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9 10:44: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会计核算处理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BOT项目的资产属性分析
对BOT项目的资产属性定性,当前主要有四种观点:1.作为长期投资处理;2.作为长期应收款处理;3.作为固定资产处理;4.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四种观点之间的争议长久来都没有得出一个结果,这也造成了事务处理的混乱,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中,对BOT项目的资产属性做了说明,规定BOT项目建造的基础设施作为项目公司的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其中,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贷款、债券投资等资产,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实时的现金流入。在BOT项目中,项目公司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前,会与政府签订合同,在项目完成达到合同规定的条件后,政府要支付给项目公司一定的现金或金融资产,该项资产应该确认为项目公司的金融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在BOT项目中,项目公司以经营基础公共设施或通过政府补给的经营性差价获利,由于BOT项目建造的基础公共设施属于垄断性经营,政府为了平衡国民利益和项目公司的合理利益,??在项目公司的特许经营时期干涉其定价和经营方式。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公司获得的收益取决于实际提供的服务量,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部分资产就属于无形资产属性。
三、BOT项目会计核算方式研究
基于BOT项目的资产属性分为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其会计核算方式也相应地分为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一)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
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分为建造期间和运营期间两个阶段:
建造期间:
1.发生工程建造支出:借:工程物资;贷:银行存款
借:工程施工――成本;贷:工程物资
2.期末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合同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3.工程建设完成: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长期应收款;贷:工程结算 递延收益 未确认融资收益
借:工程结算;贷:工程施工――成本毛利
运营期间:
1.收到合同授予方或服务对象支付的款项: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收款
2.期末确认收入转结成本:借:递延收益;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劳务成本
借:未确认融资收益;贷:财务费用
(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建造期间:无形资产在建造期间的发生工程建造支出与期末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的会计核算与金融资产此时期的会计核算相同。
工程建设完成: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无形资产;贷:工程结算
借:工程结算;贷:工程施工――成本毛利
例:2015年5月,某县粮食储备库按照县政府轮换计划及四部门联合行文,计划轮出地方储备粮小麦4 000 000公斤,该批地方储备粮执行2004年储备计划成本,每公斤储备粮的成本为1.60元,总成本为6 400 000元。平均每公斤地方储备粮售价为2.50元。6月,该企业轮入新粮小麦3 000 000公斤,单价2.42元。7月,轮入新粮小麦800 000公斤,单价2.50元。8月,轮入新粮小麦200 000公斤,单价2.52元(不考虑储备粮轮换及收购、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装卸费、损耗等)
按照储备粮轮换办法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5月份轮出储备粮时,回笼货款存入储备库在农发行开立的存款账户: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轮换收入
10 000 000
同时,按售价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10 00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10 000 000
6月份轮入新粮3 000 000公斤时,价款合计:3 000 000×2.42=7 260 000(元)。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月末调整销售成本,3 000 000×(2.5-2.42)=240 000(元)。
因购进成本低于销售价,故调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24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40 000
注:此笔业务旨在调整成本,故记账时,不需要登记数量信息,尤其在会计电算化记账过程中,如登记数量信息会导致轮换的累计数量出现错误。
截至6月末,主营业务收入为10 00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0 000 000-240 000=9 760 000(元),该笔轮换业务带来主营业务利润240 000元。
7月份,购进新粮800 000公斤,价款合计800 000×2.5=2 000 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因售价与收购价持平,故不需要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8月轮入新粮200 000公斤,价款合计200 000×2.52=504 000(元)。
账务处理为: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月末调整主营业务成本:200 000×(2.52-2.5)=4 000(元)
因本次轮入成本大于销售价,故调增主营业务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4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4 000
截至8月末,本次储备粮轮换已按照储备粮轮换管理规定于四个月内轮换完毕。
本次轮换收入合计10 000 000元,轮换成本合计 10 000 000-240 000+4 000=9 764 000(元),本年度储备粮轮换产生利润236 000元,体现在“利润表――主营业务利润”项目中,储备粮成本保持不变,仍为2004年政府批文核定成本,即每公斤地方储备粮成本仍为1.6元。
本次轮换动用收购资金总金额:7 260 000+2 000 000+504 000=9 764 000(元),同轮换成本核对相符。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检查人员对轮换成本核算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笔者沿用上面的例子,按照另外一种方式,即存货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结转成本,以验证储备粮轮换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依据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上例会计分录处理为:
5月轮出储备粮: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轮换收入10 000 000
同时,按历史成本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轮换成本
6 400 000
贷: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6 400 000
本月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 600 000元(其他销售业务、其他费用及损耗暂不考虑)。
6月购入3 0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7月购入8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8月购入200 000公斤新粮:
借:轮换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储备粮成本由6 400 000元调整为9 764 000元 (7 260 000+2 000 000+504 000),平均单价为2.441元/公斤。根据这种方式核算,可计算获得营业利润3 600 000元。
以上两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是:
第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即按照储备粮轮换会计处理办法的规定采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旨在保持储备粮成本不变,优点在于与政府增储批文中的单价、总价值保持一致,便于监管、核对,实际工作中,每个储备库大都存储多批次的储备粮,每批储备粮成本均与批文、贷款对应,在财务报告中储备粮库存总价值同短期借款中农发行储备粮借款总数核对相符,一目了然。储备粮的轮换空仓期为四个月,这样,就将储备粮轮换可能出现价格差异的时间限定在了四个月之内,考虑到成本和利润的稳定性,符合储备粮管理的政策性特点。而储备粮存储的意义正在于它的政策性和社会效益。缺点:随着时间推移,储备粮的成本价与市场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导致潜盈或潜亏的出现。
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即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会计处理方式,优点在于可以使成本价比较接近市场价,按实际成本计价,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便于了解和比较。缺点:储备粮成本随轮换业务的发生而变化,随收购价格的波动存在不确定性,造成储备粮成本与政府批文中批复的价格无法匹配。按照历史成本计价方式会导致储备粮贷款同储备粮库存价值无法核对,导致储备粮的库贷挂钩监管理念无法贯彻,无法体现政策性业务的特殊要求。另外,从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看,它以劳动生产率始终不变为前提,也就是以否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前提,这与社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因此,从它建立的那时起,就存在着缺陷。
综上所述,储备粮轮换作为政策性业务,应首先考虑政策性需求,保持成本稳定、利润稳定,保证库存值与贷款金额及政府增储文件金额一致。
二、建议
(一)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及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地方储备粮的动用预警机制。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适时提出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建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地方储备粮:(1)本行政区域内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的;(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的其他情形。动用地方储备粮,由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动用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抄送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动用方案应当包括动用地方储备粮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使用安排、运输保障等内容。地方储备粮的所有权属同级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动用地方储备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优先动用县级储备粮;(2)县级储备粮不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动用市级储备粮;(3)市级储备粮不足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申请动用省级储备粮。发展改革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地方储备粮动用方案下达动用命令。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下达动用下级人民政府储存的地方储备粮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地方储备粮动用命令。
(二)严格地方储备粮财务处理
对于符合动用条件的地方储备粮,根据规定,由储备企业将储备粮售出,做销售处理。接上例。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销售收入10 000 000
同时,按成本价结转轮换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地方储备粮销售成本
6 400 000
贷:储备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6 400 000
则该批储备粮产生了360万元的收益,该收益归属地方政府。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地方储备粮销售收入
3 600 000
贷:其他应交款――应交储备粮差价款 3 600 000
上缴差价款:
借:其他应交款――应交储备粮差价款 3 6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3 600 000
储备粮动用之后,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常驻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计算、分析、确定当地的储备粮规模,待条件适合时,通过政府行文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由储备库根据政府批文,向当地农发行申请地方储备粮收购资金,完成收购,落实储备粮增储计划。本例沿用上例中储备粮的收购价格,将储备粮新增入库的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注:核定入库结算价格根据政府批文定为2.50元/每公斤。新增4 000 000公斤地方储备粮需申请农发行储备粮贷款10 000 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10 000 000
贷:短期借款――地方储备粮借款 10 00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7 26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7 26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2 000 000
借: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504 000
贷:银行存款――农发行基本存款户 504 000
按照结算价结转成本:
借:储备粮油――地方储备粮(小麦) 10 000 000
贷:储备粮油――待核地方储备粮价款(小麦)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而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经济决策行为,由此来说,作为企业对于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一般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企业将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会计核算,由此便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具体的环境分析,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最优适用标准等,例如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的会计核算方法等。而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无可避免的会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由此来说,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什么因素最终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处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便于补充作为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规范,节省大量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成本。
2当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大环境
2.1会计核算的模式优化,范围扩大
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当前会计核算的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等均丰富了其模式,例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下具有记账凭证、多日记核算等多种形式;会计核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涉及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核算标准尺度扩大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当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在财务报表环节需要按照不同的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显然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于会计人员的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来说极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并从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向管理型会计职能转变。
2.2会计核算的内容丰富,灵活性提高
当前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记账模式为科目编码,而当前的会计科目记账采取的是棋盘式报表体系,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较为显著。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随机核算的处理,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实时定期的核算,而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下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应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仅仅是执行的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但是当进行随机的检查以及核算时便难以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等,不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经济策略,而当前的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当外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适时的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调整。
3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3.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首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来说,当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以及信息高度共享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不作为影响因素,由此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会计核算方法下对于企业所要传递出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只有切实保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适用的经济行为的准确性,才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群,例如投资者、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具有实时、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由此来说,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性能够便于企业内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效应,便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进行相互合作,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要求开放与智能的属性,其主要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管理内部以及社会的投资者,为此规范性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便于解读以及监督;对于会计核算方案的及时性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必须要强调实时性,由此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的过程,当前的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具备时间价值属性,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3.2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处于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等。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将有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适用性分析,例如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来说,对于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等均有各自不同的有点与缺点,为此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4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4.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法规因素
显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需要符合当前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均进行明确的界定,由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决策,由此来说,在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因素是其中首要的地位,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另外会计中收入费用配比、稳健以及客观等相应的原则是进行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之一,会计原则的相关性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因素,由此可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适用性评价标准。
4.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
对于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潜在因素来说,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企业的潜在承诺来说,对于潜在承诺是企业在日常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与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合同关系维持,由此这样的潜在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在具体的合同中进行标定,由此存在对销售客户的承诺、对供应商的承诺、对于职工的承诺以及对债权人的承诺等,例如对于销售客户的承诺来说,主要涉及到持续的供货与服务能力以及特定的经济水平,对于供应商的承诺群体来说,包括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或者服务的持续需求等;另外对于信息披露因素来说,企业的治理环境下需要保持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环境的高度统一,由此来说会计作为公司治理权责与义务联系的核心纽带,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客观反映能够代表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便是财务报表,通过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而外部的治理环境,例如外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下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4.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其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首先就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股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式以及折旧处理方法等均会导致股票价值的变化,由此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企业的融资经营成本来说,如果物价的上升存货水平下降,直接会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进入低成本的存货层,从而导致财报中盈余和税收的支出都相应增多,由此来说,面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需要在日常支出与经营收入之间进行衡量分析,而同样对于企业进行融资行为时,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的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均导致最终财务数据的不同,为此银行等机构设定自己针对的会计核算方案标准加以强制实施;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所得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执行的是低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案,由此来说能够降低缴纳所得税,例如采取加速折旧法的计提折旧处理等。
5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一而足,而当前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及时性准确以及规范才是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针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因素、潜在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现状的因素,其中法规方面包括会计准则法规以及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而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需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作者:樊兴 景刚单位:佳木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惠.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0-12.
[2]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0(31):124-126.
[3]宋红艳.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5(10):148,15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24
[中图分类号] F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53- 03
1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逐渐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而当前的信息化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经济决策行为,由此来说,作为企业对于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企业将针对性的选择最为合适的会计核算,由此便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众所周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发展进程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从具体的环境分析,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最优适用标准等,例如存货计价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制造费用以及折旧费用等的会计核算方法等。而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中,无可避免的会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由此来说,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以及什么因素最终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将是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的经济行为处理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便于补充作为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规范,节省大量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成本。
2 当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大环境
2.1 会计核算的模式优化,范围扩大
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当前会计核算的模式不断优化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于总账核算、会计报表以及明细核算等均丰富了其模式,例如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下的总账核算只有一种模式,而信息化应用下具有记账凭证、多日记核算等多种形式;会计核算的范围不断扩大,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涉及核算标准以及核算指标的处理等,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由单一的核算标准尺度扩大到人力资源信息、审计信息等,例如当前的大型跨国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核算时在财务报表环节需要按照不同的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显然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对于会计人员的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来说极大的减轻了工作压力,并从单一的财务核算职能向管理型会计职能转变。
2.2 会计核算的内容丰富,灵活性提高
当前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记账模式为科目编码,而当前的会计科目记账采取的是棋盘式报表体系,大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较为显著。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对于随机核算的处理,传统的会计核算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实时定期的核算,而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条件下会计核算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应用,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核算内容仅仅是执行的定期的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但是当进行随机的检查以及核算时便难以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等,不便于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经济策略,而当前的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显著提高,当外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适时的根据财务信息进行经济行为调整。
3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3.1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
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时性等要求。首先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来说,当前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以及信息高度共享下,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并不作为影响因素,由此会计核算方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首要因素,会计核算方法下对于企业所要传递出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直接的联系,为此只有切实保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适用的经济行为的准确性,才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人群,例如投资者、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次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会计信息具有实时、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由此来说,会计核算信息的规范性能够便于企业内不同部门间进行信息共享,规避信息孤岛效应,便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进行相互合作,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性要求开放与智能的属性,其主要涉及到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管理内部以及社会的投资者,为此规范性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便于解读以及监督;对于会计核算方案的及时性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必须要强调实时性,由此会计信息属于动态实时的过程,当前的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具备时间价值属性,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时效性要求。
3.2 会计核算方法
当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处于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处理存货计价、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联合分配法、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计提、公允价值计量、坏账准备计提的账龄分析法等。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将有多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来说,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适用性分析,例如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来说,对于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等均有各自不同的有点与缺点,为此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4 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法规因素
显然,会计信息的披露必须要需要符合当前的会计核算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条件下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核算处理流程均进行明确的界定,由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时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决策,由此来说,在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因素中,法律法规因素是其中首要的地位,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与前提。另外会计中收入费用配比、稳健以及客观等相应的原则是进行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之一,会计原则的相关性是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本因素,由此可以作为进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适用性评价标准。
4.2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
对于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的潜在因素来说,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企业的潜在承诺来说,对于潜在承诺是企业在日常与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与相关的利益群体进行合同关系维持,由此这样的潜在的经济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在具体的合同中进行标定,由此存在对销售客户的承诺、对供应商的承诺、对于职工的承诺以及对债权人的承诺等,例如对于销售客户的承诺来说,主要涉及到持续的供货与服务能力以及特定的经济水平,对于供应商的承诺群体来说,包括对于企业的原材料或者服务的持续需求等;
另外对于信息披露因素来说,企业的治理环境下需要保持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环境的高度统一,由此来说会计作为公司治理权责与义务联系的核心纽带,会计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治理环境的客观反映能够代表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便是财务报表,通过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财务报表,而外部的治理环境,例如外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将主要依据会计信息下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4.3 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因素是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其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首先就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股票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存货计价方式以及折旧处理方法等均会导致股票价值的变化,由此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变动;企业的融资经营成本来说,如果物价的上升存货水平下降,直接会导致企业存货价值进入低成本的存货层,从而导致财报中盈余和税收的支出都相应增多,由此来说,面对企业的经营成本,需要在日常支出与经营收入之间进行衡量分析,而同样对于企业进行融资行为时,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的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均导致最终财务数据的不同,为此银行等机构设定自己针对的会计核算方案标准加以强制实施;从税收的角度来说,主要涉及到所得税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执行的是低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案,由此来说能够降低缴纳所得税,例如采取加速折旧法的计提折旧处理等。
5 结 论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不一而足,而当前互联网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及时性准确以及规范才是不断优化的方向。本文针对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因素、潜在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会计核算方法现状的因素,其中法规方面包括会计准则法规以及会计原则的相关性,而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潜在承诺以及信息披露需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价值、融资经营成本以及税收等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惠.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10-12.
[2]梁晓丽.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10(31):124-126.
[3]宋红艳.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北方经贸,2015(10):148,150.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信息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其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会计核算方法同样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只有把握信息化带来的便利,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建立现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更加频繁和更加便捷,一份常规的会计核算可能需要许多人合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天可能在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程序面前可能就是一键搞定的事情,在享受便捷的会计核算的同时,我们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在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适应与时俱进的电子核算时代的需要,才更胜任会计师这份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一、会计师的处理方式方法的新的选择
(一)账龄分析法处理坏账的技巧和方法
新形势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最佳有效的方法是帐龄分析的方法,账龄分析法相比其他的方式方法更为精确、科学,更加真实的呈现会计数据和信息。会计核算的特点要求细致、准确,科学合理的进行,这一特点对于账龄分析法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数据。利用账龄分析法实际就是把握帐目出具的时间,利用时间的早晚来考虑数据的实效性,只有把握好这一特点,有些烂帐、坏账就不会干扰数据的核查,做到筛选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核算统计数据。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核算计价中的体现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普遍使用先进先出和后进后出的方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在新的形势下,会计的计价核算更多的选择移动加权计价的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势就在于:会计更能体现数据的动态变化,例如库房的收支的数据发生变化,计算机就会进行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更新并进行移动加权处理。移动加权,顾名思义就是在变化中体现核算中的个性差异,达到核算中的此消彼长的数据变化的状态,在变化中寻求规律,在变化中使数据更加符合实际统计的结果。
(三)加速折旧法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加速折旧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采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不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加速折旧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符合配比原则,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因设备新、效率高,使得产量高、维修费低,所以就应多提折旧,而在后期则相反;可以符合会计准则的稳健性的原则;可提前收回投资,对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实现递延了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及应付红利,增加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使企业从中得到一定的财务收益。
(四)代数分配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尝试
计算机环境下的代数分配的方法可以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以在生产环境相对复杂,车间车床较多的情况会比其他任何一种分配方法更为简洁,而且结果最为精确,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代数分配法应成为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最佳选择。
二、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及时的原则
计算机环境下的财会数据的来源和编辑以及更加具有时间的效率,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核算中要P注现实生活中的核算数据的不断变化以及更新。只有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才能更好的完成财会的基本工作。为了让数据更加具有说服性,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必须做到适配的原则。正基于及时性的原则才能弥补数据的缺失,让数据更加具有时效性。
(二)创新的原则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各行业必须遵循的守则,随着信息技术遍布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的核算方式方法上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墨守陈规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的实际发展。如何让核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便捷的提高核算的质量和核算的效率,成为会计师新的挑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同样作为会计核算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在核算中不断总结好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服务于财会这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科学性原则
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大多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数据的呈现更具有开放、实效、智能等特点,如何更好的将会计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科学合理的开展核算。因此对于核算的科学性有更为具体的要就和把握: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据更加直观和客观,更能减少会计自身的一些主观臆断,使数据更加具有真实性。信息技术的日益运用在会计的工作中,可以让财会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加得以凸显,避免人为的更改数据造成的数据的失真性。计算机环境下数据的公式化会使一些具有同一属性的表格能够一键处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核算的数据的对比、分析,利用系统间的适时对接和相互协同性,使核算的结果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核算的本身。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能力交给计算机进行操作更加的具有对比性,也能够找到数据间的个性差异。同时信息环境下可以对待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对比。找出数据间的科学对比的侧重点。
三是正是基于核算的科学性的特质,可以适时的研发更加贴近实际的核算软件,使核算系统更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核算软件会更加直接的反映实际的数据,公正的处理数据。
三、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改革会计核算方式,可以有效地融合电算化系统和会计核算体系,电子计算机取代了过去的预测、分析和决策等,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的整体效率;同时,核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也得到了保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因循守旧的进行会计师工作是严重落伍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会计师也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核算管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把握好方式方法遵循核算的基本准则,核算才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生活,只有把握好方法和原则才能更好地履行财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强.基于电算化环境探析会计核算方法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年10期
1会计核算方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方法,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创造价值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借助于自身独特的地位,主动参与公共支出管理活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它与政府其他业务部门,以及网络虚拟组织之间相互交融作用,为公共管理“价值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总之。会计核算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模糊性,难以精确地加以计量。而恰恰是这种模糊性的存在,才使得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公共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
2 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2.1 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2.2 记账过程符号化
2广播电视台处理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方法
当前广播电视台在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种方法,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采用两套账簿处理同一经济业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这种方法造成了工作的重复,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大,降低了单位的工作效率[5]。第二种方法,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采用一套账簿进行经济活动处理,该方法可以由会计核算作为主导,也可以由预算管理作为主导,但这都需要既达到会计核算的要求又满足预算管理的目标。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在处理单位日常经济业务上都采用相应的财务软件,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使用一套账簿进行经济活动处理,进而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3广播电视台结合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做法
其一,要加强单位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了解。在广播电视台的每个员工都需要对预算管理精神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单位在本年度内达成的经营目标,还要了解单位为达成这种目标应该将单位费用支出控制在什么范围[6]。与此同时,单位领导和员工都需要承担并完成预算管理责任。其二,处理好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不同口径业务。单位在进行预算时把预算收入、预算投资以及预算成本费用等相关单据送达财务部门前需要根据预算管理要求进行单据分类整理,单据需要对其属于什么相关业务以及属于什么预算管理进行明确标明。单位财务部门在收到相关单据进行会计核算时,如果其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计算方法和口径是相同的,那么可以采用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如果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计算方法和口径是不相同的,那么先根据预算管理口径进行处理并将其归集起来,之后在月底根据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处理,将其分解到相应会计科目中[7]。一般情况下,这个归集和分配有两个步骤:第一,一些明确简单的业务,财务人员能够依照自身职业经验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这些意见在经过相关负责人认真审核后进行直接业务处理;第二,一些情况比较复杂的业务,财务人员依照自身职业经验无法进行处理,这就需要预算管理部门共同商定处理。其三,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和单位内部往来经济活动的核算管理。在当前情况下,广播电视台包含多种业务,如节目销售收入、广告收入以及节目合作收入等,其资金流动比较大。因而,广播电视台为了统一管理资金,就需要对资金的收支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广播电视台根据相关规定将应缴收入在固定时间存在固定的账户,在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台不能随意使用收入账户资金,也不得挪用、隐瞒、滞留应上缴资金,同时要保障收入账户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8]。其四,统一制定和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算方法。近年来,各广播电视台发展了不少新业务,单位也从简单的音视频电视服务商慢慢转向为综合运营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更多新部门和新业务。对此,广播电视台需要统一制定和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计算方法,并充分考虑好在结合会计核算及预算管理时预算管理项目采用哪种会计科目核算更为恰当。在具备一个明确的工作政策下,广播电视台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各部门单位以及各种业务的财务工作,同时也能使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4结语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这一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台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本文主要介绍了广播电视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情况以及相应注意事项,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勇.试论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商业会计,2012(2).
[2]靳国新.论广播电视台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J].速读旬刊,2014(12).
[3]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27).
[4]陈奕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研究[J].财会学习,2017(05).
[5]李燕.浅谈广播电视广电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4).
[6]朱成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计算机管理
通过对以往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众多的企业问题。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中,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对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用信息技术来造就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对外的竞争力和对内的生产力。本文通过研究引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造成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效率过于低下,按照手工会计的方式,对企业各级账务进行核算分析,这种固定的账务体系,灵活性差,容易发生数据的计算失误,从而造成企业无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同时,无法对大规模的生产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会计核算的口径过于固定化,时效性容易跟不上最新的会计信息,无法给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会计指标过于单一化,对大规模、结构繁多的大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口径固定会计核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就是核算口径,大多数表现在科目的设置上。而会计账户的设置与科目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科目的设置口径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口径。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表现在会计核算科目和报表指标上。会计核算科目的固定化,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是很常见的情况。所有会计的级别都被固定,科目名称不能任意有所改变,这就必然导致了会计核算指标的固定化,在会计管理上增加困难。会计核算指标同样是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固定化,在报表格式不变的前提下,很难满足不同会计使用者的需求。通常在会计报表下做大量的说明来解决供需矛盾,就加重了信息获取的困难程度。
(二)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差会计核算信息的提供与产生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就是核算时效,而信息的时效性就可以决定核算信息的价值大小。传统的会计核算,时效性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困难,造成会计核算的效率过于低下。对部分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的企业,核算的过程不明确,且原始凭证还要通过很多的相关部门来进行记账处理,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信息滞后。报表编制同样在传统的核算方式中容易发生滞后,如果会计报表的编制晚于所要求的时间,就会变成无用的信息。企业要追求高效的管理,就不能被会计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所影响,否则容易被现代社会的市场淘汰。
(三)核算深度浅和指标单一会计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关联程度好对企业成本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效益原则。在人工操作下,会计核算的深度就会显得有些浅,而且各个会计报表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低,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不够精准。经过加工处理过的价值量数据,就是会计核算指标。首先,传统下的核算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核算指标,一些对企业重要的数据信息常被忽略掉,而这正是这些无形的经济价值,对企业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货币信息的指标过于单一化,在手工模式上只采用一种货币形式,是很难衡量记账价值的。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以传统的核算模式作为基础,遵循会计核算的理论,深化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而会计之所以实行信息化是为了让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提高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时效性。深度、广度和活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加快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进程,增加核算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对于企业,财务数据库的建成,会使得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很大的层次,推动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和经营决策效率,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
(一)会计核算深度的深化上文所指的会计核算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和详细程度,就是会计核算的深度。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中,会计科目的编码越详细越有利于记账和处理数据,四级的科目编码有利于会计核算的深入。总之,编码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会计中数据的处理。另外,运用计算机编码,可以打破以往的会计报表一维结构,棋盘式报表体系的二维形式结构,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下,类似棋盘纵横交错的表格形式,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报表数据填制。会计报表中各种数据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棋盘式的结构上很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会取得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二)会计核算广度的深化会计核算的范围宽广就是指其广度。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的大小,就是会计核算广度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等技术条件下,通过设置许多的数据库来存储会计数据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和货币量的价值信息,都能深化会计核算的广度。不同的记账本位币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报表数据的填制,从而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会计模式指标过于单一化的问题。而会计的报表指标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在棋盘式报表体系上深化,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三)会计核算活度的深化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指的就是其活度,采用随机核算的方式,则是会计核算活度的表现形式。这种做法能增加会计核算处理数据的灵活性,能对各式各样的电子账户进行随心地处理,满足会计管理的灵活性和可变动性,使得计算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使用三栏式日记账的方式,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计算机等多媒体的使用下,就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且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双轨制核算制的过程中,能及时校正会计中的数据偏差,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和正确率,这便于企业的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总结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强核算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信息的延迟对企业的影响,管理层可获得最新的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重大决策。而且能减少对劳动力费用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相对于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表和相关核算资料更加容易得到安全的保存。应此,企业应该抓住技术发展的契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威寰.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28-128.
[2]樊铁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模式探讨[J].品牌.2015.(7):170-170.
一、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现状
(一)信息统一性较低
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难以反映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
(三)对政策全面实行困难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二、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三)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能力有效执行《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的利用等,以下我们称之为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环境下,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的新方法,以下我们称之为电算会计方法。传统会计方法与电算会计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不断提高,才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保证。把会计电算化说成是在计算机环境下传统会计方法的模拟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或结果,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电算会计方法只有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也要以电算化环境下特有的方法去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一、明确会计主体与会计对象:“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样,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1)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2)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3)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4)启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5)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6)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在传统会计方法中当然也有账套的概念,但只有在电算化系统中才需要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会计核算方法,在编制会计软件时,需要以特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实现。有了建立账套这一方法,就可以在同一电算化系统中为多个会计主体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这给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记账、划小核算单位并分别进行独立核算等带来了方便。
二、站在电算化会计核算的起点:“初始设置”的电算会计方法
建立账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一些日常核算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操作人员设置,将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在系统中加以明确,同时使系统具有了合法的使用者;二是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账户),在系统中建立起用于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账户)体系(这部分内容在下一部分单独讨论);三是输入初始余额,是指将原来已经存在于手工系统的数据转入到电算化系统中来,以开始以后的会计核算。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设置账户”的传统会计方法的发展运用
“设置账户”这一传统会计方法在电算化系统中一般称之为“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具体形式。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对会计科目开设账户的方法,分别对会计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反映和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形式。在大部分会计资料中(如凭证、账簿、报表等),都要以会计科目作为直接对象来加以反映,从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
电算化系统在运用这个传统会计方法时,在形式上进行了变通,在结构上进行了突破,使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较之手工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完整、更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形式上,以“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簿或账页上的“账户”。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主要以“表”的形式存在,无论是设置的账户,还是输入的凭证。“会计科目表”中,对会计科目首先要分级编号并顺序排列;其次以每一会计科目的“属性”来表示该科目所适用的账页格式或核算要求;还有,在会计核算软件中,总是由多个相当于“会计科目表”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核算体系,它们主要是“会计科目主表”、“部门目录”、“单位往来目录”、“个人往来目录”、“项目目录”等,它们之间以从属或交叉的关系,组合成一个大的“会计科目表”。(2)从内容上,丰富了传统“设置账户”的方法。系统内部处理数据时,以科目编码作为会计科目的惟一标识和所属关系的判定依据,使分级核算更加紧凑、严格、清晰;可以根据需要产生新的账页格式或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表”各部分之间在使用时随时组合,既保证了科目设置的完整性,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巧妙地解决了事先不可知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营业费用/通讯费”按部门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时,到底哪些部门实际上真的会发生“通讯费”呢,在电算化核算系统中,只有真的发生时,该账户才正式存在;电算化系统中“部门目录”、“往来目录”等,本身可以继续分类或分级,而且“部门目录”与“会计科目主表”之间是交叉关系,有级次的会计科目都可以同时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即同时具有本期累计发生额、本年累计发生额、余额等概括性数据和含有业务事项(会计分录)的详细数据(明细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详细程度,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
四、业务处理的核心:“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
电算化之所以仍然只是会计,而不是另外一个新的学科,就在于它仍然是以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为主要任务形式。“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仍然是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就是这些会计档案的存在形式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因其对象属性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填制凭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在系统中填制凭证,另一种是手工制好凭证后的输入凭证,两种情形都体现为会计软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输入功能。与传统会计方法相比,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填制凭证”及“登记账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凭证中各数据项根据类型、范围和勾稽关系进行有效控制。如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并且是最底层的明细科目;根据当前科目的属性确定是否具有某些项目,如往来单位、结算单据号码等;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确定的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编号可以自动连续;日期可以限制顺序等。(2)键盘操作较之手工处理的“笔误”更容易发生“误操作”,因而“凭证填制”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3)填好的凭证同样需要“审核”,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可在程序中再次检验凭证的正确性。(4)“登记账簿”之前可以“汇总”,而不是必须汇总;电算化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对任意范围的凭证进行汇总,汇总速度较快且准确;机不会因疏漏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登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当然在记账之前则不必进行“试算平衡”。(5)“登记账簿”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这一简单的过程明确了“工作底稿”与正式会计档案之间的界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自动化处理的充分体现:“自动转账”的电算会计方法
根据用户定义,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称为“自动转账”,它已经成为电算化会计系统非常成熟的方法之一。自动转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账项数据中取数生成记账凭证,如结转期间损益;另一种是要通过函数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才能得到凭证上所需的数值,如计算并分配应付福利费。自动转账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总账系统(或称账务处理系统)中定义并使用的自动转账;另一个层次是在各个子系统中定义和使用自动转账,如工资系统中的工资费用分配、固定资产系统的折旧费用分配等。“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六、会计信息的集中与概括:“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阶段性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标识性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更给这一传统工作任务赋予了新的活力。
(二)设置账户方法在对会计对象所具有的内容实施归类、反映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对设置账户这一方法进行使用,由于会计对象所具有内容通常都会比较复杂,因此,如果想要反映、控制存于会计对象之中的经济内容的话,则必须针对它们开展分类工作,以实现对性质有所差异的各种核算指标的搜集。通过对账户进行设置来归类以及反映收入、利润等种种项目所出现的增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填制、审核凭证方法为了使会计记录能够更为完整可靠,经济业务更为合法,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通常会对填写、审核凭证这一方法加以使用。它能够为账簿登记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针对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对会计凭证进行如实填写,除此之外,也应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力度。
(四)成本计算方法将出现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费用加以汇集,以此来对这个对象所具有的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进行确定,这就是会计核算成本计算方法。对产生于每个阶段之中的直接以及间接费用进行归集,对所有成本对象所具有的单位成本以及总成本进行计算,是在对各项成本所具有的水平变化状况加以考核前所应该进行的准备工作。
二、借助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一)对企业会计核算准则加以遵守针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诸如明晰性准则等多种准则已经被制定出来。所以,对于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应该投入一定的重视,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日益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企业所具有的会计核算准则予以遵守,这样企业会计核算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等才能得以保障,最终达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二)对会计工作人员相关职责加以明确没有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够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一定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加以明确,并对相对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构建,使一种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关系得以在所有会计工作人员之间形成。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财务问题的发生频次会得以减少,会计信息质量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对委托记账业务进行大力开展就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我国很早就对有关企业记账这一暂行办法予以提出,这么做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较为有效的记账业务加以使用,以提升企业账目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企业在就记账业务向某一会计机构进行委托时,必须重视把受委托会计机构同其自身的关系处理好,企业提供给会计机构的资料必须是真实而可靠的,与此同时,会计机构也应该就会计信息的保密问题来签订相关协议,另外,受委托会计机构还应该认真详细分析、处理以及审核委托企业所具有的会计资料。
(四)对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制定当今时期,信息技术得到不断进步,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已经重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个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以形成,并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的核算工作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要求企业会计人员重视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学习,对信息系统所具有的运行流程以及各个功能加以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对会计信息所具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努力成为对信息技术以及会计处理技术这两种技术均能得以掌握的全面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在对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构建时,也应该重视留意市场的变化发展,并能够适时地对其所具有的会计核算手段加以改善,使会计核算工作具备更高的效率,最终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