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评估范文

时间:2024-04-06 09:39: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设安全评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设安全评估

篇1

胡主席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安全文化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稳定的、持久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它通过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安全物态等方面来体现。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手段,目的是诊断安全文化建设的优劣,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在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许多高校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引领安全建设,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此,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对促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确立评估指标体系是能否有效发挥文化建设效果评估作用的关键,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量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通过该指标体系,要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根据安全文化学的形态体系,评估范畴可分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本文依据安全文化的本质内涵,结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确立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见表3。

二、效果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指标体系本身的设计同等重要,是决定效果评估是否科学的重要方面。

(一)权重的定义

权重是指该指标在同类指标中重要度的量化,或是某个客体在同类可比客体中的客观事实的量化。在整个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指标体系设计中包含了两种权重的设计,一种为评估指标权重的设计(以下简称为指标权重),另一种为下属单位的评比加权系数(以下简称为加权系数)。

(二)权重的确定

目前,权重的确定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AHP)可对原始观测数直接加权运算进行综合排序,未减弱原始信息量,使评价指标逻辑判断量化,且可保持判断思维全过程的一致性。在综合评价中为了突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客观合理地评价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为此,本文采用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提出者,美国运筹学教授T.L.Saaty认为,若某个实际问题涉及到n个因素,要问每个因素在整体中各占多大比重,当确切依据很不充分时,就只有凭专家经验进行判断了。但是只要n≥3,任何专家都很难说出一组确切的数据。然而,若从所有因素中任取两个因素进行对比,在行的专家一般都可以用“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十分重要”、“极其重要”等定性语言说明其中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对总体而言的重要性程度。Saaty建议将这些定性语言量化,并引入函数表示对总体而言因素x比因素y的重要性标度。若>1,说明x比y重要,若

从而得到判断矩阵A为

A为正互反矩阵,可以采用和法或根法近似求解A的特征向量,现采用和法求解。将A按列归一化得到矩阵

将矩阵按行相加,得到向量W'=(1.175,1.0007,1.0275,0.7969)T ,将W'归一化得到 =(0.2937,0.2502,0.2569,0.1992 )T

然后根据公式(1)

计算出

再根据公式(2) (2)

代入数值,计算出

Saaty给出了一致性指标RI值如表2。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根据,得到<0.1,满足一致性要求。从而确定评估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确定相应各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的权重,如表3。

表3 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权重

三、效果评估的实施

根据现代评估理论,有效的评估全过程是闭合循环的过程,即PDCA循环过程,它所表示的是计划、实施、检查、提高,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囿于篇幅,本文仅阐述计划与实施两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安全文化评估的计划准备阶段一是要设立评估组,并进行培训,确定评估方法和时间;二是要对评估表格进行优化和修改,确定符合实际的权重指标,并通知被评估单位。安全文化评估通常由上级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可以选取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和地方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共同组成评估组,负责评估的具体实施。评估对象选择应当合理,应当能够代表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既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即按照各级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比例分别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参与评估,也可以采用区域抽样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专业特长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评估。

(二)实施阶段

主要是评估者有计划的集中实施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每个三级指标均取满分为100分,评估者采用抽样问卷、统计确认、专家评定等方法,对高校安全文件记录、现行法规执行情况、安全文化活动组织情况等进行打分,得出各项的分值。然后将每个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权重,累加求上一级指标的得分,从而确定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总分值。其计算公式为:T=

其中,T表示总分,TM表示下一级指标M的得分,表示指标M的相对权重。例如,二级指标a1的得分Ta1计算公式如下: Ta1=

评估满分为100分,按照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一般,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的评价标准,逐一划分。将每个下属单位的总得分乘以相对加权系数后相加得出该单位的得分,各下属单位的得分用于各个下属单位间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横向比较,得到的总分即为单位安全文化建设量化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徐德蜀,邱成.安全健康新知丛书――安全文化通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报,2006;3;29,第一版

篇2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安全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应意识到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一旦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外泄,企业机密被泄漏,对企业所造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虽然任何软件都是有可以破解方法的,但是对于安全性能高的软件而言,其破解的困难性也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选择安全软件时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不要为节省企业开支而选择性能差的防护软件,如果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失价值会远远的大于软件价格。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首先,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而言,无论是使用哪种安全软件都会遭到攻击和破解,所以在安全防御中信息技术并不能占据主体,而管理才是信息安全系统的主体。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质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信息,才能为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在同一技术和时间下所建设的,在日常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任何系统都是会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的因此企业应对自身的信息系统做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和因素,并制定出详细的应对策略。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首先,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维护,在企业人员培训中加入对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从而使企业工作人员自觉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网络认识误区。加强对对网络黑客尤其是未成年人黑客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当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普及对全体员工有关于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五)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以一劳永逸的安全保护策略也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的网络安全策随着网络问题的升级而发展的,具有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制定的策略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根据网络发展状况、策略执行情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应综合分析地方网络安全需求,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减少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绝大部分的企业信息被窃取都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才能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针对信息安全的种类和等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提前制定出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信息安全事故企业应采取哪种应对方案。当企业信息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快速成立处理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危机的处理步骤和管理预案,做好危机处理工作,避免出现由于不当处置而导致的连锁危机的发生。另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做好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28-02

Region Scheduling Data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and Emergency System

CAO Jianfeng

AbstractSecondary power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to assess network security, in view of the Fuzhou region of the second grid system issues of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research, practice, and to identify areas of Fuzhou, the second grid weak point of the safety of the system,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the safety assessment report to study the formulation of security poli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ilot programs and practice, and then test it again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power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to system, and summed up the defense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ndard model.

KeyWordSecondary system;networking;security

0 引言

电力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与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服务相关,而且与电网调度、与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紧密关联,是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电力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改善,其可控性已满足闭环的要求。随着变电集控所模式的建立、变电站减人增效,大量采用远方控制,这对电力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而另一方面,Internet技术和因特网已得到广泛使用,使得病毒和黑客也日益猖獗。目前有一些调度中心、发电厂、变电站在规划、设计、建设控制系统和数据网络时,对网络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构成了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除此之外,还存在黑客在调度数据网中采用“搭接”的手段对传输的电力控制信息进行“窃听”和“篡改”,进而对电力一次设备进行非法破坏性操作的威胁。因此电力监控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1福州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评估概述

1.1 概况

福州地调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包括:二次系统资产评估、网络与业务构架评估、节点间通信关系分析、二次系统威胁评估、现有防护措施评估、主机安全性评估、网络系统评估、安全管理评估、业务系统安全评估、二次系统风险计算和分析、安全建议等评估内容,评估之后针对系统的薄弱点进行安全加固,并制定《福州局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预防和正确、快速处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瘫痪事件,不断提高福州电网预防和控制调度自动化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影响和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安全评估的实施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1.2 网络安全评估的过程

1.2.1资产调查

资产调查作为信息收集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开始安全评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安全加固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准确全面的获得被评估系统的信息资产清单。

因此,在进行评估项目实施时,我们很重视资产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以期收集到准确、全面的信息资产清单。对于每一个资产来说,都需要比较准确的收集各项属性,因此我们计划整个资产调查过程如下,以确保我们的资产调查目标的实现。

1.2.2采用了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

在本项目中,安全扫描主要是通过评估工具以本地扫描的方式对评估范围内的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扫描,从内网和外网两个角度来查找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数据和用户账号/口令等安全对象目标存在的安全风险、漏洞和威胁。应用正向测试与逆向渗透相结合的漏洞深度检测方法,对电力二次系统主机信息安全进行分析。

1.2.3采用了远程漏洞扫描与本地主机自动化脚本检测相结合的脆弱性获取方法

渗透测试主要依据安全专家已经掌握的安全漏洞,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对系统和网络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攻击性测试。所有的测试将在授权和监督下进行。渗透测试和工具扫描可以很好的互相补充。工具扫描具有很好的效率和速度,但是存在一定的误报率,不能发现高层次、复杂的安全问题;渗透测试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大、对测试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渗透测试报告的价值直接依赖于测试者的专业机能),但是非常准确,可以发现逻辑性更强、更深层次的弱点。

1.2.险计算和分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风险计算部分主要以业务系统作为风险计算和分析的对象,以福州电业局本部为例,本次对福州电业局SCADA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OMS系统和DMIS网站共4个业务系统进行了评估和测试,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资产价值、威胁发生可能性和脆弱性严重程度的进行赋值,并通过风险计算,得出风险计算结果,确定各个系统的危险程度,找到业务系统的安全薄弱点。

1.2.5安全建议

根据计算出来的安全结果,通过管理和技术等两方面来加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安全性,对访问重要设备的用户应遵循一定规章制度,对网络配置的更改、权限的分配要及时进行记录备份归档。

对重要业务系统和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漏洞病毒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归档。对新系统上线前应进行扫描和加固,对扫描的日志及时进行安全审计并归档。

对网络运行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运行日志、业务系统运行日志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并提交安全审计记录和报告,对报告中的非法行为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对于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配置日志应另存储在日志服务器中,而非存储在本地路由器或是交换机上,并定期的进行备份归档。对于日志的种类应当包括所有用户对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查看、更改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地区电网自动化系统整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1应急预案体系的出现

现阶段地区调度自动化各系统联系紧密,单个系统的故障将连锁影响多个其他系统运行,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向县调及110kV变电站延伸,接入系统种类日趋复杂,二次安全防护木桶效应日趋明显。由于系统风险主要来自于病毒及相关联系统的故障,故障类型复杂并存在触发或并况,应急预案的思路逐步摆脱了自动化单个系统预案的思路,慢慢向以自动化二次整体应急预案体系进行转变。该思路面对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整体地考虑恢复手段及措施,隔离故障区域,屏蔽受影响系统的部分功能,将日常人工或自动备份的硬件及软件快速导入故障设备,恢复系统。在日常备份及演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系统间的互补能力和约束条件,并切合地调实际,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该预案体系。该体系重视系统整体恢复的效率和日常投入成本的二维标准,兼收并蓄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优势。

2.2 应急预案体系的特点

该预案体系适应自动化系统日益联系紧密的特点,摆脱之前针对某一系统制定预案的思路,采用“整体考虑,互为备用,分散管理,集中恢复”总体思路,避免出现系统孤岛,综合考虑,兼顾各个系统及全面事故预想,具有兼容性强,各子系统预案操作性强,入门要求低,恢复手段有效快速,投资成本低,日常维护工作量少,实用化推广价值高的特点。

预案体系总体框架图各子预案关联关系图

2.3 预案体系各个子预案之间的关系

2.3.1共存关系

各预案体系间存在互相引用,互为补充关系。简化了对预案编写的复杂程度,将复杂的系统问题转化成为多个专项问题来解决。

集控系统资源成为EMS预案中的备用设备,将整体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考虑,互为备用,充分利用资源,降低预案成本。

2.3.2互斥关系

预案体系中的电源子预案和其他预案间存在互斥关系,当涉及到整体电源异常时,就要考虑牺牲小系统,保全大系统的整体

3 结论

本项目对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开展了专题研究与实践,研究结果有效提高了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对网省调度中心乃地市电业局的二次系统安全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调度自动化应急预案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开发的快速备份恢复系统,投资少,效益高,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该项目的开展促进了调度中心对现有二次系统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有了深入的了解 ,确保调度中心对二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手段和部署选用必要的安全产品 ,对今后全省乃至全国地区电网二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王俊,唐跃中,顾立新.上海电网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分析.电网技术,2004(18).

[2]王治华.安全运营中心及其在调度中心二次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2).

[3]陈文斌.电力二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电工技术,2008(11).

[4]民,辛耀中,向力,卢长燕,邹国辉,彭清卿.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1).

[5]葛海慧,卢潇,周振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4).

[6]胡炎,辛耀中.韩英铎 二次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化设计方法.电工技术,2003(21).

篇4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能够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深化,积极推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并加强对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实践,尽可能的提前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必须要立足预防,从源头出发,做到标本兼治,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出发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一、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措施

(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

要实现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就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项目部、财务部、设备部材料部、办公室以及施工队等各个部门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职责。在此基础上细化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在岗位需要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出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并且安全检查、培训、防护管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防止在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不能够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的现象。

(二)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制定奖罚措施,定期考核

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并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加强标准化考核。确定评审单位与评审人员。评审组织单位与评审单位必须要严格的根据想要求规定开展工作,同时各级的安全部门要对经验进行积极的总结,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并控制好考评流程。对于评审组织单位以及评审单位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管理,让考评工作能够得到规范,把好质量关,如果出现了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情况,必须要严肃处理,如果情节严重,必须要取消评审资格。同时对于那些评审不能够达到要求的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惩罚,责令限期整改。并且在评审合格之后必须要定期的进行考核。并且需要采取法律的、经济的以及行政上的手段构建起良好的奖惩机制。

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对公路施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是减少施工事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要对施工风险评估进行重视。

(一)总体风险评估

该风险评估针对的是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进行定量评估。总体评估需要建立在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需要由建设单位来进行组织,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参加成立起评估小组,对总体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能够作为工程相关安全简单管理部门对公路施工风险总体监控的依据,并且施工单位也可以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的结论来制定出对策措施。

(二)专项风险评估

该评估的对象是各种施工作业活动,其主要流程包括了风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估测这三个方面。在风险源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者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相关的基础性资料进行收集。在风险源辨识中需要对工程建设的基本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分析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以及周边环境中所存在的风险。同时还需要根据公路施工作业的基本流程,分解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在此基础上,辨识并筛选风险源,并对风险进行估测。

专项风险估测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对工程的建设条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环境条件等各个阶段的开展风险评估。事故的后果主要需要考虑的是人员伤亡与直接经济损失,并且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将环境影响、延误工期、社会影响都作为风险后果的考虑范围之内。通过专项风险评估,能够从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来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并做出风险控制措施。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采用定性估测、定性与定量估测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主要是应用于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并且往往需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三)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风险评估的结果、成本效益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悬着,所选择的应对措施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并根据针对性与重要性对措施建议进行分类。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需要根据以下顺序来进行:(1)本质安全措施,选择控制措施时需要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风险源进行消除或者是让风险能够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2)安全隔离货防护,如果不能够本质安全对风险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隔离或者防护的手段来让风险降低;(3)进行警告或者标示,对于通过上述措施之后还留下的风险,必须要通过警告、标示等辅助措施来降低风险;(4)进行教育培训,必须要将所确定安全措施在施工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安全管理与施工作业人员,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

三、结语

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评估对于公路安全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公路施工安全风险,必须要积极的开展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

篇5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20302

“十一五”以来,全社会各个领域纷纷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号召,努力结合本领域的工作现状、条件、需求等开展消防工作,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加大对火灾等危险事故的抵御强度,全社会的火灾抵御能力有所上升,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中的火灾危险因素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风险,因而消防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还必须不断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指导。《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以下简称《意见》)在社会单位火灾防控上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即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人群密集区域、易燃易爆单位、地下公共场所等实施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提高单位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相关单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将其作为该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当前环境下,对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 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1.1 消防监督检查系统性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以及功能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或场所不断增多,而消防监管涉及到的内容多,如: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水系统、建筑防火、消防人员综合素质等,作为消防安全监管人员,其必须不断紧跟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在监管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从而在监管过程中一次性找出所存在的全部问题,并督促相关单位和人员尽快整改。若设立一个中介机构来负责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工作,一次性发现所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整改,很好的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2 消防技术规范缺位的有效补充

在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中,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划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型建筑的消防设计技术规范上,如:大型体育馆、超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中,消防技术规范存在诸多漏洞,也有很多方面尚未涉及到,这使得消防设计缺乏专业的技术规范参考,只能依托相关专业单位进行性能优化、评估等。引进中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通过中介机构对单位出具评估报告,可以从技术上补充消防设计规范的不足,有效预防和解决先天性火灾隐患。

1.3 修订技术规范对消防管理的影响

消防技术规范是进行消防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在社会发展、工程设计、火灾事故等的不断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根据当下的消防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消防技术规范的修订,使其作为消防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消防技术规范的不断修订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监管的难度和工作压力,消防部门开展消防监管工作以技术规范为依据,但是技术规范一旦修订后,此时沿用新规范进行消防设计的单位不多,很多单位的消防设计都是依据旧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如果统一要求其整改,非常不现实。因此,运用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制度,对相关工程的消防设计进行科学评估十分必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技术规范的延续性。

1.4 对社会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起社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消防安全事关社会单位的诚信度和整体发展。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消防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会因此被消防监督部门依法查处,造成单位自身社会诚信度降低,在银行贷款、行政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利后果,影响社会效益。将单位的消防管理状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依法实施等级评估,可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责任主体意识,有效整改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综上,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依法监管角度来说,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是解决社会单位消防难题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通过评估来找出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分级,从而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和方案,促进隐患整改工作的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2 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的方法分析

(1)根据《意见》的要求,只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人群密集区域、易燃易爆单位、地下公共场所等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在笔者看来,评估对象应当分层次,除高危单位外,还应当包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因为从消防监督管理的角度,监管部门管理的单位除了高危单位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外,还包含了一般单位(主要是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

(2)对某区域的消防安全进行等级评估时,其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区域内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置的配备,仔细评估区域内的消防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消防站数量、消防通信、消防通道等的技术含量,这是确定火灾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②关于区域内生产、储存、经营等的消防安全等级以及安全布局,如:居民住宅中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的搬运存储,将会对该区域的消防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③区域内人员的消防素质高低,接受消防培训人员所占比例、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比例等也会影响到消防安全。④其余因素,如:区域内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火灾危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3)在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时,应严格参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对单位的消防管理软硬件等进行安全评估,如:消防组织建设、消防管理职责分配、消防检查制度、消防宣教、火灾隐患整改等,结合该单位的具体消防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来开展消防安全等级评估。

(4)对单个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消防安全等级,考虑建筑内部的布局、用途、可燃物分布、人员结构等,通过各种方法对消防安全等级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消防安全等级的评估:①通过对建筑结构特点、可燃物分布以及可能出现的火灾场景辨别火灾危险源,确定该建筑物的主要火灾危险源,并模拟最大的火灾事故,从而确保任何情况下发生的火灾事故都不会超过预估的结果。②根据建筑内的烟气蔓延特点和模拟火灾发展状况来进行火灾危险程度的评估。③根据建筑中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消防能力等进行火灾发生时人员疏通情况的评估。④根据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评估。

3 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标准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湖南、河北等省都已经建立了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标准。合理判断、评价单位消防安全状况,量化评估单位消防安全等级,可以使政府、公众及单位自身可以准确掌握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标准的建立应以保护公民人身和公私财产的安全为目标,制定科学评估单位消防安全等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及其它火灾类保险的保险费率浮动系数。同时保险机构可以根据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科学厘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及其它火灾类保险的费率水平。

(1)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的主体。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应由公安消防机构或具备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资质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高危单位应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合法的中介机构实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应由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并报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2)消防安全等级评估项目。单位消防安全等级综合评估按以下项目评定:①总平面布置与消防通道状况;②疏散逃生设施状况;③消防设施配备运行状况;④消防安全管理状况。

(3)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可分为以下五类:A类: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的消防安全评;B类: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或展览会、物资商品交易会前的消防安全评估;C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的消防安全评估;D类:改为其他用途的建筑在投入生产、经营、使用前的消防安全评估;E类: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使用(营业)中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的消防安全评估。

(4)特别规定应涵盖以下内容:同一单位具有不在同一处的多个场所的,应分别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集贸市场、超级市场作为一个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对单位进行E类消防安全等级评估,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等级的结果应通过挂牌、公告、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该结果还可以成为该单位是否享受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以及其余火灾类保险优惠费率的重要标准之一。保险单位可根据该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结果来确定保费系数。

篇6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JSR10-205。

一、建立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现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是由事件发生的被动应对,转向从事前积极预防到事后预防的全面危机管理,应急管理逐渐成为政府管理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多的一个领域。正因为政府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层次深,如果仅把工作内容局限在某一方面,显然无法实现全面提升政府应急综合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应急工作客观上要求具备全局的视角、整体的观念、科学的管理。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恰恰是政府应急工作内容的典型归纳,是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评价的基础。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问题,是政府危机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地总结过去的经验,评价现实工作状况,把握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成为政府应急工作能否深入的重要课题。显然,一定的评价标准是衡量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成败的准则。以往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无论是在规划的制定中,还是在实际运作中,都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统一尺度,缺乏成熟的理性规划与运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改变这种工作状况,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行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考核。可以说,指标体系的确立和运行,是提升危机信息获取与预警、危机准备与预防、危机控制与回应、危机恢复与重建等危机管理过程的重要保障[1]。

二、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评价政府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只有具备科学性,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才能客观地反映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真实状况。因此,课题组在选择、研究、设计基本框架和各项具体指标时,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因此,课题研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特点和创新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指标的设计要有创新,要博采众家之长,既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又要有设计内容上的大胆探索。

2.代表充分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体系毕竟不是所评价的事物本身,要使之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概貌和特征,必须选取能够体现评估事物基本特性和重要内容的表象进行比较和评价,因此建立评价体系时选取评价指标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1]。

政府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是政府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考量和设计,注意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政府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

3.比较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评估指标必须具有比较性。只有通过不同指标间的比较,才能够得出比较后的信息资料,才可发挥指标体系的作用。就指标本身来讲,由于指标之间彼此存在一定联系,如何将这些内部相关较强的指标分配合理,这就要求在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在不同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极具可比性的指标,而对那些在较长时期内变化不大的指标,不应列入评估体系范围内,如果因其地位重要,必须列入,也应赋予较小的权重。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适应的指标或指标体系也要进行修改、补充和更新。所以在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发展问题[2]。

评估指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检验一套指标体系是否能够良好地运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在选择指标时不能选择那些从理论角度看十分重要,但没有办法量化,或者量化工作的成本极高,耗费众多人力物力才可完成的指标。同时,还要注意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比例搭配问题,尽可能使用现行的统计指标,减少主观指标的使用。

4.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考核实施必须把握考核客观原则。由于考核指标在最初设计过程中就力求科学有效,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更加要求考评者本着科学的态度从客观角度出发,严格遵从考核框架的要求,对评估对象进行客观评定,不能掺杂主观感情和个人好恶,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同时,还要求考核人员对被检主体的规章、制度、活动、机构等内容进行客观的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推动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主观指标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感受,也称感觉指标,表现为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结、愿望和满意度等。主观指标是通过数值来表现个体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对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主观反映,主观指标是对无法采用客观指标量化的内容进行的实质性评价,因而,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所占的数量应是较少部分。

篇7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20.016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20-0084-04

1 引言

通信铁塔是通信信号发射和接收的主要载体,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它是移动通信网完成信号覆盖的重要基础设施[1],是移动通信网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铁塔目前已经遍布城乡,随处可见。大到山区的大型角钢塔,小到城市小区里的单管塔。它们通过各种通讯信号联系在一起,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递服务,保障了全球24小时信息不间断共享,使得人类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如今,通信行业高速发展,通信铁塔的结构安全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信铁塔属于高耸结构,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耸结构构件破坏的现象中,风力引起的结构构件破坏占80%~90%左右。在使用期间塔架整体结构可能会发生危及安全的分离、倒塌或者整体失稳破坏的情况[2]。因此,应该对通信铁塔初始质量状况,尤其是对抗震防风等性能进行分析、校验,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有安全隐患的通信铁塔进行修复、改造、甚至拆除重建等,从而保障通信铁塔安全、通畅地运行,为规避事故及安全隐患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

2 铁塔安全快速评估软件的提出

传统的通信铁塔计算方法是手工计算,采用结构力学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3]。当对数据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时,有时采用近似值法,这要求计算人员具有丰富的铁塔计算经验。在铁塔的结构强度研究计算方面,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设计规范[3]。但手工计算中大量的铁塔参数,繁琐的计算过程,而且对于同种塔型,即使只是尺寸有变化,也要进行一次全新的计算才能得到想要的数据,这将导致其计算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

随着现代计算力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采用有限单元法来研究力学方面的问题[4]。在对通信铁塔刚度、强度的仿真研究方面,国内外有很多分析人员都在进行着通信铁塔的有限元分析仿真,但是他们在有限元分析中所用时间的40%~50%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即前处理;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即后处理;而计算的时间仅占5%左右[5]。

其实对于同种类型的通信铁塔,它们的结构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计算的公式和依照的规范是相同的,这为进行参数化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可以利用铁塔公司所掌握的一切铁塔的详细数据,借助计算机快速计算的能力,编写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可视化软件来帮助铁塔公司对现存的铁塔进行快速准确的安全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有安全隐患的通信铁塔进行修复、改造、甚至拆除重建等。

3 具体技术方案

通信铁塔安全快速评估软件的关键点在于程序底层逻辑需要在程序中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公式计算、迭代计算等,并利用开发软件中灵活的控件及可视化图形组件来实现结果的输出。

铁塔的种类较多,各种通信铁塔的性能指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通信铁塔所要评估的方面也会略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通信铁塔安全评估标准对各类通信铁塔进行分析,总结各类通信铁塔的评估方法,然后在程序中分别实现。

3.1 技术方案

通信铁塔快速安全评估软件实现的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用户登录系统,选择想要评估的铁塔类型,系统根据塔型的不同跳转到不同的模块,用户根据提示输入铁塔的结构、材料信息以及外加的荷载信息。后台程序根据不同的塔型,编写计算迎风面积、应力、挠度等的算法。最后利用计算出的挠度、应力等参数,按照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依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水平位移极限值等进行校核,从而得到铁塔的安全评估结果。

(1)步骤1:用户输入数据

用户输入的数据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铁塔自身的结构、材料等参数值,对于不同类型的铁塔,需要输入的参数种类是不同的,用户在选择了塔型后,就会进入相对应的参数采集界面。另一个是外加荷载数据,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和冰雪荷载。用户需要选择荷载的类型,然后输入荷载的值。

(2)步骤2:荷载下铁塔应力、挠度的计算

在此次软件设计过程中,角钢塔和三管塔采用杨更新教授提出的空间桁架法[6]来计算塔架静力。

(3)步骤3:后台安全评估

通信铁塔安全快速评估系统将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铁塔应力、水平位移等数据与《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值做比较,由此判断铁塔是否在正常的使用状态。在后台安全评估中通过以下两个关键参数来评判铁塔的安全性能:

1)水平位移

在所受荷载为风荷载的情况下,钢塔栀结构任一点的水平位移应满足[7]表1中所示的规定:

2)塔架应力

塔架的强度理论条件要满足的条件如式(1)所示:

(4)步骤4:报告呈现

在经过步骤3实际值和规范值的对比之后[7],对比的结果以及相关的图形结果会被映射在报告呈现界面中,方便用户及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铁塔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 [7]。

3.2 软件系统开发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完成通信铁塔安全快速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其层次架构分为3层。用户层接收用户输入的各种操作信息,然后向业务逻辑层发出各种操作命令。业务逻辑层接收来自用户层的数据或命令请求,按照相应的算法计算出通信铁塔的应力、挠度、抗风等级、迎风面积等数值,把数值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在报告呈现界面上[10]。数据层具体为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系统层次架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用户层模块结构图、业务逻辑层模块结构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开发功能模块包括登录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报告显示模块。

表2显示了各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种通信铁塔安全快速评估系统,利用用户输入的铁塔结构数据及荷载数据,根据写入系统的铁塔计算及评估的算法,快速得到准确的安全评估结果。运维人员根据最后得出的检查评估报告,对在役通信铁塔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该系统的安全评估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手工和力学软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模式,提高了安全评估的效率,降低了安全评估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晓亮,孙国良,黄维学,等. 浅析通信铁塔的安全性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J]. 数据通信, 2013(5): 32-34.

[2] 周新华. 高压输电铁塔结构强度分析[D]. 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 2002.

[3] 蔡铭. 高耸异型铁塔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分析计算[J]. 钢结构, 2005(5): 32-34.

[4] 刘朋科. 高压输电线路数值模拟中的参数化有限元法[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7.

[5] 黄,黎雪芬,饶进军,等. 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中的参数化有限元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03(2): 145-147.

[6] 杨更新. 高耸塔架静力计算的空间桁架法[J]. 土木工程学报, 1966(1): 31-47.

[7] 李军.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通信铁塔性能预警系统[J]. 移动通信, 2010(15): 35-39.

篇8

目前,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由于没有与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安全建设联系起来,仅仅是为评估而评估。在风险评估后,没有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对策,安全状况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的增强和改善,这些风险评估工作仅仅起到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作用,存在的隐患又有可能会导致新的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运营或应用部门,科学的风险评估需要理论、方法、技术来支撑,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建立起良好的风险评估机制呢?

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风险评估敏感性很强,如果引导不当,管理不到位,有可能给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当前最重要就是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的各项基本制度。

首先,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包括信息系统在设计阶段要确定系统的安全目标;在建设验收阶段要确定系统的安全目标达到与否;在运行维护阶段要针对安全形势和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安全保障目标始终如一得以实现。

其次,建立起信息安全检查制度与自我评估制度。信息安全检查由信息安全主管机关或信息系统上级主管机关发起,依据国家风险评估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评估,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同时,各信息系统运营或应用单位依靠自身力量或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也要对自身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要求,信息系统上级主管机关依据自评估或信息安全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批准信息系统投入建设或运行。信息系统安全认可和批准工作应纳入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

最后,建立风险评估机构管理制度。对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实行资质准入制度,只允许经国家批准的风险评估机构实施风险评估。国家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资质认可与资质核查评估制度。

标准规范也是推广和实施风险评估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要加快风险评估管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信息系统安全批准规范》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加大人才培养与基础建设

加强风险评估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的前提。我国要形成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的骨干力量,负责实施本系统风险评估工作。同时,积极宣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增强风险意识,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对风险管理与评估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篇9

建筑施工业的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努力营造,共同协作的广泛目标,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稳定建筑生产秩序、促进各生产环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并充分的按照该体系的指标规定进行科学的监控、及时周密毫无疏漏的评估,从而为安全的建设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执行标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范模式。

2. 现行绩效评估方式的特点及缺陷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是有力的规范行业秩序、监控行业生产质量、建设职能、建设任务、施工过程及最终实现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安全工作的绩效评估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仅停留在对安全数据的简单考核与指标落实上,即对比每年的死亡人数指标是否超过既定的规定标准,从而完成简单的安全质量考核工作。不可否认,此种简单的评估方式能使安全生产的理论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对其有利的控制作用,然而却使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安全建设来源于实际生产环节的重要现实,往往造成重数据指标、重生产结果轻环节建设、轻施工过程投入的肤浅安全控制局面。事实上此种只关心事故指标却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宏观调控的评估方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广泛发展需求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模式,利用绩效评估的原理强化相对指标的建立,而非绝对指标的局限性考核。我们不应片面的追求事故发生率的下降,要知道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的扩充是呈逐年变化趋势的,市场的风险因素、挑战因素是逐步加强的,事故率连续下降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类综合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对的考核目标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全面的开展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强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监控力度,才能使他们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积极规范的生产建设,有效科学的严密调控从而共同营造完善、优越的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涵盖全面、内容夯实的原则使之充满了实效性、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的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与规范导向。

3.1 充分适应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的原则

建筑安全绩效评估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建筑管理部门、建筑生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管理,他们是绩效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行业涉及的工作流程、环节较为复杂,对其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具有管理对象特殊、管理权限丰富、工作流程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安全管理策略及绩效评估指标模式,来源于实际、充满时效性的对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控及综合的管理从而充分的为建筑行业营造安全生产的广泛空间。

3.2 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

结果导向是指只注重评估的最终结果,而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措施却不关心。过程导向则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环节,注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及实现过程,强化过程引导结果的决定作用,即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重要在于施工评估过程的措施建立、制度建设。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强调哪一方的导向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一味的追求结果导向,会忽视管理部门的协调评估作用,忽视生产建设部门的努力建设及共同发展;而单纯的强调过程导向又将淡化绩效评估结果的规范作用及评价特性,因此只有我们有机的将这两种导向原则充分的结合,才能科学的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从而塑造建设工程在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3充分把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们应充分的发挥建设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能,使建设施工企业在安全第一,注重实效、预防为主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应注重把握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综合管理的安全方式在企业从设计预算到招投标管理、施工进程、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的安全手段,通过及时的督导、现场的勘察配合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

3.4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建筑安全工作的指标考核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控制下以行政手段、普查运动式为主的监管方式向法律化、经济性、智能性、综合化的管理方式变更。因此,我们应主张运用差别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适应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设计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创新的发展。

3.5充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阶段

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合乎规律、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及实际需求,应充分认清我国落后生产力与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严重不相符的局面,全面的考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与各类技术指标、管理水平的相适应程度,从而建立以相对指标为主、绝对指标为辅的考核指标体系。

3.6充分重视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

建筑安全工作多元化、多视角的发展特点决定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制度规范与工作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很难用定量的指标进行规范,而政府的弹性管理方式及公立性也决定了其绩效指标很难量化考核,因此我们应在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中以定量的方式规范业绩指标并以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规范工作指标。

4. 建立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1工作指标

工作指标是建设主管部门针对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现实目标而采取的指标控制手段,包括基础指标、能力指标、保障指标和措施指标。基础指标即是法律法规指标与制度建设的综合体现,建设管理部门必须依法的遵循法律法规为建筑安全工作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相适应的变革与创新,以国家法规为统筹、地方法规为导向配合具体、全面、细化的工作制度实施充分科学的工作指标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包括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事故安全通报预警制度、事故约谈制度等。能力指标则是针对建设管理部门实行的依法行政能力、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工作作风的规范。我们应在权责的范围内以正派、严明、具有公信力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实行行政许可、处罚及上报的职责,强化有效、科学、及时处理事故的能力,通过民众投诉率、满意度、事故上报、解决周期等能力指标充分的体现对建筑安全实施的有效管理。保障指标是责任计划与监管力量的统筹规范,我们应有效的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网络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化的监控预警体系,努力的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项负责的监督管理、执法人员,保证各项经费的正常投入,从而做好安全建设工作的保障环节。措施指标包括监督检查、培训宣传和专项工作等具体指标。其中监督检查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我们要实施覆盖率高、检查高度频繁、无规律性的措施,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从而使建筑企业在及时检查及时整改的状态中得到健康、安全的发展。针对建筑行业一线从业者文化素质较差、安全生产意识较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制定合理的培训上岗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控制基础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以关爱生命、注重安全的行为规范实施安全的生产。

4.2业绩指标

业绩指标分为四项一级指标,它们是相对指标、绝对指标、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和专项指标。相对指标分别考察建筑企业在生产总值、建设面积、从业人员基数上的事故死亡率,绝对指标则单纯的规定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包括较大、重大及特大事故的指标,死亡3至9人的为较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的为重大事故而一次死亡30人或以上的事故为特大事故。

篇10

前言: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中,对于隧道和桥梁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隧道和桥梁是我国交通建设中的两个关键的环节。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在进行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尽量避免自然因素的干扰,而目前,建设桥梁和隧道是我国在公路建设受到自然阻碍所选择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对高速公路的桥梁和隧道建设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安全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通的顺利进行。

1.对桥梁与隧道的承载力进行评估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状态的评估中,应该注意对其承载力进行评估。在这里,承载力主要指的是桥梁和隧道所能承受的一个合理的度。在实际的运输中,每个桥梁与隧道都有其承载的极限,当其承载量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它就能不断的运行,保证交通的通畅,但要是超过了这个合理范围,桥梁和隧道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到最后都会演变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带来非常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建设桥梁与隧道的过程中,桥梁与隧道的建设者都应该积极的对桥梁和隧道的承载力,进行评估,测算,从而得到精确的数值,这样在使用中通过数字标识,就可以使桥梁与隧道的承载力一目了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桥梁和隧道在使用中的损耗,间接的延长桥梁与隧道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交通的持续进行。近几年来,安全问题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高速公路所负担的越来越大,因而在路面交通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因桥梁问题出现的桥体坍塌,因隧道问题出现隧道渗水变形等,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交通发展,因此对桥梁与隧道进行评估非常重要,在众多的评估中对于承载力的评估是最直接的,我们在公路上看到的限重提示就充分的体现了承载力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对桥梁与隧道的检查人员进行评估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状态的评估中,应该注意对桥梁和隧道的检查人员进行评估。桥梁与隧道的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它需要建设者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桥梁与隧道不是建设工程完成,人们在使用中就可以减少对于质量的注意了。恰恰相反,在桥梁与隧道工程完成后,检查人员的检查工作非常的重要,桥梁与隧道都是要不断进行检查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桥梁与隧道的质量检查是非常麻烦的工作,它需要检查人员具有充足的耐心,检查人员的耐心可以有助于判断桥梁与隧道存在的问题,从而迅速的进行解决,保证桥梁与隧道的安全。因此在对桥梁与隧道检查人员进行考核时,要关注检查人员是否对工作负责,此外,在对桥梁与隧道检查人员的培养上,还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工作意识,明确工作的重点,了解团队的重要性。因为桥梁与隧道的建设都是大工程,它需要多人参与到其中,可以这样说,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是要靠集体的力量予以维护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形成明确的奖惩制度,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桥梁与隧道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动其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

3.对桥梁与隧道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状态的评估中,应该注意对桥梁与隧道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桥梁与隧道是我国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在交通建设在发展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技术,新技术在交通中的使用,使我们的交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桥梁与隧道出现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桥梁与隧道作为我国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高速公路有一定的差异。差异的根源就在于,隧道与桥梁都是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建设出来的,他们在本质上还是受着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在对桥梁与隧道进行安全状态的评估中是需要对其所在的环境进行衡量的。环境因素对我们的交通建设是有一定影响的,桥梁,一般都是大设在水中或是空中的建筑物,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是要对天气因素以及材料是否耐腐蚀等进行考量的。隧道,一般建在山体中,在进行评估中需要注重光线、气温等问题的。在桥梁与隧道的评估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对于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在高速公路安全状态的评估工作中注重对于环境因素的考虑,可以保证桥梁与隧道的安全性,

4.对桥梁与隧道的安全保障进行评估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状态的评估中,应该注意对桥梁与隧道的安全保障进行评估。安全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在桥梁与隧道使用过程中,排除安全隐患;在桥梁与隧道出现安全问题时,相关部门能迅速的做出行动实施救援,减轻人员的伤亡等。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安全状态的评估中,对于安全保障的评估也非常关键。桥梁与隧道都是非常大的工程,尽管它们在建设中都始终以安全作为最终的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出现都会对正常的交通运输产生影响。安全保障的完善,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桥梁和隧道出现的安全问题。桥梁和隧道与多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出现了安全问题,问题的解决非常的麻烦,需要调动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这种情况,给救援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注重对桥梁以及隧道安全的评估,对于桥梁与隧道安全保障的评估,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对于桥梁与隧道安全保障的评估,可以在桥梁和隧道的使用中,对于风险进行排查,减少交通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发生安全问题时,可以保证当安全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迅速的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切实的保证交通的安全。

总结: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我国的桥梁与隧道的建设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桥梁和隧道的建立大大的便利了人们的沟通,从前人们的出行非常的单一,现在我们的出行方式多样了,我们的路面建设技术也不断的完善。从前,我国在进行路面建设的过程中,当遇到河流与山体的时候,由于技术的有限,只能选择其他的路线进行建设,但现在不同了,我国能在合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上进行了隧道建设以及桥梁的建设,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近几年来,交通事故的频发,使我国的交通运输在发展中开始注重安全因素,对于交通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越来越重要,桥梁与隧道也是我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发展中注重对桥梁与隧道的安全评估,可以保证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炜,金先龙,张伟伟. 公路与轨道交通载荷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12

[2]张立业,郭学东,董丽娟. 载荷共享过程的桥梁系统首次失效平均时间[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篇11

一、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绩效考核的意义

1.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或工程建设员工的液基进行评价,并对员工未来的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工作朝着正面的方向进行。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经济绩效考核,有利于施工人员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中自觉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机械设备,在保证各环节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2.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

对工程进行绩效考核,对施工人员就是一种鞭策,不仅可以使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按照饮水工程的技术指标展开操作,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安全工程的饮水质量,真正为农村人民的用水需求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开辟出一条道路。

3.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和其他公共工程建设一样,是国家为改善民生的一种重大举措,在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效益的提高,只有提高了效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该工程建设进行绩效评估,就能够从饮水设施的购置、施工设计的合理性、适当的工程造价方面着手,找出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经济绩效评估的内容

1.经济效益的绩效评估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虽然是一种惠民工程,但是也要参考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经济效益,二是间接的经济效益。其中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饮水工程建设可以直接实现的,如保证农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不再饮用不清洁的水源,提高生活的质量;供水单位可以按照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来收费,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饮水工程的实施还可以带动农村一部分劳动力,参加到工程的建设中来从而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等等。而间接的经济效益是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带来的附加效益,如饮用清洁的水源以后,农村群众生病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减少农村群众的医药费支出也就增加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引水工程的建设为农村农业的发展、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扩大了农产品的生产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财富,同时也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饮水工程完工后也有利于解放劳动力,使他们外出务工,在赚取更多资金的同时,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技能等。通过对经济效益进行绩效评估,能够将饮水安全工程的经济效能充分的发掘出来,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2.水利工程建设的绩效评估

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进行绩效评估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工程建设本身应该提高绩效方面,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可以附加的一些绩效。其中工程建设本身的绩效评估包含的方面如工程施工人员水平的评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启动,对农村百姓而言具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主体,只有对他们的施工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估,才能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施工技术,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对工程机械设备的评估,就是要检查这些设备的性能、型号、规格等,只有使用符合工程设计型号的设备、并且设备有良好的性能支撑,才能保证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评估,就是检查工程的施工是否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如果各项环节均是按照标准进行,那么工程的进度就不会落下,这也是节约工程投资的重要一环。

3.财务管理进行评估

篇12

俄军战略评估机制的建设运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俄罗斯独立建国至20世纪末的反思与重建阶段和新世纪开始至今的强化与完善阶段。

反思与重建阶段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痛定思痛后重建战略规划体系,战略评估的需求与做法渐次形成。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军事建设实施国家计划与管理的做法就为西方国家羡慕和借鉴,但是俄罗斯独立初期却彻底抛弃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做法,军队建设五年计划也随之取消。在经历建国初期的经济混乱和滑坡之后,俄联邦政府不得不于90年代中期开始重新采取规划的方法加强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与此同时,军队改革受挫、建设停滞,也使军方意识到必须将军队建设与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的全局中统筹考虑,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最终,俄罗斯确立了以目标纲要法为基础的军事规划制度,并于1998年颁布了《2005年前俄罗斯联邦军事建设国家政策基础(构想)》,明确规定要建立起统一的军事建设规划体系,以目标纲要法为基础制定远期(10~15年)、中期(4~5年)和近期(1~2年)文件。与此同时,在国家安全会议秘书普京、谢尔盖・伊万诺夫的先后带领下,陆续通过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军事建设构想等一系列构想文件,并成为军队建设规划和武器装备长期发展规划新的起点。

强化与完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的战略评估在其战略规划框架下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如此局面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文件实现的。如:2002年颁布《2010年前俄联邦军事建设国家政策基础》,2008年颁布《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规划暂行条例》,2009年颁布《俄联邦战略规划基础》和《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2014年颁布《俄联邦战略规划法》等等。正是通过这些努力,其战略规划程序作为才得以规范,战略评估运行机制也因此得以完善。

运行机制

俄军战略及规划运行一般由确定议题、形势研判、咨询论证、组织承办、审议鉴定、决策拍板、监督反馈等环节组成,相对集中的评估环节有四个。

形势研判机制 为掌握军事安全形势和军队发展形势,及时控调规划、计划,俄军定期分级组织形势研判。俄军改革比较频繁、变动较大,但也有一定之规,其各类战略评估周期与相应的规划计划文件修定周期大体一致。通常情况下,近期计划类的修定为1年一次,有效期为1~3年;中期纲要类的修定为5年一次,有效期为5~10年(或为3~6年);远期构想类的制定为5年一次(也可视情况临机修定),有效期为10~20年(或为6年以上)。 2014年12月26日,俄罗斯出台新版军事学说

咨询论证机制 通常由安全会议科学委员会、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委员会、国防部第46中央科研所和军事科学院等机构担负咨询论证,以为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安全会议科学委员会和国防部所属的科学技术会议、社会委员会军事建设问题与安全领域科学研究委员会、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等搭建平台,接受相关机构专家的评估、论证、鉴定和指导建议,或由专家与国防部领导直接讨论。二是通过安全会议和国防部所属的管理机关临时组建跨部门工作组,吸纳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与,最终结论和建议将作为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基础。三是通过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开展安全会议跨部门委员会或其他机关部门相关战略评估课题的研究,为各层级或领域规划计划提供咨询论证。

审议鉴定机制 一般分为国防部、联邦政府和国家三个层级进行,通过各级部门层层把关,反复核查文件数据和计算过程、评审预测结论和相关措施,对业已形成的决策文件草案进行诊断并提出建议,增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直至提交国防部长、总理或总统批准。通常情况下,具体实施审议鉴定者为相应级别决策者的下属办事(咨询)机构或临时指定的专家小组。在国防部层级,主要审议由国防部长批准的文件和由国防部长提交政府、安全会议、总统批准的战略规划文件,对战略规划文件内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把关,审查《国防订货草案》。在联邦政府层级,主要从资源保障角度对决策草案进行审议,从执行角度对涉及武器装备发展的军事规划文件进行审议。在国家层级,主要是审议需要总统批准的所有文件草案,研究有关保障俄联邦军事安全、国防动员、对外军事合作问题决议草案的鉴定结果。

监督反馈机制 如前所述,俄军战略规划的任务不仅仅是开展文本的编制工作,而是涉及分析、论证、决策、监督、反馈、修改等方面的一系列科研和管理工作,监督反馈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俄军的内部监督由制定规划文件的单位组织实施,外部监督则由俄联邦总统、联邦会议实施,主要采取量化考核与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级直接检查、评估和审计三种方式进行。具体由四大机构的下属部门负责执行:一是安全会议下属的国家军事监察总局每季度一次对总统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采取调控、督办措施,其结果可直接报知总统,通常集中反映在总统年度《国情咨文》中;二是联邦会议下属的联邦审计院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独立和公开的检查与及时的反馈;三是政府下属的政府决议监督检查局负责对包括由政府批准的有关军队建设问题政策性文件在内的政府各种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反馈;四是国防部下属的组织监察总局、军事监察局、财政监督监察局等机构分别负责对不同领域的军事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支撑体系

俄军战略评估体系与战略规划体系高度融合,结构比较复杂,难以廓清界限,但其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四个体系相对清晰。

组织领导体系 由五个层次构成:一是俄联邦总统。总统是国家安全和国防问题的最高决策者,在国家政治结构与国家安全保障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在军事决策、战略规划、军队发展、武装力量使用和监督方面享有最高权力。在战略评估方面,他既领导战略评估部门工作,又领导战略评估文件制定;既是评估活动的发起者,也是决策方案的终审者。二是俄联邦安全会议。它是辅助总统进行安全和国防决策的主要组织,是依据宪法成立的总统咨询机构,为总统准备国家安全决策方面的议案,因而也是俄最高军事战略评估机构,负责评估国家军事安全形势、审议评估报告和决策方案、制定和核准评估参数、监控和督导规划落实。三是军事安全跨部门委员会。它是安全会议下属的国家级协调机构,负责评估国家军事安全的现状与前景,制定和提出国家安全的保障、国防政策等意见建议,协调各执行权力机关共同行动并对相关情况实施评估和监督。四是俄联邦政府相关机构,主要是国防预算执行和军工企业发展机构。负责国家武器装备、国防工业综合体、国家动员、物资储备、战场建设规划计划等制定中的评估。五是国防部相关部门。国防部是战略评估的执行主体,它通过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领导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评估与规划工作,通过各分管副部长对各领域、系统进行评估与规划,通过总参谋部和联合战略司令部来评估军队使用情况。

命令法规体系 由四类文件构成。一是俄联邦总统令批准的相关法规文件,如《俄联邦安全会议条例》《俄联邦战略规划基础》等。二是俄联邦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如《俄联邦安全法》《俄联邦国家战略规划法》等。三是俄国家安全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如《俄联邦军事建设国家政策基础(构想)》《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等。四是俄联邦政府令批准的决议文件,如《俄联邦部门专项纲要制定、批准和落实条例》《联邦专项纲要和俄联邦参与的国家间专项纲要制定和落实规则》等。这些文件或者为俄军战略评估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等基本问题做出了规定,或者为其明确了方向重点和程序方法,或是为其提供了依据、统一标准。

项目内容体系 俄军战略评估相关项目内容作为最终成果形式的附件或其前期工作基础存在,按其载体大致分为三个类别:一是近期计划类项目,主要是对当前情况、下年拨款和中期规划阶段性目标进展的评估。最终成果形式为总统年度《国情咨文》《武装力量发展和维持计划》和《武装力量组成部分的发展和维持计划》,以及《国防订货草案》《国防预算草案》等,其中,总统年度《国情咨文》作为最重要的评估载体,对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家经济社会状况、安全状况、国防能力进行评估,并指明发展方向。二是中期纲要类项目,主要是对远期战略评估的划分,以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任务、措施和期限、方法、拨款等。最终成果形式为《国家武器纲要》《武装力量建设五年计划》和武装力量某部门的《中期建设计划(纲要)》。三是远期构想类项目,主要评估国家安全的方针、政策,国家内外安全环境及现实与潜在威胁,战争形态及军事行动特点,武装力量现状及趋势等问题。最终成果形式为《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学说》《武装力量建设构想》《部门发展构想》等。

原始数据体系 俄军认为,数据对于战略评估和规划极端重要,强调深入系统地分析影响武装力量建设的所有要素,特别是政治-军事、经济、战略战役、军事技术、规范性法律、组织等性质的原始数据,并建立了一系列数据库。一是政治-军事原始数据,由安全会议牵头,在总参谋部、外交部和俄联邦执行权力机构的参与下确定,以立法形式在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国防法中加以确认,并定期在俄总统提交联邦会议的年度《国情咨文》中进一步明确。二是战略战役原始数据,由总参谋部拟定。三是社会和财政经济类原始数据,由经济发展部、工业与科技部、财政部、主管常规武器和弹药生产、指挥系统生产、船舶制造部门、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共同拟定。四是军事技术类原始数据,在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领导下,由军兵种司令部、后勤司令部、国防部其他局和总局(总订货人)负责拟定。五是组织性和法规性原始数据,由俄联邦政府、俄联邦安全会议、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和总订货人负责拟定。

突出特点

俄军战略评估机制与其战略规划机制相伴相生,或者说隐匿于其战略规划机制之中,因而其特点也脱不了战略规划的底色。

跨域化 通过俄联邦安全会议跨部门委员会的平台,组织相关部门领导集中讨论,实现战略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军事、信息、环境和公共安全、独联体事务等多领域协调运作,共享信息、增进了解,避免和消除矛盾冲突。跨部门委员会主席由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担任,副主席为总统特别项目总局局长和安全会议秘书助理,其他成员来自议会、强力部门、相关政府部门、总统直属单位和军方单位,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确保战略评估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和考虑各方向、各部门利益。

科学化 俄军非常重视发挥智库作用,其科学院、战略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领域可对国家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军事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特别是一些智囊机构通过分析国际安全形势,研究潜在敌人的武装斗争样式、作战方式和手段,评估未来军事威胁与军事能力需求和现实的差距,提出武装力量建设运用规划计划,进而在推动战略决策科学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标准化 为有效实施监督检查、促进规划计划的落实,俄联邦安全会议机关会同联邦政府办公厅,在联邦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国家科学院、社会组织等的参与下,建立了一整套的安全状态衡量标准―国家安全状态标准和参数体系,并以俄联邦总统批准的《俄联邦战略规划基础》附录形式颁布。这一体系为分析判断安全形势、草拟和审定安全文件、监督检查安全情况提供了权威依据,明确的标准和参数也增强了俄罗斯国家和军队战略评估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面临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