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14:3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语文教学设计原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基于学情实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设计环节既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又要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整体较差,但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不同学生也各有所长。有的学生不喜欢写作,却爱读一些课外书;有的不爱读书,却喜欢一些实践性的语文活动;有的不爱阅读,也不喜欢写作,可对于多媒体平台所展示的教学素材颇有兴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在教学设计环节既要有硬性的、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内容,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喜好和特长,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内容,使整个课堂教学张弛有序,让每一类学生的注意力都不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例如,在讲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可以紧扣教学难点设计教师领读环节、视频配乐朗诵环节及学生分组谈家乡的口语表达环节等,力求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基于教材内容,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中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环节必须围绕这一目的,紧扣不同教材内容,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使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都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筑牢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挖教材与学生专业上的契合点。比如,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始终挖掘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点,设计一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环节;文秘专业的课堂设计,多设计一些应用文写作练习;汽修专业,穿插一些汽车工业方面的说明文阅读环节等等。此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多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语文体验活动。比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为营销专业学生设计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练习;为汽修专业的学生设计汽车常见故障排除说明书的写作练习等。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职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
三、基于教学大纲,坚持终身发展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课堂设计环节,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比如,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一些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比赛、词语接龙、小辩论等活动;或紧扣教材中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智求真的思想点设计一些课后延伸阅读的作业,让学生自由地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基于信心培养,坚持科学评价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问题序列”这一不断深化的教学程序实施数学教学,收到颇为满意的效果。现将问题序列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做简单的概述。
1、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并通过主体内因发展思维能力,自觉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善于设计问题序列,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法,培养习惯。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产生一些思维的困惑或理解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同化和顺应教学的内容,因而形成了思维障碍,造成了知识运用上的脱节现象。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顺利理解知识、消除困域、掌握基本解题技能创造条件。
3、发展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23-01
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对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作一探讨。
一、教学问题设计原则
1、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
2、科学性。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
3、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4、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有序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6、现实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生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
7、发展性。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多方位的发展。设计问题,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物理本质。
二、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1、通过实验进行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了解实验设计、实验观察等方法,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通过知识应用进行设计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知识运用类问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通过旧知识的拓展进行设计
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扩散、深化、发展,教师可以抓住知识的深化、发展点,顺藤摸瓜,形成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巩固旧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生长出”新知识。
学习了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学生会利用公式 进行匀强电场的有关分析和计算。这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c为同一条电场线上等距离的三点,电势差 与 相比哪个较大?理解场强越大,沿场强方向上相同距离的两点间电势差越大, 的意义就扩展到了非匀强电场。
4、通过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走进课堂,并不是“空白”的白纸,由你涂、画和书写,他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些经验是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有一些经验则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形成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
5、通过物理史实进行设计
利用物理史实设计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家深刻的设计思想和精巧的实验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和快乐,激发创新的火花。如教学万有引力定律,介绍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巧妙地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实验中,两个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是非常小的,卡文迪许采用了什么方法,让微小量的测量成为可能?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其中的三次转化:(1)力转化为力矩;(2)力矩转化为扭角;(3)扭角转化为光点的移动。体会三次放大:(1)采用T形架增大力臂;(2)利用反射光路增大偏角;(3)拉开小镜与光标的距离增大位移。;
6、通过变换角度进行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088―01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导语的设计原则
1.导语要紧扣课文主题。导语,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 、画龙点睛的作用。导入新课要紧扣主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不可离题太远。一般只要有机联系新旧内容,使旧知思路延伸到新知课题即可。但有些起始课则需要认真构思,或借助于图片,或生活中的事例,故事、诗词、成语,带思考性的问题。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对引入新课环节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2.导语要有艺术性。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教师设计的导语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3.导语要有知识性。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而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
4.导语要简洁新颖。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把学生思维引入所学内容。此外,导语还应有通俗性。在设计导语时,要紧扣教学内容,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环节,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新颖、奇特、巧妙、具有创造性,贴近学生的导语。
二、课堂导入的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感染性的语言,来描述一幅画面或文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喜欢语文,走进语文的世界。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教师们可以用多媒体同时播放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与设计的精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