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14:3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能交通的背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TN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113-02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信息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大数据”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涉及通信、金融、交通、医疗、气象等。特别是当前的交通堵塞、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让人们十分困扰,而大数据的适时出现让人们在治理交通问题上看到了曙光。
2 大数据基本情况
2.1 大数据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各种信息不断积累,呈现出爆炸式的数据增长模式。据数据统计,目前使用谷歌搜索的人每秒大概达到200万。在Facebook 上,人们每天共享的信息达到40亿,而在Twitter上,每天要处理的推特数量有3.4亿。[3]
2.2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是由大量的数据集合而成,它的容量特别大,以至于我们当前的软件工具很难能够进行捕捉、管理和分析。大数据一般以太字节为单位,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交换、整合和分析等操作,创造出新的r值。
2.3 大数据的来源
(1)来源于人们的活动:人们进行网络活动,对互联网的使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产生的数据;
(2)来自于设备:在科学实验以及对数字设备等的使用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
(3)来自于电脑: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在其系统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相关数据。
2.4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的眼球,主要是体现在它的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当我们将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系统进行相互结合的时候,它呈现出体积大(Volume)、高速度(Velcocity)、多样性(Variety)、共存性(Veracity)、可视化(Visualization)、高价值(Value)的6 V特征[5]。
3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3.1 智能交通的概念
传统的交通系统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拓宽等,它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来实现缓解交通的目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在当前已经较为完善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通过引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对原先的交通系统进行技术层面的配置,使新的系统能够在大范围区域内,实时、高效、精确的对交通发挥管理作用。
3.2 智能交通的具体应用
3.2.1 交通诱导
(1)交通堵塞的成因: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面对大流量车流时,道路承载无法满足需求;2)静态交通规划有待提高,人们出行常常面临停车难、乱停车的现象,从而加剧交通堵塞;3)城市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占道施工的现象,加大了交通拥挤。
(2)交通疏导方案。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我们采用交通诱导的方式来疏散拥挤的车流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操作:1)通过各个交通路段的电子摄像机及音频采集器收集实时数据,并通过车载全球定位系统和GIS系统定位汽车所处位置及其分布,及时的反馈回系统;2)系统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汽车行驶的轨迹作出行驶预判、初步设计诱导方案;3)通过电台、交通广播、车载终端将诱导方案传递给车主,从而达到诱导的目的。交通诱导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3)智能交通的优势。1)大数据技术在交通诱导中的应用是对全体的交通数据进行检测,而不是随机的;2)在数据采集上能够落实到个人,比如对IC卡及人们的手机GPS监测;3)对数据的处理从原先的静态转变成动态数据,并作出实时更新,弥补了传统交通的缺陷;4)能够对网络信息、文档、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并判断人们的位置。5)对道路交通监测是实时动态的。
3.2.2 促进交通管理模式升级[7]
(1)搭建跨行政区域限制的系统。我们国家的每个省级交通部门在遵循党的领导下都具有行政区自治的权利。每个行政区的分界地区,对于交通的投入及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存在很大的弊端。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打破了每个行政区之间的地域限制并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每个行政区范围内跨区域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信息集合的优势和效率。省级交通部门实行行政区自治,各类的交通运输主体又分别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凸显出分散的特点,办事效率无法做到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综合通信息体系,可以使交通管理跨地区、跨部门,在各个领域中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提高行政效率。
(3)提高交通资源配置的能力。资源配置的不足是传统交通管理系统的短板,在人力和物力上造成很大的浪费,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交通中恰好能够弥补资源分配不均的缺点,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2.3 促进交通服务升级
(1)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当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等只在规定的时间里发车,而人流是动态的,不是呈平均分布。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人流进行实时监测,在高峰期时候加大车辆的班次,加快客流量的疏散,避免出现交通堵塞。
(2)优化交通的安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事故作出预先判断。例如,人们的车上都安装有GPS导航系统,大数据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依据车上的GPS对车辆轨迹作出风险判断,若出现非正常驾驶,系统会对车辆作出提醒。同时,在遇到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系统会对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避免事故的发生。
4 大数据在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
4.1 大数据的安全与隐私
近几年大数据的发展既有取得成果,但也仍存在问题,特别是安全和隐私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存在也将变的更加复杂;
(2)当团体或者企业对大数据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对安全的要求也越高;
(3)对于位置而言的隐私数据更加容易暴露;
(4)大数据共享性和动态性及其数据融合带来的挑战。
4.2 大数据的能耗问题
目前,大数据系统的能耗模块主要来自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1)在硬件设备方面,采取更加低消耗的产品;
(2)使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4.3 公开交通数据
虽然智能交通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实际上我们对数据的利用率却很低。在交通系统中,每个部门的交通数据主要是提供给系统内部使用,为了数据能够得到利用,交通主管部门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交通运输数据[8]。
4.4 提高交通采集的多样性
目前活跃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上的用户非常多,但是每年所增长的数据却十分有限,说明数据的采集仍存在问题,方式比较单一。在交通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加数据采集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以此增加交通数据。
4.5 提高交通数据的质量
为了增强数据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等应该要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执行,而当遇到部门隐私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加以保留;
(2)安排专人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审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设置相应的面向公众的反馈机制,征求公众的意见,对不规范的数据进行整改,使数据质量得以提升。
5 结语
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大数据涉及到各个领域,目前,我们对大数据的探索只是在初始阶段,但它所体现的价值已经逐渐显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大数据的挖掘,让其为我们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增添新的经济拉动点。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孙智源,屈闻聪.大数据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5):45~46.
[2]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6(5):406~409.
[3]冯登国,张敏,李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计算机学报.2014,37(1):246~248.
[4]Mahmondreza Tahmassebpour. The rise of big data on cloud internet of things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in 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2016,5(9):1-3.
[5]美.大数据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J].图书与情报,2012,06(11):22-23.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交通事业及其机动化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交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城市的交通流量都在与日俱增,交通堵塞、事故等经常发生。为了解决当下交通事业发展的困难局面,我国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和应用智能化交通系统,以此实现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中,图像处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智能交通的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目前在全球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很多国家发展交通事业及运输事业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在此背景之下,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在很多城市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智能交通系统,是基于完善道路设计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系统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电子技术、地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不同的先进技术。其中,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具重要价值。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一种先进、准确、实时的交通系统,可以带动交通事业与运输事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地面交通的效率,还可以使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最为广泛和高效地应用,也能保证交通安全。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之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与传统模式的交通系统相比,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此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车辆运动状态下的行为分析,保证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对于交通部门的工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智能交通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很多先进技术给予支撑,其中,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所有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下面将对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2.1 车牌识别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首先就体现在车牌识别中。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可以帮助车辆管理部门对车辆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具体效率。目前,车牌识别主要应用于停车场管理、小区管理、高速公路系统等主要方面。
车牌识别,主要是对路面运行的车辆进行监控拍摄,提取其车牌的主要信息,如汉字字符、英文字符、颜色、数字等。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图像进行采集、预处理、最终识别。车牌识别的应用,需要相关的部门安装数字设备、摄像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在此基础之上对车辆进行图像信息采集,之后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找出车牌在图像中存在的具置,将所有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信息中的所有要素,最终识别出车牌的真实信息及真实号码。
车牌识别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图像、照片的质量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日照因素、降雨、车辆运行速度等。在这些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车牌识别系统所采集到的车牌信息经常会出现模糊、看不清、重叠等问题,对于后续的识别工作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车牌识别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当着重对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对图像进行灰化、二值化、校正等,保证车牌识别的准确程度。我国目前虽然也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车牌识别工作,但是我国车牌的格式相对繁多,背景也比较复杂,缺少较好的统一性,因此存在识别不清等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进一步合理改善。
2.2 信息采集
在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以保证智能交通系统得到高效、稳定的运行。
某市交通部门在开发智能交通系统之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交通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工作人员通过对该技术的具体操作,获取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运行信息,如具体的车流量、车辆运行速度、车辆类型、道路交通密度等。图像处理技术在采集这些相关信息之后,就将图像立即传回到工作人员及分析人员的电脑上,分析人员就可以据此获取交通运行的确切信息与实际状况,从而保证交通管理部门对道理交通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与诱导信息,对道路交通运行中的车流进行调节与疏导,避免交通出现严重拥堵,实现道理交通的顺畅运行。该市交通部门发现,在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之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该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得到了合理解决。
2.3 车辆检测
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除了车牌识别之外,还可用于车辆检测工作。目前,车辆检测的主要方法有背景差检测法、边缘检测法、帧差法、模型法等。这四种检测方法都可用于进行车辆检测,并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目前,在智能交通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主要的应用方向便是被用于车辆检测。
智能交通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车辆检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车牌识别工作才得以进行的。智能交通系统在采集到车辆信息之后,图像处理技术就可以通过对车牌等车辆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高效的识别,以此实现对车辆的实时检测。
2.4 在电子警察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电子警察的应用方面。电子警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替警察进行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高效性,还可以提高工作的合理性。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警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图像滤波技术、图像编码、图像识别、图像加密等。
图像滤波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将拍摄到的视频画面中的噪声等严重的干扰源进行合理清除,在此基础上将视频图像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高校提取。视频编码,主要就是利用相应的编码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拍摄到的视频图像进行二次编码,以此保证图像可以满足具体的通信需求。图像加密,主要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密码,也可以添加其它的保密手段,保证视频图像的安全性。
某市交通部门在开发和利用了智能交通系统以后,将电子警察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该市的电子警察,由于应用了比较先进、关键的图像处理技术,因此不仅可以做到对车辆、行人进行视频拍摄,还可以对拍摄好的视频进行分析、加密、编码等。该市交通部门的管理者发现,电子警察在应用图像处理技术之后,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于该市的交通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带动了该市智能交通系统在未来的深化发展。
2.5 障碍物检测
除了上述几种应用方向之外,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还包括了障碍物检测这一主要内容。在交通系统中,障碍物主要包括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方道路的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其它机动车及交通标识等。图像处理技术在障碍物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立体视觉检测、背景运动检测分析、光流检测等主要方法。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基于对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画面等进行细致分析,看道路前方何处存在障碍,并及时将障碍情况提示给司机等人。目前,这几种主要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都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对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深化革新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再发展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现存的交通问题,更可以带动我国交通事业在未来的发展。在智能交通的应用过程中,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车牌识别、字符分割等。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不仅给予智能交通发展应有的支持,也提高了智能交通的应用效率,保证智能交通的应用收到实际效果。相关部门及人员若想保证智能交通得到深化发展,就一定要重视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海斌.智能交通中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9).
[2]崔立岩.智能交通中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4(08).
[3]陈宁宁,尹乾,周媛,高丽娜.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3(03).
[4]姜旭,朱灿焰.视频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J].通信技术,2010(01).
[5]张利峰.面向智能交通的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
1建立市场导向为平台的智能交通营销网络
传统的交通市场“以产品为主导的被动市场推销”作为主体,没能突出“以用户为主导的主动市场营销”的功能和作用,这导致传统交通市场缺乏激发能力、活力不足、市场生态恶化等问题。新时期的智能交通企业和市场营销工作必须采取新型的营销模式,采取“先人一步”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起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平台和网络,尽快进入智能交通市场,占据智能交通市场的先机,扩大智能交通市场的面积。例如:可以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实现营销的扩大,采用合资建厂等方式实现对局部智能交通市场的占有。在实际的智能交通市场营销过程中行动必须具体化、重点化,确保在客户提出当前需求和长远规划时,能够迅速应对,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铁路客车市场方面,紧跟市场,快速响应,以“不放掉任何一个市场信息,不失掉任何一个市场机会”为指导思想,充分运用企业内外部资源,以积极的营销态度和创新的营销模式,走入客户价值链,了解客户价值核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优质的服务,稳固既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
2建立智能交通市场的高效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是智能交通获得市场认可的基础,高效的沟通是智能交通取得社会认同的前提。在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要明确社会与公众的交通需求,整合需求的共性与差异性,科学地提出客户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沟通获取智能交通的市场发展空间。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也需要采取多元化合作的策略,要以智能交通的实际为基础,扩展合作的模式和范围,延长和扩大智能交通的产业链条,解决和处理多元化市场与客户的要求,做到智能交通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目标的支持。在市场营销的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资源的整合,以智能交通作为平台,争取社会资源、产业资源对智能交通的倾斜,为开阔智能交通市场提供发展空间与资源潜力的支持。在沟通过程中智能交通应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社会团体和目标客户引入到体验现场,通过对智能交通的现场体验,使客户、乘客和社会认识到智能交通的优势,提高社会整体认知智能交通的水平,做到对智能交通市场营销的扩大,实现智能交通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是建设的主导和主体,智能交通必须取得与政府的良性沟通和全面互动,使地方政府看到智能交通对地方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价值,获取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倾斜,为进一步提升市场营销水平,确保智能交通发展提供政府、政策方面的帮助。
3提高智能交通市场对接机制的有效性
在城市智能交通不断扩大和创新的今天,要对传统的经验理念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变革,要看到智能交通形式多样,变化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智能交通车组编成,智能交通管控方式上进行创新,将目光放到智能交通发展的长期目标,通过技术与理念的变革适应市场,实现智能交通对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依靠科技力量扩展智能交通的市场基础,引领智能交通市场发展的道路,进而将创新融入到智能交通的体系中,弥补智能交通存在的缺憾和漏洞,将智能交通产品扩大,形成系列,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在智能交通对接市场和企业的同时,应该在智能交通核心领域,特别是智能交通技术上必须取得重要突破,获得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和自主产权,为智能交通市场的扩展提供支撑,以自我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把握,做到先市场一步,以丰富的智能交通产品,宽广的智能交通市场适应性,实现对智能交通整个领域的覆盖和扩张。智能交通营销中要把握无人驾驶智能交通市场、高科技智能交通列车组、快速智能交通技术的突破,为对接智能交通市场提供技术、框架和资源的前提,响应智能交通市场的基本要求,以技术创新获得市场扩张,以市场营销扩大资源基础,为智能交通的发展,解决智能交通的难题,提供技术平台和市场前提,尽快赶上智能交通发展的部分,适应智能交通市场的动态,满足智能交通的需求,在良性营销、市场对接的前提下,推进智能交通的模块化、高效化,提升智能交通的系统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为城市和社会提供更为广泛而安全的智能交通服务产品。
4重点发挥智能交通的市场应变能力
智能交通具有根据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和交通要求进行重构与创新的能力,而市场营销就是将市场和公众的需要整合在智能交通的实施和细节之中。智能交通可以告别传统检修方式,通过引入计算机、智能和网络技术实现交通检修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这样不但可以缩短智能交通的检修与维修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智能交通的实际运行效率,进而提升智能交通应对社会要求、交通压力的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和交通变化的实际,为智能交通开阔市场提供了技术、体系和设备上的可能,不但提高了智能交通的市场适应性,而且也会大大延长智能交通的寿命,社会可以在智能交通开拓出覆盖更广、影响更大的价值链条,进而做到对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支持。在智能交通营销的过程中要突出对新技术市场的开发与挖掘,特别在智能交通编组,智能交通定制方面,应该与市场需求共舞,通过灵活编组、扩展交通运量、个性制定、制式调整的形式,适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以品质高、品种齐、功能多的智能交通形式顺应市场的变化和特点。智能交通要结合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市场开发为导向,积极采取调整和创新策略,以主动的方式驱动智能交通的市场化,将新技术和新产品迅速转化为智能交通的市场产品,做到对智能交通市场开发的支持,将研发、扩展、创新的过程融合在市场变化的适应过程之中,为智能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市场基础。
5创新智能交通的市场营销模式
当前智能交通面临着高速发展的机遇,同时市场对智能交通也提出了安全、质量、效益等深层次目标。智能交通的市场营销必须将市场占有、运行安全、运行成本作为核心问题,搭建智能交通的新框架,推出智能交通营销的新模式,在确保智能交通安全的同时,丰富智能交通的产品,控制智能交通的成品,迎接智能交通市场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中智能交通的投资主体正在增多,市场营销的任务之一是将智能交通更好地呈现在社会和公众面前,这样才能引入民间资本和先进技术,扩大智能交通的规模,提高智能交通的质量。在智能交通市场营销中,企业应该转变传统思维方式,通过智能交通的市场展现,使社会明确智能交通的发展潜力,同时构建智能交通的营销平台,积极和有意与智能交通投资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民营业者、社会大众取得良好沟通,通过Bot、Tod、EPC等现代化融资与筹措方式,扩大智能交通与社会和经济的合作,加速智能交通的发展,实现智能交通与社会、智能交通与地方政府、智能交通与其他单位共赢的发展目标。
6结语
智能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在交通装备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其趋势已经逐渐明显,智能交通领域要看到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智能交通发展带来的机遇,只要智能交通能够遵循交通发展规律,尊重市场发展导向,制定出科学的营销策略,就能够在赢得智能交通客户的同时,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郭奕清.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32-233.
0引言
智能交通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各种关于智能交通如何开展的讨论层出不穷。交通大数据分析可提供决策支持,成为议题的核心内容。围绕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采用智能交通的思路,研发智能交通无线通信技术,对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大数据发展现状
由于大数据的特点是快速、数据量大,因此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必须紧密配合,以极快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处理数据流后,要精密分析,计算机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处理具有一定难度,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进行视频、音频、图片等多样化数据处理。在格式上,计算机处理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方法,如先收集再统计分析。当前新技术可以采集不同领域和空间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资料[1]。经运行,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形成了一种具备“三高三低三精”(高可靠、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功耗、低成本、精准定位、精细计算和精密控制)特点的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的核心特点是实时、准确、高效。EUHT系统通过车辆车载终端与路侧基站无缝连接,实现高速、可靠接入。EUHT系统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实现智慧级管理和服务。
2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大数据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特征是数据量巨大,无法想象的高速处理速度,带来了通信技术中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和更新,造成了数据存储和分析速度的变化。多样性是大数据的另一类别。数据化的结构性包括非结构下的文本图片视频、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手机通话等,都被传感器传送到网络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真实准确分析。简单说来,大数据是一种高速发展、体量庞大的数据类型。结合当前交通大数据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信息化已成为现实。交通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一方面属于自动化数据采集;另一方面是半自动化业务记录。前者主要是由各业务单位建立业务系统,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采集的各种数据录入系统,包括公路交通量、签证业务等数据。后者是联网观察省公路客运情况,采集数据,并运用到运政管理系统[2]。
3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基于可见光通信(LiFi)的智能交通系统,即采用可见光取代传统无线电协议,实现车与车之间(V2V)、车与基础设施、互联网之间(V2I)的通信连接。V2V系统主要保障安全应用。V2I系统包括个人通信、移动办公、远程信息处理、基于位置的信息、与汽车相关的移动服务、视频直播和互联网接入。V2V与V2I统称为V2X。V2X应用能够改善安全性、车辆通行和能耗情况。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有很多,包括专用无线调度、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PIS)、车地无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警用无线系统、消防无线系统、民用无线系统、车辆信息及检测信息上传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无线政务网和无线数据通信需求系统等。对智能交通数据进行通信式处理,系统在前台操作和数据库管理上运用数据分析。在分析方式上,主要运用数据库管理自查系统等和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挖掘分析数据库。整个数据挖掘分析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数据库中分析相关业务数据,设置方案,利用数据库分析和挖掘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前台操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自带查询和分析,运用相关工具实现第三方工具的运行。第二阶段是解决业务系统中报表填报和系统数据填报。在系统分析功能上,满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行业调查和运行的掌控需求,采用动态监控和质量管控方式,实现共享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分析。在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上,为了应对不同的通信需求,通过不同的技术深度和信息广度,结合不同的时间和不同层级的需求,展现和应用相应数据。形式多种多样,如阅读报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运输量和交通运输情况等[3]。智能交通实现了智能化、信息智能化、现代科技智能化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全方位智慧化交通运输发展。在智能交通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实现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的统一。通过比对交通领域建设内容关键技术和各个方面,最终产生了智能交通市场、信息化交通和信息服务化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采用IT技术,汇集交通信息,统一大量数据模型,采集实时交通数据,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强调系统的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等,并体现服务的广泛性。
4智能交通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4.1客户需求层次识别
第一,基本型需求,收费快捷、态度友好、路面平整、无事故隐患、排障迅速、施救合规、保障畅通;第二,期望型需求,信息服务周全、收费站咨询路况熟练、排障施救价格公道;第三,魅力型需求,信息平台提供精准的路况咨询服务,一站式排忧解难服务体系(高速管家、全程无忧)。
4.2服务出行大数据应用
第一,“两客一危”车辆监控,实现运输企业、高速公路、交警多方合作,全程可视化远程管控“两客一危”等特殊车辆;第二,配套设施增值服务,比如服务区优惠、油品信息、车位信息、预点餐服务、服务终端体验店和车辆状态检修;第三,多元化服务,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差异性收费,比如旅游景点推送、重大活动推送、旅游时间预测和物流车辆管控。物流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可视化远程管控物流车队,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4.3文明交通标杆路段
车路协同:通过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可靠通信,为车辆提供高速路变道预警、盲区预警等超视距辅助驾驶功能,实现交通效率与出行体验双赢,达到通行服务的新高度。变道、盲区、匝道等出现其他汽车,系统进行提示,避免车主做出不安全驾驶行为。大流量情况下,通过EUHT实现通行车辆严管引导,规范行车秩序,改变传统高速公路服务模式,提高通行效率,为高速公路发展做出方向性探索。高速前瞻性的信息化建设,为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打开关键突破口,为万物互联、工业互联时代的智慧高速提供重要的实践案例。目前,智能交通建立在电子控制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的基础上,有效集成运用道路港口机场、通信类的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在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建立大范围全方位实时综合运输和管理平台。此平台一般利用新一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采用可交互和可感知的方式促进交通管理,实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和物流生产的产业化。通过体验智能化,实现相应环境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管理和智慧的统一协调发展。
4.4感知互联应用服务方面
摘 要: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云计算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本文通过研究云计算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提出基于云计算的ITS平台,解决了共享处理海量交通信息的难题。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云计算; 交通信息; 组网; 管理模式
1. 背景
电子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部门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崭新的工程领域,即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ITS就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ITS强调的是运输设备的系统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 Peter Mell and Tim Grance,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Version 15,October 7, 2009.
中图分类号:TP27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私家车辆的数目急剧增长,并且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市政建设的力度。这样的事实导致城市交通拥堵、违规通车、车祸增加,所以迫切的要求加快市政建设,实施高效率的交通监控措施,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也由此得到了相应的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那么,计算机视觉技术下的智能交通监管系统究竟应该如何设计与实现呢?
1 计算机视觉下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1.1 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技术即利用各种图像摄录设备将通过对视觉目标进行识别、跟踪、测量并将由此获取的视觉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并进而利用图像技术进行视觉信息处理以达到进一步进行智能化处理的视觉处理技术。
1.2 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效综合手段在一定范围内建立的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作为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一场新的革命,近年来,由此技术进一步开发形成的监控系统已经在各个道路的关键路口、路段和其他交通繁忙地域普遍建立,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多方面的服务。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流、车流量的猛增,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显然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2 计算机视觉下的智能交通监管系统的建立
正是基于新的发展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计算机视觉和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进一步结合起来,首先通过计算机视觉分别对各个道路的关键路口、路段和其他交通繁忙地域等相应位置实时进行交通信息采集,然后,通过信息传输系统、或者进行处理后存入服务器并将处理过的实时交通信息及时传输到监控指挥系统,以实现对于各个道路的关键路口、路段和其他交通繁忙地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由此,显然就需要设计以下各个子系统并共同构建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计算机视觉下的智能交通监管系统
实时交通信息收集系统
监控指挥系统
高质量信息存储传输系统
图1 计算机视觉下的智能交通监管系统工作程序示意图
3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实现
计算机视觉下的智能交通监管系统实现的第一步是通过实时交通信息收集系统实时进行交通信息采集,即通过对于运动物体的分割,在图像找出有意义的部分,抽出运动目标的特征,进而通过连续画面间的变化判断目标的运动状况。在这一系统运行中,首先可以“摄像头读入”的初始视频,使用相应的算法提取“背景”,然后通过原图与背景运算形成相应的“前景”,由此即可进一步通过矩形框的使用来达到“运动目标检测”与信息采录的目的。
图2 视觉监控系统原理图
3.1 系统功能实现
对运动物体的检测主要有光流法以及差分法两种方法,由于光流法比较复杂和耗时,实时检测很难实现,因而,现有实时交通信息收集系统一般通过差分法的应用来进行开发和实现。
3.1.1 帧间差分法
帧间差分法对运动目标进行分割处理过程中使用较多也最为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在连续的图像序列中两个或三个相邻帧间采用基于像素的帧间差分并且阈值化来提取图像的运动区域,进而通过逐象素比较获取前后两帧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判断运动物体的移动状况。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可以假设用于获取序列图像的视频设备为静止物体,设视频中连续两帧的图像为It(x,y)和It+1(x,y),然后通过对连续两帧的图像相应的像素进行比较,利用Dt(x,y)=It+1 (x,y)-It(x,y)这一方程求出相应的阈值来检测出运动物体的移动状况:
Mt(x,y)=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帧间差分法所得到的差分图像在现实中并非由理想封闭的轮廓区域组成的,因而,运动目标的轮廓自然也就往往是局部的、不连续的,且其误差往往随着运动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而,这一方法并不适于对于高速运动目标的有效检测。
3.1.2 背景差分法
与帧间差分法不同,背景差分法则是利用当前图像与背景图像的差分来检测物体运动状况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可控制环境下,通过对于运动背景的固定假设,设待检测运动物体的图像为I(x,y),背景图像为B(x,y),通过输入图像与背景模型进行比较,利用D(x,y)=I(x,y)-B(x,y)这一方程求得到图像中的各像素的变化信息,进而检测运动物体的移动状况:
Mt(x,y)=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背景差分法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背景模型,并更新模型。
3.2 程序功能的实现
本程序功能实现所主要使用的是OpenCV函数。OpenCV能够实现对图像数据的操作,包括分配、释放、复制、设置和转换数据,以及对摄像头的定标、对运动的分析等。在函数实现上,用到了Cv图像处理的连接部件函数,运动分析与对象跟踪中的背景统计量的累积相关函数等相关的函数。本系统就是运用图3介绍使用到的函数名及其功能和使用格式等来实现对视频流的运动车辆的轮廓检测的。
图3 寻找轮廓程序主要算法流程
实验证明,本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对视频流的运动目标的轮廓检测和对象跟踪,并能实时更新背景,车辆跟踪正确率在95%以上,虽然存在着轮廓检测正确率稍差的缺点,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摄像头所处的角度和运动目标靠近程度的影响,从根本上并不影响对于运动目标的实际检测。
4 结束语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城市病的治理当然可以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先进的管理系统,最终都只有通过人的行为才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设计与使用先进的交通监控系统固然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技术条件,但是,交通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必须依赖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戴俊乔.城市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架构和性能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06).
[2]张伟龙,李刚,王雨翔.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0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道路交通的科学化管理迫在眉睫。智能交通系统(ITS)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要求路口向控制中心实时提供图像和数据信息,并能够独立执行一些复杂的算法。但是目前国内的路通控制器大多采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只能执行定时算法,以RS232或者RS485作为通讯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智能交通对于路口控制器的要求;而国外的路口控制器(如西门子公司的2070和美国的EAGLE)不能适合中国国情,且价格昂贵,操作不方便。因此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性能价格比高的路口控制器成为一项特别紧迫的任务。
本课题组开发的TCS-0602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满足了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的要求。本文将从路口控制器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TCS-0602的硬件体系、软件体系和最后的运行结果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智能交通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当网络正常工作时,共享数据库通过光缆收集控制器预处理过的图像和数据信息,在控制中心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诱导和控制[2~4],然后将控制参数下载到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由它控制交通指示牌和交通信号灯,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当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不能跟控制中心通讯的时候,它可以根据当地检测到的交通流量和历史数据的数学模型进行基于该路口的局域最优控制。当发生事故和其它特殊情况时,还可以通过手动实现路口的控制。所以在智能交通中,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是一个收集数据和实现控制的平台。它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与控制中心通过光缆进行通讯;(2)执行交通控制算法;(3)接收摄像机图像;(4)与微波检测仪通讯;(5)与地感线圈通讯;(6)控制交通信号灯;(7)控制交通指示牌。
2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的硬件体系结构
智能交通控制器需要执行繁重的通讯和算法处理,对处理器的通讯和运算速度有很高的要求,摩托罗拉公司的MPC8245能够满足这些要求。MPC8245具有强大的通讯和运算能力[5],可以通过TI16C554等串口芯片扩展多个RS232串口,和多个外设通过串口进行通讯?鸦可以连接多达4个PCI设备,还可以通过以太网或者电话线进行网络通讯。由于MPC8245可以运行在300MHz,因此可以满足很多智能交通算法的需求。
智能交通控制器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MPC8245扩展了32MSDRAM和4MFLASH存储器,其中,4MFLASH用来存储Linux内核和应用程序,32M的SDRAM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存储Linux的内核和应用程序。违章抓拍控制器通过PCI总线接口芯片PLX9030接入MPC8245,系统可以兼容各种不同的违章抓拍控制器,通过编写不同的驱动程序来实现。以太网控制器通过以太网接口芯片CS8900A接入MPC8245,可以接入Internet,加入光线接口就可以实现光纤通讯。通过MPC8245的UART口扩展了一片16C554,扩展出了四个串口,分别接入液晶控制器、交通灯控制器、交通指示牌控制器和传感器。液晶控制器用来设定或者修改智能路口控制器控制参数,而且还可以通过手动直接控制交通灯。交通灯的控制是直接控制交通灯,接收来自MPC8245的参数设定,比如路口数、红绿灯时间等,并控制交通灯。交通指示牌是用来提供交通信息的大屏幕,MPC8245接收来自控制中心的交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送到交通指示牌控制器,显示在大屏幕上,用来疏导交通。检测设备在目前交通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检测设备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新产品不断涌现,因此TCS-0602预留了包括串口在内的多种接口方式。
3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的软件体系
作者开发的智能交通路口控制软件建立在Uclinux操作系统之上。Linux内核是一种源码开放的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在此只保留了必需的功能模块,删除了冗余的的功能模块,并对内核重新编译,从而使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资源显著减少。因此将其应用于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的设计,具有代码量小、运行消耗系统资源少、可靠性高等优点,适应了智能交通路口控制器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交通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通红绿灯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发挥交通红绿灯的实用价值,对路面交通进行精准控制,才能实现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社会各个行业的融合更加紧密,智能化成为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以单机片为基础,进行智能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势在必行。
1 单机片概述
1.1 含义
所谓的单机片,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之下,把各种电路集中在一种芯片上,赋予单机片数据传输和电流输送的功能。在单机片上有大量的串行电路,这些电路可以把系统中的不同结构要素组成起来,形成动态操作系统,以此实现系统的高速运转[1]。
1.2 结构
一般来说,单机片是和其他电控设备联合使用的。在智能交通红绿灯设计中,需要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系统中的硬件组成要素包括单机片、芯片、数码管、二极管、电阻、电源等等。不同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以单机片为例,单机片可以储存不同的控制电路。以芯片为例,芯片可以记录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信息。以数码管为例,数码管可以储存大量系统数据,并实现信息数据的传输。以二极管为例,二极管可以赋予交通信号灯颜色,提高交通控制的效率。以电阻为例,电阻可以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的过电流,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1.3 型号
在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中,经常选用AT89S51型号的单机片。该型号的单机片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一方面,AT89S51单机片可以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编程,另一方面,AT89S51单机片可以实现IO接口的独立控制。在应用这一型号的单机片之后,程序储存器可以扩大和升级,为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2]。
2 基于单机片的智能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设计
2.1 设计要求
在以单机片为基础,对智能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满足如下的几个功能要求:第一,应该保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交通信号灯的正常运行,当东南方向的道路开启时,西北方向交通流应该暂时停转。第二,应该把准行时间控制在一分钟或两分钟。如果道路的车流量过大,可以设置准行时间为两分钟,如果道路的车流量过小,可以设置准行时间为一分钟。第三,应该明确不同交通信号灯的功能。在准行车辆通过时,应该在绿灯亮起之前,让四个路口的黄灯同时闪烁,以此为驾驶员提供提示,说明行车方向即将发生改变。第四,应该在不同的路口安装交通提示牌,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交通提示牌可以实现全数码化和智能化,驾驶员和行人通过观看交通提示牌,可以知晓道路准行或禁止通行的时间。第五,应该以单机片的基本参数作为依据,实现单机片的电路集合功能,同时要把单机片和数码管结合起来,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快速转换。
在以单机片为基础,对智能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的设计思路: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最主要功能就是稳定城市交通运行,因此可以将智能交通信号灯分为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剩余时间显示,驾驶员和行人需要知晓变道剩余时间。第二个组成部分是交通灯显示,当时间到达设定值后,交通信号灯要实现自动转换变色。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按键停止运行,当道路交通出现重大事故,应该中断该段道路的车辆运行,对安全事故采取应急措施[3]。
2.2 设计实际
首先是智能交通红绿灯系统中的LED剩余时间显示设计。在进行LED显示设计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该依靠网路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和LED显示屏的连接。第二,在选择交通红绿灯的过程中,应该让不同灯光的位选线先后处在选通的状态,同时让其他灯光的位选线处在关闭的状态,根据位选线的数码对应值,在显示屏上进行数据编码。第三,应该对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行检验。如果字符段码与实际信号灯相符,可以将LED显示屏投入到城市交通之中。
其次是智能交通红绿灯系统中的红绿黄灯光转换设计。在城市交通中,不同颜色的信号灯代表了不同的交通指示,红灯代表停止同行,绿灯代表准许通行,而黄灯代表等待。在进行信号灯转换设计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该以东西方向为基准,进行初始状态的设置。东西方向的初始时间可以限制为五十五秒,黄灯的持续时间可以限制为五秒。第二,应该以南北方向为基准,进行初始状态的设置,南北方向的初试时间和黄灯持续时间与东西方向相同。第三,在时间设置完毕之后,要应用计算机进行初始循环。
再次是智能交通红绿灯系统中的紧急中断设计。在城市交通中,经常会出现重大紧急事故,阻碍交通的正常运转。在进行紧急中断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一个仿真系统,模拟事故发生现场,并对模拟事故进行程序编制,把编制之后的程序记录在交通系统之中。第二,应该根据仿真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测试系统运行结果,直至测试数据能满通正常运转的需求[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了保障交通的快速运转,以单机片为基础进行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德新,周志文,张卫丰.基于STC89S52单片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及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38-41.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3-004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3.01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不断富裕,交通车辆也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交通工具在带给居民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交通管理部门的负担。针对交通运行的现状,图像处理技术应运而生。图像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智能处理,以其准确度高、监控全面的特性广泛应用到我国智能交通的管理之中,为交通的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程。
1 智能交通系统和数字处理技术概述
1.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是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车辆增多、交通混乱的情况发展出来的,能够改善交通运行的效率并且提升交通运行的安全程度的智能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全球的很多国家,成为运输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手段。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以及应急处理系统等多个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数字处理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对于交通的运行进行监督管理,提升我国路面交通管理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智能交通系统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以及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2 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图像处理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手段。图像处理技术从发明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图像处理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数字处理技术高速的发展契机,数字图像以其应用简单、传输飞快以及信息准确的特点,目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方法;而图像处理技术以其数字化的工作模式、高速的处理手段以及高效的运行效率,使得相关信息更准确的反映到信息使用者手中。一般的图像处理技术分为输入处理系统、分析设备以及输出处理系统。其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转化输出,以规范化的手段进行运作,保证信息收集处理的完整以及准确。
2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中的探讨
2.1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采集的准确以及及时对于智能交通系统能否及时掌握车辆运行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效交通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的流量、速度以及类型等,保证道路的运行状况能够被全面的被管理者掌控,使得管理者对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高效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发出相关指引信号,对相关车辆进行引导、对出现路况的地段进行疏通、以及对出现事故的路段进行报警等方式,保持道路车辆运行的秩序,维护交通的稳定与安全,提升交通运输的稳定性以及效率性。
目前,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得更加自动化、多样化。主要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方法有雷达测速装置、红外线感应设备等采集技术,对车辆在路面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但是,有些技术的安装需要对路面进行一定的破坏,而且很容易根据天气的变化造成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信息采集技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采集信息,并且降低客观因素对于设备的干扰,减少建设成本。图像信息处理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明确地获取相关范围内车辆的特征以及运行状况,保证了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与全面性,增强信息的可靠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2 车牌识别系统
车牌识别系统是指系统能够监测到路面运行车辆包括汉字、字符、数字以及车牌颜色在内的车牌信息,并对识别的车牌信息进行一系列分析的技术。该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以及信息识别三部分组成。通过在配备有数字设备、摄像系统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对车辆的行进状况进行图像收集,对收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寻找到车牌在采集的图像中的准确位置,将车牌从区域中分离出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识别出车牌的准确使用者以及相关信息。
车牌识别系统在具体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光照、气温以及降水等自然状况的影响,导致采集到的图像不准确,影响到后期的车牌信息识别。因此,在具体的车牌信息识别工作开展之前,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对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以及校正、分割等技术处理,为车牌识别工作提供基础。在车牌识别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改进算法,提高图像辨别的效率。由于车辆繁多,车牌格式不统一等状况,车牌识别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运用还要不断改进,提升其技术性能。
2.3 运动车辆视频分割与跟踪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在道路监控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的监控技术需要对路面进行破坏、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不足,通过对需要监控的路面安装摄像头,并通过线路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传输到交通管理部门,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便可以实时地将传输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计算,大大提升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对运行的车辆进行及时的监控与跟踪技术,通过背景提取、运动点团位置提取、运动物体跟踪等技术方法,对运动的物体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分析,通过运行车辆的车速、流量等状态,对道路状况以及个别车辆的具体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分析与控制,保证道路运行的通畅与安全。但是,如果道路车辆运行拥堵、车辆之间空间狭小,就会导致对于具体车辆的跟踪出现状况,就会对车辆的跟踪造成一定的偏差。因此,在特殊交通状况以及天气状况下的运动车辆视频分割与跟踪技术还要不断改善与发展。
2.4 道路识别与障碍物检测技术
在道路专家对不同的道路状况进行了不断的模拟与假设后,研制出比较适应我国道路运行状况的识别技术与障碍物检测技术。目前的道路识别技术主要有以区域为基准、以边缘为基准、以模板为基准、以图像滤波为基准四种方式。这四种识别方式为我国道路运行状况的监督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技术保证。同r,图像处理技术在障碍物的检测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障碍物是影响车辆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路面运行或者静止的物体与人体,对其准确的监控是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道路顺畅的重要手段。道路障碍物检测技术有基于立体视觉、基于光流、基于背景运动估计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对于道路障碍物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5 在电子警察中的应用
电子警察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警察的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合理性与可靠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管理部门人力的投入,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图像处理技术在电子警察中的应用,主要有图像滤波技术、信息编码、信息辨别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等。
图像滤波技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采集到的信息中不合规的、干扰严重的部分进行剔除,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信息;信息编码技术将摄像装置收集到的图像进行二次编码,使相关图像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信息加密技术将图像进行加密处理,保证相关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这种电子警察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能交通的管理效率,保证交通运输的稳定与安全,促进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
3 结语
智能交通是符合现代化的交通运行状况的管理手段,能够对我国交通的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是传统交通管理手段的升华。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智能交通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对于该技术在运行中的不足,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道路运行的实际状况,不断深化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提升我国交通管理的效率,保证交通运输的秩序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文举.智能交通中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的研究[D].大
连海事大学,2005.
[2] 程远航.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
1 背景
为了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性能,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路网系统、拓宽路面、增添交通设施以及道路建设等城市交通所必需的“硬件”建设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复杂多样,但有一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通过共用信息平台可以使这部分信息增值,而且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通过共用信息平台的统一存储、组织、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避免数据冗余,提高系统中信息的利用率和传输速度。
2 以GIS作为共用信息平台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110/122接处警系统、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路口控制系统、公共交通系统、GPS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对整个系统而言,应充分发挥子系统的作用,并做到无缝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作为一种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建模、分析和输出。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交通信息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利用GIS技术构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不但能够使交通信息在空间上直观明了地显示出来,并能为这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和后续信息服务及辅助决策提供空间属性上的支持。
信息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联接各个子系统的纽带。通常把交通信息划分为两类: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静态交通信息是指包括道路信息、交通附属设施信息、停车场信息、车辆管理信息等随时间变化较小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为基础数据(如道路路网数据等)和历史数据(如车辆违章历史数据等);动态信息主要指各类实时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公交车位置信息等。利用GIS可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集成管理。针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信息要求的特点,建立专属的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互联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GIS平台。GIS作为整个系统的协调者,对数据和应用进行管理。图1所示为地理信息系统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环境下的集成。
3 系统的技术框架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信息平台的一般架构,结合考虑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平台的要求,系统可采用三层体系结构:
(1)客户端。指的是信息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道路使用者、道路建设者、交通管理者、运营管理者、公共安全负责部门、相关团体等。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2)应用服务层。以GIS作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由各个交通管理子系统采集交通数据,将这些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息按照规范的协议给相应的应用子系统。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交通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交通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提供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
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3.2 GIS共用平台的基本功能
各个子系统由于功能的不同,获得的交通数据也不同,但大多具有信息量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将这些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大量信息融合在一起,从中提取具有更多特征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并最终在系统的管理决策核心中得到应用,是维持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信息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如图3所示。
GIS共用平台作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1)信息采集功能。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3)信息提供与功能。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4 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以GIS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共用信息平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时性和数据量过大两个方面。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要求共用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刷新数据用于交通管理(如决策、指挥和调度等)和信息,从而对GIS平台提出了实时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允许将高精度的GIS数据刻入光盘,相当一部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需要通过无线下载方式获得,导致各子系统与平台间的数据交换量庞大,影响GIS平台的有效工作。
针对上面的两大问题可将地理信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道路位置信息、单行道信息等)和交通属性信息(停车场位置、建筑物位置等),将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通过GIS共用信息平台通过专用短程通信(DSRC)方式下载至车载装置的内置内存介质,少量的属性信息从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送至车载设备。
对于数据量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量,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来管理数据以分担数据存储的空间,降低网络堵塞的可能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过网络在GIS平台和各子系统中传送,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数据定时传送到平台的数据库中。
5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基于GIS平台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构架问题,主要讨论系统的技术框架与主要功能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对系统中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俊,宫鹏.实用地理信息系统?郾科学出版社,1998.2
〔2〕陆化普.解析城市交通?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9
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汽车已经被看作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但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环境的恶劣,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交通压力不断增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用于交通使用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在此环境下开始注重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显得十分重要。
1、智能交通系统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指的是利用现如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和数据传输技术等对交通进行科学的管理,在管理之中将人与路和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效果,进而建立一类具有范围广、作用强并且运行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其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与应急管理系统。
2、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总结来看主要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车辆导航、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以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管理。在导航中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对交通路况的识别以及对交通线路中的障碍物检测等。交通监控主要是在对交通中行驶车辆、车辆跟踪以及闯红灯等方面应用。交通管理中主要在收费系统以及车辆牌照识别等方面应用。
所谓的云计算指的是利用网络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所需处理的数据进行拆分,经过拆分后形成数量较多的子程序,并由多个服务器进行处理而汇聚成的一种系统,系统经过数据处理后将结果进行反馈。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面临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如何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挖掘是交通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引进云计算,通过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交通管理的灵活性。交通云系统是一项较为开放的平台,主要包含云端、管道以及云基础。其中云基础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而管道则包含提供信息传递的有线以及无线网络。云端指的则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
作为交通部门的管理单位,其为交通部门的管理以及群众的交通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混合特点,针对需要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交通管理,可运用私有云的方式实现,对于需要对外交通管理状况信息,提供交通状况可运用公共云的技术实现。
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主要是通过将射频设备放置于道路上方以及道路两边等,进而获取交通状况的远程图像,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技术,从而对交通车辆以及车辆跟踪等进行监控。其通过计算机获取的信息可用于交通事故的认定以及疏通路况等行为。
3.1 车辆监控
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对运动的物体进行监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可运用图像分差法对车辆进行动态与静态监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视频图像中序列的差分法用于检测图像序列中的车辆的目标有无运动,该方法运算量小,容易软件实现,实际效果较好。因此,也是实时交通监控系统的首选方法,差分图像法有两种:一种是当前帧与背景帧之间的差;另一种是相邻帧之间的差。
3.2 事故检测
在众多交通事故中,一些事故主要是由于交通堵塞所造成的,所以对交通事故进行预警以及发现是很有必要的。在智能交通系统之中,通过摄像设备与计算机相连,运用射频设备对运动车辆进行视频跟踪并且对序列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运动目标在连续帧图像中的位移,给出运动目标速度等运动参数。当目标处于长时间静止状态时,利用图像捕捉进行长时间静止跟踪,并进行图像反馈,达到对事故检测的目的。从而尽快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避免发生其他交通事故。
1 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汽车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显著体现。汽车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汽车的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情况,然而也致使交通环境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交通事故发现率也在不断增加,城市也将难以承受巨大的交通压力,这一系列情况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并且城市内部人口愈加集中,可用于交通建设的土地变得很少,故通过扩建道路来解决交通拥挤等问题是不可行的,这时智能交通系统理念开始被人们所提出,并针对其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2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1 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理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而提出来的。其是通过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来进行交通管控,并在管理过程中综合探析行人与路和车之间的因素,从而得出比较合理的交通管制效果,进而建立起来的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应用的范围比较广阔,且具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同时运行效率不低。
2.2 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结构
智能交通系统是以过去的交通工程为基础而兴起的新型交通系统。其组成部分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各相关部分之间达成信息共享的目标。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智能交通系统制定相关决策的体系,其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用户的安全,还有助于改善交通拥堵的情况。
3 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3.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车辆导航
现如今,由于城市道路越来越复杂,且经常会有所变动,致使驾驶员无法很好地把握住道路的实际情况,因此常常会不知道目的地的实际路线。车辆导航的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种尴尬的情况,其能够指引驾驶员行进的方向。车辆导航是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比较常见的运用,在导航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对道路上交通情况的识别和对道路上障碍物的检测这两个方面。这两种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驾驶员知晓道路边界的情况,并能够获得该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安全车距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车辆导航对于信息数据的传递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道路上的实时数据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不可避免会运用到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传递功能,因为驾驶员只有在不断获得最新消息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3.2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监控
交通监控主要是在对交通中行驶车辆、车辆跟踪和闯红灯等方面的应用。其实际操作流程主要是通过运用射频器材来得到道路交通情况的图像,然后再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交通车辆以及车辆跟踪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材料即可达到监控的目的,其不仅有助于交通事故的判定,还可以供相关工作人员用于疏通路况。
3.2.1 车辆监控
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系统能够针对运用的物体来展开有效的监控活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图像分差法来监控车辆,其监控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这两种类型。该监控的主要流程是运用计算机来察看车辆的视频图像序列,并分析目标车辆是否处在运动状态。这种检测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其所需要运算的数据不多,且具有着非常良好的成效,故图像差分法在交通监控系统中被人们所普遍使用。图像差分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当前帧与背景帧之间的差;二是相邻帧之间的差。
3.2.2 事故检测
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交通拥堵所引起的,所以对交通事故进行预警以及发现是很有必要的。智能交通系统能够获得事故发生处的视频图像,并可以运用各种设备来得出车辆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情况,有助于分析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这样也可以方便相关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来处理交通事故。
3.3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中计算机技术主要用在收费系统和车辆牌照识别等方面。RFID信息技术系统在交通收费系统中运用范围比较广,其通过运用阅读器以及其他相关设备来识别车辆,在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之后则能够被用来进行道路状况信息的公布以及收费。而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智能交通系统普遍运用的一种信息技术。如果有车辆驶过ETC入口,那么阅读器将会对该车辆进行识别并将所获得的数据传到对应的控制器中,ETC系统就是运用这种原理来进行收费的,即通过阅读器来获取车辆通过两个入口时的相关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来加以处理,得出相应的通行费用。如果信息无误的话,系统将会进行自动收费及放行。
4 结束语
由于城市内部车辆数量不断增多,而城市内部可用土地变得越来越少,这致使城市的道路交通情况持续恶化。为了处理各种交通所引起的问题,智能交通系统被人们所提出并加以运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计算机技术是该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能够帮助交通系统来完善各项工作,具有着非常好的功效,且应用前景极为可观,故人们应注重计算机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戈悦迎.建设适应我国城市和交通发展规律的智能交通――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全永[J].中国信息界,2013(08):31-35.
[2]韩惠婷.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机制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12-19.
[3]王笑京.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建议[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01):56-62.
[4]游楠,张健,展凤萍,王浩淼.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机制现状综述[J].交通标准化,2013(23):24-2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