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0:5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引言
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步伐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都来源于生产能力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从商家主导市场到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根本性转变, 顾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都预示着如今的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同类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深化业务流程再造, 从信息化角度构建核心竞争能力, 才能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 从而谋求生存和发展。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对于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都有显著的影响, 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使能器。为了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众多企业不惜投入巨资引进MRP 、MRPII 、ERP 等系统, 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具体几个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笔者认为目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理解有着误区与盲点。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支持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下也能完成快速反应、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间的柔性和动态性? 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此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通过利用战略目标转化法(SST)提出并建立基于企业总体战略逐步转化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分析框架模型, 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战略匹配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一)什么是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战略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是William King教授于1978年提出来的,他把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向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等。战略性的系统规划就是要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的应用步骤。首先识别企业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企业是否有成型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其次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企业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信息化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信息化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上报决策层。
三、利用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
(一)企业总体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关系。企业总体战略是信息化战略制定的基础,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平台,也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总体战略作为指导,经营战略和信息化战略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信息化战略作为关键的支撑,企业的总体战略和基础战略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企业总体战略和信息化战略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来清楚表示:
简而言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源于企业总体战略,支持服务于企业总体战略。因此,企业应该规划出与总体战略目标一致的信息化战略目标,信息化战略目标必须聚焦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上面来,并且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发展和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是从公司总体战略出发,先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再提出支持业务发展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则由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结合原有信息化能力对这些信息需求进行对照分析,然后由规划小组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
(二) X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集合。本节基于黑龙江某知名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简称为X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为例, 根据X有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可以得出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将它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打造优质品牌、加强供应链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有效的库存控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化服务水平,通过这几部分获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总体战略与公司的愿景“成为中国化肥产业领跑者”相互呼应。
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依赖于以下五个具体战略的实施:
品牌战略――提高企业品牌意识,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差别利润和价值。
供应链战略――将原材料供应商与产成品经销商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信息共享的形式保证资源互通,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来应对市场变化。供应链战略包括了采购,生产,销售,仓储和运输等一系列活动。
人力资源战略――科学地分析预测公司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公司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
财务战略――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并确保其执行。
服务战略――保证企业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使服务资源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动态体系。
(三)X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目标。识别出X有限公司的企业战略集之后,下面我们通过 SST 战略集转化法将X有限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战略集合、实施策略与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公司愿景关联起来,使信息系统能有效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战略目标集转化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再结合信息化现状评估可以设定X有限公司信息化目标即完成从企业单机级管理向IT 服务级管理的转变,也就是达到企业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第四级别,建设由公司愿景驱动实施的辅助公司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的统一化管理的企业级/跨企业级信息化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完善信息资源管理,整合企业内外业务相关的部门,以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和 IT 服务管理体系为依托,综合运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
综上所述,X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以公司经营管理和生产业务流程涉及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将各个部门紧密结合统一管理;通过对原有信息化系统与新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从而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推动企业实现从传统的、分散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的、集成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使公司具有更敏捷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X有限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目标概括为三个关键词:高效管理、业务整合和成本控制。
四、结束语
限于篇幅, 本文没有对具体的企业信息化模型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也没有对每一步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详细叙述, 对介绍的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还需要更多企业的进一步具体实践, 特别是针对我国特定行业的应用实践,借助更多的更为完整的案例分析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2
IT Planning is the Wa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Li Jun
(China Huafu Trade&Development Group Corp Office,Beijing100086,China)
Abstract:In an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with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ose,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 powerful tool.Enterprise IT and enterprise IT planning will be clos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ions,to ensure corporate strategic goals.
Keywords:IT planning;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企业IT规划从企业战略出发,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运作模式的分析,找到IT的支撑点,明晰企业IT战略,改变企业无序的IT建设模式,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紧密融合,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IT规划的内涵
(一)IT规划的概念
IT规划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简称,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信息化基础、所属行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及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IT规划的内容
IT规划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化战略规划,主要是在深入研究企业发展愿景和战略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IT愿景和战略;二是信息化发展步骤,主要是IT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信息系统的架构、组成、各部分关系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建设原则等。
广义的“IT规划”包括“IS规划”与狭义的“IT规划”两部分,其中“IS规划”(Information System Strategic Planning简称ISSP)主要是在企业发展愿景和业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组成架构及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支撑企业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而狭义的“IT规划”(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rategic Planning)是在IS战略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硬件、软件、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下文中的“IT规划”都是指广义范围)由此可见,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应该是在战略确定之后进行,而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如何选择硬件、软件开始。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纲领
IT规划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其核心内容是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中分析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企业总体的信息系统架构,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国内大多数企业从90年代开始信息化建设,当时企业的信息化尚处于“启蒙”阶段,并不理解信息化的实际意义。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信息化也没有达成共识,信息系统一哄而上,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近些年,国内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逐渐深入,很多企业开始理性地看待信息化,认识到应该将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需要规划的。现在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IT规划,把它看作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条件。
(三)IT规划可以有效地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提高IT投资收益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规避风险,提高IT投资回报率。IT规划在实施策略制定过程中,对信息化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有具体的应对策略。IT规划过程中通过了解企业核心业务的关键流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应用系统的框架,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要以企业战略规划为指导,制定IT规划来确定未来几年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通过制定IT规划,企业可以围绕信息共享和协调工作,规避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IT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已成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核心问题认识的转变
在前些年ERP的浪潮中,ERP曾经被国内企业看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但在很多企业ERP项目失败后,大家开始重新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思考并达成共识,就是ERP并不是信息化的全部,信息化远比ERP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得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应该是IT规划。
(二)IT规划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明确了投资方向
IT规划通过评估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IT架构、应用系统、流程和人员素质等,对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确定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使企业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的IT应用水平。同时结合企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评估企业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确定IT能力差距和发展蓝图,为企业确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投资方向,给出了清晰的思路。
(三)IT规划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条件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整个企业有一个超越部门利益、立足于整个企业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的总体规划。IT规划可以统一企业内部的认识,避免变革中的混乱;能够节约资金和时间,提高实施效率。
(四)IT规划优化了业务流程,促进了IT系统的实施
IT规划从流程分析入手,把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对流程的梳理,进行流程再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流程成本。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有利于IT能力差异的确定、未来业务蓝图的设计以及IT实施策略的选择,使IT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服务,促进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
(五)从“总体规划”到“分步实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选择
从IT专业来看,总体规划就是企业要在战略层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IT规划,再根据IT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而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才能完成的长期投资任务。
四、IT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IT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一)IT规划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国内企业已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管理层对信息化达成共识,同时也保证企业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二)IT规划使IT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能够与企业战略结合的信息系统才是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系统。IT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帮助企业明确总体战略目标及其所处的竞争环境,并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IT规划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驾驭IT的能力,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IT规划将IT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保证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经过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积累,很多企业领导已意识到IT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企业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偏差、系统不兼容,甚至造成信息孤岛。企业IT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配套支持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的,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业务经营相融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
五、IT规划能够对企业信息架构进行总体布局,避免企业的信息系统无序建设
(一)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在实施信息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系软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出于立场与利益的原因,不可能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尽量使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所提供软件的固有流程,造成让系统尽快上线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结果是各系统间信息很难共享,系统发挥的效能有限,系统的生命周期短,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而且给后续的系统建设遗留了很多集成和接口问题,同时还有系统升级、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后续支持保障等问题。企业在没有IT规划的前提下实施IT系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由于没有IT规划会使IT系统具有不可预见性,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变得无法控制。而IT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改变无序的、没有战略意识的IT建设模式,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通盘考虑的问题。
(二)IT规划可以使企业客观地结合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套IT系统简单的引进,而应该是从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开始,明确企业IT规划的一个过程。如果企业不能从决策层的角度来审视IT系统,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方向来指导IT系统,企业信息化到最后极有可能会走向失败。IT规划是确定企业实施IT战略和实现IT战略目标的方法、步骤和具体项目的实施计划。
(三)IT规划可以使企业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许多企业经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所有的软件厂商都在宣称ERP能给客户带来这样那样的价值,但为什么很少有企业真正从IT投资中受益呢?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由于缺乏IT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是因为管理层的一时想法,甚至有时是听了供应商的介绍后而做出的冲动决定。因为缺乏IT规划,导致信息系统繁多、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实施风险大等。大量信息分别存在于各个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却得不到需要的、有用的信息,IT人员整天忙于修补系统缺陷、增加系统功能等。IT规划是信息化建设长期的工作指引,有了规划就有了预见性,能够避免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六、IT规划是企业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根本途径
IT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孤岛”问题,消化独立的信息点和无法集成的独立系统。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化过程中“孤岛”的形成都和IT规划的缺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孤岛”问题一般都是在典型的没有经过规划而实施的信息化工程形成的。
(一)信息孤岛的来源
本文中经常提到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认识上看,国内企业普遍缺乏IT系统应用的整体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偏重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者某一个管理功能的信息化,更注重短期效益。从技术发展角度看,由于各厂商的经验和服务范围限制及平台、工具的不统一,加之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规范标准缺失,使各个信息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和集成性问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孤岛。
(二)信息孤岛的解决方式
1.共享。该方式认为现有企业信息孤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有数据不能共享,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因此解决的关键在于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具体方法是使用内容管理。内容管理是在使用端建立一个跨平台的系统,让各种应用系统都能通用,不同部门、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使用。内容管理平台就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集信息数字化、分布存储、管理、传播、查询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2.集成。该方式认为很多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单纯的共享有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该借助于企业应用集成(EAI)的方案。企业应用集成就是将集成基于各种不同平台建立的异构应用,通过不同技术层面上的整合,用户可以做到对整个系统的单点进入、个性化访问和可控式访问等。
1、意识方面
随着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总的说来,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很大。
2、需求方面
相对来讲大型龙头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好。而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少。
3、应用方面
目前,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具体说来,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的信息系统的,譬如说财务方面,库存方面等等,应用比较广。但是,基于企业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比较少。
4、技术方面
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实现方面有两个典型的特点。其一是,在将信息化技术转换成产品的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其二是,“信息孤岛”日渐突出。信息不能共享,势必成为企业全面走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5、资金方面
很多企业领导愿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较大的投资,而在软件方面的投资很少。
二、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措施
1、尽快制订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要明确行业发展战略目标,信息化是建立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的基础上为企业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一种手段。从战略发展的目标来决定信息化的方向,用信息化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2、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抓住我国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应用服务需求依然强劲的大好机遇,加大力度调整我市信息产业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以及信息化咨询服务业,解决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3、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性,加快人才培养。食品医药行业实施信息化,首先管理层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及作用,要明白信息化不仅仅是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也是一种必需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同时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信息人才,使信息化思想深入人心。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导致IT治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在IT治理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成本不能够合理的转变成企业的利益。(2)IT治理不能够和企业中的日常业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IT治理在企业中实施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4)现在企业内部缺乏在企业业务发生变化时,对IT治理进行调整,从而适合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基于以上原因,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业务往来有机的进行融合,就是企业信息建设成功的关键,也IT治理的主要目的。
2、IT治理的含义和作用
2.1、IT治理的含义
IT治理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两者的产物,现在各个国家和行业对于IT治理的含义的认识有很大差别。例如国际信息化中心和控制中心对IT治理的定义为:由某些关系和过程所组成的管理体系,主要消除IT治理存在的风险,企业从中获得利益。我国给予IT治理的定义是在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作为IT治理的方向,并建立管理机构对于IT业务和IT服务体系进行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IT信息、避免IT风险,使IT治理适应与企业的发展。
2.2、IT治理的作用
(1)IT治理可以发现利用IT优点。IT治理可以从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规划、信息的监控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管理,将企业的业务程序、企业管理融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对企业的业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收集、传递,提供给企业各个部门进行应用。这些都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的管理力度,还可以提升企业业务的处理效率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发挥出IT治理的最大作用。(2)IT治理有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合理安排以及作用发挥。IT治理可以减少企业信息管理中的风险,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内自身就具有管理体制,可以提升信息的质量,还可以使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出更大作用。(3)IT治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益,提升业务的处理效率,实现战略目标。IT治理可以通过对IT资源进行管理,从而减少IT业务在使用过程的成本,提升IT服务处理的效率;使IT治理的投入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业务程序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IT业务的处理目标保持一致,有利于企业从中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3、IT治理的模型
3.1、IT治理模型的分类
根据经济学家研究IT治理模型可以分为,企业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控制管理模型也被成为COBIT;基础信息架构库模型也被成为ITIL模型;国际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模型被称为ISO/IEC模型。COBIT模型作为IT治理、安全管理以及控制体系集合一起的优点标准体系,已经国际信息管理中心所公认,目前COBIT模型已经被很多公司开始应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2、COBIT模型的基本结构
COBIT模型是一个多方面信息管理体系,其中包括IT使用准则、IT资源和IT信息的管理程序。IT使用准则能够反映出企业战略目标,可以从信息的质量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资金、时间、保密性、完善性等对信息实行安全管理;IT资源的利用包括企业人员、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设备以及数据库等资源的利用;IT信息的管理程序是在IT准则的指导下,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管理和规划、交付和支持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进行完成。根据信息系统的控制过程,建立每个过程熟练度的模型,用来评价IT信息治理的等级,并且制定出绩效标准、关键的成功原因、关键的目标标准用来实现信息化的目标。
3.3、COBIT模型的IT治理流程
COBIT模型的IT治理流程主要可以分为:(1)根据软件的熟练使用度进行IT治理级别评定,是用来对企业信息水平判定的标准,分为0-5共6个等级,0不存在等级,没有认识到IT治理的重要性;1初级阶段,能认识到IT治理的重要性,但是缺少综合的管理性;2能够重复级,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出错率较高;3定义级,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IT标准化;4可管理级,当IT治理出现问题时,能够采取方法进行解决;5最优级,IT治理已成达到了成熟的阶段。(2)根据IT治理级别评定来确定主要目标和成功因素,成功因素是影响IT治理目标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战略性以及技术性问题。(3)对于IT治理进行绩效管理,其中包括关键目标标准、关键绩效标准,关键目标标准是用来衡量IT治理的产出效益;关键绩效标准是企业内部资源和设备的应用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IT治理,是用来衡量IT治理是否能够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