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

时间:2024-03-30 08:1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篇1

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展的经验,而在众多的经验中,情境教学手段的运用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使用。可以说,学生们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他们能否主动地参与其中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将课堂中营造出一种情切、意远和生动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那么,如果可以通过精心营造教学情境来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本文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就“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为话题分别从新课导入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情境创设的实践经验。

(一)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 。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自主”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巧妙地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和主动地参与模式的学习。而在导入新课时能够成功运用情境就是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因好奇而想学,因兴趣而去学,并引导学生们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勾勒和描绘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感和求知欲。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我的老师》为例,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老师进行联想,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老师来进行巧妙设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又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冰心诗三首》,为了可以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我们必须以现实中的依据为根据来告知学生们这些诗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但是,它们的丰富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我们要去创设这种情境俩帮助学生们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出如下的情境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候甚至是一种妒忌心理,但是,有谁会真正知道强者的辛苦呢?”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老人来深刻体会强者的苦难,感受强者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感知和体会作者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与学生是一起建构新知识的合作者,而不是主导者和被主导者的关系。因此,根据教学是互动性的特点,教师要仔细地思考如何来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们在有关知识方面联系自己的平时所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为教学做出铺垫并在实际的参与中来强化这些知识,这种通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可促进我们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或是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我们在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中,通过学生们大声朗读课文的形式来渲染“诺曼底”号遇难记时的紧张气氛,并通过角色扮演来感受当时的紧张气氛,组织学生们发言,“船长挽救了大家而自己却牺牲了,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们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97-01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塑造健全的人格。初中语文的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生活气息、人物性格,有利于创设出生动而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与领悟语文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积极因素,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

实际上,文学与音乐同作为情感的艺术,实有其相通之处,若能在导入新课或朗读时,配上一段适宜的音乐作为背景,无疑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静态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吻合文本情感基调的音乐情境,让音乐抒情,渲染情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触动学生的想象,让文本的意境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如《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其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寥寥数语中,体味游子的孤苦离情。由于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古典诗词尤为契合,因此,我就给学生播放古筝选曲中的《秋日情思》,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我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去想象作者伫立在清澈的溪水之畔,残阳如血,满目秋色,一股人生命运的苍凉之感不禁涌上心头……从学生沉醉而凝重的表情可知,音乐已凭其独特的感染力使课堂盈满了悲思愁绪的气氛,使学生自然体会诗句的妙处,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展示创设形象情境,不但课文内容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调控性、可复现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如学习有关自然景物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具体景观,这样可让学生更易理解其具体特征。如学习《三峡》时,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再现山峰的高峻,碧水的清澈,江流的汹涌湍急,等等。这样的情境便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让学生创造性地描述三峡四季的景象,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三、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

语文大多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尽显人生百态,可谓语文处处含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出发点,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以启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情境,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思考生活,并学会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在《最苦与最乐》的教学中,若以文论文,学生仅会单纯地记住负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却不懂得反思生活中的责任问题。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与责任相关的生活体验,我就先举例讲述生活中的责任,如借同学钱后还钱的责任、受人恩惠后感恩的责任、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完成父母托付的责任等,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生活中的负责之苦、尽责之乐,而学生也在不断的诉说与回味中,自觉地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文中所传达的“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主题,从而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现实理解,又树立了正确的“责任观”。

篇3

环境对人的行为习惯养成及做事的态度有很深的影响,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设优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空间,以此为基础铺平情境教学的发展道路,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初中语文课本中含有很多抒情类的文章,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用口头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存在一定缺陷的思维方式不能有效的理解课本的内涵,间接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而教师通过情境式的教学方式把课本与生活进行关联,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一个学生站到讲台上,让学生对其进行观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本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父亲的背影,带动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本的氛围当中,紧接着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课本内容为引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为学生高效的学习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本与学生自身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领悟课本内容,让情境教学更好的带动学生,促使其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比如,在都德“最后一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在班级构建课本中的情景,让学生实际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感受,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书本当中,为接下来系统性的引导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在知识教学之前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教学,加速情境教学发展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多次改革,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推动影响,但是课本的整体结构还是以黑白文字为主,阻碍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针对于这一问题也是为了更好的构建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我建议大家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点与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用多彩的影像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的加速情境教学的发展进程。首先,语文课本有很多与风景有关的文章,但是课外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略显单调。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优美景色的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屏幕当中,带动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比如,在“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它们眼中的春天,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宽度,接着把作者笔下的春展现到学生面前,为他们创造更加真实的感觉,把春天的气息完美的带入到课堂当中,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其次,初中语文课本包含很多古文,其中所包含的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良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生看到更多趣味性的内容,降低文言文在他们心中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沉浸于教师的教学当中,把以往枯燥的黑板板书转变成动态化的屏幕影像,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体验。比如,在“挑花源记”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呈像技术实际的展现课本中描写的画面,让课本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接着教师选择一种宁静的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更好的实现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把学生的眼睛、耳朵及其他的器官都带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文章中的美。并且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有效的缩减了课堂时间,为学生温习知识加深脑海中知识点的印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之前还可以寻找与文章有关趣味性的小故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拓展他们视野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初中语文情境课堂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增强课外实践,全方位情境教学引导

篇4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早在我国的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其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的运用好这一优势,积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游戏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游戏,创设轻松的教学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样通过趣味游戏的引导,在加强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语文情景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挖掘其潜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让其求知欲不断扩大,还能够开发其探索能力及批判意识。疑问作为争论的出发点、导火线,有了困惑,才能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坚持己见,敢于争辩。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立足于课本,在导入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教师布疑启思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加强交流讨论,主动去学习、消化、理解其中的知识和道理,然后教师进行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疑问,解开思路疙瘩,这是理性认识的升华。此外,教师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再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学生寻求答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生活感知

生活犹如海洋,其中包含着各种知识和学问,关键是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的慧眼,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怀,背负着时代的印记。有些课文,其内容距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在,从而给他们理解文本带来了思维上的障碍,学习起来自然也就觉得抽象,晦涩难懂。对于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积极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深化理解,深入感知。例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我们可以先不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场景,接着教师又借助音乐进行朗诵,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如临其境的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使得学生离作品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5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情境教学法事实上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课本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将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情境再现或者情境表演展现出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做到师生互动,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在语文课堂上不但没有丝毫压力,而且还会有一种轻松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更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同时也是充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学科,它既对历史有传承与总结,也对当今起到启发和教化作用,所以想要了解中华文化就要从学习语文开始,而语文的教育发展也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该寓情于景,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或合作探究语文世界的奥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课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要求他们进行知识的预习演练,让他们按照自身的理解,把课本上所描绘的画面进行现实化,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深入研究探讨,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形成不一样的思想意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

1.只为教学结果,情境创设过于牵强

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只是单纯为了大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加入情境教学法,不是因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去运用,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一味追求与时代接轨,盲目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次,在利用情境教学时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本知识创设场景引导学生。创设的场景偏离课本中心,情境设计过于简单或者随意,只要是语文知识教学就用情境教学法,根本不考虑这种知识用情境教学法究竟合不合适,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般的教学,严重脱离了教学实际。

2.情境不相容,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其目的是在创设的合理环境下融入必要的感情,使学生真正明白知识的实质情感是什么,这样才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学生只要一感受到这种情感就会联系到这方面的知识。在情境教学法中必须既要有情,也要有境,境服务于情,即使场景创设再怎么好,如果没有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没有体现其中的感情,就只是一出木偶戏而已,根本体现不了真正的文章实质,当然脱离情而说境,也就必定会造成一种曲解文意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主动融入教材所设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才是真正意义上情境教学法。而前面所说的情境不相融的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门面功夫,根本没有实质的效果。

三、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合理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1.善于运用不同的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体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所有文体都适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拥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且有美感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品,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上,一是要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情境教学法,做到合理创设情境。常见的情境教学途径有:利用图画,再现情境;利用游戏,展示情境;利用表演,体会情境;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故事,描绘情境;利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问题,创设交流情境等。二是教师必须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充分发掘其中的内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三是在设立场境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情境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握学生的心理,这样才会达到教学所要的目的和效果。

2.实现情境相融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很多时候教师所教授的东西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以后的习惯的。情境教学法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情,优美的、底蕴深厚的文章的阅读,都是让学生养成有素养的人的开始。启迪学生的心智,丰富他们的情感考验,根据文章中的情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现实化的演绎,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现实状况,这样才是真正的情境教学法。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09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和参考物,将既有的经验与知识、概念相联系,进而在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生动、趣味化的情境模拟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一课为例,试探讨情境教学多途径的可能性。

一、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将文章内容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主要有小品、相声、哑剧表演等几种方式。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揭示主题;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字句进行剖析,以尽可能地贴近人物的心境。角色扮演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且是他们主动参与的情境,是对教材进行主观加工润色的过程,通过体验、表演等形式,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主题等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海燕》一文中,作者高尔基赋予了海燕以人的灵魂,学生对海燕的形象、寓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教师不妨将海燕拟人化,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将海燕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不同的情境进行表演:“如果海燕和人一样具有四肢、表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精神,通过表演来塑造海燕这一搏风击浪的形象呢?”如“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学生需通过具体的言语、行动、神态来表现出风暴面前海燕高傲的个性、英勇无惧的神情;“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一句,则需要学生仔细揣摩企鹅畏缩、胆怯的行为,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

二、 音乐情境

正如罗扎诺夫理论所强调的那样,“一场精心安排的音乐课可以仅仅用5%的时间完成60%的教学工作”。一方面,音乐作为艺术性的语言,可以为文字提供美的补充,延长学生美的体验;另一方面,音乐能够以节奏和旋律渲染气氛,影响学生的情绪,学习与放松两不误,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这一课堂教学资源,通过音乐情境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拉近文字与学生心境的距离。

如在《海燕》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静态的文字很难感受到暴风雨的凶猛、海燕的豪情与力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和着旋律来朗读课文,感受狂风肆虐之时,海燕遨游于海面与黑暗作斗争的豪情壮志。学生于紧张的节奏之中,仿佛可以感受到暴风雨将来之前海燕跃跃欲试的蓬勃力量;于激昂有力的旋律之中仿佛能够听到海燕的叫喊声、声,具有勇往直前的力量;于不可阻挡的音乐气势中,仿佛可以看到海燕战胜暴风雨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三、 想象联想

篇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以强调学生为主体,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目的,进而使学生达到乐学、易学、爱学的较高境界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个人爱好有所不同,他们很难真正达到主体的主动参与,语文教师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而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结合个人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一、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到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重在把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一味图热闹,甚至哗众取宠,情境内容的选取要贴切;另外,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连贯性,理想状态下,一节课的情境应是环环相生的。具体来说,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有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比如在讲解陶渊明的《饮酒》时,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闲适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古曲中展开联想,走入娴雅幽静的意境,体会诗人忘情脱俗、淡泊宁静、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人物;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例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扮演皇帝、骗子、大臣等角色表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不同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2、以优化问题设计为中心,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以感悟赏析文章为途径,塑造健全人格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以语文课堂为契机,培育人文精神

语文“新课标”指出:不管学习何种文体的文章,都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特点的阐述,我们知道了初中阶段侧重于促进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阅读个性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与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在有趣味的情境中学习,既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入情入理,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1、创设情境的方法

如何设“境”?如何动“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三种:

(1)多媒体展示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美的世界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2)音乐渲染法

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

(3)课本剧表演法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文内容,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呢?编演课本剧无疑是最佳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如果说“境”是客观的,可以用一些技术手段去创设,那么主观的“情”,我们该如何营造、如何诱发呢?我想,还得靠教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深厚的知识积淀、高尚的人格和及时的思考。

(1)充沛的情感

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事实证明,只有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生动的语言

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也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潜在的,内蕴的,需要教师调动,需要教师激发。

(3)深厚的积淀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以教师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学习之情,让学生自己带着情感、带着疑问主动走向求知的天地。

篇9

情境其实就是境地、情景,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情境是教学的核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语文情境就是指从事语文活动的环境,产生语文行为的条件,是一种优化了的学科教学环境。它以情感调节为手段,激发学生的某种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包含有相关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方法,同时也是语文知识产生的背景。总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情境应该包括“情”与“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课堂中的各种教学积极因素,高效地、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情境教学的特点

1.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情境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依据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特情为基准,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谐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2.灵活开放性的特点。语文课上,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围绕课本的机械性学习,为调节气氛,教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激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手腕,对学生进行“即时教学”;鼓励并帮助学生查询相关资料;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机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实践性的特点。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资讯传播迅速。文盲类的劳动者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劳动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而且要能说会记、搞公关、做宣传。而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通过语文教学来获得。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一改过去那种“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实际,用语文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三、初中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应把握的原则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但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情境的创设,只为追求课堂气氛而创设情境,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本人认为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把握以下原则:

1.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语文,就是教育的内容。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很陌生时,教师就应把学生身边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学《生物入侵者》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一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生物入侵现象。有的学生马上说出了,黄顶菊本是美洲的生物,现在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田间地头,它生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很快,有它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就不能生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这样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应紧扣文本的原则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凸显文本教学的特点。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交流,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是课文中最动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句刻画出了父亲的行动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含义,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父亲走路时的“蹒跚”,以讲台和黑板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动作。此情境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传情的,本段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表达了浓浓的父爱。

3.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学生参与的原则

篇10

尽管情境教学在我国已经普及了十多年, 并已成为中学语文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由于教师自身以及教育体制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境创设缺乏感情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情境创设离不开感情的投入。没有感情的投入,难以创设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学情境。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对课程过于熟悉,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感情;此外,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渲染,而导致创设的情境显得虚假,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2. 情境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似乎是为了赶潮流而以完成情境教学的任务为目的,而不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观赏性而只是在公开课时才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样往往忽视了情境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与情境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情境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无法做到情境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1.创设情境的方法要合理

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更注重欣赏性、形象性和感悟性。它不但注重学生接受多种感官刺激,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并精心设计。除此之外,只有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不仅为设计教学情境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还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以教师个人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问题为驱动创设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立足于课本,在导入中提出疑问,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从而驱动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11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兴趣与特点的培养,改变传统课程当中的复杂、繁琐并过于陈旧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进行结合。人教版的新教材将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联系在一起,各个学科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所学习的内容对情境进行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但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掌握不到要点,创设的情境仅仅是起到了提高课堂气氛的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如果教师对课堂情境的创设理解不透彻,树立了错误的目标,不仅是偏离了当堂课的主体,严重的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情境进行创设的时候,可以借助直观的景象进行创设,也可以借助问题或者对话进行情境的创设,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通过何种方式,一定要围绕着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娱乐、热闹,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对课本知识以及课堂进行全面的考虑,使教学环节可以顺利的进行。

2.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也就逐渐显露出课改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创新能力的重视。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学的效果,使得教学的手段相对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意义。例如现有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较为常见的情境模式就是小组进行讨论的形式,但有部分教师对其理解的不透彻,导致这种形式根本无法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性,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有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就四人一组进行聊天,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是将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化。有的时候遇到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解决,但教师对效果的过于追求,还要求学生进行探讨,这样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情境教学进行创设的时候应注意联系实际,不要在无谓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学习,浪费时间。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随意性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不应该随意创设,应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学生的知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出现简单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的状况,或者太难的问题让学生不知所措、无法解答的现象。初中生的学习不仅是表现在成绩与智商上,还有思维能力与创造性能力,所以在对初中生的课堂情境创设上应以学生情况为依据,否则,会使教师的情境创设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初中生语文情境课堂的教学不可随意设置,应对各个层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再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分析

1.问题型

问题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创设。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来制定相应的问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语言了解以及对知识的思考。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并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独立进行探索,逐渐掌握相关知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此外,问题型情境教学也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了解,明确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

2.探究学习型

探究性的情境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突出响应的问题,然后自行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并得出结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在对这一方法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应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解,情境的创设应注意符合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出现只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用。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并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减少学生对资料所花费的时间,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此种教学方式也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3.合作学习型

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与其他两种方式不同,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它是以小组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创设的时候应注意两方面:首先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注意细致。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注意备课,根据相应的课程内容制定教学方式。对活动的主题以及形式等都应进行精心的设计。其次对小组的划分应合理,应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智能等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使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仿,小组内部各个成员权责分明。合作型学习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获得能力,更有助于师生关系的促进。但这种情景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对情境模式的创设难以控制,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地保障,更不容易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

结语: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中的重点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学生发展中必要的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教育的主题,这就要求课程与学生的发展相适应。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情境的创设,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意识的发展与合作意识的进步,以此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进行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1.联系生活,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掌握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并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语文这门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广泛,不同的文章需要教师根据其独特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比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大多数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上课不专心,这是因为文言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善于用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方式来阅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和分角色表演,生动地朗读课文。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这些文言文时,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朗读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图文并茂、画面流畅清晰的教学场景中,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等学习资料能够更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及感官上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学生对该课文内容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其文字涵义,不懂文章的大致意思,但如果运用插图和视频来讲解文章故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融入多媒体教学氛围中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3.体现人性教育,注重情感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情境教学中。当教师熟练掌握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技巧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长此以往,很多教师会过分重视情境教学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使得情境创设变成一种虚浮的表达方式。因此,尽管教师熟悉并掌握了情境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身的真实情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教学才能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实现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