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档案学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4-01 15:00: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对档案学的理解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档案学的理解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23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在我国献血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血站业务也呈现上升趋势,对血站档案管理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血站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近年来,血站以无偿献血为方向,以血液质量为核心开展工作,血站管理逐渐精细化,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但在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阻碍了血站的正常发展。笔者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血站档案管理不重视

血站对档案管理不重视,表现在档案管理工作没能与血站发展同步规划,在血站规划发展中,只是提及血站发展规模、人员配置、技术水平、设备等,但还未将档案管理纳入血站规划,导致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没能获得战略性支持。同时,血站管理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血液在采供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其档案缺乏必要的审批,移交接档案手续不严格,管理人员把关不严格。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工作,只重视自身专业工作,忽视了档案归纳、分类、保存,甚至有的血站因档案管理不善,在发生输血纠纷时因未能及时拿到档案证据,导致血站败诉。

1.2 血站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血站因历史原因和自身发展局限性,导致血站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为血站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有的血站已经成立多年,档案管理工作才刚刚起步,甚至有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血站在发生输血纠纷后,因无法追溯原始档案证据而败诉,遭受巨大损失。血站管理人员在遭受档案毁损巨大代价后,才开始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使血站档案资源二次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同时,血站档案管理历来是重“藏”轻“用”,血站对收集、整理、归纳、保存档案缺少宣传,使血站档案使用效率很低,导致血站档案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血站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血站档案呈现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因此,在血站档案管理中需要“双管齐下”。但是,目前多数血站档案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在档案信息系统及硬件方面的资金不足,未能创建血站档案信息化环境,使电子档案没能良好的现代化环境。同时,血站档案库房面积有限,难以满足血站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发展需求,血站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阻碍了血站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导致很多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管理水平。

2 血站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全体工作人员,都应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血站的管理层应大力宣传血站档案管理的作用及意义,指出血站档案是血站医疗纠纷的科学依据,是血站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衡量血站管理水平的指标,是血站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血站领导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战略规划,明确档案管理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等,档案工作人员要及时归类整理工作档案材料,做好档案移交接工作,提交给档案保管部门,确保血站档案的完整性,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查询血站档案,提高血站档案管理效率,让血站工作人员认识到档案的价值,全员参与档案管理工作。

2.2 完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

在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被引入并应用于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血站应考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完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档案管理体系。在血站档案管理中,明确分工,细化职责,逐渐消除多部门交叉管理档案的现状,设定档案管理部门和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血站档案管理的软实力也离不开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应提高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招聘新进工作人员时,设定档案部门的招录计划,招聘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为档案管理队伍输入新活力;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制订档案专业人员的培养计划,更新工作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血站应建立高科技人才引入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引入竞争意识,调动血站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血站档案管理制度长效机制。

2.3 加强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

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从软硬件两方面考虑。第一,从软件建设看,血站档案管理可以引入应用专业化的档案管理软件,或者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设计适合血站的档案管理软件,方便工作人员记录、统计、检索档案信息。同时,做好血站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血站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档管理。第二,从硬件建设看,血站要实现办公室、阅览室、库房分开管理,配备齐全的档案硬件,如温度记录仪、摄像机、湿度记录仪、复印机、装订机等,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管理血站档案,提高血站档案信息化水平。

3 结 语

在血站业务量与日俱增的背景下,档案管理水平越来越高,但也出现了血站档案管理不受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血站档案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笔者针对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完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以期提高血站档案管理水平。

篇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个学科都有了突破性的改变,推进了档案的资源建设,档案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其发展上,慢慢的接入正轨,此时,信息技术的在不断地发展,比任何的一个领域发展地都快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学有着直接与间接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被人重视,有助于人们不断深入理解档案和档案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档案信息资源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全方位的、不可替代的综合贡献力。

一、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根据美国的一个数学家所言,信息就是信息,它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你不了解它,那么你就不知唯物主义。他认为,物质、能量、信息就是三位一体的。所谓的信息技术,其概念有宏观与微观,以一般的角度而言,信息技术就是为了管理和处理信息的一种总称。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是文字、计算机、图像等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社会的记录内容与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包括档案观在内的信息观念和思想。在信息技术引发的这种变革过程中,档案与生俱来同信息的一致性和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学能积极适应和主动调整这种变革。档案学者作为主导档案学变革的主体,档案学以其自身知识结构等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及其选择的研究角度为推动档案学创新发展的突破点。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信息技术。在古代的信息技术阶段当中,其指的就是在文字的创造、语言的运用等信息技术的改进。

第二阶段:近代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无形中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现代信息技术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其主要是包括电话、电报的出现。

第三阶段:现代信息技术阶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进入了现代信息技术阶段。其表现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对于微处理技术等等。

三、信息技术与档案学

信息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不只是让档案学者对档案的认识有所改变,还让全人类对其认识有所改变。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档案慢慢地会被档案信息的概念所替代。

四、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影响分析

通过分析,则可知以下几点:

(一)、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内容影响

信息理论与技术在无形中,促使着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的理论有另一种的了解。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都让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的理解得以进一步的拓展。在新的档案管理与观念中,对研究档案学的人员来说,可以有新的研究内容与理念。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档案发展要求的态度去调整乃至创造新的档案学理论,使档案实践活动走得更远、更好,为档案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所有档案学者和全社会的共同面临的挑战,对传统档案学来说亦是艰巨的挑战,是否能适应现有档案实践活动的需要,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满足人们的利用需要,传统档案学理论应得到重新对待。

(二)、信息理念与技术对档案学研究主体的影响

档案学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取决于思维方式与研究角度。因为思维方式与研究角度决定了档案学者的视域与逻辑性,但是,在档案学的研究中,视域与思维方式与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学术环境的发展。随着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领域中,都对信息有所应用。所以,档案学在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影响之下,在研究内容上,有所改变,而且,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信息理论与技术影响着档案学理论的创新

对于档案学的创新,信息理论与技术对其有直接的影响。档案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记录,这种积累决定了档案学的延续性,也决定了档案学的继承性。但因环境的改变,档案学也会随之变化。从而也就对档案学的创新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机制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影响,我们分析可知:信息理论与技术和档案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还可以让档案学因信息理论与技术的改变,形成一定的机制。

五、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内容、研究主体、创新与机制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信息理论与技术,将会对档案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内容影响、信息理念与技术对档案学研究主体的影响、信息理论与技术影响着档案学理论的创新、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机制有一定的影响等。因此,在档案学中,一定要注重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闰姝.李小慧. 吴广平. 对信息理论与技术对档案学的直接影响性分析研究[J].信息技术,2009,(4);51-53.

篇3

Abstract: This easy analysis archives thought tension important as for as form ether archives theory foundation, infinitely relation of limited illusions on human life and infinite relation on theory, demonstration theory foundation of ether archives.

Keywords:archives ; thought; tension

人们关于档案学思维的无限将归于档案学历史存在的永恒,思维张力是联结档案学认识与存在的桥梁。一个人只有思维飞跃才能有学术创造的灵感。春秋末期,庄子自喻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盛唐诗人李白驾鹤天游,与月齐飞。“天宫”翱翔于天地间,中华民族圆了飞天之梦,昭示着民族新的腾飞。档案学人要有梦,要让自己的思想飞起来,通达天地永恒,在古老兰台留下自己的足迹。

1.什么是档案学思维张力

档案学人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飞起来,必须具备思维张力。思维张力是探索乙太档案理论的“探空火箭”。人们借助思维张力的“火箭”,在档案学思维空域遨游,由此而步入乙太档案世界,步入档案学存在的无限空间。

人与自然界乃至宇宙万物的物质联系和物质能量交换,是宇宙中和世界上一般的普遍的运动方式和变化形态。杜起权在《河北大学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认为:“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达到辩证的有机的统一,把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理解为‘自然界同自身的联系’。这种自然的本质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笔者注]可以调节人的创造力’。”人是智能物质的形体,人与自然界各种事物相互关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是人的思维张力所决定的。王天成在《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发表署名文章《论中西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文章说:“形而上学根源于人作为有限的生命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张力关系,在这种张力关系中,人试图超越自身的生命有限性而达到永恒性。”人与自然的联系,实质上是两种相互关联的力,即人对自然的关注力度和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度。一方面,人有理解、掌握和利用自然的主动力;另一方面,自然有需要人理解与掌握的被动力。一旦这种力形成相互联系,就构成了人与自然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结合力。那个时候,档案学人与档案学的自然存在构成了双方力的交换与互动,而二者之间的联系,则是人的思维张力与档案学物质载体张力的互动关系。该种互动关系形成了人与档案物质载体的高度和谐统一,天地人互感互动生成一个档案学存在的物与物相融的有机整体。档案学人以思维张力的无限性凿破档案物质载体的天然形态,在超越自身生命本质的同时到达档案学精神实践空域而认识档案(物质载体)之本源。

从本质上讲,人的思维张力是脑细胞的活跃程度所决定的,人与自然的结合力,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内张力,另一方面是人的脑细胞在认识外部自然界时的触觉力。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的大脑细胞(高级智能生物物质)对自然界(有机或无机物质)发生触动的能力,而在同时,自然界又给予人的大脑细胞一个反向触动力,由此构成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的张力,乙太档案信息是形成这种张力的源泉,并成为传递这种张力的中介,成为人与自然物物相联相融的媒体。

2.档案学思维张力的矛盾关系:有限时间与无限空间

高娜在《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上撰文援引马克思的话说:“时间是人的积极存在,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无数有限时间之和是时间的无限,时间的无限通达物质存在的永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有限生命(思维)的扩展空间是无限的。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对于时间存在意义上讲,都是“暂住”,不管是万分之一秒存在还是数百亿年存在这么悬殊的时间,微观乙太颗粒或宏观天体在相对空间上的巨大差异,都是由物质存在时间的有限性和物质运动作用空间的无限性所决定的。从抽象概念上讲,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宇宙物质存在是永恒的与无限的存在。但宇宙中具体物体,包括人、自然界和地球的存在,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域占有上都是有限的。

篇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拨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