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影与制作范文

时间:2024-03-30 17:38: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影摄影与制作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影摄影与制作

篇1

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信息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展。电视节目终端的扩展以及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广泛提升推动着广播电视制作的相应改革。就电视制作的项目构成来说,目前剪辑和摄影这两项关键技术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要基于目前广播电视制作基础,对实际制作过程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进行创新研究,有效提升剪辑和摄影技术的应用水平,完成整个广播电视制作的优化。

一、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和摄影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观感体验

电视节目给予观众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其观感体验结果直接反映了整体电视制作质量的优劣,而实际电视制作的好坏会影响到观众的观赏情绪以及电视节目最终播出的效果。在实际的电视制作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不可抗的环境因素、一些人为的过失、设备的损坏等,都是电视制作过程中的常规化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电视制作通常会采用剪辑和摄影技术来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补救。比如说利用镜头切换和广告插入等,避免观众因为制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除此之外,电视制作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节目串联起来,增强节目的统一性和观众的代入感,有效地完成电视节目的再创作[1]。

(二)优化节目质量

电视制作通常是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而要实现整体节目的串联,就需要对节目进行前期策划、中期制作,以及后期的剪辑、字幕导入、技术合成等一系列步骤。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剪辑和摄影技术是整体节目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以剪辑技术为基础,节目制作需要对节目的画面、色彩等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从不同角度处理好整个节目的调度。利用好剪辑技术,可以使节目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再以摄影技术为基础,不同镜头之间的转换运用不同特效,比如说航拍、广角镜头、特写镜头等都能够以独特的镜头效果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剪辑技术和摄影技术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各镜头之间自如切换,并且根据电视节目的不同类型和风格,实现节奏上的准确把控以及整个节目定位的焦点设置,以完成后期的二次加工。

(三)提高节目收视率

电视制作的任务目标就是要使节目的收视率能够达到指标完成量。因此,在制作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剪辑和摄影技术,对于其主题的凸显以及实际的节目艺术性表现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电视制作过程当中,要注意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的配合,实现整体节目的和谐调度。比如当下的时政类电视节目,对于摄影和剪辑的要求偏高,需要注意画面的协调统一,注意到整体节目的录制效果和实际的现场把控,同时电视节目的表现效果要切合观众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确保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技术的创新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是通过视频素材的分析和集合完成的。一套系列化的电视节目,需要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剪辑来使得剧情更为流畅,内容更为完整,能够有效地突出节目所传达的信息重点,尽可能地让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基于此,目前的剪辑技术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创新。

(一)画面与节奏的把控

完整的电视节目需要具备整体的连贯性,从实际的内容把控来说,整个制作需要遵循一个主题的特性。因此在进行视频后期制作的时候,要保证内容的一致性。考虑到视频素材当中不同节目内容的统一协调,目前的技术创新落到了自主化的画面剪辑处理上,在整个视频剪辑过程当中,对画面持续的时间进行自主的数据控制,根据不同节目对于形式的不同要求,维持整个画面的平稳。同时在画面的选择方面,通过智能和人工结合的方式完成推拉等镜头的有效结合,在艺术呈现手法上充分考虑观众的观感,而不是过分强调整个节目的艺术效果,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整体的画面和节奏的有机统一,让观众能够在享受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能体悟到节目所传达出来的感彩,真正做到电视节目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2]。就艺术加工而言,剪辑手法的应用也对画面节奏的把控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后期制作当中,蒙太奇可以作为基础剪辑手法让整体节目的节奏更为清晰,并且使得实际的镜头转换更加丰富有趣。以中央电视台2009年推出的《快乐汉语》节目为例,该节目对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做了很多的探究。《快乐汉语》的节目制作对蒙太奇手法进行了创新应用,将推移的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结合在一起,用这样的手法去体现每期的主要内容,使得节目整体的连贯性更为完善,且镜头语言的流畅衔接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由此实现艺术的可视化和再创造。

(二)主次镜头的分配

多数镜头录制都是平滑式的录制,镜头没有主次之分。但就现在而言,不管是哪种题材的电视节目都需要考虑到前期录制过程当中镜头的主次分布。因为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于整体节目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节目的连贯性不够强,实际的主题呈现不够鲜明。比如说在新闻节目当中,主次镜头的分布就是其信息呈现的关键所在,镜头的主次分配应该按照所播报人物的身份以及其在事件中的重要程度来进行相应的安排,从而使新闻播报重点突出,让信息获取更为直观有效,让观众对事件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三)剪辑镜头的方向性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剪辑镜头不能没有良好的方向性。剪辑创新一定是基于一定的方向性来执行。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保证镜头方向的统一,以此来保证观众对于整个节目构成的认知统一,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将节目效果通过剪辑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统一的节目镜头方向,能够使碎片化的叙事过程被重新组合,让节目更加引人入胜,同时对于观众来说,节目中人物的情绪传达会更为具体,获得的观看体验也会更为细腻。比如说在一档电视节目录制中,如果人像是从左侧进入的,那么在后续镜头中,人像也必须是从左侧进入。当转换镜头时,则要注意方向的转换,以保证整个节目的完整衔接[3]。

(四)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的结合

在实际的录制过程当中,通过运用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创新剪辑,也可实现整体观感的提升。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不可能使用单一的镜头素材作为节目的播放视频,因为单一镜头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观众观感上的疲惫,从而不能使节目呈现更好的节目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视频剪辑中,应该采取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剪辑,保证二者之间的和谐过渡、衔接自然,从而提升整个节目动静态结合的灵活性。

(五)超现实镜头的运用

超现实镜头可为节目带来非同凡响的画面效果。超现实镜头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对常规手法无法拍摄到的现象进行呈现。这种剪辑手法的合理应用能够使观众的观看体验更为真实,完成从想象到现实的互通互联。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使用了超现实镜头的剪辑手法,将各类奇幻场景互相联通,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现在的节目剪辑当中,也常应用到这种超现实的非常规剪辑手法进行后期的制作与呈现。比如说在进行科技类节目的后期制作时,一些现实中无法呈现的画面,可以利用广角的长镜头对恢宏的画面进行推进,再以蚂蚁视角的机位来对超现实镜头运动进行一个相应的铺设,这样就会让观众的感觉更为真实,使节目画面效果更具有观赏感和视觉冲击力。这一剪辑手法的应用能够刺激观众的兴奋点,保证节目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广播电视制作中摄影技术的创新

一部优良的电视作品,它不仅需要剪辑技术的创新,更需要在视频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应用创新性的摄影技术,以实现良好的构图和素材的有效捕捉,使观众的体验感更加优质,也使关键信息的体现更加明确。

(一)镜头构图的摄影创新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实际的录制拍摄除了特定的镜头特写及俯拍等镜头外,其他镜头相对来说都会保持一个稳定的输出。而要做出相应创新也就需要在实际的录制过程当中,基于镜头的稳定性完成更为细致的摄影技术处理,来保证节目画面的冲击性。因此在实现摄影技术稳定的同时,也要确保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完成整个构图以及镜头的动态融合。在镜头构图方面,摄影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针对电视节目拍摄过程当中实际的清晰度和帧率的协调。一个完整的节目,会由不同的细节镜头、过渡性的内容和重点的内容穿插着组成完整构图。因此在目前的节目当中,多会采用一些更为艺术化的构图表现手法来实现摄影镜头构图的突破,给观众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是针对镜头构图的重点画面突出。特别是针对真人秀这种以人物为主体的节目类型,处理好各人物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统一协调,也是镜头构图的创新体现。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从人物主体与环境出发,可以充分利用推拉摇移等不同的镜头推进方式来完成整个节目主题的升华,实现整个构图的创新。最后是对镜头中动静态的有效结合。针对不同节目的具体需求,让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更加灵活地调配起来,使节目呈现更具有灵活性,镜头画面更加活泼生动。

(二)曝光景别的摄影创新

摄影技术的创新,也体现在景别与曝光处理上。基于光圈的调整,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以及不同的环境,可对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画面的清晰程度进行适当微调。目前,自动化的光圈调整可以根据环境光线来进行更加精准的智能化调控。智能化的曝光和景别调整,可以对具体的拍摄对象进行连续拍摄,普遍用于真人秀类节目的跟踪拍摄,或者是用于较快的环境变化中,实现对复杂环境内容的有效处理。从摄影内容来看,目前的节目类型有以景观为主的节目,也有以人物为主的节目。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和场景选择,曝光和景别的调整能够对整个节目的呈现效果起到一个尤为重要的区别作用。在拍摄采访节目时,经常会采用大光圈来实现环境的虚化,并用特写突出主体人物的形象,同时用特定光圈反映人物情感色彩。在进行景观拍摄时,对于画面的曝光度、景别的调控、明暗配比等都有着更严格的技术要求,以实现景观的充分反映。

(三)审美设定的摄影创新

随着时代的审美推进,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电视节目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目内容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设定和趣味性的新手段。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为丰富节目内容,可以通过更为新颖的声画手段,进行各种拍摄视角的集合。其主要是利用到了不同拍摄角度的相应变化,使各种拍摄手段有机结合,比如说动态和静态的画面结合以及部分录制过程当中的留白处理。这在信息传达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给观众以反应时间和想象空间,引起其情感升华,以此提升节目内容的吸引力[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推出并且广泛应用的大画幅摄影技术是摄影技术极具影响的创新点。在实际的拍摄当中,大画幅摄影更接近于胶片摄影,因此它实际的拍摄效果呈现也更为细腻和精确,较之于其他镜头的级别更上一层。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利用了大画幅的摄影技术,对食品的色香味进行了完美呈现。一些综艺节目也会利用到大画幅摄影,以达到人物和景观的相对协调。

四、结语

电视制作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根本上对其技术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从实际出发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网络电视节目的出现,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为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的收视率,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剪辑与摄影技术进行探索创新。在进行剪辑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镜头组接的层次性,注意画面的节奏;而在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通过调整曝光、构图以及景别等,来进一步增加画面的灵活性与协调性。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得到更优美的画面,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拍摄技术与方法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应用艺术性的镜头来凸显节目的趣味性。在进行剪辑与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应该在突出节目重点的同时从内部机制、技术革新、员工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增强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海提·阿布里孜.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J].视界观,2020(4):1-2.

[2]黄平.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的创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1):129.

篇2

英语作业是提升英语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环节。优质、规范的英语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英语知识、深化英语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形成。英语作业分为课前(前置)预习性作业、课中作业、课后(巩固性)作业。本文着重对小学英语前置作业的设计作一些研究,以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小学生早日成才奠定基础。

一、前置性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前置性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趣味性来有效激发小学生进行作业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小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能保持相对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激“活”状态,使小学生内在的英语学习潜能得到迸发,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前置性作业的探究之中。

(2)启发性原则。前置作业的设计必须能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启发小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前期初探。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前置性作业素材,提供一定的前置性作业时间,让小学生成为前置性作业的主人。

(3)科学性原则。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坚持科学性,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做到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4)发展性原则。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小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认知的、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设置有利于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自都能获得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发展的“分层性”作业,让其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各自发挥才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 前置性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

(1)差异设计前置性英语作业。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差异,精心设计差异性前置性的英语作业。①数量上分层,指向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对语言的记忆、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肯定存在着差异,因此前置性英语作业在数量上就应有让小学生自主、自由选择数量的权利,让不同层次的他们能根据自身英语学习的实际灵活地、快乐地、幸福地自主选择英语前置性作业。②难度上分层,指向个体均衡。教师在设计前置性英语作业时,要考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适合各类学生不同难度的前置性作业,让小学生自主去选择不同难度,又适合自己完成的前置性作业,让他们个体获得均衡、和谐的发展。③类型上分层,指向个体提升。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前置性作业让小学生自主选择,通过不同类型的前置性作业训练使他们个体得到充分的提升。比如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展示春天”的前置性英语作业,类型让小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让小学生选择搜集春天的词汇,可以让小学生选择收集春天的proverb,可以让小学生选择收集春天的rhyme等。这样的分层性前置性英语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各展所长,使他们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2)灵活设计前置性英语作业。2011版英语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灵活性。因此,教师为学生灵活设计英语前置性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①读写结合型前置性英语作业。前置性英语作业必须具有浓浓的“英语味”。教师应让小学生拓宽英语阅读的领域,丰富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空间,让小学生能做到读与写结合,让他们通过阅读,如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我的收藏夹”“我的藏宝箱”“我的新朋友简介”等前置性英语作业记录下所积累的词汇或短语,以让他们的“读”与“写”相得益彰,从而让前置性英语作业异彩纷呈、精彩无限。②听说结合型前置性英语作业。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听录音、听广播,然后让他们说给家长、说给同伴、说给老师听的前置性英语作业,这样有利于总结英语学习的“得”与“失”,有利于总结提升。③实践探究性前置性英语作业。可以是观察实践类的前置性英语作业,比如收集英文商标、英文广告等。可以是创意实践类的前置性英语作业。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为文具用品、家庭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贴上英语标签的前置性英语作业,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必须以新课程为指导,以教材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有效甚至高效为最高追求,以提升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为宗旨,让小学生通过前置性英语作业的训练提升能力,幸福成长,不断成才。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68-03

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于学生的研习来讲,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工作任务为教学主线,教学主体则回归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仅仅起到主导的作用,依据工作任务需求、岗位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应专业课程改革的需求选取教学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可以把握其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具备探索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专业其他课程做好准备。

一、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掌握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具备从事相关岗位的全方位的素质与综合就业技能,适应一线技术岗位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与一般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是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大学本科教育更关注专业理论性知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高职教育中所教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没有本科教育要求高,仅要求掌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但对实践操作技能却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高职教育不仅要避免流于本科化,同时还要防止被中职教育同化。针对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它在理论方面比较抽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去繁化简地进行理论教学,原则就在于满足学生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就可,同时还要重点加强与实践操作结合紧密的理论部分的讲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之后的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淡化那些繁杂理论知识的推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培养具有一线岗位(如电子产品开发、装配、检测、维护等工作岗位)职业技能的人才作为目标,结合实践操作的工作任务,并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品作为教学载体,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体系化的课程教学设计。在学生学习策略中突出工作过程的实践操作方面,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与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操作动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经过实践性的探究、设计、调试并尝试自己制作典型电子电路,确保他们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从而适应就业市场对于求职者的需求。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下面五点原则:一是在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以相关专业的最终培养方向作为其根据;二是经过解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后,才可以得到确定的能力目标评估表;三是确定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时,则需要根据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四是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五是依照电子生产行业的实际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教学考核方案的制定。

(二)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等方面是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电子行业、电子相关企业的发展,并结合当地电子产业结构与电子相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结合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从相关专业的具体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等步骤开始,全阶段都要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联系,做好这些步骤才可以完成科学合理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工作过程”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方式的基础就在于“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也就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参与工作任务设计、执行与管理,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时候完成实际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采取小组合作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一起设计工作任务,学生一起又或者是分小组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如前所述,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是相关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怎样才可以将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是整个学习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怎么才能将这个关键体现出来呢,答案就在于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特色,加强培养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分为以下环节:

1.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

2.资讯:首先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实验教学演示,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工作任务的布置,小组的人数一般为3至5人较为合适,学生针对自身的工作任务研讨、搜寻相关资料。

3.计划、决策:在这个环节首先由学生设计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将其设计理念与实施策略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然后将方框图画出来,并将原理图也设计出来,选取合适的电子元件,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仿真实验,在此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度指导,并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活动,最后将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确定下来。

4.实施:学生自行确定小组中成员的分工情况与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院校给予相关器材的支持,让学生可以正式开展工作任务的实施。

5.检查、评估:工作任务的评价工作可以结合自我评价、各个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并且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生自己,小组间互评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式,而教师在整个评估环节中只是起到一种指导调控的作用。首先要求学生以多媒体等形式充分演示工作任务设计得到什么样的成果与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学习心得,然后采用5个级别评分制度进行自评,其余小组依据其演示情况与工作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充分讨论,然后从成果、沟通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等方面给予评分,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点评。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我院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对本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所构建内容的深入分析,结合了大多数电子企业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本着学生“够用、能分析、会操作”的原则,将原有教学体系下的基本内容(半导体元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器、直流稳压电源、逻辑代数基础、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电路、模数转换及数模转换等)设计成了三个基本教学情境:OCL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限时抢答器电路。三个学习情境都各自有自己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载体,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学生就可以掌握电子分析和制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OCL音频功率放大器这个主教学情境中,设计了电子元件的认识及检测、前置放大器、音响音调控制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这四个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环节作为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中,能循序渐进地完成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标。在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环节中设计了整流滤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子学习情境。而在限时抢答器环节中则设置了第一鉴别电路、数码显示电路、计时单元电路、报警电路四个子学习情境。三个主教学情境与十个子学习情境相辅相承,构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的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每个学习情境中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资讯―互助讨论―独立分析来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了解认知阶段(对应企业“电子产品组装与检测”工作中的识读电路原理和印刷电路板装配图工作过程):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并讲解任务性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了解相关知识。

资讯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流程安排):教师进行任务演示,并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根据任务中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收集、翻阅如元器件、放大电路特点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资料,并制定出完成制作、调试电路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

计划决策阶段(对应产品生产材料的采购):在教师的审核指导下,学生按方案实施工作任务,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分组讨论。例如需要什么样的电子仪器,如何绘制电路装配图,如何分析与调试电路,在制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实施阶段(对应产品的装配、检测调试和性能分析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及时的技术指导,而学生则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调试、电路性能分析、排除故障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步骤的记录,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和分析。此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和需要老师细心指导的环节,教师一定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检查阶段(对应产品开发制作的总结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制作、测试报告,教师验收学生的作品。

评价阶段(对应产品合格检查阶段):学生互相检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主要是对学生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评等。

实践证明,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给高职教育实施职业特色化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探讨方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在进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能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同时对学习也更感兴趣。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不是简单地改变教学模式,而是要在课程中大胆引入实际的工作环节,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加强校企合作是这种教学改革得以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童乃诚.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钟新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27-02

2016年中国旅游正式进入“十三五”时期,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非常美好的黄金时代,而酒店在整个旅游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酒店管理模块课程作为专业拓展模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学生操作技能得不到真正实训等问题。如何设置合理的酒店管理模块课程和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亟待思考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模块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酒店管理模块课程设置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发现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在酒店管理模块课程设置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酒店技能实训课程设置所占的比重小。为旅游英语专业开设酒店管理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不少,但大部分只开设有一两门相关课程,如《酒店英语》、《前厅客房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或《酒店管理基础》,而且课时都不多,每门课约40课时左右,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课程少,课时有限,学生所掌握的酒店从业技能就不强,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真正适应酒店的需求。

2.校内实训室环境不够真实。校内建有酒店或餐饮实训室的高职院校也不少,且基本上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只供校内学生实训用的实训室,这种实训室只是处于一种“仿真”的状态,设施、设备的投入及硬件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且实训项目单一,一般只是前厅与客房和餐厅实训室,技能的培训不全面。在这个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毕业后还要重新学习。

3.校外实训基地良莠不齐。另一种管理模式是实训酒店对外营业,由管理公司负责运作与管理,酒店员工是实习生。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学生的使用大于培养,整体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不够到位。学生更多的是自己摸索,而酒店提供的系统性培训机会较少。

4.技能型专业师资缺乏。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因缺乏从业经验,所以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对学生的技能实训。实训室的实验员也做不到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实训目标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达不到服务质量要求甚高的酒店业的要求。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酒店技能实训课程设置的建议

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贯彻“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硬件和软件及人才方面的实际情况,就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酒店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从实训课程体系的搭建、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建设、实训教材及实训效果考核等几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调整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科课程和内容。英语类的课程应体现以交际为核心,实现项目化教学,如酒店前厅接待英语、餐饮服务英语、酒店销售谈判英语等不同的项目。除了基础的语言课程外,还应该依据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所需要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借助企业的力量开设如酒店收益管理、酒店管理软件等专业的教学项目,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和实训指导。构建包括见习、实训、实习三个阶段的实训课程体系。见习安排在第一学期,为期两天左右,主要让学生对酒店行业有个初步的印象。实训安排在第三学期,为期四周。学生通过在岗实训,进一步了解酒店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及操作流程。顶岗实习则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半年,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衔接。这个课程体系的构建,时间安排上层层递进,实训内容也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

2.借助校企双方力量,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深层次合作。关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校企合作或是企业独立投资的方式来投建实训室,如某集团出资在校园内建立其品牌的酒店作为培训基地兼实训室。这类实训室依据品牌的相关标准来建立,实训环境更真实,能够更为方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校外的实习基地方面,进一步强化教学服务功能,加强企业对于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的重视。同时要求企业配合学校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合作完成实习任务书的内容,并请企业管理人员任实习指导教师。依托校外实训基地采用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育人与用人的对接。

3.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实训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专任教师和实训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按照“双师型”的要求打造专业师资队伍。除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扎实的实践经验。教师们走出课堂,走进酒店,在各部门轮岗,重点体会与其所承担的课程相对应的岗位,积累一线经验,然后教学方式和实训模式作相应的调整。只有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4.实训教材的编订。教材的编订上,以贴近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着眼点,由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订教材,根据实训课程体系中设定的教学项目来进行教材或是讲义的编订。同时,教材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为导向,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教材和课程体系中,从而更好地体现旅游行业的职业性。

5.对酒店技能实训课程的考核办法

酒店实训课程的能力鉴定分为校内实训能力和校外实习综合性能力两部分成绩,即酒店负责人评定的分数与在校考核的分数相结合,各占50%。校内实训能力的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教师设置情境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或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实训报告的撰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校外实习的考核则由酒店的相关负责人,结合其实习表现、工作态度和实习效果几方面来综合评定。校外实习能力综合鉴定是评价学生对综合技能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依据。

6.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及酒店专业师资等资源,为当地相关旅游企业提供培训教育。利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培训形式,使学校在取得更大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酒店技能实训课程的建设步伐。

此外,各大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也非常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如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从2006年开始与高职类旅游院校合作,成立的“洲际酒店管理集团英才培养学院”。万豪酒店管理集团也成立了“万礼豪程”基金项目。学校与酒店企业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合作,不但给酒店解决了人才储备及毕业生再培训的问题,也很好地促进了高职旅游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衔接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找不到合适的酒店工作岗位和酒店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的矛盾。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和旅游酒店企业要加强合作,从酒店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酒店管理模块课程设置、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和实践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酒店从业技能的培养。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较高的酒店从业技能,能胜任酒店的岗位工作,解决了酒店行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15).

[2]杨丰,李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3]李胜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及管理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1.(20).

[4]王琪.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8).

[5]王玲,丁怡.高职旅游英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旅游纵览,2015,(09).

On Hotel Management Module Course Design for Tourism English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N Ya,ZHONG Wei-hon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