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02 10:14: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76-02

后喻文化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1970年的名著《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cultureandcommitment)中。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culture)”,“并喻文化(co-figurativeculture)”和“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cultu-

re)”。“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后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1]。而后我国学者将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创建了“文化反哺”的概念,指出后喻文化的传承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文化反哺”。周晓红(1998)第一次将“文化反哺”解释为“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时代,年长者向年轻者进行广泛地文化吸收的过程”[2]。

大学生是推动后喻文化发展的重要群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时代使命。所以在后喻文化视野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t),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后喻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Strengths)

1.促进大学生创新开拓精神

后喻文化的传承模式,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吸收长辈权威的传统文化,而且更应有自己的认识、见解、思考和创造,并能够影响长辈,使之向年轻人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社会,不仅仅要求年轻人具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求年轻人具有开放敏捷的思维方式,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发现、发明新事物,这就打破了前喻文化社会的由资历为代表的经验传递模式,代之以开拓创新精神。因为文化的积累,不仅是同质文化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而这些正好与大学生的长处相吻合,使得大学生文化在未来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目前大学生代表着一个积极进取年轻的阶层,代表着青春、活力和先进。他们在先进的科技领域、新鲜事物领域都表现的极为出色,这种出色的表现,让长辈可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形成了“文化反哺”,在不断地反哺中,大学生得到了一定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更是激发了他们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始终将自己保持在先进技术的领先地位。

3.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超时空、互动性的交流场所,大学生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大大提高,有助于个性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开放意识、效率观念和全球眼光。当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与之相适应。这种应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再社会化的能力。这些都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对大学生社会化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Weakness)

1.加剧了大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的复杂性

后喻文化视野下网络信息全球化,和国内改革的艰难复杂,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带来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使得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冲破了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注重自我价值,开始急切、大胆、广泛地涉猎各种西方文化,这样容易破坏大学生已形成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上出现彷徨、困惑,甚至背离以前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培养积极、乐观、科学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社会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弱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面对面的交谈,从而达到情感交流。然而,后喻文化视野下信息化特点促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属于“宅一族”,除了必须亲自参与课堂生活外,更多的是和电脑打交道,他们可以利用网络快速获取信息和各种通讯便捷联系的特点,基本实现“足不出户生活”,这样避免了生动活泼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势必导致情感的萎缩与淡化,从而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三、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不同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后喻文化”下的视野是深刻的、长远的,它不再局限于地界范围的人与事物,在高校校园里,有利于打破教育者的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影响下,教育者开始高度关注新事物、新观念,涉足新的生活、知识领域等,高度关注网络视野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这必然带来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创新变化,从而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更新。

2.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后喻文化视野下的网络化、数字化、全球普适伦理等,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料的选择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分享最新信息,并可以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这些原本抽象、难以把握的思想内容,通过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的表现手法演绎出来,使抽象变得形象,呆板变得活泼,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3.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

后喻文化的开放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以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环境使得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变成可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可以轻松、快捷地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借助网络超强的互动性特点实现多方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甚至全球化的教育空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畅通,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

4.促进校园文化、青年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大量新文化现象和元素快速产生的今天,在大学生能够更快吸收理解和扩散新文化现象的能力背景下,校园文化是不可避免地得到充实和丰富,当然,在具体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要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甄别能力,多发扬正面的、和谐的文化。后喻文化社会,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善于理解和吸纳各种文化精粹、并形成自己的亚文化,通过与长辈、父母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等途径影响着他们,这样荷载着年轻一代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更新产生影响(甚至进而成为社会主导文化)。

5.有利于增强代际沟通,增进社会的融通

如今年长一代受年轻一代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些新信息、新知识、新消费方式、日常休闲生活或者审美意识等,更是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后喻文化社会中安身立命、从容应对所需要的胆量、知识和能力。这表明年轻一代在社会生活别是家庭生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提高了,后喻文化对增强代际沟通,并促进社会融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四、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Threats)

1.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互联网和大众传媒等的众多平台,信息多向性、时效性和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大为加强,教师和大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来获取资源、交流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教育过程往往只能通过曲折、复合、间接的作用来实现。面对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学生比教师知道得还早、还多,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现在大学生不再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也往往会对现成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会面对所获得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感到迷茫,同时,大学生选择信息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世界观、觉悟水平和鉴别力有密切关系,凭借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梳理和整合,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要创新,不断扩大信息量,同时尽可能注重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伦理性、政治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如今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一种教育方式,也不再只是接受一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讲座、开会、个别谈心、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进行,更不能没有情感交流互动,而形式主义地进行应付,需要对之进行调整。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难以控制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和新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上熟练地吸收最新资讯,已经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必修课,同时高校校园各种流行文化也成为环绕在大学生周围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环境。然而,正是这些众多信息无孔不入,也可能给大学生带来某些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识形态,以及不道德、不健康的思潮,形成某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这复杂的教育环境下努力趋利避害,积极探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路径。

篇2

关键词: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人们现在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东西,互联网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尤其对大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互联网之中的一些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1网络文化的概念、形态和功能

互联网文化范围很广,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衣、食、住、行、时尚、价值观等都属于互联网文化。相对而言,互联网文化比传统文化有很大的优胜性,它散播知识内容的速度很快,有很多软件都包含了极多的知识内容,大大减短了人们为了知识而去查找资料的时间,使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另外,网络上的知识不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它的表现形式还有声音和视频,这就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性,可以让人更好的能够接受知识。网络的存在,可以将无数不认识、没有见过面的人连接起来,共同探讨和学习,大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在的大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网络,网络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网络文化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这引起了国家的重点关注,国家呼吁要运用互联网来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大学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来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更多的高校应该加入进来,建设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统一的对学生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现在已经融入了当前的教育之中,成为了正面传扬国家形象的平台,例如国家举办世博会、奥运会、尖峰峰会、救济灾民等,这些正面的报道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信念,互联网在这中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运动,以往的新闻媒体多是电视和报纸,观看的群众受体不够多,大学生看电视和报纸的更是少之又少,网络的普及很及时的改变了这一现象,网络新闻相比于电视和报纸,它所受众的面更广,报道的新闻更及时,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国家就可以运用网络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国家重要新闻,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正面的报道就显得极为重要。

2.1网络能更好的支持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互联网上的内容千奇百怪,种类繁多,而且言论自由,相对来说很轻松。这样的网络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脑力,往往学生在此种环境下能根据自己的特点能够有好的发展。

2.2网络可以更好的促进交流

互联网上许多正面的报道会对大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以此达到很好的效果。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互联网设备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以往所用的很笨重的台式机已经被液晶显示器的机器所代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也已经普及,网络信号也覆盖极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方便,对人的生活、交流方式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3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

3.1网络上存在大量有害信息

因为多种方面的原因,互联网上面有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极不好的体验,一些心术不正、心里阴暗的不法分子在网络上了一些、负面、低端等的信息,一些大学生就会因此而被影响,内心的思想也会慢慢变得阴暗,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网络负面、虚假信息的监控,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3.2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宽松的环境和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都是对人有利的方面。但是它也具有很强的诱惑性,一些大学生就因此沉迷网络游戏,喜欢交网友,对学业不闻不问,从而导致自己的堕落。

3.3网络使部分大学生性格缺失

一些学生长时间在网络里,所接触的都是虚幻的,他们不愿意从网络中走出来,也因此和家人、朋友疏远。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怎么和他人交流,这些都是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造成的性格缺失,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功课,让其知道网络只是交流、学习、娱乐等的工具,不可沉迷于此,这才是大学生正确的上网方式。

3.4网络造成部分大学生道德丧失

当今网络充满了暴力和骂人现象,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如此,但有的由于会被别人骂、好奇等原因也加入了骂人的行列,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发生这种事情主要是因为现在网络文明的缺失、学生自己邪恶因子不断放大等原因。所以国家应该倡导网络交流要文明,学生也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4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运用网络,多发具有正面的、正能量的新闻,做到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在网络上设立服务热线,学生有什么问题能够及时的帮助解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如果正确运用网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一份力。加强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更高的素质,一方面要具备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努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支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可以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加强校园网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校园BBS是所有高校大学生浏览最多、最受欢迎的交流平台。因此,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是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中心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思想、贴近校园生活,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回答和解决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疏导、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解惑,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在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的同时,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与舆论建设。

作者:王春媛 单位: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篇3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状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时代。同时我国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致使人们的思想活跃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日趋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都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媒体的应运而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不仅体现在学校领导对办学的规模、博士点、考研项目师资队伍和其他硬性指标的建设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思想的贯彻落实上。2.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不完善。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存在辅导员未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半路出家、中途转行等现状,此外,还有一些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在职教师的待遇跟不上,没有发展前景,致使一些师资力量流失。3.教学方法不科学。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单方面的授课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而且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优缺点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和广阔的信息平台。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局限于课堂或讲座,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只能在校内进行谈话交流。而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搜索,及时了解最新的思想政治信息。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在备课过程中从网络上汲取优秀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课程与教育理念。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师以讲道理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是被动受教的状态,参与度低。利用新媒体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效地避开这些问题,互联网、微信、微博、QQ、网络论坛等也可以成为老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形态为学生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大大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表达,还能够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更深层的思考。3.新媒体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首先,新媒体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形式,对数据的实时传输性使得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与信息,并与学生进行沟通,获得反馈。极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新媒体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使学生在可以避免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敬畏心态,减少心理负担。在虚拟的交流场景中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轻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老师的观点。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挑战

1.新媒体迷惑了大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容易受到极端、不健康等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可控性强,而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相对来说是自由传播的,因此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2.新媒体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以往多是老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铭记于心。而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学生借助于媒体就能迅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绕过了课堂这一环节,面对不同的思想,他们开始怀疑老师所讲,挑战老师的权威,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3.新媒体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目前,仍旧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牢牢掌控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流,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肆意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制造不稳定因素,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一)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在网络出现之前,大学生获得新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电视、报纸、图书等这些传统的媒介,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具有滞后、信息量小等缺点。网络能给我们带来即时、新颖和快捷的信息,而且我们在接受信息时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涉及到不同的领域。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个新的启示: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科研成果,查询各种学科的最新进展,第一时间获得需要的教育资源,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并且可以以网络为载体,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二)QQ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QQ作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具有重大作用。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QQ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QQ与学生进行交流,能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同时,能有效降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成本。总之,QQ给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有效降低成本,使师生沟通更方便。

(三)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自微博出现以来,因为其涉及范围广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微博广泛应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中的作用逐渐消弱,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很难清楚分辨真伪,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微博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过去,学生获得信息的媒介比较单一,是可控的,但是新媒体以来,丰富多彩的信息也夹杂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信息传播平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宣传,及时辟谣,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微博环境。

(四)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4.38亿,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自媒体工具。由于微信朋友圈的封闭性特点,其好友多半是认识的人,使得信息在微信的传播有更高的接受度,传播的重复性强。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信平台有效的结合,将教育有关内容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使用微信的观念,不要被朋友圈各种虚假的信息所蒙骗。同时做好微信平台的运营,并且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真正将微信打造成师生沟通的良好媒介。

四、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新媒体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及其周围的文化氛围,使得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个性更加明显。因此,在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专业及其个性特征,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结合传统说教式教育,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新媒体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的失去热情。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以各院系党团组织、任课教师、辅导员为领导层,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习、应聘技巧等项目,并在其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打造全能型人才。

(三)新媒体对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是双面的,同样新媒体在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若要新媒体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就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目标设计,施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管理监督方式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与社会衔接,并积极接受与传递正能量。

五、展望论述

在这个新媒体高速发展与应用的新时代,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的优势,并且充分利用与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转化为个人工作的动力,不断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田野 于晓亮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篇4

目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直接改变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者需要有前瞻性眼光,结合新媒体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模式,探索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新媒体特征分析

新媒体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交互性,即接受信息的同时可以直接传播,传播过程中也能接收,双方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对话与交流。新媒体交流具有平等性与交互性,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及见闻在网络上,给大家带来随时沟通的机会,彰显信息发出者的个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比如常见的微博、微信等,这些媒介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引发教育方法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已发生巨大变化,第二课堂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说非正式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说教、主题教育等都无法高效完成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融合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教师身份转换

大部分思政教师并不了解新媒体,相比于学生,他们并不习惯使用新媒体进行交流与沟通。通常只有当工作与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才会接触新媒体,大多是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在新媒体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3.带来新的思政问题

新媒体信息丰富且复杂,学生被大量信息包围,这些信息中既有健康积极的,也有消极低俗的。学生信息处理负担加重,产生了一种接触信息的焦虑感,很多大学生担心有没有人回复信息、微信是否有人看等,造成了一种认知障碍。虚拟的人际交往让学生产生一种困惑感,严重时会患上社交恐惧症。

三、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借助社交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情况,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寻求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措施。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实现远距离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还可以通过平等方式实现交流,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解决其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可以在网上设置思政教育工作专栏,开设专用电话、QQ、公众号等,让学生将内心困惑表达出来,比如情感问题、职业生涯问题、心理问题等。思政工作者可以针对问题一一解决。

2.辨别虚假信息,及时引导学生

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借助互联网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准确辨别网络信息,一旦发现虚假信息,要及时联系信息发送者或网络管理部门,及时删除这些信息。最后,思政工作者要将虚假消息及时告知大学生,避免学生上当受骗,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思政工作不仅有时效性,更要有实效性,因此思政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能只浮于工作表面,要身到心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例如,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推进班级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在学习方面,可以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达到即时沟通、即时学习的效果。而在学生生活方面,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学生推送学校任务安排及信息反馈,同时推送一些生活方面的小常识,帮助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新媒体特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数据显示:网民中高校学生普遍上网,比例最高。由于大学生高学历的特征,从而能更快的掌握网络技术和信息,能够更好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是时代的需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和打游戏,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大学生过度上网,会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面容憔悴,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生物钟紊乱等问题,特别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都会引起消极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兴亡。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以促进互联网在高校健康、稳步的发展,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渗透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开放性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跨越民族和国界的。因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可以在网络上随意的传播。再加上网络上许多信息是不可控制和过滤的,各种非法信息、有害信息、虚假信息都能轻易的入侵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当今网络上,英语的内容占到绝大部分,其他语系占很少部分,汉语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西方一些敌对势力通过网络信息传播不择手段地开展对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向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大肆传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涉世未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未成熟,思想比较单纯,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2、互联网致使大学生对社会冷漠,引发人际交往障碍。众所周知,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形成期,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网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等,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求安慰和。长此以往,网络必然割断了大学生与外界的真实情感的交流,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再是人与人真实的面对面,而是变成人与电脑面对面。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变差,思想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学习生活中也会慢慢丧失自我,荒废学业,违反纪律。

3、网络信息垃圾泛滥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误导。过去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多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不正确的信息已被删除,经过层层过滤而被使用。而网络信息不一样,其内容复杂多样,信息量巨大,过滤监管方式不健全,这就导致许多垃圾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网络上凶杀、暴力、、谣言、赌博、诈骗和某些侮辱性言论等不良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灵魂。而且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对网络信息的取舍标准也不同,有些国家便放纵一些有害信息进人我国网络,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民族特性。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优化网络环境。要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加强对网站的管理,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及时过滤清除力度,从技术上保证大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让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占据学生的网络视野。我们在不断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建设,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089-01

一、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1. 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有着开放性、及时性的特点,大学生每天都会通过手机、电脑来获得很丰富的社会信息。其中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这样就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造成干扰。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其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的塑造。很多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鉴别和评判这些信息的优劣,从而偏执地相信一些不良信息,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所以,铺天盖地而来的负面信息极容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扰。

2. 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冲击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接受情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需要根据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变化,当下的方式、手段已经不能跟随大学生的认知变化。高校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与当下社会的发展相比有着严重的滞后性,盲目地从事教学活动,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教育方式都需要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在适应社会变革中的需求。

3. 提升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广泛运用着新媒体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接收到各式各样的新闻,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促进着他们对社会上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与此相对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还较为落后,其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使用水平较低,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学生。这样导致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会受到冲击,不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需求。

二、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是提供更广阔的教育平台,二是丰富教育手段,三是增强教育的自主性,四是创新教育方法。

三、如何实现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1.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面临着信息量巨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但是这也可以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新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来认识和反思自身教育中的不足,实现对教育的优化,进一步利用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在新媒体的运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实现二者的相互结合,最终帮助大学生完成思想政治学习,让学生从中受益。不仅如此,还要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到教育工作中,避免二者之间的不足影响到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完善学生的社会需求。

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服务。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一改往日的教育观念,充分提升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如何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其次,要提升对新媒体工具的认识度,充分地了解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和运行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新媒体运用到工作当中去。最后,要注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心,不再做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和学生成为朋友,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活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学生的自己的信赖程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3. 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重要佐证,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服务于实践。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单纯局限于书本教材的既有知识点的挖掘上,同样应当将实际社会问题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如此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从死记硬背的教条转化成自身的可融会贯通的学识。想要做到这点,首先学生应当对既有理论知识有所理解,构建自身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尤其应注重对信息、材料的积累。而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道德标准进行充分挖掘、摸索,提升其的做人做事的品格。

4.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针对新媒体的虚拟性性质,以及当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结合多种诉求反映,充分对当下新媒体提供的便利利用,利用虚实相结合的手段来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建立以微博为主要平台的新媒体沟通平台,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交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时相关的教育信息,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更好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交流和引导。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开通自己的微博,并尽量多地更新自己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新媒体来整合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对这些时间进行分析和解读,更深层次地帮助学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烦恼。

5. 提升对新媒体的利用率

积极地对硬件设施进行改善是建立多媒体思想政治课堂的重要保证。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设备的配置上过于陈旧,需要学校建立更多的多媒体辅助工具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要进一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投影仪为依托的设施,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室的现代化交涉,让现代化的教学生被能够为学生和老师所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新思路,坚持以信息教育为手段来深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思想政治教学的教研交流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改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与时俱进地学习,充分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实现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中的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在我国,利用新媒体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还尚未成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掌握相关的理论,完善自身的教育手段,进一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完善。教育工作者应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申晶晶.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孙珊.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赵敏.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李晓虹.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及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4:47-50.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19-02

大学生在处理理想与现实、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适应,并由此产生矛盾。根据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分析大学生所遇到的这些矛盾,可将其分为三类:与自身矛盾、与他人矛盾、与社会矛盾。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可转化为化解这三类矛盾的过程,从而做到思路清晰化、目标明确化、措施具体化。

一、自身矛盾化解

大学生自身矛盾主要是由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应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大学里,学生会接触全新的专业、全新的课程,这些全新事物必然要求他们要重新认识大学,调整学习方法。从“认识”到“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退学。二是心理环境的变化。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改变,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不适应,如果矛盾冲突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开展入学教育。大学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青春的浪漫期待都通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来演绎与编织。刚跨人大学校门的新生,迫切需要认识大学、认识学校、认识专业和认识自我。对此,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讲授这些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便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第三,个别谈话。个别谈话能走向人的心灵、拨动人的心弦,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处理学生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手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谈话的活动,逐一解决他们的问题。进行艺术性的个别谈话应做到:摸清情况,找准话题;掌握特点,选择时机;因人而异,注意分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四,心理辅导。专业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专业心理辅导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主动化解自我矛盾的目的。

第五,意识强化。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大学生意识,这三种意识的强弱关系着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成才的自我要求,有没有独立自主的愿望,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强化这三种意识,就意味着加大了学生化解自身矛盾的内在动力。

第六,讲究方法。要在研究大学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说服教育、启发诱导的方法,促使各种思想矛盾向好的方向转化,以达到化消极为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的,讲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性。坚决杜绝采取压服、训斥、挖苦等违反人之常情,使学生产生抵触隋绪的激化矛盾的做法。

二、与他人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他人矛盾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不适应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大学要求在个性与共性、约束与自由中找到平衡点,这个变化会使教师和学生无形之中产生矛盾;二是不适应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是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处世方式,在大学里,如果多个“以自我为中心”交织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教师担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光荣使命,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师德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全体教师包括高校其他工作人员都应该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方面不断加深认识,积极实践,做到全员育人。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做到教学相长。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在不断发展,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不断改善,教学能力应不断提升,使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入学生心灵。大学生的索质对国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力量,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当前,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和“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加深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拉开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里去,达到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的目的。

第四,加强班级团队建设。班级是大学生参与交际的首要平台,班级同学之间交往是否顺畅,是学生能否参与广泛交际的基础。因此,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队辅导,让学生尽快结识朋友,以消除不适感,让他们在“大不适”的环境中首先找到“小归属”,循序渐进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第五,打造学生活动平台。活动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陶冶情操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座进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寓教于乐的科技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锻炼中增强与他人矛盾的化解能力。

第六,建立师生对话沟通机制。以对话会、恳谈会等形式,宣传学院的重要决策,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化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三、与社会矛盾化解

大学生与社会矛盾主要是在学生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学校园里,已经有很多社会生活的元素,大学生只有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

才能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而这一个适应的过程会产生“自然人”与“社会人”之间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化解这类矛盾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强化学生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要遵守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要化解与社会的矛盾,具体要做到“四个统一”:一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相互统一;二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互统一;三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统一;四是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相互统一。这个认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进行角色定位。

第二,开放式办学,坚持学生与社会、与岗位无缝对接的“双零”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时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学生可以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竞争力。

第三,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与社会沟通平台。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社区及企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恐惧,为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职业和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其高低取决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和就业教育程度。因此,高校应根据“双零”培养目标,找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

第五,积极开发就业渠道,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了使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高校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能力素质及能力培养外,还应该加大对就业渠道开发的投入力度,包括学习深造、创业及就业等,构建就业服务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他们铺平就业道路,尽早让他们成功就业,以增强进入社会的信心。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70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 微信公众平台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微信注册用户的主要群体,且微信的使用终端是手机,当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很高,这些都为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微信具备多样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将思想教育内容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学生发送。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更加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满足了其好奇心理,进而大幅度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且微信平台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受重视的感觉,进而提高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效率。其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大学生在微信上可以直接表达自身的情绪,传递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信便可以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关注的内容,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创办官方微信平台可以及时向大学生推送精准的政治内容,通过温彩的信息使大学生真正接受政治教育。再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这便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虽然部分受众无法及时接受信息,但信息不会消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延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最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与大学生的距离,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轻松便捷的交流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交流,通过微信,教育人员还可以及时向学生发送天气预报、节日祝福等信息,增进了双方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的内容与价值观,并及时指导、点拨学生,促M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进而确保了大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并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

2.1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公众号

首先,学校以及校内的相关部门应建立官方的公众平台账号,尤其是学校的宣传部、学生处以及教务处等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部门,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相关的思想教育信息,提升行政服务的效率。同时,还应开发校园APP,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播,将主流形态、价值观等与微信进行对接,创造主流舆论环境。其次,班级、团支部以及社团等也应建立微信公众平台,鼓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大学生等使用微信,借助新媒体服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创建微信平台的过程中,应创新班级的管理模式,建立班级微信群,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都纳入微信群中,通过这些活跃分子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2 建立基于微信平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在微信环境下更为顺利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应在具备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学校在微信方面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培训与专题学习工作,通过举办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访谈”“微辩论”“微展示”等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微信操控能力。另一方面,在提升思想政治信息素养的前提下,还应构建既熟练掌握微信传播方法、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养,又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动向、具备新媒体使用能力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2.3 充分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多项功能

处于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主动掌握微信知识,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各项功能,在结合本校实际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引导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一是利用微信消息的推送功能,大力宣传党与国家的政治方针、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先进模范事迹等内容,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同时,还应推送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关的资讯、学习方法以及考试资料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喜好,并进行正确深入的引导,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思想政治内容。三是应充分利用微信的热点推荐功能,发现学生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互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四是应利用微信语音的对讲功能,及时温馨提示信息,体现出人文关怀。五是应利用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微信账号的形式输送至移动网络中,使学生可以积极接受政治内容。六是应利用微信的随手拍功能,提升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3 结 语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23-02

随着网络(在本文指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快速普及,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趋于成熟的大学生,他们普遍较多地接触甚至依赖网络,网络在他们思想定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认识网络,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利用网络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

一、网络的功能及其特点

1.信息功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生产周期日益缩短,信息资源数量迅速增长,从而使得信息资源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作为最为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之一,为信息资源的传播甚至产生提供了极其便捷的条件。随着网络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已成为一大潮流,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之中,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交互功能。网络的交互功能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交流互动的功能。计算机一旦成为了网络的一个终端,用户就可以利用它与网络中的任何其他一个计算机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网络中的交流与互动,从时效看,有即时交互和延时交互之分。即时交互是指不同的网络终端用户通过网络实行即时在线的交流和互动。如拥有众多用户的腾讯QQ聊天软件。延时交互是指在不同的时间点网络终端用户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比如通过电子邮件的交流与互动。从内容看,有虚拟交互和现实交互之分。虚拟交互指的是网络终端用户在通过网络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中所进行的交流与互动,比如网络游戏中的协同游戏。而现实交互则是网络终端用户借助于网络所进行的实质性的交流与互动。在现实交互中网络充当的是类似于电话等工具作用,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如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等。

3.娱乐功能。娱乐是以心理愉悦为过程和目的,展示人的能力的活动方式。现如今,物质需求已不再威胁人类生存,精神生活需要慢慢凸显出来。网络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捷的休闲娱乐平台。它包括了大部分现实生活中的休闲娱乐项目,甚至有些体育项目都能在网络中通过虚拟场景得以实现。

二、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据调查,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达到35.3%,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大学生是网民中的主力军。这不仅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而且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大学生的心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的特点。我们将大学四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大一为第一阶段,大二、大三为第二阶段,大四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对于他们是个全新的环境。这种新表现在校园、同学等方面,也表现在学习的目的、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等方面,特别是后者。高考是高中阶段学习上明确的目标,为此老师家长会给学生许多约束。来自老师和家长、以及自身的高考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突然感觉到原先的那些约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也似乎消失了,心里往往容易滋生一种迷惘和失落的情节,在学习上表现为某种程度的无所适从。网络就成了他们与好友、同学、亲人交流的最佳选择,也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最好平台。第二阶段,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心理上逐渐走出了那个落寞的过程,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并根据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由于他们对社会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影响到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他们对于人和事的评判容易受情绪的影响,缺乏理智的科学的评价立场和方法。这一阶段大学生在对社会的认知方面存在一个值得关注的矛盾,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的彰显,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坚持自己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太愿意接受他人的规劝,对于强制性规劝往往会有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有限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经验,以及行为的情绪化,都使他们客观理智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受到影响。表现在网络行为上,他们对于网络上的现象辨别真伪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评判现象时候情绪化倾向严重,缺乏深刻理智的分析。第三阶段,大学生基本上忙于完成自己的学业论文,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忙于寻找工作机会,抱负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压力下的大学生反倒更愿意静心去思考一些现实问题。前一阶段那个彰显的自我在现实面前自觉地得以收敛。思考问题更趋冷静深刻,行为也显得更为沉稳。他们已经有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取向。

三、网络的影响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上网首先遭遇的是网络中海量的信息。他们可以快捷地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和信息,为他们知识的增长和视野的拓展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如此纷至沓来的混乱信息集市上,大量肤浅、冗余、破碎的信息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一方面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对于各类信息尚不具备较强的分辨能力,容易将一些虚假信息当真实信息接收、储存并传播,进而影响其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认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制能力较差,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追逐一些无益甚至有害的信息。沉迷于这类不良信息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伤害。网络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得到关于社会、人生的间接的认知,并且交流本身也是获取各类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他们与人,尤其是与“社会上”的人的交往阅历不足,对人的认识也容易出现偏差。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人们更愿意在网上吐露自己的心声,容易在网络上信任他人,也更容易在网络上撒谎。因而,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感都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游戏的趣味性毋庸置疑。它用高速运转、变幻的“海量”比特,制造出一个光怪陆离、充满煽动性和诱惑性的,让人一接触到它就不顾一切地一头栽进去,失去理性和自我。由于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及其虚拟性,使得参与进网络的主体容易发生身心的裂变――即所谓的人格分裂。而且,人进入符号领域越深,与现实的差距就越大,有时甚至会暂时进入一种忘却现实的状态。因此,一方面容易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人们将网络当作不愉快的现实生活的避难所。

2.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①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的教育,首先是对网络硬件的认识。要让大学生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对网络设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其次是对网络信息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美好和丑恶是并存的。再次是对网络安全的认识,特别是网络主体的信息和人身安全。再次是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对他们实施有关网络道德、伦理和法律的知识培训,强化他们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通过网络知识和网络安全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现象的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首先要按照“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构建以中央网站为枢纽,以各地高校网站为支撑的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下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其次要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各高校纷纷建立红色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板块,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畅通学生利益诉求和意愿表达的渠道。比如BBS、QQ、博客、电子邮件等。③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手段与理念,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更主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国际国内的时事和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都可以即时地在网上获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有用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另外在教学理念上渗入网络的发散性特点。网络的发散性指的是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点到点的线性传播模式,而是任何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向四周传播,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网状传播模式。如果引入网络的发散性理念,教师与学生类似同处于网络的端口,视觉上的平等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并不是以道德说教家的角色出现,而是作为道德的引导者、帮助者。当学生就感兴趣的某个话题,或者碰到的某个问题与教师交流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55.

[2]中国互联网络应用情况[J].中国新通信,2008,(2).

[3]中国互联网现状一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01-31(T0A).

篇10

如今,我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行列,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国因地制宜地推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此来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建设不仅要依靠具备有专业技术水准的人员,更需要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员。然而这些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何以得来,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当代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承载社会的期望,他们的精神状况和精神风貌为社会所持续关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应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因此,加强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十分的紧迫和重要了。

自改革开放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灵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也变强了,他们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激昂,对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有着很高的认同,崇尚竞争,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突变与此同时又了受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一些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思想变得开放,变得多元化。如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一心只为国,国为家的”思想逐渐的转变为“追求名利,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现状,当下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正道。当代大学生出现思想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理信信念淡薄,价值观出现偏差,集体利益感薄弱

理想信念是一种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其奋发向上的动力、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但是由于受西方的一些不友好的势力、国际国内恐怖组织等的影响,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腐朽、庸俗、低级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从而使得使得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产生了不信任,在正确处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时变得无所适从,甚至选择后者。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为追求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对理想信念的热情度不高,认为理想信念是虚的,它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并没有追求的必要;认为金钱、房子、车子等个人享受才是需要追求的。大学生中流传过一句顺口溜“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而他们所谓的理想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相比之下,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切实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这些想法观念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从乐于奉献转的思想转向注重实用实惠,变得唯利是图,甚至一些大学生把金钱和权利看得太重,常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用金钱来解决一切,将“金钱至上”“金钱万能”奉为至理名言。

二、责任感缺失

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他们不思进取,只图安逸,将自己曾经怀有的一颗富强国家、服务社会赤子之心抛诸于脑后。一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健康,通宵上网,玩游戏聊天,荒废学业。一些学生只会以个人为中心,只考虑个人享受,不体谅他人。还有一些学生,对他人不负责任,把感情当做儿戏随意玩弄;答应同学的事轻易毁约,对同学不负责任;将老师的告诫当成耳边风,对老师不负责任;遇到困难,轻言放弃,遇到挫折,选择轻生,这是对社会、家庭、学校不符责任。这种种不负责任的现象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

三、道德观念脱节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道德认知水平都处于较高的层次,多数学生都认同“德为万事先”的古训,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爱护公物、乱丢垃圾、浪费资源食物、恶语中伤他人、恶意拖欠学费、利用关系骗取助学贷、考试作弊等等。

四、网络迷失现象严重

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信息传播历史上的的一次巨大的飞跃,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它也带来了许许多多有害信息。网络上有一些言论消极、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一些大学生接触这些信息后,意志不坚定者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等不良的想法;由于网络的成瘾性,一些大学生成谜于网络而导致学习、个人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影响;另外,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少数大学生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等,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篇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思潮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倾向;扩招使在校生人数剧增,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缺乏敏锐性,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二是网络的普及使得交往变得平面化,大学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增强,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和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失灵。

三是在学生充满个性化的当今社会,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会导致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提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和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的补充。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和费巩训导师的倡导下,浙江大学率先借鉴英国导师制的优点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当时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是为了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人格、增进师生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弹性学制和专业改选等方面的改革,对本科生广泛实行选课制和导师制。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更替阶段,培养精英人才,服务四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做人也是另一重要任务。

自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和课堂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在给予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兼有了育人制度和管理制度两方面的性质。

北京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为了贯彻个性化教育,本科生导师既不是研究生导师也不是班主任,而是顾问教师,有责任心的教师才可以担任这个顾问教师,目前该院本科生导师制收效显著,主要表现在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快速适应和本科生对科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师生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融洽。

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导师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发展情况和热点问题为主要方向,在将科研和教学融入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

华中师范大学把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通过导师组织学生活动,个别指导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排除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障碍,给学生提供了正确有力的方向指导。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多方调研,经过对回收问卷的信息汇总和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师生及时交流,帮助老师跟踪大学生思想动态

根据导师制落实的具体规定,导师或导师组与同学保持通畅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联系交流,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这样频繁密切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入,更易于导师及时了解大学生正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以便更加有目的地对大学生关于学习和人生规划上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有助于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自由,更易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加上导师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轻松、自由并且融洽的,没有明显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忘年之交的朋友式交流,这样,同学们更易接受导师的在思想上的建议和指导,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向导师倾诉或寻求帮助。在我们的调查也显示,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会在遇到困难时视困难的情况与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

导师制的交流与传统交流模式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导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是实时并且双向的,教育的形式由模式化的灌输方式转化为自由的交流方式,同学们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会吸取导师提供的宝贵信息,同时也会有所反馈,易于教育工作者深层次地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师生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有一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导师的职称,而且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只有不到10%的同学自己主动联系导师,其余都是老师主动联系学生。出现这样的结果,从导师方面来说,沉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教师没有太多额外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指导同学学习和生活的工作上来;从学生角度来说,虽然最初普遍对导师制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认同,但在实行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很难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二)导师制的制约和测评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自由和谐的沟通交流关系,从而无法利用过多定量的指标来限制执行标准并评价实施效果,这就容易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激励,使导师制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对导师制满意度调查中所出现的结果,只有不到3.2%的同学对导师制表示满意,36.7%的同学表示比较满意,而不满意的同学接近五成达到49.3%。这说明导师制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不足,及时完善。

(三)导师的分配制度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所有需求

大部分高校的导师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导致部分学生与导师之间没有达到最优最默契的组合,影响到师生对导师制互动缺乏动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57.3%的同学表示在遇到困难时由于跟导师不熟,缺乏信任感,不会选择跟导师倾诉。最后的结果是只有12.4%的同学认为导师制让自己受益匪浅,20.5%的同学认为导师人很好,但不主动找学生使自己觉得不受重视,59%的同学认为和自己预期相差很大。这说明了广大同学在和导师的相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导师制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让导师制的作用得到完全显现。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旨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补充,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在思想认识上,提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地位

1.提高师生双方认识,加强宣传工作。在导师中充分宣传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导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中去,尤其选择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采取导师组的形式,保证每组内的导师相互协调搭配;鼓励同学与导师联系,给予部分经费支持。

2.树立典型,奖励模范。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对活动形式好的和沟通交流效果突出的小组给予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并不断在导师和学生中间宣传导师制的作用和学校相关政策,定期表彰先进典型事迹,对其他导师组的活动和工作给予指导。

(二)在制度上,完善和健全各项相关机制

1.完善激励和测评机制。对于在导师制的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导师应及时给予宣传和嘉奖,但对工作的评价应主要考虑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要成果,可以定期开展座谈和调研活动,及时跟踪导师制实施情况。

2.完善导师分配制度。起初分配导师可以采取随机原则,但后期应根据师生双方意见给予调整机会,使导师的配备达到最高的效率,尽量提高同学对自己导师或导师组的满意程度,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动热情。

(三)在形式上,期待多元化和创新性

1.发展多种沟通渠道和活动形式。学校和学院之间相互学习成功的经验实例,将师生之间的活动多元化,扫清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厌恶情绪;利用现代的互动方式,包括博客和公共主页等信息平台,击破部分院校地理上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与广大学生交流、沟通,将导师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

2.与学长辅助互动有机结合。可以让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加入导师制执行计划,即每个导师或导师组配备若干名学生助理,负责与同学的日常定期沟通和常见基本问题的解决,同时,同龄人的加入往往可以让广大同学对导师制增强亲切感。

3.把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老师单纯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这些个性突出的学生,所以娱乐性的教育有时却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导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爬山、组织娱乐演唱等活动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工作,而导师制是近年来新兴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实施效力的工作方式,相信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导师制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定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篇12

【分类号】G641

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如今高校教育中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显著作用,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逐渐重视起来,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也是国家所提倡的,目前也已经确立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新思路。为响应国家的号召,高校要采取措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高校中不断出现大学生的犯罪的现象,说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心理疏导不畅,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非常有必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鉴于这个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中,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这种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1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

大学生是国家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不同,思想和观念都比较独特,为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一概而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思想教育,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对其实际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关心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所处的环境也会直接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要想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需要对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基地,为保证大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优化校园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学校潜在的建设,隐性环境要与显性环境进行结合,使环境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正确的引导。学生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受到熏陶,思想和观念也会得到转变,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重视其政治功能,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际心理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谈心活动,帮助大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精神境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4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

要实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前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育目标理想,重视强调宏伟的目标,这与实际脱离,缺少对实现基础目标的指导与跟踪。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需要从指导思想、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进行完善。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体系时,要系统设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保证体系的科学、合理,其中要重点建设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服务平台。

2.5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思想教育工作设计由教育者开展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是由教育工作者进行实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求教实施者具有专业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以及高尚的情操。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着重要作用。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国家十分重视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为提高辅导员素质制定了很多措施,例如开展心理辅导、学医辅导、深度辅导、就业辅导、网络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的培训,对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辅导员还需要对班级进行管理,日常事务比较繁忙,缺少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另外,也缺少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的时间。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依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非常必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路径是有要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等。总之,针对大学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