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实践内容范文

时间:2024-04-02 10:14: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化工实践内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化工实践内容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1-007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发展高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空中楼阁,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我国部分高职化工实践教学环节更薄弱,严重影响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调整对提高本专业办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由于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不少职业院校是在化学专业基础上申报办理的,其实践教学内容以化学实验为主,虽然也建设了一些主要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但实践教学内容不规范,缺口较大,需要进一步按本专业要求规范建设。

1.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人文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有:新生入校后两周的军训是本专业人文社会实践的开始,是提高人文素质最有效办法;每学年寒暑假均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熟悉所学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安排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乡村、街道或社区举办各种活动;校内可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素质,并进行各类人文社科竞赛来考核人文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2.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分校内(基础化学和化工)和校外两部分:

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1)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主要是指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因为原来化学实验普通教育设置达不到职业要求,应按高职要求分别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仪器)实验项目,并单独建设有毒药品库房,使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内容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制定四大化学实践教学大纲,并按大纲要求进行实验。(2)化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和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建设,需建设的课程实验实训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等,由化工教研室具体管理化工实验、实训,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小论文等活动。需建设的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第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认识、生产、定岗实习。即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认识实习一周;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生产实习15~30天;三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校外实践教学应加强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定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毕业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为适应高职化工类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从化工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应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管理做以下调整:

1.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按实践教学内容的功能将本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四个实验室等;化工基础实验实训中心,包括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室、典型生产工艺模型室、管子、管件、阀件、管路连接方式及热补偿和管路的保温涂色陈列室、管路、典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室、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陈列、实验室、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室等;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有机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等。

篇2

本文结合迁安学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浅析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选择问题。

一、 夯实基础

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是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开设的。与无机化学实验不同,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的一些仪器和操作技能是在我们高中阶段很少接触或是只有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此类实验。所以我们选的第一个实验是: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与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此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和一些重要的基本操作。这是由于:分析天平是分析化学乃至化学类实验经常要用到的一个基本仪器。而分析天平是一个精密仪器,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在学生在以前的化学类实验课上是没有接触到的,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其原理和构造、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常用的准确的称量方法。滴定操作是分析化学实验一个基本的操作方法,所有的分析实验都要借助滴定这个操作来完成,因此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以及滴定的正确操作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操作。要做好分析化学实验这两者是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必须要夯实基础。

二、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验内容

为了是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当中去,我们选定了一些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物品来分析其中包含哪些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的含量是多少等等。如我们通过酸碱滴定方法来分析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而白醋就是在超市中购买的大家用的食用白醋,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食用白醋这个生活必需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食用白醋和醋精的区别;通过配位滴定法来分析水的总硬度,水是同学们每天用到的,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所食用的水的硬度是多少,进而学生会进一步想到水的硬度与人身体健康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实验内容的选择不仅使学生们学会了学以致用,还增加了他们学习分析化学乃至其他化学课程的兴趣。

三、 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实验内容

我们学院地处迁安市。迁安地处河北省东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由于学院所处的地方特色决定了学校办学理念具有迁安市地方文化色彩。为此学院在教学培养、专业培养、基础知识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都从迁安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实际出发。迁安市近些年在矿业、冶金、化工等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包括首钢矿业,首钢迁钢,九江钢铁,燕山钢铁,宏奥焦化,中化煤化工等等大型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一些有相关化学分析类技能的人才来供应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对人才的不断需要。化工类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要充实中这些企业的化验部门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析化学实验不仅增加了学时,选择的实验内容都是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联系。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炼铁环节要用到石灰来除去铁水中的一些有害元素,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质是石灰石中的氧化钙,即氧化钙与有害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无机盐以此来出除去有害元素,这样氧化钙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除渣的效果。因此我们用间接的氧化还原法测定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再有:如何测定原材料铁矿石中铁的含量高低,以此知道该批次铁矿的品味。我们选择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无汞盐测铁法即用重铬酸钾测定铁含量,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掌握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同时钢铁企业炼钢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元素含量的测定,为此我们选择用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钢样中镍含量等等。通过这些实验,使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方法。来提高高职高专类学生

篇3

工商文化维系市场的公平正义,外化工商人的行为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服务。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工商文化建设的根本归宿。一要干好分内事。这是工商部门的职能所在、责任所系。在一切行政活动中,要想服务之策、谋服务之略,练服务新技、探服务新路。引导工商人爱岗敬业,把“经济卫士”内化为潜在意识、自觉行动。只要工商人具备了“俯身为市场护航、放眼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意志,就能够将工商文化运用到一切市场监管活动中,就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地位和群众支持的根基。二要办好难办事。要抓住企业、群众那些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在法律的框架内主动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三要留意分外事。树立“大政府”、“大服务”观念,遇到跨职能范围的事,要主动联系、积极协调、帮助解决。

二、着力“求真”。绝知此事要躬行

科学求真,讲的是研究、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办事。它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必须以科学精神为基础。当前,经济主体迅猛发展,如何实施准确的动态监管,监管手段与监管效能的差距在哪里,指导企业发展的措施是否有针对性,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一靠思想“求真”,要有“为民服务”的真实追求,善用科学理念指导工作。二靠行为“求真”。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保服务举措贴近民生、解决手段群众满意、信息掌控详实可靠。三靠效能“求真”,承诺的事项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群众的合理要求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坚决杜绝应付了事、敷衍塞责。

三、咬定“创新”,满眼生机日争新

工商工作创新必须在不失去工商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工作意图、经济主体需求等方面展开。决不能本末倒置、偏离重心。否则,社会弄不清工商部门是干什么的,工商工作人弄不清自己应该干什么。一要深化工作理念创新,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在目标定位上,要“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在服务发展上,要“把政府的要求,作为工商的追求;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商工作的着力点”;在强化监管执法上,推行“有为才能有威、有威才能有位”。二要深化工作方法创新,推动重点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要借势借力,上升行为;要突出特色,打造亮点;要强化基层,打牢基础。三要深化工作机制创新,推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效科学发展。深化网格化的市场监管机制。细化分解监管责任,实现监管全方位、网络全覆盖,使网格化监管成为基层工作的主抓手。建立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行政执法机制。上下衔接即严格落实行政指导、合理裁量、统一掌控、案后回访等制度,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左右联动即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定期沟通协调,通报案情,会商有关疑难复杂案件。

四、争创“一流”,百尺竿头须进步

篇4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需要坚持的原则

1.1 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管理目标

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确保对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有效性为目标,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细致化、全面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坚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进行科学、严谨的分配和编制,优化资源配置,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施工成本。

1.3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规范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严谨的现场施工管理条例,确保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2、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

2.1施工人员的管理

2.1.1 须对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的各类人员实行资质和资格管理制度;

2.1.2 与各类施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标准、支付方式、合同终止条件及双方责任等内容;

2.1.3 熟悉劳动力结构特点和配置方法,针对劳动力结构中“长工少、短工多”、“技术工少、普通工多”、“老年工人少、中青年工人多”、“女工少、男工多”的特点,合理确定劳动力投入量并编排劳动力配置计划。

2.2 施工材料的管理

2.2.1 对于建筑结构材料,须使材料的规格、品种、型号和质量等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于装饰材料,还要同时满足业主的需要;

2.2.2 材料采购时,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必要是要实地考察生产厂商,选择供货质量稳定、履约能力强、信誉高的供货商;

2.2.3 须严把材料检验关,对材料进行包括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等项目的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2.2.4 对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实施有效控制,建立管理台帐,做好各类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2.2.5 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浪费。

2.3 施工设备的管理

2.3.1 掌握施工设备的配置方法,多使用单位工程量成本比较法,以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2.3.2 不同的施工机械可配套使用,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2.3.3 熟悉施工机械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尤其要熟悉土方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的生产能力和特点;

3、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要点分析

3.1 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通常的对象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小的工程活动来实现的,因此保证每个工程活动中的质量问题是达到预定的建筑目标的主要途径。

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的程序进行:(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2)编制项目质量计划;(3)实施项目质量计划;(4)监督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5)收集、分析、反馈质量信息并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

应该杜绝工程质量中可能出现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 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工程领域,施工过程中的看似细小的质量问题或许会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大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保证质量的措施,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体系的相关内容及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3.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施工过程中情况复杂,可控性较差,经常要进行各种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这方面需要管理者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尽可能消除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3.2.1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确定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3.2.2 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3.2.3提高广大施工员工的安全意识,及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止“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这里是指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的产生,防微杜渐,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不出现重大的、渐进式的安全隐患。

3.3加强施工现场成本控制

任何项目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也不例外,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利润。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相一致。

3.4加强施工现场进度控制

3.4.1 编制进度计划,并尽量形成流水作业,这样既有利于争取时间、压缩工期,也有利于实现工作队专业化施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3.4.2 对施工进度实施有效控制。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者应随时监控项目的进度情况,收集实际进度数据,并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若出现偏差,要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使项目按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

3.5强化施工现场信息管理

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应做施工中的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工程资料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包括基建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及声像资料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5.1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工程资料管理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岗定人、责任到人”;

3.5.2资料工作应由持有效的资料管理岗位证书的资料人员负责,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

3.5.3负责工程竣工资料的组卷、接收、移交等工作;

3.5.4项目部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将自己管理的所有工程资料移交项目经理部资料员,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不得将工程资料带走或据为己有。

4、结语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力求使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大致均等,且水平较高,避免某一项管得特别好,而另一项管得特别差。根据“木桶效应”原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于所有管理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避免管理中的“短板”显得很有必要。此外,管理者应对整个项目的管理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即“通盘考虑”,这样,才能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措施卓有成效、耗费资源有限、治理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上册)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篇5

加强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确保运输和旅客出行的安全,既是铁路行业的本质要求,又是新的安全形势下,促进铁路行业发展和改革确保安全稳定的必要条件。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是以提供给员工安全思维方式、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也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活工作设施和环境,确保员工能够养成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自觉遵守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安全目标,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形式选定。

一、树立安全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铁路已经成为大众的主要交通工具,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全体员工,每个干部员工必须明确岗位安全职责,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工作过程必须认真细致,保证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整个的铁路工务中,只有确保运输安全,才能实现铁路的科学改革和长久发展,因此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提前做好安全工作预防和准备,做到安全有预防,事事有准备,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和经营。

(三)坚决杜绝违章。铁路工务的所有干部员工都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经营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提高自身的安全觉悟,要充分意识到,在铁路工务工作中,安全违章就等于违法,违章可以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要自觉养成安全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安全自律能力。

(四)坚持齐抓共建。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长期而又复杂,需要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铁路工务安全文化是整个铁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领导者的管理意志和企业战略目标,它的建设过程是使员工思想转变为企业文化的漫长过程,需要企业领导、干部、员工三个层次之间的和谐运作和良性互动,在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中坚持齐抓共建,突出关键,实现良好效果。

二、创建安全环境

首先要加强铁路工务的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促进对员工的改造。铁路工务的安全生产存在于特定的作业环境中,加强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能够使生产环境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积极影响着员工的生产行为、作业安全和心理情绪。

其次,要加强铁路工务生活环境的文化建设,确保能够更加吸引人。因为铁路企业的特殊性,员工大多的时间是在单位度过,所以要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区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确保环境舒适,进一步提高凝聚力。

再次,要加强铁路工务宣传环境的文化建设,促进宣传环境能够教育人,要提高宣传内容的质量,内容新颖,催人奋进;要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安全环境宣传,保证宣传形式有较强的吸引力,方法要灵活多变

最后,加强铁路工务学习环境的文化建设,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创造学习条件;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兴趣培养,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有机的结合。

三、规范行程安全行为

一是要在铁路工务中强化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要大力开展典型事故报告分析教育和案例教学,确保员工能够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自觉养成安全行为。二是对行为准则进行严格的规范,促进养成安全行为,铁路工务部门要同难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总结和分析,制定完善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行为细则,指导员工的安全行为,促进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三是铁路工务部门的领导要有效落实各种安全行为,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高度重视,认真管理,员工就会更加重视安全行为。四是加大互相监督的力度,确保养成安全行为,要构建完善的管理者在铁路工务中安全生产自控体系,要互相促进,互补有无,共同提高,确保安全。

四、打牢安全基础

(一)提升员工安全素质。随着我国铁路发展与改革,很多的新设备、新技术被应用于铁路发展中,员工的素质明显跟不上发展的形势,难以满足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很难再适应铁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员工进行技能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二)更新与完善作业标准。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导致铁路企业的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作业标准难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作业标准,确保技术人员工作有据可依。

(三)严格规范管理。铁路工务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安全基础建设的关系密不可分,要将安全文化和安全基础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建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施工体系更加科学、安全,对行车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确保新技术和新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五、创新安全机制

首先,要将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有效将安全文化的渗透融合作用发挥出来,将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示范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树立员工荣辱与共的大局观念,将铁路工务员工的理想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将铁路工务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和企业的战略实现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目标落实情况和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双向考核与评估,铁路工务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实施双向评价,管理人员根据评价的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和薪酬的奖惩,确保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也要进行横向的考核与评估工作,以便于交流沟通,共同进步。

最后,要构建完善的个人激励机制。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企业的安全也是为了员工,铁路工务的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流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只有拥有管理科学、技术娴熟的干部员工队伍,才能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发展,才能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所以,铁路工务部门要建立完善员工价值激励机制,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奖励或进行职务转变,提高实际的收入水平,促进员工更好的发展。同时,要确保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的落实,以保证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

六、实现长治久安

在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许许多多的文化建设形式,通过对新形势、新技术、新设备的深入研究,采用实用的载体,按照铁路工务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性强的特点,培育一流的企业干部职工队伍,创造一流的企业生产与安全环境,构建完善一流的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一流的企业效益,加强铁路工务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实现铁路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刘军辉.建设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5(04)

[2] 申长春.关于铁路施工企业深化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07)

[3] 宋英雄.对铁路安全运行的对策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0(22)

篇6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每天都有较为繁重的工作,都市里的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而努力打拼着。很多人都在两点一线之间生活,家和单位几乎组成了生活的全部。所以人们越来越在乎自己所在的单位的办公条件,因为我们每天至少有8小时要在这个空间中停留。办公空间环境的好与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热情,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公司的发展前景,所以,每一个公司都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办公环境。这也就给设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设计任务和挑战,如何让空间更加合理,如何让功能更加完备,怎么才能让冰冷的建筑有人文的关怀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来解决,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历史文化用一种新的形式传承和融合到我们现代的生活空间中。笔者认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当中是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探索的关键性问题。

办公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从远古时代到18世纪人们一直都处于农业社会中,那时候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作业,家即使生活场所也是工作区域,通常都是“前店后宅”以店为家。生活和办公的场所经常混杂在一起。但是随着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逐渐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现代办公场所的空间,比如古代的商会等,而且很多人把自家的书房独立出来,成为了独立对外的办公场所。这也就算是办公空间的雏形吧。随着工业的大力开展,办公空间也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产生了,但是此时的办公环境还是如遇简单的功能服务阶段。并没有很明确的功能分区。而且使用的办公用具也都极其的简陋,19世纪中后期,随着电报,电话和打字机等先进的办公设备的出现,办公空间也随之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空间形式逐渐多样化。而且也开始了空间装饰的萌芽。很多办公空间已经出现了采光的中庭空间,并且还引进了空调系统。到了20世纪50年代开放式办公空间的出现,使得大多数的室内空间都能按照职员在公司的地位进行标准化的划分,从空间的单位大小来反应企业的阶级制度。20世纪60年代景观式办公空间的出现,让企业的员工更加注重交流的重要性,突出了人员的平等性。而且将绿化用于室内,不但起到了装饰的点缀作用也能形成较好的室内生态换环境。20世纪70年的单元式办公空间,使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办公空间,突出个性化。整个建筑的室内空间构成了一个个面积和形式一致的正方形“单元细胞”。每个单元和相邻的单元之间由走道相连接。这个单元自身以矮隔断形成半开敞式的围合空间,这样每一个单元空间都能在保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有增强了每个单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当今办公空间已经发展成了电子信息化的现代办公空间。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的外在形象,很多企业都将树立企业形象作为一项重要的核心内容。企业办公空间也正是展示企业实力与文化的一个最好的承载平台。而且现代的办公空间设计都个性,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企业必须有鲜明的特色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所以更多的个性办公空间纷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运用的都十分的大胆,空间形态越来越自由,颜色也越来越趋向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但是有的时候也会物极必反,我们太注重外在的夺目,反而忽略了企业真实文化的体现和人性化的关怀所在,反观中国传统观的室内空间,却在文化上更具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沉下心来研究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它的内敛和大气等精髓注入到现代的办公空间室内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空间环境风格营造上的影响和应用

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伊斯兰传统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渊源的形象特征。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融合。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崇尚中庸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为天人是相通的,有“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道教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禅宗有“菩提本无树,灵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室内设计融合着和谐、自然、庄重、优雅等多重品质。如中式装饰材料以木质为主,讲究雕刻彩绘、造型典雅,多采用酸枝木或大叶檀等高档硬木,经过工艺大师的精雕细刻,每件作品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而每件作品都能令人对过去产生怀念,对未来产生一种美好的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情。空间上讲究层次,多用隔窗、屏风来分割,用实木做出结实的框架,以固定支架,中间用棂子雕花,做成古朴的图案。家具陈设讲究对称,重视文化意蕴;配饰擅用字画、古玩、卷轴、盆景,精致的工艺品加以点缀,更显主人的品位与尊贵,木雕画以壁挂为主,更具有文化韵味和独特风格,体现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独特魅力等等。当然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

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融合与共生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元素,例如图案,可以很好的反应出人们审美的趣味。基本都是用来体现吉祥的观念和寓意,以抽象的或者具象的装饰图案和造型来祈求祝福和上天的庇佑。壁画也是一种我们经常使用的传统元素。壁画首先就是一种古来的艺术表达形式。壁画可以再现中古五千年文明中流传的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和真实的生活状态。能够弘扬中华民族发祥地的文化,而且壁画的其实也比较雄伟,能给企业带来一种正能量的气场。好的装饰壁画可以很好的增强办公空间的环境气场。很多传统的陈设在现代的室内办公环境中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的传统装饰色彩丰富,纹饰华美,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特色。有得能体现出富丽堂皇的皇家霸气,有得能将传统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出来。

篇7

一、前言

在对房建工程进行造价预结算审核,具备极强的复杂性、系统性,其具备的政策性、技巧性特点会成为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房建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逐渐增加,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便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才能提升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审核价格

价格审核作为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在进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过程中,由于房建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以及资金,因此只有对施工材料的价格进行精确审核才能确保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金被浪费。施工材料的价格是施工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在确保价格合理的同时,还应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房建工程的建设要求,才能确保房建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二)审核计算

在房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1]精确的计算与审核工作是确保工程项目最终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部分房建工程项目中存在诸多较为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预结算审核的最终计算结果产生恶劣影响,在对成本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确保计算的整体准确性,才能为最终的预算结果准确性、有效性提供保障。因此,计算审核工作极为重要,是对房建工程项目整体预结算准确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审核费用

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造价管理,才能提升预结算工作的水平。因此,为了确保房建工程项目中的资金被合理利用、资源被合理配置,便要进行充分的预结算审核准备,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预结算审核部门要明确审核对象,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整理。第二,应根据工程造价的相关标准,对合同中的收费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三、房建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现状

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作为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收益、资金配置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合理性。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但在工程预结算核工作中还存在这较多问题,例如预算超支、结算超支等,都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形成严重阻碍。

四、房建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房建工程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管理,并遵循预结算审核的标准,因此为了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提升招标与合同内容的审核力度

房建工程项目所用的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都是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要基础参考文件。因此,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以及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要提升对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实际内容的审核力度。其中要对三点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第一,要对计价合同与房建工程实际计价方式是否相符进行审核,由于不同工程项目存在不同的计价方式,因此便会出现不一样的计价合同。第二,要对工程项目总价、单价合同、施工成本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才能提升合同内容与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情况的统一性,避免出现成本与施工合同内容不符的情况。第三,要对合同中的调价款项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参与双方同时对合同的内容没有异议,避免出现利益纠纷。

(二)提升房建工程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力度

在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审核人员在对房建工程项目开展预结算审核工作过程中,必须将施工材料的审核力度不断提升,才能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提供保障。由于在进行房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界各方面以及市场规律变化的影响,便会导致施工材料的价格出现波动,导致对预算审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核人员只有将各个工作环节认真、细致的完成,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要严格依据房建工程项目合同中的内容,对造成施工材料价格波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并及时调整。第二,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施工材料价格变动的情况,[3]并保持在合同允许的范围之内,应依据施工日志中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保持一致,才能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第三,在房建工程项目停止施工的阶段,审核人员要依据施工过程使用的全部材料平均价格进行精确的核算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得到提升。

(三)提升工程量计算审核的准确性

在进行房建工程预结算审核过程中,要对工程量进行审核计算,其也作为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要将以下三点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第一,首先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方位的仔细分析,并根据房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数据总结,同时还要初步界定工程项目的造价范围标准。第二,在房建工程中的预结算审核工作要具备较高的相对性,并针对不同的项目选取合适的预结算审核办法,目前普遍采用的审核办法为重点审核、全面审核法等。第三,在房建工程项目进行实际施工时,部分工程项目会由于外界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出现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便要提升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才能达到将预结算审核内容提升真实性、有效性的目标。

(四)提升房建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将房建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进行优化,施工企业便要提升审核人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以及职能素养。施工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构建完善、严格的人才选拔、聘用机制,并依据相关规定对选拔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审核人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第二,施工企业要定期开展相应预算审核、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

五、结语

房建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将工程造价管理不断优化、将预结算审核的计算精度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我国房建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宁夏众业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中国分类号:H319.1

化工人才是化工企业竞争的基础,高校需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全能型的化工人才,输送到化工企业的各个岗位。深入分析现代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化工工艺课程,进行改革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状态。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教学新概念,以此来完善教学改革,体现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

一、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

传统的化工工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促使化工工艺课程面临多项教学需求。规划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具体如下:

1、实践需求

高校学生在化工工艺课堂中,过度偏重于理论知识,导致实践失衡,比如学生在学习“氧化氟/二氧化硅催化”时,学生对催化剂的使用量、反应程度等理论知识掌握非常熟练,但是一旦投入实际使用,则会混淆实践操作步骤,因此,实践成为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体需求[1]。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接受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相比理论知识,现代化工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高校将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适应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

2、技术需求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表面化比较严重,实质缺乏改革技术,无法达到改革标准,导致各大高校之间存在明显的改革差距。教学技术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推进化工教学的深层次改革。高校在教育改革技术需求方面,应该增强交流力度,摸索可靠的改革技术。高校在实行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时,最主要的是提倡技术发展,为教学技术树立合适的目标,提高教学改革的水平。

3、方法需求

准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改革。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改革方面,需着重注意方法,实际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需求度,不能因为迎合改革需求,随意采取教学方法,应结合教学改革的需求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多项问题。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规避传统教学中的制约点,进而满足教学改革的方法需求。

4、实习需求

实习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化工工艺课程的实践性,又可以确保学生吸收更多的化工知识,拓宽学生认识化工工艺课程的视角。传统化工工艺教学,以学期为单位,先进行知识学习,再进行实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实习方面存在一定需求[2]。高校应针对传统实习方法进行改革,结合学生在实习方面的真实需求,规划适应教学改革的实习方式。

二、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结合化工工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明确化工教学的改革需求,规划课程改革的实际措施,如下:

1、采用校外互补教学

高校开设的化工工艺课程基本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较难应用在实际化工生产中,促使其在课堂中缺少经验。化工工艺课程内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如果局限于理论教学,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能力、水平。高校针对此类现象,提出“校外互补”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企业中。例如:某高校在化工工艺课程消防安全方面,首先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促使学生熟悉火灾原因、燃烧点以及控制方式,待学生基本掌握消防要领后,该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化工企业的消防演练,与校外企业积极商讨,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化工消防的过程中,然后该高校教师聘请校外企业的专业人员,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提出改进意见,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校外企业结合化工工艺的课程内容,提供互补性实践知识,拉近学生与校外企业的距离,最后该高校教师针对学生在校外企业中的表现,做汇总性分析,完成互补教学。进而实现校外互补教学的完美结合。

2、实行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化工工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以某高校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化工装置安全检修”教学为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方式。化工装置安全检修主要分为安全检修、操作规范、安全制度三方面内容,该高校实行多媒体教学时,结合计算机网络,优化教学内容[3]。该高校将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具体内容制作成PPT,以课件的形式讲解,PPT能够容纳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在操作规范教学方面,实行动画教学,在化工企业内拍摄实际的操作视频,穿插教学案例,如:急救措施、安全检修、安全开车等,促使学生真实体验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教学内容。该高校引进模拟系统,要求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化工装置实验,深入化工装置中的安全教学,学生在模拟系统内,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而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3、改善传统课堂教学

高校化工工艺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制约教育发展,无法体现高水平的教学方式,所以高校改善传统课堂教学,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连接性明显,特别是技术类教学,某高校在化工工艺技术类教学方面,实行任务驱动教学,以此强化化工技术的教学内容。例如:该高校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方面,深化应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研究压力容器安全的连接性内容,制定教学任务,然后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学习,主动解决教师制定的任务,该高校教师在制定任务时,非常注重连贯性和引导,每项任务都可驱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挖掘更多的技术内容,最后学生完成教师制定的全部任务,获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备灵活性,学生不仅能有效完成各项驱动任务,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举一反三,了解更多技术类的知识内容,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发展。

4、设计实习课堂

高校为改革化工工艺课程,推行实习课堂,高校以周课时为单位,单独抽取2-4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习。如:化工工艺课程中的环保常识部分,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无法达到改革教学的水平,所以高校利用实习课堂的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实习课堂中,自由性比较强,教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实习方案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周边化工企业的环保问题,在环保污染、防治、检测与评价方面展开调研[4]。某高校在设计实习课堂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该高校以科研互动的方式总结实习课堂,学生既能大规模吸收科学知识,又可以研究调查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推动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习课堂是化工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

三、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效益价值透视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效益价值,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的教学力度,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两点价值内容[5]。第一,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基础属于学生的重点内容,高校通过科学的改革措施,保障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课内知识,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易于接受化工工艺的新知识,教师不需利用强迫的方式要求学生,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化工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坚实;第二,贴近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实际,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化工企业,待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后,快速适应企业环境,不会产生过大差距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由此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学改革在化工工艺课程中的意义,促进化工工艺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化工工艺课程是化工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改革水平直接关系到化工事业的发展。化工工艺课程内包含诸多基础知识,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体现教育改革的正确思想,稳定学生的化工基础,促使学生在面临化工实践时,能够积极、主动的结合课程知识,学会如何疏导化工知识。化工工艺课程改革具备一定的必要性,提高高校化工课程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敏.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03):39-41

[2]续京.《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石油化工应用,2011,(01):90-92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07-01

一、前言

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些技术更加推动了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实现无人化操作奠定了基础。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化工企业不断的发展需求。化工机械设备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为培养专业化工人才所必设的一门必修主干学科,该学科的设置对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环境、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高等院校化工机械设备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类、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工制图、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和容器设计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类型,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原理,掌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综合合分析压力容器的性能及工艺方法并能进行一些简单化工设备的设计等[1]。完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对化工生产产生感性的认识与客观的了解,并能够为以后生产技术岗位的职责有明确的认知。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理论综合性强,内容涉及化工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知识,知识面广且分散。其次该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例如蒸馏塔的学习中,应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来想象内部气液交换与精馏提纯的过程及原理。再者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而实际现场危险性大导致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充分的融合。基于上述特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校缺乏该类课程专业化教师的投入,该类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还能够对化工生产具有清楚地认识或实际工作经验;而目前高校教师科班出身比较多,缺乏实际现场经验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较严重;其次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应应注意与实验相结合,但由于实验机械较大且危险性高,部分学校未能有效安排实验内容。再者由于该类课程属于偏实践类课程,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而部分院校依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知识进行全面考察[2]。因此,作为学校与教师,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关于高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及方法

关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前面已经提到若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不安排实践实习的机会,学生对机器、设备缺乏感性认识,使得学完后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初的状态,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而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学生必须加强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实行教学,以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推理性课程如数学等,老师通过黑板与粉笔板书和讲解来进行授课,步骤条理清晰,老师讲课轻松,学生看的明白,能够系统性的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思维。但对于《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由于课程本身涉及很多图标及设备内部构造等,教师板书困难,画图浪费时间且不能直观反映图示意思。如教师只对着书讲图表,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若采用多媒体资源对课程讲述内容中涉及的图标进行形象的列出并做适当的引申,必然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目前很多高校建立的学生实践基地可供学生实验,基本满足实验要求却无法达到实践目的。如一些进行实验的小型干燥实验设备、蒸馏设备及一些小型的中试实验场所等。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采用适当的机会让学生深入车间了解具体情况[3]。再者可邀请从事一线工作的化工生产技术人员开展讲座也可以起到实践教学的目的。这些人员由于其久居生产技术岗位,对车间技术管理及设备管理比较熟悉,生产经验丰富且贴合实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应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在实际考核中的比例设置。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化工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辅助学生加强考核。同时也加大了课堂考核力度及笔试考核难度。学校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考核的目的,更加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再者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迫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的重要性,避免考前猛学带来的负担。

四、结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属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学生所修的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亚于化工原理等课程。由于该类课程实践性强,教师在实际教课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加大多媒体资源及网路知识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形象的掌握更多的化工设备知识;并且教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使得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课程学习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二、化工工程制图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运用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时,也要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基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机制,同时与化工工程制图教材、课件等内容进行结合,制定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机制[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生产实践加以重视,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最能体现生产实际的题目,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将化工工程制图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工程制图观念。此外,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重视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掌握化工工程制图中AutoCAD的运用,通过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化工工程制图水平。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对传统的课程设计进行创新,提升化工工程制图教学效率。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教学中体现化工工程制图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讲解化工机械中的零部件、装配图、连接件和化工设备图的特点,并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化工工程制图教学[2]。另一方面,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教学比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教师在开展手工绘图相关内容教学时,如果只是单一的讲解原理,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相反,教师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对知识加以理解,并真正掌握手工绘图的技巧,为之后化工绘图技术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模式方面

1.实现化工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的结合。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化工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3]。例如,教师先在实际的工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再对知识进行解释,通过实际的练习培养对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动脑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能够辅以动手操作,将理论落于实处,同时提升了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对本节课中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了解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全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方式,对画图的步骤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手工绘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比如在画五棱柱时,要先确定定位轴线,之后再画上下两底面的三视图,随后将棱线补全。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既可以实现良好的互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AutoCAD的运用,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进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05-01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工园区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以及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化工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化工人才要更多地贴近石化行业。而目前的化工教学乃至专业实验过于通识化、程序化、模型化,学生通过化工专业的学习,无法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了温州大学化工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的科研方向,并对“华峰班”的3+1教学改革试点和对温州大学化工专业的教学和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提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教学和实验思路。

一 构建以知识群落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变革

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六门课程组成,构成了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专业课的主体。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从工程与工艺两个角度出发,既以化工工艺生产为背景,又以解决工艺或过程开发中所遇到的共性工程问题为目的。现行的化工专业实验过于简单模型化,学生很难通过实验锻炼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进计算机仿真技术与现行化工专业实验结合,虽然拓宽与发展了工程实验的内容和可操作性,但工科学生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本次改革的尝试从整合教师科研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硬件与软件教学资源开始,逐步建立理论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把部分课堂教学移入科研室进行,面对正在运行的科研装置进行现场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科研中涉及的化学工程基本原理,通过设备运行、教师讲解、学生操作这一过程,实现教师、设备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加深对化学工程原理的理性认识,并且对化学工业的科学研究前沿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将工业催化中“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质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反应工程中“固定床反应器”一节的部分内容进行融合,以“固定床反应器及催化剂颗粒的内、外扩散消除”为教学内容,带学生参观并操作正在运行的固定床反应器,现场对学生进行讲解高压固定床反应器的内扩散、外扩散的消除方法,并让学生利用高压固定床进行石油化工的加氢脱硫实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到一些基本的化学工程原理。回到课堂上,再结合文献,系统地讲解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消除内、外扩散的几种方法。这一教学和实验过程的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接触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第二,利用参观见习、生产实习的良好机会,在车间装置上进行现场教学。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化工专业教师的部分科研设备用于专业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内容部分纳入专业实验课教学内容,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二 温州大学特色的“华峰班”化工专业教学改革

作为地方院校,温州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提高学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温州大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并实现了“华峰班”学生教学与上岗实践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基本实现了“双赢”和共同发展。其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华峰班”模块课程。在工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增设华峰提出的部分课程,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更贴近于华峰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战略方针下,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真正做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岗位过渡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丰富“华峰班”的内涵建设。明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细化学生在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明确入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具体任务和职责。企业专门派一位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两者相互合作交流,并定期将学生的进展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职责,并对学生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余国琮、李士雨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2005(1)

[2]高璠、高鑫等.将科研项目引入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3]张林香、王俊文等.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7(2)

篇12

针对当前化工生产事故频繁发生,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状况,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要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在化工安全与环保的课程设置中,要重点关注安全环保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一、关于《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概述

《化工安全与环保》是高职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另外,学生还要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一些化工废弃物处理的专业技术。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是一门综合交叉性课程。而且,本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在高职化工专业后续课程中有进一步的深化学习,是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初期,要先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充分认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化工类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化工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高职院校学生为“3+2”五年学制,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中职学校的第一学期就要形成化工安全和环保的意识,因为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讲授化工安全生产知识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意识的培养,为后续化学安全、化学品检验和相关实际操作等教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高职高专《化工安全与环保》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中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其分为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工环境保护两部分来授课。这两部分内容相互之间独立,又彼此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是不可分割的。不过,各个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差别较大,课程内容和相关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不多,而且教材案例过于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外,本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如何在短期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以安全工程理论为依据,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化工企业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和中毒等事故的预防方法,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了腐蚀控制技术、通风置换技术和密封技术等。构建出一个通用的、比较完整的化工安全技术体系。根据危险源系统理论,考虑到当前化工企业原料及设备装置多为危险源,不但会引发安全事故,还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考虑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师要在介绍化工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讲解一些这三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事项,巩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三、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行,高职院校《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媒体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不同方式,将教学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可以强化记忆。比如,教师讲到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化工火灾爆炸的新闻视频,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对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有更细致的了解,从而意识到化工安全的重要性。

(二)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常用教学法,也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有效手段[3]。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将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高职《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