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时间:2024-03-27 10:22: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影的发展历史

篇1

爱情电影作为一个类型电影,影片中展现出来的纯真的爱使人们在享受的同时,更给人们一种向导,使人们的情感得以抒发,健康而美好,这是一个主旋律。当人们热切地盼望爱情出现的时候,这就是在沙漠中的一抹绿色,灰暗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它可以使人们感同身受,有了情感的一种宣泄,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一剂良方。

众所周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描绘的都是爱情这一主题。在电影作品中,爱情是人们向往的美好事物,这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主题之一。借助电影这个媒介,人们可以更真诚地审视生活中的爱情,将爱情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是对爱的一种向往。

爱情电影泛指以爱情为表现主题并以爱情的萌芽、发展、波折、磨难直至团圆结局或悲剧式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确切地说,爱情片往往以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展开,以传统影视结构来说,电影以二人的相识为故事的开端,以两人的感情发展为影片的主要叙事重点,主要展现爱情双方是如何从相识到相爱的,电影中会刻意安排一些波澜,使爱情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这也与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相一致,在经过了叙述爱情的主要经历之后,以恋人的团圆性结局或者悲剧性结局收场。爱情片主要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点,一般以对爱情的追求和为了爱情产生的矛盾为推动力,这也符合爱情是艺术创作主题的要求。

一、爱情电影的历史脉络

首先,爱情电影源于生活。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社会生活。真实的世界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基础。爱情片源于悠久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古今中外,众多的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就是很多爱情片广泛的社会渊源。在西方世界里,温莎公爵与辛普森的传奇爱情经历就是一个经典。从1931年温莎公爵与辛普森相识相爱,亲王被辛普森的魅力征服,他们之间的爱情一直这样延续着。直到1936年,亲王继承王位,成为爱德华八世,他在遭受了国内外众多的干扰下,依然决定与辛普森结婚。因此,1937年的爱德华八世逊位成为温莎公爵,他们也终于成为夫妇,但是他们也被永远禁止回到祖国。这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它本身也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中国古代,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是电影创作上的经典,被多次拍摄,或许这就是爱情带给荧屏的力量。因此,无论是平民阶层还是上流社会,无论是普通情侣还是贵族伉俪,他们之间的爱情生活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生活的土壤,爱情影片只不过就是一张白纸,空无一物,它也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感伤。

其次,爱情电影的文学渊源。很多电影都源于文学作品,两者之间可谓唇齿相依。爱情片往往定位于一种受到爱情叙事传统影响的类型,很多的爱情片在创作的题材上、叙事、主题表现上都具有文学性,是文学作品给其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涉及爱情的篇章最早可以从《诗经》那个年代看出,中国古代的爱情是很单纯的。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了一个贵族子弟追求一位淑女以及求之心切的心情表达;“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就描写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真挚的感情流露。到了汉代,乐府诗的很多作品描绘了爱情与婚姻生活,他们对爱情的表白直接明了,毫不掩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与刘兰芝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生死相伴的爱情,这个故事被多次搬上荧屏,影响深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语气犀利,表现了情侣之间对爱情的深切渴望以及对爱情忠贞的决心。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爱情的经典词句,使爱情故事具有新的境界。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都是爱情的经典诗句。之后,无论是宋词还是元曲乃至明清的传奇小说,都对爱情这个题材进行了不同的叙述和深层次的创作。以曹雪芹的《红楼梦》最为经典,作品展现出了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爱情悲剧,以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在这个封建社会体系中,恋人之间的真心相对最终被封建包办给打破,使整部作品蒙上了一层悲壮的意味。在外国的不同时期,描绘爱情的文学作品也很多。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一部反抗封建社会的爱情悲剧,恋人由于家族情仇而无法相爱,最后走向了毁灭。《红与黑》《简·爱》等都是对爱情的深刻思索,成为永恒的经典。所以,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古往今来数不胜数,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更加深化,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更为直接,加之应有的深层社会基础,爱情电影就会被人们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基于此,爱情片在表现主题上面,表现的爱情是高于一切的,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矛盾,这是基本的价值精神。

二、对爱情电影的概述

作为一个电影类型,爱情电影长久以来占据着荧幕的主要部分。在西方,从默片时代的《灰姑娘》就可以反映出一种模式,它将爱情与喜剧很好的结合,也是爱情电影的一种创作雏形。以后我们可以从《罗马假日》《龙凤配》等很多作品中看到这种模式,而现代的电影如《风月俏佳人》《诺丁山》等也可以看出是这个模式的翻版。这样的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地域与国家不同,但都可以满足人们对爱情童话的深切向往。因此,故事都在延续着,这样的爱情电影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这是电影对爱情的深切演绎。20世纪30年代末,《乱世佳人》问世,这部好莱坞的经典爱情作品可谓是屏幕上的第一梦,影片的故事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渴望的经典。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早已成为浪漫主义爱情的经典象征,这样的爱情虽说具有一定的悲剧性,可生活中的悲剧性因素是永恒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贴切。到了40年代,战争席卷了整个世界,很多的爱情电影都似乎是在战争中展开的。《魂断蓝桥》和《卡萨布兰卡》就是那个时期爱情影片的经典之作。《卡萨布兰卡》格调清晰,音乐淡雅,对爱情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忧伤色彩。《魂断蓝桥》至今也令观众迷恋,影片那富有意境的故事以及悲欢离合都成为一个经典。50年代的《罗马假日》和《七年之痒》使这段时期的爱情片具有浪漫迷人的色彩,影片风格迥异。到了八九十年代,《人鬼情未了》《泰坦尼克号》都是爱情影片中的佼佼者,这也是由于电影特技的运用和电影观念的更新,人们可以从电影中更加深切看到那些爱情的演绎。

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爱情电影十分含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涉及了爱情故事,但是作为反封建压迫的影片,爱情的描写很清淡。之后的一段时间,爱情片虽然也有,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庐山恋》《芙蓉镇》《牧马人》等,虽然表现的故事不同,但是却反映出了“”后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纯真爱情的热烈歌颂。90年代以后,《我的父亲母亲》《暖》等一大批爱情片出现,它们用电影语言讲述了唯美的爱情故事。

港台地区在80年代新浪潮电影之后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爱情电影,如《半生缘》《胭脂扣》《甜蜜蜜》《花样年华》等,它们不同的风格共同阐述着对爱情的定义。此外,琼瑶的爱情电影也占据了爱情电影的主要位置,她的电影如《烟雨蒙蒙》《心有千千结》等都影响了一代人。

三、爱情电影中的障碍因素

爱情电影中的障碍因素指的是在爱情电影中,恋爱双方为了实现爱情必须经历的种种障碍和磨砺,对障碍的设置是为了使影片更具有一种紧张和悬念,这也是为影片服务的,真是有了种种障碍,才使得爱情进行得更加精彩,同时,障碍的设置也是导演和编剧对影片内容的综合体现,这也夹杂着社会的因素。

通过分析众多的爱情电影,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可以确切地分为几类。

首先,爱情电影中的主观障碍因素。在爱情片中,主人公的主观障碍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决定了爱情的走向。爱情在感情双方的性格、个性、爱情观等之间摇摆,很多的人性东西也是值得思考的。忍耐因素,很多的爱情片中的主人公保持一种忍耐,在理智与感情中挣扎苦恼,爱情故事也变得委婉动人,使人观后内心感伤。道德因素,道德与责任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在爱情电影中,主人公的道德与爱情有了更为深刻的碰撞,在涉及婚外情等爱情题材影片中,道德趋向问题尤为突出。羞涩的因素,表白的勇气与羞涩制约了爱情发展,就如同《恋恋红尘》中因为那段没有说出口的表白而成为永久的遗憾。

其次,爱情电影中的客观现实障碍因素。这是爱情电影中比较明显的障碍,外界的压力和一些客观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客观的阻碍。虽然爱情是平等无私的,但是掺杂了种种客观因素的爱情,是会阻挠爱情的继续的。外表因素,《巴黎圣母院》中的男女主角或许就是体现,外表的差异造成了他们之间爱情障碍的出现。阶级不同的因素,这也是很多电影中出现的爱情阻碍之一,不同阶层的人受到外界的阻挠会更多,《罗马假日》就是其中的代表。战争因素,以战争为大的时代背景的爱情片都会出现这样的阻碍,爱情双方会因为战争分离,个人的意志很难改变大的时代背景。灾难因素,地震、海啸等灾难性的障碍因素也在爱情电影中出现,如《泰坦尼克号》,在灾难来临之时,爱情双方对爱情的忠贞和信念就得以体现。长辈因素,父母和家庭长辈的反对或许是很多爱情电影最基本的阻碍之一,因为父母是爱情双方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力量强大,往往造成悲剧性的结局。政治因素,这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可以看出,政治环境造成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爱情被阻碍。疾病因素,很多的爱情电影就是因为主人公一方的疾病与死亡造成了强大的阻碍,或许爱情与生命都是爱情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徐怀静.悬崖上的舞蹈:边缘电影三十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3]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4] 姜敏,黄钟军.电影作品赏析[M].石家庄: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5] 宋子文.台湾电影三十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微电影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美国广告人斯科特·扎卡林说服Fattal and Collins公司按照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飞跃情海》的故事,制作连续剧《地点》投放于各大网站播放,创造了日点击量10万人次的纪录,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微电影’雏形。”①2005年的搞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网民认为是中国“微电影”的雏形。2010年由香港影视明星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火爆上映,将“微电影”这个概念提到了“桌面”上。

一、微电影的界定

至今为止,学界并没给微电影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电影短片似乎都被归于微电影,也叫V电影。微电影的主要特征有:

“微”型性。“微”是微电影的本质特征,“微”具体体现在电影时长、制作周期以及投资成本三个方面。2011年4月,专门播放微电影的V电影网正式上线,该网站爱情专栏的微电影数量为36部,其中片长为1-10分钟之间的为24部;10-20分钟之间的为10部;20分钟以上的仅2部。由此可见微电影的时长一般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但也有稍长的微电影,比如《宅男电台》时长为35分17秒。制作一部微电影的时间跨度通常在一个月以内,一部微电影成本少则五六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但就目前在网络上公映的微电影中,有广告主斥巨资投拍的,也有草根阶层小成本的拍摄。另外,由于剧情较短,制作周期多为一周或数周。华影盛视“一周一部微电影”计划实施足以看出微电影制作周期之短。

商业性。目前国内很多微电影是广告主投资拍摄的,以隐性广告植入的新营销传播为目的。由香港影视明星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微电影,好莱坞式的情节在90秒内上演,场面宏大,极尽奢华。有人说,这是凯迪拉克投资的广告而不是微电影,然而不可置疑的是,它将“微电影”这个概念提到了“桌面”上,进而引发了微电影热。微电影使“限广令”下的广告主们又燃起了希望之火。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是雪佛兰赞助的,《语路》系列公益微电影,结尾出现了苏格兰威士忌尊尼获加品牌的宣传语“Keep walking”。目前微电影的剧本创作的盈利性也激发了更多人加入到剧本的创作中。优质的微电影需要一定成本的投入,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微电影通过网络免费投放,院线公映目前几乎没有,选择与广告主的“结盟”是可行的途径,微电影的兴起也促进了影视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商业特质是微电影走向大众的一个源驱动力。

多元性。微电影的创作人员既有草根平民诸如大学生群体,也有专业,甚至不乏成名导演的参与。南京大学将举办2012年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已受到各方热烈关注。投资方已由广告主扩大到各大媒体集团,尤其是网络媒体,如优酷的“11度青春”系列、腾讯的“美丽的梦”系列、新浪的“四夜奇谭”系列,爱奇艺的“城市映像”系列及搜狐的“7电影”系列。微电影的接收平台面也很广,“除了传统的院线、电视、网络等,微电影还可以通过3G手机、移动电视、楼宇影视、便携式PSP等进行传播。”②

艺术性。这是电影的内在特质。在制作上,传统电影采用胶片摄制的形式在微电影上继续沿用,要取得精美清晰的图像画面,与普通DV拍摄片相区别,笔者认为微电影理应采用胶片制作。另外,在制作团队方面,职业明星、专业策划、专业制作可为首选。优秀的团队会选择独特视角切入,编导引人入胜的情节。草根投拍微电影值得鼓励,但是制作水准堪忧。同时,微电影也是电影,必须具备完整的、符合电影叙事结构的情节,这是与制作优良的MV相区别的特性。

二、微电影的受众满足

篇3

一、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背景

我国的影视基地在建设之初,往往与当地政府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一般选址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影视剧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效益相辅相成。

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是国内最早的影视拍摄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基地建造的第一个人造景观——“西游记艺术宫”对外开放后游客爆棚,此后央视高层因势利导,相继成功开发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迅速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为中国规模大、游客多、效益好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而后,中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纷纷建立,在促进电影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也有一些影视基地仓促上马、盲目投资,处于闲置和亏损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设格局在新形势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开始思考探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上升空间。

二、横店影视城发展浅析

(一)浙江横店影视城简介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地处浙中黄金旅游线上,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横店影视城在影视、旅游界颇具影响,并荣获多项“全国之最”,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诞生了《》《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木乃伊3》等七百多部优秀影视剧。

(二)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模式

1.建设高效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并非简单的要素汇聚,更不是影视城的盲目扩建,其关键在于各要素部门形成和谐、顺畅、高效的市场化运营。

横店影视城不仅仅提供拍摄场景这一单一功能,而是将产业链和盈利点从服务领域向内容领域拓展,通过突破产业链界限促进大电影产业集聚,影视基地的盈利能力也大大增强。横店影视基地于1996年由横店集团投建之初,是上世纪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这意味着它背后缺乏源源不断的剧组资源,市场化运营成了惟一出路。上世纪90年代横店影视基地经营惨淡,但随着影视制作的日渐市场化,在2000年横店集团宣布“免场租”后,众多影视制作企业纷纷涌入横店。1996到2005九年间,影视基地从每年只有三五个剧组到累计接待剧组近三百个,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影视制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结果。

2.发展复合化盈利模式。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影视拍摄盈利模式,开发出影视旅游的特点与功能,以影视主题公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横店影视城共有主题公园,分别是秦王宫、屏岩洞府、梦幻谷、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大智禅寺、清明上河图、宁波凤凰山海港乐园。除了这些可以用于外景拍摄的主题公园,横店影视城还建起了横店集团展览馆等一批文化教育馆园及度假村等休闲娱乐场所。横店的旅游发展更加关注游客的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以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感官效果。

3.突出基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基地内的景点建设最初基本都是为了方便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服务,并没有深入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而建设影视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才能获得长足的提升。

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随着横店影视城旅游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横店影视城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现有大型影视特技节目《暴雨山洪》,高科技影视项目《梦回秦汉》以及全球最大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等各类演艺节目一百多个。其中《梦幻太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用大型歌舞形式加以演绎,美轮美奂,壮丽恢弘。在世博会来临之际,横店影视城更是隆重推出了2010年的新版演绎,使游客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4.整合资源,加强协作。2004年8月,浙江各地最有知名度的34家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这是中国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协作体。其首批会员单位包括横店影视城、桐乡乌镇、楠溪江等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整合现有资源,在信息和资源上互通有无,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使协作体内所有成员互惠互利。同时,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横店基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利益与当地人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目前,横店已有村民群众演员一千多人,每月收入在800~10000元之间不等。在开发影视基地经济效益之时,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等重要因素。

此外,影视基地还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活动以扩大宣传效益。在2008年,横店影视城联合校内网重磅推出“第一届民间奥斯卡”dv大赛,最后评出金牛奖最牛影片、最牛编剧等奖项。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二百多支团队报名参赛,活动相关网页点击率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人次,极好地推动了横店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4

一、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背景

我国的影视基地在建设之初,往往与当地政府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一般选址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将影视剧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效益相辅相成。

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是国内最早的影视拍摄基地。上世纪80年代末,基地建造的第一个人造景观——“西游记艺术宫”对外开放后游客爆棚,此后央视高层因势利导,相继成功开发了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迅速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为中国规模大、游客多、效益好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而后,中山影视城、横店影视城等纷纷建立,在促进电影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然而,也有一些影视基地仓促上马、盲目投资,处于闲置和亏损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设格局在新形势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影视基地开始思考探讨未来的发展模式和上升空间。

二、横店影视城发展浅析

(一)浙江横店影视城简介

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地处浙中黄金旅游线上,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场景而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横店影视城在影视、旅游界颇具影响,并荣获多项“全国之最”,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诞生了《》《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木乃伊3》等七百多部优秀影视剧。

(二)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模式

1.建设高效产业链。建设产业链并非简单的要素汇聚,更不是影视城的盲目扩建,其关键在于各要素部门形成和谐、顺畅、高效的市场化运营。

横店影视城不仅仅提供拍摄场景这一单一功能,而是将产业链和盈利点从服务领域向内容领域拓展,通过突破产业链界限促进大电影产业集聚,影视基地的盈利能力也大大增强。横店影视基地于1996年由横店集团投建之初,是上世纪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这意味着它背后缺乏源源不断的剧组资源,市场化运营成了惟一出路。上世纪90年代横店影视基地经营惨淡,但随着影视制作的日渐市场化,在2000年横店集团宣布“免场租”后,众多影视制作企业纷纷涌入横店。1996到2005九年间,影视基地从每年只有三五个剧组到累计接待剧组近三百个,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影视制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结果。

2.发展复合化盈利模式。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影视拍摄盈利模式,开发出影视旅游的特点与功能,以影视主题公园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横店影视城共有主题公园,分别是秦王宫、屏岩洞府、梦幻谷、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大智禅寺、清明上河图、宁波凤凰山海港乐园。除了这些可以用于外景拍摄的主题公园,横店影视城还建起了横店集团展览馆等一批文化教育馆园及度假村等休闲娱乐场所。横店的旅游发展更加关注游客的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以高科技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方式,创造了新奇、富有吸引力的感官效果。

3.突出基地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影视基地的发展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基地内的景点建设最初基本都是为了方便影视剧拍摄的外景服务,并没有深入挖掘景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而建设影视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有效组成部分,才能获得长足的提升。

横店影视城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随着横店影视城旅游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旅游产品的不断升级开发,横店影视城已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现有大型影视特技节目《暴雨山洪》,高科技影视项目《梦回秦汉》以及全球最大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等各类演艺节目一百多个。其中《梦幻太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用大型歌舞形式加以演绎,美轮美奂,壮丽恢弘。在世博会来临之际,横店影视城更是隆重推出了2010年的新版演绎,使游客享受到了更加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4.整合资源,加强协作。2004年8月,浙江各地最有知名度的34家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浙江省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这是中国首个影视拍摄基地协作体。其首批会员单位包括横店影视城、桐乡乌镇、楠溪江等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整合现有资源,在信息和资源上互通有无,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使协作体内所有成员互惠互利。同时,影视基地大多处在城市边缘甚至农村地区,作为落户当地的文化产业项目,影视基地理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横店基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将基地利益与当地人民的整体利益密切相连。目前,横店已有村民群众演员一千多人,每月收入在800~10000元之间不等。在开发影视基地经济效益之时,不能忽视当地社会和人力资源等重要因素。

此外,影视基地还可以和其他机构合作活动以扩大宣传效益。在2008年,横店影视城联合校内网重磅推出“第一届民间奥斯卡”DV大赛,最后评出金牛奖最牛影片、最牛编剧等奖项。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二百多支团队报名参赛,活动相关网页点击率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人次,极好地推动了横店影视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5

中图分类号:J90-02文献标识码:A

一、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现代生长机遇

当创意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迅猛跃进的中国社会前行的重要观念时,对于逾百年历史的电影的认知有了更为积极的论定,国家更为重视电影文化的价值,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电影事业发展和强化电影产业跃升。电影不因电视更为大众性而自惭形秽,也不因为网络的无障碍盛行而担心失去影响力。相反,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越来越成为在市场上得意、在国家代表形象上高扬、在文化内涵表现上凸显魅力的文明标牌。电影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到来。电影成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形象代表,不仅因为好莱坞成功宣扬着美国文化的得计而得到了印证,还因为电影文化的确满足着文化软实力的诸多要素,包括:社会影响力、文化大众渗透性、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文化媒介公信力、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和最大影响文化产品,以及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

首先,电影的社会影响力自其诞生以来就基本确定,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更为显现。无论是西方世界对于电影影响社会的诸多事实,还是列宁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的论述――列宁在与卢那察尔斯基谈话中,明确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①,以及文化名人如鲁迅对于电影影响力的认知――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②这些都强调了电影所形象表现的社会影像和认知社会的价值,也都说明其社会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其要也就是文化性质支撑。其次,文化大众渗透性在电影中既是其本性――大众文化产品所决定,也是电影作为形象展示的艺术创作对于大众趣味的认同是第一要务,由此,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电影对于大众文化的认同、表现大众文化的受众要求也日渐明显。其三,电影作为观察社会变迁的透射对象,在不同时期,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传达意识形态和思想形态的对象,电影所折射的社会是从衣着、人们生活趣味、居住环境到工作任务、人际纠葛、社会阶级争斗情态等多重角度显现的。而政权和意识形态要求在影像中逼真地呈现出来。其四,文化媒介公信力使得电影在大众心目中依然具有文化符号的含义,对于电影逼真的影像奇观的惊讶并没有因为电视的盛行而减弱,反而因为3D影像的到来而格外增加。对于电影传媒的看重,不仅是大众,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倚重也同样明显。其五,传扬精神情感感召性的无形影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宽阔银幕上巨大影像的感染力对于世界各国的观众都有极大诱惑,其投射出的衣着穿戴、生活方式、探险奇遇、情感表现等等,都可能影响一代人。其六,电影作为传播接受的最小阻碍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都喜欢接受的无障碍优势,在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文化传播中,电影语言的共通性使之受众无需更多知识层次的限制而能接受。于是,第七,电影无疑也是具有最大影响的文化产品,在传播国家电影文化,与作为国家文化实质投射和社会体制构成折射等诸多因素的汇聚,电影对于异域的文化传播具有其他形态难以达到的效果。

上述阐释意在说明,把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来对待,就会在文化影响力上产生实际上的效应。中国电影曾经在以往许多时候造就了文化精品,中国电影经典无论是20世纪30-40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还是80年代第五代的民族影像美学创作,都作为文化符号为世界所重视,在文化传播上取得独特的影响力,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以文化为旗帜的中国电影无论在国际电影节还是文化评论界,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也得到高峰式的赞誉。文化软实力的价值体现应该是得到了实现。

二、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体现的现实图景

中国电影的文化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研究其文化软实力也不能忽略这些背景对于电影的影响作用。

首先是网络社会的电影发展。谈论电影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亿大关,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更是达到2.77亿之多。较2009年底增加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整体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也都进一步提高。网络下载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对于电影观看和感受的认知,对于电影创作的微妙影响不可忽视。但尽管网络越来越具有大众性喧嚣驰骋的场域,电影在21世纪依旧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虽然中国电影在中国GDP上所占份额不大,但是从今后的发展来说,或者以美国作为参照,或者以电影被世人所公认的这样一种文化领头羊的样式来说,电影都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在国家经济开始发达的时候,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会日益为国家所重视。但电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化背景上,马诺、伪娘刘著、小沈阳的走红,我们可以对当下的文化现状作出这样的判断:是一个没有英雄、草根崛起的时代;是一个淡化审美、娱乐盛行的时代;是一个艺术退位、庸碌弥漫的时代。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引导失常、专业推诿”的出现,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学术界和专家的公信力在百姓心中不断降低。一个更突出的事实是,《阿凡达》之前《无极》之类大片的盛行,体现了当下时代的另一个特质:技术理性盛行,艺术认知模糊。在此背景下,电影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减弱,却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含量,在传播中依旧充满着特殊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是社会经济因素下的电影发展。中国经济对电影的发展促发作用显而易见。近几年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都和经济发展的动因有相关关系。在经济背景上,2009年北京人均GDP已达68788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070美元,突破一万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目前北京属于中等富裕的城市;中国在2010年底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但人均GDP仍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属中低收入;以美元计价的中国人均GDP跨越速度惊人,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超过3000美元。有一个预测,按照当下经济发展的趋势,在2030年世界GDP的前四位为: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简言之,中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是当下社会背景最不能忽略的事实。而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个大背景。

由此,电影文化产业依存于文化产业的发展,2010-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的报告研究》显示:2009年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经济增长点的态势愈加明显,动漫产业、电影电视、演出市场、新闻出版等亮点频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数字印刷等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过750亿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二。而电影行业是其中的一个金矿。

在以上背景中,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黄金机遇期、大国梦怀想预测、技术追逐潮流和人文忧虑的阶段。在最近几年,电影的产值在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中央政府也相应地提出了要成为电影强国的口号,而中国电影大国抑或强国的提法是国家对于电影文化重视的体现。由于《阿凡达》的走红,创纪录造就了世界票房17亿美元、中国市场收益13亿以上人民币票房,在国内业界掀起了一个3D技术的追逐潮流,外在的技术追逐显得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来判断技术对文化产品的影响?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电影在整体概观上的确喜人:2010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值得骄傲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而但凡转折的时期都有无限的期待,2009年的确是中国电影的跃进年,产量达到456部的新高,位居全球第三位,票房已超62亿同比上扬42%。而在2010年一月份,一个月的票房就突破10亿,于是2010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显示出国家层面支持中国电影发展的态势。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票房总额超过48亿,“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预测,2010年全国影片产量有望达到500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全国新增银幕将突破1000块。”观察既往的电影发展,创作数量新高、市场反响猛增、观影热情高涨、主流走向市场(如《建国大业》)、大片占据主导、档期主宰江山(比如贺岁档与暑期档)、国家支持凸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等等都是明显的事实。

可以确定,中国电影的基本景观已经是:已经超常规发展跃动非常;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大众感兴趣的文化娱乐对象;已经具有产业确立的规模。

三、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实现条件

于是,我们的确遇到了如何增强本土电影大发展的判断和方向确认的关口,如何认知中国电影发展方略的基础。主观上期望中国电影成为强国梦幻的实现落脚地固然鼓舞人心,但正确判断却需要扎实的现实依据。

中国电影发展迅猛,但就综合指标而言,电影“强国”还有些差强人意。产业的步伐和正确的措施使得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在产量上位居全球第三,值得称赞。但就其强国电影指标而言还有:票房排名、人均观赏片量、影院与银幕数、创作质量与特色以及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就票房排名而言,以美元计算,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位列全球第十二位,难以成为大国。比较而言,当年印度电影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但票房总数却是我们的三倍,及至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名进入前十名。再拿世界电影票房来比较,2009年全球票房排名第一名的《阿凡达》票房,是中国全年票房的3倍,全球第四名的《变形金刚2》票房等于中国2009全年456部电影的票房总和。在人均观影量上,2008年美国人均观影4.46次,英国2.67次,日本1.3次,而中国人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在影院和银幕数上,在2009年全年主流市场新增影院626个,影院多达1680多座。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数已经超过5000,平均每天增长1.7块。与之同步发展的则是电影放映数字化的全面提升,在2009年新建的电影院中,数字影厅达500多个,约占新增影厅的80%。另一个事实是,中国人均银幕数极低,2008年,中国平均100万城镇人口享有6.75块银幕,而美国平均100万人享有131.56块银幕。横向比较,就2002年而论,美国拥有6050家影院,有35280块银幕,法国有2167家电影院,5280块银幕,印度有9000多家影院,是世界上最多影院的国家。截至2010年4月底,内地银幕数总计5105块,已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今年有望超过法国(5280块),成为世界第二。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则说:“从全国整体市场看,国内影院数量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按城市人口测算,我国约每13.5万人才有一块银幕,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电影市场的人均银幕数量。”③2010在年初《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1.3和2K数字电影放映的市场服务和技术监管系统要得到加强(美国3K的普及和向4K的迈进则警示我们要看到其中的差距)。

但借助《阿凡达》所激发的3D发展,中国电影业开始了新的3D建设热潮。2007年9月,中国引进第一部好莱坞3D电影即《地心历险记》,此时,国内只有83块3D银幕。2009年底,为了迎接《阿凡达》,在12月31日之前,国内3D银幕已有600多块,而当时全亚洲的3D银幕数才1000多块。截至到2009年底,全球3D银幕总数在7000多块左右,美国有2000多块,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中国现有970块,占全球七分之一。相比起来,中国的银幕总数还不足,大约只占美国(40000块)的1/8,全世界(1.4百万多块)的1/30。中国目前970多块3D银幕,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但它却占据了全亚洲(目前大约有1500块3D银幕)的2/3。据业内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的3D银幕总数将达到1300块左右,进一步逼近美国。

总之,如何实现电影强国梦的意义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建设的责任驱使,简单确立产业目标也许容易实现,而根源于国家文化意识的建设,才能既突进产业规模又从根本上建设精神文化高端,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目标。从某种意义上看,后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在电影大国梦的后面,显然不能忽略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我们需要确立的电影强国意识,还包括本土大国气度和大国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感召力。

四、中国电影软实力培育发展的必要举措:艺术内涵和产业建设双轨互进

中国电影遭遇的难题是产业发展的强悍动机和艺术内容薄弱环节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不能不进一步探讨关于电影艺术的质量问题。日本丰田汽车因为失去质量而出现全球大规模召回事件,而电影产业更有对质量的要求,何况电影还是文化产品,必须把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文化软实力包含了影响力、传播力、感召力等等,站在这一基点,显然不能只是谈论产业规模如何,而需要同时把握艺术创作的质量如何。

回到电影大国强国概念上,更需要明确这里的微妙区别:1、大国是数量,强国是质量,数量跃进自然需要努力也相对容易达到,但质量提高却不是简单的数据可以实现的。2、中国制造可以为大国,中国创造才谈得上强国,我们已经在仿效大片和娱乐制造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创作却委实不够,创造属于我们本土文化优长的电影文化既是给予强大的国家确立文化自信心,也是为世界电影增添色彩的必要。电影强国就应当是文化软实力强悍的强国,考量2009-2010年的电影总体而言,数量庞大似乎归入大国行列,但质量勉强,又难以具有强盛气度。中国电影的文化建设热度值得欣喜,但提高本土创作的艺术质量却成为凸显的难题。近年来创作中呈现的下述问题日渐明显:娱乐文化消减了艺术追求,技术炫耀淡漠了本土特色,媚俗大张旗鼓而人文内涵遭到淡漠。无需列举太多实例,只在《三枪拍案惊奇》中,我们就足以看到一个大导演如何在仿效国外类型却追随时尚娱乐潮上,如何获得了市场追捧却丧失了文化意义的标志。单纯以市场得宠为追求方向的电影文化不能算错,但一个没有文化意味的电影却绝对有误!

站在中国电影强国梦如何实现的基础上,自应当到了考虑关乎文化建设的本源问题,包括:1、中国电影本土特色如何坚持?2、对于现实关怀怎样得到体现?3、电影中的人文情感如何得到强化?4、电影的艺术精神怎样凸显?问题的提出意味着这些要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当下中国电影的缺憾,为了中国电影的强国梦真正实现,需要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思辨。在娱乐大潮的催促下,曾经具有本土鲜明特色而获得世界电影影响的重要导演,近年却难以抵挡屈就市场获取票房的诱惑,而制造出市场得利却普遍显露文化低能的问题,制造的作品缺乏意义自然谈不上创造。反观冯小刚导演,从《天下无贼》、《集结号》以及到最近上映的《唐山大地震》,都显出这位导演独特而令人称赞的艺术创作路径。双向反差实在说明:注重市场也不能失却意味;注意内容创造同样可以获得有回报的市场欢迎。而在文化的有益影响上,显然电影需要饱满内涵和票房支持的双向确认。我们应该看到,在大众文化盛行,大片获取市场的同时,艺术探索和创作作品的生存可能会成为问题,而多样生存才是强国电影的正常状态。中国电影需要改变被票房诱惑、被功利驱使、被市场左右而导致的创作单一趋向――这不利于长远的电影文化进步。

进一步说,电影强国的基础是对于人文文化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引导,而其创作体现应当是艺术文化把持和大众对于艺术感知的普及性,在汹汹来潮的娱乐浪潮中,不断跌落的艺术追求显然难以令人满意。强国电影的创造性将凸显为一个问题。面对《阿凡达》为标志的3D影像,我们不能既在技术上望洋兴叹又在创造性上也失去信心,可以肯定的是,技术可以借鉴乃至跃进,但创造性更需要自我寻找,而人文坚持却更不可淡漠。中国电影不应该媚俗,而应该尽量引导市场。艺术实践不应取巧,而应当积累和思考。从绝对意义上看,如果没有对于人类问题的思考、缺乏意味和情感的创造、不顾本土文化的优长、放弃对于艺术的坚持,商业也罢受众也好,都难能长久。其实就以高票房的《阿凡达》在奥斯卡的遭遇为例证还能说明更为深入的问题:在奥斯卡奖上谁笑到最后?几乎没有收回成本的《拆弹部队》横扫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导演等六项重要大奖;而《阿凡达》仅仅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以及最佳艺术指导等三项大奖。票房较低的《拆弹部队》打败了全球票房冠军《阿凡达》说明:1、技术自有天地,但人文还占上风。比起3D高技术所创造的瑰丽景象来,《拆弹部队》朴实严酷,更显露了人文情感的意味。2、关注切近远比关注辽远更有优势。《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尽管也包含人类的问题,但毕竟是远在天边的虚幻世界,而在《拆弹部队》的风沙弹雨中,却满是美国子弟兵的生死残酷生活,切近的世界和切近的人伦故事自然更符合美国人的情感律动。3、温情设计不抵残酷表现。在《阿凡达》中,主线包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牵扯,而潘多拉星球更多美丽景色以及人们和美的生活,相比起来,《拆弹部队》的严酷环境和残酷战斗,却反而具有真切的现实感受,在情感判断天平上自然超过了温情表现。

他方借鉴似乎提醒我们,从艺术表现上看,中国电影在许多时候还无颜抗衡二者:无论是幻梦的温厚蕴藉还是残酷的人生揭示。幻梦的温厚蕴藉在中国电影中逐渐失落,玩闹的娱乐不能给人美好的慰藉,对于现实问题的轻描淡写也失却了电影表现的思想深度。而中国电影不可能像美国电影那样可以随意嘲弄政治、调侃总统,我们需要端正的电影表现,需要树立理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电影更多充满苦情,而如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悲喜剧风格的完善艺术却表现稀少。关键还在于观念形态上。就此而言,《阿凡达》其实可以正向启示我们的地方在于:构想力和现实感知。《阿凡达》充满了对地球的忧虑,对人类贪婪本性的表现。尽管表现的是遥远的潘多拉星球,但其实这些表现依旧是我们身边的邪恶争夺、利益巧取、对于生命的蔑视以及对于情感的期待等。其借助了一个叫“阿凡达”的寓意来伸展对人类境遇的深刻关切。这与那些国产无聊的小品电影、娱乐无极限电影等,有何等大之差别?《阿凡达》构想在于将一个神性的哲学思考变成了我们可以触及的远端臆想,而超越了现实却依然是可以想象可以感知的世界。这一点和蝇营狗苟的娱乐电影有天壤之别。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如果不能实现如何有想象力,但至少不要丢弃现实感,不能丢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这一本土电影兴盛期的成功经验。看看《阿凡达》其实就能联想到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侵小国的批判,乃至于有人会看到一种强权对于弱小的本土性强制拆迁问题。

建立电影强国、增强软实力不能没有借鉴比照,以近几年在内地获得观众拥戴的外国电影为参照,我们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比如说看了《变形金刚2》觉得匪夷所思,知道技术绝非目前我们所长;看了《功夫熊猫》知道技术后面还有我们忽略的宝贵遗产的观念把握;看了《2012》知道除了大制作外其实还在于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技术表现;看了《阿凡达》才知道一切“技术”的后端都是对于人的精神情感无限感怀的突破。与此比照,中国的导演应该突破狭隘的境界而真正强化市场意识和文化优势缺一不可的认识。与美国电影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技术差距,更有在艺术追求和人文视野上的差别。有强烈的艺术追求才有技术的推动,正如卡梅隆要用自己研制的摄像技术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我们的导演能不能超越市场功利潜心创作自己艺术理想的作品进而确立文化影响力?《阿凡达》的出现标志着电影进入了3D电影时代,我们无需效仿技术,因为观看普通电影并不意味着就是味同嚼蜡。关键是创作出电影艺术作品没有对人类问题的思考,习惯于缺乏意味和情感的创作,哪怕是8D的技术水平也枉然。

这就是强调要超越技术主义实现人文愿景,而实现大众喜欢。看看票房数据展示:2010年统计,仅仅在2010年的贺岁档,中国电影就已狂收30亿,但《阿凡达》和《2012》就占了20亿。从2010年上半年票房的百分比来看,上半年进口片票房为26亿元,占了59%,国产片票房为18亿元,占了41%。除了《叶问2》、《越光宝盒》之外,再没有任何一部国产片拿过上半年周票房冠军。实际上,我们本土创作的基础还需要夯实。据报道,由于按照世贸组织的裁决,2011年初,我们将要更大规模地放开电影、音像业的大门,好莱坞电影的强势进入势不可挡,中国电影艺术的本土创作应该有更为出色的作品来增强自身的市场影响力。

但如拿破仑所说: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世界将会震荡。这也许预示了中国强大的威力。中国电影一旦强盛,也将影响文化传播,而这是建立在艺术内涵的丰满上的。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2010年代到来的时候,中国电影必须做到:本土特色寻求;现实关怀加强;人文情感鼓励;艺术精神提升。当我们走出影院,一切感官的刺激离开,难以遗忘的依然是那些美好的情感和人物,艺术文化给予人们的不是惊讶而是情感魅力。正如哲人所说:“我们活着只是为了发现美,其它一切都是为了等待。”中国电影文化的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但肯定会是美好灿烂,正如总理吟咏的诗歌《仰望星空》所描绘的,关键是需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是什么,是站在大地上追逐梦想和真理――这也是人们期待中国电影发展所给予的魅力。(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常青《列宁和电影――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电影评介》,1984年第1期。

② 《享受与幸福》,转引自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 刘阳《高速发展中的冷思考:上半年中国电影业的透视》,《人民日报》,2010年7月9日。

The Background, Mo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 Achievement in Culture Soft Power

ZHOU Xing

篇6

一、新时期电力市场中的电力营销工作存在问题

有效的电力营销不仅是电力企业获利的必要保证,还是我国的电力市场健康运行以及人们的用电利益全面满足的必然要求,全力解决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当前的电力营销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农网升级改造矛盾突出。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例如,农村电网建设规划早、实施晚的时间差问题,导致改后无负荷、改后新增卡口、改后低电压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庞大的农村市场难以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2.低压集抄建设过程中问题难以化解。低压集抄工程是促进职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但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例如,集抄厂家多而杂问题,集抄表计稳定性问题,集抄表计的日常维护问题,集抄改造的实施进程问题等等,都给终端市场带来难以化解的矛盾和问题,导致改造整体质量和效益不高。

3.资金风险日趋加剧,尽管目前电网企业出台了多种化解电费风险的措施,但不能有效遏制电费风险。例如,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直接给企业的电费回收带来风险、老客户的电费风险控制手段不力、大量低压居民欠费现象开始抬头、社会治安环境给企业在电费上划环节带来风险等等。导致从事收费等环节的人员的压力加大,如履薄冰。

4.服务风险加剧显著,电力行业作为垄断行业,备受政府、社会、民众乃至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各界对电力的需要、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企业能够真正理解服务内涵的并不多,计划经济、垄断经营的阴影挥之不去,服务是营销部门的责任根深蒂固,电网企业各个岗位的一些不规范工作行为更给服务工作增添不少的压力,导致系统内的服务事件不断发生。

5.电力营销管理缺乏。一是,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先进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其电力营销工作难以真正地发挥成效。二是,某些电力企业依旧没能做到对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重视,使得电力营销工作缺乏必要的人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从而阻碍了电力营销的有效开展。三是,电力企业当前的电力营销工作信息化起步较晚,用户信息平台未能充分利用,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地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来进行营销工作。

二、新时期电力营销工作的创新策略

1.加快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步伐,从体制、机制上发挥“三集五大”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贯通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大集团的优势,进一步深化管理效益、经营效益,促使安全生产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实现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

2.建立电力营销的市场需求导向体系。加强对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做好市场变化的跟踪分析,开发并形成目标市场分析软件系统。努力开辟新的供电领域,积极引导广大用户对电力的消费,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寻找电力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

3.把优质服务当时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来抓,首先要转变全体人员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靠大家、服务促发展的意识,提升服务技能、 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国家电网的品牌效应,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在做好全方位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客户改变传统的用能观念,使用高效洁净的电能,提高生活水准和品质。

4.充分借助第二次农村电网改造的机遇,分析农村市场的运行曲线,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做到市场在那,投资在那。同时,注重改造的实效性、高质性,避免资金的浪费、资金的流失。通过改造消除农村的各类卡口,使农村电网改造具备现实意义,努力扩充农村这个广大的电力市场,

5.专变营销传统模式,提高营销在线监控和营销信息自动采集水平,实现营销信息资源共享。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营销业务数据的全市、全省集中,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分析处理更加便捷,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节约了信息处理人力和物力成本,确保数据分析处理的集中和准确性。

篇7

中图分类号: TM73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力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电力技术已经作为一种产品被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而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急于完善自身,忽略了电力应用问题,导致电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此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速增长,而对电网发展的关注度却不够,这也是近几年造成电力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

一、电力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性

电力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于电力行业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元件、电子信息技术等来完成对电力系统及设备的控制。研究电力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利用电力资源以及提升电力行业服务的质量。尽管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还很短暂但它的发展速度却是十分的迅速,当前已经拥有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电力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产生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增强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此外,它还可以不断促进完善系统和系统的功能,从而使电力行业朝着更加低能耗、高效率的发展方向前进;调整产业结构。电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电力行业加入到了新兴产业的行列中来。加快机电一体化进程还可以促使电力行业积极的引入电子技术,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

2电力系统中应用到的主要电力技术,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中的电缆是铺设在地下的,毫无疑问这增大了排查故障的难度。通过利用太赫兹波可以顺利的穿过泥土、塑料、石灰板等难以清除和移动的物质进而观察到地下器件、电缆的完好状况。太赫兹探测器具有十分发达的敏感性,它甚至可以探测到各个微小元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应用太赫兹探测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检测效果的准确性。至于偷电行为给电力企业带来的严重的困扰,传统的技术和方法不仅存在查处的效率低而且花费的时间成本又比较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太赫兹检测技术可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够检测到较广范围内的偷电情况,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减少发生偷电行为的概率。

二、输电环节电力技术的应用

1直流输电技术

1970 年世界上第一项晶闸管换流器的出现,标志着电力技术成功的应用于直流输电,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里程碑,从此世界上新建的直流工程都是采用晶闸管换流器,对于远距离输电、不同频率的系统的联网及海底电缆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输电容量大、稳定性好、控制灵活等的特点,在这之后又问世了了具有可操作的电力输送控制器,为电流的转换过程中减少了交直转换变压器的使用,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为电厂的电能生产减少了生产成本。HDVC Light 和 HDVC 技术。上述两者分别是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的简称,这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可靠性高、容量大、便于调节、灵活性强等。在通过海底电缆或者远距离进行输电时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避免停运或者闪烁状况的出现。

2柔流输电技术

20 世纪 90 年代,柔流输电技术概念的出现,可以灵活控制交流输电功率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基于现代控制技术电力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相位实施灵活快速调节的输电技术,具有输出无功的大小,控制方便、成本少,设备结构简单的特点,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的重要位置的控制以及对输电过程电力参数的控制,以此来对输电过程的电能功率的合理分配,极大的降低了输电成本的和电能消耗的降低,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FACTS 技术,这是柔流输电技术的简称,在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提出,是目前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先进技术对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实现了良好结合,能够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相位、功率等各项参数或指标,有效的改善了电能的输送状况,降低了电能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情况,增强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配电环节电力技术的应用

将电力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有效改善电能的配送质量以及增强供电的可靠性,确保各个电能用户都可以便捷、顺利、公平、安全用电,这就要求解决在配电过程中精确的控制功率、电压、谐波等参数,防止发生波动或干扰情况。在这一环节当中应用到的技术主要是用户电力技术,它的应用技术原理和上面的柔流电输电技术大致相同,它的技术能够扩展系统的配电能力,并且在配电质量以及可靠性上都有具备良好性能。除此之外,这种技术在生产应用以及开发成本上的门槛都比较低,因而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发电环节电力技术的应用

1水力发电的功率由水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机的变速恒频励磁水头压力和流量决定着,机组的最佳旋转速度随着水头的幅度变化而变化的,风速的三次方和风力发电的有效功率成正比,风车捕捉最大的风能与风速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最大的有效功率,可在机组变化的运行中,通过安装变速恒频励磁,调整转子励磁电流的频率, 使其与转子转速叠加后保持定子频率即输出频率不变。

2大型发电机的静止励磁控制,静止励磁采用晶闸管整流自并励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造价相对较低的优点,在世界的各大电力系统被广泛采用。采用静止励磁控制省去了励磁机这个环节,具有特有的快速调节,给先进的控制规律提供了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3在发电厂风机的变频速调,发电厂的厂用电率平均为 8%,风机水泵耗电量约占火电设备总耗电量的 65%,且耗量大、运行效率低。为了节能,使用低压或高压变频器,实施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从而可以减少电量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五、电力设备的管理使用需要规范

电网运行的经济负担会因为设备兼容性的问题加重,所以电力设备的使用从国家层面来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性约束对电力设备的使用,避免自行采购电网设备的事情发生;对于电力设备生产商应规范其产品参数及规格,同时从国家、电力以及生厂商进项管理,由上到下形成规范体系,避免设备间不兼容事情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除了电力技术的大力应用,员工的安全也是企业正常生产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增加对电网生产设备的投人,积极地创新管理方式,跟上社会发展步伐。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对两方面进行着重发展,一个是硬件方面,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老化的设备应及时地更换;另一个是软件方面,员工是生产的主体,企业应该积极地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保证电力企业生产更加的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living power continues to grow, people for the supply of power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is situation the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task,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cheduling; system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电力系统远动

电力系统远动就是在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对电力系统实施的实时远方监视与控制。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远动通道。狭义远动系统只包括两端远动设备和远动通道;而广义的远动系统包括控制站的人机设备和被控站的过程设备在内。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控功能由各级调度共同承担,而自动发电控制与经济调度则由大区网调或省调负责,网调和省调还应具有安全分析和校正控制等功能。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功能

(一)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

通过电力系统监视与控制为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安全分析等高层次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其中监视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向调度员反映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而控制主要是指通过人机联系设备执行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的开环控制。

(二)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主要内容是利用实时数据对电力系统发生一条线路、或一台发电机、变压器跳闸的假想事故进行在线模拟计算,以便随时发现每一种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设备过负荷、以及频率和电压超出允许范围等不安全情况,是一系列以单一设备故障为目标而进行的在线潮流计算。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电能质量和备用容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的约束条件和考虑网络损失的影响,以最低的发电(运行)成本或燃料费用,达到机组间发电负荷经济分配且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一种调度方法。在调度过程中按照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约束条件,在给定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系统频率质量的条件下,以全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为原则,将系统的有功负荷分配到各可控的发电机组。经济调度一般只按静态优化来考虑,不计算其动态过程。

三、电力调度组网原则

(1)高可靠性

电力调度通信网络是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而网络的可靠性又是电力调度通信组网的首要条件。调度交换系统除了要做到调度交换设备主控单元冗余、重要单板主备互助工作等常见的单板级可靠性保证,也应该能够通过软件系统设计,实现交换设备之间的网络级可靠性保证,还应该支持故障的快速自动检测和定位。特别是当软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应有自动纠错和恢复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公网交换设备上有着大量成功应用、一些省电力公司也已经成功实践的分层组网方式,有着增强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业务发放方便、设备维护管理集中统一等优点,完全可以应用到电力调度交换网络的建设和改造中来。

特别是,考虑到调度通信对可靠性的特殊需求,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传输资源使用效率,调度交换设备在选路时应该能够自动监测各个子路由的接续情况,将拥塞子路由的优先级进行调整,并支持自动迂回路由选择(AAR,Automatic Alternative Routing)和自动再选路由(ARR,Automatic Rerouting)方式的子路由调整方式。

(2)灵活的组网方式

出于对现网设备的在网时间、组网能力以及保护电力通信设备投资的综合考虑,新建调度交换设备需要提供丰富的中继侧和用户侧信令,在实现与现网设备互通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统一组网的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提供模拟用户线接口(Z接口)、数字用户线接口(U接口)、模拟中继、数字中继,支持7号、中国一号、PRA、DSS1、R2、Q-SIG、V5以及E&M信令。考虑到不同层级调度用户容量的不同,调度交换设备应该能够支持灵活的调度容量选择和提供丰富的模块化组合;同时,由于电力调度用户、调度台很多时候有地域分散、接入量少的特点,调度交换系统还应该支持通过不同传输方式与远端用户模块、远端交换模块互联,提供更加灵活、高效、快速的建网及用户接入能力。

(3)完备的业务功能

客观地说,电力调度通信对新业务需求的速度和频率都不如公网用户快速和频繁,但这并不是说电力调度通信的业务功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电力调度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进一步优化,调度业务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调度交换系统除了能提供调度台基本的呼叫、应答、转接、强插、强拆、广播、会议、录音等业务外,还应该能实现调度用户一键到位、分群、点名、轮询、临时会议、紧急呼叫、闭铃、调度台主副手柄键权切换等功能。而且这些业务的操作界面应该简单友好,以提高调度员操作的准确性,减少操作失误。

虽然目前的电力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是分开建设的,但很多在公网上广泛使用的增值业务也可以逐渐应用到调度交换网中,比如同振、彩铃、Centrex业务、热线、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等,这些业务在提高调度业务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为用户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业务体验。

四、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调度技术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该技术应该能够及时并准确地采集、检测和处理电,网中各元件、局部或整个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

(二)能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各元件的技术、经济等指标要求,为调度人员做出准确的调节和控制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能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并提供优质的供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尤其是能避免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停电等连锁性事故发生。

五、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调动自动化技术应朝着模块化、面向对象、开放化、只能化合可视化等方面发展。

(一)模块化与分布式。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思想就是模块化和分布式。组件技术是一种标准实施的基础,能够实现真正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基于平台层解决数据交换的异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

(二)面向对象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先进且能很好地遵循ClM的技术,但它的实现有一定的难度。

(三)电力系统调度综合自动化。全面建立调度数据库系统,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避免电力系统崩溃或大面积停电事故,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并完善电气事故处理体系,使事故停电时间降到最短,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影响。

(四)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建立无人值班综合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安全性分析、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及远程调控等,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报警,以便调度人员及时处理事故,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实现无人值守调度管理方式,减少值守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篇9

中图分类号:TH132.43 文献标识码:A

理想的公用电网所提供的电压应该是单一而固定的频率以及规定的电压幅值。但是实际的波形总有不同程度的畸变,这就是谐波所致。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出现,对公用电网是一种污染,它使用电设备所处的环境恶化,用电网的谐波污染日趋严重,由谐波引起的各种故障和事故也不断发生,谐波危害的严重性才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下面就谐波在电力企业计量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一、谐波释义

1、释义。谐波(harmonic wavelength),一词起源于声学,上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由于使用静止汞弧变流器而造成了电压、电流波形的畸变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45年J.C.Read开始对谐波进行研究。谐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由于正弦电压加压于非线性负载,基波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主要非线性负载有UPS、开关电源、整流器、变频器、逆变器等。从广义上讲,由于交流电网有效分量为工频单一频率,因此任何与工频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之为谐波,目前有“分数谐波”、“间谐波”、“次谐波”等等说法。

2、谐波的危害。70年代以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工业、交通及家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谐波所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谐波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发生故障或烧毁。谐波可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使谐波含量放大,造成电容器等设备烧毁。谐波还会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出现混乱。对于电力系统外部,谐波对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会产生严重干扰。

3、 谐波的测量。要研究谐波就要对进行测量,这是控制谐波的基础。一是通过对谐波的测量能够对电力网络中的谐波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控制,对其含量和方向进行掌握,以此分析谐波的流向;二是对谐波进行计量正反电量、各次谐波含量、电压电流幅值、相位等主要参数能够为电力网络的谐波控制和治理提供依据。因为谐波本身具有非线性、随机性、不稳定、成因复杂等特性,对谐波的测量很难达到准确无误。三是电力谐波的测量方式有:模拟带通或者带阻滤波器测量、傅里叶变换测量、瞬时无功测量、神经网络测量、小波法测量等。这些方法都有其有点和缺陷,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傅里叶变换频域分析测量法。

二、谐波电力计量的应用

电力谐波就是电能中包含的谐波成分,分为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如果谐波成分是电流,就叫谐波电流。如果谐波成分是电压,就叫谐波电压。谐波电流是导致变压器过热、电缆过热、跳闸、无功补偿装置烧毁的主要原因。谐波电压是电子设备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在处理电子设备受干扰的问题是,更加关注电子设备接入电网的位置的谐波电压畸变率。一般要求电压畸变率小于5%。那么在谐波存在的情况下,谐波作用下的电能计量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一是能够促进电表功率反应性能的提高,实际上就是让电表尽量的反应出实际的功率,即基波和谐波所形成的综合功率,就是一种全能量的计量方式;二是对谐波进行过滤和忽视,即增加电表的抗干扰能力,只对基波进行功率测量,也就是一种纯基波的计量方式;三是利用电表对基波和谐波的功率进行分辨和区别计量,此种方式也可以看做是谐波电能计量的方式。此种方式随着技术手段和计费标准的改进将成为电能计量的一个趋势。

三、谐波计量的发展趋势

1、有效谐波计量。在我国的电力计量中使用的是全能量的计量,这种计量方式中当基波电流稳定的时候,计量较为准确可靠,但是系统中一旦出现谐波干扰,且超过了计量设备允许的范围时,全能量的计量表就会失去作用,误差增加。因此,将谐波和基波隔离开,并实现分别计量将成为未来电力计量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在研制中建立简化的电力系统,将谐波影响下德尔计量误差进行模型化的处理,并以此确定基波线性模型和谐波作用下的非线性模型,这样就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以此对谐波作用下的有效电流值进行计量,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有效谐波计量的目标。

2、谐波电表的发展。目前针对谐波的干扰,技术人员已经研制出了谐波电表,专门对谐波用户进行计量。但是因为谐波电量的收费标准没有形成,所以此种谐波电表的应用还需要时间。但是此种谐波电表在试验中却现实了突出的优点。谐波电表完全可以消除感应式电表中因为机械运转、器件失灵、倾斜度增加等造成的计量失真。此种全电子是电能表的研发,是在原有单片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大容量芯片,汉字点阵字库、A/D结合DSP结合CPU的形式,不断完善独立计算和计量的专用芯片,从而拓展了大量程、宽量限的电表,由此实现了对谐波和基波的进行分别测量而区别计量的能力,这样电表就具备了计量基波有功电能、基波无功电能、实际消耗电能、总电能等。全新的改进电子式电表具有更加宽的频率响应,误差频率特性曲线将更加的平直,所以在谐波存在的情况下,新型的电子电表的误差即将远远小于感应式电子电表,并可以实现基波和谐波分别计量的目的。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面,电力谐波的产生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的存在也给电力计量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因此研制精确而灵敏的谐波计量电表就成为了电力企业计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篇10

中图分类号:TN312+.8 文献标识码:B

The Outstanding Potential of OLED Displays for TV Applications

Tetsuo Urabe

(Sony Corp., Japan)

Abstract: Despite all the buzz surrounding Sony's launch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OLED TV in December 2007, the company is not resting on its laurel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company'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large-sized AMOLED TVs.

Keyword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 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 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以其突出的优势,被认为将成为下一代主流平板显示器(其在面光源照明方面同样具有发展潜力)。由于OLED的全固态特性,也使其在更广泛的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1988年,OLED创始人C. Tang在柯达公司(Kodak)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之后的10~15年间,OLED的研发产生了第一次变革。在此期间,研究者们就已经认识到了OLED作为显示器的巨大潜力,然而,无源驱动方式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近10年间,OLED的第二次产业化进程中,研究重心集中到了有源驱动开发。期间成果累累,包括TFT像素电路设计、新型器件结构和发光材料等。索尼公司推出的“Super Top Emission”显示器,在色彩表现和效能方面都相当出色,这两点正是衡量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此,出光兴产(Idemitsu)和索尼公司联合开发出了长寿命和高效能的OLED发光材料,通过使用磷光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能量损耗。

本文主要讲述了OLED显示器在图像质量方面的优势,此点将是OLED发展成为主流电视显示器的必备因素。

1极致的图像质量

OLED显示器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可以对像素亮度进行动态控制,图1所示为信号级、视窗尺寸与显示亮度的对应关系图。LCD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等于背光亮度,这就意味着LCD很难精确地显示出一个包含极亮区域的图像,这也是衡量图像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较高的峰值亮度可以提升视觉效果。OLED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例如,夜晚的焰火背景或者玻璃上日光的强烈反射,这些都可以通过OLED更加逼真地反映出来。

较高的对比度是OLED的另外一个优势。LCD等效于开关模型,通过控制背光光线的出射来显示相应图像,由此很难避免漏光现象的发生。即使极小量的漏光也会造成一些图像对比度的下降,例如,阴天背景下的森林画面,图像信号级很低,由于蓝色和红色像素少量的漏光,森林深绿色的颜色降解了。然而,同样的画面在OLED显示器上的显示会有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力,每个像素的关闭状态是完全黑色的,即关闭状态相当于无光子发射,这意味着没有漏光现象。图2所示为OLED和LCD在色域方面的对比图,宽色域下的画面质量对于电视图像显示是极为必要的。与CRT显示器相似,OLED是主动发光型显示器,它的输出光易于控制,高对比度增加了更广的观测角度。

电视图像的另一个主要指标是动态画质,它可以通过动态响应时间来衡量。作为有源显示器,OLED的响应时间被驱动电路所限制。最近,LCD通过采用高频电路(120Hz)驱动的方式克服了这个难题,此方法也适用于OLED。此外,OLED的像素电路可以被设计成在单帧中的任何时间内关闭,尽管这会使画面亮度有所降低,但却有效减弱了动态模糊现象。

2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制程

2007年12月,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OLED电视――XEL-1(如图3所示)。11in屏幕的XEL-1将OLED的技术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索尼公司信奉的OLED电视的潜力被普遍公认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OLED电视的尺寸能够做到多大?

XEL-1是通过在低温多晶硅(LTPS)TFT基板上进行小分子真空蒸镀而制成的,然而,这种技术不能被大尺寸的玻璃基板所采用,因此,研发人员们不得不开发新型的OLED和TFT制程技术。

目前,大尺寸全彩OLED的制程方法主要有三种:(1)分别制成RGB三原色的发光像素;(2)白光底色覆盖彩色滤光片;(3)蓝光底色加色彩转换。对于哪种方法能够最好的用于大尺寸OLED制程,研究者们众说纷纭。

在业界激烈讨论的同时,索尼公司决定率先推进OLED电视量产化进程,其根本出发点主要为以下两点因素:首先是低成本,这包括生产设备和原料等的成本控制,此点可以通过工艺优化来改进;第二点因素是高性能,包括使设备和制程工艺达到最高产出量和最低不良率,此点可以使成本降低。高清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已经占据主要市场,因此,新一代电视要想打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比现有平板电视更高品质的图像质量,这促使索尼公司向更优质的画面显示方向拓展。

白光底色覆盖彩色滤光片的实现方式拥有最简单的结构,因此生产成本最低。这种方法不需要分色蒸镀,因此不需要金属掩模板。然而,能量损耗是一个主要问题――OLED所发出的2/3以上的光能被彩色滤光片吸收了,而且这种器件结构会引起色域和亮度的交替串扰。增加白光像素是一种弥补RGB彩色滤光片造成的能量损耗的有效方式,但为提升对比度,偏光片和1/4波片的使用又将导致近50%的能量损耗。

蓝光底色附加色彩转换的方式在效能方面较突出。由于在色彩转换时基本上没有传输损耗,也就是说转换效率是100%。基于这种优势,拥有高转换率和低散射特性的发光材料将是日后的研发重点。

由上所述,可得出结论:分别制成RGB三原色发光像素的制程方法成为了首选,并且可以得到优越的图像质量,例如,XEL-1超过100% NTSC的色域和1,000,000:1的超高对比度。为此,下一个将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不使用金属掩模板的条件下,分别制成RGB发光层,且能够适用于大基板(如LCD 6代线或7代线的基板尺寸)。目前,在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中,有一种方法被普遍认同――利用聚合物小分子材料。此方法广受好评,在期望它能够变为现实的同时,更加至关重要的是延长纯蓝光的发光寿命,但目前暂无好的解决方法。

索尼公司利用了原有设备和真空蒸镀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可以舍弃金属掩模板工艺,如图4所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激光镀膜方法,称为激光诱导升华(laser induced pattern-wise sublimation,LIPS),此方法中只有发光层需要采用LIPS工艺,其它膜层(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等)仍可以使用原有设备进行蒸镀。

3大尺寸OLED显示器的TFT基板

目前,非晶硅TFT基板被广泛用于LCD制作,并且工艺技术趋于成熟。将非晶硅TFT用作OLED显示器的基板也是非常合适的,但问题是,TFT电压偏压将导致阈值电压偏移。研究者们正在设法通过改进电路来解决阈值电压偏移问题,但是尚未取得成效。于是,一种新型阈值电压微偏移的TFT发展起来――低温多晶硅,已普遍用于OLED显示器基板,它拥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较小的阈值电压偏移,但高电子迁移率对于OLED显示器并不需要。因此,另一种好的选择是微晶硅TFT,它拥有相当小的阈值电压偏移和1~10cm2/V-sec的电子迁移率。通过何种方法可以最合适地获得微晶硅TFT?很显然淀积法在生产成本方面占有优势,但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经过实践,索尼公司探索出一种通过高能激光二极管进行加温熟炼的工艺方法,命名为激光二极管加温熟炼法(diode laser thermal anneal,dLTA)。它的优势之一是激光输出量稳定且可控,与用于LTPS工艺的eximer激光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测量性,熟炼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而且基板尺寸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通过增加激光头数量来提高反应时间。使用这种技术,能够获得2~3cm2/V-sec的电子迁移率,以及2V左右的阈值电压偏移(100,000小时后,Ids=10μA,50°C)。由此,微晶硅TFT非常适用于有源OLED显示器基板。

4结论:一种新技术典范

为了验证这种新技术的可行性,索尼公司开发出一款27in的高分辨率(1,920×1,080 RGB)OLED显示器样品(如图6所示),这种基于微晶硅TFT和LIPS技术研制出的OLED显示的图像与XEL-1同样清晰,由此坚定了研究者们将这项技术用于实际生产的信心。这款27in样品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在不牺牲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尺寸OLED电视完全可以实现。必须承认的是,除了以上的方法,还会有更多的优化方法可以实现高清OLED显示,这些挑战必将提高OLED电视的技术水平,激励OLED产业的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68-01

一、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对电力企业发展要求的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方式的逐渐转变,高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得到重视,高科技、创新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代替高耗能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电力行业的发展势必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电力营销”便成为此经济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把营销的概念引进电力市场以实现电力行业的利益最大化。

电力营销的含义可以概括为电力企业在适应竞争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满足用电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将市场营销的概念引进电力企业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从而达到既为电力客户提供满意的电力产品及产品消费服务有实现市场的开拓、客户的开发、企业的盈利最大化,又得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增加企业综合行业竞争实力。其精髓是在节约电力资源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开发电力的使用价值,从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其中重点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客户占领市场并且提高电力的销售量。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市场向社会主义自由竞争市场的逐渐转变动摇了电力行业的垄断盈利方式,使得电力市场不再是垄断经营,这就对电力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体现在电力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市场的扩大客户的开发、企业市场化的建设及盈利最大化能力的培养等。给电力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改革不断深化。电力市场中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也越来越明显。电力企业的主要市场仍然在第二产业,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内陆渐渐存在差距,产业发展的程度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用电量差距过大。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转变为电力资源的分配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使电力企业的营销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然而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市场垄断性质之下的电力行业经营体制不能与新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企业营销、经营方面面临着考验。

(一)营销概念与电力企业经营不能完全契合

不论是电力企业还是员工对于企业经营盈利都没有有一个对于自身情况的准确定位,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模式下会给电力企业及员工不同程度的优越感,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电力市场将有供大于求逐渐向供不应求转变,所以电力企业只是保证基本的供电安全与电力资源即将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既要保证技术上的创新也要保证思想上的创新。如果企业仍然不积极的把电力营销的概念引进企业的经营中去将会面临市场的淘汰。

(二)电力营销体制的建设不完善

电力企业中的营销部门建设不完善,营销人员的比例与素质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对于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技术、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导致企业无法有一支专业的营销团队对于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准确的掌握,对需求市场也无法进行准确地估测。营销体制的不完善将成为企业盈利的最大牵绊。

(三)电力企业营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如今的电力企业从业人员论是技术能力、思想创新还是心理状态都不能与当今电力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可以的发展为电力企业带来的新的技术和设备,但是电力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偏大,接受能力不高且没有积极的进取心。因为电力行业的工资制度不够平等,从业人员在某方面对于企业无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为企业带来的贡献有限。

三、电力营销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创新经营思想,完善营销理念

电力企业要从垄断经营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明确自己未来在市场中的经营方式,企业要在市场中主动出击,将服务客户转化为企业经营的核心,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心理调节更新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与模式,在经营过程中融合营销技巧:市场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和整理客户市场的相关信息,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见解。让营销人员了解客观的营销环境。市场细分,要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体,了解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于电力产品的不同需求。完善营销服务理念,电力产品的经销质量取决去电力资源的供给服务质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服务。是客户满意也就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营销。

(二)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

企业应在营销体系的建设上投入人力物力,做好技术设备的及时更新,是本企业的营销团队能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及潜在市场和客户。把握了最新的市场动向和客户资源,才能有建立客户资源档案的基础,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通过目前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高新技术可以实现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在营销体系系统化的支持下可以实现通过对于售电、用电、客户分布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

(三)增加对电力营销从业人员的培训

通过及时对营销从业人员的培训,更新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营销技巧。使营销人员可以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通过科学的营销学来提高电力企业的销售量。使电力企业的经营利益化。

四、总结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下,电力企业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明确营销是企业经营利益化的必经之路,只有重视完善电力营销才能使电力企业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篇1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62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科学的电力营销活动的开展,是保障供电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关键。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围绕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优质的供电服务。在开拓电力营销市场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要端正态度和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1 新能源发展下的电力营销活动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巨大、能源紧缺一直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对供电企业来说,电能供不应求也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力能源的紧缺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但是其营销工作的开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电力企业内部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对营销活动的认知存在一些不足,营销活动依然采取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整个营销活动的开展相对被动,很多市场拓展的规划设计不够深入和科学。电力企业内部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很多业务流程过于繁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诸多因素都对电力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营销队伍的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也有待提高。

2 新能源发展下的电力营销市场开拓思路

2.1 转变思想

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是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用电服务的过程,其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在开展各项营销活动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要革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构建市场化的营销思想理念。营销过程要实实在在地关注广大用电客户的具体需求,围绕客户构建各项营销活动体系。企业要平衡好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满足广大客户需求之间的度。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下,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外部竞争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已成为营销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电力企业要结合外界形势不断调整和改革内部营销部门,积极创新营销管理制度,以更加规范、完善、统一的手段来推进营销活动有序开展。

2.2 创新营销模式

新能源形势下,电力企业在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全面创新自身营销模式。企业要高度重视电力营销业务的核心作用,为电力市场的开拓提供有效保障。电力营销活动的开展,要在结合整体电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新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具有多层次、科学性的优质营销体系。营销模式的创新改变过程中,也要深入研究市场情况,引入市场化商业运作理念。能源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新能源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自身的营销体系,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营销活动的自主性和市场性,突出市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另外,在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现有的价格体系,提高价格制订的灵活性,促进用电需求的良性成长。

2.3 提高宣传推广水平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体。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推广中,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电能本身属于一种清洁能源,符合当前国家的能源环保要求。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雾霾问题,已对城市发展建设造成很大影响,成为当前我国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之一。电力企业要做好电能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电能的高效性和环保性,找准市场切入点,以优质的环保效用来开拓市场。

2.4 提高技术水平

在我国电网建设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电网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很多跨省、跨区的电力输送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但在实际电力供应的过程中,需求端、输电线路等多方面的问题,会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电力企业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及时更新和替换较为陈旧的电力设备,提高供电稳定率,减少整体能耗,保障供电的整体质量。提高供电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供电故障的发生,减少电力生产供应成本,这对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电力企业也要在现有的调度系统基础上,不断调整与优化,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提高对电网流量和流向的分配效率,进一步提高对供电损耗的控制水平。对于电力营销活动来说,高水平的技术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开展营销活动过程中,要合理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打造配电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以及通讯中心系统等综合一体化的管理平台,采集分析相关数据,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效保障各项营销活动的开展效果。

3 结 语

在电力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端正营销理念,提高营销手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营销策略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电力企业必须准确定位市场营销工作,积极适应现阶段外界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围绕市场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展各项营销活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工业、商业、民用和市政等多方面用电提供良好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