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8 14:46: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实践过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获得了更进一步地发展。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实现体育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体育实践教学概述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将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地锻炼。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与一般的课程教育不同,实践教学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必要的教学培养方式之一。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将会对该校体育教学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其综合发展。所谓体育实践教学,就是指学生的体育学校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更要让学生多参与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其动手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例如各种专业术科技能训练、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
体育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各个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及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等,而后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优化对于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等构成的,只有将这几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好了,教学过程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也才能得到更进一步地提高。
二、优化体育实践教学过程的策略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方面的配合。下面,笔者将对优化体育实践教学过程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体育实践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指导者,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主体。在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各个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自己份内的各项工作。各个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体育实践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等。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校要成立实践教学研究小组,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责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例如,学校要定期举行各种体育技能竞赛等,并号召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这就要求各个体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体育业务素质等,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专项知识和技能以及各个体育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等。首先,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体育实践教学的特点,引进一批体育专业素质和技能都较高的教师,以便为各项体育实践活动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各个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先进的体育实践教学经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均不成熟,在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体育实践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实践教学的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首先,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各项体育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实践活动,按照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其次,在体育实践互动中,学生要树立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各种合作,以期圆满完成各种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体能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心理发展也能趋于成熟。
(三)优化体育实践教学的教材及教学方法
与理论教学不同,由于存在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及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变通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便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等所采用的手段。只有在科学合理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更深程度地激发,学习效率也才能大大地提高。在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将科学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同时,教师还要采用正误比较的方法,在模仿与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果。另外,实践教学的过程必须与时俱进,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跑步等热身方式,采用侧身跑、交叉步跑、花式图案行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总之,体育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实现起来较为艰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要为优化体育实践教学过程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各个学校都要十分重视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遵循合理的教学原则,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相信未来,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得到提高,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改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一类人、客体、事件的行为选择的一种习得的内部状态,包括了情感体验(Affection, A)、行为倾向(Behavior, B)和认知水平(Cognition, C)等三种构造成分。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态度的量表测试,测试结果对比如下表1。
由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行为认知(75.97)、情感体验(63.68%)、行为倾向(64.85)均有较大的增长,说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在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表现出协调一致,都是积极的。原因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程度发生改变。行为倾向分值增长最小,这是由于学习压力大、经济来源少、场地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空间。
2. 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体育与健康校本开发后,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得到改善,肥胖人数减少了;而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并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到活动之中,学生及家长对其的期待和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见表2。
从表2中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后学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对照组0.6cm、体重重了0.3kg、肺活量多 136ml,身高和肺活量的 p 值均大于 0.05,坐位体前屈多0.6cm,但没有显著性,只有1000米进步且呈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向好方向发展趋势,运动素质高于对照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余体育和社会体育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率;二是学生积极参与了羽毛球、乒乓球中等强度负荷的长时间的运动锻炼,使心脏肺脏及循环系统在身体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能够有效地供给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到参与运动的肌肉,提高了学生的有氧能力。
3.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与方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实用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从教师为中心向课堂为中心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这不仅奠定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转变。
4. 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开发的过程。在基础课程中,重视体育特长生和骨干的培养,学校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在扩展课程中,倡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的实践,以及学生体育文化学习(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网上搜索、欣赏比赛)、竞赛交流(课余体育竞赛、社区与家庭体育参与)等,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二、教师的发展
1. 发展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在体育教学方面也是这样,我们都希望一节课按部就班地进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课堂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如,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动作不规范,恶作剧,还有自然环境,如天气因素的影响,还有教学设施的意外等突发事
件。因此,我们应该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具备灵活有效的应变处理能力。
尽管各种课堂意外事件是无法避免的,在这里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以求抛砖引玉。尽量把意外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会有好的回报的。起码,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感情这个东西,学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学生在课堂违纪,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应该教育,而不要躲避,更不要发火,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逆反心理出现,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有可能出现意外事件。尤其是学生在课堂病倒或情绪失控,就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进行完美演出的。在教学时,把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进行交流当作是一种乐趣,多鼓励,多表扬。那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是很值得实践的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二、做好准备活动,做到有的放矢
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上课特点,揣摩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在备课的时候,要估计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哪些动作学生可能达不到,哪些地方可能要降低难度,都要做好应对准备。我们最好是做好准备活动,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也可以事先告知学生意外发生的后果,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对于在教学中自然环境引发的突发事件,比如狂风暴雨之类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镇定、处事不乱、遇变不惊,及时有序地回到课室里。
三、提高预见能力,因势利导
意外事件发生前可能透露出迹象。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迹象,及时纠正和制止。例如,有的学生老是在教师讲解示范时不注意听讲,如果不及时纠正,那就会发生潜在的意外事件。我们应该找出根本原因,及时解决。他不听教师的要求,不断讲话,那你就微笑地提名问他:“你先讲,你讲完了我再讲。”然后再问他有没有还要讲的,这时候,他们就不好意思地说:“不讲了”。重视引导注意的转移,就可以把潜在的意外扼杀在萌芽之中。
四、规范教学,不断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97-01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大学教育任务的重要方面。随着人们对体育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反思和各种改革实践活动不断进行着,全国高校也掀起了大学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热潮,并且取得显著成果。本文就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也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各个高校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有计划的改革实践,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具体来说,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
大学体育课程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转变体育课程理念,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到能做到正确的实践。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与世界课程理念发展一致,才能保证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成功。现今,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并转变了自身的体育课程理念。从以前的“学校体育以增强体质为主”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转变,从“学科中心论”到“科学与人文主义融合的转变,可以说,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理念已经基本做到与时俱进。
1.2 构建不同体育课程模式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一个突出成果就是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体育课程模式。比如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清华大学的三自主式,深圳大学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等,这些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地区的体育需求,既提高了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的质量,又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的意识,有效地完成了大学体育课程培养的目标。
1.3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趋于合理
在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之前,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而由于每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和需要不同,每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其具体情况也不同,于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呈现出多样化。
1.4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全面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摒弃以往陈旧的、缺乏科学性和多样性的体育课程评价观念,把学生态度、学习过程等都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既使得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公平、合理,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实践一直在向前推进,可不能否认的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改进。
2.1 未能完全摆脱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
从实际的教学来看,虽然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在教学方法、内容能方面也有所突破。但是很多高校仍未摆脱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影响,比如课堂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班级上课形式为主,课程内容也是以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为主,体育理论学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仍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应试教育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这些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和进一步推进。
2.2 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缺乏系统性
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包括体育课程的理念、内容、模式、评价体系等,也包括高校体育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系统、工作系统的协助。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高校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往往只偏重于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也缺少其他部门的辅助,因而容易造成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不明显,或者改革效率低下,从而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3 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推进,学校教学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更需要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响应。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就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但现今的体育课程改革重点是如何改革,却缺少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以及忽视教师在改革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不能更好地激励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实践和参与。
3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高校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预见,未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将会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1 体育课程将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从更深一层来说,体育课程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的发展改革中,体育课程更要和心理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凸显出其人文特性和社会特性。
3.2 体育课程将向着生活化方向发展
所谓的生活化,就是指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的活动,它应该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不局限于每周2课时,在空间上不局限于操场、体育场馆,组织形式也不局限于课堂班级。从另一个角度说,体育课程的内涵应该从狭义延伸为广义,广义的体育课程应该包括校内活动课程,校外的比赛训练,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社会体育文化活动等。
3.3 体育课程将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体育课程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已经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都体现出这种趋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多样化发展并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方面,我们应该开拓自己的思维,容纳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理念;在放眼世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属于自己特色的体育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多样化。
总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实践的可靠性,更应该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努力推进大学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最终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01-02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教学方面也经常这样,大家都希望一节课按计划顺顺利利地进行,但实际是,课堂情况总在变化。不随意注意及注意分散的影响,教师的口误或者其他失误,学生的恶意发言和提问、恶作剧等,学生的身体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个性倾向性的不同,自然环境、天气因素的影响,教学设施的意外,更有许多突发事件是意料不到的。在长期的教学中,这些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低,一旦出现,肯定会影响教学的进程,计划的目标也实现不了。因此,我们应该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具备灵活有效的应变能力,冷静、迅速地处理好,使教学过程回到正轨,把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实践中,相信我们都遇到过各不相同的情况,也可以推想到,各种大大小小的课堂意外事件是无法避免的,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以求抛砖引玉。
一、心平气和,体谅学生
我们都知道赏识教育的作用,尽量不要先入为主的使自己丧失信心,而应该是饱含热情地面对学生,以一个教育者的良好品质去感染学生。有许多老师喜欢抱怨学生素质低,纪律差,还没有进教室就在心中对某个班或人有了“最坏”的评价,这的确是教师的错误。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的班级教学模式,学生水平的确是参差不齐,他们在发展速度、思维类型、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性。任何班级都有“调皮”、“捣蛋”或“机灵”的学生,还有一些“较差”的学生。我们应清楚“较差”的“较”就是比较而言。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会有好的回报的。学生在课堂违纪,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应该教育,而不要躲避,更不要发火,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学生在课堂病倒或情绪失控,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进行完美演出的。在教学时,把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进行交流当作是一种乐趣,那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导之以行”就是很值得实践的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二、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学生有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上课特点,揣摩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还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认真备好课,根据内容设计好教学手段和过程。在课前备课时候,要估计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异常,哪些动作学生可能达不到,哪些地方可能要降低难度,都要做好应对准备。同时在时间的准备方面应留有余地,即使不一定会出现意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练习。我们最好是利用准备活动、指名复习、示范、分析、讨论等方法,例如有些动作不规范特别容易被学生“引爆”,如腰部运动,因为要扭动屁股,他们容易制造事端,发出大笑。如学生迟到教师叫学生归队,说“去”,可能有学生硬是大声说“看中来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尽量避免用多义词,使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也可以事先进行设计,使预料中的“意外”发生,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因为客观的外在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比如狂风暴雨之类的事情,我们应该做到有自信,处事不乱,遇变不惊,及时回到课室里。
三、利用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我们知道,注意也有不稳定性,学生难免会分散注意力。把学生分散的思维活动集中起来,形成新颖的感知,需要我们的调控艺术。客观事物千变万化,课堂情况也在不断演变。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每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热情、默契的配合,单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往往不能把过程搞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及时抓住机会,临场发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好奇心,我们不要挫伤它,而是应该加以引导。教学中常出现教师示范动作要领,有其他班学生跑过或有人经过学生都要看过去,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他们是不是也想去跑,有时候学生精神疲惫或因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沉闷,老师可以分析一下对面来人的气质,她为什么有气质,为什么人人看上去认为她漂亮。使他们提起精神。春夏之交,由于气候原因,常有学生打瞌睡或者打又长又响的呵欠,我故作神秘地问“某某同学怎么了?”能够提醒很多人。如果学生吵闹,我们不能靠更大的声音去压他们,可以采取突然停顿的办法或者盯着不守秩序的那几个,或者改变讲话的语调和节奏,让他们感觉到“异常”,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来维持秩序。还可通过眼神、手势等方式,制造特殊效果,牢牢牵住学生。
四、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留意意外之事”,意外的机遇可能透露无穷的信息。发现机遇难,抓住机遇更难。机遇是个偶然因素,但抓住机遇,却带有必然性。学生提的问题有时是与教师原来的设想不同,或是学生提出老师根本做不到的动作而引起哄笑,教师应机智地扭转局面,使自己摆脱窘境。有学生老是在教师讲解示范时不听劝告,故意刁难,我们应该找出根本原因,及时解决。他不理睬老师的要求,不断讲话,那就礼貌地提名问他或突然停顿看着他:“你先讲,我只好让你讲完了。”然后再问他有没有还要讲的,这时候,他们都应该是不好意思地说“不讲了。”课堂时间有家长会因为各种原因来找孩子,我们是上室外课,家长在那大叫大喊,利用这个现成的事例,把学生引导到与课程上尊师、敬友、敬老、爱幼、守纪、父母之爱、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甚至是做人的道理等话题。我们在头脑中具备了丰富的材料,重视引导注意的转移,可以在意外的小事里推导出深刻的意义。
五、争取主动,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知道要学生在整节课都绷紧脑筋,集中精力,是难以实现的,让他们紧张学习,毫不松懈,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的教学应该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松紧有度,避免过早解释让学生无所事事,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他们的大脑运动机制。如果课堂教学过程趣味横生,引人入胜,能够让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愉快地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例如,每一届都有同学故意引起同学或者老师的注意,说一些无聊下流的话甚至是故意放响屁,引起哄堂大笑。老师充耳不闻或故作不理,他们可能还会再来一次。我会用幽默化解的办法,说“读书那么辛苦呀,叫苦连天了。”没有同学愿意从自己嘴里说出放屁的那种“苦”。对他们说出的不健康的词语,我会穿插小故事或者笑话,或者谈一个趣闻,引用歌词、诗词,证明闹事者的错误,并且给出一个幽默的结论:青春期的人,很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办法,也没有其他真才实学,只好用这样最无能的招数了!通过实践,我发现同学们很认同这个观点,这类现象很快就能够杜绝了。课堂实践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锅炉安装常见问题
1.1炉排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炉排掉链而停炉的锅炉台数很多,通常是由于滚柱、炉排片、链条的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引起的。有时炉排片安装时排得不紧凑,造成炉排一边松,一边紧,当炉排转动时就容易跑偏,加上导轨不直及导轨的间距超差,侧密封的材料耐温及强度不够,高温变形塌下,落在转动的炉排上将炉排卡住拉断,或侧密封与炉排间距不符合图纸等,诸多因素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炉排是由上千个零件组成的,我们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每个零件的检查都不能松懈,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认真施工。保证锅炉安装质量,保证锅炉安全生产,延长锅炉使用寿命,施工单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1.2锅炉前后拱
新安装的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前后拱水冷壁的耐火混凝土脱落,原因很多,如按下列要求施工则不易出现质量问题:采购的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高铝水泥过期不能使用,施工时,事先按配合比做试块。根据不同规格的锅炉,了解耐火混凝土性能的各项指标。当锅炉采用水冷壁管作耐火混凝土骨架时,严禁配扎钢筋,埋入耐火混凝土内的水冷壁管与耐火混凝土应有膨胀缝。耐火混凝土的施工在工业锅炉炉窑中是一项重要环节,锅炉运行中前后拱脱落,炉停止运行,带来后果很严重,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把质量关,为用户负责,做好每项工作。
1.3炉门、看火孔松动脱落
很多锅炉运行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炉门、检查孔经常开启,四周的灰浆松动,时间稍长就脱落。原来砌筑的锅炉对炉门等都没有特殊要求,所以施工时先把炉门框打在预制耐火混凝土块内,使炉门与耐火混凝土合为一体,然后再砌筑,可避免炉门常开常关引起松动和脱落。
1.4受热管损坏
水冷壁管损坏,安装前没消除管道内的杂物,运行时水积垢在管壁内,造成传热性能不好,管壁在高温下局部过热而凸起鼓泡,起泡的地方管壁变薄;管子的焊口或胀口有缺陷,管子材质不合格,运行时水位太低,水冷壁管循环不良等,都可造成受热面管壁损坏。
1.5锅炉辅助设备--鼓风机、引风机
由于近年来我国鼓风机、引风机生产企业发展较快,厂家品种日益增多,在选择鼓风机、引风机时,往往会搞错规格。另外,由于目前锅炉多采用电脑模糊控制,在调试过程中有些数据没设定好,使运行中出现负荷不稳。
鼓风机、引风机在安装中存在的问题:①基础不牢或强度不够;②叶轮式联轴器与轴松动,联轴器的螺栓松动,轴承间隙过大;③风机和电机轴不同心,叶轮和联轴器与轴不同心;④剂量不足;⑤轴承冷却水不足,影响磨擦热的散发;⑥热控装置失灵,调节板失灵等。
2锅炉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锅炉设备安装的过程:基础钢架安装炉排安装锅筒安装左右下集箱安装角管吊装前后下集箱安装左右上集箱和前后水冷壁上集箱吊装,左右前后水冷壁安装省煤器安装连通管安装集气管、进出水主管及进出水阀门安装水压试验。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2.1焊接质量控制
焊接是本体受压元件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直接关系到本体承压结构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焊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源头抓起。根据设计图纸、焊接工艺等技术文件的要求,检查焊接人员上岗证合格项目是否符合施焊部件的要求;施焊使用的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电源极性及坡上角度对接间隙、错边量是否达到焊接工艺给定的技术参数。对于管件或第一批部件的焊接质量进行认真检测,如有问题及时令施工方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对于受压元件施焊的全过程要求人员稳定、设备固定、操作恒定,质量符合标准规定。
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焊缝的射线探伤,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抽检焊接接头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锅炉额定工作压力小于3.8MPa的管道,其外径小于或等于159mm时,安装工地为10%;外径大于159mm,壁厚大于或等于20mm时,每条焊缝应进行100%探伤。
(2)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有关规定,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不应低于AB级。对于额定压力大于0.1MPa的蒸汽锅炉,Ⅱ级焊缝为合格;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0.1MPa的蒸汽锅炉,Ⅲ级焊缝为合格。
(3)当射线探伤的结果不合格时,除应对不合格焊缝进行返修外,尚应对该焊工所焊的同类焊接接头,按不合格数的两倍进行复检;当复检仍有不合格时,应对该焊工焊接的同类焊接接头全部进行探伤检查。
2.2锅筒安装
审查锅筒的出厂资料是否与实物相符,监检项目与级别是否与标准统一。审查吊装方案,重点审查吊装和吊架的安全系数、吊装程序、现场专职监控人员的资质。锅筒内外部应进行检查测量,对外观检查有碰撞、刮擦的损伤,应立即进行修复。锅筒安装的标高、纵向水平度、横向水平度及集箱轴心线距离等多项工艺参数的误差控制必须严格,监控使其尺寸误差控制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以利于水冷壁管、对流管的组装对接。
2.3省煤器安装
省煤器是锅炉的尾部受热面,为了充分利用锅炉热能而设置,但该区域温度低,烟气流速大,管壁冲刷磨损大。据此,在组对装配时应重点控制组对管问题,节流板装配定位尺寸和连通导流的截面积等各项参数应适量抽查。
3确保锅炉安装后的验收工作
在学习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的前辈进行了多种改革与尝试,并在模块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领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这些成果都还在摸索与尝试阶段,不成熟、不系统。姜大源教授提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无疑促使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向前进了一大步。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概述
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类似于德国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但又有所区别,它是植根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土壤成长起来的一棵极具生命力的小树,它选择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旨在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工)课程开发过程
(一)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筛选。淮海技师学院位于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对本市及本市周边地区跟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头脑风暴等方式,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工)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机电一体化设备与系统的简单设计、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维护与修理,机电设备与产品制图,工厂供配电,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建筑机电使用与管理,ISO质量管理,机电设备营销等。
(二)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即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由于典型工作任务是筛选的结果,还是零散的,这就需要对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进一步归纳,以形成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又高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领域,称为行动领域,这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平台。机电一体化专业行动领域:普通机电一体化设备行动领域,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备行动领域,特殊设备行动领域。
(三)学习领域转换―――课程体系构建。即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作为一种教育,课程设计不能只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的目标是功利性的,功利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企业发展必需的。但是,教育还必须关注人的一生发展,所以,课程必须融入教育因素。这意味着课程既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又要遵循认知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指的是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使行动领域实施“教育学”的转换,形成所谓的学习领域体系。在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行动领域实施“教育学”的转换,形成10个学习领域:
一是文化基础学习领域,二是职业素养学习领域,三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功能分析学习领域,四是电子部件制作与检修学习领域,五是机械部件加工作与设计学习领域,六是电机控制部件制作与检修学习领域,七是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学习领域,八是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关系分析学习领域,九是常用控制系统制作与检修学习领域,十是自动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学习领域载。
(四)学习情境创设―――学习单元设计。即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一要关注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工作过程的6要素: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它们是变化的;二要关注相对固定的思维过程,即个体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每个学习领域都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具体如下:
1.文化基础学习领域由6个学习情境组成:(1)思想政治。(2)职业实务写作。(3)数学。(4)英语。(5)计算机。(6)体育。
2.职业素养学习领域由10个学习情境组成:(1)职业生涯规划训练。(2)书写能力训练。(3)心理训练。(4)礼仪训练。(5)团队合作训练。(6)理财能力训练。(7)口才训练。(8)“6S”管理训练。(9)就业指导训练。(10)模拟员工训练。
3.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功能分析学习领域由3个学习情境组成:(1)解构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2)解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部件。(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应用与管理。
4.电子部件制作与检修学习领域由10个学习情境组成:(1)万用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2)稳压电源的制作、调试与检修。(3)稳压电源的制作、调试与检修。(4)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5)脉宽调制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6)通用控制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7)数字钟的制作、调试与检修。(8)电灯亮度调节器的制作、调试与检修。(9)声光控制延时电路的制作、调试与检修。(10)数显可调恒温控制器的制作、调试。
5.机械部件加工作与设计学习领域由7个学习情境组成:(1)识读组合三视图。(2)绘制组合轴测图。(3)识读零件图。(4)识读部件装配图。(5)测绘零部件图。(6)用普通机床加工部件。(7)用数控机床加工零部件。
6.电机控制部件制作与检修学习领域由12个学习情境组成:(1)交流电机应用与检修。(2)制作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器。(3)制作交流电机降压启动控制器。(4)制作交流电机制动控制器。(5)制作交流电机调速控制器。(6)制作交流电机顺序控制器。(7)制作交流电机位置控制器。(8)制作直流电机启动、正反转控制器。(9)制作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器。10.制作直流电机的制动控制器。(11)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运行和调试。(12)交流变频调速器的操作与调试。
7.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学习领域由10个学习情境组成:(1)M1432外圆磨床安装与运行。(2)X62万能工作台卧式铣床安装与运行。(3)T68卧式镗床安装与运行。(4)M1432外圆磨床调试与检修。(5)X62万能工作台卧式铣床调试与检修。(6)T68卧式镗床调试与检修。(7)气压、液压系统电气控制安装与运行。(8)气压、液压系统电气控制故障检修。(9)复杂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10)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一般检修。
1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1)体育文化是提升现代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建设个性化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体育文化既是树立城市品牌形象的主要考量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的标尺。
(2)城市经济、体育和价值观是主导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产业文化不仅是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核心,也是评价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
(3)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要解决好城市(居民)、社会和政府三者衔接的“梗阻”问题,必须建立上下联动的保障与运行机制,即居民价值观念是灵魂,城市自治是关键,政府制度保障是根本,企业--社会参与是活力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文化强国进程中西安市文化建设与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与专家访谈相结合。文献资料结合专家咨询,从理论上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定义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分类,揭示其发展特征;理论分析结合专家访谈,梳理“两强”建设进程中赋予体育文化建设的重任与目标,为城市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宏观导向。以层次分析法,分别对19个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田野调查法。现状剖析与经验借鉴相结合。采用田野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对西安市不同区域随机抽取各个区域进行重点调查,通过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分析西安市不同区域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共性和特色;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挖掘西安市体育文化建设所隐藏的深层影响因素;进行国内外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对比分析,借鉴国外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经验,抓住西安市体育文化建设的特色,为西安市体育文化评价指标构建及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3)数量统计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主成分分析与德尔斐法等,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厘清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整个指标的结构,构建西安市体育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4)逻辑分析法。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雁塔区、高新区进行实证评价,验证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依据评价结果,运用amos结构方程分析方法,以现状分析为出发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城市自身发展需要,分析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从供给、制度、组织和技术等角度提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3研究结果
3.1西安市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
3.1.1体育文化的服务内涵和特征
当人们都越来越重视体育文化,用体育文化来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以及对其及逆行研究的时候,体育文化就不仅仅是城市的体育文化的基础硬件设施,还涵盖了大众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所营造的物质以及精神财富。城市体育文化主要包括城市的体育建筑、雕塑、广场、公园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网络等等,此外还有大众在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体育思想以及体育的生活方式。
3.1.2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西安市体育文化发展的性质以及其特性,表明了社会公正是其真正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对社会活动的一种是否认可的判断标准,从根本上讲就是让各种社会权利在大众之间保持一个均衡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权利;对于义务来说,也要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进行合理的分担,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保证社会公正是发展中的基本的价值取向。体育文化的服务对大众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良性运转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坚持“体育文化需求源自大众的体育权利”。早在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召开大会,颁布了《体育运动国际》。
3.2 西安市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3.2.1创建全新的体育文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的体育文化的发展起步较晚,组织管理的模式并不成熟,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就是确定目标,进行各种资源的合理的分配。再就是打破体育文化活动的条条框框,将学校、社区、机关等都联系在一起,构建组织上的网格化,提高大众的参与积极性。
3.2.2加快经费的筹措以及基础设施的建立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负起责任,加大资金上的投入,在体育文化方面的财政预算要切实的按照比例安排到位,按照设施的建设标准,做到系统而全面。随着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深入,政府可以将建设工作纳入长期的发展规划当中,鼓励社会力量对体育文化活动的支持,完善社会的建设资金的筹集的制度。
3.2.3增强体育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各级政府需要做的是提高重视度,加强管理,提高公共的体育人均占地面积,真切的做到完善市民的健身场所。公共体育设施要按照其特点,对市民进行开放,在一定的范围以及时间内,对学生、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进行优惠免费的开放。各级政府增强责任感,对那些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或者组织进行资金上的鼓励。此外还需要努力的创造条件促进组织机构对体育设施的开放。
4结论
城市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与体育的一个分支,其建设的好与坏不仅彰显城市文化形象的特色,而且影响到社区居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甚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体育文化的飞速发展,肯定会给西安市的城市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董鹏.试析体育与艺术结合中存在的美学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
[2]王师.河南省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2) .
二、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是指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目前,90%的建筑施工作业都是高空进行的。施工人员、施工机具以及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依靠垂直运输。
2、建筑体量大,施工的工期相对较长。高层建筑建筑体量大决定了施工的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准备时期工作量大,所要求的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管理要求较高,常常导致工期延期的情况。
3、分部分项工程多,分包单位多。高层建筑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有些需要有专业施工单位完成,所以工程的分包单位多。工程施工过程需要在高效的管理制度下多单位、多工种配合。
4、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仍不高,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5、高层建筑内各种竖井多,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坠落、火灾等情况。
三、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1、 建筑市场混乱,缺乏有效制约措施。我国虽然有一系列的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建筑行业量大面广,缺乏严格的管理制约及监督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等现象。也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不顾企业形象以及工程安全生产,这就导致一些建筑企业的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的等级不相符,使施工企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各级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有一些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认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的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在这四者产生矛盾的时候,往往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一些项目责任人存在急功近利、多快好省的思想,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每一个工程在预算中都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经费,但实际上,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很多工程没有按照规定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使用低劣的产品,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施工队伍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经验不足,导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低,安全意识差。由于绝大部分工人群体来自于农民工,很多都是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也是高层建筑事故频发的原因。
4、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不足。现在的工程计价中都有“安全文明施工费”,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设施的资金投入没有得到落实或者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
5、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落后。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编制,将一些部门转换经营机制、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减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得不到足够的监督管理。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1.1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要牢固的树立“安全生产,预防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关系,达到施工安全的最佳效益。主要包括: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能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认真分析法律法规;积极组织各级人员参加安全讲座,参加示范工程。通过重视管理、建立机制、完善系统等手段,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1.2 明确项目安全生产责任人
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和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同时。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1.3 确保安全施工措施经费的投入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应该确保工程中安全生产环境以及安全施工措施的费用投入。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并调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法,从工程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合理的施工报价。要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费用落实在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具的采购使用上,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考虑,使安全施工措施得以真正落实。
2、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
2.1所有进入现场的施工人员都必须了解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各项安全规程的规定,用工手续要完备;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体系;对施工班组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每一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
2.2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倒塌等事故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因此针对多发易发事故应加强事前预控,对大跨度梁、超高模板、脚手架等应编制专项方案,严格方案审查及专家论证制度。
一、具备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学员本身的学习态度及超乎寻常的联想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作为设计者更应具备关怀自己与社会的密度性。
对于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员在短暂的三四年学习时间内,想真正掌握好设计知识,仅凭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量来恒定自己有多么高深的设计水平,是值得估量的。更不用说学员跨出校门后就能立即成为社会中设计人士公认的优秀的设计工作者,这更是一件值得思量的问题。
作为设计学员要想在高等院校里学到更多,懂得更多,就必须做到:“学会自我管理”。只有严格的自我管理,才能获得较为理性化的学习方法,而严格的自我管理也是建立在有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盲目地学习基础上来为学习而学习。
一位想持久地从事设计行业的学员,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就会主动去博阅大量的文化书籍,来服务于自己的设计创作。在学习的历程中,学员就会博阅到来自不同国度的书籍,如果长期地、有目的地博阅会得到不同文化精髓的熏陶,在不同文化这种元素的熏陶中就会不经意地产生新的灵感源泉。作为学员,还得时常保持着像学员一样的真正心态,为设计者方向而不懈努力。把课堂知识、书本知识、社会知识相结合地融汇于设计创作之中,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性。为了学到更多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学员还得相信自己所付出的,它有一天会植根于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坚实基础,并以这种自信的学习信念,是成为设计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二、设计思想的取舍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工作者,有了广博的设计理念之后,还得学会取舍这些理念。只有经过精心锤炼与设计主题相符合的设计思想,最终设计出来的设计作品,才是最耐人寻味的佳作。
在设计之路上,如果把设计者的思想比喻成大海,那么在设计者心中真正成型的设计思想,是千锤百炼后凝结成的一种混合元素。这种混合元素需要像棒棒糖一样具有足够的诱惑力,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否则也是中的无稽之谈而已。一切设计成果都需要对某一部分人产生诱惑力才能算成功,如果一个作品能让世界人民都喜欢,那么,这件作品无疑就是最成功的佳作之一。
设计思想是一个设计者的命脉,中枢神经,它不允许短路,但会疲惫。所以,从事设计的工作者在某些时候需要静心,静心能修复疲惫,有时候还能使设计者的灵感如洪水一样滔滔不绝,而真正所需的东西就也会在其中呈现,而这时就需要设计者捕捉与提炼,这也是设计感性与理性后果决的关键环节。作为一个丈量度的持杆者,他必须有着与设计主题相关的大量信息,才会作出果决的答案。反之,就难以下定论。当然,每位设计者首先必须对自己充满信心,及其对该项设计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也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属于正果。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设计,更应该学会在像大海一样的思潮中果决答案,这就是设计者及决策者融为一身的思想展现。
三、展现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者,他所有的设计思想元素都会通过一种形式或多种方式体现出来,那就是设计作品,无论作品的好与坏,都能体现出设计者的思想涵养。
正如在学校,一个班级有上十号学员,当这些学员集中在统一的设计公司,使用着同样的工具及材料,他们最终完成的作品都会千奇百怪。出现这样的结果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不足为怪的,这也正是思想涵养不同的最终展现,而这些思想得以体现都是通过实践后所得的结果。所以,设计者思想最终得以展现的机会绝大多数流露于设计作品之中。
作为设计者,一生有着无穷的创新灵感,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科研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属于自己所有创新的成果都是无法一一得以展现。因为,实现远远大于展现的机会。所以,作为设计者为了有更多展现自己设计作品的机会,就需要长期保持着具有积极挑战性的活跃思维灵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去展现属于自己所实现的设计作品。展现作品是为了更多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及地位,少数者处于自我娱乐状态,这种状态潜在地说,是一种专一奉献精神,也是自我引领设计的最佳方式之一。多数设计者是处于生计在无限奉献,为此来达到某一种目的。
四、设计思想的价值体现
对于设计者来说,设计者的思想价值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过介质进行转换后产生的价值。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思想化价值体现的载体,这也显然是商品价值包容着思想价值的一种表现方式。如何把最具有灵感性的设计思想赋予给商品,这就在于设计者在实践中对该项产品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意手法。
当思想需要进行比较乃至展销的时候,设计者设计思想就要作为主导性思想来进行指导,把它付诸某一种可观、可用的物体,这个时候,此类物体便成了一种思想的载体,更是通过实践后所产生的结果,所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辩证,最终呈现的就是结果。结果便是理论与实践的载体,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五、设计思想的传播
很多时候,设计思想的传播不单靠简单的语言交流就能得以完成,更多的是靠实物来证明给观众,实物论证是设计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当我们需要传播某种思想的时候,就会把思想转换成实物后在进行传播,实物的传播方式在如今有很多种形式可以起到较好的传播效应。如新闻、网络信息、展览展销等其他形式。
一个时代里,一个时期内,能让某一部分人士的精神及理念源远流长,最后的印证一定是依附于某种产品之上。为此,设计成果便是承载思想与实践永不会褪色的证物。同时也是评判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85
Abstract As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 class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carrier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determine the traditional class construction guidance mod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ass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graduat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ut forwar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ce activity boost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 construction mode, namely in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to be guid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o provide a platform, and make good use in the mature stage.
Key words graduates; class construction; participate in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研究生班级的建设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群体,加之群体内部年龄层次差异大、生源结构复杂、学习生活习惯不同等特点,研究生班级往往缺乏活力和凝聚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行政事务的通知工具存在,无法真正发挥研究生班集体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开展“研究生班级建设情况调查”,借以了解开展研究生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其中758份来自硕士研究生,132份来自博士研究生。调查内容包括班级设置情况、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主观评价等。
1 研究生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建设不完善,过程不透明,执行不到位
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调查中,39.66%的研究生认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积极推动研究生班级的管理和建设,34.88%的研究生认为完善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达到效果,仅有5.09%的研究生认为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建设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有19.17%的被访者所在班级的班级制度健全并得到了严格的贯彻实施。而表示自己所在班级有班级制度的研究生中,仅有19.03%的人积极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定,其他人或从来没参与过,或仅参与过公示过程,或者参与了没有发言,导致班级制度并不代表成员意愿。研究生班级制度的执行力也大打折扣,致使班级制度没有任何效力和意义。
1.2 班级活动缺乏新意,参与度低,活动流于形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直接载体。但是研究生在经历过本科阶段的各种学生活动后,一般的班级活动如讲座、参观、体育活动等已经不能再吸引大家的注意,调查中,36.40%的研究生认为形式老套、缺乏新意是目前班级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36.97%的研究生认为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与此同时,班级活动参与度低是研究生班级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35.51%的研究生班级的活动参与度在50%~70%。参与度低又直接影响到班级活动开展的质量、影响力以及成员积极性。
1.3 班级软文化建设乏力
班级文化包含班级制度、形象设计、班级管理等,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和班级整体形象。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班级软文化建设严重乏力,仅有23.03%被访者的班级拥有统一的班级标识。在班级统一形象缺失的情况下,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文化基础,班级成员不容易从统一的形象符号中产生认同感、找到归属感。
1.4 班级联络方式网络化,利弊兼具
调查中,90.90%的被访者班级以QQ群作为班级共同的展示窗口;57.19%的被访者采用短信或电话形式与班级成员进行联系;66.07%的被访者采用飞信、QQ等网络工具与班级成员进行联系。这种网络化的联络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着对班级建设不容忽视的弊端。
网络、电子通讯方式可以即时、快速、便宜地与班级成员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联系,这解决了研究生群体因学业繁忙、经常出差等问题对成员间联络造成的麻烦。但是网络、电子通讯工具的共有弊端就是,容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误读、情感淡化。网络的人―机―人的传播模式,让班级成员之间的印象仅停留在了文字、语音等抽象符号上,很难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2 影响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因素
以上问题的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研究生群体的特性和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研究生学习生活群体和班级划分群体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交叉影响,导致研究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困难,班级活动组织乏力等根源性问题。
2.1 研究生群体与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
(1)研究生群体特性和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稳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注重自主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崇尚务实,讲求实际,对自己未来的设计较为重视。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差异大,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群体内部个体差异大、心理发展不平衡。这容易导致研究生组织纪律松弛,集体参与意识淡化,不愿意接受统一的集体行动。
(2)研究生学习生活群体和班级划分群体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以年级横向建立研究生班级――学生入学时间、毕业时间相同,便于行政事务上的管理;也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但是以科研学习为重的研究生往往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时间较多,这又导致班级功能弱化为通知发放等行政功能,部分同学游离在班级外部。
面对此类问题,部分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人员提出了研究生班级纵向建制,即将同一导师和实验室(或科研组、课题组)的研究生划入同一班级。纵向建制虽然能够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但是这种建制必须充分发挥导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而且不利于成员的对外沟通交流,同时会降低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研究生班级活动经费多来源于个人
调查显示,74.83%的被访者班级的经费来源于同学上缴的班费。这种收缴班费的形式存在着经费数额不稳定、收缴花销不透明等问题,也容易让班级成员因班费开支对班级产生抵触。针对班费问题的调查中,68.43%的研究生认为经费有限是目前班级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比例高于其他选项;23.71%的研究生会因为“费用自理,加重经济负担”而不愿意参加某项班级活动。尽管班级建设情况和班费不是正相关关系,但数据说明班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班级的建设。
2.3 班级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性指导
在本次调查中,31.12%的被访者所在班级在日常工作中无人给予指导;43.71%的指导来自于辅导员,24.61%来自于高年级同学,21.35%来自于导师;无人指导的班级占到了被访者的近1/3。从结果可以看出,给予班级最多指导的是年级辅导员老师。单一的指导通道一旦不畅通,将造成班级建设无方法和经验可依,容易偏离思想政治教育主线。
3 将体验式活动引入研究生班级建设全过程
3.1 班级建立阶段
一是通过活动,树立班级意识。在开学之初即班级建立之初,以研究生新生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活动,让研究生在活动中尽快熟悉自己的班级成员,有一定的班级集体感,帮助研究生班级迈出集体建设的第一步。二是通过项目,确立建设目标。由于研究生个体差异大,班级建设缺乏主动性,需要有一股外力的助推和约束。可由学校层面建立“研究生班级专项建设基金”,既为研究生班级建设提供了专项支持,也可以有计划地指导班级开展相关活动。这样,将主动权交给研究生班级,可以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创造力、在活动中提高班级凝聚力。
3.2 班级发展阶段
一是通过训练,培养骨干团队。研究生班级干部骨干是研究生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班级建立之初,对于新上任的班干部要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一要让班干部认识了解研究生班级的特点和工作难点;二要培养班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三要培养班干部的创新能力,能够创新班级建设形式,提高班级建设水平。二是通过展示,打造示范班级。研究生班级建设没有固定的教材和统一的模式,班级取得的成绩不容易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学校为发展阶段的研究生班级提供一定的展示、交流平台,让研究生班级在展示中汇报成绩,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如开展班集体答辩会、班长论坛等展示、观摩类的活动,提升班集体成员的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中的经验、案例还可以作为素材进行编纂整理,指导之后的新生班级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3.3 班级成熟阶段
研究生班级在经过研一、研二两年的建设之后,基本进入一个成熟的运转阶段,班级活动频率相对减少。此时,学校应该善于利用成熟班级的建设成果,发挥班级在就业、毕业教育阶段的作用,让研究生感到来自班级的力量和温暖。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通过班级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引导班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择业风气。
研究生班级作为“组织育人”的基础组织形式,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群体中的学风建设、软环境建设。而研究生班级一般只有二至三年的周期,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做好研究生班级建设工作,学校需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在体验式活动中指导研究生班级开展建设工作。同时,学校的整体引导工作还需要学院的配合,在建立阶段加以引导,在发展阶段提供平台,在成熟阶段善于利用,才能为研究生班级的建设“护航筑能”,让研究生班级在引导和指导中切实发挥班级的主体性作用,真正实现研究生班级内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广,王守伟.高校研究生班级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研究生教育,总第191期.
[2] 王轶,陈怡露,何晓琼.工科类研究生班级建立形式分析与探讨.文教资料,2007(2中).
[3] 吕淼华,劳俊华,郑秀娥.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的研究生班级建设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4(9).
[4] 徐.涟漪式硕士班级共同治理模式.文教资料,2009(2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逐渐重视起来,以期通过科学、有效的工程监理来实现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工程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也应该提高认识,不断改革监理手段,以完成业主委托。但是,建筑工程监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建筑工程监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事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监理工作的方法与工作人员的认识还有待改善与提高,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全面而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第一,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监理工作的发展。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很多人对建筑监理工作的方法、模式等了解不深,一些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以短期培训人员、退休人员等组成,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道德素质等参差不齐,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效益,更加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的控制。
第二,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内容不全面,影响监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全面的建筑工程监理必须是从工程竞标、前期准备开始,经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一直到工程竣工、后期验收结束,都需要进行监理工作,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证。但是,很多建筑工程监理单位仅仅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实施监理手段,并未全面调查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也不明了,这对一些具有影响因素复杂、施工工艺先进、工作人员众多、施工工期长等特点的建筑工程,其监理效果也一定不高。
第三,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过度重视业主要求,致使监理工作出现不规范问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依照业主的委托而进行的,因此监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监理工作。但是,一些建筑监理单位过度重视业主的委托要求,致使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出现不规范、不到位的问题。另外,还有的监理单位与业主的沟通不善,致使业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过多地干预施工,越过监理工作人员直接与施工人员提出要求,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也影响监理工作的效率。
第四,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内容不明确。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监理制度、监理内容等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因此,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必须提高重视,按照国家规定积极展开监理工作,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监理效率。但是,一些监理单位对监理制度以及监理工作的内容认识不清,未按照监理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监理工作,在监理内容上,也仅仅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理,其他的工作,如施工人员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的控制、施工工艺的选择、工程造价的管理等都被忽视。这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片面的,也是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的。
二、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效率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因此,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积极进行监理方法、手段的改革,以提高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
第一,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人员素质。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道德素质的人员,因此,在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作人员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进行培训,以使监理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并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使工作人员能够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饱满的信心工作,并且不获取私人利益,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效率。
第二,全面规范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不仅是针对工程质量来说的,同时也需要对工程造价、施工现场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进行有效的监理,这样,才能够全面地、多层次地兼顾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方面,规范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另外,还应该将工程监理工作的重心前移,坚持“质量第一、事前监理”的工作原则,将工程质量问题控制在最小发生率之内。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建筑工程问题,做好控制管理工作,以提高工程监理工作的效率。
第三,明确业主在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地位。建筑工程监理单位是受到工程业主的委托实施监理工作的,但是在工作进行中,业主不应该过多地干涉监理人员的工作,同时也不应该越过监理工作人员,直接向施工单位提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实施之前,监理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业主在工程监理工作中的地位,并与业主进行良好的沟通,有效地了解业主的需求,并将业主的要求传达给施工单位,指导施工单位按照科学、合理地施工流程施工,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同时也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效率。
第四,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制度。任何工作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以规范监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在完善工作制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单位社会信誉形象的建立,并将单位的信誉形象作为竞标成功的砝码,以良好的形象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
第五,国家政府提高对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管理力度。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建筑工程监理市场,更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有效的指导与管理,这样才能够督促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发展,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控制等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改革建筑工程监理手段,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以规范建筑工程监理市场。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将得到全面、健康而快速地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事业的道路将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杜秀娟.浅谈加强国内建筑工程监理意识的创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2]任非.对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初步研究[J].科技传播,2010,(18).
[3]潘海初.国内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民居,2010,(10).
[4]赵凯.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
[5]李天翼.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3).