己,就很难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认知认同,也很难实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企业强势发展、打造百年老字号就难以实现。

篇8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113—03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各国经济突破国界实现无国界经营,然而,无论生产还是服务,只要涉及管理的国际性问题,都无法避免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经营的最大障碍。跨文化管理就是对这种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冲突进行交叉管理,通过对多种文化采取一系列的包容、创新、融合的管理方法,创造出企业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一、跨国企业管理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文化体系的包容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跨国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多文化的机构”,其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包容不是进行简单的多种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进行融合,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商业运作。

(二)文化行为的学习性

跨国企业在其跨国经营中,需要不断面对新的国家、新的地区和新的文化,需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企业除了学习别无他途,而且这种学习不同于一般企业学习的特点,它是一种跨文化学习。一方面,跨国企业是一个跨文化组织,内部多元文化的差异和隔阂,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进行跨文化的学习,才能促进内部人员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有效合作;另一方面,跨国企业面临的是不同文化的世界市场,只有不断进行跨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条件下的市场特点、政治经济特性以及竞争与合作者的行为方式、消费者的生活习俗等,才可能在跨国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三)文化特质的创新性

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文化的发展在于创新。跨国企业文化特质的创新性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创新,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化上的超越和创造;二是创新的文化观念,即在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崇尚不断创新的理念。文化的创新性对于跨国企业不断适应新的挑战、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作用,而跨国企业组织形式和人才的多元化,导致跨国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活跃性和多样性的特性。

(四)文化形式的网络化

跨国企业本身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环节和多要素的庞大网络,不同层次、不同企业的文化也具有不同特点,跨国企业的多元性、分散性的时空状况需要一种有效的网络才能有机联结起来,形成既有差别、有特色又紧密联系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内容联结的网络化促进企业有序高效运作。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件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特别是通过远程培训和远程办公,既增加跨国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母国企业文化的强行进入,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二、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对跨国企业员工管理的影响

由于文化差异,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管理者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均不同,由此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各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工资的态度不同,美国的海外经理给中国的工人涨工资时,中国的工人会减少闲暇而去拼命工作,而给东道国墨西哥的工人涨工资时,墨西哥的工人反而减少工作时间而去享受闲暇。此外,相同的行为表现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态度。比如,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默认许可,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反对,也有些员工可能用沉默来表示漠不关心。这种不确定的行为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难以达成比较稳定的和谐关系,给跨国企业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对跨国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跨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其他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要复杂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跨国企业建立了新的企业文化,这种差异无形中也会导致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决策者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会影响经营决策的执行和实施。文化差异导致企业内部意见不统一,对市场预见能力不一致,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不相同,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

(三)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

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全球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投资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否适应投资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的巨大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法国也从美国引进了迪斯尼乐园,但巴黎迪斯尼乐园从1992年春建成开业以来,却连续两年严重亏损,上市股票价格直线猛跌,经营惨淡,甚至难以为继。法国迪斯尼乐园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以及迪斯尼公司在法国所采取的营销方式的不适应所致,在磨合文化差异方面有所忽视,在经营中缺乏给人以温情和认同的文化因素,从而出现迪尼斯乐园在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公司的经营状况完全不一样的局面。

三、新形势下跨国企业强化跨文化管理的措施

(一)正确识别和对待文化差异

识别文化差异是进行跨文化培训、解决跨文化冲突的前提条件。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赫乐曾将文化分为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三个范畴。正式规范引起的冲突往往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引起的文化冲突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加以克服;技术规范引起的文化冲突很容易改变。管理者要正确辨别文化的范畴,识别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信任度、价值观还是哲学传统的差异,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跨国企业管理人员要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差异,反思自身文化的优缺点,摆脱自身的本土文化,克服心理投射的认知类同,适应国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可以通过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加强不同文化之间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适应和利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把双刃剑,文化差异能带来矛盾和冲突,导致文化困惑,造成国际企业市场机会的缺失和组织结构的低效率。文化差异也能带来竞争优势,不同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会带来更为广阔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互补潜隐着巨大的优势。适应文化差异就是尽可能掌握和满足员工需求的层次和变化,尽可能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尺度来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文化差异吸取不同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将多种文化同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文化和谐而具有特色的发展。比如,中美两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然而美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功,就是充分利用文化差异优势的有力证明。

(三)开展跨文化教育和培训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得以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企业文化。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挑战,这也势必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但电子商务如何影响企业文化?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企业文化又有哪些特性?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

1 企业文化的含义以及重要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说明了企业奉行何种管理哲学,以及通过这种管理达到怎样的目标,这种目标对公司的员工活动和行为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发展,凝聚企业核心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企业的成本。它的意义在于怎样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用以应对外界多变的竞争和生存环境,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实现持续发展。在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还相对落后,但是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加速,我国企业加深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大到想海尔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小到像海底捞这样的连锁企业都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出一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企业理念、经营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现代企业无论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无不体现企业形象。优质的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树立了良好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了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从长远来开企业文化为企业确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且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这一个目标而努力,进而使企业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2 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一,企业文化的建造有利于营造灵活协调的企业营运环境。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根据社会的需求有效地利用和收集社会资源进行生产加工从而为社会提供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满足社会和市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调整企业战略,在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的平衡,为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

其二,有利于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立价值观。只有建立和企业内部大部分员工相同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得以真正的体现,企业才能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规范了员工的行为并在精神领域为员工指明了奋斗目标,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其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企业文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含了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等。这些文化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拥有相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增进了员工之间相互沟通,加强了员工的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电子商务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电子商务近几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成就了像阿里巴巴这样大型交易平台,同时也成就了依赖电子商务平台而迅速崛起的中小企业。据统计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这样的增长规模无疑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企业的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与消费者电子商务(B2C),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以及政府与企业电子商务(G2B)。

电子商务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子商务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由于电子商务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消费者能够与商家及时得到沟通,对商家的产品和服务经行评价,从而使商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满足市场需求。其次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环境。由于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企业可以根据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交易,这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另一方面相对传统商务来说,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平台,因此企业的竞争范围扩大,这也要求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市场,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文化。再次,电子商务加速和完善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电子商务不仅增进了外界与企业内部的沟通,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如Email, Intranet等使原本割裂的独立的各个部门团结起来,更有凝聚力,推动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发展。

3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文化特征浅析

3.1 内部文化特征

首先是创新文化。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掀起了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它为每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创新变革才能赢得竞争优势,这种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还包括了管理上和文化上的创新。它要求企业经营模式由竞争转向开放与合作,企业管理模式从垂直型转向扁平化,企业管理手段也转向无纸化、信息化。因此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建立一种更为积极的创新文化,使企业今后的发展更具推动力。

其次是沟通文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横向信息、纵向信息甚至是越级信息的交流成为可能。这种文化的建立使得原本交流不多或无法交流的部门得以交流,企业的领导可以更好的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有效地删除原本的沟通障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内部员工需求的满足也刺激了员工的工作动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再次是学习文化。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就是发展快和变化快,因此要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还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员工自身的技能培训与学习。企业不仅需要懂得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技术人员,也需要懂得企业管理的商业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关键。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新技术、新知识以爆炸式的速度出现,企业要适应这样的环境就必须招募和培训“知识型”人才以应变社会需求。因此学习文化的建立是企业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是团队文化的建立。任何顶尖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团队,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更离不开团队建设。正如上文所说的电子商务要求的企业拥有复合型人才,但是招募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任务,它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团队建设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团队建立以后,团员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对外界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完成企业的任务。

3.2 外部文化特征

首先是信用文化。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自产生以来,信用问题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企业之间无需见面通过电子平台进行交易,而其远程性、记录的可更改性、主题的复杂性等特征,使信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建立企业的信用文化、行业的信用文化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形象文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形象文化的建立。企业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如企业网站等向外界传递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向顾客展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建立彼此的信任,从而产生交易。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只是一味的夸大宣传,没有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到最好使得顾客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从而失去对企业的信任。

最后是合作文化。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要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分析与反应以应对顾客多变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多方位的和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将企业间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转化为资本优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提高资金、信息等资源的再次重组,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社会需求。

4 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使企业生存的基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的建立。通过这些文化的建立,企业将有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晶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学习型企业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04.

[2]姜晖.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11.

[3]蔡爱萍.文化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04.

[4]王金峰.我国发展电子商务若干问题分析[J].跨世纪,2008,16(7).

[5]陈素敏,赵悦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信用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8).

[6]滕荣华,宫晓曼,顾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8).

篇10

文化产业作为新型的业态,在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幸福产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但由于文化产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轻型资产比重大,有型资产比重较低,融资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如何根据文化企业的融资特点,选择有效的金融工具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对于拉动我国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轻型资产比重高,取得贷款困难

从传统的投融资而言,企业将机器设备、房屋、产品、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以取得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文化企业生存的根基在于其已拥有或即将拥有的版权、专利等无形资产。由于文化产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版权、知识产权、专利等无轻型资产比重大,而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不动资产比重较低。[1]由于无形资产抵押困难,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融资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

(二)缺少传统的抵押担保物

现有金融担保制度下,文化企业缺少传统的抵押担保。以版权质押为例,根据担保法,质押的权利必须是已经客观存在的版权。但文化企业在制作文化产品的过程中最需要资金支持,也最难获得资金。如何用未完成作品的版权设定质押,实践中没有成熟的做法。即使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以充当“抵押担保”,金融行业也缺少相关的评估体系。因此,金融机构很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文化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三)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确定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就是由专业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从而为知识产权资本化提供决策依据的技术性活动。它具有评估难度大、主观性大、评估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准确性难以衡量等特点。没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的价值就没有可以对比的参照物,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确定,知识产权变现无法实现。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如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成立于2011年6月,由于私下交易泛滥,巨量专利沦陷“黑色寻租”空间,目前陷入生存危机。

(四)企业投资收益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

文化产业很大程度上提供的是创意产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不同。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往往带来较为确定的产出,而文化产业在创作过程中受创意人员创作灵感的影响,灵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产出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投入后取得了预期的产出,文化创意产品还存在不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风险。再者文化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消费量受经济形势和收入水平情况较大,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未来投资收益难以预期是造成文化产业融资困局的根本原因。

二、甘肃省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一)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便于企业债权融资

由于文化企业资产轻型化,债权融资困难重重。甘肃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大平台,甘肃省省委省政府组建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出资1.2亿元设立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包括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金、动漫产业发展基金、出版印刷发行产业基金、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主要投资于甘肃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了便于中小型文化企业融资,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又注册成立了甘肃省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和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如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下,由嘉峪关市政府、深圳华强集团和甘肃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方特欢乐世界项目。2015年4月,方特欢乐世界正式运营,开园不到10个月就累计实现收入1.7亿元,带动当地旅游人数增长34.2%。

(二)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2014年甘肃省上市公司25家,涉及钢铁、水泥、化工、采掘、建筑、农业、医药、纺织等行业,文化行业缺少上市公司。甘肃省积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读者1981年4月创刊于甘肃兰州,经过多年发展《读者》已成为继美国《读者文摘》、《国家地理》和《时代周刊》之后世界发行量排名第四、亚洲第一的综合类期刊。[2]读者集团前身为甘肃人民出版社,其实际控制人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它是甘肃省最大的中小学教材发行单位,长年居甘肃省教材市场首位。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甘肃人民出版社改制组建为专业出版集团。2015年12月10日读者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IPO直接融资。证券代码为“603999”,A股股本24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2.4亿股,证券简称为“读者传媒”。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6,000万股。拟募集资金5.04亿元。

2016年读者传媒的5大股东

读者传媒的业务领域并不局限于出版领域,早在2010年5月,读者传媒就成立了子公司读者数码,推出了“读者”电纸书、“读者”手机及“读者”平板电脑。读者传媒从2011年开始涉足影视领域。2013年,读者传媒又斥资5000万元投拍了《武媚娘传奇》、《爱情万万岁》等四部电视剧。跨界投资扩展了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提供各类政府补助,扶持文化企业发展

税收减免和政府补助是文化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2010年我国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4年甘肃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在2012~2014年,读者传媒收到各类政府补助分别为3514.68万、3236.7万和3356.22万元,这些补助分别占当年集团利润总额的9.25%、13.9%和12.07%。目前读者传媒出版的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制品均享受50%~100%的增值税减免优惠。

三、加强文化企业融资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平台,加强文化金融合作

金融是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为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50多个文化产业发政策文件,甘肃省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甘肃要充分利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战略平台,加强文化金融产业合作,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文化金融创新模式。

(二)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

银行信货作为企业融资的主导渠道,对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文化企业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建立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银行十分必要。甘肃省建立了甘肃银行文化支行。2015年甘肃银行文化支行为省内48家优质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签约重点项目34个,贷款额度共计28.1亿元,授信额度共计301.5亿元。银行可以通过与政府、大型文化企业协调沟通,组织银团贷款,投资于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上。

支持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扶持甘肃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飞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对于符合发债条件的文化企业,支持其运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三)加强对中小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小额、灵活、方便、快捷等特点,组建文化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探索建立适合甘肃省特点的中小文化企业联保贷款机制、银团贷款模式,成立甘肃省中小文化企业信用担保联盟;尝试无抵押贷款、品牌抵押贷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提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能力。商业银行可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转特点,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灵活多样确定还款方式。

(四)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

探索建立甘肃省文化产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制度,创造条件尽快成立甘肃文化产权交易所。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机构要为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流转提供服务,为金融机构处置文化类无形资产提供保障。培育发展文化资产评估权威机构,建立文化资产评估技术参数体系,为金融业加强产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3]

参考文献

[1]唐凌.文化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17):22-22.

篇11

一、少数民族文化与心理的特点

1.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物的总和,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特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物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数民族文化是人类适应特定的环境的产物。

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形态多样性。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经济生活的多样性,造就了民族文化千姿百态的个性特质。少数民族文化以其多样性的特征闻名于世。以宗教文化为例,几乎世界上的各大宗教以及各大宗教的主要流派都有中国少数民族在信仰,宗教文化多样性的特征非常显著。另外,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亦以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二是环境适应性。能够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而积淀下来的文化,都与其特定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三是传承的神秘性。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往往带有神秘的色彩。比较典型是讲述本民族历史渊源的神话史诗,其传承过程中伴随有传统的宗教祭祀,或神圣礼仪。四是认同的全民性。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一个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其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就难以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2.少数民族心理的概念及特点

少数民族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构成少数民族的人们通过共同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的自然环境特点在该民族成员心理上形成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和风俗习惯有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稳定性。由于少数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等是该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状况等诸多因素的自发的、综合的反映,因此,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一方面,它成为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有力地维系着本民族的存在;另一方面,它又使外来心理、精神难以渗入,起着因循守旧的作用。民族心理也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只是在很多情况下它是缓慢的一个过程。二是两面性。人的心理中存在积极内容,也有消极成分。同样,少数民族心理也具有这一特点,存在两面性。三是全民性。少数民族心理是同一民族人们认同自己属于这个共同体民族一员的心理,因此共同心理特点作为民族的基本特征,表现于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然而,这种特点也从另一方面增大了民族心理中消极的力量。

3.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发展职业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骨干职业学校,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据有关调查和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我国西部大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低于50%,总体数量、规模相对较小;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以及办学形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民族地区忽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其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云南中等职业学校到省外就业的学生只有10%,边疆地区职业中学的学生就更少。这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很不利,因为很多专业在省内需求很有限,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二、改善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心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旧的传统观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和存在的。传统的、旧的观念束缚着少数民族的头脑。因此,要改善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心理,必须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打破封闭局面,促进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流、汇合,这对于消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必须进行民族意识的启蒙,使之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本民族所处的历史地位,从而改变对传统盲目依赖的心态,吸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新成就、新思想,推动观念更新,激励各民族的时代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树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和观念。同时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观念,从自身来寻求力量,通过国家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扶持,打好基础,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发展。

2.利用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职业教育

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精神结晶。各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对自己民族的各类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如果在教育中,注意引入各自民族文化的内容,势必会极大地调动起各民族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比如,将各民族民间工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既适应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的学习被社会认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不少著名的民间艺术,如白族的扎染,苗族的蜡染,壮、傣族的织锦,阿昌族的刀具、银饰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将这些工艺作为民族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内容,既能发扬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使学生学到一门技术,极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挑花刺绣是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著名的手工工艺,又是衡量一个妇女是否能干的标准,很多女童为了成为一个世俗公认的能干的人,在学习的黄金年龄由于世俗的压力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学校去学习挑花刺绣。如果挑花刺绣能成为女童的手工课内容,图案纹饰能成为图画课的内容,那么,女童的入学率就自然会提高。将民族文化引入民族教育的其他方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之上,如果注意民族教育内部的结构调整,使民族教育真正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民族教育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加大职业教育宣传的力度

由于长期的地区性封闭,少数民族地区中,尤其是西部地区,很多人不了解先进技术,一些地方还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所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非常必要。首先,把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宣传到每个角落,让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真正了解职业教育,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做好本地区职业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把学校规模、特色、招生就业等情况经常通过媒体向群众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牌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果,并让一些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增强宣传报道的实效性和说服力。这样用事实说话, 可以吸引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还可以到少数民族地区举行技能展示和招生咨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深入报道和宣传职业教育。

4.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不发达和因人口分散等带来受教育成本高的现状,需要教育投入优于全国的其他地方。教育的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模式对少数民族地区是不适宜的。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的贫穷,很难承担教育任务,必须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才能彻底改变“穷地方办穷教育”的现状。另外,要沟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系,使社会能够直接参与教育过程,将社会外部需求与学校内部改革结合起来。学校还可以向使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收取适当的培养费;还要发挥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创收中提取部分经费作为办学之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并重。首先,领导要了解教师的需求结构,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满足其合理需要,如青年教师需要进修提高,中老年教师需要适当减轻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等。学校领导者要对青年教师学习上培养、工作上信任;要改善中老年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及心理环境,保持其工作热情。

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最直接的一个方面是要增加职业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职工和少数民族专任教师的数量也应有所增加。因为在艰苦的西部少数民族山区,这些人才是最愿意留在家乡贡献才能的。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少数民族地区基本经济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马丽华.民族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滕星,哈经雄.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篇12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己长期的生产经营中积累的文化精神,能够给企业的员工带来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指引。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方面的理念、员工的行为规范、员工的群体意识等等。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表象,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产品中,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包装、产品的质地等等都是物质文化的体现。精神文化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员工思想表现、企业员工的理想信念、企业的价值观念等等。企业的每一个工作点都透露着企业文化的的灵魂。

2.企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总体上来说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企业,一个企业要代表着时代的前进性,企业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企业是这样,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一直处于一个水平,停滞不前,那么该企业也就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其次,它与企业管理目标的统一性。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动力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这就需要企业文化要与企业的终极目标相统一,否则不仅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还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最后是它的个性化特点。前文已经说过,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使得企业文化也具有其独特性。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积累真正代表自己的利益的文化特点,能够为自己赢得独特的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以尊重为前提,注重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1.企业文化同企业管理之间的相互合作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不能相互配合、不能相互适应的现象,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会很成功,甚至失败。这就给企业敲响了警钟,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中一定要相互配合、相互适应,才能实现共赢的目标。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更加地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2.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管理服务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都希望能够通过行之有效地管理来实现员工的价值,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但是每一项管理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企业该怎样协调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管理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并不冲突,也不矛盾,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文化的构成一定是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文化,是要对企业管理起积极作用的文化。企业的管理是在员工行为方面的管理。在一个企业中,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管理都应该体现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要素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管理都是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服务的,只有二者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柱。每一个企业都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创新上力求最好。每一个企业文化都要拥有企业道德的注入,否则很难得到发展。一些企业不做良心产品,就是企业文化中道德的缺失,最后导致企业的破产。企业文化能够给一个企业带来不菲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这些利益,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

3.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指路标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从企业的产生之日起就是不可分割的。企业文化是对着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行为习惯和精神文化,而企业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均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存在。所以笔者认为,二者不能分出谁先产生的问题,都是在企业发展之初,相互作用产生的。企业文化的诞生本就来源于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体现,是管理者的思想和态度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精神和思想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者价值观的体现。企业的管理者凭借着企业文化为员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选择自己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处处体现在企业管理当中。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的灵魂所在,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的思想动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价值观的认同。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黏合剂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管理中是一种黏合剂的作用。企业的员工思想靠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的积极性。摆正员工的思想态度,促进员工和企业的一种和谐关系的存在。

2.激励作用企业的活力和企业长期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要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而企业的激励机制正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会透露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去激励自己的员工,例如大庆的铁人精神正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体现,在员工身上表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力量能够焕发企业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

3.控制作用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企业当中,企业文化对一些员工的消极情绪能起到控制作用,能够约束职工的行为和规范,控制员工的个人行为,使员工的消极情绪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转变为积极情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