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4-04-08 14:46: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物理教学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个性教学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第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第四,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等。总之,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教师都应该利用,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一、有效教学

(1)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教学背景材料,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教学基础,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教学目标,进行组织教学,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仅就课本而进行教学。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环境,千方百计地实实,在在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

3、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发展

发展当然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积极、和谐、有效的全面发,展,但尤其是指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基本学力、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中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

2、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发展。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

4、关注教师的发展,当然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水平、教学研究等学术水平和健康心态的发展。我们提倡“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3)关注课堂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毕竟他们的年龄有限,年龄也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目的的明确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处于有待激发状态,而且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学习的进取心、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精神更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启发和引导,所以要想使初中物理课堂变成一个知识的海洋,生命飞扬的广场,生成智慧的赛场,心灵共鸣的磁场,思维火花碰撞的殿堂,不仅需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和灵性,更需要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一定管理才能。

二、个性化教学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反对将学生“一视同仁”,进行“一刀切”的做法,而是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前都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关系,使物理教学有的放矢,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既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加德纳的多无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潜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第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格和背景。在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个性化的真谛,就要求物理教师很好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品质及其背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通过课堂和课外的直接观察、其他教师和同学的间接观察、对学生本人的访谈和对家长的访谈等方法跟踪学生的发展,掌握学生心理和情绪诸方面的变化,并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认真分析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及情绪等变化的原因,以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三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了解学生优势智能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观察和访谈等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

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属于光的折射知识,在“声和光”这个主题下,除了有声现象的知识外,就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探究学习光的反射规律之后,教材安排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学习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学习探究了光的折射规律之后,教材安排了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既具有知识的内在逻辑,又具有对称的美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教材内容安排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不但能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具体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在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综合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知识,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同时很好的获取知识,既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又发展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平、刘晓云.初中物理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7.

篇2

正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几年来,通过我对历届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清楚。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补充讲解公式的意义,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而变化,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而且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只能理解为是一般情况下,电阻的一种计算公式。例如,我讲“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时,我补充讲解了“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例如,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等成品叫做物体;而组成桌子、自行车、轮船、圆柱体铁块的钢铁、木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质。由此说明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里含有的物质多,其质量就大;含有的物质少,其质量就小。通过补充,使学生加深了对物体、物质、质量等概念的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例如我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U1:U=R1:(R1+R2);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利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归纳整理出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R2:R1;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又如我在讲解“浮力”时,学生普遍认为“在液体中的任何物体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补充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物体沉底并且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中间没有液体时,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

三、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例如,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每当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共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一个物理概念。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外力这个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特殊情况。

篇3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分析学生错题的真正根源,每当遇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时,教师往往采取重复讲解的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理解上的错误,但每个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方法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见效,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对错题进行管理旨在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总结,从而通过形成性评价将错题转化为一种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帮助物理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目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灌输知识,大大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无论能否听懂或跟上进度,只能跟随着老师的讲解一步步深入知识体系.然而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学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于新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填鸭式教学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实现师生间的反馈与自我认同.一个错误的学习过程通常会体现在错题量的逐渐扩大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对本身就比较困难的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老师对于错题有时极其没有耐心,责怪学生为什么讲了很多遍的知识还是会错,殊不知,出现错题有时也是好事,能够使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教学的误区,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对待这些错误,并将其合理利用起来.

2初中生物理学习产生“错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师比较注重学习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错题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错误成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结合习题实例,从以下几点分析初中生物理学习产生错题的原因.

2.1对物理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质特性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没有发现题目中存在的隐含条件,这属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里以下面这道多选题目为例进行分析.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没有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我们知道,冰等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A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因此B、C均错误.若物体没有对外界做功,说明其内能没有发生其他形式的转换,此时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加,故D正确.根据题意应选择A、B、C.该题做错的学生是由于物理概念或者是物质特性混淆造成的,属于基础知识不牢靠,要多看书,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2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隐含条件呈现出来,若不注意挖掘,很有可能做错.例2如果容器内含有一定量的气体,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使物体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B.使物体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C.使物体体积变小,温度同时降低D.使物体体积变大,温度同时升高解析做功和热传递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很多同学只选A,将D漏选,其实,当物体体积增大时一定是对外做了功,同时温度又升高,内能是构成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和,由于气体分子间距大,所以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也正确.2.3对物理规律不能活学活用如果学生对所学到的物理定律或规律理解不透彻,就会对其活学活用的能力有所抑制,从而缺乏综合分析题目的能力.例3小兰用15N的力去拉一张桌子但没有拉动,那么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为A.等于15NB.大于15NC.小于15ND.无法判断看了这道题很多学生会错选C,认为拉不动所以摩擦力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拉力只是小于某个数值而已,并不能说明摩擦力也小.根据物体平衡的规律,当物体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时,其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因此应选A.

3管控“错题”资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要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开展合作教学,找到病症的根源所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3.1“错题”管控应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对错题的讲解往往都是“就题论题”,事实上,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物理现象,这些生活中的实例是学生最初也是最直观的认识,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错题的讲解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有关惯性的错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拍打衣服时上面的灰尘会掉下来?我们的身体在遇到急刹车时为什么会前倾?这样以日常生活实例作为导入能够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也能使他们对理论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学生自主学门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是主动地形成某种行为.初中物理涉及的内容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自然性以及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本身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学生对于物理本身有着些许的兴趣,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授,让学生觉得物理枯燥无味,进而逐渐地失去兴趣,失去自主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着手点,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进而积极地自主学习物理.例如,在讲“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以学生喜欢的乒乓球来进行举例:将兵乓求放在一个漏斗上,让学生吹,结果发现用力吹乒乓球掉不下去,反而是用小气吹乒乓球就会掉下去.这个结果本身与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开始尝试实验,并自主探究其中的原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体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要能够体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规律性,要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初中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内容,其实践性较强.初中物理涉及的原理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身的体验、实践才能够了解.对此,学生要想自主学习物理,就必须参与物理实践活动,感受物理的科学性、探究性等,强化自我的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正确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精神.初中物理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实验学科,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运用初中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来强化学生的体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增强自主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在讲“蒸发”时,笔者以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原理:洗完的衣服为什么需要晾晒,才能变干?打针时,为什么要在皮肤上擦酒精?酒精为什么一小会儿就能干?洗完头,用吹风机吹,头发很快变干;等等.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探究欲望,进而实施探究行为,形成一定的物理体验,从根本上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三、以实验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时,对初中物理知识原理的一种还原和解释,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了解,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强化自我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催化剂.新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融合了更多的实验内容,其实验步骤清晰易于学生自主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并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行为.例如,在讲“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笔者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开始进行材料的准备:钢板.进而开始进行实验,一只手压住钢板的一端,另一只手对钢板进行施力,结果会发现钢板弯曲.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施力的大小以及位置的不同,其钢板发生的弯度不同.这种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欲望,有的学生开始结合这个内容去实验生活中的系列相关问题,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背景下所倡导的基础性内容.学生本身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教师应基于这个角度去构思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物理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我的物理学习方法,进而全方位地发展自我,凸显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陈金龙 单位:江西宁都县河东中学

篇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好的动机就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爱好。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会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并想办法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将学生周围应用物理知识的事物作为例子,比如介绍他们穿的鞋子的压强,电磁波的物理知识,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物理学习。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

合理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客观评判,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建议,不要轻易批评指正,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为创新的基础往往就是在错误与正确之间产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提问,不要怕犯错误,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中大胆创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踊跃发言,互相交流和借鉴。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大脑充分运转,展现学生的自我个性。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的准备,确保学生能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环境中清醒地进行自我探究。

三、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物理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习物理事半功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做题的时候慢慢总结规律,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沉着应答,这是学生应试的必备条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性讲课

物理教学中的综合性课,如复习课,评讲课,内容多,容量大,要让学生良好的复习,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完整概括,又要进行细节梳理以及一些知识框架的建立,这样的课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就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

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物理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并驱,能极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篇7

在现今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逐渐进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内,其不仅促使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即教师要擅长于对各种网络资源加以集约整合,辅助课堂教学,改进知识呈现形式,以便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必须在其中融入方法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当将网络的优势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优化与完善教学方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一点就通”概述

所谓的“一点就通”网络平台,指的就是一种利用网络开展课程教学的学习管理软件,是一款通用软件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服务,例如基础通信、学习支持工具以及内容管理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浏览器,教师可以实现对相关课程的设计、管理以及教学指导等行为,而学生则能够进行各种学习行为。该平台不仅具备内容管理、学习管理等功能,同时还具备较好的教学内容编辑、整合功能,设定交互式学习测试与考试评价管理的功能,以及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学习空间,能够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等等。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一点就通”网络平台的应用

(1)强化课前备课工作。一堂课能否成功,能否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不但与教师自如的应用教学内容有关系,同时还和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有极大的关系,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愈详细、愈充分,所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愈好。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工作。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点就通”网络平台对所要教的物理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并且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依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处理,构成一个个物理知识模块,明确每一个模块的呈现形式,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另外,还必须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以及物理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的模式。

(2)基于“一点就通”物理教学的实施。做好课前准备后,在“一点就通”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物理教师就能够开展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初中物理知识的具体特点,选取最理想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例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种类似于规律或概念等的知识点,就可以选择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何为探究性学习?即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也经历和科学家展开科学探讨过程相类似的过程,进而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体会科学探讨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准备好有关的实验器材,即凸透镜、白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实验,把凸透镜在窗户与白纸两者之间移动,同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学生对这一规律有初步的了解与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教材中的实验――“蜡烛成像”,对成像的大小、正立、倒立等情况进行探讨。

篇8

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然而物理学习还需要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来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新的教学改革要求进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物理实验教学,将物理融入生活中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学生的实验研究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教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老师在课上对于一些实验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有些实验老师会演示一遍给学生看,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并且有些实验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现在很多学校都忽略了这一点。

2.只注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授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物理方面的知识。然而现在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这样枯燥的学习会减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自身物理水平的提高。

二、应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多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但丰富的实验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就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在实验进行中还可能引起学生对物理更深的研究。而且将物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方面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应用的策略

1.结合生活进行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课堂比较枯燥。而生活化的物理教学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老师在引入一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借用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几个生活常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一位初中物理老师在讲“光的折射”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在同桌的眼睛中自己的影像是怎样的,学生在观察中都发现自己在同学眼中呈现的是倒像,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再引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将生活和物理教学良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物理。

2.使物理实验更生活化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来让学生操作,学生对于这种实验会更加感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结果。老师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也可以使其更生活化,这样也方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通过实验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很好地应用物理知识。

3.结合生活进行物理考核

传统方式下对物理的考核比较死板,一般都是考书本上的知识,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试卷时,可以出一些开放性的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这些题目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理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还可以将实验研究当成一个考试的项目,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将实验的成绩也加入到物理总成绩中,综合全面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是对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革新,它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物理教学水平,为我国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相信在未来,这种方式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使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9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学习状态往往受到兴趣的影响,同时,物理作为研究科学规律的学科,良好的教学情景往往是学生探究物理知识产生的背景。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意境,从而为探究性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够用科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加上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初中生没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舞和唤醒。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状况,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规律,进一步的挖掘教学内容,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情景。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我设计了“黄豆也能‘跳舞’”的情景:用一部卡座外接一只八寸嗽叭,还有黄豆数粒。当学生看到这些器材,顿时高兴起来,个个跃跃欲试。将黄豆放入嗽叭“纸盆”上,在没有放音乐前,先让各组的代表触摸一下纸盆,然后放一段音乐。教师提示:你们眼看到什么?耳听到什么?此时,再让各组的代表再触摸一下“纸盆”,通过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这种富有音乐享受的物理情景,学生的好奇心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探究欲望。另外,在讲授“电是什么”时演示散开的塑料捆扎绳,捋的次数越多,不仅不能合拢,反而散的越开,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开发自身思维,进行探究活动。

二、启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安排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学生缺乏对实验分析能力,探究性教学得不到体现。因此,在新的教育要求下,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教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实验,在沪科版的教材中,实验的合理安排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每一个物理知识点后面都会有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去完成,这些实验往往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实验过程并没有完整的展示给学生,都需要靠学生去自己去设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启发学生自主的去设计实验方案。这种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两个特点,实验前学生都有自己的猜想,并希望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例如,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验证这些因素对液体蒸发速度的影响就要依靠实验来验证。

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验器材,告诉他们比较实验的原则,然后有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完成对各个因素的研究;在进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想,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变换液体的同时,还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三、进行课后延伸,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由于课堂时间和相关因素的影响,探究性教学往往是不足的,因此,在教室里教学过程中,在尽力提高课堂探究性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努力拓展课后探究的空间,开展全面的探究性教学。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成立物理兴趣小组

包括制作小组、实践小组和实验小组。制作小组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些小的发明制作,实践小组则利用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运用阿基米德的浮力知识去认识某些金属真假,实验小组则负责完成课堂上因时间等影响没有完成的实验,同时改进一些实验的方案。

2.课题研究

当期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一些教学内容安排了一些研究课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编组,对相关可以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并根据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声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噪声就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沪科版教材中通过课题“噪声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查取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课外阅读小组

教师通过性学校借阅室或自身购买的方式给学生较多的物理科技方面书刊,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对书本相关知识探究的积极性。

另外,在沪科版教材中,很多的地方都充分展示了探究性教学,例如,教材第一章中通过走进神奇、站在巨人肩膀上合探索之路将一些物理学科中比较有名的事情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究这些事情的解释方式。第二章在进行运动的教学时,通过运用多方面的意境来展现运动的实质,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向。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针对探究性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相关的内容,例如在第三章中主要是强调提出问题,第四章则强调制定计划,第五章主要是猜想与假设,第六章则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论证能力,探究性教学在这一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当前物理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准确的认识到探究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发现物理教学中的不足,加强探究性教学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用于物理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74

素质教育下,如何促进实践范畴中学生价值观、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的培养,使所传授的知识系统化,保障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成为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过渡阶段,良好顺畅的衔接成为当下亟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学

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较低,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章节形式展现课程知识,教材内容难度较小,对于课本知识,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写题只需要熟练套用公式,很少需要学生动脑去思考理解物理概念,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就能得出简单具体的规律。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密度相较于高中物理教学小得多,进度较缓慢,知识点可以反复强调,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重复练习。考试题型较少,可谓“公式在手,应有尽有”。

(二)高中物理教学

采用模块方式展现课程内容的高中物理教学,相较于初中物理教学则更为复杂繁琐,这也意味着对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课程知识和熟练掌握物理规律,还要合理高效地将物理概念、公式运用到复杂多变的物理题型和实际生活中。此外,高中物理中大多数物理实验现象并不常见,这就造成了概念抽象化。高中物理也要求学生具有更为严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功底,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课程教学模式差异

初中物理教学课程容量较小,教师更为注重知识传授的指导性,课程进度设置得较为缓慢,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而高中物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大幅的文字叙述囊括了定义、规律、公式和物理现象等内容。课堂上,教师侧重于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影响了物理衔接教学的连贯性。

(二)学生个人因素

在学习方法上,初中物理课程学习较为简单和直观,公式少,现象常见直观,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较为机械单一,逻辑不是很严谨,推理、归纳能力缺乏,使得学生步入高中时很难轻易跟上课程节奏。另外,初中教学中,教材大量配图、教师的兴趣引导,使得物理学习气氛轻松愉悦,而高中物理课程相对枯燥乏味,在心理层面上也会影响物理的衔接教学。

三、如何评价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一)研究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原因

初中升高中这一过渡阶段,高中物理教育一改初中物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物理学习不再是照单全收,也不能忽略每一个学生对知识接受速度和层次上的差异性。高中物理学习不再停留在会解题的层面上,对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不完全统计反馈信息来看,在高中物理学习上,学生学习质量不容乐观,即使是初中物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产生了倦怠心理和抵触心理,表示初高中物理知识脱节,很难跟上高中紧凑的课程步伐,从而失去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育相关者将教学重心投掷于衔接问题的解决上,指导初高中物理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内容衔接问题

由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教材内容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内容大致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展现,具有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高中生的学业任务较重,需要决战高考,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大幅度减少,这样没有合理过渡性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了不理想的教学效果,暴露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漏洞。

2.物理概念的混淆

就拿欧姆定律来说,初中物理定义为电路两端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得到公式:I=U/R。而高中物理则得出如下规律: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与总电阻(内外电阻)、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关系,公式I=E/(R+r)。电动势、外电阻和内电阻等概念的提出,与初中所学习的内容混淆,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概念性内容不明晰。

3.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要求教师紧扣教学大纲,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精炼,猛抓升学率和升学质量,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因素,简单地以成绩好坏去判定学生的努力与否,甚至于智商的高低,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畸形模式阻碍了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物理实验有助于实现基本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验教学实现了物理这一学科从抽象到直观具体、从枯燥乏味到形象生动的目的,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某一物理概念,以及某一物理规律产生的特定条件、发展历程等,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热爱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简单化物理模型和抽象化的物理概念,或者很多物理对象都是看不见的,需要通过文字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例如电磁场、声波、大气压、光、分子和原子等。而多媒体教学较为直观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吸收并消化这些晦涩的知识点。

总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进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工作者更应考虑初高中书本内知识衔接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压力,这意味着物理衔接教育不只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2014(8).

[2]方芳.对初、 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J].观察思考,2011(3).

[3]潘四军.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J].河南科技,2014(1).

篇11

【摘 要】 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文章参考了国内外文献资料中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系统地对初中物理探究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 键 词】 初中物理实验;实践教学;实验能力;兴趣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然而,在当前学生的学习中,物理成为最难学的学科,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而在对信息的接收率上听实验、看实验、做实验有着明显差异。心理学家经研究认为:听可以记住10%的信息;看可以记住30%的信息;动手可以记住90%的信息。正所谓“听了,我知道;看了,我记得;做了,我理解。”演示实验由教师操作,学生只是观看,看后不久大多数实验内容便忘记了,留有印象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片断。而采用探究实验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辨证认识规律。因而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特别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来讲,更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物理学习理论指出:在学习中,学生从物理环境中实际受到的作用小于物理环境施加的全部作用,但学生对物理环境的反作用大于他从物理环境中受到的作用。即不仅要重视学生从物理环境中获得感知,更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环境的反作用所引起的环境的改变。而能使学生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最频繁、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就是物理实验。实验中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是使学生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增强的主要因素。如何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学物理探究实验因此应运而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行动起来,既动手又动脑,提高能力、发展水平。

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力发展的今天,有的教学课件做得相当逼真,其智能化、拟人化程度都很高,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教师应注意的是教学课件再好、再真实,其作用只能是辅助教学,既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课,也不能只看课件的演示或进行计算机模拟练习而不去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而实验的实际操作恰好能弥补学生这方面的不足,训练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计算机模拟教学和其他教学手段不可实现的。教师需要注意:并非凡是演示实验都改为探究实验效果才会好,演示实验仍有它的作用,并且有的实验由于条件所限只能由教师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想办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而且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演示教学的技能。对于探究实验,教师也应加强研究,归纳、总结出切实适合课堂教学、适合学生特点的课时,以更好地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

篇12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尤其应提倡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和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从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去收集有关的科技发展的资料,了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经历科学探究和科学决策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之必要性分析

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经验就是要我们的课堂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事实表明,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例如,农村的孩子经常听高音喇叭广播“通知”,他们觉得高音喇叭熟悉而又神秘。它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声音是怎么通过电线传播过来的、它又是怎么产生声音的、声音是怎样传导我们的耳朵里的、为什么做成这种特殊的形状,喇叭烧坏了又是怎么回事?象这些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神秘”的事件。他们的心理早想弄个明白。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忽视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通过数年的物理课程学习,孩子们心中的疑问不但没有得到解决,探究的欲望消失了,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丧失。由此层面分析,物理课程要关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

二、物理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

(一)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物理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的教学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奇特的实验、游戏故事,并配以简练、生动的讲解语言。物理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很多符合上述要求的实验。例如用烧瓶烧开水,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用带有导气管和夹有夹子的乳胶管的橡皮塞塞紧,用冷水浇烧瓶身,可以看到烧瓶内壁有较大的水珠生成,清楚地显示降温液化的现象;如果实验时将烧瓶倒置,并将乳胶管浸入用红墨水染色的盛水烧杯中,松开夹子可以看到形成奇异的喷泉。现象奇特美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作适当的解释: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体分子急剧减少,造成瓶内气压降低。来自生活的实验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不合常理”的现象是为了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的讲解却却就是使学生在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的基础上,把其好奇心引向物理知识,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践行从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思想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物理教学中。带领学生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冰箱、近年上市的具有致冷功能的电扇、从光的三基色看彩色电视机的图象,认识家用电器的功率、额定电压,研究电饭锅保温加热的原理,研究电热毯使用不当造成火灾的原因等,将物理由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归为生活的世界,在生活中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现象所遵循、包含的物理规律;诸如对假如声音的速度降为0.01m/s、假如没有摩擦、地球没有引力,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现象的探讨,可以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探讨如何争取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如何使声音传播的更远、从什么角度看体温计可以如何较快地读数,如何正确地使用高压锅,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等,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在学习身边的物理,我们是在学习有用的物理,也就是学习“我们自己的物理”。

三、牢固树立“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靠近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知识建构,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实验观察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学生的常识转化、提炼为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应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紧密集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通过参观、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等形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技术、科学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陶冶情操,发展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用“物理教学生活化”指导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就是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践行“由生活走向物理,再实现由物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