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推广范文

时间:2024-04-04 10:4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环保科技推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保科技推广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romotion, promotion conditions, promotion uphold the idea, taken the promotion of the basic terms of the mea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e aspects of demand certai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technology explored, aims to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theory for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Keywor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promotion; bas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X-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但是,纵观目前国内环境保护科研成果特别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简称“环保科技技术”)的应用现状,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效益,经过分析可以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环保科技技术在推广与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扰了环保科技技术在实践中的有效推广与应用,而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解决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或问题,诸如环保科技技术进行推广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环保科技技术在推广中需要秉持哪些基本的理念?单一的或成系统的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手段是什么?环保科技技术的需求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等等。为了理清以上概念和问题,本文着重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

1环保科技技术相关概念辨析

1.1环保科技技术

环保科技技术是对污染防治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环保型产品生产等技术的综合简称。

本文中需要进行推广的环保科技技术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1.1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

1.1.2工艺比较成熟、技术相对先进、经济比较合理;

1.1.3对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1.4适用范围较广,具有在局部地区或全国推广的可能性;

1.1.5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权属明确。

1.2环保科技技术推广

环保科技技术的推广要以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为重点,以环保科技技术潜在需求方为主要推广对象,采用多种手段促使环保科技技术转化为社会单元实实在在的环保生产力,最终达到解决和提升社会单元的环保问题和社会环保影响力,促进区域环保水平和经济、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

2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理念

在环保科技技术推广与服务过程中,应秉持以下基本理念:

2.1区域观与局部观相结合理念

环保科技技术推广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的各环境影响单元,各环境影响单元环保科技技术的充分落实能够有效的改善和解决局部的环境问题,而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间的环保科技技术充分落实的“累积膨胀效应”会对区域宏观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先进性、经济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理念

本文中要进行推广的环保科技技术。首先,应在同类技术中比较先进,以此反映该项环保科技技术要进行推广的技术必要性;其次,该项技术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超过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经济承受能力的环保科技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是不可持续的;最后,要进行推广应用的环保科技技术必须与社会各环境影响单元的实际环境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3引导性、指导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理念

一般意义上,环保科技技术是一种以知识产品为表现形式的特殊社会商品,其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具有科技商品的某些特征(干预社会、知识产品、知识模糊),此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为社会公益性)。环保科技技术这种固有的一般商品特性决定了其在交换过程中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换。

2.4单一性与综合性(集成性)相结合理念

一般情况,环保科技技术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或集成性的科技成果,其中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物化反应技术以及微生物技术等。

2.5及时储备与适时利用相结合理念

正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对一些环保问题及时的进行预见和提出以便预先采取对策一样,环保科技技术也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创新和储备。

3环保科技技术推广手段

3.1行政手段

篇2

创新求变的实业家

冯文杰先生于1938年出生在云南,父母皆是广东人。来到香港后,冯文杰先生从事的是针车业务,创办了新利标针车有限公司,主要是销售日产重机工业缝纫机及相关零部件。据他介绍,日本重工生产厂本来是制造武器的兵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为民营企业。起初只是一个毫无名气的普通工厂,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重机JUKI跻身知名企业行列,其名气甚至超过欧美同类企业。这其中,冯文杰先生可谓功不可没,特别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市场的开辟中更是贡献极大。所以,他多次受到日本重机JUKI企业的嘉奖,成为其最为信任的商,并保持合作关系至今。

经营针车业务虽已近半个世纪,但冯文杰先生时刻保持着创新求变的精神,随着潮流趋势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他说,“我经营缝纫机业务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自己深入了解机器特性,知其优缺点,以便按照时代潮流,按照客户需求来改装机器。当然,如果客户碰到什么难题,我也会尽量帮他们解决。”也就是凭着冯文杰先生的此股创新进取的精神,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利标随着时代在进步。

当然,冯文杰先生的创新之举不止于此。在采访那天,他还带笔者参观了整个公司,当走到一排排零件柜前时,他向笔者介绍了这面抽屉墙的“神奇之处”,“原来这些抽屉都是杂乱无章的,找起东西来很麻烦,后来我通过改造,将它们分门别类整齐排列好,这样取东西就方便多了。”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冯文杰先生改装的这些抽屉,可以完全地拉出,并可以独立卸下来,这就大大提高了效率。更神奇的是,单个抽出来的抽屉还可以承受一个人立于其上,冯先生还亲自示范给笔者看。另外,冯先生还经常根据不同的需要改良针车机,使之可以缝制出不同的针式,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经营针车业务近半个世纪,冯文杰先生可谓是见证了香港服装行业的成长历程。他说:“服装行业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推动,当时香港政府设立职业训练局,从服装出口中抽取小额税费用于开办服装行业培训中心,由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并且大学也成立相关课题组,为服装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人力的推动。那时我们做这行的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但是肯苦干,我们认为,社会给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们就要拚命干下去,既是为了自己求生存,也是为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其实,香港有今日的繁荣,正是来自于香港人的勤力拚搏。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更是这批人一点一滴积累的硕果。

而时代在进步,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服装制造行业的地位受到新兴行业的冲击,随着地价飙升,香港服装制造厂大多选择北上发展,冯文杰先生也在广州设有新利标针车有限公司,但他也表示,现在生意已是大不如前。因此,他开始将眼光转入新兴领域,由此而走上环保科技推广之途。

坐言起行,环保科技的推广者

在与日本企业的合作中,冯文杰先生于1996年认识了日本琉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由此而了解了他发明的EM技术。据冯文杰先生介绍,EM是Effective(有用)Microorganisms(微生物群)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它是由光合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线状菌、放线菌等五科十属八十种有益菌群的多属多种微生物组成,可有效抑制腐烂恶臭,处理被污染的水源,处理垃圾,改善土壤,净化环境等,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逾20年在应用此种环保技术。冯文杰先生认为,环保在21世纪显得尤为重要,现今很多国家已将其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当他意识到EM在环保上具有着神奇功效,而成本却很低廉时,他就考虑要将此项划时代的技术引入国内及香港,以造福人类环境。

适逢国内改革开放之期,冯文杰先生与拍档在广州创办睦邦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研制、开发、生产微生物环保尖端技术、提供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和EM技术服务。冯文杰先生介绍说,公司生产的产品可应用于渔、农、畜牧、环保、医疗等方面。特别是在培育有机绿色果蔬食品上,EM优势显着。我们知道,有些菜农为使蔬菜快速生长,施用大量化肥,这样种出来的蔬菜是“好看不好吃”。另外,大量杀虫剂的喷洒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永久性地破坏土地结构。而EM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微生物作用,EM不仅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更可以带来绿色有机果蔬,以让人真正吃上放心的无害食品。

在今年“5•12”大地震中,为支援救灾工作,冯文杰先生捐赠15吨“EM生物消毒水”予绵竹、什邡等重灾区,以用作减菌除臭,防止疫症发生。消毒水在净化灾区环境上可谓大派用场。据他介绍,一吨原液可以稀释成一百吨到两百吨,因此利用价值非常高。并且EM有别于一般的消毒药水,它不会令使用的地点造成二次污染:此为真环保制剂产品。

冯文杰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广环保技术,他说:“环保对于我们的地球日趋重要,但大家还不是很重视,我希望能从政府出发,由上至下,大家都行动起来。我也希望能以己之力,通过推广我们的生物环保技术,让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干净卫生、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让大家都能吃上放心的食物。”

后记

冯文杰先生今年已至古稀,但他却仍显得年轻而有活力,精神矍铄,气色红润。谈及养生之道,就不得不提他对冬泳的喜爱了。从1994年起他就担任东方冬泳会会长,至明年届满。在推广冬泳运动时,更是不遗余力。他常说,“冬泳其实是一项最好最健康,也是最方便的运动。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你就可以在海水中畅游一番。一方面在游泳中大家地位平等,这就可以让你找回自信;另外游泳是全身性的运动,并且还是浮在水中的悬空运动,这就可以帮助我们舒活筋骨,保持健康。”已有三十多年冬泳史的冯文杰先生,至今仍每天坚持一个多小时的冬泳运动。

当然,除了锺情于体育锻炼外,冯文杰先生还是一个乐观达命的精神富有者。他说:“我算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来的,因此,我感觉自己活得洒脱,做事情也不会有压力。当然我也愿意将我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生活在一个群体社会里,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个人好并不够,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冯文杰先生就是抱着这样一个信念,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他为深水服务多年,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他说,“我是在这个区成长的,以前大家生活都不好,现在能够帮忙就要尽量帮忙。只要是我懂的,我就会多做一点。在社区服务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结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困难时大家互相帮助。”不论做什么,冯文杰先生追求的是心安理得。“我不会对别人动什么脑筋,更不会想着占别人便宜。”所以这么久来,他从没有欠过人家一分钱。

篇3

相对于传统的水润版液来说,这种润版方式可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又避免因水过量引起的纸张变形和油墨乳化,从而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但是,由于异丙醇挥发后产生的醇蒸气有毒,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目前印刷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还是溶剂型油墨,它所用的溶剂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大都具有毒性,会污染所包装的物品,且具有挥发性,污染环境并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机溶剂易燃、易爆,还存在生产安全隐患。

2.印刷过程中飞墨所带来的污染

油墨不但在印刷过程中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在印刷产品上的残留物还会继续污染环境,这些有机残留物及所含的铅、汞、铬等有害物质还会危害印刷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飞墨现象一直困扰着整个印刷过程。印刷机在高速运转时,墨辊间的墨膜被分裂、拉长,产生断片,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这些断片收缩,形成众多球状的细小墨滴散落到空气中,即所谓的飞墨现象。飞墨既是高速印刷过程中危害性极大的常见印刷故障,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飞墨给印刷过程带来的较大危害性有:

⑴对环境造成污染油墨飞散到空气、机器设备、墙面等,轻者会影响环境的整洁、美观,重者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⑵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油墨飞散到印刷品上,会使印刷品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脏污,严重时会导致印刷品报废。

⑶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油墨中普遍采用有机颜料、有机溶剂及添加剂,这些原材料中不少含有重金属成分。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飞墨吸附到工人的皮肤表面,被吸入呼吸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印刷过程中与油墨有关的辅料带来的污染

目前,胶印离不开油墨,也少不了各种辅助材料。

⑴不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如橡皮布、胶纸带、喷粉,可建立保养程序、使用程序、废料集中回收收集装置程序。

⑵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胶片、定影液和显影液、印版、油、胶黏剂、装帧材料,可建立回收系统,让专业公司收集回收。汽、煤油作为一种有机溶剂,适用于很多行业,虽然绝大部分印刷企业逐步用清洗剂替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仍被大量使用。以印刷业比较发达的上海为例,还是有印刷企业或多或少地在使用汽、煤油作为清洗剂。质量合格的清洗剂与汽、煤油相比,清洗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并且对人体及环境的污染危害小,但是价格比较高。但清洗剂也并非完美无缺的。首先,大部分合格清洗剂的闪点在40℃以上,最高的在200℃左右,但它仍属于易燃物,如果操作不当,会存在爆炸可能。其次,溶解在清洗剂中的油墨等物质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还是不容忽视的。

二、针对胶印中环境污染的处理

1.减少含有异丙醇类润版液的使用

异丙醇是一种光化学氧化剂,受阳光照射会产生臭氧,从而出现所谓的“夏季烟雾”现象。光化学烟雾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植物生长。因此,异丙醇是一种对环境、植物、人体均有害的化学品,在印刷中减少其用量或不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2.改进印刷装置

⑴改进烘干装置的控制系统

现在许多新型烘干装置可直接测量承印物表面的温度,而不像以前烘干装置测量的是烘箱内的空气温度,这样可以对承印物表面的温度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调速和热量,进而节省能源。

⑵循环使用热风

在热风出口处安装热交换器,对抽入的冷空气进行预热,这样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⑶使用低温烘干系统

这使得UV固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可使印张表面温度降至40℃以下,干燥气体用量减少一半,不仅减少了烘干能量的消耗,还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高温干燥引起的印刷质量问题。⑷采用印刷品在线质量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废品及时调整,采用色彩管理系统,提高印刷品质量,减少废品。⑸各种预置和自动调整如油墨预置与快速调整和自动控制,纸张规格预置和相关机构联动调整,纸张运动风量预置和优化,滚筒压力预置和遥控调整,同步自动换版、印版位置自动识别和预套准系统等各种预置同步进行。

3.对印刷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处理措施

⑴粉尘

印刷车间里,印刷过程中产生的纸毛以及其他物质形成的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大部分进入呼吸道的可被清除,小部分经长期积累,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粉尘的防护措施: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浓度范围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确保车间有足够的新风量补充,并对通风系统定期检修、调试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有效运转。

⑵噪声

胶印机车间人员长期接触噪声后,会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症状出现。应对噪声污染的措施有: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厂房,将有噪声源的设施尽量设置在厂区边缘,并设立相应的隔离带;将产生噪声的设备尽量布置在厂房的下层及车间边上,尽量减少对车间其他岗位的影响;在车间墙裙以上部位及吊顶、立柱上均放置吸声材料,有效降低车间噪声强度;操作人员佩戴护耳器,并定期检查。

⑶废水排放

胶印车间在清洗印版和橡皮布时,会产生少量润版液和清洗剂废液,废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异丙醇和油墨等,应委托具有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处置。

三.绿色印刷实践和经验

1.节能

上海世光印务有限公司选用T5节能灯管取代市场上普遍使用的T8灯管。照明用电测试的结果显示,在相似的照明度下每支灯管的用电能耗降低了6W,此类T5灯管的节能效用达到30%以上。此外,在生产厂房内用95W的T5节能球型灯代替常用的250W卤素灯,轮转胶印车间采用发光二极管灯管代替T8灯管。这些措施使公司节约大量电费。

2.降耗减排

世光印务安装使用卷筒纸分切设备,按各类印刷品幅面需要在生产前分切上机,避免市场上采购的常规纸张产生大小不一的边角料,不仅为公司减少了物料成本,而且支持了森林环保事业。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轮转及单张纸印刷机均使用低挥发性环保油墨。从2006年起,公司用环保清洗剂代替汽、煤油清洗墨辊;采用中央真空泵系统,减少单机使用的独立真空泵。

3.润版液的改进

为减少表面张力,确保印版表面水膜的质量,目前胶印机普遍采用醇类润版液。世光印务在已安装的4台海德堡和3台轮转机组上全部采用免醇润版液印刷工艺。采用这一工艺后,每年异丙醇的使用量大幅度减少,达到环保和节约的效果,但是这种代替品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⑴免醇润版液在水路系统传递过程中,对水路的稳定性和辊间压力、胶辊表面状况都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基于免醇润版液的黏度比醇类润版液的低,因此在橡胶辊上传递的水膜相对比较薄,在辊间压力不平、胶辊表面破损或胶辊同心度不够的情况下,免醇润版液的传递就会出现不足或版面起脏。

⑵免醇润版液挥发太慢,不利于机器降温。

⑶免醇润版液的消毒效果比醇类润版液的差,印刷品干燥慢。

4.印刷飞墨环节的设备改造

为了减少印刷过程中的飞墨现象及印刷车间的空气污染,在废气产生部位安装排风罩,将产生的废气用排风系统排到专门的处理系统中,收集印刷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应用活性炭纤维吸附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进行废气的回收与治理。据华测环境检测站统计,该设备的改进使印刷车间废气的去除率达80%以上,甲苯去除率达95%以上,机器设备整洁、美观。

5.晒版车间的设备改造

针对印前制片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制订相应的降耗减排措施:化学废料、废纸回收统一由供应商或合格的承包商定期回收;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减少软片输出、显影、定影和晒版等步骤,大大减少含银、苯等的废液排放。

6.胶印车间的废水排放

选用环保油墨、免醇润版液,但是胶印车间在清洗印版和橡皮布时,还会产生极少量的润版液和清洗剂废液,如果和生活污水一起排放还是达不到绿色环保的要求。考虑到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重新改造污水处理池,采用低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基础建设费用、占地面积小、操作管理稳定方便的处理工艺——接触氧化污水排放工艺。该工艺的原理如下:

⑴通过预处理沉淀的生产废水与调节池内的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水解酸化池。在池内的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解酸化阶段,通过水解池中的细菌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和溶解性有机物,然后渗入细胞体内,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醛等,经过这一阶段的反应,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第二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该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分解转化成乙酸和H2,有时还会形成CO2。

⑵从水解酸化池进入接触氧化池,利用罗茨风机提供好氧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溶解氧,以保证池内的好氧微生物正常生长。

篇4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3-0054-03

所谓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供人们利用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资源等。环境之所以也是资源,是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是维持人类生活的基础条件。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必然选择。要建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行使其管理职能,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国家和地区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此,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导向功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各种手段,在全社会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系统机制,使经济社会在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可持续发展。

一、江苏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综述

江苏是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省份之一,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加快和环境保护加强的重要时期。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并取得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宝贵经验。其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节能方面,江苏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效显著。2008年江苏单位GDP能耗为0.803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102吨标准煤低2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五位。节地方面,江苏通过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指标,使开发区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带动辐射区。江阴的“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土地“三集中”举措,在全省实施并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推广。生态建设方面,江苏最早提出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目标。目前,全省已建成5个国家生态市、18个环保模范城市、63个全国生态示范区和2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控制,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环保发展之路。但是,江苏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大大增加对资源、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土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大污染排放总量,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正在成为制约江苏进一步发展的两大“瓶颈”。因此,探讨如何促进江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创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

二、江苏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也是面积小、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其资源现状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主要表现在:(1)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十五”期间,江苏的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要消耗2.4万亩左右的土地资源。2008年,全省耕地面积7153.1万亩,占全国的3.8%,人均占有耕地0.95亩。江苏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人地矛盾却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与土地问题相关的新问题。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2)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江苏矿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短缺。人均占有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83%,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全国的0.2%,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3/4,品种单一;80%的能源需要从外省调入,交通压力大。2003年以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3)经济发展与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水资源消耗过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007年,江苏人均用水量达698立方米,远高于全国442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万元GDP用水量213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50立方米的水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洪涝灾害、局部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问题也很突出。(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凸显。虽然江苏经济年均以两位数在快速增长,其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总体上看,江苏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带动高增长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江苏省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7的工业总产值和10.3%的GDP,但江苏每平方公里的污染负荷也居全国之首,尤其是钢铁、水泥、纺织、印染、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江苏GDP翻两番的时候,污染物排放总量将要增加4倍,环境压力不堪重负。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南太湖流域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7%左右,如果按近几年的污染状况推算,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无锡和盐城两市爆发的饮用水污染问题,就是深刻的教训。2009年,首席科学家杨开忠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地区差异研究》首次披露了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现状。课题组用生态效率定义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水平。通过测算,除自治区外,给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排序。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为前三位,江苏为第六位。这说明江苏生态文明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三、江苏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创新机制探讨

1.建立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利用新机制。多年来,江苏在全国率先实践了土地利用“三集中”、工业用地一律招拍挂、土地执法模范县与奖励用地指标挂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创新的土地管理政策,建立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土地的机制。但是还需要不断创新节约土地的机制。18亿亩耕地是中国的保护红线。根据国家土地规划,江苏的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应分别保持在7143万亩和7127万亩以上,要确保6323万亩的基本农田一分都不能减少,必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这需要建立实施耕地红线保护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用地,从源头上保护耕地;实行耕地保护的政府责任制、社会共同责任机制和土地违法问责制;建立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保障。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保护土地和保障发展协调发展。

2.建立促进矿产资源、能源节约的新机制。江苏是资源消费大省,又是资源拥有小省。对资源的利用应放眼于世界,放眼于中国中西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内外合作机制和储备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江苏矿产资源供应新基地。在发展战略上,建立系统的能源发展战略体系。包括能源开发战略、节能环保优先发展战略和开发新能源三大战略。改革和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借鉴国外能源管理经验,按照“政监分离”的原则,分别建立能源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双层结构”的能源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能源价格和财政、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推动政府、企业和个人积极采用节能的技术和方法,在全社会建立促进节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针对江苏能源密集型产业制定新的能效准入条件,提高行业能效准入标准,建立符合能效、环保、安全三个要求的新型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投资项目一律不许开工建设。同时,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3.建立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质保障机制。要建立全民节约用水、全社会合理用水的联合机制。改进传统的灌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企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积极推进居民家庭、社区、机关、学校等单位的节水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要建立实施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管理机制。继续推进“三条红线”管理,加大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改革力度;根据江苏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施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逐步建立利用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机制,并在有条件的地区施行水权转让,推进阶梯式水价和农业水价等方面的改革;尽快出台《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适当提高水费征收标准,限制水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并制定中水、再生水等水价管理办法,实现“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建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保障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强化水质、水量与各类水生态要素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的考核体系;强化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快现有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建成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水源。要建立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饮水质量。

4.建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一是强化政府的生态环保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评价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放在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将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在经济发达、环境压力大的一些城市,试点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之中,以“绿色GDP”来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排名。二是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政府在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时,应依据生态功能区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环评关。三是建立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组织开展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生态和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对研究成果予以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积极推进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产生效益。

5.建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和分担机制。一是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增加污染治理的投入,着重支持基础性、公益性治污项目建设,特别应在环境基础设施、农村环保与治理、重要生态保护地等方面大幅增加投入。同时,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通过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各种扶持政策,吸引、支持各类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产业,开展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有效推动环保产业大发展。二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分担机制。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生态治理分担机制。针对太湖流域的治理,进一步扩大实施环境资源补偿机制范围,在实行上下游补偿机制外,将治太工作纳入有关市、县小康建设指标考核内容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指标体系,对领导实行“一票否决”;继续推广对主要入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的做法;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分配、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6.建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尽快修订出台《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与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管理、生态补偿、环境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订《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办法》等系列法规体系。重点检查和督促江河主要水污染排放新标准,尽快改善水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法规保障。严格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强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快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监测网络,严格监测制度。进一步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改变过去追究环保责任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惩罚为辅,转向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来追究环保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铮,周英峰.2008年全国各省单位GDP能耗排行榜公布[N].经济参考报,2009-7-6.

[2]江苏太仓被评为“国家生态市”[DB/OL].中华环保宣传网省略,2008-8-29.

[3]汪晓霞,严颢.让有限的土地支撑可持续发展[N].扬子晚报,2007-6-26.

[4]许瑞林.江苏省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J/OL].省略,2008-7-9.

[5]陆桂华.关于解决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建议[DB/OL].jszx.省略,2009-2-6.

[6]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给奔涌经济装上“资源节流阀”[N].新华日报,2008-09-1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