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09:51: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
由于需求者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要求也不同。首先,就企业所有者而言,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其次,以企业债权人来看,债权人最为关注的是其债权的安全性,因此他们需求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方面的信息。第三,就企业经营决策者而言,他们则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予以详尽的了解和掌握。不同利益主体需要在财务报表分析时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的侧重点,选择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又称为因素替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当有若干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时,若分析其中某一个因素则假定其他各因素都不变化,从而确定需分析的这个因素单独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的经典就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又称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t System)。它将权益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三个财务指标因素,即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从公式中看,决定权益净利率高低的因素有三个方面: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这样分解之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可以取得上述三个因素的指标数值,假设某公司第二年权益净利率下降了,有关数据如下: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权益净利率的下降不在于资本结构(权益乘数没变),而是资产利润率下降。进一步分解资产利润率: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而销售净利率下降了,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不能够弥补销售净利率下降造成的损失。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分解因素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各种财务比率的分解。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若干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共同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其中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而言,确定正确排列因素替代程序的原则是,按分析对象的性质,从诸因素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连环替代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连环替代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不可能使每个因素计算的结果,都达到绝对地准确。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前提条件,也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为此,分析时财务人员应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至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按比较对象(和谁比)可分为与本企业历史比、与同类企业比、与计划预算比;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可分为比较会计要素总量、比较结构百分比、比较财务比率。笔者在此主要探讨财务比率分析方法。
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其内在联系。财务比率分析是把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比较方法。比率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他们是相对数,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把某些条件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以比较的指标,以利于进行分析。
1.反映变现能力的分析方法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依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分析变现能力可以通过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进行。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这一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也就是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但在流动资产中往往有些项目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例如从会计处理方面来看,坏账是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科目反映的,从稳健原则出发,应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以扣除。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由于该种方法的计算使速动资产中包含了数额多的预付账款和其他流动资产等,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却又难以随时变现以偿还债务的资产,致使计算结果缺乏谨慎性。为此,可采用保守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值的方法进行计算。保守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值)/流动负债×100%
2.反映债务和资产、净资产的关系及偿债能力的分析方法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来分析负债、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一系列比率,从而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合理。一般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三个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又称为举债经营比率。从债权人的立场看,最关心的是贷款的安全,也就是能否收到本金和利息。如果资产负债率很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这并不是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所以,从股东的立场看,借债是“双刃剑”,既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也增加企业的风险。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角度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经济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考察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一般说来,利息收入倍数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何合理确定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可以将本企业的这一指标与其他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决定分析本企业的指标水平。同时从稳健的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年度指标的数据作为标准。采用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可保证最低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应采纳这一原则,如遇有特殊情况,需结合实际来确定。
3.反映盈利能力的分析方法
盈利能力是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保持企业的长期盈利性,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稳定经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可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结合取得,有两种指标。
(1)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值×100%
一、目前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会计资料是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成果通过会计系统加工处理后的产品,即最终的财务报表是企业活动和会计活动的一项综合产品。然而,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只是将分析对象局限于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这势必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致降低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具体地说,目前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从企业经营角度进行分析
目前的务报表分析仅仅是以报表数据为基础,并通过简单的数据或比率分析来判断企业经营成果的优劣,而没有将财务报表分析上升到企业经营的高度。因此,这种分析不能找出企业活动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且容易割裂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导致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脱节。
(二)未关注企业会计质量的高低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影响了财务报表数据,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只是对经过会计系统处理后的财务数据的单纯分析,并未对影响会计质量高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披露进行分析与评价,因而难以保证作为分析基础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以真实性不高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所进行的报表分析和经营业绩评价,无论其手段和方法多么先进,最终的分析结果都可能无用甚至具有误导性
(三)未关注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合理的评价,而财务指标所揭示的仅仅是企业经济效益某一方面的信息。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未将这些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未能通过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全方位地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做出评价与判断。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企业分析
为了克服以上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将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范围进行扩展,即从单纯的以财务报表数据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的报表分析上升到以企业经营策略分析、会计质量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为一体的全面的企业分析。
企业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策略的分析,全面了解企业活动,并通过会计质量分析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进行确定,以全面、客观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因此,企业分析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能更好地说明财务报表数据,增强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有力而准确的分析基础。企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营策略分析
经营策略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企业活动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防止孤立地看待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成果,并为会计质量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提供一个框架。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分析析企业的盈利潜力时,首先应当分析其所处行业的盈利潜力,因为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动因不同。2、竞争策略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受其所处行业的影响,但企业若能针对其行业竞争状况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竞争战略,即使行业的整体利润很低,企业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业绩。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影响企业未来发展、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是由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及其确定的竞争策略决定的。如果一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不佳,但它在关键成功因素方面占有优势,则说明其今后的经营状况会很快好转,竞争优势会很快显露出来。因此,关键成功因素分析为会计质量分析提供了分析的重点,从而可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恰当与正确。
(二)会计质量分析
会计质量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会计灵活性的确认,评价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披露的适当性,以揭示企业的会计系统反映其经济状况的真实程度。会计质量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经营策略分析的结论来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在进行会计质量分析时应侧重于分析会计信息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真实反映程度,评价企业在关键成功因素方面的表现及其蕴含的风险,以保证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2、确定企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由于会计政策的多样性,几乎在所有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和费用项目中,都存在着可供会计人员选择的惯例和原则。由于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有很大影响,从而为管理者虚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机会。因此,要对同一个企业不同时点或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必须分析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评价企业会计政策的适当性。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根据现有会计准则有很多种备选的方法,这时企业往往会借助于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比如,变更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方法等是企业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手段。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应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适当性做出评价,进而明确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的意图。
4、评价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通过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来判断企业的会计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会计准则对披露的最低要求进行了限定,而管理者在最低要求以外是否进行自愿披露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信息使用者在取得相关信息进行决策时,应注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是否被充分披露,如企业所在行业的说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能力的说明、企业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者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的说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等。以上这些说明事项都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
5、确定潜在的危险信号“红旗”。会计质量分析的常用方法是寻找标示会计质量有问题的“红旗”。这表明分析人员应当对特定项目进行详细检查或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比如,对一些线下项目的关注,像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企业可能会由于出售固定资产或发生非常事故而造成会计盈余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而这些项目并不构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又如引起销售增长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则表明公司可能放松其信用政策或人为地塞满销售渠道以记录当期收入,而过度放松的信用政策可能会使企业增加坏账的风险。
(三)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活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全面反映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如何有效地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是每一个财务报告分析者都要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若干因素作一论述。
一、分析主体
要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分析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如果分析主体缺乏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或没有很好地掌握财务分析方法,或不具备从事财务活动应有的心理素质,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较高的理论水平
分析主体应熟悉会计理论知识,不断学习企业会计准则,掌握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只有这样,分析主体才能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做出正确合理的专业判断,才能胜任财务报表分析这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2.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分析主体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适应错综复杂的财务环境的能力。这需要分析主体在大量的财务实践中逐步培养。
3.较强的职业判断力
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合理的判断能有效地解释问题的本质,得到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正确地做出决策。而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信息失真,误导决策,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客观中立的立场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多种多样,大多是企业利益关系人。分析主体与企业之间具有形形的利益关系。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之前,他们往往已经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评价。这种评价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往往起着心理暗示的引导作用,这将使财务报表分析有失公正和客观,容易造成报表分析的片面性,最终导致错误的分析判断。因此,分析主体必须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立场。
5.分析主体的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
要对财务报表作出正确的分析,首先要正确地解读财务报表。这就需要分析主体的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与财务报告编制主体保持一致。另外,分析主体财务观念和风险意识的差异,也会造成对财务评价指标看法的差异,从而导致分析结论的不同。
6.分析主体的心理素质
财务报表是一项相当复杂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除了要求分析主体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判断力之外,还要求分析主体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由于财务分析涉及的财务指标体系庞大繁杂,分析主体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要计算大量的财务指标并对这些财务指标作出分析。这就需要分析主体在整个过程中要严肃认真地阅读报表数据,小心谨慎地测算财务指标,深入细致地分析财务指标,全面地考察各种因素,最后才能给出结论。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范围
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很多,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政府机构及其他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甚至还包括社会公众。分析主体的目的不同,需要的信息和分析的程序也就不同。因此,只有明确了分析目的,才能适当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才能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相当丰富,财务分析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分析主体应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明确分析的范围,确定分析的重点,以较少的分析成本获得较大的分析效益。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是相关的企业财务信息。要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有真实可靠、系统完整、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
1.财务系统信息
财务系统信息应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资料,可分为财务系统基本信息和财务系统附加信息。但是绝大多数分析主体能接触到的财务资料一般是会计报表信息。会计报表信息是企业外部分析主体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依据,具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财务系统附加信息是在财务系统基本信息基础上产生的伴随信息,主要指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2.财务环境信息
财务环境信息是指财务系统运行环境中与财务系统信息相关联的信息,可分为企业内部环境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企业内部环境信息是指有关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信息,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实物资产结构信息、有关销售、生产、管理、技术、职工等方面的信息等。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行业环境信息、市场环境信息、金融环境信息、经营环境信息等。
为了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分析主体要全面搜集财务信息,对获得的财务信息要慎重考察其真实性和可靠性,要系统整理,正确解读和利用财务信息。要结合分析的目的,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选择财务信息。
四、评价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确定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对同样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差异也往往会导致分析结论的差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的确定,对于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意义重大。通常,财务报表分析评价标准有经验参数、历史参数、行业参数和预算参数等。各种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都有其优点与不足。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不应只用单一标准,而应综合运用多项标准,从不同侧面评价企业的状况,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五、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传统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除此以外,还有回归分析、模拟模型等技术方法。
分析主体应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作出适当选择,并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在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全面评价时,应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史继坤.财务报告的阅读与分析[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
[3]王德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邹香,谢万健.财务报表分析[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5]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策略(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史德刚,傅荣.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7]Gibson,Charles H.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us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8th ed,South-Western,1998.
[8]钱春萍,郑见,张红宇.财务分析[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9]李敏.会计分析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一、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作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
二、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财务报表自身有局限性,势必造成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短期性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反映过去发生的事项,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性较弱。由于财务分析是对过去事项的分析。因而这些信息在运用于决策时,都基于一个重要假设,即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
2、不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对同一经济业务允许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允许对许多事项进行估计,从而给人为操纵财务报表数据提供机会。降低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3、不完全性
财务报表无法反映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重要信息,如人力资源状况、市场占有率等信息。此外,稳健性原则要求预计可能的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有可能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使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
(二)财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由分析人运用各种方法和指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不同。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1、财务报表分析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人由于各自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差异,就会导致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有差异。
2、财务报表分析人的经验水平的局限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能凭个人单一的对某个指标的理解得出结论。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人就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仅靠计算分析个别财务报表指标就对财务报表得出结论,明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财务报表分析人的经验水平的不同,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就会有差异,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主要因素作以分析。
计算机技术不能对财务报表分析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
(一)计算机技术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报表分析的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还是不能完全适应财务报表分析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财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软件,使财务报表分析得到了很大的技术发展和支持。国内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财务分析软件为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功能,如用友、金蝶安易等财务软件提供的功能有多项指标分析、多种报表分析、预算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虽然功能较为全面,但是从功能性质来讲,这些软件多数还是核算型软件,在分析和管理控制以及预测决策等事中和事前各项业务支持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在对决策和分析方面对财务分析缺乏有力支持。目前财务报表分析在技术手段上过于简单和滞后,急待改进。
(二)财务报表失真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会通过粉饰自己的会计报表,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故意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实现应对业绩考核、获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短期商业信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良好的目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为达到增发新股、保牌条件,会实施各种手段,操纵企业利润,粉饰企业财务报表,从而欺骗广大投资者和证券监管机构。若财务报表的错报程度达到重要性水平,则会严重影响财务报表的质量,会使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导致大部分理性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由于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质量性还有待检验,若根据可能失真的会计报表项目数据作为分析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会大幅降低,以此为依据所作的决策也难免有失偏颇。要保证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质量,使其能真正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必须保证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四、财务报表本身局限性的解决办法
(一)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袁、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报表附注的编报。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在此方面国家应拿出具体措施和办法来改变现行报表披露不足、不规范的现象。
(三)加强对会计报表的监督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企业的会计报表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要完善注册会计师体制,建立按企业机制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特点运行的新的会计师事务体制,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公正性,促进我国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具体又复杂的过程。其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值得庆幸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明确了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类似权益结合法的处理方法,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量,尤其是表外信息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财务报告资料的不足,也为改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红霞.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咨询导报,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