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概论范文

时间:2024-03-26 09:51: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风景园林专业概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风景园林专业概论

篇1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无疑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对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有助于检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同时,对风景园林专业内涵的提炼与发展均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毕业论文问题与对策[1-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指导方法[3-4]、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5-6]。笔者通过对安徽科技学院近5届(2016-2020)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及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与帮助。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现存问题

1.1学生做毕业论文的热情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还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求知欲不高,对风景园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在少部分学生中还存在“毕业论文是一门课程、一份作业”这样的概念,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部分学生抱着一种能通过即可的心态,“东拼西凑”“敷衍塞责”“糊弄过关”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指导教师数量偏少的现状也导致了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不能做到对所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深入指导和管理,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够科学合理

笔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6-2020共5届(416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选择城市公园、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最多,能够占到70%~80%。很多题目都是真题假做或假题假做,真题真做的少之又少。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比较随便,没有从实际项目中出发,所以导致设计内容流于形式,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过大的问题占比也比较高,有的规划面积达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在毕业论文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如此大尺度的场地是不可能做到详细规划的程度的,只能达到概念性规划层级。综合以上内容能够发现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论文脱离实际情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毕业论文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欠缺,最终的结果会是毕业论文将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1.3毕业论文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针对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标准要求较低,且研究深度要求不够。以规划设计类毕业论文为例,文字部分要求不少于5000字的设计说明,图纸部分则要求包括区域位置图、现状分析图、总平面图、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植物配置图、节点平面详图、节点效果图、竖向设计、意向图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但应不少于八幅A3图。论文标准不高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图纸数量过少和深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学生以“总平面图+意向图”的方式来应付。

1.4毕业论文存在重图纸、轻实际的现象

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少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重图纸效果,轻实用功能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如何提高图纸表现艺术效果上,过于重视规划图纸的表现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场地设计对象的详细设计与分析,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设计方案中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虽在文字上提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规划原则,但在其图纸表现中却看不出这方面的考虑,重视表现及整体效果,忽略细节设计与表现,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设计行业的大环境相关,但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来讲必须要考虑实际问题,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并存,但在规划中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效果而忽略实际使用者的需求,也不能只考虑实际功能而舍弃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毕业论文专题化研究比例过少

从近五年毕业论文统计情况看,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进行专题化研究的比例过少,某某公园、某某居住区、某某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题目比例最多,而针对于如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公园景观小品详细设计、风景区植物种植详细设计、住区水景详细设计等相关的题目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往往停留在概念性规划的层面。此外,图纸数量偏少、表现内容过于简单、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也能够反映出当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不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2风景园林毕业论文改革的途径

2.1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需求,其中有文献研究、规划设计与图纸绘制、相关绘图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的能力,从而有效解决场地所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效果与学习状态,加强过程管理,关注学生按规范完成毕业论文的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指导上,要求学生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题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如果难度过大,则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2.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83-02

一、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转为创新驱动。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关系到新常态驱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格局、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更加注重教育和人才资本质量的要求,研究整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何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安排人才培养的结构,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打造务实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把关注点从高等教育规律本身转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即加快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大学内涵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努力实现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形成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

在转型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做好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与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直接影响高校服务能力。

许昌市是中国花木之都、腊梅之乡、国家园林城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60余万亩,近年来形成了园林植物销售、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企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园林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正是具有明显产业背景的本科专业,做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够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立地顶天”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中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以及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三、基于二级学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务实高效的教学是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好好思考。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模块”取代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成为基本教学构成单位,实际上是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根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模块数量,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专业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基于风景园林二级学科,将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划分为一级模块,分别是:通识教育模块、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园林植物应用模块、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和创新训练模块。每个一级模块由若干二级模块构成,而二级模块由若干具体知识点构成,通过模块中安排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哲学与法学、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应用和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二级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Ⅰ、思想政治理论Ⅱ、思想政治理论Ⅲ、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Ⅱ、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素质教育Ⅰ、素质教育Ⅱ、公共选修课模块和体育俱乐部模块。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模块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园林史、规划与设计基本原理、风景园林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理论知识,以及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和管理知识。主要二级模块有中国园林史模块、外国园林史模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和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中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近现代园林史、中国名山风景区发展史。外国园林史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欧洲园林史、东亚园林史、伊斯兰园林史和外国近现代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规划原理、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工程技术理论。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景观水文理论和景观地学理论。风景园林社会系统理论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环境行为学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

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美学基础模块、空间构成模块、美术模块、表现技法模块和专业制图基础模块。美学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艺术概论、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空间构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美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素描、水彩画、水粉画和钢笔画。表现技法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表现技法和数字表现技法。专业制图基础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

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模块中,二级模块主要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地景规划模块和生态修复模块。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与游憩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旅游区规划和休闲游憩规划。地景规划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区域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乡土景观规划和3S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湿地和河流等修复。

园林与景观设计模块的主要二级模块有庭园模块、公园模块、开放空间模块、专用绿地模块、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和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庭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园和庭院。公园模块主要知识点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开放空间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广场、街道、滨水区和校园等。专用绿地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共设施绿地。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建筑、建筑小品、建造技术。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传统园林建筑测绘、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与营造。

园林植物应用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园林植物资源模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和花艺与盆景模块。园林植物资源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园林植物认知、栽培与养护。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模块主要知识点为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设计。花艺与盆景模块主要知识点为花艺和盆景。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模块中的二级模块主要有风景园林工程模块和风景园林管理模块。风景园林工程模块主要知识点为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雨洪管理、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风景园林管理模块主要知识点为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风景区与园林管理。

创新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主要二级模块包括社会实践Ⅰ、社会实践Ⅱ、社会实践Ⅲ、设计竞赛Ⅰ、设计竞赛Ⅱ、设计竞赛Ⅲ、创新创业Ⅰ、创新创业Ⅱ。

参考文献:

[1]王新庆,张健,洪波,陈玉叶,金红晓.依托区域经济促进高校学科及专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2,(12):53-55.

[2]韦巧燕,刘昭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9):12-14.

篇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38-02

1 引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将风景园林专业定为一级学科专业,这标志着风景园林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1]。由于各类学校办学层次、办学历史、学科背景以及地域影响等因素不同,出现了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多数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要。要进行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必须随之进行改革,为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和转型动力,教育部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必然[2],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为目标来进行。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生源质量较重点大学和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培养出能为地方风景园林行业做出贡献的合格毕业生,就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因此,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根据所处的地域、教学条件,重新修订了原有的培养方案。在教学中发扬专业优势,与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接轨,将人才培养定位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2013年起进行“3+l”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2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从2013年开始,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修订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风景园林“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三年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最后一年去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习。

2.2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

目前,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在吉林省开设较晚,园林行业急需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园林市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发挥“3+1”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成为复合型人才。学生可将理论知识融入园林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在一年的园林实践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经验,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完善的实践能力于一身。“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3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课程设置

3.1.1 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着重提升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工作,成为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基于此目标,提出了风景园林“3+1”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1.2 优化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需要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的融合和支撑[3]。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性”、“复合性”、“设计性”的特点。因为“3+1”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前三年把全部课程讲授完毕,笔者结合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讨论与研究,科学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将原来培养方案中的《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与开发》等与园林就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删减下去,将其学时增加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等与学生就业相关的核心课程中。又如:把《测量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设置,《测量学》实验改为独立设置的课程。这样,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了设计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从而建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

3.2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3.2.1 增加实验、实习的实践教学比重

在构建实验、实习课程体系时,打破过去传统的实验、实习教学模式,增加了一些实验课的学时数。如《测量学》的实验课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24学时,《测量学》、《园林树木学》教学实习周数由原来的一周分别增加为两周。通过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加,提升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等能力。在实验考核上,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的项目,增强学生动手、亲身参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3.2.2 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

该校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建立了“吉林省中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中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长春钰霖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2个能够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

在本科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前,首先利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然后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专业课学习情况将其分成参加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或园林工程实习两部分;再结合实习公司的用人岗位,分配学生去不同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如有的学生手绘和电脑绘图能力强就分配他们去以设计为主的园林公司;有的学生想去施工为主的园林公司,就分配他们去这样的园林公司进行毕业实习。

学生在实习期间,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校内导师和实习单位的导师共同指导,提高设计(论文)的质量。学校规定在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给每个参加实习的学生做实习鉴定,只有实习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并积极参加毕业实习。

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一年的顶岗实习,提升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一些在实习期间表现好的学生能够被园林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就业问题。

3.2.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组织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创新精神、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4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果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总结“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4.1 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

风景园林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由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实习及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学生的实践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在园林公司由具有专业经验的技术员现场指导,使学生的园林施工能力、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人单位一致评价“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如2013级的学生在刚刚参加3个月的毕业实习后,已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

4.2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效果明显

结合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多项,如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分别取得吉林省级竞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级竞赛三等奖一项。

4.3 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长春大学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学校工作的,缺乏园林生产实践经验。学校支持青年教师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安排青年教师去校外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参加园林公司生产与管理等活动。在实践中,把园林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能力。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青年教师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有助于对教材上生产实践方面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风景园林专业的一名青年教师在2015年全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青年教师通过在园林公司的实践,更加了解企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在今后课程讲授中能够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进行讲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我校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4 探索科研方向,促进企业发展

“3+1”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等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园林企业提高工程及管理的效益。教师在解决园林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可以探索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大四学生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锻炼,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些学生已经成为今后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校外实习基地可直接把毕业生留下工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为企业输送了专业人才。

5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能适应园林人才市场需求,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提升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获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来说也能够满足各自的需求[4]。

参考文献:

[1]华 颖,程泊淞,边亚光.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3(3).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9-0215-0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3月8日正式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年)》中公布,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同列为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由此,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以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综合的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得到确立。其中,风景园林学科地位的提升,突出反映了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进一步得到落实。学科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需求,解决和满足这些矛盾和需求,首先需要通过学科教育才能实现。2009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在原有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上申报开设了5年制工科景观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如何依托并整合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办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风景园林教育,无疑是当前地方风景园林教育需要深入的问题。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景观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思路和具体方法。

1 依托并整合地方景观学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1.1 充分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条件

风景园林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和支撑,其教育资源的需求是复合型的。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专业分工过细,造成教育资源分散,利用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及学科专业沟通融合不够。相对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落后。风景园林教育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向内依托和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向外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促进分散的教育资源重新优化组合,拓宽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空间,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促成学科融合已成为实现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把景观学专业开设在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建筑学系下,原有相对独立、设施较好的教学楼和各种教学、办公、实验用房、教学实验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大幅度节约了办学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另外,初步构建起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大科学的整体框架,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

1.2 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云南独特的地域特点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为景观学专业教育对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国际合作进行科研与教学,与国外著名的建筑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德国乌德堡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聘请外国专家教授直接对本科生授课或指导毕业设计,还与欧盟和东盟专家共同进行了历史城市研究。近期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德国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行了联合教学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重视与省内设计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办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建筑师、规划师为客座教授,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指导毕业设计并参与毕业设计评阅答辩;选择省内有影响的设计机构,建立稳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参观场地和实习条件;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奖励专业学习出色的学生。

2 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的教学思路

199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文章,指出要创造一个促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环境,避免高浪费、低效益的状态,最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建议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来研究整体性问题。1993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组织的学部委员报告会上,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通过对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的论述,针对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历了规模空前和速度空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空前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系统,即建立和发展以环境和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为基点,研究从建筑到城镇的人工与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学科群,强调从单一学科走向广义的、综合的学科,其方法论的核心是整体论方法论。

就整体而言,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主导专业,风景园林的教育实践需要立足于这个整体来考虑。云南省高校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和与之相近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进行办学,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在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背景下创办景观学专业,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与云南省内其他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相比,具有人居环境科学主导专业的整体基础,立足原有较为完善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框架,构建景观学教育体系是其教育特色之一。

2.1 构建整体互动的专业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强调以设计课为核心,建构整体、有机的教学体系。参照建筑学专业,景观学专业将学生五年的学习分为“2+2+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基本相同,夯实建筑学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为“深化拓展”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分化,强调景观学的专业性);第三阶段为“综合提高”阶段(此阶段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又有联合,构筑景观学学科的整体性)。每一个阶段都努力在各课程的纵向和横向上建立有机的关系。

2.2 强化以设计基本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设计能力训练

教学融入大量的“形态创造”训练和对美学观念的培养,又强调对景观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与分析训练,在低年级设计课中强调徒手表现与模型制作等;在一至五年级均设置了相关的调研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人居环境的认知与分析。

2.3 以地域研究为导向构筑特色课程模块

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加学生今后服务西部、服务云南的适应性,比如:古建筑测绘实习与云南地区建筑环境的结合,在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中增加“云南民族建筑与环境”的内容,并开设“云南乡土建筑概论”、“云南乡土景观概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云南自然与人文概论”、“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等课程,注意在主干设计课及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中结合云南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命题和指导,如:三年级上学期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山地建筑设计”和“乡土建筑设计”进行“山地景观设计”和“乡土景观设计”的课程设计;三年级下学期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研究”进行“城市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四年级结合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设计”课程设计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强化学生对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分析研究能力训练。

2.4 强化理论教学与社会认知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和工程训练,如根据景观学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安排“城市景观认知调查”、“景观专题调查”等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通过实际调研促使学生将特定理念、创意与实践方法、手段紧密结合,在提高动手能力时,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巧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在二年级、三年级的短学期中分别安排了“城市认知调查”和“城市专题调查”以加强对课程教学全过程方法上的引导,在短学期安排中强化实习的各个环节。

2.5 动态适应学科发展趋势,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及时地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如将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建筑学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必修课开设成为面向全系本科生的“开放课”,内容涉及哲学、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节能技术、历史文脉延续等与城市、建筑、景观相关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选择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的涵盖面,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2.6 关注学科之间的相关知识支撑,增加选修课涵盖面

如建筑学专业在2001年评估之后的两次较大的教学计划调整修编中,增加了城市设计、景观理论、概念设计、建筑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社区开发建设、城市社会学、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城市研究专题、城市发展史等多门选修课等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也使专业课程在纵向与横向街接及相互联系上更加有机,促成了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相互依托和融合。

3 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

云南省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多样且底蕴深厚;但城镇化进程与城乡人居环境发展较之于沿海和内地地区相对缓慢,其人居环境发展显现出的相关问题与内地和沿海地区有极大的不同,如:城乡差别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文化传承问题、乡土景观现代化问题等。在有限的资源及办学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云南地域特色,紧密结合西部地区与云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积极探索科学的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小城镇景观、乡土景观及旅游区景观研究特色,有效弥补西部教育资源不足的劣势,强化本土地域多元建筑文化的科学研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较为鲜明的“坚持地方特色、强调学科交叉,融教师科研成果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

目前昆明理工大学在景观学专业的教学、科研特色方向有以下几类(见下表),这些特色方向也可结合建筑学、城市规划的课程来共同进行。

4 结 论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地方风景园林教育特色的构建是建立在时展的总体背景和地方社会现实条件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特色的形成,需要依托和整合好地方教育的现有资源条件,立足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面向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问题和需求,其中,把握好时代性和地方性是其特色建设的重心。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N].人民日报,1990-08-14.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00-02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园林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恢宏的社会背景,园林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园林教育空前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2年,我国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本科达190多所,高职高专267余所[1]。要实现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的蓝图,高素质的园林人才是国家发展急需的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园林人才是园林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1 中国花文化浅析

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2]。它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重属性并使二者完美结合。中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号,古人为了身心的修养,在有限的空间里建立了我们今人引以为荣的东方园林,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园林文化财富。“花文化”中的“花”是广义的花,包括所有的园林植物,花文化是所有园林植物所承载的文化。众所周知,园林植物是园林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中国的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园林所承载的文化,它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园林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3]。

2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它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入一种新的思想或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更新的组合[4]。园林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在城乡规划、城市园林、林业、旅游等部门和花卉苗木生产与经营企业从事风景旅游区、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才”,这类人才在以后的岗位上需要“引入新的思想或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更新的组合”,即成为创新型人才。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要在充分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同时,还应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5]。

3 我国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中国是东方园林的发源地,园林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直到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创办“造园组”,才开始系统的园林方面的教育工作[1]。现阶段,虽然我国在农业类、林业类、工科类、艺术类和人文类高校均开设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专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类院校和工科类高校,或者是在这些学校园林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

农林类和工科类高校以自身对园林学科的理解,建立了不同知识结构模式的园林学科体系。园艺学是农业类高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的骨干专业,主要讲授农艺类植物栽培与生态环境知识,它与建筑学融合形成的园林学惯性得继承了园艺学的大部分知识,而建筑学知识只有总体的1/3~1/4。林业类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的园林专业虽然强化了乔灌木、花卉、草坪的知识,但这两类园林专业普遍具有“强植物,弱建筑”的特征,统称为“农林类园林学”。工民建筑是工科类高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骨干专业,以建筑对象不同分为不同的方向,园林建筑是其专业方向之一。这类高校的园林专业主要讲授园林方面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知识,虽然也包含有园林植物,但它在植物类知识方面较弱,具有“强建筑,弱植物”的知识结构特征,称为“工科类园林学”[6]。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宗教、艺术、生物、生态、工程、材料、管理、法规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论是偏向“植物”还是“建筑”,“农林类园林学”和“工科类园林学”在人才培养中都表现出一些问题。

(1)“重理工,轻人文”公共基础课方面,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数学、化学、物理方面的课程,而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升[7]。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学生接触更多的是机械性地绘图训练或者工整思维模式的训练,缺乏社会经济、城市历史文化、现代园林发展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熏陶。加上这两类高校招收的学生主要是在高中文、理分科之后的理科生,学生入校后,无法建立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哲学,也难以成为创新型人才。

针对农林理工类高校园林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注重学生文化底蕴培养。除开设中国历史文化、大学语文、中国通史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风景摄影、社会学、心理学、音乐基础、舞蹈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与园林专业相关的美学基础、行为学、诗词鉴赏、花文化、茶文化、建筑艺术与世界名园欣赏等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增加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表明,这类课程也是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受到欢迎的课程。

(2)“重理论,轻实践”,这些高校,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的新办高校的园林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不足,课程体系实践性不强,实践类课程比重偏低,无论是园林植物类课程还是规划设计类课程都多偏重于理论传授。同时,实践课的创新性不高,虽然每门课程都有实践教学大纲,但内容上每年基本上变化很少,不能达到教育部“每年更新1/3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实习,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习”[8]的要求。这导致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步入社会后,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针对实践性教学偏少的问题,在培养方案编排上可增大实践类教学在整体课程体系的权重,并通过加大师资与教学力量的方式为实践类教学的开设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原园林植物学、园林建筑学、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模块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不同模块的交叉和综合,设计园林专业大综合性实验,突出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创新性、交叉性和连贯性。同时,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结合学生户外的写生、优秀园林景观作品的实地参观调查,加入学生对作品的点评、讨论环节,使其在学习前人的园林规划设计、建造经验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

4 花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促进作用

4.1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比直接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更重要。中国的花文化知识丰富,包括食花、饮花、花疗知识,花卉相关的诗歌、音乐、绘画、典籍,花卉旅游、花卉节日等。在课堂上穿插一些食花、花疗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当今花卉业的发展方向;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花文化诗词,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其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 [10]。根据笔者多年先后在园林专业高职与本科阶段教育的经验,在《园林史》、《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插花艺术》等园林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花文化知识,可以明显提高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抬头率和前排就座率。同时,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举办各类花卉活动,如插花、植物造景等,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花卉旅游在各地兴盛,如桃花节、梅花节、郁金香节、茉莉花节等花卉节日,山东济南平阴玫瑰园、云南罗平油菜花田、广州的百万葵园等花卉主题公园等,这些花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也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11]。

4.2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园林是人类生活的理想家园,园林学科是一门协调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自然环境诸多关系的科学和艺术。中国的花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与园林联系在一起的文化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园林所承载的文化。理工类高校园林专业课的教学中,花文化知识的介绍可以唤起学生的美好联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文化底蕴,也可以改变原来课程体系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造成的问题[12]。

4.3 加强花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园林人才的意义

据调查,在我国拥有四级或者四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大约15000家,其中具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达127家,具有二级资质的超过2000家;全国范围内地市级的园林管理局有680个;园林规划设计院以及相关设计公司的数量达到1200家[13]。但目前不少高校园林专业的学生仍然反应就业难度大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园林行业的设计理念开始向着文化设计方面发展,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而原来的培养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园林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许多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都以园林景观的方式得以流传千古,同时这也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工作者,他们需要在观念上重视景观所传达的文化,在实践中将它与生态的、经济、工程的标准进行融合,才能最终建造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经典园林。而以中国花文化为代表的古典园林所积累的人居文化与智慧可以给我们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无数的灵感。

5 结语

总之,中国的花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花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农林理工类院校园林专业人文教育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现阶段,虽然有不少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局限于在全校公选课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大学语文”等的基础文化教育,尚未明确提到花文化教育这类专业文化教育的概念。在培养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花文化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

[1] 李炜民.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2(10):50-52.

[2] 张启翔.论中国花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44-46.

[3] 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87-89.

[4] 柳李旺,章镇,侯喜林.新形势下园艺创新创业人才特征及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36-38.

[5] 毛燕.高职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7-28.

[6] 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20-7022.

[7] 王云,张凯旋.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困境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3):272-275.

[8] 孟瑾,王小德,马进.21世纪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2):14-16.

[9] 赵燕,李文祥.李东徽,等.云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农业教育研究,2010(4):29-31.

[10] 宋丽莉,赵华强.花文化教育在.花卉学.教学中的功能[J].生物学杂志,2009,26(5):86-88.

篇6

第一次听说园林专业,有没有一种“这个专业是种树的还是养花的”的感觉?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骄傲地跟大家说,其实这个专业是来拯救地球的!

园林是什么

你在路边看到一组高低错落,春有百花秋有叶的植物景观,是园林;南京雨后千千净净的路面上落了沾着水滴的梧桐叶,路旁遮了一城阳光只留点点碎金的两道梧桐树,是园林;苏州承载了百年历史和诗意的假山、池塘与院落,是园林;皇城根下弯弯绕绕的小路通向百花深处的红墙与琉璃瓦,也是园林;你站在城市的最高点,俯瞰这城市中绿色的点与线,偶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森林,这些,都是园林。

洋气点来说,园林又叫做景观。城市里高楼林立间,美好的或者平凡的那些植物、喷泉、广场、街头花园、居住区景观、中心公园等,都算得上是园林。

园林的作用就是美化和净化,美化不用多说,净化功能包括对城市小气候的调节、防风防沙、控制PM2.5值暴涨……只此一点,足以拯救地球了有没有!

园林学什么

第一节专业概论的课上,院长大人说我大概给大家讲讲园林需要学什么,首先,你得是一个景观设计师,其次,你还得是一个画家、一个植物学家、一个气象学家、一个建筑师、一个工程师、一个诗人……

台下所有刚进人大学的新生们的表情都是――我天!我得出去!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大学里需要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园林史、手绘基础、设计基础、植物基础、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软件绘图、园林工程、园林管理……

历史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必学的一门课程。除了学习中外园林的发展、风格的变化,还要学习和分析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园林巨作。

手绘就要从素描开始学了,素描、水粉、水彩、钢笔画、渲染、马克笔……基本上能用来表现设计的方法都要学一遍。有的学校的园林专业入门要加试美术,有的则不需要,但是不管需不需要,在假期的时候自学一下素描和色彩,还是很有好处的。

植物学大概是园林专业课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植物学要从最基础的树木学与花卉学学起,还包括草坪与地被、树木栽培养护、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苗圃学等等。不学植物的话也许不会知道,植物学里有一个特殊技能,就是拉丁文。如果你和你的小伙伴走在路上,小伙伴说你看那棵银杏,你可以骄傲地说:“那叫Ginkgo biloba!”虽然背起来很痛苦,但是用起来一瞬间就高端洋气了!

设计课是园林专业的重头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园林建筑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构成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统称设计初步,从黑白到色彩、从平面到立体、从点到线,这几乎是所有设计专业学生的起点,很多同学的想法基本可以在这门课里实现。

在园林专业中所学的建筑设计,大多是类似于咖啡厅、码头、别墅等小体量景观建筑,并不会涉及住宅楼、办公楼、写字楼这样的大型建筑。

植物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则是将前几年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起来,真正地投入到园林设计中去。植物并非简单地排列就可以成为景观,许多种类的花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花坛、花径、花境或花园,树木也要根据高度或形态、春花或秋叶等特征的不同进行组合才能称之为景观。除了植物,园林要素中还包括道路、地形、水体、建筑等,设计的原则,全都是从这两门课入门。

软件绘图的课程有的学校会开设,有的学校没有,没有的话就只能自学,而且一定要学!常用的软件包括Photoshop、CAD和SketchUp。软件绘图是工作后最常用的表现方式。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相关的课程,例如气象学、土壤学、绿地规划、城市规划、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都是辅助园林设计的学科。选修课中还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课程,比如插花课,一下子就小清新起来了!

理论课程之外,还会有很多实习课程,比如花卉学实习、树木学实习、生态学实习等。像植物学实习,一般都是在本地各大公园和植物园进行,内容包括植物认知、植物空间感知等,实际去感受一下每种园林树木和花卉的高度、形态、质感和搭配运用。以一个学期逛2~3次植物园的频率来说,虽然我不记得每棵树的样貌特征,但是大部分树的位置却记下来了……花卉学、苗圃学和树木栽培养护学的实习会让大家真正体验一把“农学”,亲自种花、扦插、修剪,360度全方位无死角体会园林的意义。

水彩和钢笔画课程的实习,其实就是写生,带上画具和小板凳,到本地的公园或学校里吹风,顺便画画。这里你会得到一个新技能,不管周围有多少人围观,你都可以当他们不存在。

大四的时候,一般会有一次综合实习。以北林为例,大四上学期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会一起进行南方实习,实习地点是苏州和杭州的各大景点,为期半个月,内容是园林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老师主要给大家讲解各个园林的历史、特点和内在的文化,植物老师则带着大家认知、感受和北方不一样的南方植物以及南方植物景观特色,看上去就像两个极其专业的导游带团旅游……当然,导游才不会给你留作业,也不会考试,但是老师肯定会挥挥手,带走一沓图纸的。

园林做什么

园林的工作方向主要有设计方向、工程方向、公园管理、苗圃等,其中设计是最主流的方向。

从事园林设计的同学一般会选择园林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园林景观设计院,从景观设计师助理做起,逐步向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发展。工作内容也随着职位不同,从画别人的图向画自己的图转变。设计师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忙碌充实的,幸亏园林专业毕业的同学都自带熬夜画图技能,不然如何扛起拯救地球的使命……

园林工程方向做的工作是设计之后的施工工作,一般是在工地上管理、指导工人施工。这项工作对女生来说体力要求有点高,还请想冲向第一线的少女们慎重考虑。

公园管理和苗圃是比较少人会选择的方向,公园管理主要是对公园内的设施和绿化进行维护管理工作;到苗圃工作意味着,你以后就要给你那些做园林工程的小伙伴们提供合适的花草树木了……

专业入读说明

1.如果对植物、设计感兴趣的话,园林专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专业。做好学习辛苦工作也辛苦的心理准备。

篇7

建筑学属于工科。

工科是指如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工程学或工学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工程师通过想象,判断和推理,将科学、技术、数学和实践经验应用到设计、制造、对象或程序的操作中。在学校中,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至工业、农业各个生产部门所形成的诸多工程学科也称为工科或工学。一般面对高中录取的也就是理科生。

建筑学的专业课程:

建筑概论、建筑美术、建筑阴影与透视、建筑构成、建筑制图与表达、建筑美术、风景园林建筑、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美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外语阅读、建筑构造、建筑美术、建筑物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城市规划原理、室内设计、建筑设备、、建筑项目管理、环境心理学、地基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211工程”国家重点大学。该校园林学院是我国建立早、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的园林教育基地。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的前身为创始于1994年的森林旅游专业,1999年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200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首批获得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截至2010年,为国家培养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600名、硕士40余名,并对全国各地高校和景区的进修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围绕人才培养建议重组旅游师资团队,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机构设置框架的束缚,整合院内或校内乃至校外各种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面向旅游景区的“六项全能”(满足食、宿、行、游、购、娱需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北林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北林大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档次。在培养人才的环节上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 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行旅游景区与院校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景区的运营,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铺路架桥,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练的标准;在办学方式上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内外横向联系,实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国内高水平看齐、与国际接轨。依托所在的园林学院,面向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与建设,培植专业特色。应特别关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与建设,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村生态景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郊野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

二、团队建设任务

1、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

完善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组合模式,重点在学科创新与发展方面下功夫,在整体上提升旅游管理学科的学术统一性,加速本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平衡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

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集中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林学、外国语等方面,这与旅游管理学科的跨学科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与广度。旅游管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其研究多基于地理学、文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人类学、美学、风景园林学和林学等多学科。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学科的优势力量,打造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特色。

3、构建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目前学科没有教学科研载体,学科团队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鲜有机会参加专业相关课题以及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造成社会影响力与学科知名度与国内同学科相较差距逐渐扩大,使得学科在专业前沿探求等方面机会少、后劲不足,从以往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明显发现,目前学科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体验、旅游影响、统计方法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对于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但却较少涉及学科核心的旅游管理技术与方法、旅游规划技术、生态旅游核心技术等的相关应用性的研究,这与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应用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没有教学科研载体作为学科团队交流的平台,学科师资之间学术交流较少,出现研究方向与课题的重叠,无法更好地发挥学科交叉互初具优势,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课题方向较为集中,也无法体现目前学科所具有的生态旅游、旅游地管理、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四个研究方向。

三、团队建设途径

1、研究与建设

(1)团队特色

①旅游管理学科团队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10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此外,多为教师具有在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的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团队教育背景多元,由园林、林学、地理、管理等组成,学术结构交叉性好、互补性强,学科发展比较平衡。

③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思想活跃、乐于进取,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前沿化的科研思路。

④注重与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团队教师在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⑤团队重视学科交流与对外拓展,与学界与业界均建立了广泛的交流机制,这些交流与合作为学科发展了拓展视野、加速了学科总体水平提升。

(2)专业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园林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吸收了我校园林教育的经验、融合了旅游学科的特点,形成了以园林学为背景,融生态旅游、旅游规划设计、景区管理、旅行社、会展企业等方向于一体的特点鲜明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3)课程特色

①课程门数多,课程体系完备。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三种类型,专业基础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解说、旅游调查方法、节事及活动策划、旅游英语、旅游综合实习等,专业核心模块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会展旅游策划与管理等,专业选修模块包括生态旅游导论、旅游地学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目的地管理、世界旅游地理、旅游英语口语、世界遗产概论、旅游社会学等,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目标。

②内容更新快,实践应用性强。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旅游管理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多,与产业活动结合紧密,教学内容紧密与行业特点相适应。

2、配套建设

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教学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包括对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配套教学管理措施落实和制度建设等,简要论述所在单位为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项措施。

(1)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

①在对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教育对策研究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布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②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特点,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鼓励双语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

③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推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①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干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加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给工作实习或指导教师的科研和设计实题进行,科研与实践选题比例大于80%,学生的毕业论文与设计均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3)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学科与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多家旅行社、饭店、会展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为学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性课程奠定了基础。

(4)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建设主要是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教学建设体系,部分课程已进入教学平台,具有全套教学文件和教学课件,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照项目任务书中关于在项目执行期间的改革活动规划,深入总结自项目生效以来围绕项目目标开展的各项研究与改革,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及各类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等。重点论述项目研究的整体思想、调研结果、推进情况和初步实施效果。

篇9

中图分类号:S7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87—2

0 引言

绿化景观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外在体现,是生物学,景观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有机结合。正确的把握绿化景观的建设可以促进校园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可以积极推动校园的建设,校园绿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对待不同学校应以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拟对校园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相应的探讨,给出合理化建议。

1 校园绿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园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的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2 校园绿地的分类

2.1 校园绿地中的广场绿地

校园中的广场绿地通常集中在校园入口处或者大型教学楼前,有统领校园绿地全局的作用,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农大主楼前的广场绿地属于较密闭的绿地系统,其中富含大量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又在楼前设置花坛、树池。使其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群落,并与道路系统紧密结合,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将绿色的信息延道路发散出去。而农大教学楼前广场绿地则属于开放式的绿地,十字形道路将广场分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区域,采取了对称式的绿化布局,乔灌木较少,而多以草本植物见长,使得教学楼前一片生机盎然。但广场采用光滑的大理石做铺装值得商榷,明朝造园家计成认为“各式方圆,随宜铺砌”。既方圆的式样各有不同,须适宜环境铺砌[2]。光滑的大理石在雨雪过后较为湿滑,使行走不便,应根据北方的气候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铺装,避免造成负面影响而使绿地的价值降低。

2.2 校园绿地中的道路绿地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3]。与之相结合的道路绿地在任何地方都是绿化的重点,同时也是养护的难点。好的道路系统绿地可以减低街道两边的空气污染、太阳辐射、减低噪音并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4]。但是道路绿地通常与城市中的各种管线处于一个地段而难以养护,甚至出现牺牲道路绿地为城市管线让路的情况。校园中的道路绿地应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如农大北门通向二食堂的道路绿地就十分成功,利用地形的变化组织了高低错落的植物搭配,乔灌木使用合理,并与图书馆前的小型广场紧密结合达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如农大实验楼与各寝室楼之间的道路系统,丰富的道路依据地势延伸至各个寝室楼中,道路周围绿化面积大、树种多,给人以良好的行走感觉。并且在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野生地被植物,产生了郊野的情趣。这时的养护工作应该是保留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而消灭诸多恶性杂草。大树移植问题值得注意,该道路绿地系统在建设之初共移栽三棵大型松树,目前仅有一棵存活且长势不良,这为养护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校园绿化中对大树的移栽一定要谨慎行之。另外,在进行有边坡的道路绿化时,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与边坡坡比、边坡周围的植物现状和其动态发展规划来确定[5]。

2.3 校园绿地中的办公楼周边绿地

办公楼周边绿地通常是与道路绿地紧密衔接,有时也和广场绿地一脉延伸。因而在树种选择时应以色彩庄重、防噪音、抗污染强的树种为主,且不应该遮挡室内的采光。同时也可是在楼门前设置花坛及铺设草坪。花坛的布置应根据季节的变化种植不同的花卉,这在养护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花卉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尽量使工作者不会产生疲劳感,有愉快的精神状态为宜。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注意枯枝落叶的及时清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2.4 校园绿地中的寝室楼周边绿地

学生居住的寝室楼周边是容易被忽视的绿化区域,取而代之的是晾衣场等功能性设施,这几乎成为校园绿化的一大误区。作为学生休息的环境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本着寝室楼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不同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在此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功能性活动设施。那么寝室楼区的园林化、生态化目标就可顺利实现。具有地方性的校区居住环境也由此指日可待[6]。同时,种植的方式也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7]。

2.5 校园绿地中的运动场周边绿地

一说到运动,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健康。而完整的健康概念,应是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良好和完满状态[8]。学校中的运动场为师生提供了维护健康的场所。要使运动场真正发挥出健康的效益,其周边的绿化必不可少。在种植上,特别注意那些妨碍人们进行运动的植物,不宜栽植易引起过敏症状和种子飞扬的树种,如产絮的杨树、柳树等;不要种植有毒、有刺的花木,如刺槐等;不种植易生病虫害树种,以及有促癌作用的树种,如油桐等[9]。应大量种植抗风沙的树种,如家榆等;以及能够滞纳灰尘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树种,如油松等。做到乔灌木高低错落的层次搭配。规划与养护时,既讲究运动的功效,又要追求健康运动空间景观简洁而美观的艺术效果,并与校园其他绿地结合,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2.6 校园绿地中的水生植物区及周边绿地

如果校园中有较大型水域,则水生植物就不能不考虑了。凡是生长在水中或湿土壤中的植物通称为水生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10]。与之相连的周边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和乔灌木则可以和水生植物区域组成局部的植物群落。农大就有三块较大的水域,如果能够加强投入和养护,则在收到良好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又为校园风景园林的建设开辟新道路。

对于校园中不同的地段,其绿化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引进“多维养护”的理念,并加以应用。

3 校园绿化的“多维养护”理念

绿化的多维理念即指时间对绿化空间所起的作用。它要把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不仅以三维空间为基础,而且考虑到随时间的进程,绿化发生的改变[11]。从建设阶段开始,时间因子就对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树木就处于变化状态中。校园的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希望绿地消长有序,保持园林恬静的氛围及树木整洁与合宜尺度。若任其生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建立校园绿化长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4.1 明确管理定义,把握管理要点

校园绿化绿化管理涉及面广、量大。管理人员既要通晓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业务监督和指导能力;既要保证绿化生长良好,又要善于做校园人员工作,取得师生对绿化的支持,才能落实工作目标,取得管理主动权。绿地的养护工作,无论范围或程度,均与管理有区别。再借用英国风景园林师学会的定义:“绿化养护工作应负责有关土地、植被和硬质景观的日常管理,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和维护,并能持续地发展其效益[11]。目前的养护,可分为初级养护和专业养护两部分。专业养护,应委托专业队伍完成。事实证明,一支有连续性,掌握高技术、高级能的专业队伍,其养护管理才能得到可靠保证[12]。而初级养护则由普通工人补充完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保证养护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在养护中定植的苗木应该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抽稀。调整抽稀就是扩大乔灌木间距,提供继续生长必需的地上和地下空间。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它的美化效果,是经过多年的自然发展而成的,将对绿地景观的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任何新栽植树木都无法比拟的。

4.2 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任,充分加强监督、指导的职能作用,坚决杜绝以评比来代替管理单一模式。应当实施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才有助于绿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建议应尽早设立养护的奖励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使用资金,把绿化养护工作做到实处,而且有利于树立典范,提高专业队伍的积极性,鼓励养护中的高技术含量作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绿地养护工作。

4.3 应用多种植物材料,突出地域特色

校园的绿化经过几十年的实施、总结、应用筛选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品种,特别是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植物品种,如:樟子松、油松、暴马丁香、垂榆、核桃楸等,这些植物体量适宜,生态效益好,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校园还保存了丰富的花灌木,如:锦带花、红瑞木、连翘、榆叶梅等。然而,随着校园绿化的迅速发展,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绿地给人以雷同感。因此应继续扩大植物应用品种,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倡自然地被。要做到“黄土不见天”,地被和草坪很重要。但单一品种的地被,特别是草坪,养护工作量大,费用高。所以在大规模校园绿地的林缘内、林下和非主要道路两侧绿地中,应提倡自然地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这也是实现低维护、经济和自我维持的途径之一[13]。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校园绿地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环境息息相关,它蕴涵着人及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14]。因此,校园绿地系统应该融合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结构、地貌特征、地带性植物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的凝聚,共同构成校园绿化的特色。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资源。加强突出校园绿化的地域特色是我们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 结语

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是校园绿化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在校园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勿容置疑,同时,校园绿化在城市整体绿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校园绿化中运用植物多样性和突出地域特色对建设生态校园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增光.(日)高原荣重著.阎德潘译.城市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 刘乾先译注,园林说[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3] 梁永基,王莲清.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5]?(日)山寺喜成,等著.罗晶,等译.恢复自然环境绿化工程概论—坡面绿化设计基础与模式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 徐德嘉.浅谈居住区的园林化问题[J].中国园林,2003,

(3):56.

[7] 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29.

[8]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9] 孟祥彬,于滨.园林中的健康空间—城市健康运动公园[J].中国园林,2003,(12):50.

[10] Michael P. Masser, Water Garden, Southern Regional Aquaculture Center Publication No.435,March 1999.

[11] (英)Brian Clouston著,陈自新,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2] (德)A?Bernatzky著,陈自新,许慈安译.树木生态与养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3] 况平,关于城市草坪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1998,(1):22.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重视园林工程实施ISO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保障园林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力开展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全力提升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效应,推进园林工程向着高效化、优质化的目标发展,最大限度地适合园林工程的实际要求。从现阶段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分析,若要获得质量管理的积极效果,那么要从组建项目经理部、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重视现场施工管理、建立健全监理制度与做好竣工验收资料等诸多方面入手,坚持提升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实际效果,保障园林工程取得积极效应。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风景园林企业

风景园林是人和自然共同发展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比如:以铁力市绿化情况来说,2012年,铁力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占城市面积的36.8%,全市风景园林和建设工程直接影响铁力市健康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在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自从开始运行ISO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许多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也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并且采用了先进的园林设计、以及精湛的施工工艺和严谨的施工管理体系,占领了市场。通过实践,我们得知,园林绿化企业在推广ISO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规范施工管理,而且保证工程质量,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

三、强化实施ISO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一项要求全员参与、全面风险控制、不断改进及关注过程和方法的全面质量体系。经过项目推行中的程序化、文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针对每个步骤及每个项目实施控制,来实现整个项目实施规范控制的目标管理。

1.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管理

所谓园林绿化工程,包括绿化栽植、治理山水、改造地形、修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等多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都是为完工后的景观效应服务的。在施工过程中,场地清理验收,挖平土方,园林建设及给排水照明,场地平整,图案放线,苗木栽种,淋定根水,绑支架及后期养护,一环扣一环,前一步出现事故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实施和工程质量。ISO的导入并运用,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施监控和改进,同时,要高度重视过程和方法。对工程的各项问题制定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检查表》以及《园林工程现场签证单》等等一系列标准,用来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并在施工中严格的控制施工成本,降低风险,保障施工项目的安全实施。

2.项目经理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目标,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体系的确立。项目经理之因为能对工程项目承担相应责任,而是因为有上下结合的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作保证。

(一)园林绿化项目经理和企业经理之间要签订目标责任制。在项目经理承担起任务以后,必须与企业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主要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完善的管理。签定的这个责任书,主要也是对项目经理的“任职目标”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对施工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进行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的记录,也是项目经理部从建立、解体到善后处理的这一时期,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办理,而形成的一些具有企业法规性的文件。其中重点内容包括如施工效益、工程形象进度等等,以及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经理部要和本部其他人员之间签订管理目标责任制。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为了使得项目经理制度在质量管理中,能够发挥突出的作用,那么就必须在项目经理部的内部,依据项目经理与其他项目成员的岗位职责,在管理上签订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度。由此及彼,在质量管理中,还要把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细致的划分,对于质量管理目标要认真的贯彻执行,切实的完成质量管理目标。因此,在园林工程质量管理进程中,建立和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四、强化现场施工的管理

在园林工程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是园林工程的主要阶段,对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想要实现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就要把现场施工管理作为着眼点。

1.确立合理的质量管控目标

从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实际开展不难看出,想要保障质量管理和控制取得突出效应,就要依据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真实情况,确定合理的质量管控目标,保证质量管理和控制获得积极效果。

2.注重质量管控手段的实施

为保障园林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取得相应效应,必须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采取特定的质量管控措施,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效应,具体措施的采用应以追求质量管理实效性为理想目标。

3.全面实施质量管理理念

研究园林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必要性,在质量管理和控制进程中,要把全体施工人员均动员起来,在施工人员中实行质量管理理念,推进质量管理的实施,达到质量管理的实际要求,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能力。

4.对质量管控的效果实施验证

因为现场施工是园林工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关系到具休工程质量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在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对质量管控的效果实行验证,确保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实效性。

五、实施绿化施工的相关策略

1.推行招投标制

强化绿化主管部门对达到设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同意具有绿化施工资质和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与,绿化主管部门主要审查它的绿化工程的设计措施,从自身绿地的景观性、生态性、功能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全面研究。实施优胜劣汰制,淘汰施工质量差、信誉度差的施工单位。如果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那么也需要具备绿化施工资质,没有资质的,不授予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工作。

2.实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监理

实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保证。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日趋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经全面融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队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监理是一欺项高智商的技术服务,用科学态度、遵循科学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推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切身利益,还要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切实达到守法与诚信,公正公平与科学,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要求。园林绿化监理人员,在从工程的施工到工程的竣工与验收,都要做到全程的跟踪与问效,在施工管理中,一经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或产品,要立即进行严格的整改,使园林绿化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通畅的执行,只有按照要求和规章去做,才能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3.实施设计和质量现场交底和样板大样规定

经过图纸的会审、现场调整工作以后,可以使得一线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掌握了设计意图以后,才能够知道工序的技术、施工的工艺以及验收的规定。在主要的施工部位和细致施工部位施工以前,需要先做出样板,在得到批复以后,就可大面积进行施工。

4.预验收制度的推行

在园林绿化工程交由业主进行验收之前,首先应由项目部和公司质检部门,先按招标验收标准条件,进行预验收;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乔灌木进行货源地预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整改,用以强化业主的信任程度,从而可以减少现场验收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运营。

六、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既需要熟练的掌握工程理论,还需要具备较完善的现场施工指导技术,才能创建出既经济、又实用、还美观的园林作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质量的提高不是朝夕可至,贯标即有起点,无终点,只有始终一如的坚持贯标,勇于管理,善于管理,严于管理,积极创新,才能提高园林工程质量,实现园林行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燕峰 王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技新产品 2010.03

[2]刘有新 罗小琴《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浅析》中国园艺文摘 2010.06

篇11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作为园林的专项工程之一,已成为中国园林的象征。所谓“假山”,彭一刚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做了阐述:“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为此,又常称“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还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

一、假山的作用

1.骨架功能

利用假山形成全园的骨架,现存的许多中国古代园林莫不如此。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假山为基础来变化。

2.空间功能

利用假山,可以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形态。通过假山的穿插、分隔、夹拥、围合、聚汇,在假山区可以创造出路的流动空间、山坳的闭合空间、峡谷的纵深空间、山洞的拱穹空间等等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

3.造景功能

假山景观是自然山地景观在园林中的再现。自然界奇峰异石、悬崖峭壁、层峦叠嶂、深峡幽谷、泉石洞穴、海岛石礁等等景观形象,都可以通过假山石景在园林中再现出来。

4.工程功能

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江南私家园林多用山石作小花台来镶填墙隅。花台内点植体量不大却又潇洒、轻盈的观赏植物。由于花台两面靠墙,植物的枝叶必然向外斜仲,从而使本来是比较呆板、平直的墙隅变得生动活泼而富于光影、风动的变化。这种山石小花台一般都很小,但就院落造景而言它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园林假山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1.立意布局

砌山石花台,抬高种植床高度,即相对降低地下水位和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比较灵活地组织庭园空间,使花木、山石相得益彰。山石花台适宜种植牡丹、芍药、南天竹等忌阴湿的观赏植物。在江南园林中,山石花台运用极为普遍。究其原因有三:

1.1江南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排水不良,而中国传统名花如牡丹、芍药却要求排水良好,为此用花台提高种植地面的高程,相对降低地下水位,为这些观赏植物的生长创造了合适的生态条件,同时又可以将花卉提高到合适的高度,以免躬下身去观赏;

1.2台之间的铺装地面即为自然形式的路面,这些庭院中的游览路线就可以运用山石花台来组合;

1.3山石花台的形体可随机应变,小可占角,大可似山,特别适合与壁山结合随形变化。山石花台有规整的,也有自然式的。规整的花台多布置于建筑空间中部,以植草花和矮小花灌木为主;自然式花台多布置于庭院角隅,主要栽植乔木和中型花灌木。花台的布局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手法,适当吸取篆刻艺术的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同时,也能方便交通。

2.沿边花台假山

沿边花台假山设计的实例,在江南园林中比较典型的是在苏州网师园内。如梯云室南面庭院内周边布置的花台假山,与殿春移庭院内的花台假山最为显著。沿边花台假山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与墙身的结合,少占庭院地面活动面积,又可借墙面的衬托,达到貌似一幅幅花卉小品画,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构成了耐人玩赏的四季变化园林小品主体画卷。以梯云室南面庭院为例,由东北墙边开始向南,驳以平均高约60cm湖石花台边缘假山,蜿蜒曲折多变、高低起伏,时而中间竖以突出的小峰石,到东墙南收头处,与一座峰洞假山相连。在绿化配置上,分别植有丛植自然式的春梅、桃、垂丝海棠、花石榴、黑松、桂花、竹丛、腊梅等多品种、分季相的观赏花木。在该庭院西南隅,设有一个植有竹丛的围圆小花台假山,与旁边的曲廊平衡呼应。在西墙面处,另有从一座大型峰洞楼梯假山开始,而围在外边的仍然是用沿边花台假山,与西墙对照,到梯云室前的石板平台处收头结束。

3.驳岸假山造型

随山水园设计造型总的要求来安排,有水平层状结构与竖向层状结构之分。

3.1水平层状结构的驳岸假山

湖石叠置的水平层状结构驳岸假山,如苏州留园主景山前的池边驳岸。为了获得主山体的平远意趣,将水面提高(高水位),在这段驳岸处运用水平方向的岩石层状结构,叠置而成,当发展到西部转向西北部的山峡处,岩体结构变成竖直的方向,以造成悬崖深峡的意趣。形成了两种对比关系,更显得前者的近于水面(低平感)。又如苏州狮子林的主体假山,沿北面一线,是可以通行游人的栈道驳岸,也取水平层状结构,也是临近水面,这与后面高竖,叠有山洞的假山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其意趣显得栈道驳岸更平,低临水面后,山体显得更高。

3.2竖向层状结构的驳岸假山

如苏州怡园中部水池驳岸,为了造高险氛围,湖石要求有水洞效果,用竖向叠砌较好。耦园的主景山山前水池驳岸假山也选用竖向高仰做法。基础要求同湖石相同。

3.3假山景观的施工

假山施工是按照假山设计图纸的尺寸进行定位、放线、堆叠、整修的过程。假山的外形千变万化,但其基本结构和程序是相通的。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历代有名和无名的假山匠师们吸取了土作、石作、泥瓦作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理论和技法,创造了我国独特的假山工艺。假山的掇叠过程分为施工准备、分层施工、山石结体、艺术处理、假山洞施工、假山蹬道等工序环节。在水平层状结构的驳岸假山在设计中,首先考虑水池下的基础部分,先用直径约14cm,长约2m左右的桩木,打成梅花底,桩上层铺以花岗岩石条,基层约30-40cm厚,再在上层铺以大块毛石。驳岸基层,随水位的最低涸水线,定出这一驳岸的基层厚度。用1:3水泥砂浆砌平。然后选用水平层状湖石,逐次上砌。要求在下层平直些,而露出水面的驳岸造型石,突出自如,仿水边天然岩石出露的意趣,进行造型处理。要求驳岸边石高出地面约40cm,形成曲折多变的池边保护边缘。对保护缘石的造型,必须与下层配合,形成起伏有致的水平岩层层状结构的节理,上层造型高低成趣。用黄石叠砌水平层状结构的驳岸假山,造型实例如网师园山水园北岸水池边沿部分。对于竖向层状结构的驳岸假山,要堆起较高的土山,常利用山石做山脚的藩篱。这样就可以缩小土山所占的底盘面积,而又具有相当的高度和体量,如颐和园仁寿殿西面的土山、无锡寄畅园西岸的土山都采用这种做法。

三、园林假山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假山施工的技术要点

拼和叠是叠石造山操作的基本功。拼为一法,叠为一法,拼叠又合为一法。以下介绍假山施工的技术要点。①压:“靠压不靠拓”是掇山的基本常识。山石拼叠,无论大小,都是靠山石本身重量相互挤压而牢固的,水泥砂浆只是一种补强和填缝的作用。②刹:为了安置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石之上面以后,于底下不平处垫以一至数块控制平稳和传递重力的垫片,北方假山师傅称为“刹”,江南假山师傅称为垫片或重力石。打刹一定要找准位置,尽可能用数量少的刹片而求得稳定,打刹后用手推试一下是否稳定,至于两石之间不着力的空隙也要适当地用石块填充。假山每做好一层,最好即用块石和灰浆填充其中,称为“填肚”,凝固后便形成一个整体。③对边:掇山需要掌握山石的重心,应根据底边山石的中心来找上面山石的重心位置,并保持上、下山石的平衡。④搭角:石工操作有“石搭角”的术语,这是指石与石之间的相接,特别是用山石发券时,只要能搭上角,便不会发生脱落倒塌的危险。

2.假山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监理

2.1假山叠石主体工程质量监理

第一项,检查假山叠石主体工程形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截面必须符合结构要求,无安全隐患;

第二项,检查假山叠石石种是否统一,成色纹路有无显著差异;

第三项,检查山石堆叠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堆叠搭接处应冲洗清洁;石料设置稳固,刹石(垫片)位置准确得法,每层“填肚”及时凝固后形成整体;

第四项,检查叠石堆置走向,嵌缝应符合下列规定:假山石料应坚实,不得有明显的裂痕、损伤、剥落现象;叠石堆置纹理基本一致;搭接嵌缝应使用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勾嵌缝,砂浆竖向宜嵌暗缝,水平可嵌明缝,嵌缝砂浆宽度应为3-4cm,基本平直光滑,色泽应与假山石基本相似;

第五项,枪查汀步石、壁石应符合下列要求:汀步必须安置稳同,石面平整,不得拼接,相邻两汀步石间隔应不大于25cm,高差不大于5cm;壁石不宜过厚,必须嵌入墙体,设预埋铁件钩托石块,使其稳固。

第六项,检查假山瀑布以符合下列要求:瀑布应符合设汁要求;出水口府和顺,下水水型应呈布状或符合设汁特定要求,水流不应漏渗至其他叠部位;

2.2置石工程质量监理

第一项,特置应选用有独立观赏价值的景石或峰石,布置要点应体现相石立意和山石体量与环境协调;

第二项,特置景石的结构要求稳定耐久,景石的重心应垂直于地;

第三项,敞置、群置景石的选择应力求石料―致,体量不可过大或让小;布置应把握的工艺要点: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着落有根,忌单摆浮搁;或在水中,或从土出。

2.3塑石与塑山的监理要点

第一项,检查采用的基架形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架坐落的载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基架加密支撑体系的框架密度和外形是否与设计的山体形状相似或接近。

第二项,检查铺设钢丝网的强度和网目密度是否满足挂浆要求;钢丝网与基架绑扎是否牢靠;

第三项,检查水泥砂浆表面抗拉力量和强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砂浆罩面塑造皱纹是否自然协调;塑形表层石色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着色是否稳定耐久。

第四项,检查保护剂质量和涂刷工艺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保护剂的涂刷应附着良好,不得有脱皮、起泡和漏涂等缺陷。

参考文献:

篇12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美丽的校园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6万人。

艺术学院是湖北经济学院独具办学特色的教学、科研实体,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学院下设广告、艺术设计、动画三个系,开办有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4个本科专业,拥有画室、设计实验室、手绘实验室、动画后期合成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手工制作实验室等20多个实验室和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各专业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教研成绩显著。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人,教职员工58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其中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2人、讲师29人,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者43人。

学院始终坚持“厚基础、强能力、多方向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学院在湖北、广东、上海、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西等地建立了10多个专业实习(就业)和艺术考察与写生基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学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现与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丹麦、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高校相互交换师资,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合作,同时聘请1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我院学生获、省级专业竞赛奖项80多项,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专业介绍(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以2014年新版培养方案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四年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素养,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在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印刷、包装设计、广告传媒等公司从事艺术设计、品牌策划、交互设计、信息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为基础,充分依托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厚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交互设计、信息设计、印刷制作与设计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设计思维表达、版式设计与印刷、平面设计、信息设计、网页艺术设计、交互设计、品牌设计、广告学、摄影、字体设计与编排、商业插画、广告文案、包装设计与推广、广告策划等。

环境设计(本科四年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设计专业素养,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环境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在各类环境设计企业从事项目管理、设计与制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概论、设计基础、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空间造型基础、中外建筑史、计算机辅助环境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

产品设计(本科四年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产品设计专业素养,系统掌握产品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创意与制作技能,能在各类设计机构和产品设计企业从事设计创意、制作与项目管理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概论、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人机工程学、设计史、产品造型基础、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材料工艺学、产品设计原理、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产品样板制作等。

动画(本科四年艺术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背景,有较强的专业理念和人文素质、掌握较为丰富的动画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动画创作能力和动画制作技术,能在各级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动画制片公司、网络公司及各种媒体部门从事动画创意与制作的“两有三实”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动画概论、动画形象造型、摄像、艺用人体结构、动画场景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字插画、原画设计、视听语言、数字音乐编辑、数码影像合成、动画短片制作等。

湖北经济学院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动画人才培养基地。

三、招生省份及计划

2014年我校美术类专业面向湖北、江苏、河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10个省份招生,其中江苏省、河北省单独组织专业校考(招生简章另发)。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层次 学制 科类学费标准

01 环境设计120 本科 四年 文理兼收 10350元/学年

02 视觉传达设计120 本科 四年 文理兼收 10350元/学年

03 产品设计60 本科 四年 文理兼收 10350元/学年

04 动画(含动画游戏) 100 本科 四年 文理兼收 10350元/学年

合计 400

具体收费标准以湖北省物价局批复为准

四、报考注意事项

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艺术类报考条件,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符合各省报名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报考(参加专业校考的江苏省、河北省考生报考要求按单独制定的招生章程实施)。

五、录取注意事项

合格证发放:

1、江苏省、河北省按合计招生计划的4倍发放合格证,合格证通用(成绩合格考生不单独寄发专业成绩合格证,考生可登录我校招生网(zsjy.hbue.edu.cn)查询成绩和合格信息)。

2、其它未组织专业校考的招生省份,认可各省联考成绩。

3、校考试卷运输过程中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试卷遗失或损坏,视生源所在省联考成绩为我校专业成绩进行综合排序。

录取原则:

1、江苏省、河北省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成绩)*60%+(文化成绩*40%)】从高到低排序,在本年度美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范围内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按专业成绩排名)。

2、其它未组织专业校考的招生省份,按各省统一规定的招生录取规则执行,在本年度美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范围内按分数优先原则择优录取。

3、我校原则上招收英语考生,小语种考生到校后改学英语。

4、新生入学后,将组织专业复查,如发现不符合招生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取消入学资格。六、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藏龙岛开发区杨桥湖大道8号430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