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14:51: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理论课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1,对传统教学方法不应一概否定
一提到改革教学方法,有少数教师就认为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决裂。事实上,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一般包括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应该轻易丢弃。
理论教育法也叫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向大学生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就要使其掌握,应该让学生了解的就要让其了解,不能借口改革教学方法而忽视理论的灌输,否则会偏离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把思想科学地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使他们掌握理论的知识,就更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2,改革教学方法不应一味求新求奇
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增强该课的实效性。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收到成效不是看教学方法种类的多少,也不是看教学手段运用的先进与否。若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多媒体放映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教师语言幽默,其表演才能也充分发挥,这样的一堂课肯定是笑声不断,学生也觉得有趣、好玩,只是,教师万语千言,却离题万里,我们能认为这是一堂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吗?同样,更不能把教师“发明”的教学方法种类的多寡作为衡量其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准,否则,我们的改革只会误入歧途。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性与执教者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学生不仅仅是接受教育、接受知识的客体,同时也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营造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友善、合作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教、学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单凭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认识无法实现;如果只有学生主动的感知、思维,而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同样无法实现。因此,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将理论内化,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控制不好,也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在活动前没有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在活动中没有专人负责、加强引导,在活动后没有总结提高、理论升华,则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中,一些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办成了仅仅是外出旅游、玩耍的活动,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受不到任何的思想教育。
不管是进行哪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也要帮助学生把握方向并协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困难。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化为行动,思想政治理论才能真正为学生所信服,崇高的理想也才能内化为坚定的信念。
四、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综合化趋势
当前,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与发展趋向于综合化,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趋于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课程内容也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如课程内容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借鉴了许多管理学上的方法理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由于知识经济的崛起、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压力较大,产生了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状况势必要求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借鉴心理学上的一些方法理论,尤其是心理咨询方法在当前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现代化趋势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命的奥秘,是生命科学如医学、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由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涉及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综合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而且知识更新快,知识点繁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既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与记忆,常被学生称作最难学的学科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我们对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其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习变得相对轻松愉快。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物合成”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展现这种动态的合成过程,教师通过板书花很多时间去讲解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氨基酸的活化,进入、转肽、移位等,学生普遍反映太抽象,理解不了,更读不上记忆。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可以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阶段,氨基酸与密码子的一一对应,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以及“核糖体循环”,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应掌握的各章知识要点、所采用的现用教材、实验指导、习题集、参考文献目录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让学生得以自学、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做好预习的准备和参考复习。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得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管理。
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课件确实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而且可根据所讲内容设置适宜的背景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进学习效果,同时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二、针对专业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精选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生物化学作为必修课,绝大多数专业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但不同的专业授课学时不一样,有的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授课学时多一些,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要对具体章节有所侧重。比如,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些后续课程与糖代谢以及酶的知识密切相关,应重点多花些时间讲解。而对于园林园艺专业来说,要求授课的学时少一些,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而且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
(1)基础生物化学:(总学时80)非生物学类各专业:理论60学时,实验20学时。为学生打下更宽厚的生物学基础;
(2)专业生物化学:(总学时80)生物学类各专业:理论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辅助教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精选、重组和更新。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
1.教学手段的设计:多提问,重视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概念、新问题,或需进一步提升的概念和规律时,不要平铺直述,满堂灌。要预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困惑、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解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的设计:善于分析综合,使结论水到渠成;善于比较异同,从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联系。
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中的“爬坡”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觉得最有收获的一个过程。学会了分析和综合,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比如,在学习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此时,可安排学生课后自行动脑分析总结糖代谢与脂代谢相互关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并将总结的图表、结论相互比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
比较是认识事件的本质,把握事件特征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有助于记忆。特别是在对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时,应用比较法,效果更佳。如比较DNA分子复制与转录的区别,可以从产物、主要催化的酶、是否需要DNA引物、合成模式、产物分子大小、是否具有双重校对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这两个过程的区别,并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内涵,加强思维的变通。
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物学中脱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生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代谢反应错综复杂,理论点多、面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不容易较好地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善用多媒体,充分对每堂课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活力,为培养我们生物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55-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及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关系、人们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其他门学科相互比较,该门课程存在更为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现实性、政治性及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其也必然存在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在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原有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法制观念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正确认识其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和特点,然后再次多角度实施创新,选择最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严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创造力。保证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和激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教师作为主导进行创新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思想、意志等教育,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以及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自身能够形成高尚的品德、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最突出的特征即表现为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方向性。方向的认识及把握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均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和综合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正确方向的指引尤为重要,同时也更为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还需高度重视自身的组织、引导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实施主动、创新的教学。教师须转变应付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积极将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目的进行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教育,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由此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必须将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等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到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
(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地开展是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为其掌握知识的一个最直接方式。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均为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并做相应的板书,而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讲和做笔记。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枯燥和单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结合实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充分结合时代政治的实用性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融合应用讨论式、启迪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需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营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与传统被动学习相比,启迪性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接受相关知识,并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疑惑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课堂活动地开展成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以教学内容作为根据,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条件,开拓思路,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存在的相关性,灵活引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巧妙进行迪性教学语言设置,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充分激发。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须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像、PPT、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存在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抽象、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难度的降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生生或师生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图文并茂,畅所欲言的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充分结合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及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任课教师须坚持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除了做好教学活动之外,还需坚持不懈地进行相关科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根据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强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巩固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需积极与学校党支部、学生会等进行协商合作,尽量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表现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思想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质上为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教师积极与学校中的其他组织、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活动等校外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科研实践、考察、科技竞技等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出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从多角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进其思想觉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第三,积极组织辩论赛、成立学生社团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赛及社团组织均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组织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培养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是他们追求梦想迈出的一步脚印。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组织不仅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质量。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学生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根据,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一、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转变,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研究具体教学法的基础是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性质。思政课首先是育人教育,思政育人需要达到最低标准,追求最高目标,思政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把公民教育与精英教育、健全人格与完美人格教育二者有机地统一,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最终目标,回归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由于思政课的目标重点在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因而思想性要引领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由知识教育转化为信仰教育。改革开放初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分化的状态,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利益得失和价值认同表现为更加多样化、碎片化的状态,比如团体取向、先赋取向(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及社会关系)、特殊性标准;个人利益取向、普遍性标准、成就取向等因素的文化价值冲突成为社会矛盾的深层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无疑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高校教育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是最强有力的手段。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缺乏相应的观念自觉,需要抓住大学教育这段关键时期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回归(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民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状
(一)大学生被过度角色化
在我校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该如何上?”的调查问卷中,有20%的同学对“是否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学习态度模糊,15%的同学对政治理论的论断、灌输式说教,缺乏兴趣。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感性视域中成了高大上的政治说教,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学生觉得自身发展未被满足反而“被过度角色化”。社会将青年顺应角色规范视为压倒一切的内容,从社会心理、情感、性格、权利意识等观念方面和制度方面的现代化转化并没有真正解决,人格发展会受到影响,大学生压力的显性化(竞争、就业),疏解渠道的形式化。“革命青年”的教化式教育制度的失效,“公民”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大学生学习目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
大学生在社会评价选择上的灵活性。为了获得可能的社会良性评价,他们会不断否定、审视自身的愿望,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念,顺应支配者和评价者(国家、社会、学校、家族)的意志。在考核中没有突出是否学会了把个人追求、个人抱负和个人的想法放在国家、学校、公众利益之后。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结果的应用方面权重不高。
(三)课堂教学手段碎片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技信息爆炸时代,只有不断增强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与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此,高校中大多数教师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课时和师资等原因,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用上“大课”的方式,使主动探索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实施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另外,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上课只注重操作课件对学生进行“机灌”,不重视师生与人机的互补和交流,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创新”,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思维的拓展。
(四)课堂教育目的偏失
教师在教学中忽视高校思想政治的价值引导功能。课堂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基地,同时教学内容在小学、中学、大学中的重复性较高,应试教育和压缩饼干式的教材普遍存在。没有及时吸收社会力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义务教育,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采集鲜活案例,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飘忽离地的现象,通“人气”、接“地气”不足,没有形成高校、社会力量和社会正能量人员现身说法的鲜活性,从而来形成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目的是为了把课程的准度和深度透彻和灵活体现出来,从而整体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观念的“拨正”,释放正能量
在经济环境的激烈冲击下,可以用“风险社会”来定位当前世界,这种风险并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而减弱,而有可能恰恰相反。现代社会的有些人会被物质力量打倒了精神力量,亟待倡导价值引导功能作用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回归到实现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并要联系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使信仰观念意识适应当前利益多元化的客观要求和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需要得到高校的各级领导的重视,把握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教师为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真心教,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真心学。
(二)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通“人气”、接“地气”
主动通“人气”: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教师和吸收“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及政府的高管人员融合在一起来共同教课,“经验丰富的社会教员”是与我们学校主导专业有紧密联系的各有关行业成功和先进代表人物(即吸收的社会力量方面具有正能量的人投身义务教育),政府高管人员(城市、地区的最高领导)。高校以请进来的方式,让这些社会教员讲授理论政策落实中的实践故事,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做实,这是通“人气”。
主动接“地气”: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基地建设,采集鲜活案例,可以在课堂上讲得更深更透,并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实现校地双赢的目标,这是接“地气”。
(三)以“问题式”为教学方法研究进路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导入,专题讲解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教师设计最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针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教师的适当启发诱导,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级的感知向高级的认知发展,完成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获新知。同时,综合创设“思政课”氛围。充分开展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学术活动月等社会多因素联动,让理论入脑入心,培养青年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释放正能量。
(四)夯实教师跨学科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在于回答现实问题,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知识再创造,把知识体系改造为教育体系。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真正信、真心学和真心讲。其次,队伍建设上需要有一支知识面宽、学养较好的教师队伍,拓展视角,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联系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宽度,还要了解理论和实践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再次,青年教师要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养素质,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理论立场,站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来。教师讲授方式应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激情,运用哲学的思辨灵气开拓学生的智慧。最后,教师应在学术研究上下苦功,应以科研促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