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6 09:39: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98例学龄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98±0.13)岁;患病类型:支气管肺炎29例、高热惊厥27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胃肠炎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52±3.89)岁,男性家属48例、女性家属50例。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健康需求、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1)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共包含20个条目,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健康行为,医学急救、科学育儿等知识;(2)患儿家属知识获取来源及相关需求,共包含7个条目。由病区护士长发放本病区调查问卷,并向患儿家属说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式,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本病区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3份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4%。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健康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糖尿病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IDDM)[1 ] ,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而患病。针对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特点,2011年1月~2013年5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糖尿病患儿的膳食结构、运动及胰岛素的应用等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现将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自2011年1月至213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78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在为3~14岁。
1.2 方法
1.2.1 心理治疗 护士要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给予患儿及家长以关怀和同情,把目前最新治疗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方面的更新等告知家长,讲解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后要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让患儿及家长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
1.2.2 胰岛素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运用方案,指导家长选用什么制剂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反复示范。注射部位可选取臀部、上臂外侧、股前部、腹壁等,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以防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
1.2.3 营养控制方案 糖尿病饮食需严格称质量,除盐以外,一切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烹调油应以净重为准,烹调过程严禁加糖调味,忌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全天饮食分为三餐三点制,需定时定量供给,其中早餐和午餐各占总热量25%,晚餐占30%。
1.2.4 运动方案 根据患儿年龄、运动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以运动脉搏达到145~150次/分为运动强度,在此强度下每天20~30分钟,6d/周;选择跑步、爬楼梯、跳绳、游泳、打球等有身体移动的运动方式。最初时间10分钟左右,以孩子不感到疲劳,每日能坚持运动为原则,循序渐进。
1.2.5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式对78例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的调查。包括糖尿病的概念、血糖的正常范围和控制标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遵医行为、饮食控制、胰岛素的注射及注意事项、自我管理、足部护理。④进行健康教育后由责任护士提问,患儿家属回答,评估健康教育效果。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入组时、实施DM健康教育后3个月、6个月时通过测量DM识、自我管理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及配对t检验,X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儿童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小儿由于自制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需要家长监护,因此医护人员需对患儿及家长同时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认清糖尿病性质和危害,通过规律的饮食、运动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消除他们对此病的疑虑和误解。糖尿病的控制除了合理治疗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知识和信念,遵医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监控。鼓励患儿及家长加强自身管理,按时监控血糖、尿糖,督促他们控制饮食和从事适当的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患者对糖尿病概念、分型、诊断标准、并发症,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目标、糖尿病常见错误观念纠正、糖尿病病人自我保健、低血糖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测量血糖的方法及足部检查护理的方法回答正确率均明显提高,各指标在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91-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main health education in diabetes care for children used i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ts control, the impact of adverse events glucos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4 to April 2016 and has treated children diagnosed children with diabetes 10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ar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the care of children 4%, less than 28%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abl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hild health education in diabetes care can get better control of blood sugar in children, but als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diabetes; Glycemic control; Adverse events; Health education。
儿童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代谢疾病,且以脂肪代谢、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紊乱为主,致使儿童空腹状态下或者餐后尿糖或者血糖高[1]。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瘦、多餐、多饮以及多尿,此外,患儿极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病情发展的后期还会出现血管病变累及肾脏与眼[2]。该次主要分析健康教育运用于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对其血糖控制、不良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儿童糖尿病患儿100例,其中在对照组患儿中有28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6.98±2.24)岁;平均病程在(14.57±4.95)个月,血糖平均值(18.6±6.7)mmol/L;实验组患儿中有27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平均年龄为(6.87±2.92)岁;平均病程在(14.37±4.42)个月,血糖平均值(18.8±6.2)mmol/L。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儿童糖尿病,且符合1999年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3]。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护理,心理疏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基础性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理,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告知情绪会对血糖的波动产生影响,因此嘱咐患儿日常生活需确保情绪的平静及稳定;护理人员还需给予患儿足够的关怀与关心,常与患儿交谈,使其心情保持愉悦;还可让家长将患儿喜欢的玩具带入病房,供其玩耍;②健康教育:依照患儿个体化的差异,给予其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或者通过集体讲座、小组教育向患儿及其家长宣教糖尿病有关知识,内容可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性、常用治疗药物及使用方式,血糖检测的方式,还可发放有关糖尿病知识手册,开设电话以供咨询,耐心及时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③饮食护理: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对其每日营养需要量进行估算,确保膳食热量的平衡摄入;同时结合患儿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状况,选取患儿所需食物。饮食原则严格遵循制定的饮食计划进行,由护理人员督促执行;④运动指导护理:依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制定出对应的运动方案,主要运动形式有爬楼梯、小跑及快走等,运动的时间尽量选择于饭后1~2 h进行。防止激烈运动,以此控制患儿的体质量,避免过于肥胖,此外,还要指导患儿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与睡眠习惯,避免熬夜,按时休息,以免造成血糖波动剧烈。
1.3 评价指标
①对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同时记录患儿住院时间;②观察并详细记录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记录低血糖(即血糖
1.4 统计方法
通过对SPSS 20.0统计学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空腹时的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经研究得出,实验组患儿出现2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14例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为28%,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控糖尿病需从儿童抓起,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使病情的进展得到延缓的主要措施在于将血糖的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患者重视病情,并通过不断努力,使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得到较好转变[4]。
健康教育为临床护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系统化、目的性的传播疾病有关知识与技术,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行为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及教会其应对疾病的措施,从而使其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改善不良习性[5]。经该次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血糖各时期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要低,且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燕,陈苗.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45(17):2337-2338.
[2] 马绍芳,白丽萍,尹瑞,等.浅谈健康教育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5,27(1中旬刊):356.
[3] 刘春妍,崔晓晶.循证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于儿童糖尿病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3048.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作为农村学校教育人员,我们应深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和实践。
一、“留守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性格比较孤僻、胆怯
很多父母错误的认为,儿童的教育应该依托于学校,对于儿童的心理没有进行关注,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使得很多留守儿童都出现了孤僻、胆怯心理,不愿意面对陌生人,与周围人也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情感缺失
儿童从婴儿向成人进行过渡,需要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一个依恋关系,才能够让孩子对社会、对世界保持信任态度,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但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和关爱,使得心理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无法对其他人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阻碍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
(三)价值观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能够补偿自己的孩子,往往采取给很多零用钱、买新衣服、买玩具等物质上的行为来进行弥补,而不对其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尤其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的孩子在无形中也受到“物质至上”观念的影响,价值观存在错位现象,比较重视享乐,安于现状,而没有认识到学习进取的重要性。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育者,在“知”的基础上,应注重贯彻落实,将理论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开展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缺少与儿童进行心里交流的时间,也没有认识到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心理上的辅导。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应将心理辅导课程作为重要环节去落实,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学校中接受正确的心理辅导教育,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进行抒发,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心理辅导课程可以通过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两种方式进行开展。集体辅导主要是通过班会、心理课程等方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向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和知识,正确树立整个班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集体辅导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由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地开展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学生心理方面的缺陷,帮助学生抒发自己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二)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的阴霾。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开心的事,有的留守儿童就在作文中写到,“我最快乐的一天是爸爸妈妈从城市中放假回来的那一天,爸爸给我买了好多玩具,妈妈给我买了好多衣服,但是到了下午他们就坐车回去了,我非常难过。”在阅读了学生的文章之后,教师联系了学生的父母,让父母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并在作文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沟通感情,使学生的郁结得到疏解,使得家长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增加与子女相处的时间。
(三)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工作当中,少先队工作占据了重要位置,承担了大部分的德育工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所区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不过德育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而心健康教育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如果二者形成合力,效果更佳。因此,学校在组织进行少先队活动时,应时时处处考虑到留守儿童,特别是个别弱视儿童,想尽办法让孤僻的孩子们活泼开朗。教师要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动向,根据他们的不同的心理需求给予不同的关怀。当他们没能过上生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祝福,提出希望;当他们晚上在校思念父母蒙头哭泣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安慰,多关心多开导;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无私真诚的帮助;当他们因为父母的离开而黯然伤心的时候,及时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秘书处联系人:吴老师、徐老师 电子邮箱:
电话:010-68017497 88569162,13911387024,13681575637
咨询、投诉电话及微信:1391113106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2016年10月10日
附件1 会议内容有关说明
1. 2017年4月27日,全天报到。
下午:团体会员单位交流研讨会议
2. 2017年4月28日上午:开幕式、颁奖表彰、大会报告、全体合影
下午:小学、初中、高中组,每组六节,分别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
晚上:友好互助结对校与导师校汇报工作及经验交流
3. 2017年4月29日上午:(主会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论坛或专家报告
下午:(分会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及学校品质构建实践报告
晚上:平行分论坛或专家工作坊
4. 2017年4月30日:专家工作坊
会议日程确定后将发出正式通知,届时也可输入“学校心育枣庄会议”在网上查询。
附件2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收录说明
请按下面的分类提交材料。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特色
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与成长特色
3. 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辅导特色
4. 心理健康教育同伴交往与互助特色
5.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与学科渗透特色
6.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与个体辅导特色
7.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引领与教研活动特色
8. 心理健康教育校外活动、家校联动与互联网建设特色
材料不用面面俱到,有特色的地方就写,没有的可以不写,重点突出自己学校或本地区的亮点、特色和好做法。字数2000~3000字,每个特色配发2~3幅图片,总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同时,提交学校简介300~500字,包括学校地域特征、教师基本构成、学生基本情况、学校所获荣誉等。
附件3 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育班会课)收录说明
每所学校须同时提交至少两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活动设计(简称“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该是学校开展过的独具特色、效果最好且为原创的设计。活动设计选送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
1. 活动设计完全为本校或本人原创;
2. 内容与过程设计均富有特色和吸引力;
3. 活动已经实际操作过且效果很好;
4. 学校出具推荐意见:300字左右。
二、活动设计格式要求须包含以下内容
1. 活动名称:
2. 活动主题(请确定活动设计的分类,在你选择的分类前划√:
学习:引导学生趣学、乐学、会学、学会的原创活动设计
自我: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活动设计
人际: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友善交往、幽默相处、异性互动的活动设计
情绪:陪伴学生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调适情绪、管理情绪的活动设计
生涯:提高学生时间意识、择业意识、生涯意识、责任意识的活动设计
适应:鼓励学生适应环境、适应角色、应对挫折、解决困难的活动设计
其他:(如选择此项,请在横线上自行填写分类
3. 设计背景:
4. 活动目标:
5. 参加对象:
6. 活动时间:
7. 活动准备:
9. 活动操作建议:
10. 活动效果:
请将有关点评写在此处,注明点评人所在单位、职务、何时、在何种情况下的点评。
11. 特殊说明:
(1)活动设计字数不超过2000~4000字,配发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处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
(2)需注明活动设计曾在何时、何场合、由什么单位组织的何活动中获几等奖或参加展示,并附获奖证明(扫描件)。如没有获奖或展示,可不注明。
【中图分类号】G652;G6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教育列为五大领域之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学会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探索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目标任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努力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创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课时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学引导等方面形成全面的创新,帮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化、专业能力建构,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和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优化课程效果
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师生互为主体是主体性教学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教学互动的条件。在教学中,灵活安排演示、讨论、模拟练习等多种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渴望表达、追求健康运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融入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内在情感的带动下主动的参与到儿童健康活动之中。例如,在行为习惯的教学实践中,一些W生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内容把握不好,不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懒惰等特点,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心理压力,减少各方面的懒惰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来逐渐提高学生的儿童健康素养。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创新合作课程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集体学习和课外个人预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先学后教。每一章节由学生先行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要清楚每章学习要实现的目标,知识结构,根据教师的学习建议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时,要求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学习,要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重点,善于分析、概括教材的基本知 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做到联系实际。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学生必须参加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包括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开展的小组活动和形成性考核中小组研讨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合二为一,课堂教学在保证课堂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采用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现场观摩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试教相结合,课程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结合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内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立职业认同,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式,适时适度的生成必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到学前儿童健康领域中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们采用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即兴创作,倡导他们采取多种方式表现自己个性化的成果,广泛开展各类儿童健康实践活动。可以在一些技能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编创小型的儿童健康童话歌剧、儿童健康童话故事、幼儿舞蹈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再现儿童健康教育生动活泼的原始面貌,使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可能。
结语
全面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对学生主体负责的教育教学课程,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在教育过程中,将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相结合,形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势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肥胖症;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R339.35 R725.892.5 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97-02
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2007年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已达6%,可见降低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有关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多数研究存在健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有效持续地进行等问题,对学龄前儿童本人及家长的健康知识,特别是健康的态度、行为的持续改变不能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为此,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与武汉市某幼儿园合作开展了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武汉市市直机关育才幼儿园(包括一园、二园)作为试点单位,按照班级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分别抽取小班儿童56名、中班儿童67名、大班儿童58名。其中男童97名,女童84名;年龄最大6.7岁,最小3.0岁,平均(4.34±0.50)岁。父亲平均年龄(36.39±0.35)岁,母亲平均年龄(33.00±0.27)岁。以此181名儿童及181名家长、26名教师及领导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调查前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基线调查。编写印刷书籍《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指南》,内容包括“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并精心设计了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制作玩教具、招贴画、宣传画、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其后分别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包括召开幼儿园家长会,由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讲团成员就“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害与防治”对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发放知识小册子、折页等资料;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知识纳入教学课程,教师应用《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指南》,采用游戏、棋类、儿歌、读本、故事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课堂对18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单纯性肥胖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再次调查,将前、后2次调查进行比较。
在活动完成后分别召集2所幼儿园的26位教师和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内容包括本课题的意义、开展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开展本课题收到了哪些效果、有哪些创新之处及经验教训总结以及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1.3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儿童和家长肥胖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由表1可见,家长“合理饮食观念”、“儿童服用滋补保养品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项目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健康教育前后儿童的行为变化 而儿童“不喝或基本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或基本不吃洋快餐、每天运动1~2h、主要饮料为白开水、从不偏食或挑食”持有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教师及领导座谈情况参与座谈的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都表示,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在帮助学龄前儿童及家长、教师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活动引起了该园领导和教师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健康教育的认同。也分别谈到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态度变化,“最初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健康教育就是给家长发放一些小册子、宣传资料就够了”,但通过本次活动,“认识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以后重视在园本教学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课堂,重视对儿童自身的健康教育,积极支持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教师还表示,以后会在日常授课中重视健康教育课堂,充分利用活动课和日常生活的契机,启发儿童智慧,捕捉健康教育的时机,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主动开展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
3 讨论
肥胖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许多研究证实,儿童肥胖与成年肥胖和疾病密切相关,60%的肥胖儿童在成年后会患至少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儿童期单纯性肥胖意义重大。儿童肥胖的病因极其复杂,但是通常归因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健康知识缺乏、不良态度及饮食行为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儿童的能量摄入、消耗,从而导致单纯性肥胖。因此,为改善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效预防儿童肥胖,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2.1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2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2.3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2.4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2.5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3.1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3.2保健医生进课堂。
教育不仅影响我们的过去,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内容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那么,什么是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哪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和教育活动,运用传播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丰富人们的健康知识,增进人们达成健康的期望和态度,促进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健康。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危险因素却围绕在幼儿的身边,因此,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细节上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日常健康行为教育。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形成提出的,比如起床、洗漱、睡觉等等。
2、饮食营养教育。这一时期幼儿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营养变得特别重要,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挑食厌食等等,是不良习惯形成的暖床,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特别重要。
3、身体生长教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概念,对于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没有任何正确的解读,因此这就需要成人进行指导和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威胁幼儿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幼儿却没有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经常会看到幼儿走失、拐卖儿童的报导,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5、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乱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存在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的情况,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心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6、社会适应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这个社会密不可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健康第一”只是口号。在幼儿园教育中,随处可见的强调幼儿健康教育,但是教师真正让幼儿进行观摩的活动却相对较少,关于健康的鱼的主题课程也相对较少,并没有让幼儿形成健康的意识,还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比如说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体育教育又或者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园常识教育。因此,存在着健康教育知识口号的现象。
2、心理健康尚待落实。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容易忽视心理氛围的创设,以及幼儿的个性心理、对幼儿的评价等等,好多家长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给家里造成氛围紧张的情形,对于犯错的幼儿,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地幼儿进行打骂,对于正在发展的幼儿来说,伤害是相当大的,而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园的教师重视课堂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照不够,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3、过度保护后患无穷。呼吁过度,就容易造成过度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心肝”,有些家长就对幼儿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这导致幼儿变得胆小怕事,不利于幼儿某些人格的形成,比如勇气,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走近“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
当今世界,公民素质已经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而全民范畴的健康教育正是提升公民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成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2008年,我国正式提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以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目的,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妇幼卫生、心理健康,环境健康等。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妇女和幼龄儿童为宣教服务对象的“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计划应运而生,力求在全社会都形成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提升全社会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注。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妇幼保健工作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形势,妇女孕产期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等仍威胁着妇女儿童健康;70%以上可以避免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事件发生在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出生缺陷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乡妇女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女性面临着来自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压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这方方面面的因素都成为必须加快推进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在动九促使我们必须在依托政府行政管理督导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进行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和疾病防范意识,最终形成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部门已经提出,我们要在2010年达到以下健康指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2.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4.9‰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7.7‰以内。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深化妇幼保健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走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和健康保护一体化的道路,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正是这样一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关爱女性和儿童为宗旨,传递健康理念,传播科学知识的妇幼健康教育多元平台,它的建立和推进对于全面促进女性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健康中国2020之关爱孕婴童”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依托医务渠道,面向孕产妇和新生儿家庭实施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该项目与各省市卫生厅局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合作,通过在全国重点省,地、市、区四级妇幼保健院及重点助产机构安装液晶电视的形式,每天滚动播出卫生健康、母婴保健、优生优育等精心打造的科普知识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科普知识与母婴健康教育,及时传递国家政策法规与公共卫生信息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将通过医院、社区等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巡回讲座,举办母乳喂养、宝宝安全等主题丰富的各类活动:2010年该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各种公益论坛、峰会,开展一系列促进东西方产业交流的活动,涉及的话题包括:食品及母乳安全、用品及家居安全、出行安全,生理及心理安全等,推广母婴更健康、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创建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个项目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妇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正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向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纵深发展。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民族兴盛的基础,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97-02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我院的现有资源,观察在2013年8月到9月来本院弱视门诊就诊弱视儿童,被确诊后确定为研究目标,随后随机抽选20位弱视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教育路径的规划 首先本院对确定的调查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对弱视知识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
1.2.2 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 根据本院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分析,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的发病机制以及预后的知识指导;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的散瞳注意事项知识指导;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家长希望在患病儿童进行治疗时得到本院对其进行和弱视疾病相关训练方面知识的指导。然后根据患者家长的相关希求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差问卷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添加了以下几点内容:①患者的个人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长的姓名、行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②患者家长对其子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主要包括弱视的基本知识、弱视的治疗方法、弱视的训练方法、弱视的健康训练规范以及和弱视相关的散瞳等注意事项。在这个部分中对家长设定八个和弱视知识相关的题目,采用1-8的量化加分,分数的高低决定着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程度的高度。
1.2.3 健康教育的实施 对患者家长进行弱视疾病的健康教育时前,需要门诊护士对患者家长详细的解释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和重要性,得到患者家长的支持,然后向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后,门诊护士需要向患者家长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给患者家长讲述与弱势疾病有相关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配合医院治疗弱势疾病的相关知识。待患者三个星期后来门诊进行二次确诊时,门诊护士需要对患者家长再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家长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及是否配合医院的治疗进行患者弱视康复训练的监督。
2 结 果
将20名家长在健康教育前后对调查问卷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打分量化,共分为三个等级,如果平均分在0-3分之间为较差,平均分在3-6分之间为一般,平均分在6-8分之间为较好。在健康教育前调查问卷显示,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好层次的家长人数为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零,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一般层次的家长人数为7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差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品均分为2.9分,健康教育后的调查问卷显示,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好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一般层次的家长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对弱视知识了解达到较差层次的家长人数为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品均分为5.8分。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护士也对家长回答与弱视有关知识问题的正确率做出了分析,对于弱视发病机制的问题,健康教育前的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十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五;对于散瞳目的以及散瞳的注意事项的问题,健康教育前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十;对于弱视健康康复训练的问题,健康教育前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五,健康教育后家长回答的正确率为百分之八十。
3 讨 论
根据调查结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判若两人,由对弱视知识的掌握为白纸程度转变成能够良好的配合医院的治疗,督促其子女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对弱视的发病机制、散瞳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知识和弱视健康训练等知识做大了系统的掌握,说明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门诊弱视儿童健康教育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61-02
营养保健教育作为一种治疗与预防手段已成为医疗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1]。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系统开展营养保健教育活动[2],可以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3],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儿童卫生营养保健教育是儿科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临床儿科实践,总结出儿科保健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病例均来源于木垒县人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0例患儿,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5至15岁,平均年龄(10.14±4.17)岁。。
1.2 方法:由专人负责对入院的患儿进行营养保健教育,每周一次,并且每个出院儿童都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期间通过发放宣传单及面对面讲解等形式继续进行健康教育,随访结束后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行为变化以及对疾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的变化。
1.3 健康教育内容: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儿童和家长讲解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引起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的基本知识。⑵告诉患儿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控制,不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消除患者对营养病的恐惧心理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告知患者积极调节心态,消除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可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食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肥胖儿童应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预防便秘,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⑷适量的体育锻炼。
3.讨论
患儿及家长的个体差异,家长的社会背景、年龄、文化程度、接受及理解能力也是影响保健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入院后的不同阶段有许多不同的要求,他们会主动提问,问题详细而全面,还有些家长对病情以外的事情不太关心,也不主动提问,他们认为看病是一个短期行为,只要把孩子的病治好就行,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少数文化层次偏低、隔辈的家长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对患儿的病情及治疗完全依赖医护人员,没有求助愿望,个别患儿的陪护、探视人员太多,更换频繁,导致保健教育效果差。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进行儿童营养保健教育之前,多数儿童和家长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多数儿童存在着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且,由于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压力,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住院期间及1年随访中的营养保健教育,多数患者了解了儿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觉养成了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的健康行为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成为保持儿童健康,减少儿科疾病,增进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