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03:1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意义、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意义、价值
《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电气系统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能力,对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相关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提升,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近年以来,广东科技学院非常重视省级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已注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完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等模块中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教学要求。但随着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成功升本,以及迫在眉睫的学士学位点评审所需求的软硬件设施,现有设备已经是捉襟见肘―无实验室。因此,汽车电气实验室的建设乃是当前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本项目“汽车整车电气线路实验台研发”正是围绕着汽车核心课程《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而研发,与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同步,工学结合,既能适应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教学,又能满足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需要。同时,本项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后,可以在高校及汽车教具设备厂推广使用,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汽车电气实验室的建设对深入研究汽车整车电气线路、提高汽车行业技术服务水平等多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我们的研究是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入全面和真实地了解我国高校汽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同时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更加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资料的完整性,这是我们对该行业其他课题研究思路上的重大突破。经调研我们发现,对于综合教育来说,中国的汽车教育走进高校发展起步较晚,但经过10年的井喷,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人才的短缺问题非常严重,单就一个“量”来看,尚且还得不到满足,何况“质”的问题。
汽车类人才告急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达80万人,涵盖技术研发、整车设计、项目管理、汽车营销等领域;汽车从业人员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为4:8:31:57,与发达国家11:23:49:17的比例相去甚远。简言之,数量短缺与比例失衡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掣肘。中国汽车人才目前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是数量上的稀缺,但教育的宗旨却并不能只停留在填补缺口上,终究要从人才“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转变。仅仅看到高校就业率相关字眼,就以此肯定教育的成功性,未免有些自圆其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曾有一句名言,“把我的资产拿走吧,但要把我公司的人才留下。5年后,我将使拿走的一切失而复得。”显而易见,人才问题对于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的意义如同一剑封喉。
二、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1、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设计研发十二台实验台,每台可供2-3名学生进行同步实验实训。台架共设计十个实验项目: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系统,雨刮清洗器,玻璃升降器,中控门锁,防盗系统,电动后视镜等。学生对各系统零部件实物进行识别,读懂电路图,利用跨接线根据电路图连接该系统各零部件,经教师检验无误后运行该系统;同组学生相互设置故障,让对方利用汽车专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
2、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的重点难点
本项目研究重点是实验项目的制定、外观设计、实验台架的布置方案。难点是项目的具体实施,本项目涉及的范围极广,困难重重,为了确保项目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需要逐步解决以下问题:①市场调研,实验室建设成本预算,后期维护与维修难易度分析;②实验室场地面积、位置的设置,实验台架的布置方案;③实验项目的制定,实验安全性、可行性分析,每个项目实验课时的设置;④实验外观设计、台架尺寸,框架与面板等等材料的定制,实验车型的确定;⑤制作一台实验台架样板,我们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组织领导、教授等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提意见,然后改进;⑥组织汽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总结经验,再次改进;⑦开始量产,安装完成,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建立教学文档。
三、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项目由我院汽车专业专任教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能满足汽车电气多项实验项目,同时配有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以供我院汽车专业学生学习。
本项目创新之处是最大亮点。由于中国高校汽车教育发展起步慢,汽车实验室的建设更是凤毛麟角,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建设汽车实训室为主导,教具为辅的模块教学形式,而没有正规的汽车实验室,远远满足不了本科教育的需求。因此,正规的汽车实验室建设是本项目的创新之一;其二,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更是国内外首例,我们实验台架制作完成后,需要500多根导线才能令所有系统正常运行,但我们实验台架中却没有任何一根导线,剩下的留给学生自己根据我们提供的电路图完成连接,然后运行。与传统的汽车教具相比“只能观看不能动手”的弊端得以避免,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结论
汽车电气实验室建设是整个汽车实验、实训的重要环节,本项目抛开现有的纯书本理论和现成的实验平台操作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实验、实训的实质环节,不但让他们掌握“这根线为什么要和那根线连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为什么这样连”、“连线两端电子器件的功能”等内容。本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实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深层次掌握汽车电气原理提供了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德国双元制备受各国职业教育推崇,所谓“双元制”,一元在企业,一元在学校,学习内容有行业协会与学校共同制定,具体是由行业协会制定培训总纲,一线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学校制定教学总纲、教学大纲,结合一线企业培训计划制定出授课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间、地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实施。为保证教学实施,职教费用的解决,学校费用由当地州、县承担,学生在企业培训所产生费用由企业和行业协会承担。而且在学校学习时间只占总学时的20-30%,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占总学时的70-80%。所以学生实际上主要在企业一线实习,学习内容与企业实习内容紧密结合。最后考试由企业人员监考,实现教考分离的模式。毕业后就业率极高,毕业即就业。而且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被写进法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1]
中国一直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职教模式,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成为学院的第八个系,它是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诺浩公司合作办学的产物。
一、办学特色:要求与企业同步
1.课程体系:诺浩公司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汽车类先进的整套教材,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需求调查,自己研发了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教材,主要分汽车诊断与维修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大类课程体系。两大类各有18个教学领域组成,每个领域由若干情境组成,每个情境由若干个任务组成,根据任务的大小,有的任务在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每节课以一个任务或是项目为内容进行学习。而且每个领域、情境、任务、项目都有明确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每个领域都是有若干个可独立实施的工作任务组成,一个领域就是一个方面所包含的工作,两大类共36个领域,涵盖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各方面,而且都是一线员工所从事的,需求量大。
2.设备:教学中所使用的工具、设备、车辆等,与企业一线的完全一致。目前有整车捷达、宝莱、帕萨特、奥迪、宝马、奔驰等整车20余辆,使学生上课就和在企业上班时感觉一样,没有陌生感。并且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设备,去年又投入TSI(缸内直喷)+DSG(双离合自变箱)教学整车2辆,满足学校在教学设备设施上的不足,满足企业在这方面的要求。
3.教学场地:学院投入1500万,新建实训大楼3000多平米,教学场所区别于传统的教室,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实训室配备独立的办公区、理论教学区、实操区和设备工具存放区,陪备尾气排放设备,即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又环保,所用实训室采用敞开式设计,均有1-2个卷帘门,可供整车及台架出入,学生直接在实训场地上课,每个实训教室在220平米左右,高职教学要求有10个不同功能的实训室来满足教学。
4.师资:上课的教师全部来自企业一线的师傅,有多年企业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或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既有扎实企业一线工作能力,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每年还要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5.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始引入一个工作任务或是一个故障案例,这节课以完成这个任务或是排除这个故障做为上课的内容。任务完成了,课也结束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鼓励学生提问思考,老师做简单讲解,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干,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二、教学改革实施的成果
诺浩公司于07年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合作办学,08年招生并严格按照双元制教学模式开始摸索教学方法,并结合北京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方向,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数百名优秀学生,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核心成员。也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适合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1.完善教学项目单:摆脱传动落后的书本教学,把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搬到课堂,做为学习内容,做到学为所用,企业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技能,学校就培养学生什么技能。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达到够用即可。对于不能直接参与本次任务的理论知识,做为拓展知识,不做过多讲解。教学项目单每18个月进行知识内容更新。始终与企业一线相一致。
2.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既然要掌握企业要求的技能,教师首先要掌握,对于一般教师不具体这些技能,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大胆引进企业一线员工进入课堂,并进行上课技能培训,使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由一位教师完成。真正的做到理实一体教学在课堂实施。
3.就业率高:目前已经与北京百余家4S店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由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学生毕业后就被企业录用,使许多学生短期内成长为企业技术能手。使得家长满意,学生学到技能,企业愿意用。
4.加强与企业一线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的人才,这是诺浩的承诺。
三、对目前教学的建议
1.加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基础与实践教学,教学仍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针思路,将课程进一步优化整合,简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加实用性。
2.设备的更新:双元制教学模式对设备、耗材要求高,基本耗材消耗大,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有些设备要定期更新内部资料和升级,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
3.加强内部建设:整个双元制教学模式还在摸索中,各教师应加强学习,总结经验,互相沟通交流,把双元制教学应用到课堂上,不能只停留在书面和教案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四、结束语
诺浩03年成立,开始引进德国汽车职业教育,先后做了大量市场调研,08年在北京合作办学,自己招生,把想法一点点变成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方法,对于诺浩这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投入跟不上发展,建设只重视数量和形式,忽视了质量和实质。高职师资教育的投入与学生总量的增长及教学质量的要求并未完全协调发展,在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上更是滞后于教育的发展,许多实验指导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传授模式和教学水平上,疲于应付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对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法的研究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动力。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验指导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上,也存在价值观念的偏差,片面追求实验指导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实验指导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二)学历层次整体较低,职称评定上只看重论文和科研,不重视教学成绩和技术应用。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高职院校实验指导教师在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高级职称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已成为主要力量。但职业教育实验指导教师队伍高学历人数偏低、稳定性差,这是不争的现实。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中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专科及专科以下的教师存在,而具有高学历的青年实验指导教师并不安于现状,取得研究生学历后,很可能跳槽。
高职院校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仍沿用本科重点考核科研能力的标准。而高职院校实验指导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实训室建设、技术设备创新、专业实践指导和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实验指导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等硬指标上,对主要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国实验指导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直接影响高职教学质量。
(三)实验指导教师管理、考核标准不明确,激励措施不到位。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制订和实施适合实验指导教师工作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进行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能准确衡量他们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实验指导教师处于行为目标和职业前景不明确、业绩大小和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环境下,因此缺乏自我提升动力。
(四)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针对学校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远远不够,即使有培训也只是局限于校内的培训,针对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少之又少,派遣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中锻炼学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企业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基于教具开发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一)教具开发背景。
经过调查,汽车整车故障检测实训台目前在国内汽车教具市场上尚属空白。汽车工程系此前曾经多方联系或考察有关厂家,都没有成型产品可供出售。其他省份高校拥有此类实验台的,均是与汽车制造企业联合开发或者订制的,而且价格昂贵。基于学院近年来开发汽车教具的实践积累,汽车工程系积极践行学院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以“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整车实训台”研发的科研项目,利用科研工作,师生共同参与,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在科研开发项目中,将实际科研任务进行课程化融合,培养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二)教具开发意义。
遵循学院工程教育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充分利用第三学期专业实习的时间节点,以“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整车实训台”研发项目为平台和载体,实现了实验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学长制施行的深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凸显了项目的多方受益特点和工程教育素质理念的内涵。
(三)教具开发工程任务课程化设计。
1.教具的研发过程,体现了工程教育“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的特性
以往专业教学都是使用真车,经常多次反复插拔插头或者反复穿孔检测,导致线路破损,带来高额维修费用。与使用真车进行专业教学相比较,实训台设计了电路引线检测端口,可以实现不解体检测整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维修成本,满足专业教学多样化需求。
2.组织全员参与教具开发,锻炼了实验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在自主研发实训台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们对汽车的整车结构、运行原理以及故障排除进行了系统再学习,研制中对整车电控部分、电器部分、构造原理做逻辑分析,对各种处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3.由实验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
以研发实训台为工程任务,按照工艺流程设置教学情境和环节,集教、学、做于一体,参与项目的学生们“学中做、做中学”、“手脑并用”。学生参与到实验指导教师为主的项目研发,可比在企业实习学到的东西多。在维修厂遇到不懂的知识,师傅也有不会的,而会的师傅又不一定能讲清楚。再回学校问老师,老师由于没在维修现场,具体讲解难免有时偏离实际。在学院跟着老师制作实训台,哪里不会了,老师能及时给予系统地讲解。
4.通过参与以实验教师为主体的项目研发工作,学生毕业论文得以“真题真做”
往年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类居多。这次参与实训台研发的学长们,准备以实训台开发工程实践为毕业设计题材和实例来“真题真做”,使之既有科研实践,又有科技含量。
5.团队协同,跨系跨专业合作,各出“绝招”、优势互补
汽车工程系汽车电子专业与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在本次项目研发中协同攻关,各出“绝招”、优势互补。汽车电子专业实验教师分工负责了汽车类电控部分、电器部分和构造结构的维修排障与设计,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师负责了PLC程序设计与编制,增加了项目的科技含量。这种团队协同作战的方式,彰显了学院提倡的“双跨”理念内涵。
三、健全激励机制
为使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必须制定一套合适的激励机制,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建立聘任和奖励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采取实验教师轮训制度,优胜劣汰,申报职称时,把实验教师的实际工作效果作为晋升的重要条件;合理调配实验指导教师资源,鼓励骨干专业实验教师读在职研究生和参加社会技能培训,作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支持实验指导教师从事实训室建设、技术创新和实践教学工作相关研究,凡是有科研立项的实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资助。
四、形成考核制度
每个学期要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学期初对实验教师授课计划和实训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期中督导员对实训教学效果和听课记录进行检查,对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进行不定期检查;期末检查实验教师制定的实训教案;对科研情况的考核,实验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一项院级科研或企业技改项目等。
[参考文献]
[1]黄湘倬.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师资队伍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和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汽车维修行业人员重要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出能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是一个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1.“双师型”实训教师匮乏
在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中,懂理论教学的教师无实践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理论讲解能力。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目前大多是聘请的大学毕业生或者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教师。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时常存在一名教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情况,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实训教学采用“教师教着做,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操作,不能有效拓展学生实训的创新操作能力,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汽车类专业课多数以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为主,所用教材涉及新车型及实用新知识较少。实训所用车型往往单一而落后,使用的都是一些报废车及拆旧件,与目前汽车维修行业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脱轨,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还需要一段很长的适应期,不能迅速适应企业需求。
4.实训指导书缺少有效性
实训指导书不完善,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实训效果缺少明确说明,指导操作图片太少,不够直观,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学生课前不清楚实训的意义,课后不会总结实训的收获,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探索
1.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
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应当像4S店企业内部培训员工一样定期举办,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使教师随时了解掌握新车型的新结构、新工艺,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状态有效对接。
2.构建企业工作环境实训教学场地
按照汽车4S维修厂标准,构建维修企业式的汽车总成维护和修理等工作流程的实训教学环境。不仅购置供学生拆装与检测需要的整车及总车件,包括各种电控台架、挂图等教学设备,还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的拆装工具、工量具、检测仪器设备等。在实训基地车间墙面体现汽车厂商的企业文化,张贴或悬挂汽车维修行业所规定的各工种或系统的拆装和检测操作流程,从而体现功能一体化实训室特点。整个场地布置要求符合汽车市场中各主流厂家的维护规范和要求。
3.实训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刚刚形成,在核心课程建设、实训资源共享、技术共享、评价标准制定、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合等方面都刚进行尝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能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科技、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根据汽车行业岗位需求实施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结构,能对汽车进行正确和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车辆故障与排除能力。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可分解为项目式的形式融合到实训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汽车维修企业需求。
4.实训效果考核改革
实训期间的考核是衡量学生在实训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构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考核可分为两个方式,一是学校的检验,通过考核,既能掌握学生整体实训情况,又能发现实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二是社会的检验,由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者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相应的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获得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5.校企合作对实训教学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模式,既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企业发展,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项目与汽车维修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维修过程对接、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对接,最终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
总之,职业教育的教育和职业双重属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不可被忽视。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导向和企业需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使实习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能融为一体,实现学校学习与实习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构建和实施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如何构建和实施以“能力本位”观的高职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我院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全局,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组合,构建出反映汽车行业特色,实用性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于“4S”工作过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选择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对我国高职教育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外课程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世界劳工组织的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模式。国外课程模式有其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对所在国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我国国情的制约, 我们不可能照搬。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通过借鉴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计的体系和模式,逐渐形成我国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种类较多,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其一,学科课程体系的改版,尽管做了改进,没有突破本科 “压缩版”的原型。其二,是模块式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主要由学科知识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各种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组成,根据需要可合成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具有较明显的板块组合特征,重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上,明显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性或职业定向性,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使用。其三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凸显岗位技能和相关岗位能力课程的要求,是今后主要推广应用的课程体系。
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4S”工作过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基于“4S”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总体思路: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通过与企业专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论证,分析学生就业岗位,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在明确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以“4S”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为使学生能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需校企共建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核心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
具体方案如下:
(1)“4S”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售后服务(Service)、零配件(Spare Part)、信息反馈(Survey)。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汽车4S店是一种个性突出的有形市场,具有渠道一致性和统一的文化理念。4S店在提升汽车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形象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与企业专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论证,分析学生就业岗位,得出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见表1。
表1 基于“4S”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2)在明确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以“4S”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见图1。
(3)基于“4S”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要求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获取“汽车维修工”、“汽车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素质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第1学期:在校学习《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实用英语》、《信息技术》、《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第2学期上半学期:在4S店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专业岗位,体验企业文化,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2学期下半学期和第3学期:在校学习《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消费者心理学》等课程,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一级维护等实训。
第4、5学期:分步完成4S岗位技能的培养,每学习一个“S”,在悦达起亚4S实训中心和4S店之间轮转一次。
第1个“S”―销售(Sale):开设《汽车营销》、《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训练定货程序、市场调查、分析,营销策略的设计等能力。
第2个“S”―售后服务(Service):开设《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与维修》等课程,主要采用情境模拟法,训练学生售后服务能力。
第3个“S”―零配件(Sparepart):开设《汽车零配件管理与营销》、《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训练零配件出入库程序、检索方法、库存量确定等能力。
第4个“S”―信息反馈(Survey):开设《保险理赔》、《数据库实用教程》、《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等课程,主要采用实践(活动)训练法,培养学生跟踪调查、回访、客服等能力。
第6学期:在企业从事汽车营销、汽车维护、汽车检测、维修、车辆估价、保险理赔等顶岗实习,汽车驾驶实习,并且完成毕业设计。
2.2 校企共建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核心技能
为了使学生能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结合岗位群应具有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建设《汽车营销》、《汽车故障与维修》、《汽车零配件管理营销》、《汽车服务企业管理》、《4S店信息管理软件使用》等5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见表2。
表2 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
依据 “4S”工作过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特定岗位能力”。如汽车营销课程教学中,针对汽车“销售顾问”岗位进行专项训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观察市场,分析、研究变化的市场给企业所能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能及时提出应对各种变化的建议或经营方案,还要训练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职业能力。
2.3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按照校企共建、边建边用、精做共用的原则,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视频库、配套特色教材、特色软件工具建设,建设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
3、课程体系的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掌握一定的汽车运用、维修技术与汽车营销技能,能从事汽车营销、汽车检测、维修、养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保证课程体系实施效果,可在职业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不断改革、优化。
3.1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能力本位”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因此,课程体系要突出“能力本位”观,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重新整理组合现有课程,重构学习领域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2 革新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厂实践、技能大赛,引领专业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与实际接轨,反应出时代要求和技术进步。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目前,市面上汽车专业相关的教材较多,但是部分教材内容与汽车发展严重脱节。如本专业《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组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4S店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和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3.3 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能力训练为本位,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特别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维护案例、学习情境、任务工单、汽车维修资料等开发,为实现课程教学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应用提供了资源。同时还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进行台架训练和整车训练之前,让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实训。2006年开始,学院与上海景格、北京运华天地合作开发汽车仿真软件充实到具体课程中进行教学,学生在点电脑上进行模拟仿真实训,三维动画使学生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能够更容易理解,之后利用故障模拟实验台及整车进行教学,弥补实践操作资源有限所产生的不足,为学生进行实操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教学效果。
3.4 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以探索“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为基础,以提高校内教师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按照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原则,实施访问交流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聘请行业高水平兼职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6名,优化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达到40%。
3.5 加强“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建设
(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7页)技能训练平台是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必备支撑,依托悦达学院积极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建设以生产性实训中心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建设生产性悦达起亚4S实训中心。根据4S店规范要求,采用现场实景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实训中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强实训室的管理,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建成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机制,保证教学实训设施设备良好率,为学生实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立一批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与中大工业集团、东风悦达起亚捷翔4S店、东风悦达起亚嘉华4S店、广州本田盐城4S店等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有10个紧密型实训基地;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保证。
3.6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优化校企共建悦达学院的运行机制,完善“校企轮转、分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汽车维护、汽车营销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学校侧重人文素养、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在企业侧重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优势,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练一体化。
3.7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
在考核体系上,坚持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性,把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嵌入到学历教育课程之中,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在考核方法上,实施新的考核办法,强调过程考核,注意学习引导,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4、总结
围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业的主岗位,调研企业,明确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构建基于“4S”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形成针对“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信息反馈”方面的特定岗位能力。在职业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不断改革、优化。在实施“双证融通”的同时,把素质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保证课程体系实施效果。
课程体系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功能与特点,是一套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从学科体系向“4S”工作过程体系的一种转移,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已在两届学生中实施,取得预期效果,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学生个人发展有后劲。
【参考文献】
[1]邱英杰,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9).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51-02收稿日期:2016-08-23
一、汽车维护课程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汽车维护是汽车维修企业里技工、技师、工程师等不同岗位人群必备的维修技能,而且,现今汽车维修企业的80%~85%的业务量均是来自汽车维护。可见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好汽车维护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企业就可以做到上手快,并能较快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且较快融入企业,并被企业所接受,因此学好汽车维护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以及自身的职业发展。
二、中职汽车维护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学校对培养学生汽车维护技能的重视,汽车维护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已被普遍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将汽车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开,甚至连授课教师都是分开的,且实训课时少。尽管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加强了动画演示、视频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但学生对汽车各主要构成系统的认知、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传动关系、工作原理还是很难有清晰、完整的认知。进入汽车维护技能形成的实训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学生往往限于模仿操作训练,没能真正掌握,形成系统汽车维护技能。这容易形成学习的恶性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技能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车维护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项目教学过程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充分,学生的汽车维护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分析处理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提升。
1明确任务
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经过企业调研,结合本校的实训条件进行分析、整合,制订出符合企业汽车维护岗位需求和中职汽修学生学习能力的典型工作项目,有:车辆外观检查、行驶系统检查与维护、照明指示系统和仪表的检查与维护、制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发动机的检查与维护、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电器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车身附属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我们将这9个典型工作任务定为9个汽车维护教学项目,先逐个完成,再进行整车维护,并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目标、内容。
2学生分组,制订计划
(1)学生分组。将学生按强弱搭配,每小组4~6人,并确定组长。
(2)教师安排任务,作必要的任务描述、讲解,并提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3)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参与讨论,接受学生咨询,为学生答疑。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订小组具体的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出工作步骤、程序及组内成员分工,并形成表单。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完成计划制订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到作业流程设计合理,合理安排每一个汽车顶起位置的操作步骤、内容。
(4)教师审核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3项目实施
(1)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所需电气的检查、设备的检查、工量具、工单的准备等。
(2)检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教师要确认学生的安全工作是否到位,如汽车顶起位置是否锁止可靠、车轮挡块是否安放到位、烟道是否插入到位等。
(3)教师巡查观察学生任务实施情况。在这环节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示范操作,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在项目实施中要强化操作规范,杜绝违规操作现象,逐步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设备、合理设计作业流程、正确使用工量具等各方面能力。在汽车维护项目的实施中,既重视学生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又注重学生操作方法与技巧的强化训练,把每个作业项目做细、做实。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汽车维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4)小组总结反思。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任务实施的流程设计、方法、操作等各环节,有利于积累经验,增加自信心,推动下一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5)5S管理检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项目评价
为能较客观地检验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护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评价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汽车维护各项目任务考评成绩,占70%;二是期末考评成绩,占30%。其中,各项目考评即是过程考评,包括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文明安全实训表现进行学生素质评价、根据学生操作过程记录完成的工单情况进行工单考评、根据学生的任务计划、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效果等进行实操考评。期末考评则是理论测试,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考核学生对汽车维护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完成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相应的项目考评成绩,能较客观反映出学生在该项目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及技能掌握情况,容易被学生认可。
5应用效果
(1)应用项目教学法使汽车维护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同时,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汽车各部分结构有完整认知。
(2)项目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比较积极地调动感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等方法,技能形成较快,自信心随之增强,又加快了学生技能的掌握。
(3)回访2013级汽修专业毕业生和2014级汽修专业顶岗实习生的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表明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维护教学上的应用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汽车维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汽车维护作业,能在短时间内顺利顶岗、上岗。
6应注意的问题
(1)汽车维护项目教学的实施,应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即通过学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养。
(2)应根据项目的内容、进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任课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又有前沿教育理念、操作方法。学校要实行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机制,多渠道地创造条件,有效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切实提高汽车维护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自由宽松的空间,为更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中职汽修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相信我们一定会赋予项目教学法更多有益的内涵。
一、前言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技校汽车修理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也不断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改革,经过教学上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体会。
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思路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是:
1、建设实训基地。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学校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校拥有使用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汽车检测中心、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整车拆装与修理实训室和多媒体专业教室。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给“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行“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从生产第一线引进高水平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以充分保证“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挑选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主持人,将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3、准备教材。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 组织一大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将汽车维修人员必备能力按其能力形成的先后为基准进行归纳和整理, 并参阅交通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用教材, 并开发了“汽车构造”等一系列多媒体课件, 为开展“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进行了严格的专题讨论,成立了“专业改革和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这些工作都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首先,参阅交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 本着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出一系列独立的教学与训练模块。
其次,按知识模块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 完成该模块的学习后进行轮换。每个模块的训练步骤包括:
1)明确学习和训练目的与要求;
2)掌握进行该模块实际操作的一些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
3)在整车上找到该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了解系统的组成;
4)配合多媒体课件和理论指导,拆装各零部件, 学习其结构;
5)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台的演示,学习系统工作原理;
6)由教师设置不同的故障,学习对该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
7)根据故障现象,拆下相关零部件,进行修理作业(排除故障),掌握修理工艺;
8)完成训练日志,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总结;
9)进行考核(改变车型,由教师设置故障,学生独立分析,查找资料, 完成故障诊断与修理的全部操作)。
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两年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2、“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3、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目前缺乏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出适合“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2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有效手段,已逐渐被高职教育所采用。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企业共同建设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等多个集模拟、生产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其建设过程、管理模式、实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得到了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建设期间,该专业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项目化、生产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改革,先后投入300万元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了汽车运用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1.1基地概况
基地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改造场地和配置设备,结合教学需要建设了兼具实训教学功能和对外汽车维修服务能力的厂区,成为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学研结合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中心,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训基地。目前,基地设备总值近200万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员工39人。对外承接汽车大修、总成维修和各类汽车专项维修、维护保养等业务;对内承担学生企业见习、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是教师挂职锻炼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的重要场所。
1.2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
①建设模式
因学校教学与管理人手紧张、缺乏经营经验及客户资源等原因,学校从基地设计伊始便制定了“筑巢引凤”的建设计划,决定引进一家规模较大,具有经济实力和丰富客户资源的企业参与建设及承担经营管理。经过公开招标和多方筛选,学校与海南宝驹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基地于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称为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目前,基地已成为德国博世公司授权的博世汽车维修站。
②经营管理
按双方合约约定,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风险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费用,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保管,添置各类耗材配件等。学校选派人员担任基地的副总经理,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双方在责权利明确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在保证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基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承担提供教师挂职岗位、推荐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及向全校教职工提供优惠的汽车维修服务等合同义务。
1.3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与保障
按合约规定,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项目开发团队,负责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既保证了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开展的实训项目有以下几类:
①专业见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认识各类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环境等。
②现场教学。任课教师在实训基地工作现场开展教学工作,包括案例教学、课内实践和专项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典型故障处理能力等岗位技能。
③顶岗实习。经实训且已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学生,将以合作企业员工的身份按企业要求带薪顶岗实习,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1.4保障机制
① 合约保障。在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②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指导和协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③工作机制保障。为融洽基地经营与教学关系,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生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等事宜以及双方的协调工作。
1.5教学效果
为了解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过去一年的教学效果,特针对该专业学生和教师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经前期测试,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5和0.72。今年5月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共收到教师问卷8份,学生问卷75份,其中三年级学生9份、二年级学生37份、一年级学生29份。调查结果如下:
①实训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主要参加的是专业见习类实训;二年级学生在已完成多门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专业见习、课内实践和专项训练等实训教学;三年级学生已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部分学生被安排在该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10-01
1 前言
针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状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授课方式,而是理论教学和实习训练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2011年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来,一直处于探讨和摸索中,到目前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对一体化教学实施进行阶段性总结。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从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模块化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考核、一体化配套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的。
2.1 “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我校于2011年建成了1600m2的汽车实训综合楼,包括整车故障检测维护车间;发动机维修实训室;底盘维修实训室;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室;电气设备维修实训室;汽车仿真模拟实训室;汽车空调维修实训区;自动变速器维修实训区;汽车示教室等9个实训场所,并且安装了投影仪等设备,基本满足了汽车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试验开出率达100%。实习实训设备一应俱全,设备价格总值560余万元,夯实了我校汽车专业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2.2 模块化课程设置
将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革新,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构建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学习领域,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划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门化能力训练模块。专门化能力训练模块包括焊接、钳工实训;发动机拆装;汽车二级维护;空调系统检修;四轮定位;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等7个训练模块,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在四个学期集中完成。同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同时实践教学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
2.3 “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编写(校本教材)
传统的教材普遍都强调理论知识的片面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很难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求,因此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适合专业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现已编写了《钳工实训教程》、《汽车二级维护》2本校本教材,另外《汽车维修基础》、《电控发动机维修》、《汽车保养与维护》正在编写中。
2.4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每年都会派出2至3名汽车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或外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目前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75%以上。
2.5 理实一体化考核
在考试环节上,学生的最后成绩由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现场问答三部分构成,共同作为评价学生本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判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作出一个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成果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优点是,在一段教学时间内,把一个部件总成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成为重点的认识对象,从构造、修理工艺到维护与排故,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认识的结构只有这一个,使学生缩小了注意目标,就会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应该注意的主要目标,可以较短时间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总成结构系统的完整知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激活了兴趣和积极性,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3.2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找到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教师任教科目负责到底的教学管理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学生在专业技术理论指导下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及按工艺要求调整,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职业责任心也得到了培养。
3.4 实施一体化教学后根据人数将一个班级分成2―3个小班,每个小班一般为15人左右。实行小班教学,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室设在实训室,理论课和实训课融合在一起进行,真正起到了教、学、做相结合,“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生认为上课不像以前(初中时期)一样枯燥无味,特别是上实训技能课时,老师使用多媒体、动画等教学设备和实物操作演示手段把技能操作的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使得上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乐闻乐见,知识重点难点更易懂、易接受,然后再经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并在老师的配合指导下,技能掌握更快更扎实。
4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间较短,加之教师培训往往受时间、工作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的知识,更多的知识还是要靠自学来获得,目前我们汽车专业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问题能圆满解决。
4.2 学习中存在重练轻学的现象
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这样理论知识匮乏,技能的提高就很困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方法陷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4.3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相融合的还不够深入
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不断变革,我国汽车维修业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上升期,电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广泛在汽车上的应用,从而形成了利润客观的“汽车后市场”并且给维修技师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一、当前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汽车维修精英”的艰巨任务,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及高等职业教育资金短缺等因素的限制,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教材陈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更重要的是,学校实验设备消耗过快,设备的陈旧与汽车市场的日新月异极不相称,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老套,以及与汽车市场的发展想脱离,且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兴致,且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设“一体化”教室,由指导老师给学生讲解、带领学生操作,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反复练习,但由于学生较多专业教师不足,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刚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使得“一体化”教室形同虚设。如果能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概念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表达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必须改革教学方便,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虚拟仿真零部件的拆装与装配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
二、虚拟维修技术挑战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虚拟维修技术可严格按照汽车整车结构提供的汽车各个零部件来设计3D实物模型,所有3D实物模型都完全根据实物尺寸来建模,将零部件的结构真实的反映出来。利用3D设计软件可将抽象的原理动画制作的生动、形象,如变速器的运行和换挡过程、起动机的运行、ABS系统运行、自动变速器的油路等系统的原理演示,并伴随着多样的显示方式,如透明、半剖、爆炸等,原本在实物中无法看到、抽象的系统运行状态和原理,现在学生可以清晰、直观的查看到,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由地切换档位和调节速度,来观察3D模型的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亦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可供学生查阅。利用虚拟维修技术也可将汽车电路图真实的表现出来,所有汽车电路图都来源于实际。例如如果学生选中电路图上的零部件,则可查看到相应的实物模型。它还提供放大镜功能,学生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查阅细节部分,当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学生可使用虚拟万用表来测(电阻、电压)的变化。
利用虚拟维修技术可以设计独具特色的故障设置与检测,如发动机系统、变速器系统、空调系统和 ABS 系统的故障。并且可提供了多种虚拟测量工具和手段,包括诊断仪、万用表、排放表、油压表和真空表。当学生设定故障后,与系统相关联的物理值会改变,如电流、电阻、排放气体成分、油路压力等。这时学生可在工具箱里挑选合适的测量工具去检查故障,排除系统故障后,故障症状将消失系统恢复正常,同时相关的测量值也恢复正常。为使学生熟悉拆装步骤,将装配界面分成装配区、零件摆放区这两个区域。装配的零件模型需要有序的摆放在零件摆放区,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装配习惯并且学生之有按特定的装配顺序进行装配,才能完成装配任务。
三、利用虚拟维修技术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汽车3D虚拟维修技术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既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投入资金,更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理论、技能水平。其意义总结如下:
(一)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如一次汽车维护保养的全过程需要近两个小时,实践指导教师需要具体详细的讲解工作步骤、操作要点、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等,一般情况一个上午只能给一个班讲一遍,而汽车3D虚拟维修技术平台提供演示讲解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速度来学习,教师只需要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学习的方式“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变为“一对一”的学习方式,且平台支持反复观看,不明白的地方可反复观看,而“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往往老师讲完了没理解也就放弃了。
(二)变革了学习方法、教学环境。现在学生可以坐在电脑跟前,亲身感受着逼真的虚拟场景,按自己的需求控制速度,还可以进行交互练习,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只能按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调节语速,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困惑,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通过虚拟平台还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自己设置故障点加以排除,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新颖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保证,汽车维修车间场地大、不可能装配空调,夏天闷热,而汽车仿真实验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知识的不断更新。 由于汽车维修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所学内容往往陈旧不堪了。而虚拟维修技术,具有不断升级的功能,可改变车型参数来更新的车型数据,学生所学知识始终跟紧新车步伐。
(四)产生的经济效益。学校如果利用虚拟维修技术,只要有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多个班同时实现虚拟实训教学,大大减少了学校的投入成本。
(五)虚拟实训课程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经过我们对几个试验班的成绩对比分析,使用虚拟平台来学习的同学综合成绩更高一些,在故障诊断技术的考核中很多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恢复系统状态,特别是在维护保养的实践中,很多学生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规范进行演示。由此可见,虚拟实训课程确实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开展虚拟仿真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也使虚拟现实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经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充分的感受到虚拟实训在汽车维修实践中的重要性。
摘 要: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校效率,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能力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过程变得深动而易于接受。项目教学法和行动教学法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实施课堂行动,把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系列活动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项目教学法;行动教学法
教与学的研讨在各界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高职高专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一线人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育实施者都面临着如何高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能够即时定岗的人才这一严峻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学得更痛苦,教师努力的教而学生是茫然的学,教了很多,学生却学得很少,学生学了专业最后就业却是转行。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理想高效又能被学生所认可的呢?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或实物使学生理解或记忆相关内容。现今,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断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同时也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但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无论教师多么详尽的讲解,无论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多么丰富的实验实训条件,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角。而事实上,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忙碌的辛苦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的辛苦应该在于他下了多大的功夫去思考和设计课堂,而不是他背下来多少知识。我认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教材课件和教案是“剧本”,而学生才是”演员”,主角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行动去自主获取知识,被动的听和主动的学是有根本区别的,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并不是将所有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后脱口而出就能演好,往往好的导演会放开剧本对演员的束缚,让演员根据当时的情景和自身的特质发挥和创新。只有会组织、善组织,会引导、善引导的“导演”才能轻松让每一个“演员”进入自己的角色,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剧目。“项目教学法”和“行动教学法”正是居于变被动为主动、化严肃为活跃而进行的教学探索。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项目实施教学。项目不同于课本的章节,它应当尽可能的贴近工作实际,融合教学知识,结合教学条件易于实际操作,并具有一定或完全的行动性,即学生通过对某一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学生就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记忆知识。以《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门课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为汽车发动机系统、汽车电器系统和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以及整车综合性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常规的分章节讲解,如汽车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原因有如下1、2、3……,诊断与排除该故障的方法有1、2、3……。如此的讲解无异于“讲天书”,学生过目即忘。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是实践性很强而且非常贴近工作实际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教学方法自然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只有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实战之中才能让它更快的被学生所接受并记忆应用,因此,就“汽车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章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关于汽车发动机系统的诊断项目,如在汽车发动机上设置一个甚至多个故障,将学生按人数多少进行分组,各组的项目就是诊断并排除该发动机中的故障,排除的过程中需要详尽记录工作过程,通过课本、网络、咨询老师等途径获得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料,并对过程进行总结,如果条件允许,可各组设置不同的项目,项目需涵盖相应的知识点,如发动机不能启动,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运转不稳等等。由于课堂时间限制,项目不宜过于复杂,只要能体现预期的知识点即可。由此,在学生诊断、讨论、检索、实施、总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将知识点逐一掌握并且深刻记忆。教师要做的是合理设置项目,组织和管理好整过过程,总结汇总知识点,做到画龙点睛。项目教学法不仅适用于理工学科课堂,也适用于文科课堂,不同的是项目的设计,只要合理巧妙的将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去并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教学。
行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主要思想是行动导向教学,在行动中学习,行动即学习。事实上在高职的教学方法中早已明确项目导向的先进理念,只是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种种原因阻碍了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课堂上我们不能让学生一味的坐着听,而更多的要调动学生,让他们动起来去主动寻找知识,哪怕只是简单的站队。行动教学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如“拓展小组法”、“旋转木马法”、“划分结构法”、“卡片复习法”、“搭档拼图法”、“综合训练法” 等等,而每一种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你能让学生“动”,并通过这个“动”
获得知识,那么你的方法就是成功的方法,在此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教材中的某一章节,首先让学生速读一遍,然后让学生两两分组并相互复述所读内容,第三步随机抽取学生复述所读内容,第四步,其他学生补充复述者不完整部分。最后教师总结。如此该内容步步由学生自主研读并逐渐加深记忆,直到掌握该内容。对于一些概念性,记忆性的知识与其教师苦口婆心的讲不如让学生在行动中自己去读去看去记。
教无定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条件有不同教学方法,我想,能让学生做就不要让学生听,能让学生“动”就不要让学生“静”,将知识转变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让学习变得深动活跃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探索和追求的。(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劳动组织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招生市场的竞争对学校的声誉、就业率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致富、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推广也呼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这里结合我校的情况,探讨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中职学校现状及分析
1.1学生基础较差
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表明,数学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
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文化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我校多年来,从夹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我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实训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2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仅有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任务。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方法都必须可以指导实践或者是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对于职业学校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图片。这种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学生精力易分散等。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面对今天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在我们学校,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教学逐渐成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演示方法让学生接受。
1.3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倒置。
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学时有限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改进,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多年来我校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在此标准基础上设立能力指标体系,以“够用”为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和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特点,给予动态的调整。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使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2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以上对中职学校教育学生状况的分析,以及近几年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渐地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主题化仿真性专业实训基地,逐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环境,有利地强化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实力。
2.1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招生人数连创历史最高,办学规模达到了我校现有条件的理想状态,这与我校积极面对学生现状水平,因地制宜,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分不开的。
2003年以来,开始重点抓实训基地建设,曾经得到了国家重点扶助资金和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资金支持,近几年设备已累积近1000万。一直以来,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取得了进展,特别是投入的资金实现后,使我校已初具规模的四个实训基地有了质的飞跃,我校的汽车类、机加类、机电类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完备,技术更加领先,使其在锦州乃至辽西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我校打造品牌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2.2按照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应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
以我校的汽车专业为例,汽车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主要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中各项基础技能,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通过相应项目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基础环节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专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以汽车各大系统为重点进行设置,以拆装、操作、检测等要素为技能培训平台,要求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训练,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排除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综合技能训练平台是在专项技能平台的基础上,集操作、检测、维修和考评功能干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平台,具有真实的工厂生产氛围,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进行汽车整车的调整维护、事故汽车的估损与修复、汽车整车综合性能分析、检测和维修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2.3采取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
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建设资金来源有学校自筹、财政拨款、企业资助等渠道。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以数控专业为代表的机加工实训基地,技术上比较先进,配套比较齐全,具备相当规模,我们与锦州市烽云机械有限公司共建了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烽云公司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价值达500多万元。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中心,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引入校外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合作教育基地,营造高水平的训练环境。这种模式可以规避学校的经营风险,使学校的设备得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得以发挥,学生能够就近参加生产实习,并为本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条件。
2.4校企联合建设校外顶岗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岗位实践,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校汽车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了3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预就业顶岗实习的一个学期中,我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供需关系和条件,使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目前,我校与沈阳机床集团、辽宁曙光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广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企合作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
2.5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职学校对外承接培训任务,可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生源和经费,盘活了内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实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完善软件,改善硬件。中职学校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习实训场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开设长期或短期、高层次或基础层次的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等。我校现已成为锦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普惠制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被市人事局确定为工人晋级考核培训基地,锦州港确定我校为工人转港培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训近2000多人,培训的工种涉及电工、电焊工、汽车维修工,道路与排风、水暖、油码头操作工、家电维修工、制冷维修工等九个工种,有实训基地的基础支持,培训质量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多次被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授予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就业率
在搞好日常培训工作的同时,实训基地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完成了职业鉴定所的评估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以及普惠制学校的审批,扩展了鉴定的工种,使受训者在实训基地培训结束后可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如持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大大提高就业率。我校实训基地就能进行初、中级的汽车维修工、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电焊工、数控车床、制冷设备维修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