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市场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04 10:45: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信息市场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市场的特点

篇1

一、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

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和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使得信息产品市场与其他产品市场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商品的实质是其包含的知识,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一种信息商品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加之供求具有的个性,因此,信息商品与服务的交易范围很广,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在信息市场上,不仅接正规程序处理加工而得到的信息可以成为商品,就是未经专门加工而得到的,或只是由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依据某一事物所做出的特殊判断,或在从事别的研究活动时而得到的附带结果,都可以去找到特殊的需求者,从而可以被当作商品出售,这样便使供求关系变得很复杂。

2.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在信息市场上作为商品的信息,其使用价值并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买方接受并影响经营思想,改变劳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经营成果而间接地表现出来。对于卖方来讲,不可能立即找到购买者,因此,要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出供给信息,信息商品的购买者只有在市场上通过广告和其他媒介渠道才能实现购买。信息产品生产出来并易手之后,其交换关系并来结束,有时需求方仍需要供方继续提供服务并支付费用;有时物质商品的交易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往往是用户购买包含于该物品中的信息。由于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契约形式来实现正常交换,这些都使得信息市场形态具有隐蔽性。

3.经营的灵活性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从信息商品经营者的所有制成分来看,有全民的、集体的、个体的,也有国内外合资的和国外独资的;从经营方式来看,有专营的,也有兼营的。灵活的经营方式,使信息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交易方式亦呈现出多样性:一是简单易(或称一次易),当场可以拍板,当场成交,如购买图书资料、咨询市场行情等;二是阶段易,即买卖信息过程是有阶段的,初次交易,互相了解对方,甚至先要经过调查、取证、论证等咨询过程,然后再购买信息商品,还要进行随访、检查、定向服务和实行技术培训等;三是定向交易,根据每年每季的信息需求,固定提供一定量的信息,用户只要定期交费,便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四是建立信息协作网关系,发展互惠互利的长期用户。

4.信息交易不受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信息市场,并通过网络形成全球市场。此外,各级信息部门及其派生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中心、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管理决策部门等,它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接收者和储存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信息部门的信息交易,可不受时空限制,而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商品的交易和转让。如远隔重洋的联机检索,使得信息市场的概念真正超越了“场所”的狭隘范围,而具有交流的含义。信息商品可通过电脑、电报、电话、传真等各载体快速传递,有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它们的交易;而不像物质商品那样,必须经过复杂而又庞大的运输条件才能实现。信息借助文献存储,可供不同时代的人使用。

5.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信息商品的生产不是重复生产,而是要不断地研究和生产新的信息商品,因此,不存在批量化与复制性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情况则相反,一件信息商品可以被众多的消费者依次消费,而生产者可以依次将同一信息商品出卖给众多的消费者,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再买,而要购买新的。这是由于信息商品在市场中交换的次数是有限的,其交换次数的有限性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信息商品的新颖性、适应性、区域性,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中新颖性最为重要,当某个信息商品失去新颖性时,其交换次数就会显著下降,直至终止,这时就要生产新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非批量化与非重复性,就使得信息市场具有一种不断更新的特点。

6.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一般情况下,卖方市场多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买方市场则多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初期,信息商品供应量少而需求量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高低均由卖方决定。如今,在信息市场上信息用户对信息商品的选择较之其他物质市场对物质商品的选择要强烈得多,内容也要丰富得多。对于物质商品,人们主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信息用户面对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先进性、适应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因为这些因素是信息商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信息供给量呈更快增长之势,这给买方在选择物美价廉的信息商品的服务中以更大余地。

二、信息产品的销售策略

依据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在进行产品交易时就要高度重视市场的注意力效应、高的技术成本而形成的产品锁定效应、信息技术支持的大规模定制效应、由产品的可分性而形成的差别价格效应,以及网络正反馈带来的产品市场的马太效应。

1.善于用“锁定”来建立用户基础

①在对用户进行安装基础的投入时,首先要预见到整个锁定周期,而后在整个锁定周期内对每种类型的潜在用户的盈利性进行评估,要知道用户是有价值的资产,用户的价值等于用户的转移成本加上你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其次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争夺新的用户,必须明白早期的用户基础投入是锁定收益回报的源泉,在吸引用户的时候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承诺;再次要想办法吸引高转移成本的用户和有市场影响力的用户,用户的转移成本越高、用户的知名度越大,则在锁定周期内获取收益就越大。②当用户进入了自己的安装基础后,还必须对自己和用户的关系进行规划,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引诱用户更加依赖于自己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包括提供各种增加价值的信息服务以加深对用户的关系,同时也让用户投资于自己的技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转移成本进而忠诚于自己的产品。③充分利用自己的安装基础向用户销售与安装基础互补的产品,同时向别的销售者销售接入自己用户基础的机会,另外还通过差别性定价和提高搜索成本,共同来使自己的安装基础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2.注重网络的正反馈以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核心技术和一些专用性资源(如强大的销售团体)的掌握锁定了用户的消费途径,形成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并最终导致强者对市场的通吃。当前信息市场中的正反馈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它基于市场需求方,而不仅仅是供应方,供应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使正反馈作用异常强大,形成的市场垄断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成为市场的冒尖儿或市场的垄断主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平衡,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超强的规模经济。因此,厂商在推出一种新技术时,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让网络效应起帮助作用,如何才能尽量压缩总转移成本建立一个新用户网络,强调兼容的渐进策略和强调卓越的革命性策略。

3.重视产品的捆绑式销售和差别性定价

捆绑给用户带来的吸引力一方面表现在由于捆绑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分开的组件价格之和低;另一方面表现在销售商可以利用捆绑向用户介绍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成功推广来形成该新产品对用户的新的锁定,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捆绑的新产品的使用来提前获取自己的新的效用价值。传统市场中推行的差别性定价主要是依据买卖中的交易对象、成交数量、交货时间、付款条件和取货地点等不同,而给予买方不同的价格优惠。而在信息市场中所推行的差别性定价更注重于个人对产品的内容的不同取舍、产品的不同版本和特殊群体的考虑(如学生)来采取不同的定价。在信息市场中对信息产品能实行差别性定价主要是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可分性、信息产品的快速更替性和信息技术的锁定特点,使得产品容易按照用户的需求作不同的整合。

4.发挥注意力效应并实施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

在信息经济时代,网络迅速普及,由于网络的作用使注意力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在市场从事产品销售的工作者来说几乎就把市场经济看作注意力经济。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是信息市场的销售趋势。不论是发挥注意力效应还是实施面向用户的定制都需要做到:①以用户为中心,一切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尤其对于面向用户的定制来说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基础;③培养高效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运用企业内联网、企业间外联网使生产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用户建立最快的路径连接,形成之间的协同控制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④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2000:《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孟广均:1998:《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

[3]戴尔:1999:《戴尔战略》,上海远东出版社

篇2

【中图分类号】R541.7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35-0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老化,一些老年病也开始缠身,心律失常就是其中一项最常见的老年病,多发病,所谓心率失常,就是心脏的跳动出现了不正常不规律的现象。

1老年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1发病病机:心律失常的病位在心,同时与肝,胆,脾,肾等脏器功能紧密相关。心神式样,气血不足阴阳受损,痰、火等病理产物的侵扰,导致心神不宁;或肝胆、脾肾脏器受损,导致心神动摇,不能辅心行令,动悸不安。

1.1.1心虚胆怯:老年人一旦感受惊吓,或见异物、或忽闻巨响等,因正气虚于内往往造成胆气怯弱,心气不敛,神志受伤等均可导致惊悸不能自已。

1.1.2心脾两虚:老年人常常多思善虑、心悸健忘、忧思过度、失眠 、劳伤心脾、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使血之生化乏源;或长期患病,身虚体弱,耗伤气血等都可导致老年患者心失所养,心血不足,导致神不安志不宁、惊悸怔忡。

1.1.3肝肾阴虚 :又称肝肾亏损,老年人肝肾不足,若病久损伤或调摄失节,则导致老年患者肝肾阴虚、心悸烦闷,不能上奉于心。导致肝阳上亢,或肾阴不足,从而扰乱心神,出现心悸烦闷、肝肾阴虚的现象。

1.1.4阳气虚衰 :一般老年人阴阳皆虚,“阳虚则外寒”,即不能温养心脉;或者因阳气不足而导致精神不振,无力鼓动血行;或舌淡而胖,体内的水分代谢、消耗均需要阳气的蒸腾,如阳气不足,则多余水分便无法消耗,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2 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从我院内科近两年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的临床治疗和检测作为参考,如图所示:

心律失常类60-69(岁)70-79(岁)≥80岁窦性心动过缓14(14%)2(2%)0(0%)窦性心动过速11(11%)3(3%)1(1%)房性早搏29(29%)3(3%)2(2%)室性早搏16(16%)2(2%)0(0%)心房房颤4(4%)0(0%)1(1%)心房扑动6(6%)3(3%)2(2%)预激综合征1(1%)0(0%)0(0%)表-1 心电图检测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情

病因例数%冠心病2727高血压2020肺心病1717高血压性心脏病141湿性心脏病99糖尿病77肺心病合并冠心病44心肌炎00脑血管意外22

表-2心律失常发生原因

2.1主要症状

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常见症状:心悸,即自我觉心中悸动,跳动异常,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一类特征,如若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常常伴有气短、心跳快而强以及心前区疼,严重时心力衰竭;患慢性心律失常则常常出现眩晕、胸闷、气短及全身乏力等症状。

2.2体征:老年人最主要的体征:心率以及心律的异常,过速、过缓、或不规则。常常伴随心音的异常改变或血压降低等症状。

2.2.1心率以及心律异常的体征:若心率每分钟在40-60次,且心律无不规则,可能是窦性心动过缓、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如果心律出现不规则,则可能出现部分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连接区心律因伴有不完全性房室脱节而出现心室窦性,甚至出现链接区心律伴有期前收缩等。

若心率每分钟在40次左右,可能是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也可能是2:1窦房传导阻滞,但大部分为房室传导阻滞。

2.2.2心音异常:第一心音的强弱跟心室收缩期开始时房室瓣的位置相关,然而这种位置又与P-R间期的长短有着关系。当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也即是房室瓣位置较高,P-R间期随之延长,关闭时第一心音减弱;若房室瓣位置偏低时,也即是P-R间期缩短时,则第一心音增强。

3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进行心律失常的诊断,通常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随后,根据别人的性别、年龄以及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领、性别以及一些基础疾病的关系。具体的鉴别诊断方式如下:

3.1早搏的鉴别诊断:1)房性早搏: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来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的症状,发作的频率可高达每24小时上万次。发作期间,患者伴有胸闷、心悸、心跳停顿等不适症状。

2)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来源于心室的早搏,这种早搏现象在老年患者中也是非常多见的一种,通过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检出率可达20%左右,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基本上可达80-90%。室性早搏并不是病理性的,在一些健康老人中也会出现室性早搏的症状。

3.2 I°、Ⅱ°、Ⅲ°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

房室传导阻滞即从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发生的障碍,具体临床表现:

老年人I度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常见,且一般不出现症状,听诊时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的现象。即便是健康的老人,发生率也高达2%,一般不需要治疗。

4 治疗及预防要点

篇3

老年病患由于心脏致病的在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此类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连续性的指标监测。动态心电图(DCG)的无创、灵敏度高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来检测心率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相关数据[1,2]。本文通过讨论DCG的检测结果,研究对此类病症的诊断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280例患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185:95,年龄均在65岁以上,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61例,冠心病174例,心肌炎10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肺心病4例,其他相关疾病1例。

1.2方法 280例老年患者需做心电图检查,佩戴检测仪后,需避免有水蒸气等渗入仪器,因此避免撞击或者剧烈运动。24h后,观测结果,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

1.3诊断标准 心肌缺血: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J点后0.08s下降大于0.01MV为心肌缺血阳性结果,并持续>1min。另一段缺血表征为在原有基础上下降0.01MV,并持续>1min。2个发作时间一般高于1min。同时在监测时,需要排除服药、、患者情绪、接触不良等影响因素。在ST-T改变同时,有心慌、心绞痛、胸闷等情况时,算是有症状心肌缺血,而无症状,则为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类型分为:窦性心动异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3-5]。

2 结果

2.1心律失常 经过24h内检测心律失常情况,280例老年患者中,发生窦性心动异常和房性心律失常情况高于50%,室性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较低。在窦性心动异常中,心动过缓更加明显,房性期前收缩和心动过速倒较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更加多发。在传导阻滞的几项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其中窦性心动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窦性心动过速10例,占总患者的3.57%,窦性心动过缓113例,占总患者的40.36%,窦性停搏25例,占总患者的8.93%;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偶发房性期前收缩(≤100次/24h)68例,占总患者的24.29%,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20次/24h)54例,占总患者的19.29%,房性心动过速66例,占总患者的23.57%,心房颤动6例,占总患者的2.14%,心房扑动8例,占总患者的2.86%;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所占比例情况:偶发室性期前收缩(≤100次/24h)34例,占总患者的12.14%,频发室性期前收缩(≥720次/24h)25例,8.93%,室性心动过速15例,占总患者的5.36%,心室颤动1例,占总患者的0.36%,心室扑动4例,占总患者的1.43;传导阻滞患者所占比例情况:I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占总患者的3.57%,I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总患者的2.50%,II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总患者的1.43%,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占总患者的2.86%,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占总患者的2.50%(①窦性心动过速:平均心率≥90次/min,总心搏数≥144000次;②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55次/min,最小心率≤40次/min;③窦性停搏:P-P间期≥2000ms)。

2.2心肌缺血 存在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有105例,其中无症状心机缺血28例(26.67%),有症状心肌缺血占多数,为77例(73.33%);发作频次多低于3次(78.10%),大于3次(21.90%);ST段压下移情况高于上移情况,69.52%>30.48%;每阵持续时间小于5min12例(11.43%)5~10min患者较多83例(79.05%),10min以上10例(9.52%)。

3 讨论

在现代临床上,对有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已是无创诊断检测的重要手段,虽然其检出率差异偏高,但相较于传统的心电图还是更具说服力。老年患者由于心肌纤维化,部分神经功能衰弱,使得病情不明显,时常具有隐匿性。并且缺血性等一系列变化使得心肌兴奋性失调,出现多种心率问题。心率问题往往在器质性脏器病,据报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较高,且易受感染、药物、缺氧等影响[6]。

对于心肌缺血方面,DCG能够占主要优势的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其影响因素亦非常复杂。通常只能通过非直观的指标来表征实际情况,在常常因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药物因素、程度较轻等造成患者的漏诊、误诊的情况下,致使最终病情拖延非常严重。面对最后棘手的问题,提前做出判断,防止过度治疗都有很高的治疗意义。但因为心电图有检出误差,所以要对其饮食、服药情况甚至患者当时的状态和情绪都有多方面考量。

本文抽取的280例患者临床资料,在心律失常方面,窦性心动异常的占52.86%,以心动过缓为主,而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相比,前者为72.15%,后者为28.22%。在传导阻滞的三型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3.57%,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低1.43%。心肌缺血方面,则平均ST段压低幅度在0.165~0.179mV,平均持续时间为(7.59±2.66)min,并且发生部分多在下壁,前壁较少。这些数据即可作为有力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DCG对于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的诊断治疗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与意义。能够较为敏感地找出问题,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此外,患者平时饮食、运动、作息需要非常注意,提高对心脏状态的变化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韩秀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0:1416-1418.

[2]姚萍,姚伟民,阎卫.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00,01:75-77.

[3]李军丽. 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点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中原医刊,2006,18:24-25.

篇4

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可以测定24小时心律、心率、异位搏动及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以及观察ST-T改变,为临床提供诊断信息和依据。本文就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了分析,以探索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病例系我院心内科1998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老年患者,少数门诊病人或健康检查者共200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35例,年龄:60~69岁134例,70~79岁48例,80岁以上18例。疾病分组:冠心病58例(占29%);高血压性心脏病35例(17.5%);风湿性心脏病18例(9%);心肌炎8例(4%);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2例(11%);心肌病4例(2%);非心血管病组55例(27.4%)。

1.2监测方法采用DMS-300型Hoter分析装置,频率范围0.05~100Hz,三通道(CM1+CM5+ML11)24h连续监测患者心电情况全部被检测者在记录前用热毛巾和酒精处理皮肤,胸部电极CM1和CM5按常规方法设置,ML11探测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反相电极置于右腋前线与锁骨交界处。经接12导联心电图电极验证所模拟导联心电波形与相应导联之波形相似后,记录不同和活动(至少包括仰卧休息、散步、读书、骑自行车、上楼等活动)。受试者详细记录生活日记、相关症状、用药情况。然后通过计算机回放,并分类统计处理。

1.3心肌缺血的判定标准与分型ST段下移以J点后0.08s为测量点。在诊断中排除、排便、排尿、屏气动作、服药(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等)、导联电极接触不良、干扰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ST段的影响。

缺血型ST段的阳性标准: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两阵缺血发作之间隔≥1min。ST段改变的同时如患者针明显的心胶痛或胸闷、心慌等则视为无症状。Cohn分型法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分为三型:I型为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II型为心绞痛患者伴无症状心肌缺血;Ⅲ型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1]。

2结果

2.1心律失常检出率心率动态变化:24hDCG检测心率范围为39~169次/min,平均心率为72次/min。心率失常的检出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几乎所有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均具有窦性心动过缓和偶发性房性期间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和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达66%和37%,尽管统计学上未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但各老年组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组。

2.2心肌缺血情况本组检出有症状心肌缺血48例,无症状心肌血22例,见表2。

3讨论

3.1老年人心率变化本研究显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平均心率逐渐减慢,6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窦性心动过缓,考虑其原因是老年人随年龄增大,其心脏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起搏细胞数目减少,使窦房结反应减慢,功能下降以及老年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3.2老年人心律失常由于老年人心脏电生理学发生改变,随着增龄心肌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退行性变及缺血性改变,导致心肌兴奋性不平衡,因此各种类型失常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本组观察对象其基本节律以窦性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高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其中以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检测率分别为96.5%和66%,而我院的常规心电图其检测率分别为12.1%及10.2%,明显低于DCG,二者有显著差异(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