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1 14:42: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网络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校网络教育

篇1

关键词:

高校网络教育;教育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不同高等院校针对高等教育所开发的很多网络教育课程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体现在课程内容、学分分布、教学重点等各个方面.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问题:高等教育应该向何处去?网络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的回答,需要人们关注高等院校网络教育平台及教育理念变革的新理念和新形态,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1学校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增量呈指数累加、知识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效应日益明显和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功能分化、构造复杂化、联结网络化的态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结构、分布途径、衡量标准、培养模式等必然受到强烈冲击.就人才需求而言,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动态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具体社会部门运作需要的、能及时解决问题的适应性人才问题.长期以来,将高校教育视为教育终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将高等教育简单等同于学历教育,这种理念把教育的边界限于学校,指望一纸文凭就能够受用一生.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较为封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前瞻性;是闭门造车、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形而上学的培养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对社会、对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硬伤”.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校毕业生面对变动的社会、变化的工作表现得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教育理念急需“现代转型”.基于此,人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网络教育理念,它要求人们站在一种新的视野上重新认识高等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框架中解脱出来.这种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延续性,其认为学习和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社会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去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育.这种网络教育理念,建立了一种一体化、整体化的延续性教育体系,改变了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缺乏联系、相互独立的状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了过去学校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模式.现在,网络教育的思想强烈冲击着英才教育和阶段教育,极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网络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途径,被许多专家称之为“生涯教育”[1].这种理念强调人才的过程培养、动态培养、全程培养,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适应了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因此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倡导,并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从中国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出发,信阳农林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并结合Moodle特点优势,将Moodle与研究型教学拟合构建高校定向委培生“自助餐”式的学习平台,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学习.利用“PBL+研究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将实际课程整合,以“课题驱动”式开展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今后高校教师应用Moodle组织研究型教学提供参考,充分发挥魔灯的神奇魔力.

2传统教学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挥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陷入了一个让人无奈的怪圈,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人人口诛笔伐;另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却人人实践.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支配下,教育就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2].“封闭式教学”最大的危害是将受教育主体简单化地禁锢在教室和课本之中,受教育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发挥,更妄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知识的获取上依赖于教师的传导;在现象的分析上依赖于教师的思路;在问题的解决上依赖于教师的答案.总之,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种心理从基础学校一直延续进高校.高校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考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桎梏,没有了“高考”这座大山阻挡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但让人遗憾的是,在高校不管是教师的思维模式、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学传导模式等,都没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阴影: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甚至于有人把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形象喻为“四部曲”:课前“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课时“填鸭子”———教师传导知识一个学期几本教材如行云流水,教师猛灌、学生狂抄笔记;期末“考鸭子”———60万岁、考试大吉;最后“板鸭子”———学生成为流水生产线的标准产品.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本扭转学生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真正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压制了学生的灵感,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国家在高度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问题,积极探索打破这种教育模式瓶颈的有效路径.而网络研究型教学,恰恰是社会各界在长期地摸索和试验中发现的一种医治传统教学模式的良方.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素质培养,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释放.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完成了教育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这种转变,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3].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研究型教学逐步得到发展,也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探究、主动研究和积极创新.这种教育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未来适应性,因此,信阳农林学院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及学生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更使得学习者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情景构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通过实践表明也是富有成效的.但是,由于社会资源有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要求所有课程完全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教育,即完全在现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不切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研究型教学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学校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研究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来完成课程的信息搜集及教学资源的整合[4],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信阳农林学院创新教育带来历史性的契机.

3单一培养模式向网络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在空间上,学生培养基本是在学校,教学的地点主要是课堂;在时间上,强调“学校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知识传授和教师口头传授为主[5].在此模式支配下,信阳农林学院努力使学生从获取知识途径有限、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内容枯燥和形式呆板的环境中走出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采取高校培养、社会培养、组织培养、合理流动及有效整合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增长知识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发挥自身知识建构主体的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根据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来接受远程教育以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重塑.在科技的渗透和推动下,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和培养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在教学模式上,单一教学模式被打破,多角度、多途径和多选择的网络多样化教学模式正在兴起.最明显的是网络课程的广泛开发和远程教育的普及.这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首先,知识获取的单一结构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校、课堂和教师外,还有网络课程、网上互动学堂、远程教育课程、网上视频授课等等,可接受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展了[6].其次,知识构建的单一模式被打破.建构主义的先进教育理念在网络时代找到了最佳表达的技术工具,学生知识建构的手段有了多样化的途径.再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单一局限被打破.教育的地域性首先被打破,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的获取就在眼前.教育的时间性也随之被粉碎,错过了大学学习的阶段,或者说在大学错过了学习的阶段,并不意味着就错过了接受同样课程教育的机会[6].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教育的围墙已被,高等教育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慢慢消融,人们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大学的教育就在眼前,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大学,同样地精彩!”

4从事业经营向产业经营的转变

从组织性质看,高等院校几乎都是事业单位.即将高校视为公益性单位,进而采用国家统包统揽的做法.随着社会发展,这种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由于教育市场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解决这种社会需要的方法,就是中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显然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其实,事业单位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活动,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依靠国家投入[7].换言之,教育公益事业完全可以采取网络多元化的路径去实现.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具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路径的提出,网络教育产业化理念转变.高等教育产业化,一直存在不同的社会争论,批判者有之,赞誉者有之.批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进行产业化运作.何况,从社会理念上,高等教育是神圣的人类事业,不能让铜臭味毁掉这种神圣的事业.就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这一点上而言,批评者言之在理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理念和实现手段问题,是目的和手段问题.教育市场化在发达国家早已有之,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早有论断.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提倡教育市场化,并充分论证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8].他认为,19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制度,本质上是由国家或政府垄断的.这种垄断是直接产生的,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因此,对这种垄断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约束.政府垄断教育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这种教育整体上是失败的.此种判断是否妥当,笔者暂存不论.从实际看,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市场化和产业化,相对于纯粹的国家包办教育,是富有效率的.至少,它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有效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9].例如,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本质上,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的公益性并非水火不容.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全面否定教育的产业化,有失偏颇.具体到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适当将之产业化和市场化,可以打破高等院校对政府的过于依赖的现状,建立多渠道的网络教学研究平台.这是一种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新型教育机制,值得推广.为此,要求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5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靠知识而不是靠劳动力和物质资金发展经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是知识产品生产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需要回应.为此,网络教育需要系统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网络教育是实现这些教育转变的平台.但是,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变革方向,永远是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赵莉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中显.适应性法律人才开放式培养理念与路径选择—以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09):67-71.

[2]吴海珍.论研究性学习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J].中国证券期货,2010(8):56-57

[3]马亮.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3-106.

[4]赵莉.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56-59.

[5]李筱梅.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55-57.

[6]郭秀峰,尚建贞.云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34-36.

篇2

可用性调查主要从教育平台规划、设计等技术因素角度去考虑平台使用者对平台的评价,具体考虑平台界面的美观性、平台技术的先进性、平台的稳定性等,他们均通过用户操作去体验和评价;有用性调查是从教育平台资源内容角度去考虑使用者对平台的评价,比如内容的完整性、内容的针对性、是否及时更新等,是否能真正起到教学辅助资源平台的作用;便利性调查是考察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能否给教学双方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平台操作界面的友好性、能否方便的找到所需资源、是否可以减少传统教与学的工作量、能否方便教学双方的沟通等。问题量表采用李克特式量表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五点量表是最可靠的,故本研究将问题分成五个测量等级。对于正面陈述,从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或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点分别计分为5、4、3、2、1;对于反面陈述则反向计分。根据计分可以反映样本受访者对教育平台使用现状的态度,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对教育平台使用现状的感知越强,评价越高。问卷得分的及格水平为3分,2.5分以下表示评价较低,2.5分到3.5分表示评价中等,得分3.5分以上表示评价较高。

(三)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于2012年3月开始,调查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类型,其中浙江农林大学的问卷调查是纸质版,其余高校问卷调查采用电子版形式,总计发放问卷560份,经整理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有效问卷率为75.2%。其中教师问卷102份,学生问卷319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教育平台的可用性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平台的界面设计中的简洁明了基本满意,但对平台的美工视觉效果感觉一般,界面设计体现了平台的风格和理念,界面是第一时间呈现在用户面前,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情感满足,是吸引用户再次造访的重要原因。而造成平台界面视觉效果不满意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现阶段教育平台的产品大多是由IT公司的外包定制开发,或者高校直接购买公司现有产品,用户需求分析和用户体验方面往往不足甚至缺失。快速响应主要由平台的硬件支撑所决定,如服务器、带宽、路由设备等,一般情况下教育平台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也存在某阶段大量并发访问而导致的访问瓶颈问题。教育平台使用者对教育平台功能丰富性满意度不高,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需求分析不足,目前大多数教育平台只具备一些基本教学辅助功能。容错能力主要体现在由于用户误操作而带来的平台容错和处理能力,很多教育平台往往都是一次性购买,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没有跟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无法更新解决。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平台是否能连续稳定使用,不会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而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造成平台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软件,以及一些意外突况,如网站中毒、服务器故障等。

(二)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有用性

教师对平台教学内容设置的完整性认可度较高,反映了各大高校教育平台都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提供了保障。平台教学内容设置的可扩展性认可度不高,不少高校教育平台都不具备可扩展性,不能满足教师在教学上的一些特殊需求。教师对平台内容设置能否体现教学思路满意度一般,很多教师认为教育平台仅仅是把传统教学模式照搬到网络,并没有体现出教育平台帮助教师在教学思路上的突破和创新。教师对平台教学手段的丰富性认可度是很高的,但也存在一些疑虑,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教育平台提供了很多教学新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障碍,如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效果的考量等。

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完整性认可度不高,教育平台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设置,从具体课程角度来看,内容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由于很多授课教师并未使用教育平台,或使用不同的教育平台,致使很多专业课程缺失,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更新的及时性认可度很低,很多高校教育平台课程内容往往是教师一次设置后几年不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教学案例已经过时。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针对性认可度一般,内容的针对性应该侧重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教育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对课堂教学延伸应该体现在教育平台内容的精心组织设计上,要能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可能是由于教育平台的限制,平台扩展性不够好,致使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延续,很多学生在平台所学的东西仅是课堂内容的翻版。学生对教育平台内容的前沿性认可度很低,高等教育是专业素质的教育,教授内容应该具备专业的前沿性,可以通过此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并激起学生对专业的认可与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这就要求不仅教师要经常更新教学内容,教育平台本身也应该提供这种功能支持,例如应用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lySimple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有利于让学生获取了解很多前沿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学生对教育平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认可度较高,由于高校教育平台提供的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学视频、学习游戏、在线测试等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便利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添置方便性认可度较低,例如很多教师在教育平台设置在线考试时需要手动输入每道题,缺少对WORD或EXCEL文档整体转换的API接口,给教师带来了大量额外工作量。学生对在线学习的便利性认可度尚可,如在线作业的提交、在线测试的完成都给学生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自主性很难考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需拷贝即可,很难达到教学巩固和测试目的。人机界面友好性主要是指平台的易操作性,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培训,操作的帮助文档是否完善,教师和学生对界面的友好性基本认可,但也存在有些环节过于繁琐现象。教师和学生对教育平台的交流与沟通的认可度很低,交流和沟通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交流通常采用电话和一些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等,异步交流通常采用的工具有BBS、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以上很多交流方式和工具都是脱离教育平台本身的,很多交流信息也不易保存和向其他学习者公开,但这些交流信息往往是很多学生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如果学生也能看到这些交流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所以很多教师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面对不同学生多次解答,教育平台一般采用异步交流方式。

三、结论和建议

(一)合理加强教育平台投资和建设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高品质的教育平台是实施高质量网络教学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学校对教育平台的投资应该是一种分阶段、连续性的投资,而不是一次性投资。高校在选择教育平台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需求、使用体验调研,应选择那些开源且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更新速度快的教育平台。开源既能保证教育平台的安全性,也可以使高校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可扩展性要求平台能进行有效的扩展,能使用很多现有优秀插件,也能集成功能强大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例如很多国外优秀教育平台都很好的集成了LaTeX,LaTeX可以用来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可以使学生很方便的在线完成数学等需要编写复杂计算公式的课后作业。更新速度快的同时还能保证一些新技术和新需求在教育平台上及时应用,也是教育平台后期维护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教育平台的建设关键在于使用,当然对于教育平台的前期使用,教师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来组织网络教学内容,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教学负担,这也是教育平台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注重激励与考核制度的设置,激励教师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实践,推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激励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政策,以教改立项方式鼓励教师参与,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好的建设课程进行重点扶持使之成为优质课程,继而申报建设成精品课程;考核应该结合专业层面和学生层面,考核角度应从课程建设体系完善度、网络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网络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更新度、网络教学模式和思路创新和突破、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实际评价,要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改进教与学模式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的模式应发生适当的转换,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由“推”变“引”,诱发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学习工具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师生利用教育平台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沟通和引导的网络教学会转变成“放羊”式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方向感,遇到问题不能解决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利用平台内嵌交流工具或其他交流工具及时和学生交流,并把学生的常见问题进行整理,以FAQ的方式列在教育平台上。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学生进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教学,既能实施英才教育也能兼顾大众教育。教师也应该注重网络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效果的考量,不断总结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思路。

篇3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

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篇4

[Abstract]FromobservingthecurrentconditonofthenetworkeducationconstructioninCampus,wecanseethanmanyoftheUniversitiesbuildtheirownsystemlackingofaintegratedscheme.Aimatresolvingproblemsinnetworkeducation,thispaperraisethethoghthowtobuildastrongerbaseviaathoroughplan,andhowtoadministratethiskindofsystemin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SystemPlanning,Courseware,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篇5

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提倡的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毕生学习。在网络教育发展的历史中虽然日益进步,但是网络教育进程仍出现了许多问题令国内外学者无从解决。在现代社会,教育愈来愈趋势于国际化,在此大形势下,自主学习的理念愈发突显,高校的网络教育需求大大增加,大学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我国教育资源欠缺的基本国情,加快教育发展,最有效的捷径便是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同时网络教育也是知识经济时期人们达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校网络教育的意义及问题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已不再只关心饱暖问题,更高层次的重视精神文明。而基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高校教育虽已向大众普及,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接受高等教育。高校网络教育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为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无法在校园内完成学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网络教育让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同时贯彻落实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施行现代网络教育工程,是在我国欠缺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开阔国民文化视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最有效的手段。然而,任何东西都是利弊结合的,网络教育也不例外。伴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许许多多的问题层见叠出。首先,国民的观念无法响应现代网络教育的号召。现代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都在飞速发展,人们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而建立时代需求的现代学习型社会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提升现代网络教育质量。国民只有更新观念才能把终生学习变成现实而不再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从而顺应现代新时期的要求。第二,网络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发展。自从出现网络教育之后,它的发展便一直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社会经历了信息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迅速改变,网络教育在各国的许多所高校蓬勃发展,尤其是英国和美国的高校。但是,中国的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需要提高现代教育质量。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的发展并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教育,怎样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怎样去发展网络教育,使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最大的利益,是学习型社会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网络教育理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的薄弱环节。理论研究的开放式网络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有助于中国开放网络教育的理论建设。网络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转型,它就像灯盏一般为我国的教育现状指明方向;以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教训为借鉴,得出质量贯穿网络教育,是网络教育的生命,并通过对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深入研究,使用一些基本理论,开辟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辅相成的现代化网络教育之路。

二、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史

网络教育以前又叫做远程教育,它在中国已经有了三展史。它的第一代是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局限性,但是它的发展还是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为网络教育打下了基础;第二代是在80年代广播电视教育的兴起,中国的远程教育在世界的中央电视大学享有盛誉;第三代网络教育是基于90年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现代网络教育。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1994年底“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联合建立。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议发展现代网络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共建第一所网络大学。清华大学在1998开设了在线研究生课程。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准许为国家现代网络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邮电大学、浙江大雪和湖南大学。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九月,CERNET高速骨干网络建设项目;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上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试点高校继续扩大办学规模。2012年,试点院校已有68所。

三、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研究

每个国家都存在自己的评价主题和质量观,因此不同的国家对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的界定也存在着异同。评判网络教育的质量高低包含多重标准:(1)传统教育的资格标准一样,即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成功申请到政府支持资金为其评判质量标准;(2)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要求,即在识别和量化教学绩效指标的基础上衡量网络教育的优劣;(3)以能够成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作为他们的质量标准。我国和外国相比较,我国对高校网络教育现代化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来说还比较稚嫩,不像外国,有专业的团队和专业的资料对网络教育现代化进行研究。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网络教育质量标准。在学术界,大家普遍认为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是体现在人才职业分类的市场取向的标准;二是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学术定位标准。但不管是什么取向,都存在很多形式.。

四、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网络教育质量,有以下几种对策:(一)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加大考试管理力度,严抓考风考纪,积极上进,勤奋务实。(二)提高中国网络教育质量的对策,首先要明确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管理模式,强化学习支持服务,精品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根据中英网络教育的现状比较,它的结论是,在中国的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可用于构建基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框架。(四)通过现代网络教育理论、实际实践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出“以学习者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激发网络教育学习者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五)要规范招生入学制度,确保生源质量,加大高校网络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和采用系统化的教学质量管理。(六)从教师的自我突破和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综合以上论述,当前人们对高校网络教育十分关注,颇有许多研究与见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自然就会发现网络教育大多问题集中于教育质量标准与教育评估。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网络教育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缺乏系统性,相对比较松散,没有整合;二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研究没有针对性,不能一刀见血的指出我国网络教育的问题所在,对我国网络教育的质量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本文在结合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质量,分析了各个时期远程教育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了衡量网络教育的质量,有必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我国的一些教育者通过对高校网络教育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把网络教育质量保证归结于五个方面:教育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审核;课程的学习率;网络教育院校的招生率以及学习使用者的支持率和评价。网络教育要学会自身持续发展,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家的支持,若要如此,便就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行不断的实践检验。

五、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研究

说到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什么是教育质量。有些文件是这样进行诠释的,教育质量即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好坏,最后的成效自然是体现在接受教育的人身上。根据国内外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把网络教育质量归纳为以下几点:质量即是评论;质量即是效果;质量即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质量即是提升;质量即是自我发展;质量是一种复合的概念。只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网络教育进行监控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由此便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教育监控体系。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不断完善网络教育的效果。教育监控体系可以使教育的每个过程都得到监控,从而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六、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

学术界对于高校网络教育质量及质量观研究提出了几种看法。首先是教育质量观要科学。在“远程教育”一书,远程教育机构的质量的教育服务输出,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训需求和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质量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渗透,树立质量科学的质量观念,作为高校网络教育健康发展的第一前提;坚持以学生为本,支持服务,促进质量改进;坚持质量全球意识,使系统的运作沿着内涵的发展道路。其次,是网络教育质量要满足观念多元化、多样化。如在《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中认为网络教育与传统的高校教育应有明显的质量区分,即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喜爱程度影视评判高校网络教育定位的标准。陈乃琳在“远程教育”思想素质作为远程教育质量评价应坚持教育质量多元化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像黄蓉怀、曹苑一样。除此之外,网络教育的质量观还必须具有特色性。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院校开始广招学生,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如此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能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网络教育是人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实行者,所以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来因材施教,从而培养不同的人才,充分展现网络教育的优点。“张俊在建立质量远程教育新概念”的文章还谈到了看法。

七、关于网络远程开放教育的现状研究

当前国内的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趋势较为平稳,大体局面已基本形成。国外的高校网络教育已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的还比较稚嫩,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这并不影响网络教育的发展,现在已有好多所院校用实际效果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当今已成为一种潮流,正在以破竹之势的劲头向前发展。当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情况是不足以保证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而网络教育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每个人都成为有知识的文明人。

篇6

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继续学习和提高学历水平的机会,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情况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处于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办学、管理、教学、服务、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在新时期还应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提高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办学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网络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办学体系方面,国外诸多著名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机构,如美国在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中拓展了自办网络教育机构、各传统高校联合开展的地方性远程教育机构、传统高校与技术资金提供商联合举办的契约式教育机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虚拟高校以及具有独立性的远程教育高校(凤凰城网络大学)等;加拿大主要设立了电视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沃特卢大学以及由加拿大高校与开放学习局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英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成功的典型代表即英国开放大学,为各个国家发展远程教育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其中还有新型电子大学及常规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法国的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公立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瑞典、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办学体系。我国的网络教育办学体系主要有两种:其一,由传统高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以及校外学习中心;其二,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参与开放式远程教育的地方电大及下设的教学点共同构成。通过上文分析国外多元化先进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应继续深化发展,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据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学历教育机构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以成教、自考、电大及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办学体系的完善。

二、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定位的依据

从国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远程教育不仅应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在发展定位方向上还应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为办学目的。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不同国家中体现出不同形式,如美国主要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并规定网上文凭学位具有传统高校文凭学位的同等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已经被企业培养大规模应用;加拿大开放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开放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每年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能够达到2万多人;英国远程教育以促进终身学习、全球化学习为发展定位,并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在入学方式、地点、专业设置以及结业方式等各方面设置都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同时低廉的教育费用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欢迎。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全日制教育形式作为自身发展定位的方向,旨在为广大在职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以及资格证书培训等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还有其他非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发挥着弥补传统教育多重限制下不足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应继续拓宽教育范围,促使中央电大及传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形式涉及到社区、企业及各行各业中,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三、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已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媒体与面授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多样性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媒体技术以及协作学习方式等实现了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模式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美国远程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以网络与面授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主要依托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实现非同步、双向交互式的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学分银行”在网络中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加拿大的远程教育以学习者的时间、地点安排为主,通过灵活的教育模式满足广大业余学习者的需求;英国的开放大学为学习者提供脱产、不脱产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内容随社会需求变化和调整,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制定了学分制、自由选课等教学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为依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媒体技术、数字卫星系统、光盘播放及通信技术等,形成了实时、非实时结合,单向、双向互补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显著的普教化特征。在继续深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继续优化和改革,制定完善的证书、学分认证制度。

四、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与应用水平

国外远程教育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以及立体化教材等,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整合等,并且注重教学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远程教育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强调各类政府、社会办学机构的统一与协调,通过整合、共享不同教育机构间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挥各个机构教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浪费、重叠等问题出现;英国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设计、编写以及出版发行的质量要求都较高,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及设置方面十分重视知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以活页教材的方式对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产业化特征的教材设计、制作、发行及销售系统。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300多门网络课程、大量的国家精品教育课程以及针对职业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课程,此外还有大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在今后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在整合、优化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提高资源建设的公益性、标准性、示范性以及整体质量。

五、优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作为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不同学习者、受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两大核心功能。美国远程教育在发展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时,让学习者全面了解远程教育模式以及办学体系的内涵,使其能够对自身学习可能实现的成果以及是否适合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把握,美国高校普遍认为他们的在线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英国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媒体应用、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咨询服务的组织等方面也体现出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支持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利用网路平台、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招生、教学、资源、师资及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网络教学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仍较为松散,未实现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等,因此,应从资源整合、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网络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建立并完善网络教育的监督保障体系

远程教育不仅应保证教学质量,还需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教育效益。在这一方面美国远程教育通过建立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网络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以及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管等措施保证整体教育质量与效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教学评估、年报年检等措施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教育还应继续抓质量、重效益,结合教育内部自律以及外部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积极引导各高校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以实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作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政府与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办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深化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其切实发挥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玲,袁若,杨睿,等.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2]曹中一,朱颖.提高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王国川.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专业(课程)之间学分互认探索[J].高教探索,2014,(6).

篇7

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继续学习和提高学历水平的机会,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情况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处于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办学、管理、教学、服务、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在新时期还应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提高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办学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网络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办学体系方面,国外诸多著名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机构,如美国在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中拓展了自办网络教育机构、各传统高校联合开展的地方性远程教育机构、传统高校与技术资金提供商联合举办的契约式教育机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虚拟高校以及具有独立性的远程教育高校(凤凰城网络大学)等;加拿大主要设立了电视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沃特卢大学以及由加拿大高校与开放学习局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英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成功的典型代表即英国开放大学,为各个国家发展远程教育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其中还有新型电子大学及常规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法国的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公立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瑞典、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办学体系。我国的网络教育办学体系主要有两种:其一,由传统高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以及校外学习中心;其二,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参与开放式远程教育的地方电大及下设的教学点共同构成。通过上文分析国外多元化先进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应继续深化发展,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据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学历教育机构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以成教、自考、电大及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办学体系的完善。

二、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定位的依据

从国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远程教育不仅应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在发展定位方向上还应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为办学目的。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不同国家中体现出不同形式,如美国主要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并规定网上文凭学位具有传统高校文凭学位的同等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已经被企业培养大规模应用;加拿大开放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开放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每年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能够达到2万多人;英国远程教育以促进终身学习、全球化学习为发展定位,并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在入学方式、地点、专业设置以及结业方式等各方面设置都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同时低廉的教育费用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欢迎。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全日制教育形式作为自身发展定位的方向,旨在为广大在职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以及资格证书培训等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还有其他非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发挥着弥补传统教育多重限制下不足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应继续拓宽教育范围,促使中央电大及传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形式涉及到社区、企业及各行各业中,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三、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已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媒体与面授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多样性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媒体技术以及协作学习方式等实现了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模式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美国远程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以网络与面授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主要依托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实现非同步、双向交互式的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学分银行”在网络中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加拿大的远程教育以学习者的时间、地点安排为主,通过灵活的教育模式满足广大业余学习者的需求;英国的开放大学为学习者提供脱产、不脱产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内容随社会需求变化和调整,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制定了学分制、自由选课等教学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为依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媒体技术、数字卫星系统、光盘播放及通信技术等,形成了实时、非实时结合,单向、双向互补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显著的普教化特征。在继续深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继续优化和改革,制定完善的证书、学分认证制度。

四、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与应用水平

国外远程教育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以及立体化教材等,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整合等,并且注重教学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远程教育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强调各类政府、社会办学机构的统一与协调,通过整合、共享不同教育机构间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挥各个机构教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浪费、重叠等问题出现;英国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设计、编写以及出版发行的质量要求都较高,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及设置方面十分重视知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以活页教材的方式对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产业化特征的教材设计、制作、发行及销售系统。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300多门网络课程、大量的国家精品教育课程以及针对职业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课程,此外还有大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在今后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在整合、优化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提高资源建设的公益性、标准性、示范性以及整体质量。

五、优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作为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不同学习者、受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两大核心功能。美国远程教育在发展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时,让学习者全面了解远程教育模式以及办学体系的内涵,使其能够对自身学习可能实现的成果以及是否适合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把握,美国高校普遍认为他们的在线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英国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媒体应用、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咨询服务的组织等方面也体现出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支持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利用网路平台、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招生、教学、资源、师资及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网络教学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仍较为松散,未实现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等,因此,应从资源整合、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网络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建立并完善网络教育的监督保障体系

远程教育不仅应保证教学质量,还需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教育效益。在这一方面美国远程教育通过建立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网络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以及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管等措施保证整体教育质量与效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教学评估、年报年检等措施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教育还应继续抓质量、重效益,结合教育内部自律以及外部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积极引导各高校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以实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作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政府与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办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深化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其切实发挥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玲,袁若,杨睿,等.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2]曹中一,朱颖.提高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王国川.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专业(课程)之间学分互认探索[J].高教探索,2014,(6).

篇8

关键词 网络教育,系统规划,课件,素材

[Abstract]

From observing the current conditon of the network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ampus, we can see than many of the Universities build their own system lacking of a integrated scheme. Aim at resolving problems in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raise the thoght how to build a stronger base via a thorough plan, and how to administrate this kind of system in hardware and software.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 System Planning, Courseware, Materials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通过网上进行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由于其以学生为中心,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等优点,成为教育方式的发展新趋势、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教育的新时代。迫切需要发展网络教育;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目前,较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通常,网络教育容易出现如下缺点:

(1)网上教育的科目较少、内容也较简单且易流于呆板不生动,缺乏网络课程应有吸引力的优势;

(2)网络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慢,往往几个月都维持原状;

(3)课程的交互程度低,网上通常都是些以文本方式出现的课件,偶尔有些高校制作了实时点播视

频课件,却多是收费资源;

(4)上网的课件一般内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5)上网课件的可重复利用性小,不利于与其他资源共享等。

分析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组织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专题建设,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没有系统地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才能为建立一个有序、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教育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的建立与分工设置

从长远看,高校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对促进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国"有深远的意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亟需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通过从各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严谨的策划,有目的、有规划地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在通常情况下,上网的课件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制作,然后由网络负责机构将其上载至网站。使用这种方式,由于一般的专业教师普遍不具备很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因此由其开发的课件通常就是一些较简单的文本课件,多有单调死板、不够生动灵活的缺陷,这样等于简单地把书本搬到网上。有的学校制作了一套网上教学交互系统,然而缺乏专业教师进行长时间的专门辅导等交互教学。也有学校受到网络线路带宽的限制,制作的实时视频点播课件无法高速传输。提高高校网络建设水平首先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从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看,这个专门的机构必须胜任网络教育的建设,也就要求机构的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各类型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知识、不同形式课件的制作知识、而且更要有足够的网络知识。以目前高校的发展形势观察,从新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组织起这样一个机构最为合适,因为它集中了上述所要求的各类人才。我们可姑且称这个机构为"网络教育系统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

由于建设部需要组织起多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就必须要对这些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并且要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策划、管理以及实施,以达到建立起一个整体系统、并正常运行的最终目标。所以建设部还要求具有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核心。通过系统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根据一个系统所应该完成的各方面工作,网络教育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组,他们所担任的工作分别如下:

行政管理:建设部的核心组织者,负责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协调;

硬件维护组:对用于网络教育的硬件进行定时的检测与维护,包括排除线路故障、系统使用机器硬件的正常工作等;

资源库开发组:包括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如多媒体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并将这些资源按照约定的方式组织成数据库形式存放,再分别建立索引以备资源共享时检索使用,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课件制作组:与专业教师进行协作工作,根据专业教师对所需课件的内容要求、授课的思路组织,调用素材库中符合要求的素材进行制作。

系统开发维护组:建设具有交互功能、可提供网上资源共享途径的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安排上网教学的进程。

当然,这些只是根据一个网络教育系统所需完成的工作类别进行的最基本的组别设置,如果分得更仔细些还可以有培训组别、信息采集组别等等。也可以通过另外的分类角度将工作分成对外、对内的部分等等。

3.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则由其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汇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软件系统的构筑

图1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载、下载素材,上载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上图是一个网络教育软件系统的简单结构图,系统图中包括两大模块:数据库模块与实时交互系统模块。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篇9

二、发展网络教育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中国关于网络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此后中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在世纪之交开展的这项教育工程,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之后的几年内,教育的进一步信息化、国际化,为在校教师及学生提供丰富、即时的网络教育资源也成为许多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同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网络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如何利用它去获得更多的知识是众人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网络的发展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能有更多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一些国内其他院校甚至是国外学校的课程,来拓宽视野,完善知识体系。这些快捷、便利的资源也使学生们能更容易获得一些社会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动态,使学习不致局限在书本中而与社会脱节。更重要的是网络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使学习变得更为简单;它更是学生们与老师们之间的一座桥梁,能使双方更加畅快地沟通,使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三、网络教育资源实际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

本课题组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群体中发放了问卷,进行大学生网络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4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93%。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同学们对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基本有所了解,并且集中在教学任务、计划、数字图书馆和课件、案例这三类资源上,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了解有关在线课程的资源。在利用率方面,88%的同学表示曾经利用过网络教育资源,而12%的同学表示未曾利用该项资源。其中关于“不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原因”这一项中,41.4%的同学表示对现有资源不了解,占最高比例;排在第二位的是,“校内的资源过于陈旧”,有21.8%的同学选择此项;另外,有10.5%的同学表示由于网络教育资源使用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使用效率以至于放弃使用。最后,分别有12%和14.3%的同学分别选择“现有资源对自己的帮助不大”和“没有适合自己的资源”。

建立并完善网络教育资源的建立与更新维护是一项惠及教师、同学长远的工程,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基本不提供远程服务。多数用户远程不能获得资源,或数字资源平台不承诺提供远程服务。学生只能在校园内享受网络教育资源,离开校园便失去了意义。第二,缺乏强大的学习功能,真正有意义的资源少。现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资源数量及其丰富,种类繁多,但质量却参差不齐,能提供切实符合求知者需求的资源较少。网络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评估,导致有时会出现部分观点偏激、试图混淆视听的资源。第三,缺乏必要的学习指导。网络教育资源并非如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育资源配。配合适当的学习辅导使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充分发掘资源的优势和特色,缺少必要的学习指导会对学习效果有所影响。第四,网络教育资源教学效果不明显,缺少现场感。网络教育资源多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为主,缺乏讲师与学生现场沟通交流的气氛,不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合理建议

1.从学校角度出发的建议

首先,要增加资源数量和改善资源质量。通过调查小组的了解,可以判定,该校确实在向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例如向学生和教师开放的数字图书馆、为教师开放的教师促进中心、为辅导学生就业的就业信息网等。但是信息量较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另外,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比如,在精品课程专栏下,有些精品课程可以顺利访问,但一些课程的链接已经失效,学生无法通过此路径了解精品课程的内容。根据调查小组的估算,有近65%的精品课程链接不能打开。并且,网页链接失效的状况也不止在精品课程专栏中出现,因此改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播质量也是当务之急。

其次,增加资源种类。调查数据显示,不使用学校网络资源的学生中,有14.3%的人表示由于没有适合自己的资源而放弃使用学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在调研过程中,不少同学提到应当在网络上分享一些便捷、高效的学习软件以及一些方便学生查找学术资料的网站链接。笔者认为,学校方面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种类应该涵盖学校的各个学科基础知识,向热点问题延伸,并提供给学生优质的学习软件和学术网络链接。这方面的资源共享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再次,加快资源的更新速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低频率的信息接收速度必然会带来消息的滞后。除“教务公告”外,学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大部分都存在更新速度缓慢的问题,有些甚至达到了一年更新一次的程度。在学术成果发展迅速的时代,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更新速度确实落后了。笔者认为,校方应该指派专门负责人员定期对资源进行更新,周期不应过长,否则更新资源的意义不大。

另外,简化明晰资源组织和获取方式。在调查过程中,有些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导航系统不够清晰,无法快捷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师生作为普通远程学习者,在资源未被整合或科学整合的情况下容易迷航。应当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资源平台,例如基于深度整合的一站式、一键式、傻瓜化平台,降低师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门槛和技术壁垒。

最后,校方加强资源的宣传力度并提供使用指导。在不使用学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同学中,以“对现有资源不了解”为原因的同学占到了41.4%,这说明校方对现存的网络教育资源大力宣传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校方可以举办类似于“图书馆开放日”以宣传网络教育资源为目的的宣传活动,印发宣传册对现有网络教育资源介绍并指导使用。

2.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建议

高校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增加网络教育资源的种类和质量提出建议。作为对专业领域有深入认识、对专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教师,教师应该对学校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言献策,为校方提供一些适当的学术资源和资源渠道。若要解决学校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应当首先深入了解我校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资源的种类和质量。我校教师使用学校的网络教育资源种类比较单一,多只使用教务系统。学校先将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普及和指导,再通过教师向学生宣传网络教育资源,并对同学的使用加以指导。

3.从学生组织角度的建议

篇10

目前,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近几年,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网上授课已经成为可能。网络教育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教学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阵地,发展网络教育责无旁贷。近年来,有较多的高校都将电教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这种合并也说明了在高校中,充分发展现代的网络教育成为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的新需要。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合并所带来的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网络教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都加入了网络教育建设的行列,从网上不少的主页都可以找到远程教育的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网页普遍存在相同的一些缺点,反映出高校网络教育建设的速度及总体水平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建设的力度,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能胜任网络教育工作的系统。

网络教学的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片,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更加有效地传递。

·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做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

·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建设

远程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2)网络课程库建设;(3)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4)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适于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

(1)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2) 题库:按一定学科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试题的集合和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

(3) 网络课件库:按一定知识点组织起来的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有利与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扩展学生兴趣的参考资料或适于网络运行的课件;

(4) 网络课程库:按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起来的,涵盖学科课程内容领域的,能自成体系的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资源都要能在标准的浏览器运行,才能符合利用网络的远程教育的需求。

硬件基础及其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网络建设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没有宽广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无法跑起满载教育信息的快车。网络教育最典型的例子是多媒体课件的传输、视频点播的实时性,这些应用对网络速度(体现为点击反应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的建设至关重要。

网络发展前期,快速以太网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而ATM网络技术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的统一传输,成为了以多媒体应用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建设的唯一选择。然而选择使用ATM技术的网络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使得它无法为大多数的高校所接受。首先一点就是硬件建设的投资问题,支持ATM网络技术的设备比较昂贵,要负担起这种费用不是普通高校能普遍承受。另外,事实说明,近年来Internet和TCP/IP协议的迅速普及,网络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IP业务。而这正是ATM的弱项,据资料显示,ATM传输IP信包会增加30%的额外开销,这主要是因为需要把一个IP信包拆成多个信元分别传输。最重要一点,使用ATM网络对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主干的高校无法利用原有资源。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打破了ATM网络在多媒体应用上的垄断,使得大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无缝升级快速以太网到千兆以太网节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资。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完全能够提供给多媒体传输系统足够的带宽。以下是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的一些方式,适用于原有以快速以太网为网络模型的高校。

(1)升级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连接,获得信道。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之间、或中继器之间的100MbpS的链路升到1000MbpS。从交换器到交换器的链路可以使100/1000交换器支持更多数量的交换式或共享式的快速以太网网段。

(2)升级从交换器到服务器的连接,可获得从应用到文件服务器的高速访问能力。最简单的升级方法是将快速以太网交换器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可获得从具备千兆以太网网卡的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集群到网络的高速互联能力。

(3)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主干网可以通过用千兆位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连接快速以太网交换器来实现。连接多个10/100交换器的快速以太网主干交换器可以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支持多台100/1000交换器,以及其它的设备如路由器,带 有千兆以太网接口和上联功能的集线器,在需要时也可以是千兆以太网中继器和数据缓冲分配器。一旦主干升级为千兆以太网交换器,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卡直接连接到主干上,为使用高带宽的用户提供更高的访问吞吐能力。同时网络可以支持更多数量的网段,为每个网段提供更高带宽,使各个网段支持更多的节点接入能力。

(4)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用千兆位以太网接口卡连接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中继器可以实现。在采用千兆以太网的最后阶段,当快速以太网或FDDI连接的台式机带宽也不够时,千兆以太网网卡NIC就派上用场,用千兆以太网的连接能力升级高性能的台式机。高性能台式计算机就连接到千兆以太网交换器或数据缓冲分配器上。

对于正准备开始校园网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学校,建议使用千兆以太网为主要模型,以便为日后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系统的建设

网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应用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格式、组成)、课件库、案例库以及试题库;

支持平台:提供教师上传、下载素材,上传课件的界面,同时提供学生下载界面;

应用系统:提供学生与教师用于教学用的交互式界面,包括保证安全的身份验证、课件的点播、各种实时的交互方式等。

数据库是一套资源库,内中包含有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以及案例库,这些数据以约定的方式组织起来,供教学交互系统使用。每个库都应该定义好数据以多种格式保存、建立高效的索引,为在网上进行方便的资源共享打好基础。实时教学交互系统则要求有较强大的功能,除了能够提供实时的课件点播外,还必须实现多种的交互方式如电子邮件、BBS讨论区、电子白板、CHAT等功能。

这样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完全建立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可以从简单的功能开始实现,但是一定要先做好扩展规划,以满足日后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技术知识,通过对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概述了建设一个功能完备、可发展性强的网络教育系统所需进行的规划建设。

篇11

(一)管理效率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泰罗认为在管理中,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质量标准,培训合格的岗位人员,倡导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负有共同的责任[4]。芝加哥大学的弗兰克林•博比特认为泰罗的标准化理论对教育组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如果将教育成果作为产品,从而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生产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BobbitF,“SomeGeneralPrinciplesofManagementAp-pliedtotheproblemofCitySchoolSystems”inS.C.Parker)。现在普遍认为,这种观点强调教育管理中权力集中于控制,它对于后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作用并不大,但是其中的理性思维却发挥了启迪后人的作用。法约尔和韦伯则在行政组织管理思想上有所建树,将他们的思想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后,学校更多的带有行政组织的特性[5-6]。

(二)人本化理论

人本化理论是在批判效率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教育学家杜威等人。该观点认为,效率的产生不是“权威的力量”,而是“情感的力量”。该观点提出“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说,将组织环境、社会因素作为考虑变量纳入管理者应当考虑的范围。但是该理论忽略了人的理性,并没有使教职工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7]。

(三)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代表人物有HalpinAW、MiskelCG等。该理论认为教育管理应该是一支独立的力量,有自己的概念和体系,而不是仅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同时,强调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认为其应该像工程学和医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理论,是可以进行实证的一门学科,注重理论的系统化、可操作化,可以以科技手段来检验其发展水平[8]。

(四)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思想进行各种样态的嫁接,使得教育管理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总体来说,尽管各种观点不尽相同,但都是学者们针对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忽视价值、人的主体性和管理知识的变化性等提出来的,提倡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多样性和价值性,权力的生产性以及对话、交流、理解在人的解放和自由方面的重要作用等。我国的网络教育从诞生起就呈现出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组织方式。在论述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时,一部分学者直接抛弃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各种思想,提出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工业化、互动影响的自主理论、独立学习理论[9]。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虚拟化、扁平化的特征,自然应引入管理理论中的扁平化理念,同时,幅度理论与零度管理理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10]。另一部分学者则没有找寻理论基础,而是在实践中探讨网络及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问题,可以说他们的讨论更加具有应然性,但却由于缺少理论支持而显得深度不够[11-12]。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管理模式是在教育活动中,将一定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并与实践相结合而成的集合。管理思想则必定是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背景下提出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数量大,且分散全国城乡,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状态下,为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的质量,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资源建设,确保网络教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有效以及持续提高,本文提出一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二、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学对象的规模化、教学主体的团队化以及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现代网络教育的重要特征。这种有别于常规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在网络教育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出表现为教学和支持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网络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难以规范、有效和持续提高。因而,迫切需要一套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建立在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的高效运行。可以说,任何教育模式要能得以存在并获得发展,必须能确保并提升教育质量。在网络教育领域内探索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本文试图构建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的保障和提高为目标,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为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一)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前提,以专业化团队为组织基础,以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为保障。

1.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标准化管理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现代管理实践中确保质量、提升效率的最重要、最有效方法之一。在网络教育中引入标准化管理是建设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网络教育模式一般包括了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四大子系统。各网络教育机构应根据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四大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在各部门内部细化岗位分工,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文件和不同级别的质量控制点,对网络教育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和教学管理由传统条件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独立作业转化为团队协同实施。

2.专业的质量团队是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基础。没有组织保障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无法有效推进的。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以引入现代管理关于组织分工与岗位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为前提。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专门的内审员队伍,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则通过绿带(GB)、黑带(BB)和黑带大师(MBB)的梯度来实现质量团队与业务团队的高度融合。要建立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导向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必须在网络教育模式四大子系统的组织设计中建立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的团队。

3.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是质量体系的保障。规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和迭代趋优的改进机制,以闭环系统链接教学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学生服务平台、学生满意度调查以及现场考察等多种反馈渠道采集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的内容和性质,通过即时改进与系统改进两种方式实现持续、有效的改进。所谓即时反馈是指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业务部门,对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改进。系统改进则是指通过调查与评测体系,对学习者的直接反馈进行科学归类,立项研究论证,实施系统改进。

总之,在构建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过程中,严密组织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流程,严格规章制度,将会有效地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大量线性的可预测性问题。然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实施过程并非源于一个组织实体,需经过网络教育学院、公共服务体系及学习中心、网络技术服务商等诸多环节才能实现。实现网络教学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方式,还必须从运作上突破组织边界障碍,将整个组织构建成一个灵活有序的系统,以解决开放系统在诸多非线性复杂因素干扰而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一致。

(二)适合自主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方式逐渐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课程作为目前网络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网上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其开发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本文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思想、评价、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等角度入手,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远程教育实际,符合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确保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及具体要求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实现、导航系统的统筹安排、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环节,其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意义更为突出。在充分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并针对课程内容,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完成学习活动组织的总体描述。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网络课程开发普遍存在素材冗余、重复建设、缺乏继承性等问题,难以适应远程教育中学习目标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要求。依据网络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并创建了符合网络教育发展需要的资源建设模式,通过对素材、知识点、课件和教学目标的分离和整合,完成了以知识点为基础单元的资源库建设,以学生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中心,以相关的知识点为内容,为学习目标多元化的需求提供了一定保障。将这一资源开发模式应用于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不但有利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为网络课程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是规模化的集成产品,有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它虽然可以防止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也面临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知识陈旧等问题。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方案,成为网络教育中的周期性工作。在综合分析和调研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评价中心(CSE)课程设置评价模型。通过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评估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在加强对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通过对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教学和服务质量。

4.网络课程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课程开发是在一定资源(包括人员、教学资源、时间、投入等)的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繁琐,涉及的人员众多,项目计划管理、文档管理、沟通管理是影响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和工作绩效。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此外,将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以模板、文档、规范等形式显性化,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工具,通过建构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模型,开发能够满足网络课程开发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网络课程开发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规范、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1.建立虚拟团队,整合内外资源,开发使各个部门和员工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协同管理平台”。网络教育教学主体的工作是由多个不同分工的岗位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的,因此,必须系统和规范地梳理出网络教育组织内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将每个具体的工作环节纳入到一个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体系中,通过各个闭环子系统内部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网络教学和服务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下页图1是一个一般化网络教育的运营系统,其中按照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划分了“教学管理”、“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技术支持”4个子系统和核心的“决策系统”以及内部包含的多个任务类型。这些系统和内在的任务类型在打破传统部门边界的基础上,涵盖了传统的教务、课件、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通过虚拟团队的建设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主控部门负责制”为核心对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进行管理,通过内在的联系与反馈有效支持网络教育的持续、稳定运营。

篇1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先进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教育体系日益显现重要性。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成为这种新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高校网络教育亟须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基于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育的模式,质量保障体系应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成,以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为行为主体,内外结合、以内为主、以外促内,构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有机保障体系。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是高校为保证网络教育质量,使网络教育按照质量方针、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而建立的由各种保障制度和措施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该体系的运行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环境条件主要包括组织环境和资源环境。

(一)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内部质量保障所依赖的组织要素。组织对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组织机构,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为各层次的职能范围和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和权限提供具体规定,在质量活动中做到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及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二)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是指内部质量保障所依赖的资源要素,包括基础设施、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合作方资源等。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应具备的基本教育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现代化硬件基础设施是开展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应建立与招生规模相匹配的高质量硬件教学设施,并做好教学设施的维护和开发。软件技术基础即网络支撑平台,主要包括门户平台、学习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财力资源。财力资源是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的财政基础。一方面要广开财源,寻求更多来自国家财政与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用好资金,将其返还到对学生的培养和服务中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要考虑成本核算、规模效益以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要有一定的网络教育办学规模,成本核算才能持平,才能保持良性发展;但规模过大,资源条件跟不上,必然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投入产出比的适度与否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点。

3.人力资源(即师资队伍)。合格的网络教育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

(1)学科知识。具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步伐。

(2)教育知识。具备教育的基本知识,能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实施教学。同时,针对网络教学特点,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网络教学组织与设计能力,将教学重点从“教”转到“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教学技能。掌握以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学技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

(4)科研能力。努力探索新媒体条件下的网络教学规律,研究和解决网络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广义上网络教育师资还包括管理、技术两支队伍,要对这两支队伍的人员素质做出相应要求,使之与教师队伍共同组成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4.教学资源。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教学资源的教育,由网络课件和文字音像教材等构成立体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注意:

(1)教学内容的质量。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应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课件、参考资料、交互空间等多种教学资源;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配套开发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课件,建立网络实验基地和虚拟实验环境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制作形式的质量。教学资源开发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采用人性化、趣味性的网络界面,做到声、像、图、文并茂。

(3)方便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的制作应关注教学实践,从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出发,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考虑分解难度大的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建立学习过程的阶段目标,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应加强资源建设合作,推进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和机制,减少重复建设。

5.合作方资源。网络教育合作方主要是指校外学习中心,它们是高校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助学单位,是连接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1)一定的师资力量。合作方师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好的师资可成为直接的辅导老师,一定程度缓解完全人机状态的孤独,提高学习兴趣。

(2)软硬件建设。应配备满足开展网络教育要求的硬件设备、管理平台和管理技术人员。合作方的现代化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三)内部质量保障的运行模式

根据现代管理学的PDCA循环理论,可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模式分为质量策划、质量实施、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四个部分,各个部分共同形成一个覆盖全局、周而复始、持续改进、螺旋形上升的质量保障运行环路。

1.质量策划。PDCA循环理论的P(Plan)表示计划、策划。网络教育质量策划即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明确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方针和培养目标,对各个部门、要素和环节制定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规章制度。

(1)质量方针和培养目标。这是由高校最高管理者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所制定的网络教育质量发展长远目标和宗旨,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2)质量标准。这是评价和衡量网络教育质量的尺度,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内容。确立质量标准,应符合一般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针对网络教育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来进行。质量标准包括组织环境、资源环境各要素的标准,以及教学管理全过程中一系列关键环节(如招生、教学、教务、学生服务、考试、毕业等)的标准。

(3)保障制度。为确保网络教育活动按设定的质量方针、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正常开展,必须制定与之配套的规范的教学管理运作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规定了质量实施所必备的组织、资源要素,从教学、管理、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将网络教育全过程设计成优化的工作流程。

2.质量实施。PDCA循环理论的D(Do)表示执行、实施。网络教育质量实施即网络教育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质量方针、培养目标、质量标准、保障制度的要求去具体实施教学、管理等各个要素和环节。

3.质量监控。PDCA循环理论的C(Check)表示检查、监控。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是检查网络教育各环节执行质量标准的反馈控制通道,即采用必要的质量监控机制,依靠各项制度和措施,对照质量方针、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比较和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监控结果,为后续的质量改进提供目标。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主要由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内部质量评估机制、质量监控信息化等方面构成。

4.质量改进。PDCA循环理论的A(Action)表示处理、改进。网络教育质量改进即将质量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领导机构和教学管理实施部门,由他们对反馈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成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注意总结经验以指导工作,调整修正质量策划工作。由此形成一个有效反馈、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运行系统。

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政府、社会为行为主体,是保障高校网络教育质量的外因,达到以外促内的效果。

(一)转换政府角色

在我国,政府传统上对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以直接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行政评估来评判教育质量。随着现代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应适度转换政府角色。

1.构建网络教育质量保障的法规体系。政策法规是影响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欧美等网络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相当差距,尚未构成完善的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制建设,政府通过政策、法律等手段和杠杆,间接实施教育质量管理。

2.适度放权,发展第三方质量保障力量。政府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已成为国际主流趋势。目前我国的评估方式仍基本属于高校自我评估基础上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评估主体单一,缺乏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因此,应转变政府职能重心,完善网络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和指导政策,加强评估体系的开放性,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构建多元化的社会评价体系。

3.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在转换政府角色,适度分权的同时,应适当强化政府对网络教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监督职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奖惩,对办学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高校给予警告,直至取消网络教育办学资格。同时,应对评估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对违规执业的依法取缔。以此彰显国家政策法规的威力和作用,更好地规范和约束高校及中介机构的行为。

(二)建立多元化的质量保障社会参与机制

1.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实行质量评估和质量认证。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中介机构的发展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行政依附性过强、权威性不足、缺乏法律保障等,还需经历较长的建设过程。中介机构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督评价的有效途径包括:

(1)建立评估评审机制。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有权依据法律确定评估标准,选择和培训评估专家,并在系统评估后独立作出结论且不受行政干扰,其评估结果具有相当权威性。通过评估有效纠正违规行为,以评促改,推动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国际上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所开展的质量评审,这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评审核心、以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为重点考察内容、以促进院校自我完善为最终目的的发展性评价。上海电大于2008年通过了ICDE质量评审,是国内首次开展此类评审的高校。

(2)推进教育质量认证。质量认证本质上是质量评估的一种,目前较具影响力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是由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按ISO9000系列标准的相关质量要素,对网络教育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从而确认其质量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网络教育通过了该认证。质量认证的实施,对规范网络教育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办学质量、加快与国际接轨具有积极意义。

2.重视用人单位的评价。网络教育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而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就是毕业生的执业能力,所以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意见,将用人单位纳入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互动性、开放性。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用人单位展开满意度调查,考查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度,根据人才使用的信息反馈来分析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从社会的角度审视网络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依据以上对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和阐述,按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形成体系的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应注意的是,体系中的各要素,不是纵向或横向的简单相加,而是依据其属性以及在质量保障中所起的作用,科学严密地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优势来实现保障网络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堃,邓宏武.高等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59-60.

[2]王中婧.网络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管理研究,2009,(5)上:86.

[3]陈信,徐辉富.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评审与评估[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8-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