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4:40: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业水利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1设备老化,投入不足。机械设备是农业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这些设备缺乏专门的管理和维护,年久失修,导致农业灌溉能力下降,无法发挥设备的真正作用。我国陆续出台了农业水利建设的相关文件,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量增加,但我国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量较大,工程覆盖面较广,工程需要的资金也较大,使基层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2.2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前期,由于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不合理的工程规划导致工程建设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进度。我国很多基层农业水利建设,缺乏对工程建设的全面预测,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特别是在基层的农业水利建设中,由于基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对工程的监管,导致基层农业水利管理与建设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农业水利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后,维修人员也没有对问题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只停留于确保设备正产运转的层面。由于基层农业水利的不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其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当农业遭受自然灾害时,农业水利无法降低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提升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重视度,转变观念。基层农业水利工程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抗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与农业产值的前提,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对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及人民必须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重视。目前,基层农业水利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对抵御自然灾害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也更为艰巨。应加强基层农业的水利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基层水利工程的作用与地位。目前,基层水利建设主要以政府为主,没有设。置完善的机制推动社会资源与农民资源的投入与参与。应推动基层农业水利建设改革,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也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3.2完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计划在进行基层水利建设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工程建设计划,基层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监管部门要按照建设计划,对整个工程进行监管,以保证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要设置工程管理部门,对基层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择群众心中的管理者,为人民服务,对基层水利工程的运转与调度进行管理,使基层农业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管理者也可以向群众讲解水利工程的作用,使他们了解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产量。还应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水利建设计划,为人民群众的自主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提倡开展自主管理。通过自主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维修,避免因故障造成损失。3.3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基层农业的水利建设资金管理可以利用多渠道的管理方式,确保水利建设的正产运转。由于基层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只凭单一的资金投入是不能确保水利工程长久运转的。因此,除相关部门的支持外,更要加大对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在政府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获取更大的帮助。基层农业水利工程要实现高品质、有序运转,就必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监管。在管理体系中,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有效落实,使基层农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能够有序展开监管工作。当工程投入使用后,施工单位应以报告方式将工程上报给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对工程进行验收,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的质量。
4结语
大力发展农业的前提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就必须为农业创造发展条件。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层的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体系,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部的支持与帮助。应以农业水利建设为基础,为粮食的增产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推动农业发展。应不断完善水利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陈春玲 单位:绥化市水利规费征收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丁胜金.基层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01):50-51.
[2]殷陆华.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8):92-93.
[3]徐德亮.浅谈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7):111-112.
关键词
农业;水利建设;设备;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使农田得到充分灌溉,通过对水源的适当调配来满足农田作物生长需求,同时农业水利工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疏导河流的作用,降低洪灾发生的概率,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分析造成农业水利建设滞后的因素,寻找正确的措施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发展中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1.1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农村,许多农业水利建设是由国家出资和农民集资建设的,其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农村自行组织管理,但在相关税法及税收政策改革后,其农村组织在农业水利建设中起到的作用逐渐弱化,其具体管理责任主体没有得到确认,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主体与责任主体的指向并不明确,造成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出台过相关的政策对管理工作进行确定,但在实际中起到的效果却非常小,责任不明造成管理工作问题愈发突出,限制了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
1.2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农田较为分散且农户较多,因此对小型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也非常多,而这些水利工程无论是在前期的建设投资上,还是在后期的管理维护上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在兴建小型水利工程中,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而在相关的税费改革后,农民对税费内容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水属于自然资源,国家收费并不合理,这就造成对农业水利建设所需的建设资金及管理资金认识上的欠缺,再加上劳动力的流失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农田水利工程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建设及维修,限制了农业发展的脚步。
1.3缺乏相关的建设维护人才
农业中使用的水利工程以小型为主,这些分散的水利工程在检查维修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农村具有专业素质的建设维护人才较少,并且一些维护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技术培训,造成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技术人才及维护人才短缺的现象愈发严重。再加上农田水利工程在长时间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老化及损耗的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及检修将会使其部分功能出现退化,严重时将会使水利工程完全停止运行,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维修及重建。
2农业发展中水利建设发展的措施
2.1各级领导要重视对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管理工作是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条件,因此需要确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实际中可以顺利实行下去[1]。同时领导需要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从而确定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规范其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的具体责任,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监督及管理工作。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该工作,在农村设立了水管站,同时也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这些部门都专门负责农村用水问题,对水源进行协调管理,这才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之路。
2.2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在农业水利建设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资金财政的支持,国家需要加大对其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将农业水利建设款项纳入财政预算中,使农田水利工程有更大的资金投入;再次,通过吸收社会的资金来充足建设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最后,可以在农村中集资修建,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优惠措施来鼓励农民出资建设水利工程,水利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优点。对于农业水利建设资金需要设立专款专项,保证资金可以用到正确的地方,确保为农业水利建设及培养人才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加强资金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情况。
2.3积极培养和使用水利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后期管理和维护的质量,必须培养和使用水利建设维护方面的人才。因此,中央要组织培训班,从基层选拔业务骨干,进行专业、系统性的培训,培训后发放资格证明,然后委派到地方指导基层工作,然后再对下一层的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此外,针对现有的灌溉系统的老化情况,应积极维修和加固。
3结语
完善农业水利建设及促进其发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规划和实施,而限制农业水利发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因此在实际中需要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有效地推动发展,以此实现农业水利建设的真正目的,促进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云南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低下。因此,云南加快扭转农业“靠天吃饭”被动局面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工作越来越繁重、任务越来越艰巨。
1、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需求极大。当前,云南列入西南五省重点水源规划项目的水库有556座,总投资将超过590亿元,国家有关部委将大力支持并积极推动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综合效益高的水源工程项目;国家将积极支持云南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规划外的13座中型、251座小(一)型和1200多座坝高10米以上、库容20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十二五”期间,在加快滇中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的同时,全省将累计投入1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几百件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比2009年新增蓄水库容30亿立方米、新增年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对3000多座各类病险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建成2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统筹解决1000万人左右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1000多万亩高稳产农田。全面加快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完成重点地区210条中小河流整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万平方公里,基本扭转供水保障水平低的被动局面。总体看,“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水利建设将力度空前、规模空前,投资总额将远远超过1000亿元。
2、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县域不平衡。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已经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云南各县域之间存在普遍的不平衡性,有的地区水利设施要好一些,有的地区发展还非常滞后。因此,加快农业水利设施的发展,探索投融资的新方式,实现全省各县域平衡发展,成为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突出问题。
3、农业水利设施的维护成本高。农业水利设施的维护成本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相对而言,云南要新建的农业水利设施固然很多,但由于大部分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现象特别突出,因此,要维护加固的水利设施很多。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越是较早地进行设施养护,也越能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减轻今后巨大的维护成本,这是一个逐级累加的过程。
4、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融资难度大。农业水利设施公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商业银行以居民储蓄存款承担大量公共设施长期贷款,隐藏着期限不匹配和流动性风险;云南的资本市场发育比较落后,在农业水利设施融资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云南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云南基础设施投资占中长期贷款余额的比重日益下降,这一方面表明云南中长期贷款应用于产业投资领域的份额相对较多,且逐年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础设施内在融资期限结构存在不稳定特征和潜在风险。
二、开发性金融在云南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中的运行机制
(一)开发性金融的特征
开发性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理论,立足于多年的金融创新与积极实践而探索并不断完善的现代金融机制。开发性金融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它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其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这是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发性金融对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国家信用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国家开发银行强调市场业绩,也不单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把财力集中用于新的领域,实现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都是实践的产物,前者是财政融资方式的产物,后者是市场建设方式的产物。开发性金融讲求市场业绩,而政策性金融只求保本微利。开发性金融运用国家信用筹集资金,在支持项目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从而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由于受制于降雨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限制,仅有的400 mm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8、9这3个月,形成农业需水时无水,收获时丰水,导致农业生产极不稳定,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现有水资源短缺现象,成为原州区农村农业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原州区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清水河、茹河、葫芦河水系为主要纽带的水利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径流流量有限,无法完全解决灌区内的需水要求。处在水利设施附近的农田相对用水保证率比较高,而处于下游或者距离水利设施较远的农田用水时有时无,无法保证正常农业用水。2)距离3大水系较远的山区,普遍是广种薄收,虽然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坡改梯农田基本建设,但是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农业只能靠天吃饭。在有水保坝和塘坝的山区,水在沟底,尽管已经开始了把沟底水提到山顶的工程措施,但是由于管理和建设进度的滞后,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山地的旱作农业局面。
2 改变现有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重要性
水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水,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荒芜,所以积极拓展农村水利建设,加大开发可利用的水资源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基本条件。原州区有一半人口在农村,靠发展农业生产生存,所以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改善农村用水条件是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情况看,尽可能探索可利用水资源,扩大农田“旱改水”面积,对山区水保坝、塘坝等加大开发力度,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 改善原州区农村水利设施的措施
新疆地处我国的内陆,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这样的气候特征曾给该地区的农业灌溉带来很大的困扰,随着农田水利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灌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高效节水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
基于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吐鲁番市不断总结农田水利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党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致力于建设出既有利于农业灌溉,又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
几年来,吐鲁番市水利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开拓进取,着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数据表明,农田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发展,更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现代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扩大农田的灌溉面积,促进农作物增产,同时能防止水旱灾害,更重要的是节约灌溉用水,将以往的粗放型灌溉形式转变为现在的重视成本、节约资源的高效灌溉模式。现在,当地农民利用先进的灌溉方式,调整农业发展结构,扩大产业和经营规模,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抗旱抗涝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真正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
3.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在党的政策宏观指导下,当地政府建立了勘探队和测量队进行适时的跟踪考察。同时,考虑到吐鲁番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资金及人员方面相当稀缺,因此,政府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开展水利培训班,着力培养大批水利技术人才,实行农村互助合作,加强管理。市政府主要领导全面指导、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去。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3.2国家的优惠政策及资金的投入 由于气候特征等不利因素,在吐鲁番市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就需要国家更多政策的扶持。针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积极推行水利建设。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有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群众投身建设更加有动力。
3.3重视水利人才培训,引导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在近几年的水利建设中,不断扩大技术人员队伍,且开展中短期培训,培养水利专业人才5100多名。同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只有相信科学,依靠群众,不断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才能取得重大的进步。
2水利工程建设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市场物价,首先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只有加强和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场品增产与提质,才能有效实现保增长、保民生、稳物价。只有切实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才能充分保障农产品的富足供应,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供给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农村人力与物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消除因农产品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农产品物价波动,为中国市场物价的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3水利工程建设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中华儿女一直在与自然灾害作持续、顽强的斗争,特别是与水旱灾害进行持久而激烈的斗争。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历史上很多的动乱往往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虽然我国的耕地面积在减少,但是我国的灌溉面积在持续增长。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我国农田灌溉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不足问题。人民群众真正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增收,才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现状,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水利工程建设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首先要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农村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国家稳。我们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前进的步伐。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农业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工业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27
1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建设不规范
没有遵循必要的流程和统一的建设标准,盲目建设工程比比皆是,不合理的开发而严重浪费资源,同时也损害了经济利益。如小型灌区在没有经过专家评估就开始修建、加设水利项目等。不科学的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且难以解决实际的灌溉问题,不但不能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处理不当还会导致水泛成灾。
1.2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混乱
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工程重复建设多,交接工作不当导致“烂尾”工程。施工的质量缺乏保障,技术较为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部分水利工程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某些未完工的工程项目被置之不理,存在众多工程隐患。
1.3未构建统一的治理标准
由于地方政府往往对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投入少,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的准入门槛低,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建成后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必要的维护,很多水利设施失去实用价值,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损害人们的利益。
1.4水利工程建设养护不到位
在新建水利工程的同时忽略了工程的养护,没有跟进水利工程的实施状况,部分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拉低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改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推恿伺┮挡欢舷蛳执化发展,不断建设和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势在必行。要做到合理规划工程方案,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治理的高效性,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同时以完备的监管体系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
2.1提高治理水平,贯彻统一规范的治理制度
用合理科学的制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严格遵循治理流程,实行统一治理,不断规范水利设施的建设。
2.2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标制度以及资质制度
以审批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对实际用人单位的需要,聘请需要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单位参与工程建设的准入门槛,剔除无资质的单位与个人。引进竞争机制,综合全面的考核预选单位的实力与资质,规范施工治理,所有的建设单位要经过反复的筛选,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2.3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制度
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统筹全局,整体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相符的建设方案,充分利用资源,确保工程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先申报给相关的部门,再进行逐级审批,能够优化建设方案,避免水利工程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4加强施工准入门槛及监管力度
施工单位要配备一定的资质才能够参与到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求其施工的条件、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必须配备专业的质监员,同时施工人员要配合质监员的各项监管安排,以便于质监员全面记录各项施工项目的情况,做好资料的细致收录与整理,在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鉴定时,能够提供完整有效的数据与资料。
2.5严抓施工质量,实行奖惩制度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相关部门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不合格的水利设施建设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未验收以及验收不合格的单位不允许最终结算款项。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烂尾”工程,推动整体水利建设的进程。对于年内建设的新水利建设工程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评选出年度“优质工程”的依据,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奖金进行褒奖,树立行业榜样,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以优质的工程建设推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对于未按要求施工,甚至违背施工准则的施工单位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与整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令违规施工单位意识到违规施工的后果,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豆腐渣”工程,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结语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的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促使我们去思考和解决目前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和体系去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做到水利工程建设造福于人民,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在总体经济的发展中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情况,在农村的各方面发展上投入相对较少,而在农田水利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的局面,再加上机制问题,农田水利的发展一直很落后,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约农业的生产水平。
1.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都是上世纪修建的,限于当时的规划、设计、施工能力以及经济水平,当时的建设只是满足那个年代的农业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快速进步,农业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正朝着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面发展,现有的水利工程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标准低,技术落后,而且已经运行多年,有的已经失去基本功能,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1.2 管理不善,缺乏保护意识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多是由政府主导兴建的,建成后归当地的农户使用,在项目的管护及所有权责上存在不明晰的情况。归谁所有、归谁维护、费用由谁承担等问题没有清晰的划分,这就导致用的只管用,坏了无人修的状况。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疏于管理,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大量工程项目都带病运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功能丧失殆尽,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
1.3 水利建设中存在重大型轻小型的情况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建设并投入使用。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大型项目,因为大型项目往往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且见效较快。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多数属于中小型项目,需要经过多年才能见到效益,并且其效益是通过农业的发展而显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在农业水平的提高过程中体现出来,农田水利项目本身难以直接获利,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积极性也不高,这也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财力是十分有限的,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又是巨大的,所以仅靠政府的投入,很难完成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广泛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政府应建立良好的制度,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到水利事业的发展中来,吸引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水利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的发展,只有水利建设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才能达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才有资本建设美好的家园。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建设的发展也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努力促进“人水和谐”。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构建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等,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发展新型的农田水利事业。
2.3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对水资源进行调节,使水资源能充分利用于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同节水工程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在采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农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也要认真分析不同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及实用性,选择适合当地及生产情况的节水模式,比如滴灌、喷灌、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2.4 大力加强农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要通过加强培训学习,使农田水利从业人员能够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在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上有所提高,更好的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从外部引进一些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且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水利人才充实到水利队伍中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共同展开科研工作,建立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3结语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的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堤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2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2.3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2.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之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问题,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公共工程类,包括农田灌排渠系统设施、截留提水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缺乏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资金大,短期回报率低,所以许多政府愿意把资金投在回报率高的行业上,再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着随意性,没有相关的规划,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二是水利设施体系构成不合理。农田水利设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各项水利设施之间的互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农民没有秩序的用水行为,也导致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反复建设,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在无形中提高了用水的成本。
三是管理体制落后。现在农村基层的水利部门呈现解体的趋势,因为长期以来农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政府都是借助工程的技术的手段来解决,对管理制度来解决问题还缺乏相关的认识。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体制,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使其过早的失去了使用价值。如河道淤积、防洪堤坝被占用、泵站毁坏严重等现象经常发生。四是工程建设缓慢。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2 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中图分类号:P2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12-01
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促进了电力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实现了对水利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开始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虽然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了人民群众的一些要求,但是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不利于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的实施。因此,在工程开始初期即能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 当前水利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
1.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2.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
3、水文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结合水利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天然河流结构和水文特征做出改变,对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建设水利工程,会对水文环境造成影响
4.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生态大面积恶化,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这类影响一般可以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加强管理等多种手段可以避免、减轻、或通过自然因素自身的调整又可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二. 农业水利怎样向生态水利发展
生态水利是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实现形式。生态水利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把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内容,增强水体纳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
1.要把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纳入水利建设规划。政府是生态环境的代言人。在做水利规划时,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水利生态环境建设,把改善水利生态环境、构建人与水利和谐纳入水利规划,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2.结合生态环境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工程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对人类、自热、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把水利工程的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水利工程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思想,结合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遵循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结合的原则,实现单一的施工管理到生态环境、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才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3年,中国公布的第2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共13533km2,中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但是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我国农业生产落后,农田水利建设也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农田水利建设缺乏有效规划
中国耕地面积广大,耕种方式各不相同。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的规划。这种以点为主的规划,不利于农田水利整体性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效果也不明显。
1.2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短缺
目前,中国还有大量的中低产田和盐碱地,如果得到有效开发,会大大降低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压力。但是,农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限制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行[1]。
1.3农调水利建设技术落后
我国地域广阔,在许多偏远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还依旧落后,农田水利建设难以实现,农民不得不靠天吃饭,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改善落后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2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2.1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意义重大,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土地盐碱化、沙漠化等问题。
2.2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而且提高了粮食的质量,满足了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和环保食品的需求。
2.3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干旱和洪涝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减少自然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3农田水利建设的策略
3.1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建设
3.1.1加强组织领导农田水利建设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规划。政府在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时,要从整体出发,保证农民参与其中,形成以政府为指导,农民自主参与的领导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民主管理。3.1.2明确责任农田水利建设要责任到人,建立起完整的责任体系,村、乡、县各个阶层负责人明确自己的责任。3.1.3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政府要承担起水利建设的重任。近年来,政府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设立专项资金,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了保证农田水利技术的持续稳定进行,政府要把水利建设纳入基本建设的范畴,专门设立一项支持水利建设的资金,促进农业水利建设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给予农民补助,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为了改善农作物产量,也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水利建设。但是,农民资金也有限,水利建设困难重重。所以,对农民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农民自发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引入社会性资金,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政府和农民的工作,更需要全民积极参与。政府可以吸引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为农田水利建设增砖添瓦。
3.2利用高新技术
农田水利建设中,科学技术更能促进农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能改善农业管理方式,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水利建设技术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要引入高科技,建立起信息化网络,实现水利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引入滴灌、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先进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但是,滴灌和喷灌技术更多是利用在精密农业中的。我国还有很多干旱土地存在,因此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4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技术投资,利用高新技术,不断促进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解决好“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