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策划范文

时间:2024-04-02 14:38: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技术管理策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技术管理策划

篇1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自立项开始对其全程进行的管理行为实际就是工程体系当中的施工管理。对于工程项目来讲,项目施工管理的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工程本身的质量水平,不仅如此,其还是项目验收竣工之后能否安全使用的有效保障。本文将对工程施工管理以及优化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全面提升国内工程综合竞争力。

一、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工程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利用项目策划以及实施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实现工程的质量、进度、费用等目标。所以,工程施工管理应该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以及费用管理这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指在施工的安装以及验收过程中,对施工中跟质量控制有关的活动进行协调控制,保证施工的质量满足要求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施工安全管理是指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中跟安全有关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参与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而进度管理则是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得工程的质量、安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其进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施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通过施工管理,不仅仅能够对科学、合理的对施工进度安排,将项目的资源充分利用,保证施工有效、有序的进行,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而且,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参与人员间可以进行相互监督以及相互沟通,从而提升施工效率。另外也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工程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工程项目尽可能顺利的完工。所以,进行工程施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的施工管理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些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二、试析工程施工项目的技术管理

我们知道 ,工程具有工艺复杂、涉及面广且周期性长等特点,对于工程技术实施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与合理性,同时也同成本造价具有紧密联系。而就工程而言,其施工技术管理大多体现在以下层面,第一,施工图纸的管理。具体而言,第一,可以与设计、监理与建设单位等进行工程图纸的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尽可能优化施工工序;第二,相关施工单位可以以现场施工条件以及自身情况等为基础,对其进行严谨、合理的项目工程施工的设计与组织;第三,还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与关键部分或者是新技术更要进行严密的相关工作的准备,以最大程度按质、按量完成项目自身的相关准备工作。

三、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对策

现阶段,国内行业对施工管理有一定的重视,但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相对来说管理效率比较低下,下面结合如今的工程实际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施工管理对策。

(一)工程项目的数字化施工管理

现阶段,国内的行业施工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来进行管理工作,相比于国外的工程施工管理来说,整体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如何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的管理方法,从而科学、有效的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研究的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数字化管理主要是指将施工内容用数据表示,对施工进行过程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传递以及反馈,并经过管理软件的分析、处理,完成对施工全过程的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预定的施工目标。而数字化的施工管理是通过系统仿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因为数字化管理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对管理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的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参与数字化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而且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方面,施工技术管理要有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有一定参考,防止施工进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图纸会审工作重视。图纸作为设计人员设计意图的体现,其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跟施工现场出入的地方,这就要求施工进行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将图纸中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始前。同时,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比较多,所以要做好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在完成自身的每到工序后,进行技术交底,使下道工序的参与人员了解工程情况,防止工序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三)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

众所周知,施工现场因为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所以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如果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了解整个现场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管理的话,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升管理的效率,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目标实现。

首先,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应该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不应该因为施工进度、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忽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如果施工中遇到因工程变更对施工进度影响的情况,要对施工的进度计划进行更改,不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施工质量。并且,施工管理人员要将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下去,加强对施工进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发现施工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直到工程质量合格才能往下进行施工。

其次,注重对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管理。一方面,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施工机械设备,并科学、合理的安全作业时间,避免窝工、误工现象,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进度。另外要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进场前管理人员要严格检验其质量,不合标准的材料一定不能用到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施工中采用的新型材料,应该重视管理,保证新型材料的正确使用。同时,施工管理人员要不时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提升其重视材料质量的意识。

最后,要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工程项目开始以前,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的制定施工现场的管理体制,并设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同时,在工程项目总体管理目标的约束下,将施工进行的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进行划分,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应该履行的责任以及义务,切实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实施,并随时检查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进行。

总的来讲,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工程在其自身的施工管理过程当中也显得极为复杂与繁锁。如果要切实落实这项工作,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施工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对自身的长处进行利用,取长补短,采取科学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不断提高施工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在实际的一些工程项目当中,必须与工程项目自身特点进行结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管理过程当中的所产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落实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按质按量建设。就我国现行工程施工而言,同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切实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点在施工管理层面上更为直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与思考,从思想上对其进行重视,只有如此,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提高国内行业整体竞争力。

结束语

工程项目要想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应该从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工作,实现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目标。文章从这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性的措施,希望能对工程管理人员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知识及文献资料的聚集地,其管理信息化建设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各大图书馆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图书管理服务系统。但由于各个图书馆对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文章立足于此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之后提出了加强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合理对策。

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特点

(一)重要性分析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体现了社会文化,在信息化时代里,积极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文献的采编、储藏、检索、借阅等日常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实现对不同载体的实体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能够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降低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将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促进广大群众知识、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因此,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二)主要特点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便捷性。信息化建设利用的是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这些先进技术的有效利用打破了图书馆地域及时间层面的限制,可以实现借阅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快速、高效地搜索、浏览想要查阅的图书资料信息,便捷了信息的通畅交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地减少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效率。第二,扩大资源的无限性。信息化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图书馆实体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建立相应的存储数据库,扩大了图书馆的存储空间,增加了其存储量。同时,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还要利用网络技术,网络具有开放性及共享性,这就加强了各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与利用,填充了图书馆的资源,切实发挥图书馆强大的知识、文化传播功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推动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及人类文明的前进。

二、目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图书馆领导管理层面,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购置大量的设备与设施以及相关的软件、系统等,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只是简单地安装一些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即可,导致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全面开展。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由于上级领导的不重视,在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时也存在消极态度,管理信息化意识不高、信息化技能不强,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馆员学历与知识结构有待提高

当下,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与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高学历人员比例、计算机信息化人才比例、图情知识等专业人才比例较小,其他专业人员比例较高,直接制约了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馆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无法适应当下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技术人才与专业人才等配备问题日益突出,人才配置的不合理、馆员信息化意识较低等,造成现代化、最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得不到正确的操作以及有效的日常维护,降低了图书管理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益。

(三)缺乏完善的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

规范化、标准化的资源管理机制是有效建设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必要基础。但从目前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信息化资源管理机制缺少规范性、系统性及标准化,无法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相关的合理依据,同时也没有统一的规划与部署以及完善的协调机制。另外,图书馆各资源库彼此封闭缺乏相互联系,无法实现图书资源信息的共享,信息资源浪费严重,难以高效发挥信息化管理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便捷性。

三、完善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重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是储藏与传播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场所,对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图书馆紧随时代的发展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强图书馆领导层的重视,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施;其次,馆员要充分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参与信息化相关设备的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活动,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水平,切实发挥信息化设备的重要作用;再者,当地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组织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保障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引入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图书馆员是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培养、引入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首先,加强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法,增强馆员的信息化知识、专业管理技能以及挖掘、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另外,加强馆员信息化意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及素质,让他们熟练、准确、全面的掌握信息化技术及相关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其次,注重引入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储备是保障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引入人才的过程中要严格考核其图情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以及信息化专业知识等,保障其能够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并且能够以创新思维推进图书馆管理的深层次建设。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资源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图书馆资源管理体制要结合市场需求及读者要求,必须具备多样性及深层次特点。图书馆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控制与管理,确保网络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当然,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实施也必须有硬件设施做保障,要求图书馆加大资金及设施投入,大量引入配套硬件设施,合理的调配与使用资金。

结语

总之,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符合信息时展需求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服务效能。图书馆管理层及各馆员要深入分析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重视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与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以及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机制等措施,全力推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曾玉彬,李张敏.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3,29:176-177

[2]刘红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9-70

篇3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

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篇4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