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4-03-29 10:05: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竞技体育的价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竞技体育的价值

篇1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竞技体育是从英国的户外竞技活动逐渐演变而来的,其产生和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竞争观念和竞争行为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深化竞技意识和竞争理念,不断丰富并将其应用到具体体育活动之中,也使得整个竞技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实质上,竞技体育也被称为竞技运动,也是体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广泛开展也使得其内涵价值不断被开发、吸收,从而影响人的成长,发挥教育价值和引导作用。

2竞技体育的本质认识分析

想要有效利用竞技体育这一活动形式,就必须认识竞技体育的本质与内涵。竞技体育作为一项极具竞争力,且富有挑战性,而很多参赛选手为了击败对方,都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实力,同时个人状态、心理变化也都会达到极点,可以说竞技体育是一场体系化训练和竞赛活动。通过借助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两种活动形式,不仅能够突出反映比赛的对抗特点,同时更能充分调动运动者个人的潜力。

竞技体育除了竞技和对抗之外,娱乐性与观赏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随着竞技体育发展不断规范和完善,加上竞技体育运动不断普及,欣赏和喜欢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员逐渐增多。而竞技体育的有效开展能够激发青少年成长兴趣,从而普及健身意识,发挥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竞技体育不仅仅是比赛和竞争,这只是部分表现形式。竞技体育的内涵已经逐步丰富和深化。作为社会化文明的产物,竞技体育的引导和示范教育意义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明显,更应该被重视。不过结合竞技体育发展状况,我们应该以辩证的方法来认识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应该认识到竞技体育不仅有积极的教育价值,还存在负面的教育价值。

3竞技体育的积极教育价值解读

3.1 竞技体育能够有效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中,多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中庸”等思想,尽管这一系列教育理念有一定道理,但其结果往往会制约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和愿望表达。而在体育活动中更没有将个人潜能有效发挥,从而限制了人的个性创造和体育水平有效提升。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当前对人的竞争意识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必须有效培养个人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质上正是竞争体育的内核精神,通过比赛形式,培养人形成积极向上,不轻易服输的超越精神。可以说通过竞技体育,能够有效引导人们参与竞争、不自满,不断拼搏。

3.2 竞技体育能够教育人们形成互相尊重、公平竞争、协同发展思维

与其它体育形式不同的是,竞技体育的结果完全依靠选手的实力和具体比赛状况来决定,同时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往往需要多数人配合来完成,这就决定了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完成,同时参与成员也要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结果胜利,每一位参赛成员都成为竞技比赛的关键点。竞技体育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团队配合,需要互相协作,任何一环节衔接不到位,就会导致竞技比赛结果失败。因此,教育人养成互相尊重、协同发展的思维就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此通过竞技体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协同发展的工作思维。

3.3 竞技体育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效率意识和开放思维

在竞技体育开展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形式及特点要求执行者要从结果必胜这一制定导向出发。通过合理安排,优化比赛程序,从而能够促进竞技体育活动有效开展,并为最终竞技体育胜利提供保障,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为参与者的效率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就教会了竞技体育的参与者,只有重视自身效率的高效发挥,才能确保比赛胜利。而竞技水平想要有效提升,就需要以开放者心态来对待竞技体育比赛,通过有效培养参与者的开放思维,从而实现竞技体育的最终目标。

4竞技体育的负面教育价值解读

尽管竞技体育有一系列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种直接、快速高效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仍存在一些负面教育价值,成为竞技体育教育作用发挥的隐患。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双面效应。在竞技体育中,人的追求与社会满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获取胜利,人们往往不能与对立面保持和平共处,反而会激化二者矛盾,甚至超出个人所能具备的能力。而竞争的残酷性和直接性也容易致使人们走向竞争的误区和困境。

5结语

篇2

竞技体育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社会的运行不断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竞技体育的运行交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运行之中,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国家予以投资,关系到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对人竞技体育投资作出正确决策,就必须有可行性研究作为科学依据,其核心就是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即对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评价。在我国将竞技体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强调竞技体育事业的公益性,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则逐步强调竞技体育的经济性。

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建设、实施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影响予以分析,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竞技体育项目的运行过程得以合理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使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得以整体优化,从而有助于建立竞技体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有助于竞技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评价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属于规范科学范围,它是随着经济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而发展的,至今没有规范的学科理论。为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理论还未建立起来。如果对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投资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法,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产,影响竞技体育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体育社会学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便为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体育明星效应带来滚滚财源

在体育场上,篮球运动的天皇巨星乔丹以神话般的竞技表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几代人;而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奇迹般地创造了“乔丹神话”,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商业上的“神话”仍然在延续。

今年5月,许久没露脸的乔丹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他乘坐豪华的“湾流5型”私人飞机首次商务访问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国之行”,却赢得成千上万球迷狂热的尖叫声,和一笔笔不菲的广告费。

人们没有忘记,“飞人”乔丹和他往日的辉煌。

在乔丹1993年带着篮球体坛无人能及的荣誉:两枚奥运会金牌、三枚NBA最有价值运动员的称号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达3600万美元。1995年夏出,仅广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万美元。1996年,乔丹以年薪3000万美元与公牛队续约一年。1998年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共获得工资3314万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体育运动员“首富”的迈克尔·乔丹,包括广告收入在内,其总收入已经接近2亿美元,而且他的财富在退役后还将继续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计会增至于75亿美元。

成为亿万富翁的乔丹,并不只是独善其身,他把体育明星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给NBA篮坛、公牛队、赞助商、广告公司、电视转播业等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不胜枚举。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乔丹的合作就是体育营销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临破产危机的耐克公司在关键时刻,冒险以巨额酬金聘请乔丹作为其运动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创意的“空中飞人乔丹鞋”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耐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至今,耐克公司单从乔丹系列产品便赢利26亿美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还有,只要是乔丹参加的比赛,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观众席都场场爆满。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曾飙升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据统计,借乔丹的个人号召力,公牛队的老板雷斯多夫从1990年起,每年至少赚到1亿美元。似乎凡是与乔丹沾边的群体都受益匪浅,《财富》杂志曾评估过,受乔丹明星效应影响的相关产业就有100亿美元。

姚明,中国的乔丹,他的明星效应一点也不逊色。这个谦虚而略带腼腆的中国大男孩,自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后,现在已是中国体育界最富有的头号人物。乔丹曾指出:“姚明的担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来打球的。”但正因如此,姚明具有西方体育明星无法比拟的优势,他的背后是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随着姚明在NBA的逐渐成长,其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他目前已是众多知名品牌(例如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中国联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再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阿迪达斯为了反击对手耐克,以1亿英镑的天价与贝克汉姆签下广告合同,这是体育史上最大金额的合同。阿迪达斯全球执行官冯·沙尔克说:“他是世界体坛的新形象,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大众偶像。”有贝克汉姆这张王牌,使阿迪达斯在市场上取得初步成效。

其实,体育明星们的明星效应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收入。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明星们被一个庞大群体(例如观众球迷)追棒,同时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无形、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球队老板和赞助商向体育明星挥舞巨额支票的同时,体育明星凭着明星效应也为他们带回了高额、超值的利润。

二、大型赛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体育明星效应只是给体育明星和俱乐部以及赞助商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奥运会、世界足球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则大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近30年来,奥运会作为经济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给主办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对主办国市政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服务业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业及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汉城奥运会,从1981年争取主办权到1988年正式举办,一共创造了33.6万人的就业机会,此次奥运会本身赢利4.7亿美元,还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生产诱发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益。韩国凭此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卖出6.63亿美元。这届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让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和乔治亚州创造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门票收入达到4.68亿美元,9亿美元电视转播和6.8亿美元的企业赞助费。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高达5.51亿美元。另外,从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

欧洲足球锦标赛刚刚曲终人散,虽然葡萄牙队最后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夺得金杯,但葡萄牙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费就有5.52亿欧元。葡萄牙在这届欧洲杯中至少获利7.96亿欧元,预计今年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比去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今年收入已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1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而长远旅游效益就更可观,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平均增长的旅游年收入将在1.8亿至3.6亿欧元之间。

大型体育赛事形成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资源相对集中的注意力经济。从筹备赛事到赛事如期举行期间,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大力兴建各种体育馆以及完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服务设施,这必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和服务需求,从而加快了主办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希腊雅典主办的28届奥运会备受瞩目。世人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寻找104年前奥运圣火的源头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精髓,同时也在寻找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商机。

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景非常诱人。这两大盛会将会为我国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等等。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将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装上重型的助推器。

三、体育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日益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不但对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样遵循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将处于主导地位。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重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已占GDP的3%。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从而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地区经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抗干扰能力,调整各个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欧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重新夺回一些曾经输给日、欧的某些领域,这与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已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超过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化等产业。

篇3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42-03

Abstract:Whether do our country athletes obtain the result in 2,008 OlympicGames athletic field, arranges the technique tactic utilizationbesides the trainer, the very great degree also is decided to theathlete strives for success the spirit. Through strives for successthe spirit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trives for success the spiritual display factor to carry on the valueidea the discussion, 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ideal faithaspect to the athlete the help, causes them to obtain a moreoutstanding result in the competition, brings honor for oneself,brings honor for the motherland.

Key words: Olympic games; sports; strives forsuccess the spirit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一天天临近,中国运动员将迎来一个繁忙的赛季:各项奥运会测试赛、选拔赛先后举行,正确地理解拼搏精神,了解拼搏精神的作用,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顽强拼搏精神,这对运动员备战以及在2008奥运会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有积极的意义。[KH*2D]

1 竞技体育拼搏精神的含义

体育为现代人的精神沟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简易而崇高的方式,即“就是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方式将人们汇集起来,通过人们之间肩并肩的表演和比赛,使友谊得以建立和导致相互的尊敬、信任和真诚相待”[1]。竞技体育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于奥林匹克运动所宣传的宗旨、理念、口号等内容中。拼搏是奥运永远的主题,奥运精神就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输、永不放弃的精神。

拼搏是一种竭尽所能,战胜对手,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是竞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竞技运动场上的灵魂。它既是指在竞技运动中面对强手时要充满斗志、敢于竞争、敢于胜利;又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要超越自我,要努力进取,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拼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由运动员的信念、情感、意志、胆量等心理因素融合并生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运动员行为夺取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

2 正确理解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

2.1 要体现人文精神

百年奥运,以其“更快、更高、更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的人生理念,为它赢得了无数的赞美和掌声[2]。其中的“重在参与”的理念,更体现体育对人性化的关注。“拼尽全力”这样的话似乎没什么错,然而体育彰显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能和最公平的竞技精神,如果金牌的获得需要运动员们牺牲生命来换得,如此金牌不要也罢。“三从一大”原则的地位没有变化,拼搏精神依然需要,但时代的变化也为“三从一大”和“拼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要尊重科学,加强人文色彩,具体应该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运动员伤病基本痊愈或者得到控制,并且不加重其损伤,对运动员未来生命没有潜在危害。

运动员尤其是优秀运动员可遇不可求,他们不但先天条件好,还要后天的训练方式、方法好,医疗保障也要跟上。拼搏精神非常重要,可违背科学规律的拼搏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过分强调意志品质的作用,一味要求运动员“轻伤不下火线”、“带伤拼搏”,那么,被忽视的小伤小病,极有可能给运动员带来的灾难性的意外。健康比金牌重要,这是常识。只有时刻铭记这一常识,运动员的健康与体育精神的健康才能两全。女排主力赵蕊蕊放弃大赛为疗伤、刘翔因脚部有小伤就放弃了一系列比赛并足足养了70天等等,这些都表明,在运动成绩和选手健康两者间,体育管理者开始变得理性,开始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本”。“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拼搏的“本钱”,才可能在比赛中发挥拼搏精神。

2.2 要有勇有谋

有句话叫勇者无惧。所谓勇者,谋略之士。勇者不是只凭借一己的蛮力,有勇无谋,而是擅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无所畏惧,冷静沉稳地接受每一次挑战。只要有必胜的信念,终会逆境变顺境即使输了,也因曾尽力拼搏而无遗憾,虽败犹荣!

因为体育比赛是重在参与,是友谊与健康。体育当然需要一定的精神,但它必须是理性的。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真正的拼搏精神并不是提倡蛮干,而是寓于科学之中。要把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艺高人胆大”、“熟能生巧”是有道理的。拼搏讲究战略战术,犹如冲锋的号角什么时间吹起,吹早了不行吹迟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如果拼搏精神没有实力做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审时度势的智慧,就是拼得头破血流也是枉然。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里的句子:“啊,体育,你就是勇气!肌肉用力的全部含意是敢于搏击。若不为此,敏捷强健有何用?肌肉发达有何意?我们所说的勇气,不是冒险家押上全部赌注似的蛮干,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深思熟虑。”道出了拼搏的内涵。

2.3 要“拼搏”不要“拼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东西都变得商业化。体育也不例外,功利主义、锦标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已经大规模地涌入体育界的各个方面。运动场变得像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各级体育官员们豪博的场所。在金钱、政绩等利益的驱动下,于是出现了对公正裁判的蔑视以及假球与黑哨、兴奋剂等丑恶现象。“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虽然还在喊,但是,拼搏的“搏”已经换成了赌博的“博”。丁俊辉在斯诺克台球上的成功,其实更像是场人生赌博的成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的,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前国家足球队就有队员因为参与而把自己的前途而搭进去了。博和搏的根本不同就在于,“搏”是在展现力量;而,“博”则是对利益的追逐。体育中的拼搏精神一旦变成了个人利益的赌博,那么道德、情操、体育精神,就会统统远去,剩下的就只有赌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搏与博,一笔之差,却体现了人们对拼搏精神的理解是否正确。

2.4 超越自己也是拼搏精神的表现

整个社会对体育运动成败的认识与评价存在偏颇,很多人相信,体育比赛中只有成绩是最重要的[3]。运动员即使不能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只要全力以赴,只要能够竭尽全力,就应该也能够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以自己良好的技能、体能优势去超越竞争对手,这并不是体育运动本身的目的;超越竞争对手而夺取胜利只是体育运动的形式,而并非是体育的全部。

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今年2月17日在都灵的奥运会花样滑冰比赛中,虽然膝盖严重受伤,但她依然坚持完成比赛。她勇敢的表现不但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裁判给出了125.01分,这个成绩也刷新了个人自由滑历史最好成绩!最终以189.73分拼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还记得王义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拼尽全身的力气打出比赛的最后一枪后晕倒,虽然他以0.1环之差屈居亚军,但他的这枚银牌胜过金牌。赛场上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运动员们以他们的坚毅和勇敢向我们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真正拼搏的体育精神!运动之外,竞争中我们不但要超越对手,还要勇于超越自己。

3 竞技体育拼搏精神的作用

3.1 是制胜的法宝

赛场如同战场,拼搏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赛场上决定胜败的是运动员的实力加精神,精神比技术、体能、体力更加重要。奥运会是高手林立、竞争激烈的体育赛场。过硬的竞技实力,是夺金的必备条件;而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竞赛中为胜利而战的心态,则是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

2004年奥运会上,各个赛场上冷门迭爆,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和女子重剑队都先后把世界冠亚军拉下了马,特别是女子重剑队是在开局落后的形势下反败为胜,赛场上再次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们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实力而是靠一种拼搏精神。或许拼搏不一定会成功,但不拼搏肯定会失败。

在竞技场上,因为具有顽强拼搏精神而战胜强大对手的例子有很多。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铜牌,2006年亚运会上拿到亚军,到2007年亚洲杯冠军,伊拉克告知世人,实力和精神因素是决定足球比赛胜利的两大关键。2007亚洲杯在印尼雅加达落下帷幕,伊拉克队最终战到了最后一刻。面对西亚强队沙特队,他们毫无畏惧,毫不逊色,尽情拼搏。终场前二十秒沙特球员最后一记头球攻门稍稍偏出横梁而出,而此时的伊拉克球员却已精疲力尽,但还是跑到球门前,希望用手阻止球的破门。那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是一场精彩的意志和拼搏的体现赛,让世界球迷被伊拉克的拼搏精神所感动。

其实并不能说伊拉克人的技术有多么的好,他们比不过日本沙特;体力也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拖垮了曾经跑死意大利的韩国人;身体也不是最结实的,因为德黑兰高原上的伊朗人算得上是最强悍的。伊拉克国足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靠的是一种纯正的热爱足球的理念和一种无畏的拼搏精神。

3.2 增加体育竞赛的精彩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有多少人忘记了疲劳和困倦,深更半夜爬起来,聚精会神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只是为了看一场发生在千万里以外的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有多少人曾心甘情愿地排长队、出高价、走后门,使出浑身的解数去谋求一张体育比赛的入场券,并在现场情不自禁地随着赛事的起落,或手舞足蹈,或凝神屏气,或欢呼喝彩,或高声诅咒?在奥运会或其他重大赛事期间,有多少人为中国队的命运而魂牵梦绕、揪心焦灼、坐立不安,当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时一跃而起,振臂狂呼;当功亏一篑遭致失败时伤心懊恼,悲愤莫名?这就是体育竞赛的魅力。体育比赛因为有运动员的尽力拼搏而精彩,观众因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被体育比赛吸引,被感染。只要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为了胜利而进行公平公正地拼搏,观众就会被运动员不退缩,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争取成功那种拼搏精神而牵引着。体育作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人民心目中拥有远超一般的地位;那些能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们,无不是勇于拼搏、超越极限的勇士,那种竞争中人类迸发出的拼搏精神,感动着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

2006年的男篮世界锦标赛的八强赛中,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的那场比赛,就因为有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大放异彩。当时中国队落后两分,眼看就要被拒于八强之外了,在最后三秒钟,王仕鹏进了个三分球,使中国队的比分比对方多一分而结束整场比赛。如果王仕鹏没有一拼到底的精神,在最后关键时刻没能好好把握,只要犹豫那么一下,那男篮历史上这辉煌的一刻也就没有了。

3.3 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爱国主义情感主宰着人们的情绪,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对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容国团、女排的拼搏精神激励着几代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身报国。所有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舞我国人民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女排是有着辉煌战绩的球队,2003年8月4日,中国女排在时隔17年后再次夺取了世界冠军,2004年又登上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宝座。但是,她们之所以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夺几次冠军其实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她们的拼搏精神成为国人的精神楷模,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等世界性大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起着的重要作用。中国的李宁、高敏等,一个个在奥运史册上留下了自己闪闪发光的名字。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巨大精神力量。

拼搏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无处不在。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特别是竞技体育,永远崇尚竞争、拼搏,以冲突、对抗、不和谐为其基本特征,在竞技的过程中显现出强烈的对抗。通过对抗显示出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崇拜,对优胜者的赞叹,对人类征服欲的满足。同时它也活跃着观赏者的感官,震撼着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竞争欲望,舒张着被文明束缚已久的肉体,亢奋自我压抑多时的精神世界,从而达到一种身心良性发展的目的[4]。

4 影响拼搏精神发挥的因素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弘扬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全面备战2008年奥运会,不仅要抓好运动员的技战术、身体素质的备战,更要抓好理想信念、拼搏精神的备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拼搏精神呢?

4.1 体育体制的完善

我们有着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体育健儿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人民的支持。因此运动员的基本任务是不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在赛场上为祖国荣誉而战是他们的神圣使命。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是激励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思想动力,促使奥运健儿在冲击自己极限的生命之颠爆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能量。“举国体制”是在特定目的下,在特殊时期的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它使我国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方面,特别是竞技体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举国体制”本应该是在体育社会化、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体育部门和其它行业、各级政府与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利用社会有效的体育资源,使其成为奥运战略中积极的力量。但现在有些体育部门,有些地方各怀利益,把体育文化政治化,而这些都是不利于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发挥的。举国体制在新的时期应有所改进,如训练竞赛体制更开放些,全国一盘棋、一切为国家队让路的作法能加入更多的竞争内容;如少一些平衡地方利益的考虑,出台一些更为公平的竞争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4.2 激励机制的合理

除了民族尊严能激发出人的潜能,帮助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夺取胜利。物质的刺激,特别是金钱也是激发运动员拼搏精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运动员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以透支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来实现对于祖国荣誉的维护,他们理当受到极高的荣誉和极大的奖励。拼搏只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还需要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利益日益强化,利益的追求也比以往更加突出。在这种状况下正确利用经济杠杆作用,会对运动员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从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看出:刺激――需求――动机――行为――满足,所以许多国家都先后出台了重奖获奖运动员的政策,,就连一些非常穷困的非洲不发达国家,也考虑到奥运奖牌之于国家荣誉和对国人精神的激励,不惜大举破费,重奖功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获奖运动员本人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对其它运动员施加影响,使他们从思想上受到较大的刺激,从而产生也要获得这些的需求,在这种动机的推动下,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发挥就更有动力。但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金钱”如同载舟之水,利弊共存。运动员对“金钱”的认知,与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在某一个点上,“找到平衡”。奖金是激励的一部分,但肯定不应该是全部。精神只有远离功利才能是纯粹的。因此,该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使运动员发挥拼搏精神,是一个值得体育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4.3 观众与媒体的理解和支持

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了解我们的窗口,奥运会赛场更应该表现出这一点,不能因为我们的运动员没有夺得奖牌,就不再鼓励他们了,应该从拼搏精神的层面去理解运动员。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体育竞赛也一样。我们不应该以一次比赛的失利来衡量一个运动员的能力,而是看比赛怎样失利、为什么失利。同样是失利,有的比赛输得窝囊,败得丢人;而有的比赛输得壮烈,虽败犹荣,境界大相径庭。这里的分界线,就在于是否经过了拼搏,是否用尽了全力,是否打出了气势。观众的反应与舆论的报道,能产生压力,也能产生激励。观众的掌声不该只给冠军,还应该为尽力拼搏的运动员响起。而媒体也应该以一种更为客观、超脱的立场,去看待和报道中国选手夺取金牌的结果和过程。毕竟,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而言,打进奥运会,本身就是运动生涯的巨大成功,就是一种荣耀,输掉比赛不可怕,输掉精神才丢人。如果能够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失败未尝不可以成为孕育胜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金牌也不是唯一的标准,金牌不是体育的全部,更不是奥林匹克的全部。我们要关注金牌,也要关注银牌、铜牌甚至没有获得名次的选手,更要关注金牌奋斗中体现出的人类共有的乐观、参与、拼搏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运动员在赛场上把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5 结束语

奥运精神主要是顽强拼搏精神。2008年北京奥运将会给我们展现一个个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故事,人们期望在赛场上看到各国体育健儿精彩的表现,看到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拼搏精神。相信我国的体育健儿能以自己的拼搏精神为祖国赢得荣誉,为民族赢得尊严,也为自己赢得掌声和尊敬,在赛场上展示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并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美]L・贝内特,等. 张争鸣等译. 比较体育与运动[M]. 北京: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3):270.

篇4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日益融入现代文明社会,其卓越的价值功能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休闲体育众多的价值功能中,其显著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力水平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如何认识休闲体育

纵观休闲体育的起源及发展,中西方对休闲体育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然而绝大多数学者都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体育文化的重要元素,例如著名学者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余暇时间是创造体育文化的重要条件,“余暇时间是人们直接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任海在《国外大众体育》一书中认为: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以寻求身心放松、获得愉快情感体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以体育手段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就是休闲体育。而且这种观点认为, 休闲体育是一般不计任何报酬的非功利性活动。它追求的是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这种乐趣可以是一个人独享的, 也可是某个体育群体所共享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社会中,休闲的思想观念和展现方式不尽相同。而在中西方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链条上,休闲文化不仅各自展现出五彩纷呈的绚丽景观,而且,各自勾画出勃兴、起伏、发展和回归的曲折路径;中西方不仅休闲概念、内涵和载体等不尽相同,而且特征、外延和方式等也不尽一致。在西方语境中“休闲”一词最早出现在雅典城邦,希腊哲学家们总是将休闲与学问联系在一起;近现代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休闲和工作的分离、有闲阶级的出现等,促使休闲出现娱乐化趋势,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娱乐对体力、情感恢复和再创造的正向功能。休闲(leisure)是人类社会构建出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考证休闲一词的英文词义,“leisure”的核心是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在中国汉字中,“休”有“吉庆、欢乐”的意思,“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宁静的意思。从词义的组合上,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预示着物质生活逐渐还有精神活动的存在。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对休闲体育内涵的界定如下―所谓休闲体育是在可以自由地支配的时间内, 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休闲”在能消除体力疲劳、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的作用被肯定的同时,其在人们精神释放与心灵慰藉上所起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接受。休闲体育的特点:一是活动的身心两元性特点。休闲体育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力与智力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二是非功利性特点。休闲体育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放松与愉悦情怀,主要体现为休闲过程中的娱乐性和游戏性。三是休闲过程中活动的身体参与性特点。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自主选择休闲运动项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达到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休闲体育唤醒了人类对自身进行改造的发展意识,休闲体育的这种客观存在,本质上乃是人们为娱乐享受和促进身心健康而创造的,以自觉意识支配的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改造并使之臻于完善的实践,它更多的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所以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表现出人类完善自身、发展自我、提高和改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的发展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休闲体育的生活方式之中,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需求,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升华和提高。休闲体育不仅蕴含巨大的人文价值,还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休闲体育将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

休闲体育是经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表现在经济发展与闲暇时间的增多,一方面,经济参与“买来”休闲体育,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休闲体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健身、交往,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体育合理化。

首先,休闲体育是体育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休闲法制化的实行,国民从物质追求开始转向精神追求,这也就为休闲体育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国民余暇时间的重要消费态势,休闲体育毋容置疑成为体育经济的有机构成主体。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休闲体育运动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根据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在沿海发达城市经营性休闲体育场所有4000家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其次,休闲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迅猛。随着国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活动需求,休闲体育巨大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国民经济的增长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有闲时代已向我们走来,休闲体育作为健康、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给现代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也给休闲业与体育界以及政府带来更多新的思考与探索。我国已形成了总投资额已超过二千亿元的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年营业额超过六百亿元,其发展速度十分可观。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四千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极大地刺激了相关产业的销售。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第三,休闲体育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体育活动对人们的身心复原作用和促进个体发展作用,能对生产效率产生无形的推动影响,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休闲体育已经从竞技体育的附属品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对第三产业的辐射作用。休闲体育产业带动传媒业、旅游业和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还可以通过关联效应,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这种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使得休闲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体育发展前景展望

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正在逐渐被人认识,体育经济作为公认的“阳光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展休闲体育就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措施。展望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实现多元化发展休闲体育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休闲体育消费意识的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这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第一,从休闲体育的发展形势看,休闲体育经济可以改善竞技体育经济井喷式的发展模式,从而调和后竞技体育经济时代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体育经济的和谐发展。休闲体育已悄然成为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拉动消费,形成休闲体育产业效益。作为新兴产业,有利于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带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休闲体育行列,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休闲体育的就业形势看,加快休闲体育经济往往伴随的是修建更多的体育娱乐设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失业人群,构建和谐社会。注重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提供一系列的劳动岗位,分流社会富裕的劳动力,缓解社会压力,增加社会财富,稳定社会秩序。

第三,从休闲体育的发展结果看,休闲消费比重上升,拉动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及余暇时间的增多是参加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消费开始由量的满足过渡到质的提高,家庭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样不仅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居民有能力选择休闲、旅游观光度假,那些收入水平还不很高的居民也有时间选择休闲。

第四,从休闲体育的参加主体看,以健康愉快的状态投入经济活动,有助于减少社会道德沦丧和异化以及它们带给社会的经济成本,对经济发展有更高的贡献率。参加休闲体育使劳动者消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激发潜能,从量和质方面增加了工人劳动生产率,并且减少怠工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地发展。

诚然,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休闲体育在我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体育投资较低,体育基建投资不足,群众休闲体育意识薄弱,体育项目活动单一枯燥,场地不足,体育产业结构单一,门槛过高的问题,价格过高让一些消费人群有心无力的问题;再如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欠缺等问题。鉴于我国体育经济尚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需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刺激消费,让社会主义市场与国际接轨,形成健康有序的发展局面。

结论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类休闲时间渐增,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融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具有体育特色的产业已悄然兴起,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体育休闲开始成为民众的时尚消费,休闲体育正以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走进人类的生活当中,休闲体育彰显了生命的多元性与开放性,同时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稳定和推进的作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国民余暇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必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余暇时间的利用和休闲活动的开展,从事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增进国民健康、丰富国民余暇生活的需要,这是我国发展休闲体育的内驱力。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加、消费水平的增长以及体育消费理念的改变,成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广大体育消费人群不断攀升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为休闲体育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氛围,也为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马慧娣,季斌等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年鉴》编辑部,2008.2

5.王红,刘江山.试析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成因及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

6.朱树豪.体育休闲产业与社会发展[J].体育学刊,2004

7.陈玉忠.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

篇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西方体育价值的精神内涵

西方体育价值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植于希腊传统文明,造就了自强不息、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20世纪西方社会动荡发展,由于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复杂,推动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文化,它以专业的竞技和奥林匹克运动为发动机,融合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意味的西方体育价值。将体育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思维融会贯通,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研究分析,这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蓬勃发展。西方体育价值有其自身的完整的规范的体系,相对于我国不成熟的体育价值体系,西方价值体系可谓专业、严谨有条理。西方人将体育看做神圣的运动,在体育竞技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思维逻辑清晰,毫不模糊。这主要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而我国的体育价值精神内涵类似于一种文化,它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思想也比较模糊,西方国家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将其看做一种道德品质的树立,在体育过程中始终倡导挑战精神。这对于个人思想和行为来说也产生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2 西方体育价值精神内涵

2.1 西方体育价值具有人体化价值取向

西方体育价值精神注重塑造人体,将人体培养作为体育锻炼的重点,这主要是传承于古希腊人的思想和观念,古希腊人对于人体非常崇拜,这直接导致了西方体育的价值观具有人体化价值倾向,体育运动大多注重锻炼健美的身材和匀称的比例,因此,古希腊体育中的拳击、赛跑、格斗、射箭、标枪以及投铁饼等运动非常典型,成为了运动员热衷的项目。

而中国体育价值更加注重身心的统一,将人格培养融入体育运动中,体育运动的内涵在于培养内在的品格,体育锻炼是有形到无形的转变和升华,对于人的身心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体育价值思想的形成主要受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的影响,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2.2 西方体育价值具有健身化价值取向

西方体育夸大健美和体格和硬朗的体态,对人体高度崇敬,重视形状和身材肌肉和气力,体育运动中赏识运动员的体格、肌肉、耐力、柔韧度、速率和气力等等。西方体育价值的主要思想即健身化,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健身,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人体素质,塑造良好的形象。这种思想非常符合西方人重行动、提倡科学、讲究规范、追求竞争的特点。因此,西方的体育都具有严格的价值体系。

而中国的体育价值重在养生,注重内外结合以及体育精神对于身心的影响。讲究由内而外塑造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强调内外兼修,以柔克刚。

2.3 西方体育价值具有竞技化价值取向

“体育是一种竞技、一种挑战。”这是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中的体育价值观。社会竞技活动造就了西方人用于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竞技运动的诞生是在西方价值观念之下产生的,符合西方人竞技、超越、追求第一的思想。西方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决斗,古罗马斗兽场上的决斗,就体现着西方人的竞技意识和在赛场上的尊严。

3 西方体育价值的精神内涵对于中国体育的启示

3.1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价值文化

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具有单一化、标准化、同步化,具有统一的程式化的运动方式和标准,古板而单一,难以造就多元化的方式和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者和运动者的性格的形成和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体育价值理念,注重个体的发展,包容其多元化,促进我国体育价值的繁荣发展。

3.2学习西方体育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西方国家的体育价值非常注重竞技,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我国的体育价值更多的是娱乐性、休闲性,没有形成强烈的竞技意识和思想。体育运动具有强烈的竞技特点,我国应该学习西方体育的奥林匹克精神,深化国人的竞技意识和思想。

4结语

西方体育价值精神对于我国的体育价值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不过在学习西方体育精神的同时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应该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以及西方体育精神的特点,不断深化整理,吸收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和精神,将中西方的体育价值体系有机地结合一起,不断深化改革,促进我国体育精神的发展。

基金项目: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LZ13A18);课题名称:从体育的角度探究泸州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及方法 。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57-02

一、大学生寝室团队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校大学生均为“90后”,他们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多为独生子女,一直在祖辈、父辈的疼爱下长大,成长中多受宠爱,缺少兄弟姐妹式的沟通、理解、谦让和合作,使得这些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上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较强,缺少心理相容性。到了大学以后,寝室成员之间的问题会随之而来,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一)因家庭状况差异导致寝室合作意愿淡薄

学生的家庭因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因素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城乡环境差异、家庭贫富差异等会让很多学生不能正视这些差异,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炫富心理、攀比心理,还有些同学从个人获得利益的角度出发,把家庭的贫富情况作为交友观的衡量标准,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进而导致合作意愿淡薄。

(二)因寝室成员间互视为竞争对手导致寝室合作意识不强

大学生自我防卫、自我保护心理较强,寝室成员之间经常会出现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偏差。一些学生盲目地认为寝室的成员都将成为未来的对手,在各方面暗自进行较量,易引发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冲突,如果再遇到情绪控制力较低的情况,很可能产生直接的行为对抗,进而造成寝室成员的对抗意识。

(三)因评奖评优形成互相攀比、猜疑嫉妒导致寝室合作能力差

大学中有许多评奖评优,得到的同学必定欣喜,得不到的同学难免会心里不舒服,甚至可能会互相猜疑嫉妒。特别在评定奖学金时,学校多结合社会实践、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势必会给那些只顾埋头学习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常常会导致寝室之间、同学之间会产生矛盾。另外,在助学金的评比中,由于利益驱使,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出现。如家庭贫困但人际关系较差的同学,不如家庭贫困程度一般但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得票多,极易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和猜疑嫉妒心理,致使寝室合作能力差。

(四)因人际交往差异导致合作差异性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否将自己的内心思想表现出来,让他人清楚地了解自己,同样也能够理解他人的表达。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交往能力不同,对于他人的信赖程度和与他人间的沟通深入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绝大多数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的社会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造成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往往呈现出不对称性,一些学生显得较为孤僻。这种人际交往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合作的差异性。

二、集体性体育项目的特点

集体性体育项目是指以二人或以上为单位参赛的项目,通过集体的努力,发挥每位成员的竞技水平,完成比赛项目。依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分类,集体性项目主要包括技能主导同场对抗性项群(如篮球、足球、手球等)和技能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如排球、沙滩排球等)。就其两类项群的共同点分析发现,集体性体育项目都以强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掌控情绪能力、独立思考问题、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组合战术协调发展等能力为主。这种集体的共同努力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凝聚性,它需要参加集体项目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配合默契、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发挥整体水平,赢得比赛胜利。由此看出,集体项目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能力。高校开展集体性体育项目多以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为主要形式,根据项目的主要特点可将其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强度凝聚性

参与集体性体育项目的全体成员及教练员在比赛中经常会受到领先与落后、主动与被动、优势和劣势交替出现等现象,成员心理难免受到变化无常的情境的影响,因此,集体性体育项目比拼的不仅是集体的技术高低、实力强弱、实效优劣,而且是针对集体的风格优劣、士气高低、意志强弱的比拼。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强度凝聚力是集体性体育项目的特点。

(二)目标一致性

集体性体育项目就是为集体设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完成目标的体育项目。其特点是有与活动目的相符合的动机的共性,成员的个人目标必须趋向于集体目标,与集体统一目标相适应的动机促使成员积极活动,取得比赛的胜利。运动过程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统一的过程。

(三)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合作指共同创作、共同从事,二人或多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目的,进行联合作战或操作。这一点在集体性体育项目中体现尤为显著,通常是在接到比赛通知后组建参赛队伍,根据队伍的实力情况制定比赛目标(即集体目标),在教练的指导下发挥个人所长,协调配合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赛前训练、准备工作、比赛中等各时期,均需要全体成员默契配合、取长补短、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比赛。

三、集体性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寝室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价值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其中体育项目比赛也是精彩纷呈。集体性体育项目更是因参与人数多、场面激烈等因素具有吸引力,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从当前大学生寝室团队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着手,以寝室为单位开展集体性体育项目,培养团队精神,激发个人潜能,兼容个性,培养沟通技能,对于提升寝室团队合作精神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互相尊重是基础,团结一致是动力,默契配合是核心。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多缺少培养团队精神方面的内容。笔者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中发现,56%的大学生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但只有15%的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过程中,会使学生能够领悟同休戚共进退、互助互进的益处,促进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强化学生的合作责任意识,站在团队高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应多培养大学生团队归属感,学会与团队成员及客户的沟通交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因此,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开展集体性体育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十分必要。

(二)激发个人潜能

大学生寝室团队合作意识强调的是通过整体配合将个人实力最大化发挥出来的一种参与意识,而不是单纯强调某个人的卓越技能。在这一特定要求下,寝室成员之间的技能差异就会显现出来,相对较差的同W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较好的同学也会不断努力,力争发挥出最佳状态,寝室成员的整体竞技水平会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提升,这就是激发个人潜能的过程。为了寝室的荣誉和担心拖后腿的心理,自然而然主动投入训练,个人成绩必然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个人技能较强的同学,在寝室荣誉的引导下也会主动帮助相对较弱同学。通过这些集体体育项目的比赛,能够让寝室成员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增进个人感情,避免寝室之间互为竞争对手的不利局面,增强合作意识。

(三)兼容个性

参加集体性体育项目的成员性格不同,既要张扬个性又要互相包容,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特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默契配合、发挥个人长处、善待队友,以及具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和保持稳定的情绪,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和得失等行为都是兼容个性的行为。寝室成员参与集体性体育项目相互配合的过程就是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好成绩的取得必然是团队合作意识发挥到最佳状态的结果。每位成员都从大局出发,遇事换位思考,面对压力和失误及时给予他人积极的理解和鼓励,就很容易在团队中达到共同的认知。这种心理上、行为上的互相影响就是兼容个性的过程,能够使寝室团队在合作中体会到情感上的信任与愉悦。

(四)培养社会技能

集体性体育项目无论是在场上、场下都需要成员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训练队的组建、队长的选拔、队员的角色定位、与教练员的配合、训练计划的实施、战术配合等,尤其是比赛场上,一个默契的眼神或者是肢体语言,同伴都能心领神会,这种整体配合的实力就会增强,很容易发挥竞技水平,取得胜利。如何分配每位成员在合作中的角色、如何组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如何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具体任务等都需要成员间密切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通过多参与活动、多与人交往锻炼出来的,寝室成员经常参与集体性体育项目,能够很好培养以沟通和协作为核心的社会技能,会逐渐缩小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性,提高个人社会活动能力。

(五)融洽社会关系

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比赛中,如果同伴发挥出色,本队赢球了,成员之间会以各种方式来传递对同伴的认可,比如击掌、一句鼓励的话如:加油!同样,如果同伴发挥失误,本队输球了,成员之间也会以各种方式来传递对同伴的鼓励,比如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举手、一句激励的话:没事,继续!通过这样的集体性体育项目,既有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有利于让参与者获得他人的支持,让优秀者保持谦虚。同时能够培养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其正确表达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形成积极生活态度,融洽社会关系。寝室成员参与类似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对于消除各种原因造成的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差等团队合作的不利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宣海德.论拓展运动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 颜军.论集体项目运动队的凝聚性[J].安徽体育科技,1987,(2).

[4] 贾砚林,颜寒松.团队精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篇7

一、如何理解体育产业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体育产业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但是,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目前人们体育产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各个地区的差异也比较大等等。因此,了解体育产业的概念及其经济价值,并致力于其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体育产业的概念

纵观体育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中西方不同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有各自 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体育产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体育产业概念的阐述和解释理应从产业角度出发。“体育产业”应属于一个发展性概念,指的是以体育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活动为主的产业主体所从事的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点,并大有渐为支柱产业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该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GDP的2%,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时间产业在美国各州的产值排行榜上均占前三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大体占本国GDP的1%至3%之间,最高的瑞士占到3.3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发现,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旺,这就导致了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主体纷纷投资体育产业,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全球化趋势。

3.美国的体育产业

自2000年以来,由于新经济泡沫的破裂,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开始步入慢车道。“9.11”事件又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但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45547亿美元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17929亿美元的5倍多。仅美国加州的产值也超越名列世界第五的法国。由于体育消费行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消费市场。八十年代,美国与体育相关的产值略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全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居第22位。而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其GDP的2%。在美国一些州的各行业产值排行榜上,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跻身前三位。由此可见,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国家的体育产业已位居该目的十大产业之中。

2.体育产业能刺激大众消费和拉动“内需”

在过剩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来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过去的20年中,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约0.5%,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消道娱乐的认识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产生了有关游戏、娱乐、运动、消遣的理论,终于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形成了一个收入签丰的体台文化市场。

3.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提供了23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521亿美元的收入,以及233.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和750亿美元的家庭收入,美国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在产业活动方面超过4000亿美元.为美国家庭带来1270亿美元的收入(家庭收入增加2.4个百分点),容纳460万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增加2个百分点)。1996年澳大利亚在体育行业工作的人员达到95万人,其中44%的入从事的是全职工作。有些国家体育产业为入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农业、铁路、管道服务、交通服务业和纺织业相当甚或稍高。”

4.体育产业是吸收社会游资的重要手段

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对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繁荣经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

三、影响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因素分析

篇8

一、民族经济体制特点

民族经济制度的具体存在就是民族经济体制,其也是展开的民族经济制度与阶段性形式。民族经济制度在社会形态中规定了民族经济关系的整体性质,民族经济体制集中体现出民族经济阶段性的矛盾,规定了社会形态中各阶段的民族经济的特殊关系性质。

民族经济制度往往具有很长的存在时间,虽然生产资料在存续期间其所有制不会改变,也不会变动民族总体生产关系,但是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劳动者素质技能以及调整的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关系,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经济体制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在延续的民族经济制度中民族经济体制发生了质变。民族经济制度量变的重要体现就是民族经济体制的质变,也是民族经济体制阶段性矛盾产生变化的结果。当转变民族经济体制时,并不表示否定了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经济体制转变的基本前提就是民族经济制度的一般性原则与本质,同时在转化民族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坚持并和提升。

二、国家经济体制内涵

国家经济体制是指根据宪法与法律对将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核心的各类基本经济关系的政策与原则进行的总称。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制度就是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同时根据劳动的质量与数量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制度总合。宪法与经济制度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宪法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宪法的重要任务就是对统计阶级的经济制度进行确认与保护。资本主义宪法一般对私有制基础的私有财产权进行确认,而社会主义宪法则是对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全面规定。

三、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民族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发展的产物

民族经济体制的出现要比国家经济体制晚。国家与民族都属于历史范畴,可是民族与国家比较来说,其对经济的内合性、政治集中性与文化同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是在人类历史上式伴随着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即便是这个国家内部成员缺少内在的密切联系,成员共同体仅处于氏族阶段,但是只要统一政治公权力,就能够认为是国家的产生。民族产生的形式就是国家。在国家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初级时期是城邦式国家,此后,西方国家依次经历了马其顿、罗马等军事帝国。最终,英国与法国在13世纪开始逐渐孕育了民族,进一步产生了将民族作为根本的现代民族国家。西方民族国家的典型性就是在王权与教权之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提升地位,伴随着不断下降的教权地位,原本被赋予了主宰世俗地位的国王的神圣性也逐步出现了丧失,国民将对国王的忠诚逐步转变为具备相同特点,内在联系共同生存的忠诚,随着这一改变,也就产生了具有更强内在聚合性以及稳定的民族。通过对美洲、欧洲以及中国民族进行分析可知,民族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只有国家孕育了民族以后,才能产生民族经济体制。

(二)国家利用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民族经济体制是民族共同生存体系积极作用的结果。在民族内部,达到各地域之间的整体需求,个体势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系,进一步产生经济的整体联系。

对于民族国家来讲,一旦形成民族经济体制并且获得良性发展,就会极大提升国家的稳定性与内合性。并且,一般来讲,国家拥有越高的发展程度,民族也会具有越深的国族化程度;国家的发展程度越低,情况则会相反,这已经是一种规律。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发育程度越高,政府行政能力与责任感也会越强,国家也会具有极大的建设规模与开发力度,国家整合经济力度与社会信息的穿透力也就更加犀利,国民教育系统与传播大众文化网络也就更加发达,基于繁荣的社会参与和国民文化的理性思维,其越具有影响力。这些对国内民族来讲都表现出极为有利的促进与深入。近些年来,国家通常会借助于民族的凝聚力对自身的稳定性建设积极加强,利用国族的塑造推动民族国家自身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已经被作为了近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潮流。20世纪之前已经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国家,20世纪之后又产生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浪潮。

(三)在民众外延上民族与国家体的同一关系

针对现代国家来讲,不管行使哪一种职能,都需要促使自己具备普遍的民族形式。虽然在阶级属性上各国的统治级具有不同的属性,国家的阶级内容具有本质差异,可是都凭借民族外观进行体现,通过民族代表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活跃,每个民族都需要对国家形态进行依附,因此,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附的国家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正是这种国家与民族互相依附的关系,促使在外延上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产生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国家经济体制与民族经济体制长期混淆,简单的应用国家经济体制代替民族经济体制,造成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理论非常稀少,对民族经济体制的运动特点缺乏充足认识,这不但对改革与发展民族经济体制造成了制约,对于国家经济体制来讲也是一种限制。

篇9

通常在考察建筑物的价值或进行方案优选时,往往更多的注重建筑物的建造成本和是否能实现其基本使用功能,而没有重视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费用支出和对环境的影响,没有对建筑物的整体价值全面分析。一般认为建筑物的整体价值分析包括它是否能以最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其必须具备的功能,是否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为使建筑物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中找到解决的思路,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外部环境的理论加以分析。

一、理论分析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功能的额外成本,是与其边际收益相比较的,在建筑物的价值分析中,若增加一单位的边际成本能带来大于一单位的边际收益(功能提升),那么即会带来价值的提升(价值=功能/成本,功能增量/成本增量>1,价值提升)。如何才能更好的分析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分两部分进行权衡。

(一)以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有资金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等。对于后两种成本的影响在后面的分析中会涉及到。这里以建筑物的显形的资金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全生命周期资金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全生命周期资金成本=建造成本+使用成本。下面仅从目前价值分析中容易忽视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考察建造成本的增加能带来使用成本大幅下降来使得建筑物的价值提升

以某一建筑物的墙材选用为例,一是保温墙材,二是普通墙材,使用保温墙材比普通墙材的成本要高10万元,但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取暖能耗每年可节约2万元,以住宅建筑使用期50年计算其使用成本的节约远远超过了建设成本的增加,使得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降低,所以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2.在成本略有提升的前提下,考察功能的大幅度提升带来的建筑物增值。

在满足建筑物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额外一单位成本的支出,能带来大于额外一单位的收益,也会带来建筑物整体价值的提升。比如,在建筑物中采用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建造,虽然所起的功能可能相同,但成本要偏高,但建筑物拆除后,可重复利用,并减少了建筑垃圾的污染、处理难题。使得建筑物的环境、社会价值有所提升。

(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在的不利影响。对于建筑物来说,它在建造和运行阶段是否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若建筑物的活动带来的不利的影响而又未能对此不利影响付出相应的补偿(有效处理)时,可以认为建筑物的活动属于“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也可把此认为是建筑物未被体现出来的额外成本。

比如,对于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都使得其环境成本不断增大,从而导致建筑物的环境、社会价值地下降。

(三)资源的稀缺性

在建筑业中,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耗用也是非常惊人的。资料统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近40%,其中建筑使用能耗占建筑能耗的88%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3倍。在我国现行建筑运行中,北方建筑取暖每年多消耗2000万吨标准煤,直接损失达70多亿,多排放CO2达52万吨。另外,据统计,我国拆除房屋(住宅)的使用年限约在30年左右,而英法等欧洲国家住宅平均拆除年限在80~100年之间。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普通建筑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也即是说,我国的住宅建筑的寿命期仅是其设计使用寿命的60%,那么由此带来的拆、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耗费、环境污染和大量的建筑垃圾。

二、解决措施

(一)在建筑物的前期决策阶段,从设计角度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环境成本

根据资料统计显示,设计阶段完成后,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成本的85%已确定,所以建筑设计是建筑物价值全面提升的决定阶段。从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关系、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稀缺资源的使用等综合进行分析,进行节能、节水、节材的设计。

对于节能设计。一是采用新型技术,比如地源热泵技术,它使用一套设备实现了建筑物的供热与空调的两种要求,取消了锅炉房,消除了大气污染,提高了一次能源的利用率。供热时比直接电热方式、燃油或燃气锅炉方式的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增加的初始投资一般可在3~5年内收回。另一方面建立能源效率的观念。把单纯地抑制需求、减少耗能转变为提高能源效率。对于节水设计。使用节水器具,采用再生水利用系统。对于节材设计。结构形式采用大空间,结构体系向预制化、装配化方向发展,尽量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结构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实现多样化的批量生产。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新型保温隔热的轻质墙材,推广工业化集成装修方式。

对于这些设计,一般都会带来初始建造成本的增加,但使用成本的下降足以补偿建造成本的增加,并可带来更大的节约收益,而且对于环境的污染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大幅度下降。通过设计理念的更新、设计技术的成熟和绿色设计工具的使用,使得在设计阶段即可决定建筑物整体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取得的效果。

(二)政府的宏观调控

1.政府的政策规制

推行绿色建筑、环保建筑,推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建筑,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建设部并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该标准将住宅性能划分为适用、环境、经济、安全和耐久等五个性能。根据打分来全面评价住宅建筑的价值实现程度。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相应经济激励措施等,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 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征税和补贴

征税和补贴是应用经济学中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原理,税收是大棒,而补贴则是胡萝卜,两者的目的都是调整私人成本使之趋向社会成本。这种方法比规制方法更能促进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征税使污染成本成为企业为维持经营所不得不抵补的成本。因此企业有激励尽可能减轻污染,并设法找到新的、低成本的减轻污染的方法。而对治污设备的税收抵免这种补贴时另外一种提供减轻污染的激励手段。

通过设计手段解决建筑物价值提升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方法,而政府的宏观干预则为建筑物的价值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实现环境。

三、结论

利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相关原理,分析影响建筑物价值的因素,根据(价值=功能/成本)的公式,分析既定功能下的成本最小化和成本增加能带来功能更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对建筑物价值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一直以来在建筑物评价过程中忽视的环境成本的影响。从设计的角度和政府的角度,综合考虑成本和功能的关系;找出建筑物价值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51-02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休闲之余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强化身体素质、丰富日常生活、创造生活情趣的活动,而休闲体育产业则是为人们提供这些服务的综合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逐渐产生了变化,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将部分剩余资金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为休闲体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休闲体育行业抓住这一机遇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但即便如此,我国的休闲体育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休闲体育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发掘[1]。

一、休闲体育对经济的价值分析

第一,消费参与方面。休闲最重要的就是身心的放松,而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⑿菹杏胩逵结合,既可以发挥休闲活动的自由与放松,又可以发挥体育锻炼的效果,为人们消除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身心疲劳。在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方面,很多人都喜欢户外运动,比如散步、慢跑、自行车、旅游等,因为这样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感。休闲体育是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活动,只要人们的剩余资金及时间比较充足,都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在休闲体育当中。因此,休闲体育的推广普及可以刺激人们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休闲体育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更是商品文化转换的过程。生产与消费是相互联系的,人们进行休闲体育锻炼也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调整自身状态,从而提高再生产的能力[2]。

第二,产业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生活当中对体育运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有需求就有市场,正是因为大众的消费需求,休闲体育市场才有了发展的动力,而休闲体育市场的发展也就推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休闲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之一。

第三,心理需求方面。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对于消费的需求不仅仅是体现在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休闲体育在为人们提供基本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高尔夫球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端、优雅的运动,投入资金在这类运动当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上流社会人群的体现。因此,许多剩余资金比较富余的中产和高产阶层都投入部分资金在高端休闲运动当中,促进高端休闲运动的建设与发展[3]。

第四,身心健康方面。当前,我国国民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与快节奏的生活,所以体质大幅度下降,远远达不到正常体质的要求。一方面,工作强度比较高,节奏比较紧促,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用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不需要四处奔波,让人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久而久之,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显著下降。而现代休闲体育重在休闲,随时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且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现代休闲体育因其内容丰富、场所限制小、时间自由安排等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有效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国民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才能调整自身的状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当中去,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二、休闲体育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第一,促进社会和谐。休闲体育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信任,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休闲体育是一种全民皆可参与的休闲体验活动,人们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心情也会更加愉悦,与他人的交流时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社会的和谐、稳定正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休闲体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4]。

第二,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休闲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当中的服务业。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重视,休闲体育产业在服务业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大部分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居民基本上都具备休闲体育消费的能力,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刺激国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完善休闲体育服务也就成为当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对此,可以从体育用品方面着手。体育用品是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必备品之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体验感。因此,体育用品生产厂家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以及产品研发,尽量提高体育用品的质量与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体育用品销售方也要加强品牌的打造,宣传休闲体育品牌产品的特色及优点,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5]。

第三,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体育旅游业是休闲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型产业,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专业性、互动性等多种特点,所以很快就成为了我国旅游业的一股新潮流。体育旅游业的兴起体现出了旅游活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旅游活动新增了许多内容,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使活动的品位越来越高。体育旅游业强调自然、和谐、健康,所以会以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不断发掘体育旅游行业发展的潜力。体育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体育旅游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刺激消费、新增就业岗位、促进学术交流、保证国家收支平衡的同时,还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关系等;另一方面,体育旅游业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稳定条件。

第四,促进健身行业发展。健身行业是休闲体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消费者在工作之余都会参与健身活动,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我国的健身行业已经初具规模,许多健身房都提供专业的健身器材、健身场地以及健身教练等。健身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以服务顾客为根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并与俱乐部、旅行社、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休闲体育产业链。此外,在健身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娱乐、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休闲体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加强国民的锻炼意识,使得人们能够在工作之余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当中,调整状态,放松心情。同时,要在学校当中提倡休e体育。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适当的休闲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劳逸结合,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积极在学校中推广休闲体育的概念,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为未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奠定基础[6]。

第二,完善配套设施。休闲体育产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靠单一的体育设施是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科学的体育产业管理系统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国家需要设立总管理部,而省、市、县、镇等需要设立专门的分管部门,通过这些分管部门对当地的体育协会、俱乐部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规范的体育管理网络。

第三,打造专业品牌。体育用品专业品牌的打造对于体育用品的销售量有重要影响,虽然我国有李宁等著名休闲体育品牌,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体育品牌远远不及国外,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国外的体育品牌,这对我国体育品牌的打造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国休闲体育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寻找更多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体育用品质量控制的投入,加大对产品的宣传,从而提高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四,弘扬民族文化。任何产业都要有自身的特色,休闲体育服务产业也不例外。在发展体育服务产业时,必须要弘扬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背景,深入发掘体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提高休闲体育服务的品味,增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生活当中对体育运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为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使得体育用品的需求大大提高,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郭修金,单凤霞,陈德旭.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上海、成都、杭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 40-45.

[2] 任慧,李春雷.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价值链构造及延伸路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18.

[3] 段娟娟,李荣日.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支持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3-16.

篇11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更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体育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休闲体育概论

1.体育休闲的作用

体育休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心并举的手段。体育休闲重视人与自然的结合,它是在追求竞技体育超越生理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之外,强调参与和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体现了人类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从事体育休闲可以使人在趣味无穷中发展个性。趣在于情,江南水乡的柔美之情,万里海疆的壮丽之情,广阔草原的豪放之情,雪域高原的神秘之情……都会在体育休闲中得到加深。在名山大川之中,可与大自然混为一体,得到彻底的放松,彻底的解放。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体育休闲之中。

2.体育休闲经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体育锻炼也就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需要。参与体育活动,既强身健体,又放松身心。“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快速发展,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体育赛事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休闲市场空间巨大,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体育休闲经济已成为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世界已经出现过4次分别由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经济变革的浪潮。国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未来15年内,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以会展、旅游度假、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艺术欣赏、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即第5次浪潮。休闲产业会在2015年前后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50%的份额,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的体育休闲活动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是对体育生活方式最好的一次推广和普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以体育休闲为核心的市场,蕴藏的潜力就超过数千亿元,这是权威机构在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进行体育市场在考察后所下的结论。

四、休闲体育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0000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十分可观的。具未来学家预测,2015年前后,部分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英国为例,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是24亿英镑左右,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5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极大地刺激了旅游、航空、水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体育用品的销售。

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的创立者”的朱树豪,通过在深圳建设观澜湖高尔夫俱乐部和度假村项目,仅仅6年就赚了38个亿。精明的商人早已盯上了体育休闲这个黄金产业,搭上体育休闲产业这班车。如果放眼于机动车类运动、登山设备专营店、滑冰、滑雪一类新兴的体育休闲项目,也将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国的体育产业总量目前仅有数百亿元人民币。现阶段中国体育的消费需要和能力仍处于积累阶段,预计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消费能力会实现加速释放,中国的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五、体育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体育产业结构单一,门槛过高的问题,价格过高让一些消费人群有心无力的问题,再如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中体育竞赛表演业所占比例较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各种赛事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指定产品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欠缺的问题。好在2008年给了我们一个超级的巨大舞台,既给了我们开拓的机会,也给了我们改正和发展的良机。

六、结语

体育休闲已经大踏步地走进中国民众之中,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我国在体育产业方面已经尝到甜头,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购物为一体,具有体育特色的产业已悄然兴起,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体育休闲开始成为百姓的时尚消费。

参考文献:

[1]崔庆霞:浅谈我国休闲体育[J], 中国市场, 2007,(52)

篇12

集体备课是教师以一定的教研组为单位,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对教材、学生等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教法、确定学法、安排教学流程的一种教学研讨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备课的封闭环境,有利于教师在一个更开放、活跃的平台上共享教育资源,共生教育智慧,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一、集体备课的价值定位

1.学习交流的极好平台。在信息爆炸、观念日新的教育背景下,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克服一劳永逸的学习惰性,从而使他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收集信息、取长补短、调适方向。比如集体备课时可以定期交流学习动态:最近在读什么期刊、书籍,最近关注了哪些学科热点,最近在思考、研究什么教学难点。这样的信息交换,是挑战也是促动,能有效利用集体的学术合力,防止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与学科前沿日益疏远,从而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持续开展。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预见了未来教师将由“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变。他认为真正的学习包含三个要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集体备课几乎非常适切地包含了这三个要素,堪称学习交流的极好平台。

2.实践性智慧提高的园地。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渊博,可讲起课来却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这正是实践性智慧不高的缘故。实践性智慧哪里来?当然从实践中来。然而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毕竟有限,集体备课恰好可以补此不足――集体备课时,同事之间要说,要议,要总结既往,想象教学情境;要争,要辩,要探寻教学设计原理,改善教学实施策略。在此过程中,教研组内教师丰富的实践经历能彼此参照,从而有利于教师个体实践性智慧的丰富与提升。

3.上岗培训的有力踏板。集体备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业务培训,具有三个重要特点:(1)个性化。它的培训内容与组织形态带有备课组鲜明的个性特点,应时而生,灵活自便。(2)有内源性动力。它是教师走进课堂的必然准备,与其他培训比起来,教师们会表现出非外力驱使的自觉自愿。(3)贴近操作实际。比起大面积、理论型的会堂培训,学科组内的集体备课往往更接地气,更受欢迎。

集体备课对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踏板”作用非常明显。因为集体备课主要指向于课堂教学,而新教师最关注的自然也是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更容易自觉参与到这个贴近操作实际、符合教学需求也最具“私人定制”色彩的教学培训中来;大而无当、凌空蹈虚的浪漫理论培训,往往让他们难有共鸣。

4.研究内力的释放通道。有时,教师的某些教科研成果(比如对教材的背景研究、文本的多义研究、命题的动机研究等),无法或不宜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也不能在正式媒体上公开发表,于是该教师的研究内力就得不到充分释放,长此以往必然大大消减其教育科研的热情。

而如果有了集体备课的平台,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事分享,即使讨论的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但该教师的研究内力得以在一个非正式但亲民化的民间渠道中释放并受到尊重,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对于他今后的持续研究,以及对于其他教师的教学研究都会有启发和指导意义。集体备课宽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有利于激活教师的研究欲望,许多学术的火种在这里被悄悄点燃。

二、集体备课的现实困境

集体备课这种扎根民间的教研方式,若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极有可能陷入如下困境。

1.重形而轻质。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校本教研方式,一直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崇。于是,关于集体备课的“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双基训练、学进度)之类的检查、考核、评比规章一一出台,试图从宏观上来约定集体备课的基本范式。然而,这种对集体备课形式整齐划一的刻意追求,反而使集体备课陷入了重形式而轻本质的尴尬境地。

在许多学校,集体备课被异化为“人员集中备课”或“个体教案总和”。要么大家定期坐在一起,随机、孤立地找点课题或话题闲聊闲聊;要么教研组长把备课任务分解到人,到期再合成一本所谓的“集体备课集”,以让领导欣然一阅。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要形式有形式――集体备课的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要成果有成果――集体备课的材料做了一本又一本;然而,私下里依然是各自为政,有名无实。究其原因:管理者与实施者重形式而轻内涵,未能有效把握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核,终把集体备课沦为一场自欺欺人的教育作秀。

2.重同而轻异。

集体备课本应是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在协同备课过程中的思想碰撞与智慧融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人教学,而不是限制个人教学;是为了形成个人风格特色,而不是弱化个人风格特色;是为了激发个性发展,而不是抹杀个性发展”[1]。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教学成果的最大化,竟把集体备课异化为精英备课下的“大一统”――目标统一、方法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典型做法是让几个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权威教师确定一套供大家共同施教的方案,所有教师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标新立异。

真不知此举的学理依据到底何在?就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对统一,教师的专业素养、讲授风格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更是千差万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工厂加工标准件的制模、铸造之法来指导教学,罪莫大焉。如此的“名师拍板,集体执行”的“大一统”教学,歪曲了集体备课的“思维碰撞思维”“智慧点燃智慧”的良善初衷,扼杀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副“不统死,不罢休”的颟顸模样。

3.重教而轻学。

“教研”的本质是“学研”。所有教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应指向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因此,集体备课的实施着力点,也应该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引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如何开发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关注更多的似乎永远是优分率、及格率、平均分这类学生个体并不太关心的考评指标。可见,集体备课这种所谓的教学研讨,有时只是“教”的研讨,而不是“学”的研讨;只是“分”的研讨,而不是“人”的研讨。“教”出怎样的“分”,比“学”出怎样的“人”,更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种急于事功而缺乏远瞻的集体备课,必然使我们备教材多而备学生少,备教法多而备学法少,于是只能不约而同地被急功近利的集体大环境所裹挟。

4.重行而轻思。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基层教研活动,“教”和“研”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应有之义。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研应为教服务,教应以研升华。然而,紧张、功利的教育环境,常把教师淹没在繁杂的教学事务中,使其难有心情与精力进行深刻的教学思考。于是,集体备课多行动预设而少行动反思,多感流而少理性碰撞,很难进入到学理层面的研究阶段。重感性实践、轻理性提升,已成为目前集体备课的一大病征,它对于集体备课的科学化进程构成严重阻碍,对提升、推广集体的实践智慧亦大为不利。

减负与增效,是当下教育的一对突出矛盾;解放和提高教育“生产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而化解矛盾、达成心愿的关键,就是科研兴教。不可否认,传统的拼人力、耗时间的粗放式教育方式,依然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发展,大有“不取天下誓不罢休”的霸王之势。然而,这不过是教育的假相繁荣――只要看看如今学生高中毕业之后对待学习的态度,走上岗位后自主创新的能力,就知道今天为大众所津津乐道的某些集体备课的所谓成功实践,因匮乏理性而显得多么荒唐。

三、集体备课的突围之策

1.强化过程,力求实效。

集体备课最常见的操作过程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反思独立施教教后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集体备课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两个起始环节的落实情况。因此,无论是市县教研部门,还是基层集体备课组,都要首先加强以这两个环节为重点的过程管理,合理把握好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不禁要追问: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关系?首先,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先做好充分准备: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记录疑点难点,做好发言准备等。先有了高质量的个体备课,集体备课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同时,集体备课又是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优质高效的集体备课,有助于克服教师个体备课的片面性、随意性,也有助于教师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教育智慧,从而不断增强教师个人教学的魅力。总之,只有充分坚持“个体优先,集体升华”的备课原则,确保个体初备、二备与集体研讨环节的质量,才能让集体备课的整个过程管理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2.和而不同,百花齐放。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坚决反对话语霸权,积极倡导教研民主,让每一个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而不是总跟在权威教师后面邯郸学步,以致自己的思想被集体俘虏。我们应积极借助“同课异构”“课堂诊断”这类教研方式,共同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良好学术氛围,让每节课堂都个性飞扬,让每位教师都满怀自信。这种“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集体备课,有利于形成“问题共商、思维共振、资源共创、信息共享、智慧共增、能力共进”[2]的集合效应。

我市通州区某初中语文组,在集体备课中就作文教学方式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不少资深教师主张平时及早地按照中考要求加强学生课内、限时写作训练,以切实提高学生命题写作的应考技能;而部分年轻教师则主张让学生尽量在兴趣的引领下,于课外自主实践中实现写作技能的自我生长。敢于亮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氛围,让大家的教学方略折中包容,该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取得突破:中考作文成绩提升,课外写作成果斐然。

3.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所谓教学,不是“我教,你学”(即教授学业),而是“我,教你学”(即教会学习);不是“以教定学”,而是“以学定教”;不是“教授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故而,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质的最终判断,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而是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的最终获得。可见,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比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考点知识与考试技能,更受莘莘学子的热烈欢迎,也更应成为集体备课的研讨焦点。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而不是打着“以生为本”的幌子,干着追名逐利的勾当。

所以,教学研讨要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备课的过程要时时追问――我们这样做,符合学生的真实需要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吗?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吗?有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科学依据吗?……我们应当借助集体备课的广阔平台,加大“备学生”的力度,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研究教与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最终通过这些研究,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4.且行且思,教而不惑。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方式,研究性是它的一条固有属性,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如果只注重教学细节的微观打磨而漠视学科理论的宏观建构,只注重形而下的技能操练而缺乏形而上的学理探析,势必造成许多鲜活的实践经验无法及时上升为教育理论被共享,于是许多宝贵的教育智慧便随着时间而悄然流失,这样的教育生态实在让人叹惋。因此,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应自始至终以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参与其中。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因为,所谓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因此研究也无处不在。

作为教师,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集体智慧的贡献者。一个善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建议各学校的集体备课组,要充分运用教材探究、课堂诊断、教后反思等简易可行的研究路径,引导组内教师在“研”中释疑解惑,分享智慧,获得灵感。

对于集体备课,我们既不要忽而捧之,也不要忽而棒杀。科学的态度是,辩证地看到其价值所在与现实问题,得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充分发挥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效。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