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30 17:38: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煤炭产业现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煤炭品质优良,易于开采,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煤炭资源查明储量全国居首
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目前共勘查含煤盆地103个,全区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资源远景含量13000亿吨,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80.65 亿吨。在探明储量中,亿吨级以上的整装煤田36处,查明煤炭资源量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煤炭产量10.8 亿吨,比 2011 年增长10%,其中电煤占总产量的95%以上。
内蒙古煤炭资源品种齐全,主要有烟煤、褐煤、焦煤、无烟煤,分别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7%、32%、9%、2%。烟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等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赤峰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336亿吨;焦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乌海、包头、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657亿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46亿吨。
根据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目前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锡林郭勒盟规划利用含量4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9.22%;呼伦贝尔规划利用含量2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1.44%;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面积的1.68%。
二 煤炭资源整合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要继续培育大型煤炭集团,鼓励兼并重组;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内蒙古开展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不仅明确了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范围、主体和形式而且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措施。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关闭、淘汰、整合等措施,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矿与煤矿之间的联合整合。截止到2012年,全区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目前的598处,淘汰落后产能250万吨,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已于2010年底全部退出了市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将由2012年353户调到80-100户,在地方企业中形成1-2户亿吨级、5-6户5000万吨级、15-16户千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在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积极推进煤炭机械化改造,目前内蒙古煤矿机械化程度已经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0%以上,2013年底将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三 煤炭工业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尽管内蒙煤炭项目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煤电-化工-建材”、“煤-电-冶金”、“煤-电-粉煤灰-氧化铝”等产业链,但却始终处于“卖碳翁”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
2011年以来,内蒙古以推进煤炭资源产业转型为重点,积极开展新型煤化工项目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5大国家级示范工程。在推动煤炭资源产业升级过程中,内蒙古坚持以“延链、扩链、补链”的方式发展煤基产业,大力推动技术集成和技术储备,初步占领了新型煤化工的技术高地,已经建成2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引进和培育一大批大型企业,围绕煤炭加工利用形成了100多项专利技术,“煤炭―电力―冶金”、“煤炭―电力―多晶硅―光伏制造”、“煤炭―电力―稀土新材料”、“煤炭―电力―煤化工”等7条产业链同步发展,预计这些产业链到2015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9000亿元,占内蒙古“十二五”末期GDP的40%以上,带动就业30万人左右。
四 煤炭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2 年,内蒙古煤炭外运量从2001年不足2000万吨猛增至2012年的6.6亿吨,而铁路运力却迟迟没有跟上煤炭产量增长步伐,铁路煤炭运能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公路运量虽然持续快速增长,但很难满足旺盛的煤炭运输需求,导致“京藏高速”等内蒙古境内主要公路大堵车现象频繁上演。在煤炭销售旺季,特别是雨雪天气后,公路拥堵与事故频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治区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解决内蒙古煤炭资源运力不足问题,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 年初,出台了《“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围绕国家煤炭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组建一批大型专业化煤炭物流企业,有计划地新建煤炭物流园区。
目前,在煤炭的主产地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及在建的具有煤炭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分别为阿康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和大路煤炭物流园区。其中,阿康物流园区为自治区级综合物流园区,是一个集物流、交易、会展、保税、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区域性物流园区;札萨克煤炭物流园区包括鑫聚源札萨克镇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和鄂尔多斯市新街煤炭物流配送中心;大路煤炭物流园区项目属于鄂尔多斯市及蒙西煤炭外运前端工程,是一个可以提供综合性煤炭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在自治区主要工业城市包头,建有土右旗大城西煤炭产业园区、东河现代物流园区、面向蒙古国的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和筹建中的华电蒙能公司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首府呼和浩特建有和林县大红城煤炭物流园区、土左旗晋丰元煤化物流园区和托克托县嘉和煤炭物流园区。在煤炭出区的主要窗口乌兰察布市,建有兴和庙梁煤炭物流园区 (隶属于自治区重点园区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察右后旗贲红煤炭物流园区以及商都弘达煤炭物流园区。
五 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建立健全矿山开发利益补偿和分配机制,全面实施矿山开发保护抵押保证金制度和绿化专项资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治理、谁投资”的原则,对煤田火区实行分类治理,截止2012年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09亿元,完成复垦绿化4135万立方米,已发现的238处火区2013年底可基本达到熄灭程度。
六 煤炭安全生产取得重大成效
内蒙古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煤炭资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事故总量和死亡总人数大幅度下降,从2002年166人,减少到2012年的33人;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8起、16人减少到2012年3起、16人,且连续两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明显下降,从2002年的1.45下降到2012年的0.031,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以来,内蒙古强化监察、严格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创自治区历史最好水平,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在同比增长近10%的情况下,发生事故20起、死亡33人,百万吨死亡率0.031,同比分别下降33%、34%和40%;事故起数连续10年下降,死亡人数连续7年控制在百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连续8年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认真履行国家监察职责,全年全局共监察生产经营单位1560矿次,矿井监察覆盖率100%。
总结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内蒙古按照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转型,促进了煤炭资源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内蒙古资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具体而言,作为我国原煤生产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加快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内蒙古提出不再无限制扩大煤炭生产,今后要把生产规模控制在10亿吨以内,把主要精力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上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煤炭工业与发展物流仓储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激活民间资本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坚持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实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还应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苏雅 .内蒙古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研究[J].北方经济,2013(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推进煤炭企业产业升级;而且可以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纵观我国煤炭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虽然其经济实力、科研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其它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相差甚远。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哪些?本文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一、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回顾煤炭企业近年来的知识产权工作,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1、及时出台相关规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煤炭管理相关部门及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暂行规定、技术市场管理规定、商标管理规定及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等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些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知识产权工作走上了程序化、规范化道路,提高了煤炭企业专利管理水平。
2、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煤炭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随之迅速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煤炭企业申请专利都保持在1000项以上,项目包含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除了申请专利外,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本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台帐,设立试点,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的探讨和实践。
二、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
尽管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较以前已有所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相比,还有很长的要走路。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不少煤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意识不强。特别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禁锢、法制宣传缺位以及中国人固有的道德习俗、思维意识的影响,好大喜功、炫耀等性格特点造成了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认识不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去申请专利,不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发展的"命根子",而是热衷于成果鉴定,,不仅造成新颖性的丧失,进而也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权利。
2、知识产权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对相关科研人员监管不到位,造成本企业的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外泄,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相对弱化,目前,虽然许多煤炭企业设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但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素质相对不高,保护意识相对不强,与其他行业还有很大差距。
三、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煤炭企业有效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要提高保护意识,做好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又要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煤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煤炭企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企业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煤炭企业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提高认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了解国际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约和协定的内容,适应新时期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科技工作复杂的需要,真正学会运用这种法律手段在企业竞争中争取优势、维护优势、发展优势。
有效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利用丰富的载体,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对于职工人数较多、素质偏低的煤炭企业的普通职工应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现场培训和经常化培训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培训,切实增强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对人数相对较少、素质相对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层和决策层采取案例研讨和专家讲座的方法,定期召开案例分析会,邀请教授和资深法律工作者层作法制专题讲座。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工作途径,积极谋求工作内容与方法新鲜深刻、运作形式新颖独到和运作方式别具一格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律知识更好地融入企业各个层面和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把宣传教育工作"虚功"做实、"实功"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依靠现代化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技术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真正把高科技引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域。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及手机短信平台,实时先进的最新法律动态和企业法制教育工作各阶段的安排,实现企业的每个员工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进而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手机短信平台实现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全渗入。
二是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有效、严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树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应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中去,使知识产权贯穿于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之中。
1、细化知识产权机构的职责,作到专项工作专人负责。企业的内部除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外,要制定专门的责任制度表,明确机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由专人负责专利的申请、商标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科技成果登记、保密、技术资料的加密归档、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等工作。
2、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产权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在知识产权业务中,同一主体拥有多项权利、多个主体拥有共同权力、同一智慧成果可以选择多个法律保护途径、同一侵权案件可能涉及侵犯多项知识产权。特别是权利的权属、权利的确定、知识产权各项权利的交叉与界定、知识产权与相关物权、债权、人身权、劳动权的交叉与界定、侵权行为的认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都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法律问题,企业应当熟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在制定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权利归属与分享协议、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密协议时,在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时,要熟悉运用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特点,有效利用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和有效措施依法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完善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对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企业要落实国家的有关奖励政策,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知识产权创造者予奖励,特别是对于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予重奖,可采取一次性重奖、效益提成、技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给他们在工作待遇、生活待遇上予以回报,真正做到多劳、多贡献多得,从而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保护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煤炭企业在发展创新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设,只有长抓不懈,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产权对煤炭企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蓝莓作为一种新兴果品,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特殊的保健功效逐渐被消费者认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对蓝莓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蓝莓产业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蓝莓产业市场开发前景极为广阔。蓝莓(Blueberry)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中蓝果类型商品名统称,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有机小浆果,其蓝色的果实不仅极具吸引力,而且肉质细腻、甜酸适度、香气清爽、风味独特,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多种食品、保健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果实所含成分的功效特质,蓝莓还具有优异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医学研究表明,蓝莓果实抗氧化活性极高,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保护毛细管的作用和抗癌、抗溃疡、抗炎症等功效。因此,蓝莓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1.呼玛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1.1蓝莓资源的自然分布、品质基本情况
呼玛县野生蓝莓分布面积共计7065.17公顷,主要分布在呼玛县林业局管辖的四个林场。其中:嘎拉河林场2023公顷、金山林场784.5公顷、三卡林场2794.67公顷、十二站林场1463公顷;现蓝莓浆果总储量约为529.88吨,年允收量106吨。呼玛县的蓝莓资源都是纯野生的,浆果成熟之后是蓝紫色,球形或椭球形,果皮有白霜,单果重0.5-1.5克,颗粒较小,果味酸甜。野生蓝莓含有抗氧化剂、花青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有保护视力和防癌的特殊功效,但果实尚未获得有机认证。
1.2野生蓝莓产业当前开发现况
由于市场上每公斤鲜果销售价格在20-30元人民币左右。许多人在蓝莓收获季节进行大量采集。还有一部分人小规模进行种植,呼玛全县从事种植、采收蓝莓人员的数量大约有2千人。呼玛县蓝莓加工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大兴安岭坤美源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呼玛县雪岭都柿酒业有限公司和呼玛县天赖雪琦国际蓝莓酒庄(正在建设中)。其中前两家企业均被认证为省级放心食品、国家级无公害食品。产品主要销往哈尔滨、长三角(上海)地区。其中 大兴安岭坤美源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300万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呼玛县雪岭都柿酒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国有企业,1994年转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4538.6平方米,现有员工60人,主要生产蓝莓干红、蓝莓果酒、饮料等系列产品200吨,2009年营业收入389万元,上缴税金11万元。呼玛县天赖雪琦国际蓝莓酒庄。
1.3县政府出台野生蓝莓保护开发政策情况
近些年,随着野生蓝莓经济价值的不断提升,采集出售蓝莓已成为当地职工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完成2010-2013年野生蓝莓有偿转让承包并指导我县抚育技术试验,呼玛县从科技局、推广中心选调技术骨干,对野生蓝莓进行管护抚育和高端产品研发,抢占市场,推动蓝莓产业逐步向“管、育、用”一体化方向发展。
2010年,呼玛县在四个林场分别进行了1公顷的抚育试验,又集中力量在十二站林场(十三里泡子)建设了10公顷的试验基地。我们对试验基地混杂草木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清理过的区域进行了遮阴处理并设对照。用肉眼可以明显看出清除混杂草木后,坐果率有明显的增加,提早成熟且便于采收;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后,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果大果多,增产作用明显。经省自然生态研究所测产,试验结果是:保花保果试验(喷施叶面肥)较对照区增产37.55%。2011年我们又落实了集约化管理试点面积80.7公顷,建立固定监测样地9块,设立对照区5公顷。分别采取大棚喷灌栽培、大地栽植和抚育管护三种措施,坐果率分别提高50%、35%、30%。在采取经营措施的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适时物侯监测,及时掌握展叶、萌芽、开花、结果的变化规律,为全县林下资源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野生蓝莓常年生长在自然状态下,营养贫瘠,遇到干旱和终霜较晚年份,减产严重,以后我们还要在灌溉、防霜冻和调整植株密度等方面增加投入,进一步挖掘野生蓝莓的增产潜力。
2.蓝莓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条件差,产收靠天。呼玛野生蓝莓资源分布比较分散,生长地大多距离公路较远,公路网建设不足,采摘及运输困难;干旱和终霜冻害对野生蓝莓影响大,不能做到高产稳产。
二是县本级财政支撑能力有限,资金投入短缺,使加工企业科研力量和研发高端产品能力不足,未能打造出野生蓝莓本应具有的价值品牌。
三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野生蓝莓及其产品近年才进入消费领域,产品市场供应少,加之宣传不到位,消费群体较小,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尚未引起产区干部群众的足够重视。
3.国内蓝莓需求趋势与发展前景分析
到2020年全国人均消费达到目前美国水平的1/3,蓝莓需求量将达16万吨以上。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蓝莓的消费会向农村转移,农村将成为新的大市场。2020年,国内总需求量可达20万吨以上。加之其他国家蓝莓进口量的增加,我国蓝莓需求量可达30万吨。
随着管护力度的加大、人工抚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扶持政策的倾斜,野生蓝莓资源利用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产量将迅速增加。同时,栽培技术日益成熟,良种日益普及,人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栽培蓝莓的产量会迅速增加。
随着蓝莓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日益得到认可,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了解蓝莓,娃哈哈、康师傅等大型企业也在大力宣传蓝莓概念产品。未来10-20年,国内蓝莓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更加迅猛,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蓝莓产业大国。因此,无论是从扩大出口量角度,还是从扩大内需角度思考,蓝莓产业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4.发展蓝莓产业的重要意义
蓝莓产业是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全省生态功能区的开发,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绿色崛起目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的发展趋势日益明确和明显,发展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大力开发蓝莓等小浆果产业对于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林区职工与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效益型、低碳型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5.效益简析
5.1经济效益
到2015年,实现销售产值可达到1.095亿元,其中果实销售产值实现0.495亿元;年蓝莓鲜果的产量为1650 吨,其中被加工1000吨,年产值0.6亿元 。
5.2社会效益
一、煤炭产能及煤炭产能过剩的综述
(一)煤炭产能的综述
首先,从时间的长短来说,煤炭产能分为短期产能和长期产能。技术水平的高低、资本投入的多少、产业调控政策的松紧等因素制约着煤炭的短期产能。因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具有稀缺性,所以煤炭的长期产能受地下储备水平的约束。
其次,按照研究对象的大小来划分,可以分为矿井产能和宏观产能。《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指出,矿井产能是指在某一确定的时期,处于当前的技术水平下,企业投入所有的固定资产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而宏观产能是指一定时期内,整个行业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煤炭产能过剩的综述
以上述时间的长短为标准,王岳平将产能过剩分为即期过剩和预期过剩。即期过剩以资产利用效率低、产成品出现库存积压、价格严重下滑等为主要表现,简而言之就是当前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量;预期过剩主要是由盲目扩建产能造成的,指未来的某一时期内生产能力超出了预期的市场需求。以上述研究对象的大小为标准,可以将产能过剩分为微观产能过剩和宏观产能过剩。阮正福(2000)指出微观产能过剩就是某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与实际产出二者之间的差距较大,即存在一部分并未使用的生产能力;与微观产能过剩不同,宏观产能过剩是指某一行业的总产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差额较大,出现了市场库存积压的问题,它是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上来研究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
二、煤炭企业去产能的必要性
(一)库存高居不下
库存是衡量市场供需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煤炭库存高位运行,说明煤炭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产品出现积压,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反之则相反。从2012年开始,国内煤炭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国际煤炭进口量逐渐攀升,这也给我国煤炭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从煤炭库存来看,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的统计数据,自2006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量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10月,全社会总库存已经高达3.68亿吨。煤炭库存高居不下,一方面说明了国内煤炭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煤炭行业去产能是大势所趋。
(二)供需失衡
在黄金发展阶段,煤炭市场发展迅猛。根据内蒙古统计局数据,的原煤产量从2002年的1.15亿吨一路上涨到2011年的9.8亿吨,上涨幅度高达754.01%。煤炭消费量从2002年的0.68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3.47亿吨,涨幅410.70%。但是,由于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影响,从2012年开始,煤炭需求的增速开始放缓,甚至2014年的消费量出现了负增长,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4.84%。
另外,因为黄金发展期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现有产能以及在建产能仍然较大,再加上进口煤炭的冲击,煤炭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未来几年,煤炭行业若想要扭转颓势,去产能将是必经环节。
(三)煤炭价格大幅回落
市场的供需失衡使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煤炭的黄金发展期,由于需求旺盛,导致煤炭价格不断攀升,2011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均价达到了812元/吨。但近几年,在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开始急速回落。从2012年开始,煤炭价格一路下跌,2015年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均价降到了428元/吨,与2011年相比降幅高达47.3%。因为生产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下降,二者倒挂,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丁家渠煤矿入不敷出,难以继续经营,于2014年10月正式停产。煤炭价格的巨大波动反映了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现状,对煤炭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去产能势在必行。
三、煤炭企业去产能的措施
(一)企业自谋出路
1.煤炭产品多元化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但煤炭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污染重,对此,煤炭企业可以通过研制新技术来提高煤炭附加值,这样也可以对去产能做出贡献。例如,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制了煤制油技术,可以生产出柴油这种硫含量很低的清洁能源,以柴油为原料,可以进一步加工出溶剂油、油等产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涉足煤制油产业,煤制油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每年140多万吨。据该公司统计,每生产200吨油品就可以消化1000万吨煤炭,因此,这一产业无疑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该公司正在规划建设四个百万吨以上级别的煤制油项目,一方面可以消化自身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企业创收,提高企业效益。同煤制油产业一样,煤制气也可以消化一部分自身产能。
2.煤电路一体化
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的主力,煤炭企业将煤炭低价卖给电厂,电厂将其转化为电力以后再高价卖给消费群体,而煤矿又是电力的主要消费者。由此来看,如果煤炭企业能够走煤电路一体化道路,自己发电自己用,不仅能化解产能,还可以降低成本。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薛家湾镇的神华准能集团就是煤电路一体化的成功典范,伴随着公司对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的积极推进,煤电路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形成了一条“煤炭开采―劣质煤及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炼氧化铝―电解铝”的产业链。坑口电厂依煤矿而建,使用的都是没有什么市场的低热值煤、煤泥和矸石,可以直接消化部分产能。
(二)政府宏观调控
1.停止审批新建煤矿,妥善处理违建煤矿
目前,内蒙古共有煤炭企业146家,包括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在内的煤矿共611处,总产能13.16亿吨,全区煤矿的平均生产规模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现有煤矿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所以要想使煤炭的供需达到平衡,就必须要控制新增产能。
对此,内蒙古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有关控制新增产能的决策部署,对于煤炭新建项目用地审核一律不予受理。同时,妥善处理违法违规煤矿建设,要求全省非法矿井立刻停车,并且已经责令23处未批先建煤矿一律停工停产。另外,内蒙古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合理降低生产量,规定有关煤矿在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做到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化解产能。
2.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在内蒙古现有煤炭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的煤矿都存在生产规模小、采掘技术水平低下、资源利用率低、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从而提高煤炭的生产效率,这样做有利于稳定煤炭价格,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可以推进情况稍好的企业进行重组升级,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帮助其脱困和产业升级。
据悉,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在未来的3―5年内要关停年产量在6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同时要整顿安全不达标和资源利用率低的煤矿,以达到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现有产能优化升级的目的。另外,对于违法违规建设的煤矿一律要严惩,遏制其生产能力。自治区政府还鼓励各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在黄金发展期煤炭企业受利益驱使,忽视了市场一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的。虽然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现状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但是通过煤炭企业自身的转变,以及政府的有序引导,一定可以科学有效地解决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2014.2015
[2]张言方.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调控对策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4
[3]王迪,聂锐,刘平,刘h.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评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王迪.中国煤炭产能综合评价与调控政策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3
[5]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6
前言
近几年,随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煤炭资源终究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即使将来再有新的探明储量,也总有挖完的一天。目前,富源县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着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提出了要立足资源优势、与时俱进、理清发展思路、打开发展视野、提升发展境界,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制定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是实现富源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充分把握当前煤炭行业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后续产业的发展接替,以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乡煤炭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随着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不相匹配,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利用不尽合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采煤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不高;三是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和综合加工利用步履迟缓,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四是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经营市场混乱,对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稳定调节作用不强。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行为没有渗透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煤炭资源纠纷和因开采引发的山、水、林、地、房屋等矛盾突出。六是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发展的意识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措施
针对富源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与时俱进,立足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坚持抓整合、强技改、建大矿、育强矿,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煤炭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滇东电厂建设的良好机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煤炭产业的综合生产力。
(一)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走规模发展之路。
煤炭资源整合是实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措施。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加强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大对国家、省、市有关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按照分类实施原则、一个法人主体一证一井一套生产系统原则、整合主体与被整合对象签订整合协议原则和适当援助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四是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煤炭资源整合政策,以煤炭整合工作为契机淘汰安全水平差、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走规模发展之路。
(二)注重人才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因此这一资源与人们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要重视煤炭资源的开采及利用过程,并且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信息优势与科技优势的支持下进一步推动煤炭资源开采与利用技术的发展。而选煤这一环节作为煤炭事业的基础性环节更应该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同时这一环节中的对煤炭进行清洁的过程还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不谋而和,因此相关部门更应对选煤环节的革新与完善加以高度的关注,而这就需要从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1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
1.1 重介质选煤比例提升
重介质选煤工艺现已成为选煤工业发展的首选技术,成为我国选煤技术的优先发展领域。此外,耐磨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并在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提高入料上限、降低有效分选下限以及简化工艺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了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效率和经济性,标志着我国重介质选煤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跳汰选煤技术的进步
跳汰物料处于松散状态的时间占总脉动周期的比例已增长到70%以上,使有效分选时间增加,分层状况得到改善;多次进气使物料床层更好地松散,减少因吸啜而产生的透筛损失,降低顶水耗量;使分选下限降低,分选的粒度范围增宽,脱硫效果显著提高。近年来,动筛跳汰机以其处理量大、用水量少、工艺简单、分选效率高、运营费用低等优点,备受选煤界的广泛关注。
1.3 浮选技术发展大型浮选机的推出
浮选柱作为一种高效细粒煤分选设备,由于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节省能耗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主要使用新结构充填式浮选柱、旋流微泡浮选柱及射流浮选柱等。我国研制的浮选柱有效分选下限可达10?滋m,其性价比高于同类进口设备和其他类型的浮选机,应用前景广阔。
2 我国选煤技术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
2.1 整体提升煤炭质量
煤炭洗选即从原煤中将煤和矸石分离,从而获得质量不同的产品的过程。随着煤炭消费剧增和环保意识增强,煤炭的洗选加工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推动了选煤技术的发展。使得选煤在煤炭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煤炭的清洁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对煤炭的洗选,而这一步骤作为煤炭清洁领域中尤为关键的环节其背后所体现的环保意义也是尤为巨大的。这一步骤的实施基础是原煤,而原煤体系实际包含两个部分,即煤层和矸石性杂质,洗选这一步骤主要就是将矸石性杂质从原煤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而使相应的煤种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质量提升,因此这一环节对于煤炭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应予以一定的发展性条件支持,如资金、技术等,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选煤体系中的实际原煤质量。
2.2 推动能源节约事业
煤炭洗选可大大降低灰分,脱除硫分,使烟尘(TSP)、SO2和NOx的排放显著减少。同时,去除大量的洗矸石和高灰分煤泥可用作电厂的燃料,或生产砖、水泥,铺路、充填塌陷区,为节能减排和减少了矿区环境污染创造了条件。煤炭的清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煤炭的高效利用体系,这一体系的实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升煤炭的质量,进而使煤炭燃烧所释放的能源数进一步提升,在发热的同时因为杂质的减少,相应的电能消耗也会减少,所以在工业化的煤炭燃烧过程中,相应的热能效能够得到较为明显提升,并且与传统的煤炭燃烧相比,产生同样热能耗所需要耗费的煤炭数量也会因此而降低,较为符合当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为能源节约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3 推动产品结构优化
经过清洁技术处理的煤炭,因其质量上的变化可以将其进一步开发成优质精品煤炭产物,进而将实际的煤炭根据质量的差异性而二次加工成不同质量的产品,其中精煤提纯之后的中煤可以提供给类似焦油化工厂、电力厂、化肥加工单位这一类对于煤炭数量需求巨大而相对来说对于煤炭的质量并不是特别高的产业,进而节约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煤炭成本。而提纯后产生的泥类煤质可以经过一定的电解等技术进一步将其中的电解铝等材质析出,从而作为市面上的铝材为相关的工业体系所用,因此这一系列的开发与利用工程的而实际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煤炭产品的实际结构,进而使煤炭产品有了较为多样化的选择,一改从前煤炭产品结构单一、孤立的局面,以全面带动煤炭产业所引发的经济变革。因此,将改变煤炭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效益差的局面,有利于煤炭产品由单结构、低质量向多品种、高质量转变,延伸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实现产品的优质化,为煤矿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条件。
2.4 提升煤炭的竞争力
我国的煤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出口,进而获取巨大的贸易差价,而这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对我国的煤炭的需求量就进一步增大,而与此同时,这些客户也希望获得更为优质化的煤炭资源,因此它们开始对于我国的煤炭有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背景就需要进一步提升煤炭的清洁度,而对煤炭清洁利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能够全方位提升煤炭的质量,进而使出口的煤炭满足相应国家对与煤炭各成分与含量的要求,因此这一煤炭清洁利用体系的实际开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我国的选煤体系,进而为工业的发展和建设选出更为优质的煤炭资源,同时还要切实注重煤炭清洁技术的开发,以此来提升煤炭的可利用性,以减少相应的资源损耗,这两部分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革新我国的煤炭事业结构;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煤炭体系建设,同时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煤炭质量,进而在此基础上,从煤炭的角度带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国,张东晨,闵凡飞.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
一、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还尚未完善,尤其是在相关制度的确定、日常的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改善空间,在对待一些相关问题的突发状况上也欠缺一定的经验。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的员工培训和基层的管理上,然而针对我国现在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煤炭企业的静态、动态辐射的规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还是煤炭企业辐射时间长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这种静、动态的分析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同时对于所在城镇的区域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及调整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搞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及变化周期,排除其影响因素,弄清每个阶段的时间周期、变化特点以及辐射的范围及长短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下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放之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缺乏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造成很多时候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条文,使得很多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缺乏大的指导方向。(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上缺乏相关的重
视,特别是影响煤炭产业辐射的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炭产业辐射管理的影响,还有就是消费方式、资源存储量等元素对煤炭企业辐射管理的影响及改变。在日常管理上特别不重视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不被关注不仅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煤炭企业的辐射区域分布,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成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根据煤炭资源地区的分布搞好辐射方式研究能为在空间上合理科学安排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依据。(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关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方式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上应特别的注意相关政策的动态取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3)煤炭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管理和完善,在分析煤炭辐射的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可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方法和手段。这方面研究包括控制模型、企业经济规模模型、输入、输出资源系数模型、产业辐射网络结构模型、协同发展模型、循环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系数、指数、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对于mei9tan辐射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4)调整产业结构,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规律,对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优化和改革,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新探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葛宏英.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6(10)
[2]石晓亮,钱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
[3]黄后贵,邱金辉.东坑仔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煤炭技术.2003(11)
[4]葛沭锋.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9(1)
关键词 :高新技术 煤炭 化工企业 发展
在我国以煤炭为主要加工材料的煤化企业越来越受关注,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逐渐朝着低碳发展方向前进,根据当前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模式以及可循环经济产业链,为进一步构建低碳营销模式提供了研究意义,推动我国煤炭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低碳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在技术方面、制度方面以及产业等领域不断革新,尽可能地减少煤炭资源的耗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最终使得生态发展与资源协调一致,保持双赢的经济发展态势。
采用低碳生产的模式,使得煤炭化工企业不断优化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下,煤炭资源采用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是在能源、技术以及产业三个方面改善,提高煤炭利用率。
二、现阶段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发展的产业现状
由于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随着工业在不断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能源紧缺的环境下,这就对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技术的研发以及模式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煤炭效率。然而在当前我国煤炭产业中,通过生产加工之后,转化为液体、气体以及固体三种形态这就得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煤液化、煤气化以及煤焦化。随着化工原料的大量使用,造成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因素影响。长期以来造成水资源不足以及环境容量有限等制约因素。另外在煤炭化工企业发展中,对于环保问题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煤化工产业生产周期比较长,工艺复杂,行业属于高污染、高风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造成过多的污染物。对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时,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这就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
三、煤炭化工产业走低碳发展模式
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使得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走低碳发展的模式,在环保以及资源中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煤炭化工企业必须节能降低消耗,转变增长模式,调整整个产业结构,促使煤炭化工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发展中要做到: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模式。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属于粗放型,因此在煤炭化工企业中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的转移,逐渐朝着节约型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转变该产业的结构,在该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快战略性结构的调整,降低能耗,设置“防火墙”,做到节能减排,提高环境质量。因此,这就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力推崇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零污染零排放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科学的管理作为保障,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资源。促使水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有保障,改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1、发展低碳模式的具体技术
煤炭生产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中要广泛引入煤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防止污染,有助于将污染降低到最小。因此,这就提出了新型的防污治污技术,将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全面利用资源、能源最终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引进高新技术,促使企业的质量以及效率不断提高,改善经济效益。
2、全面构建煤炭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技术作为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使该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其中包含纵向主导产业链、横向耦合产业链以及典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纵向产业链中,主要是以煤炭及其他原材料开发和挖掘的加工制造为主。在先进技术保障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煤炭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横向耦合产业链,主要是对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煤化工副产品和下游资源进行循环使用,最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在典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中主要是加工煤气化。在技术支持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促使煤炭资源循环发展。
3、营销理念,构建低碳发展模式
营销理念下,主要围绕低碳生产、低碳流通以及低碳消费为主要内容,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促使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低碳营销模式要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现状逐步研究,通过对煤炭基地开发环保低碳科技以及低碳环保产品,在不断研发技术中,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关键技术以及低碳产品。在发展中要借鉴先进的低碳科技,或者是外包技术,不断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使得该产业链不断升级。另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污染智力技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工业链接技术不断提高,促使该产业协调发展。
4、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效率
针对产品结构单一,工艺技术落后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从技术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投资力度,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引进,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下,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率,实现了通过技术达到节煤的效果,继而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促使煤炭生产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促进产业全面升级,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煤炭资源的应用更加广泛。
四、总结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转变了发展模式。将内部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优化了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在煤炭化工企业中,大大提高了煤炭生产的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可利用率。加强产业链的升级,通过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引入,能够科学的调整产业结构,尽可能地开发新能源。高新技术的应用,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污染,提高生产效率,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容量,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煤炭化工企业的产业化步伐,促进我国煤炭化工企业在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煤炭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有煤炭企业是煤炭生产的骨干。从煤炭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煤炭企业虽然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煤炭全行业出现了亏损现象,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创新。本文主要结合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对国有煤炭企业的现状进行具体研究,并制定了应对措施,加强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有经济不断提升。
一、行业现状与成因分析
针对目前国有煤炭资源现状的分析,该行业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整个煤炭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产能严重过剩
从市场角度分析,煤炭企业在生产中,供大于求制约了整个企业的正常发展,几十年来,煤炭生产由指令计划调节,1992年煤炭企业走向市场,1993年煤炭价格全部放开,逐渐由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煤炭企业的生产销售,造成国有煤炭资源市场行情不容乐观,煤炭消费量增长缓慢,最终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能源供大于求的局面,影响了能源的市场发展。
2、环境污染广受诟病
随着生产量、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饱受公众诟病。由于煤炭消费企业环保工作不到位,给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炭企业的开采规模在不断扩大,相应地生态问题加剧,破坏农田以及地下水等,另外煤炭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大于煤炭开采,一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不但会污染大气,还会危害动、植物生长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
3、煤炭企业亏损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部分国有煤炭企业亏损严重,造成这种亏损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体制性原因。受到企业自身管理弊端以及传统体制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在建设中,经济结构不合理,出现了重复建设现象。另一方面:非体制性原因导致煤炭企业亏损,受到结构变动性及其调整,导致煤炭产业的结构性衰退,产业出现这些故障,最终引起煤炭产业的全行业出现亏损,造成成本增加。
4、法律法规政策监管趋紧
煤炭企业生产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生产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造成煤炭企业生产混乱,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整个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层次还需加强监管力度,使煤炭行业生产更加规范。
二、国有煤炭企业的应对措施与思考
目前煤炭企业生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正常进行,笔者通过上述介绍和研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解决煤炭资源现状问题的措施,具体表现在:
1、煤炭限产方面
针对目前国有煤炭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生产战略和实施方案,按照计划实施,确保煤炭生产合理,有效。这就需要煤炭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策划及计划生产,避免出现供求不利关系,导致能源过剩现象发生,造成浪费资源等,不能使用计划经济市场的正常发挥。
2、市场营销方面
首先,要转变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思维,要严格从生产人员、煤质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全过程理解营销的新思维,加强对全员全过程的营销培训,制定战略计划;其次是推行营销一体化策略,分散市场风险。通过延伸产业链等一体化营销策略,创造内部市场,最终达到分散市场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要确保各个运能顺利;最后遵循价格波动规律,建立煤炭价格适时调整机制。国有煤炭在生产中,结合自身企业状况,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规律,把握用户的不同需求,调整煤炭销售价格,促进市场正常秩序。
3、煤质管理方面
在加强国有煤炭企业质量管理中,要通过加强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此,煤炭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卓越,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管理的稳健性,针对煤炭企业中的投资、收益、风险以及资源开采的持续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加强管理,才能最终达到提高煤炭开采质量的目的。
4、煤炭企业自律方面
国有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以自律的形式来促进企业正常生产,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及其制度,加强自律行为和规范,促进煤炭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5、企业管理方面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40—03
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国家,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2030年,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7亿吨、39亿吨。相关资料显示,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而由于受到各方条件制约目前开采规模尚小,但随着我国其他产煤省份煤炭可采量的减少及我国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新疆将成为国家煤炭资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五彩湾煤矿作为新疆5个资源超1亿吨煤矿之一准东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产业发展自然受到各方人士关注,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该地区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本地区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疆及准东五彩湾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是我国的煤炭储藏大省,是煤炭行业的一块宝地。据《新疆煤炭工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新疆煤炭资源预测储量为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6%,居全国第一位。截至 2011 年底,探明储量为2 50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共有 24个预测资源量超过100 亿吨的煤田,占总量的 98%。其中 5 个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 1 000 亿吨(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和大南湖—梧桐窝子煤田),占全区预测资源量的 60%。此外,还有8 个400—1 000 亿吨的煤田和11个 100—400 亿吨的煤田。新疆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北部区域,占 89.2%(见图1)。
国泰君安关于新疆煤炭行业的研究报告《疆煤如猛虎,2013将出笼》中的数据显示,疆内煤炭主要以高发热量动力煤为主。其中,长焰煤占73%,不粘煤占16%,弱粘煤占8%,焦煤储量则不到1%。在国家列入开发重点的四大煤田中,只有库车—拜城煤田为焦煤基地。由此可见,新疆煤炭储存量丰富,且总体来说品质较高。其中,吐哈煤田和准东煤田是新疆煤炭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两大煤田共占新疆煤炭总储量的66.23%,是新疆最重要的煤炭储藏区。
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以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储量为4 038.76亿吨,占重要矿区煤炭总储量的28.36%,其预测可靠约占48.37%,其各煤层储量及所占比如表1所示。矿区主要由五彩湾、西黑山、大井和将军庙四大矿区组成,其中五彩湾矿区、西黑山矿区、大井矿区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现准东地区在建或规划中的煤电和煤化工项目已超过60个,预计投资总额近5 000亿元。今后一段时间,准东地区将实现煤炭年生产能力1.5亿吨、煤电总装机容量1 330万千瓦、煤炭年液化能力2 500万吨,成为新疆最重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
表1 新疆准东煤田个煤层储量情况表
准东五彩湾地区是新疆煤炭资源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据2006年9月神华集团在五彩湾建矿进行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表示,在2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明煤炭储量17亿吨,煤层距离地面仅60米,厚度达60米,煤炭发热量在5 000大卡以上,煤质优良。《新疆准东煤田西部矿区勘查总结报告》一文中指出,对圈定的988.12平方千米勘查面积,已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17亿吨。五彩湾作为一个新兴的煤炭产业发展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引导当地煤炭产业的发展。五彩湾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五大基础设施:从小黄山到五彩湾的铁路专用线,从216国道通往五彩湾的46公里公路,输水1亿立方米的饮水工程,220千伏变电站,手机通讯全覆盖。
作为新疆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基地,2006年以来五彩湾地区吸引了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20多家国内煤炭资本巨头纷纷抢滩进驻,建设了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如:“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计划投资84亿元在五彩湾矿区分三期建设总规模为年产5 0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在2011年,总投资172亿元的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电解铝项目,和总投资136亿元的新疆神火煤电有限公司80万吨/年高精度铝合金项目两大建设项目已完成自治区发改委的备案。
二、准东五彩湾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38-01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我国煤炭和电力在较长时间段内存在着明显的利益纷争。虽然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多达3次的调整了电价,但仍然没有改变电力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煤集团于2003年正式挂牌成立,集团地跨忻州、朔州和大同,可实现超过6500万吨的生产能力,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同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缓解了电力和煤炭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煤电一体化对于我国的现实意义
就我国而言,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煤炭及电力有效的确保了我国能源供需的平衡,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说,煤电一体化的水平,关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就产业链角度来说,煤炭和电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生关系。所以,必须以“煤炭作为基础,电力作为中心”,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这应当成为我国能源行业众多企业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2 同煤集团推行煤电一体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 推行煤电一体化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必需
同煤集团为了能够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制定了企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在稳固煤炭基础产业的同时,科学的保护煤炭资源,实现1.9亿吨的年煤炭产销量;将煤炭产业作为基础,加速推进电力发展,实现44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利用集团的煤电优势,建成高岭土、60万吨甲醇、80万吨氧化铝等附加值高、技术领先、上档次和上规模的煤化工项目,建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现阶段,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2.2 同煤集团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必须走煤电一体化的道路
大同煤业集团将煤炭作为传统产业的支柱,煤炭产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如此,一旦煤炭市场价格产生大幅波动,就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同煤集团一定要积极推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利用对既有产业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改变以往集团煤业独大的局面,实现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全新格局。调整和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主要是指按照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其次是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严格落实新兴产业的培植计划,尽快的帮助这些企业健康的成长起来,全力推动集团煤电一体化道路,在煤炭生产基地附近建设坑口电厂,以便实现二次能源的就地转化,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全新的企业经济增长点,进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煤电生产基地附近坑口电厂的建设,可以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构建起完善的煤电产业链,推动煤炭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因此,同煤集团发展煤电一体化将有助于企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将电力产业培育成企业的核心支柱产业。
2.3 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煤电一体化作为支撑
尽管现阶段我国煤炭市场有着较为乐观的前景,但是原煤销售没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无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营利润。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单位数量的煤在发电后产生的效益是原煤的5倍。因此,同煤集团必须建成规模较大的电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整和优化集团的产业结构,从而为集团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2.3.1 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就业率
同煤集团通过煤电一体化的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还能够明显的促进企业产业链的完善和推动区域的发展。在建成坑口电厂及相关附属设施之后,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就业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包容。
2.3.2 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减轻煤炭向外运输带来的压力
同煤集团在成立之后,部分煤矿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不便,导致其向外运输煤炭非常不易。另外,因为少数煤炭煤质达不到较好的质量标准,无法获得较高的市场需求度,从而造成煤炭资源库存量居高不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在以上地区坑口电厂的建设,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煤炭资源的转化效率,将煤炭输送转变为电力输送,减轻煤炭向外运输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2.3.3 对煤质不足的缺陷予以弥补
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同煤集团所属煤矿的优质煤资源已相对有限,剩下较多的是石炭二叠纪的煤炭资源。由于该部分煤炭资源发热量相对较低,且煤灰分高,无法作为优质动力煤来进行使用。因此,同煤集团当前面临着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问题,通过坑口电厂的建设,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煤电联营的举措,实现产业联动效应,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3 关于同煤集团发展煤电一体化的建议
重视产业宏观调控,推动煤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的开采,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开发。严格落实开发监管,推动煤炭资源的开局的优化。按照同煤集团当前的经济现状及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对企业开发重点进行合理和科学的确定。积极推动集团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增强企业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规模,使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同煤集团还应当重视企业现代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推动产权制度等制度的完善,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杨彤,时如义,康长安.煤电一体化的不利影响及防范措施[J].中国煤炭,2013(3).
摘要 煤炭行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变换,积极的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论述进行煤炭经济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并完成影响煤炭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为煤炭企业健康发展指出方向。
关键词 煤炭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煤炭是国家的传统能源行业,能够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不断调节煤炭发展的供给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回首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大约20 年(1978-1997 年)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煤炭产量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煤炭企业发展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接下来的几年中煤炭行业经历了政府强化监管、煤炭企业重新组合、资源优化组合的工业化历史性转变,这样的优化过程一定程度上使煤炭经济发展得到了提升,但是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仍然不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论述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和转变方式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关于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若干个思考,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煤炭经济转变机制的研究。
1 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1 煤炭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
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国家经济进行了优化与改革,政府特别提出针对有毒有害燃烧后的气体标准,这一标准的规定对于煤炭企业显然是一种促动,格外的促动了煤炭企业的转型。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中高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主动树立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念,这一观念将成为煤炭企业改革的重要支柱。在科学经济发展观的支撑下对煤炭资源、煤炭开采技术、煤炭运行环境、煤炭市场的供给需求进行综合的评价与分析,从而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对煤炭生产与消费达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在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支持下,煤炭企业还需要积极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发展的模式,对煤炭产品生产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煤炭经济资源产业结构,有效的推动煤炭企业的优化转型,在这样的科学发展观下,有效的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力[1]。
1.2 煤炭企业运行体制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煤炭资源属于一个传统的国家支柱产业,因此,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可利用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需要煤炭企业源源不断的产出才能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煤炭企业需要从促进全面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煤炭产业进行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进行发展战略与方针的改进。如果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加强煤炭企业对市场需求进行整体的建设,对设备落后的企业进行整顿调整甚至于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煤炭小企业,集中发展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完善煤炭企业的运行体制,保障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2]。
1.3 煤炭产业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煤炭产业经济可以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元素是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的运营规模、煤炭行业的产业链;这三个方面使煤炭行业的各个相关企业相互促进、耦合以及相互优化发展,致使煤炭产品输出后在利用时候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环境得到协调,真正的促进社会、经济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否则,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够相互的融合发展,导致某个环节的产品浪费后,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将是制约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国家煤炭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数是执行一种粗放型结合外延型的经济发展路线,煤炭企业经济发展规模较小、产出产品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煤炭产品产出后没有得到进一步再利用,产业链比较短的现象特别突出。这样导致首先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当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步伐较快的时候,煤炭行业的经济运行方式就会受到制约,表现为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利润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就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受到利益内驱动往往会选择企业的利润,忽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煤炭企业再进行经济运行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以能源再利用为重心,改变煤炭企业单一的发展模式,进行资源的综合再利用,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短期发展。
1.4 煤炭产业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煤炭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方考虑,主要包括市场与政府这样的两个方面,必须从两个方面积极给予煤炭企业发展的动力。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条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后我国传统的煤炭产业有些运营体制难以一蹴而就的改变,通过市场积极的调节产业发展结构的多元化、产业链的连续性、产业中产品利用率的提高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市场调节煤炭经济的积极作用。
然后,在市场调节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目前政府与企业的管理相互分开,但是在市场调控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明确的宏观战略指导, 其中较多的煤炭企业为了减少产品经济风险,投入较多的资金,其资金投入在与煤炭有关的产业方面,但是没有对煤炭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政府促进煤炭资源整合,并对小煤矿技术进行改造,将社会责任推到大型煤炭企业中,导致政府相关政策力度不够[3]。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握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过度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破坏,由于这样的破坏,带来的破坏性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或者下一代才能够显现出来,因此需要政府积极的对煤炭企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就可以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双层调节来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模式顺利转变。
1.5 较为频繁的煤炭事故因素
众所周知,煤炭生产安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煤炭行业事故频发,制约着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伴随着我国系列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的发展受煤炭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煤炭企业投入生产过程中,对安全防护投入却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因素,投入远远不够,表现为资金的投入少以及员工安全意识防范差的典型问题,对煤炭生产安全带来一定的潜在因素与安全隐患。针对我国一些矿井来分析,矿井的投入还具有历史欠账的问题,前期的安全资金投入还不够充足,给煤炭企业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将我国煤炭问题与国外相比, 我国煤炭问题比较严重和突出, 根据相关统计分析,我国一年内的煤矿安全事故的死亡率较高,百万吨的死亡率大约在0.75 左右,表明我国煤炭生产安全问题比较严重[4]。
2 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建议
2.1 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煤炭经济循环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面看,我国煤炭经济需要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遵循国家经济发展“十二五”战略方针,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树立集约型的煤炭行业发展理念,倡导煤炭经济的循环发展模式,要求运用较小的煤炭资源投入得到较大的利用率,实现减少煤炭带来的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通过将煤炭与电力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煤电一体化的产业联盟链,应用全新的技术与工艺来减少污染等问题,降低煤炭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最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最后,煤炭产业主要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树立自助创新的发展观念,完成煤炭企业战略性调整。
2.2 以制度化来规划煤炭资源的合理性
从宏观上看我国煤炭产业是属于一个产量过剩的现状,需要在煤炭行业进行扩张,同时进行规模和产量的调控,加大煤炭行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力度。首先,需要进行总体的勘测规划,总体上进行严格的规划,实现煤炭行业的能源后被储备;争取在安全的情况下对旧煤矿进行竭力开采,保障长期内煤炭能力远储备的稳定性。对于新的煤矿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其安全规范性,符合地方总体建设规划的同时建立与矿产资源相互适应的规模;其次,尽快淘汰不符合规范的自主开发小煤矿,对于煤炭企业员工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注意煤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2.3 政府与市场双向调控煤炭行业的协调发展
煤炭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技术与经济双向一致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政府与市场需要同时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其中,政府的作用是宏观规范和激励机制的构建。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度安排来限制和规范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这种制度既包括正式的制度,如正式的法规和政策,也包括非正式的制度,如行业规范、道德准则等。
另一方面, 政府又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性的政策手段来引导市场行为向着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规范使得经济主体的利益明晰化,其行为有章可循,而激励才会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朝着循环经济的目标迈进。
2.4 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扶持煤炭接续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打算, 应该在扶植非煤产业发展及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等方面下大功夫,从而使宝贵的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为煤炭产业今后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要抓紧研究薄厚煤层配采工艺,加大配采力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在节约和降低成本上做文章,做到稳产高效。
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发展煤炭替代产业。坚持以煤为主、煤与非煤共同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煤炭深加工优势产业,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 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5]。
2.5 以煤炭现代化技术促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煤炭资源占据国家自然资源的百分比相当大,运用现代化技术来大力促进煤炭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高效的煤炭经济转变方式选择,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煤炭经济重新定位其经济增长方式的时候,将面向现代化这一方针政策作为新的方向,打破传统煤炭经济的发展束缚,加快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同时,制定煤炭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有效的推动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为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便利的环境。
2.6 以投入基础设施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由于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在过度开采,造成大部分的环境都受到严重的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平衡的发展,包括居民区民众的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切都是由于国家发展煤炭经济时,不合理安排煤炭开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我国可以通过加大煤炭经济发展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争取全方位改变煤炭经济的增长方式。我国政府应该积极的与煤炭地方政府相互联合,两者积极的推动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煤炭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出发,积极的优化我国煤炭产业结构与落后的生产模式,降低煤炭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大煤炭基础设施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从客观上保障国家煤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谐发展[6]。
3 总结
近年来,煤炭消费增长速度趋缓,煤炭供给呈现过剩趋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非煤产业经济效益问题亟待解决。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进行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煤炭经济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煤炭企业发展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体现在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种节能环保材料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炭行业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导致如果煤炭经济增长方式不及时的转变,煤炭的产出将大幅度剩余的矛盾;
其次,由于煤炭产品要素的成本增加导致煤炭生产成本增加,最后致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状态;
最后,我国煤炭企业目前产量的增加主要不是靠扩大生产规模、技术的进步、优化的管理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等方面,而是主要通过生产力与资金的投入来实现增长,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应该调整为从技术上完善经济结构的优化,再进行企业内部的各种优势组合,实现一个发展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技术人才、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刘洪川,刘晓丽.煤炭行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实践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23(03):112-113.
[2]李明明,彭建柱,陈燕琳.关于如何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0,26(11): 254-255.
[3]赵泉河,刘明强,赵建军,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便加快煤炭企业发展[J].管理观察,2010,21(08):214-215.
[4]倪仲军.浅谈井下采煤技术的合理选择[J]. 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5]汪章进,张建祥,胡俊生.试论创新管理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煤炭技术发展,2014,21(11): 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