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0:56: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得到了人们普遍地关注和广泛地运用,而最能体现智能化建筑的要数综合办公大楼。当今社会已跨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时代,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因此,为综合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和办公空间是完全必要的。虽然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与建筑本身完美的结合使综合办公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我国智能化建筑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针对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构成、功能和主要特点,主要介绍了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的概念与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综合”的活动,笔者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才算是对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工程案例中,综合智能化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如安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的。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综合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使综合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综合办公的呼声下,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坚持设计原则及建设目标。首先是智能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办公大厦相匹配;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该是完整的、先进的、实用的、经济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智能化系统选用设备品牌是主流的、成熟的、安全的、可靠的;要按智能建筑甲级标准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办公大厦宜设置以下智能化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强电工种设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电子门锁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防雷接地系统等。
严格把握各子系统设计要点。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由于综合办公大厦一般均设置中央空调,为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及节能,应该配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机电设备尽可能要求带通信接口,然后纳入相关系统管理。给水泵一般为变频泵,自带通信接口,纳入相关系统监控。排水设备自带液位控制器,由强电专业实施自成控制系统,电梯设备要求订货时自带电梯监测装置,公共通道、地下停车库、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设置好综合办公的子系统。一般行政中心有内外网,且物理隔离,即有两套独立系统。对综合办公来说一般为一套系统,局部单位(如财务等)组建内网,则采用软件隔离,但要注意安全可靠。要注意办公与公共场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开。无线局域网可以设置在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无线接入点,还可考虑在综合办公楼高级管理层办公室、豪华商务套房、商务楼层设置。
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是信息系统的物理通道,在现代建筑中是必需的。布线系统是隐蔽工程,埋入楼板、墙内,不易检修及更换,为使较长期使用不落后,应采用现阶段可预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布线系统在公建项目中普遍采用,对于办公楼,每层楼面信息点数较多的建筑物一般每层设一个配线间,布线品牌应采用主流产品。对综合办公大厦来说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综合办公大厦安全防范系统是全方位的。
一卡通系统用于门禁、停车场管理、考勤等。
综合办公大厦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召开联合会,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将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内,分年度、分项目逐步实施,通过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建设七大系统,最终实现九大目标。其中,“质量工程”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这给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本文试图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开展实验教学方面与理工农医类专业有无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第二,同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如何做到“和而不同”,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的特点。笔者结合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设计谈些建议。
一、科学实验的分类及验证性实验特点
科学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但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此外,它还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然条件的控制力,揭示极端条件下物质运动的规律,提供更多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机会。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是探索试验和验证实验。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
验证性实验,特别是学校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而专门开设的验证性实验,应具备如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可重复性,能够清零,反复多次,以方便多次开课,为更多学生使用和服务;二是可解释性,能够根据大学生教育强调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对实验原理、结果进行解释,以体现实验教学的功能;三是可操作性,实验过程要可以操纵,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控制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以更好地体现实验教学功能;四是可实验材料的可获得性,要有丰富鲜活的材料供实验使用,以保障科学实验的普及性、经济适用性,过高成本的科学实验可持续性和普及性必然会受到限制。
二、商务智能化软件发展及财经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条件分析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国外已经经过了从办工自动化到以ERP为代表的整体信息阶段的发展,现商务智能化成为国外企业管理智能化的新热点。这是因为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应用,已成为一个很大问题。于是,在国外,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所谓的商务智能化研发成为应时之需。
商务智能是指将企业的各种数据及时地转换为企业管理者感兴趣的信息(或者知识),并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里的数据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而且包括企业外部的数据,例如行业、市场状况和客户资源的数据等等。
从技术角度看,商务智能的过程是企业的决策人员以企业中的数据仓库为基础,经由联机分析处理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决策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从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企业获取利润。
从应用角度看,商务智能够帮助用户对商业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例如预测发展趋势、辅助决策、对客户进行分类、挖掘潜在客户等等。
从数据角度看,商务智能使得很多事务性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之后存入数据仓库,经过聚集、切片或者分类等操作之后形成有用的信息、规则,来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早在2001年,硅谷动力网对103家企业的CIO所做的调查就指出,在未来两年里,CIO们最优先考虑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是商业智能。实践验证了硅谷动力网当年的预测。2005年以来,商业智能软件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2006年,随着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智能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政务、金融、电信、零售、制造等行业对商业智能技术应用的需求热潮全面爆发,而且在典型案例的应用上取得了13个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利用商务智能化发展的成果大力开展财经院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商务智能化软件大都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实验材料可以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披露资料,取得容易且资料丰富;二是实验过程有操作平台和参数设置进行操纵;三是其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有理论和实践的解释和验证。
三、财经院校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及实验设计
财务分析课实验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一般可以安排如下一些内容:资产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潜力分析、营协调性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经营业绩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以及企业预、决算管理分析等内容。
以“经营业绩分析”为例,其内容可以包括:一是分析实现利润的稳定性,主要从利润构成角度分析;二是分析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主要使用销售利润率指标;三是分析成本费用开支的盈利水平,主要使用各项费用和利润之比指标;四是分析和比较内外部资产的盈利水平,分别计算内部经营资产和外部投资的收益能力,然后进行比较;五是利润真实性判断、战略评价,结合资产与收益资料通过“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图1、图2展示了实现利润分析中利润真实性判断和战略评价的主要分析思路。图1、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分析角度,其中粗实线是多种组合中的一种情况。基于这样的分析模式,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智能判断。
四、财经院校财务分析实验课教学体会
为传承和发扬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注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特色,保持实验教学体系的“与时俱进”,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由此构建的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经上海市会计教育高地项目一年多来的应用,显著地促进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要做财务分析实验教学,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督导三维一体的教学保障工作
所谓教学质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要素的综合反映。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在这里笔者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督导三维一体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二)软件开发企业、学校、教师三维一体的实验室开发共建工作
为使在院校里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过渡到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再过渡到企业经营的实际,通过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反过来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完成一个良性循环。软件开发企业、学校、教师在管理软件实验室建设中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一是结合教学实际共同开发课程;二是结合课程的体系设计联合出版教材;三是结合企业实际共同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这同时也为管理型实验室的建设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这种合作,老师和教授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应用,成为教学科研结合的专家。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校企联合就把课程体系、师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推荐等等做了综合的考虑,从而打通了整个创新的人才培养的平台这样一个崭新的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9月第3期.
一、财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概述
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AICPA)发表了一份管理指导特别报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自此,西方财务和会计界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在会计、审计和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专家系统来解决复杂的财务分析和会计决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专家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建立相应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从而使得现代会计系统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后,向智能化迈进。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财务分析专家系统。成功的财务分析可以确定某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投资或信用评估风险等级。由于会计和财务业务职能的复杂性,有些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跨越多个问题域。例如,根据专家系统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建议,解决分类问题的财务分析,专家系统同时可能又属于诊断或纠错问题。
2.合成专家系统。具体包括:(1)在相对较小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配置目标集,如管理商业贷款组合计划的MAEBLE专家系统;(2)在相对较大搜索空间的约束条件下,设计目标集,如个人理财设计PLANMAN专家系统;(3)设计采取行动的规划专家系统,如审计规划EXPERTEST系统等。
3.组合专家系统。这类专家系统主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组合分析,如:控制风险估计系统,诈骗检测系统,风险估计系统APX。
4.财会知识传授和职业教育专家系统。如国际上一些大会计公司内部使用的培训专家系统,和辅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的专家系统。实践证明,这些系统可以让没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有效获得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相关知识。
二、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基本结构
财务和会计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专家的专门知识和推理能力,解决通常情况下难于处理的问题。需要人类领域专家宝贵的经验、智慧与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财务和会计领域,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是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财务会计专家系统中的解释模块主要是用于推理过程的解释,回答相关财务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系统的透明性就是由解释模块来实现,而这种透明性是专家系统所必需的。有了透明的解释功能,由结论可以反过来追踪推理机调用了哪些规则,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财务数据和特征信息。财务和会计领域的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利用专家系统来求解,如审计、税务、管理会计和职业教育等。财务分析师、审计专家和金融专家在会计实务中获得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的是无法在文献中获得。如果把这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累积、保存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其在职业教育和帮助非资深财务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建模步骤
在利用专家系统来描述和解决一个财务和会计问题时,其建模过程有6个步骤。下面以租赁业务为例,介绍其建模过程:(1)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如承租人有两个租赁选择:经营性租赁和资本性租赁。(2)确定相应的规则。区别经营租赁和资本租赁的四条基本规则是:第一,所有权转移;第二,存在采购契约选项;第三,使用大于75%的资产经济寿命;第四,租赁费用的现值超过90%的资本市场公允价值。(3)确定规则应用的程序(推理机)。如租赁业务中,在租赁结束期末,将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的是资本性租赁,不管出租人在租赁期内是否使用完75%的资产使用寿命。这样第一条规则应该是判断租赁期内所有权是否转让。(4)每条规则的所有术语必须明晰定义。如租赁期不仅包括租赁初期,还包括其他各自租赁期间,在租赁期间,假设租赁延长是合理的、肯定的。(5)在一个规则应用前,首先按事实匹配,选择何种测试。如要知道租赁期间,必须知道租赁是否有何契约更新选项;计算最小租赁费用的现值时,必须知道是否确保残值,而且承租人是否了解出租人采用的贴现率。(6)用何种计算法,确定一个规则启用,例如,在应用第四个规则时必须计算现值。
四、智能财务和会计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在开发面向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专家系统时,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专家和知识工程师以及规则的提取,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知识获取。影响专家系统知识库质量的五个主要决定因素是:领域专家;知识工程师;知识表征方法;知识的提取;问题域。由于专家系统在判断问题时,表现出知识的不完备性、知识获取的“瓶颈”以及较差学习能力、推理能力的“脆弱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财务管理和会计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随着专家系统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人们研究如何通过合理使用专家系统技术本身改善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专家系统中的知识类型不断增加,单一的知识类型和问题求解方法给专家系统的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复杂问题的求解要求。为使系统更加有效地工作,同时采用多个问题求解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成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Joyce Bischoff.数据仓库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34-38.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创业已成为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创业企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创业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一系列支持鼓励创业的政策相继出台。但是我国的创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过半数的新创企业在5年内便中止。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资金的短缺。因此,研究创业企业融资决策的分析对于解决创业企业资金问题有重要意义。
下面本文将以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之一的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着重分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选择,探究融资优序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体现。
一、案例企业简介
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由银江科技集团、美国INTEL公司、浙江省科技厅等共同投资建立,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是中国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28家公司之一。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选择及分析
(一)创立初期内部原始资本积累为主
(二)成长阶段债务融资占据主导地位
从2006年开始,公司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产品,包括城市交通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都承接了更多的业务。由于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仅依靠自身盈利很难满足发展需要,因此企业不得不考虑通过外部融资方式来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也在增加,同时,企业有了初步的信用记录,信息透明度有所提高,所以企业开始较多地依赖企业以外的融资渠道。
在2006-2008年的成长期,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这说明企业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的作用来进行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企业较多的使用了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等商业信用以及短期借款等融资方式。伴随着公司资产的增多,信用的提高,银行和合作企业对银江股份开启方便之门,使其融资能力大大提升。2006到2008年公司实现持续增长盈利,200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149万元。
(三)成熟发展期成功上市
2009年,公司的智能化系统已占据杭州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浙江省也达到了80%以上。公司开始制定进一步融资计划。早在几年前公司便有上市意向。恰逢2009年中国创业板推出,公司在进行全面分析之后,认为创业板更加适合公司的发展。首先,创业板面向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要求只能经营一类主营业务,银江股份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系统工程产品供应商,十分符合创业板要求。其次,创业板上市门槛比主板上市门槛低得多,其成长性高于主板,适合银江股份这样规模处于主板公司与普通中小企业之间的企业。
2009年10月,公司经过充足的准备后,成功过会,成为浙江省首家创业板IPO公司。此次成功上市使银江股份从资本市场募集到4亿资金,公司也因此加快了发展步伐。公司使用超募资金投入五大区域营销中心建设和北京物联网公司设立等项目,同时加大研发力度,竞争力加强,实现了全国扩张与深度开发两大战略的双管齐下。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银江股份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选择的分析,认为以银江股份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不同阶段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仍符合融资优序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所认为的顺序。这主要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关:
创立初期,由于市场需求的狭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十分重视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的负债经营,因而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加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时,外源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在外源融资中,权益融资会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当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因此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且资本市场高门槛的准入制度使得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债务融资风险,其融资过程受到瓶颈制约。且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其财务记录和信用制度趋于完备,逐步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利条件。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主要依靠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现有资源和能力,合理进行融资规划。需要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公司目前所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宜公司实际情况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组合,以最优的结构达到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小的融资组合。
目前高校正在紧追时展的步伐,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高校很多学科教学实践中,因物联网具有实时性、远程网络集成管理体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物联网实施可视教学,通过远程就可以云集实践操作的实验数据,促使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更加科学智能化的接受学习知识,使学习的情绪更加积极附有挑战性和刺激感,促使了高校大学生愿意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愿意演练实践技术操作。在国家新教改的大方向支持下,在高校高度重视物联网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正以自身多元化的优势,以辅助智能化校园发展、智能化图书馆借阅藏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教学设备及设施、智能化校园安全环境监控安全隐患预案系统、网络远程技术安全技术健康管理及监控技术平台以及启动智能化校园安保等诸多开发实践应用等多元化智能管理的趋势,给数字化校园管理与教学带来了创新式的模式进程,从而促使物联网技术引领高校智能云计划管理的实施与广泛应用。
1物联网构建管理框架的背景
人们目前熟悉的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最初是由麻省理工的专家提出的集成化智能管理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大众了解的全面感知技术、安全可靠性远程传递、智能化管理平台的特点,并广泛运用在交通及物流、保健安全、智能环境等个人和社会等诸多方面领域。
1.1物联网进入高校的优势
目前,我国高校也已经建立物联网教学管理系别,抽出相邻专业的教师进行更深度的学习培养,争取把物联网技术早日广泛应用在高校全能教学实践当中,尽快实现数字化进程管理系统校园。物联网实现了网络远程编程管理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设备辅助集成运用实现终端直接管理的人工机控管理模式,使高校教学管理、远程网络继续教育课堂、慕课、微课、云学习、云图书馆、云存储、校园内一整套管理模块等大数据集成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大大提高了高校集成数字一体化管理的进程。目前如何采取不同的先进技术手段解决OTO式用户需求的实体物联网编程技术中存在的设计框架及程序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以及中国高校教育各界同仁的广泛关注,毕竟实战设计并实施构建完成实例才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物联网实验实训的技能强化实质。
1.2物联网在高校运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经步及很多领域,高校也正在实施并建设物联网技术教学结合实践研发的阶段,物联网以多特色的优势正在广泛应用于高校各学科的领域当中。通过实战教学设计实例,掌握了物联网中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的技术特点,总结分析提出了高校依托现有实验实训基地,科学合理的搭建智能化实训实践管理的系统研究思路,结合实例要求设计出高校智能化管理集成网络服务传输体系结构,初建各种功能模块的框架。运用物联网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例操作来运行实训智能化管理中技术,高科技水平化的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实验实训管理水平模式的发展。
1.3物联网的三层技术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具有应用层、感知层、网络层的实物框架智能化管理的环境条件。一是因此将物联网的感知层结合RFID标签技术设计并研发出智能管理实物框架的管理平台,通过物理仪器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来采集实物信息的相关数据,继而获取实物整体规划的档案信息,促使搭建智能化管理框架的优质环境信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就是感知层,也就是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无线射频的空间耦合或反射的传输特点来对实物进行自动扫描识别记忆的编程远程网络集成智能化管理技术手段,可以结合实物的具体地点、内容、来源等信息借助电子标签、读写器、无线天线基本安装部件进行组合,使用开发RFID技术开发出适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数字化安全管理、加快教学实践操作的进程、促进高校大学生多实践多操作的开发技术能力,使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日常安全监控全面进入校园整体规模管理平台当中,促进了高校整体规划的发展,减少了教学设施及器材调度不当的不利,加快了高校教育体系高科技模式的飞速发展。;传感器技术只要是借助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是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组成。二是物联网的网络层则凭借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实现获得用户信息、实物管理并监控信息、远程智能化管理的安全系数保障、云计算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和计算的可靠传递;三是实战技术的应用层,主要是构建云计算平台创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采用RFID编程数据设计集成一体化管理系统、多种信息档案的智能化集成管理系统,通过云计算处理平台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信息共享或互通有无。应用层关键技术就是云计算平台。按照公开服务的标准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类型。高校教学实体设计物联网案例实践中一般是公开的校园信息,人人事管理部门的档案则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权是不方便透漏的,因此校园物联网模式多采用混合云的云计算平台处理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系统服务。其主要应用形式可采用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多元化智能管理形式。
1.4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实施的前提,首先结合高校现有网络技术的现状,集中整合不同区域的楼宇进行精准周密的部署,集合功能各异的无线传感设备,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实现感知信息的传感互联互通,集中处理系统中央监控管理中心的数据云集及安全处理编程设置,通过编程语言设计出一整套集成化的智能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高校教学以及综合管理的监控搭建数据库管理平台。物联网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手段以及涉及到的安装工具,用其飞速的发展趋势必将带给高校教学及系统智能化管理引领一场飞跃的革命。构建物联网存在的不足:首先是标准问题,这包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集成标准;其次是费用问题,费用昂贵亟需高校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来源的拓展及取得社会同仁的支持与援助;再次是RFID技术设计编程与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最后是高科技管理人才的引进,是真正培养高校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案之一。选派专人经过专业机构培训、真正学会物联网技术的尖端部分,回到校园认真负责的开展实施物联网实战教学模式构建,把物联网技术教学打造成职业类高校目前盛行的精品课程,加强学生实验实训操作实际演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会、学懂、学通物联网理论编程设计及实战操作构建完成效果展示等形式进行成绩汇报。从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调动学生们针对不同用户设计不同的物联网程序,积极调动学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性,使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同等专业的毕业证和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同时,真正学会技能走出学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术过硬的技术性人才。
2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以及社会需求亟需的重视。物联网利用校园网搭建平台构造自动智能化的校园物联网。通过管理系统对实物的锁定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安保,触发相应事件预案等,打破以往传统校园化管理的局限性,促进高校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管理的健康发展。具体陈述几点不同的建议:
2.1课堂教学及时互动反馈
课堂教学互动反馈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及技术深度的重要环节,既有助于教学气氛又提高教学技术质量。
2.2实时云集实验数据
高校中存在很多不同类别的大数据,亟需定期进行拷贝及存储,通过整理大数据的过程中对教学及日常管理也是一项调查研究和验证的巨大工作,需要由专人来长期管理并实施。
2.3实现泛在学习促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完成
通过“泛在学习”培养高校师生随时随地都利用物联网进行终端学习,构建成人性化的良好教育环境平台,尽快实现智能化校园建设体系。
2.4智能化图书馆建设
高校达到评估的标准及规模,就要将图书馆智能化集成建设列在首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上来,提高创新服务、提升创新管理、强化创新工作理念,使图书馆从自身到全体整个有一个质量的跃进。
2.5智能化设备监控校园环境
高校内由专人管理的物联网集成智能管理系统,可以促进高校科学合理的统一调度,有效防止仪器设备的丢失、闲置、损坏等无用现象。
2.6远程网络安全健康管理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被高校高度重视,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人员信息、档案信息、财务信息等重要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设置高强度的安全管理系统,才能确保高校教学和日常工作的稳定发展。
2.7智能校园安保
高校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大问题,比教学事故还要重中之重。做好校园的安检和安保工作是推进高质量教学的高度保障。
引用:
[1]常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等院校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2.10.
[2]陈宇.远距离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2):33-33
[3]傅培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81-184
[4]张艺萌.基于RFID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61-63
[5]董超.RFID技术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2(4):55-57
[6]宋远峰.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综述[J].数字通信,2013(4):9-13.
[7]杨海英.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J].复旦大学,2011:
[8]胡蓉.基于RFID的体档案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2011(9).
[9]王小影.基于物联网的Web信息数据系的与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12.
[10]袁亮.物联网的研究与用[D].北京:中国地大学,2012.
一、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演进
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历程看,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出台之前,我国与管理会计制度相关的规定主要分散于《会计法》《预算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部门规章(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等制度文本当中,并没有形成体系形态,使得国家层面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需求,可以说管理会计制度的供给是不足的。为了加快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步伐,财政部于2014年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指导意见》,勾画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总体路线图,标志着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王斌等,2020)。之后,财政部相继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案例库》,由此初步形成了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制度贵在执行。从管理会计制度执行的角度来看,制度最终需要落脚于“人”去执行,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是管理会计制度最直接的执行主体,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特征,是影响管理会计制度能否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
二、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新一轮科技创新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诸多颠覆性影响,它是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以及支撑管理会计价值实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从新兴科学技术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直接影响表现为新兴科学技术对管理会计理念、技术、工具等所产生的影响,借助新兴科学技术的优势使管理会计的边界得以拓展,增大了管理会计工具所能辐射的范围,提升了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空间。间接影响表现为新一轮科学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驱动了商业形态、营商环境与企业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加快,导致会计运行的底层逻辑、会计对象的呈现形式以及财会工作的整体运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境下会计数据的来源、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势必需要管理会计工作向智能化、自动化、云端化的方向转型。因此,在新一轮科技创新背景下管理会计人员应当主动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掌握运用新兴科学技术的能力,进而夯实高质量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三、制度与科技双重影响下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分析
能力是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够使其做好工作的特质(周曙光,陈志斌,2018)。在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下,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和辐射范围得以拓展,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既有素质、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将受到冲击,从而对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管理会计人员由注重“管账”到实现“价值管理”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为了应对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其中,会计专业能力是基础,技术运用能力是保障,综合管理能力是关键。具体来说:第一,管理会计制度的变革要求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对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开展各项管理会计活动的基础能力。第二,新兴科学技术驱动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创新,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以强大的新兴科技作为支撑,因此管理会计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的新兴技术运用能力。第三,管理会计是连接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的桥梁,管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战略与决策、预测与规划、预算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借助新兴技术的优势有机融合会计业务与管理活动,进而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四、制度与科技双重影响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1.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标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要重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转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念,科学定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认为: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在“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基础上而衍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这些能力需求必然对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因此,高校应当确立“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明确依托新兴科技来实现“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而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2.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实践化。结合对管理会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为导向,立足管理会计专业建设、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讲授、新兴科学技术运用和综合管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整合与优化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科技融入管理会计核心课程体系当中,进一步地探索与新型课程体系相匹配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和开发管理会计实践课程与教学案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教学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以“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3.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纽带。本文认为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为基础课程体系,包括管理会计核心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会计、纳税筹划等)和智能化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等),旨在夯实学生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智能化基础知识;第二层次为应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管理会计智能化、财务管理智能化、成本管理智能化、财务分析可视化等课程,旨在将“新兴科技”嵌入到管理会计核心课程内容中,既强调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又注重新兴技术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层为拓展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旨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运维与二次开发能力,提升其在新兴科技环境下的综合应用能力。4.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建设管理会计植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开展实践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企业管理实务中得以运用的有效方式。本文认为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推进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比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微视频、微课等;第二,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比如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开展管理会计创新实验项目、参与管理会计实践咨询项目等;第三,强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推进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升级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开发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系统等;第四,促进管理会计的产学融合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实习、建立实践培训基地、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以便克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虚拟化问题。5.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保障为了规范管理会计教学秩序、监控教学质量,应当构建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建立管理会计教材与教学软件的使用审批制度,严格把关管理会计教材与教学软件质量,使教材与教学软件能够与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相适应;第二,加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建立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登记与归档制度,注重记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第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实践为主、考试为辅”为导向,创新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考试与考核制度,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分类考核、多元化考核,增加过程性考核(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团队合作、实践考核等)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客观地考评学生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及其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智能审计是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充分挖掘,以获取更多相关的审计线索。一方面可以直接提供审计证据,如明显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异常信息,起到“红旗”的指向标作用,引起审计师的注意。此外,借助智能审计技术,可部分代替审计职业判断,减轻审计师的工作强度。智能审计是财务审计与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方向。自1987年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发表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简介”,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审计领域以来,人们对智能审计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并在其中的审计专家系统与审计数据挖掘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国外对审计专家系统研究成果涉及到审计专家系统建立与应用的背景、作用、影响、开发设计方法、局限性、相关法律责任等方面,而且已经从理论研究扩展到开发应用研究。由于有其他领域大量成功的专家系统开发经验可供借鉴,审计专家系统在模型结构、开发步骤和规则建立方式等方面比较规范而成熟,审计专家系统开发也由早期的以审计研究人员为主转向研究人员与实务专家共同开发,开发与实践结合更加密切。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介绍国外研究情况、系统基本框架、研发应用基本方法等方面。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受到关注。Ningning Wu于2001年出版了专著《Audit data analysis and mining》,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审计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易仁萍(2003)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审计模型,Lampe(2002)、胡荣(2004)、吕新民(2007)等概要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方法,Lee W等(2002)分析了审计中应用的主要数据挖掘算法,王忠(2006)、张炳才(2008)等分别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欧式孤立点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方法,陈丹萍(2007)对数据挖掘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决策进行了研究。
但是目前的智能审计研究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水平。(1)审计软件的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审计信息化在中国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计算机审计还处于计算机辅助阶段,审什么、如何审基本上都是由审计人员定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指令都是由审计人员向计算机发出的。在审计专家系统的研究上,审计知识获取与表达问题、不同审计专家之间知识冲突问题,仍然无法很好解决。尤其是国内,尚未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专家系统。此外,数据挖掘在审计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研究成果数量少,也不够全面深入。至今没有审计数据挖掘的专用工具,审计数据挖掘专著很少,发表的论文中或者只是从某一视角进行分析,或者点到为止。未能真正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审计中,自动发现审计数据中的模式和模型,如根据企业的审计数据,建立企业风险决策系统,发现企业风险的关键因素,对企业做出风险评估、预警等。(2)审计软件缺乏深入分析能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为出发点,风险综合评估、分析与合理判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正是当前我国审计软件所缺乏的。我国大部分审计软件比较多的是执行账簿核对和简单的分析程序,一般是将审计程序表中的审前数与以前年度审定数作些简单的比较,计算财务比率等,行业分析做得比较少,更谈不上进行深入的分析。(3)审计软件需要适宜的应用体系架构。计算机审计的研究逐渐深入,需要的分析功能、分析能力、分析种类都在不断变化,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增加,尽可能方便新技术、新方法嵌入的可扩展的系统架构是智能审计软件发展的基础问题。(4)现有的软件难以满足越来越丰富、深入的审计需求。计算机审计需要创建大量的新型审计技术方法。从技术方法角度说,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数据基础审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传承关系。前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比较紧密,而数据基础审计与前三者之间,变化却是革命性的,需要创建全新的技术方法即需要形成审计中间表、结构化查询技术、个体分析模型方法、多维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
二、智能审计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在深入分析总结现有各种审计软件优缺点以及当今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智能审计软件系统架构。该架构由应用服务层、平台支撑层、数据资源层、数据交换中心、系统接口、系统保障机制以及基础设施等部分组成。(1)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实现财务审计业务处理功能,是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智能财务审计系统的建设中,应用服务包括审计分析、报表分析、综合查询以及业务管理等功能模块。审计分析通过提供多维分析、挖掘分析、预警预测、疑点智能分析等功能实现对企业财务的审计。报表分析模块完成企业报表的指标分析、百分比分析、杜邦分析、趋势分析、汇总分析、特征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综合查询提供关联查询、组合查询、傻瓜查询、智能模糊查询等功能,可以通过图、表等多种形式实现查询结果的输出。业务管理实现公司管理、指标管理、参数管理以及报告设置等功能。(2)平台支撑层。平台支撑实现财务审计的系统支撑。包括审计推理、知识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搜索引擎、工作流引擎和智能处理引擎等功能模块。审计推理实现案例推理、挖掘推理、规则推理以及集成推理等功能,为审计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存储,完成案例管理、规则管理、模型管理以及知识推拉等功能。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存储、数据访问ETL的处理以及元数据管理。安全管理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用户管理、安全认证、权限管理、安全日志管理、单点登录等功能。(3)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完成财务数据库、本体库、领域案例库、模型方法库、专家知识库的创建、维护、更新、索引,元数据的建立、更新和维护,以及数据的采集、访问和管理。(4)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内容集成,以消除信息孤岛,保证各应用系统的有效协同和数据访问。(5)系统接口。为用户访问和系统管理提供接口,为系统对外服务和展示提供窗口。(6)系统保障机制。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管理制度标准规范、数据交换规则规范和运营机制等。(7)基础设施。硬件平台作为整个系统的物理载体,是整个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群组建设等内容。
三、智能审计软体系统关键实现技术
实现该系统,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综合运用信息处理技术,设计高效的算法,快速、准确、客观、规范审计财务业务,整合专家知识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新型审计模型;根据审计数据的特点,研发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实验表明,数据分析算法对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对于具体的审计分析模型,需要研发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并根据不同算法、不同行业数据的特性进行数据实验,选择相对效果较佳的算法及参数。
充分整合领域专家知识,综合利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知识处理等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审计模型,建设智能审计系统,提高审计智能化水平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审计发展的方向。在深入分析总结现有各种审计软件优缺点以及当今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审计软件系统的系统架构。下一步需更加深入地研究该系统中各个关键技术,并设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审计软件系统。
[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0YZ192,09YZ426)、上海市市本级财政部门预算项目(1138IA0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杭:《审计专家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年第3期。
[2]易仁萍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审计模型框架》,《中国审计》2003年第3期。
[3]胡荣等:《数据挖掘——现代审计处理数据的新方法》,《中国审计》2004年第7期。
[4]王忠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金融审计模型》,《计算机工程》2006年第4期。
随着智能社区的不断发展建设,特别是物联网的兴起,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方兴未艾。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建设智慧社区的计划,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定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旨在大力倡导发展智慧社区。“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到城市信息化进程中,诸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将建设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已经建成的智慧社区有300余个,纳入智慧社区规划的约有1000个。开启智慧社区建设,是居民对优美人居环境和智能物业管理的殷切期盼。本文通过分析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借鉴优秀智慧社区实施的成功经验,为今后智慧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智慧社区与物业管理概述
(一)智慧社区的内涵
目前有关智慧社区的定义表述注重技术层面上的偏多,完整的定义还较为少见。我国学者关于智慧社区的涵义主要从信息技术、物联网、综合服务方面来阐述。蔡艳认为智慧社区是基于信息通信和射频识别技术而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张彭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物联网智能管控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服务,而且还是注重精细化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学界各方观点总的认为,智慧社区的目的是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先决条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似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集成运用,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专业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社区形态。智慧社区作为最基本的单元和模块,可以被认作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与普通社区相比,智慧社区在以下三个方面得以改进:一是智慧社区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与数字生活于一体;二是智慧社区将周边的商业、金融、医疗、教育等纳入到综合信息平台;三是智慧社区将物业常规服务项目与智能化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门禁和监控系统、智能消费、远程抄表、自动喷淋等。
(二)物业管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城市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主要是基于房屋本身与社区配套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简单的社区环境的整治、处理,其服务项目、范围、立意都非常有限。20世纪90年代,物业服务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房屋的管理修缮、环境的维护治理,而是扩展到小区治安、监控、车辆管理等增值服务,这促使物业管理开始向物业服务转变。本世纪初,物业管理服务被看成朝阳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带动了物业管理服务的迅速发展,并成为与房地产配套的核心服务。[1]大量的物业公司参与其中,凭借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规范化、实时化及个性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正得到城市居民的极力推崇和支持。具体而言,主要涉及小区设备监控管理、经常管理(如:电梯、车库、门禁、物业信息服务等)、各类房屋租赁销售、环境绿化管理及水电气财务管理等基本服务内容。智能小区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业管理服务的发展进度,使得物业管理服务不仅要提供规范、有序、高效、高质的管理服务,而且也要为用户提供准确便捷、安全丰富的人性化服务。
二、智慧社区形势下物业管理的特点
智慧社区建设给传统物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一是有效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智慧社区所采用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不仅降低了因物业人手不够的管理疏忽的风险,而且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有效降低了运作成本。如物业秩序管理中,依托“社区区域安监系统”,包括巡更、门禁和红外线设防、突发事件自动报警等自动识别系统,有效减少安防岗位配置,降低工资成本开支,提高秩序维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有效提高业主对物业企业满意度。“智慧社区”在满足业主多方面需求条件下,融合线上线下交易、家政服务、娱乐休闲和智能家居等功能平台,真正实现业主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获取信息、家政预约等一系列特约服务。三是有利于整合住宅小区资源。智慧社区具有明显的功能集成性,智慧物业管理通过整合小区周边商业资源主动为业主提供衣、食、住、行、游、娱、购相关生活资讯,营造社区生活方式,引导消费。商业和物业高效结合,不仅让业主充分享受便捷的额外的增值服务,而且实现社区商圈范围内的资源互补和信息共享。[2]面对智能社区、智慧社区的蓬勃发展,传统意义的物业管理服务已时过境迁,无法满足居民便捷、安全、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智能物业管理应运而生,迎合了居民和时代的需要。结合前文阐述的智慧小区的特点,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物业管理特点在于:首先系统要具备高度的集成性、交互性及动态性,从而实现社区管理、运作的智能化;其次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加强物业服务的协同化管理的重要表现;最后高新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必将是智慧家居、智慧物业的核心技术,智能数字化和网络一体化成为物业服务管理的时代特征。
三、物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一)××智慧小区物业管理创新案例
某市的某智慧社区作为最早试点的智慧社区项目,率先推行智能物业管理,如今被作为智慧小区的榜样来推广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其物业管理集成系统平台来全方位认识该智慧小区的独特之处和成功之处。从该智慧小区的系统平台构成来看,整个平台融合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基础功能,将建设、公安、房管、计生、就业、社区警务、调解矫正、流动人口、家政、养老、购物等不同类型的基础服务通过信息综合平台来准确、有效地实现。这不仅体现了延伸服务功能和智能化管理,而且将居民的衣、食、住、行、康、乐、养等需求问题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充分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及便捷安全的体验满意度。这和传统的政府服务自成一体的物业管理有明显的区别和较大的改进。一直以来,政府街道直接管辖社区,政府提供的各种基本服务是单向的,社区群众办事的唯一途径就是到社区委员会办理。智慧社区则彻底改变了这种思路,在专业物业公司的运作管理下,政府提供各种服务业主基本都能及时知晓和积极配合参与,更具人性化,且服务效率大大提高。
(二)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物业管理创新举措
一是因企制宜,形式多样。物业管理一定要因企制宜地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根据物业企业自身的条件决定参与形式,小型物业企业以线下基础服务为主,依托一些互联网在线平台,如58同城、赶集网等,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增值便民服务项目。[3]而一些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大型物业企业集团,应积极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如深圳彩生活物业企业旗下管理600多个住宅项目,面积达7000多万平方米,与光大银行合作推出“彩生活e卡通”,依托物业租赁平台为1万多户业主提供物业租赁服务;整合业主资源,搭建社区物业服务平台,吸引商家加盟,从而避免企业投入资金过大的风险。二是以品牌企业为依托,实现连锁加盟。通过以沿海一线城市为试点,依托行业龙头物业企业,形成品牌物业企业联盟,优化整合电商服务平台,吸引鼓励中小物业企业连锁加盟,从而降低建设智慧社区的成本,逐步推进基础物业服务和创新经营服务的融合,实现品牌连锁经营。三是依靠智慧社区平台,让物业管理更具个性。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物业行业融合线上和线下交易功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物业企业要瞄准现代化物业服务的市场机遇,实现物业管理升级。可以通过对家庭用户的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云服务平台,建成一个智慧社区,并结合智慧社区中各自特有的习俗、天气、地理、生活水平、教育等,研发适用于不同领域的数据模型,使看似寻常的物业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进而实现物管行业的转型升级及盈利模式创新。[4]
四、结语
建设智慧小区是当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小区的发展趋势,迎接智慧社区必然带来城市物业管理的转型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城市将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智慧社区必将成为智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不过智慧社区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现在的探索还仅仅是起步,此外智慧社区的核心技术物联网的成熟运用也需要一定时间和硬件基础。
参考文献:
[1]卓思廉.社区物业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38-39.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4:312-314.
中国汽车工业进入第四阶段
回顾过去,中国汽车工业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3年到1977年,中国汽车工业处在萌芽阶段。我国以引进苏联的汽车制造技术为起点,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产品从无到有,但以货车生产为主,“缺重少轻”,轿车生产基本为空白。
第二个阶段,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从雏形到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该阶段通过大规模的引进生产技术、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使我国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至2015年“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的。自加入WTO以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市场规模、生产规模都得到了迅速扩大,中国汽车从生产和贸易上全面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体。
而进入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在新的经济形势推动下已进入了发展的第四阶段。中国汽车企业不再停留在单纯的传统汽车制造层面,而是以新能源、信息技术、智能化为核心,打造全方位的汽车生态体系,并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今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这一概念的核心释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汽车制造业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并且借此契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由“中国制造2025”推入的中国汽车工业第四阶段,将激活包括新能源汽车、新型生产制造技术、汽车智能化等在内的汽车高新技术领域。这也是我国正式向工业强国德国发出赶超的讯号。
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介绍,“中国制造2025”计划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由传统制造向生态圈服务转变
在6月8日召开的“互联网+汽车”高峰论坛暨腾讯汽车电商战略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向“汽车财经全媒体”表示:“作为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汽车产业应该说走在了向现代制造、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的前列,而互联网有效植入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一股强劲的东风。互联网带给汽车产业思维方式的转变,集中体现在从原来的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王侠这番话的关键词为:互联网与转变。他还认为: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让汽车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为客户服务。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和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手段,能够为汽车产业的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和服务等整个的产业链带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自动驾驶系统、分时租赁、拼车和专车等业务的推出,又将对汽车社会带来高效的利用。
纵观近几年的消费活跃人群――“泛80后”消费行为的变化,可以用越来越互联网化和生态化来形容,汽车也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一个生态圈的承载体。以汽车为中心的互联网汽车金融、车联网、汽车租赁、维修保养服务等链条中存在的商机对汽车企业来说潜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
正是这样的市场变化,让中国的汽车企业也意识到了以传统制造业为中心所带来的发展局限性,众多自主品牌纷纷加入转型和自主创新的行列,以“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的信息化、新能源为汽车发展的新方向,并且由过去的以汽车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将汽车制造的前端向汽车服务的后端转移,形成前端缩短,后端延长的新局面。
例如,过去以低价小型燃油车生产销售和海外出口为主的自主品牌力帆,在今年6月8日正式向外界发出了“创新力帆”的宣言,不仅公布了新能源汽车i.Blue 1.0智蓝战略规划,同时,力帆还提出了打造集“互联网 +”、“智能汽车”、“能源互联网 +”于一体的汽车生态链和产业链。并且还将新增汽车共享业务,创立了新能源分时租赁品牌“盼达租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上施行先租后卖,以针对个人市场的租赁服务作为打开新能源市场的敲门砖。
不仅如此,力帆还与阿里巴巴在同一时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除了在电商和互联网营销上的合作,力帆融资租赁公司和力帆财务公司还将先后接入阿里巴巴的在线汽车金融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在线汽车金融服务。
对于力帆的转变,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说道:“互联网的冲击让产业结构、市场模式、消费领域都在震荡中巨变。这是个美好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可能,无限多的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样的一个转型是力帆在汽车制造的深度与互联网的宽度上的结合。”力帆集团CEO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尚游向“汽车财经全媒体”表示。
除了力帆,另一自主品牌北汽的转型脚步也正在“换档提速”。自今年3月,北汽与乐视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起,北汽在汽车智能化上的发展脚步已大胆地迈开,欲借乐视在智能软硬件技术上的优势为自己的汽车产品挖掘更多的价值和卖点。而北汽目前十分重视的新能源汽车,也不只是单纯的研发、生产、销售,而是打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生态圈,创建解决纯电动汽车客户痛点的商业模式。
6月18日,北汽新能源宣布与首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汽新能源交付20辆EV200纯电动车给首汽租车,用于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这也是北汽新能源汽车首次进入高端酒店轿车租赁市场。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2015年全球汽车论坛”上公开表示:“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摆在中国汽车工业面前的两个巨大机会。汽车作为第五块屏的时代即将来临,智能化不仅将为汽车增加新的发展脉络,带来巨大的增值服务想象空间,还将引发商业模式的变革。汽车智能化将使汽车行业从传统行业向IT和互联网行业跨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跨进,百年汽车业将迸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是徐和谊对北汽转型的最佳解释。
基于以上所列案例,我们已不能再以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来定义当下的中国汽车企业。汽车制造的前端正在逐渐被缩短,后端的服务正在无限延长,从而形成全新的价值链,处在这一链条上的每个企业都将迎来新变化所带来的新商机。
现状还需理性认清
当然,在变革所带来的大好机遇下,我们也应冷静地认清自身的不足。
首当其冲的便是人才瓶颈。“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国家级的宏观战略规划,这幅蓝图看上去不胜美好,但是要实现它首先必须依靠各种人才共同努力,既需要高端的战略设计人才,也需要把战略思想转变成现实的基层人才,将规划落地到每一条生产线和服务端。然而,国内车企在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储备上还不够科学合理。其中,薪酬待遇低是造成基层专业人才稀缺的关键因素之一。
“985高校”的汽车专业研究生在某民营自主品牌车企的新入职月薪约为5000~5500元,“985高校”的本科生月薪约为4000元,整体收入偏低。因此,许多汽车专业的高材生宁愿选择为薪酬更高的外资企业服务,甚至奔赴海外工作,这一现象造成中国自己的汽车专业人才大量流失。这将导致“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各个实施细节由于缺少合适的人才而难以准确地执行到位,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其次,相比德国的“工业4.0”,我国在工业制造中的大多数企业还属于粗放式发展,集中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总体技术含量不高,体量大却不够精。不仅如此,与老牌工业强国相比,我们在智能制造生产上的差距还相当大。我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经表示,我国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还不到5%。
此外,我国的工业“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还存在着短板。“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还存在制造技术上的先天不足。
简而言之,从技术大趋势来讲,由“中国制造2025”引发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起制造理念、技术体系、价值链发生重大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每个车企来说,这是一次重要的“再生”机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如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刘卫东在接受“汽车财经全媒体”采访时所言:“我们要去挑战,去迎接这种变革。在目前的车市增速放缓以后,正在形成这种倒逼的机制,所以,我们必须去创新。”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
“互联网的冲击让产业结构、市场模式、消费领域都在震荡中巨变。这是个美好的时代,有无限多的可能,无限多的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58-02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ampus in Health Voca-
tional College under Background of Big Data: in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LIN Jin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health cla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gital campus, and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based on the forefront of the school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veral successful cas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ig dat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sdom campus
1 引言
大数据时代北京下,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知识增长速度加快,教育逐步由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化向网络化、分散化的个性化教育转变,教育的环境、学习渠道和方式等也发生巨大变化。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中指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到2030年,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监测、预测将全面实现。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原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向智慧校园发展,成为现在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数字校园的必然趋势是智慧校园
近年来,我国研究智慧校园的学者逐年增多,关于智慧校园的概念也有很多。清华大学蒋东兴教授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呼唤CIO体系》一文中对于智慧校园的概念阐述得最为全面:“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它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知识管理、虚拟化等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在网络空间建立校园虚拟映像,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通过在网络空间的计算掌握校园运行规律并反馈、控制物理空间,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学校智慧运行,支撑学校开展智慧教育。”[1]
3 该卫生类高职院校建设现状
截至2016年10月,该校建成双万兆上行、千兆桌面、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骨干网,完成了服务器云计算环境建设,开设数字化校园用服务器23台并投入使用,建成了功能完备的一卡通系统,可实现借阅、消费、洗浴,_通了一卡通手机端、自助终端充值,自助现金充值。
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四大平台建设,完成数字迎新、招生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电子离校系统、财务系统、一卡通系统建设,并完成了财务系统、一卡通、图书借阅及教务系统数字化校园方面的系统对接,基本上实现了学生管理、电子办公信息化,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及软件支撑。
该校建有98间多媒体教室、6间计算机教室、1个高清录播教室,购置了网站群建设软件,已建设成集宣传、教学、艺术与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技术网站,建设有部分处室(系部)二级网站。
4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该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资源平台建设和深层应用推进困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时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网络平台,由于该校数字化校园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系统仍不够完善,还有许多应用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进行调试更改,使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减退,因此,应用系统使用率低,资源平台点击率低。
2)很多师生认为,将原有的工作模式改为使用OA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需要重新学习,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对于新系统热情不够高。
5 关于卫生类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未来建设的思考
该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数字化校园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如表1所示[1],集成阶段、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还没能做到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成功案例,提出以下几种平台和应用,以促进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智慧校园的发展。
教学质量监控大数据平台 该平台扩大原有的数据源,将数据源分为: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运行状态数据源,包括一卡通刷卡考勤、录像数据。数据源的扩大,使得数据更加准确、可靠。此平台实现以下三点转变:
1)原有的教学质量监控方式模糊宏观,应用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量化精准;
2)由原有的每学期一评制转为常态持续,学生可以在本学期任何适合时间进行评教,数据是实时动态的;
3)由原有的随机抽取的部分学生进行评教,转变为全面覆盖,每位学生均进行评教。
教师综合档案平台 该平台可以解决数据分散存储与管理的碎片化问题,是教师职业生涯数据全程记录,提供各类报表自动填报,实现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统计,为学校领导、学院发展、行政部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景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2]。
智慧实验室 智能实验室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物联网、传感器、射频识别、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师生提供一个智能化实验环境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一个泛在互联、互动协作、高度开放、信息共享、智能化、可视化、低碳化、安全化的智能应用平台[3]。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由RFID标签、RFID读卡器和配套软件组成,设备、仪器、耗材、药剂上带有RFID标签,实验室门口安装有超高频RFID读卡器,对设备等采购、出入库、实用操作、维修进行统一管理。
基于图书借阅记录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大数据在心理学方面应用优势明显,具有代表性、客观性、收集简便、时效性。由学生日常行为数据挖掘心理状态,被动式服务转化为主动式排查,建立心理状态平台。借阅记录放映学生心理需求。
其他应用 如智能电子书、在线学习(MOOC)、翻转课堂、失联告警系y、智能助困系统、学生画像系统、学生个性化学业引导研究等。
6 小结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与医学、护理、药学等相关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专业性、技术性更强。高职院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也为学院的管理、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离智慧校园还有很大差距,本文提出几种成功的前沿案例供各高职院校借鉴。
参考文献
随着全球物联网信息技术产业化向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发展,基于物联网基础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迫切性日益呈现。如:最近美国无人驾驶飞机失事,我国高铁、动车出现的事故等都是由于基于物联网上企业内部控制出了问题。但是,基于物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与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中有何差别?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模式与中心是什么?这些都需要理论预先进行回答。基于上述背景,论文着重回答了基于物联网基础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控制,并分析了信息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史中重要却又经常被忽略的命题
(一)信息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经常被忽略
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等阶段。在这个发展史中,人们经常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目标、要素、观念、范围、内容及过程等,但人们常常忽略了信息及信息控制。例如:虽然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在1992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提到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特别强调信息和沟通的作用。具体请看图1。信息和沟通贯穿上述五要素的始终。
但是,信息控制的重要性却被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柜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2004)所忽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由于强调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在COSO报告(2004)中把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分为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认识、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也仅把信息和沟通作为一个要素,而把原来信息和沟通贯穿五要素的始终论断删除。企业内部控制的立方体在图2中可以看到。
总之,信息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史中是个经常被忽略而又重要的一个命题。
(二)信息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是重要的
1.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制度建设问题(产权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建设问题
一般说来,许多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侧重内部建设的制度建设,从法律(产权)角度如何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控制人过度的贪婪和惊人的权力滥用。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偏见的。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应该只注重内部控制的法律层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经营管理层)避免触犯制度或法律。与之相反,更应该关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经营管理层)的管理角色,关注企业董事会的管理领导能力、公司战略方向、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看起来是完美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它们仍然会走上歧途,或无效,其原因就是它们不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
2.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信息,信息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是重要的
(1)产权理论的证据
产权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界定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信息成本不为零时,企业产权界定是有必要与有价值的。这是当前产权理论所普遍认识的。但这个定理也说明:信息成本已经是产权改革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信息成本是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决定的产物。它并不是一个可以假设的东西,而是企业所有经济行为必须重视的东西。西方经济理论已经证明,信息完全或信息对称下,企业资源会自动达到最优配置与充分利用的。因此,信息透明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不同的信息透明程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有差别的。
(2)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证据
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中,信息透明度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在实务中它并不受到人的重视。“透明度是运作良好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要素。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信息披露是实现公司透明度的主要手段。”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管理者比当前或潜在的投资者或企业利益相关者更加了解公司的活动和财务状况,从而使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处于不利的地位。Cadbury Report(1992)就认为,“市场的生命线是信息,而相关信息流动不畅反映了市场的不完善……公司的活动越透明,它们的证券估值越精确。”因此,信息披露在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重大。Farrar and Hannigan(1998)也认为,“信息披露早就被认为是许多现代体系的主导思想。它是公司问责制的必要条件。”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不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过程是企业资源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涉及到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这个过程所导致的企业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情况就必须得到应有的透明与信息的共享。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实务中,信息透明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要素也为人们所认同。影响全球的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俗称《萨班斯法案》主要是规范企业信息披露的规范。COSO报告(1992)五要素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强调信息和沟通。在COSO报告(2004)八要素中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认识、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强调信息和沟通。国内学者唐清泉(2002)通过案例调查,发现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和沟通”要素在企业管理与内部控制中的几个问题:如企业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内的信息流动问题、管理制度设计中的信息问题。
二、智能信息控制:物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一)信息断层:阻碍传统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传统经济下企业所面向的世界以由原子所组成的物理世界为主,要么面向的是人,要么面向的是物,而不会面向比特。信息断层横亘在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阻碍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有效交互。第一手信息的获取往往是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的,哪怕是在物理世界的数字领域之中也是如此。因此,信息断层阻碍传统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物联网下,信息使人机物三元世界一体化
1.数字化、智能化(smart)的设备需要依赖信息来控制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号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吹响。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化将向物理世界扩展和延伸。如何解决两大世界之间的信息断层呢?这就必须要做到用数字(信息)来对物理世界进行控制。也就是让数字式的设备数字化、物的智能化(smart),让各种信息能够在各个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之间互动和交流。比如,让洗衣机接收传来的天气信息知道天气情况,然后决定洗衣服的时间。因此,数字化、智能化(smart)的设备需要依赖信息来控制。这些数字化、智能化(smart)的设备具备人的一些基本职能,但它像人那样,有人际关系、有情感等复杂的智能,没有办法,也不可能根据人际关系、情感来处理事务。因此,数字化、智能化(smart)的设备只有通过信息控制来完成。
2.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需要依靠信息来集成
物联网是应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通过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等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了,以实现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如图3)。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信息网络(包括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因此,如何把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集成起来,消除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界限,只有通过信息及其控制来实现。
3.智能信息控制:物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互联、互通”仅是物联网的低级阶段,基于“开放与合作”平台上的“实时性”、“灵活性”、“透明化”、“交互与协同”的智能自动化管理是物联网的真正目标。物联网不仅串联所有的人与物,实现“随时随地,何人何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物联网的本质是实现以决策智能自动化为主的远程控制。物联网是对“物”的行为特征进行智能信息化处理及其智能控制的过程。因此,智能信息控制:物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三、企业内部智能信息控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企业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企业面临着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的“信息网络大系统”;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所出现的地区分散、管理分散、信息分散等,企业内部智能信息控制面临着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海量数据利用问题
企业的成长经常陷入信息悖论的困境:企业一方面面临过度的难以辨析的信息(信息噪音);另一方面企业决策又面临信息不足或信息短缺。物联网时代,企业不仅不能够超越上述信息悖论的困境,而且面临着海量数据利用问题。
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过程不仅要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海量数据利用问题。物理世界内的每个设备都有单独的IP地址,都有管理相应的信息内容,这些数据与信息综合是一个更大数量级的数据与信息。海量数据处理与利用是基于物联网上智能管理的新挑战和新机会。物联网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已经从传统的“小数据――高质量结果”思路转移到利用海量数据获取足够好质量的知识的新思路。利用统计方法和高性能计算处理海量网络数据正成为基于物联网上智能信息处理的新亮点。
(二)分散协调问题
由于“电话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信息网”当前仍然是独立经营,尚未实现“三网合一”;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国际化所出现的地区分散、管理分散、信息分散等,企业所要建立的大规模信息网具有分散体制的网络大系统。当前基于简单网管协议很难对物联网下异型、异构、异步的信息网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对信息进行分散协调管理。
(三)互动智能通信问题
“交互与协同”是物联网下经济主体(包括人与物)主要行为特征。设备的互联性、数据的共享性、服务的主动性、用户的移动性、计算的分布性、交互的自然性要求信息的普适交互与协同。这就要求基于物联网企业内部的计算主体(进程)在与外界不断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完成所指定的计算任务,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实时满足客户所需信息,并通过数据实时获取、关键信息的实时与精确传递,使得业务得到及时处理、信息得到实时反馈、市场得到及时响应,从而实现实时的业务管理与决策。
总之,由于数字化、智能化(smart)的设备不能够像人一样,进行信息传送与接收,因此,物联网下“交互与协同”要求企业内部信息控制在传统信息“拉取”模式与信息“推送”模式基础上实现智能信息“推拉”模式,解决互动智能通信问题。
信息拉取“Information Pull”模式即用户有目的性地主动查询,发出请求,系统根据请求将信息送回用户端。这种模式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方便地找到在信息内容上与之匹配的网络资源。用户每次进行信息获取时,都要明确地表达出个人的需求。目前,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根据关键词或目录服务来获取信息。这种模式主要优点是针对性好、信源任务轻;其缺点是及时性差、要求用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信息“推送”(Information Push)模式是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按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信息推送模式是主动将最新的资料推送给用户,使用者不必去搜索。信息“推送”模式的优点是主动性(即信源不需要用户及时请求而主动地将信息传送给用户方)、智能性(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搜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定期“推送”给客户)、高效性(系统可在网络空闲时启动,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比较适合传送大数据量的多媒体信息)、灵活性(指用户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方便和需要,灵活地设置连接时间,通过E-mail、手机短信、PDA、MP4等方式获取网上特定信息资源)等特征;其缺点是针对性差。
智能信息推拉(IIPP)模式是在信息“推送”与信息“拉取”两项技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再融入人工智能、知识发现、Internet及数据库等技术,从而形成智能信息推拉技术。智能信息推拉模式除了具有智能信息推送(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和预测各种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向用户主动推送所需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智能信息拉取(应用知识工程的知识推理搜索方法,可提高搜索引擎的快速性和准确度,从而用户可以更及时地拉取所需的最新动态信息)外,还具有信息推拉结合(信息推送与信息拉取相结合,既可及时地、主动地将最新信息推送给用户,又可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知识发现功能(采用知识发现KDD的方法和技术,可从所“推送――拉取”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知识,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内在规律)等特点。
引入智能信息推拉技术可提高网络及数据库的智能水平,从而解决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何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问题。
(四)信息控制的智能水平问题
基于物联网下企业内部信息控制不仅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实现远程信息智能控制。这就要求物联网下企业智能信息控制具有如下基本智能信息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根据控制目标主动地、多途经地收集各种信息。
2.处理信息的能力
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记忆、表达信息的能力。
3.生成信息的能力
能用恰当的符号信息进行译码、编码与改造,使表达信息的符码简洁、流畅、鲜明、易懂、富有感染力和个性特色。
4.创造信息的能力
善于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
5.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
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扩充自己的信息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信息的效益。
6.信息协作能力
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协作途径和工具开展广泛的信息协作,能与外界建立经常的、融洽的、多维的信息协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英]吉尔.公司内部控制与问责制[M].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内部基础化建设逐渐的完善,使得10kv配网设施以及逐渐成为了用户与电力系统之间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10kv配网而言,其具有这样的几个特点:点多、线长,并且其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宽广,并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运行的环境十分的复杂,所以对于供电企业实际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取得,就完全依照其安全运行水平的高低。
2 关于中压配网调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提高,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不断成熟,为企业实现网络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其中中压配网调度系统是相关电力企业实现网络一体化管理的基础。
现在,在配网调度系统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仅仅指系统本身的不完备性,还有人员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配网调度系统本身而言,常见的问题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够;系统的运行与系统的维护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等。就使用人员和使用过程而言,常见的问题有:缺乏与配网调度系统相应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运行人员缺乏运行管理经验,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虽然在配网调度系统的投入使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存在以上一些问题,系统的运行维护不断的出现各种问题,自动化优势得不到更好的发挥,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3 中压配网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
决策数字化说的是,电网的运营必须具备强大的分析和决策能力,而为决策提供参考的相关数据必须要准确,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使这些环节优化。数字化协助可以实施经济调度、稳定控制以及紧急控制,让电网达的运行达到安全高效。管理数字化,它包括设备生产、运行等大量基础数据在内的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从电网各个运行环节的全流程的信息化。包括范围非常广,对电网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协助。总的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数字化会给调度的方式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很多新的技术都将会在未来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这样会大大方便配网调度自动化,让配网调度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数字化的目标是通过电网的运行,来收集数据并建立分区、分类和分层的数字化配网调度体系,配网调度中的数据,即可以帮助配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转,也能产生信息增值价值,最终实现配网调度的可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调度,为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4 10kv 配网调度系统的实现策略
4.1 重视配网调度系统的主站设计
在各种系统的设计中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不同的系统时可根据系统要求的性能采用不同的设计技术。就配网调度系统而言,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获得电力系统隐匿性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很好的遵循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因此,将面向对象设计技术应用到配网调度系统中,是系统建设的理想化发展。
4.2 建立中压配网调度系统的评价体系标准
数字化通信和管理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在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也得到强烈的体现。在变电站和调度主站中通信基本上实现数字化。其带来的直接好处是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和畅快,准确有效。另外,信息化在加速配网调度管理上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配网调度中的应用,使得电力信息可视化,极大地提高决策的效率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实现智能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幅度发展,配网调度智能化是大势所趋。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将更进一步的推动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远程协办助以及电网调度水平的发展。
4.3 重视中压配网调度系统的安全问题
电力行业在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电力调度过程中,由于工作任务繁琐,工作量大,非常容易出现事故。加强电力调度管理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热点话题。为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可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对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配网调度的操作人员处于电力运行系统的最前线,其工作繁杂、业务量大,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若不具备上述特点,则会在配网调度中,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方法,轻则造成财务上的损失,影响电力行业的信誉,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付出生命的代价。此外,要组织配网调度中经验的交流和案例反思也能收获很大的成果。开展部门车间的讨论会,分享切身的体会,并做好笔记。
5 10kv 配网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5.1 智能化
电力的智能调度是电网行业将来的趋势。智能调度之前需要把各个数据有效整合起来,还要擅长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信息,这样可以使得智能调度有着充分的依据。智能化电力调度可以协助实现电力系统更好的进行电网检测、也可以协助做好预警和控制、帮助和实现故障分析并实施系统的恢复,协助协调控制,最终实现配网调度管理运行的智能化。
5.2 数字化
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技术被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电力工作者也把目光投向了数字化变电站和数字化电网的研究开发。而信息数字化、通信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是电网数字化的几个重要的方面。所谓信息数字化,主要指的是电网的相关信息源的数字化,实现测量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从模拟信号模式向数字信号模式的转变,以及对所有电网设备(包括一次设备、二次保护及自动装置以及采集、监视、控制及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电网有着时空性的特点,要做到及时采集、监视和控制设备的相关信息变化。信息数字化要达到的效果是要打造集数据集成、信息共享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变电站。而通信数字化主要是指,数字化变电站和调度自动化主站(或者说集控中心)之间通信的数字化。安全并且快速的网络环境和准确高效的信息运行,保证信息无阻塞传递是数字化电网监控分析决策的重要前提。
5.3 面向对象
电力市场化改革给电力运行和调度带来了新的冲击。现在在一些用电大省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电网的传输量即将达到饱和;电网拥堵现象开始频繁出现:负荷和网络潮流使风险变的不可预知;电厂和电网分开后调度权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导致不能再之以安全性为唯一的调度原则了,也必须要注重经济因素,需要做到二者的平衡;因为市场机制而造成的系统安全性的降低。
针对这些问题,要求以后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营紧密结合起来,在传统的电力调度中尽量更多地结合市场的因素,要研究分析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风险的成因,要积极采取适合市场化发展的新工作方式,如面向电力市场的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功能、概率性的潮流及安全稳定计算分析、在线可用输电能力(ATC)的分析计算等。
6 结语
综上,配网调度系统担负着监控整个配网的职责,它要对整个配网系统的实时性负责,因此,配网调度系统本身应该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同时,作为配网调度运作的管理人员,要加强配网运作的管理,加强10kv配网调度运作的研究,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综合研究成果,将技术变成生产力,更好的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