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4 10:45: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应急物流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18 -02
一、引言
灾害是指所有能够对人们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包括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社会性事故。随着全球变暖等一些问题的凸显,使得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事件不断发生,例如,近几年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一些人为的因素也加剧了事故的发生,造成一些人为的技术性灾害,其中包括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等。在这些背景下,应急物流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二、应急物流的含义
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关注和研究相对于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开始的较晚,研究的水平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研究的跨越式的长足发展。2004年,欧忠文等第一次提出了应急物流的含义,并把其定义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重大疫情等各种突发性事件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资的物流活动,并且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生命财产损失最小化为目标。按照灾害发生的前后时间段的不同,将应急物流管理分成灾前运营活动和灾后运营活动这两个部分,另外,灾后运营活动根据救援的不同需要可继续划分为灾前筹备阶段、灾时营运阶段和灾后恢复阶段。
所以,将物流活动简单二分类,可以分为一般的商业性物流和应急物流,一般性的商业物流活动是指日常发生的有计划的物质资料的实体移动,而应急物流往往是指突然发生的且是计划外的物流活动,时间的紧急性是应急物流的显著特征。
三、应急物流的特点
尽管应急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但是由于它和一般性的物流产生的背景及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两者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般性的普通物流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上,而应急物流主要是为紧急施救提供物资保障,应急物流的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一)弱经济性
一般性的普通物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获取最大利润,强调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而应急物流最大的特性就是时间上的紧急性,所以应急物流具有弱经济性的特点,即应急物流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的减小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应对灾害所需的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经济成本是其次考虑的问题,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二)外部环境的多变性
一般的物流活动是由企业有计划的实施进行,企业能够掌握和了解外部环境的信息,且外部环境在短期内的变化相对较少。而应急物流则是在突况下产生的,往往是难以预料的,并且在各类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次生灾害的产生,这些次生灾害的产生又加强了灾害的破坏力,使其外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难以准确的掌握和预测事态的变化发展。
(三)物流设施的临时性
一般性的物流活动配送设施是根据企业的规划而建立的长期性、永久性设施。而应急物流是用于应对突发性的灾害,其很多的物流设施也是为应对灾害而临时建设的,在妥善处理完灾害后,很多物流设施也将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因此,应急物流设施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四)政府的主导性
一般性的物流活动其主体是商业企业,而应急物流活动一般是由政府及其各级组织机构来进行组织安排的,国际性的应急救援活动往往会牵涉到不同国家以及地区的政府部门,企业只是提供辅的作用。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由政府部门统一指挥调度,以确保为应对突发性灾害提供及时的救援,这种以政府应急管理为主导的物流活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五)需求的随机性和事后选择性
应急物流活动中的物资需求具有随机性和事后选择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是指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采购好所需的应急物资以保障供给,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通常难以提前预测。事后选择性是指应急所需物资的数量以及种类等往往是在灾害发生后才可以了解掌握,不可能提前准确的预知。而对于企业而言,一般的情况下,其物流活动都是根据客户提前下的订单需求而提供相应的物资量,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以及供货的时间地点等都是明确的。
(六)物资来源的广泛性
一般物流活动中所需的物资,基本上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合作进行有偿购买所得,而应急物流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物流活动,采用的是与经营性物流活动不同的采购组织模式,其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包括政府为预防灾害而采购并储备的部分物资,社会各界人士募捐所得的物资,另外企业的捐献以及国际红十字会援助筹集等方式所得。且由于灾害发生后需求的紧迫性,政府机构采购物资时选择供应商往往采用就近原则进行物资采购。
四、应急物资的分类
通过以上对应急物流特点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特殊性并进一步管理应急物资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以更好的应对各类灾害的发生。由于物资的种类较多,用途不一,目前我国对应急物资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应急物流的性质特点以及各种应急物资本身的性质,另外,在救援的过程中物资是有优先顺序的,所以本文根据应急物资的紧急程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生命救助类物资
不论是水旱灾害、地震还是各类其他事故的发生,在应急时,首先抢救和治疗的是伤病人员,并且防止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生命救助物资主要包括生命救助类物品、防护用品、生命支持类物资以及救援运载的物品这四部分的物资,例如,探生仪器、救生艇等,此外还包括救援时所需的水、粮食、医药用品等。所以,生命救助类物资是指对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局势减少损失起关键性作用的不可或缺的物品,是非常重要的物品。
(二)生活类物资
生活类物资是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抢救人员以及受灾群众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所需的这类物资种类较多且数量较大。这种物资基本上属于通用的物资,在应对各类应急灾害中都会用得到。包含临时的食宿物资、照明设备、清理污染的物资和燃料等物资。
(三)灾后重建物资
这些物资是指在灾害发生后,救援的善后工作所需要的一些物资,涉及灾害结束后工厂恢复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等物资,以及农业种植生产所需的种子等物资,灾后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重建需要的工程建材、工程设备类物资等。
根据不同灾害对各类物资需求情况的不同,以及各类物资自身的特点,对物资进行分类,以确定不同物资需求的优先级别,对于比较重要紧缺的物资要优先进行采购和储存并重点管理,而对于需求的级别比较低的物资,则可以适当的减少资金和精力的投入。通过对应急物资的分类,使得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轻物资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有效地管理各类物资。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需要不断改善政府协调和法律机制等,同时,也要加强其硬件方面的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信息系统、数据库)等,努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善且效率更高的应急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欧忠文.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164-167.
[2]周大鹏.应急物流最新研究进展与研究展望――基于文献综述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04):194-196.
[3]李维.基于需求的应急物资储备水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
一、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管理的新特点
(一)信息共享。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信息流量大增,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以网状式传递,企业可以清楚地看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市场信息和需求信息,供应链环境下有需求信息、供应信息以及共享信息三种信息流在系统中运行。在供应链管理中,节点企业之间具有利益的一致性,他们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信息交流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共享信息,实现系统各方的无缝连接。
(二)协同合作。供应链强调建立核心企业的各成员之间的网链关系。哈里森强调了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供应链定义为“执行采购原材料、并且将其转化为成品,并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温德尔和菲力浦也强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用户有效开展工作。与传统物流管理相比,SCM下的物流管理注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将关注的焦点扩大到了整条供应链上的所有部门,而不仅是单纯地关注物流职能部门。 合作思想贯穿着物流管理的始终,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形成,如:企业内部自建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体系、第四方物流体系等,这些都体现出了供应链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协同、合作思想。那些实力较强,具备完善、畅通销售网络的企业一般都是采用自建物流体系的方法,将物流稚嫩看作是企业核心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强调综合集成管理,将要素合作和资源重组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中小企业一般采取第三方物流的形式。第三方物流不仅起到了厂家与供应商之间的纽带作用,而且还要根据客户需求圆满完成配送任务。第三方物流的流程贯穿着整条供应链,这是一场跨职能、跨行业的流程,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物流管理流程绩效凸显。供应链环境下,最好将物流管理业务承包给第三方,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三方物流公司则应根据供应链特点来运作,实现管理目标。第四方物流参与者的范围和服务更加广泛,可以开展多流程、多功能的供应链业务,通过协作,第四方物流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集中资源为客户完美解决问题。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战略
(一)加强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物流组织是将采购、储运、配送、物料管理等物流功能整合到一个供应链组织中,通过物流过程管理将采购、储运、配送、物料管理等物流功能有效整合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强调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企业的物流运转速度。与此同时,应以网络和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改造传统物流业务流程,利用ERP、电子商务套件和CRM等WEB技术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环节的增值。
(二)强化物流服务的创新。首先,导入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物流作为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国外对物流业的界定是归属于服务业。因此,物流的核心观念是服务观念。要学习先进的物流运作方法,首先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物流理念;其次,强化物流服务内容的创新。由于顾客在服务、价值等方面的期望越来越高,物流管理必须以顾客为导向,重新定义和设计物流顾客化服务的内容,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再次,物流服务方式的创新。企业要自始至终参与客户的物流管理运作,通过与客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变传统的与客户“一单一结”的拣选交易方式为与客户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的现代服务方式。
(三)强化物流的结构性创新。结构性战略包括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两个部分。渠道设计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是供应链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优化物流渠道,可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响应性和敏捷性。物流管理的另一项战略性工作就是进行网络分析,这是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参考依据。 其中网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库存状况进行分析,不断降低库存成本;对用户服务进行调查分析,反馈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找出服务水平与成本的最佳比例;对物流信息的传递状态进行分析,提高物流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透明度;对物流运输方式和交货的状况进行分析,提高运输渠道的合理性;对合作伙伴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估。
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因此,作为物流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物流管理的新局面。
[DOI]10.13939/ki.zgsc.2015.15.028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社会物流基础、物流运作基本单位的企业物流更是企业主和专家研究的对象。崔介何在《物流研究应高度重视企业物流》一文中讲到综观物流发展历史,没有哪个国家超越过企业物流的发展阶段。而恰当的物流运作模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企业实施物流外包战略的比例不高,中国仓储协会在的《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的自有物流设施比例仍然较大,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企业一般都选择自己从事物流运作,不愿放弃,这其中有体制问题、行业标准问题、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水平问题以及人才缺乏问题。
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外包存在自身障碍。首先,它们普遍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较全面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车辆以及道路等。一旦决定采取物流外包,这些物流设施只能低价转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另外需要解雇物流部门的相关人员,支付他们一笔费用再次增加成本,并且外包后企业内部要业务流程再造,各部门间调动合并,若问题处理不当会遭员工抵制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其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还没有深入人心,企业担心失去物流能力后会在客户交往或其他方面对第三方过度依赖。并且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将物流委托给第三方后,双方就要建立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在带来机会的同时伴随着风险,如泄露机密、影响与客户的关系等。企业外部也存在阻碍因素。一方面,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在规模、实力、经验等方面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大多数物流企业不能为企业重新设计规划流程。并且物流企业自身服务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优化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若为了获得物流业务强压价格,则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便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国家各部委关注的更多的是物流的宏观层面,在物流活动的微观管理方面缺少指导性政策。
加强对物流模式的认识不仅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还能加快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和推广。
2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2.1 特点
企业自营物流模式是指工商企业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使用自己的设施和工具来完成的物流。近年来,家电企业、电商企业纷纷自建现代化物流,它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拥有控制权。对于生产制造企业,从原材料的购进到生产流程至最后出厂销售,企业全部掌握并控制。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和资料企业也能第一时间了解,一旦出现问题或状况可及时处理并调节。在整个流程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直接与客户接触,可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战略或决策调整。
(2)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整个流程均由企业自行负责,所以可有效规划及管理整个流程,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更加紧密。企业直接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不比与第三方就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问题进行谈判,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滞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成本。
(3)保护企业机密,提高品牌价值。选择这种模式的企业,其内部设立物流部门,为本企业服务是企业的一部分,不用像供应链那样要求信息共享,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企业机密。另外由于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可根据市场对产品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组织营销或促销活动,从而做到使品牌深入人心,提高品牌知名度,更好的占领市场。
(4)增加企业投资,削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自建物流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仓库设施设备、车辆及人员、物流规划及设计等,初具规模后还要继续不断投入资金以维持物流系统的运转,这一定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部门或业务的投入,并且如此规模的物流管理必然分散高层的精力。同时物流是企业的副业,若过于注重物流的建设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削弱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占用一定的资本,资金周转慢,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很有可能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5)物流可为企业带来利润。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本身产生利润,也可以为企业盈利。安得物流以前是美的集团的物流部门,独立后,在完成自己企业的物流服务后便充当第三方物流,这样社会化后为美的带来利润。因此,现在企业纷纷自建物流,很难排除待自己的物流体系成熟后社会化以营利。
2.2 自营物流的适用对象
(1)适用于刚开张或资金薄弱的小店,如夫妻店。他们规模小,投入资金有限,只能自食其力,事事躬亲。
(2)自建物流高昂的成本使其适用于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大型或超大型企业。
(3)物流在企业的整体业务中地位重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大,并且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较高的企业。
(4)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在线下有非常丰富的仓储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并且这些企业将物流作为市场竞争点,如京东、亚马逊。
另外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彭炳忠表示,自建物流只是针对垂直商而言,像淘宝这样的平台商就不一定适合了,因为物流需求较分散,不易整合。因此若自营物流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提高效益,企业可考虑选择自建。
3 企业物流外包模式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3.1 定义
1985年至今,物流的发展进入到外包的第三方阶段。20世纪末以来,对物流的研究普遍以整个供应链为视角,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等研究文献不断涌现。2000年,《物流外包:管理指南》的诞生标志着物流外包与管理理论系统的形成。A.T.Kearney咨询公司的Jon Africk等将物流外包定义为一个单独供应商提供的基于合同的多项物流服务。在此将物流外包定义为由物流劳务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业务外包是指制造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惠互利的业务委托和合约的执行方式。
3.2 外包的特点
(1)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物流是顺应社会专业化分工深化、细化要求的必然结果,只有发展专业化物流,才能显示新技术、专业分工的优势,而将企业从其不大熟悉的领域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地去从事其主业。并且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尤其对于中小型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重点在于开发生产产品,物流是其辅业,不仅占用资金还会增加成本,不如与第三方合作。
(2)加快资金周转,节约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不需要自建仓库、购置物流设备、组建运输车辆,这样会减少投资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更新自己的物流水平,而第三方物流是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第三方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以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
(3)增强了对第三方的依赖性。所有的组织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外部环境,需要从外部组织获得所需资源或某种产品或服务。因此,通过外包企业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形成战略联盟。目前,市场上能提供一体化的、无缝隙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比较稀缺,主要集中在较少数的大型物流公司,物流服务的供应呈现出市场集中性、资源稀缺性的特点,这样就增强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
(4)削弱企业的控制力。由于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则对物流流程及相关问题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并会对第三方产生较强的依赖。在合作的过程中,若经共同商议后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5)影响与顾客的关系。第三方为企业将最终产品送达顾客,并负责售后服务,企业与顾客间的直接接触机会的减少势必会增强顾客对第三方的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形象。并且第三方会获得有关客户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企业的商业机密和顾客管理方面都会造成不利。
(6)受第三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企业与第三方之间建立的是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若第三方企业内部出现状况会影响到与之合作的企业正常的运行,企业解除合同再寻找其他第三方企业会产生较高成本,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3.3 物流外包的适用对象
(1)内部组织物流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大于物流外包的市场交易费用,这样的企业应考虑选择外包。
(2)若企业不具有一个高效的物流运作系统,物流外包可降低成本,则企业应考虑外包。
(3)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价值链的优势,然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优势,因而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获得价值链上的优势互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在企业的价值链中,若内部物流不具有优势,那么集中精力在价值链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和生产等领域,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可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得以强化,竞争优势得到增强。
4 结 论
物流越来越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自营与外包各有优缺点,也适应于不同的企业。企业自身要先认清组织内部的资源、优势和环境等,再结合外部的机遇与挑战,做出选择,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的顾客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1)拥有控制权。
(2)降低交易成本。
(3)保护企业机密,提高品牌价值。
(4)增加企业投资,削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物流可为企业带来利润。
(1)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2)加快资金周转,节约物流成本。
(3)增强了对第三方的依赖性。
(4)削弱企业的控制力。
(5)影响与顾客的关系。
(6)受第三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适用对象
(1)适用于刚开张或资金薄弱的小店,如夫妻店。他们规模小,投入资金有限,只能自食其力,事事躬亲。
(2)自建物流高昂的成本使其适用于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大型或超大型企业。
(3)物流在企业的整体业务中地位重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大,并且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较高的企业。
(4)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在线下有非常丰富的仓储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并且这些企业将物流作为市场竞争点,如京东、亚马逊。(1)内部组织物流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大于物流外包的市场交易费用,这样的企业应考虑选择外包。
(2)若企业不具有一个高效的物流运作系统,物流外包可降低成本,则企业应考虑外包。
(3)在企业的价值链中,若内部物流不具有优势,那么集中精力在价值链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和生产等领域,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可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得以强化,竞争优势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物流研究应高度重视企业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7(4):25-28.
[2]何燕,朱小燕.企业物流系统模式选择的发展趋势[J].现代物流,2006(7):42-44.
[3]霍红,沈欣,牟维哲.物流外包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二、电子商务及智慧云物流平台结合是贵州土特产销售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平台成为贵州土特产销售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网上购物、交易、支付及各种商务活动相关的综合服务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2]。根据商务部2015年5月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称,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速28.64%,是生产总值增速的3.86倍;国内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56.85亿元,年增长率达234.3%。可见,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手段。因此,该平台必然成为当今贵州土特产销售的重要手段。
(二)将智慧云物流引入贵州土特产销售电子商务模式中
的必要性。电子商务交易赋予贵州土特产信息技术商务运作的网络平台,使消费者拥有不受时空限制选择产品的经济环境,但是,贵州土特产大部分具有时效性,因此能否实现这一平台的运用还取决于产品能否快捷送达。
传统的物流模式包括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自营物流配送三种模式。随着物流服务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网上零售平台纷纷进行物流管理创新实践,这预示着电子商务物流将进行“大平台”整合。“大平台”的整合将迎来智慧云物流的发展,智慧云物流是将“云计算”的理念引入物流管理模式,建立“云计算”物流运作体系.依靠大规模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化作业流程、精确环节控制、智能决策支持以及信息共享来完成物流行业的各环节活。
贵州土特产销售有需求客户在全国分散、产品需求波动、配送时效紧迫性等特点,要对它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结合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与自动分配的“智慧云物流”平台,成为迫切需要。
三、将智慧云物流引入贵州土特产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可行性
目前智慧云物流产业按其运作方式、流程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型网购平台模式;供应链核心企业模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基于社会物流的模式。针对贵州土特产的销售,比较适合的运作方式主要为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和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
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是大型物流企业,利用智慧云物流提高其运营效率,,实现共同配送与资源共享。各大快递公司纷纷搭建云计算物流信息门户,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而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土特产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云物流平台上,对我们的商品按照种类、保质期、配送需求等因素合理调配,进行及时配送,实时跟踪。这种方式不需要我们去搭建专门的云物流平台,云物流的成本计入在每次的运费上,即时支付,方便快捷。
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是将物流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公用服务器上,需求方通过网络向平台“在线租用”所需的云物流服务,按功能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近几年来,我国SaaS平台获得了较快成长,诞生了 “阿里软件”等云服务平台。贵州土特产电子商务平台也可结合这样的SaaS模式,租用云物流平台,进行长期合作,稳定高速安全的进行物流服务。
一、应急物流产生的原因分析
应急物流需求不仅产生自“天灾”,也来自“人祸”。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自然灾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灾害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每年给社会造成的额外物流成本目前无法估计,应是中国支出的最大的应急物流成本。
2.决策失误。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决策者一旦决策错误,就会造成物资上的损失,这些损失往往在物流系统中体现出来。
3.国际环境复杂。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2006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5%。从国外到中国的海上、陆上和空中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战争的威胁和干扰,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风险。只要中国进一步强大,这种风险就会加剧。因此,建立中国的石油应急物流体系应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4.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向商家退货现在更加自由和方便,汽车、家电等产品如果有质量问题,厂商必须召回。一旦发生这样的召回事件,其应急物流成本一定会吞噬掉这些产品的销售利润。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厂商必须建立处理紧急退货、召回等事件的应急物流系统。
除了以上4个原因以外,还有来自第三方的原因可以导致厂商出现应急物流需求,比如因道路建设断路而绕行使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影响工期和市场销售。
二、应急物流的概念和内涵
关于应急物流的概念有很多,本文倾向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实际上是指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三、应急物流系统概念及特点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流体、载体、流向、流速、流量、流程。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物流系统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1.应急物流系统的“时间”要素特点。应急物流系统除了应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外,还应具有特有的要素“时间”。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即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流需求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即应急物流系统有七个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和时间。
2.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3.应急物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
四、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以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应急物资,以适当的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需求地,并以适当的方式分发到需求者手中。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具有如下特殊的设计原则:
1.应急物流系统的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决定了一个高效率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和应急运输工具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暴发前,建立全国范围的以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工具为主题的大型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对于突发事件暴发后,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2.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系统要对应急物资的采购机制、运送机制进行设计,对各种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运输路径和运送方案进行比较并给出满意方案。应急物流系统设计还应包括运用GPS、GIS等手段对运输过程进行控制调度。
3.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法律机制并存。应急物流多是针对突发性的灾难性的自然或社会公共危害而进行的物流活动,是整个社会公众或社会公众的一部分,所以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依靠市场机制更要依靠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
五、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条件分析
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行条件是指为了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流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完成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整个社会的行政制度、公共政策、法律制度和技术支持设施所应具备的条件。
(一)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与预警是一切应急事件救援、处置、处理的基础,各级职能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相关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上请下达,形成联动。对早期发现的、影响可能较大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性突发事件,应通过主管领导或管理部门会同卫生、防疫、地质、气象、消防、防洪、环保等有关专家进行风险预测评估,提供预警意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二)全民动员机制
应急物流中的全民动员机制可通过传媒和通信告知民众受灾时间、地点,受灾种类、范围,赈灾困难情况,工作进展,民众参与赈灾的方式、途径等。
(三)政府协调机制
紧急状态下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主要包括:对各种国际资源、国内资源的有效协调、组织和调用;及时地提出解决应急事件的处理意见、措施或预案;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单位生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应急物资保障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四)法律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对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五)“绿色通道”机制
为了保证应急物资的顺利送达,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建立地区间的、国家间的“绿色通道”机制,即建立并开通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在必要时可以给予应急物资优先通过权,这样可有效简化作业周期和提高速度,从而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缩短应急物流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六)应急报告与信息公布机制
突发事件的应急报告是决策机关掌握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以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公布突发事件的信息,是政府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体现,有利于缓解社会的紧张氛围。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是应急物流保障,也是有效救灾的重要
手段。
(七)应急基金储备机制
应急物流活动中的资金流是不可忽视的管理环节,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发展需求来说,突发事件的侵袭会对地区甚至全国造成各方面不利影响。应急基金的筹措和管理无论方式如何,法制化、规划化和经常化是十分重要的。
(八)应急物流系统的技术支持平台
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应急物流预案数据库,构筑应急运输方案自动生成的应急物资运输调度平台,以及基于GPS、GIS的应急物资运输监控平台。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理论。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是要求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2]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中图分类号:F540.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59-02
近年来,我国地震、冰雪灾害、水灾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逐渐具备了较高应急保障能力,但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应急救灾物资运送到事件突发地,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降低各类损失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由于其特点和地位更需要重点加强建设。
一、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二、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突发事件时中心城市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或跨区域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任务。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平时必须要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物流供给,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下,也必须在确保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前提下,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普通物流功能的发挥。由于目前我国应急体系的实际布局重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里各种应急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物资、设备资源集聚,所以其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往往还担负跨地区支援性应急道路运输的任务。因此,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运作地位。
与普通道路运输相比,应急道路运输具有政府主导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强时效性、流量不均衡性、弱经济性、社会公益性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特性,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准确地把应急物资运送到应急目的地。
三、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难点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保障能力。目前,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已基本形成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将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与国防交通应急运输体系相结合,体系同一、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形成平战结合、快速反应、有序运转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在近期的抗灾应急运输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其难点问题突出表现为:
1.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协调难度大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涉及到多个部门,往往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实际问题多,协调反应时间长,彼此陌生、沟通不畅,效率难以提高。应急物流中的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对运力的要求很高,单凭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运力来确保应急物流的运输要求。军地一体,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军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保证快速响应。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运输指挥系统的协调决策能力,建议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常设的专业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机构,专门负责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协调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高效运行和实施。
2.信息情报系统亟待完善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共享平台。应急物流运输信息系统是支撑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组织的神经中枢。要实现应急物流运输实时控制和应急物资精确运送,不同主体要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议加强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应急物资信息、后备役车辆信息、应急专业人员信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子系统的建设,确保应急物流运输准确、完整、迅速、标准,信息手段较之常态下更为先进、稳定和抗干扰。
3.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程度低
运输工具不先进、运输技术落后、许多流程仍停留在笨重的体力操作形式中,极不适应应急运输强时效性和流量不均衡性的要求。建议在应急道路运输中,充分应用及时运输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侧重提高快速装卸设备、托盘和集装箱运输比例,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GIS、GPS等技术,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
4.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亟待提高
应急运输实践中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较差,参与应急运输的企业应急业务能力和车辆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操作效果较低,支出的应急物流运输成本巨大。据统计,低效的应急物流运输损失占灾害总损失的15%―20%。尽管应急物流运输中可以利用纪律性强、组织严密、反应迅速的特点,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应急物流运输时间紧、需求大,仅仅依靠军队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充分利用地方大型物流基地、设施,充分发挥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优势,实现军地一体化的应急物资和运输资源共享,降低应急运输成本,提高社会动员参与组织的效率。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量、全面整合;用系统和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建设。
The research of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about central cities emergency
logistics roads transportation system
WU An-ji,MENG Qing-fang
(Xi'an Ya Ou transportation serv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Xi'an, 710077,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 city road transport and routine road transport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 logistics conditions and time limit . Stud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emergency logistics center city can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er city road transport and center task of emergency command, we analyz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upport system, advanced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bilize social forc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downtown c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and accuracy of transport.
[key words] central cities;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78-80.
[2] 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研究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0-22.
[3] 姜开兴.城市抗震减灾策略[J].中国减灾,2007,(11):26-27.
中图分类号:U6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更深入发展,港口成为了联结生产和贸易及其相关物流活动的重要节点,其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在2008年雪灾和2010年我国方海域严重冰情时,我国港口应急物流成为了电煤抢运的瓶颈。所以港口物流应急体系能否充分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成为了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
1港口应急物流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
港口应急物流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港口应急物流的定义、 产生原因、 特点和分类。
1.1 港口应急物流定义研究
港口应急物流其实是港口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物流,所以其定义和应急物流的定义基本一致。我国学者在应急物流的定义上有以下几种认识。一是认为应急物流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物流体系为了保障紧急物流所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高丽英,2003);二是认为在紧急状态下,非正常性地组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满足突发物流需求的实体流动过程(欧忠文, 王会云, 姜大立,2004);三是对应急物流理解为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应对突发性事件所采取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赵勇, 封少娟, 刘佳,2006);四是把应急物流理解为由突发性因素或事件引起的特殊物流活动(王丰,2006;王宗喜, 阳波,2008);五是认为应急物流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突发事件造成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单向或双向的特种物流活动(高文军,陈菊红,2009)。
以上几种观点一致认为应急物流产生的原因是突发事件, 目的是满足紧急需求, 而本质是物流活动或模式,但对应急物流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不够。综合以上观点以及笔者对应急物流的认识,可以将其定义为:应急物流是在紧急状态发生时,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的全社会综合物流系统。
1.2 港口应急物流产生原因及分类研究
港口应急物流的产生原因,主要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港口应急物流;二是由于轮船触礁、污染物泄漏等事故原因引起的港口应急物流;三是疫情、食品安全等公共原因引起的港口应急物流;四是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社会安全原因引起的港口应急物流(杨贺,李学功,2007);还有观点认为港口应急物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台风、海啸、飓风、水灾、轮船触礁、污染物泄漏、进出口物资数量剧变和海上战争等(郭亚飞,2011)。
1.3港口应急物流特点研究
港口应急物流系统与它自身的特点,一是认为港口应急物流具有快速反应性、一次性和临时性、开放性和扩展性、非常规性以及需求的随机性等特点(张江华,2009);二是认为港口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杨贺,李学功,2007)。
2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研究
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织、新闻媒体)、港口和企业联动组成的组织,由完善的基础设施、指挥机构、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善后机制的形成的协调体制。关于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一是将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到港口应急物流系统当中,提出了联动型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的理念(杨贺,李学功,2007);二是在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结构模式方面,有观点认为应急物流由系统本部和加盟物流中心构成,并形成了由领导机构、情报信息中心、协调委员会等组成的结构图(李滢棠,2008);有观点认为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更强调行政指导,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监测预警信息平台、物质管理、交通管理和物流企业三级机构且涵盖信息流、物流于一体的结构模式(张江华,2009);三是对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结构层次进行分类,提出港口应急物流系统结构层次由控制层、 决策层、 数据层和环境层四层组成(王旭平,2005);
3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
在政策法规方面,主要是为了打造平安港口,确保港口的和谐发展,着力在宣传工作、港口应急工作基本框架的搭建,港口应急工作机制的完善等方向上下功夫(邵宏慧,2008);同时随着政府和港口企业对应急管理的进一步认识,各地各部门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方面的政策与措施,主要有:《南通港口码头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佛山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黑龙江省交通厅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镇江市沿江港口重大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宁波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烟台港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嘉兴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东莞港口应急预案》等。
4港口应急物流系统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评估体系和油船溢油事件的研究上,早些的研究主要有由于疲劳对船舶配员的影响,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状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层次分析,进行量化评估,提出了评估体系和科学性建议(陈国际,1998);利用灰色系统的统计方法对港口航道操船环境的危险度进行研究(马会,吴兆麟,1998);采用系统灰色理论和方法对港口危险度进行研究(赖强,高岩松,1998)。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溢油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溢油概率的预测和溢油因素的分析上。一是采用条件概率研究手段,针对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事故进行分析与评价(竺诗忍,1997);二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数理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理论和方法,在海上溢油事件的概率、因素和危害预报等问题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肖景坤,2001);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利用供应链模型协调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港口应急物流供应链模型(李学工,杨贺,2007)。
参考文献:
[1] 高丽英. 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23).
[2] 欧忠文, 王会云, 姜大立,等. 应急物流[J]. 重庆大学学报, 2004,27.
[3] 赵勇, 封少娟, 刘佳. 应急物流风险分析研究[J]. 物流科技, 2006,29.
[4] 王丰, 姜玉宏, 王进. 应急物流[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5] 王宗喜, 阳波. 论应急物流的地位与作用[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8(7).
[6] 李学工,杨 贺. 港口物流供应链应急管理机制[J]. 物流技术, 2007(8) 4.
[7] 竺诗忍.舟山海域突发性溢油环境风险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1997,16(l).
[8] 肖景坤.船舶溢油风险评价模式与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1.
[9] 陈国际.船员配员疲劳因素和安全的综合评价[J].广西交通科技,1998,23(4).
[10] 马会,吴兆麟.港口航道操船环境危险度的综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24(3) .
[11] 赖强.水域危险度的灰色评价及其在广州港的应用[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2.
[12] 高岩松.厦门港港口水域航道环境危险度的分析与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
[13] 郭亚飞.港口应急物流系统运作预案及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5―10.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6日
一、应急物流及其机构
1、应急物流的含义。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2、产生背景。应急物流是在传统的物流体系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后,因为需求突变产生储备不足、运输能力有限、原材料短缺等问题最终导致失稳的背景下产生的。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2003年“非典”疫情之前,“应急物流”这一物流术语在中国尚鲜为人知,直至2006年年底,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才筹备成立。
3、应急物流的特点。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①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②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③时间约束的紧迫性;④峰值性;⑤弱经济性;⑥非常规性;⑦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4、应急物流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是组织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
应急物流组织是指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组织机构,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应急物流管理和运作部门、组织间的应急物流联盟组织,也包括从事应急物流及其中介服务的部门、军队以及政府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应急物流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划、组织和控制物流活动的指导思想,决定应急物流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
二、新疆地区建立应急物流组织结构的重大意义
1、新疆地区基本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保护中国边疆的重要军事基地;新疆是一个民族积聚地,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45.73%;汉族占39.75%;另外,还有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
新疆地域广阔,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光照丰富,多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天气变化多端,其中干旱、地震、雪灾、沙尘暴、冰雹、重霜冻、洪水等自然灾害众多。此外,众多的民族聚居,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使不法分子利用可乘之机破坏民族和谐,使民族冲突存在,使社会安全存在危机。
2、应急物流对新疆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新疆地区的基本介绍了解到新疆存在不容忽视的突发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事件,在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的时候,应急物流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应急物流要求指挥的及时到位、应急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运往突发地,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应急物流的组织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决定着应急物流在突发事件中能否有序有效的发挥作用,组织结构是应急物流系统中的心脏,所以应急物流的组织结构研究对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优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基于这个情况,新疆应急物流组织结构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三、面向旅游业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结构设计
根据收集的2008年至2012年新疆公布的年度十大大气气候事件,干旱、冰雹、寒潮冻害、大风、雪灾、夏季局地暴雨洪水、沙尘、大雾等恶劣天气频频上榜。
新疆地域辽阔,独特的地貌特点“三山夹两盆”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独特与不集中。高大的冰峰雪山集中在新疆三山地带,美丽的湖光山色集中在新疆的北部,高山、沙漠、草原、民风等景观,景色迷人,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如,由乌鲁木齐到喀什近1,500公里,相当于游历了内地几个省区。以下以2005年新疆天池旅游区发生泥石流事件为例设计研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结构。
2005年8月9日晚18时许,新疆天池旅游区突降大雨,大水和泥石流将通往天池的山路多处冲毁,两个旅游团队的28名福建游客和部分散客被困山上。根据此类事件,我们构建如下应急物流组织结构,以作为优化应急物流组织结构参考,如图1所示。(图1)
各部门功能:
1、景区信息接收处理组。接收受困游客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把处理的信息传达给景区指挥中心和景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综合计划组。在本案例中,景区信息接收处理组接收气象局和景区、景区各部门、旅行社传达的天气、游客人数、目前状况等信息,分析整合这些信息。
2、景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综合计划组。根据景区信息接收处理组传达的信息和景区指挥中心的指示,制定出整体救援计划。如在本案例中,制定出需要联系那些部门援助,需要配备什么救援设备,需要派出多少景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等等。
3、景区指挥中心。根据景区信息接收处理组传达的信息和景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综合计划组的计划方案,分派任务直接指挥各部门救援。
4、应急物资组。接受任务后,联系确认景区或政府的物资储备位置和物资数量、品种,及时联系安排运输队伍,确定运输工具、运输人员和运输路线,进行物资的配送、分发;救灾工作结束后及时通知物资储备库及时收集、购买、储备新物资。在本案例中,急需的物资为救生设备、食物、水、和保暖衣物、医药用品,若景区这些物资齐全、数量足够,景区可以自己解决,若景区缺少这些物资,可以请求政府或社会机构帮助。
5、抢险救灾组。景区组织抢险救灾人员或及时联系请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武警部门等政府部门援救。
6、人员抢救组。景区发生灾害,且新疆旅游景点地理环境复杂,发生自燃灾害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景区被困游客的情况下,一定要配备好足够的医疗人员和医药及合适的医疗器械。如本例中,景区如有充足的医疗条件可以直接命令其行动,若无相应的医疗条件,应及时与最近的医院或医疗机构联系请求支援,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的安全。
四、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下新疆应急物流组织结构设计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
2009年7月5号,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一起典型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烧抢事件,造成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民利益遭到严重破坏;根据此类事件我们构建如下应急物流组织结构,以作为优化应急物流结构参考,如图2所示。(图2)
各部门功能:
1、信息接收处理分析组。接收信息,快速分析处理现状,把当时事态发展状况及时分析给指挥部,指挥部接到信息,立即部署作战计划和应急物流预案,迅速指挥各部门进入紧急状态执行相应的任务。
2、指挥部。反恐维稳行动物流保障中心,受军队直接指挥,军队直接制定反恐维稳计划,直接是上级直达下级,新疆地区军事应急物流计划方案应定位为战术、战役备战方案,整个过程处于一级警备状态。
3、应急物资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规模和执行反恐维稳任务的部队,提高给打击恐怖活动的部队专业武器装备、防暴器材,如防暴盾牌、防暴弹药、防暴服装等物资器材等。采用军队运输单位直达式配送,运输队为军队运输连。以军队物资收集中心、仓库为物资供应点,疆内疆外的军事物资供应点全部形成一个网络能及时地把所需物资运到位,同时反恐维稳应急物流特点根据恐怖活动临时指定、物资需求根据维稳任务单位需求临时指定。
4、日常演习组。军队应不时与政府联合进行反恐维稳演习,提高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措施。
5、作战连。控制和制服、组织,遏制不良事态的延续,尽快使事态趋于稳定。
6、人员抢救组。在恐怖袭击发生时,流血事件不难避免,像7.5事件,性质极其恶劣,行人、居民等均受到严重的袭击造成严重的死伤状况,着实需要医院、卫生院等各医疗单位协助救助受害人员。
7、事后处理组。事态稳定后,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如本案例中,对的抓捕、审讯以及调查指示人员、头目、原因等一系列工作要紧急处理,同时,要结合各社区、医院、学校等机构安抚受害群众,作心理辅导工作,宣传安稳群众不安的情绪,做好政府补偿工作,尽快使生活、工作、学习恢复到正常。
8、新闻发言组。对于像7.5这类情节恶劣,影响严重的反对民族团结的恐怖事件,国内外都比较关注,为使不让外界散播不真实的信息和谣言,对安抚民心和民族团结不利,应急物流机构要及时向外界信息,保证信息及时被外界所了解。
9、军地联络组。在应对恐怖袭击事件,军队和政府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联系,以使各项任务更有效地完成。
10、全程信息监控、接收、记录、传达、反馈组。关注整个反恐维稳工作的过程,将整个动态及时反馈给指挥中,使指挥中心能够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计划。
五、结束语
应急物流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急物流不管在自然灾害中还是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物流的及时和有效会大大降低人民的各项损失,应急物流组织结构的优化使得应急物流流程更加明了,使应急物流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使得指挥和执行更加有序和有效。
主要参考文献:
[1]欧忠文.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2]朝伟.新疆地区反恐维稳军事应急物流系统研究[J].国防科技技术大学,2011.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社会调查,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介绍了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管理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及防范的意义,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保障机制及应注意的事项;说明了应急物流管理对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今后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做到科学预警,有效防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兰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5-16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131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123-127.
中图分类号:U116.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r solving effectively optimization transportation scheme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inhencing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fully study on effect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factors,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cheme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fuzzy AHP is established with comprehensively using fuzzy theor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three scaling theory and the YAAHP software, furthermore the case study is mad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ptimizing precision and speed, effectiv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optimization transportation scheme is improved with it,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 makers.
Key words: emergency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cheme; optimization; improved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应急物流是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2]。以灾区群众满意度及应急物资快速运达为主要目标的应急物流,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最简洁的流程,最快捷的方式供应所需应急物资,降低突发事件在广泛社会范围内对广大群众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3]。而应急物流运输问题能否顺利解决是应急物流能否成功的重大标志,选择最佳合理的应急物流运输方案尤其重要[3-4]。在研究影响应急物流运输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证明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 应急物流运输影响因素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时效性、事后选择性等特点[1-3]。应急物流运输与普通运输相比,具有需求时间急、需求变化大、环境条件差和技术装备要求高等特点[3-4]。因此,从运输方案优化角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运输需求决策是整个应急物流运输的起点,也是选择应急物流运输方案的关键性因素。在进行运输需求决策需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及时准确确定物资需求的种类、数量及时限,以便确定应急物资运输需求的规模和时间节点,从而完成对应急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
运输环境条件是应急物流运输的外在条件,也是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的限制性因素。需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案。
运输技术装备是应急物流运输能够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也是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的保障性因素。需在运输装备的功能、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运输方案优化。
2 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模型建立
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3-4],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同时模糊层次分析是一种综合运用了模糊数学和AHP方法进行的多目标决策的有效算
法[5-6]。因此,基于对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同时对其改进,解决了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计算精度问题,建立了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输方案优化模型。
2.1 建立运输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在充分分析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应急物流运输的目的和特点,合理地选取优化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应用YAAHP软件,建立了共有4个层次的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结构图,具体内容见图1所示。
2.2 建立优先关系矩阵,并改造为模糊一致矩阵和互反型矩阵
2.3 计算各个单层元素的单准则排序向量
2.4 计算方案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按照最大原则,选择最优方案
由层次结构图和各个单层元素的排序向量,按照W=PCB计算方案层P元素对目标层A的合成权重向量矩阵W,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择最优运输方案。
3 实例研究
根据上述的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模型,结合一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之后的实际情况,能够采用的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主要有三种,即方案一(公路—公路—公路)、方案二(公路—铁路—公路)和方案三(公路—航空—公路)。选择时,须全面了解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根据运输需要、地理环境、技术装备等条件选择最佳的运输方案。
(1)根据图1的优化指标,邀请数名专家建立各层次的优先关系矩阵,见表1,同时根据上述2.2计算过程将其转化为模糊一致矩阵和互反型矩阵。
(2)按照2.3所述,计算各层次元素的排序向量,计算结果见表2。
4 结 论
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直接决定着应急物流系统能否高效率的成功运作。综合运用三标度理论、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并建立了基于该方法的应急物流运输方案优化模型。通过实例研究,证明该模型即改善了运输方案优化时计算精度问题又提高了优化速度,同时验证了该运输方案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黄润霞. 探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科技,2011(11):73-75.
[2] 魏际刚,张瑗. 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J]. 现代物流,2009(5):15.
[3] 孙庆峰,党相文,赵建光. 应急物流运输方式选择方法研究[J]. 综合运输,2012(6):36-38.
[4] 钟志新,薛茂炎,等. 灾害情况下应急运输路径选择问题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0(4):37-40.
1.2应急物资管理的流程应急物资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得出决策的过程。应急物资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当突发灾害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组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对灾害等级进行评估,分析应急物资需求,明确应急物流预案,对灾害事件造成的应急物资组织筹措、制定协作保障、综合调度、通过数据库收集应急物资供需信息。启动应急物流预案,根据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反映的信息实施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存、运输、配送、回收,并及时将相应环节的信息反馈到信息系统,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决策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使应急物资尽可能在需要的时间快速送达具体的急救地点。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管理应急物资的优势
在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成效和社会的安危。但仅仅依靠政府,并不能迅速解决应急管理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应急物资的管理。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形成军队、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企业等各种力量构成的共同体,要想这个共同体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各方发挥优势、密切配合。纵观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和灾害频发国家和地区在应急物资管理中,都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实现应急救援目标最大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灾害应急物资管理,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缩短应急物资响应时间对于救援而言,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是最关键的。由于政府和军队等应急组织平时并不涉足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运输、配送等环节的运营,在灾害发生时,这些主导组织不能迅速精准掌握应急物资供应链的运作,从而导致指挥和实施的非专业性和盲目性,不能有效缩短应急物资的运营时间。而第三方物流企业本来就是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撑,对供应链节点间的衔接、物流资源的调配、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方面精通,可以极大缩短应急物资的整体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②快速整合物流资源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的运营管理临时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而不同的物流资源作用不同,如各物流企业经营重点不同,不同的物流资源也分属不同的地方政府管辖,若由政府等救援组织来整合这些物流资源,协调时间和效率都不太理想。从第三方物流的原理看,其特性之一就是要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起到供应链的纽带作用。因此,如果通过龙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领头和中介作用,则可以快速整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物流资源,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作完成应急物资的管理,则时间和效率都会有极大提高。③专业的物流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优势应急物资的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物流管理,因此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较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拥有大量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员工。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到应急物资的管理中,会减少或避免应急物资的管理混乱无序、操作有误等问题,避免汶川地震中出现的包装不完善引起的物资损坏或受潮等现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作业效率,最小化事故率和差错率,进而提高救援效率和效益。④提高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管理是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借助已有的信息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严格遵循政府制定的相应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做好物资的分类归纳管理。如按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生命救助物资等分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计各种物资的数量、质量、名称等。运用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及GPS等技术实现应急物质的快速入库、调度和配送,节省大量的物流时间,减少差错、加快救援。⑤降低应急物流系统总成本首先,第三方物流参与应急物资的管理,由于其专业性和整合性的特性,比没有第三方参与的应急物流系统,总成本会降低;其次,由于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大量的专门建设会占用大量资金。因此,政府仅设立有限的应急物资储备库。若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物流,将部分应急物资管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可以降低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营成本,同时可以极大缩减物流固定设施的投资和设备的购买。
3第三方物流参与应急物资管理的模式
根据灾害发生前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应急物流模式可有以下几种。
2.自然灾害的特点要求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由于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这对一个国家的应急物流的要求也比较高,构建一个科学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也符合自然灾害的特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自然灾害都比较难以预测,自然灾害基本上都难以预测,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泥石流、食物中毒等等,即使预测到了,由于距离发生的时间很短,也很难做好赈灾物资的调配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实现赈灾物资的空间与时间效应。第二,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由于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第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扩大。由于自然灾害的规模呈扩大趋势,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除了对该地区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之外,对其他地区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导致灾害的影响范围扩大的后果,甚至可能会使灾害演变成灾难,这就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应急物流体系及时解决应急物资的运输调配等问题,将受灾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3.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1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的应急物流管理还没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人,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应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应急物资的筹措、运输与配送,应急物流的中心构建、信息管理以及支援能力等,我国在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比较缺乏针对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关于应急物流的组织与指挥体系的研究不足;其实,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微观的物资管理上;再者,关于应急物流信息管理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最后,应急物流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领域不够全面。
3.2实际构建缺陷
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由于研究不够深入,构建的时间比较短,在运作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链;制定预案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导致实施时出现很多的漏洞;组织和指挥能力比较低,导致不能及时控制灾害的扩大性;物资储备途径较少,导致应急时很难满足需求,并且分配不够合理,导致物资没有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够通畅,导致物资人员运输不及时,分配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等问题,影响了救灾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
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首先加强理论的研究,要进一步深人对对应急物流的管理体系、组织指挥、风险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提供理论基础;然后,根据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探寻具体的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4.1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
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储备物资的设施、物流信息和交通信息的网络以及通信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将连成一条物流的供应链,确保应急物流的运作。我国物流方面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就是这方面的资金投人不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通信网络系统的畅通性,有利于在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给人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健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更好的提供赈灾所需的各方面的情况,比如灾区的需求情况、物资采购仓储情况、物流运输情况等等。
4.2合理储备一定的资源,并做好物资的管理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即需要大量的物资,因此要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在采购方面,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动态储备;在储备方面,将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在一起,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及军队等一体化储备体系;整合应急物流人力资源,及时提供充足的救援队伍;整合交通运输信息,确保能有一种以上的方式运输物资。整合应急物流资源,有助于将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快速调配到灾区。另外,要对物资进行分级管理,确保救灾物资能优先配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4.3制定合理的机制,提高组织和指挥的能力
高效合理的应急物流机制能够保证应急物流的有效运作,一个完整的应急物流机制需要包括应急物资供应、调度、协调、补偿等方面的机制,还需要政府建立一个指挥中心,利用法律法规等来保证机制的有效实施,同时政府还需要重点提高组织和指挥的能力,遇到自然灾害能够有效地组织群众进行转移、自救等工作,指挥各方面的人员安排等问题,促进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4.4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物流预案
从我国的人口分布和经济主体布局等情况,可以将应急物流系统分为三级进行建设,分别是国家应急物流系统、区域应急物流系统以及县级应急物流系统。国家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可以形成全局的规划和保障,而区域和县级的应急物流系统则是从做好局部出发,提高应急物流系统的及时有效性。另外,要充分结合地区的情况如经济条件、环境、物流方式等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预案,确保在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到反应及时,果断有效的进行賑灾的人员调配和物资筹措与配送。
4.5 注重风险管理,构建一个政府、企业、民众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由于灾情具有不确定性,又比较复杂,因而在应急物流的运作的各个环节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上由于管理的失误,会令风险扩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预警,还可以鼓励企业和民众参与进来,分散一部分的应急救助功能,将应急物流系统市场化和标准化,保证系统的动态发展,及时掌握最新物流信息,同时也调动企业和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心,增强救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